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汇报情况

2024-04-29

组织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汇报情况(精选11篇)

篇1:组织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汇报情况

新华乡关于组织收看杨善洲同志

先进事迹的情况汇报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和县委组织部《关于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收看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要求,深入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和传承他的崇高我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开展了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高位推动,党政领导班子带头学习

2011年4月1日,新华乡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会议,专题收看并学习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会议由党委书记主持,并就专题学习活动作了动员讲话,他指出,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引起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胡锦涛、习近平、李源潮同志先后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全国每一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省委也及时作出了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决定。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诚于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一辈子艰苦创业,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一辈子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过上好日子,献给了共产党人的高尚追求,献给了对群众的无私承诺。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工作的榜样,是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

二、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全乡掀起学习善洲精神高潮

2011年4月1日-2日,新华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各站所人员、各支部(总支)副书记等共计50多人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大家聚精会神地聆听报告,认真记下感人至深的情景,大家的精神、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会议结束时,党委副书记顾帆同志作了讲话,他要求,所有参会人员要认真领会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对照自己的工作,认真查找不足,找出差距,及时纠正,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要求各支部在4月1日至5日组织全体党员收看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使杨善洲事迹深入人心。

当前,全乡各单位、各部门正在紧锣密鼓的布置学习活动。此次学习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了杨善洲老书记,他的先进事迹及崇高精神将鼓舞着我们努力工作,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我们广大党员树立起了一座丰碑。我们将以此次学习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他的先进事迹,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推进和谐新华建设贡献力量!

中共新华乡委员会

2011年4月5日

篇2:组织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汇报情况

自收到《关于转发省远程办〈关于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收看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的通知》后,我办积极响应,及早传达,并要求各镇(乡)党委要充分认识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的深刻内涵,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在全市掀起了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热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迅速传达通知

1、及时向各基层党组织转发《关于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收看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的通知。

2、利用企信通向各镇(乡)党委组织委员和组织干事发出信息通知,要求做好组织收看的准备工作。

3、各镇(乡)也相应发出通知至各基层党组织,要求各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收看。

二、收看情况

根据通知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我市各镇(乡)党委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收看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专题片,将此作为党员教育的生动一课。到目前为止统计,全市共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15000多人次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收看了该先进事迹专题片,组织讨论130多场次。

杨善洲同志是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领导干部的楷模,是老干部中的优秀典型。他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一辈子坚定信念,对党忠诚;一辈子淡泊名利、牢记宗旨;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一辈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是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当代的焦裕禄。

篇3:组织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汇报情况

关于组织收看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情况汇报

中共弥渡县委组织部:

根据县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组织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精神和要求,为把学习杨善洲同志精神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创先争优相结合,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我镇在各基层党总支认真组织了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做好收看工作

我镇在3月28日收到县委组织部《关于组织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后,镇党委高度重视,为使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在通知全镇村党总支及时组织收看的同时,要求10个基层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对相关设备进行检修,确保播放学习时不出故障。同时,要求各基层党总支在收看后,要开展学习讨论,学习杨善洲同志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品质,学习他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学习他舍己为公、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

二、认真组织学习讨论

我镇各基层党总支在收看后,认真组织党员召开座谈会,重点学习了中央、省委领导重要指示、讲话精神及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讨论会上,广大党员都被杨善洲同志的大爱所震动,纷纷表示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为党的事业多做贡献。一是学习他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二是学习他坚定信念、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政治品格;三是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一意为民服务的公仆品质;四是学习他不畏艰险、厉行节约的优良作风。

三、认真交流学习心得

篇4:组织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汇报情况

根据XX发„2011‟文件通知要求,XX乡于X月X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各村支书、大学生村官等共计40余人到县电影院观看了电影《杨善洲》,杨善洲老书记的先进事迹使我们深受感动,深受教育,倍受鞭策,倍受鼓舞,取得了很好的观看成果。《杨善洲》主要讲了杨善洲老书记在职时开发了滇西粮仓、引水抗旱、举行割稻比赛并且帮助农民提高稻子的年产量;他离职时放弃去省城昆明过舒适的生活,选择回到家乡并和乡亲们在大亮山这座荒山、在恶劣的条件下开拓了“绿色奇迹”,使大亮山树木成荫,生机勃勃……

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观看结束后,认真总结反思,相互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大家一致认为:杨善洲老书记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恪守信念,一心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以感人的事迹,集中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树立了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和时代风貌,是共产党员和老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我们广大党员干

部学习的楷模。

乡党委书记号召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把学习杨善洲老书记的先进事迹与巩固“三查三看”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四比四促”活动,努力做到“五好五带头”,以杨善洲老书记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中共XX乡委员会

篇5:组织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汇报情况

为提高党员素质能力,加强党性教育,镇委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全镇X个村党组织、X个社区党组织及镇机关党支部均组织了集中收看学习。参加集中学习的党员干部达到了XX人。现就具体组织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计划,明确了具体的活动安排,要求各级党组织通过召开专题学习会、座谈会、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积极开展活动。认真组织开展 “三个一”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一次学习会,重点学xxx省委领导重要指示、讲话精神及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还要求各党组织举办一次专题座谈会,交流学习体会,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工作热情。

二、切实加强领导。为加强对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我镇还要求各单位要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尽快掀起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热潮,运用这一真实、生动的教材,教育党员干部,教育职工群众,确保学习活动层层落实,取得实效。

三、深入开展活动。严格按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组织开展“五对照五查看”活动,即:对照杨善洲同志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查看党性修养方面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对照杨善洲同志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查看思想观念方面是否存在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情况;对照杨善洲同志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查看服务意识方面是否存在漠视群众、吃拿卡要等不良习气;对照杨善洲同志勤奋敬业、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查看工作效率方面是否存在作风涣散、办事拖拉的问题;对照杨善洲同志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查看廉洁自律方面是否存在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问题。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实现以工作带动学习、以学习促进工作。

篇6:组织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汇报情况

参加观看报告会的党员一次次感动于杨善洲同志的一件件小事,震撼于他那颗为国为人民的赤诚之心。纷纷表示党员干部要长知识、长才干,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既要谋划大事、统筹大局,更要立足小事、从小事做起,推进社会建设和发展;

范文网

[图片标题]

篇7:组织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汇报情况

同志先进事迹汇报

凭祥市委组织部: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转发〈关于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远程教育网络收看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此次学习活动,并认真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4月1日,我局组织党员干部在办公室集中学习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实况录像,接着进行讨论,全体党员干部认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优秀楷模,是党员队伍的一面旗帜,用忠诚与信念、汗水与生命、追求与奉献,向世人展示了平凡而震撼人心的一生,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乐章,为广大党员干部树起了一座不朽丰碑,令人感动,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最后,廖丽萍局长要求全局全体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现实意义,把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当前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开展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活动与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群众路线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会后,大家一致表示,杨善洲同志是广大民族工作干部职工学习的楷模。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奉献,争当先进典型,为民族事业的科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市民族局党支部

