软件工程上机实验报告

2024-05-11

软件工程上机实验报告(共11篇)

篇1:软件工程上机实验报告

工程热力学上机实验报告

姓名:

专业:能源与动力

学号:朗肯循环

对蒸汽动力循环的基本循环——朗肯循环,其工作原理是,从锅炉出来的高温T1,高压p1的过热水蒸气经汽轮机绝热膨胀做工至低压p2的乏汽,在冷凝器中凝结成饱和液体,经水泵升压至p1下的未饱和过冷液体,进入锅炉加热至过热蒸汽,再进入汽轮机绝热膨胀做功,周而复始的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图1为理想朗肯循环工作过程的水蒸气T—S图。循环中:

工质在锅炉中的加热量:q1=h1-h4 在冷凝器中的放热量:q2=h2-h3 在汽轮机中的做功量:w1=h1-h2 在水泵中的耗功量:w2=h4-h3 循环热效率n=(q1-q2)/q1=1-(h2-h3)/(h1-h4)如忽略泵功,h3=h4 则循环效率:n=(h1-h2)/(h1-h3)=1-(h2-h3)/(h1-h3)程序如右图

1、实验初始参数:P1=4Mpa,t1=450摄氏度,p2=6kpa如下图

P1,P2不变改变初温t1,结果如图

t1,P2不变改变初温p1,结果如图

t1,P1不变改变初温p2,结果如图

当汽机绝热内效率nex=0.85,此时实际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nt=0.33226925

二,再热循环

循环热效率:n=((h1-hb)+(ha-h2)-(h4-h3))/((h1-h4)+(ha-hb))如忽略泵功,h3=h4 则循环效率:n=((h1-hb)+(ha-h2))/((h1-h3)+(ha-hb))如果过分提高压力p1,而不响应提高t1,将引起乏汽敢赌x2减小,产生不利后果。为此,将新蒸汽膨胀至某一中间压力pb后撤出汽轮机,导入锅炉中的特设的再热器或其他换热设备中,使之再加热后,再倒入汽轮机继续膨胀至背压p2.即为再热循环。图2为再热循环工作过程的T-S图。程序如右下面3个图

2、初始参数

P1=12Mpa,t1=500摄氏度,终压p2=6kpa, 第一个再热循环的再热压力pa1=3Mpa, 另一个再热循环的压力为pa2=0.6Mpa

顺序1-3

2、初始参数

P1=12Mpa,t1=500摄氏度,终压p2=6kpa, 第一个再热循环的再热压力pa1=3Mpa, 另一个再热循环的压力为pa2=0.6Mpa 结果如右图

经程序运行,比较朗肯循环和在再热循环的效率发现:相同初始参数和相同背压下,再热循环效率较高。

当汽机绝热内效率nex=0.85,此时实际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nt=0.3812862 0.3777485三、一次抽气回热循环

为提高循环平均吸热温度,在汽轮机膨胀做功过程中,取出一部分蒸汽用以回热给水,使循环平均吸热温度有所提高,而平均官方热温度不变,热效率相应也随之提高。

如图为一级抽气回热循环的T-S图。循环热效率:

n=((h1-ha)+(1-a)(ha-h2)-(h6-h5)-(1-a)(h4-h3))/(h1-h6)若忽略泵功,循环效率:

n=((h1-ha)+(1-a)(ha-h2))/(h1-h5)其中a由图回热器的热平衡方程求的: a=(h5-h3)/(ha-h3)=(ha’-h2’)/(ha-h2’)程序如右图

1、实验初始参数: P1=5Mpa,t1=450摄氏度

抽气压力pa=0.5Mpa,p2=6kpa 实验结果如图

当汽机绝热内效率nex=0.85,此时实际不可逆循环的热效率nt=0.72267255

四、心得

经过这两次的工程热力学上机实验,发现可以用电脑来简化计算步骤。巩固了所学热力学知识,掌握了系统热力计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得到了所求问题的计算结果,但是这只是一些简单的题目,在更复杂的问题上可更上一层楼。

篇2:软件工程上机实验报告

姓名:肖燕平上机实验 一 Ex1_1 #include #define maxnum 20

typedef struct list_type { int data[maxnum];int length;}list_type;

void error(int a){ switch(a){

case 0:

printf(“nthe length of the data is too longn”);break;

case 1:

printf(“nthe place is wrongn”);break;} }

void creatlist(list_type *table)

//创建链表

{ int i;int k;table->length=0;printf(“nplease input the numbers of the datan”);for(i=0;i

scanf(“%d”,&k);

if(k==-1)

