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性别结构均衡发展

2024-05-05

人才性别结构均衡发展(精选6篇)

篇1:人才性别结构均衡发展

人才性别结构均衡发展

中国人才发展战略强调要形成中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逐步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中国人才性别结构失调状况,一是女性人才存在金字塔式的发展特征,随着职业地位等级的提高,女性所占比例减少;高层女性人才多数不足20%;二是我国人才结构存在较严重的性别比失调状况,多数情况下女性人才不足30%,女性人才成长形势严峻。大力推进中国女性人才成长的关键是解决性别结构失调问题。而全球民主化运动、相关性别知识的变化和女性领导的组织实践,将成为推动女性人才成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亦迫切需要广泛且深入的女性人才状况和成长规律的研究。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的资源,也是最为重要、最有潜在优势和最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伴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决定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人才优先发展,包括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四大内容。自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人才优先”的指导方针以来,不少学者虽然对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解读,但鲜见从人才优先发展与社会经济科学的相关性视角人手,进行解析的文献。本文拟从人才开发、人才结构、人才投资、人才制度4个方面,对人才优先发展与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相关性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以揭示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本质意义和核心内涵。

如果说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才大国”的转变,是因为实施了人力资源的优先开发,实现了人才优先发展的“量的积累”,那么目前我国要实施人才资源的优先开发,实现人才优先发展的“质的提升”。人才资源开发——“质的提升”是人才优先发展的核心构件,从结果上看,就是要坚持人才贡献的优先导向。人才贡献优先导向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人才贡献率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图2显示了我国各地人才贡献率及总人力资本贡献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具有代表性。

篇2:人才性别结构均衡发展

XXX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自评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X镇位于XXX北部,分别与广州市XX和XXX接壤,北江流经境内,省广四线、清龙线以及即将动工建设的珠外环高速公路贯境而过,是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广东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单位和广东省蔬菜专业镇。近年来,XXX坚持工农并举,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两大产业载体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改善社会民生,全镇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2009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3亿元;工业总产值128.3亿元;农业总产值6.8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71万元;税收总额1.77亿元。全镇总面积98.23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3.9万人,外来人口2万人。镇内拥有中学1所、小学3所、幼儿园4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社区学校1所。公办在校中小学生3728人,其中:中学生1317人,小学生2411人。

二、整改成效

2006年6月,省教育强镇督导评估组在总结报告会上向我镇提出了三点意见和建议:一是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补充、完善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提高学校设备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二是要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实现教育的优质化提供高起点的人力资源;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使学校、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行。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评上述意见和建议, 迅速制订了《XX镇教育整改工作方案》 和《XX镇“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狠抓落实,深入整改,推动全镇教育综合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1、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

近4年来,共投入了3359万元,新增校舍5851.58平方米。其中,2009年,在新城区划出面积约38亩用地,按省一级标准,新建了1所全新的实验幼儿园,完成了近800万的接送车招投标,将全镇学生的接送车更换为全新的宇通客车;2010年,在永平小学增建了1幢综合楼。

2、信息化建设成效突出

创建教育强镇以来,全面启动了“校校通”工程建设,投入400万元建设中小学校校通工程;投入600多万元用于购置学校信息化设备,重新建设了电脑室3个,新购计算机294台,安装了24个电教平台。目前,全镇公办学校有多媒体电教平台100个,教师用机222台,实现了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3、教育特色不断深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特色办学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其中,XX镇中心小学“创造性地进行学生行为规范习惯养成教育”为办学特色,努力探索具有农村小学特色的德育之路;XX中学突出抓好体艺教学,扩大体艺文化覆盖面;永平小学深入开展主题活动、篮球、书法等特色课程,成效显著。

4、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以“环境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让教师安教乐教。近几年来,大幅度增加教师的岗位津贴、生活补贴。目前,全镇在编教职工,年人均收入为85822元,比2006年提高了41050元,有效地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 者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另外,大规模开展教师培训,通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方式,邀请请名师名家到本镇开设专题教育课,送校长、教师到名校驻点学习,提高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5、教育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一是中考成绩较好,XX中学中考连续几年居全区镇级中学前列,特长生上线率高,学科竞赛成绩卓著。二是中小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区的比赛,共有国家级获奖139人次,区以上386人次,获奖层次及人次比几年前有大幅度提高,中心小学的足球项目以及XX中学、XX小学的篮球项目,多次获全区比赛的冠军。三是青年教师成才快,几年来,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有5人,区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5人;名师3人,名班主任4人。四是有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结题,教师论文在省、市、区报刊发表或获奖的有215篇。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在具体工作中,镇委、镇政府紧紧围绕“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扎实推进,开创了教育强镇建设新局面。主要做法和成效如下:

1、加大投入,促进学校建设均衡发展

(1)加强领导,科学策划。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镇委、镇政府把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成立镇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及时研究解决涉及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特别是财政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把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具体细化分阶段实施,并纳入镇工作重点切实抓好 督查落实。

(2)措施到位,持续投入。2007年以来,我镇教育财政投入实现适度增长,坚持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拨款逐年提高,做到经费的“三个增长”:2007—2009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4461万元、4644万元、4505万元,镇财政经常性教育经费拨款分别为4255万元、4447万元、4549万元,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7017元、7391元、9877元,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1855元、2007元、2244元。创建教育强镇以来,先后投入了3359多万元,完善各校的硬件建设,其中包括:投入1000多万元按省一级标准,新建了一所全新的实验幼儿园;投入了370万元在永平小学新建了一幢综合楼,扩建学校饭堂;投入140多万元完善了中小学功能场室及添置了常规仪器设备,形成城镇建设与人口变化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教育布局,让广大的XX学子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推进XX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遵循“以提升现代教育技术为突破口,打造信息技术新平台,抢占教育阵地制高点”宗旨,全面启动了“校校通”工程建设,投入近400万元建设中小学校校通工程;投入600多万元用于购置学校信息化设备,重新建设了电脑室3个,新购计算机294台,安装了24个电教平台。现全镇公办学校拥有多媒体电教平台100个,教师用机222台,专任教师的师机比例为1:1,学生用机479台,生机比中学为7:1,小学为10:1;投入了92.3多万元,用于完善中小学实验室的仪器装备;投入了50.9多万元购置了4万册图书,单纯从新购置图书来计算,学生人均购置了10.32册。全镇中小学都实现宽带接入互联网和三水区教育城域网,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信息网络,并建有自己的网站。

2、整合资源,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1)推行教育均等化,积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 2006年教育强镇验收时,我镇中小学的格局是“二中四小”,2009年5月,XX中学、XX小学划归XX镇,全镇中小学形成了“一中三小”的布局。随着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读我镇中小学校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今年,在我镇就读的外来工子女有846人。如何协调解决好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关乎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为此,我镇切实围绕上级关于外来工子女教育工作的有关要求,通过规范学校管理、完善校车接送网络、优化教学环境等多项举措,推动外来工子女加快融入到学习中去,促进了教育公平。

(2)实施助学工程,保障困难家庭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我镇一直以来充分关注困难家庭中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扶贫助学长效机制。按照XX市政府《关于加强我市扶贫助学工作的意见》的政策措施,确保我镇低保家庭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2008年,为491名学生发放低保学生家庭补助生活费,补助资金共328539元;2009年,“低保学生”279人,补助资金共132000元。近年来,我镇将助学工程的触角延伸到企业,通过借助企业的力量,设立企业助学基金,每年对贫困学生进行帮扶,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贫辍学,切实保障困难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3)重视学生安全,加强校车接送学生工作

在形成“一中三小”的教育格局后,全面优化教育环境,全镇本地群众的子女及外来人员的孩子均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进一步巩固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成果。学校的撤并衍生出的自然是学生接送的新问题,小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能力较低,为确保学生接送安全,切实减轻 家长经济负担,镇委、镇政府作出决策,对偏远地方的学生统一用校车接送,多年来陆续加大学生接送补助资金,有效解决学生乘车安全问题。2009年XX镇完成了金额近800万的接送车招投标,将全镇学生的接送车更换为全新的宇通客车,学生的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目前,XX镇中心小学、工业园小学、XX小学共有学生2400多名,其中需要校车接送的学生约1000名。

(4)规范幼教、推动成教,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按照《关于印发的通知》(三教发[2006]17号)精神,对已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几所幼儿园进行了整顿提升,统一收费、统一接送车标准、统一幼儿入园注册时间和入园年龄、统一教职工编制和班额、统一假日休息和放假时间、统一幼师资格和准入条件,为逐步提升我镇幼儿教育质量和学前教育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每年定时按教育局的要求对幼儿园进行年检,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目前,全镇有4所幼儿园,其中1所是按省一级建设,2所为市一级幼儿园,1所是达标幼儿园,能满足幼儿入园需要,发展态势良好。

2009年,我们创办了XX镇社区学校,并配置了办公室、课室、电子阅览室以及健身设施,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社区学校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就业技能、生产知识、人员素质等方面培训,进一步拓宽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培训层面,提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功能,有效缓解了XX镇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生产与生产力的供需矛盾,为我镇成教、职教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拓宽了发展空间。

