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方案

2024-05-16

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方案(精选11篇)

篇1: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方案

高尔基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被最令人后悔的的就是时间。

有人说,时间就像是手中的流沙,想要抓住的时候,才知道没有缝隙能堵住它如脆弱生命般流逝的沙砾。每一天,从晨曦的光透过眼帘开始,从夕阳没入涛涛黑云结束,从公交车的起点开始,从公交车的终点结束,我的心境却没有始终。我用音乐当做旅途的陪伴,用相片纪念日日反复的风景,却也会被一片红云,一滴雨水在这炎炎夏日所降下而感动。

这就是生活,最平凡的,也是只属于我们的,一群人的生活,每天固定的作息,似乎并没有冲突,来到社区所扎进办活动的状态,不计付出多少,不求回报多少,只求能把每一件事做到尽善尽美。这也是人生,这样的轻松,快乐。其实改变的该是人的生活态度吧。

生活有很多种方式,在社区的实践中,我努力去寻找更富有情趣,最适合我的生活方式。年轻生命的拼搏,坚持我自己的原则,坚持我所喜悦的,不趋附于别人的想法,这才是真实的我吧!每天在社区,办活动,免费维修电脑,人来人往,带来了短暂的xxxx闹,午间队友们嬉笑谈论的声音,休息室里的气氛总是那么其乐融融。

这样平凡的生活,每一天,我希望用心去寻找任何一个能幸福的时间。

篇2: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方案

为了更好地领导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组织成立了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我们在劳动实践中老师学生一起干,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老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营造劳动实践氛围,让大家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下面把五年级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结合场所种养项目,根据农时季节,合理选择蔬菜品种,组织学生到场所松土、锄草、浇水、施肥。建立评比制度,对各班场所内蔬菜种植和长势情况进行评比,同时,各班劳动场所评比结果与班主任绩效考评挂钩。

2、我们五年级几位教师作为学生劳动实践的辅导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我们把劳动场所作为载体,促进了他们的发展,让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动手、动脑,以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劳动艰辛与快乐。每当他们品尝自已的劳动果实时,那种高兴、喜悦不言而喻。我们就是本着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的,让学生与自然接触,在劳动中通过真切的感受,心理体验,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理解,让学生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生活体验,形成健康的个性与品格。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收获和成果。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喜悦。我们通过劳动在物质有了收获。收获花生、丝瓜、南瓜、豆角等,学生在品尝成果中感受东劳动的快乐。物质上的收获固然可喜,更主要的是在精神上有了丰硕的成果:

(1)锻炼了师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2)消除了劳动可耻观念,怕劳动、羞于农作、怕脏怕臭的思想烟消云散。(3)扩大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免戴“五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高帽。大自然的课堂,让学生不再是鲁迅先生描述的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只知四角天空里的“少爷”,而是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各种实践得心应手,知事甚多的“少年闰土”。

(4)快乐生活,享受生活。农活虽然辛苦,但是劳动的过程却是愉悦的,特别是除去杂草,保护庄稼,看着劳动成果茁壮成长,使师生有了“学习如禾如苗,懒惰如蒿如草”的人生感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更觉生活快乐。

总之,通过对学生的劳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还培养了他们对现代生产技术的兴趣,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后房子中心校 德育处

篇3: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方案

关键词: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素养,教学观念,综合素养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项全新的课程领域, 由国家设置, 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实践活动的开展, 能帮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生活技术、信息技术等常识, 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并能有效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 促使学生养成合作、互助、分享等优秀品质。笔者认为, 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 教师素养的高低, 直接决定了这一实践活动的成败, 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 才能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师的素养究竟应该达到何种要求, 才能促使校外综合实践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呢? 笔者近几年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实践, 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教学感悟, 现结合自身经验, 对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素养问题谈些想法。

一、教师应及时转变更新教学观念

一直以来, 受应试教育影响, 师生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不平等关系, 即教师是绝对的控制者、权威者, 学生是被动者、接受者。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则是以学生个性养成基本任务的课程, 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特征, 内容大部分脱离课本知识, 如果教师依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垄断, 那么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就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和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综合实践老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 要以朋友的身份去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内容的讨论, 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动手能力等进行深入且详细的理解和把握, 从而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 对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及时调控, 以保障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有效、顺利地开展。

二、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规划和设计能力

常规教学活动与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同之处在于, 前者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 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相对来说比较容易; 后者的教学场所不再拘泥于课堂, 活动内容也富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教师须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教师应有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能力, 要能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和特有背景及条件等, 充分设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项目等。笔者所在是嵊州市综合实践活动中心根据单位实际状况和学生的知识基础、背景条件等, 设计了陶艺制作、工艺粘贴、电子百拼、访古参观、自救自护等为主题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是因为中心的专职教师具有较强的规划和设计能力, 这些实践活动都获体现了很大的教学价值。