//输入-1则结束

break;

学号:2011019090028

}

} table->data[i]=k;table->length++;

while(k!=-1)//如果数据输入过长,则报错且重新输入数据

{ error(0);while(k!=-1)//防止接下来的程序变量得到错误的数据

{

scanf(“%d”,&k);} creatlist(table);} void showlist(list_type *table)//显示数据

{ int i;while(table->length<=0){

printf(“NO DATA”);

creatlist(table);

}

for(i=0;ilength;i++){

printf(“%d

”,table->data[i]);} printf(“nthe length of the data is %dn”,table->length);

}

void insertlist(list_type *table,int pla,int num)//插入一个数

{ int i;

while(pla<0||pla>table->length)//如果插入的位置不符合条件,则重新输入

{

error(1);

printf(“nplease input the place of the insert number againn”);

scanf(“%d”,&pla);

}

table->length=table->length-1;

pla=pla-1;

for(i=table->length;i>pla-1;i--)

{

table->data[i+1]=table->data[i];

}

table->data[pla]=num;

table->length=table->length+2;

}

void delete_list(list_type *table,int place)

//删除一个数

{ int i;while(place>table->length-1||place<1){

error(1);

printf(“nplease input the place of the delete number againn”);

scanf(“%d”,&place);

} for(i=place-1;ilength-1;i++){

table->data[i]=table->data[i+1];} table->length--;}

void main(){ int inse_place,inse_num;int del_place;

list_type table;

creatlist(&table);//创建顺序表

showlist(&table);//显示顺序表

printf(“nplease input the insert place and numbern”);scanf(“%d%d”,&inse_place,&inse_num);

insertlist(&table,inse_place,inse_num);

//插入一个数

printf(“nthe new list isn”);

showlist(&table);//显示插入数后的顺序表

printf(“nplease input the delete placen”);scanf(“%d”,&del_place);

//删除一个数 delete_list(&table,del_place);printf(“nthe new list isn”);showlist(&table);

}

输出数据:

1,不考虑边界情况

2,考虑边界

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1:遗漏了某个变量而直接用

注意:对于变量,要那个变量则再来定义,定义后再用。

问题2:输入数据量大于19时,其余数字会赋给后程序的scanf。解决方法:利用另一变量k值,若k不等于-1则不允许程序往下走。

问题3:在print“NO DATA”后,程序依然往下走,不能重新录入数据。

解决方法:再调用输入数据函数,并且惯用while.问题还有很多,但忘了些。。。

心得体会:

1,在使用变量时,将要用哪个马上定义再使用。

2,error函数尽量写在所有函数之前。方便任一函数调用。3,对于printf函数,多用换行。

4,用scanf函数时,若输入数的量大于某一scanf的需求量,则要运用一函数消耗掉多余量,避免影响下面的函数,赋错值。

5,对于一些不符合要求的录入值,要习惯于重新调用输入函数或调用自我重新录入。

6,虽然自我的思考很重要,但还是要和同学讨论和交流算法。7,对于取值检验时,不能只取一种类型的数值或只随机取值,要注意取边界值和范围之外的值。

8,对于删除许多数时(例如把负数全部删除),要避免一次又一次的调用删除函数,防止出错。用x,y。Y首先比x前一位,若想<0,则y值赋给x。若不符合前提,令y往下走,至符合条件。

9,编程时,不要一来就写代码,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步骤,在纸上写下来,用框图画好再写程序。

篇3:软件工程上机实验报告

目前我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是由学生自由选课、大班教学和实验,同一教学班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这就给日常考勤,尤其是实验课的日常考勤与管理带来了十分棘手的问题。为加强实验课的管理,切实、严格地履行考勤制度,我们设计了上机实验课考勤系统,让学生在客户端上签到和签出,以实现考勤目的。

考勤系统要求C/S框架,除了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之外,更加要求签到的安全性,最大化地规避以下现象:无意或故意代替他人签到、同一客户端二人或多人签到、客户端因死机或意外重启或学生因故换机而致使重新签到时冲销最初的签到时间等。在服务器端,要求提供给授课教师便利的查询、添加、删除、导入和导出等等数据操作。

2 程序功能

2.1 客户端界面及功能

客户端仅有一个类ClsClient处理与服务器端的连接及信息沟通,以及一个窗体FrmClient。

2.1.1 界面

如图1所示。

2.1.2 功能特点

(1)首次启动时,通过InputBox对话框填入服务器端设定的IP地址,并自动向服务器端添加注册客户端。

(2)填入学号进行“上课签到”或“下课签出”。在点击“上课签到”按钮时会要求确认,以免误填学号而代了他人签到。签到后窗体界面随即自动最小化至系统托盘区,不占使用空间,且学号输入框也自动改为只读模式,直到“下课签出”后复原。

