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024-04-08

丰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通用9篇)

篇1:丰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江苏省丰县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是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需要:

为充分发挥课程计划的法规性和权威性,构建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大部分组成的综合课程体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具体落实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需要。

2、校本课程开发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需要

国家课程主要是为培养特定年龄学生的共同素质而设计的,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学校教育必须尽可能满足这种差异性,这个责任要由校本课程来承担。校本课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校本课程开发是全面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国家课程的制订主要考虑的是共性,追求的是共同、统一,难以照顾到具体地区、具体学校的差异性,差异性就是办学特色,因而要真正落实我校的办学特色,必须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体现。

4、校本课程开发是全面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精神和技能,需要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写”教材,即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面临一种挑战与机遇,激发教师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校本课程的开发,还使教师有机会全面了解课程的编制过程和把握课程的纵向及横向结构,以更深刻地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办学宗旨,这对全面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和江苏省教委颁布的1999-2000学年《普通高中的课程计划》是我校开设校本课程的主要依据。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试验)》规定:

普通高中学科类课程分为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方式。限定选修学科是学生在学习必修学科的基础上,侧重接受升学预备教育或接受就业预备教育所必须进一步学习的课程,设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劳动技术等学科。

任意选修学科是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拓宽和加深知识、培养特长、提高某方面能力而设置的。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志向,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校可能提供的任意选修学科科目中自主选择修习。

活动类课程包括校会、班会,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科技、艺术等活动。校会班会、社会实践和体育锻炼是全体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课程,科技、艺术等活动是学生自愿选择参加的活动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可集中安排,其它活动宜分散安排。

同时,还规定:

学校应根据国家教育委员会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实

际出发,对必修学科和限选学校做出具体安排,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因此,校本课程主

要集中在国家课程中的任选课和活动课上;当然,学生的需求及学校办学宗旨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探索性

校本课程侧重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如课程研究、社会调查、社会服务、自我项目设计等。

2、综合化

校本课程特别重视学科知识或跨学科的综合,这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

3、校本化

考虑到我校地域位置的特点及学生现状,我校 校本课程的开发优先考虑人文要素教育,英语交际、计算机及农村科技等方面。

四、校本课程的总体结构 1、课程计划(见下表)

2、任选课详细科目设置如下:

3、说明:

⑴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活动量38课时,每课时40分钟。

⑵每位高中毕业生所学校本课程的最低学分为30分,其中限选课10学分,任选课为20学分。

五、校本课程 《课程方案》的编写

确定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必须按照规范形式,编写所开课程《课程教案》。

其内容包括:

㈠一般项目:

主讲教师

教学材料

课程类型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授课地点

㈡具体内容 1.目标陈述 2.内容及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含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学生等)。

4.课程评价(主要指对学生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㈢现有条件分析

包括课程成品形式、需自编讲义及学校提供的设施等。

江苏省丰县中学

2002.1.17

2005.9.2修订

2008.9.1再次修订

2011.9.4再次修订

高一校本课程上课安排表 2013.2.24 注:

1、年级按班级数将选报学生分班(最好按现在班级)。

2、各学科组长按以上编排,定本科上课教师名单及顺序。

3、化1指化学实验室1,其余同。

高二校本课程上课安排表 2013.2.24

[附]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细则:

1.授课时间:任选课集中安排在下午2-4节课,周二、周四高一;周三、周五高二。必选课其余时间安排。

2.教学材料:教师用材料自己组织,每位任课教师可报销50元的教材费。学生用材料可组织讲义下发,年级统一结算。

3.授课地点:阶梯教室及实验室。

4.授课待遇:正常课每节30元;大课每节60元;报告会(年级以上)每次30元。

5.对以上工作教务处负责检查和落实。

篇2:丰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设计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目标

1、学校层面目标: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

2、教师层面目标: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③、3、学生层面目标: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四、开发原则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限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充分发掘学校现有和将要拥有的课程资源。5、实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五、课程结构与门类

(一)课程结构根据课改精神,学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校本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

1、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由国家、地方统一开发并组织实施,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等学科,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它由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两部分组成。(1)、限定选修课程由基础性课程延伸的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2)、自主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科课程与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采取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教育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1、校本教材以活动形式为主,资料袋形式为辅,不统一要求编写系统性的知识册,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2、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七、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统筹规划学校的校本课程;制定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相关制度;组织教师的培训: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审议、评价校本教材。

