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TPR)

2024-04-24

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TPR)(精选9篇)

篇1: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TPR)

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全身反应法提倡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英语。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并不要求学生记住指令中所使用的词汇,相反教师要求学生用身体对激发想象力的指令做出反应,从而领略到自我创造身体动作的乐趣。

全身反应教学法顺序安排:

一·教师说出指令做示范动作,学生一边听一边观察。

二·教师说出指令做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跟着做。

三·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

四·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让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

五·让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做动作。

全身反应法的主要特点:

一·听力理解领先,首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

二·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这种身体反应由老师用有计划的指令来控制。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语言。

三·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言。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

四·教学应强调教学的意义,而不是形式。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

全身反应教学法主要优点:

一·它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二·它能够提供一个参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三·协调学生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

四·主张以句子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全身反应教学法的缺点:比较抽象的概念很难用TRP来表述,这种方法不怎么适合于中高级英语学习。

课堂活动指令举例(供大家参考):

1.everyone point to the blackboard/window/door/teacher

2.touch the desk/chair/book/the boy/girl next to you

3.....stand up ,walk to the blackboard,touch it ,jump,turn around,go back to your seat,sit down

4.touch the bag/pencil/eraser/picture

5.,,and,,stand up ,,pick up your eraser throw your eraser to ,, ,,catch the eraser ,, throw the back to ,, ,, catch it ,good both of you sit down please.6.everyone,pick up your book, open your book at page four and show it to me.close the book and throw the book up to the ceiling.catch it.put the pencil in the pencil case.pur your pencil case, notebook and book in your bag.close the bag.put the bag on the floor.7.touch your hair/eye/nose/mouth

8.open your mouth,close your mouth close/open your right/left eye.pull your ears.pull the

left/right ear and cry.touch the hair of the girl next to you boys.pull the hair of the girl next to you girls cry.老师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己编写一些简单易懂的英语小故事,或者一些小段落,其中加入一些指令动作,展示过程可以用打手势,或者展示图片等方法来教授。这样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2: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TPR)

英文全称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

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一)热身活动

Warming up 相当于英语课堂中的热身和启动,它是一节课的序幕,是教师讲授每一节课时给予学生的第一感知,是优化学生心境和语言学习环境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激活学生思维、吸引学生注意、调控学生情绪,为开展新语言学习作好知识、技能、心理和环境上的准备。而意识到这以前,我经常让学生唱一首歌,再读一下chant就草草了事,结果是学生唱歌不会唱,东张西望,chant不会读,东瞅西瞧,可见学生的注意力十分分散,那又如何开始一堂新课!一次偶然的尝试,在热身活动中也可以应用TPR教学法。最初的常识就是我读一些单词或短语,让学生边做动作边玩,或者我做动作,让学生说等,学生的兴趣极高,参与性很强。有了这次经验,我以后常常自编一些歌谣并配上相应的动作作为热身活动,大受学生欢迎。

如:clap、clap、clap your hands(拍手)

shake、shake、shake your head(摇头)

wave、wave、wave your arms(挥手)„

再如:cat、cat、cat give me your hat

dog、dog、dog give me your doll

duck、duck、duck give me your cake„

学生既能说又能动,不亦乐乎,从而起到了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清净的作用,保证学生课始就能积极主动并始终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单词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单词上,因此,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一节单词课堂教学中,无非是传授新单词,练习巩固单词而已,没有什么创新,对学生,对教师都是极其厌烦的事情。尤其是操练过程中,只是教师一味地机械性的领读,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堂就变得死气沉沉,学生也会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即费时费力,效果也差,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而经过实践,TPR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单词教学生辉不少。就如PEP1中动物单词教学dog cat elephant duck mouse等,可以通过教师念,学生做动作;教师做动作,学生说;一生念,另一生做等,一轮下去,学生不但能说能做,而且在学的过程中,知道各种动物的走路跑步习惯,可谓是两全其美。再如赞叹词:Cool!Great!Super!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应用并伴以动作出现,学生听多了看多了,也会自己说这些单词了,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英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短语教学

在短语教学中,也可以应用TPR教学法,而且小学英语课本中出现的基本上是动词短语,那用起TPR教学法更是得心应手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如在PEP7Unit2PartB中学习“Turn left”、“Turn right ”、“Go straight”这三个表示方向的短语时,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我先示范给学生看,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英语,接着让学生跟着我做动作,然后,我喊口令,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最后同桌再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就在动一动、说一说实践中较快地掌握了这几个英语句子,并且记得也比较牢。此外在课余练习中,应用TPR教学法,我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偶尔做适当的点拨。

(四)句子教学

篇3: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TPR)

