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计划

2024-05-05

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计划(通用13篇)

篇1: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计划

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计划

一、教学安排

下学期开学正月十六就到了2月25日,离中考只有15周的时间。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经过我们备课组的集体研究,并征求上一届毕业班的意见,我们对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制定如下:

1、系统专题复习阶段:

立足课本,梳理体系,夯实基础,结合教研室下发的专题,准备把系统和专题复习结合起来,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第一、二周:

专题一,地球地图部分(七上第一、二章,内容主要为“地图的三要素、经纬网、等高线地形图、六大板块、时区和日界线、地球的运动”。)。

第三、四周:世界的居民和经济发展差异、世界的气候(该部分内容可以分解在分区地理中,六大专题中没有单列,但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建议单独复习)第五、六周:

专题二,大洲和地区(七下第一、二章,主要内容为“亚洲、欧洲、非洲、美洲、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第七周:

专题三,国家地理(七下第三章,主要内容为“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7个国家地理”)

第八、九周:

专题四,中国的自然环境(八上第一、二章,主要内容为“中国的疆域、人口、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中国的地形、气候和河流”)。

第十周:

专题五,中国的资源和产业(八上第三章、八下第一章,主要内容为“中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及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第十一周:

专题六,中国分区与省区(八上第四章、八下第二章,主要内容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四大地理区域及其界线,北京、山东、香港、澳门、台湾5个省市”)第十二、十三周:

综合训练阶段,讲练结合,沙场练兵,提升能力。

第十四、十五周:

回扣课本阶段,稳扎稳打,考前强化,总结提升。

二、教学思路

1、制定计划,心中有数。

让全体学生知道老师的复习安排,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进度结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知识薄弱点制定自己的复习计划,让学生在班级中交流、互相评价,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使整个教学过程井然有序,加强复习效果。

2、研究中考题,分析近几年中考题的特点,把握命题原则和指导方向,以

此作为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

3、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采用合适的方法和

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新颖性、综合性,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三、教学措施

根据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地理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专题学案为指

导,以课本为基础,抓住主线,紧扣中心,强化训练,培养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集体教研力度,实现资源共享

集体备课,实行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在集体备课的时间,我们备课组全体人员通过仔细研究、讨论交流来制定一周的教学计划,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分析,对处理方式和突破方法进行探讨,对作业的布置和处理进行统一安排。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备课组都能及时的进行解决.利用网络平台,我们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方法,改善、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

我们搜集相关的试题进行改编,在课堂教学中及时穿插,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课堂教学狠抓“讲”“练”“补”三环节。

本学期以专题复习和系统复习相结合的形式复习。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我们认为平时的教学中应抓好“讲”、“练”、“补”三个环节。第一步“讲”,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向学生讲清地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突出重点,使地理知识系统、完整、准确。

第二步“练”。练是实践。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必须通过学生的练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要循序渐进。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应用能力的练习,都要逐步提高难度。

第三步“补”。补是对学生的练习要及时进行分析、讲解,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补课。补是提高学习质量必不可少的步骤。

(三)、强化读图技能,构建空间概念

地图是地理的灵魂。地图训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能从地图上获取充分的信息;第二方面是学生应对一些重要区域形成清晰的空间概念。针对这两个方面,要将地图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做到节节课有图,节节课读图、析图,形成空间概念。

(四)、指导方法,让学生掌握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要突出解题方法的指导,进一步提升地理教学质量。

(1)分析题干要求是做选择审题的第一步。从文字、图像、数据中了解情景设置设问要求、判断的论据、思考的线索,切不可忙着看选项、猜答案,一定要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解读,这样正确答案已经胸有成竹不会受错误选项的干扰。

(2)解答综合题要认真阅读提供的资料,不遗漏点滴信息。在审题获取信息后,迅速调集头脑中储备的信息,进行构思,然后确定答案思路。解题思路的确定是答题的关键,思路正确、扣准答案,就能获得好成绩。

