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音乐教案

2024-05-14

5年级音乐教案(通用6篇)

篇1:5年级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架起沟通的桥

课题一 高高低低的桥

教学目标:

1、欣赏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桥,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桥的造型美、结构美,了解桥的不同功能;并在了解桥梁的名称、类别、有关故事和传说的基础上,激发其观察兴趣,并体会到艺术就在生活中间;

2、通过诵读故事、童谣、欣赏、学唱歌曲和打击乐伴奏等活动,感受艺术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情境的表现,从中体验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艺术鉴赏力。教学重难点:

1、生搜集桥梁图片、资料;

2、诵读故事、童谣、欣赏歌曲、图片、练习打击乐伴奏、自学乐谱等活动,使艺术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准备:

1、准备“桥梁发展历史”的电视片影像资料;

2、师生共同查阅、搜集有关桥的文字资料、图片;

3、歌曲《七彩桥》、《小竹桥》、《小桥流水》;

4、打击乐器:碰钟、串铃、三角铁、双响筒、木鱼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各种各样的桥

1、桥有很多种,教师或家长可在课前带学生参观,或老师让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桥梁,如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或公园的小桥等;

2、桥展,展示师生搜集的资料;

3、欣赏古代的桥:平板桥、玉带桥、桥墩桥、吊桥、石狮桥、单孔桥、石拱桥等。提问:你还知道其他著名的桥吗?

4、讨论、欣赏不同功能的桥。

活动二:学唱歌曲《七彩桥》

1、根据学生用书的教学提示和要求,鼓励学生自己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歌曲《七彩桥》。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歌曲节奏,再结合音高唱谱,在有些同学找不到音高时,可以互相帮助,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谱很有意思,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感到“乐谱”也是

音乐学习的一座“桥”,在歌唱熟练后,可由学生设计“固定节奏形”或运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伴随演唱。

活动三:心中的彩虹

巩固演唱歌曲《七彩桥》

课题二 小桥流水

教学目的:

1、感受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的意境,通过观察,发现和培养对江南特有景致的审美认识,并在故事和文化传统中体会桥文化的深刻含义;

2、学唱歌曲《小桥流水》,能够根据歌词的内容有感情地歌唱。

教学重难点:

学唱《小桥流水》,准确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

《小桥流水》vcd

教学过程:

活动一:唱唱不同的桥

1、欣赏表现桥的音乐作品,如:《小桥流水》,朗读有关桥的诗歌、童谣;

2、学唱歌曲《小桥流水》,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不同的节奏型,用各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民族歌曲的风格;

3、配合教材中表现桥的不同画面,欣赏、朗诵诗歌《秋思》创编有关桥的故事;

4、分角色朗读诗歌《高架桥长又高》,加强对学生稳定节拍感的培养,形成初步的合奏能力;

5、学唱歌曲《小桥流水》与欣赏水彩画《乡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中探寻歌曲中所表现的传统。

活动二:我喜欢的桥

1、学生欣赏歌曲《北京的桥》,感受歌曲的欢快,赞美的情绪,在哼唱歌曲的活动中引发学生对多种桥的畅谈;

2、“我知道的桥的多种形态和用途”学生能够展开小组活动,总结桥的造型特点和多种用途;

3、欣赏著名的桥。

课题三 我心中的桥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小竹桥》的欣赏和学唱,使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体会汉苗一家的手足情谊,用流畅自然、甜美的声音表现同学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所依靠的正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教学重难点:

鼓励学生在进行歌曲演唱《小竹桥》。

教学准备:

歌曲《小竹桥》的磁带或vcd光盘。

教学过程:

活动一:架起心中的桥

1、学唱歌曲《小竹桥》。首先,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内涵,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活动,边表演边唱出歌曲的情绪;

2、采用试唱、听唱的方式学习歌曲《小竹桥》,并当歌曲配伴奏,还可以采用二声部合唱的形式进行演唱或表演。

活动二:架起沟通的桥

1、学唱歌曲《小竹桥》,采用朗读歌词,体会内容情绪,听唱学习的形式,根据歌词引出绘画表现活动“小竹桥”;

2、图片欣赏:师生共同欣赏教材中的图片,说说自己对妈妈、老师、同学的心里话,并在图片的启发下进行绘画创作;

3、在本课题的启发下,根据自己身边发生的小故事,进行清净表演,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泥火传情

课题一、二 化土成器和泥儿生花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把玩、鉴赏、表演等多种艺术活动中,体验玩陶的快乐,感受古代陶艺作品带给人的独特的审美趣味,初步探索陶艺的历史和与之相关的文化,提高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

2、欣赏乐曲《楚歌》;

3、学唱歌曲《泥娃娃》。

教学重难点:

欣赏陶艺,感受埙的乐韵美,感受泥艺术的艺术魄力。

教学准备:

光盘、图片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陶艺和陶的故事

师参考教参进行解说p12

活动二:美丽永恒的陶器

1、师播放光盘中的各式陶器、图片供学生观赏;

2、学生交流感受。

活动三:欣赏陶制乐器—埙的音乐

1、了解陶制乐器—埙;

2、了解乐器埙的历史背景;

3、欣赏乐曲《楚割》,了解曲子的背景故事;

4、埙曲知多少,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拓展埙曲欣赏范围。

活动四:学唱歌曲《泥娃娃》

1、欣赏泥塑娃娃作品;

2、学唱《泥娃娃》。

活动五:尝试为《泥娃娃》进行变奏。

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明月寄神情

课题一 月亮的情怀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歌曲、诗词朗诵的活动中,感受古人对月亮的吟诵、体验温柔、浪漫的情怀,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拓展想象的空间,提高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

2、通过欣赏乐曲《月光》,歌曲《月光老》,学习歌曲《小白船》、《静静的听》,学生能够用流畅、舒展的声音表现留恋、向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在多重艺术活动中,能够大胆抒发自己对月亮的真挚情感;

2、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并通过制作、表演等形式提高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教学准备:

光盘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月亮的吟诵

1、结合图片及影像资料,学生欣赏有关月亮的经典诗词,在交流诵读中深入体会古人的抒月情怀;

2、欣赏歌曲《明月几时有》,知道这是根据苏轼的著名诗词编配的,能够分析词的意境与歌曲中音乐要素的表现特点;

3、欣赏《月光光》舞蹈、曲子。

活动二:月亮的旋律

1、学生欣赏乐曲《小白船》、《静静的听》;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静静的听》、《小白船》,分析歌曲抒情的创作特点,能够用舒缓、柔美、流畅的声音表现歌曲意境。

活动三:随着月亮舞动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或原位站立,按照三拍子舞步特点,加上简单的队形、造型变化、手操,形成集体律动性舞蹈,抒发歌曲蕴含的温柔情感。

课题二 月亮的遐想

教学目标:

1、在对月球相关知识的交流与了解中,激发学生向往月球、关注科学的兴趣,拓

展想象;

2、学唱歌曲《月亮歌》,引导学生利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编配,丰富歌曲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

学生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对月球关注和向往的情感

教学准备:

光盘、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月宫探秘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引发学生对月球的无限遐想,与科学探索,激发向往月球的情感;

2、欣赏《月宫探秘》。

活动二:月亮歌—月亮船

1、欣赏歌曲《月亮船》,分析歌曲的意境表现与速度、力度的关系,在体会交流中激发学生对月抒情的情感;

2、学习歌曲《月亮颂》,引导学生选择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进行节奏型的创作,表现歌曲中月亮的四种角色;

3、以小组的形式结合理曲中月亮四种表现进行角色分配与装扮,在歌声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

活动三:月亮寄深情

欣赏课本中以月亮为主题的不同形式的绘画作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续画过程,体会画家对月亮的表达的真挚情感。

活动四:总结、下课曲。

课题三 月亮颂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朗诵苏轼著名的诗词《水调歌头》,学生感受古人对月当歌、抒怀寄情的激情,并创设月夜情境在表演活动中加深体会;

2、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

3、学生欣赏舞蹈《月亮部落》,了解少数民族中有关月亮的故事和传说,感受他们的生活情感与月亮间不解的情缘,知道《月亮部落》舞蹈中蕴含的彝族舞蹈风格。

教学重难点:

欣赏《春江花月夜》主题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及想象力。

教学准备:

乐曲光盘、舞蹈资料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月亮下的古今对话

展开“月亮下的古今对话”文艺赏析会。通过交流、朗诵,学生们走进不同的时代,感受人们对月的情怀。

活动二:春江花月夜

1、欣赏美术图片,激发学生对寄情月色的情感;

