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

2024-05-05

大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通用8篇)

篇1:大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

自我批评

敬爱的党组织:

我是政法学院第二党支部10级政治班的一名学生党员,从2013年5月列为党员以来一直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紧跟党的步伐,各项工作都努力完成党组织的要求。但是我由于个人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行动能力也受到了限制,可能在很多方面都不能做到高标准高质量。作为党员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我们也要深刻的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年轻的大学生来说,有缺点毛病并不可怕,敢于亮丑,严于解剖自己,就是自我觉悟的表现,是进步的开始。批评与自我批评意义非凡。

我们党的成长,是由我党那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所支持的,正是这种思想,使我党成长为一个继往开来,开创新时代辉煌的伟大的党派,我党取得的卓越成绩,靠的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标准,这体现在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三大作风。

而“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员维持先进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党员的思想意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跟党的步伐,紧跟时代的步伐的必然要求。党员能在批评中感受党的关怀,认识到自己与要求的差距;同时也能在自我批评中反省自我,加强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思想意识的提高。

下面就让我来谈谈我对自己成为共产党员以来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同志们多多批评指正。

1.理想信念方面:本人在成为党员以来努力学习党的知识,特别是正值考研之际,借此机会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等都有了较为系统的学习。但是由于个人思想觉悟不够高,还达不到党对我的期望和要求,希望党组织继续教育我。

2.政治纪律方面:我们学校党组织一直都很注重在政治纪律方面培养学生,对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培养都有一系列的纪律要求伴随其成长。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党员的纪律意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在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一路走来,更是深深体会到党组织对我们的关怀并积极投身改造自己的纪律修养。可是实际生活,我往往容易把自己党员的身份抛在脑后,我行我素,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认为只要不违反学校纪律就可以。没有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3.学习风气方面:不善于用意志力克服自己内心存在的惰性,学习易产生松懈情绪,一松懈又会有自责心理。没有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偏低。这些缺点和不足都深深困扰着我。

4.模范带头作用方面:由于大四学业比较繁忙,没有能在工作和活动上起到党员应该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个人在党员先进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积极性还不够。我对此表示深刻的自我批评。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坚持以“批评与自我批评”党的优良作风,来督促自己完善自己,及时端正自己的行为与态度,使自己不断想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请党组织继续考验我。

汇报人:ye

2013年11月18日

篇2:大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

起一段时间我们开展了一次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同学们踊跃地进行自我批评。

在批评同学时,可以是当面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与缺点,实事求是,不无中生有、不纠缠细枝末节,据事论理,以理服人;也可以是写在一张我们准备好的纸条上,再交给主持人由她悄悄地给那位受批评的同学。同学们在接受批评或赞美后纷纷起来讲述批了评后的感受,并虚心接受了大家的意见,表示以后会做得更好!

大家坦诚相待,心平气和地交换看法,交流思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善意的批评,帮助同学认识问题,改正缺点。认真地开展了此次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从而达到了增进团结和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要襟怀坦白,勇于自我解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缺点甚至有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勇气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勇于把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亮出来;其次要丢掉“怕”字,敢于开展批评。批评是提醒,是警示,是良药。无私才能无畏;三是要虚怀若谷,自觉接受批评。闻过则喜,纳谏从流,是每个团员应有的情怀。

在此次活动结束时,主持人让同学在黑板上写下了此次活动后的感受或想说的话„„

只要我们把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坚持经常照镜子,经常反省自己,不断涤除思想的尘埃,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定会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能得过且过,应付了事。

部分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暴露出的缺点和不足有:

1、自我约束力差,缺乏耐心,易武断行事,对事实情况未作详细了解之前便枉下结论,导致事与愿违,使事情未收到预期结果。

2、工作虽然积极响应,但太讲究速度,不讲求质量,总的来说办事效率不高。

3、不成熟、不稳重,做事风风火火,走马观花,不认真不细致,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所下降,工作怕苦怕累。

4、对同学疏于关心爱护,与其他同学联系少、配合少,只顾抓好自己的学习,常常独来独往,不擅于主动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只埋头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关注个人发展。

5、忽视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理论学习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不能坚持经常,持之以恒,有时紧有时松,主要表现在:(1)主动学习的意识弱,自觉性差。(2)学习流于表面。

(3)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不强。个人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提高自律能力,增强学习的系统化和自觉性,坚持搞好自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鞭策自己,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好、做好各项任务。另外,对自己所超过的路经常开展回头望,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3、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积极主动性,提高工作质量、办事效率。工作中敢于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拼搏进取。

4、树立集体观念和团结互助意识,从大学生活集体的大局观念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加强与其它同学的联系和配合,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总结:

作为一名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学习,应该明确学习目的,勤奋刻苦,争取优良的学习成绩。学好科学文化的同时,还应该带动周围的人,带动身边的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应该为身边的同学老师,为学校、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参

与社会活动,不断地要求自己,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改正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加明确地了解自己,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篇3:浅谈初中学生批评的艺术与技巧

