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人才个人工作计划

2024-04-21

三区人才个人工作计划(共9篇)

篇1:三区人才个人工作计划

近来年,为贯彻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使“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有效开展,我局认真动员部署,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自身专业特长,选派了21名优秀文化志愿者到甘孜州县乡综合文化站提供服务,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三区”乡镇文化创新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充分展现了我市文化人才良好的精神风貌。现将我市近两年来“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我局充分认识到“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对“三区”文化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的重要性,为确保“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局根据省下发的相关通知精神,研究制发了资阳市关于《边远贫困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的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基本要求、保障措施等。每年我局就“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都要召开专题会议,成立了“三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为“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局班子召开会议专题就此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向四个县(市、区)局下发了实施工作方案。二是精心选拔人员。依据讲政治、守纪律、顾大局、品德好、能吃苦、有特长的条件,从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等单位选派了21名业务骨干作为帮扶人才,选派的文化工作者以文物保护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文化馆(站)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等专业为主。三是加强对选派人员的管理。要求每个下派单位制定帮扶计划,并将每个人落实到一个乡镇,明确帮扶项目和帮扶任务。四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市局采取不定期电话抽查的方式,进行督促检查,并要求各地各单位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帮扶工作图片、资料等。五是合理使用资金。选派工作经费在中央补助2万的基础上,我们根据派员所在县、乡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应艰边补助,保证资金使用规范,做到支出有据。

二、着眼需求,突出特色

为使帮扶援助工作落在实处,下派人员深入帮扶一线工作岗位,与支援文化骨干进行座谈交流,就服务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解决方案,制定工作计划。例如:市图书馆重点了解了炉霍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为提升炉霍县县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能力,更好地保存和利用地方优秀文献,市、县图书馆共同讨论对地方文献征集采取的帮扶措施;市文化馆针对丹巴县文旅广体局缺乏舞蹈编导、群众文化活动不活跃的问题,制订了详细的培养方案;从舞蹈编排的基本功入手,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舞蹈编排基本技能,并对声乐、灯光、音响等专业进行进一步提高培训,逐步提高了丹巴县群众文化活动整体水平。安岳县文物局突出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优秀民俗文化资源,围绕革命题材、历史文化题材等,帮助新龙县文旅广体局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收到很好效果。

三、真帮真扶,务求实效

为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我市各级文化单位积极转变思路,整合资源,加大帮扶力度。简阳市文体广新局发挥整体效能,帮助所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均等化;深入基层,挖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资源,整理非遗资料,关注新农村建设题材,着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艺作品和文化项目。市图书馆因地制宜,协助甘孜州各县图书馆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服务品牌,先后开展了三大类12项活动,为800名群众、儿童提供了优质的专业服务,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专题知识讲座5期,培训管理员10名、大学生村官志愿工作者10名,为受援单位培训人员30余人次。乐至县文体广新局指导受援单位组建广场舞培训班,鼓励当地村民参加健身和文艺活动,每个项目专人专管,每个月安排一次,每个季度进行小结,让扶持计划越做越好,越做越细。这些帮扶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文化工作,另一方面也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篇2:三区人才个人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中央组织部、国家科技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农„2014‟105号)的文件精神,我被选派到榆林百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农业园区种(水稻栽培)、养(稻田养蟹)、加(大米加工)技术指导及其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主要工作思路。21世纪初,是中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为促进中国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知识、体制、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的工作思路主要是面向现代农业要求,把超前的现代农业理念、先进的农业技术、高效的农业装备、科学的产业管理模式带入企业并在企业应用和总结提高。

(2)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沉下心扎根企业,与农业企业和农民直接见面,使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直接到企业、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养一批观念新、技术强、留得住的农民科技人员,加速农业科技传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增产增收。二是推广七项技术,即:稻田养蟹技术、有机稻栽培技术、规模化生产技术、现代机械化作业技术、标准化产业技术、专业化管理技术、商品化经营技术。三是办好技术培训班。

(3)培训工作落实情况。以榆林百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基地,在田间地头开展观摩式技术培训,在室内利用现代影像工具系列的传授农业科技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共举办各类培训会3场(次),培训农民2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多份。