2、教务处职责:(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2)提供课程菜单、课程介绍、课程表及教学常规与过程管理等工作;(3)建立校本课程学生档案,负责学生学习评价的组织与统计。

3、教科室职责:(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2)组织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3)建立校本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教师的教学评价。

4、教研组长职责:(1)组织落实本组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与实施工作。(2)召集组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3)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时设置:每周设2-3课时校本课程。

2、限定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3、自主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校本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1、评价中的‚三坚持‛与‚三原则‛‚三坚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逐步建立电子化学生成长记录册,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分析性、发展性评价,同时要逐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三原则‛:即‚参与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时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过程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激励性原则: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发展。

2、校本课程评价的三个方面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课程纲要(教材)、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课程纲要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档案中。‛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篇3:中学美术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与当地文化传统资源的紧密联系, 凸显美术特征、地域特征。内部出版发行并全县推广《民间剪纸》《低碳生活-快乐手工》《校园文化设计与开发》等优秀特色校本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版均是根据各学校教师、学生资源开发的, 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每个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研究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和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的校本教学内容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 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为此, 在校本课程开设上应尽量选用多种模式,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剪纸这一民俗活动在农村喜闻乐见, 但是年轻人会此项活动的越来越少, 为了传承和保护这一民间艺术, 我们组织编写了一套《民间剪纸》教材, 从剪纸的概述、丰富的表现技法、剪纸的基础知识、组合等方面, 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民间剪纸课程的设置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春节的时候、亲戚朋友结婚的时候剪几个窗花, 剪几个喜字, 既装饰了环境也增进了学生们的成就感, 更多的是传承了民间文化活动。

二、研究与现代科技密切相关联的科技信息美术校本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 孩子们离我们的美术手工课堂越来越远, 课余时间更多地消耗在电脑旁, 如何把孩子们从电脑旁拉到我们的美术课堂中来, 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最后我们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把现代科技密切相关联的科技信息融入美术校本教学内容中, 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参与兴趣, 从而提高了活动效果。只有这样, 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 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 也不能天天“游戏”, 长了也呆板, 使美术课单一枯燥。利用现有设备, 培养学生兴趣, 上好美术校本课程。

另外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也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 如挂图、画册、录相、幻灯、光碟等, 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 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 教学示范, 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 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校本课程中, 因为教室条件限制, 教师示范很麻烦, 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 我们就可以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 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 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 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 这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

三、研究与校园文化密切结合的校园文化校本美术课程

校园文化这一块跟学生、学校息息相关, 如何引导学生融入校园, 将课堂当中所学到的学以致用, 这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主题。《我爱我家———校园文化设计与开发》这本教材就从校园黑板报、校园宿舍文化、让墙壁会说话、校园文化欣赏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 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校园文化设计, 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去。

四、研究如何从自然和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校本教学内容

自然社会生活美术课程可谓与我们息息相关, 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美, 只是你有没有留心, 平时我们废弃的好多物品都可以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 比如:易拉罐、一次性纸杯、废旧毛线等等。这也就是我们一直倡导的低碳生活, 如何引导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当中低碳生活, 并让他们影响我们的家庭乃至社会。《低碳生活快乐手工》从变废为宝的纸杯、易拉罐大变身、树叶拼贴画、毛线画、根雕艺术、快乐折纸这几方面分布讲解, 让低碳生活从你我做起, 大家一起行动, 共同节约能源, 享受属于自己的创意生活。

中学开设美术类校本课程还有很多的优势, 学生成天沉浸在大量的题海中, 缺乏动手活动, 美术类校本课程的开设大大弥补了这一弊端, 也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同时也能更好地学习文化课知识。

另外, 美术类校本课程的开设也给了美术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让他们不仅局限于教科书, 更给了他们展示的空间, 使他们的思维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石国兴、王德林, 《素质教育概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12

篇4: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摘 要 由于体育课程不断深入地改革,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已提出与应用新的体育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方式,以及生活经验,与学生实际生活更贴近,非常符合现代教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体育校本课程内容的资源开发。