(3)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制答案的过程就是考生综合素质展示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的潜能和水平较量的过程。平时要改变“单纯做题、只对答案、不加分析”的做法,并注意根据近年试题,总结不同答案的模式。如空间定位、描述特征、分析人地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对策等。

(4)让学生适度的看一些新题,获得解决新问题的体验,形成答题策略。其步骤是:拿到题目后,先看情境设置,了解命题意图,知道考查的能力点和知识点;再看提供的信息,文字说明事物的内涵、前后联系、陈述的特征等,图像中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空间联系,数据表格显示的数据比较、发展变化、分配比例以及相应的影响因素、原因分析等,对这些信息进行联想和解读,调集储备的信息组织答案。

(五)、统一作业及测试:

对于作业的布置,我们坚持组内统一作业,而且教师要先做再布置,做到不布置无用的作业,不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对于学优生和学困生做到面批面改。在测试题的处理上,我们实行统一选题,统一时间测试,统一阅卷标准,流水批改,使测试的效果达到最好,真正为教学服务。

篇2: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计划

2010—2011学下学期王晓荣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应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学生的“双基”和应用能力为主,同时兼顾两头,让优秀生更突出,让落后生有进步。争取通本学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会应用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

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认识领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认识领域

能力目标: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德育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

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篇3:经验视域下的高三地理有效复习

一、善待错误

学生解答问题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但并不可怕,只要吸取教训,错误也能转化为精彩。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一个重要原因是同一问题反复出错,所以有效纠错是高效课堂的必然追求。教师应把学生的错解当作一种重要教学资源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启发学生思考的“本土”素材,因为学生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往往会感到疑虑,进而产生攻克的欲望,从而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面对学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努力寻找其合理的成分或亮点,并及时给予肯定。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质疑的开放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或负面经验充分暴露出来,教师才有可能引导学生找准出错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真正实现“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复习效果。

二、反思错误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反复多次犯一些不该犯的低级错误,往往与他们多年来形成的诸多负面经验有直接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错误的认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经历中形成的不正确认知和观点,它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影响普遍而深刻。

【教学实例1】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与“代际公平原则”的本质是一样的。

解析:该观点错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公平性原则的代际公平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前者是目的,后者是前提,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2.理论与现实相悖的现象。学生身边的现实与其所学课本知识或规律不相吻合甚至完全相反的事实深度干扰学生对地理新知的建构。

【教学实例2】在学习“农业的地域类型”时,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为“一小一大一高三低”时,有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当即就表达了自己的不解:他的家乡近年来实行了土地流转政策,一个村子近600亩土地被一位老板承包,水稻种植的规模不小啊!另外,水稻种植也大多采用了免耕直播技术,无论是播种、施肥、洒药,还是收获,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其特点怎么会是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呢?等等。

【教学实例3】在学习“认识区域”时,当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区域的含义“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时,一位家住淮河岸边的学生同样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从小至今记不清自己多少次往返于淮河(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两岸,可没发现淮河南北两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征有何不同啊?

3.生成条件(背景)发生变化的固有经验。学生所学新知的形成条件(背景)与学生头脑中已有旧知的形成条件(背景)相比较已经发生了变化,而学生全然不知,故产生理解误区。

【教学实例4】在学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时,当教师分析“家具制造业属于市场指向型”时,有学生立即摆出事实——他家前不久刚从千里之外的天津市买了一套价值7万多元的豪华家具,这明明是产品远距离运输,怎么会是市场指向型呢?从而对课本知识和教师的讲解产生怀疑。这时教师要抓住契机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探究,让全体学生明确该同学家新买的家具属于新型组装家具,而课本上所说的则是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家具。

4.宏观经验与局部地理现象的矛盾。学生用已掌握的宏观地理经验去解析局部地区发生的地理事件,时常进入误区。

【教学实例5】在梳理完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出现畸形城市化现象”后,教师还应及时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日本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起步早吗?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其城市化水平低吗?适时解决学生已有的总体经验与个别地理现象之间矛盾的困惑。

