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打工-第一份工作

2024-04-30

墨尔本打工-第一份工作(共6篇)

篇1:墨尔本打工-第一份工作

我是从去年的new year eve开始做的,在crown,当清洁工,night shift的,报酬很高,17一小时,但是很累,我每天晚上11点到city,12点上班,一直到早上8点,做一晚上能有120快,周末更多,周6 1.5倍,周日2倍,在那里打工的学生很少,我想我可能是crown最小的员工了吧,因为我刚刚满18,他们要求员工最少18岁。但是那份工作确实需要细心和耐心,一共就10多个人,要打扫那么大片场地,很明显,每个人分到的工作区域是很大的,而且他们的要求也很高,玻璃上面finger print绝对不能有,还有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 该发光的东西一定要擦到发光,吸尘的时候地板上不能有一小片纸。所以,你的表现是很重要的,他们会根据你的表现来决定你上多少天班,我表现还不错,上周干了6天,(累死我了),我另外一个朋友,只被叫去了1天。。所以说。。

那里赚的钱确实不少,我干了2周,可能能拿到1500块,在那里认识的人,基本上都是在那里做了6个月以上了。。我估计他们这次招人也就是因为圣诞节和新年的缘故,如果大家有人以后看到了一定要去试试看。但是!身体弱的千万别去。。

现在我已经做的满熟练的了,可以开始一个人搞定自己的任务了(一开始的时候是跟一个熟手一起做的),很兴奋,毕竟是第一份工作,自己花自己赚的钱感觉真得很欣慰,没有以前那种guilt的感觉。。

明年我也是级了,大家一起努力,搞定自己的梦想!:)

PS:假期没有work limtied的,所以可以一下打6天,开学了就不能咯

篇2:墨尔本打工-第一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Ampex

这位工程师兼物理学家很早就开始了他在音响领域的职业生涯:16岁的杜比曾经在音响和电影公司Ampex做兼职。他大学期间仍在从事这份工作,并帮助开发了早期录像带系统的电力部分。他还曾经在印度担任过两年的联合国技术顾问,后于1965年返回伦敦并创建了杜比实验室。《福布斯》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他的财富高达35亿美元,多数都是通过消除背景噪音的音频处理系统获得的。

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

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

第一份工作:杂货店

奥普拉在她父亲的理发店旁的一家杂货店得到了第一份工作。到16岁时,她已经在当地的WVOL广播电台负责播报新闻。除了《奥普拉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和一份月刊以外,奥普拉还在其他一些电视节目中持有股份。这些资产的回报相当丰厚:她的身家高达24亿美元。

大卫·默多克(David Murdock)

大卫·默多克(David Murdock)

第一份工作:加油站

在9年级离开学校后,默多克便到加油站工作,后于1943年参军。他后来进军了房地产开发领域,并最终凭借对夏威夷Castle & Cooke的收购和改造而大发横财。他的净资产估计约为25亿美元。

布恩·皮肯斯(T. Boone Pickens)

布恩·皮肯斯(T. Boone Pickens)

第一份工作:报童

12岁的皮肯斯将送报的户数从28家增加到156家,一举击败了竞争对手。成年后,皮肯斯凭借2500美元和两个合作伙伴的帮助创立了石油和天然气公司Petroleum Exploration,这也是梅萨石油(Mesa Petroleum)的前身。梅萨石油现在是美国最大的独立天然油气公司,皮肯斯的净资产约为11亿美元。

安德鲁·比尔(Andrew Beal)

安德鲁·比尔(Andrew Beal)

第一份工作:卖电视

为了赚钱,比尔专门维修了二手电视机,并向贫困家庭挨家挨户推销,

19岁时,他已经开始倒卖房地产。他于1988年凭借300万美元资产在德克萨斯州创办了比尔银行(Beal Bank)的第一家分行。他的身家估计为45亿美元。

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

查尔斯·施瓦布(Charles Schwab)

第一份工作: 卖核桃

在家乡萨克拉门托,施瓦布拎着带子卖过核桃,还卖过鸡和鸡蛋。在取得了斯坦福大学的MBA学位后,施瓦布与两名合伙人一起开了一家投资分析公司,后于1971年创办了嘉信理财,并将其打造成为全美规模最大的经纪商。他的身家约为47亿美元。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第一份工作:Facebook

天才、幸运儿,无论你怎么称呼他都可以,但扎克伯格的第一份全职工作就是Facebook创始人兼CEO。而且的确借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个26岁的年轻人现在拥有40亿美元的身家。

约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

约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

第一份工作:卖爆米花

孩提时,安德森就在他父亲的理发店门口卖爆米花,这家理发店距离当地电影院不远。安德森发现他可以凭借低价击败电影院里面的爆米花店。几年后,安德森创立了Ace Beverage,获得了洛杉矶地区百威啤酒的独家经销权,随后他又进军房地产业。如今,他通过旗下的Topa Equities公司拥有400万平方英尺(约合37万平方米)的房地产。他的净资产达到18亿美元。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

第一份工作:惠普

篇3:第一份工作选什么

高薪, 好福利, 清闲, 不加班, 热爱, 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出差机会能环游世界……人人都想要, 但是这样的条件却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份工作上。刚刚毕业的学生, 究竟该看中哪些, 来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最好选择自己兴趣所在的行业和公司

工作是每个人每天都要投入八小时甚至以上的地方, 即使你的工作会给你很多钱, 很好的福利, 很多的优厚的待遇, 如果你打心眼里不喜欢, 没兴趣, 那就是一种折磨, 再多的钱到手, 心头并无畅快。倒是秃顶、压抑来的更快一些。

举“四大” (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和安永) 的例子来讲, 据说“四大”招生是不分专业, 不计较学校的, 且每月五千到六千的工资和加班费也很让人心动, 为此很多同学争相竞聘。我有几个同学在茫然中进入了“四大”。总的来讲, 刚开始还是不错的, 工资薪水高, 福利也不错, 但是渐渐问题就暴露出来。比如到2年—3年的时候, 如果不考CPA (注册会计师资格证) , 未来可能就无法升职, 也没法在行业里继续往前走;但是如果考, 一来拿下此证并非易事, 二来很多原本不是这个专业的同学, 去考行业里很专业的证, 没有底子, 更没有兴趣, 真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肯定有同学会问, 如果无法那么恰好的进入自己喜欢的行业或者公司, 该怎么办?比如自己想去外企, 但是学校背景不够好, 这样的情况要怎么面对, 又该如何选择呢?