一、儿童学英语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阶段的特点是活泼好动,短时记忆好,学习以直接兴趣为主,善于模仿,心理障碍小,接受能力强,这些独特的本性一旦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发挥,将会成为他们学习英语的巨大推动力。与成人相比,儿童学英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先理解意思后注意语言形式,从生活实际的有意义的情景中理解语言;2.善于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学习和使用语言;3.在玩中无意识地学语言;4.从有意义的上下文中模仿和使用不断重复的他们感兴趣并理解的语言;5.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潜能。因此,英语教学必须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通过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培养兴趣,形成语感和提高交流能力等目的。而全身反应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初学者爱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等心理特征,让儿童通过跑、跳、做游戏学英语,该方法强调儿童的主体作用,克服英语学习中呆读死记、简单重复、繁琐训练、强迫表达等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交际和创造性学习的缺点,因此,笔者认为运用“全身反应法”进行教学能大大激发儿童学英语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得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且能提高学习效率,是培养儿童英语听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和词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全身反应法”理论背景

全身反应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缩写为TPR),是加州心理学家James J.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因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效果最佳,而紧张、急躁的情绪对于学习英语来说是不利的。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同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每个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和切实动机。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反应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其一,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其二,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三、“全身反应法”的应用

儿童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儿童的学习举趣,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儿童能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在“全身反应法”中以下几种教学手段常被使用。

1. 直观教具法

由于儿童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教具对其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运用全身反应法的课堂上直观教具的使用非常重要。卡片和图画是主要的直观教具。如利用卡片记单词,老师把一些学过的单词写在不同的卡片上,每一位儿童手持一卡片,老师不断重复单词的发音,孩子们记住后教师便念单词点名,持相应卡片的儿童可以举起卡片以示理解。然后孩子交换卡片,再用同样的方法训练,这样,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发音,同时注意力也容易专注。另外,小学生对直观的图画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画来讲授内容。出示图画,让儿童说出单词,或让儿童说出单词,并出示相应的图画。最好是把图画制成卡片的形式,这样可以结合很多游戏来进行教学活动。

2. 多媒体法

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无法全部做到,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完成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儿童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儿童要学的对话融入其中,会加深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帮助他们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在教授儿童各种水果的名称时,老师用Flash制作成课件,并配上声音和动画,儿童会很感兴趣。儿童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3. 表演法

Asher认为,动词,尤其是祈使句中的动词,是语言中的中心内容,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都要围绕它展开。教师讲课时要边说边做,儿童看到教师的动作,听到语言,头脑中图像与语言相结合,无需中文解释,便能理解词语。比如教“身体的各个部位”时,教师通过生动的表演,即通过触摸身体的相应部位来阐明口中不断重复的语言信息,再要求学生重复同样的动作,如此循环,学生很快就可以自如地对指令作出完全正确的反应。

4. 游戏法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形式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符合儿童天性好动的特点。游戏能激起儿童学英语的兴趣,密切师生间的关系,给儿童提供充分运用语言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儿童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5. 音乐法

教唱英语歌曲,学讲英语小笑话、小故事,还有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等,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形式表达,这有助于激发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儿童理解对话,表现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儿童自然投入。在唱歌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

四、结语

全身反应法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和灵活性,运用“全身反应法”进行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提高参与程度,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得轻松愉快,没有心理压力,且能提高学习效率,是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和词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鲍承模.全身反应教学法[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纽约市教育局, 1999.4.

[2]舒白梅, 陈佑林.外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篇4: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TPR)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 儿童; 英语教学;

H319

一、引言

儿童英语教学主要包括两大任务,一是激发儿童对英语的兴趣,二是寻找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儿童的智力。全身反应法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本文将探讨全身反应法在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讨论其能否有效地激发儿童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儿童英语教学的质量。

二、儿童英语学习特点

儿童在语言学习方面有其独特的心理、生理以及认知优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大致掌握并能使用一种语言。Asher认为,在母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儿童只能听别人讲话或看别人做的手势,还不能主动对讲话和动作做出反应。随着对语言的模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以后,逐渐学会用一定的形式把单词组成简单的句子,并开始用句子或者复杂的身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可见,儿童母语习得过程是一个言语和行动高度和谐一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和动作始终是统一的。

儿童学习英语这一第二语言时,也有其相对于成年人来说独特的特点:首先,儿童的短时记忆能力非常突出,若能将儿童的想象力融合到英语的看、听、说中,儿童便会呈现出惊人的发展潜力;其次,儿童的好奇心强烈,在一定的情景中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主动对事物进行探索发现;再次,儿童天性喜欢并且善于模仿,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包含着模仿的过程,无论是发音还是拼写都包含着模仿的成分,从语言习得角度看,“模仿”本身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手段;最后,儿童的情感屏障不像成人那样强大,在学习英语时,儿童敢于使用自己学到的语言知识,通过与老师或同学之间的互动来了解自身不足,并进行自我矫正,从而形成一种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良性循环。

