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湖景区的导游词

2024-05-15

内蒙古呼伦湖景区的导游词(精选8篇)

篇1:内蒙古呼伦湖景区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从海拉尔乘车沿301国道北行,在茫无边际的草海里,迎着车窗外扑鼻的花香和悦耳的鸟鸣,视野里满目碧绿,愈走愈会感到绿的色彩愈重,远山绿得滴翠。车过陈巴尔虎旗旗府巴彦库仁镇10千米,一个明镜般的湖泊便闯进了你的眼帘,这就是呼和诺尔湖。呼伦湖有八个著名景点,分别为水上日出、湖天蜃楼、石妆恋马、玉滩淘浪、虎啸呼伦、象山望月、芦荡栖鸟、鸥岛听琴。在湖西岸的山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髙大建筑为主组成的蒙古包群,如同圣洁的白莲花开放在绿野上,这便是接待中外游客的呼和诺尔旅游点,也是近年呼和诺尔草原旅游节和那达慕的会场所在。这座砖木结构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厅建筑面积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厅宽敞明亮,正对厅门处摆放成吉思汗画像,四壁镶嵌着成吉思汗版画组合系列。大厅和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还可以举办舞会、小型音乐会。大厅两侧设有24个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艳丽、金壁辉煌的蟠龙立柱支护,宽敞明亮,显得高贵、宽敞,气度不凡;壁毯壁画制作精美,图案古朴,色彩明快。牛、马、羊、胳驼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极富民族特色。在这里可以吃到草原风味全羊宴一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汤等,还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汤白似乳、香味扑鼻的鲫鱼汤。

篇2:内蒙古呼伦湖景区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呼伦湖地区在史前已经有人类居住。历史上曾数易其名。《山海经》称大泽,唐朝时称俱伦泊,辽、金时称栲栳泺,元朝时称阔连海子,明朝时称阔滦海子,清朝时称库愣湖。而呼伦湖是近代才有的名称,“呼伦”是由蒙古语“哈溜”音转而来,意为水獭;“贝尔”蒙古语意为雄水獭。古代这两个湖盛产水獭,生活在湖边的蒙古人便以动、植物名称来命名山、河、湖、泉的名称。清初,游牧在湖边的蒙古人开始称呼伦湖为“达赉诺尔”。“达赉”蒙古语意为海,“诺尔”意为湖,“达赉诺尔”意为“海一样的湖”。呼伦湖湖水的范围变化非常大,在《山海经》《唐书》这些古书中都有记载。

各位游客朋友,从海拉尔乘车沿301国道北行,在茫无边际的草海里,迎着车窗外扑鼻的花香和悦耳的鸟鸣,视野里满目碧绿,愈走愈会感到绿的色彩愈重,远山绿得滴翠。车过陈巴尔虎旗旗府巴彦库仁镇10千米,一个明镜般的湖泊便闯进了你的眼帘,这就是呼和诺尔湖。呼伦湖有八个著名景点,分别为水上日出、湖天蜃楼、石妆恋马、玉滩淘浪、虎啸呼伦、象山望月、芦荡栖鸟、鸥岛听琴。在湖西岸的山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髙大建筑为主组成的蒙古包群,如同圣洁的白莲花开放在绿野上,这便是接待中外游客的呼和诺尔旅游点,也是近年呼和诺尔草原旅游节和那达慕的会场所在。这座砖木结构的蒙古包型多功能大厅建筑面积520余平方米,高20余米,大厅宽敞明亮,正对厅门处摆放成吉思汗画像,四壁镶嵌着成吉思汗版画组合系列。大厅和蒙古包可容纳600人同时就餐,还可以举办舞会、小型音乐会。大厅两侧设有24个蒙古包。蒙古包以4根色彩艳丽、金壁辉煌的蟠龙立柱支护,宽敞明亮,显得高贵、宽敞,气度不凡;壁毯壁画制作精美,图案古朴,色彩明快。牛、马、羊、胳驼栩栩如生,家具、茶具极富民族特色。在这里可以吃到草原风味全羊宴一手把肉、炒羊肉、爆羊肚、烤羊腿、烤羊肉串、炒心肝肺、炸肉丸、溜羊尾、羊肉汤等,还可以吃到用湖水清煮;汤白似乳、香味扑鼻的鲫鱼汤。

篇3:内蒙古呼伦湖景区的导游词

关键词:旅游产业,旅游资源,呼伦贝尔,赤峰

1 城市旅游概况

近年来, 内蒙古积极推进重点旅游区域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开发旅游新产品, 实现旅游产业多元化。依托草原风光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相继推出了草原、沙漠、森林、边境、民族风情、文化遗迹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 重点打造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 推进边境旅游与跨境旅游发展, 支持口岸城市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推进冰雪、工业等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 延伸旅游产业链, 拉动旅游消费。2011年,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共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151.52万人次, 创汇6.71亿美元, 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177.95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47.28亿元, 旅游业总收入达到889.55亿元, 同比增长21.41%。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区GDP的6.24%,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7.50%。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包头市分列旅游创收的前3位, 呼伦贝尔作为新兴旅游城市, 走在了内蒙古的最前沿, 而有“内蒙古缩影”之称的赤峰市依靠其良好的资源也进入了内蒙古旅游发展的前列。

2 比较研究

2.1 旅游资源

呼伦贝尔与赤峰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新兴的两个旅游大市, 都拥有着良好的旅游资源 (见表1) , 综观两者对比, 赤峰市文化更悠久, 保存更完好, 资源更丰富, 呼伦贝尔文化旅游资源相对较少, 开发力度稍差。在自然资源方面, 赤峰市自然资源种类更全, 但明显开发力度不够, 4A景区明显偏少。呼伦贝尔在民俗旅游资源方面明显占有优势, 各种少数民族聚集, 多种民风民俗兼具, 形成了呼伦贝尔旅游独有的特色。

2.2 特色旅游产品

呼伦贝尔地处内蒙古最北疆, 与俄罗斯接壤。别致的欧式建筑、草原风光、蒙古族风情、边境异国情调以及面积列全国第五的淡水湖呼伦湖, 都是吸引游客的亮点, 随之兴起的边境城市满洲里也是中国较大的陆路口岸城市, 市内的中国国门和中俄互市贸易区是必游之地。随着旅游的发展, 边境旅游产品随之兴起, 俄罗斯一日两日游、出境旅游、特色旅游都是其独特的旅游产品。