事实上, 如果无法恰好的找到一个自己所爱的公司和行业, 可以选择一个相关的“邻居”行业。比如你想要去公司里的市场部, 宝洁、联合利华、玛氏可能暂时去不了, 那不妨转投公关公司、活动公司、广告公司、营销公司等, 三到五年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之后再跳槽进入心仪的企业就会容易得多, 且薪水比直升还要高。如果想去外企, 可以先去同行业的国内公司, 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 并在这段时间里加强外语等自己的弱势项目, 积累些许资本和经验之后, 再进入自己心仪的公司就会容易的多, 而且能让自己变成主动方, 有更多的机会来挑选自己喜欢的岗位。

选择能学到东西的正规公司, 尽管最开始的薪水会低一些

每个同学毕业时候都是一张白纸, 一张白纸上能画什么画, 取决于自己对未来的选择。毕业前三年, 能在一个好的团队, 有好的领导和同事帮助你成长, 并且能够让你学习到正规的职场规范与社会准则尤为重要。切勿在前三年因为贪恋薪水、回扣等物质让自己进入到一个不正规、或者学不到什么东西的环境中去, 三年后跳槽的时候你才会发现, 自己丢失掉了怎样的核心竞争力。

刚毕业的同学经常会陷入攀比的怪圈当中去, 认为毕业时候的薪水越高, 自己就越有面子, 有时候跟了不太靠谱的团队, 甚至是不正规的公司也浑然不知。薪水、回扣、自由散漫的风气, 你刚开始会觉得非常自由舒适, 攀比起来特别带劲。但是时间久了, 特别是跳槽的时候, 才会发现自己的竞争力日渐低下, 但是此时自己已经不是一张白纸, 也很难静下心来踏实的进行学习, 这样就很容易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让自己在未来渐渐失去有力的竞争力, 是最大的得不偿失。

而至于能学到东西的领导和团队, 自己也要留些心眼。我有些小师妹小师弟, 刚进入公司遇见没有规划性的上级, 只会讲自己要什么, 却不会教刚入职的新人如何去做, 也是一件极其郁闷的事情, 只会把你逼得压力越来越大, 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太差。虽然都说刚开始要沉下心来学习, 不能太挑剔, 但是跟一个处事利落, 有思想的领导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有他们的引导, 吃多少苦都值得留下来去历练。

选择能解决你基本温饱以上的公司

总会有那么一些公司, 给毕业生开出很低廉的价格, 比如一个月1000元的试用期 (实习生不在这个行列中) 。先不说这样的工资是否可以满足生活所需, 很多类似的公司会打着这样的旗号, 声称三个月或者六个月试用期后再决定薪水的高低, 但是很可能几个月后你会发现被对方随便找个理由辞退掉了, 他们开始换新的一批迷茫不知的人来继续进行一个月1000元的试用, 以此行骗。要知道, 一个真正懂得尊重人才的公司, 都会给应聘者一份能够基本温饱的工资, 比如租一个简单房子的钱, 一个月不奢侈的饭钱, 普通基本交通费, 总是要保证的。如果公司本身没什么信誉, 说试用期后看表现, 这样的公司还是最好别去了, 就算试用期后留下来了恐怕也不会加多高的工资。

这时候肯定会有同学问, 多少是一个基本温饱的工资?5千?8千?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 听说8千仅仅是保持基本生活的数字, 这还怎么选呢?其实基本生活的工资, 不是让你过小资生活的工资, 以我自己比较熟悉的北京来看, 毕业生如果找个合租的单间, 价格基本在1000元左右, 如果能两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合作一间屋子, 那么价格只需要600元左右, 网络煤气水电一个月150元左右。吃饭按照一天30元来计算, 一个月900元;交通每天四块钱地铁来讲, 一个月120元, 打点富裕200元;再加上日常杂七杂八的零花钱1000元来算, 总共加起来3500元是一个比较保底的数字, 如果能找到合租房子或者自己做饭的话, 这个价格可以更加低一点。总之一定要是一个能让自己基本过活, 不至于让父母月月倒贴钱的工作。

选择一个前方3-5年, 不慌张, 不头疼的工作

我也有过随大流去网申的经历, 尽管那时候我已经拿到了offer, 但是总觉得自己不这么做一把显得很遗憾似的, 于是也申请了一些当时看起来很牛的公司, 有一家很著名的基金公司, 大概是因为我的硬件条件都很不错, 于是给了我一次面试机会。其实我对基金一无所知, 甚至对金融一无所知, 不道德的来讲, 我就是来捣乱的, 以让自己不那么遗憾吧。面试中, 面试官用英文问我对私募基金有什么想法, 我用中文问他, 什么是私募基金?简直就是一场完败的面试。面试官显然看出来我的问题, 但是很感谢他, 当时问了我一句:“你知道做金融每天的生活是怎样的吗?”然后他跟我讲了一些简单的内容, 我就开始慌张起来。不是因为不会, 而是因为完全没有兴趣, 我不知道我该抱着如何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我假想了一下, 倘若我进入这家公司, 每天做我没有兴趣的工作内容, 不用说三五年的职场路线规划, 就第二天要做什么我都不愿意去想, 甚至每天早晨醒来都不愿意起床, 真的是好难过的一件事。

这场面试给了我很大的提醒, 让我突然间醒悟了, 总说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等工作, 但是什么是有兴趣的工作呢?就是一个想起来未来3年—5年的路, 愿意去晋升, 愿意为之免费加班, 愿意为之辛苦探索的工作或者岗位。前方的路太艰险, 只有“愿意”是唯一的光亮, 如果连唯一的光亮都要放弃掉, 那这样的日子不过三五个月就会让人挠墙揪头发, 而更可怕的是让自己失去对社会的勇气以及对自己的信心。