关键词 中学体育 校本课程 开发

在开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时,应结合本地区、本校的有效资源,以及实际的情况,合理的、适宜的定制,使其与教育资源整合、教育改革、教育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通过研究中学体育的资源配置,以及开发校本课程,加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依据。

一、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资源的配置

从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上,合理分配教育的受益者、家庭、及社会投入到中学体育事业中的人、财、物力等,即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第一,结合各区域和学校的调控,以及学校布局等多方面,配置中学体育资源;第二,对于已经配备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学校,可以借助于校本课程开发中资源的管理,提高设备、场馆、以及设施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学校现有体育资源配置的作用,提高中学体育校本资源的利用率,是中学体育资源的配置在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最终目的,即最大程度上发挥投入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产的优势及利用率。

二、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科学组织管理

在开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过程中,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包括校外专家、体育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专家、以及校领导等,同时,需要学生处、教学处和学校领导等相关部门结合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模式,合理调动各方面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有序地开展工作,并协调和组织管理整体运作过程,这样才能将校内与校外的体育课程资源有效得整合起来,提高学校体育场馆及社区的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对于体育课程的开发的模式,应以学校的办学目标为基础,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学校的办学特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也应结合学校办学目标,以及学校的资源条件。

(二)完善科学管理

作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和推广的领导机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时,应从各个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使校本课程能与国家课程衔接适当。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应支持与提供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所需的一定资金,同时,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学校领导、其他科任教师、家长、学生、社區其他人士等,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调动各方力量。

(三)立足本土化

在中学体育校本教材开发中,其重要的特点就是本土化。在完善体育课程过程中,要充分与学校学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学校自身的特色相结合。体育课程开发除了要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还包括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如整合校园硬件资源、重复利用现有体育器材、对体育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利用校园周边社区等办法,即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校本资源的使用率。体育的校本课程开发最终目的是将现代气息完美的融入到民族的与乡土的课程素材中,从而建立既有本土特色又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

(四)积极开展体育校本师资培训

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影响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即是老师参与的主动性,因此,需加强培训中学体育教师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体育课程理论知识的培训,使体育老师深入了解“三级课程管理”的内涵,以及《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对体育教师的课程理论和知识进行一系列措施和培训,从而增强实践技能。

第二,提高体育老师的专业素质,以及主体意识,在进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时,要对成功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同时,按照体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更新原来的课程体系、自主意识、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

第三,加强体育老师创新与科研的能力,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体育老师都没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因此需加强体育老师的科研意识,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与课程研究能力,以适应校本课程开发要求的现状。在培训过程中,为调动老师的热情,使其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可采取校内培训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激发体育老师积极研究新的教学大纲和体育课程标准,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应用。

(五)健全评估机制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在评估体育校本课程时,其方法除了采用考试或测验等基本方法外,还要结和使用实效性强、科学性高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从而灵活的从多方面评估体育校本课程。在评价一个老师课程质量、教学方法、以及校本课程方案的过程中,应从教学态度、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业进程等各方面对老师进行评价。为全面准确地适应体育校本课程多样化的需要,评估方式应采取灵活运用课程评分的理论和模式,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中介机构等,都可以开放的展开评估。

三、结语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重要的工程,需要我们精心准备、合理实施、优化内容,强化管理。要坚决克服简单的教程编写的现象,一定要在本土体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去粗取精,充分吸收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逐步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走向正规化、多元化,使其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适应学校体育传统和地方的体育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 林小燕,蒋学进.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体育课程资源的教材化[J].体育教学.2011(5):4-5.

[2] 陶涛.浅析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J].福建体育科技.2011(10):51-52.