赤峰市地处内陆, 与北京距离480公里, 是距离北京最近最美的草原城市, 2008年奥运会圣火传递城市。境内的乌兰布统草原距北京仅300多公里, 属丘陵与平原交错地带。森林和草原有机结合, 既具有南方优雅秀丽的阴柔, 又具有北方粗犷雄浑的阳刚, 兼具南秀北雄之美。四季皆宜, 处处皆景, 是摄影之乡、天然画廊、露天影棚。乌兰布以其迷人的欧式草原风光, 成为中外闻名的影视外景基地。《还珠格格》、《康熙大帝》、《雍正王朝》、《墨攻》、《六个梦》、《嘎达梅林》、《画皮》、《孔子》等影视剧均为在此拍摄, 影视剧组、寻梦青年、追星一族构成了乌兰布统特有的影视旅游产品。

赤峰克什克腾境内的蒸汽机车也是一大旅游特色。集通铁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还有蒸汽机车在正式公共运营的铁路线。在凛凛严冬, 火车从崇山峻岭爬出, 一声长鸣, 吐出半天白色汽浪, 犹如蛟龙吐雾, 壮观之至。国际蒸汽机车协会理事史提夫先生称誉集通铁路克旗段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蒸汽机车摄影胜地”, 每年有来自国内和美、欧、亚洲等几十个国家的数百名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赤峰近年来每年冬季都举办“世界蒸汽机火车摄影节”, 庞大的摄影人群及其超强的消费能力构成了独特的摄影旅游产品。

2.3 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是旅游产品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同时对旅游城市客源有着巨大的影响。赤峰市与呼伦贝尔比较, 公路方面赤峰优势较大, 但在航空方面, 劣势严重。

赤峰玉龙机场可昼夜起降波音747以下大型飞机。截至2012年赤峰机场通航城市达到7个, 参与运营的航空公司包括国航、东航、川航、天津航在内增加到五家, 日航班起降16架次。

相对而言, 呼伦贝尔在航空方面更具优势, 拥有海拉尔东山及满洲里西郊两个国际机场。以呼伦贝尔海拉尔国际机场为例, 截至2012年7月下旬, 通航城市达到33座, 开通航线33条, 运营航空公司达到18家, 周航班量达到450余架次, 在旅游季节, 每天均增发北京起止的专线旅游包机以应对游客需求。另增开呼伦贝尔至俄罗斯赤塔、乔巴山、伊尔库茨克、台湾、香港、东京、乌兰巴托等城市和地区的国际航班, 扩大了海外市场。

火车方面, 赤峰市地处内蒙古东部区交通枢纽, 交通便捷。赤峰火车站共有27次列车, 到达城市11座, 始发列车8趟, 途经列车11趟, 终到站列车8趟, 到达北京、沈阳、大连等城市列车时间夕发朝至, 较好地适应了旅游行程。海拉尔火车站共有36次列车, 到达城市12座, 其中普通列车36趟, 始发列车8趟, 途经列车20趟, 终到站列车8趟。

公路方面, 赤峰市现已修建赤峰—通辽 (赤通高速) 、赤峰—大板 (赤大高速) 、赤峰—朝阳 (赤朝高速) , 正在修建的赤峰—承德 (赤承高速) , 将赤峰至承德的行车距离缩短到不到两小时, 连接承德周边的8条高速, 赤峰至周边的脚步明显加快。

呼伦贝尔近些年也加大了旅游公路建设的步伐, 在建的绥满高速公路是内蒙古规划的“三横九纵十二出口”干线公路网的组成部分, 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公路通道。公路建设项目通过与省际大通道、国道301线、111线的连接, 将呼伦贝尔与东北、华北地区及远东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实现与东北、华北地区高速公路网的连通, 也将结束呼伦贝尔市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2.4 旅游娱乐

文娱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 将本地的风土民情、民风民俗进行提炼加工并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 是国内旅游中通用的宣传手段。呼伦贝尔近些年积极开发旅游演出活动, 最大规模的当属《天骄·成吉思汗》大型实景演出, 它由中国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创始人梅帅元先生为首组建团队, 梅帅元先生作为总策划及制作人。以10000多平方米的草原大型表演平台, 湿地、河流、湖泊、6000亩纯净的草原展现全景式的实景演出宏大画面, 还原千百年来草原民族的真实生活, 重现古代草原战争的震撼场面。以1300盏4000瓦以上变频变色探照灯构筑的视觉盛宴, 为全球之冠, 为游客提供高端风情感受。

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由37名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巴尔虎蒙古族和布里亚特蒙古族孩子组成。他们绝大部分是呼伦贝尔市牧区、农区或林区家庭的孩子, 年龄最大的13岁, 最小的仅5岁, 演唱的曲目以在草原森林中代代相传的童谣和民歌为主, 而且所有歌曲都由孩子们用自己本民族母语演唱。成立以后, “五彩呼伦贝尔”卷起了一阵关注“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浪潮。

另外, 呼伦贝尔积极开发其他演出活动, 《浪漫呼伦贝尔——经典民族歌舞盛宴》、《魂系巴尔虎》等民族演出品牌, 丰富了演出市场, 并将各民族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示给游客, 增加了游客的观赏能力。

赤峰在“十二五”计划中, 也准备积极探索各种演出形式。除2010年已在乌兰布统演出的《古战圣歌》大型马术及歌舞表演外, 计划未来在克旗热水、乌兰布统建设大型演出场所并定期演出, 并策划阿旗罕庭音乐大型演艺节目以丰富赤峰的文娱事业。

2.5 宣传口号

呼伦贝尔的广告宣传在整个内蒙古的旅游宣传中可谓首屈一指。在广告中, 提出了“世界的大草原, 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口号, 把呼伦贝尔直接推向了世界。“大草原、大森林、大民俗”的广告语, 将整个呼伦贝尔的旅游精华全部集中, 不但突出了“大”的气魄, 将呼伦贝尔档次明显定位高于其他城市。最新的广告语“呼伦贝尔旅游, 越冷越热情”, 图画中有冬季特色滑雪与冰灯, 有内蒙古传统的冬捕, 还有传统的驯鹿雪橇的民俗, 将内蒙古的季节特色与民俗特色精确地展示出来, 尤其一句越冷越热情, 直接将旅游活动推向高潮, 并成为内蒙古首个跳出季节性的旅游城市。

赤峰市抓紧北京近邻的优势, 首先打出了“距离北京最近最美的草原”, 在2011年邀请了百花奖优秀女演员斯琴高娃和“新四小花旦”王珞丹两位赤峰人作为代言人, 推出了“梦里草原, 神奇赤峰”的口号, 并在央视进行广告投放, 有效地扩大了赤峰的影响力。