篇8: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

日期: 2011-04-02 信息来源: 新闻网记者 郭蕙 访问量:

4月1日下午,“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行。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以及在京教育部直属高校的负责同志出席了报告会。北京大学师生员工及教育部直属的23所在京高等院校干部、师生代表共约2000人参加了报告会。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彦主持报告会,并介绍了本次报告会背景与报告团成员。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今年2月,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首场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首场报告会后,报告团分别到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广东、四川等9个省市作了巡回报告,引起强烈的反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织报告团再次到北京作巡回报告。

报告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向报告团成员献花。云南省保山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原主任段兴华同志首先做了名为《公仆本色》的报告。他从自己与杨善洲同志一同工作的经历中说起,回忆了杨善洲同志苦得起、累得起的精神。杨善洲同志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人民群众一同劳动、一同学习。他在个人的样板田上耕作,自己学习农业知识,并向乡亲们传授种植法,被当地人民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大亮山林场原厂长自学洪同志讲述了杨善洲同志带领大亮山群众,二十二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将荒山变林海的先进事迹。正是在杨善洲同志的领导下,大亮山从一个贫困闭塞的乡村转变成一个拥有现代管理技术的国家重点林业资源基地。他舍小家顾大家,带领着农民脱贫致富,“他就是大亮山的一棵青松!”

云南省保山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原主任段兴华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大亮山林场原厂长自学洪

杨善洲同志的女儿、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小学教师杨惠兰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党委副书记吴连章

云南省保山市电视台记者蓝天

杨善洲同志的女儿、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小学教师杨惠兰做了题为《父亲这棵树》的报告。她哽咽地回忆着脑海中父亲的形象——从不搞特殊,公家归公家,个人归个人;总是在外忙碌,很少顾家。起初,女儿杨惠兰不理解,后来父亲退休后上山种树,一家人在一起时间久了,通过父亲的一言一行,她和姐妹们才更深刻地懂得了父亲为了人民操劳一生的可贵之处,明白了父亲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与坚持。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党委副书记吴连章以《生命的承诺》为题做报告。他回忆起杨善洲同志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保山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他用生命谱写了一个人民好公仆的光辉答卷。最后,云南省保山市电视台记者蓝天《一位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的报告,向全体参会人员真实地再现了杨善洲同志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的感人事迹。通过讲述采访杨善洲同志的经历和故事,使现场听众更加真切地了解到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发表讲话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彦主持报告会

报告团成员报告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发表讲话。他系统概括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实质,对北京大学广大师生党员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将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要学习杨善洲同志鞠躬尽瘁、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学习他面对任何困难都能一以贯之、矢志不渝的坚定意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努力磨练意志品质,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要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活动与庆祝建党90周年紧密结合,努力弘扬北京大学光荣传统;要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活动与学校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努力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闵维方书记强调,广大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活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推动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广大教职员工要坚持把育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广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要听从党的号召,坚定理想、文明生活、健康成才,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十二五”目标,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延伸阅读:

杨善洲同志是云南施甸人,男,汉族。1927年1月出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施甸区、县主要领导,保山地委副书记、书记,1988年退休,2010年10月10日因病逝世。

在职期间,杨善洲同志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为改变保山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把深山大沟建成全国闻名的“滇西粮仓”。退休之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带领群众历尽艰辛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建成了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2009年4月,他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他对群众满怀深情,经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困难群众,为他们买粮食、购种子、送衣被;而对自己和家人却始终严格要求,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

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六十年来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艰苦创业、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品质,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篇9:组织收看《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汇报情况

活动的情况汇报

市委组织部:

为深入学习宣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他的崇高精神,按照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转发†关于广泛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通知‡的通知‣(组通字„2011‟41号)文件精神,万峰林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全办各党支中广泛开展“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的活动,把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庆祝建党90周年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深刻认识学习杨善洲同志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现将学习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要求

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把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贯穿于各项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学先进、见行动,鼓舞和激励全镇党员干部 1

更好的做好当前各项工作。

二、学习内容

围绕杨善洲同志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先进影响开展学习,组织党员干部收听收看了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的专题节目,重点学习他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献身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学习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

三、活动安排

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重点开展了以下三项活动:

(一)进行集中学习动员。街道党工委于5月29日组织班子成员、各站负责人、各村党总支书记共40余人进行了集中学习动员。要求参会村党总支、参会单位和个人结合本村、本单位及个人实际,明确目标要求和时间安排,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组织专题学习讨论。街道党工委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与杨善

洲同志的崇高精神结合起来,并将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2011年第一学习专题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要求全办各党总支(支部)通过集中党员学习的座谈会方式,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思想、先进事迹和先进影响,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作风建设”、“四帮四促”等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专题学习讨论,交流学习体会,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强化宗旨意识,不断强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服务大局中当先锋。

(三)“四看四学”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县委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做表率,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把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到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在日常工作中争优秀,努力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把学习活动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劲动力,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和干部创先争优、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情。要有坚定信念、对党众诚的政治品格,坚持原则,牢记理想信念,要牢记宗旨,有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常思

群众之苦,加强公仆意识,还要有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勤于工作,大公无私,淡泊名利。

中共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党工委

篇10:杨善洲同志事迹报告会事迹宣讲稿

公仆本色

云南省保山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原主任 段兴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段兴华。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时候,我是保山地委办公室秘书科的干部,跟随在老书记身边工作了12年,直到他退休。这些年,虽然不在他身边,但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想起他带着我下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调查研究、解决群众温饱,关心群众疾苦的点点滴滴。

第一次跟杨书记下乡,他就对我说:‚在我身边工作要苦得起、累得起。‛10多年里,我跟着杨书记,走遍了保山地区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一次,我随他去龙陵县木城乡调研,那个乡地处中缅边境,离保山差不多300公里,当时又不通公路,他带领我们绕道芒市,徒步前往木城。我的脚都磨起了泡,几次想停下来,看到杨书记一点休息的意思都没有,我也就不敢提休息的事,只能跟着他一直走下去。一路走,一路了解农民群众的困难和要求。花了四天时间,我们才到达乡政府,随后又徒步三天,跑遍了周围几个乡。根据这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十几天后,杨书记主持召开会议,制定了改变边境贫困乡村面貌的实施方案。

杨书记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时期,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农业,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是他花费心思最多的事情。‚我们是党的干部,如果老百姓饿肚子,我们就失职了。‛杨书记经常这样对我们说。