有同学会问, 我怎么知道未来3年—5年会是怎样的日子呢?这里顺便提一句, 这是个很重要的话题。一旦我们对某个行业产生了兴趣, 之后要想办法找一些相关行业的师兄师姐问问看, 或者能够找一些在这些行业里有一些实习经验的同学问问看。如果实在没有这样的人脉, 就去混迹一些相关的论坛, 比如公关行业有17PR.com;广告行业有“广告圈”等等, 或者在微博上找一些相关的前辈来咨询或者从他们的日常微博内容中挖掘一些蛛丝马迹, 相信会帮助不少。

完善的培训制度是很有力的

我以前很不注重培训的, 觉得都是洗脑的游戏而已, 虽然公司有很多完善的培训内容, 但是从未参加过几次。最近几次是强迫参加的, 却从骨子里觉得这可真是个宝库。如果说每天的工作内容是日复一日的繁琐, 那么培训就好像是精华——无数领导和前辈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集合起来的精华, 这个一定要有, 一定要用, 一定要去参加。如果你的公司能有这样一些内容, 不管是面对面的培训还是网络在线培训, 请一定要重视起来!

其实进入职场初期, 很多同学都抱有自己的一个目的, 有的人想要进国企, 有的人想要解决户口, 有的人想要编制, 有的人想要高薪, 但是不管要什么, 首先要问明白自己的内心, 未来的3年—5年, 你想拥有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虽然人生并不是现在这一次选择所决定的, 但是一定程度上未来换行业的代价也是有的。特别是越来年纪大, 工作时间久以后, 换行业基本是很难的事情了。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完美的事情, 高薪、福利、兴趣、完美的培训等你想要的都那么恰好的给你, 但也别觉得自己一穷二白就放低自己的身价和要求, 你总要选一个能满足自己某一方面需求的工作, 这样的未来才会更有勇气, 更有希望, 更有干劲!

毕业生如果能够客观评价自己职业胜任力, 就能如鱼得水, 如虎添翼, 大显身手, 游刃有余。

篇4:成功商人的第一份工作

(原花旗集团董事会主席和CEO桑迪·韦尔)

大学毕业后, 揣着自由艺术学位的桑迪要找一份金融圈的工作, 但这个圈子只欢迎那些出身好、有钱、人缘好的人才, 这几个条件, 桑迪一个都不具备。不过他还算幸运, 一家在华尔街颇有影响力叫贝尔斯登的经纪公司, 需要一个跑腿的员工, 工作就是把证券凭证交付给其他公司。他接受了这份工作, 每月工资150美元。股票经纪公司工作并不顺利, 他羞于主动给客户打电话, 拉的客户都是亲戚, 第一个客户是他的母亲。两年之后, 桑迪辞职了, 原因是股票市场不景气, 他的业绩也不怎么好。桑迪的职场起步阶段, 都算不上顺利。

但是, 桑迪本人对工作的态度呢?在他做跑腿工的时候, 他就认为股票经纪是一个非常迷人的行业。他每天利用后台上班打杂的空闲时间自学业务, 恳求公司领导让自己尝试参加经纪人资格的必修课考试。白天努力跑腿, 晚上备考经纪人执照。他是自我奋斗成功人士的典型。另外, 桑迪的学习能力很强, 也非常能吃苦耐干。从起初不敢给陌生人打电话拉业务, 最后终于成长为热情洋溢、极富煽动力的世界级CEO、演说家。

工作启示录:从“跑腿工”做到CEO, 桑迪·韦尔的职场生涯充满坎坷。他进入与专业完全无关的金融行业工作, 陌生的工作内容、羞涩的性格都成为他职场道路上的阻碍。但是桑迪·韦尔并没有嫌弃他第一份卑微的工作, 反而找到了以后的发展目标。所以对于入职的同学们来说, 第一份工作的好坏与否并不能代表什么, 及早确定自己的未来理想并不断去提升自己, 才能给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更好的发展。

摸着石头过河找路

(著名的组织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 汉迪想找个能让自己舒舒服服到国外过几年的事情干干。于是向壳牌提出了申请。那时候, 壳牌在管理发展上奉行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理论:把孩子们扔进水里, 试试他们能不能学会游泳。

汉迪在面试结束后就被总经理派到了沙捞越 (东南亚某地) 去担任壳牌的销售代表。就在完全不了解工作业务的情况下, 汉迪被派驻一片蛮荒的婆罗洲。他犯了些年轻人会犯的错, 也学到永生难忘的教训。汉迪为了卖弄在牛津学习的理论知识, 给上司提交了一份马来西亚石油运输系统的报告, 可总部业务主管连内容摘要都没读完就开口了:“你以为, 凭你6个月的所知, 就能比我们公司55年的经验干得好?”由于和上级的关系紧张, 汉迪曾被壳牌石油公司派去做无关紧要的工作, 结果他为了回国工作竟然试图让自己变成酒鬼, 不过他失败了。

后来汉迪在壳牌一次又一次体验了“摸着石头过河”。汉迪意识到, 学位只是继续学习的许可证, 是教育的起点, 而不是终点。通过不断地实践, 汉迪学到了更多专业管理知识, 此后他懂得了一个道理:如果你真的想要精通什么事, 那就试试看。

工作启示录:查尔斯·汉迪毕业时的想法跟现在很多同学类似, 想依靠自己不错的大学文凭, 找一份舒舒服服的工作, 但是壳牌“摸着石头过河”的理论让他不断经历挫折, 也使他明白了学位不等于能力。不要指望名校的文凭能扫除职场中的一切障碍。只有在挫折中不断挑战自我, 发掘自己未知的潜力, 才能实现更美好的发展蓝图。

做秘书也要用心

(惠普公司前CEO卡莉·费奥莉娜)

卡莉·费奥莉娜从斯坦福大学毕业以后, 放弃了父母给她计划好的法学生涯, 从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的法学院退学, 开始了职场征途。

和大多数人一样, 卡莉当时对生活并没有任何计划, 而且身无分文, 四处盲目地关注招聘广告。作为历史系和哲学系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好找工作, 因此当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给了她面试机会时, 卡莉欣喜若狂。公司雇佣了她, 工作就是在公司前台负责迎来送往、接电话转电话外加打字。这样的一份工作, 收入肯定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微薄。她只能租最便宜的公寓, 里面的陈设非常简陋, 而且墙不隔音, 隔壁的邻居老是无休止地吵架。