2.6 节事旅游活动

节事旅游活动是旅游促销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升一个城市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亦可通过节事活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起到美化城市、完善城市的作用。呼伦贝尔进些年积极开发节事旅游, 除了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外, 开发鄂伦春传统的瑟宾节、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文化节、俄罗斯巴斯克节、达斡尔曲棍球节、斡包节等。每年7~8月召开成吉思汗草原文化节是呼伦贝尔夏季的最大节庆, 包括成吉思汗实景演出、内蒙古草原那达慕民族服饰展示大赛等。同时, 呼伦贝尔积极发展冬季旅游, 每年开展的冬季冰雪节、滑雪节等, 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期间各种国内外赛事的举办, 将冬季旅游推向高潮, 如2011年中俄蒙美食节、2011年中俄蒙国际旅游节, 在2012冰雪节期间, 一并举行的中蒙俄国际选美大赛、冰雪汽车短道拉力赛等都是冬季旅游的亮点。此外, 呼伦贝尔还积极开发各项专题旅游活动, “尼尔基湖杯”全国钓鱼邀请赛、国际雪联越野滑雪中国夏季赛牙克石站比赛、“中国英雄”山地户外大奖赛、“毕克”中国内蒙古牙克石凤凰山国际山地车赛等体育赛事的举办又大大增强了呼伦贝尔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赤峰每年8月举办的红山文化节, 是赤峰节事旅游的代表。文化节旨在让人们更深地了解红山文化面貌, 领略红山文化古朴独特的神韵, 以文化旅游结合草原特色, 充分展示赤峰地区的自然景观、文化底蕴、人文风情和时代风采。节庆期间, 除了大型文艺演出、焰火晚会外, 还有红山文物精华系列展、红山文化高峰论坛、那达慕盛会等。赤峰的巴林石节正成为全国性的赏石节。被誉为“东方雪源圣地”的美林谷滑雪场建成以后, 将是全亚洲规模最大的滑雪场, 每年11月份的滑雪节, 是远近驰名的旅游节日。达里的冬捕节, 是赤峰冬季最热闹的节日。冬捕是一种传统的捕鱼方式, 世代相传, 延续至今。在冰雪覆盖的达里湖上捕鱼的场景十分壮观, 从祭湖、醒网、破冰, 到下网、打眼、走杆, 再到拉网、出鱼, 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场面都是一道迷人的风景, 更别有一番情趣, 是都市人冬季旅游的向往。同期举行的克什克腾国际蒸汽机车摄影节又成为摄影爱好者的黄金摄影期。

3 结语

赤峰和呼伦贝尔同属内蒙古自治区, 两个城市地理位置不同, 旅游发展速度和态势也各有不同, 但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通过对比分析, 发现了两个城市的潜在问题。旅游交通是决定一个旅游城市接待能力的重要因素, 以呼伦贝尔冬季为例, 2011年, 呼伦贝尔就打通了海拉尔—香港、海拉尔—佛山—北京、海拉尔—哈尔滨3条冬季旅游空中通道, 并拨专项资金给予冬季包机航线补贴、专列补贴和旅游接待奖励。政策补贴为旅游打通了一条黄金通道, 使得更多的客人可以通过飞机这种快捷的交通方式进入。通过这些, 使得呼伦贝尔在2012年春节黄金周就创造了接待9万人次的佳绩。

同比的赤峰市, 政策原因导致航班数量和通航城市偏少, 不但旅游旺季缺少了必要的交通支持, 尤其冬季也没用明显的旅游交通政策, 在面对淡季旅游时, 始终只能紧靠赤峰本地客源运营, 丧失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也浪费了健康的温泉及顶级滑雪场的优势。

在面对日益膨胀的自驾车市场, 赤峰明显在“十一五”的道路建设中取得了领先优势, 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 贯穿全市的国道和省际通道, 有效解决了交通问题, 也拉进了与周边城市的距离, 伴随着短途旅游的兴起, 有效开拓了周边市场。同比下的呼伦贝尔, 周边市场损失严重的重要原因就是公路交通的不便。

旅游城市的市场拓展, 必然依靠产品的包装和宣传的跟进, 尤其在面对内蒙古淡旺季明显的情况, 呼伦贝尔在市场的策略上, 走在了内蒙古的最前沿, 无论产品的开发与设计, 市场的开拓、广告的设计与投放、节事活动的举办, 都将呼伦贝尔打造成了中国最美的草原和冬季最欢快的旅游目的地, 这些值得内蒙古各旅游城市学习和借鉴。

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 旅游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对应的不再是盲目出行, 而是对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产品的精心选择。信息化时代, 使得城市必须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 并学会分析消费者心理, 设计出适合日益变化的消费者口味的产品。时尚的时代需要时尚的产品, 本文旨在通过呼伦贝尔与赤峰市的对比, 分析旅游城市生存与发展之路, 并希望能给其他城市带来一定启发。

参考文献

[1]赵丽丽.从呼伦贝尔现象透视内蒙古旅游[J].现代商业, 2011 (11) .

[2]呼伦贝尔日报网.黄金周我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万人次[EB/OL].http://www.hlbrdaily.com.cn/news/3/html/127976.html.2012-01-30.

篇4:内蒙古呼伦湖景区的导游词

关键词:呼伦贝尔市;数据与方法;结果分析

一、分析方法

1、趋势分析方法。本文采用线性拟合方法进行趋势分析。把气候要素(y)写成时间(x)的线性函数y=ax+b,其中a,b为经验常数。通过实际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a和b,其中a 表示线性函数的斜率,也就是气候要素的线性趋势。a为正(负)表示增加(减小)趋势,零表示无变化趋势。

2、周期分析方法。本文使用小波变换作为周期分析方法。气候资料是多尺度的,用传统的统计判别方法很难判别其演化过程。而小波变换具有能够在时域和频域同时保持良好的局部化特征,能够揭示突变点位置,并且具有多分辨特性等优点,就好像是一个数学放大镜,调节放大倍数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气候时间序列在各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趋势。所以,用小波变换研究大气科学中的问题有很大的优越性和巨大的潜力。

二、结果和分析

1、趋势分析

呼伦贝尔市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的趋势分析

图1给出了呼伦贝尔市在1958- 2004年47年间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变化情况,由线性函数的系数可知,降水量有及其微弱的下降趋势,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倾向率为0.501%/10a。降水量最多出现在1998年,超出平均值约70%。最少在2004年,低于平均值约60%。

