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及注意事项

2024-05-16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及注意事项(共4篇)

篇1: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及注意事项

频振式杀虫灯在农业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将害虫诱集并集中杀灭的一种物理防治器械.近年来,由于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作物布局的改变,害虫的发生逐年呈上升的趋势,加之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对无公害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频振式杀虫灯的广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农药残留超标、害虫抗药性增加、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因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人们在关注环境的.同时,兼顾防治害虫效果与防治成本投入,寻找经济、有效、安全的害虫防治手段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 者:王明亮 张h 王小平周兴苗 雷朝亮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刊 名:湖北植保英文刊名:HUBEI PLANT PROTECTION年,卷(期):“”(z1)分类号:S4关键词:

篇2: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及注意事项

侯伟

摘要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来开展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讨论了开展生物多样性防治有害生物研究的背景、作用和重要意义,阐述了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功能能来开展综合防控的途径。

Abstract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people hav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Ago-biodiversity utilization in crop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The paper discussed the background,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utilization of Agro-biodiversity in Integtate Pest Management and connotation and approaches.绪论

自然生态系统中多种多样的动植物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复杂生态系统被破坏,仅保留少数农作物和比较单一的生态环境,是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都大幅减少。这就使得农作物有害生物的防治更多依赖化学农药,由此一产生了许多引人关注的问题:农业环境和农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害生物抗药性提高,一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天敌大量被杀死,自然控制有害生物的能力减弱,对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都在大力探索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方法来防治有害生物,有机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方法,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控制作物病虫害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中生态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可持续防治措施。

虽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对地球和对人类社会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但是人类活动正在使生物多样性以空前的速度消失,这个速度已经高达物种自然消失速度的1000倍,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农业可持续性及其适应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的能力受到威胁。

鉴于此,有必要探讨农业生物多样性在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作用,以利于积极保护和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开发挥生态系统的生态防控功能。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定义与内涵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是一个选择和使用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在一个治理过程是使用单一的控制技术,还是统一协调地应用多种技术是建立在经济阈值分析的基础上的,她充分考虑了生产者、社会和环境的利益及对它们的影响。在协调决策和行动过程中,它运用最合适的,有利于经济和环境的控制有害生物方法和策略来实现管理有害生物的目标。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要素包括:a、预防有害生物危害;b、对有害生物及其危害实行监测:c、确定有害生物种群密度和危害阈值;d、在考虑人类健康、生态影响、可行性和成本效益等的前提下,应用生物、栽培、机械和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治理有害生物,S其种群低于预设的危害阈值水平;e、评估有害生物治理的绩效。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于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定义为:一项有害生物治理方案,它在充分考虑所处环境和有害生物本身的繁殖能力条件下,尽可能协调地运用各种对路的技术和方法,并把有害生物群落控制在造成经济危害的水平之下。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概念提出,使有害生物防治从单纯依赖化学防治转变为综合防治,化学防治成为最后的选择。这一变化被称为有害生物防治的“第二改革”。

在我国,对有害生物综合防治认可的时间比较早,并且在有害生物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1975年起,我国就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确定为我国植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可以说这既是在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也是在长期有害生物防治的工作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综合防治”的含义与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策略是一致的,而“预防为主”这一思想是对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重要补充。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层次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指与食物及农业生产相关的所有生物的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或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防治有害生物

4.1 利用遗传多样性防治有害生物

我国拥有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丰富的抗性资源是今后拓宽栽培品种遗传背景的重要基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从农家品种、育成品种、外引品种、野生种和近缘植物种中发掘和合理利用显性单基因抗性和微效多基因抗性,通过遗传多样性的恢复,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可以利用不同抗性品种的水稻,通过一定的栽培方式,在田间合理布局上,多个品种,多种不同的病害抗性基因相互形成抑制作用,从而有效控制作物病害。云南农业大学利用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的技术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高达60%—90%,平均减少化学农药用量60%以上。抗倒伏率达95%—100%,每公顷增产优质粮食可达600—1092kg。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作物体内,使作物对害虫产生抗性,已成为害虫防治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全世界的转基因抗虫性,已成为害虫防治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全世界的转基因抗虫性作物面积已达5000多万hm2,且每年以43.5%的速率增加。据报道,转基因棉花防治鳞翅目害虫的效果可达到80%以上,减少农药施用次数10次以上,减少农药施用量80%左右,增产可达10%—20%,每公顷增加净收益800元以上,显示了转基因抗虫作物的抗虫优势。