但卡莉对这份秘书工作全情投入, 几乎天天都是早出晚归, 因为她决心要把它干到最好。她从没有想过此后的职业发展。也从未考虑这份工作是不是埋没了自己的才能。能拥有一份工作已经让她感到非常满足了。

作为秘书, 或者说接待员, 这份工作给卡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卡莉认为这份工作奠定了她的职业观。在这家叫马库斯·密里查普的公司接待员的工作, 增加了卡莉对商业的兴趣和自信。一年后, 她选择攻读马里兰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 继续深造。

从1976年第一份工作开始, 到1999年7月底出任惠普公司首席执行官, 直至卡莉于2005年初离开惠普, 她独到的领导哲学以及经营能力受到各界推崇与肯定, 连续6年被美国《财富》杂志封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女性”。

篇5:墨尔本打工-第一份工作

对很多大学生来说, 于丹一直是个有温度, 有情怀、灯塔式的学者, 让人迷茫之中找到方向, 找到光, 对于求职这件事, 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体会。

记者:很多大学生认为第一份工作是一生发展的平台, 您如何看待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

于丹:大学生在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时候, 准确的说, 是在选择你作为社会人的一个资格, 我们先不用看在什么地方入职, 它是什么样的待遇, 这其实是在考量你社会化人格的完善程度, 以及你在这个社会上那种应变的能力, 抗击打的能力, 调试自我与发展的能力, 这都是在你第一份工作里面会特别清晰地显现出来的。

记者:有调查显示, 初入职场人士中, 仅有47%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 这种情况下应当顺应自己的内心还是既来之则安之?

于丹:初入职场仅有47%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 实际上满意的不是这份职业与否, 而是你自己的表现让你满意吗?我更想说的是别问这份职业现在就让你满意吗?你问一问我的表现能让我拥有更好的未来吗?也许是这份职业中我继续发展我做得更好, 也许我换一个职业发展更好, 但是如果一个内心不够强大, 自我没有储备的人, 你换十份职业你都不会有太好的发展。人在社会中最重要是问一问我给我自己打多少分, 我的未来怎么做, 这是第一份工作真正的意义。

记者:我了解到您是毕业五六年后才选择在大学做老师的, 您能跟大学生分享一下您的第一份工作吗?

于丹:说到我自己的第一份工作, 其实可能会给大家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考角度, 因为那不是我自己能够选择的。我硕士毕业是1989年, 由于我在实习的时候教学就很好, 我的导师一直很希望我留校, 所以我事先没有找工作。但是, 那一年政策太特殊了, 到了我们7月份毕业的时候, 一个留校指标都没有, 突然取消了。要求我们大学生带着户口下到基层去劳动锻炼, 我就带着户口下到丰台郊区一个叫柳村的地方, 在那里文化部艺术研究院下属的一个印刷厂工作, 一直到1991年才回来, 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们一共下去九个人, 四个男孩五个女孩, 都是名校的硕士研究生, 两个北大的, 一个南开的, 两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 一个浙江大学的, 我是北师大的, 林林总总都是名校的。我刚刚到那儿的时候看见我面临的工作是什么呢?所有的男孩子是负责去倒纸毛子, 就是每天裁机器下来的那些纸边儿, 他们就每天都在往麻袋里装那个纸毛子, 然后就拖着去倒, 女孩子就负责擦地板上的油墨, 我们要推一个很宽的墩布, 我们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就推不动, 那怎么办呢, 就一人拿一块儿小丝绵, 沾上清洁剂蹲在地上擦, 擦着擦着你要蹲一天这腿就蹲不住了, 所以就恨不得跪在地上擦, 等这一天下班铃儿响的时候一下子就坐在地上了, 站都站不起来。这就是我们刚开始时一天的工作状态。

记者: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困惑并委屈着, 认为自己干的职位与自己的高学历不匹配, 您在当时那样一个和自己学历有巨大落差工作中是如何调试自己并拥有现在的成就的?

于丹:我之所以能像今天这样, 是因为我在这第一份工作之中, 学到了一种很重要的东西, 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接受, 因为接受是改变的前提, 只有接受之后才有可能去改变, 在调试自己和调试你跟环境中可以找到的最大的发展空间。

我从6岁上小学, 到24岁硕士毕业, 这18年间, 我是每天都是离不开书本儿的, 而且我是中文系毕业的女孩子, 那个时候那种满脑子风花雪月, 可是你到了那里能怎么样呢?如果人不接受的话就会非常崩溃。我们后来去干一种活儿叫“闯活儿”, 就是所有的这些纸, 厚厚的铜版纸, 你要双手把它抡起来, 再闯齐。那么厚的铜版纸, 你抡起来一闯, 就这一下下去, 手上就会起来十几条口子。20几年了, 我现在一想起这个场景, 我手心就“唰”一下出来密密的一层汗, 这已经成为一种本能的反应, 那真是太深刻, 太疼了, 那就是刻在你肌肤上的。我们那个时候中午是拿不了筷子的, 因为手根本合不上, 第一是手心里全是口子, 第二是肩膀抬不起来。你知道那有多沉啊, 铜版纸, 天天你要这么一下下地甩它, 我们这几个女孩子后来就天天在干这些。

记者:在这种状况下人怎么才叫接受呢?

于丹:这种接受就是你要看你对未来还有信心吗?我记得有一个跟我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的高材生, 这个女孩子从4岁练琴到24岁我们去基层, 整整20年间, 她没有一天不弹琴。她的手在过去都是用温水洗完以后用毛巾去沾干, 都不能擦的, 是纤细透明的那种手指。20年间, 她获过很多国际大奖, 现在她的手也在干这个活儿, 所以我亲眼看见她有一次就是因为太崩溃了喝了几瓶儿啤酒以后, 她就用一把水果刀一刀一刀的往自己手上戳, 她那个细嫩的手鲜血淋漓, 男生抢都抢不下来。她就一直哭着说她的手废了, 我不弹琴我天天干这样儿的活儿, 我没有未来了我要这手干什么。我当时就想, 要么接受, 接受之后去改变它, 要么就是放弃, 这种放弃会以我那个同龄的小伙伴儿那种决绝的方式, 你以为你放弃的是生活吗?其实你是在放弃自己。你说她是在往手上戳刀子吗?其实她是在往自己的心上戳刀子, 但事实证明, 我们一年半之后就回来了, 其实我们还可以有未来的很多空间。因此, 人永远不要在那一刻说这就是生活给我的结果, 什么是结果, 结果就是你认为彻底结束而不可能更改的后果, 但只要一息尚存, 不管我们是阳光灿烂的, 还是雾霾的, 下雨的, 冰雹的, 它总归还都有明天, 你不认为生活彻底结束了, 那你现在面对的就不是最后的结果。所以我想跟所有第一份工作不如意的同学们说, 你不要认为这是生活给你的结果, 它其实给你最大的考察是你跟这个社会有什么样磨合和调整的能力。我记得我就每天擦地板, 干闯活儿, 我知道这是生活在这个阶段给我的规则, 我得接受规则, 那么我在接受规则的情况下我再去寻找机会。