三、全身反应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ames Asher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儿童的言语发展过程是连续的,同时又带有阶段性特征。从幼儿时期到成年,儿童会在不同的阶段逐渐获得理解母语的能力,口头交际的能力,最后在内容和形式上完全掌握母语。据此,Asher提出“全身动作反应”理论(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theory):儿童时期掌握一门语言,言语和书面表达能力是随着听说产生的。

全身反应法主张,学习外语应像儿童学习母语那样轻松愉快。学习第二语言时,当语言输入足够多时,儿童自然而然就能做出语言的输出。所谓全身反应法,也就是在二语习得最初阶段不要求儿童一定要对目标语言做出言语上的反应,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作出动作上的反应。随着儿童对目标语言的逐步理解,内化第二语言的认知结构,儿童自然能学会使用第二外语了。这样一来,儿童在语言输出上的心理压力就会大大减小,从而达到降低情感过滤的作用, 使儿童更轻松地做出语言输出。因此全身反应法倡导将语言和行为联系起来,通过动作教授和学习第二语言。

全身反应法的首要特点是听力领先,注重儿童对语言输入的理解能力,在理解语言输入的基础上进而要求学生的口语表达。其次是意义领先,当教师做出指令后,儿童必须首先了解指令的含义才能做出正确的动作或言语反馈。再者,在全身反应教学法中,学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听话者也是表演者,老师则像导演一样给出各种指令并观察学生的反馈行为,并在学生完成指令后提出指导意见。

总之,全身反应法注重语言自身的含义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不关注语言的形式。因而全身反应法才不会给儿童造成过多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儿童带着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英语。

四、全身反应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国,儿童英语学习开始地越来越早,除了校园内提早了英语的教育,在校园外,很多学生从小就在一些补习班学习英语,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各样的少儿英语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遍及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然而不论是校园内还是补习班的教师,都很少有真正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做出适合儿童英语学习的策略。大多教师只会运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将英语灌到儿童的脑子里,这非但不会帮助儿童真正学会英语,甚至会导致儿童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阻碍日后对英语的进一步学习。

当英语教学最早在中国开展之时,无论是在大学还是中小学,大都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以语法和词汇为主,注重强调语言的形式,使语言学习者说出的语言尽量准确无误。但对语言形式的过度强调,容易使英语初学者担心说错而不敢开口。长此以往,儿童逐渐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甚至对英语学习产生恐惧心理,这也是“哑巴英语”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全身反应法的特点,专家教师们往往制定出一系列以全身反应理论为基础的课堂英语教学活动,例如直观教具法,韵律儿歌,图片教学,角色扮演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且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忆力集中,学习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但全身反应法重视含义忽略语言形式这一显著特点,在降低情感屏障同时,也使得儿童容易过度轻视语言形式,说出来的英语毫无章法,不符合语法规范,如果不加以修正,这无疑会对儿童进一步深入学习英语带来困难。

五、总结

通过对全身反应法理论特点本身以及我国儿童英語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全身反应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存在明显优势。儿童英语学习不应当以应试教育为中心,而是通过不断启发,使儿童把英语学习当做一种趣味性的活动。当然这并不排除在日后进一步深入的英语学习中,融合翻译法、直接法等某些传统英语教学法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作者简介 刘贝贝(1990-),女,青岛黄海学院基础教学部英语教研室,助教,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研究,语言学等。

作者简介 孟华(1990-),女,齐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胡铁秋. TRP—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外语教学法[J]. 中国科技翻译,2000(2).

[2]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3]刘润清. 外语教学与学习[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篇5: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TPR)

(1)听力理解领先。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1)Listening comprehension comes first.Firstly, we need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Then we can require them to express vocally.(2)全身动作是发展理解性能力的关键。

(2)The whole body action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standing ability

(3)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这种身体反应应由教师用有计划的指令来控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语言。研究表明,教师通过娴熟地运用指令,可以使学生学到大部分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成百的词汇。(3)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by responding to the language through their body language.This response should directed by the planned order.They respond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s order so that they can percept,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language.Some researches show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most part of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targeting language and hundreds of vocabulary under the teacher’s skilled use of the order.(4)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言。教师不应强迫学生发言。学生通过对听到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内化了目标语言的认知结构,到一定时候自然会开口说话。

(4)Let the student speak when they are well prepared.Teachers should not enforce the student to speak.The student will naturally lip up his voice when they comprehend the language materials and internalize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the targeting language.2.教学程序

2.Teaching procedures(1)演示,教师一边发指令,一边做示范动作,学生只做动作,不说话。(1)to demonstrate.The teacher performs the demonstration action while sending instructions.The student does what the teacher tells them to do without any talking.(2)教师只说不做,要求学生按指令做相应的动作。(2)The teacher tells students to do the homologous action instead of doing the action.(3)教师将新旧指令混在一起发布,同时做示范动作,让学生边听边做。

