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杨善洲

2024-04-17

思想汇报-杨善洲(精选8篇)

篇1:思想汇报-杨善洲

杨善洲是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2010年春夏,我省大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长达半年的持续干旱使群众种不上地,喝不上水。在大亮山周边村子,尽管也遭受旱灾,但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流着甘甜的泉水,水源地正是杨善洲造林22年的大亮山林场。过去,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村民的生活处于“一人种三亩,三亩不够吃”的困难境地。缺水的问题尤其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当时,村里谁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捎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现在,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乡亲们也真切地体会到了老书记造林带来的好处。

通过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看到了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的斗志和情操。杨善洲同志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几十年来,对党的事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纵观杨善洲同志的一生,感触最深的是:他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一心为民、扎根于民的公仆情怀,有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有大公无私、谈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献身精神。这一切都是这位老共产党员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对我们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处在社会变革和转轨变型的环境中,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意识形态出现多元化,诱惑也不断增多,部分人抵挡不住诱惑,信念开始动摇。此时,我们党推出这位忠以报国、诚以修身、勤俭自强、信以立业、德才兼备的时代楷模,很及时,也很有必要。

我们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缅怀先进人物,更要传承和发扬他的信仰追求,并以此为标准来调整和找准自己的人生航向。把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用扎实的工作、敬业的精神、创业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来谱写一曲共产党员的生命之歌,留予后代吟唱!

篇2:思想汇报-杨善洲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

陈钊 1130040004 最早了解杨善洲同志,是通过观看2011年感动中国颁奖仪式。给他的颁奖词这样写到:“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颁奖词虽然只有短短几十个字,但是却把杨善洲作为中国共产党员的先进思想,坚定理想落到了实处;把作为人民公仆的热情服务,无怨无悔树立成了一塑高大的丰碑。

影片《杨善洲》立足实际,将杨善洲同志从任职到退休后一直持续不断的“革命事迹”,呈现给观众,发至肺腑,感人至深。保山大旱,为了保住“滇西粮仓”他发挥了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独自承担开闸放水的风险,制定抗旱措施,果断采取行动,“天大旱,人大干”,提议将盖地委大楼的款项用以打井灌溉,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场大雨降下,而让我影响深刻的就是在大雨之中,他对着大家说:“咱们从此不靠天,不靠地,要自己当龙王”,这都无不显示着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深刻觉悟和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

而其中一条贯穿影片的线索---他与二女儿之间的情感矛盾,从最开始女儿想通过他的权力“农转非”而没有答应;之后女儿结婚时,他因为工作缘故又没有得以参加,女儿受到打击;一直到女儿到山上去“哭求”父亲帮助却失望而归,开始怨恨自己的父亲怎会如此“冷酷”,但是最痛苦的人恐怕却是杨善洲啊,作为父亲他何尝不希望自己的家人、子女生活幸福,面对女儿对自己的生气,他深深的自责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他的痛苦没有地方可以诉说,只有自己强忍着,但是他知道而且深深的明白自己不单单是作为父亲,他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肩负的不止是家庭的责任,还有为国家,人民的服务的任务。面对女儿的一次次请求,他坚守住了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行,不谋私利,两袖清风。

篇3:思想汇报-杨善洲

关键词:杨善洲,“两学一做”,体会

1 引言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打牢“两学”学习基础,让思想生根。笔者认为,除了严格对照“两学一做”要求搞好学习,夯实理论根基外,更重要的还是要比照先进找差距,把功夫下在如何“做”上。关于“照谁做、怎么做”的问题上,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其事迹感人励志,杨善洲作为一名地委书记,退休不退志,坚持造福于人民思想没有放松,放弃到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带领群众百姓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22年如一日艰苦创业办林场,育树成岭,柳绿成林,林场有了可观的收益后,他本人不要一分钱的工资,还将自己亲手建设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地上交国家,胸怀天下,格高志远。而他本人,一生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最终也没给妻子转为城镇户口,没有安排女儿进城里工作,在他退休时几乎没有存款,并且还把家中的所有的积蓄和工资都投入林场建设中去,这就是共产党人。