记者:在您的这第一份工作中, 机会是怎样到来的?您是如何抓住这个机会的?

于丹:有一天, 我听见我们车间主任宋主任跟那个管分配生产的石主任在对话, 那石主任跟他说:“小宋, 来了一个活儿, 你们要能干的话, 这个工资是5倍, 一本书是5倍价钱。”那小宋说:“呵, 这么美的活儿, 我看看什么呀。”然后宋主任拿过来看了一眼说:“我天, 医古文, 谁认的这玩意儿啊, 10倍我们也做不了啊!”我当时听见医古文三个字, 我就跟宋主任说:“你能给我看看吗?”他说天书, 没人看得懂, 然后他就跟那边儿说拿过来拿过来, 几个大学生要看, 然后就扔给我了。我是学先秦两汉的, 我在那么多天就是只能闯活儿和倒纸毛子之后看见医古文的时候那一瞬间如见母语。我当年学的是《左传》、《尚书》、学《国策》、和《论语》, 我看见古文特别亲切。当时我们有一个北京大学古典文献毕业姓苗的同学, 还有一个古典文学毕业姓马的同学, 我就把他俩都叫过来, 我说你看咱们三个能校这个吗?他俩兴奋地扔下手里的麻袋跑过来, 眼睛放光说我们虽然不是学医的, 但是这点儿古文对我们这些学先秦和学文献的孩子来讲, 它真是很容易。我们仨就跟宋主任说能不能让我们请半天假, 就旁边儿那小仓库我们仨在那儿给你把书校出来, 人家特惊讶地看着我们, “你们会弄这个?”然后就让我们进去了, 我们仨就真给校出来了, 校出来之后我们是一分钱没有, 工人拿到了5倍工资并非常满意。从那一刻起, 我们命运就改变了。朴实的工人们就说这几个大学生真有学问啊, 不能再让他们干这粗活儿了。然后就让我们去做一些特难的校对, 从此不用再干粗活儿了。

记者:您的生活在这个契机下还有了什么新的变化吗?

于丹:因为我们是住在一个场院上, 马口铁的门, 毡子轧的房顶儿, 土坯房, 四间土坯房, 四个男孩儿特别绅士的挤在堵头儿的一间, 中间那两间一间住两个女孩儿, 一间住三个女孩儿, 最后那一间被我们开辟成了一个小小的图书室。我们这些人在那儿还每个人都在往里头放书, 然后那儿放了一张小书桌儿,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我们这个孤单的小土坯房就每天都有不同的孩子来找我们补课, 从叫小姨的, 到叫大姐的, 从小学的到高中的都来找我们补课, 因为知道了我们有学问。这些孩子来的时候都特别朴实的捧着一盆棒碴粥, 说大姐这是我妈给你熬的。从此我们这些孩子们就不用上食堂了, 我们就天天吃着百家饭给他们辅导功课, 当时觉得特别有信心, 因为在这儿你能为人服务。而且我后来在那儿因为工作越来越轻松, 人家就给你越来越多这种很弹性的活儿。我的第一本书是在柳村写的, 是手写, 在我的土坯房。到了90年的下半年我们的管理其实就变得很有弹性, 我就让他们几个就都回城了, 我自己在那儿值班。

记者:是什么原因让您在有机会可以回城里的时候还愿意继续留在柳村呢?

于丹:我还记得90年的夏天或秋天, 我每天都是早上上班的时候, 那个传达室的大爷每天早晨拎着四暖壶放我这屋, 说你是城里来的孩子, 你洗脸得用热水。我的自行车儿从来不锁, 那两年里头自己从没打过气, 老有人扛出去给我擦车打气。我的门也不锁, 我经常回来一看棉被没了, 那就是哪个大姐看今天太阳好帮我晒了。我这屋是随便有人出入, 桌上摆的那些吃的喝的都不知道谁给的, 我就在那儿过上了一种特田园的日子, 所有人都很尊敬你。当又有一个书稿时, 我就赶紧去校, 出了一个什么什么问题, 我就给人说说, 谁家里头有病人了, 两口子打架了, 我去给人调停去, 谁家孩子学习上不会我就从作文到英语就给人家辅导, 我在那儿挺忙活, 但是你就会觉得那是一种融合, 就是觉得生活接纳了你。我天天拿着一个洗脸盆跟一帮女工去大澡堂子洗澡, 大嗓子跟她们说话, 出来以后我那时候是长发披肩, 我就为了晾那头发, 会骑着自行车在那田里头转一圈儿, 然后花五六毛钱买一小西瓜, 回来一切两半儿, 用勺儿挖着吃一半儿, 然后把另一半儿用纸盖上。我自己坐在我的小桌儿前开始写书, 写到晚上十一二点, 然后就关上灯, 打开门窗通通风, 我自己拿把椅子上外头坐在场院的灯光底下一个人再把另一半儿小西瓜吃完, 我的书稿儿就是那么写出来的。我在那儿天天手写那个书稿, 天天晚上特别有仪式感地坐在那里, 90年代初的时候特别流行掌声响起那首歌儿, 我把粗笨的大木头椅子放在整个场院唯一的那个灯光里面, 一个人看着我那个黑屋子, 开着门窗, 我在那儿吃西瓜的时候, 我就总能够隐约的听到那个歌声。“孤独站在这舞台, 听到掌声响起来, 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 我在那个时候我就会觉得这个寂静的季节是在为我喝彩, 我能够听见我给自己加油的掌声。你一个城里的女孩子扔在这儿, 所有的伙伴儿都回去, 你在这儿值班, 不光把所有的事儿都干好了, 你还能在这儿写书, 你还能享受田园, 你根本不用问归期, 因为你在这个地方已经融合了, 我特别为自己喝彩。

记者:柳村这段经历教会了您什么, 您如何定义柳村的这段经历?