2、小波分析

呼伦贝尔市夏季降水量的小波分析

图5中,图a横坐标为年份,图b横坐标为功率,图a,图b的縱坐标相同,均为时间尺度。由图5可以看出,呼伦贝尔市夏季降水在1965- 2004年存在着一个2- 8年的准周期(图5.a),从整体上看,夏季降水存在着约为3年,4年,7年的周期,且他们均通过了95%的置信度的功率谱检验(图5.b)。即在呼伦贝尔夏季量存在着约为3年,4年和7年的周期振荡。

3、突变分析

呼伦贝尔市夏季降水量的突变分析

图9是1958- 2004年呼伦贝尔市夏季降水量M- K突变分析曲线。由UF曲线可见,呼伦贝尔市夏季降水除在1959年有所下降外,1958- 1963年有所增加,1964- 1983年整体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中1975年达到显著水平,根据UF和UB曲线交点的位置,确定突变点在1964年。1984- 2001年呈增加趋势,2002- 2004年又呈现减少趋势。在1976年存在一个突变,但是该突变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结论:本文利用线性拟合,小波分析和M- K方法,对呼伦贝尔市1958- 2004年47年间的夏季降水量进行了趋势、周期性特征及突变特征的分析,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1)呼伦贝尔市的夏季降水量在1958- 2004年期间均呈现减弱的趋势,减少微弱,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倾向率分别为0.501%/10a。

(2)呼伦贝尔市夏季降水在1965- 2004年存在着一个2- 8年的准周期,从整体上看,存在着约为3年,4年和7年的周期振荡。

(3)呼伦贝尔市在1964- 1983年呈现较明显的下降趋势,突变点在1964年。在1976年也存在一个突变,但是该突变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篇5:导游词内蒙古呼伦湖

呼伦湖又名达赉湖。“呼伦”是蒙古语“哈溜”音转而来,意为“水獭”。蒙古族有用动植物的名称为山川、河流起名称的习俗,因历史上湖中盛产水獭而得名。“达赉”,也是蒙古语,意为“海”,意思是像海一样大的湖泊,意指此湖之大。呼伦湖湖面呈不规则斜长方形,呈东北至西南方向,长度为93公里,最大宽度为41公里,湖周长447公里,湖水面积2339平方公里(近年由于水量减少,实际面积已不足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10米。呼伦湖水的补给来源一是承接大气降水,二是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的注入,形成了一个渔业生产的整体,成为供鱼类栖息、繁衍的天然有机水系。著名的呼伦八景分别为水上日出、湖天蜃楼、石桩恋马、玉滩淘浪、虎啸呼伦、象山望月、芦荡栖鸟、鸥岛听琴。观看日出和蜃景,这要等天公作美。另外6处景点,各领风骚,旅游者要多付辛劳,才能如偿以愿。夏季的呼伦湖区气候温凉,是避暑佳境。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又使呼伦湖成为一方旅游胜地。

旅游点上的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游客可以穿上蒙古袍,骑着骏马奔驰;也可以骑着双峰驼漫步或乘坐原始的勒勒车漫游。还可划着小船在呼和诺尔湖中垂钓,或背着猎枪到附近的林中草地狩猎。从海拉尔乘车沿301国道北行,车过陈巴尔虎旗旗府巴彦库仁镇10公里,一个湖泊便闯进了你的眼帘,这就是呼伦诺尔湖。在湖西岸的山岗上,有一座由蒙古包型高大建筑为主组成的蒙古包群,这便是接待中外游客的呼和诺尔旅游点,也是呼和诺尔草原旅游节和那达慕的会场所。

篇6:内蒙古呼伦贝尔导游词

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呼伦贝尔市全景旅行社的导游员XX,大家可以叫我X导或者小X,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此次旅行将由X师傅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很高兴为大家服务,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度过一次愉快的旅程。 机场景观大道

现在我们离开的是呼伦贝尔东山机场,1932年,日本关东军在这里修建并且试机成功,它是国家1级4D级机场,位于海拉尔区东山,距离市区约3.8公里,2011年正式更名为呼伦贝尔海拉尔机场,现在已经开通了50多条航线。前面我们看到的雕塑就是生长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成吉思汗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坐着的是他的母亲克额仑;站着的是他的大妃孛儿帖;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路是被誉为城市名片之路的机场景观大道,景观大道公路全长4.025公里,路边的马头琴、勒勒车、长调、呼麦等雕塑构成了民族风情,提高了呼伦贝尔的城市品位和层次;群雕象征着和谐、欢迎、腾飞、展示了草原上流传千百年的动人传说;苏鲁锭雕塑象征着草原兴旺,事业腾飞。由3个酥油灯雕塑组成的群雕代表着草原人民无限的关怀和祈祷;兄弟会雕塑再现了哈萨尔王兄在草原上相会的情景,也将成为我们这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车行的前方看,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座小城,就是海拉尔。可能有的团友会问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到呼伦贝尔旅游怎么就到了海拉尔呢?这我就有必要和大家解释一下了。呼伦贝尔是一个地级市,海拉尔是一个县级市,其实海拉尔只是呼伦贝尔的一部分,它是呼伦贝尔的中心城市,就像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一样,海拉尔也是呼伦贝尔的首府城区,它是呼伦贝尔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果说海拉尔是呼伦贝尔的一个统称,那么呼伦贝尔草原就是以海拉尔草原为中心的;海拉尔区于清雍正十二年也就是1734年建成,已有270多年的历史,当时称“呼伦贝尔城”。海拉尔区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

全区有28个民族,总人口达26万人。素有“草原之都”的美誉。

我们现在旅游车所在地就是海拉尔的胜利大街。现在请大家往我们车窗的左侧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路是学府路,顾名思义,在这条路上坐落着一所国家二类本科院校-呼伦贝尔学院。

成吉思汗广场、市人民医院

那么请大家往车窗的左前方和右前方看,右前方呢,是呼伦贝尔市七个旗五个市一个区共同打造的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那到底是哪七个旗五个市一个区,一会儿我将为大家慢慢道来。现在大家向车窗的左侧看,我们现在看到的广场就是以千年伟人成吉思汗命名的成吉思汗广场,这座广场是至今为止呼伦贝尔市境内最大的广场,也是海拉尔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有人说广场就是城市的“眼睛”、是城市的“客厅”,那么成吉思汗广场就是我们呼伦贝尔最大的会客厅,广场总面积25.5公顷,前面看到的主题雕塑是千年伟人成吉思汗上马出征的图景,他的方向正对额尔古纳,那为什么要对着额尔古纳那?因为额尔古纳是蒙古人的发源地,它象征着望故乡。