三、教师应体现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跨学科性质, 并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它涵盖了科学、艺术、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内容, 可以说是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如果教师仅仅掌握了学科专业知识, 是难以胜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要求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应大范围地补充知识, 及时充电, 如文科教师要多补充理科方面的知识, 理科教师要多补充社会与人文方面的知识。教师必须不局限于学科知识+ 教育知识, 而具有多层次复合的结构特征, 才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做到游刃有余, 并做到对整个过程轻车熟路地把控和掌握。

四、教师要充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如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教学工具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 也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应将具有传统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具有教学优势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用到教学中。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更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优势来使整个过程得到优化, 并以此提高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时效。这就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 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以此作为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手段, 并使其顺应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比如, 教师对实践活动的一些实际操作学生根本看不清楚或者看不见, 这时就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其以电视录像或播放视频的方式放在投影屏幕上, 学生就能对整个细节有全面、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效果会比教师进行口头语言描述和讲解好得多。以陶艺制作这一实践活动为例, 在给学生讲解陶艺制作流程时, 一味的语言讲述学生可能会混淆, 或者会把某一步骤遗忘, 这时我们就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图片展示的方式, 让学生记忆制作过程, 并播放一些陶艺制作过程视频以及陶艺制成品的图片等等, 这样, 鲜艳美丽的色彩和动听悦耳的声音, 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学生对陶艺制作的流程也能有更为详细的了解, 进而制作出满意的陶艺品。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师作为实施者, 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素养的高低, 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成败。广大教师须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来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和修养, 才有能力和资本去引导学生进行各项综合实践活动, 并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帮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生活技术、信息技术等的一些常识, 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 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玲.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素养的阶段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 (04) :20.

篇4:校外游学实践活动初探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让孩子们缺失自然的生活经验 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青少年出现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这是当今危险的一种社会现象。我们的孩子,长期闪烁在电子屏幕前,煎熬在培训班里,幽闭在钢筋水泥的高楼里。现代城市儿童与大自然几乎割裂,孩子们充满了对自然的渴望,无奈于对自然界的无知。当孩子们不再接触自然,不再认识家乡的动植物,很多问题都会出现,例如压力过大、忧郁、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业水平下降、创造力下降以及儿童肥胖症、近视、高血压等。

安全让孩子们缺乏挑战的学习经验 在通常情况下,学校和老师都不愿意组织孩子们进行户外活动,因为,组织者往往要面对和承担着各种意外风险。一旦发生状况,接踵而来的可能就是来自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压力和责备,甚至诉讼。所以,孩子们的春秋游只能去家门口的公园,上下学只能车接车送。夏天怕中暑,冬日怕吹风,过度的保护,让孩子们成为了温室的花朵,冷暖不知,没有了自我挑战的学习经验。

束缚让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生活乐趣从周一到周五,从这个教室到那个教室,孩子们的童年被束缚在有限的空间里。他们学完这个学那个,考完一级还有一级,比完一场还有下一场,令孩子们疲惫不已。而在游学活动中,孩子们则能体验到自由的无限乐趣,他们可以一起远足爬山、生火做饭、游戏露营,他们表现出不畏艰难的坚持、彻夜难眠的兴奋和随性交流的愉悦。

如果孩子们周末到少年宫,犹如走入另一所学校,参与的是与学校相差无几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那么少年宫的功能便弱化了。所以无论是为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还是为了少年宫的自身发展,少年宫的活动都不应再为应试大厦“添砖加瓦”,而应该为少年儿童提供乐园般自由、摇篮般轻松的校外闲暇生活。校外游学实践活动,正是闲暇教育的一种尝试,它是一种在户外情境中,利用自然资源由户外活动来达成教育目标的教育活动。

二、活动要素

与同伴有约,体会自由之乐 如今孩子们多是“独独一代”,缺少玩伴。离开父母,和同伴在外过夜,是游学活动吸引孩子们的一大亮点。在外的一夜,是孩子们亲历成长的绝好时机,组织者应该精心设计适合夜晚开展的活动。因此,提供安全的夜环境,开展有趣的夜活动成为游学活动基本要素。所以,我们的游学活动常常以少年宫或乡村学校为基地,开展各种类型的夜行、夜谈、夜宿,构建孩子们印象深刻的童年之旅。