(3)学号框中填入reset进行服务器IP及客户端注册的更新。

(4)窗体最小化至系统托盘区。

2.2 服务器端界面及功能

2.2.1 主界面

如图2所示,以一个SplitContainer控件将窗体切分为左右两个大小可调的区域,左区域为“课程设定与广播消息”,右区域为客户端图示,配有右键快捷菜单。

2.2.2 菜单系统

(1)教师操作

教师管理:增加和删除任课教师。课程管理:对实验课程进行查询、添加和删除等操作。节次时间:设置上课作息时间。

(2)学生信息管理

主要是对学生信息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查询操作。菜单项包括单个添加学生、批量导入学生、单个(或批量)删除学生、修改学生信息以及查询/导出信息。查询/导出信息可以通过筛选条件将指定班级课程的全程考勤记录生成报表的形式。

(3)客户端管理

机器信息:查询客户端的网卡物理标识、计算机名、当前IP地址以及当前使用学生的学号等信息。

广播消息:对于所有客户端发送文本消息。

全部关机:远程关闭所有客户端。

刷新:刷新客户端的连接状态。

2.2.3 功能介绍

从以上菜单系统可以看出,服务器端的主要功能分为两大类型:

(1)联接中枢:与各客户端建立联接,并予以信息反馈和指令下达。

(2)数据库操作:对于客户端机器、学生、教师及授课等信息的处理都是以数据库的操作为基础,而本系统的最终目标——导出一个学期的各实验课考勤总表也是对于数据库的操作。

3 关键功能的实现

3.1 数据库的设计

本系统采用Access数据库,其中主要包含5个数据表,分别是Computers(客户端机器信息表)、学生、授课、节次时间以及考勤,数据表简明关系图如3所示。

3.2 类

本系统在窗体之外,还创建了若干个类,简要说明如下:

在模块PublicMod中定义了几个全局变量及一个全局过程FillCourses(ByVal lv As ListView)。

客户端类ClsClients处理客户端事宜,主要处理数据表Computers,包括检查请求连接的客户端是否注册,客户端机器信息查询及连接状态更新等。

数据库类ClsDB负责数据库操作的SQL语句处理。

命令处理类ClsSvrProcess除了连接侦听和广播消息外,主要处理与客户端的信息沟通。

教师类ClsTeacher只是进行教师添加与删除等简单的操作。

学生类ClsUser除了接收和发送消息外,主要处理学生上课签到时的确认及下课签出程序。

3.3 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连接及消息处理

系统服务器端启动后便通过ClsSvrProcess置于侦听状态。

在FrmMain_Load事件中:

在ClsUser类中的接收与发送消息:

主客端的信息沟通与消息处理过程如下:

服务器端接收消息后先判断该客户端是否存在:

如不存在,则于ClsSvrProcess之OnLineReceived(ByVal sender As Object,ByVal data As String)过程中注册

随后该过程处理与客户端的信息沟通:

客户端相应的信息沟通处理:

服务器端ClsUser中签到资格确认:

3.4 批量导入学生信息

如图4所示。

通过OpenFileDialog控件打开待导入的源文件(.mdb或xls格式文档),关键代码如下:

4 结语

本考勤系统客户端界面简洁,只需简单的一、二步操作,即可完成上课签到,或重新初始注册;客户端最小化至系统托盘区,且学号输入框在签到后、签出前始终置于只读模式,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本系统的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签到安全,有效地避免了种种签到作弊的可能。服务器端也为教师提供了极为便利且极为实用的种种数据操作。

本程序目前的服务器端实质上是一个教师机的功能,还有一些功能有待扩展,如服务器-教师机-客户端三层架构、教师机对客户端学生操作的即时监视、教师机的报表打印等。

参考文献

[1]李敏业,王颖.Visual Basic+Access数据库应用实例完全解析(附光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邵鹏鸣.Visual Basic.NET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设计、实现与应用程序开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篇4:软件工程上机实验报告

关键词:上机实验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 实验评价 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1-0017-03

