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垂直性质练习题

2024-05-14

面面垂直性质练习题(通用11篇)

篇1:面面垂直性质练习题

面面垂直判定与性质循序渐进式练习

二、面面垂直与线面垂直:

1、条件的正确填写:

(1)由线面垂直证明面面垂直的训练:

①如左图:∵PC⊥平面ABCD,∴平面PCD⊥平面ABCD

②如左图:∵CD⊥平面PCB,∴平面ABCD⊥平面PCB

③如左图:∵⊥平面PCD,∴平面PCB⊥平面PCD

(2)由面面垂直证明线面垂直的训练:

①如左图:由3个条件:平面BAP⊥平面PAD,和可证:BA⊥平面PDA

②如左图:由3个条件:平面PAC⊥平面ABCD,和可证:BD⊥平面PAC

③如左图:由3个条件:,PA⊥AB

和可证:PA⊥平面ABCD

④如上图:∵,和

∴CD⊥平面PAD2、简单的证明题:

(1)底面是正方形的四棱锥P-ABCD中,(2)底面是正方形的四棱锥P-ABCD中,PC⊥CD,求证:平面PCD⊥平面PCB平面PAC⊥平面ABCD,求证:BD⊥PC3、中档的证明题:

(1)如图,在正方体ABCD-EFGH中(2)如图:VA=VB=VC,∠ACB=90°,求证:平面BED⊥平面AEGC∠CVA=∠CVB=60°

求证:平面ACB⊥平面AVB

(3)如图,AB为圆O的直径,C为圆O上的一点,PA⊥平面ABC,AE⊥PB,AF⊥PC

求证:PB⊥平面

AEF

篇2:面面垂直性质练习题

【学习目标】

1.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编辑:

2.能运用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间的相互联系。

【学习重点】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并能运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数学思想】转化的思想

【知识回顾】

1.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定义:

2.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符号表示:

【新知导航】

线面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面面垂直判定定理)

面面垂直线面垂直 ?

【探究1】黑板所在平面与地面垂直,你能否在黑板上画几条与地面垂直的直线?你为什么这么画?你能归纳总结出这些直线有什么共同点吗?

【探究2】下图正方体中,平面ADD1A1与平面ABCD垂直,直线A1A垂直于其交线AD,平面ADD1A1内的直线A1A与平面ABCD垂直吗?

A1B

1探究结论:()

【新知学习】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性质定理

定理的证明:(由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证明)已知: 求证: 证明:

【探究3】过平面外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你能做出几条来?

探究结论()【尝试练习1】如图,已知平面,,,直线a满足a,a,试判断直线a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尝试练习2】如图,已知平面平面,平面平面,a,求证:

a.【课堂小结】

1、请归纳一下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性质定理,其内容各是什么?

2、类比两个性质定理,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达标检测】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过平面外一点,可作无数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B、过一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和一条定直线垂直 C、若a,b异面,过a一定可作一个平面与b垂直

D、a,b异面,过不在a,b上的点M,一定可以作一个平面和a,b都垂直.2、已知直线l,m,平面,,且l,m,给出下列命题:(1)//lm(2)lm//(3)l//m(4)l//m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BCAB

3、在三棱锥P—ABC中,平面PAB平面PBC,求证:PA面ABC,4、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AB上的一点,N是A1C的中点,MN面A1DC,求证:(1)MN//AD1

篇3:面面垂直性质练习题

例1如图1,在△ABC中,AD平分∠BAC,∠C=90°,DE⊥AB,交AB于点E,DE=3,BD=4,求BC的长度.

【再认识】角平分线性质是说明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方法. 解题时,注意抓住图形的特征,从已知条件中找到角平分线的点及这点到角两边的垂线段,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得到两条垂线段相等.

【分析】欲求BC的长,已知BD,且BC=BD+CD,进而将问题转化为求CD的长. 由AD平分∠BAC,∠C=90°,DE⊥AB,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可得CD=DE,从而求出BC的长度.

解:∵AD平分∠BAC,∠C=90°,DE⊥AB,

∴ CD=DE=3,

∴ BC=CD+BD=3+4=7.

【变式】如图2,AB//CD,O为∠A、∠C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于点E,且OE=2,求AB与CD之间的距离.

【分析】要求AB与CD之间的距离,首先过点O作直线OM⊥AB于点M,交CD于点N,则线段MN的长度即为AB与CD之间的距离. 因为AO、CO分别是∠BAC、∠ACD的角平分线,所以OE=OM=ON,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可求.

突破2:角平分线性质定理逆定理的再认识

例2如图3,BD是∠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PN⊥CD,垂足分别为M、N. 试说明PM=PN.

【再认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角平分线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平面内找到一个点,通过这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来确定该点在角平分线上. 再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确定角平分线.