(5)突出工作重点,学科教学结出结果 成立了镇学科教研组,深入、扎实开展中小学教学衔接研究。一是确立九个年级一体运行的大教育观。打破小学教师只教小学知识,中学教师只教中学知识的局限。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目标细化分解成每一个知识点、能力点、训练点、检测点,并落实到每一个学段,根据每个学段学生的特点把握梯度,在教学中相互进行渗透、巩固、提升;二是开展中小学教学常规交流活动。每学期组织中小学学科行政、科组长、教学骨干深入到四所中小学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挖掘教学中存在问题,寻找最佳的整合点;三是进行常态课、示范课的课例研究,指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实效;四是定期组织中小学学科行政、科组长、教学骨干参加九年级月测质量分析会,通过分析把暴露出来的学科薄弱点和学生非智力因素等问题辐射分解到下面各年级,全线、全程、全员整合,夯实发展基础。教学科研扎实而有力,引领了教师将教育理论运用到一线实践,一批科研项目创成果。XX中心小学的《特殊家庭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育的策略研究》、XX中学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组织家庭合作进行协同教育研究》课题通过了国家级申报验收;中心小学的《构建开放式口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XX小学的《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了省市的验收。

(6)创新德育教学,培养学生优良品德

在校内通过团队活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从素质教育入手,努力营造“团结协作、朝气蓬勃、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感悟生活,形成相应的道德文明行为,进而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在校外,各学校与德育挂钩单位配合,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例如,XX中学与XX区社会实践基地配合,对学 生进行军事训练、动手操作训练及交通安全等教育,使学生受到了相应的教育,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与邻近厂矿结合,开展“我与环保同行”活动。又如,中心小学与XX农业生态园结合,让学生在身边认识科学,还带领学生代表参观广东省第X戒毒劳动教养管理所,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再如,XX小学与XX敬老院结对,对学生进行爱老、敬老教育。再如,工业园小学带领高年级学生到XX工业园区一些先进企业参观,让学生明白只有立足高科技,才能创造无止境,从而更加发奋图强。

3、多措并举,促进“强师兴教”工程健康发展(1)大力改善教师福利待遇

在认真落实好上级有关教师待遇文件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我镇教师激励机制。为激励我镇师生奋发向上,镇政府划拨专项经费设立中考奖教金,连续多年对中考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学校实行奖励。建立提高全镇教职工福利待遇制度,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大幅度增加教师的岗位津贴、生活补贴。近三年教师人均年收入分别为50516元、68385元、85822元。同时大力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工作环境,有效地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2)完善领导岗位竞争机制

重视提高教育班子队伍的整体水平,完善校长等领导职位选拔任用的程序与办法,推行三年一任期的竞岗机制,严格按照民主测评、演讲答辩、组织考察、认同度测评等程序,坚持用人所长、优中选强的原则,竞争产生出新一届的校长队伍,充分体现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校长的培训,着重教育管理、教育经营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使校长的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成 为一项制度化、常规化的工作。

(3)建立多层面长效培训机制

一是完善镇教研组——学校科组——年级备课组三级联动教研网络,在镇内开展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新教师校际交流研讨活动;二是利用学校信息技术资源对全镇45岁以下的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能力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培训。针对我镇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特点,近年来,我们通过公开考试,把部分优秀的合同教师招为在编教师,同时通过教师学历培训,鼓励教师继续进修,一大批的教师取得了更高学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有所改变。启动“外联内援,专家引领”的培训模式,对各个层面的教师进行培训。一是借鉴名校模式进行培训,向名校要经验。组织中小学校长到教育先进地区、知名学校学习考察,加强与名校的交流沟通;二是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培训,向名师学方法。选派学科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地区的教育专题讲座和教育沙龙活动;三是依托专家导引进行培训,向名家要理念,邀请北京、武汉、广州等高校、名校的教育专家、知名教师到我镇对科级组长以上的骨干和全镇教师进行分层次培训。

三年来,我镇教师培训是有广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全镇300多名教师都参与培训、研讨、交流,聆听名师、名家的授课与讲座,让我们的教师在名校、名师、名家的引领下走出大塘看教育,从全国教育发展的高度审视大塘教育,带给教师强烈的震撼和超前的引领,引导他们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把握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树立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定位,运用教育发展的新方法,寻求教育发展的新突破,促使一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其中:XXX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XXX被评为 XX市名教师,XXX等3人被评为XXX市骨干教师,5位教师成为XX区骨干教师,3位教师是XXX名教师,4位教师是XXX名班主任,有效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和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4、大胆探索,推动学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

立足于“以学生成长为本”的理念,探索学生成人成才教育培养,小学打基础,养习惯,挖潜能;中学规划人生,立校风,抓质量,办学内容与形式逐步向内涵发展方向过渡。主要做法是:“五结合”:

(1)学校办学出路与学生终生发展结合

集思广益,每所教职员工为学校确定发展方向出谋划策,思考四个问题:学校核心动力源是什么,个性特色是什么,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有哪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构思形成一校一策,人人参与学校建设,共同为学生成长服务。

(2)队伍建设与学习能力提高结合

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目标,聘任一批重生本素养、学以致用的校长,移植研修成果,带动课题研究,以科研造就生本意识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转变教师从自我取向和任务取向提升为教育价值取向,实现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实验,夯实教育理论素养,为学生个性发展而创新课堂教学行为。

(3)校风建设与品行养成教育结合

全方位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德育管理网络。中学帮助学生人生规划,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以班风校风正向氛围促上进学风;小学注重文明礼节和卫生习惯,德育序列年级渗透,社会实践补充课堂知识。评价与张扬个性结合。探索鼓励每个鲜活的个体向一切可能发展的途径,评价环 境宽松,手段细化,易操作快反馈。开展多类型的创校园之星、文明班,班级际文体竞赛互动平台等,表彰奖励学生范围涵盖所有学科和生活内容,激励学生上进欲望,形成健康人格。

(4)校园文化建设与陶冶高尚情操结合

校园文化建设突出“三化”“三性”,校园环境绿树成荫,建筑物清新明亮。各校展示出不同的特点,中心校的古诗文长廊,法制教育长廊,安全、禁毒教育基地,XX中学的英语廊,XX小学的花园式校园,工业园小学的围墙文化等;每所学校均举办一年一度的体艺节,平时开设大课间,每天下午学生开展各类型兴趣技能活动,科教办组织每年大型的文体盛事,保持良好学生的竞技心境。

(5)特色教育与发展潜能结合

学校根据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地域条件、办学优势,开展特色教学,特色项目长年活动,校园成学生的乐土。中心小学利用一体育教师曾是三水区足球队主力队员的特点,在小学生中大力开展足球运动,长年坚持,多次在网点学校比赛中夺冠;同时利用社区具有良好的书法群众基础的特点,聘请了林和瑞老人作书法指导老师,日积月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浓郁的氛围,中心小学学生的作品多次在省市区的比赛中获奖。XX中学、XX小学利用本地区群众热爱篮球的特点,在学校大力开展篮球运动,在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不俗成绩。

5、搭建平台,推动村(居)民终身教育深入发展(1)推进农村文化教育设施建设

扎实、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全镇创建了53条新农村,建文化室53个,图书54321册。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大力宣传 XX经济发展、社会事业蓬勃向上的新气象,搭建平台,推动镇村居民终身教育深入发展。一是引导村民群众学理论、学时事、学科技、学法律、学业务,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农村居民。二是围绕镇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抓好舆论引导、营造乡风文明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三是创新开展基层文体活动,丰富乡风文明工作内涵。组织经常性的文化、卫生、科技、法律下乡活动,精心组织开展群众歌咏大赛、村际篮球大赛,鼓励支持群众开展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各类文艺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农村文化阵地。

(2)丰富园区文化

我镇拥有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两大产业载体,目前已有100多家企业以及5家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发展。我镇因地制宜,结合园区产业发展情况,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及德育教育,另一方面每年举行“外来工卡拉OK大赛”,为广大外来工尤其是子女提供了一个文化休闲平台。

(3)建设公共文化设施

投入300多万元,建成了面积2800平方米文化中心,内设图书室、棋艺室、综合培训活动室等20多个功能室,配备有电子阅览、文体康乐等活动设施,与文化广场连成一体,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繁荣城乡文化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它又是学校举行各类文体活动的地方,为学生展示才艺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舞台。

四、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几年来,我镇教育坚持均衡、协调、公平的理念,加大教育财政投入,积极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 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学校内部管理水平不够高,教育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教师业务水平和素质与家长和学生的要求还有差距。

五、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我们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结果如下:政府责任148分,支持教育126分,发展水平215分,总分 489分,占总分值 97.8 %,符合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督导评估要求,谨请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委派的教育强镇复评督导验收评估组专家给予评估验收。

篇3:人才性别结构均衡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结合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 想要促进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改善民生,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将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是亟待重视的社会基础问题。

21世纪以来, 九年义务制教育基本已经得到普及, 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也在不断深化, 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亦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然而受到历史因素及地域因素等的限制, 我国城乡教育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现象。

对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国际上相关的研究进行的更早且全面, 但是受到政策、语言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以及我国自身教育水平的固有进程制约, 以往这一概念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与执行投入。