(4)取得的成效。引进并推广水稻新品种5个,河蟹新品种1个,制定《蟹田稻及稻田蟹有机栽培(养殖)技术规程》1套、《大米加工及包装技术规程》1套、《有害生物安全防治技术规范》1套,并成功的推广了七项产业技术。一是稻田养蟹技术。包括良种蟹苗引进、扣蟹加代培育、蟹苗适时安全投放、田间水质及其水生动物和饲料管理、成蟹捕获及暂养等一系列配套技术的集成应用。二是有机稻栽培技术。螃蟹和水稻共生一地,既有共生共长等相辅之优,又有肥、药等相克之矛盾,因此在稻田养蟹过程中必须要取其之长,补其之短,采用重施有机肥、土壤和种子严格消毒、禁用化学农药等措施,因此,其产品必然是有机的。三是规模化生产技术。园区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将300多户共3100亩分散的农民土地集中起来,形成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1.1公里的矩形地块,进行集中连片开发和生产。四是现代机械化作业技术。由于土地面大、规整、平展,农田道路网络通畅,农田作业中的翻耕、靶平、插秧、收获、灭茬等环节全部使用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如大马力拖拉机、液压犁、旋耕机、激光平地机、联合收割机等。五是标准化产业技术。无论是水稻生产、螃蟹养殖,还是水稻加工、包装和螃蟹暂养及包装;无论是种子(种苗)、还是生产管理,都是按照有关行业及技术规范和要求进行。六是专业化管理技术。园区管理人员分为水稻组、养蟹组、加工组和销售组四个团队,各施其职、各负其责,并分别从宁夏、辽宁等地高薪聘请了水稻专家、养蟹专家、加工技术员和营销能手。七是商品化经营技术。园区经营是以追求最大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宗旨,以生产消费者满意的农产品为目标,因此,节本增效、资源循环利用、放心食品生产、精细加工、现代包装等商品化经营技术成为园区经营的重要手段。

(5)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是缺乏工作经费;二是在单位考勤、考核中存在不衔接问题;三是把项目或者科技成果带到工作地进行推广存在一定问题。

(6)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关工作的建议;希望支持创建三区人才创业示范基地,形成科技产业创业链,协助企业和三区人才开展产业链推广,促进科技要素带动资金、人才、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向产业聚集。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三区”支教政策措施。对在支教工作中认真踏实、业绩突出的人员,按照相关规定,在职称晋升、评优选模、绩效分配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照顾。

(7)下一步工作思路及计划。

一是帮助公司确立和培育公司文化、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管理模式等软实力;

二是继续深入推进“八项产业技术”,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作用;

篇3:三区人才个人工作计划

一、培养理念联动, 确立系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大框架下, 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和质量标准而为被培养者所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如何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是建立起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又有较强的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业者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人才联动培养模式, 就是在高校传统的创新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科教园区优惠的创业政策、人才的集聚效应、优越的配套服务和良好的互动氛围等一系列有利条件, 构建大学校区和科技园区为主体的校区、园区和社区“三区”联动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新模式[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个系统的工程, 包含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内容、方式和制度。其中理念是创新创业的灵魂, 内容是创新创业的核心, 方式是创新创业的手段, 制度是创新创业的保障[3]。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必须在更新教育思想和培养理念的基础上, 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 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按照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设计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校企联动实践模式, 完成对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 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树立科学、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观, 即人们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价值关系的认识, 并以此确立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4]。

二、培养目标联动, 厘定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内容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内容是在培养理念的指导下, 围绕创新创业人才五个方面的特征来进行的, 这要求以高校和科教园为主的教育主体要在创新创业人才联动培养内容的五个方面下

第一, 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衡量人才质量的主要标准, 也是人才保持发展后劲的重要前提。在传统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内容的基础上, 加强综合课程、实践课程和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课程安排, 在此基础上, 自觉融入科教园区产业、社区事业以及区域行业发展所急需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体现市场性和前瞻性, 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 构建学生网状知识结构。

第二, 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意识。研究表明, “人的一生中大学阶段只能获得所需知识的10%, 其余的都是在工作中不断地获得”[5]。高校在培养学生中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努力围绕“怎么学”来下工夫, 打破被动式、填鸭式、机械化的教学方法, 跳出以教为中心的框框, 积极推广启发式教学、访谈式教学、研讨式教学, 推动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快速转变, 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为学生架起从“学会”到“会学”的桥梁, 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养成夯实基础,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储备后劲。

第三, 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改变传统只重共性约束而忽视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 切实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 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广阔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甚至是与教师不同的见解, 这些见解只要有利于萌发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有利于现实和未来的需要, 哪怕是幼稚可笑的, 都应当受到赏识和鼓励。引导大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超越现实或传统的思想束缚, 培养大学生创新与超越意识, 变大学生被动接受就业指导为教会学生主动创业。