关键词:初中生,批评艺术,尊重

表扬与批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基本方式之一。

如果说表扬是抚慰灵魂的阳光, 那么批评就是照耀灵魂的镜子, 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

恰当的表扬如春风拂面令人信心倍增, 而有分寸的批评则如和风细雨般涤荡心灵, 叫人甘愿敞开心扉、诚心接受。

但在现实的教师批评学生中, 许多教师往往会认为批评就是“挑毛病、找错儿”。带着这种观点, 在批评学生时, 常常采用尖刻的数落、粗暴的训斥和恶意的挖苦, 结果导致学生对老师产生恐惧、反感、憎恨, 以至酿成一些不良的后果。

因此批评学生一定要讲究艺术, 把握好尺度。

一、寓批评于身教中

教师的行为原本就是学生的风向标。学生就是教师的影子, 他们的言行处处折射着教师的形象。

初中学生大多数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任教班级的教室虽然有一日三次的打扫卫生, 但还是经常看到垃圾, 有废纸、食品袋、笔芯等。多次的教育几乎没什么效果, 无奈之余, 采用了班干部监督和扣分制, 结果在一段时间内有了一些效果, 但不久之后又“涛声依旧”。

直到有一天, 我实在看不过去, 便自己弯腰捡起了废纸, 旁边一位女同学马上就帮我一起捡了。我突然得到启发, 以后经常主动去捡班里的垃圾。渐渐地班里越来越多的同学会主动去做这件事情了, 那些有乱扔垃圾习惯的同学也感到不好意思, 渐渐地改掉了这一坏习惯。

可见, 教师的行为是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效的批评方式。

二、寓批评于关爱中

“严在当严处, 爱在细微中。”我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认为:表扬是爱, 批评也同样饱含着对学生的爱。

教师只有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 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批评教育时, 力求点到为止, 留有余地, 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

三、寓批评于尊重中

初中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中应注意把握批评的尺度, 才能收到批评的效果, 反之, 不仅没有效果, 甚至会激化师生的矛盾。因此,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注意不同性格的学生选择不同场合 (指课堂上或课堂下) , 采取不同的批评方法, 不能随心所欲和信口开河, 尤其不宜在大庭广众的课堂上和异性面前指名道姓批评学生, 令其尴尬和难堪。批评中更不能咒骂、讽刺、挖苦学生, 要采取平等、商讨的态度, 多用揭示语, 启发学生思考, 进而认识自身的问题。倘若教师在批评中果真平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 那么学生也会很尊重你, 乐意接受你的批评, 这样的批评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寓批评于激励中

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 可以改变一个人, 塑造一个人, 可以将一个人引向成功。

相反, 有伤自尊心、令人泄气的批评则可能让人从此一蹶不振, 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

比如, 有一次, 我接任了一个比较乱的班级, 其中有一个特别难管理的学生, 被前任班主任称作“刀枪不入”型人物, 也就是说软硬不吃的人。为此, 我想了一个办法。单独找他谈话:“你很聪明, 很能干, 老师想让你当个班干部, 为班级做点事。你认为什么干部适合你呢?”他摇头不语。我问:“不愿还是不行?”“我有很多缺点, 不能当。”我笑了:“那好, 我们约定, 你先改掉缺点, 等你认为很好时再来当干部。”在接下来的时间里, 他虽然还是会犯些错误, 但错误明显比原来少了、小了, 而且每次犯错, 他都有些不好意思, 我就经常鼓励他, 说他哪些做得很好, 让老师很佩服等等, 顺便再指出平时他哪些地方应该加以注意的。过了一个学期, 他确实成为了一个称职的班干部。

五、寓批评于宽容中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少一些严厉, 多一些宽容。

许多老师总是在苦苦地追求着学生的那种“白壁无瑕”的完美境界:

学生一时不听话, 他们就气愤不已, 吹胡子瞪眼;

学生一时做得不合己意, 他们就经常脱口而出:“怎么这么笨?”

学生一时成绩不好, 他们往往会才采用粗暴甚至体罚的方法对待学生……

久而久之, 学生不论做什么事, 都往往局限于一个框框内, 如同惊弓之鸟, 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多彩多姿的生活被剔除了, 学生的天真无邪和好奇心也被扼杀了。

因此, 作为老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宽容, 善待学生的“黑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那么, 你将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

六、寓批评于无声中

心理学家莫勒比恩有一个公式值得借鉴:感情表露=7%的言词+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在进行个别谈话时, 教师亲切、真诚、自然的表情, 不仅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和对立情绪, 而且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与爱护, 从内心萌发和增强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所以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时, 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和不同的环境与气氛恰当地、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篇4:教师表扬与批评学生的艺术之我见

关键词:表扬;批评;方法

实践和经验表明,恰当的表扬与批评,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教师不注意表扬与批评的方式方法,对于现在这些见识广、思维活跃、个性强的独生子女来说,不仅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甚至还会产生许多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一、表扬的艺术