【分析】欲说明的是PM=PN,已知PM⊥AD,PN⊥CD,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可猜测BD平分∠ADC. 已知BD是∠ABC的平分线,AB=BC,可证△ABD≌△ACD,从而证得BD平分∠ADC,进而将问题解决.

证明:∵BD平分∠ABC,

∴∠ABD=∠CBD,

在△ABD和△CBD中,

∴△ABD≌△CBD(SAS),

∴∠ADB=∠CDB.

又∵PM⊥AD,PN⊥CD,

∴ PM=PN.

【变式】如图4,∠C=∠D=90°,BE平分∠ABC,且E为DC的中点,试说明AE平分∠BAD.

【分析】欲说明AE平分∠BAD,过点E作EF⊥AB于点F,由ED⊥AD,故只要说明EF=ED,又由E为DC的中点,即DE=EC,从而只要说明EF=EC即可.

突破3: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再认识

例3如图5,DE是△ABC的AC边的垂直平分线,E为垂足,DE交BC于点D,△ABD的周长为18cm,AB=8cm,求BC的长.

【再认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一种重要方法.解题时,抓住题中垂直平分线条件,把其上一点与线段的两端点连接起来,得到相等的线段,从而可以把线段进行转移.

【分析】由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得AD=DC,则BC=BD+DC=BD+AD,又AB+BD+AD=18 cm,AB=8 cm,从而求出BC的长.

解:∵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 AD=DC,

∴ BD+AD=BD+DC.

∵ AB+BD+AD=18,AB=8,

∴ BD+AD=18-8=10,

∴ BD+DC=10.

即BC=10cm.

【变式】如图6,已知AB⊥CD于点B,AD的垂直平分线CF分别交AB、AD于点E、F,EB=EF,求∠A的度数.

【分析】由CF是AD的垂直平分线想到连接DE,则AE=DE,故∠A=∠ADE. 又EB⊥CD ,EF⊥AD ,EB = EF ,所以DE是∠ADC的角平分线,所以∠CDE=∠ADE.又∠A+∠CDE+∠ADE=90°,从而求出∠A的度数.

突破4: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的再认识

例4如图7,AD是△ABC的角平分线 ,DE、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求证:AD垂直平分EF.

【再认识】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是证明一个点在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种重要方法. 解题时,关键是找到一个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线段,说明这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从而确定该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分析】欲说明AD垂直平分EF,只需说明AE=AF,DE=DF. 已知AD平分∠BAC,ED⊥AB,DF⊥AC,得DE=DF. 在Rt△AED和Rt△AFD中,根据DE=DF,AD=AD,得Rt△AED≌Rt△AFD,得AE=AF,从而将问题解决.

证明:∵AD平分∠BAC,DE⊥AB,DF⊥AC,

∴ DE=DF,

∴点D在线段EF的垂直平分线上.

∵ DE⊥AB,DF⊥AC,

∴∠AED=∠AFD=90°,

在Rt△AED和Rt△AFD中,

∴Rt△AED≌Rt△AFD(HL),

∴AE=AF,

∴A点在线段EF的垂直平分线上,

∴AD是线段EF的垂直平分线,

即AD垂直平分EF.

突破5:角平分线性质,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再应用

例5如图8,△ABC的边BC的中垂线DF交△BAC的外角平分线AD于点D,F为垂足,DE⊥AB于点E,且AB>AC.求证:BEAC=AE.

【再应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基本图形往往构成复合体,形成崭新的考查亮点. 熟知角平分线及垂直平分线的基本图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分析】补全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两个基本图形,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具体如下:连接DB、DC,作DG⊥CA于点G. 则由题意易得DB=DC,DE=DG,还可得到AG=AE,进而可得出△DBE≌△DCG(HL),于是有BE=GC=AG+AC=AE+AC,所以BE-AC=AE.

证明:作DG⊥AC于点G,连接BD、CD.

∵AD是外角∠BAG的平分线,DE⊥AB,

∴ DE=DG,

∵ DE⊥AB,DG⊥AC,

∴∠AED=∠AGD=90°,

在Rt△AGD和Rt△AED中,

∴ Rt△AGD≌Rt△AED(HL),

∴ AE=AG,

∵DF是BC的中垂线,

∴ BD=CD,

在Rt△BED和Rt△CGD中,

∴ Rt△BED≌Rt△CGD(HL),

∴ BE=CG=AC+AG,AG=AE,

∴ BE-AC=AE.

【变式】如图9,某地有两个村庄和两条相交叉的公路(点P、Q表示村庄,l1、l2表示公路). 现计划修建一座水库,要求水库到两村庄的距离相等,到两条公路的距离也相等. 你能确定水库应该建在什么位置吗?在所给图形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要求保留作图痕迹)

篇4:面面垂直性质练习题

【例1】 如图,四面体ABCD中,M、E、F分别为△BAC,△ACD及△ADB的重心.