(3)The teacher mixes the old orders with new ones and performs the demonstration action to make students do the action while listening.(4)教师将新旧指令混在一起发布,不做示范,让学生按指令做动作。

(4)The teacher mixes old orders with new ones, but does not perform the order but let the student make action according to his order.(5)某个学生发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按指令做出反应。

(5)Let a student make order, the teacher can react to the order with students.3.主要优点

3.The main advantages:

①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

(1)It can gasp the student’s attention at once, and absorb them in joining activities.It helps them to learn English through practical experience.②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2)It can provide a learning circumstance which well linked to the practical life.It helps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from diversified activities and recycling exercises.③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

(3)To coordinate the students’ left and right brain which help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left brain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language study.④主张以句了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川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4)Advocate beginning with sentences, such as to learn the whole sentence and to use it, to focus on the content and the meaning of the language.It can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communicating with practical language.4.TPR教学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4.TPR also has some disadvantages:

1、TPR动作及言语大都是简单的活动,不可能单靠它学习较深的内容。1.The action and the speech of TPR are quite simple, we cannot acquire deeper content by it.2、TPR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角色表演、小组竞赛等,很难配合好课堂的教学管理。

2, TPR includes a large number of game activities, role playing, Group Competition and so on.Which are difficult to well cooperate with the teaching management.3、典型的教师中心论。教师拼命的说,就意味着把有限的,宝贵的外语教学课堂时间都让老师‘说’掉了,学生就没有时间‘练’了。3, It’s a typical teacher-centered theory.The teacher keeps on talking which would result in a waste of the limited and precious teaching class time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study, and the student have on time to practice.教师在编写一个以全身反应教学法为基础的教案时,首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构思,设计好全部的步骤,然后把每个步骤按先后顺序—一写下来。下面提供几个指导性的问题,供教师编写教案时参考: ①是否把活动的全部步骤都考虑到了、都包括进来了? ②在一个活动中,包含的步骤是否过多?(一般来说,一个活动中有六到八个步骤就够了。再多的话,可以一分为二)③每个步骤的指令是否简短明了? ④如何示范、怎样演示活动过程? ⑤是否需要使用教具或预先做一些特别的准备工作? 在编写指令时,关键是要把握先后顺序,本着听力先行的原则。

三、TPR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

在TeachingForeignLanguageinContext的课上,本人尝试TPR的汉语教学如下(学生有韩国,美国,日本):

第一步:用汉语说出指令(起来),让学生加深听力理解,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

第二步:说出指令(起来)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跟着做。

第三步:说出指令(起来),不示范动作,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我根据学生的动作来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在进行第二、三步骤过程时,通过变换语调来介绍指令,调整学生做动作的速度和节奏。(这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

第四步:说出指令(起来),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

第五步:请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我和其他学生一起执行指令。组织“发指令、做动作”活动在小组之间开展。令不同表现能力的学生相互之间形成互动,能“边做边说”。(弥补TPR教学法只是机械的完成指令动作的缺点。这可以训练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

第六步:通过上述步骤,演练其他的动作。先单词,后词组,最后句子。如:

①单个动词:跳,走,停,转等;②词组:跳起来,走过来,停下来,转过来等;最后将指令串联起来进行运用,我提出要求:“小刚,跳起来。走过来,然后停下来”。扩展学生表达的范围,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这样避免学的只是零碎的知识。体现了教师灵活的串联所学的,使之变成更多有意义的连续动作。)注意,教师给学习者一句激励的语言和一个动作,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对能迅速反应和示范指令的学生,适当地表扬他们。这些鼓励的办法是开展TPR活动的催化剂。同时,在执行TPR的同时,要随时注意,在初级汉语教学中,教师的目的不是欺骗学生,不是蒙混过关,而是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

篇6:全身反应法及其教学应用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教学,应用

1. 引言

英语教学方法有许多不同种类,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全身反应法更注重吸引学生的兴趣, 帮助记忆。因此, 它是更广泛地应用在对于英语初学者的教学上。本文介绍了关于全身反应法的理论基础并给出了如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情况的一个实例。

2. 全身反应法的定义

全身反应 (全身反应法) 是指一种建立在言论和行动的协调基础上, 并通过肢体活动来教授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 (詹垚, 2010) 。由美国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发展应用于语言教学之中。人们只要通过pattern drill等课堂活动来获得足够的理解性输入, 就能像婴儿学习他们的第一语言一样掌握一门外语。它强调在入门阶段理解和运用肢体动作来教外语。 (王启燕, 符延军, P35) 态度积极, 自信, 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方法都在语言学习的成功中发挥作用。就是说, 在全身反应法中学习者的心理因素是十分重要的。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3. 全身反应法的特征