三、修正错误

1.科学整合教材,精心筛选有效的学生经验进行教学。因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师应针对具体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精心筛选对新知学习最具有促进作用的学生经验。一是课前要充分研究学情,透彻了解学生已知什么,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等,做到对学生已有的正向经验心中有数;二是教师要科学整合教材,深入研究新课标,真正把紧扣学习目标、绝大部分学生有“感觉”且时效性强的典型经验选出来进行教学。

【教学实例6】在复习“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借助刚刚复习过的“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的学习思路:是什么(概念)—怎么样(危害)—为什么(原因)—怎么办(措施),来探寻全球气候变暖的含义、影响、成因及缓解对策等规律性问题。由于前者是学生最近才获得的经验,且与后者的学习思路相近,学生很容易自主建构新知,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优化教学过程,自主生成从经验到新知的“无痕”飞跃。“组织得好的石头能成为建筑,组织得好的事实能成为科学……”[2]同样,设计得好的教学过程就是艺术,巧妙铺设从经验到新知转化的桥梁,开启学生自主建构新知的思维通道,自主完成从经验到新知的“无痕”飞跃。

【教学实例7】在教学“常见的热力环流”时,教师将课前印制好的三幅空白图发给全班学生,要求大家画出三个地区的热力环流图。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幅图所在区域的下垫面分别是沿海地区(白天)、山谷地带(白天)和城郊地区,这样做既可巩固学生原有的“热力环流”经验,又自主完成了从“热力环流原理”到“热力环流实践———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的能力迁移。这样,学生完成了原有经验和新知的无缝对接,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迁移。

3.深入研究学情,将学生经验的教学价值最大化。今天的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不仅多而且便捷,因而每位学生都具有丰富独特的经验,广大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学情,透彻把握学生经验的教学价值并使之变为教学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挖掘学生经验的教学价值呢?教师可通过改变学生经验形成的条件,拓展学生的已有经验;也可将学生已有的相似或相反的经验进行对比,深化学生的已有经验;还可鼓励学生运用相关经验去分析解决有关地理实践问题,升华学生的已有经验等。

【教学实例8】在教学“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时,教师在分析讲解农业区位“主导因素”的内涵时,可以把另外两个学生已有一定经验基础但又极易混淆的概念即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使他们既理解了三者的含义(主要因素是指某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主导因素是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没有该因素就不会有这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限制性因素是指农业生产需同时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时,如果某地区其他条件都满足,只有某一条件缺乏,这个欠缺的条件就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又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主要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离开这一因素农业生产就不能进行,故它可以是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如海南岛天然橡胶生产的主导因素是水热资源;也可以是本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如水源是南疆棉花生产的主导因素,也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探究将学生已有经验的教学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题能力。

4.智慧“示错”,彻底扭转负面经验对新知学习的影响。错误经验会严重制约学生对新知的构建,但如果处理得巧妙机智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以毒攻毒”的效果。“示错”教学并非简单地将学生的负面经验直接展示给学生,而是教师通过认真分析学情和教学内容,选择典型的负面经验,智慧地“介绍”给学生,但并不直接指出其错误,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充分阐述或表明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使“错误”大白于天下,从而让学生“亲自”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产生改正错误的欲望。这样做,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修正一个负面经验,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反思能力,真正做到了将错误转变成学生前进路上的阶梯。

【教学实例9】在教学“地球公转轨道”时,师生间有如下一段对话。

生:每年1月初,地球应位于远日点附近。

师:何以见得?

生:1月初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值隆冬时节,说明地球获得太阳的光热少,所以地球距离太阳远———远日点附近。

师: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呢?

生:正处于炎热的夏季啊!(很自信)

师:那是不是意味着澳大利亚此时距离太阳更近些呢?