求证:(1) 平面MEF∥平面BCD;

(2) 求S△MEF∶S△DBC.

分析 本题考查面面平行的判定以及面面平行的性质。

(1) 根据重心的性质易知应该连接AM,AE,AF,再根据相似比可知△MEF的三边分别与△DBC的三边平行,进而可得结论;

(2) 因为两个三角形所在的平面互相平行,因此,求两三角形面积之比,实质求这两个三角形对应边之比。

解 (1) 连接AM,AE及AF,分别延长使之交BC、CD、BD于G、H、P三点,由E、F、M分别为三角形的重心,

所以AMAG=AEAH=AFAP=23,所以连接GH、HP、PG,后有ME∥GH,EF∥PH,

可证ME∥平面BCD,EF∥平面BCD,

故平面EFM∥平面BCD.

(2) 由(1)知AMAG=AEAH=23,

即ME=23GH=13BD,

同理可证MF=13CD,EF=13BC,

所以△MEF∽△DBC,其相似比为1∶3,

所以S△MEF∶S△DBC=1∶9.

点拨 由于M、E、F分别是三个三角形的重心,从而联想到重心将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三等分,

由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由此联想到直线ME∥GH,ME=23GH,进一步可以证明直线ME与平面BCD平行,从而使命题得证。

题型二 面面垂直问题

【例2】 (2011年江苏卷第16题)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AD,∠BAD=60°,E、F分别是AP、AD的中点.

求证:(1) 直线EF∥平面PCD;

(2) 平面BEF⊥平面PA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考察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要证线面平行可在所

求平面内找一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要证面面垂直可在其中一个平面内找一条另一平面的垂线。

证明 (1) 在△PAD中,因为E、F分别为AP,AD的中点,所以EF∥PD.

又因为EF平面PCD,PD平面PCD,所以直线EF∥平面PCD.

(2) 连接DB,因为AB=AD,∠BAD=60°,所以△ABD为正三角形,因为F是AD的中点,所以BF⊥AD.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BF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所以BF⊥平面PAD.又因为BF平面BEF,所以平面BEF⊥平面PAD.

点拨 由于E、F分别是AP、AD的中点,从而可以证明EF∥PD,由此可以证明EF与平面PCD平行。由平面PAD⊥平面ABCD可以得到直线BF⊥平面PAD,进一步可以证明两个平面垂直。

题型三 面面平行与面面垂直的综合问题

【例3】 如右图,已知平面α∥平面β∥平面γ,且β位于α与γ之间.点A、D∈α,C、F∈γ,AC∩β=B,DF∩β=E.

(1) 求证:ABBC=DEEF;

(2) 设AF交β于M,AC∥\DF,α与β间距离为h′,α与γ间距离为h,当h′h的值是多少时,△BEM的面积最大?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面面平行所涉及的综合求解问题,这类问题不仅在平行时存在,同时在垂直时也存在,对同学们综合知识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证明(1) 连接BM、EM、BE.

∵β∥γ,平面ACF分别交β、γ于BM、CF,

∴BM∥CF.∴ABBC=AMMF,

同理,AMMF=DEEF.∴ABBC=DEEF.

(2) 由(1)知BM∥CF,

∴BMCF=ABAC=h′h.同理MEAD=h-h′h.

∴S△BEM=12CF•ADh′h1-h′hsin∠BME.

据题意知,AD与CF是异面直线,只是β在α与γ间变化位置.故CF、AD是常量,sin∠BME是AD与CF所成角的正弦值,也是常量,令h′∶h=x.只要考查函数y=x(1-x)的最值即可,显然当x=12,即h′h=12时,y=-x2+x有最大值.∴当h′h=12,即β在α、γ两平面的中间时,S△BEM最大.

点拨 要证明线段之比相等,一般可以转化为平行线问题,而求解面积的最值问题,一般可将面积表示为某一变量的函数,利用函数知识求解最值问题。

牛刀小试

1.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3,AC=AB=4,PB=PC=BC=5,

D、E分别是BC、AC的中点,F为PC上的一点,且PF∶FC=3∶1.

(1) 求证:PA⊥BC;

(2) 试在PC上确定一点G,使平面ABG∥平面DEF;

(3) 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2. 如图,在三棱锥VABC中,VC⊥底面ABC,AC⊥BC,D是AB的中点,且AC=BC=a,∠VDC=θ0<θ<π2.

(1) 求证:平面VAB⊥平面VCD;

(2) 试确定角θ的值,使得直线BC与平面VAB所成的角为π6.

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朱舜水

【参考答案】

1. (1) 在△PAC中,∵PA=3,AC=4,PC=5,

∴PA2+AC2=PC2,

∴PA⊥AC,又AB=4,PB=5,PA=3,

∴在△PAB中,同理可得PA⊥AB,

∵AC∩AB=A,∴PA⊥平面ABC,

∵BC平面ABC,

∴PA⊥BC.