任何人都有闪光点,都有值得别人学习、效仿的一面。为使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充满自信,都能够挺起胸、抬起头来做人,全国优秀班主任任小艾在“表扬”学生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学期末的每一次家长会之前,她都让每一个学生找出自己比别人优秀的一面,发动全班学生为其他每一个学生找出值得学习的优点。她把学生本人认可、全体学生肯定的优点,作为学期末颁奖的“理由”,认真准备颁奖词,在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的期末班级会议上,郑重其事地为每一个学生颁奖。

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未必在其他的方面没有缺点;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未必将来就没有好的发展前途。如此隆重、大张旗鼓的颁奖式,其实是在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教育学生不应该自高自大,而应该虚心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这是一种奇妙招式,表扬中隐藏了批评,批评中包含了表扬,人人都能心悦诚服地接受。

对学生的教育多一些表扬鼓励是应该的,但我们必须讲究表扬的方式方法。

第一,值得表扬的时候才表扬。不要随意给学生廉价的表扬,这样往往会使一些学生无所适从,如果形成习惯,还会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爱慕虚荣。

第二,表扬要中肯、得体,切忌说过头话。要让学生从内心里感觉教师是在真诚地肯定、鼓励自己。

第三,肯定的不一定是结果,也可以是过程。学生虽然未能按照我们的意愿圆满做好某件事,但他们积极对待、尽心尽力去做了,对做的过程中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某些方式方法的肯定,会激励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努力把今后的事情做得更圆满一些。

第四,表扬要讲求时效。当学生取得值得肯定的成绩时,我们要立即给予鼓励,延迟表扬会减弱表扬的促进作用。

第五,表扬最好在大庭广众面前。这样,可以使受表扬者脸上更有光彩,从而促使自己在其它方面、在别人面前做得更好,也有利于激发不如受表扬者做得好的其他人努力上进。

第六,表扬与批评分开。有时学生在同一件事情中,有做得好的一面,又有做得欠妥甚至错误的一面,我们必须分别对待。如此,既能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又不至于在批评当中抹杀其正确的动机或灵感。

二、批评的艺术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曾指出,没有体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这里所说的“体罚”,笔者个人更钟情于用“批评”一词取代。笔者认为,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只有表扬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可思议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次,一位女学生在参加数学考试中,一道题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数学教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这个女学生偷偷地把少写的小数点添上,然后到数学教师的办公室来“补分”。当时,数学教师不在,却恰巧碰到了陶行知先生。女学生说明来意后,陶先生接过了女学生递上的试卷。在仔细地审视了试卷后,陶先生虽然从钢笔的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他并没有“挑明”,而是认真地改正了卷面分数,满足了女同学“补分”的愿望。不过,陶先生在那個被“添上”的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了一个红圈。女学生心领神会,惭愧不已。

许多年过去了,女学生已经成人成才。但每当想起当年“补分”的事,她仍然激动异常。她说,当时她是抱着忐忑的心情去找教师的,生怕教师看出破绽。然而,当陶先生看出“问题”却没让她丢面子时,她的心被震撼了,她从陶先生身上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她说,那件事情过后,她不仅下决心用功学习,而且发誓要永远做一个诚实的人。

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国宝的霍懋征老师的班上有个爱下象棋的孩子,经常逃课去找人下棋、与人比高低。一天,霍老师对他说:“听说你爱下象棋,放学后下一盘好吗?”他惊讶地说:“你行吗?”霍老师说:“不如你的话,就向你学呀!”

第一盘霍老师故意输了,那个爱下象棋、常逃课的学生特别高兴。霍老师说:“我不服气,再来一盘。”第二盘爱下象棋的学生输了,他很不服气,但第三盘、第四盘、第五盘都输了。他终于很佩服地对霍老师说:“老师,您真棒啊!”霍老师趁机说:“我虽然下得比你好,但你看到我到处找人下棋了吗?我不能因为爱下棋就不上课呀!以后我们在课下交流、互相提高,怎么样?”从此,这个孩子开始好好学习,再也不逃课了。

批评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但没有明显效果或者事与愿违的批评,是我们应该竭力避免的。

第一,要就事论事。应该说,大部分学生犯错误都是由于缺乏自控力、意志力等造成的。教师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能翻老账,不能使学生感到教师对其以前的所作所为耿耿于怀。

第二,要注意场合,要给学生留“面子”。不分场合、不留情面地公开、严厉、点名批评学生,看似公平合理,实则会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再也抬不起头来,甚至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等不良后果。

第三,要注意语气、态度。态度刚柔并济,语气严中有爱,更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愿意同教师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第四,要抓住问题的重点。教师批评要批到“点子”上,抓住问题的根本,直奔主题,不能泛泛而谈,使学生不得要领;同时,是非观点一定要明确、中肯,使学生心服口服。

第五,要注意频率。不论学生所犯错误的大小、严重程度如何,教师都大发雷霆,严厉批评,学生就会习以为常。因此,教师在运用批评手段尤其是严厉的批评手段时,必须注意频率。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可偶而为之,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使其更好地认识错误并加以改正。