2、从《春江花月夜》和其他不同的乐曲中,学生选择与图片情调符合的音乐;

3、欣赏、了解张若虚的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诗中情境完美结合,曾赢得“一篇盖全唐”的美誉;

4、欣赏《春江花月夜》,了解乐曲的故事感受诗与乐曲的交融,拓展心境。

五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美妙的创造

课题一 神气的洞洞 舞动的圈圈

教学目标:

1、欣赏摩尔、米罗的作品,了解、体验大师;

2、音乐律动、游戏、舞蹈、欣赏等。

教学重难点:

1、体验感受艺术家的创造精神;

2、欣赏中捕捉神奇美妙的洞洞、圈圈。

教学准备:

光盘、音乐、图片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太湖石与摩尔的洞洞

1、欣赏摩尔的雕塑作品,启发学生理解和想象自然与艺术的关联;

2、讨论与交流生活或大自然中的美妙创造因素。

活动二:点点、圈圈形成的画

1、欣赏米罗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和讨论其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以及造型特点。活动三:游戏,快乐的圈圈

1、身体韵律游戏:《 旋转的“呼啦圈” 》,在狂欢、跳跃的音乐伴奏下,学生用“呼啦圈”自由地进行有趣的身体韵律活动;

2、音乐游戏:《小狗圆舞曲》;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波兰作曲家肖邦的钢琴曲《小狗圆舞曲》的三部曲式和带有“无穷动”的阵裁特点以及小沟“执著”地捕捉着自己尾巴的有趣情景。

联想米罗的圈圈、点点绘画艺术特点,想象小狗捕捉自己尾巴旋转的音乐形象,用形体动作打转表现圈圈、点点。

3、游戏舞蹈:《圆圈舞》;

在欢快的音乐或歌曲声中,组织全班学生手拉手围成大大小小的圆圈进行游戏舞蹈,感受舞蹈中不同圈圈队形变化的美感。

活动四:有趣的洞

1、音乐游戏活动:学生以圆圈的形式围坐,听叫司的节奏进行动、静相间的游戏,学生听到音乐动,音乐停止静,通过静动游戏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中存在休止符,教师变换停止的时值帮助学生体验不同时间的休止,理解不同休止符的时值作用。

课题二 川剧的变脸 多彩的面具

教学目标:

1、欣赏川剧,初步了解中国戏剧脸谱艺术,引发学生对川剧艺术的喜爱愿望,学会尊重地方艺术,加强民族情感;

2、通过简单学唱川剧的唱腔和模仿川剧表演动作,激发学生深入感受川剧奇妙的“变脸”高亢的腔调等地方戏剧的特点。

模仿川剧,了解变脸。

教学重难点:

1和面具方面的知识;

模仿川剧,了解变脸。教学准备:、川剧《江雪》cd,变脸图片。教学过程: 活动一:川剧和变脸、观看有关“变脸”的川剧表演片段,了解中国地方戏曲中有关脸谱、欣赏和模仿川剧的唱、做、念、打等基本戏剧表演技能;、组织同学做变脸的游戏。活动二:学唱川剧唱段《江雪》

1、欣赏《江雪》川剧唱段,感受川剧高腔的韵味;

2、联系语文学习的经验,用一般语言朗诵或戏剧性语言说白的方式朗诵古诗《江雪》,理解古诗的含义和意境,体验戏剧语言表现的美感特点;

3、跟随录音或老师学唱《江雪》唱段,在熟悉唱段后,请学生即兴配上川剧表演动作进行表演;

4、模仿唱《江雪》。

活动三:欣赏脸谱

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啊,人类的朋友

课题一 沙漠之舟

教学目标:

1、利用故事及影像资料熟骆驼的生活与劳作活动,了解骆驼与人类发展间密切关系,感受骆驼坚韧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2、知道沙漠之舟——骆驼的造型特点,欣赏、评析不同时期、不同手法表现骆驼的艺术作品的美感,学生能够选择、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骆驼,创造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3、能用欢快的歌声和形象的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表现赞美骆驼的歌曲旋律、歌词意境美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骆驼与人类的关系,感受骆驼坚韧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利用欢快的歌声和形象的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1、光盘、影视资料和图片;

2、表现骆驼或沙漠的歌曲、乐曲、诗歌、美术作品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你从沙漠中起来(p48)

活动二:歌唱你小骆驼—《小小驼铃响叮当》

体验歌曲的节奏、旋律,感受作曲家是怎样借助音乐语言向我们呈现骆驼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的。通过歌曲的两声部学唱,培养学生的和声敢,提高学生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

结合歌曲学习和对骆驼的了解,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对骆驼的形象进行模仿,表达自己对骆驼这一动物的体验与感受,教师也可以通过对骆驼肢体动作的表现,来提高学生对艺术表现生活的了解与认识。

欣赏表现骆驼与沙漠的乐曲,感受乐曲带给你的意境,体验音乐的节奏、旋律与色彩,尝试运用美术中的色彩线条表现自己对乐曲的体验与感受。

活动三:心中的骆驼

联系对表现骆驼的歌曲学习和自己对骆驼的了解,思考以下问题:(1)骆驼是怎样

的一种动物?(2)艺术家表现骆驼这题材时注意突出了骆驼的哪些特征,运用了哪些方法手段?(3)艺术作品从哪些侧面刻画骆驼的内在精神?

欣赏:《三彩骆驼载乐俑》谈谈感受。

课题二 跪拜的藏羚羊

教学目标:

1、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了解藏羚羊以及它们的生活现状,欣赏文学作品《藏羚羊跪拜》,感受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涵;

2、学唱歌曲《青藏高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羚羊,保护藏羚羊的意识,会唱《青藏高原》。

教学准备:

1、自然界中表现藏羚羊的影视资料、图片资料;

2、《青藏高原》cd。

教学过程:

活动一:美丽的高原之灵

借助图片、影视资料的欣赏,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藏羚羊,了解藏羚羊的基本机构,观察??(p51)

活动二:雪域放歌

学唱歌曲《青藏高原》,感受歌曲的节奏与韵律,体验歌曲所抒发的情感世界,结合歌曲的学习进一步复习、巩固二声部合唱练习,并伴随着学唱歌曲进行节奏、律动方面的练习。

让学生谈一谈藏羚羊的故乡——青藏高原是怎样的景象,从歌曲中都感受到什么,并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

活动三:藏羚羊跪拜

组织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藏羚羊》p53

课题三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你

教学目标:

1、欣赏印度尼西亚歌曲《八哥鸟》,了解音乐风味与情绪表现的特点,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用歌声体验和表现动物遇害的悲伤情感,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在艺术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爱护和保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2、欣赏舒伯特作品《鳟鱼》,感受拟人化叙事性歌曲的美感,理解歌词内容,在童声合唱与弦乐四重奏不同形式的表演中,学生深入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唱《八哥鸟》,能用歌声表现八哥鸟遇害的悲伤情感,了解鳟鱼的遭遇。

教学准备:

《八哥鸟》、《鳟鱼》的音像

教学过程:

活动一:遇害的八哥鸟

1、欣赏《八哥鸟》的歌曲录音,引导学生用轻声哼唱旋律,并徒手在眼前画旋律线,表现音乐的音高变化;

2、讨论、交流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想象八哥鸟遇害时的情景;

3、用跟唱部分乐白教唱的方式,激发学生体会用中速和包含深情的情绪学唱这首歌;

4、启发学生想象,对歌曲的理解;

5、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对待和保护我们的动物朋友。

活动二:不幸的鳟鱼

1、欣赏舒伯特作曲、女高音独唱歌曲《鳟鱼》,感受乐曲紧凑的节奏与着急的情绪给人的美感;

2、理解歌词内容,想象小鳟鱼在河里自由在生活及被渔夫钓起的情景,体验歌词中的“我”关爱小鳟鱼命运的积极情感;

3、根据歌词,采用角色模拟的形式,分角色跟唱歌曲《鳟鱼》,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旋律美与叙事性歌曲所描述的形象与情景;

4、对照《八哥鸟》和《鳟鱼》两首歌曲感受和体验歌曲不同的风格、节拍、曲式结构、遇害、遇难的命运,引发学生对动物的生存环境及命运展开讨论,用诗歌等艺术形式表达人类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和环境保护的积极行动。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茶香飘飘

课题一 茶香歌舞

教学目标:

1、在我国特有的与茶有关的歌曲、舞蹈、戏曲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启发引导下,经过不同的艺术活动,了解和感受祖国优秀的茶文化,能够运用歌唱、表演等学科要素,发展自己的艺术能力;