4.2 利用物种多样性防治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手段与生物多样性关系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生物多样性减少有利于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从理论上讲,一个区域内生物物种越多,自然控制作用也越大。通过建立绿色走廊,种植培植植物,在农作物周围或与农作物以一定比例相间隔,有意 种植一些对害虫具有毒杀、趋避、诱集作用或对天敌具有补充营养作用的蜜源植物或可以起到管理有害生物的作用,是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防治作物害虫的方法。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是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防治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主要手段。而且,生物防治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防治的三种主要途径是引进天敌、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天敌,以及自然天敌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其中利用天敌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应用最为普遍。每种害虫都有一种或几种天敌,能有效地抑制害虫的大量繁殖。这种抑制作用是生态系统反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这一生态学现象,可以建立新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平衡。

利用农业生态工程在田地周围建立绿色走廊,建立天敌繁殖区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作用。很多寄生蜂早期因找不到寄主而死亡,当害虫发生时,由于天敌的基数低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一些捕食性天敌在早期也有滞后现象,即发生时间比害虫迟。为克服天敌和害虫发生时间的脱节现象,利用培植植物可使经营作物上天敌得到大量补充而与害虫同步发展,这有助于害虫防治。在绿色走廊中有选择地种植一些杂草和低矮植物,这些杂草和低矮植物可以作为天敌生存、过冬和繁衍的栖息地。

在田边适当种植一些蜜源植物,能够引诱天敌,提高其寄生能力。许多天敌昆虫需补充营养,特别是一些大型寄生性天敌,如姬蜂若缺少补充营养,就会影响卵巢发育,甚至失去寄生功能,小型寄生蜂如能补充营养也能延年益寿,增加产卵量。一些捕食性天敌如瓢虫和瞒类,在缺少捕食性对象时,可以利用花粉和花蜜作为过渡性食物。

通过种植诱集作物也可以起到控制害虫的作用。例如洋葱和大蒜就属于这类作物,它们产生的强烈气味能驱除昆虫,昆虫就不会再危害种在洋葱中间的植物。用洋葱或大蒜作为番茄的间混种作物可以降低番茄上白粉虱和蚜虫的发生率。在美化果园环境的同时,增加了果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朱有勇和周开联等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控制农作物主要病害应用研究,应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原理,利用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自然规律,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和其他高科技,以粳稻、小麦、大麦、玉米、马铃薯、魔芋等作物为研究对象,创建了农业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新技术。例如探索了玉米和马铃薯间种、烤烟与玉米(马铃薯)间种等的优化种植模式的原理与研究方法并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这些种植模式有效地减轻了病害危害,大幅地减少了化学农药施用,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产生了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3 利用生态系统多样性防治有害生物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与生境类型多样性。无论是物种多样性还是遗传多样性都寓于生态系统多样性之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地形式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农业生态系统种生境多样性可以通过建立多样性的人工生境和野生生境来实现。通过建立多样化的农林、农牧以及农田多样化得作物间混套种植系统,可在农业景观内形成多样性的人工生境。通过合理管理各种边际地带、田埂、沟渠边、农村道路旁等野生生境,便能保持野生生境的多样性。圣生境多样化在物种多样性保护上具有重要作用,如在具有野生生境的农田,往往生存有更为多样的节肢动物,特别是天敌种类。

农田生态系统是以农作物为核心,人为地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改造而建立起来的生态系统。人类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通常是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的作物,人为的排除其他植物种类的竞争以提高作物的产量,结果导致系统中植被单一化,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包括许多害虫的天敌)都比自然生态系统少,生物多样性也较低。在农业生产中如旱作物中建立水生生态微系统或水作中建立陆生生态微系统可以有效防治有害生物。如在旱地条件下,通过挖塘储水,创造水生环境,结果被称为庄稼保护者的蛙类成倍增加,进而有效的控制了害虫爆发。小结