篇5:丰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更快了,为了尽可能地满足社区、学校、学生间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课程决策权部分下放到学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

二、开发目标

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科技类校本课程,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目标:

1、对学生: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培养;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动手,不断完善学生的品质和人格,为学生和谐发展奠基。

2、对教师: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科学素养和科技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对学生科技教育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只是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3、对学校:探索校本的科技教育模式和课程管理新形式,不断彰显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品位。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作灵活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学生得到发展。

四、开发内容

科技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采取筛选、新编科技类校本课程等方法。在研究中,我们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内容包括综合性的,也有主题性的,开发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科技教育系列教育活动(包括科技知识阅读、科技制作、科技种植、科技考察等等);

2、科技教育与课程整合;

3、电脑培训;

4、《科技教育》知识读本。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组长:张焕林

成员:王金树、王敬玉、王伟、刘海龄、刘美君、胡泽宇、各班主任、年部组长

六、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政教处随机听课,随时测评。

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实现教学目标。

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总结经验

6、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松江河中学

篇6:丰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课程方案

1、主讲教师:

2、教学材料: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拓展)

3、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授课时间:一学期

5、授课对象:初二

具体内容

(一)需求评估随着学生的长大,他们越来越需要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但对于中学生而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容易被教师忽视,因此不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着重点都在“重、难点”的基础知识上,而忽视了计算能力的提高,这反映了总体要求和具体实施上的矛盾。说明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课程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使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及整体素质。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4、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形成教研组特色。

(三)课程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将研究内容分为三大块:

1、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概念的深化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习题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四)课程实施建议

1、实施方法:

(1)模拟训练

(2)传授法

2、实施形式

(1)课堂集体训练。就是本班成员共同参与课堂训练。

(2)分组训练。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参加训练。这种方法在训练中比较实用,便于学生化整为零进行训练。

(3)教师设计、组织、主持。基于对课程的认识、设想、开发等原因,校本课程的设计应以教师为主。当然设计应尽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延伸、拓展。

(4)学生设计、组织、主持。校本课程是为学生发展开发的,学生对设计教学内容、步骤有较浓的兴趣,教师提供一定的目录、内容,让学生挑选擅长或感兴趣的项目设计活动、情景,给予学生充分参与课程设计的权利,调动学生积极性。

采取哪一种形式或哪几种形式,没有固定的程式,应根据具体环境、场合、学生实际而定,不可拘泥于形式,形式应服从于内容、任务,服务于学生发展。

(五)课程要求

1、依照新课程理论对课例进行剖析。

2、开展教学研究反思活动,在自己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

3、开展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从细节做起。

5、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6、平常练习严要求,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7、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

8、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9、加强练习,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10、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六)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

(1)学生参与课堂训练的态度。

(2)学生思维能力有无变化。

(3)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2、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自我对照参加本课程以来思维能力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评价。内容包括: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准确度等。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训练思维能力的态度(投入程度),运用技巧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教师可以用档案袋、成绩册、记分等方式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简单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3)学校评价:可以是学校了解本课程情况的方式,也可以是学生在学校某写活动中特长发挥,得到学校的认可、肯定。

(4)学生评价:学生根据被评价者思维能力的灵活性的变化,给予认为合适的评价。

篇7: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园文化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繁荣则学风积极活泼,富有创造力;文化平庸学风低靡平淡,不思进取。受到乡村小学硬件、经费等条件的制约,校园文化建设往往得不到突破,依托现有资源,重现校园文化活力是每名农村小学教师必需思考的课题。我校是一所半山小学,其教育资金和硬件设施都相对落后,为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我校从08年开始尝试以手抄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主要载体,经过全校师生几年的共同努力,手抄报已经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活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持之以恒的办手抄报,不仅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还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进而树立学生了学习的自信心,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精而有序,手抄小报精心设计。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现在就以我校的手抄报为例,分享一下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点滴经验。

首先,在小报形式上,用四开纸张规格,中间对折,每份都有报名,如春苗、世纪风、蓓蕾、热土、晨光等;每期都设几个栏目,大致分为时事新闻、思想品德、趣味学习、优秀范文四版,有标题,有刊头刊尾;每期都有学生设计的精美图案、规范的版式,并配有合理的插图、题花、尾花之类的装饰。组织形式上,基本上一周一期,由班主任轮流负责定稿、设计、排版,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负责抄写和装饰,稿件来源主要是学生投稿,采稿数作为班级、个人学期奖励的重要依据,采稿多的学生还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办报时老师还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如讲怎样写稿、组稿、审稿、版面设计、抄写应注意的问题及出版后鉴赏方法。

其次,手抄报的内容丰富多样,其读者群体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主。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以及所掌握的知识,我校的手抄报主要设置成四个版块。

1、时事新闻版块。我们以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主要目的,涉猎了国际国内新闻、教育、军事、体育等方面,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大事要事,今年四月份发生的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以及后续的国内游行示威活