2 学习体会

2.1 学习杨善洲,做一个有信仰、守承诺的人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是高悬在每个人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信仰是人们关于普遍、最高价值的信念,是在人类精神生活领域中占据核心位置的一种文化价值活动。在走进杨善洲精神家园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想: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退休后本可以在省城安享晚年,却一头扎进荒凉的山沟里植树造林,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是什么力量让他废寝忘食地忘我劳作?支撑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原动力到底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我慢慢想通了,是信仰和承诺。在我看来,这个信仰和承诺又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个是,对党的坚定信仰和对党员身份的庄严承诺———共产党员就应该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另一个,则是他对人民群众的无私承诺。他曾经说:“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为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对杨善洲老人来说,作出了承诺,就必须践行。这看似简单,并但非人人都能做到。在诚信品质普遍缺失的今天,杨善洲老人用他22年的艰辛努力向我们诠释了,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向群众承诺什么,又该如何践行承诺。他的坦诚与坚定,无私与执着,深深打动了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用心学习杨善洲老人这种“言必行、行必果”的崇高品质,始终不渝地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做一名忠于信仰、知行合一、勇于担当的共产党人。

2.2 学习杨善洲,做一个作风好、工作实的人

(1)作风务实首先体现在他的政绩观上。杨善洲担任县委、地委领导30多年,在其位、谋其政,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实干真干,不做表面文章,没有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也没有搞立竿见影的应景之作,而是把功夫下在了最不容易出政绩、但群众最期盼的民生民事上,求真务实,心系百姓,真正从实际出发为群众、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总是把群众最关心的民生民计问题举过头顶,只是民所愿众所望的事,就是书记心中天大的事,从不敷衍了事,他曾召集地委委员召开临时会议,现场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水井,为解决实际的民生问题,现场办公,避免了议而不决、执行缓慢等问题。

(2)作风务实还体现在他的工作姿态上。为了工作,他抛家舍业,扎根基层,家庭无法照顾,一门心思铺在工作上,殚精竭虑,从不懈怠,一把锄头闹革命,老牛拉车不回头。在林场建设初期,为了解决树苗来源匮乏和资金短缺问题,他集思广益,使出了各种办法和招数,他带头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毫无顾忌曾经的地委书记身份,能够真正的俯下身子,放低姿态,只要是对群众有利的,对改善民生有利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老百姓戏称我们的书记“当官不像官”,是我们贴心的“草鞋书记”、“草帽书记”,是一位真正走进群众百姓心中的书记,为百姓实事的书记。

(3)作风务实还体现在他的亲民爱民上。书记是真正的践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核心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有困难请群众,问计于民而用于民,任何时候都不曾脱离群众。学习杨善洲的事迹,联系目前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使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机关干部,要做“脚底沾泥”的实干者,而不是夸夸其谈的空想家,要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衙门官,这样能走进人民群众里去,了解群众需要和疾苦,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必须要深入了解情况,从实际出发,从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畏艰难,只要是对百姓、群众有利的事,只要用功去做,就一定能做成做好。并且,要对每一项工作投入足够的热情,用“挖厕所也要挖出天下最好的厕所”的精神,精益求精,把工作当事业干。要创新发展理念,契合发展思路,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展工作。要摸准实情,搞好结合,提出具体措施,有的放矢做工作。写东西要让基层看得懂,提建议要让基层能落实,安排工作要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真正把反对“四空”(空文、空话、空会、空跑)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件具体事项上。搞好“两学一做”,不能仅仅停留在一时一事上,也不能停留在对先进典型的无限敬仰上,而要对比典型找差距,一步一步去践行,哪怕对照先进做一件实事,也比讲十句空话管用。我们党是有着8700万党员的执政党,如果每一名党员分子都能脚踏实地抓落实,那将汇聚起无与伦比的巨大力量,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2.3 学习杨善洲,做一个轻名利、重奉献的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主要的意思是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因此,唯有胸怀天下、淡泊名利才能集中精力为人民服务,为百姓造福,杨善洲书记身上正是所有崇高品质的最集中体现,是“杨善洲精神”核心之所在,是大多数人学不来、做不到的,更是需要大家要反思和值得永远学习的。为官30多年,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为妻女亲戚解决过什么困难,甚至连政策范围内的照顾都不给家人享受,有了好事总是先想到人民群众。他一辈子省吃俭用,却将价值数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当地政府,不当富翁,选择贫穷。共产党员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是吃苦在前,从不享受。他是一位真正靠人格魅力和自我牺牲精神服人的领导干部楷模。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这种精神资源因为极其稀缺而弥足珍贵,理应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学习杨善洲,就是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学习他不为名利所扰的精神境界,学习他知足、知责、知恩、知报的高尚情操和良好心态。党员干部不是不能比,关键是和谁比,比什么。如果待遇上总向高标准看齐,那只能越比越累,心胸宽广的人没有痛苦,欲望无穷的人没有快乐,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如果工作上能用先进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那得到的结果应该是工作上的不知足,是对党的培养、对组织的关怀知恩图报的欠缺。因此,在面对利益纠结乃至人生困惑的时候,每个人都要自我提醒,多想一想自己还能为组织做些什么,少问一问组织还欠自己什么,因为和杨善洲比起来,我们已经得到得太多、付出得太少,要时刻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把他的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去,永远牢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宗旨,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热情,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4:印象杨善洲