1977年,我跟随杨书记到龙陵县平达公社河尾村去考察农业生产情况,书记看到有个年轻人栽秧很不规范,就走上前去说:‚要想搞得饭吃,就要好好栽。‛看到忽然冒出一个头戴竹叶帽、脚穿草鞋的陌生人对自己说三道四,小伙子很不高兴:‚你会栽你来栽给我看看,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杨书记二话不说,挽起裤脚,把鞋子一脱,跨进田里,接过秧苗就开始栽,几分钟就插出长长一溜秧来,而且栽得均匀整齐,周围群众一阵叫好,小伙子也佩服得低下了头。

杨书记说过:‚凡是农田建设上得快的单位,都有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领导上前线,亲自带着干,这是无声的命令,有效的指挥。‛当时,杨书记在保山县板桥公社、施甸县保场公社都有水稻样板田,在施甸县姚关公社、腾冲县明光公社都有包谷样板地。所谓样板田、样板地,就是他自己通过学习农业科学知识,或者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回来之后,亲自动手搞试验,摸索总结出经验后再向整个保山地区推广。在保场公社的样板田上,他采用‚三岔九垄‛式插秧,使亩产量提高了三、四百斤,直到今天,当地群众还在采用杨书记摸索出的‚三岔九垄‛方法插秧。

1978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杨书记叫上我跟他一起去板桥,给技术员毕景亮等同志拜年,当时,毕景亮同志他们正在板桥搞‚京国92‛杂交水稻试验。杨书记给农业技术人员拜年,这不是第一次了,但毕景亮同志仍然非常激动,他拉着杨书记的手说:‚杨书记,您每次到外地出差,看到良种都要带回来,让我们搞试验,有点空就来跟我们一起插秧、除草、施肥、搞试验,大年三十还想得起来看我们,真是谢谢您了。‛杨书记笑呵呵地说:‚谢哪样谢?我要谢谢你们啊!你们的工作干好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保山的大事就解决了一半啦!‛通过多年的努力,保山坝、施甸坝的水稻单产历史性地跨越了500公斤大关,农科技术员都由衷赞叹:‚老书记真是咱们保山粮食生产的总农艺师!‛

杨书记下乡的时候,总是头戴竹叶帽、脚穿茅草鞋,一身泥巴一身土,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劳动,他也因此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1978年至1981年,保山地区的水稻单产全省排名第一,从此有了‚滇西粮仓‛的美誉,其间,国家农业部专门在保山组织了农业生产示范现场会。大家都说,‚滇西粮仓‛是我们的‚草鞋书记‛带领全区人民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在粮食丰产丰收后,杨书记又开始思考如何让农民群众生活得更好一些。他根据保山丰富的资源,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茶叶、甘蔗和其它经济作物。

1980年10月,杨书记来到潞江坝的芒宽公社。他听说新光大队有个叫朱自祥的社员种植咖啡成了出名的‚冒尖户‛,曾经因为种植咖啡挨过批斗。杨书记跨进朱自祥的家园,摸着咖啡树对他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这一项收入就差不多2000元,再加上其他经济收入,已经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啦!好啊,你这个典型我们要马上推广。‛看到杨书记放手让群众搞多种经营,有同志劝他,‚还是慢慢来,搞四平八稳的事不会吃亏,书记的位子才坐得稳。‛杨书记回答:‚群众思变,群众思富,我们还能再拖后腿吗?如果想什么吃亏、乌纱帽之类的事情,就决不是共产党的干部!‛

跟随杨书记工作,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来自农村,从来没有忘记是党把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一步一步培养成为党的领导干部。他始终怀着一颗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善良心,这颗善良心使他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永远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1985年5月,我随杨书记到龙陵县出差,县委在食堂招待我们吃饭,饭后我去结账,县委书记说:‚这顿饭我请了。‛在我们返回保山途中,杨书记突然问:‚伙食费结了吗?‛我说:‚县委邱书记说他请‛。杨书记生气地喊:‚停车‛!他掏出30元钱递给我,叫我回去结账。我只好下了车,站在路边,好不容易拦了一辆车,回到龙陵,付了饭钱,又坐客车回到保山。我找到杨书记,向他报告伙食费已经结了,我说:‚伙食费结了6元5角,但来去两百多公里,车费就花了20多元,真不划算。‛杨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小段,账不能这样算!我们下乡,这里吃一顿,那里吃一顿,擦擦嘴巴就走,剩下的账谁去付?最后还不是摊到老百姓身上!‛

有一天中午,杨书记上街打算买点糖果带给母亲。称好糖果后,商店营业员却不给包装纸,杨书记只好伸手取下帽子,让营业员把糖果倒进了帽子里。返回机关后,他立即召集各处局委办领导开会。杨书记让大家‚先吃糖后开会‛,等大家轻松活跃地吃起糖来,他开口说话了:‚大家知道你们吃的糖是怎么带回来的吗?是装在帽子里带回来的,因为商店不提供包装纸。这不是个小问题,这些细节问题上不注意,会给人民群众造成很大的不便。为人民服务不是空喊口号,而要实实在在,落在为群众着想,改善服务质量上。‛

1985年,保山地委建盖办公大楼,看着第一层已经建起,想着不久就能搬进新大楼办公,大家都很高兴。这时,昌宁县金华乡发生水灾,杨书记带着人立即赶赴灾区,看到老百姓受灾情况特别严重,他非常难过。回到保山后,他指示办公大楼在建项目马上停工,把资金拿来救灾。当时,许多人都想不通,认为可以从其他地方调动资金,没有必要把正在建设的办公大楼停下来。有一位领导在他面前流露出这样的想法,他激动地说:‚如果眼看着人民群众在受苦,我们却安逸地坐在大楼里悠闲地办公,你不觉得有愧吗?‛

担任地委书记的时候,因为杨善洲同志大力发展农业,和老百姓一起种田种地,着力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群众感激他,就编了一首民谣:‚家乡有个小石匠,参加土改入了党,头戴竹叶帽,身穿中山装,穿起草鞋搞农业,开渠引水当龙王。一身泥一身汗,大官儿不当,当什么?当种田郎。‛

杨书记退休后,带领群众把荒山变成了林海。群众感激他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恩大德,又编了一首民谣:‚家乡有个小石匠,当官退休福不享,栽树二十年,荒山披绿妆,造福子孙千万代,为民服务永不忘。活到老干到老,大富翁不当,当什么?当共产党!‛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当我听到这首新的民谣时,我的眼睛又一次湿润了。老百姓这朴素的心声,表达出的正是杨书记一辈子都没有改变过的公仆本色。

谢谢大家!