篇3:冬季几种果树蛀干害虫的防治方法

一、鳞翅目蛾类害虫

1. 葡萄透翅蛾

①为害情况。只为害葡萄,是葡萄的主要害虫。1年发生1代,以幼虫钻蛀嫩梢为害,影响枝蔓生长和果实发育,蛀食髓部后,枝蔓常膨大成瘤,害虫在其内越冬。

②防治方法。冬剪时剪除膨大枝蔓,集中处理。对于较粗的蔓,可用棉花蘸取80%敌敌畏50倍液塞入蛀孔,消灭幼虫。

2. 苹果透翅蛾

①为害情况。又称苹果透羽蛾、小透羽,俗名串皮虫、旋皮虫。为害苹果、梨、桃、李、杏和樱桃等果树。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树干皮层下越冬。以幼虫钻蛀枝干,幼虫多在枝干分杈处或伤口附近的韧皮部蛀食,有时可达到木质部。树皮被害初期,表面流出水珠状黏液,以后逐渐变为黄褐色,并混有木屑,在树皮下形成不规则蛀道,其中充满虫粪。

②防治方法。用刀刮除被害处的树皮,挖出其中的幼虫。为了不伤害树皮,也可在被害处用80%敌敌畏50倍液,或用煤油加药剂涂抹,以消灭树皮浅层的越冬幼虫。

3. 猕猴桃透翅蛾

①为害情况。是猕猴桃园中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粗枝内越冬,翌年3月份起在被害茎干内侧化蛹,4~5月羽化为成虫。幼虫孵化后,从叶柄茎部蛀入嫩梢中的髓部并向下蛀食,形成孔道,被害处上方嫩梢常枯萎或折断,食空嫩枝后,幼虫向下转移到老枝中继续为害,被害老枝常膨大如瘤状,茎干上有虫孔,常堆积大量虫粪。管理粗放、生长不良的果园受害严重,沃壤阴坡、背风处、山脚等果园相对受害严重。

②防治方法。冬季清园时结合修剪,剪除呈瘤状膨大并附有虫粪的枝条,为害较轻的可用棉球蘸80%敌敌畏乳油50倍液堵住虫孔熏杀幼虫。

4. 苹果蠹蛾

①为害情况。是芳香木蠹蛾中为害较重的,不仅是果树的毁灭性害虫,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蛀道内或土中越冬。初孵幼虫在树干根颈部群集蛀食皮层,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形成不规则的虫道,常造成大块树皮剥离,大龄幼虫分散蛀入树干木质部和根部,造成自上而下的隧道,被害处有虫粪和木屑。受害树生长衰弱,叶片发黄,严重时整株死亡。还以幼虫蛀果为害,导致果实成熟前大量脱落或腐烂,严重影响寄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目前,该虫主要发生在我国的新疆、甘肃等苹果产地。

②防治方法。入冬后,要及时摘除树上的虫蛀果和收集地面上的落果,清理下来的虫蛀果应集中堆放并进行深埋。同时,要清除果园中的废弃纸箱、废木堆、废弃化肥袋、杂草、灌木丛等所有可能为苹果蠹蛾提供越夏越冬场所的材料和设施。在冬季果树休眠期和早春发芽之前,刮除果树主干和主枝上的粗皮、翘皮,以消灭越冬虫体。刮树皮时,要在地面上放置铺垫物,将刮除的树皮和越冬害虫全部收集,然后集中烧毁或深埋。刮完树皮后,可用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涂刷果树主干和主枝,或用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黏土和水,按10∶2∶2∶2∶40的比例混合,再加少量氰戊菊酯制成的涂白剂涂刷主干和主枝。也可以采取束草、布环的方法诱集幼虫,或人工营造苹果蠹蛾化蛹和越冬的场所,诱集老熟幼虫。

二、鞘翅目害虫

1. 柑橘溜皮虫

①为害情况。是柑橘园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老熟幼虫在枝条木质部中越冬。幼虫孵出后,先在树枝表层啮食为害,被害枝条出现泡沫流胶现象,以后幼虫潜入形成层向下啮食形成虫道,并出现1~2个螺旋状虫道。

②防治方法。冬季清园,结合修剪,剪去虫枝,挖除死树,集中烧毁。

2. 天牛虫类

①为害情况。天牛虫类有桑天牛、星天牛、桃红颈天牛等。一般2~3年发生1代。主要为害果树木质部和髓心,被害部位表皮正常,每隔一定距离有一排粪孔,虫道直,红褐色虫粪排出堆积于地面。

②防治方法。冬季要结合清园和整枝修剪,检查树干上的各种孔洞,同时整修粗缝爆裂树皮,保持树干光滑,并及时间伐过密植株和虫口密度大的衰老树,严寒来临前将树干和主枝刷白。药物防治可用棉花球蘸少许80%敌敌畏乳油制成毒签塞入倒数第一或第二排粪孔内,并用湿泥将全部粪孔封死。