第一次见杨善洲,是在我当选为云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市第一届人大第五次大会上。那是在2004年2月27日,当主持人宣布当选人名单后,一位身穿洗得发白的蓝布制服、脚穿一双解放鞋、头戴一顶也洗得发白的蓝布帽的老人走到我身旁,用粗糙的右手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好为人民服务。”说完,回到主席台中央位置坐下,并回头朝我笑了笑。我以为是从基层选上来的群众代表,在他的面前没摆名签,也朝他笑了笑,并点了下头:“我记住了!”

散会了,我上前要扶他下台阶,他推开我的手:“不用扶,我板扎(云南方言,意为结实)得很!”又对我说;“一会儿我去市政府,有事要麻烦你。”

我随人群走出市委党校礼堂,市委秘书长李志刚同志走上前来说:“刚才是老书记杨善洲,他曾在保山地委当了八年多书记。”我望着渐渐远去的老人的身影:“地委书记?哪儿像啊!”

回到办公室刚坐下,有人敲门,我一看是老书记,赶紧让坐端水,他一摆手说:“不用忙了,我跟你说完事就回施甸。”“你跟杨建洪副市长说一下,得空让林业局的同志去一趟林场,有一块阴坡地的树长得不旺,请他们帮忙选一点适合阴坡长的树种,今天没见到杨副市长,你给传个话。”我连声答应:“一定办到!一定办到!”说完,老人转身出了门。

送走老书记,我久久地沉思着,脑海里总想把“老地委书记”、“老农民”这两个鲜活的影像合二为一,但总是没法统一。说实在的,现实生活对我的教育太深太深了。

时隔不久,我去施甸县万兴乡调研,路上碰到一辆故障车在修理,一位老人在旁边递着工具。他一回脸,我认出是老书记,赶紧下车问要不要帮忙。他一边递扳手一边说:“换轮胎,弹石路不好走,费胎。”又冲我直摆手:“你去忙吧!我这儿不用你帮忙。”我让秘书送几瓶矿泉水,他摇了摇挎在肩上的军用水壶:“我喝不惯那个,有这个就行了。”

军用水壶,白开水。这在很多年前见过的物件,在影视片中表现党的干部艰苦朴素作风的物件,在解放军战士和野外作业人员中常备的物件,老书记今天仍在使用,而且十分喜爱。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自此,我的车中,不再放矿泉水箱,而改用热水瓶和水杯。下乡跑基层时心里踏实了许多。

也许是缘分吧!再一次见到老书记,是在隆阳区蒲缥镇,那边有个经济合作项目需要市里去协调。我们一行人从现场回到镇上,时近中午,就在路边找了家较干净的饭馆吃中午饭。正吃着,从外面进来一位老人,很熟悉地同老板打招呼,递过一个军用水壶让装开水。老板很热情地同老人攀谈,很亲热。我认出是老书记,忙上前问候。老书记也认出了我:“抓项目吧?可不能大意哟!”我说:“一定按规矩办!”老书记用嘴一指饭桌:“这顿饭谁掏钱?”没等我回答,同行的司法局长赵伟接上话:“老书记,是王副市长掏。”老书记笑了,一指我说:“你掏得起!”说完,冲我们摆摆手,提着水壶出了门。