一、引言

上机实验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以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支撑环境的上机实验打破了教师规定实验题目和步骤,学生按部就班进行实验的传统模式。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实验内容完全开放;学生在交流和协作中,进行研究性自主学习;实验学习成绩的评定不再单纯根据实验结果或实验报告,实现了实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因此,研究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对于提高上机实验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二、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简介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目标是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促进学生之间交流和协作,以及教学双方的有效交流与互动;实现实验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和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和模块结构划分如图1所示,包括协同上机实验、实验成绩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和系统管理四个模块。

采用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支撑环境的上机实验过程一般是:(1)学生根据课程的进度预约实验;预约成功后,得到实验的时间、地点、目标要求和可选的实验任务;然后收集资料,自主学习准备实验。(2)在上机实验时,学生首先登录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协同完成实验任务,评价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算法或运行结果;遇到问题可到讨论区求助;教师引导、辅助学生完成实验任务,评价实验任务。(3)在上机实验结束时,学生提交自我评价,系统辅助生成实验报告,并结合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成绩得出学生的上机实验成绩。

这种上机实验确定了具体的实验教学目标,并分解出了用于实验考核的基本实验教学目标。另外,根据实验目标设计了多项实验任务,供学生选择和修改;每项实验任务能够达到一项或多项实验目标。

三、上机实验学习评价的目的、功能和特点

上机实验学习评价是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因此,上机实验学习评价旨在增强学生对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的了解;激励学生上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学生的实验态度。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学习评价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人文特性

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是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即“人文性”评价。因此,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有助于帮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强化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的知识;而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可在不同程度上激发学生上机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和改善实验过程,保证上机实验的学习质量。因此,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上机实验结果,而且要注意学生上机实验的整个过程。另外形成性评价应贯穿于上机实验的全过程,注重成绩背后的动机取向和努力程度,反映学生的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以促进各种能力的培养。在不同课程的上机实验中,还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各自权重的探索。

3.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过程,这种价值是多元的。在评价情境中,不论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评价的主客体也应是多元的。[1] 因此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包括互相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四个部分。

互相评价是指学生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参考或验证其他同学的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结果后给出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及促进同学间的交流。

自我评价包括在实验准备阶段和在上机实验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以及在上机实验结束时提交的自我评分。

小组评价是指组长对于组内成员的评价。协同任务组是学生自发形成的;任务组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与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一个学生可以参加多个任务组。

教师评价指辅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于实验任务或学生的评价。对于每个学生和实验任务,教师评价不是必需的,其目的是通过评价引导上机实验的进行。

4.评价手段的数字化

在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中,学生通过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进行交流与协作。辅导教师可以面对面辅导,也可以通过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完成应答提问、删除与实验无关的讨论、删除不符合实验要求的任务和发布公开消息等辅导任务。因此大部分实验教学活动都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完成,数字化信息是上机实验的重要载体。评价的表达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呈现出数字化特征。

5.评价方式的开放性

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内容是开放的;不仅可以选择和修改,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任务。实验学习评价的内容也具有适当的开放性,而且评价既要适合于课程,又不局限于课程,能够体现学生在上机实验中的能力培养。通过评价不仅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要促进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6.评价形式和标准的多样化

相对于一元智力理论和智力评价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更为准确地描绘和评价人类能力。[2] 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 这决定了上机实验评价必须对学生进行多层面能力的考核,因此,评价形式和标准应该是多元的。在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上机实验中,可以针对实验任务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设计、程序运行情况、提出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各种评价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学习评价改变了单纯用实验数据结果和实验报告来衡量学生的成绩的方式,注重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差异性。

四、上机实验评价的实施

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作为上机实验的支撑环境,对上机实验的评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实施,一般要经过以下五个环节:

1.确定实验目标和可选的实验任务

实验目标作为实验评价的基础,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确定。为便于评价,实验目标必须详细、明确而具体。在此基础上,从中分解出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指学生通过实验最低限度掌握的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或具备的基本能力。

实验教师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多项实验任务,每项任务对应一个或多个实验目标。学生可以从中选择或修改实验任务,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任务;但是实验任务与实验目标的对应关系必须合理,否则会影响评价结果,甚至被辅导教师删除。

2.构建实验学习评价的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作为评价的依据和前提,应围绕实验目标的完成和多层次能力的培养来构建,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模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质量等级和评分方法三个部分。评价指标反映达到实验目标和具备能力的各个方面;质量等级描述评价指标在质量上从好到差的档次,一般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评分方法指整体评分和分项评分的计算方法,包括各个评价指标的标准分值。评价模型由实验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上机实验经验,与学生共同商定。在与学生共同商量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每项指标的含义,以及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方法。例如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VB程序设计》上机实验的自我评价表见表1,其中总分S=1.0a+0.8b+0.6c+0.4d(其中a、b、c、d分别是等级A、B、C、D对应指标的标准分值之和)。对于表1的评价结果,系统自动计算总分为:

S=1.0×(30+30+2)+0.8×(6+3+2+4)+0.6×(6+6+2)+0.4×9=86

3.在上机实验中不断进行评价

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参考其他同学的实验内容或查阅问题的回答,系统强制必须在继续其它工作前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自觉对其他同学的提问、问题的回答、任务设计、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情况等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的公正性,系统仅显示每个同学的网名;为了激励学生的实验,学生可以随时查看自己当前的总评结果。辅导教师也可以对提问、问题的回答、任务设计、实验方案、算法和运行情况等进行评价,但不是必需的。学生在实验结束提交时,系统强制学生提交自我评价信息。

4.系统自动进行公正的评定与分析

在全部学生提交实验后,系统自动根据评价模型计算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为每个学生提供改进性建议。

5.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

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系统,查阅自己的实验成绩和改进建议,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反思了解自己有哪些不足,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努力,促进实验学习。

五、结论

文章探讨了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指出了评价的目标、应具备的特点和实施过程。这种实验学习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在上机实验中进行创新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协作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实验成绩评定的多元化和智能化,降低了辅导教师的工作量;适合进行实验教学的多种改革研究。[4][5][6] 实践证实,基于同步协同上机实验系统的实验学习评价可操作性强,节约了辅导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

参考文献:

[1]赵蓉. 改进课堂学习评价的对策[J].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6.1:81-83.

[2]任一波. 由多元智能理论引发对高职生学习评价的思考[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1(5):91-93.

[3]原丕业,杜秀云,王军英.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成人教育,2004.8:52-53.

[4]郑胜林,潘保昌, 徐杜等. 互动式实验教学模式之研究[J].高教探索,2004.1:80-81.

[5]贾雪枫. 创造性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 教育探索,2004.1:18-21.

篇5:软件工程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财务软件上机实习

【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ERP财务链的综合上机实习,可以了解如何规划企业的电算化财务、如何建立企业财务计算机帐,较熟练地操作电算化会计软件,从而知晓其他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的大致情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了解会计软件的总体结构及其开发过程,同时基本具备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及维护知识,更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对会计、数据库、计算机课程的融会贯通。该实验要求掌握财务软件的使用,学会会计建账、系统管理、凭证管理、记账、结账、查询账务直至输出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会计流程的应用。

【实验设备及实验日期】

实验设备:

(1)计算机

(2)用友财务软件U8.61院校专版

实验日期:17-19周(具体日期各班根据上机时间自己填)

实验内容:

1、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建立单位账套、增加操作员、进行财务分工、输入基础信息、备份账套数据;

2、总账系统初始设置:总账系统参数设置、会计科目、凭证类别、外币及汇率、结算方式、辅助核算等基础档案设置、总账系统期初余额录入;

3、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凭证管理、出纳管理、账簿管理;

4、总账系统的期末处理:银行对账、自动转账设置与生成、对账和月末结账;

5、报表管理:利用报表模板编制报表、自定义报表;

6、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本科目定义、定义填报来源、定义项目来源、拆分凭证、生成报表。

7、薪资管理:薪资系统初始设置、薪资系统日常业务处理、薪资分摊的月末处理以及薪资系统数据查询;

8、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系统参数设置、原始卡片录入、日常业务、月末处理;

9、应收款管理:应收款管理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日常处理及月末结账;

10、应付款管理:应付款管理子系统的初始化设置、日常处理及月末结账。

【实验结果】与【小结】

根据实验数据和体会自己填写。

附:上机打印结果

篇6:上机实验报告格式

上机实验报告格式

Matlab学习第?次上机实验报告(第?次)

姓名:???班级:???上机时间:??????

1.上机内容

2.建模及算法分析

3.程序

4.小结

5.参考文献

将文档发到我的邮箱里面

篇7:第十次上机实验 实验报告

(十)姓名:

上机须知:

a)必须带《实验教程》,没有带的回去取;上机时间:2小时 b)提交内容:提交两张图片(命名“1.jpg”和“2.jpg”)

c)A、B班要求不完全相同,不要做错

d)作业提交格式:提交多个文件时打包为rar压缩包,压缩包按班级-学号-姓名-实验号(阿拉伯数字)-A(B).rar命名,A、B代表A班或者B班,截厕所被人占了图按

1.jpg、2.jpg…依次命名学号:班级:日期:

1.使用绘图工具进行绘图

说明:

a)参考实验8.2,打开“绘图”,熟悉绘图的基本操作;

b)完成绘图作业

要求:

◆根据个人理解绘制一张黑白的 “熊猫头像”

◆使用绘图,在图像中空白处,插入自己个性的“学号_班级_姓名”;

厕所被人占了◆将图片命名为“1.jpg”;

◆必须自己画,抄袭的、被抄袭的 一律0分。

2.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处理

说明:

a)参考实验8.3,熟悉Photoshop的基本操作;

b)完成图像处理作业

要求:

◆随意找一张彩色图片(这个网上下载怎么的都行)◆使用photoshop,在图像中空白处,插入自己个性的“学号_班级_姓名”;

◆将图片弄成“卡尔波点装饰照片效果”;(A班做,B班可不要求)

◆将图片命名为“2.jpg”;

篇8:软件工程上机实验报告

一、SPSS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中的应用

目前, 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课中, 可选用的软件有Excel、SPSS、SAS、Oringin和R软件等[4,5,6,7]。其中SPSS为专业统计软件, 其统计分析功能较强, 是复杂、大型统计分析中的常用工具[8]。SPS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世界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 “易学、易用、易普及”是SPSS软件最大的竞争优势, 也是广大数据分析人员对其偏爱有加的主要原因。SPSS主要具有以下优点:大量成熟的统计分析方法、完善的数据定义操作管理、开放的数据接口、灵活的统计表格和统计图形。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选SPSS软件作为上机用统计软件。由于SPSS软件版本多, 而且多为英文版, 对于初学者来说中文版本更为适合, 因此我们专门购买了SPSS17中文多国语言版本。

SPSS软件运行时有多个窗口, 各窗口有各自的作用, 但是想快速入门, 只需要熟悉两个基本窗口即可, 他们是数据编辑窗口 (SPSS Data Editor) 和结果输出窗口 (SPSS Viewer) 。数据编辑窗口是SPSS的主要程序窗口 (见图1) , 其功能主要是定义SPSS数据的结构、录入数据和管理数据。数据的录入一般分两种方法: (1) 在数据编辑窗口里, 新建数据, 首先打开数据编辑窗口的左下方“变量视图”, 在里面定义需要录入数据的变量名称以及其他选项, 如图1中的“品种”、“血糖值”就是变量名, 然后回到数据视图, 可以在定义好的变量下录入相应的数据。 (2) 在数据编辑窗口里, 可以直接打开已经存在的数据, 如“.cav、.xls、.dbf、.txt”等形式的数据资料。SPSS结果输出窗口是SPSS的另一个主要窗口 (见图2) , 它的主要功能是显示管理SPSS统计分析结果、报表及图形。SPSS结果输出窗口中显示的结果等信息可以保存起来, 以后需要时候可以再打开查看结果。

二、数显互动系统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中的应用

生物统计学的上机操作实验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可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从未接触过SPSS统计软件的初学者来说, 只是口述SPSS统计软件的各种操作是不够的, 学生不容易接受, 而且会手忙脚乱。因此我们使用的是Motic第二代数码显微互动系统, 该系统由教师主控单元、学生终端单元和链接教师和学生间的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该系统的优点在于可进行图像的实时数字传输, 实现师生双向信息互动和文件传送[8]。

生物统计学的整个上机实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老师演示:学生上机操作前老师要以例题的形式进行讲解和操作, 教师通过数码互动系统在主控单元计算机屏幕进行数据分析操作, 每名学生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就可以从电脑上看到教师分析数据时的每一个操作动作, 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该次上机的详细操作步骤。 (2) 学生操作:学生针对本次实验内容自己上机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在这个环节里如果学生遇到不会操作的地方, 可以举手向老师请教,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内容。 (3) 写电子版实验报告:只用SPSS分析完数据还不够, 还要会分析最终结论 (即统计推断) 。因此学生要把实验的主要结果 (图、表等) 和最终结论填写到实验报告中。最终以Word的形式通过Email发送给老师。

三、生物统计学上机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能够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3]。以往的上机考核多以上机实践总结和考勤作为评分标准, 学生在写上机实践总结时往往存在抄袭, 而且文笔好的学生写的总结内容丰富全面, 可能得了高分, 这样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水平难以准确地给予评价。因为我们针对上机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上机考核中增加了电子实验报告和上机考试这两部分。电子实验报告是每次实验课上当堂完成实验操作结果那部分, 既可以作为检验学生对每节实验课是否掌握的依据,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电脑运动能力 (Word) 。上机考试主要是针对整个上机实验内容进行抽样考试, 我们事先出各种类型的试卷, 针对不同的班级随机抽取一个类型的试卷进行上机考试, 因为班级多, 而计算机机房的电脑有限, 只能采用各个班级轮流上机考试。为了杜绝了不同班级考题一样及考题外漏等问题, 我们分别出了A、B、C等多种类型试卷。最终, 上机总分=考勤 (10%) +电子实验报告 (20%) +上机考试 (70%) 。