父亲这棵树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小学教师 杨惠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杨惠兰,是杨善洲的二女儿。

小时候,我一想起爸爸,就感到很委屈。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老师教给我一首好听的儿歌:‚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们是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回到家,我背诵给姐姐听,背着,背着,我们姐妹俩就哭了。

为什么哭呢?因为我们很少见到当时担任保山地委副书记的爸爸。我是3岁多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爸爸,妈妈让我叫‚爸爸‛,我却害怕得直往妈妈身后躲。

那时候我们还小,不懂事,不光是为我们姐妹哭,也为我们的妈妈哭。爸爸长年在外,妈妈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粮食不够吃,她就上山找来野菜充饥;我和妹妹没有钱上学,她就清晨上山摘野果,夜晚熬夜编粪箕、扎扫把,然后挑到街上去卖,一分一分地凑学费……后来,妈妈经常自豪地对我们三姐妹说:‚你们三个,是我像鸟妈妈给小鸟度食一样,一嘴一嘴度大的‛。

慢慢长大了,有人对我说:‚你爸是地委书记,靠着这棵大树,你们一家有享不完的福‛。其实我知道,爸爸这棵树,根本靠不上。不但靠不上,他还经常‚阻止‛好心人对妈妈和我们姐妹的帮助。那时候,我感到的不仅仅是委屈,甚至有些怨恨他。

1970年,我妈妈生我妹妹,家里缺粮,一家人靠野菜掺杂粮度日。有一天,乡民政干部经过我家,看到这种情况,就送来了30斤救济大米和30斤粮票。后来爸爸知道了,责怪我妈说:‚我是党的干部,我们不要沾公家的一点便宜,领导的家属决不能搞特殊!这大米和粮票要攒了还给公家!‛差不多过了半年,我妈妈硬是东拼西凑,才还清了这笔粮款。妈妈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公家归公家,个人归个人,我晓得他的性格,我可以少吃点,只是娃娃们饿着可怜啊……‛

1975年的雨季,家里的老屋一到下雨就漏得不行。我妈妈让人捎信给爸爸,让他凑点钱回家修整老屋。爸爸寄回了一封信和30元钱,他在信里说:‚我实在没钱,这一点,身边的工作人员可以作证。现将这30元钱寄回家,先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就先接一下,实在不行就挪一下床铺,暂时躲避一下;眼下,比我们困难的群众还很多……‛

更让我们姐妹不能理解的是,爸爸担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时候,按当时的政策,妈妈和我们姐妹都可以 ‚农转非‛。爸爸身边的工作人员填好申请表后,向他报告,他却把申请表要了过去,转手把申请表锁进了抽屉里。一个地委书记,老伴和三个孩子竟然在老家当农民,说起来恐怕谁都不会相信,可我的爸爸就是这样做的。我没能考上大学,想回施甸找点事情做。先是到茶厂做零工,后来又到小学代课。有一次,公安局招人,我去报考了,还特意给爸爸打了电话,请他打个招呼。可是录取名单出来了却没有我。原来爸爸根本没打招呼。当时我真是气坏了。后来,我和妹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学校,毕业后有了固定的工作,可我的大姐,仍然还在农村务农。

1988年,爸爸退休,上了大亮山,带领群众种树。为了方便他进城给林场办事,全家向熟人借了5万多元钱,在施甸县城附近盖了一间新房。房子盖起后,我妈妈和爸爸商量,让他凑点钱帮助儿女们还账。爸爸东找西搜,才拿出了9600元。后来,为了不拖累我们,爸爸硬是把刚刚盖起还没入住的新房给卖了。

也就是在爸爸退休上山种树之后,他和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多了,我听到老百姓对爸爸的感激和好评多了,这才渐渐理解了他。

爸爸去世后,在整理他的文稿时,我们读到了多年来埋藏在他心里的对家庭的歉疚:‚我出来工作,家庭是很困难的,家有老母亲、老伴儿,后来又有3个娃娃,就靠老伴儿在家养老供小,我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我对家庭欠债很多……我从地委书记的位臵上退下来,回到大亮山种树,除了想为家乡的群众做点实事,就是想离家近一点,每个月都争取回家看看。‛

林场建设逐渐走上正轨之后,爸爸仍然住在山上,但是他每个月的25号,都要到保山,参加老干部支部的组织生活。回山的时候,除了顺道给林场办一些事情,总是会回家住上一两天,第二个月的1号再上山。和爸爸相处时间多了,我渐渐走进了爸爸的内心世界。我这才知道,他担任地委领导的时候,工资并不低,但他用钱很‘散’,哪家没有粮食他出钱买,哪个生产队缺种子他出钱垫上……他把‘大家’当成了‘自家’,怎么可能有钱呢?关于当年不让妈妈和我们姐妹‚农转非‛的事情,在爸爸晚年,我曾经问过他。他说:‚当时,在我们地委机关,大多数局长、科长的家属都在农村,我这个‘班长’的家属怎么能够先转呢?‛

爸爸其实是个很有感情的人,无论是对群众,还是对自己的家人。我读初二的时候,爸爸把我接到保山读书。在保山,每个月爸爸给我买好饭菜票,还给我6块钱的零花钱。有时候,他还会带我去看场电影。有一次,我发现自己的枕头下多了一把梳子,后来才得知是爸爸给我放的,细心的父亲知道女儿已经到了爱美的年龄。还有一次,学校收假,爸爸特意回施甸老家来接我,因为担心赶不上客车,爸爸带着我早上四、五点钟就起来走小路。半路上,我听到狼叫声,非常害怕,他就紧紧拉着我的手,让我不要害怕。我结婚时,爸爸没有给我买过什么,后来我有了孩子,爸爸来看我,发现一家人的衣服乱七八糟地塞在一个大纸箱子里,就给了我100块钱,让我去做个衣柜。

90年春节过后不久,爸爸回家看过奶奶和妈妈,准备返回林场的时候,奶奶和妈妈起身送他,爸爸忽然注意到奶奶走路摇摇晃晃,他赶紧放下行装,扶奶奶坐下,马上去找医生。晚上,爸爸在奶奶的屋内搭了一张小床,整夜守在奶奶身边,陪奶奶说话,给奶奶端药递水。9天后,奶奶安详地离开人世,享年89岁。在爸爸的内心深处,他觉得这一辈子,歉疚最多的,就是妈妈。1996年我妈妈因胆结石住院16天,2005年因肺气肿住院13天,两次住院,爸爸都从大亮山赶下来,一直守在妈妈身边。他每天都会早早地买好早点带给妈妈,守到夜里很晚才回去,每次吃饭,他都要亲自端到妈妈的床前。然而他生病了,却不要妈妈去看他,陪他。就在爸爸最后一次生病住院时,妈妈到医院去看望他。爸爸一看见妈妈就说:‚你怎么来了?你晕车,以后别来了,我不会有事的。‛妈妈说:‚我来看你一眼,你好了就回去。‛妈妈在医院守了爸爸三天,这三天,不管如何疼痛,爸爸都强忍着不出声,那是因为他不想让妈妈担心。