就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而论,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城乡教育二元化现象, 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相比于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教育分化现象更加严重。而城乡教育的分化, 自然源于城乡之间的分化。

在城乡均衡发展的理论形成过程中, 最初指出“城乡一体化”这个基本概念的是英国的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德华。1898年其所著的《明日:一条真正同享改革的和平道路》一书中提出:城乡对立的形态结构将被新的“城乡一体化”的形态所取代, “城乡一体化”这个概念便由此而生。而后更多学者对它做了更深入的解释。

不同国家在寻求实现城乡教育均衡,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分析东西方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 以期从中归纳总结出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 有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解决之道。

二、美英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作为率先一批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其城市化进程一般相对较早。作为代表, 在此选取英美国西方发达国经验做法进行介绍。

(一) 英国的经验做法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 英国早在20世纪初时即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 城镇人口的比重接近80%。然而其城市化过程中为了尽快完成工业化, 城市化的目标, 通过政策干预的手段极大的压榨了农村以及农业机构 (圈地运动) , 导致城市与农村在20世纪初期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决策部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在立法方面, 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关于教育的第一部法律《初等教育法》 (又称《福斯特法案》) , 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年限;1880年《芒代拉法》标志着英国义务教育体系的正式确立;1944年的《巴特勒法案》将义务教育延长到15岁, 而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进一步将义务教育延长到16岁。英国通过教育立法, 不仅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年限, 而且规定了政府与监护人在举办义务教育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中的责任, 从而不仅有利于保障城市与农村地区各类小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而且有利于义务教育各利益相关者明晰自身的权利与义务, 有利于教育城乡均衡化发展。

除此之外, 英国为了帮助地区贫困薄弱学校, 提升农村教育发展水平, 制订了“教育行动区”计划。所谓“教育行动区计划”, 就是指通过广泛吸纳社会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 帮助农村贫困地区的学校及成绩不佳的学习者摆脱困境。教育行动区一般规划于教育发展落后、学生成绩低下的城镇和乡村地区, 每个教育行动区由数十所中学、小学和特殊学校组成。在进行教育行动区建设的过程中, 这些学校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资助以及更多的教育资源。

(二) 美国的经验做法

美国作为另外一个城市化水平极高的西方发达国家, 历经百余年的城市化进程, 也在20世纪的中后期实现了基本的城市化。然而在美国传统的教育财政体制之中, 一般以州财政为主, 州政府承担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与管理责任。然而各州之间, 尤其是各州内部城市农村之问财政收入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无疑异致各州之问、州内部城市与农村之问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

农村的贫困使得农村的教育非常落后, 这种教育与个人发展的落后使得农村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都非常有限。随着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农村会因为教育的落后重新陷入贫困之中, 进入一种“贫困———教育落后———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美国政府意识到, 在义务教育城乡不均衡存在的客观事实面前, 仅仅只给农村义务教育“一视同仁”的对待远远不够, 应该根据“不同的人应该给予不同的待遇”正义论第二条原则, 采取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的“补偿性原则”, 才能有效地缩小城市与农村义务教育非均衡差距。正是由于这样的考虑, 美国的教育财政投入和管理的权利被逐步收归联邦政府管辖, 而不再由各州政府单独支配。

正是由于西方各国早在工业革命时期就开始逐步将对教育的垄断权收归国家政府, 从而才能够源源不断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管理、金融以及专业技术人才, 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应对策值得我们注意学习。

三、亚洲国家的经验

(一) 日本的经验做法

作为亚洲综合经济水平最高的发达国家, 二战后日本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对教育极为重视, 对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的投入为其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国宪法》第26条规定:所有国民根据法律规定, 享有与之能力相应的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1947年, 经过长期的酝酿, 日本国会审议通过并颁布了《教育基本法》, 这是有关日本教育的基本大法, 也被称为“日本教育的宪法”。此后, 日本以《教育基本法》为准绳, 相继颁布了《学校教育法》、《教育委员会法》、《义务教育标准法》和《社会教育法》等。这些法律法规的条文无不强调教育公平的理念, 注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学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小学和初中的办学标准, 对每所学校的选址、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师资水平、实验器材等办学设施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明确的法律条文使日本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有了基本的标准, 和合法的依据, 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奠定了法理基础。

为了使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 日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财政制度, 义务教育发展所需经费由中央、都道府县、町村三级财政拨款共同分担, 三级政府必须根据各自比例投入资金, 且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都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经国会或各级议会批准再予以执行。三级政府共同分担的教育财政体制, 有力地保障了农村教育经费的来源。日本是世界上人均教育经费最高的国家, 达到了1203美元。除正常的财政拨款以外, 为扶持贫困地区,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 中央政府还大力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向这类地区加强财政拨款。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 有利于落后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其严格的制度与中央充足的资金支持值得中国借鉴。