四、结语

通过以上SPSS软件的应用、数显互动系统的应用以及多元化评定上机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使得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理解、操作等情况能够及时反馈给老师, 老师可以根据情况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 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以致用是生物统计学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因此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知识, 更要学会应用知识[9]。尤其是在做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时候, 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合理试验的设计, 运用SPSS统计软件, 针对不同数据进行分析, 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摘要:本研究针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了SPSS统计软件的应用、数显互动系统的应用、上机考核方式的改革等多种改革措施, 增强了学生对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 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SPSS,考核方式,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勤.生物统计学[M].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

[2]白俊艳, 贾小平, 张小辉, 等.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 34 (10) :57-60.

[3]张强, 张建平.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 2012, 15 (6) :15-18.

[4]梅花, 白乙尔图.SPSS统计软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例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l2, (7) :217.

[5]朱水平.生物统计学实验教程[M].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6.

[6]姜红霞.origin软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9, (3) :82-83.

[7]马相如.自由软件R及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J].科技传播, 2010, (3) :81-82.

[8]韦若勋.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课中Excel互动教学方式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8) :185-186.

篇9:Java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Java中类和接口的基本知识;

2、继承的基本知识;

3、集合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 1.PIMCollection 类

创建一个可以管理PIMEntities实体的集合,该类实现了Collection接口,且必须实现了以下方法:(1).getNotes();返回PIMCollection中所有的PIMNote项,如果不包含PIMNote项,则返回一个空集合

(2).getTodos();返回集合PIMCollection中所有的PIMTodo项,如果不包含PIMTodo项,则返回一个空集合

(3).getAppointment();返回集合PIMCollection中所有的PIMAppointment项,如果不包含PIMAppointment项。则返回一个空集合(4).getContacts();返回结合PIMCollection中所有的PIMContact项,如果不包含PIMContact项,则返回一个空集合

(5).getItemsForDate(Date d);返回集合PIMCollection中所有与d匹配的PIMEntities,如果没有匹配d的项,则返回一个空集合

(只有PIMTodo和PIMAppointment项,因为PIMNote和PIMContact跟日期没有关系)。

2.TestPIMCollection类(自己的测试类)

向PIMCollection集合类中加入了一些PIMEntity实体类,并用PIMCollection类中实现的方法分别筛选出了其中的PIMNote、PIMTodo、PIMAppointment、PIMContact、符合指定日期d的集合并打印输出。

三、实验器材

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eclipse

四、实验步骤

1.程序源代码(压缩在文件夹里)2.编译执行程序 3.记录执行结果

五、实验结果

1.TestPIMCollection的测试代码:

2.程序的执行结果:

如图所示:程序分别输出了Todo、Note、Appointment、Contact、以及匹配指定日期的结合的结果。

六、实验小结

1、熟悉了Java集合的基本内容和操作,也包括了泛型的一些知识。

2、通过这个实验巩固了java的基础知识:类和接口的有关知识,继承的应用。

3、掌握了在eclipse下编译执行Java程序的知识。

4、通过几次的编程,熟悉了java的编程规则。

篇10:sql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熟悉sql server 2005

实验目的:掌握sql服务器的启动和停止方法、熟悉management studio 的操作界面和新建查询。

重点:使用数据库引擎启动数据库服务器、停止数据库服务;服务器的认识以及如何启动查询分析器

难点:无

实验操作:

1.使用数据库引擎启动数据库服务器:

开始->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数据库引擎->服务器名称(选择)->连接。

2.分别打开数据库,安全性和管理文件夹查看文件内容。

3.点击新建查询建立一个查询窗口。

4.打开model数据库,查看其中的文件。

实验二(2.27)

实验内容:使用manegement studio和查询分析器创建数据表

实验目的:掌握创建数据表的方法

重点:学会使用查询分析器创建数据表

难点:字段数据类型的选择以及数据长度的定义

实验操作:

在basetest数据库中创建学生表,学生(sno,sname,ssex,sage,sdept)。其中sno,sname,ssex,sdept字

段数据类型设为char,长度为10;sage字段数据类型设为int!create table 学生

实验三(3.5)