3. 吉丁虫类

①为害情况。吉丁虫、类吉丁虫寄生于苹果树、梨树上。吉丁虫1~2年发生1代。一般为害浅皮层、韧皮层和形成层,被害部位皮层开裂,虫疤外有红色黏液渗出,俗称“冒红油”。虫道螺旋上升呈椭圆形,道内堆满褐色虫粪。

②防治方法。可用1千克煤油加0.1千克敌敌畏乳油,搅匀后涂抹于虫疤处,杀灭其幼虫。

三、膜翅目害虫

1.为害情况 主要是梨茎蜂。主要为害梨树,1年发生1代。雌成虫4月上中旬在嫩梢的韧皮部内产卵后,用其锯齿状产卵器将产卵处的上方锯断,幼虫卵化后即蛀食为害,向下直达2年生枝条,并定居其中越冬。

2.防治方法 冬季结合修剪剪去的被害枝在3月份要处理完毕,最好结合保护寄生蜂;不能剪除的被害枝,可用铁丝戳入被害的老枝内,以杀死幼虫或蛹。冬剪时还要剪除断桩集中烧毁。

篇4:浅析农业害虫的防治

一、化学防治。

长时间以来,人类消除害虫的主要方式是化学农药,其优点是用量少、见效快、短期效应明显;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灾害容易反弹,而且危害程度更强,并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使杀虫剂失效。另外,施用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植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这些化学农药已经加入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污染了环境。此外,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会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危害了人类健康。因此,人类应尽可能地研制出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降低化学农药的危害。

二、生物防治

1.以虫治虫 捕食性天敌有很多,如蚂蚁、瓢虫、蜘蛛、胡蜂等,它们的食量大,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害虫的作用。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将卵产在害虫的蛹或幼虫内,从而一直害虫的繁殖。

2.以菌治虫 对一些真菌、细菌、病毒等害虫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培养,然后制成药剂喷洒于田间,使害虫得病而死,这种方法广泛应用,达到了防治害虫的目的。

3.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治虫 例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个体数量明显下降。

4.培育抗虫性的植物 如,烟草植株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它是一种信息素,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捕食者,夜间又能够驱赶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又如,既美味又美容的丝瓜,本身也是一种抗病性很强的植物。

5.利用其他有益生物治虫 青蛙能捕食各种害虫,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1.5万只左右;一只泽蛙一天最多可捕虫260多只,年消灭害虫4万多只。再如,各种食虫类蝙蝠能消灭大量蚊子、夜蛾、金龟子、尼姑虫等害虫,一夜可捕食3000只以上;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能消灭1000只田鼠,相当于保护了一吨粮食;一只燕子一个夏天能吃掉蚊子、苍蝇和蚜虫50万至100万只;只啄木鸟一年能啄食50万条寄生在树皮中的害虫。

三、机械防治

例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驱赶某些有害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另外,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使害虫集中在一个小毒瓶内,使其致死;还可以制作一些捕捉害虫的器械,如鼠笼、鼠夹,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四、其他方法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防治害虫的方法之外,再介绍另外几种常见的有效方法。

1. 利用抗虫品种

农作物抗性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持久的,在大豆、棉花、油菜等作物上应用抗虫品种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为选育抗虫品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作物体内使作物对害虫产生抗性。

2. 利用生物制剂

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生物工程菌方面也取得了进展,比如,非洲利用白僵菌及绿僵菌制剂来成功防治蝗虫成功。我国对白僵菌制剂的生产也基本上具备工业化条件,近年来对10多种昆虫病毒进行研究,已经制成了病毒制剂用于田间的防治。

3. 利用植物杀虫剂

目前已知的植物代谢产物约有3万种,由于这类杀虫剂的杀虫率以及持续效果要比化学杀虫剂低,所以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植物杀虫剂一般不伤害天敌或者对天敌的杀伤力不大,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畜安全,也不污染环境,可以在害虫的持续控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未来杀虫剂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4. 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

昆虫生长调节剂为第3代杀虫剂,它对昆虫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破坏昆虫生长发育的生理过程甚至导致昆虫死亡。昆虫生长调节剂具有选择性的毒性,只对昆虫有效,而对人、畜安全,因而在害虫持续控制中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关于赞美樱花的优美句子下一篇:护士人员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