与自然亲近,学习自然之趣 在谷雨节气的自然游学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在晨光中诵读关于春雨的诗歌,孩子们晨诵时回味着昨夜帐篷外滴滴的雨声,无需多说,“有雨敲打窗棂”的意境悄然而至。孩子们在自然的状态下放松自己,用开放的情绪接纳所见所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吸引。相信,如此学习古诗词,是一份乐趣。让城里的孩子置身于山川自然之中,与花草鱼虫为伴,了解自然的起承转合,从而感悟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与历史对话,感知文化之美 目前,校外艺术培训普遍重视技术的基础训练,忽视艺术中美的哲学表达,使许多孩子苦练了技术,却没有爱上艺术。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只有当孩子们感受到了美,他们才会愉快。所以在游学活动方案的设计上,我们特别关注将各种类型的博物馆、历史古迹考察纳入到活动项目中,提升活动的人文“气质”感,让文化环境的“静”与孩子们的“动”达成和谐的境界。例如我们组织的杭州游学夏令营,就利用当地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分别安排了 “一天一馆游”,每天,孩子们都会领着一份任务书,邀游于历史的长卷里。炎炎夏日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浸润在优秀的文化中。

三、实施途径

在自然环境中学习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倡“自然教育”,要“遵循自然,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因此,在户外环境中,我们应该开展多方位的艺术启蒙、科技熏陶和社交活动,引领孩子们进入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领域,在祥和、宽松、愉悦的状态下自然成长,造就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自由人。

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学习 游学的户外部分往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各有分工,教师只是学习者的观察者和交流者、学习环境的创造者、学习条件的提供者。我们应该要求孩子们进行自我学习,教育他们既要发挥个人意识、又要兼顾团队中他人的自由,促进他们与伙伴们之间的沟通并引导他们懂得互相鼓励,欣赏他人,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和合作意识。

以亲历体验的方式学习 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更容易通过亲身参与,将经历与自身学习经验产生联结。因此,我们应该调动孩子们“视、听、味、触”多感官,让他们与环境产生互动,生发出愉悦、兴奋、满足、刺激、紧张甚至恐惧的感觉,这种感觉都是鲜活的,这种学习形式是充满趣味而又记忆深刻的,必定是终生难忘的。

四、教育目标

学会与自己相处 游学活动的真正意义是让孩子们回归到他们最初的生命状态,没有任何标签的自由平等的生命状态。在活动设计上,“教育无痕”理念应该得到充分体现。这里的教育者是孩子们自己,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自己,调整自己。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调整状态,“陪着蜗牛一起散步”。

学会与他人相处 游学活动与旅行团和家庭出游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构建了特定时间、特定空间的混龄微型社会。在这个特定的社会里,孩子们要求把自己迅速“推销”给同伴以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习了坚持与妥协、领导与服从、独立和合作。

学会与自然相处 干树万树梨花的春色、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天、远上寒山石径斜的秋意、独钓寒江雪的冬景,已经离我们的城市越来越远。这些久违的自然景象或许只能够在户外的露营和考察活动中再次呈现。校外游学实践活动就是希望为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城市小囡创造走近自然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接受生命最美的滋养。

篇5:校外实践活动方案

为使我校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拓展自身素质,职业教育产业办计划于10月底开展职业教育校外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机会,还可以检验、巩固和拓展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主题:“我的未来不是梦”

三、活动内容、时间和地点

1.园艺专业:(10月30日、11月6日、11月13日)

(1)参观罕台镇温室花卉、蔬菜基地,教师进行实地讲解。

(2)到植物园认识各类植物,教师指导收集树叶,课后制作标本、书签等。

2.汽车清洗专业:(11月3日、11月10日、11月17日)

参观神州行汽车俱乐部实体店(乐多乐超市北),请专业汽车清洁师傅现场演示,学生现场体验汽车清洗的各步骤。教师、专业技师、学生现场互动学习。

3.面点制作专业:(11月4日)

参观蒂奥莎烘培蛋糕店(铁西区政府西侧),观看面点师现场制作各类蛋糕,现场互动、参与制作蛋糕。

4.手工编织专业:(11月5日、11月12日、11月19日)

(1)参观万正商厦(铁西长途汽车站西)负一层美甲店,并与店内技师进行交流、互动实践。

(2)参观“佳禾佳美”鲜花店(铁西大众4S店对面),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插花。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如何搭配、修剪等任务。

四、组织形式

1.指导教师提前到各实践地点与工作人员沟通协商实践时间和项目。

2.园艺专业按照班级的形式分批进行实践,实践活动要求师生比为1:3,确保学生在外的各类安全事项。

3.汽车清洗、面点制作、手工编织专业根据学生情况以班级为单位或挑选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活动,师生比为1:3.