动,我们曾在手抄报上以专题的形式刊出,引发了学生爱国方式的大讨论,许多学生写了文章,抒发了理性爱国的情怀。

2、思想品德版块。这个版块以宣传身边好人好事、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常识教育为主要内容,注重以典型引领学生,以典型激励学生,我们将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分期刊出,让学生自己和英模人物做对比,写读后感并择优刊登,在学生中引起了积极反响,有一位学生就写道:“看了让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的医学泰斗吴孟超的事迹,想到因为肝癌去世的奶奶,我发誓要做一位像吴爷爷那样的医生,做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3、趣味学习版块。既可以是课堂中的内容,也可以涉及课外的内容;既可以是语文知识,也可以是数学、英语、科学、品德等其它学科的内容;既可以是知识积累为主,也可以涉及预习新内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教师都是配合学校活动或者教学内容及进度来拟定板报的主题及内容,需要有明确的标题,确定重点内容。例如,本学期,根据我们五年级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最后一个单元为“追寻李白”的文学单元,整个单元都是关于李白的介绍及名诗名句,于是我们组织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办了一版主题为“追寻李白”的手抄报。在这个版块中,介绍了关于李白的生平简介,该内容让学生对于李白有了一个概括性的全面认识;其次,还刊登了关于李白的众多诗篇,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并非对名诗名句的罗列介绍,而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把李白的诗进行了分类,如:“天真烂漫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思念故土的李白”、“豪情壮志的李白”等,这样在内容上属于同一类的诗句可以通过同一板块来介绍,如此下来,同学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既是对整个关于李白文学单元复习的过程,也是对本单元知识梳理、整理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关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这些都是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的基础。

4、优秀范文版块主要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选取的范文以本校学生为主,在投稿质量不高的情况下也会选取其他学校的佳作,老师在审稿的时候如果发现有好的作文也可帮助学生到其他刊物上投稿,我校六年级一班学生黄洁羽的一篇作文《难忘的一件事》转投到《语文天地》上发表,就是得益于手抄报的功劳。

二、锐意进取,手抄小报展风采。

虽然只是一份小小的手抄报,但是学生通过办报读报可谓收获颇丰,很有意

义!

1、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要独立完成“手抄报”任务,当然是一件难事,想要完成这项任务,仅凭自己已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知识,要丰富,就要积累,要收集资料,要阅读书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显然,广泛阅读与在校学习同等重要,通过图书馆、上网等不同途径查找大量资料,翻阅诸多文献,从而扩大阅读范围,以达到多识、博学,增加见识之目的,从中获取更多知识,为“手抄报”内容提供保障。

学生在查阅及收集资料的同时,不但对一些亘古未见的知识感到陌生、新鲜、好奇、有趣,而且还深感自己拥有知识的局限性,在汇聚、积累各种知识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全新的感染以及对自己的认知结构更深刻的了解,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长学生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的求知欲的产生,进而对学生阅读更有主动性、积极性。

2、挖掘潜力,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整个办报过程中,从查找资料到成为一张成形的报纸是一个立体的复杂工程,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上下苦功,大到版面设计、小到每一个字的书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全方面的体验。让学生自主办手抄报可弥补学生知识的许多不足,把来源方方面面的知识加以整理、规范,使之成为“报”的精品,这个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健康成长。如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的时事,从而了解了近期内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把一些精彩的语言片段编在小报上,为人家习作借鉴;选辑一些名言名句以加深对社会的理解,提高是非分辨、分析问题的能力;添几则成语故事,古诗赏析等可避免语文学习方面的“营养不足”现象等等。学生不得不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思渗透在整个编辑过程中,哪里要插图,哪里要加注,要有一个通盘的考虑、策划、设计。既要使自己的版面清晰,又要使知识结构合理,布局妥贴,这样小作者竟成了知识丰富的策划家,办报能手,抄出来的报纸便是一个人见人爱,喜闻乐见的作品。