(二) 印度的经验做法

曾经作为英属殖民地的印度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 因此在独立以后, 印度政府深刻意识到, 要像英国这类西方国家一样成为教育大国与教育强国, 就必须加强教育立法, 明确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 清晰界定各级政府在发展义务教育之中的政府职能。1945年11月颁布的《印度宪法》规定, 印度政府有义务大力发展教育, 为所有14岁以下儿童提供免费义务教育。这是一条上升到国家政策的指令的原则, 各级政府都必须照行。2002年, 印度为了适应时代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新情况, 对宪法进行了修正。《宪法第八十六次修正案》第21条规定, 所有6~14岁儿童都享有免费的义务教育, 这一项基本权利应给予切实保障。为保障6-14岁儿童免费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 《1968年教育政策》、《1986年教育政策》及1992年修正案、《儿童免费义务教育权利法》等重大教育政策和相关教育法律的条款都对这一权利加以体现和贯彻。

印度政府在加强教育财政投入的同时也注重对农村地区与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旨在促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印度政府面对城乡分割、种族歧视等多原因导致的教育城乡不均衡, 秉着教育公平的理想, 坚持补偿性和积极的反歧视 (affirm ative action) 相结合原则, 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保障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配备。印度的一系列措施对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对中国的启示

东方与西方国家、发展中与发达国家之间同时存在的城乡教育二元化问题在很多国家已经得到了解决, 而在中国, 九亿农村人口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城乡教育失衡问题, 所接受教育的软硬件与城市人口相比都存在一定差距。随我国对城乡教育失衡问题的逐渐重视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有选择地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不失为解决该问题的一条捷径。但城乡教育失衡问题与中国城乡二元化现象息息相关, 因此, 该问题的全面解决与中国城乡一体化应是同步的。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下, 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都亟需大量的人才, 而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和造就作用显然是不言而喻的。为将中国的“人口红利”转变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人才红利”, 对各个年龄阶层与水平层次的教育都应受到高度重视。尽管中国在这一领域依然路漫漫其修远, 但在各方面、各部门的配合努力下, 中国的教育建设和人才培养必有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Ingersoll R M.The Problem of Under qualified Teachers, in American Secondary Schools[J].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99, 28 (2) :26-37.

[2]王娟涓, 徐辉.国外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G].外国中小学教育, 2011, 1:7-12.

[3]杨立军.教师继续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21:122-124.

[4]余国源, 刘力.和谐教育: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使命决策管理[J].2009, 15:4-5.

篇4:人才性别结构均衡发展

广发证券董事长孙树明表示,公司不但在2015年成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向国际化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在境内外复杂的经营环境下,同时还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经营业绩。公司经营管理层将带领全体员工朝着“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系统重要性的现代投资银行”的战略愿景继续努力,为股东创造优良的回报。

各业务均衡发展 迈进百亿俱乐部

2015年,广发证券进入“百亿俱乐部”,凸显不俗实力。其亮眼的业绩来自于公司四大主要业务板块稳定的盈利能力。2015年,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板块实现营收20.66亿元,同比增长21.63%;财富管理业务板块实现营收175.98亿元,同比增长145.57%;交易及机构客户服务业务板块实现营收63.04亿元,同比增长203.77%;投资管理业务板块实现营收58.26亿元,同比增长182.03%。

报告期内,广发证券完成了股权融资项目49个,IPO主承销家数14家,担任财务顾问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28家,行业排名均居第二。财富管理业务板块方面,广发证券代理买卖的股票基金交易量达25.49万亿元,行业排名第四。

持续互联网创新 助推业绩提升

在传统核心业务板块稳健增长的同时,广发证券在证券O2O、互联网理财、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等领域,走在业内创新前沿,尤其在平台、账户、服务、营销等领域取得的成果均处于行业领先位置,成为推动业绩增长新的亮点。

2015年,广发证券建立了手机证券、官方微信、易淘金网站、网上交易金融终端和页面交易五大互联网终端,通过持续不断的平台创新提升客户在证券交易、互联网理财、在线业务办理等方面的体验。

目前,广发证券五大终端用户量等数据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中手机证券用户数超过750万,易淘金电商平台2015年产品销量与转让量超过600亿元,微信公众号已拥有超过230万用户。此外,公司的网上自助开户数占总开户数的比例也由2014年的48.79%增至2015年的93.62%。

在服务创新方面,广发证券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建立“金钥匙”系统,其共为超过299万名投资者提供服务,服务订单超过469万条。此外,广发证券还上线了“理财网店”平台,探索员工平台创业模式,以自身专业能力生产资讯、服务产品,以点对点的方式为平台用户提供服务,截至2015年底,理财网店已开通店铺5219家。