我们送走老书记,沿着路边边走边聊。吃饭,这在当今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吃什么?怎么吃?却大有讲究。记得很早时跟随领导同志下基层,走到哪儿就把饭费缴到哪儿。接待的同志严肃认真地收费、开收据。我们回机关后一一向领导汇报,照样收缴领导的饭费。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后来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传统习惯改了。下面接待的规格、档次、水平不断上升,下去的同志心安理得地享用而且分文不掏。临走时还要带回一堆土特产。这股强大的惯性力量,让人无法抗拒。否则,就会成为“异类”。走着聊着,来到一个大山包前,市政府办公室王勇副秘书长指着山包上一棵突兀的攀枝花树告诉我:“这棵树是老书记当年种下的。他有个习惯,下乡时总带着树苗,走到哪儿种到哪儿。”我望着那棵在阳光下长势很旺的攀枝花树,心里涌出一种莫名的感慨。突然,我从山包的独立和攀枝花树的独立中感到一种悲凉,那山,那树,是那么独特,在平坦的坝子上和四周空无的环境中竟是那么高大而又不可及。是啊!像老书记这样的人,现实社会中还有吗?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始了。云南省委也推出建设“云岭先锋”工程。市委常委会研究树立一批全市共产党员先进性典型和模范人物时,一致同意将杨善洲老书记作为一面共产党员的旗帜在全市宣扬。云南省委也将老书记作为全省典型广泛宣传。渐渐地,我对老书记的了解更多更深入了。他26岁担任县级干部,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保山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了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他退休后,主动放弃到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卷起铺盖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0多年,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他担任地、县领导30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顶个草帽,穿双草鞋,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帮路过的赶马人钉过马掌,教工地上的年轻人打过石头,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草鞋书记”、“泥腿书记”。太感人了!越听,越看,越学,越感到老书记真是共产党人的楷模。是个真正大写的人。

去年4月初,保山市委办公室来电话,让我去陪一下市里到北京组织宣传老书记先进事迹报道组的同志,我到了云腾宾馆,想不到竟见到了老书记的女儿。还是那么憨厚,那么朴实,那副农家妇女的装束。我想起老书记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当地委书记时,按规定家属可以“农转非”,但他对组织的照顾先人后己,把审批表放进了抽屉,一压就是30多年,妻子和女儿至今还是普通农民。

人,做到这份儿上,真是尽善尽美了!这在当今人们大多认为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在老书记身上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展现了。无论是聆听报告会的报告,还是看电视、电影,我都情不自禁地掉泪。杨善洲老书记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献给了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他是我心中永远的丰碑!

市委李正阳书记告诉我:“市里已在老书记的大亮山林场为他塑像和立碑,作为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要让老书记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振奋起民族精神,建设更美好的家园。”我听后很感动,心想,有机会回保山,一定去拜谒!

篇5:思想汇报3-杨善洲

最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看他60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淡泊名利、不懈追求,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奋斗一辈子,成为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特别是品味他的“穷”与“富”,更让人为之动容,深受启迪。

他曾经在我国的云南省历任区、县级主要领导,担任地级主要领导20多年,他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用在了为人民群众办事实上,造福一方,服务百姓,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退休之后,杨善洲老人完全可以享受许多人羡慕的安逸闲适的晚年,他却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一直在当地施甸县的大亮山带领大家植树造林,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一干就是22年,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这满山遍野的茂盛丛林,都是老人亲自带领大家栽植的,用生命的余热把曾经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之后,他更是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

这就是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共产党员奉献的境界。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甘为群众忘我奉献一生。他是群众心目中优秀共产党员的鲜活形象,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恪守信念,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学习杨善洲同志,就要学习他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作为一名立志于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生活学习作风来迎接每一天的生活。艰苦奋斗,刻苦学习,不断创新,为党的事业甘于奉献自己的一切的精神。