第六,批评之后要跟踪“温暖”。批评了学生之后,把被批评的学生置于脑后不再理睬,是教师的一大忌。精明而又有爱心的教师,会对受过其批评的学生更加亲近,使学生在教师的爱心中静心地反省自己,也由此与教师建立永久的情谊。

篇5:大学生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

大学生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

(一)虽然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动员较比增强了自己的党员意识,提高了自律能力,思想觉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按照此次专题会议的内容,联系自己思想及学习、工作实际,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预备党员队伍中存在的共同不良现象

1、党员意识淡薄

作为一名大学生预备党员,这既是压力也动力。预备党员应该以身作则,不仅在学习上、工作方面要有优异的表现,而且更重要的是认真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在各主面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顺利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而我们党员中人却没有做到,党员意识淡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部分党员存在理想信念淡化的倾向。有些党员只顾管好自己,不能带动群众共同进步,把自己混同普通群众,带领学生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自我约束力差

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是铁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需要党员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时刻保持党员的自觉性,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部分同学把党员的身份抛在脑后,我行我素,认为只要不违反学校纪律,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不能摆正个人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忽视政治理论学习,导致党性修养、宗旨观念等方面出现问题。

3、对同学中不良现象视为不见,“老好人”现象严重

思想作风软弱,自身思想作风建设缺乏力度和紧迫感。有的党员对不良倾向不敢管,明则保身,不愿得罪人也不愿管,有的学生党员身在同学之中,但对于有违反纪律的现象不仅不去制止而且知情不报,“老好人”现象严重。对于不损团结的言行,同学们看到了,听到了,从内心深处讲,这些种种不符合发展主流的不和谐因素和不正常现象令人反感,但怕得罪人,怕损害同学间的关系的错误观念仍在作祟,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凡是和自己没有利害冲突的事情还是少管为妙。说到底是“个人利益”在作怪,使党员不能挺身而出,旗帜鲜明的进行抵制和反对,所以说明党员忽视了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上缺乏力度。

4、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所下降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大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能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有些党员满足于现状,缺乏立足本业,开拓创新精神,只满足于本专业学习的要求,不求专和精,在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头绪多的时候,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工作方面缺乏热情,推着走,工作不扎实,不细致不到位,有的党员表率作用不突出,缺乏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在思想政治水平、政治修养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水平总是停滞不前,甚至有的倒退。

二、我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暴露出的缺点和不足

通过会上党员互评,我认真听取了群众对我的意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意见:

1、个性太强,脾气急躁,缺乏耐心。

2、易武断行事,对事实情况未作详细了解之前便枉下结论,导致事与愿违,使事情未收到预期结果。

3、工作虽然积极响应,但太讲究速度,不讲求质量,总的来说办事效率不高。

4、原则性不强,遇到事情不敢坚持原则,工作怕苦怕累,有个人主义思想倾向。

5、不成熟、不稳重,做事风风火火,走马观花,不认真不细致。

6、对同学疏于关心爱护。

7、不愿虚心接受群众意见,易主观臆断。

此次会议后,结合党员内部和我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严肃、认真、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查摆,对照党员要求,发现自己还存在以下问题:

1、忽视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理论学习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不能坚持经常,持之以恒,有时紧有时松,政治觉悟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1)主动学习的意识弱,自觉性差。对理论学习没有摆在相应的高度,没有从一名党员应有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政治理论修养的高度出发,政治水平和思想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2)学习流于表面。满足于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满足于阅读著作和摘抄读书笔记,缺乏对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的领会和把握;(3)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不强。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理论学习与现实工作相脱节。

2、遇事不敢坚持原则,对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没有全面身体力行,有活动时怕这怕那,工作怕苦怕累,图轻闲,这些归根到底是个人主义在作怪。由于世界观改造的忽视和放松,党性锻炼和修养的忽视和放松,导致是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们的关系错位,非界限模糊与颠倒。

3、宗旨观念树的不牢,关心同学,帮助同学解决困难的意识不强,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的情况少,有时态度生硬,应付。工作作风飘浮,中心意识树得不牢。艰苦朴素的作风淡化,不怕苦怕累贪图安逸的思想,工作中虽然没有不作为、乱作为、责任心不强、不积极响应的问题,但做事瞻前顾后,对分配的工作满足于过得去,工作一般化,低标准,工作中缺乏与同学悉心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4、与其他党员联系少、配合少,只顾抓好自己的学习,常常独来独往,不擅于主动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只埋头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关注个人发展。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理论学习不够,心存侥幸,认为只要跟着组织学习就已足够,没有将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放在完善自我的高度对待,主动学习,挤时间学习的精神亟待提高。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放松,使自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领会不够,理解不深,导致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我改造重视不够,从而使思想水平在较低层次徘徊。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

2、放松了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自我改造。学习目的、个人人生追求不明确,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用党的理论的科学体系改造自己,没有牢固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开拓创新意识不足。剖析思想根源,主要在于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精神不足。不能将实事求是的思想应用、解决于现有实际学习和工作问题,安于现状、计较个人利益得失的思想在作怪,导致学习和工作中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心态失衡。