于丹:我回来以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做研究, 后来再回到大学教书, 我到今天, 我认为我是在柳村读了一个博士, 它测试了我跟社会的磨合程度。当第一份工作根本由不得你自己选择的时候, 其实是世界给了你一个加速度接受规则和适应社会的一次考试, 它以一种强悍的态度告诉我学习接受规则并且在规则中改变自我, 其实改变自我的同时你也在改变着环境。我在柳村的那两年, 其实是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仓惶, 失去自我, 不适应。就像我的那个小伙儿伴儿能用水果刀把自己的手都戳烂了, 那种态度就是在愤怒之中的一种放弃, 其实你不是在放弃生活, 你是在放弃自我。而第二个阶段就是我要寻求希望, 我在接受了规则以后我就在试图改变。所以我们通过校医古文, 通过帮助大家做事, 让大家接受我们, 并且去深度地融合进他们, 这就是第二个阶段找到适应与融合。但是在第三个阶段我可以挤出时间来在这儿写书, 而且我去享受田园, 我能够自我在这里面成长, 那实际上已经开始在享受生活, 在这个状态下才能够找到尊重自己的理由。

记者:这段经历对您后来走上百家讲坛是否有帮助?

于丹:事实上我非常感谢柳村那两年, 真正让我接地气, 知道什么是草根大众所需要的话语方式, 因为除了在柳村我就没有过乡村生活经验, 甚至我也没有跟工厂什么人接触的经验。我讲《论语》, 讲《庄子》, 我所选择的这种讲座的方式, 如果我仅仅是一个学院派的知识分子, 我一定不会选择这种讲授的方式, 我会以一种研究的态度去面对, 但是在那里让我知道什么是大众传播, 他们需要什么。

记者:二十多年后去反观您的第一份工作, 您认为它对在那两年后以及二十年多年后的意味分别是什么?

于丹:其实我只是想说我的第一份工作, 这是一个不由我选择的起点, 但是在二十年之后, 我知道这是生活对我最大的一种成全, 这份工作两年后的意味与二十年后的意味我们才能够看的很清楚。两年以后这份工作结束了, 我仍然回到研究岗位上, 而且一进艺术研究院我在那儿写下的那些东西, 就获了国家论文的大奖, 因为我在那儿一直没放弃。我们还有一个小图书室, 我每天还在看书, 每天还在写。所以两年以后当你回来面临一个新的工作选择的时候, 你不放弃你就有好的平台。而二十年后, 我才知道是当年那些大众给我的, 他们对我的那种扶持, 他们给我的那种接地气的生活态度, 他们对中国文明的那种信任, 这些让我选择了我自己现在的这种表达方式。所以这个第一份工作对人的成全有的时候是在这种冥冥之中, 所以谁在第一份工作上都不要说哎呀我不适应这个职业, 这不能发挥我的优势, 如果你不认为这就是生活的结果, 那生活就还会再有新的变化。

记者:对初入职场的大学生, 您有什么寄语?

篇6:墨尔本打工-第一份工作

一时的高就业率, 只能说明职校生所学专业恰好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所以很容易得到一个工作岗位。可是, 跨出校门就业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以后的路还非常漫长,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走向成功。所以, 我们在为职校生高就业率欢呼鼓掌的同时, 也要认真地思考一下:究竟应该怎样做, 才能让就业之后的职校生在自己的岗位上站稳脚跟, 获得成功呢?

问卷调查:职校生就业情况

据《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0届中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 (毕业半年后) 为85%, 但是, 5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低于岗位要求, 44%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即离职或者失业。这充分说明, 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 但其就业质量却相当低。

前不久, 有关权威机构对20多所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工作1年以上的1000多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就业之后, 你一直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干到现在吗?

只有34%的受访者表示, 一直在第一个工作岗位上坚持到现在;而其他66%的受访者都已经换了工作。

2.你到现在为止换过三个以上的工作吗?

50%的受访者表示已经换了三个以上的工作。

3.你对自己现在的薪酬水平满意吗?

调查显示, 79%的受访者对现有薪酬不满意, 他们觉得自己的付出应该拿到更好的收入;而只有21%的受访者能够接受目前的薪酬水平。

4.你对自己未来的职场之路充满希望吗?

由于很多受访者因为种种原因频繁地变换工作, 所以对自己缺乏自信, 其中有35%的受访者表示对自己的职场之路没有太大的信心。

5.如果重新给你一个机会, 你会更加努力地做好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吗?

95%的受访者表示,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的话, 那么自己一定会更加用心做好第一份工作。因为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这么长时间之后, 才知道第一份工作是很重要的, 将决定自己职场人生的成败。只有5%的受访者选择了保持原样。

6.现在你是在工作, 还是在待业?

受访者中有80%的人正在工作, 同时也有20%左右的受访者正在待业并且寻找新的工作。

调查结果分析:显然, 职校生就业之后的情况远远没有当初的高就业率那么让人乐观。很多人不满意自己现在的工作和薪酬, 而且其中不少人正在待业, 这样的情况值得我们警醒和注意。

焦点访谈:职校生“高就业率”背后的隐忧

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求职陷入困境的背景下, 职校生就业率却逆市上扬。但中职学校也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出口畅”, 就业有路。全国中职毕业生连续5年就业率达95% (含对口升学比例) 以上, 很多地区的学校甚至达到“百分百就业”, 这表明社会需要大量中等学历层次、掌握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学生, 预示着中职教育受到社会欢迎, 大有作为。忧的是“进口冷”, 招生难。长期以来, 自愿选择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并不多, “出口旺带不来进口旺”, 尤其在当下就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 职校毕业生就业率如此可观, 但为何中职教育还是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呢?