篇6:杨善洲党课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前段时间,学校党组织组织我们观看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作为一名老干部,杨善洲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几十年如一日的帮助林场种树,把自己本该享福的几十年全部奉献给了云南大亮山林场。他帮助人民绿化荒山,用实际行动做到了爱国爱党,在他的眼中,人民的利益高于自己的利益,国家的利益高于家庭的利益。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当时省委书记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住,颐养天年,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在他的家乡大亮山,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民毁林开荒,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杨善洲认识到,只有绿化荒山才能在以后帮助大家发家致富。于是他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

在大亮山,环境恶劣,不仅没有电,而且连个像样的住所都没有,办公桌、板凳、床铺都是自己动手做的。种树需要大量的树苗,可没有资金,杨善洲绞尽脑汁。他每天和职工们带上工具,到处寻找树苗。到了夏天,杨善洲通知甚至放下自己的尊严,到大街上的垃圾桶里捡果核,一个老地委几乎做到了自己能做到的一切来帮助改善大亮山的环境。

杨善洲虽然是大亮山林场的义务承包人,但他并没有从林场拿钱。最初的几年里,林场只给他补贴70元伙食费,后来调到了100元。不仅不要钱,杨善洲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林场在山下办了一个水里基地,招了一些临时工,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杨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2009年4月,杨善洲将活立木蓄积量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大亮山的生态修复,使一些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得到保存。现在,林场珍稀动物有黑熊、豹子、猕猴、凤头鸟、野鸡等,植物有桫椤、银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现象消失,风调雨顺,周边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决烧柴问题,通过合理采收干巴菌等山珍实现增收。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但由于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养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在干旱期间仍然充足。

其中,视频里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杨善洲早些年前还是地委书记的时候,有一次,他和另外两个县委去调研,调研工作结束时,他们三个人去吃饭,他们吃的很普通,一共是花了6.5元,秘书去结账,县委书记推辞:“菜很简单,我用我的伙食费去冲抵就行了。”回保山路上,杨善洲突然问起吃饭是否结账,秘书如实相告。“停车,你立刻搭班车回去结账!”他的口气不容商量。仅仅是六块五啊,从这件事里,完全可以看出杨善洲的态度,公私分明,绝不沾公家一点便宜!

1975年的夏天,因为家里边的房子年久失修,一下雨就漏水,家里人实在是没有办法住,杨善洲的妻子找他去抱怨,杨善洲掏出身上仅有的30元钱交给妻子,说:“你先拿这30元钱回去,买几个瓦盆接一下漏,暂时艰苦一下。”张玉珍接过30元钱,含着泪水回到了老家„„。

2009年底,因为杨善洲为保山市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政府为他颁奖,奖金一共是20万,这是杨善洲辛辛苦苦工作二十载,本该得到的。经过反复思考,他把这笔钱分成了四份:10万元捐给保山一中,用于救助贫困学生;3万元捐给林场建一个护林哨所;3万元捐给当地政府给老年人建一个洗澡池;剩下的4万元留给跟自己吃了一辈子苦的妻子,他吩咐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用好这笔钱来孝敬她们的母亲。

杨善洲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杨善洲曾经说过他就是到山沟里自找苦吃的,他的苦为群众们换来了甜。在他的苦日子里,杨善洲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体验着奉献的乐趣,他的一生是无比光荣的一生。他的自找苦吃也是也使我懂得了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继续保持和发扬前辈的吃苦耐劳,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优良传统

以上是我前段时间观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一点体会和收获,请党组织继续加强对我的培养,教育和帮助。

汇报人:马乐

篇7:学习杨善洲思想汇报

“他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一样,走了……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有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有开着农用车运输的孙子们……他奋斗了一辈子,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而去,而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这就是杨善洲,一个共产党人的一辈子,我们的好党员好干部。他是一面镜子,真实;他是一面旗帜,引领;他是一种精神,感召。学习他,做好人;学习他,为好官;学习他,履好职;学习他,尽好责,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一种责任。

通过学习,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党性修养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我还认真反思了自己在学习、思想、作风、工作、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现就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自我剖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抓得不紧,学风不够扎实。

长期以来,我深知“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是汲取营养的有效途径,加强学习是干好工作的基础”的道理,对学习从来没有过放松,特别是到公司工作后,深知人事工作涉及内容广,加强学习十分重要和必要。但在工作中,顾此失彼的问题依然突出,往往只注重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对系统学习的从严要求。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人事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处理事务多而具体,造成了自己有时只顾忙于一些具体的工作,自觉主动挤出时间来学习