(2) 如图所示,取PC的中点G,连接AG,BG,

∵PF∶FC=3∶1,∴F为GC的中点.

又D、E分别为BC、AC的中点,

∴AG∥EF,BG∥FD,

又AG∩GB=G,EF∩FD=F,

∴面ABG∥面DEF,

即PC上的中点G为所求的点.

(3) VPABC=5394.

2. (1) ∵AC=BC=a,∴△ACB是等腰三角形,又D是AB的中点,∴CD⊥AB,

又VC⊥底面ABC.∴VC⊥AB.

于是AB⊥平面VCD.

又AB平面VAB,∴平面VAB⊥平面VCD.

(2) 过点C在平面VCD内作CH⊥VD于H,则由(1)知CH⊥平面VAB.

连接BH,于是∠CBH就是直线BC与平面VAB所成的角.依题意∠CBH=π6,所以在Rt△CHD中,CH=22asinθ;

在Rt△BHC中,CH=asinπ6=a2,∴sinθ=22.

∵0<θ<π2,∴θ=π4.

故当θ=π4时,直线BC与平面VAB所成的角为π6.

篇5: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0

1.探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3.通过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学习,培养转化思想.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难点:平面与平面性质定理的应用.自主学习:

复习:(1)面面垂直的定义.(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图

1思考:①黑板所在平面与地面所在平面垂直,你能否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与地面

垂直?

②如图1,长方体ABCD—A′B′C′D′中,平面A′ADD′与平面ABCD垂直,直线A′A垂直于其交线AD.平面A′ADD′内的直线A′A与平面ABCD

垂直吗?

合作交流:

①如图,若α⊥β,α∩β=CD,ABα,AB⊥CD,AB∩CD=B.请同学们讨论直线AB

与平面β的位置关系..质疑探究:

1.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与面面垂直之间的转化.2.线面垂直的判断方法,你能总结出几种?那几种?

基础达标:

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①两个平面垂直,过其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与它们交线垂直的直线,必垂直于

另一个平面.()

②两个平面垂直,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且互相垂直的两直线,一定分别与另一

平面垂直.()

③两个平面垂直,分别在这两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④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

2.已知直线l,m,平面,,且l,m,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则lm②若lm,则∥

③若,则l∥m④若l∥m,则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达标检测:

1.下列命题中,m、n表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表示三个

不同的平面.

①若m⊥α,n∥α,则m⊥n;②若α⊥γ,β⊥γ,则α∥β;③若

m∥α,n∥α,则m∥n;④若α∥β,β∥γ,m⊥α,则m⊥γ.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2.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平面PAB⊥平面PBC.求证:BC⊥AB.

篇6:线面、面面垂直性质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空间,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的关系是()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无法确定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若两条直线和同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B、若一个平面内有三个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相等,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C、若一条直线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平行

D、若两个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知下列命题:

(1)若一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则该直线必垂直于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

(2)平面内与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的直线互相平行;

(3)若平面外的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若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且其中的一条平行一个平面,另一条是这个平面的斜线,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互相垂直.上述命题正确的是().

A.(1)、(2)B.(2)、(3)C.(3)、(4)D.(2)、(4)

4.列图形中,满足唯一性的是().

A.过直线外一点作与该直线垂直的直线B.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平面

C.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平行的直线D.过一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

5.平面α、β与另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

A.α∥βB.α与β相交C.α∥β或α与β相交D.以上都不对

6.个平面,,,之间有,,则与()(B)平行(C)相交(D)以上三种可能都有(A)垂直

7.,是两个平面,直线l,l,设(1)l,(2)l//,(3),若

以其中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则正确命题的个数是()(A)0(B)1(C)2(D)

38.一点的三条直线两两垂直,则它们确定的平面互相垂直的对数有(D).A.0B.1C.2D.3

9.线m、n与平面α、β,给出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m∥α,n∥α,则m∥n;②若m∥α,n⊥α,则n⊥m;③若m⊥α,m∥β,则α⊥β.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0B.1C.2D.310.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不成立的是……………………………………()

A.BC∥平面PDFB.DF⊥平面PAEC.平面PDF⊥平面PAED.平面PDE⊥平面ABC

11.四个命题:①若直线a//平面,则内任何直线都与a平行;

②若直线a平面,则内任何直线都与a垂直;

③若平面//平面,则内任何直线都与平行;

④若平面平面,则内任何直线都与垂直.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A.①与②B.②与③C.③与④D.②与④

12.如图、—ABCD的底面为正方形,SD底面ABCD,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C⊥SBB.AB∥平面SCD