通过考察劳资双方的满意状况后不难发现, 职校生“高就业率”背后的隐忧不可小觑。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认为, 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

一是不对口就业。上海教科院职成教所前几年的一项调研表明, 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没有联系的占55%以上;一所国家级重点职校的某个专业, 对口率不足30%。干非所学, 学非所用, 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也不能“对号入座”, 这与“针对性较强”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相悖的。尽管社会和学校都喜欢迁移能力强的“通才”, 提倡人才的适应性和宽口径, 但对于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来说, 应更加突出职业的针对性。

二是低层次就业。选择低端廉价的劳动力是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用工的主体策略。绝大多数中职生面向第二、第三产业, 大多数进了工厂、公司、服务性商店。职校生比大学生的职业预期要低, 用人单位对其技能或素质要求也相对较低, 所以职校生更容易找到工作, 但主要是处于一线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岗位。

三是低收入就业。总体上看, 职业学校学生初始薪水不高, 远低于专科生和本科生的工资标准, 一方面表明工人或一般职员的待遇偏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职校生至少在用人单位眼里, 应有的价值还未得到充分认可。

四是不稳定就业。企业反映, 很多职业学校学生“临时招得进, 暂时用得上, 长远留不住, 实际干不好”。一方面, 职校生可能由于嫌弃低端岗位, 厌倦繁重或重复性劳作, 不满意低微收入, 想升学再深造以实现新的职业价值等原因, 选择主动辞职。另一方面, 由于部分职校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局限, 工作一段时间可能会被企业辞退, 当然不排除企业的短期行为或功利思想。上海教科院对2004届702名职校毕业生的调查显示, 52%的学生在工作6个月内更换了岗位。

五是缺乏转岗和再就业能力。中职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不难, 顶岗实习之后被留用的情况很多, 比如“订单式”招工。但由于他们知识和技能所限, “后劲不足”成为不少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评价。笔者了解到, 20世纪80年代毕业的一个中职班的学生, 到目前为止他们平均每人换过5次工作, 导致长期生活缺乏保障, 以至于他们“绝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上职高”。

可见, 职校生“高就业率”背后是“低质量就业”, 改变这种窘境需要综合治理, 政府、企业、学校、学生自身等各方都要采取应对策略。就中职学校而言, 未来必须在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结构上狠下工夫, 在专业设置、目标培养、课程内容、培养模式、办学条件等方面多管齐下, 着力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有句俗话: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职校生也许毕业后一时不愁就业, 因为家长、学校和社会为我们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和就业的渠道, 但却不可能一辈子为我们保驾护航。所以, 我们更应该学会未雨绸缪, 从前辈的身上学习经验, 争取自己能在就业之后获得成功。

真人秀场

孙海宁福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作三个月

我所学的专业, 注定天天要蹲在车间里和机床打交道。刚来工厂没几天, 一起来的同学就开始抱怨, 说很难适应这里的环境。我也是到这里才发现, 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和实习中所积攒的经验在真正的工作面前, 都显得那么不足。工厂是跟学校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而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游戏规则, 要想成功, 你就必须适应这里的游戏规则。

对于我们这样专业技术非常强的专业来说, 师傅的指导非常关键。这样高科技的技术工种, 需要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的师傅为你传授其中的技巧。可是, 我们刚来的时候, 师傅们和我们每天都说不上几句话, 更别提教授什么技术秘诀了。

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 有不少人就打起了退堂鼓, 觉得这里的工资不高, 而且又学不到什么实际经验, 似乎一辈子也看不到出头之日, 所以就有人陆续离开了工厂。

我这人有些不服输, 如果在工作上不干出什么名堂来, 那打死我也不会离开这里。于是, 不管师傅是否理睬我, 也不管工作多累, 或者是已经离职的同学怎么劝我离开, 我都咬紧牙关玩命地钻研业务知识。我下了决心, 一定要在这里把根扎下来, 不混出个人样, 我怎么对得起辛辛苦苦养育我的爹妈?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 不久之后情况居然出现了转机。有一天, 师傅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我操作机床, 过了好久, 师傅竟然开始耐心地指点了起来。我有些诧异地看着这个平日里惜字如金的师傅, 他若无其事地继续传授我其中的技巧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后来, 师傅告诉我, 工厂里每年都来一大批毕业生, 可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扎根下来。所以, 师傅们往往会先观察一下, 看看这些人里有谁是真能吃得了苦、遭得了罪、踏踏实实做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之后, 师傅们才会把自己的技术慢慢传授给那些吃苦耐劳的毕业生。师傅的话让我大受震动, 心里暗自庆幸, 多亏当初没有头脑发热, 和别人一起离开, 否则就错过了现在这么好的学习技术的机会。

无论多苦多难, 坚持, 坚持, 再坚持, 你就会等到转机的出现。

刘松山广州职业学院高尔夫运动与管理专业工作一年

毕业之后, 我找工作非常顺利, 因为我学的这个冷门专业, 竞争者非常少。可是渐渐地我就发觉自己有些不适应了。本来, 我以为自己的工作是穿着漂亮时尚的休闲装, 带着学员们在青翠的草坪上优雅地挥动高尔夫球杆。可是, 现实的情况和我的想象大相径庭, 我不仅没能成为高尔夫球教练, 反而成了一个干杂活的小球童。我每天的工作就是为顾客背球杆, 或是去捡球, 甚至还做跑腿拿东西、传口信的杂活。

我当时心里那就一个气呀!上了这么多年学, 不就是为了找到一份体面工作, 而不是来低三下四伺候人的。年少气盛的我当时就找到了俱乐部经理, 问他能不能给我安排一个做教练的职位。经理倒是好脾气, 也没当面嘲弄我, 只是让我和一个普通的教练比试一下球技。

比完之后, 朋友们告诉我, 那时候我的脸都青了—因为我输得一塌糊涂。那一天, 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我只是一条小河流, 这世界太大了, 有的是大江大河, 我这点本事暂时也只能干点跑腿的活。

自从知道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差距之后, 我着实郁闷了一段时间。可是, 很快我就从郁闷的情绪之中摆脱了出来。我告诉自己, 要想不干一辈子杂活, 就不能总是唉声叹气, 必须努力学习球技, 超越对手。