不够,闲时学一阵子,忙时学的少,结果对理论上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新问题理解还不深,使理论水平不能尽快得到提高。二是对政治学习还有“走过场”现象。有时对政治学习还停于形式,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只从字面上理解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不深不透,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三是专业学习抓得不紧。来公司工作一年多的时间,对人事工作的学习尚不全面。由于人事工作涉及到的学习内容比较广泛,既有法律法规的约束、又有各种标准规范的要求,还有技术的和理论的支撑,但迄今我尚未能完全理解掌握。

(二)统筹能力有待提高,驾驭本局能力需进一步增强。

作为行政人事部业务主管,职责要求我不仅要负责好公司人事的各项工作,还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来思考推进行政人事部的工作,帮助部门负责人协调处理各类关系,这就要求我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统筹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但是在工作中,由于总认为行政人事工作具有其自身规律性,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以至于终日埋头于纷繁复杂的事务堆里,常用老眼光、老办法、老经验去对待和处理新问题,习惯于满足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开拓意识还不够,常常求稳怕乱,总感到防范上用其心、尽其力就可以,没能从深层次、宽领域思考整合部门各方面力量,未能下决心从根本上谋划解决部门基础薄弱的问题,缺乏知难而上、排难而进的工作态度和果敢精神。

(三)作风养成不够一贯,作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长期以来,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入党积极分子,我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希望在公司里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其他年轻同志的工作主动性、学习自觉性。也正是这样,我只追求自己的完善,而忽视了对新同志的严格要求,形

成了新员工工作“一般化”的苗头,没有能充分调动大家主动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热情。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我之所以会存在上述这些问题,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有客观影响,有内因也有外因,但究其根本,还是主观因素在起作用。通过这次对照杨善洲老书记先进事迹的学习,剖析思想根源,我觉得我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是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对自己思想的改造。首先是在思想上对理论重要性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来认识,对党员应具备全面的素质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其次是求真务实的作风不够扎实,存在满足于现状的思想人。

今后我要将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时刻践行共产党员宗旨:

(一)要善于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习是工作之基、能力之本、水平之源。学习不只是一般知识的积累,而是世界观改造的重大问题,理论水平提高了,看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工作能力也同样会提高,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保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结合开展的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求,我要从自身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对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做到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群众学,认真思考,勤做笔记,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自己的知识积累, 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争做自觉学习、用心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

(二)要扎实工作,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做为一名经过党教育培养的同志,结合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求,我要努力做到时时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尽心尽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一切工作都以公司行政人事工作要求为出发点,创新工作思路,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此外,做为一名所从事的工作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人员,我要做到忧群众所忧,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排群众所难,争做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表率。

总之,要以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使自己纠正一些缺点错误,解除一些思想负担,改进一些工作方法,理清一下工作思路。今后的工作中,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将和部门的其他同志一起齐心协力,努力奋斗,为加快公司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汇报人:

篇8:杨善洲精神的深刻启示

当官不摆谱树牢正确的地位观

杨善洲出身农家, 仅石匠就当过7年。虽然26岁担任了县级领导, 直到地委书记退休, 但他始终穿着朴素如农民、言行举止朴实如农民、待遇规格普通如农民。他很少呆在机关, 经常戴草帽, 穿草鞋, 随身带着锄头、镰刀等农具下乡, 遇着插秧就插秧, 碰到收稻就收稻, 地里的草长高了就锄几把;看到年轻人做石活, 就去作示范;看到有人给牲口钉掌, 就去帮忙端马脚;每次回老家, 都下地干活。田间地头留下了他参加劳动、发展生产的串串足迹, 农舍庭院回荡着他访贫问苦、促膝谈心的亲切话语。当地流传着许多“地 (县) 委书记被当成农民”的故事, 群众亲切地称他草鞋书记、农民书记、粮食书记、种树书记……