五、指导教师的任务

1.对学生实践进行现场指导。

2.对学生活动进行总结评价(要求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

六、活动要求

1.学生全部要求穿校服,产业办所有老师参与。

2.活动车辆统一由产业办安排。

1号车:奇苏和 2号车:杨海宽

3号车:杨跃峰 4号车:房斯庆

3.实践活动教师职责:

(1)活动当天,跟班教师出发前必须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并做到出发前、每离开一处活动地点、上车准备回校前、回校后清点人数。

(2)随班教师要教育学生守纪律,讲文明,不乱丢垃圾。

七、摄像和报道

篇6:2011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方案

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通过对实践教学基地活动的参与,可以激发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锻炼同学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及沟通能力。为了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开展,特制定如下组织方案。

1.成立校外实践基地教学指导小组,小组成员由思想政治理论老师及院团委、学生处、宣传部等有关老师组成,小组设立组长,成员应合理分工。

2.教学活动时间一般在学期8---13周举行,具体时间确定以后由思想政治理论老师选派并通知其教学班的学生。

3.在活动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基地教学纪律要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调组织纪律,使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目的和过程,了解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清楚紧急情况下的一般处理措施。

4.租用车辆时,应尽量租用学院大巴车两辆,不能租用未经交管部门审验的车辆。

5.乘车期间,指导老师应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上车后和下车后应整队清点人数,遇到突发事件,应及时协商解决。

6.基地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指导老师也应加强安全意识,不得私自外出、离队,有事离开需征得本次活动组长的同意。

篇7: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方案

七台河市第八小学

暑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利时机。为落实上级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依托学校和社会教育力量,丰富少先队员假期生活,现将暑假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如下:

一、活动主题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

二、活动时间2014年7月15日至8月25日

三、活动内容

(一)描绘梦想红-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1、“我的中国梦——美丽社区”志愿服务行动(4—5年级队员参加)以第八小学“新芽”爱心服务队为主队,下设(4—5年级)各中队建立“雏鹰”假日小队为分队(人数在5――8名队员,队员们可以根据就近结队的原则,与同一楼栋、小区、村的队员组成假日小队),在家长及监护人的帯领下上街清除口香糖、清除乱贴的小广告、万宝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的垃圾等,使身边的环境更洁净、更美丽; 开展“文明从脚下起步”劝导行动,提醒市民文明行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身及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

2、“红色之旅”学习实践活动(1—3年级队员参加)

暑假期间在家长及监护人的带领下,走进第二课堂、通过参观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瞻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以上两项活动各中队择优选择1-2活动照片(电子稿)和活动感言(电子稿)于8月31号上交年级组长,组长收齐上交大队部。)

(二)实践活力蓝-我们是和谐友善的践行者

1、“寻访身边的美丽河流”主题实践活动(1—3年级队员参加)寻访内容:寻访小队要以展示“美丽七台河”的秀美河山为出发点,调查七台河地域范围内生态优美的河道、湖泊、溪流、湿地,通过“寻”、“行”、“思”三部曲,回顾河流的历史,了解现今的基本情况,讲述人与河流的关系,折射水资源保护的现状。

组织形式:以雏鹰假日小队为基本组织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寻访活动。每支小队人数控制在5到8人,必须有家长或监护人带队,确保活动安全。

寻访活动成果形式及上交材料:寻访小队,以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寻访活动中的所闻、所见、所思,并将寻访成果制作成小队手册(提倡队员自己动手制作手册,拒绝高成本装饰,也可以是电子版的形式)。小队手册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寻访主题、寻访活动方案、寻访河流基本情况介绍、小队成员及分工情况介绍、寻访过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和队员寻访感受。

(各中队择优上交1-2本活动手册(手工制作也可以电子版本)和1-2张活动照片(电子稿),并于8月31号上交年级组长,组长收齐上交大队部。)

2、“青春自护·暑期安全”

为有效预防少先队员溺水等人身安全事故和意外伤害,帮助少先队员快乐平安地度过暑假、健康成长,按照团中央权益部决定于2014年暑假期间,在全团权益战线重点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组织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

围绕涉水安全、交通安全、涉电安全、消防安全、饮食安全等,假前通过学校教育、假期通过家长及监护人的教育和队员们的网络自查、自学等方式,提高少先队员在暑假期间的自护意识和能力,强化未成年人监护人的监护责任、保护意识和能力,配合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对安全的监管工作,促进全社会重视少先队员的安全问题。(各中队择优上交1-2张活动照片(电子稿))

祝全体队员暑期快乐!