2、对民族音乐、民间歌舞、民间戏曲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有所了解和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串联过去已经把握的艺术学科技能,在歌唱和表演等方面有更大的发展。教学重难点:

了解茶文化,会唱《采茶舞曲》

教学准备:

1、音乐欣赏民间歌曲《采茶灯》、《采茶谣》,创作歌曲《请茶歌》,民间乐器等管子独奏曲《采茶》,钢琴曲《采茶扑蝶》,民间歌舞表演《采茶灯》等cd或录音带;

2、民间戏曲赣南《采茶戏》片段,歌曲《茶馆小调》光盘;

3、音乐表演活动中的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茶歌飘飘

1、欣赏和感受民间歌曲《采茶灯》、《采茶谣》对歌曲的表现发表自己的看法;p61

2、学唱歌曲《采茶舞曲》,在这首浙江民歌的旋律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欢快的气氛,建议分小组采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要求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这首歌曲就是根据《采茶灯》改编的。

活动二:茶舞翩翩

1、欣赏民间采茶舞,学跳其中的几个片段;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歌舞中的夸张手法,尝试运用这一手法进行表演。活动三:民间的茶戏

1、欣赏管子独奏曲《采茶》,这是一首山西民间乐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忆其中的一段旋律,体会乐曲所表现的郁郁葱葱的茶乡景象、意境;

2、欣赏赣南采茶戏片段;

采茶戏的唱腔采用唱白结合的形式,旋律优美活泼。

3、欣赏钢琴曲《采茶扑蝶》。

五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哭泣不是错

课题一 一只流浪的猫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一只流浪的猫》的故事,体验丑猫阿格利的内在情感变化,尝试律动、游戏形式、不同的绘画制作等艺术活动,表现故事或情节;

2、欣赏乐曲《一只流浪的猫》,能够感受到音乐在速度上的渐快变化和它对情感表现的作用,利用律动与即兴表演,知道音乐的段落划分,了解爵士风格的乐曲表现;

3、通过学唱歌曲《贝贝猫猫》加强对切分节奏的掌握,在戏剧性的表演活动中,深入理解不论是对人类还是动物,关爱、同情、尊重是人类宝贵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知道发泄自己的情绪,对“渐快”的体验感受,知道速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元素,学唱《贝贝猫猫》。

教学准备:

1、乐曲《一只流浪的猫》,文学故事《丑猫阿格利》等;

2、歌曲《贝贝猫猫》录音带、动画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一只猫的故事

1、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教师播放《一只流浪的猫》的音乐,让学生想象音乐中表现的哪种动物的形象,设计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在律动中加深对音乐情绪的感受。

2、欣赏标题音乐《一只流浪的猫》;

根据音乐标题的提示——一只流浪的猫,欣赏、分析乐曲的表现,围绕这只流浪的猫在哪里流浪,流浪时的心情怎样,流浪时会有哪些动作等问题,深入地理解音乐情绪。

3、生表演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律动表演,围成一个圈圈,即兴律动。

4、欣赏文学作品《丑猫阿格利》

在教师朗读文学作品《丑猫阿格利》后,请学生结合动作,简要复述故事内容,唤起学生对小动物的同情与怜爱,引发他们对他人情感的关爱与关注。

活动二:可怜的流浪猫

1、音乐与故事—一只流浪猫;

播放《一只流浪的猫》作背景音乐,教师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讲述流浪猫的故事。

2、交流讨论。

活动三:学唱歌曲《贝贝猫猫》

在欣赏和演唱的活动中,学生表达对小动物的情感和爱护的心愿,使他们更关注生命、保护生命。

课题二 对着镜子笑起来

教学目标: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课题的艺术学习,使学生理解人会产生消极情绪,了解调节心理状况与心境,控制自我情绪的方法,如在屋里照镜子,整理一下头发、衣领等能让人精神振奋。

教学重难点:

歌曲《爱的人间》,懂得调节心理状况与心境。

教学准备:

vcd光盘、磁带、镜子。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对着镜子笑起来

1、让学生拿出镜子,对着镜子,做出不同的表情,再根据不同的表情,说一些想对自己说的话,看看自己到底最喜欢哪几种表情?为什么?说说什么样的表情下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提示:当情绪抑郁时,可以多照镜子,对着镜子里的“我”说好话,进行自我良性暗示和鼓励,一般都会有较好的效果。如:某某某笑一笑,笑一笑,结果真的笑起来,也可以说:“我感到心情愉快”“我今天比昨天好多了”。

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做“照镜子”律动游戏。p79

3、学唱歌曲《爱的人间》,学生能够舒缓流畅、深情地演唱;在学会歌曲旋律后,进行歌曲曲谱的试唱练习,巩固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

活动二:走出灰色心情——化装舞会(机动,看学生情况)

1、歌曲欣赏《各声与微笑》;

2、化装误会;

3、小结。

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 艺术家的故事

课题一 多才多艺的李叔同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介绍李叔同学习和创作的故事,感受大师多才多艺的风范,学习他对艺术不懈的追求精神,激发学生追求多门类全面地艺术学习;

2、欣赏李叔同创作的歌曲《早秋》、《春游》能够用二声部合唱的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春游》,表现和谐流畅的旋律与柔美舒畅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多才多艺的李叔同,唱好歌曲《春游》。

教学准备:

1、有关李叔同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2、李叔同的诗词、音乐作品等;

3、歌曲《春游》的cd光盘或音乐录音带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白马湖畔

1、创设情境: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在青山绿水间的李叔同故居,师生正在参观,老师讲述李叔同的生平故事片段,并感受他当年的生活、工作情景;

2、学生朗读或歌唱自己曾经学习过的李叔同的作品,例如:《送别》、《早秋》、《春游》等,有表情地进行表演,大家进行鼓励和评价;

3、请学生朗读李叔同的作品《春游》,感受作品中所表达的意境,大家说一说,通过讨论并联想、回忆自己对春游的感受,根据作品内容进行美术创作。(美术课完成)活动二:歌唱与朗读

1、有感情地学唱歌曲《春游》,采用先欣赏、朗读歌词,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境,有重点地分析歌曲,再进行学唱的方式练习。注意对歌曲中的合唱部分进行重点表现和把握,采用分组练习,集体合练的形式组合歌曲;

2、了解并朗读李叔同的《满江江》词,这首词表达了他的抱负;

3、采用不同语调、不同速度,节来朗读,体会诗词的内涵。

课题二 点、线、面的交响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感受康定斯基的艺术作品,体会点、线、面、色彩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学习在绘画的欣赏中连接音乐中的要求,寻找不同艺术学科的通感;

2、引导学生尝试在美术创作活动中结合音乐欣赏进行感受和沟通,对色彩表达音乐的情绪进行探索和实践。

教学重难点:

理解美术与音乐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光盘、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活动一:点线面与音乐

1、欣赏康定斯基不同创作年代的绘画作品,说说自己看了这些作品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康定斯基的作品发生那么大的变化?p90-91;

2、选择欣赏乐曲,将自己聆听乐曲后的感受说出来,再根据旋律和节奏将作品中的“线”“点”。

活动二:探寻共同的艺术要素

1、研究“点”“线”“面”“色彩”这些看似是绘画(美术)中的要素与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关系。p91

课题三 不屈的巴托克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和感受音乐家巴托克的生平故事,能够从艺术家的创造性和生活经历中初步体验和领悟人生的意义,对艺术学习更加热爱;

2、学唱并感受音乐家巴托克的歌曲及其他音乐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某种意义,特别是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体验艺术家巴托克,会唱巴托克的歌曲,热爱艺术。

教学准备:

1、有关音乐家巴托克的故事和介绍资料,打击乐器;

2、音乐家巴托克部分作品的cd光盘或音乐盒带。

教学过程:

活动一:巴托克的故事

1、由学生或老师富有表情地讲述音乐家巴托克的故事《尾声里的巴托克》,说说故事里感受到了什么?音乐家巴托克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为什么音乐家巴托克能够在那样困苦的情况下还那样正直、爱国,并坚持音乐创作?