3.积极创造,展示作品,树立学生自信心

每一期“手抄报”完成后,我们都会把所有作品都进行展示,小作者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老师同学们所喜欢,所肯定,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情感驱使他们不断地去体验、去学习、去创造,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在办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参与“手抄报”活动的学生,原来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困难,是老师心目中的问题学生。这些学生原来抱着无所事事,模仿别人玩玩的态度做手抄报,结果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再对人生失去希望,而是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各科的学习中去,全面提高学习成绩,虽然不是由平庸立即变成优秀,但其中的进步是不可否定的。

三、思而有进,手抄小报越办越好

认真反思几年来办理手抄报的历程,我们认为手抄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繁荣了我校的校园文化,但手抄报毕竟不是真正的报纸,甚至可以说是受学校条件限制的一种无奈之举,避免不了也会有一些弊端,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占用了学生的时间。以一期手抄报为例,大概有七千字左右,周三开始定稿,学生大约要抄写五个小时才能满足需要的份数,需要占用三天左右的业余时间,老师审定又需要一天,也就是说我们轮值的教师学生一周都要围绕这个小报忙碌,因此,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宁愿选择电脑打印。

二是手抄报更新周期长,降低了学生阅读兴趣。最受影响的是时事新闻版块,当今通信手段很发达,学生接受信息的手段很多,看到这个版块难免缺乏新鲜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打算将时事新闻版块变更为一周要闻,以增强手抄报的吸引力。

篇8:丰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基本情况

1.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情况不好

在所调查的44所学校当中, 有43.18%的学校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 其中重点中学6所占调查总数的75%;完全中学6所占调查总数的37.5%;初级中学7所占调查总数的35%。表现出重点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情况好于完全中学学校, 完全中学学校好于初级中学学校的状况。这说明, 体育师资、场地器材条件、经费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部分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展。但是从调查过程的实际访谈中得知, 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教学检查而仓促准备实施的, 且在实施过程中脱离学校实际、缺乏科学的评估、严密的设计和科学的论证, 如此一来, 校本课程开发或开设成了“一次性工程”, 形同虚设, 不少校本开发纯属短期行为。

2.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及呈现形式单一

在对19所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学校所开发的项目调查中, 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项目共15类项目, 其出现频率分别为健美操9次;武术 (操) 6次;游戏4次;高跷竞速2次;毽球5次;篮球4次;三人板鞋4次;抛绣球2次;器械拓展训练类2次;跳绳3次;田径3次;形体2次;乒乓球2次;竹竿舞2次;打陀螺1次;珍珠球2次;羽毛球1次;理论课类1次。由以上调查可见, 大部分体育校本课程项目集中在了健美操、游戏、武术 (操) 等项目上,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项目范围比较窄,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体育新兴项目及体育理论内容课程较少, 课程大多数是以体育大课间的形式出现。另外在实际调查的访谈中还了解到, 各学校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基本上都没有向上级部门上报, 而且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还停留在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评价, 仅有两所学校对校本课程的评价是通过学校课程领导小组来实施的。

形成以上原因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由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学校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 而开发健美操、武术操校本课程则有利于课间操的实施;二是由于开发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为校本课程所需度人力, 物力, 时间相对较多, 因此各个学校都在回避这样的校本课程开发;三是开发新兴体育项目、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和体育理论课程需要教师有更多的理论准备和前期的工作准备。

3. 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学校选择开发项目依据与实现形式不合理

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逐步改变了过去《体育教学大纲》统得过死的局面, 以目标统领内容, 只确立了一个内容结构框架, 确定了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 至于具体采用什么内容、什么方式和步骤去实现这些目标, 各地、各校有充分的开发空间, 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校本教材, 因此, 如何选择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各个学校体育教师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学校中, 以学校体育特色为依据的有10项;以教师特长为依据的有9项;以学生体育需求为依据的有8项, 而综合考虑的仅仅有4项。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来源和活动方式, 可以把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校本课程, 即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新开发的, 没有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 是较高层次的校本课程开发;另一类是隐性校本课程, 即从现有课程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稍加改进, 如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等。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现形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出现最多的是选用已有课程和拓展已有课程作为本校的体育校本课程, 而能够体现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补充课程和新编课程则排到了第4和第3的位置,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广大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发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其主要原因是:第一, 教师缺乏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指导;第二, 教师平时的教学工作量过大, 很少再能抽出时间来搞校本课程开发。广西少数民族及民族体育项目众多, 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合广西特殊地理及人文环境的体育校本课程。