第四, 出众的实践能力和判断能力。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分析“在黑暗中摸索”比“等待火炬引路”更可贵, 亲身体验比道听途说更可贵, 开拓进取比坐享其成更可贵[4]。目前, 在高校教育中学生缺少的正是主动探索的精神, 缺少的正是亲身操作的直接体验。因此, 高校教师除“传道、授业、解惑”之外, 还要强化实践教育, 为学生课外实践积极创造和提供条件, 多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平台, 多开展创

第五, 优秀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 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创业除了有适当的项目和果敢的决策外, 还必须有一个各方面专业人才默契合作齐心努力的团队, 需要创业者以一种宽容精神进行合作, 相互经常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成功。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有利于健全和提高创业者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路径联动, 探索合适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式

首先,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一要丰富实践教学环节, 在实习安排方式上要灵活多样, 积极鼓励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加强学校与企业、社区之间的合作与联系, 为大学生更多地接触企业和社会创造机会和条件。加强大学生课堂教学与专业见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创业实践基地等第二课堂实践的互动, 从而形成校内外育人合力。二要改进教育教学方式, 改变当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仅如此, 教师还要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来增加教学的信息量, 运用启发式、访谈式等先进教学方式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努力营造宽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其次, 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由于教师对学生在学术的发展、人格的养成等方面上有着不可估量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当教师要想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 自己同时也要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 这就是要想给别人一碗水, 自己必须要有一缸水的道理。高校要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 这是实施创新创业人才联动培养模式的基本保障。高校在与科教园区的合作基础上, 通过“选、引、聘、挂”等方式, 打造一支数量适度、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一是设置专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岗位, 从校内选拔一批专业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 并实行竞聘上岗制度;二是从园区、企业等引进一批具有教学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客座教师;三是通过园区从企业、地方

35

者担任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四是从校内选派具有潜力的教师到科教园区、创业型企业以挂职锻炼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 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 通过以上四种方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充分发挥“师导生创”的引导作用。

再次,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 良好的创新氛围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在营造创新科技氛围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顾名思义,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求高校在加强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 进行人文艺术修养、社会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从而全方位提高大学生包括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二是举办精品科技赛事。高校与科教园、社区加强合作, 在科教园、社区等的大力支持下, 学校精心筹划并举办创业计划竞赛、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科技文化论坛等赛事, 培育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为联动培养创业人才开辟新途径。三是注重理论研究的引领。高校和科教园作为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积聚地, 这为双方开展课题申报、科研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了便利和条件。双方也可合作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机构, 编写教材, 发表论文等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四是重视先进典型的示范。学校可编辑和制作优秀校友的创新创业案例集、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等, 在校内巡回展演, 并定期邀请创业明星来校讲座, 畅谈创业的心路历程、创业实务等, 为积极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最后, 打造卓越的实践平台。构建“三区”联动的整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需建立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一是主要面向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公共实践基地, 通过学校、科教园区和社区的密切合作创设包括勤工助学岗位、志愿服务岗位等在内的校内外公共实践岗位。二是主要面向大学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实践基地, 通过短学期的实践教学、专业生产实习等环节, 在基地指导人员和学校指导老师的引导下, 经受实际训练, 全面提高创新创业素质。三是主要面向大学三、四年级的就业见习基地, 通过就业见习, 为其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台。四是主要面向创新创业精英的创业孵化基地, 通过提供专门活动场所、设备等帮助其自主创业。每年由学校和科教园的专家组成的项目评审委员会, 对申请入园的项目进行评审。对入选者进行培训、划拨创业风险基金、配置导师跟踪咨询指导。

四、培养机制联动, 打造坚固的创新创业人才保障体系

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还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联动培养在创新创业人才联动培养模式上除建立制度保障外, 还应建立经费保障和评价保障, 从而实现“制度—经费—评价”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一是制度保障。高校、科教园区和社区应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队伍。“三区”应制订一系列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规章制度, 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二是经费保障。高校、科教园区和社区需要筹集一部分经费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主要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重大活动、创业师资培训、创业项目的孵化扶持等[5]。在此基础上, “三区”合作并主动争取各级政府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项建设经费, 向社会、企业及个人募集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等;三是评价保障。根据创业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的融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和以能力测评为主, 教考分离的学生评价机制, 全面评价、考核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知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发展、提高的情况, 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闫秉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理论学习, 2006, (12) :35-36.

[2]张影, 朱现平..高校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 2008, (3) :39-40.

[3]柯文进.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建设教育, 2006, (11) :56-57.

[4]刘亚敏, 谭少波, 韩怡.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及对策浅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4) :32-33.