海拉尔市政府

大家现在看到的位于我们车窗右侧红瓦绿墙、古色古香的建筑就是我们呼伦贝尔最早的市政府,它修建于1945年,是按照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王爷庙建成的,也是我们呼伦贝尔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中央桥、伊敏河

我们现在踏上的这座桥就是海拉尔的中央桥,也是海拉尔的景观之一,它于1942~1944年修建,当时称兴安桥,桥长323.9米、宽7米,为钢筋盘混凝土桥。桥的东西两端建设了欧式钟楼。海拉尔三面环山一水中流,三山分别是东山、西山和北山,而这“一水中流”就是我们脚下的这条伊敏河,伊敏河是海拉尔河最大的一级支流,鄂温克语意为“可饮用的水”。全长359公里,这条河是蒙古人的生命河,在桥的东西两侧分别为河东、河西,河东就是我们旅游车刚刚行驶的那条街,它是海拉尔的市政府中心,河西是商业中心。也就是我们即将要到达的街区,同时,河西是海拉尔区人民最大的购物广场。

商业区

前方下了中央桥我们就进入了河西区,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店铺,大家看在车窗的右前方那座高大的建筑,就是海拉尔的本土品牌,友谊商厦,它完全是按照一种现代化的购物中心来设计的。外观宏伟、装潢考究,内部设施齐备,购物环境优雅、舒畅;它已有三十多个分店,可以说是与我们海拉尔人的出行、购物密不可分的。

这里就到了海拉尔的商业中心地带,也就是海拉尔的三角地,这里是繁华的商业区和购物中心,他的意义远超过一条普通街道的内涵,它的美观与否,直接关系到海拉尔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改建后的三角地中心地带,就像一座街心花园;我们可以看到翠绿的草坪、牛拉勒勒车雕塑和数十个街灯组成了三角地街心整体布局,这样的图景展现了牧民们的生活方式。

刚才跟大家提到了呼伦贝尔的七个旗五个市一个区,那么现在我就为大家讲一下具体都是哪些;呼伦贝尔自2001年撤盟立市改为呼伦贝尔市,现在是全国最大的地级市,总面积25.3万平方公里,而这2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了将近300万的人口,一个区就是我们现在旅游车的所在地海拉尔区。五个市分别是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七个旗则是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陈巴尔虎旗。呼伦贝尔市就是由这13个旗市区共同组建的。而我们行程的这几天将要穿越这25.3万平方公里的部分土地,现在呢,请大家看我们车窗外两侧的建筑,海拉尔的建筑是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在内蒙古自治区六十周年大庆的时候,呼伦贝尔市政府对海拉尔城区的房屋进行了修建,而这一做法被当年人称为“穿衣戴帽”工程。海拉尔不仅有传统的平房和高大的楼房,还有俄罗斯风格的木刻楞房,一些楼顶有蒙古包式和俄罗斯式的建筑,为这座城市增添了草原气息和俄罗斯异国情调。

苏联红军烈士陵园

大家看车窗左侧,这里就是苏联红军烈士陵园, 它的前身是海拉尔公园,是为了纪念在解放战役中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里面有红军烈士纪念塔。苏联

红军烈士纪念塔总高为16.25米,塔身为八棱型,顶端有一颗金星,正面用俄文刻着“为苏联的荣誉和胜利在战斗中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塔基南北两侧刻有27名阵亡官兵的姓名、军衔和出生年月。

客运站

现在位于我们汽车左侧的就是我们海拉尔区的客运站,那有的游客肯定就在想,客运站哪个城市没有?没有什么重要的;在这里我就不得不跟大家说一下了,我们刚刚说的呼伦贝尔包括的十三个旗市区中还有很多苏牧、嘎查这样的小地方,就相当于我们平时说的乡、镇,包括旗市之间,这样的地方生活着很多勤劳朴实的牧民,而由于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地方是不通火车的,所以说客运是我们呼伦贝尔地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大家刚刚也看到了,每天这里都会聚集成百上千的人来等待客运。

立交桥

前面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地著名的立交桥,它位于市区的北部,横跨滨州铁路,螺旋展线的造型简洁明快。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的车窗的右侧看,大家猜一下我们看到的这个绿色的管道是什么?如果猜对了 我会给大家一些小奖励,品尝一下海拉尔的大雪糕。(议论出结果中)。好了 刚刚听到了很多答案,有的说是煤气管道,有的说是石油管道,而我们坐在XX坐位上的那位先生/女士,答对了。它是输送暖气的。而我们现在车行右侧看到的这个建筑呢就是海拉尔的热电厂。这个热电厂对于呼伦贝尔来说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呼伦贝尔属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良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聚降。霜冻早,可以说我们呼伦贝尔的供暖期长达8个月之久。呼伦贝尔冬天特别的寒冷,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四十二度左右,根河市能达到零下五十度左右。而现在呢很多人都在说,热电厂建的位置离城区这么近到底合不合理,主要还是污染问题,但是呼伦贝尔市政府对环保这一块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

现在请大家往我们车窗的左前方看,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海拉尔的北山,北山上有一个世界反法西斯纪念园,当年呢,日本人在这里发动了侵华战争,我们看到北山上有很多的树,这些树就是当年日本人栽种的,可能有的团友就会想到日本人终于在中国做了一件好事,如果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日本人当年在北山的地下建立了日伪工事,它是日本关东军17处要塞中规模最大、军事设备保存最完整的要塞。北山的树木可以为他们所建的工事做一个掩护,因为当时这场战争可以说是一个国际性质的战争,其中有中国、蒙古国、苏联 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当我们的空军在北山飞行时由于树木做掩护很难发现日本人的军事所在地。当年日本人在北山修建日伪工事是有原因的;海拉尔这个城市在军事上来讲是属于易守难攻的城市,海拉尔是三山环山一水中流,三山就是我们飞机场的所在地东山、我们看到的北山还有一个是西山,一水就是我们刚刚桥下看到的伊敏河。现在我们的旅游车已经行驶到海北一桥,海北一桥流淌的就是伊敏河,伊敏河从海拉尔的城区缓缓流过汇入前方不远处的海拉尔河。那么现在我们的旅游车马上就要行驶到海北二桥了,这里是伊敏河与海拉尔河的交汇处。大家可以看到的桥下流淌的这条河流,这条河流就是海拉尔河,那么这一路上我不只一次的和大家提到过海拉尔,海拉尔具体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看这条河,海拉尔的名称就是因这条河而得名,当时在这条河的两岸长满了野韭菜。而野韭菜的蒙语“哈里亚尔”意为汉语很像海拉尔,而蒙古族有以动植物的名称给山川河流命名的习俗,所以就把这条河称为海拉尔河。那么在清朝末年东清铁路修建到海拉尔的时候建立了铁路,有了铁路就一定要有一个火车站、火车站建立了之后、就要有一个名字,所以当时蒙古族就以海拉尔河的名字给这个火车站命名。当时,这个城市叫做“呼伦贝尔城”,那么随着火车站的建立,客流量越来越大,很多山西、河北的商人来此做贸易,海拉尔的火车站就越来越出名,逐渐替代了它原来的名字“呼仑贝尔城”。而蒙古族也有以山川河流的名称给城市命名的习俗,所以就把这座小城叫做海拉尔,海拉尔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 呼伦贝尔草原英文导游词