2、聆听音乐家巴托克的作品《舞蹈组曲》、《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的音乐》、《乐队协奏曲》等片段,说说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3、欣赏巴托克的作品《弦乐嬉游曲》片段,感受和体验乐曲所表达出的优美、轻松、忧郁悲伤的情绪,听老师讲述音乐家巴托克在希特勤铁蹄蹂躏下的欧洲,游居他乡的情感及作品给自己的感受;

4、尝试用不同打击乐器为巴托克的儿童歌曲《儿童在游戏》进行伴奏与合唱,利用过去曾经学习过的打击乐器,或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欣赏或学唱匈牙利民歌、民间歌曲《火车开啦》、《小鼓手进行曲》、《五月的夜晚》,然后说一说这些歌曲中有哪些旋律与音乐家巴托克作品有相似之处;

6、唱唱自己家乡的民间歌曲或小调。

活动二:感受巴托克

1、聆听音乐家巴托克的作品《小提琴独奏奏鸣曲》片段,同时向学生展示著名画画家克利的作品进行欣赏;

2、p93。

五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篇2:5年级音乐教案

教材分析:

欣赏曲《可爱的家》是首让人感到亲切、温暖的歌曲,朴实无华的旋律中洋溢出对亲人的深深怀念,对故乡无尽的忧思,是人眷念那份难以割舍的亲情。教学目标:

1、能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温馨幸福。

2、能唱准附点音符、唱好弱起节奏。

3、理解音乐,对音乐中的思想情感,引发共鸣。教学重难点:

1、发现歌曲中类似乐句的异同,感受音乐符号给歌曲带来的情绪变化。

2、用竖笛吹奏乐曲,并尝试为歌曲配上第二个声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组家庭的图片。

设问:照片上每个人的表情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们都在笑?你们又想到了什么?板书:家)

设问:家带个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可爱的家)

2、此情此景,如果能有点温馨浪漫的音乐,那该有多好呀!就让我们来当个小小配乐师吧。

二、学唱歌曲

1、(课件展示)出示没有什么音乐符号的歌曲曲谱。

2、分析旋律设问:观察一下,这四个乐句有没有相似的?最高音在哪?最低音在哪?(学生尝试演唱)

3、变化旋律师:好像有一点单调了?来一点变化吧!(给乐曲加上附点)

4、交流师:附点的加入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动感)

5、视唱带附点的旋律

6、教师请同学再次观察歌曲,特别是歌曲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小节。(引导学生认识弱起小节)

7、带弱起小节演唱,看老师指挥手势演唱

8、视唱AB段旋律,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表现流动感。

三、简介歌曲

1、欣赏完整歌曲(合唱版本)

师:喜欢这段旋律吗?其实不仅你们喜欢,老师也喜欢。

自从它诞生180多年以来,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大家记住这段美妙旋律的同时也记住了英国作曲家毕肖普。

2、教师在音乐声中讲述歌曲创作的故事。

四、歌曲处理

1、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也可以用竖笛吹奏歌曲)

2、最高音d出现,将歌曲推向了高潮,同学们请你们在演唱的时候将这句唱的强一点,其他的乐句弱一些。

3、有感情的演唱

4、你们的歌声真美,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演唱,可是我更想为你们的歌声配上第二个声部。

教师给出D s m r 四个音,每个音四拍。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尝试为歌曲8—15小节配上合唱(奏)。

5、活动成果展示:小组配合或和老师配合,师生评价选择优秀的方案。

6、合唱完整歌曲。

五、拓展

1、这段歌词带给我们的是家的幸福和温馨,正视因为家的温暖,让远离故乡的佩恩如此的恋家,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佩恩给哥哥的信吧。“离家在外面的日子越久,我对家的怀恋就越深,我真想听到亲人们的声音,看到那时我们曾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的老屋。写完信后,他就执笔给诗题名为“可爱的家”。(板书课题)

2、配乐读诗,部分学生朗读歌词,部分学生吹奏歌曲旋律,8—15小节合奏。

六、小结下课

再次完整的欣赏歌曲,请同学们在歌曲声中离开教室。教学反思

这次我选择上《可爱的家》这课一是因为自己爱极了这首歌曲的旋律,二是在一次下班时候看到一个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在大街上PK的情景想起的。今天在五一班上完这课,我回过来去看自己先备好的教案,才发现在讲授的过程中自己丢失了很多的教学环节,如在出示歌曲的旋律中找到最高和最低的音;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故事;配乐朗读歌词;以及教学板书的设计。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没有备好学生,低估了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学生对于歌曲的演唱和吹奏都能很快的完成。但是在给歌曲配二声部的时候(这是我的一次尝试)又没有更好的去引导学生是通过耳朵去感受配上的音让歌曲听起来和谐动听这个方面去思考去小组活动。

第二课时:小船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喧唱歌曲。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2、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1导人。

听歌曲《小小的船》“弯弯的用儿,小小的船”。学生听辨歌曲名字,并跟着轻声演唱。

导语:《小小的船》里唱的小船是指弯弯的月亮,今天老师再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小船》,听一听歌中的小船指的什么?歌曲演唱的什么内容?

2、学唱歌曲《小船》。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1)提问:请你感受一下这两首歌曲有什么民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学生思考或讨论总结出4/4拍号的含义。

3)再次听歌曲感受4/4拍的韵律,身体随之做微小的律动,感受4/4拍的强弱规律。

动作提示:见教材图示或音乐材料分析提供的动作。(2)学习歌曲《小船》的曲谱。

1)可分两组采用接唱的方式,师生接唱或每组演唱一个乐句的接唱方式学习曲谱。

2)在曲谱中找出你没学过的音符:认识全音符、掌握全音符时值。3)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解决方式:可采用示范对比法,或是教师以动作引导学生演唱准确。

(3)学习歌曲《小船》的歌词。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2)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3)学生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演唱。4)学生演唱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得到父母关爱后对爸爸妈妈的爱的。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这样的关心爱护你呢?你感觉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对爸爸妈妈的爱呢?

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演唱歌曲?

全体演唱、小组演唱、个别演唱、领唱与齐唱齐,互相倾听和进行评价,并再唱。教师提问:你还会唱哪些歌唱爸爸妈妈的歌曲,给大家唱一唱。4.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伦敦德里小调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体验〈〈伦敦德里小调〉〉的音乐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小提琴的音色。

2.能为聆听到的音乐画旋律线或图形谱。

3.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教材分析: 伦敦德里又名“德里”,是爱尔兰北部的一个小城。

〈〈伦敦德里小调〉〉又名〈〈伦敦德里之歌〉〉或〈〈爱尔兰民歌〉〉,它是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改编而成的。改编者是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1875—1962),此曲感情强烈,扣人心弦,颇投作曲家帕里与中音歌唱家普伦基特.格林之所好,前者赞之为“人间最美的旋律”,后者声称唯有小提琴能奏出它的韵味——人声已无能为力。原曲采用单二部曲式写成的,大调式,4/4拍。其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见课本旋律线图)。其旋律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其第一乐段也由两个乐句组成(见课本旋律图下两行)。其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整个音乐充满了热爱生活及憧憬未来的美好感情。

小提琴曲将原曲在高低音分别呈现一遍,然后加以变化后重复。最后回到原来的情绪上结束全曲。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歌唱性强的优势,因而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重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伦敦德里小调》的音乐情绪及风格为重点,难点并总结出乐曲所提示的音乐主题。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教学教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聆听播放小提琴曲《新疆之春》并提问,然后导入新课程(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本课学习兴趣)。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一首什么乐曲?它运用新疆哪个族的音乐风格的音乐语言写成的?这首乐曲表现怎样情绪?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生:是新疆之春,它运用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的音乐语言写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及欢欣鼓舞的乐观情绪,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乐思奔放流畅,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师:对,说的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欣赏具有欧洲风情中的爱尔兰民歌《伦敦德里小调》(板书)

三.欣赏《伦敦德里小调》

播放《伦敦德里小调》让学初次感受,体验音乐风格。师:同学们!聆听后能说出〈〈伦敦德里小调〉〉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它的音色如何?乐曲的情绪怎样?

生:学生讨论回答:是用小提琴演奏的;其音色明亮、清脆、音域很宽广;情绪热烈流畅明快旋律扣人心弦。

四.作品及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乐曲是来自什么地方以及作者吗? 生:想。

师:曲名:伦敦德里,又名“德里”是爱尔兰岛北部的一个小城。爱尔兰是个能歌

善舞的民族。《伦敦德里小调》又叫《伦敦德里之歌》或《爱尔兰民歌》,它是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改编而成的。改编者为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1875—1962),课后请同学们能否在地图册上找到“伦敦德里”这个地方吗?试试看好吗?

五.再次让学生存细聆听《伦敦德里小调》,请同学们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师:这首乐曲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是几段体组成的?你们能否按照乐曲的走向描绘出你所想向、感受的旋律线吗?你们认为乐曲高潮在哪里,最富有激情的乐句是哪一句?