篇4:三区人才个人工作计划

一、“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

“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的背景。为了提升“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简称)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201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文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等联合启动了“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化工作者专项活动[1]。按照云南省的部署,云南省文化厅计划从2013—2020共8年的时间里,每年选派一批文化工作者到云南省的“三区”开展文化工作指导、提供文化服务[2]。在玉溪市文化局的牵头下,玉溪市也随即拉开了“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的序幕,玉溪市图书馆自2014年起至2020年,按照“三区”基层的需要,每年选派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馆员到“三区”进行文化服务,深入基层担任文化指导员。

玉溪的“三区”受援县。玉溪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省南部,境内山峦连绵、谷壑纵横。按照中央、省、市文件的精神,将玉溪半山区的华宁、易门两县以及山区的峨山彝族自治县、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作为“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的受援地,支持的重点是基层乡(镇)文化站、行政村,部分兼顾县级文化单位。

二、玉溪市图书馆“三区”选派馆员的任务

玉溪市图书馆“三区”选派馆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调研“三区”基层文化建设与发展状况,培训基层“两馆一站”人员,帮助开展乡村文化建设规划,辅导基层开展读书活动,推广基层文化建设的“云南经验”,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3]。

调研基层文化状况,帮助建立基层文化建设规划。玉溪市图书馆选派的馆员深入到“三区”基层文化单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了解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状况,摸清基层文化发展的困难与机遇,掌握当地群众的文化追求和文化意愿,找准阻碍基层文化发展的桎梏,并深入到群众中倾听推动当地文化发展的建议,形成具有可供参考的调研报告。在熟知基层文化的基础上,和当地文化工作者一起,建立当地乡、村文化建设的规划,并积极向当地政府、上级部门协调、争取资金,以推动基层文化场馆的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的配置和更新。

引导、培训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开展文化服务。“三区”选派馆员带着服务城市群众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深入到基层群众中进行文化服务,旨在保障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促进城乡的文化均等。但是要注意“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不能生硬地将服务城市读者的方式方法搬到基层群众面前,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群众的情况及读者的需求开展服务,和当地文化工作者一道,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现实哲学,虚心地向他们学习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和方法,在实践的文化服务中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群众、把工作方法和经验“传染”给当地文化工作者,不经意间培训了当地的文化工作人员。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读书活动是以图书为载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它可以是少儿的绘本阅读,也可以是以书会友;可以是农村科技知识的讲座,也可以是书画摄影展览;它可以融入载歌载舞的文艺表演,也可以融入民族民间的祭祀活动。读书活动是各级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乡村农家书屋(农村图书室)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吸引群众使用文化设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而展开的一项特色服务。“三区”选派馆员作为文化指导员深入基层,将省、市、县(区)图书馆具有一定特色的读书活动带到基层农村,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活动:邀请理论宣讲员、农技专家、致富能人等举办讲座,让当地百姓明白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开阔生产思路、增强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抓住传统节日、农闲时节等,开展知识竞赛、读书征文、心理辅导等活动和各类才艺大比拼,营造文化氛围;组织开展农民书画、摄影作品、农家农具等展览,增强基层农民的文化自信;积极开展计算机培训,使农民朋友学会使用电脑,让留守老人、妇女、儿童通过网络视频经常与远在他乡打工的亲人“见见面”、聊聊天,增进相互理解,巩固家庭的凝聚力;在寒暑假期間,积极吸收放假的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的高年级学生成为“图书管理员”,让“大朋友带小娃子、小朋友管大读者”,特别是在暑假里积极吸引留守儿童走进图书室,让他们远离河流、水坝等,把图书室、文化站营造成少年儿童的文化“绿洲”、假期里的文化“乐园”;整合“三下乡”等活动的资源优势,进行农村政策解答、农业技术问诊、艺术团体演出、心理健康咨询、医疗专家义诊等,改善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对阅读的喜爱和对基层图书室的认可,活跃基层群众的阅读氛围。