全身反应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包括主要组织形式的听, 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学生之间相互协作, 不进行翻译也不用字典并且提供了真实的学生情境。学习者应该在阅读和写之前先进行英语输入来提高理解能力。当教授新的内容时, 老师总是要求学生放下笔和笔记本, 细心的“听”英语, 仔细的“监视”他们的行为。通过听力理解来获得听力输入是英语习得的切入点。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全身反应法要求在教学中必须要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 培养学生对于英语指令做出快速反应。全身反应法特别适合婴幼儿, 小学和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在语言习得的黄金期接受全身反应法的练习能够有效地帮助这些孩子形成英语思维能力。

4. 教学应用

在本章中, 将讨论全身反应法的教学应用。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 全身反应法比其他教学方法, 具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的优点。它特别适用于较低年级的学生。所以本章将引用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英语课本中的第一单元将作为教学范例。

首先, 如上文所讨论的, 全身反应法可以用于将词汇与动作联系起来教授。第一单元———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中包含了许多像“唱歌, 游泳, 跳舞, 画画, 说话, 写……”一类的动词。通过应用全身反应法, 教授这些动词会会更容易, 同时能帮助学生记住这些动词。可以将班级分成四个或更多的小组来创建一个竞争的环境,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第一步, 老师做动作, 让学生猜他在做什么, 并教他们如何用英语说。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只教授词的发音, 不教授拼写。经过几个回合的重复, 有些学生可以记住这些词汇, 然后第2步就可以开始了。教师要求学生自愿参与有关行动的小游戏。一个叫“Simon says”的游戏可以运用在这个步骤中。这个游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在这个游戏中, 一个学生给指令, 其他的学生只能在他以“Simon says”开头的时候才做出反应。第2步后, 大部分学生能熟悉这些词, 然后第3步就能开始了。在这一步中, 教师将会教授词的拼写形式。教师可以将词写在卡片上展示给学生看。教师展示卡片给学生看, 做动作, 然后读这些词。教学过程结束后, 小游戏就可以开始了。

5. 总结

全身反应法是教英语的一种有效途径, 尤其是对于较低年龄段的学生。它基于“要学好一门外语的首先需要的是可理解的输入, 然后有一个对老师的命令做出反应”这样一种教学思想。全身反应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为他们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水平, 设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这些内容和目标应尽可能的明确, 并且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总之, 全身反应法在小学和初中的英语教学中是一种极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James J.Asher.Lea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The Complete Teachers’Guidebook[M].Sky Oaks Productions, 1983.

[2]James J.Asher.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M].Sky Oaks Productions, 2009.

[3]Wangqi Yan&Fuyan Jun.English Teaching Methodology[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4]Zan Yao.A study of the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in Teaching Children English[J].长沙高新教育信息网, 2010.

[5]刘凡.全球外语教学理论研究30年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5) .

[6]刘鑫.基础英语教学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方法——“全身反应法”教学法[J].保山师专学报, 2007 (5) .

篇7: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TPR)

一、引入表演形式,调动全身器官

角色表演是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优势在于,教师创设完善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景中表演、对话、交流。与全身反应法理念相同的是,这两种学习模式都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运用身体的各个器官,调动脑、口、眼、耳等各部分器官,将所思所想表现出来,形成外在的直观形象,以此体验、感悟学习过程。将全身反应法与角色表演相结合,以轻松的学习模式,展现身体的各个动作,将英语单词、短语、语法融入到表演中,提升学习的趣味性、生动性与形象性,让快乐的殿堂迸发智慧之光。

例如,学习“Public signs”这一单元知识时,教学采取全身反应法与角色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教师课前准备图片,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展开互动对话。学习识别No smoking、Do not touch、Be guiet等公共标志,并了解它们的内涵。在角色表演时,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并运用身体动作,作出反应,展开对话。合全身反应,学生展开动作运用、角色表演,学习相关词汇和短语。

二、引入绘画形式,加强知识记忆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部分学生会感觉到很困难,原因是缺乏英语学习氛围。采取全身反应法,将英语学习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时,调动学生全身器官,创设直观形象、互动体验、实践探究的一种学习模式。教师运用身体动作、语言,借助多媒体技术、实物、图片等辅助,将英语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展现出来,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再将全身反应法与绘画、音乐、体育、数学等学科知识、活动等相结合,借助不同学科的优势,实施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例如,学习“a new house”这一单元知识,教师引入将全身反应法与绘画模式相结合,实施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英语知识。其次展开全身反应法教学。听:根据教师说出的英语,画出相应的图画,如a cat on the bed(床上一只猫)、a box on the desk(桌上一个箱子)等。学生们跟随着教师的语言进行绘画。读:绘画的过程中,随着教师的英语指令,边画边说。写:学生写下绘画出的短语。说:学生间展开互助对话,运用学习到的英语句型,展开关于方位的对话,并随机绘画出相关场景。全身反应法结合绘画学习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绘画肢体表现,与教师形成高效互动,以或逼真、或夸张、或形象的画面感,让学生展开趣味英语知识学习,提升英语素养。