生:这……(语塞,知道错了)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产生解惑欲望)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合作,答疑解惑。

这样,通过示错—究错—醒悟—纠错—提升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展示中自寻疑点,在误中思,在思中悟,在师生的合作互助中实现“恍然大悟”,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效果。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善待学生的负面经验,更要机智地利用好学生的负面经验,让学生在“错误”中探索,找到“错误”中蕴藏的正确,引导学生从“错误”的“茧”中破茧化蝶,将“错误”再生为“美丽”!

摘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首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二要引导学生反思干扰其学习的各种负面经验,三要机智地利用好学生的负面经验,让学生在“错误”中探索,找到“错误”中蕴藏的正确,引导学生从“错误”的“茧”中破茧化蝶,将“错误”再生为“美丽”!

关键词:经验视域,地理复习,错误

参考文献

[1]李吉龙.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示错”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11):34.

篇4: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计划

关键词:高中地理;搞好;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66-01

一、突出学科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今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学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二、空间定位落到实处

为了提高世界地理空间定位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步,选取重要的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地球仪,并想像其自转起来,要明确线与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第二步,在复习大洲、大洋的基础上,在脑海中想像,十条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要大地形区、气候区等;第三步,在复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上,可进一步丰富十条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重要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等。

中国地理空间定位要抓住四至点与主要经纬线,明确中国的范围和位置;抓住界线地理事物,明确相对位置。如山脉界线(三大阶梯、主要界线山脉);河流界线(例如,黄河、长江沿线等)。其他一些主要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长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我国1月平均温度、0℃等温线、年降水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中国人口线、京哈—京广线、陇海—兰新线铁路沿线。

以中国政区图为基础,不断建构中国空间图。主要包括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河湖图、中国资源能源图、中国农业图、中国工业图、中国人口城市图、中国交通图、中国分区图。

三、抓住三种图表提高地理特征能力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图表复习可分为三种图表复习: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学生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通过一轮复习,学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四、关注热点,联系实际,拓展视野,学以致用

新课改后的文综命题,仍会力图实现“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问题为素材”的设计思想,整合地理、历史、政治考查内容,实现社会热点与人文学科知识的有机统一,实现对综合能力水平的考查,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与考查。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引导学生平时应关注时事热点,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并运用所学进行思考分析。

篇5: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计划

又到了初二的下学期!本学期,对于我们备课组来说,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抓好地理的会考备考工作,以延续侨中生地会考的辉煌。据此,我们制定此计划。

一. 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本学期初二面临会考,必须在教完八年级下册地理以及海南地理的同时,留出大量的时间用于复习,所以必须要认真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划分时间段,并控制好各时间段的用时.第一至第五周主要用于八下地理和海南地理的学习.从第五周开始进入总复习.考虑到七年级部分的内容学生较难理解,所以花费的时间比较多一些.具体的进度表要集备课组众人之智慧制定。

二.备好课,上好课

刻苦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学专业报刊和互联网,了解学科最新动态。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精心备好课.我们五人必须认真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讨论。备课组活动时,每次都进行进行重点、难点分析,分析教法、学法,估计学生学习时会出现的困难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对于三位年轻教师,原则上要求听完师傅的课后,才能正式上课。本学期,学校终于装上了多媒体,所以要充分地利用起来。

三.布置适量作业,加大批改力度。

初二的课程很紧,作业的压力也很大,所以教师作业布置要适量,要在提高作业的效率上下工夫。所以我们自己要编制一些高质量,有梯度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也要适当地从兄弟学校交流一些练习题,印制给学生.为了杜绝学生偷懒现象,必须加大作业的批改力度,发现问题,要及时与班主任协商解决。

篇6:初二地理复习计划

地理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的了解,加深对学科知识体系的认识,通过一定的解题训练,掌握一定的地理技能,灵活、熟练分析地理事象、生活实际现象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义务教育地理科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三、考核方式:花都区统一测试(60%闭卷、40%开卷)四、复习课时:五课时