生:积极参与讨论,老师检查后小结。

师:这首乐曲是单二部曲式写成,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其旋律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气氛。第二乐段也由两个乐句组成,其旋律显得高昂,色彩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整个音乐充满了爱尔兰人民热爱生活以及憧憬未来美好的感情,也是最富有激情的乐句(第四乐句)。小提琴将原曲在高低音分别呈现一遍,然后加以变化后重复,最后回到原来的情绪上结束全曲。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歌唱性的优势,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和记忆。

六.完整地聆听,复听全曲:{引导学生回答}: 师:这首乐曲重复了几遍?

生:一共完整的重复了两遍,第3、4乐句又重复了一遍,最后是尾声部分。师:每次出现时音乐的表现方式怎样?

生:第一遍在低音区演奏,第二遍在中音区演奏,第三遍在高音区上演奏。师:同学们对这种变化有怎样的感受? 生:感到情绪越来越激动,旋律扣人心弦,情绪也高涨的感觉。

师:你们通过欣赏《伦敦德里小调》,是否想象出伦敦德里那个地方景色怎么样?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可以想象出伦敦德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城市里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象。那里的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和平,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

七.老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小提琴曲《伦敦德里小调》,感受了爱尔兰民族的音乐风格,了解他们是那么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思想感情,我们要把这种思想感情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将来我们长大了为建设自己的家园多做贡献好不好呀!

八.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在网上收集一些外国民歌与我国的民歌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下节课我们来一起讨论好吗?

九.最后再次播放《伦敦德里小调》,然后让学生随琴哼唱第一二段,结束课程。

第四课时:内依巴河

教学目标:

1.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谣,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

2.能够记住歌曲《内依巴河》的旋律特点,能哼唱歌曲。3.初步感受3/4拍与2/4拍的韵律特点。教学重、难点:感受拉丁美洲民族特色歌曲风格。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船》

(二)复习乐理知识 表现 4/4 拍的强弱规律;全音符的形状和时值;巩固对 4/4 拍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三)欣赏歌曲《内依巴河》 初听歌 : 为什么说“小草屋如同天堂” ?

(四)音乐创造

1、师生朗读歌词。

2、轻声跟着歌曲录音演唱歌曲。

3、编配打击乐伴奏。

(五)课堂小结:刚才我们领略了美洲民族特色的音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眷恋。

第三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共产儿童团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小英雄们的故事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感悟到作为一名少先队的光荣感.使命感。

2.准确学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能用坚定自豪的声音.充满活力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出儿童美好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3.学习律动表现儿童团员的精神面貌和坚定信念。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准确学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音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二、新歌教学 1.节奏练习图片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红星,五角星)

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有关红星的故事。(边播放音乐,边讲述故事)。那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故事使学生了解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及了解历史的兴趣。](初步产生情感体验)师:故事中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说出歌曲的名字吗? 生:(答)

师:当你听到这首歌时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激动等)

师:在那个年代连儿童也自发的组织起来和敌人做斗争。你们想和儿童团员一样和敌人做斗争吗?

(学习歌曲中的节奏)

师:现在就交给你们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们愿意接受吗? 生:愿意

师:红军要开会,为了防止有敌人混进来,邀请儿童团员站岗,每位来开会的红军都有一个暗号,只有拍对.唱对暗号的红军才能进去开会。

出示节奏谱: X X·X X X 嘀 嘀嗒 嘀 嗒 ② X·X X X X — 嘀嘀 嗒 嘀 嗒

(学生动作: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红军,一组扮演儿童团员。拍对的红军,儿童团员为他们贴上红星。)

2.练一练.唱一唱 1 5 1 ∣3.1 ∣5 1 3 1 ∣5‖ 嘀 嘀 嗒 嘀 嗒 嘀 嗒 嗒 嘀 嗒 嗒 3.学唱歌曲(1)生聆听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胜利的完成了任务,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儿童团员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我们的团歌。

(播放歌曲)

a.学会用听觉尽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完整聆听歌曲中学会歌曲。提示:用手击节拍.踏步走等形式感受歌曲,在多次不同方式的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2)说一说,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3)有感情地读歌词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准确.吐字清楚。(4)学唱歌词

c.跟琴小声熟悉歌曲,对准歌词,尤其是一音多字处。

三、律动表现:学做儿童团员

四、拓展升华,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师:同学们,儿童团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少年儿童组织,那么这个组织发展到今天是什么组织?

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提示:歌曲中对少先队员提出了哪些要求?那么作为今天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再次复听,学生轻声合着音乐唱一唱,并用手击节拍。

五、结束语

1.师:让我们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做共产主义接班人!2.播放《共产儿童团歌》的伴奏音乐.第二课时卖报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唱《卖报歌》,帮助学生了解解放前报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相关的音乐小常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唱好歌曲。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的历史意义,了解歌曲中父辈童年时代的生活。

教学准备:卖报歌音乐、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了解聂耳的故事。教师讲解聂耳《卖报歌》的故事。

(二)聆听歌曲《卖报歌》。

师: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卖报歌》的创作背景,这首歌曲究竟有多好听呢? 请同学们认真聆听范唱,注意留意歌词所表现的内容,边听边思考:有什么不懂之处?

(三)一起朗读歌词。教师讲解歌词大意。(出示《卖报歌》歌词节奏谱)

讲解后可以尝试有节奏地念歌词。

二、《卖报歌》歌曲学习

(一)视唱旋律。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逐句视唱一下歌曲的旋律。

在这一环节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采用唱名演唱或者带母音哼 唱的方法教学生视唱,但是同时要注意:速度放慢,边唱边划拍子,以培养学生 击拍视唱的能力。

(二)教唱歌词。

这一环节建议在学生演唱旋律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直接把歌词加入旋律中进行演唱,尝试直接演唱歌曲,如有问题可以单独解决。

单独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指名演唱的方式帮助解决。注:

,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以拍电报的形式进行。

(三)随音乐《卖报歌》伴奏完整演唱歌曲,适当加快速度,边唱边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边唱边思考歌曲要表达的情感怎样?

教师总结:报童的童年生活是多么艰难,“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出小报童的天真、生活的悲惨、向往光明的坚定情绪。而我们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生活充满了阳光,是多么幸福,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四)小组尝试进行歌表演,音乐情景剧的表演。

三、巩固和发展 聂耳生平的其他内容。

聂耳: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享有显赫声誉的聂耳,是位传奇般的人物。聂 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他虽然出生于一个清寒的医家,却自幼爱好音乐,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被人视为“神童”“天才少年”。

(一)聆听《金蛇狂舞》,感受聂耳作品。

(二)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美好童年的音乐作品,准备下一节课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在学习《卖报歌》的时候,大家应该感受到了小报童酸涩的童年有多么悲惨吧。旧社会的小朋友饥寒交迫,没有钱上学。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美好。大家带着这种感情,课后好好复习《卖报歌》,下一节课谈谈自己学习了这首歌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卖报歌》

欣赏音乐 了解聂耳 教唱歌曲

七、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唱准和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能用恰当的不同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运用恰当的力度正确的表达歌曲的情绪内容。教学难点:三连音与休止符在歌曲中演唱时值的准确。教具准备:电脑 钢琴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

1、猜一猜:欢迎大家到音乐课堂做客,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什么礼物呢?同学们要通过竞猜游戏才能得到答案,下面我们分三组来做这个游戏。好,请看大屏幕:

请你说出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你听国这个国家的国歌吗?(回答正确的同学,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节奏为他鼓掌)恭喜你为自己的组得了一面红旗。

听一听,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礼物就是歌曲《国歌》,你对国歌了解多少?请你告诉我好吗?

2、老师根据学生的了解,来介绍聂耳。聂耳原名聂守信,是云南玉溪人,出生于(1912——1935)在他二十三岁的生命中创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和一些民族器乐曲,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坚强决心,第一次表现了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富于独创的艺术形式,他的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等。(附加聂耳名字的来历)我们来听一听国歌的演唱。

3、唱一唱

下面我们同学用自己对国歌的理解来唱一唱这首歌。

4、分析作品:

认识三连音 看屏幕,通过屏幕上的表示,你怎样理解?说一说作品中三连音给你什么感觉?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的招呼人们奋起战斗。老师给出三个力度标记,f、ff、渐强,请你们分组讨论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通过学生 的分析,老师在加以补充。大家随伴奏音乐演唱!下面,我们随着国歌的器乐曲来进行一下升旗仪式的表演,好吗?(学生进行表演)

5、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国歌有了更深的认识,说说你今后将怎样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呢?