C.SA与平面SBD所成的角等于SC与平面SBD所成的角

D.AB与SC所成的角等于DC与SA所成的角

二、解答题

13.已知平面α⊥平面β,交线为BC,P∈α,A∈β,且AC⊥BC,AC=6cm, BC=8cm,PA=PB=7cm.求点P到平面β的距离.14.如图,几何体ABCDE中,△ABC是正三角形,EA和DC都垂直于平面ABC,且EA=AB=2a,DC=

a,F、G分别为EB和AB的中点。

(1)求证:FD∥平面ABC;(2)求证:AF⊥BD;

15.如图,(1)求证:(2)求证:(3)若

矩形

平面,求证:

平面

所在平面,分别是

和的中点.17.在四棱锥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侧面VAD是正三角形,平面VAD⊥底面ABCD

18.如图,AB是圆O的直径, PA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 C是圆周上不同于

A, B的任意一点,(1)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2)若A在PB、PC上的射影分别为E、F,求证:EF⊥PB

19.如图,PA⊥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1)MN//平面PAD(2)PA=AD时,MN⊥平面PCD

AB,PD的中点,又二面角PCDB的大小为45,21.已知△

BCD中,∠BCD=90°,BC=CD=1,AB⊥平面BCD,∠ADB=60°,E、F分别是AC、AD上的动点,且

(Ⅰ)求证:不论λ为何值,总有平面BEF⊥平面ABC;(Ⅱ)当λ为何值时,平面BEF⊥平面ACD?

2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DAB60,AB2,AD4将 沿BD折起到EBD的位置,使平面EDB平面ABD

求证:ABDE

CBD

篇7:面面垂直性质练习题

【学习目的】

1.理解和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其应用;

2.进一步理解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重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学习难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复习1:面面垂直的定义是什么?

复习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什么?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问题1:观察两垂直平面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的有哪些位置关系?

问题2:概括结论:

新知: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反思:这个定理实现了什么关系的转化?

(二)概念巩固

练习:已知平面α⊥平面β,α∩ β=l,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1)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平面β()

(2)垂直于交线l的直线必垂直于平面β()

(3)过平面α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此垂线必垂直于平面β()

波利亚:从最简单的做起。

三、典型例题讲

例1:如图,已知平面,,,直线a满足a,a,求证:a∥面.例2: 如图,四棱锥P

ABCD的底面是个矩形,AB2,BCPAB是等边三角形,且侧面PAB垂直于底面ABCD.⑴证明:侧面PAB侧面PBC;

⑵求侧棱PC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变式练习:如图,已知PA⊥平面ABC,平面PAB⊥平面PBC,求证:BC⊥平面PAB。C

四、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 知识拓展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还有:

⑴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⑵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它们的交线也两两垂直.⑶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一个平面内一点且垂直于另外一个平面的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

你能试着用图形和符号语言描述它们吗?

五、课堂作业

课本73页,A组5

篇8:面面垂直性质练习题

PBC上任意一点,过A点作AE⊥PC于点E,求证:AE⊥平面

证明:∵PA⊥平面ABC,∴PA⊥BC

又∵AB是⊙O的直径,∴BC⊥AC

而PC∩AC=C,∴BC⊥平面PAC

又∵AE在平面PAC内,∴BC⊥AE

∵PC⊥AE,且PC∩BC=C,∴AE⊥平面PBC

例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CD的中点

(1)求证:AD⊥D1F;(2)求AE与D1F所成的角;(3)证明平面AED⊥平面A1FD

1分析:涉及正方体中一些特殊的点、线、面的问题,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解,不仅容易找到解题方向,而且坐标也简单,此时“垂直”问题转化为“两向量数量积为0”的问题,当然也可用其它的证法

证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并设AB=2,则A(0,0,0),D(0,2,0),A1(0,0,2)

D1(0,2,2),E(2,0,1),F(1,2,0)

(1)AD(0,2,0),D1F(1,0, 2) ADD1F=0×1+2×1+0×(-2)=0, AD⊥D1F (2)AE=(2,0,1)D1F=(1,0,-2),|AE|,|D1F|设AE与D1F的夹角为θ,则

cosθ121001(2)

0

所以,直线AE与D1F所成的角为90°

(3)由(1)知D1F⊥AD,由(2)知D1F⊥AE,又AD∩AE=A,D1F⊥平面AED,∵D1F平面A1FD1M

平面AED⊥平面A1FD

1例5如图,已知AB是圆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一点,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分析: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要证明两平面互相垂直,只要在其中一个平面中寻找一条与另一平面垂直的直线即可 解:∵AB是圆O的直径,∴ACBC,又∵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PABC,∴BC平面PAC,又BC在平面PBC中,所以,平面PAC平面PBC.