盘活农家书屋。图书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部分;图书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实现图书服务均等化,重点在基层;而基层实现图书服务均等化,重点在农村。玉溪的“三区”农村土地广袤,人数众多,然而却是图书服务最为薄弱的地方。农家书屋(村级图书室)在山区农村的出现,犹如“星星之火”,2011年底就在全市的667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并逐步向自然村推进,截止至2014年3月,玉溪市共有农家书屋716个。“三区”选派馆员要高度重视农家书屋作为山区农村进行图书等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积极引导基层文化工作者深刻意识到农家书屋是乡(镇)文化站的“节点”,充分发挥文化站在乡(镇)范围内这个“总”的功能,除了时效性极强的报纸和期刊由农家书屋自己订购外,将全乡(镇)所有农家书屋和文化站的购书经费集中起来,按照群众的意愿和当地的实际需要进行集中采购,然后将图书分批地在文化站与农家书屋、农家书屋与农家书屋之间进行定期流转交换,使图书在图书室、农家书屋之间流动起来,将“死”书盘“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层“图书陈旧、更新缓慢”、图书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以有限的经费,让老百姓“月月有新书、天天有书看”,感觉是增大了图书这个文化产品的供给,吸引更多的群众飨食“新书”,活跃农家书屋,进一步发挥其在山区农村文化服务的主阵地。

活跃“农文网校”。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简称“农文网校”)是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的信息资源作为教材,利用乡、村文化站(室)的活动场地作为课堂,文化站(室)的管理人员作为辅导员,整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设备、人员、信息等资源而建立的。“农文网校”是共享工程在云南发展、创新的产物,从文化的层面解决“三农”问题:“文化乐民”搞好群众娱乐活动,“文化育民”抓好农民知识培训,“文化富民”推进农业产品、农村文化产品开发,是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的“云南经验”。截止至2014年3月,在玉溪市的432个行政村建立了共享工程阅读点。在阅读点的基础上要逐步完善“农文网校”的功能,创新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站点的运行方式,增强农村文化设施服务群众的能力。

“三区”选派馆员深入基层,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基层农村共享工程阅读点的覆盖、完善阅读点的“农文网校”功能。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这次“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活动中文化辅导员和文化志愿者同行深入基层的大好机会,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协调文化辅导员负责“农文网校”的培训工作,为农民群众开设一个形式多样、内容新颖、手段先进、教学灵活的课堂;充分利用文化志愿者深入群众、走近群众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向农民群众宣传“农文网校”,做好学员联系,进行“农文网校”日常事务的管理。以殷实的课程、深入的宣传,吸引更多农民群众走进课堂,活跃“农文网校”的气氛,将培训逐步进入常态化。

从“物力”支持到以“智力”支持为主、“物力”支持兼顾,玉溪市“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对“三区”基层的文化建设具有更加现实、更加直接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玉溪市图书馆选派馆员深入“三区”基层,对推动基层群众阅读、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具有更加针对性的指导意义,共同推进玉溪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

(作者何流系玉溪市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篇5:2015三区人才工作总结

王锦锋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根据庆阳市科技局的要求,结合本人的特长和庆阳苹果产业的发展状况,对合水县主要苹果乡镇进行现代苹果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包括标准化建园、花果管理、精准化施肥、省力化修剪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现将本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服务内容及目标 1.服务内容

根据庆阳市科技局的要求,结合庆阳苹果产业的发展状况,对合水县主要苹果乡镇进行现代苹果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包括标准化建园、花果管理、精准化施肥、省力化修剪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2.服务目标

通过一年的技术服务,使合水县主要苹果生产乡镇进行标准化建立矮化苹果示范园,部分果农能够掌握现代苹果生产技术,果品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果农的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回报。建立标准化示范园3处,面积达200亩以上。

二、主要工作成绩

1.指导合水县店子乡苹果园标准化管理

今年7月份和9月份,我到合水县店子乡部分果农的苹果园进行了实地现场指导,指出果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让果农及时进行了纠正,减少了损失。

2.技术培训

结合苹果的生产季节,利用果农的农闲时间,及时对部分乡镇的果农进行了果园管理的技术培训工作,讲解了苹果秋冬管理的技术要点,让大部分果农掌握了秋冬苹果园管理的具体细节和技术环节,提高了果农的管理果园的技术水平;在合水县吉岘乡培训果农两期,培训人数达231人次;在合水县农广校培训果农50人次;发放苹果园秋冬管理技术材料200份。

3.结合季节,到合水县店子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果园管理工作,并和合作社社员就果园管理技术进行了交流和问卷调查,解答了果农提出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

1.作为甘肃省和庆阳市苹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之一,服务地方苹果产业是自己的主要工作之一,但由于服务范围广,仅合水县一个地方来说,在时间方面还没有达到基本要求。

2.签订合同仅半年时间,苹果生产的关键季节已经过去,所以有些工作没有在服务期限内,有些服务内容还没有完成。

四、下年的计划

1.克服困难,保质保量的完成服务内容,指导示范园的技术管理工作,从质量上有所提高。

2.建立苹果技术服务对,服务对人员达到10人左右;主要指导1-2个合作社的苹果生产。

3.继续进行技术培训工作。

篇6:三区人才个人工作计划

支教协议书

选派学校:(以下简称甲方)受援学校:(以下简称乙方)支教教师:(以下简称丙方)