从那之后, 每天工作之余, 我都会细心地观察高尔夫球教练如何教授课程, 将他们的技术动作牢牢地记在心里, 然后在没人的时候反复地练习, 努力提高球艺。我还努力学习授课方式技巧, 闲暇时上网浏览或看相关参考书。

就这样, 日复一日, 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 我替一个生病的教练临时代课, 我的技术水平和授课方式得到了学员们的一致好评。不久之后, 俱乐部经理正式聘用我为高尔夫球教练, 工资立刻翻了几番。

能力和报酬永远成正比, 要想在工作中站稳脚跟拿到高薪, 你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徐晓燕石家庄职业技术学校宾馆服务与管理专业工作一年半

在这家酒店工作了几个月之后, 我差点就辞职了。那时候每天站在大厅里, 面带笑容地迎来送往, 累得我腰酸背痛, 而且这种入门门槛极低的岗位随时都有可能被人顶替掉, 我思想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辞职的冲动在我脑海里反复盘旋了很久之后, 我也渐渐冷静了下来。我问自己—如果辞了职, 那我将来会选一个什么工作呢?答案让我自己也非常沮丧, 因为以我的能力和经验, 我充其量只能换一家酒店, 无论到哪里, 这样的工作压力都会如影随形。

既然去哪里都一样, 那我为什么不想方设法把现在的这份工作做好呢?我是一个性格外向、爱笑的女孩儿, 和谁都能很友善地相处, 正因为如此, 我在酒店里的人缘非常好。

大都市里什么都好, 就是人情太冷漠, 虽然上班时大家每天笑脸相迎, 可是私下里彼此之间很少有联系。而我却是一个特例, 我很喜欢交朋友, 无论是酒店的门童, 还是打扫卫生的阿姨, 我和每一个人都很谈得来, 大家有事儿没事儿的也愿意和我在一起聊聊天解解闷。

时间一长, 我就有了酒店上上下下大多数人的联系方式。有一天, 老板需要上交一份报表, 而财务人员正在休假联系不上, 老板急得团团转。我对老板说, 我知道那个财务人员的家庭住址。老板一听, 脸上乐开了花, 立刻打车让我去找这个财务人员。找到对方之后, 我们才知道原来是财务人员的手机没电了。还好我知道他的家庭地址, 这才没耽误大事。

后来, 当我和酒店重新续约的时候, 老板给了我一份前厅经理的合同, 并笑着让我签下合同。由于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干好这个工作, 推辞了半天。老板微笑着说道:“整个酒店上下, 就你人气最旺, 大家都愿意听你的, 我不请你还能请谁接受这个职位?”

要想干好一份工作, 你就得想方设法让自己在某方面成为公司不能缺少的人—无论是在技术上, 还是在人脉上。

宋小河哈尔滨职业学院烹饪专业工作两年

在学校的时候, 我还一直天真地认为, 做厨师只要能把菜做好就行了。真正工作之后我才发现, 做一个好厨师, 很多学问都在烹饪之外。

在这家酒楼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 这里忽然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负责采购的人因故辞职了, 新来的采购人员买回来的肉和菜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厨师手艺再好, 前提是原料的质量也得过关呀!

谁也没有想到, 这事儿越来越大, 不仅厨师们看不上采购回来的肉和菜, 客人们的意见也渐渐多了起来。渐渐地, 老板的眉头皱得越来越厉害, 一气之下, 他先后换了几个采购人员, 可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

这天, 满脸愁容的老板在厨房里转了半天, 盯着采购回来的菜, 轻轻叹了一口气。当天下班之后, 我犹豫了半天, 才鼓足勇气敲开了老板办公室的门。我告诉老板, 如果他相信我的话, 我可以尝试着去采购。老板微微愣了一下, 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可是眼神忽然变得非常明亮。

“采购的活工资很低, 而且你采购回来还得忙活厨房的事情, 你也别勉强。”老板说完, 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如果采购的质量上不来, 那么我们在厨房里做得再好也没用, 这样一来客人们不满意, 我们酒楼上下的利益都会受到损害。”

老板显然没想到我会说这些, 当即拍板决定由我去负责采购。由于对菜质量能把好关, 而且采购价钱也合适, 我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赞许。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老板每次来到厨房里都显得很高兴。一向不苟言笑的他看了我采购的鲜肉和蔬菜、水果之后, 脸上凝重的表情也变成了开心的微笑。

显然, 老板对我所做的一切非常欣赏。每次来厨房的时候, 老板总会和我聊上几句, 有时候他还会吹着口哨晃着脑袋乐呵呵地离开。老板的变化让所有人都有些吃惊, 大家都说从来没看见过老板这么高兴过。

可我知道, 我帮老板把压在心里的一块石头搬开了, 他不高兴才怪!从这之后, 老板和我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 我们只是雇佣关系, 你给工资, 我干活。而现在, 老板明显把我当成了朋友, 和我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多, 让厨房里的厨师们羡慕得不得了。

不仅如此, 只要是老板在工作上头疼的事, 只要我能力所及, 一定第一时间去帮助老板分忧, 哪怕我因此得到的报酬并不高。

就这样, 我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老板的左膀右臂, 后来自然而然地成为酒楼的厨师长。

生意归根结底是老板的, 一个能够替老板在工作上分忧解难的人, 就是在帮助自己在职场之路上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专家评点

俗话说, 打江山容易, 守江山难。对于现在的职校生来说, 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工作问题不大, 可如何在这个岗位上扎下根, 将自己的才能都转化成业绩, 这就是一个大学问了。要想在就业之后能够一帆风顺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你需要具备以下几种实力:

持久力:不管多苦多难身心多受折磨, 你都必须有长期坚持下去的毅力, 只有拥有了持久力, 你才可能等到幸运降临的那一刻。

抗压力:来自工作的压力, 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 来自薪酬水平的压力, 这些压力往往让我们不堪重负, 如果扛不住这些压力, 那么你也很难在职场中站住脚。

应变力:职场中变幻无常, 时刻都可能出现新问题, 这时候, 你就得见招拆招, 得罪了同事就要积极挽回关系, 工作中出了问题就要主动承担责任, 将一切不利因素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上一篇:质量违约责任承诺书下一篇:未被淘汰出局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