学习杨善洲, 一要破除“官本位”思想。所谓“官本位”, 就是以官为本, 一切以做官、升官、保官为人生信条, 以官为贵, 以官为尊, 以官职大小衡量人的价值、成就和地位, 认为有官就有了一切。“官本位”思想严重的人, 会把职务作为炫耀身份的黄金招牌, 把权力作为谋私的工具和资本, 把所在地区或单位当成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把自己当作主人, 视群众为呼来唤去的仆人;喜欢别人称呼领导职务, 喜欢高高在上作指示、发号令;自认为高人一等, 唯我独尊, 自以为是, 随便训人, 听不进不同意见。结果是群众从期望转为失望。二要树牢公仆意识。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认为, 所有公职人员都是“社会的负责的公仆”。恩格斯讲过, 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 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警告说, 如果有什么东西能把我们毁掉的话, 那就是官僚主义。我们党的领导干部, 都是人民的公仆, 只有职责为人民服务, 没有特权做官当老爷。把做群众的仆人视为人生准则, 俯首甘为孺子牛, 应成为全体干部的座右铭, 决不能颠倒主仆关系, 把自己变成凌驾于群众之上的特殊人物。三要树牢群众观。领导都来自群众, 最终也将回归群众, 理应扎根群众, 以群众之心为心, 以群众之难为难, 围着群众转, 与群众保持零距离。领导者的主要职责, 在于把群众中蕴藏着的巨大力量发挥出来, 离开了群众的积极参与, 蓝图再美好、规划再科学, 到头来都是空谈。领导者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所以, 列宁说:“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 能判断一切, 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 国家才有力量。”而要组织和发动群众, 就必须“甘为民仆耻为官” (董必武诗) , 放下官架子、改变官习气、克服官腔调、转变官作风, 把心永远贴在群众的脉搏上跳动, 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拥护, 才更加富有凝聚力和号召力。

掌权不谋私树牢正确的利益观

1980年, 粮食局试验用小麦酿出第一批酒, 送一些给地委领导试喝。杨善洲说:“白送的一口不尝, 付了钱的可以喝。”他从不利用职权揩国家的油, 占公家的便宜。有时因私事请假回家, 都是买客车票。为照顾他, 组织上几次决定把其老伴从原籍调来, 可他就是不同意。直到退休, 他一家人仍在农村, 他仍旧一人住在办公室。1964年, 组织上提出把他爱人转为城镇户口, 他谢绝了。1978年, 上级通知家属可以农转非, 他再次拒绝了。3个女儿从未沾他的光白看过一场电影, 未坐过他的小车。一位亲戚找到他:“大哥, 把我爱人、小孩调进城吧, 只求你这一次。”他说:“我手中的权只能用来办公事。”他始终把后门关得紧紧的, 从未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 没打过一个后门电话。退休后办林场, 老伴看病坐过4次林场的车, 事后交了370元钱。他拒绝了绿化大亮山应得的高额引资提成和县里要奖励他的10万元, 把市里给他的20万元奖金捐出16万, 还把价值3.56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政府。他一生的积蓄不足1万元……

学习杨善洲, 一要秉持正确的权力观。要明确: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 只能用来为党增光彩、为民谋福利;正确用权才能造福人民, 滥用权力只会造祸百姓;权力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义务, 权力越大、职位越高, 承担的责任也越大。有了这种认识, 才能谨慎用权、正确用权。必须秉持公权不私用、为官则为民的宗旨, 而不是去谋自家的蝇头微利, 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能一朝权在手、便把名利捞, 不能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二要秉持正确名利观。奉献与索取, 是人生无法回避的课题。要明白为官之道不同于经商之道, 领导活动不是个人赢利的经济活动, 领导职位不是个人的名利场, 不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通途。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抉择上, 必须树立后者高于前者的理念, 金钱名利轻如浮云, 责任义务重如泰山, 把实现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成为嘴不馋、心不贪、手不伸、眼不乱、耳不偏的“五官端正”的公仆;看别人享尽荣华, 不会思绪浮动;看别人富甲一方, 不会暗自神伤;面对白花花的银子, 不会灵机一动。翅膀系上金坠的雄鹰不可能搏击长空, 满脑子私欲的干部不可能履行好责任。当然, 领导干部也是人, 也要吃饭穿衣、养家糊口, 但领导者的个人利益, 只能获得政策范围内应得的报酬, 而不能谋取不义之财。要自觉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 纠正把勤俭节约视为寒酸, 把艰苦朴素视为土气的误解。三要保持敬畏之心。法律是治国的根本, 制度是执政的准绳。家有常业, 虽饥不饿;国有常法, 虽危不亡。法令行则国治, 法令驰则国乱。领导干部是担纲履责的领头雁, 应明白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崇敬榜样, 学习先进, 畏惧法律, 遵守制度。否则, 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损失, 个人也会身不能安、命不能保。要警醒和约束自己, 在学习和工作上, 永不满足;在职务、待遇和生活上, 不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