为全面提高贵州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简称“三区”)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央和省有关要求,选派 学校 老师到 学校从事支教工作。支教时间从 年 月起至 年 月止。

为切实做好支教工作,规范三方在支教期间的权利和义务,根据《贵州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结合实际,三方签订本协议并共同遵照执行。

一、甲方权利及义务

1.严格按照选派标准,按规定将丙方选派到乙方支教。对丙方信息(职称或职务、学历、年龄)的真实性和在校期间的政治表现负责。

2.及时安排人员接交丙方工作,并保障丙方在支教期间原有的各项待遇不变。

3.在丙方支教期间,力所能及帮助解决丙方家庭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

4.丙方支教一学年,且考核合格的,支教经历视同城镇教师到农村教育工作经历,应在工资、职务(职称)晋升、计算基层工作经历、表彰奖励等按现有倾斜政策执行。

二、乙方权利及义务

1.做好接送工作,确保丙方及时、顺利到岗开始工作;丙方圆满完成支教工作任务后,为其出具客观、公正、合理的评鉴意见,让其满意离岗并安全返回选派学校。2.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丙方提供工作、生活等基本条件,帮助解决其具体困难,确保丙方安心工作。

3.做好管理工作,丙方支教期间,以乙方管理为主;考核由甲方依据乙方意见,确定其考核等次。

4.做好安全保障等工作,积极落实为丙方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在丙方支教期间发生意外或伤病时给予帮助,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反馈甲方。

三、丙方权利及义务

1.在规定时间内到乙方报到。

2.自觉服从乙方管理,遵守乙方规章制度,维护甲方和本人形象。

3.因伤病或其他特殊原因请假5天内,需乙方批准方可离开;请假6至10天,需报受援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请假10天以上或不能坚持工作到支教任务结束,需报甲方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及时上报市(州)教育局和省教育厅。

4.支教任务结束后,及时向受援学校移交工作,按时返回选派学校。

四、其他事宜

本协议书一式四份,三方及受援县教育行政部门各持一份,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选派学校(公章): 乙方:受援学校(公章):

校长签字: 校长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丙方:支教教师(签字):

篇7:三区支教个人总结

一、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工作踏实认真。

去年9月开学时,根据区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我和另外两名配套教师去了配套教育学校——盈江区新洲镇永村小学,由区教育局人事处李科长陪同。从我进入新学校的那一刻起,我就不再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流动的士兵”,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支持教育的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用汗水和墨水。每周上十八节中文课,加上四节早期阅读,还担任班主任。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从工作开始就一直是一名全职体育教师,但我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牢记自己是一名成员,克服各种困难,勇敢地承担工作任务,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不搞专业化,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积极认真地听取其他教师的讲课,虚心征求意见,认真研究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与他们共同探讨新课程改革模式,共同进行新课程改革方案的试验和实施。

同时,他们在完成自身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锐意进取,带领学生开展课外锻炼和广播锻炼,并在课余时间组织全校广播锻炼轮换和比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xx年底,我在永村小学组建了一支飞机模型团队,积极训练并参加了市政比赛。12名运动员分别获得两名第一名、两名第二名、一名第四名和一名第五名,开创了忻州镇参加此类比赛的先例。

此外,我还积极辅导学生参加安庆市科技创新大赛,提交的科幻作品荣获市优秀奖。

二、关心学生,奉献爱心,做学生的好老师、好朋友。

农村小学生出生并成长。受周围特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儿童相比,他们更倾向于胆小、内向、健谈、缺乏自信,害怕被老师批评和嘲笑。演讲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用友好的语言给予肯定。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为了使其有效,有必要建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尤其是农村学生。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尊严观念,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应该尊重和爱学生,对学生采取积极的态度,这可以缓解学生的内心紧张。有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善于培养自信心和学习热情。只有建立师生交流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因此,在课前,我认真备课,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我尽量用精彩的叙述、后续的指导和进取的鼓励,深深吸引每一位学生。下课后,我认真批改作业,并对有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我总是让每个学生在放弃之前学习、理解和消化。在工作中,我充分发挥了我的勤奋作风和认真的教学精神,很快就与学生、家长和老师建立了和谐的关系。我也非常重视学生的修养教育和个人卫生教育,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也很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我可以与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寻求帮助,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当我得知我们班的刘勇和李舟在家有困难时,我经常在家给他们旧衣服。鉴于学生课外知识面窄,我经常从家里借书给学生,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课外知识的储备。