三、引入活动形式,提升综合能力

将趣味游戏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入到小学英语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肢体动作,完成活动内容,实现活动目标,在活动实施与完成过程中,感悟、体验、互动、实践,获得英语知识、英语技能、英语方法,培养英语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全身反应法与活动形式结合起来实施教学,应该关注学生肢体动作的反应、情感的互动交流。巧妙运用肢体语言,展开动手制作、实验探究、课题分析、游戏互动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教学,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反应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例如,学习“Plus and minus”这一单元知识,运用全身反应法,展开游戏活动教学。教师准备一些气球或纸板,上面标记有20个数字,选取10名学生拿着1~10这10个号,教师做出指令“What is seven plus five?”拿着这2个号码的学生随即站在一起,给出答案“It is twelve.”展开游戏过程。

篇8: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TPR)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幼儿英语,教学

一、全身反应法TPR的涵义

由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全身反应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 简称TPR。是其在研究大量语言习得机制和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 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征, 在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Actions一书中提出的。

二、全身反应法的特点

(一) 快速理解。我们说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容易被人记住。TPR教学法的课堂气氛相比传统教学法较为活跃, 学习过程也是师生互动过程, 教师抓住机会利用多种感官动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长时记忆。TPR要求在真实的语境环境中习得外语, 并且能够保持长期清晰的记忆, 具有提高学习者长期记忆的显著作用。

(三) 更高的回忆率。重复是学习的最好方法, TPR能够使学习者在学习之后经常反复的回忆起所学知识, 保持了更高的回忆率。

三、全身反应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一) 语言学习理论。全身反应教学法是建立在儿童习得母语的模式基础上, 它的二语习得理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二语习得顺序:理解口头语的能力先于说话之前。早在20世纪60年代, Asher就提出, 他发现, 理解是开口说话前最基本的技能 (Asller, 1969) 。早在1929年, 儿童心理学家Gessell和Thom Pson就观察到, 在婴儿想要开口说话之前, 就已经能够理解相当复杂性的内容了。“一旦他们内化了语言运行的复杂规律, 获得了熟练的口语, 这种习得语言的‘生理'机制就不会再消失, 他们就会主动说出大量的言语” (余珍有, 1992) 。

最近热播的《爸爸回来了》, 在第一季里, 大家对甜馨没有多少感觉。而第二季里, 甜馨翻身变成金句女王, 甜馨在语言表达方面为何有如此大的进步呢?通常宝宝在0-6岁都处于语言敏感期,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英语学习逐渐低龄化的原因。在一岁以前婴儿开始进入语言敏感期, 到了1.5-2.5岁左右, 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学习能力。甜馨就处于这个年龄段, 孩子要能够做到大量产出的前提就是她必须有足够多的输入。所以在TPR的课堂上, 教师不会要求学生立刻重复老师说的话, 也不期望学生很快就开口说, 只有教学到20个小时时, 才会让学生开口说。其原因是:听并理解应该先于说, 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产出, 而当学生对所教概念的理解到达一定程度, “将其在认知结构中内化, 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图式”时 (刘鑫, 2007) , 就做好了说的准备。

2.二语习得的方式:指令一动作反应。全身反应法模仿了儿童习得第一语言的过程:在婴儿说爸爸妈妈之前, 甚至是说出第一个音之前的大量的时间里, 语言就伴随着肢体动作留下印记。这种语言习得过程,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称为“构建事实”。他认为, 孩子必须通过亲身的经历才能构建事实。所以, “学生对口头语的理解要通过身体做动作来实现, 全身动作反应是发展学生理解力的关键”。比如说, 在全身反应法课堂上, 老师在教“clap your hands”, “sit down”, “stand up”等这几个动作,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做这些动作首先完成对它们的理解。但是, Asher认为:在模仿儿童习得母语的这种指令一动作的方式习得第二语言中, 比之婴儿习得母语, 儿童和成人能够通过祈使句达到对第二语言的更快速理解, 其原因是:婴儿的动作反应只限于几个行为:看, 摸, 抓, 指, 小, 吃。

(二) 左右脑分工理论。每个人都有左右两个半脑, 而这两个半脑所具有的功能不同。左脑是语言的主要负责逻辑思维, 右脑是非语言的主要负责形象思维, 幼儿通常是通过由右脑控制的手势和肢体动作辅助来学习第二门语言, 是一种由直观发展到抽象的理解和习惯。