五、具体要求和安排:

第一阶段:利用《学地理》对单元章节进行知识系统的梳理,分析知识

的结构体系,通过理解,把握知识要点,突出知识的重点。

第二阶段:进行全面基础的测试、练习,以各种形式题型加强知识的灵

活运用、分析。

第三阶段:全面模拟测试,对测试进行针对性训练,及时补漏。六、知识重点和要求:

第一课时

(一)、疆域与人口1、疆域与行政区划: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

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频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2)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

和行政中心。

2、人口与民族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

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3)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3、相关的知识结构《学地理》第1、第3、第6页4、完成第7页的综合训练。

第二课时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1、自然环境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2、自然资源

(1)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那些主要类型。(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

展的影响。

(4)运用实例,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3、相关的知识结构:《学地理》第16、第18、第20、第28、第32页。

4、完成第23、第34的综合训练。

第三课时

(三)经济和文化1、经济发展:

(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

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

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

(3)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

的大致分布格局。

2、文化特色

(1)知道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

文化的影响。

(2)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3、知识归纳:《学地理》42、46、50页4、完成53页综合训练。

第四课时、第五课时

篇7:初二地理期末复习计划

1、按计划让学生掌握好教材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

2、章节检测优秀率达到80,合格率100(含补考);

3、中考目标:力争优秀率、合格率、人平分均达到要求。

二、复习策略: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5月2日――5月14):立足课本,讲练结合,夯实基础

1、这一阶段主要是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从去年中考试卷看,命题覆盖考查是所有章节,且试题凸现异常的灵活性,与社会结合,与时政结合,与生活结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呈制的方式如何新颖,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地理还是地理,不可能脱离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株洲中考》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个阶段,我对学生提出个口号:“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抱着地图打滚”。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过三关”:过基础知识记忆关;过基本方法关;过基本技能关。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让学生使用好配套练习。以学生手中中考复习资料《名师引路》和《株洲中考》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资料使用中注意:《名师引路》用于教材复习时的配套使用,要求全讲练,而《株洲中考》用于每个单元的测试,要求全批改。本期每周晚自习一节课教师尽量不占用,让学生记忆及完成练习。

(3)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4)做好培优补基,重点抓好后进生的补基工作:发动班级及任课教师的作用,实现后进生的全面转化。消灭不及格现象。

第二轮复习:(5月15――31日)梳理体系,专题复习。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打破几册课本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剩下的就是强化训练,冲刺中考了。

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合理划分的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第三轮复习:(6月1日――中考)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

(3)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4)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5)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篇8:初二地理下学期复习计划

关键词:高三;地理;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

一、要研究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以备在复习中重点突出。

高考考什么我们就重点讲什么,尤其要研究考纲的变化,比如在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时,可以把水系特征作为对比说明,而不是让学生記住,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接收知识的机器。高考是考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即对所学地理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与基本观念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一线老师在知识传授时,要注重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描述阐述、论证讨论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研读考纲的同时还要对最近5年的高考题深入研究,比如必修一《行星地球》,通过研究发现安徽卷逐渐淡化地球运动,降低地球运动的难度,往往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日影、采光等)为背景,或者创设简洁的图示提供信息,突出表现地球运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2011年安徽地理高考题第29、30题。

(2011年安徽地理)图11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完成29-30题。

29.该地可能是

A.刚果盆地;B.撒哈拉沙漠南缘;C.巴西高原;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30.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①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②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③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4年安徽高考地理的第29、30题更是弱化了地球运动的知识考查。

图9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29~30题。

29. 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A.3月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B.6月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C.8月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D.9月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30.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②3月份累计昼长长;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4年高考地球运动知识的考查仅仅涉及到必修一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所以通过对高考大纲和高考题的研究,对于地球运动这一内容的复习就不能再纠结于太难的、没有区分度的题目,不能再拿过去高考的难度来要求我们现在的学生,重点是精析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并加以应用,使地理原理和规律与生活结合起来。