同时,利用定期返校的机会,向组织和领导汇报想法和工作,反映村级学校的实际困难。学校领导高度关注,安排大队部开展宣传,向村小学捐款余元,有力地支持了村小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支教后期,以汶川大地震为契机,率先爱心,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心教育,贴近时代,达到了实事求是、个人参与育人的目的。

三、改善与同事的关系,树立主人翁意识。

我呆在学校吃饭。我经常在晚饭后或下班后和老师聊天。我对农村小学教育和教师的现状有了必要的了解,感受到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在生活中,他从未对学校领导提出过太多的要求,从未进行过专业化、与其他教师的融合,并按照学校的要求工作。我总是从学校的角度研究与学校利益相关的事情。当涉及到学校的声誉时,我总是努力成为学校的一名教师。一段时间后,我很高兴他们能理解我,理解我,我能融入这个群体,我更高兴能结交一群可靠的、有学问的朋友。

一年的教学支持是短暂的、忙碌的和充分的。尽管路途遥远、生活不便、孩子年幼等种种困难,我仍然坚持支持教育,即使面对50年一遇的大雪和自身复合性胃溃疡的情况。重温我的教学支持生活,虽然它看起来有点枯燥,但它仍然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我的教学支持工作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这将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多彩的画。

篇8:三区工作总结

暨2014年工作总结

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三区”人才支技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赣教师教字[2015]3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升“三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我县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精心部署。现就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我县地处丘陵又属革命老区,“三区”学校较多,近年来,教体局非常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通过加强对农村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加大农村学校教师的招聘力度以及发放农村边远学校教师补贴等多种方式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的实施,对我县农村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做好此项工作,县教体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人事局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股室、中小学校长为成员的“三区”支教工作领导小组,由局人事股牵头制定“三区”支教计划,及时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会传达“三区”支教精神并明确选派学校和受援学校,要求各相关学校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理解“三区”支教工作对加强 “三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我县“三区”教育的发展以及城乡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求选派学校要派出最优秀的骨干教师去帮助、带动、示范、引领受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受援学校要精心安排好支教教师的工作生活,给支教教师充分的展示

平台,通过各种集体备课、公开课、讲座等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受援学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

二、严格选派资格,确保支教教师素质

按照市教育局等五部门下达的选派支教人数的要求,我县2014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选派教师共40人。县教体局明确选派的教师要求是学校的中青年骨干,原则上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年龄在45周岁以内。人选由各校选拔推荐,县教体局考核合格后确定。

选派的40名教师中,平均年龄为38岁,也有担任学校管理工作的学校领导;其中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有6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31人;音、体、美等专业类学科教师3人。高素质的支教教师队伍,受到各受援学校的欢迎。

三、加强支教教师管理,确保支教工作收到实效

“三区”支教工作的成败,关健是对支教教师对伍的管理。为切实加强对支教教师的管理,促使每位支教教师都能化为一股春风,为受援学校吹进新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技能。发挥支教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县教体局制定了《支教教师考核方案》。

考核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支教教师职责、考核办法、奖罚措施,确定支教教师基础性支教补贴为1500元/月,其他金额以奖励性支教补贴的方式发放。每位支教教师具体发放标准将在支教期满后按考核方案业绩量化得分,根据得分排名确定考核等次后确定发放金额。业绩量化由常规考核项、师生评议项、加分项等三项组成,每个考核项目,设定具体的量分标准,量分办法,考核由受援学校负责实施。对考核获优秀等次的,除获得更多的支教奖励性补贴外,对其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方面予以优秀考虑;对考核获不合格等次的,将不再发放奖励性支教补贴以及要求派出学校不得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并遣回原校。

四、做好支教教师的保障措施

要保证支教教师安心工作,做出成绩,必须解决支教教师的后顾之忧。对此,县教体局要求各受援学校再加强对支教教师日常管理的同时也要精心安排好支教教师的工作生活。受援学校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在教学岗位安排上在考虑支教教师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特长,充分提供平台,发挥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派出学校也要加强与支教教师的联系,了解思想动态,已担任学校管理岗位的支教教师期满返校后要确保原岗位不变,表现优秀的学校应优先考虑重用,不能让支教教师背着思想包袱去支教。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