六、板书设计: 《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 国歌

七、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我是人民的小骑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及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小骑兵喜悦欢快的心情以及扬鞭催马跨越障碍的威武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能用语言讲述音乐中小骑兵的故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强创造意识。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景及小骑兵形象。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参与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教学准备:双响筒打击乐器、报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赛拜努!”老师热情地用蒙古语和学生问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便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木琴独奏曲《我是人民的小骑兵》。

(二)激发想象,引导理解。

1、完整欣赏。

①播放全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风格等,出示问题,边听边思考:这首音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听后的感受。

2、欣赏引子。

①播放〈我是人民的小骑兵〉引子部分,思考:这段音乐用了哪两种乐器演奏。马蹄声有什么变化?

②引导学生听辨木琴和手风琴的声音。

③引导学生听辨马蹄声从弱到强的变化,引导他们理解这个变化的原因。④启发学生用“得得得” 的声音来模仿马蹄声。注意由远而近的变化。

3、欣赏第一乐段

在〈我是人民小骑兵〉第一乐段音乐背景中,课件呈现:美丽的大草原上“得得得”走来了一队小骑兵。①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在大草原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引导学生模仿小骑兵的动作呢? 生自由在座位上模仿。

4、欣赏第二乐段 ①欣赏第二乐段。

师引导听赏这一段的风、雨、雷声

②启发学生动脑筋,用身边的打击乐器——双响筒、沙棰、钹、大鼓、串铃等尝试敲一敲,可以小组合作讨论,看哪几种最能表现这三种声音。

③根据学生回答小结:用沙棰模仿雨声,大鼓模仿雷声。④请学生敲击模仿或表演模仿,师给予表扬。

师引导学生思考:当暴风雨来到的时候,我们的小骑兵是怎样的表现?是退缩还是勇敢克服困难呢?表现了小骑兵什么样的精神?

⑤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思考,师趁机进行品德教育:小骑兵热爱祖国,热爱边疆,敢于向困难作斗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好好学习,长大了建设我们的国家。

⑥总结这一段音乐:情绪从舒展到激烈,前半部分表达了小骑兵欢乐的心情,而后半部分表现了小骑兵骑着战马迎着狂风暴雨奋勇前进的情景。

⑦小组讨论交流:假如要我们表演这段音乐的话,你认为该用什么形式来表演好呢?

⑧再听第二乐段。根据讨论结果,将学生分成四组,一组表现小骑兵纵马奔驰、克服重重困难的情景,二组模仿风声,三组模仿雨声,四组模仿雷声。在表演过程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大胆发挥想象,把小骑兵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形象表现出来。

六‘板书设计;

我是人民小骑兵

暴风雨 小骑兵

七、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感和表情学会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和同学们合作完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的简单表演。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加以上音乐活动,生发对抗日英雄的崇敬和缅怀之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根据歌曲的故事情节,采用不同的情感、速度、力度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集体协作完成歌曲的表演唱。教学准备:旋律卡片、道具。教学过程:

(一)情感激发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

师:你们了解红缨枪、红军帽吗?

引出王二小的生活年代,以及抗日英雄王二小。

(二)歌曲学习: 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第一段:叙述性段落

1、听音乐故事

2、说一说

3、学一学 ① 模仿演唱。② 学唱歌谱。

4、唱一唱

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一段。第二、三段:故事起因

1、师生探究,讲故事

师: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在熟悉的音乐中谈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怎么说的。背景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2、唱一唱,比一比

全班一起演唱歌曲第二、三段。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

1、剧情设想

师:二小被敌人抓住了,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2、歌曲学习① 说情节:

② 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3、歌曲表演

① 表演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演策划表,安排演员角色;教师巡回指导。

② 表演故事

4、唱一唱

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四段。第五段:二小牺牲

1、激发情感

2、进一步激发情感

3、唱一唱 第六段:怀念二小

1、朗诵动情

2、跟唱歌曲

3、完整地演唱全曲

(三)歌曲表演

(四)课堂拓展

师:从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英雄王二小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还有„„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六、板书设计:

王二小 放牛郎 英雄

七、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台湾音乐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葡萄成熟以前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创编葡萄成熟以后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懂得蜗牛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教学重点:表现歌曲、创编歌词 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听台湾民歌《阿里山的姑娘》自由律动进教室。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欣赏的歌曲歌名叫什么?它是哪里的名歌?

2、请大家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台湾方面的知识。

3、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指出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教师简介台湾。

二、多媒体播放flash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1、听时:请大家想一想,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

2、听第二遍时,请大家用拍手、摆动身体等动作来感受歌曲的活泼风趣的情绪。

3、请大家随范唱轻声学唱歌词,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活泼风趣的情感。

三、合作创编与表现:

1、请大家讨论歌中有几个角色?每个角色演唱时在音色和语气上有何区别?

2、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唱歌曲。

3、分组讨论:创编葡萄树成熟以后的歌词。

4、交流演唱学生创编的歌词。

5、师:同学们编得可真好,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蜗牛的什么精神呢?请学生来总结。时间过得可真快,下节课我们还要表演我们心目中的《蜗牛与黄鹂鸟》,老师还准备了一些台湾校园歌曲的大点播,你们说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蜗牛 黄鹂鸟

欣赏歌曲 理解 学习

六、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 第一课时采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学会歌曲《采山》,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能正确流畅的演唱歌曲。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学习掌握节奏XXXX X 0 ︱XXXX X 0‖,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歌曲中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采山》。让学生在歌唱、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抒发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掌握节奏XXXX X 0 ︱XXXX X 0‖ 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条 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设置情境,师生律动,初步感知节奏

师: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音乐的殿堂,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大山里去郊游,告诉老师,你们想去吗?

师:好,全体起立,请同学们整理好心情,跟上老师的步伐,千万不要掉队,来,让我们把口号喊起来,步伐踏起来,咱们出发啦

师:瞧,不一会儿功夫,我们到了,美丽的大山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先回到座位休息一下,一起来欣赏大山里的美景吧。

(二)提问激趣 导入课题:大山的景色可真美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美丽的大山里,住着一个特别勤劳的孩子,今天,约了几个伙伴,正兴高采烈出门呢!它们打算去做什么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既然同学们那么好奇,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曲《采山》

二、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一)初步感受歌曲。

师:刚才大家把歌曲听了一遍,谁能告诉老师,这些小朋友打算去做什么? 生:采山、采蘑菇、摘苹果

师:听得真仔细,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采山? 老师告诉你们吧,山里的人们把进山摘葡萄、采蘑菇、摘苹果等劳动叫做采山。采山也是山里的小朋友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即使是下雨了,小朋友也会光着小脚丫,挎着小竹筐,高兴的来到山野上采山。在此相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条 国家鼓励环境保护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环境保护科学技术水平,普及环境保护的科学知识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一起来感受采山的快乐。

(二)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歌的歌词。(师打节奏,逐句教念。)师:读得真不错,现在你们能自己来读一读第二段吗? 生:能,好,那我们加上节奏一起来读第二段歌词。(2)认识十六分音符,学习XXXX X 0 ︱XXXX X 0‖节奏(3)逐句学唱歌曲

师:唱得真认真,现在在老师的琴声中我们来逐句学习吧,准备好了吗?(4)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歌曲(3遍)

(三)趣味延伸 分享愉悦

(四)德育渗透 课堂小结

师:你们真能干,看来大家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样,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真的很开心,今天我们歌唱了劳动的旋律,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更品味到了劳动的光荣。希望小朋友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用自己的各种劳动换来更多的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唱起歌曲《采山》,在这首好听的歌曲声中结束今天愉快的旅程吧。

六、板书设计 采山

大山

七、课后反思:

篇3:《红星歌》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六课《红星歌》。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红星歌》一、二两段歌词。

二、能较流利地用口风琴演奏《红星歌》一、二两个乐段的歌谱。

教学重、难点:

一、相似乐句的正确演唱。

二、指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

三、从演唱、演奏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准备:

一、老师让学生用口风琴预习演奏《红星歌》。

二、电影资料、舞蹈碟片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电影《闪闪的红星》讲述的是1 9 3 1年,江西革命根据地一个贫苦的孩子——潘冬子积极参加红军,打倒土豪劣绅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去认识这位少年英雄吧!