点评:由于平面PAC与平面PBC相交于PC,所以如果平

面PAC平面PBC,则在平面PBC中,垂直于PC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平面PAC,这是寻找两个平面的垂线的常用方法

1“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是“l⊥α”的A充分条件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B

2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

①直线上有两点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此直线与平面平行②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两条异面线段的中点连线平行于这两个平面③直线m⊥平面α,直线n⊥m,则n∥α④a、b是异面直线,则存在唯一的平面α,使它与a、b都平行且与a、b距离相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解析:①错误如果这两点在该平面的异侧,则直线与平面相交②正确如下图,平面α∥β,A∈α,C∈α,D∈β,B∈

β且E、F分别为AB、CD的中点,过C作CG∥AB交平面β于G,连结BG、GD 设H是CG的中点,则EH∥BG,HF∥GD

∴EH∥平面β,HF∥平面β ∴平面EHF∥平面β∥平面α ∴EF∥α,EF∥β

③错误直线n可能在平面α内

④正确如右上图,设AB是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段,E为AB的中点,过E作a′∥a,b′∥b,则a′、b′确定的平面即为与a、b都平行且与a、b距离相等的平面,并且它是唯一确定的答案:D

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为CC1的中点,AC交BD于点O,求证:A1O⊥平面MBD

证明:连结MO

∵DB⊥A1A,DB⊥AC,A1A∩AC=A,∴DB⊥平面A1ACC

1又A1O平面A1ACC1,∴A1O⊥DB

在矩形A1ACC1中,tan∠AA1O=22,tan∠MOC=,2

2∴∠AA1O=∠MOC,则∠A1OA+∠MOC=90°∴A1O⊥OM

∵OM∩DB=O,∴A1O⊥平面MBD

11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AB=2,BC=a,又侧棱PA⊥底面ABCD

(1)当a为何值时,BD⊥平面PAC?试证明你的结论

(1)解:当a=2时,ABCD为正方形,则BD⊥AC

又∵PA⊥底面ABCD,BD平面ABCD,∴BD⊥PA∴BD⊥平面PAC

故当a=2时,BD⊥平面PAC

2.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B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若m⊂β,α⊥β,则m⊥α

B.若α∩γ=m,β∩γ=n,m∥n,则α∥β

C.若m⊥β,m∥α,则α⊥β

D.若α⊥γ,α⊥β,则β⊥γ

解析:两平面垂直并不能得到一个平面内的任一直线都与另一平面垂直,故A为假命题;以三棱柱的侧面和侧棱为例知B为假命题;若α⊥γ,α⊥β,则β⊥γ或β∥γ,故D为假命题;若m∥α,则α中必存在直线l与m平行,又m⊥β,∴l⊥β,故α⊥β,故选C.答案:C1、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1)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2)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3)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A、4B、3C、2D、12、设、、为平面,m、n、l为直线,则m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l,mlB. m,,

C. ,,mD. n,n,m A、

3、m、n是空间两条不同直线,、是空间不同平面,下面有四个命题:

①m,n//,//,则mn②mn,//,m,则n//

③mn,//,m//,则n④m,m//n,//,则n

其中真命题的编号是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编号)。

4、已知PA⊥正方形ABCD所在的平面,垂足为A,连PB,PC,PD,AC,BD,则互相垂直的平面

有对。

三、例题讲解:

1、如图,已知PA⊥三角形ABC所在平面,∠ACB=900 ,AM⊥PC,AN⊥PB

(1)求证:PC⊥BC

(2)求证BC⊥平面PCA

(3)求证AMN⊥平面PCD。

1、设,,为两两不重合的平面,l,m,n为两两不重合的直线,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则∥;②若m,n,m∥,n∥,则∥;

,则l∥;④若l,m,n,l∥,则m∥n.⑤若//,m,n,则m//n⑥若m,n,m//n,则//

⑦若,m//,n//,m,n,则// ③若∥,l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1(B)2(C)3(D)

42、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A)BC//平面PDF(B)DF⊥平面PA E

(C)平面PDF⊥平面ABC(D)平面PAE⊥平面 ABC3、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现

在沿DE、DF及EF把△ADE、△CDF和△BEF折起,使A、B、C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P,那么在四面体P-DEF

中,必有()

A、DP⊥平面PEFB、DM⊥平面PEF

C、PM⊥平面DEFD、PF⊥平面DEF4、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外一点,O是点P在平面内的射影

(1)若P到△ABC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则O是△ABC的;

(2)若PA、PB、PC与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O是△ABC的;

(3)若P到△ABC三边距离相等,且O在△ABC的内部,则O是△ABC的;

(4)若平面PAB、PBC、PCA与平面所成的角相等,且O在△ABC的内部,则O是△ABC的;

(5)若PA、PB、PC两两垂直,则O是△ABC的;

(6)若PA⊥BC,PB⊥AC,则O是△ABC的;

5.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1,BC上的高为AD,沿高AD折成直二面角,则A到BC的距离是()A.2B.2C.D. 22

4AB,BB1,B1C1例

1、(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C11D1中,E,FG,H分别为AA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与GH所成的角等于()

(2)如图,正棱柱ABCDA1BC11D1中,AA12AB,则异面直线A1B与A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

(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CA=90,点D1、F1分别是A1B1和A1C1的中点,若BC=CA=CC1,求BD1与AF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_________。

(4)在正四面体A-BCD中,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是

_______.A

1

2、在正四棱柱ABCDA1BC11D1中,AB2BB12,P为B1C1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AC与BP所成的角;

2、求点B到平面APC的距离.