四、个人整改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提高自律能力。充分认识理论学习对于党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学习的系统化和自觉性,坚持搞好自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共产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克服和杜绝一切不良现象。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鞭策自己,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好、做好各项任务。另外,对自己所超过的路经常开展回头望,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3、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积极主动性,提高工作质量、办事效率。工作中敢于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拼搏进取。

4、树立集体观念和团结互助意识。从大学生活集体的大局观念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加强与其它党员同志的联系和配合,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深刻认识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本着“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祟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五、总结

虽然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的基本任务是学习,应该明确学习目的,勤奋刻苦,争取优良的学习成绩。作为一名预备的党员的我在学习上表现还不尽人意,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是仅仅学习好,对于一名党员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党对党员的考察并不只看一时一事的表现或某一方面的突出成绩。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更多地应该考虑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如党校培训班上,指导老师所说的那样,组织入党一次,思想入党一生。学生党员在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好科学文化的同时,还应该树立榜样的作用,带动周围的人,带动身边的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才能体现党的积极性和优越性。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应该为身边的同学老师,为学校、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断地要求自己,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改正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加明确地了解自己,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上自查错误和遗漏之处,请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大学生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敬爱的党组织:

我是★★★学生党员,※年※月份经党组织的检验认可被批准为正式党员。半年以来,在党组织的引导培养和支部内同志的熏陶影响下,本人各方面的思想意识和觉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我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他将带领众多的优秀青年,推动中国社会一步步地向前迈进!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成长的队伍,每一位党员也都处于不断的进步之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秀作风,它使我们能够及时地认识到自身存在或产生的缺点、问题,从而及时纠正改进,以实现不断的优化成熟。

在此,我以自身为标的,冷静思考,深刻反省,作出以下自我检讨和批评:

思想政治方面有左倾偏向。近期以来,我非常关注香港中文大学、长江商学院教授郎咸平先生的言论,他提出的“二元经济模式”、“产业链阴谋”等观点,尖锐地指出了我国在环球产业和金融方面的劣势,甚至战略性的配置失误。这使我曾一度对中国经济前景失去信心!冷静下来客观地思考分析以后,才纠正了这个过于激进的认识--我们的相对劣势,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难免要出现的,出现的一些失误,也是前进道路上无法避免地要付出的代价。但这些都不会影响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大局,正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中所说的那样“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工作学习方面的积极性有所下降。进入大四以来,班上的活动和工作明显减少,我们面临着下点实习,考研与就业的选择也近在眼前。由此而产生的压力,使我出现了心态急躁、甚至是浮躁等消极状态。

个人生活方面与集体的融合度明显下降。近一年以来,由于成长的原因,我对于个人独立性的重视有所提高,排斥从众行为和羊群效应,这在培养个人主见和决断力的同时,也使团队协作精神有所下降。

篇6:大学生预备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

各位同志大家下午好,我是XXX,来自XX班。我通过不断学习,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下面我本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对照自己的实际,挖掘思想,剖析不足。

1、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精神还不够

没有主动挤出时间来学习还不会的知识,未能把课余时间进行合理利用,在课堂上没和老师积极互动,不能很好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2、学习成绩不好

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各方面都较优秀,但是成绩方面成为了我的软肋,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但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争取获得好成绩。

3、享乐主义开始滋生

自大二以来,因为没有了早操制度,所以对自己的作息时间要求的并不是很严格,有时周末甚至会睡到中午才起来;在生活方面也开始大手大脚,有点钱就花了;自我约束力低,有时上课忍不住玩手机,只想着玩。

4、自我要求不够

学习有待加强,工作主动性不够,目标定的过低,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毅力不够,总是忍不住玩游戏,太受环境影响。

5、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

一般安于现状,很少展开自我批评,对自身的缺点认识不足,不够深入。片面的认为既不违反校规又无考试作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同时觉得自己虽有缺点,但问题不大,都是小毛病。对批评与自我批评认识片面,反映出我的态度不够端正。

6、政治理论学习不够

忽视了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理论学习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不能坚持经常,持之以恒,有时紧有时松,政治觉悟有待进一步加强。

7、宗旨观念不牢

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意识差,一般都是等同学主动找我帮忙,我才会去帮忙,不能很好的发挥出党员积极主动服务同学的宗旨。

今后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

1、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好好学习,争取提高学习成绩。

2、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批评与自我评价,虚心向老师、同志学习。

3、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更好的帮助他人,强化自己的服务意识。

篇7:大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

12月06日下午,美术学院党支部举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专题会议。,按照此次专题会议的内容,联系自己思想及学习、工作实际,发现自己还存在以下问题:

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一般安于现状,很少展开自我批评,对自身的缺点认识不足,不够深入。片面的认为既不违反校纪校规,又无考试作弊,就没有什么问题。同时觉得自己虽有缺点,但问题不大,都是小毛病。对批评与自我批评认识片面,反映出自我的态度不够端正。

1)党员意识淡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时因为自己的学习,只顾管好自己,不能带动群众共同进步,把自己混同普通群众,带领学生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没有做到先锋模范作用。