意识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爸爸在状态稍好的时候,反复向我们交代:‚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是你们的母亲。市里奖给我20万,我捐了10万给保山一中,6万给了林场,专门留了4万元给你们的母亲,你们要好好用,让你们的母亲安享晚年,她这一辈子不容易。‛弥留之际,他挣扎着叮嘱我们,要把一部分骨灰埋葬在老家的后山上,将来陪伴妈妈。

爸爸去世后,大姐找出了珍藏多年的爸爸买给她的白衬衫;我一遍遍抚摸着搬了几次家都舍不得扔掉的,爸爸给我100块钱做的那个衣柜;妹妹想起粗心的爸爸竟然会不止一次给她买卫生用品……我们知道,爸爸是很关心我们的,只是他太忙了,忙得顾不上太多地照顾我们。

对怀念父亲的人民群众来说,爸爸走了;对妈妈和我们姐妹来说,爸爸终于可以回家了,永远地回家了。如今,只要我想到爸爸,浮现在眼前的,就是矗立在他埋骨之地的那棵参天大树。爸爸就是那棵大树,他虽然没有弯下腰,把妈妈和我们姐妹护卫在怀抱里,但是他张开双臂,为老百姓遮风挡雨了一辈子。

谢谢大家!

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云南省保山市电视台记者 蓝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保山电视台的记者蓝天。

2009年底,我接到台里的通知,拍摄一期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电视访谈节目。

此前,我多次采访过老书记,了解了很多老书记的先进事迹,在准备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又听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杨善洲老书记的故事:

上个世纪60年代,杨善洲同志担任改区设县的施甸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64年秋季,姚关公社遭受水灾,尚未收割的稻谷几乎全部被洪水冲走。眼看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来年要饿肚子了,群众焦急万分。一天,杨书记来到一个生产队查看灾情,提出了‚大春损失小春补‛。发现那里的群众不会用复合肥给麦种催芽。杨书记就叫人给他弄两挑大粪水来,又叫供销社职工抬上来一包普通过磷酸钙,然后卷起袖子对大家说:‚来来来,我整给你们瞧。‛他边说边用手把大粪水、牛屎、钙肥拌在一起,拌一会,感觉稀释度不够,又加入大粪水。再加入小麦种拌入粪中,拌好后再堆起来捂好。弄完后,他说:‚这是给麦种催芽的一种好办法,你们都看明白了吗?‛

杨书记亲自动手拌大粪,这个朴实的故事,我不止一次从不同的人那里听到过。我想,这只能说明,老书记一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留下了同样的故事。

1982年,土地承包工作完成以后,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带着司机赵从德到施甸县了解情况。到了保场公社后,他对司机说:‚小赵,我要到处看一看,你等着我,如果到天黑不见我回来,你自己去找吃住。‛说完他就下了车,取出车后箱的大竹叶帽扣在头上,朝地委在保场的样板田走去。小赵守着车等到天黑,还是不见杨书记的身影,就把车开到施甸县城,在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小赵又开着车回到杨书记第一天下车的地方。眼看太阳偏西,又是一整天过去,还是不见杨书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电话不普及,没有传呼,更没有手机,小赵有些急了,找到了保场样板田,在那里遇到了一个老人,赶紧问他:‚大爹,你见着一个戴大竹叶帽,穿黄胶鞋的人吗?‛老人说:‚哦,是不是说话还带着姚关口音?‛小赵连忙说:‚他是地委书记啊!你见他去了哪里?‛老人说:‚唉,这么大的官啊,看不出来嘛!怪不得他问了我家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又打听了一些村里的情况,卷了支草烟就走了。‛

直到第三天,小赵才在木老元公社接着杨书记。在这三天里,杨书记究竟走了多少里崎岖山路,走访了多少户人家,了解了多少民生疾苦,掌握了多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只有杨书记自己知道。

小车司机找地委书记的故事,是驾驶员赵从德亲口告诉我的。老书记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杨书记告诉我:‚走路最能深入群众。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和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了解到的情况才真实。‛

1997年5月,老书记上大亮山种树已经10年了。有一天,他看到工人朱家兴托人交来的病假条,一问才知道,朱家兴得了肝硬化,大量腹水,住进了县医院。老书记连忙赶到医院看望,家里人说:‚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我们也没钱再去大医院治了,就准备后事吧‛。老书记一听,着急地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你们就不要操心钱的事,赶快把他转到大医院去抢救。‛朱家兴被及时送到市医院,老书记又特意找到了主治医生,说:‚我们这个工人够苦了,没享过一天福。你们要全力抢救,只要对病人有用,要什么药就尽快去调,医药费,我负责!‛经全力抢救,朱家兴终于脱离了危险。

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普通工人的故事,至今仍在林场职工中流传。2009年底,已经退休回家的朱家兴流着泪对我说:‚我的命是老书记救回来的。他自己生病的时候,舍不得花钱,输液都是去便宜的小诊所,可是为了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他四处奔波,找来三万块钱,花在我身上,他一点不心疼。‛

当年,杨善洲老书记刚开始上山种树的时候,还有人嘀嘀咕咕,认为他就是想退休以后捞一把,几万亩森林成材后,他一年可以分红几万元。20年后,杨善洲老书记兑现承诺,把大亮山林场的管理权全部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他自己分文不取。县里决定奖励他10万元,他也坚决不要。举行移交仪式那天,我就在现场采访,如果说这也是一个故事,那是在我亲眼见证亲身经历了的故事。

坦率地说,作为一个年龄比老书记小了50多岁,和他隔着两个时代的年轻人,我虽然对这些故事深信不疑,但我仍然不能理解,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出这样的事?

面对面采访老书记的那天,我心想,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问他几个问题,让他多讲几个故事。可是没想到,他一见面就跟我说:我今天就讲四个问题,讲完了我就走,我就是造个林,没什么讲场!坐下后,没等我问他,就一二三四总共三分钟就倒背如流说完了植树造林的好处!看他着急要走,我赶紧提问:‚我听说您家里人借钱在施甸修了房子,你却没有钱还债,最后只好把新房子卖了。您辛辛苦苦几十年,还住在旧房子里,心里不委屈么?‛他脱口就说:‚老是说二三十年前的事情,你到我家去看看嘛!我们家现在宽得很!‛老书记的家我去过,三间瓦房加起来也就80多个平方米!我们去采访,摄像机都摆不开。我就反问他:‚那也不怎样,跟别人比,还是差得老远。‛他急了,大声地说:‚我是共产党员,哪能光想着自己?把自己的家搞得富丽堂皇,别人却过着艰难的日子,那么,我们常说的‘为人民服务’,不就成了骗人的假话了吗?‛

访谈中,我问老书记:‚大亮山林场现在树木价值1亿元,完全成材后总价值将会达到3亿多元。您怎么就舍得捐给国家?‛他耐心地解释:‚这个问题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千万不要把这么大笔财富归到我一个人头上,大亮山从一开始就是国家的,我只是代表国家在植树造林,实在干不动了,就物归原主。‛

那天,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老书记,您种的树,还有10多年才能成材,那个时候您已经90多岁了,您怎么享受啊?‛我的话音刚落,他就毫不迟疑地说:‚你这个姑娘呀,怎么会这样说。我那个时候已经到火化场去了,咋个会得享受!别人享受了嘛!本来就是给别人享受,我享受不了有什么关系?我们的子孙后代得实惠了嘛!‛

他的回答把我这个年轻人给镇住了!我知道,他说出的,就是他一辈子做人做官的原则和信念:一切为了群众得实惠,人民的利益比天大!