七台河市第八小学大队部

篇8: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两大平衡点

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自2013学年以来,我校在“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引领下,在活动中引入服务学习理念,对学校常规的学生春秋游进行了一场变革———即在“1,2,3,4,5,0”服务学习理念[1]和“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正如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所说:“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比起“听”和“看”,“做”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更为深刻,通过“做中学”,使儿童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能更有效地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2]

在这场变革开展两年多的实践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也一直伴随着许多争议。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多次较为深刻的反思。反思不是对于活动本身的全盘否定,而是“有扬有弃”,如果活动理念本身没有问题的话,我们就必须在自己的具体操作中去寻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综合教师及学生反映的各种问题,笔者分析认为,教师只有在教育观念上把握“得”与“失”的平衡点,在活动实施中把握好“扶”与“放”的平衡点,寻求变革的坐标,才能使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

一、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把握好“得”与“失”的平衡点

活动开始前曾经听到这样的反馈:“以前春秋游我们班主任还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现在搞服务学习,我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确实,以前的春秋游活动中,行程及路线都是旅行社规划好了:通常是到了活动地点以后,低年级的以排队参观为主,中高年级的学生以分组活动为主。活动的主要内容无非三点:一是“看”,二是“玩”,三是“吃”。由于没有带着明确的活动目标及任务去“看”去“玩”,所以活动结束后进行回顾和反思时,学生往往无话可说,他们通常已经不太记得自己“看”时学到了些什么,“玩”中收获了些什么,很多孩子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吃了很多“垃圾食品”。即便教师进行了全程参与和管理,可是学生在活动中的所“得”仍然非常有限。

变革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之前,需要孩子们小组合作制订活动方案、行动路线、找地图、自己确定活动的任务及目标,设计问题并预设寻找问题答案的方式……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一时之间都感觉十分不适应。教师们心里总会担心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么小的学生,他们懂得进行活动预设吗?现场会不会失控?出现安全问题怎么办?学生真的能有所收获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要完成自己教学理念和方式上的变革,其出现困惑、迷茫、质疑甚至是抵触情绪都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孩子们“习惯了吃送到嘴边的食物,不会自己找食吃”的被动学习习惯也非一天两天能够改变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难免会有些无所适从。

蒙台梭利曾说过:“教孩子自己吃、自己洗、自己穿衣,比喂孩子吃、替孩子洗、替孩子穿衣更是乏味,更加困难,更需要耐心!前者是一个教育者的工作,而后者只是一个仆人的简单的呆板的工作。”虽然仆人的工作看起来比教师更为顺利和高效,但是他们却无法实现教育的目的———让孩子最终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而这才是教育最终的“得”[3]。因此,作为教者,我们必须坚持“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理念。即便是刚开始运用服务学习理念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既辛苦,又困惑,看起来也没有之前的方式那样顺利,感觉好像“得不偿失”,但是为了孩子们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也要坚持。实践证明,对于引导得当的班级,特别是学习能力比较强的高年级,一旦孩子们学会运用服务学习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较多采用自主管理的方式,老师不仅能大大减轻工作量,还会不断收获孩子们快速成长所带来的愉悦。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如果孩子们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这将是他们最大的“得”,也只有这种“得”才会受益终身。所以,我们宁可在活动初期有所“失”,也尽可能地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还给学生,也就是将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还给学生,教师才能收获“最终的、最大的快意”。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场变革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逐渐实现教育教学观念上的革新。观念转变了,教师才有可能实现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变革。

二、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要把握好“扶”与“放”的平衡点

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保姆式”的教师随处可见,他们对学生的大事小情事无巨细,亲力亲为。而用服务学习理念组织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采取的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小组学习方式,但是对于中低年段的孩子来说,如果教师突然放手,其后果是无法预料的,因此教师把握好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扶”与“放”的平衡也显得十分重要。

所谓“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4]教师们普遍认为中低年段学生受到年龄、个人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敢“放”,却忽视了中低年段的学生同时也具有“好奇心重,乐于自主尝试,敢于探索未知世界”等优点。可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最大化吸收信息并内化成主体经验,迅速建构整合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在新知探究中尝试新获得的学习经验。[5]那么,教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把握好“扶”与“放”的关系呢?

1. 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预设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充分预设的课堂教学如“无本之木”不厚实,没有充分预设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如此。因此,活动前,教师指导学生制订活动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参观白云现代农业基地之前,我校就组织师生以校园中的植物为主题,在短短的1h中,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教师设计了认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观察树木和花朵的形状、测量树干的高度和树干周长,并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出直径和半径、利用大小不一的树叶做出哨子,吹出长短不一、音色各异的哨声等方案。比较而言,教师方案更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学生们的方案则展现出他们开阔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极强的行动力,如用榕树根须做鸟巢、用落花做花环、用掉落的树枝做弹弓等等。

在活动结束后,各班对综合实践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预设是否充分,是影响校外综合实践开展效果的重要因素。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校外综合实践首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培养学生勇于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但前提是其探究的问题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段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验以及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自主分析、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做好“扶”的工作,即引导学生设计和筛选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例如学生设计岭南印象园参观活动清单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岭南印象园的资料,了解岭南印象园主要的特色是什么?在园区的特色“乡土风情和岭南民俗文化”中你最想了解的是哪些内容?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去了解这些内容?你们准备走什么路线?还有哪些注意事项……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设计活动清单,当其设计的问题出现较大偏差的时候教师及时进行“扶”正,这是面向中低年级学生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做好的。经历过几次这样的历练,学生对于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及方向就会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到高年级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设计活动清单了。