3、在正三棱锥S—ABC中,D为AB的中点,且SD与BC所成的角为45,则SD与底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A、123B、C、D、323

31.(全国Ⅰ•理•7题)如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则异面直线A1B与AD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4123

A.5B.5C.5D.

5ABC内的5(全国一11)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边长都相等,A1在底面

射影为△ABC的中心,则AB1与底面ABC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A.1

23B

.3C

D.3 答案:C6、(福建卷6)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则BC1与平面BB1D1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篇9:线面垂直性质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C是⊙O上的任一点,求证:PC⊥BC.

1.直线平面,直线m内。则有()

Al和m异面Bl和m相交Cl∥mDl不平行m 2 直线a∥平面,直线ba, 则b与的关系是()A.b∥B、b 与相交C、b D、不能确定

3.直线b直线a,直线b平面,则直线a与平面的关系是()A.a∥BaD a 或a∥Da

A

4.已知PH⊥Rt△HEF所在的平面,且HE⊥EF,连结PE、PF,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F

A1B 2H

C3D

45.在下列四个正方形中,能得到AB⊥CD的是()

(A)

(B)(C)(D)

6.已知直线a、b和平面M、N,且aM,那么()(A)b∥Mb⊥a(B)b⊥ab∥M(C)N⊥Ma∥N(D)aNMN

二.填空题。

7.在RtABC中,D是斜边AB的中点,AC=6cm,BC=8cm,EC平面ABC,EC=12cm,则

EA=cm ;EB=cm ; ED=cm。

8.已知正△ABC的边长为2cm,PA⊥平面ABC,A 为垂足,且PA=2cm,那么P到BC的距离为。

9.设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B/C/D/中,M、N分别为AA/和BB/的中点,则直线CM和D/N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10.在菱形ABCD中,已知∠BAD=600,AB=10cm,PA⊥菱形ABCD所在平面,且PA=5cm,则P到BD的距离为,P到DC的距离为。11.如图3,已知PA⊥平面ABC,AB是⊙O的直径,12.设A在平面BCD内的射影是直角三角形BCD的斜边BD的中点O,ACBC1,CD

求(1)AC与平面BCD所成角的大小;(2)二面角ABCD的大小;(3)异面直线AB和CD的大小.

参考答案

1~6DDCBAAEA=;

EB= ;9.1

10.10cm , 10cm

11.证明:∵PA⊥平面ABC, ∴PA⊥BC

∵AB是⊙O的直径 ∴AC⊥BC

∴BC⊥平面ACP ∴PC⊥BC 12.解:(1)∵AO面BCD,∴AOCO,∴ACO为AC与面BCD所成角.

∵BC1,CD

∴BD,∴CO

12BD

∴cosACO,∴ACO6,即AC与平面BCD所成角的大小为

.(2)取BC中点E,连接OE,AE,∴OE//CD.∵CDBC,A

F

B

OD

E

C。

ED= 13 cm

∴OEBC.又∵AO面BCD,∴AEBC,∴AEO为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

11又∵OECDAO,∵AOOE,22

∴tanAEOAOAEOarctan 

OE22

. 2即二面角ABC

D的大小为arctan

篇10:面面垂直性质练习题

例题解析:

例1.如图,ABCD是平行四边形,S是平面ABCD外一点,M为SC的中点.求证:SA∥平面MDB.例2.正方形ABCD交正方形ABEF于AB,M、N

求证:MN//平面BCE

例3.已知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P是平面ABCD外一点,M是PC的中点,在DM上取一点G,过G和AP作平面交平面BDM于GH,求证:AP∥GH、例4.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P、Q分别是△ABC和△BCD的重心.求证:PQ∥平面ACD.例5.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底面ABCD的中心,P是DD1的中点,设Q是CC1上的点,问:当点Q在什么位置时,平面D1BQ∥平面PAO?