访谈节目如期播出,老书记再一次感动了保山人民。就在人们的回忆、感动、议论中,老书记的故事还在延续。2010年8月20日,他住进了医院,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住院治疗期间,保山市委书记去看望他,问他还有什么事情需要组织上解决?老书记提了一个要求,摆榔乡尖山村的老百姓很难得洗一次澡,请市里安排5万元经费,为他们修一个洗澡塘。

杨善洲老书记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我采访到的一个个小故事,到我面对面地跟他交谈,到我在他长眠的雪松下怀念他,答案在我的心里不断的修正,不断的清晰!

杨善洲老书记是一个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他贫穷,他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他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他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

杨善洲老书记60年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他用为民服务的思想、行动和成效,诠释了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永恒主题。他以他的品质、他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都追随他,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谢谢大家!

生命的承诺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党委副书记 吴连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施甸县姚关镇党委副书记吴连章。杨善洲老书记植树造林的大亮山,大部分位于我们姚关镇。我和老书记都出生在姚关这块土地上,是地地道道的老乡。小时候,我就听说过很多老书记亲民为民的故事。长大后,我长期在姚关镇工作,更是亲眼目睹了老书记发挥余热,造福家乡的壮举。

当初,老书记要到大亮山栽树,乡亲们都劝他,那地方风吹石头跑,栽树根本不可能。可老书记说:‚以前,乡亲们不止一次地来找我,让我多为家乡做一些贡献。保山有这么多县,我不能只顾你们啊,等我退下来,一定要为家乡办一两件实事。我承诺过,就一定要兑现!我已经想好了,种树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办林场种树就是我要为大家办的实事。过去大亮山不是没有树,而是被砍光了,造成了水土流失。现在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把树种下去,而且一定能种活。‛

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村民的生活处于‚一人种三亩,三亩不够吃‛的困难境地。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

20多年来,老书记带领大家,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把光秃秃的大亮山变成了望不到边的绿海。松树长高了,果树成林了,植被明显改善了,断水多年的溪谷又有了泉水。老书记还带领群众架起水管,将泉水引进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大亮山林场还承担着3个乡镇11个村委会70个村民小组,共计2.5万人的饮水供给任务和3万多亩甘蔗的灌溉任务。

乡亲们最真切地体会到老书记造林带来的好处,是在去年的大旱当中。2010年春夏,云南省大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长达半年的持续干旱使群众种不上地,喝不上水。但就在大亮山周边的村子,尽管也受到大旱,但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流着甘甜的泉水,水源地正是老书记杨善洲造林22年的大亮山林场。群众情不自禁地说:‚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真不知道这样的大旱我们怎么熬过。‛

在老书记的带动下,群众还走上了种树致富的道路。村民张洪发是有名的困难户,他跟老书记讲,想种点核桃树,可是他不会嫁接。老书记说,没关系,我来帮你嫁接。张洪发以为老书记是在开玩笑,因为那时候,老书记已经60多岁了。没想到,老书记真的爬上梯子,亲手为他家嫁接了10多棵核桃树,现在张洪发一家每年都有上万元的收入,这些核桃树成了他的‚养老树‛!

老书记在创办林场的同时,还想方设法为周边的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首先是修路。雷打树村委会的8个自然村土质肥沃,盛产生态蔬菜,青菜、萝卜、卷心菜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长久以来,由于交通不便,只能靠人挑马驮走几十里山路去出售,运不出去的蔬菜只能烂在地里!老书记跑省上、跑市里,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又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路需要一笔勘测费,为了节省这笔开支,他买来水准仪自己勘测。老书记年轻时做过石匠,对砌路非常在行,他带着錾子和手锤,和大家一起选石头,一起砌石头路,一干就是一整天。有时,大家去吃午饭了,他还在埋头选石头。18公里弹石路,就在老书记的带领下,朝着大亮山的边边角角延伸。如今的雷打树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十多倍,到2010年底,拥有汽车的农户已经有十多户,有摩托车的农户接近30户,群众还在林场技术员的指导下,改生猪放养为圈养,创出了‚雷打树‛品牌火腿,全村每年出售火腿1万多公斤,仅此一项,村民收入就达30多万元。通电,也是老百姓多年的希望。芭蕉林村是一个彝族聚居的山村,听说老书记在山上建起了林场,村长跑来找老书记反映说,村里不通电,群众碾米磨面要到10多公里外的酒房乡,往返一次要花三天时间。他还给老书记说了一个‚笑话‛:有个村民赶街的时候,看到街上的店铺里都挂着电灯,就花一块钱买了个电灯泡,拿回家用绳子挂起来,以为灯泡挂起来,自己就会亮,他不知道要拉上线,通上电,灯泡才会亮起来。听了这个故事,老书记心里难受极了。经过反复考虑,他坚定地吐出了两个字:‚架电!‛

说干就干,老书记亲自带人到保山买来电线和设备,又和大家一起拉电杆,勘察线路,架杆拉线,几个月后,电架通了,芭蕉林村成了大亮山方圆几十里第一个通上电的村子,那个村民从街上买回来的灯泡终于亮起来了!电接通的那天,兴奋的村民们自发筹钱宰了一只羊,敲锣打鼓地送到了林场。那天晚上,林场职工和村民们联欢,到处都是欢乐的笑声,村民们笑啊、乐啊、跳啊,感谢老书记给他们送来了光明。那个以为电灯泡挂起来自己就会亮的村民,高兴得喝醉了。