★ 大美呼伦贝尔作文

★ 呼伦贝尔大草原作文800字

★ 约会呼伦贝尔写景散文

★ 游呼伦贝尔作文800字

★ 呼伦贝尔大草原原文歌词

★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散文

★ 美丽的呼伦贝尔草原作文

★ 有关秦兵马俑导游词

篇7: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英语导游词

Lady and Genlenmen:

Welcome to HunLunbeier Grassland! First of all, Id like to tell you why People call this bdautiful grassland Hulunbeier grassland. There is a moving legend behind it. A long, long time ago there lived a couple of lovers on the grassland. The girl was a Hu lun. The boy was Bei Er. One day a demon chief called Mang Gusi abducted HuLun and dried up the grassland. The grass withered and yellowed and domestic animals died one after another.In order to save the grassland and Hu Lun, BeiEr traved a great distance on foot, chasing after Mang Gasi day and night. Finally, he fainted from exhaustion. In his weakened state, he dreamt that the demon chief had magically turned Hu Lu,Bei Er traveled a great distance on foot, chasing after Mang Gasi day and night. Finally, he fainted from exhaustion.In his weakened state, he dreamt that the demon chief had magically turned Hu Lun into a flower which was and suffering from the windy dream in front of him. He immediately watered the flower and broke the spell. Hu Lun changed back into her former self. But the demon chief would not give up. He immediately watered the flower and broke the spell. Hu Lun changed back in to her former self. But the demon chief would not give up. He seized Hu Lun and took her away again. Hu Lun racked her brain for a way to escape. She succeeded in getting hold of the magic pearl on the demon chief`s head. On swallowing the pearl Hu Lun turned into a lake. In the meantime BeiEr had killed all of the other demons, but failed to find Hu Lun. Heartbroken, Bei Er jumped in to a lake to kill himself.All of a sudden the earth split open and formed two lakes, Hu Lun lake and Bei Er Lake, with the Wilson River closely connecting them. Later,people living on the grassland named the land hulunbeier Grassland in momory of them.

HuLunbeier covers an area of 250.557 square kilometers,with a totel population of 2.66 million. The Mongolian natiality is the dominant ethic group, and 35 other nationlities,such as Dawoer, Ewenke, Elunchun, Han, Manchu, Russian, etc. live in harmony with them on the grassland. Hunlunbeier is called green and clean land because it is relatively free of pollution.

(Entering the grassland)

Now were setting foot on Hunlunbeier Grassland. All of us have escaped from the city and its clamour and entered a place like a dreamland,Look! The grassland looks like asoft, green cerpet, Nowyou can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in the distance; numeros kinds of wild flowers are in bloom, and wisps of smoke are rising continuously from the yurta scattered on the grassland. When the gentle breeze brushes against the grass, herds of horses and cattle and flock of sheep seem to be drifting from here ro there. What a beautiful picture!

(Visiting a yurt)

This is the yurt we saw from the bus just now. Look!The host and his family have come out of the to greet us. Of couse, this is not an arranged reception, to be sure. But before we enter the yurt, Idlike to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folk costoms here. No matter which yurt you happen to visit, you will finethat on hesring your footsteps the Mongolian people will extend a warm welcome outsite the yurt, to do justice to their reputed hospitality. When greeting you, they will put their hands against their chests and bow slightly. With a how do you do, They invite their guestsin. Male guests are invited to sit on the left and female on the right, while host sits in midle. The moment you take your seats, your host will have milk tea and various kinds of milk products pleaced in front of you. After a white, you will most probably probabyly be asked to help yourself to a special course called shouba lamd. As a way of showing respct to his distinguished guest, your hast will prsent you with a hada( a piece of silk used as a greeting gift), Together with a cup of lacal wine. Mongolians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talent in singing and dancing.Their beautiful songs are as entertaining and pleasant as the blue sky, white clouds, greengrass and fresh flowers, In folk culture, there is a saying that a feast is not a true feast without the company of songs. Every person in the grassland, man or woman, old or young, can sing folk songs. When proposing toasts to their guests, they will show their hospitality by singing folksongs and playing special fiddles. The Mongolian people have lived on the vast grasslan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y have refined their talent for sing and dancing. You can not only please your eyes with their traditional ethnic dancing but also with their mondern ones featuring merry rhythms and vigorous steps.Now let`s enter the yurt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is opportunity to be guests in a Mongolian herdsman`s home.

(Stepping out of the yurt)

Under the blue sky and white clouds, you will see a vivid picture of flocks of sheep and herds of cattle, galloping horses and skillful herdsen on horseback brandishing horsewhips. Do you want to go for a ride ? If you are skilled at riding, why not ride a Mongolian horse for a while or wander about on camelback?If you are afraid of riding horses or camels,never mind. You still can enjoy the nomandic life by taking a special Mongolian vehicle called a Lele.

(Briefing on the physique of Mongolians)

Now you have had a look at the grassland with your own eyes, but did you noticed that the Mongolian girls are graceful,elegant and vigorous, and the young fellow are robust, heroic and muscular? It is said that this has much to do with their life styles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horse sports,running and pursuing.Further,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milk tea and milk products in developing their muscles and bones canot be underestimated.

(Briefing on the dietary habit of Mongolians)

Lets start with milk tea,The host minces the tea and put it in a kettle to boil it. When the kettle starts boiling with a gurgling sound, the host pours the fresh milk into it. Thus the herdsman coming in from a snowstorm will warm up immediately after having such a cup of milk tea. A bowl of milk tea, stir-fried rice, several piece of a dry milk product and some lamb is regarded as a delicious meal by the ordinary Mongolian herdsman. Milk products include the skin of boiled milk, milk curd, milk wine, cheese, butter and so on. The formal meal may be served with meat and a flour-base product.