(三) 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记忆联系的追踪频率及强度越大, 记忆联系就越强, 所学习的东西也就越容易被回忆起来” (赵涛, 1997) , TPR中复杂的指令都是建立在较简单指令的基础上, 随着对句子理解程度的加深。其次, “记忆痕迹”理论还指出, 书面练习 (例如, 死记硬背) 和身体活动的结合的追溯活动就有助于提高记忆唤起的可能性 (张琴, 2006) 。TPR以听一做动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涉及到大量的肢体动作, 可以提高记忆保持率。

(四) 人文主义心理学理论。TPR汲取了人文主义心理学关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认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交流, 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2011, 刘凡) 。

四、全身反应法TPR应用于幼儿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探讨

(一) 演示教学法。指的就是通过肢体语言来阐明口中不断重复的语音信息, 如教师在教“wall”, “eye”, “knee”。教师会不断重复“touch the wall”, 同时再辅以本身的动作示范, 学生就会在短时间内自如地对指令做出完全正确的反应, 并且记住这些单词的意思。

(二) 比赛教学法。根据幼儿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设定一定的比赛环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常用的形式通常是采取分组计分的形式, 获胜组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体会到“在玩中学”的魅力。

(三) 图画教学法。掌握好简笔画是幼师必备教师技能之一, 而正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低年级的学生对直观的图画很感兴趣, 一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来能够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 游戏教学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而这一教学法恰好迎合了孩子们这一性格特点。值得思考的就是采取何种游戏形式, 如何达到教学目标。

(五) 儿歌教学法。英语儿歌简单, 韵律感强, 唱起来朗朗上口, 其感染力很强, 学生会比较容易融入到学习环境中来。学生在学习唱歌的过程中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全身反应法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特点, 并要求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凡.全球外语教学理论研究30年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2]刘鑫.基础英语教学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新方法——“TPR”教学法[J].保山师专学报, 2007 (5) :94.

[3]余珍有.Asher的第二语言习得观和TPR教学法[J].国外外语教学, 1992 (2) .

[4]张琴.TPR教学法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教育, 2006 (10) .

篇9:论全身反应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全身反应法;右脑;祈使句

一、全身反应法概况

1.教学理念

全身反应法流行于20世纪70至80年代。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由詹姆斯·亚瑟(James Ash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并予以发展的一种教学法流派。它的教学理念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肢体语言,即做各种动作来学习相应的词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给学生下指令,学生通过做动作来回应教师。亚瑟通过观察孩子掌握母语的过程,发现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肢体语言。亚瑟就此作了几个假设:首先,语言主要通过听来获得;其次,语言学习必须通过使用右脑;最后,语言学习过程中不能有任何压力。全身反应法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比较适用。

诺贝尔医学生理奖得主罗杰·斯佩里(Roger Wolcott Sperry)博士]已经证实,右脑与左脑不同的一点在于,它拥有超级高速,并且可以大容量记忆的功能,它的记忆力比左脑大100万倍。它也被称为“图像脑”以及“感性脑”,人们的五感加上第六感都是通过右脑来感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都来自于此。右脑可以把人所接触到的,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所有事物都变为图像,然后,通过图像来记忆。右脑有个显著的功能,即“照相记忆”功能。就像拍照一样,右脑会把人们看到的所有事情“拍”下来,以图片的方式记录在脑中。而左脑则不能,左脑必须把看到的事物转化成语言,然后,再传递出去,这就比右脑费时。右脑则如同相机一样,拍到了什么事物,传递出来就是什么事物。

按照这个原理来实施的全身反应法可以达到非常快速的教学目的。大脑喜欢颜色、生动的事物,而全身反应法所用的素材都是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充满色彩的教学材料,很容易引起大脑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右脑就像“相机”一样,把教学材料、以及自身的动作“拍”了下来,这比左脑学习来得快多了。当然,当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之后,教师依然要把具体的教学内容变为抽象的语言,而当那些事物都深入学生脑中的时候,教学起来会非常便利。

2.教学过程

教师发指令,例如:Take up: your pen; pencil; eraser; book……学生就会按照教师的指令把每样物品拿起来,在拿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掌握了take up这个词组,把抽象化的语言给具体化了,加深了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与记忆。学生也可以自己来发指令,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让一个学生给全班的同学发指令,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全身反应法的实施就是一个语言输入与学生对输入做出反应的过程。教师也会把句子写在黑板上,然后,还是得用表演的方式来展示这个句子的意思,这样,学生不会觉得枯燥。