实验内容:添加表的约束

实验目的:掌握使用alter table 语句修改表的时候添加表的约束

重点:为表添加主键外键约束

难点:为列设置列级完整性约束;使用sql语句为表设置外键。

实验操作:

1:为学生表添加主键约束pk约束,设置sno为主键

alter table 学生

add constraint pk约束

primary key(sno)

实验四(3.12)

查询

(一)实验目的:掌握Select语句的使用方法

实验重点:Select语句的语法结构

实验难点:连接查询

实验步骤:1.练习查找指定列的查询

2.练习查找经过计算的列

3.练习为查找字段设置字段别名

4.Where子句的使用

5.多表连接查询

实验五(3.19)

查询

(二)实验目的:掌握SQL语句的使用方法

实验重点:统计查询和嵌套查询和联合查询

实验难点:子查询的方法

实验步骤:1.1.Compute与Compute By的区别

2.子查询 In与Exsits的区别

3.比较运算的子查询

4.联合查询

5.OrderBy子句的使用

6.统计函数的使用

7.Group By 与Having的使用

实验六(3.36)

查询

(三)实验目的:掌握SQL语句的使用方法

实验重点:简单查询和统计查询和嵌套查询

实验难点:嵌套查询的方法

实验步骤:1.在student表中查询CS系学生信息,并产生一个总人数行

2.查询学生信息,统计总人数并对每个系产生一个学生总人数行

3.按系分组,并在每组下显示本系中年龄最大学生年龄

4.按系和性别分组并统计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

实验七(4.2)

实验内容:创建索引

实验目的:掌握创建索引的方法

重点:掌握索引的基本功能

难点:使用sql语句创建索引

实验操作:

1:使用manegement studio 创建索引

2:创建一表myfriend,所包含的属性列为(名字char(10),性别(10),地址(100)),并在该表上基于名字创建一个唯一聚集索引wj索引,索引的填充为100。

实验八(4.9)

实验内容:创建视图

实验目的:掌握创建视图的方法

重点:掌握视图的基本功能

难点:使用sql语句创建视图

1、在basetest数据库中创建一个MA系的学生信息视图

2、创建IS系女生选课信息,指定字段中文名

3、使用WITH CHECK OPTION子句创建男生信息视图

4、在CS系学生信息视图中查询女生的信息

5、修改cs系学生05008的年龄为21岁

实验九(4.16)

实验内容:流程控制语句与用户自定义函数的使用

实验目的:掌握流程控制语句与用户自定义函数的使用

重点:掌握自定义函数的创建

难点:表值用户自定义函数的创建

实验操作:

1:计算1+2+3+...+100的和

2:计算n!(n=10)

3: 查询是否有选修成绩高于90分的学生,有则输出该生信息,没有就输出“不存在选修成绩高于90分的学生。”

实验十(4.23)

实验内容:存储过程、事务及游标

实验目的:掌握存储过程、事务及游标的使用

重点:掌握存储过程的创建、事务创建及游标的使用方法

难点:带参数的存储过程的创建、游标的使用

实验操作:

篇11:电子商务上机实验报告实验二

(三)实验思考

*

1、如何通过新闻组进行信息发布?

选择一个新闻组中,单击“新邮件”按钮,得到新邮件窗口,这时收件人是就是新闻组的名称,单击可输入主题,然后,书写正文。当新闻写好之后,单击“投递邮件”按钮,就自动将这篇新闻发送到新闻服务器的新闻组中

2、如果进行新闻发布为什么需要注册?

(1)发新闻邮件必须用已注册并设置成功的账号密码登录。

(2)注册信息中的电子邮件地址,Internet新闻服务器是发新闻邮件必需的。

3、一般电子邮件发布与新闻组发布结果有何异同?

通过电子邮件交换信息。

新闻组和邮件列表的几个重要区别是:

1.新闻组需要自己去查找:在电子邮件信箱中,因特网邮件列表会自动显现,但要阅读新闻组时,就需要先用新闻组阅读软件搜索它,然后再阅读。

2.新闻组被编辑过:新闻组阅读软件可以把信息组织为提纲要点的形式,因此阅读的只是编辑过的主题或要点,而邮件列表则是线性的,不论你是否需要,信息都是按发送时的顺序排列。

3.新闻组不需参加者正式登记:邮件列表需要参加者用确认电子邮件作为加入的标志,但要加入新闻组时,只需要一个新闻组阅读软件。

上一篇:戏剧鉴赏考试下一篇:作文素材: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