大亮山林场的发展,更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摆田村绿厂子村民小组原先是一个很穷的地方,老书记就把林场间伐剩余物交由村里去卖,用卖的钱买来了电线和电杆为村子接通了电,村民们从电视上学到了很多科技知识,并运用到玉米、水稻、烤烟、茶叶生产上,从此,家家修新房,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如今的大亮山,80多个大山头,180个小山头全都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整个施甸县的森林覆盖率,也从1988年的17.1%,上升到了2009年的44.8%。大亮山周围的村已没有一处荒山!树木长大了,大亮山也变绿了。原先山上没有水,吃水要到山下挑,现在几十条小溪常年流水不断;原先满山连一只兔子都找不到,现在多年不见的野猪、豹子、凤头鸟等野生动物又出现了;原先山上没有林子的时候,每年都要发洪水,大水冲毁农田,毁坏房屋,现在树长大了,不仅洪水没有了,连大风也不见了。各种野生菌也多起来了,老百姓靠采摘野生菌,每年能有一大笔收入。周边群众发展‚林下产业‛,‚爱山护山‛的良好习惯正在形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22年来,林区群众人均所得粮食从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2006年,林场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厂,加工间伐的林材。到现在,林场支付给当地村民间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劳务费超过了36万元。

我曾经问过老书记:‚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这样辛苦,到底图个啥?‛老书记反问我:‚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口袋里有钱花了,小伙子不打光棍了,小孩子也有学上了,你看着不高兴吗?我图的就是这个!‛

2010年8月老书记住院治疗,每天都有群众自发地到医院看望他。中秋节那天,四、五十个姚关老家的农民,专门从100多公里外赶到保山,带着家乡的土特产和亲手做的月饼送给老书记。那天去看望他的人真多,60公里外施甸县的群众来了,40公里外潞江坝的老百姓来了,保山城里的亲朋好友也来了,为了不影响治疗,医院只允许派几个代表进去,可其他人却一直围在病房外,久久不愿走开,期盼老书记早日康复。

大家的祝愿没有能够留住老书记,他离开了我们。但大亮山的人民群众将永远不会忘记:杨善洲,这个老共产党员对家乡人民许下的承诺,已经用他晚年22个春秋的艰苦奋斗,兑现给了父老乡亲。

谢谢大家!

青山作证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大亮山林场原场长 自学洪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自学洪,是施甸县大亮山林场的原场长。

1988年3月1号,县里通知我到林业局报到。林业局的领导说:‚杨善洲老书记退休了,省里安排他到昆明休息,但是杨书记婉言谢绝了,他要回我们老家施甸种树。现在抽调你们17个同志,和老书记一起上山筹办大亮山林场。‛从那时起,我就和老书记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了22年。

我清楚地记得,1988年3月8日,老书记带着我们,雇了18匹马,驮着帐蓬、工具、粮食、锅碗瓢盆,登上了‚半年雨水半年霜‛的大亮山,开始了他22年的造林生涯。在张家大坪子,他把群众代表找来,召开现场大会,宣布成立‚施甸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在大会上,老书记说:‚办大亮山林场,是我多年的愿望,过去我当地委书记,没时间来种树,现在,我退休了,有时间了,我就和大家一道上山种树,绿化我们的家园。‛

那天晚上,我们搭起帐蓬,挤在里面休息。当天夜里,大亮山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半夜,突然‚呼呼‛地刮起了狂风,一下子就把帐蓬掀翻了。我们赶紧跳起来,这时,狂风裹着黄沙,吹得我们眼睛睁不开,脚也站不稳,远处还传来‚嗷嗷‛的野狗嚎叫声。等我们安顿下来,天就亮了,炊事员准备做早饭,这才发现锅不见了,我们四处寻找,终于在山谷里找到了被风吹跑的锅,锅里全是沙子。面对恶劣的环境,大家七嘴八舌。老书记坚定地说:‚等到山绿了,风沙就会越来越小。栽下一棵树,山就会绿一小块,栽下几棵树,就会绿一片。我就不信这山绿不起来。‛

老书记带领我们一边想办法改善生活条件,一边进行植树造林规划。他领着我们钻山沟、爬山坡,鞋子磨破了,裤脚撕烂了,脚底磨起了血泡,腿上又被旱蚂蝗咬得血迹斑斑。老书记不退缩,我们也不敢叫苦叫累。他带着我们走了整整12天,走遍了具备造林条件的每一个山头。

摸清情况后,老书记决定当年造林1万亩,建设苗圃100亩。当时,我们都有些担心,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吃的也成问题,人手也不够,更重要的是没有树苗,造林1万亩的计划恐怕完不成。老书记看出了我们的担忧,就说:‚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完成。‛

要把大亮山变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树苗,老书记四处奔波采购苗木。有一次,老书记打听到龙陵县有树苗,就急急忙忙地带人赶到了那里,可是树苗已经卖完了;打听到昌宁县可能有,他马上又赶到昌宁,树苗买好后,天色已晚,他又连夜赶回了施甸,这一趟来回有300多公里。我们以为老书记太累了,会在施甸县城休息一晚,第二天才会上山。没想到他竟然赶着马帮,连夜把树苗驮运上山。当他们把树苗驮到大亮山时,已经是凌晨三点多钟了,林场职工看到满身泥水的老书记,都惊呆了。老书记却轻松地对大家说:‚天亮就可以栽树了,这树苗多耽搁一天,就会影响成活率。‛

为解决苗木紧缺的问题,老书记又想到捡果核育苗的办法。每次回到城里,老书记就到大街小巷甚至垃圾堆里去捡别人扔掉的果核。开始是他一个人去捡,后来我们也跟他一起去捡。有一次,在街上捡果核的时候,老书记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小伙子大发脾气,我赶紧把小伙子拉到一边,告诉他,这位老人以前是保山地委书记!小伙子大吃一惊,他怎么都想不到这个毫不起眼的老人还当过那么大的官,会做这样的事,他赶紧向老书记道歉。老书记只是摆摆手,又低下头继续捡。一次,他当年的一个部下劝他:‚老书记,你不要捡了,多不光彩啊!‛老书记微笑着说:‚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种了,有什么不光彩的?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无论做什么事,老书记都抢在最前面。他每天都带着他的蓑衣、竹叶帽、砍刀、收音机、嫁接工具和常备药品等‚六件宝‛,跟大家一起去挖坑种树,十个指头都磨破了,缠满了白胶布。我看着心疼,他却对我说:‚年轻人,学着点!如果手被弄伤了,只要裹上胶布,这样使锄头、挥大刀就不会震着伤口,手就不会流血了……‛到了年底,我们造林1.2万亩,超额完成计划2000多亩。

除了种树,老书记又带领大家种茶。种下的茶苗长势喜人,但不久却发生了一场严重的鼠患,老鼠把将近400亩的茶苗啃死了,职工们非常心疼。老书记鼓励大家说:‚茶苗毁了可以重新种,人的精神不能垮。‛然而鼠害在短时间内无法根治,看到大家泄气的样子,老书记说,种不成茶叶,我们就种松树。然而,华山松种下去之后,又被一种叫做‚飞机草‛的野草侵害。‚飞机草‛和小树苗争夺养分,很快就能把小树苗困死。这一次,受灾面积达到了5000亩。面对大家失望的样子,老书记说,你们看,只要小树苗长到50公分以上,根深了,叶壮了,飞机草就抢不过树苗了。我们种下十棵树,哪怕只能活一棵,也是一个胜利。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今年活一棵,明年活一棵,后年又活一棵,总有一天,我们会让大亮山都长满大树。