业内人士指出,在互联网开户、一码通等新技术和允许一户多开政策>中击下,券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拥有25年历史的广发证券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这与其拥有着独特的创新“基因”不无关系。

广发证券在年报中指出,在稳固传统业务的前提下,将大力推进重点战略实施、加速传统业务转型和促进创新业务规模化发展,在国际化战略方面,将利用广发控股(香港)公司作为拓展海外业务的战略中心和平台,重点推进投资银行、财富管理与FICC等业务,保证公司长远稳定发展。

篇5:调整布局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村级小学办学现状分析

九台市城子街中心学校

2013年3月

调整布局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村级小学办学现状分析

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家长追求优质教育,农村学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了举步维艰的局面。农村小学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已成为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12所村小,专任教师86人,在校学生423人,其中长岭小学规模较大,现有学生121人,朱家小学75人,柳溪小学71人,秀水小学30人,铜匠20人,王家岭小学18人,义合小学42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追求优质教育,我镇仅剩柳溪、朱家、长岭、样子边四所完整村小,秀水、义合、王家岭、铜匠小学仅剩几个教学班,七台、清泉、陈家、百合基本撤并,已经没有教师和学生。

二、情况分析

1.生源数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虽然一些农村小学在控辍保学方面殚精竭虑, 并且想方设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与城镇学校相比,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仍显得薄弱。因此一些学生在入学后不时地选择转学或到城里的学校借读。此外,跟随父母到打工地上学的现象也很普遍, 使得农村小学的生源问题面临非常尴尬的局面。

2.教学设施陈旧,办学条件较差。

部分村小校舍老化,没有围墙,时时存在安全隐患。村小各种设施不完备,“老三室”的设备大多已经老化、破损,不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图书数量极少、体育器材匮乏,多数教师依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许多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孩子们无法想象的奢侈品。

3、教师年龄偏大,教学观念滞后、陈旧

在村小86位专任教师当中,50岁以上的老教师占70%以上,这部分教师绝大多数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总是用一成不变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尽管我们已进行了多次新课程的师资培训,但是他们对现代教育理念接受较慢,与新课改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依然穿新鞋走老路,这一问题不解决,教育也很难得到很好的发展。

4、课程开设不全,制约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现有的村小中,仅有5所小学有合格的音乐教师,其他小学因缺少音乐专任教师而无法正常开课;合格的体育教师只有3位,其余小学因无专任教师而无法按要求上课;合格的美术教师也只有5人。合格的英语教师仅有1人,由于专任教师的极度欠缺,致使各小学开课科目五花八门,这样的教育,严重制约了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5.师资配置不合理。

在现存的村小中师资配置不均衡,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另外大部分村小学生少,班少,教师必须留守,不能正常调动,至此师资严重浪费。同时村小教师对所在学校能否撤并存在顾虑,思想不稳定,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教育教学,学生家长对学生教育不关心,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村小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改进措施。

签于以上情况,结合本镇实际提出以下措施:

1.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结合我镇实际,确保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保留柳溪、朱家、样子边、长岭四所完整村小,逐步撤并其它村小。实现教育资源有效整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村小布局调整政策,给予政策保障,使我们放手开展此项工作,使村小的布局科学、合理。

2、加大投入,促进村小稳步发展。

(1)加大对四所村小人、财、物的扶持力度,使之正常有序运转。并避免教育资源流失,否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加快实施村小校舍改造工程。对现有村小校舍情况作调研分析,立足学校实际,争取社会各界的援助,按照教学及配套用房基本满足教学需求的要求,对农村学校校舍进行全面改造。

3.逐步建立教师合理流动机制。调整师资配置,适时采取支教措施,保证村小健康稳定发展。

篇6:人才性别结构均衡发展

关键词:人才结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优化

一、数据来源与行业划分

由于当前《河北经济年鉴》中只有国有地方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数据, 缺乏对人才相关数据的统计, 因考虑到其统计范围有限, 且许多企业不参与职称评定工作, 因此没有足够的代表性。本文用学历指标作为判断是否人才的标准, 将学历在大学专科及以上的就业人员定义为人才, 在此基础上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和《河北经济年鉴》中的分行业数据, 对之进行拆分、合并和估计, 得到河北省分行业人才数据。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 在最大保留数据细节的基础上, 将相关数据合并为9 个行业来考察, 分别为:工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他行业。其中, “其他行业”以服务业为主, 包含了列出的其他8 个产业外的其他所有产业。