3. 教师要在“放”的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控

再好的活动预案也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教师的引导和调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段的学生受年龄特点的限制,自律性、有意注意时效性、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弱,“种子”的领导能力也有待加强等多方面原因,因此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常常偏离原定方案。因此,“影子教师”在关注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力度,特别是注重对于“种子”领导力的培养。例如,四年级有一个活动小组原定的目标是了解岭南特色建筑,但是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的孩子偏离了原定的活动内容,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先引导“种子”进行组内的调控,如果“种子”的组织能力仍然不够的话,才需要教师适时进行调控。

4. 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后的总结、反思和展示

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心理学家认为:“激励犹如孩子成长的营养剂。”因此,我们可以在活动之初指导学生制订评价方案,让学生了解活动结束后会有怎样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活动中。在作品展示环节后,可以用师评、生投票等方式选出优胜,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让孩子们明确活动开展得“好”的标准是什么样的,从而指导学生今后的活动开展。在进行活动反思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介绍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或对如何在今后的活动中避免出现类似问题提出建议;或对活动过程中好的做法进行经验交流等,促进学生活动经验的积淀,并学习理性地思考问题,让反思的过程成为其“再学习”的过程。

在评价环节,应多采用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激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探究的过程,还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是否具有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善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什么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才是一次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绝对的、唯一的标准,但笔者认为,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是要突出问题特质,一定要有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得学生不仅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会自己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二是过程特质,一定要让孩子充分经历活动过程,让“学习真正发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退居幕后,成为一名“影子教师”,真正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和谐统一。这就需要每位教师成为一位“平衡大师”,慢下来、静下来,在动态的微调中形成“得”与“失”、“扶”与“放”的平衡。而目前进行的综合实践的变革就是要将教育活动的目标定位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变革,毫不畏惧地将自主学习的机会还给学生,虽然开始总会“节外生枝”,但是他们却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自由生长。“相信学生,你就能收获惊喜。”在“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理念引领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生长的时间和空间,来静待花开呢?庆幸的是,我们一直在路上。

摘要: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只有在教育观念上把握好“得”与“失”的平衡点,在活动实施中把握好“扶”与“放”的平衡点,寻求变革的坐标,才能使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

关键词:服务学习,平衡点,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宋丽范.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这样上[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67.

[2]邹可享.服务学习视野中的中小学生春秋游[M]//到广阔的世界中去学习.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4:27-31.

[3]赖小林,丁振源.“做中学”:作为儿童科学教育的一种形式[J].教育研究,2005(6):89-93.

[4]许敏峰.教:更好地“让学”[J].江苏教育,2015(33):1.

篇9:校外德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少年宫 德育 实践体验

一、有效践行德育,助力素质教育

少年宫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生在课余和学校以外的广阔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通过“校外德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充分发挥少年宫独特的教育平台作用,拓展校外活动空间,搭建多样的活动平台,改变单一的说教,突出实践体验,面向区域推进,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主动发展的活动空间。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游赏园林享受天人和谐、光风霁月,漫步阡陌品味辛勤耕耘,植出坚韧;走进社区,义卖捐助,奉献爱心,歆嗅赠人玫瑰之芳馨;走进企业,亲历实践,谂习企业文化,感受科技的奥妙;走进军队、走近英雄榜样……精彩纷呈的校外德育活动若流光溢彩的琅玕串成珠链,熠熠生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见闻实践中体味、思索、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当道德被学生自己去追求、体验过后变成独立的个人信念时,便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二、搭建体悟平台,践行无痕德育

1.平台之——思辨平台:寓教于激情飞扬的辩论赛

开展槐荫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辩论赛,为学生搭建思辨平台。在赛制和辩题上别出机杼、努力创新,引导中小学生在语言和思维的较量中获取智慧、感悟人生、思考社会;活动的开展经历了三次造势,体现三个层次。第一阶段,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征集辩题、评选最佳辩题,从“老人跌倒了该不该去扶”“成大事者拘小节还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校园生活该勇于创新还是墨守成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还是子女”“小学生应不应该和同学聚会”等等,这些辩题可以看出学生在洞察社会、思考社会现象;第二阶段,引领学生深入思考,领悟内涵,学习辩论技巧,充分备战;第三阶段,创设辩论舞台,以校为单位组建参赛队参加辩论,赛场上时常听到妙语连珠、掷地有声、语出惊人,让我们感受到了在唇枪舌战中,学生们对问题深刻的剖析与理解。活动持续一个月,掀起了一次次高潮,同学们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深刻认识,寓教于激情飞扬的辩论赛季之中。