二、要精心备课,丰富教学内容,在枯燥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高三的学生普遍觉得很累,课堂上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不一定拘泥于课本和模拟题本身,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课本和题目的基础上挖掘和高考相关的学生又感兴趣的内容。当然要挖掘这么多内容,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备课上要花费很长时间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比如在合肥市2015二模考试中有一道选择题比较典型。

我国L县县城东西长约8千米,南北最宽处500米,最窄处不足100米。读“L县县城城区及周边地区地形图”,完成28-29题。

28.该县城区形态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因为:

A.山脊地带,地形较平坦;B.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C.河谷地区,受地形限制;D.地势低平,交通较便利

29.对图中城区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暴雨;B.泥石流;C.滑坡;D.洪涝

在讲解这个题目的时候,当然是要强调一般的地理原理不能用在所有的地方,任何事物都有特殊性。安徽卷高考题也特别钟情于此类考题,主要是让学生不能死读书,死读书是不能适应现在的高考的。题目讲解时为提高学生兴趣,并且增加知识内容,我查了关于该县的资料,该县是云南绿春县,这里青山绿水、四季如春,并且把该县的独特景观图片展示给同学们,在了解了该地的基本地理环境后,提出该县全力打造云南省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再对该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加以介绍,并启发同学们提出治理的措施。这样既拓宽知识提高兴趣、又联系了高考中最常考的考点,达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当然在高三复习中,有很多可以提高学生复习兴趣的方法,比如运用现代媒体。比如在“青藏地区”的复习时,我就是先找了关于青藏高原的视频,青藏高原一直是很多人觉得很神秘的地方,所以这段视频紧紧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学习时情绪好,反应快,学习效率高、效益好。我想通过多样的地理教学,一定会让他们远离恐惧,一定会让他们真正的爱上地理。但是,在复习课上要真正做到做到以上的所说的,老师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经历。

三、注重归纳、总结,关注热点、跳出题海。

进入高三复习,有不少同学走向了一个误区,就是“题海战术”,也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刷题”,我有个学生就是这样,只要市场上有的地理资料他基本上都有,他自己本身学的也很辛苦,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不理想,他以为多做题就一定能考高分,但殊不知“温故比知新更重要,精做精讲重视知识的整理与分析比题海泛舟更有效”,比如在区域地理的复习中,就要抓住案例背后的“理” ,来解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题答题,人文地理侧重于学生的识记,尤其是基础知识和答题模板的总结,必修三的复习应该淡化教材,重视案例研究的思路。必修三的三个核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区域发展评价的一般方法;重视整体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学习地理要有科学的方法,要培养地理学习的思维。

篇9:初二生物地理复习计划有哪些

生物地理会考难度不大,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和运用,而且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都是以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为基础,所以复习的重点要以基础知识为主,重视基础知识的背诵过关、基础题的练习掌握、基础知识的运用。有不少同学希望临考前打突击战,有些同学喜欢做一些偏、难、杂的题等,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因为生物地理学科的主干和核心知识与基础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只有主干没有枝叶的树木是不能成活的。只有抓住主干,通过主干带出知识点才能主次分明,做到事半功倍,而做到这些靠突击和不注重基础是没有效果的。

2建网络——相关知识纳入体系并进行比较串联

在抓主干知识时最好能列标题概括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在生物地理考试说明里,各主题的重点和复习的内容都有明确写出,但处主干是零碎的知识,在复习时应挖掘好知识内在联系,将知识点串联成知识链,进而形成概念图;或者抓住主干知识,以此为中心进行辐射,形成思维导图。将相关共性知识进行比较,联系,以便于更好的区分理解,也便于记忆和掌握。