1、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听主题曲《红星歌》。

2、潘冬子的形象已深入了人心,而主题曲《红星歌》更是家喻户晓,久唱不衰。请同学们边聆听歌曲边思考两个问题:

a、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b、每段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这首歌曲分为三段,第一段坚定有力,表现了少年红军的英勇气概。第二段婉转深情,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

三、自主学习,熟悉旋律

1、听前奏。

2、再听一次。

3.听完前奏,老师用手势提醒学生唱第一段歌谱。

4、同学们学唱第一段歌谱。

5、相似乐句的对比。

6、第二乐段比较婉转深情,我们来听一次。

7、用较小的音量来演唱第二乐段。

8、同学们演唱时节奏一定要把握好。第二乐段的音域更宽,请注意气息支撑。

四、合作交流,理解歌词

1、通过唱歌谱,我们感受了曲调的美,现在就让歌词引领我们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2、第一段歌词"红星是咱工农的心",第一次出现,是发自肺腑的,用了下行音阶;第二次出现,音上扬,意志更坚定了。

3、听了你们的演唱,我感觉你们就是一个个小红军。

4、第二段表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我们来听一听。

5、"长夜里"音区比较低,不要松,还要用气息支撑好。

6、第二段的第一句再唱得弱一些,和第一段形成对比。

7、虽然斗争是长期的、艰苦的,但是,红军战士依然对明天充满希望。带着憧憬的神态,我们来演唱第二段歌词。

8、完整地唱第二段歌词。

9、学生讨论:将第二段作为结束段,应该怎样演唱才能给人一种结束的感觉?

①将第二段的最后一个乐句节奏拉宽。

②重复一次结束句。

1 0、选择一种作为结束句,同学们完整地演唱一、二两段歌词。

五、口风琴演奏,升华情感

1、同学们已经会唱歌词了,如果用口风琴来表现这首歌曲,大家会演奏得更富有情感。

2、学习演奏第一乐段。

3、学习演奏第二乐段,注意连贯,气息弱一些。

4、完整演奏一、二两个乐段。

六、欣赏舞蹈,拓宽视野

1、你们的口风琴声让我陶醉了,除了用歌声和口风琴来表现这首歌曲,你们还想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红星歌》?可以用配乐朗诵、舞蹈、钢琴独奏等形式来表现歌曲。

2、我们一起来欣赏舞蹈《红星歌》。

篇4:5年级音乐教案

1.教学内容

广东人民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词汇和基本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本课新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渗透掌握Where is he going?Where are they going?

知识目标:

1.学习认读单词:movie theater,swimming pool,hospital,bank,shopping mall,restaurant,park,beach.

2.使学生掌握询问他人去向的句型,培养学生关心别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教具:

CAI,Pictures,Cards.

教学过程:

Step1:播放小蝌蚪在大海里找妈妈的短片,创设动画情境导入新课。

Step2:故事情境复述。

T:Who can you see?

S:I can see the little tadpoles and a fish.

T: What do the little tadpoles say?

S: Mommy! Where are you going?

Step3: To learn the title——the new sentence.

T: Fish, where are you going?

The little tadpoles feel Mr Fish is their mother. So they ask to Fish.

T: Ok, kids,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U5,where are you going?

Step 4: To learn the new word——park,and you can use the same ways to learn others words.

T: When the little tadpoles shouting at Fish,what he can say?

S: No,I’m not your mother. I am going to the park.

T: Park, p-a-r-k,park.

Homework:

1.边拼边写8个新词,各一行。

2.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询问别人去哪里。

篇5:小学二年级音乐1-5单元教案

通过听、唱一组与自然景观──夜色、月色、宇宙、星光有关联的歌曲、乐曲,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大自然、宇宙空间的想象力。在富有童趣的音乐活动中获得相关的音乐知识、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初步感受和了解音的高低和唱名。

教学重难点:

1. 背唱《小小的船》。

2. 初步感受和认识do re mi fa sol la ti。

3. 主动、积极地参加歌表演和音乐活动。

4. 能主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音乐学习。

教学课时:

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小小的船》

一、感受强弱

1、听音乐进教室

(1)气球爆炸时的声音和泡泡糖破裂时的声音哪个强?请学生用声音学一学。

(2)引导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发出声音的一对物体比较它的强弱

二、根据二拍子强弱规律来跳踏点步

1. 老师进行示范,讲清动作:双手插腰,左脚向左横踏一小步,右脚尖点于左脚窝,然后右脚向右横踏一小步,左脚尖点于右脚窝。一拍一动。

2. 配上音乐,请学生进行往前踏步,后退踏点的练习。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动作。

三. 学唱《小小的船》

1.导入新课

师问碧蓝的天空中,繁星一闪一闪的。空中还缺了什么呢?(出示月亮)平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观察月牙像什么?(出示小船图片)你喜欢月亮吗?你愿意去月亮上吗?如果你坐在月亮上,你会看见什么?课件逐一出示《小小的船》的诗歌内容。揭示课题。

2. 边看边听范唱音乐,请生跟着音乐拍一拍手、摇一摇身体。

3. 有节奏地歌词朗读,听范读,师领读生跟读。(出示歌谱、节奏谱,播放范读)

4. 请生随节奏边读词边摇摆身体。

5. 师范唱歌曲,分乐句教唱,生跟唱。

6. 集体齐唱歌曲,请一位同学或两位同学主动站在台前为大家演唱。

7. 做音乐游戏(摇小船),请生两人一组,边唱边划船。(播放音乐,提醒生注意安全)

四、贴图比赛

将生分为四组,请生分组讨论夜晚的天空是什么样的?根据老师给的素材和歌曲的内容,你能贴出美丽的夜空吗?大家自己来评价,选出优胜组。

五、想象创编

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假如你能飞上天空,你希望在夜空中看到的什么呢?你会在天空中做什么呢?我们一起把想象到的人物和想做的事情编成动作来表演一下好吗?

六、总结下课

师:你喜欢弯弯的月亮和闪闪的星星吗?现在我们大家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一定能去太空遨游。去坐着月亮船摘星星!大家说好吗?!现在让我们划着月亮船轻声地走出教室吧!

第二课时

《我和星星打电话》

一、组织教学:

1、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在谈话过程中创设去太空旅游的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律动表演(感知音乐)

二、节奏练习(读部分歌词)

1、和星星对话

设计意图:在和星星对话和向星星提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读歌词

(1)聆听范读

(2)初读歌词

(3)解决难点

(4)有感情读

设计意图:在节奏练习中帮助学生熟悉歌词。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学生体验快乐的情感。

三、音乐知识

1、导入

老师:小星星让我们唱歌,可光知道歌词可不行,怎么办呢?(点课件)看有朋友来帮忙了(课件在歌词上出现歌谱),歌词上多了什么?

2、学习唱名

设计意图:在自主演唱——聆听感知——准确演唱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和认识音符唱名。

3、认识音阶、唱音阶

四、学唱新歌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

2、再次聆听,体验歌曲

3、轻声演唱

4、解决歌曲演唱中的难点

5、有感情的演唱:启发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用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歌曲中不同角色的情感。

6、巩固练习

7、认识领唱、齐唱(聆听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的聆听感受和教师的教授相结合,帮助学生准确掌握领唱、齐唱这种演唱形式。

8、练习领、齐唱

五、课堂延伸——创编歌词

(1)说星空

(2)编歌词

设计意图:在教师创编歌曲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创编或合作学习。

(3)创编歌曲展示

六、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萤火虫》

一、复习己学歌曲《小小的船》《我和星星打电话》

要求:能够完整背唱两首歌曲。

二、歌表演《萤火虫》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谜语导入:

小飞虫,尾巴明,黑夜闪闪像盏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

(二)揭示课题:《萤火虫》

出示萤火虫图片,请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萤火虫的知识。

(三)教师总结介绍有关萤火虫的知识(配合深件)

1.萤火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萤火虫的客家话叫做“火焰虫”,台湾话叫做“火金姑”。一般的萤火虫仅有两年的寿命,它们以土壤中的小虫子为食,而其真正的成虫期仅有两周时间,十四个夜晚的光彩飞舞之后它们就会寿终正寝。对于小小的茧火虫来说生命是短暂的,然而它们带来的色彩却是夏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氧化氮是董火虫控制光线的关键。氧化氮同时也是人类控制心跳和记忆的化学物质。萤火虫通过自己的呼吸细胞产生这种化学物质,然后通过大脑释放出来,对自身发出的光线加以控制,光线的切换在几毫秒之间就完成了……

3.萤火虫科学价值,对人类的贡献。

科学家受到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了特别省电的荧光灯;萤火虫基因可测癌细胞;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遗传基因转移到玉米中,科学家们就能够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和抗农药能力的玉米新品系;保护庄稼吃害虫,还能杀死鲨鱼……