巩固练习:

1.若l//,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A在平面内可作无数条直线与l平行B.过A在平面内仅可作一条直线与l平行 C.过A在平面内可作两条直线与l平行D.与A的位置有关

2.若直线a∥直线b,且a∥平面,则b与a的位置关系是()

A、一定平行B、不平行C、平行或相交D、平行或在平面内 3.如图在四面体中,若直线EF

和GH

相交,则它们的交点一定().A.在直线DB上B.在直线AB上

C.在直线CB上D.都不对

4.一条直线若同时平行于两个相交平面,则这条直线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异面B.相交C.平行D.不确定

5.已知平面、β和直线m,给出条件:①m∥;②m⊥;③m⊂;④⊥β;⑤∥β.为使m∥β,应选择下面四个选项中的()

A.①④B.①⑤C.②⑤D.③⑤ 6.若直线l与平面α的一条平行线平行,则l和的位置关系是()

A.lB.l//C.l或l//D.l和相交

7若直线a在平面内,直线a,b是异面直线,则直线b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相交或平行D.相交且垂直

8.若直线l上有两点P、Q到平面的距离相等,则直线l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平行、相交或在平面内 9.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1)若直线l上有无数个点不在α内,则l∥

(2)若直线l与平面α平行,l与平面内的任意一直线平行

(3)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平行,那么另一条也与这个平面平行(4)若一直线a和平面内一直线b平行,则a∥ A.0个B.1个C.2个D.3个

10.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是平行四边形,M,N

是AB,PC的中点.求证:MN//平面PAD.

11.如图,S是平行四边形ABCD平面外一点,M,N分别是SA,BD上的点,且求证:MN//平面SBC

12.如图A、B、C分别是△PBC、△PCA、△PAB的重心.求证:面ABC∥面ABC.AMSM=

BNND,13.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的对棱AD、BC成60o的角,且ADBC2,平行于AD与BC的截面分别交AB、AC、CD、BD于E、F、G、H.(1)求证:四边形EGFH为平行四边形;

篇11:面面垂直性质练习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认知图形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多角度解答问题过程中,感悟等价转化思想运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数学中的体现、渗透。

教学重点:

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棱寻求、角的求解。

教学难点:

找求问题解决的突破口,转化思想渗透。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1)二面角的平面角找法依据.2)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2.讲授新课:

[师]前面研究了如何找一个二面角的平面角,解决的途径有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除此外又给了面积射影法求二面角.本节主要研究无棱二面角的求解思路、方法.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涉及无棱二面角问题的题目也较突出.找无棱二面角的棱依位置可分二类,例1:如图,在所给空间图形中ABCD是正方形,PD⊥面ABCD,PD=AD.求平面PAD和面P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师]面PAD和面PBC图中只给出一个公共点,那么怎样找棱呢?请思考.[生]作线在面内进行,BC∥AD则经BC的平面与 面PAD的交线应平行,由此想到经P作BC或AD平行线,找到棱后的主要问题就是找平面角.解法如下:

解:经P在面PAD内作PE∥AD,AE⊥面ABCD,两线相交于E,连BE ∵BC∥AD 则BC∥面PAD

∴面PBC∩面PAD=PE ∴BC∥PE

因PD⊥面ABCD,BC⊥CD 那么BC⊥PC,BC⊥面PDC 即有PE⊥面PDC PE⊥PD,PE⊥PC

∠CPD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因PD=AD,而AD=DC

⊥面AC1,E∈BB1,AA1=A1B1,求面A1EC与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师]此题显然依上述方法去找平行线已不可能.由图B1C1与CE不平行.但与前两个问题的相同点还是两面从图形看到的只有一个公共点,依公理我们只有去找另一公共点,观察图我们可看到CE与B1C1是同一平面内线,突破口就选在面B1C1CB内,找到点后,二面角的棱也就找到.请同学思考并表述过程.解:∵A1是平面A1EC与平面A1B1C1的一个公共点,∴只需找到另一个公共点,即可.因AA1=A1B1=A1C1,连AC1 则AC1⊥A1C,AC1∩A1C=O 取BB1的中点E,连EO

因面ABC是正三角形,则经B作BG⊥AC有 BG⊥面AC1,OE∥BG ∴OE⊥面AC1

因面A1EC⊥面AC1,故E是BB1中点

1那么EB1∥

CC1

=2∴CE与B1C1延长后必交于一点F,即F为面A1EC,面A1B1C1的另一个公共点

连A1F,则A1F为面A1EC与面A1B1C1所成二面角的棱 因FB1=B1C1=A1B1,∠A1B1F=120° ∴∠FA1B1=30°

那么∠C1A1F=90°即A1C1⊥A1F 那么CA1⊥A1F(三垂线定理)

∠CAC1为面A1EC与面A1B1C1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CA1C1=45°,因AA1∥ BB1∥ CC1

==而面ABC∥面A1B1C1

∴面A1EC与面ABC所成二面角大小为45°.[师]找公共点F是解此题关键,例1、2是通过公共点作棱,例3是通过再找公共点而得棱.因题条件不同而采用不同作法.例1、2找棱的方法不妨叫“作平行线”,例3的方法叫“找公共点”.[师]问题的解决不一定就一种思路,一条途径,只要多去想条件涉及到的知识点,解决方法总会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一定能达到.3.课时小结:

上一篇:关于幽默的名人名言下一篇:放射科安全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