2)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忽视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理论学习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不能坚持经常,持之以恒,有时紧有时松,政治觉悟有待进一步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弱,自觉性差。对理论学习没有摆在相应的高度,没有从一名党员应有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政治理论修养的高度出发,政治水平和思想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所下降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大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能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满足于现状,缺乏立足本业,开拓创新精神,只满足于本专业学习的要求,不求专和精,在学习任务繁重、时间紧、头绪多的时候,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在工作方面缺乏热情,推着走,工作不扎实,不细致不到位,党员表率作用不突出,缺乏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在思想政治水平、政治修养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水平总是停滞不前。

4、、关心同学,帮助同学解决困难的意识不强,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的情况少,有时态度生硬,应付。工作中虽然没有不作为、乱作为、责任心不强、不积极响应的问题,但做事瞻前顾后,对分配的工作满足于过得去,工作一般化,低标准,工作中缺乏与同学悉心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5、与其他党员联系少、配合少,只顾抓好自己的学习,常常独来独往,不擅于主动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只埋头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关注个人发展。

总结

篇8:大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

教师对于学生的赞赏与批评研究, 没有在教育实践中发挥清晰、明确的指导作用, 关键在于这种研究的心理学视角过于狭窄。教师处于一定的社会现实之中, 社会情景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个性特征, 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赞赏与批评持有不同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所以, 从多种角度审视教师的赞赏与批评, 不但可以克服心理学单一学科的视野局限, 有效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 而且可以为教师对学生的赞赏与批评实践, 提供更为有效的启示。

一、教师赞赏与批评对于学生的影响以及内在机制

教师赞赏与批评的影响包括学生个体和教学环境两个方面, 但是影响结果却是好坏皆有。教育心理学针对学生个体的研究, 明确地将赞赏的机制分为能力赞赏与努力赞赏, 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 教师赞赏与批评的影响与机制。

教师的赞赏与批评, 不但是一种师生互动, 也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多种影响。Thomas的研究认为, 教师的赞赏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机制, 持续一致的赞赏既可以鼓励这种行为, 也可以杜绝令人不快的行为。因此, 赞赏可以成为一种教室中的动机工具, 当然这要使用学生的名字、选择合适的赞赏语言并精确陈述需要赞赏的优点和行为。在小学和初中期间, 教师对于学生的赞赏与批评在教室氛围、课堂气氛的塑造方面更加具有重要的影响[3];同时, Baker的研究表明, 教师的赞赏与批评分别会导致积极与消极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群体关系的弱化与强化。

教师的赞赏与批评对于学生的影响结果, 却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些研究较为肯定教师赞赏的积极作用, 认为赞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努力;另一些研究则表明教师赞赏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会引起被赞赏学生的心理抵触、乃至是别人的嘲弄与歧视, 进而对于学生的群体关系产生弱化作用。同样, 教师对于学生的批评结果依然是积极与消极并存。因此, 对于教师赞赏和批评的影响, 需要进行具体的分类以便进行更为深入、准确的探究。

2. 教师赞赏与批评的内在机制:

能力与努力。有关教师赞赏与批评认知的心理学研究, 核心是努力与能力的区分, 前者如你很/不努力, 后者如你真聪明笨[4]。同时, 这两种特征在西方社会的认知结构中还存在补偿性关系。

就赞赏来说, 总体性的研究结论认为能力赞赏能增强学生动机, 而努力赞赏则有削弱学生自我能力感的倾向。Dohrn&Bryan认为, 学生对于努力与能力两方面的赞赏具有不同的偏好, 学生更认为能力赞赏更重要, 也更喜欢。国内的研究已经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梳理, 认为赞赏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赞赏的真诚感、活动归因、自主感、自我效能感以及行为标准与期望等诸多心理因素[5]。

就批评研究来说, 能力方面的批评具有极大的负面作用, 而努力方面的批评, 似乎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能力感。Mueller&Dweck认为一旦学生具有失败的行为表现, 接受到能力批评的学生, 更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自己的能力不够而非努力不够, 于是学生进而就会在行为表现方面显得消沉;而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即使有失败和不足, 但是接受到教师的努力批评, 学生会更加积极和努力地克服后来的困难与问题。与教师赞赏的研究相比, 国内有关批评的引进与研究方面比较薄弱。

在西方国家的学生认知结构中, 能力与努力是一种相互替代的补偿性关系, 完成同一任务目标可以是较低的能力与较多的努力相结合, 或是较高的能力与较低的努力相结合。对学生来说, 努力随着自我控制而变化, 但是能力则是难以改变的个人内在特质。于是, 能力方面的批评对于学生的自信、自我效能具有较大的打击, 而努力方面的批评相反会强化学生的自信与自我效能感。但是学生的这种认知结构却存在跨国差异, 如Burnett的研究, 发现澳大利亚的初中生比英国的初中生更喜欢努力赞赏。所以, 教师赞赏和批评的效果, 不但依赖于相应的心理认知机制, 还与更为具体的情境表现相联系。