While you are here on the grassland, it will be a great pity if you do not try Shouba Lamb(boil meat which is eaten using a knife and your hands).The lamb is first cut into big slices and then put into boiling water to cook.When it is half done, you cut it into smaller pieces with the Mongolian knife and eat it. TheMongolian people think that half-done meat contains more nutrients.

(Briefing on Mongolian clothing)

The Mongolian robe is unique to this ethnic group. The robe is often matched with a belt and head decorations.With its high collar and long sleeves, the robe protects people from mosquitoes. The middle part of the robe is made loose for the convenience of riding horses and is long enough to keep the knees warm. You can find all kinds of clothes here today, but the robe is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Mongolians and has become a symbol of their national conscience and identity.

(Briefing on Mongolian yurta)

You can see mongolian yurta here and there on grassland.But do you know the history and structure of the mongolian yurta?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Xiongnu,an ancient ethnic group, their ancestors lived in the Northland long ago. Their living quarters were called yurta. In this sense Mongolians, as a ethnic group, can date to 4,000 years ago. So the Mongolian yurta are a symbol of the history of this ethnic group. Now let`s talk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a yurt are a symbol of the history of this ethnic group, Now let`s talk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a yurt. Herdsmen first build a round foundation with pieces of stones, Then they set up the structure with wodden wods and beams linked together with wollen or fur ropes,Lastly, they cover the structure with animal skins or felt blankets.The ceiling of the yurt is round. With such a structure, the yurt can withstand snowstorms and heavy rainfalls. The door of the yurt is small and down to the ground. The yurt can be easily moved and this is suitable for nomadic life.This accounts for the reason why the structure of the yurt remains unchanged till today. If the Mongolian yurt is seen as the home of the herdsmen, then the lelecarts can be viewed as their mobile homes. lelecarts move slowly with big noise. It is hard to tell when the history of lelecarts began. All the carts are made of birch, so they will reain in good condition even in wet weather. The wheels of the carts are tall and can easily roll across the uneven roads, lush bushes, thick snow and marshes. lelecarts are indispensable for herdsmen when they move cross snow-covered areas.

(Briefing on Mongolian festivals)

There are a lot of Mogolian festivals held every year on the grassland, but the most famous one is Nadam,the carnival the grassland. Nadamin the Mongolian language means recreation or entertainment. When it comes, there will be a lot of performances,such as horse racing, wrestling, archery and some other special ethnic performances. The Nadam fair is a time-honored festival and was known world wide for 700years, Nowadays the Nadam fair is often held during the harvest season of the grassland, either in June or July.During that period, herdsmen often take the opportunity to sell domestic animals and livestock products and purchasse daily necessilties and livelihood-related goods.

Acturally, the herdsmen have few chances to get together on such a vast grassland, so Nadam also plays the role of a big trade fair for them, When we talk about Nadam, we should also talk about offering sacrifice at Aobao.Aobao in Mogolian means a pile of rocks or earth. On the vast and endless grassland, it is hard to tell directions, so people thought of pilling rocks or earth to mark them, In its long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obao has become the shrine to offer scrifices to the God of the Mountain and the God of the Road.During the sacrifice offering ceremony,people tree branches into the Aobao and put pieces of colorful cloth or paper flags with written scripture on the branches There are four types of memorial ceremonies, namely blood,wine,fire and jade. No matter what type it is, a lama will be invited to butn incenses, chant scriptures and pray for the blessing of the people and their livestock. Participants will walk around the Aobao clockwise three times.After the ceremony, the herdmen will not only enjoy horse races,wrestling and archery, but also singing, dancing and drinking to their heart`s content. Around that time, young lovers will probably leave the crowd to be in a world of their own.

Dear,distinguished guests,after this tour of this grassland I believe you must have a general idea of how the Mongolian pelple live here and may een feel reluctant to leave the beautiful hulunbeier Grassland. I belive the grassland and its people enjoyed your visit as much as you did and look forward to your next one.

篇8:内蒙古呼伦湖景区的导游词

据呼伦贝尔市政府最新公布数据显示, 呼伦贝尔市总人口为2, 696, 998人, 男女人口各占总人口的51.10%、48.9%。以蒙古族为主体, 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聚集地区, 同时也为内蒙古特色旅游文化打下了民族基础。

1呼伦贝尔市旅游现状

1.1资源优势

呼伦贝尔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包括土地资源、草原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生物资源。草原资源现为该地区旅游的主要特色, 植被覆盖率高达49%, 最热月 (7月) 平均气温在16℃~21℃之间, 是天然的氧吧和避暑胜地。

同时, 呼伦贝尔市具有其民族特色的习俗节日, 这也是特色旅游的一大吸引点。除为人所熟知的那达慕大会外, 还有许多独有的民族节日, 如:伊慕额节 (5月22日) 、篝火节 (6月18日) 等。

1.2现有成果

1.2.1旅游景点

呼伦贝尔市现有国家4A级景区14个 (2015年新增4家, 分别是布苏里北疆军事文化旅游景区、巴尔虎蒙古部落旅游区、红花尔基幛子松森林旅游区及扎赉诺尔猛犸旅游区) 。国家3A级景区24个 (如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国家森林公园、呼伦贝尔市扎兰屯秀水山庄等) 。

2015年4月2日, 呼伦贝尔市召开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领导小组会议, 研究部署呼伦贝尔市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

1.2.2经济效益

2015年1~9月, 扎兰屯市共接待游客248万人次, 同比增长12%;旅游收入23亿元, 同比增长23%。鄂伦春旗接待外游客45.2万人次, 同比增长20%;游览收入3.58亿元, 同比增长19%。

2015年中国旅游产业促进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发布了《2015年中国旅游投资优选项目》, 呼伦贝尔草原名列其中。随着呼伦贝市草原文化旅游的兴起和增长, 许多旅游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草原文化旅游市场。

1.3存在的问题

1.3.1草原旅游开发单一、雷同

草原景色有异于“景点式”景观, 一眼望去草原景色的地貌变化不大, 是一种“全景式审美空间”。因此想要体现出草原文化独有的民族风情、体验, 不能单单依靠景区的观赏性能, 更重要的是要以旅游项目为载体生动地表达出来。但是就目前的旅游开发管理模式下, 许多景区都是多种项目的混杂拼凑, 这就无法使得游客们切实感受到草原文化的精髓, 缺少趣味。对于游客们心中所想的广阔壮丽的草原形象, 这种低水准化的旅游项目根本就达不到游客心中所盼, 长此以往草原旅游便失去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1.3.2宣传力度欠缺, 缺乏营销推广