2.平台之——体验平台:寓教于快乐的实践体验中

(1)开展槐荫平阴青少年交流体验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平阴农村,体验农村的学习与生活,同学们与平阴的同学一同上课,互通有无。走进农家院饮食起居,品尝特色小吃。来到田间地头,与庄稼对话。蘑菇洞中成群的蘑菇,美术厂里精美作品的制作流程,都让城里的孩子们目不暇接,充满了好奇。最为记忆犹新的是十几个村庄仅有这一所小学,校车每天接送孩子们上学,一圈下来几个小时,农村孩子们上学的艰辛震撼着济南的每一位师生。同学们在两天的体验活动中开阔了视野,懂得了辛勤劳动的内涵。体验最真,教育无痕。此项活动已在济南教育电视台播出。

(2)槐荫区青少年大型义卖活动在济南市森林公园隆重开展。来自全区41所中小学校在卖场设立了店铺,共有300多名师生参与其中。学生们提前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义卖物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校特色社团的优秀作品;一类是久置不用但仍有利用价值的物品,如文具、书籍、玩具、碟片、装饰品、自己创作的DIY小物品等。学生们还给自己的店铺起好创意店名,准备好广告宣传语、宣传海报、展板和绶带等宣传物品,并提前安排好了售货员、收银员、推销员、导购员和现场制作等人员分配。义卖活动一开始,便十分火热,小推销员们有的吆喝,有的讨价还价,有的专心制作,有的折扣赠送,忙的不亦乐乎。他们用热情的服务和礼貌的接待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买家,在场的家长、游客、老师和同学们争相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购买,场面非常热闹。

本次活动共筹集义卖款6345.6多元,领养树木96棵,活动还评出了“优秀店铺”“爱心小天使”“义卖小明星”“义卖能手”和“义卖达人”等多个奖项以鼓励学生。所筹款项还以学校的名义在森林公园中领养爱心树,并挂牌进行宣传,形成了槐荫区教育局的“愛心护绿专区”。在活动中同学们始终洋溢着灿烂的欢笑与激情,他们乐于爱绿护绿,乐于为泉城增添一分绿色,乐于团队合作,乐于与伙伴交流互助,将德育寓快乐地实践活动中,再次展现了校外实践活动的德育意义。

3.平台之——表达平台:升华情感

开展了诸多活动之后,我们反思了教育效果。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会发现感动无处不在,最美就在身边。我们创建表达平台,让学生真情表达,升华活动内涵,反馈活动的教育效果。“七彩阳光·身边最美”系列活动”——“身边最美,诗文诵读”及“身边最美校园文学艺术作品征集活动。20多所学校,987篇师生作品参加活动,作品通过歌词、诗歌、散文、记叙、书信多种文体,抒发了进取、感恩、责任、自立……种种真情,发于内心,流于笔端,内涵丰富、感人至深。槐荫区美在槐,韵在槐。诗文展现了槐荫孩子们槐的气质,槐花的美德—奉献、芳雅、质朴、纯真。我们从中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将其集结成《槐花集》。供更多的孩子品读。

4.平台之——多样平台:渗透德育

少年宫的《槐花报》是面向全区青少年的校外教育读报,通过报纸向学生提供美文阅读,透过文字影响学生;每周下午的公益课堂开设剪纸、面塑、民族舞蹈等特色课程,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实验开展两年以来,我们不断探索,德育活动改变常规不断创新,从校内的有限空间走向广阔的大社会,改变说教为快乐的实践体验,让学生能以体悟、感受、自省等自我生成性途径发挥出了独特的德育功能。研究提升了课题组教师校外活动的策划能力及创新意识,推进了少年宫的校外德育工作。课题研究在区域德育教育工作中做了一个尝试,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三、他山之石

行走在课题研究的路上,有许多困惑,很多迷茫,但是我们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深入的研究必须学会思考,努力前行;研究需要借力,不仅要凝聚全课题组的力量,也需要借力于专家。借力需要创造机会,也要抓住机会。在一次心理研究讲座会上,我见缝插针,请教了省市教科研专家,解决了许多关键的困惑。

走进社区,义卖捐助,奉献爱心,歆嗅赠人玫瑰之芳馨;走进企业,亲历实践,谂习企业文化,感受科技的奥妙;走进军队、走近英雄榜样……精彩纷呈的校外德育活动若流光溢彩的琅玕串成珠链,熠熠生辉。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见闻实践中体味、思索、感悟,升华为道德的理性层次,上升到一种自觉的境界。当道德被学生自己去追求、体验过后变成独立的个人信念时,便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篇10: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为让学生更大程度地接触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也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争做一个文明的小市民。我校师生决定4月13日去合肥植物园参观。