4.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主体仅以教师为主

在所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当中, 有14项是由学校的部分教师开发的;占开设体育校本课程学校的73.68%;分别有7项是由个别教师或全体教师开发的, 占开设学校的36.84%;由学生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则仅有两项;而由课程专家、学生家长、社会人士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为零项。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由全体教师开发的全新的校本课程被称为“高级的校本课程”, 它是集中着教师集体的智慧、经验和能力, 体现了最新的学术动态和课程发展理论。由学生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 是学生体育需求、兴趣爱好的积极表现, 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而由课程专家、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开发的校本课程则体现着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良好互动, 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打好基础。因此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应该加强全体教师的合作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协调各方面力量, 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向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相关学习、培训及后勤保障情况

1. 体育教师参加课程改革学习、培训较少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132人的调查中, 有47人从来没有参加过关于体育校本课程的学习或培训, 占调查教师的35.61%;仅参加过一次学习或培训的教师38人, 占调查教师的28.79%;参加过两次学习或培训的教师19人, 占调查教师的14.39%;而参加过三次或三次以上学习或培训的教师只有28人, 只占调查教师的21.21%。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当前广西体育教师新课程标准学习或培训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 还存在着培训内容安排与参训人员的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 例如:学习或培训内容过于笼统, 针对性不强。因此, 在教师学习与培训方面应通过职前师范教育和在职教师进修, 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 改革教学方法, 使学习与培训工作灵活多变, 增强适应性。

2. 教学设施不能满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研室建设滞后

在对学校现有教学场地、器材设施能否满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的调查结果中, 仅有12人选择能够满足, 占调查人数的9.09%;有52人认为不能满足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占调查教师人数的39.39%。体育场地器材影响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一个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直接决定着这个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因此对体育校本课程进行足够的投入是保证课程开发顺利进行的前提, 也是吸引教师积极参与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学校经济状况的制约, 体育场地、器材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及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

学校教学任务完成得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研室的工作。调查显示有9所学校已经成立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研组且取得一定成效, 仅占调查学校的20.45%;有17所学校还没有将教研组建设列入计划, 占调查学校的38.64%。说明广西中学体育校本教研组建设情况不尽如人意, 各学校应该加紧成立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组织机构, 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体育教学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进行。

3. 开发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对开发主体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仅有15.79%的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有充足的经费投入;而没有经费的学校则占31.58%;在对待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奖惩这一问题上, 仅有2所学校有奖励措施, 仅占调查学校的10.53%。因此学校应该在有限的经费投入上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力度, 同时对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 从而进一步调动开发主体的积极性。

4. 体育校本课程与其他学校缺乏交流

在调查的19所学校中, 与其他学校经常交流的只有3所, 仅占15.79;与其他学校偶尔交流的9所, 占47.37%;没有交流的7所, 占36.84%。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开放的、民主的决策过程, 旨在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它以学校为本, 但并不把目光局限于本校, 拒绝与外部的对话合作, 而是要超越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以本校教师为主体, 但并不是教师孤立的个人行为, 它更需要借助外部力量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开发决不是学校自我封闭、学校和地方间相互割据, 它需要与不同学校、不同的机构、不同的群体进行沟通、启发激励、交流分享与竞争合作, 需要吸纳不同的智慧, 倾听多种声音与诉求, 借鉴不同的经验以及方法策略来创造性地生成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路、方案与策略。同时要善于发挥条件较好学校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既可以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取长补短;又能优化课程资源配置, 提高现有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以加快薄弱校本课程建设的步伐, 进一步挖掘、激活学校课程开发的潜力, 丰富、扩充校本课程的内涵, 增强校本课程的活力。

5. 时间、场地设备资源及具体做法成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主要困难

校本课程尽管有国家课程不可代替的优点, 但也存在不可否认的弱点, 再加之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晚, 而且缺乏充分的规划与组织, 使得我们至今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十分薄弱。尤其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教师, 已习惯于利用已有成果, 对于自己去选择课程内容, 并进行课程设计已不太适应, 尤其是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 每周近20学时的体育课, 再加上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及课余运动训练等, 几乎再难以抽出时间去精选、改编、创新体育教材。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所遇到的困难的调查中, 体育教师认为在课程开发中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就是工作量大, 教师的时间和能力不够, 有89.66%的教师选择了次选项;其次是体育场地设备资源不足, 有81.03%的教师选择;第三是整体规划不足, 具体做法模糊, 有75.86%的教师选择。