二、教师赞赏与批评的情境表现

教师赞赏与批评的情境表现, 包括教师的表现与学生的期望, 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国外教师给予学生的赞赏相对于批评更多, 但也不频繁。Merrett&Wheldall的研究认为, 总体上尽管教师的正面反馈多于负面反馈, 但是两种反馈的出现频率都比较低;他们对于英格兰128位教师的观察发现, 56%的教师以赞赏为主, 44%的老师以批评为主, 其中31%的老师使用的赞赏是批评的两倍。Dunkin&Biddle的研究发现, 教师在教室中每5分钟才出现一次赞赏, 而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 其获得的教师赞赏几乎是两个小时的教室时间才有一次;而且教室中的赞赏与教师的教学风格、个性, 以及学生需要赞赏的感知有关。

教师使用赞赏与批评的方式, 在不同的方面具有差异。在能力与努力的区分上, Mueller&Dweck对五年级的学生研究发现, 教师的能力表扬或批评倾向于学生的行为表现, 而努力赞赏与批评倾向于学生的学习表现。Merrett&Wheldall也发现在学习方面, 教师使用的积极赞赏是批评的三倍, 而在社会行为方面, 教师使用的批评是赞赏的五倍。在使用方式上, Blote认为教师的口头赞赏比书面的赞赏更强烈和细致, 因而对于学生具有的积极影响更为直接和有效。在教师性别方面, Merrett&Wheldall发现, 女老师对于男学生的行为表现较为敏感也关注较多, 但是其对于男生的行为表现方面的批评也较多;而男教师往往从男性的角度评判男生的行为表现, 也不太关注这一方面, 相反较为关注学习方面的表现, 其给予男学生学习方面的赞赏较多。

在学生对于教师赞赏和批评的期望方面, 不但具有期望程度的差异, 也具有公开与私下给予方式的差异。Burnett使用了赞赏态度问卷, 在澳大利亚调查了747名8~12岁的学生, 研究结果现示91%的学生喜欢经常或者是有时被老师赞赏, 而9%的学生从来就不希望老师赞赏, 84%的学生希望获得老师的努力赞赏, 而16%的学生希望获得老师的能力赞赏, 94%的学生希望获得学习方面的赞赏, 92%希望获得社会行为方面的赞赏;69%的学生喜欢非公开的赞赏, 只有31%的学生希望获得公共场合的大声赞赏。Merrett&Tang运用为赞赏、奖励、惩罚与斥责问卷, 在英国调查了1779名8~11岁的小学学生。结果显示, 90%的学生希望经常或者是有时被老师赞赏, 10%的学生从不希望获得教师的偏好;58%的学生希望被教师静悄悄地赞赏 (其中包括10%不想获得赞赏的学生) , 42%希望公开的大声赞赏。因此, 英国学生比澳大利亚的学生更多的希望公开的大声赞赏。

年龄对于学生期望教师的赞赏或批评也具有重要的影响。Burenit调查了6个农村小学的747个学生, 学生年龄从7岁到12岁, 研究发现年龄较大的孩子对于教师赞赏的期望程度较低, 受到努力赞赏而非能力赞赏时的满足感也不高, 年龄较小的孩子期望教师的赞赏程度较高, 只要受到赞赏就高兴。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 共同的研究理论一旦被放入具体的实证研究中, 就会产生研究结论方面的诸多差异。这些在西方不同国家的具体研究差异, 表明教师赞赏与批评的跨文化差异, 这也预示着本土文化中的教师赞赏与批评必然与西方国家必然有着极大的不同。

三、教师赞赏的中西方差异

Salili等人认为, 跨文化的情境差异对于个体的行为归因理解具有重要影响。因此, 中国独特的文化造就了本土教师批评多于赞赏的机制, 但是本土文化也存在解决这种差异的认知结构。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具有巨大的差异, 崇尚集体主义, 强调人们彼此之家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依赖, 中国学生对于成绩的感知大多是集体主义而非西方的个人主义。在儒家哲学的影响下, 人们对于教育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学习与教育不但是人们成功的阶梯, 也是塑造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中国学生在教育中的突出理想就是努力、坚定和卓越, 所以中国的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就接收到严格的纪律约束以确保顺从。因此, 在中国孩子的教育中, 如果没有什么突出的原因而赞赏孩子是对孩子不利的, 责备和惩罚则是教育的必须。因而对于孩子的赞赏也较少, 而对于孩子的责备与纪律惩罚则是很频繁的。Hau&Salili的研究也显示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学习努力, 较多地鼓励努力归因, 强调学习努力, 与此相伴随的是对于孩子的严格要求和严肃的教室环境。

Salili等人在香港的研究发现, 学生只有在付出巨大的努力取得成功之后才能获得赞赏或是中立的评价, 而孩子在获得失败之后必然获得批评。因此, 学生接收到的批评多于赞赏, 学生在巨大的成功之后才能获得赞赏, 学生认为成功之后的赞赏和失败之后的责备分别是高能力和低能力的象征。同时, 年龄较大的学生对于教师的赞赏期望程度低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因此, 中国教育依然是传统的文化视角, 认为赞赏会宠坏孩子;学生对于赞赏的经验认识就是高超的能力、聪慧、服从和其他美德的拥有, 因而赞赏不会导致中国学生对于自我能力的较低感知。