活动初步计划:

时间:4月13日

地点:合肥植物园

参加人员:一年级师生,约550多人。

教师人员安排:负责人:王岚

一(1)束然 张婷婷 一(2)叶婷婷 汪爱梅 一(3)方义炳卢娟

一(4)郭云 劳 芮 一(5)朱 红 许玉珍 一(6)袁燕敏 宇世蓉

一(7)郑海燕 马勤 一(8)乔利荣 廖红玲

一(9)李丽李慧 一(10)刘晓娟 张宏强

后勤、联络员:王岚(兼)

活动费用:25元/人(午餐自带)

活动安排:

教育活动

08:30---09:00

从学校出发坐车到达植物园。

09:00---09:30

1、一日活动安全教育

2、强调活动纪律。

综合实践活动

09:30---09:50

学生稍息片刻,组队。

09:50---11:20

学生进入园区进行参观。

11:20---11:30

学生上厕所、洗手准备午餐

11:30---12:00

学生午餐、休息

12:00---14:00

教师将学生组队进入其他园区,继续参观。

游戏活动

14:00---14:10

学生休息。

14:10---14:50

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14:50---15:00

组织学生乘车回校

合肥师范附小一年级组

篇11:太和六中学生校外劳动实践纪实

我校为深化教育改革,充分发挥学校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提高办学品味和育人质量。该校全体师生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其中,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部分对学校领导、教师的感触很大。学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以劳动实践教育为六中学校的一大特色,并上报区教育局,得到批准,太和六中拟创建为劳动实践教育特色学校。这是认真贯彻区教育局的《关于开展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更好地坚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一宣传动员,学习材料

12月14日下午第三节课后,在九年级一班的教室里,该年级的一、二班的学生,相关教师参加了动员会。学校姜文钢主任主持了学生校外劳动实践的动员会,并强调了劳动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安排、安全预案、保障措施等,具体落实学生分组、参观实践的具体岗位与实践后的活动体会任务等。之后,在场师生共同学习了《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赴大围子村机械厂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注意事项,实践要求,操作步骤等,明确了监督、守护教师的职责等,师生形成共识,积极参加此次校外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二入厂观摩 劳动实践

12月15日,一大早,九年级一班的28名学生在学校集合后,7点20分左右,学校领导、牛纪念、金雪莲等老师,带领着学生们向大围子机械厂出发,不一会就到达目的地。师生们受到了厂方的欢迎,学生们按照各自的岗位,对应工人师傅把自己的“徒弟”带到相应的岗位,强调注意事项和要求,让徒弟

们观摩、学习、操作。校领导和几名教师在该厂技质部张力的陪同下,先到制芯车间,只见正在认真修整侧芯的林枫活着。还有浸材料的孙浩洋、刷涂料的金铭等同学。之后,又到机加车间,粗车内圆的吕林峰、邱锋,数控挑丝的贺灿荣,仪表车定的周强,他使用的手动机床,有些熟悉了,还指导吕银操作,当起了“小师傅”。16日,打字的 秦铭泽,打包的月富、吕林鸿很有感受。还有„„

三下班回校劳动体会

吃过中午饭,稍微休息。学生们又与师傅一道劳作去了。一般是计件,多劳多得呀。有的学生感到有点疲劳。有的兴趣还浓。16日下午,见到九

(二)班的唐静在机加车间的检验处,站着劳动快一天了,脚有一些酸,没有在教室里好,希望改正过去的不好习惯,体会到挣钱的艰辛。学生们还认真填写了劳动实践记录表,谈谈各自的活动过程、体会等,如:秦铭泽感到劳动既光荣,又辛苦,挣钱不容易,吕林峰觉得应加强学习,遵守纪律等,体验了劳动生活,享受了一定的劳动成果,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 家长看法社会关注

对于学生参加一定的劳动实践,学生家长和群众各有看法。九

(二)班林枫的父亲林清认为,现在的学生有的在家就没有劳动多少,适当的劳动是必要的,磨炼磨炼他们的意志,体验劳动生活,反省在校的表现,以期盼更加勤奋。学校应注意利用周末等时间让学生劳动。而有的家长则认为,学生在校是读书的,在家就没让子女做什么,不应该参加劳动实践。但大多数的家长、群众认为确实应加强学生的劳动锻炼,回想当年读书时参加学校操场、校舍建设、支农的劳动,这些体验也有必要,锻炼学生的意志,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一定的作用。

太和六中学生校外劳动实践纪实

太和六中

上一篇:编导专业学习计划下一篇: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考试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