1999年11月,老书记在给树木修枝时,踩着青苔,不幸滑倒,左腿摔成粉碎性骨折。几天后,我去医院看望时,他迫不急待地问:‚小自,快给我讲讲山里的情况。‛我讲完林场的情况后,他拉着我的手,难过地说:‚唉,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山了。‛半年后,老书记出院了,又回到了他热爱的大亮山,只是手里比以前多了一根拐杖。

经过20多年的奋斗,林场如今已人工造林5.6万亩,有的树直径已经达到了40公分,建起了茶园700多亩。当年老书记带着我们捡来的果核,已经长成了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果树,那300多亩果园,桃子、李子、桂园、芒果,硕果累累,香飘十里,成了大亮山林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22年来,正是因为有老书记带着我们干,我们才能克服一个个困难,才能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步步挺过来,把光秃秃的大亮山变成今天的几万亩林海!

2010年8月,老书记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我闻讯立即上山采了两个松果和两个木瓜,赶到医院去看他。老书记不停地抚摸着从大亮山采来的松果和木瓜,对我说:‚我一定要活下去,我还要回到大亮山上去种树!‛

坐在病房里,看着一天比一天虚弱的老书记,我想起老书记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大亮山常年雨雾,非常潮湿,老书记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听到他的咳嗽声。他还患有严重的哮喘,为了不让大家担心,他一直瞒着大家,实在忍不住时,就偷偷地吃几片药。好几次,被我无意中发现,他拍拍我的肩膀说:‚小自,你要为我保密。‛当时我听他的话,真的为他保了密,现在看着病床上的老书记,我真后悔没有早一点把他的病情报告组织,或者告诉他的孩子,让他早一点下山休息、疗养。

我陪着老书记度过了他最后的50多个日子。临终前,老书记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交代:‚你们一定要继续种树,一定要管好林子;一定要把林场的收益按比例分给群众,不能让群众吃亏。‛

2010年10月10日下午三时零八分,老书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我们为他擦净了身体,穿好衣服,把一面鲜红的党旗覆盖到他身上时,我禁不住老泪纵横。

老书记曾经对我说过:‚等我死后,就把我的骨灰埋在雪松下。你们想我了,就到树下来坐一坐。‛按照老书记生前的愿望,我把他的一部分骨灰带回了大亮山,安葬在当年他带领我们上山,第一次召集群众开会的张家大坪子。

青山可以作证,老书记已经化做了大亮山上的一棵青松,永远站在山顶,凝视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守望着大亮山下的父老乡亲!

篇11:杨善洲同志个人事迹材料报告会

第一次跟杨书记下乡,他就对我说:“在我身边工作要苦得起、累得起。”10多

年里,我跟着杨书记,走遍了保山地区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一次,我随他去龙陵县木城乡调研,那个乡地处中缅边境,离保山差不多300公里,当时又不通公路,他带领我们绕道芒市,徒步前往木城。我的脚都磨起了泡,几次想停下来,看到杨书记一点休息的意思都没有,我也就不敢提休息的事,只能跟着他一直走下去。一路走,一路了解农民群众的困难和要求。花了四天时间,我们才到达乡政府,随后又徒步三天,跑遍了周围几个乡。根据这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十几天后,杨书记主持召开会议,制定了改变边境贫困乡村面貌的实施方案。

杨书记担任保山地委书记时期,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农业,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是他花费心思最多的事情。“我们是党的干部,如果老百姓饿肚子,我们就失职了。”杨书记经常这样对我们说。

1978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杨书记叫上我跟他一起去板桥,给技术员毕景亮等同志拜年,当时,毕景亮同志他们正在板桥搞“京国92”杂交水稻试验。杨书记给农业技术人员拜年,这不是第一次了,但毕景亮同志仍然非常激动,他拉着杨书记的手说:“杨书记,您每次到外地出差,看到良种都要带回来,让我们搞试验,有点空就来跟我们一起插秧、除草、施肥、搞试验,大年三十还想得起来看我们,真是谢谢您了。”杨书记笑呵呵地说:“谢哪样谢?我要谢谢你们啊!你们的工作干好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保山的大事就解决了一半啦!”通过多年的努力,保山坝、施甸坝的水稻单产历史性地跨越了500公斤大关,农科技术员都由衷赞叹:“老书记真是咱们保山粮食生产的总农艺师!”

在粮食丰产丰收后,杨书记又开始思考如何让农民群众生活得更好一些。他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茶叶、甘蔗和其它经济作物。1980年10月,杨书记来到潞江坝的芒宽公社。他听说新光大队有个叫朱自祥的社员种植咖啡成了出名的“冒尖户”。杨书记跨进朱自祥家,摸着咖啡树对他说:“你家6口人,光是咖啡这一项收入就差不多元。好啊,你这个典型我们要马上推广。”看到杨书记放手让群众搞多种经营,有同志劝他,“还是慢慢来,搞四平八稳的事不会吃亏,书记的位子才坐得稳。”杨书记回答:“群众思变,群众思富,我们还能再拖后腿吗?如果想什么吃亏、乌纱帽之类的事情,就决不是共产党的干部!”

1985年月,我随杨书记到龙陵县出差,县委在食堂招待我们吃饭,饭后我去结账,县委书记说:“这顿饭我请了。”在我们返回保山途中,杨书记突然问:“伙食费结了吗?”我说:“县委邱书记说他请。”杨书记生气地喊:“停车!”他掏出30元钱递给我,叫我回去结账。我只好下了车,站在路边,好不容易拦了一辆车,回到龙陵,付了饭钱,又坐客车回到保山。我找到杨书记,向他报告伙食费已经结了,我说:“伙食费结了6元角,但来去两百多公里,车费就花了20多元,真不划算。”杨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账不能这样算!我们下乡,吃完了擦擦嘴巴就走,剩下的账谁去付?最后还不是摊到老百姓身上!”

担任地委书记的时候,因为杨善洲同志大力发展农业,和老百姓一起种田种地,着力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群众编了一首民谣:“家乡有个小石匠,参加土改入了党,头戴竹叶帽,身穿中山装,穿起草鞋搞农业,开渠引水当龙王。一身泥一身汗,大官儿不当,当什么?当种田郎。”

杨书记退休后,带领群众把荒山变成了林海。群众感激他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恩大德,又编了一首民谣:“家乡有个小石匠,当官退休福不享,栽树二十年,荒山披绿装,造福子孙千万代,为民服务永不忘。活到老干到老,大富翁不当,当什么?当共产党!”

上一篇:专武干部个人素质下一篇:给朋友的小年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