对于草原文化旅游的现有宣传来说, 投入力度还有待加强, 特别强调的是对于传播媒介的选择以及宣传内容的创新。很显然,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 单纯地借助传统媒体 (如报刊、电台等) 已不能很好地起到广泛的宣传效果, 同时, 死板的宣传内容不可能吸引人们对草原旅游的关注。

1.3.3人才缺失

草原资源开发管理不合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相关专业人才。“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这样才能实现效率的最大化。然而, 在呼伦贝尔市培养从事草原文化或草原旅游专业人士的缺失以及从外地引进人才的匮乏, 都将会成为呼伦贝尔市草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桎梏。

2未来发展分析

2.1大众喜爱程度高

旅游目前是国民假期休闲的主要方式, 其中草原文化旅游近年来持续升温, 有关数据显示, 2013年~2015年草原旅游经济平稳增长。2014年国内游客约36亿人次, 相比2013年增长了10%, 2015年国内旅游约39.5亿人次, 相比2014年增长10%;2014年全年旅游总收入约为3.25万亿元, 相比2013年增长11%, 2015年全年旅游总收入3.66万亿元, 相比2014年增长11%。

此外, 国家旅游局日前公布了《2015年全国优选旅游园区项目名录》, 内蒙古共有20个项目入选, 其中呼伦贝尔市占3个。关于最想去的旅游地方调查中, 呼伦贝尔荣获“广东人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线路) 评鉴活动”最佳度假目的地奖。

同时随着旅游的不断升温, 国民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传统的旅游产品消费已经逐渐衰落, 具有现代元素的旅游消费才是未来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其中现代元素包括体验化、休闲化、生活化、参与性、原真性、精致化、乡土化、娱乐化、“绿色”、自组化十个元素[1], 而草原文化旅游恰好是可以包括这些现代元素的一种新型旅游消费模式。因此从国民消费心理来看, 草原文化旅游在未来也仍迎合现代化旅游的消费心理。

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 无论是基于游客自身的消费心理特点还是就旅游业未来的现代化发展而言, 草原文化旅游都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上升趋势。

2.2政府支持力度大

随着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增长, 政府对于旅游业的重视度也在逐步提高。根据最新的政府文件显示, 2015年10月份政府投资40万元用于进行根河市旅游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中心项目, 借以填补根河市旅游工艺纪念品的一项空白。同月, 呼伦贝尔旅游局赴蒙古国洽谈边境游事宜。此外, 政府也积极和寻找合作伙伴, 近几年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先后引进德国博世集团、瑞典埃特姆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的冬季汽车测试项目, 为牙克石市冬季旅游树立了一张“国际名片”。相信在政府不断地大力支持和鼓励下, 呼伦贝尔市草原文化旅游将会更加的蓬勃发展。

2.3基础设施亟待加强

对于当前的草原文化旅游开发区来说, 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 呼伦贝尔市现有两大民用机场和滨州铁路等多条铁路线以及101国道、301国道, 2013年扎兰屯民用机场项目正式获得复批, 目前正在修建中。但机场航班多为北方城市 (如哈尔滨、北京等地) , 这对于发展和吸引南方游客旅游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同时城市卫生现状不尽如人意, 城市街道卫生管理以及旅游景区的环境监管力度等都还有待于加强。

3建议

3.1 PPP和BOT发展模式

目前来看,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相关地区的旅游产业。但是, 旅游基础建设投资巨大、回收期长, 如果单一由政府财政部门出资, 会加大呼伦贝尔市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 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采用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 模式或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模式。通过公私合作融资的模式, 政府授予私人部门特许经营权, 签署合同妥善安排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彼此形成伙伴关系, 最终使得合作双方达到比预期单速行动更为有利的效果。这种模式可以大大地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发挥私营机构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可能带来的投入、运营以及回收周期偏长或技术、融资、利益、政府信用等风险。因此, 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合理利用。

目前, 呼伦贝尔市已有两项自治区PPP示范项目:经济开发区互助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项目、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工业园区谢尔塔拉产业区污水处理工程。两家项目均采用BOT模式进行运营, 已进入了政府采购阶段。同时市本级老年公寓项目确定采取PPP方式运营, 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

3.2“互联网+”渠道模式

现在已经不是原来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 因而, 只有广泛地宣传自己的品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才能符合大众的快速消费。

首先, 要先确定旅游的主题, 越简单易记越容易取得宣传效果、但同时也要突出主题。其次, 利用新兴网络方式 (如微博, 购物网站等) 不再单一地使用政府网站、电视广告、报刊等, 而是要将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 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最后, 赢得良好的口碑。这是一种相对来说成本更低同时更具有真实度的宣传, 当然要获得良好口碑的前提是草原文化旅游过硬的品质和优良的服务。增加旅游解说活动向游客们传递草原美学价值、草原知识文化等, 提高知名度。对于一些旅游经历丰富, 其观点感受能够影响他人的资深旅游人士、记者、作家等, 可提供免费体验、打折优惠、邀请座谈、赠送门票等方式让他们成为旅游区口碑的传播者。

3.3规范商业行为

2015年“十一期”间在微博上引起广泛争议的“38元天价虾”事件, 给山东省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这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很有可能会损坏几亿元的广告效果。可见在治理规范不法商贩方面, 如果不加以管理制止, 它的隐患是不可估量的。因此, 应加强相关的监督执法部门或组织的监管力度, 合理监管市场, 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3.4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

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 还应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如酒店行业、餐饮业、食品制造业、旅游纪念品、“特产经济”等。这些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旅游业的良好发展, 由此形成“以钱生钱”、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5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只有把握住人才, 掌握知识文化, 才能真正地占有市场的制高点, 所以加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呼伦贝尔市的实际情况, 建议应从以下几点加强旅游专业人员的培养工作: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技能;引进高等旅游院校的优秀毕业生, 充实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同时提高整体服务管理水平;为一些年轻有为的人才安排一些培训、深造的机会, 从而进一步提升旅游专业人才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4结语

草原文化旅游是内蒙古旅游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最具有资源文化优势和市场前景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合理开发草原文化旅游是发展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必然趋势。在政府、个人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积极了解市场趋势,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市场化运营”结合, 进一步提升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水平。

参考文献

[1]杜炜.旅游消费行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

上一篇:三字经考题及答案下一篇:为青春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