纵观所有文体,即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其中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不难发现,所有文章里面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动词。我们发现,动词表达了主语的状态和动作,没有动词,便无法把主语和宾语联系起来,一句话也就毫无意义。英语祈使句所表示的是命令、请求,在表达的时候,一般不用说主语,直接用谓语动词。祈使句十分简短,并且,也明确表达了一个句子的意思。在众多祈使句中,学生可以掌握很多有用的动词。

二、全身反应法的优势

(1)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是僵硬地坐在椅子上听教师灌输知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让整个身体参与进来。教师发出指令,学生便做那个动作,非常符合青少年学习语言的生动性和活泼性。

(2)充分激发右脑的潜能。右脑是图像脑,可以通过大量的训练,即通过教师与学生手中多姿多彩的教学道具激发右脑的潜能,使得语言的记忆形象化,而不是把语言固定在枯燥的文字中。

(3)锻炼动手能力与听记能力。通过全身反应法学习英语的学生更容易有良好的动手能力。他们求知欲更强,对于新兴事物抱有好奇心。实际上,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他们会认为学习到的知识是可以应用的、有价值的。而教师在发指令过程中,会锻炼学生的听记能力。在听了教师的指令后,伴随着做动作,学生就能把简单的祈使句中涉及的词汇记下来。

三、全身反应法的局限性

(1)抽象的词语难以用此教学法进行教学。使用祈使句教学的句子都是短句,并且,都是日常生活中很有可能碰到的一些基本词汇。如果碰到表达抽象意义的词汇,便很难通过物品或者做动作来进行表现。

(2)除了祈使句外,学生似乎无法通过全身反应法来掌握其他句型,这对于学生今后的阅读和写作都是一个障碍。

(3)教学器材不会一应俱全。要教授的词汇很多,教师很难获得每个词汇所对应的教学器材。不可能仅仅靠教师自己来购买教学器材。某些词汇涉及到的物品或生物、职业很难在课堂上呈现。例如,体积比较大的物品或是价值连城的物品,是几乎无法带到课堂上来给学生进行教学的。詹姆斯·亚瑟确实设计了一些微缩模型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然而,那与实物还是存在一定距离。学生通过微缩模型来了解社会,恐怕无法达到真实性的教学目标。一些动物也不可能带到课堂上来进行讲解。要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而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也不会全部都被请到课堂上来。即使被请到了讲台,他们也很难在课堂上面演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每项工作里面所涉及的词汇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成为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的窗口。

四、完善全身反应法的建议

(1)遇到抽象的词汇,教师可以通过说故事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很多抽象词汇都是和情绪、大脑有关。在这个时候,经验丰富的教师依然可以利用面部表情来演示某个词汇。例如,在演示“doubt”这个单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打比方自己遇到了什么事情,然后皱眉,说对那件事情深表怀疑。这其实还是在用全身反应法教学,只是要求更高。

(2)掌握其他句型,要求教师更加耐心以及更富于表现能力。每句话都可以设计成一个场景。例如:It happened to me that I had been away when he called.这样一句话。实际上,句子想表达的主要内容就是that从句,而这个从句里面包括了两个动作,be away和call。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这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来。更多句型都可以用全身反应法来表现,只是比祈使句更加复杂了而已。但是,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的句子,学生会学得更加有趣,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到了教学后期阶段,也许会碰到更加复杂的句子,这里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电脑技术来制作动画,通过动画人物的表现来体现句子的含义。

(3)对于一些体积比较大、价值连城的物品,或者动物,以及各种从业人员来说,可以带学生实地教学。这样也会更加有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动物园等地方参观,观察动物的一些动作、行为,这个时候,也能通过全身反应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一边模仿动物,一边掌握词汇。另外,如果想让学生学会记事员、会计、打字员、秘书、办公室人员、行政助理、图书馆管理员、出纳员等一些工种的说法,以及他们所做工作的相关词汇,可以提前跟相关人员联系好,然后带学生实地参观。看着各个工种作业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全身反应法的教学过程。回到了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各个工种的工作内容来强化他们所学到的相关词汇。对于了解社会来说,非常有意义。

五、总结

全身反应法的教学理念在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肢体语言,即做各种动作来学习相应的词汇。全身反应法目前在国内的实施范围很小,它不一定适用于应试教育。然而,学生却可以通过它快乐学习。全身反应法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右脑的潜能;锻炼动手能力与听记能力。虽然存在某些局限性,通过教师的努力以及集思广益,可以对此教学法进行改善,收获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全身反应法(TPR)】相关文章:

“TPR”儿童英语教学法探索04-11

全身反应听力教学初中英语论文04-30

儿童英语05-14

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09-19

智障儿童的教学方法04-15

儿童版画的教学方法05-09

儿童英语语法05-27

儿童英语诗歌短诗06-28

儿童英语课堂游戏05-01

祝福儿童英语句子05-28

上一篇:c类安全员考试重点第五章下一篇:高三学生作文: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