4,介绍赞美萤火虫的诗词。

“月向寒林欲上时,露从秋后已沾衣。微萤不自知时晚,犹抱余光照水飞。”“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5.有关于萤火虫的小故事。

《三字经》中“囊萤映雪”:

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 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四)学习歌曲《萤火虫》

1.教师范唱一遍,展示歌曲曲谱,讲解歌曲情绪;

2.学生自读歌词,要求读熟;

3.聆听磁带范唱,要求闭上眼睛想象夏天晚上萤火虫轻盈翩飞的情景;

4.教师弹奏伴奏,学生轻声跟琴唱;

5.跟随磁带演唱,教师展示几个舞蹈动作。

(五)歌表演

1.分组讨论创编:建议每组都有一部分学生随音乐舞蹈,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一部分学生演唱。

要求:舞蹈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能合上(三拍子)节拍。器乐要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演唱要节奏准确、强弱分明。三组同学配合默契。

2.创编展示:各组上台进行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要求:学生们对每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好的原因。

最后老师再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

第四课时

认识d r m f s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萤火虫》

三、拓展

1.教师演唱另外一首倡议给予贫困小朋友帮助的歌曲《萤火虫》,会的学生可以跟唱。小小的萤火虫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点点光,教育学生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需要帮助的小朋友。

2.闪闪亮光的萤火虫总能为美丽的夏夜增添无数的诗情画意,小小的萤火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用自己微弱的光亮照亮夜空,用自己短暂的生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们都很喜欢它,可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萤火虫了?(环境污染和人们喷洒农药致使萤火虫的生长受到影响,台湾有专门保护萤火虫的协会,呼吁环保。)

3.老师给你讲了车胤“囊萤夜读” 的成语故事。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刻苦读书的精神。在我国历有关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其他的吗?(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教师稍作提示,如学生不懂可以课外再去了解。)

四、唱唱做做

1.教师向同学解说这一活动的基本做法及要求,并将写有d r m f s唱名的小灯笼挂在黑板上。

2.老师指着灯笼上的唱名教唱,学生注意熟记各个唱名及其音高。

3.当同学们都熟记并知道怎样唱唱名以后,教师将红灯笼按一定的音高和走向排列成组,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出来,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一唱。比如挂出:m m m m m,就请大家用手势表示,并有节奏有音高地唱唱名。

4.请一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把写有唱名的灯笼排列出多组旋律线,如:s m m m d m d d d m等,其余同学在下面有节奏地、有音高地唱出来,并辅以手势作出反应。

5.教师按书上所列四种组合,分别用钢琴弹奏出来,同学们尽快用手势作出反应。

6.教师用手势表示音的走向,学生唱出音名,也可请一名学生上台做手势,其余的学生唱。

7.教师小结:通过这一练习,我们了解了唱名,并知道按一定音高可排列出优美的旋律线。

除了书上的四种排列,我们还能怎样排列?(启发学生回答s f m r d并练习)

8.聆听《萤火虫》音乐,双手模仿萤火虫扇动翅膀的动作,跟随旋律起伏,用手势来表示音高的走向。

五、小结

师:无私的萤火虫们要到别的地方去帮助黑暗中的朋友了,就让我们也跟着它们一起轻轻地飞去吧……新|课|标|第|一|网

六、一边唱着歌曲《萤火虫》,一边做动作,离开教室,结束本节课程。

第五课时

《月亮月光光》

(一)复习背唱《小小的船》

1.看歌谱齐唱歌曲。

2.邀请一位主动、大方的同学,将歌曲背唱一遍。

3.集体随老师的琴声背唱歌曲。

(二)听赏《月亮月光光》

1.导入新课:

① 教师展示歌曲内容(田野、房屋、月亮、木床、糖果)的图片。

② 完整地听一遍童声二重唱的《月亮月光光》

③ 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安静地听,一边想像从歌曲中听到的景像。

2.教师将歌词的大意讲解一下,尤其是其中的闽南方言:

起厝田中央──在田中间盖房子。

亲像水花园──好像美丽的花园。

3.老师在放第二遍音乐之前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

① 歌中所唱到的一些景物应在什么位置?

② 歌曲的情绪是什么?

4.听完第二遍音乐,学生可以上讲台将老师的图片作一摆放,以符合歌词描绘的情景,或将基本的摆放方位解说给同学们听。

5.请同学回答歌曲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情绪,是优美还是欢快?

(三)表演

(四)课时结束

第六课时

《阿细跳月》

一、组织教学

二、1、节奏律动

今天我们要一起外出,请大家跟上老师的节拍,可不要掉队哟!

(出示节奏)×× × × × × ××

走 快 点 快 点 快点走

合 右 左 右 左 右左 右

(合:拍手 右:右手拍腿 左:左手拍腿)

生:模仿拍节奏。

师:走的节奏是怎样的?

生:部分学生起来走动,拍出走的节奏:

× × × × × ……

三、听赏《阿细跳月》

1.教师展示彝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图片或播放一段阿细人跳舞的录像片。

2.教师将音乐完整地放一遍,让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安静地欣赏。

3.教师讲解阿细人的″跳月″故事。

4.再听音乐一遍,老师带着学生随节奏拍手或老师随音乐舞蹈、同学们拍手伴奏

篇6:5年级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大雨小雨》的练习,感受力度变化,掌控自身发声规律。

2、能用甜美轻松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通过学习能感受到雨带给人们的遐想,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音乐。

二、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雨和音乐的美妙,能轻松甜美的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1、歌曲中间部分高音比较密集,学生需要掌握发声技巧

2、休止符的出现,音乐及时休止一拍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电子琴、教学音乐、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师生问好。

1、练声曲:P57页“我们的音乐天地”,分别练习连音与跳音。

要求身体坐正,嘴唇自然放松,声音有弹性。连音要像穿针引线一样收放自如;跳音要饱满、有力,声音像弹簧一样张弛有度。

2、复习《大雨小雨》

体现f/mf/p/mp四种音乐力度,用生动的表情与形象的音色特点表现大雨与小雨的特点。

3、新课《踩雨》

○师:我们听过了大自然哗啦啦的大雨声与沙沙沙的小雨声,其实我们生活的环境就象是有一个交响乐团,每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时刻演奏着不同情绪的旋律。而通过刚才的演唱,大自然的声音也能通过巧妙的方式从我们的口中模仿出来对不对?

○今天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不同的雨声,请你们听旋律然后用“沙沙”声模唱出来。

○带出乐曲的引子部分。23 2 5丨 2 21 2-丨3 23 7 67丨1 1 1-‖ ○演唱歌词--轻巧的顿音。

○展示图片(书中配图)请学生观察,描述得出的信息:夏天、伙伴、踩雨、心情 ○播放音乐,学生边听边分析歌词:从哪里体现了踩雨的乐趣、心情…

○师:同学们,刚刚音乐的第1、2、3、4乐句有一个地方出现了一个音乐符号,这个符号我们应该怎么表示还记得吗?再次聆听音乐,注意休止符的声音变化。○示范乐句,出现休止符时拍掌表示,并配合音乐在乐曲中排出休止符

○请同学们,跟唱音乐,但要注意几处地方:高音区四句轻轻哼唱上去,小腹用力;音乐风格特征是明快的,请用甜美清脆的声音演唱。

○跟唱完毕后,将学生音调不准、歌词容易唱错、节奏不稳的地方逐一带唱。○将拍手的律动加入演唱,每一小节的第一拍重音点头表示。

○全班起立,请学生在“踩呀踩呀踩呀踩”一句交替踢脚,注意动作不要太大。

六、小结:

今天周老师和大家一起感受了一个不一样的下雨天,不知道大家的心情是否和我一样欢快呢?大自然的世界是如此的奇妙,除了雨天还有更多的自然现象等着我们呢!希望大家能积极探索,组队交流,让我们用音乐的方式,将生活中的美好一一呈现!

教学反思:

1、学生课堂表现很好,但因为有老师旁听,刚开始有点拘谨,但适用后很快能积极放松地学习。

2、四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比较强,可以加入更多律动的编配,动作也可以设计得更加有难度。

3、由于这首歌曲时间比较长,学唱需要更多的时间,练声环节可以适当缩减或剔除,时间分布更精准一点。

4、学生高音区域存在音色的欠缺,在往后的音乐课中我将加强他们高音的演唱技巧,提升美感。

上一篇:租金调整协议书下一篇:水浒传好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