3避轻就重选择要害——攻重点和难点

复习时应对照考标找出自己的“难点”,逐一击破。如生物科“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容易混”、“体循环与肺循环过程,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变化”“肾小球的结构与尿的形成”象这些重难点可单个作为一个个的主题重点突破。这样对你个人的复习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重点题和会考中常考的知识点,需要逐个落实。

4重视书本上的插图,指导读图作答

从近几年的会考生物地理试题来看,看图作答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图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课本,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时应重视课本插图的复习。在现行的初中生物地理新课程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对图像的复习,要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结合,从而提高对图像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5关注社会热点、新闻焦点及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篇10:初二下学期地理综合训练题

1.基本国情:国土______________,区域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我国正在建设的区域合作工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我国在风沙危害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建设“三北”防护林。

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是第一位的。

5.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_______________的世界。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国情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物产资源丰富

B.我国的东西部地区差异不明显

C.我国的自然灾害多发生在西部地区

D.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充足

2.一个国家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确的做法是()。

A.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B.一切按领导的主观意志办

C.顺其自然,靠天吃饭

D.照搬外国经验,仿效他人做法

3.“三北防护林”所起到的根本作用是()。

A.美化环境

B.防治酸雨

C.防风固沙

D.阻止寒潮

4.“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的()。

A.水资源紧张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不协调的问题

D.油气资源勘探的难题

5.“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调水线路是()。

A.西线、中线、东线

B.南线、中线、北线

C.左线、中线、右线

D.上线、中线、下线

6.我国的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应建在:()

①劳动力充足和粮食产量大的地区②粮食生产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地区

③粮食商品率高,增产潜力大的地区 ④人多地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篇11:初二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地理教学计划详情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册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第八章中国的工业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篇12:初二地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是经1年半学习,年级整体情况较好,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五个班,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个别学生有时不能形成班级焦点,必须进行较多的组织教学。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四、教学目标: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复习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初一地理难点,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二重点章节有: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五、教学措施与计划

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让90%以上的同学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二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2月26日——5月21日)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学习手册》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阶段:(5月22日——6月13日)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会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会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强化训练,冲刺会考。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会考

课外实践教学计划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也不断创新,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为指针,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活动目标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挥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5、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

6、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交流能力。

7、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听取学生方面有效可行的建议,灵活机动的开展活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中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与进步,他们对于课上的要求都能认真的完成,小组实验、研究、调查及制作等都能较好的配合。课堂上他们动手动脑都很积极,一些常规已经基本养成并且纪律也相对稳定,这些为新课程的学习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继续学习进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础。

四、各年级活动主题安排 本学期课外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爱我家乡(分组活动、发放调查表)

(二)环境污染调查(分组活动、发放调查表)

五、具体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纲要》,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现代化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5、结合《纲要》领会综合实践课的设计意图和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

6、每一活动主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和本校学生的实际,灵活取舍,创造性地使用。

7、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评价要用鼓励欣赏的语言。不要打消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8、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9、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将自己活动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并且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激发他们大胆想象,创造条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放开来写,提高写作水平。

篇13: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交通运输】就是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指使用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管道等工具的运输,即:铁路、公路、水路(海运、河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全国交通运输网】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分布在全国各地,通向城市、工厂和矿山,并与海港、公路、河道运输相衔接,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交通运输网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密度大,西部地区密度小。

三、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选择客运或货运需要考虑的因素】运输的价格高低、速度快慢、运输量的多少、人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

客运:主要考虑出行的目的、票价、速度;

货运:主要考虑货物的性质和数量、运输距离、运费、速度、运输的目的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

【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

林业: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

畜牧业: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总称为畜牧业;

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农业各部门的分布】

【主要农作物的南北地区差异】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①与城市或工矿区的距离;②市场需求量;③农业技术装备;④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三大平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一、工业与我们

【工业的分类】重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轻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

二、工业空间分布

【工业分布大势】

①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②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③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上一篇:研究生思想鉴定表范文下一篇:我的端午节学生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