职责不忘怀树牢正确的事业观

一次, 杨善洲到不通公路的安定公社搞调查, 从瓦罐里抓起一把干瘪的玉米粒说:“老乡, 对不起你们, 我没当好这个地委书记……我们带着三中全会的精神来了, 靠劳动致富, 越富越光荣!”他在大会上说:“我得先做检查。你们这里山是荒着的, 地是闲着的, 人是饿着的, 袋子是空着的, 我没尽到责任……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 铲除穷根……”他在保场乡种了半亩粳稻田, 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 亩产增400斤。为让群众掌握这一技术, 他常跑田间地头, 亲自示范推广。他写道:“领导亲自带着干, 是最有效的指挥。一天讲得磨破嘴, 不如自己流汗水;口号再好听, 领导不下去, 也是老和尚念经, 自己念给自己听。”他说:“我们干工作不是给上级看的, 是为了群众幸福, 只要还有贫困和落后, 就应一天也不安宁!”因为不安宁, 他掏心扒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把山区面积占92%、土壤贫瘠、种植方式落后、水利设施薄弱的保山, 建成了“滇西粮仓”。

学习杨善洲, 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建功立业的进取之心,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锐意进取激情, 珍惜岗位, 牢记责任, 有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精神追求, 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 困难面前敢于开拓, 矛盾面前敢抓敢管, 风险面前敢担责任, 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倡导“充满激情、求真务实、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严谨细致”的良好作风, 大力整治乱作为和不作为现象。要与不思进取、精神萎靡、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在其位不谋其政等颓废现象作斗争。二要倾注真诚、奉献真情、真抓实干。经济欠发达地区, 要想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没有捷径可走, 唯一的办法就是亲力亲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和群众同甘共苦, 以实干赢得人心, 以正气凝聚人心, 用甘愿吃苦的精神带领群众改变面貌。三是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改善民生, 让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发展是硬道理, 富民是硬任务。坚持能力所及、群众所需、好事快办、特事特办, 铭记公仆职责, 兢兢业业工作, 踏踏实实干事。解决好群众迫切需要的实事难事, 最盼最急最有怨气的头疼事, 涉及生活的闹心事;“对群众实行正确的有远见的领导” (刘少奇语) , 解决好关系群众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大事、要事。不在迎来送往中乐此不疲, 不在灯红酒绿中流连忘返, 不在升官发财中煞费苦心, 不在文山会海中虚度光阴。把服务人民作为人生目标, 追求工作范围最大化、工作效能最优化、工作成绩最佳化, 把心血投注在为民办实事上, 争创科学发展一流业绩。

退休不褪色树牢正确的信仰观

1986年春, 杨善洲退居二线, 谢绝了去昆明安享晚年的安排, 不顾亲友反对, 一头扎进荒无人烟的大亮山义务植树。22年间, 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 手多次划伤, 左腿摔成骨折, 顶住了“老家伙退休后还想捞一把”的误解, 像爱护孩子一样照顾林子, 终于建成了5.6万亩、价值3.56亿元的林场。还修通了18公里路, 接通了8个村的电。大炼钢铁时被伐成秃岭裸岩、山泉干涸的大亮山, 变得绿意盎然、泉水充沛, 光是修枝打杈就解决了3000多户农户的烧柴问题。有了水, 粮食单产翻了1.5倍, 昔日的荒山变成了致富的绿色家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还叮嘱:“我只是在尽一名党员的职责, 只要活着, 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帮群众办实事, 党员的身份永不退休。”

上一篇:办公室文员工作总结下一篇:刘玉敏2013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