二、河北省人才结构与产业发展匹配度

多位学者分别对上海市、陕西省、广东省等地行业人才结构与产值结构的协调性进行研究。其中, 李春平提出用静态协调度表示静态人才分布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调程度。本文采用李春平提出的协调度指标, 并对之进行改进, 用以分析河北省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匹配程度。由此可以判断河北省经济发展与人才结构的协调程度如何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 并据此对如何进行调整使区域经济与人才的发展更为协调进行研究。

静态协调度是反映人才分布于经济结构的协调性指标, 这里用vi表示行业劳动生产率, ri表示行业人才比例, i为各个不同的行业, 且用V和R分别表示河北省总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才比例。均值化后的人才比和劳动生产率指标相减后就得到人才与行业增长的静态协调度指标wi, 即:

其中i代表第i个行业。静态协调度主要是反映时点上人才分布和行业增长的协调状况。wi为0 说明行业的协调度与全省一致, 大于0 说明该行业人才比例较高而产出相对较低, 表明该行业人才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 wi小于0 说明该行业人才比例较低, 而产出相对较多, 在河北省人才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向该行业结构性转移是利于行业增长的。另设河北省人才总量为A, 行业总产出为Y, 行业人才数量为ai, 行业产出为yi, 则可得整个河北省的行业静态协调度指标W, 计算公式为:

i为各个不同的行业, N为行业数, W∈[0, 1]。若W=1 说明行业间极其不协调, W=0 说明行业间协调度为最优状态;越接近1 说明行业间越不协调, 越接近0 说明行业间越协调。根据总静态协调度指标还可计算某行业的偏倚对总协调度偏倚的贡献, 即该行业协调性偏倚占总偏倚的比例, 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上文给出的指标计算方法, 计算出了河北省分行业的静态协调度和行业偏离度比例, 见表1。 (表1)

从静态协调度上来看, 协调度大于0的行业有三个, 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 说明这三个行业汇集了大量的人才, 由于人才供给高于需求, 导致这些人才并没有在该行业内发挥应有的效果, 造成了大量的人才资源浪费。其中, 金融业2011年的静态协调度为-0.32, 2012年为0.21, 由负转正说明金融业由人才短缺转变为人才过剩的状态, 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注意到这一转变, 不过金融业静态协调度的绝对值仍在0附近, 说明金融业的人才供需较为平衡。静态协调度小于0的行业有6个, 分别为农林牧渔业, 工业, 建筑业, 房地产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其他行业。所有行业中建筑业仍然是人才构成和行业增长最为协调的行业, 这一点与2011年相同, 只是其静态协调度指标由-0.07降低为-0.01。经计算得出, 河北省的总的静态协调度指标为0.61, 较2011年降低, 说明河北省整体的人才供需结构得到了大幅度优化。

从行业偏离比例来看, 其中贡献度最大为其他行业, 其次为工业、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这四个行业总的行业偏离度高达90.94%。说明河北省整个经济系统中的行业偏离度主要来自这四个行业, 在进行人才结构调整时应重点从这四个行业入手。

三、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说, 河北省是人才大省, 但不能称作人才强省, 虽然人才存量较大, 但是人才占总就业人数比例较低、层次结构较低、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在2012年仍然较为突出。通过计算人才结构偏离度可知, 虽然河北省整体的人才供需结构得到了大幅优化, 但是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失衡问题不仅未得到改善, 反而更加严峻, 其中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仍较低, 第三产业偏离度指标有所降低, 这表明第三产业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进入了基本保持较为协调的状态。行业间人才供需问题各不相同, 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的人才资源都比较充裕, 这仍归因于这些行业较低的进入门槛和较高的待遇收入, 而农林牧渔业人才匮乏的情况不但未见改善, 反而进一步加剧, 人才供给严重不足, 急需进行调整。静态协调度指标进一步佐证了前文对分行业的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分析结果与人才偏离度指标的分析结果, 批发和零售业与住宿和餐饮业都汇聚了大量的人才, 处于人才供过于求的状态, 其原因也仍在于二者的较低进入门槛和较高待遇收入。

综上所述, 河北省面临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双转型的挑战, 尤其需要与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人才结构作为支撑, 因此使人才结构与经济发展结构匹配发展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为实现该目标, 必须从二者协调匹配的瓶颈环节和瓶颈指标入手, 做好人才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总体协调改进规划, 并在实践中稳扎稳打, 不断提升河北省人才结构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进而实现河北省经济发展的绿色崛起。

参考文献

[1]曹小慧, 张萌物.陕西人才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1.

[2]张延平, 李明生.我国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1.3.

上一篇:开幕式学生代表讲话稿下一篇:给父亲的生日祝福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