篇9:“三区”支教工作总结

刘若明

2014年的2月28日,我成为一名“三区”支教教师,带着光荣的使命,来到了服务地点——湘西自治州花垣县麻栗场镇中心小学。这里是苗族聚居区,我担任六年级四个班,五年级两个班共十二节英语课的教学任务。

支教一开始,我就没有把自己当作一名流水教师,而是把自己当作本校正式老师对待,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早晨七点半签到,下午四点半签退,不迟到,不早退,努力地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我跟同事相处的特别融洽。我对学生是“爱生如子”。支教开始时,我可以说随时随地每时每刻都面对一种挑战,特别是语言的不畅通,饮食的咸辣,天气的寒冷,不时的没电没水,是我最大的挑战。我用行动战胜了困难,走过了这半年的历程,写下了我工作生涯中不平凡的一页,这也是对我人生经历的一次极大的丰富,更是我人生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辛苦地付出,就有幸福地收获。五年级一班的一位女生说:“我好想放暑假,那样作业少了,可以在家看电视了,但又怕放暑假,放暑假我们的英语老师,体育老师会走了,我好纠结啊!”。我感受着支教赋予我生命的精彩。这里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爱我的故乡。

一、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支教老师,我坚持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写学习笔记心得八篇,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教育大纲进行教学。端正自己的服务态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多跟同事和学生进行交流,使自己成为同事们的知己,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支教对我们每个支教老师来说,是一次磨练,毕竟它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规律,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当我加入支教队伍之前,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跟我们的叶支书说过: “我一旦到了那里,我死都会坚持下来”。我严格要求自己,服从领导的各项安排。我能主动的与教科室的老师沟通交流,传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同时也虚心向他们学习,特别是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

二、工作方面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从教育、教学、教研三方面进行,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1、踏踏实实教书,全心全意育人、在教育方面,自己始终坚持换位思考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爱告状,有的爱打架,有的有逃学的心态等。而处理这些事情不能强硬,那样会伤害学生的心灵。一有时间,我就跟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学生内心的世界,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使其处于自己的掌控中,从不处理没有把握的事情。通过这一举措,学生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交流,当学生有什么事情向你寻求帮助时,这就是对你的信任和肯定。

2、教学方面,精心设计每堂课程

自己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认真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通过对比,发现自己什么地方不足,或者哪种方法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能快速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要上好一堂课,前提是要备好课,不上没有准备的课程。在备课时,除了参考教案,我还综合考虑本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的水平等,从学生的角度去备课。课堂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子的教学方式,采用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我搞了一个“Who is first?”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的课堂气氛很活跃,带动了那些经常不善言语的学生都开始积极回答问题。

3、教研方面,精心准备教研活动,共同提高。

我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各种教研活动,引领青年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秀之处,促使自己不断研究好的教学方法。我指导青年教师龙荷玉、麻丽欣一起集体备课四个单元。四月十八日上午,麻栗场镇中心小学与大龙乡中心小学举行联合教研活动,我第二节在多媒体教室上了一堂五年级英语教研课,第三节听了一堂精彩的体育公开课,第四节在多媒体教室举行教学研讨会,我就我的这堂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了详细的说明,得到了在场人员的好评。四月二十五日,我参加了花垣县教育局在花垣镇第一完全小学举行的“小学六年级毕业班英语复习研讨会”,我听了三堂课并在会上作了“湘教版六年级毕业班英语知识系统”的讲座,还交了《小学毕业班英语复习方法浅谈》的论文并获奖。四月三十日我参加了学校的“教研日”活动,在这之前,积极主动参加集体备课、试教、听课、评课活动。主持制定了“麻栗场中心小学六年级英语复习计划”。五月二十九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庆六一”游园活动。通过这次支教活动,自己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生活方面

我没有搞什么特殊化,不迟到,不早退,服从学校的统一管理,每日三餐与学生同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学校的诗歌朗诵比赛中获奖。为了尽量多的了解当地的教育,我和当地的同事以及我们支教的同事一起,利用周末时间考察了当地很多的学校,先后参观学校有:边城高级中学、花垣镇第一完小、沙科学校、边城镇中心小学、长乐乡中心小学、竹子小学、排吾乡九年一贯制学校、麻栗场镇中学。我课余时间与同事一起做做“回春操”(这是我引进的项目),打打乒乓球来融洽关系,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半年的支教工作已经结束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在校领导的关心爱护下,在同事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刚来时孤单寂寞的感觉很快就荡然无存,在这里工作,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我赞赏“麻小”领导的“务实精神”,老师的“敬业精神”,学生的“好学精神”。我觉得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的努力,使自己的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上一篇:党支部委员会会议下一篇: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