三、结论与建议

1. 广西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整体情况不太理想, 所开发的校本课程项目不均衡且比较单一, 体育新兴项目校本课程较少, 尤其是广西少数民族特色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建立以高校、广西体育教研中心及其各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开发机构,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指导和服务。

2. 学校领导对体育的支持力度不大、经费投入不够、场地器材不足制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工作量较大, 教师的时间, 能力不够、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不足、整体规划不足, 具体做法模糊成为影响已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学校的主要因素,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教研室及校本课程开发机制不完善。改变学校领导观念, 加强资金投入。学校要在保证基本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基础上, 投入校本课程开发专项资金, 实施相应的奖励措施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

3. 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近几年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接受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培训较少, 难以适应课程结构改革的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与学校教研制度。加强对在职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突出目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难点, 把教师能力欠缺的方面作为培训核心内容。同时应该提倡一种自下而上的“实践———评估———开发———反思———改进”的课程开发模式。

4.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比较单一, 课程开发内容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需求。因为课程开发主体基本上均为教师, 而作为课程具体实施对象的学生基本没有参与课程的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要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也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之中, 鼓励其他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9) .

[2]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

[3]李秋初, 李艳萍.体育校本课程的价值目标.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3) .

[4]阎智力, 商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学2004 (5) .

篇9:中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思考

关键词:美术;素质教育;审美教育;校本课程;基础教育

美术校本课程,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对今后培养绘画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美术校本课程”是我校文体活动的一个战略阵地。它既能充分展示教师风采、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又能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学美术教育能够传达感情,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美术教育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美术教育,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美术课程更是凸显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

一、中学美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美术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美术方面的潜能,能让他们都有所发展。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美术教育,要选择最为基础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形成课程基本内容,给学生最能吸收的养分,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能够爱学习,多学习,参与到我们的整個教学活动中。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融洽师生间的友好关系。一般说来,师生间的友好关系决定着课堂气氛,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积极性,让他们敢问、敢想、敢说,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敏捷的思维、创造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

二、中学美术校本课程设置方向

美术校本课程主要有四个方向:水墨、陶艺、版画、书法。每个方向均有十几所学校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它是国家和地方课程有利的补充。

三、美术校本课程要因地制宜,与地方美术特色相结合

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教研方式,在每个学校的现有条件和师资特长上下功夫,出谋划策,鼓励老师以“民族艺术课堂化探索”为主题进行校本教研,比如,沙画、剪纸和版画、软陶、纸浆画、陶艺、壁挂、金属泥浮雕、书法、黑白装饰画等都可以步入研究。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逐步形成更适合本地区学生的校本美术课程,不断向着“一校一特色”目标迈进。当孩子们领到美术教材欣喜地看到书里面有两节课是我们东胜区的校本研发课程,并有学生作品及自己的身影时,那份欢悦激动之情令老师们久久不能忘怀。

四、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一定要有计划,有过程,落到实处

要办好美术校本课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将美术校本课程办得有声有色。所以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着手。

1.组织健全美术兴趣小组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大约30名左右。活动固定,通常每周一、两次,活动制度化。参加这次兴趣小组的人员除了自愿以外还应是在美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教师要做到精心计划,精心备课,精心上课,这样才能保证兴趣小组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2.具体计划小组活动内容

这次兴趣小组学习的内容主要从巧用油画棒方面着手,以刮蜡画为主,基础课程(素描、色彩等)为辅。所以,小组具体的活动内容分为三个:(1)重点辅导学生刮蜡画方面的学习;(2)重视基础方面的学习,从素描、色彩、速写等方面人手,从而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3)指导学生从事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习惯,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有一定艺术品味的作品。

“美术校本课程”是我校文体活动的一个战略阵地。它既能充分展示教师风采、丰富校园文化、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又能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习制度,准时参加美术学习。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结束时,要举办全校性的绘画作品展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上一篇:残疾文艺比赛汇报演出主持词下一篇:顺利的近义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