对于能力与努力的关系, 中西方具有不同的信仰, 西方人认为二者是补偿性的关系, 中国人则认为二者是平行的关系。对于中国人来说, 即使具有较高的能力也需要努力, 能力能促进效率的提高, 但并不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因素。中国教育中较为注重目标导向, 能实现目标是最为重要的, 因而是能力还是努力导致目标的实现并不重要。在批评方面, 就中美进行比较来理解, 美国责备暗含的信息是“你努力不够, 但是你能力很高”, 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老师责备的含义则是“你努力不够, 你的能力尤其不高”, 初看起来, 中国教师对于学生的责备具有致命性的打击影响, 但是不然, 因为中国的文化认知里, 能力是能够通过努力和学习技巧调整的可控因素, 因此中国老师的责备也暗含了这样了意思“你很懒, 这就是你的能力为什么不高的原因。”

根源于独特的文化积淀, 虽然中国教育的现实与西方国家不同, 教师批评多于赞赏且更为严厉, 但这种文化积淀也为承受这种现状提供了独特的认知结构。通过进一步跨文化的深刻比较, 可以为本土的教育提供有效的启示和指导。

四、思考与借鉴

从以上国内外的研究, 可以发现巨大的跨文化差异, 对此进行的深刻思考, 可以为我国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从以上国外的研究来看, 教师的赞赏与批评对于学生的影响好坏皆有, 关键是所塑造的认知结构, 同时也受到具体因素的影响。中国独特的文化不但塑造了独特的教师赞赏与批评现象, 也为学生提供了应对这种机制的认知结构。秉承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 在不易变化的能力特征与可以调整的努力特征上更注重前者, 并认为二者是一种替代的补偿性关系;因而能力赞赏与努力批评具有积极效果。但是进入具体的情境表现中, 这种总体上的一致性则具有不同的表现, 而且还受到教师性别、学生年龄、给予方式等具体因素的影响。中国文化取向于集体主义, 更为注重个人的合作性, 因而在个人的认知结构中更注重容易调整的努力因素, 甚至认为努力可以提高个人的能力。中国教育过高的期望导致中国教师更多地使用批评, 甚至是在批评中把能力和努力贬低结合起来, 但是中国集体主义注重努力的文化积淀也为学生应对这种批评提供了独特的认知结构。遗憾的是, 有关中国的研究分析都是来自于国外学者对于香港的研究, 还没有大陆的实证研究数据, 因此本土研究还需要在借鉴西方同类研究的基础上拓展。

借助于以上的研究思考, 可以为我国教师进行赞赏和批评的教育实践, 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

首先, 在看待教师的赞赏与批评上, 中西方的教育实践中, 教师的赞赏都不频繁, 而批评似乎更多一些, 这符合教育规律。因为训诫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 功能主义的教育理论就认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社会规则的内化, 规则内化比技能传承更为重要。学校作为一个规则内化与训诫的教育场所, 必然具有大量的批评, 而对于学生遵守规则是一种理所应当的行为, 教师并不一定赞赏, 但是对于学生违反规则的违纪行为, 则必须批评, 这也就是教师批评较多的原因。

其次, 西方的研究都显示出教师在学生的行为表现方面使用批评较为频繁, 而且倾向于具有消极作用的能力批评, 而在学习方面倾向于使用赞赏, 倾向于具有积极作用的努力批评, 这表现出国外教师较为注重学生学习而忽略行为素质的倾向。在我国应试教育影响较为严重的氛围下, 这种倾向应引以为鉴;因为良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而不仅仅是一种以学习技能为长的单一人才。

再次, 在具体的实践中, 教师赞赏和批评对于学生的影响, 要考虑到诸多的因素, 比如学生的年龄、学生对于赞赏和批评的期望程度、学生的性别差异、口头还是书面、公开还是私下等。

良好的教育需要教师针对具体的学生恰当地使用赞赏与批评, 合理结合二者的使用, 一味地赞赏或是批评都并不可取, 这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 进行有效的总结与提升。同时, 教师赞赏和批评的实践风格与表现, 也受到民族文化积淀的深刻影响, 社会舆论对此也应该深刻地认识和理解, 而不要一味地倡导赏识教育而忽略教育内在的规律与教育实践的本土文化根基。

参考文献

[1]Paul, Burneit.Teacher Praise and Feedback and Students’Perceptions of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2, (1) .

[2]Elwell, William C., Tiberio, John.Teacher praise What students want.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1994 (4) .

[3]Thorp, H.S., Burden, R.L., &Fraser, B.J.Assessing and improving classroom environment.School Science Review.1994 (75) .

[4]Dohrn, E., &Bryan, T..Attributional instruction.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1994 (26) .

上一篇:2024年形势与政治题目与答案下一篇:一事一议奖补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