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惜别情散文

2024-04-23

依依惜别情散文(精选7篇)

篇1:依依惜别情散文

依依惜别情散文

就要离开母校了,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两年来,我在母校的怀抱中健康幸福地成长,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要离开母校了,内心依依惜别的情意油然而生。

惜别之心往往激起回忆之情。

两年中,我阅读了一些书。虽然量还不能算是太大,但我想有些书可能对我的终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读好书,受益终生”,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在母校的两年里,我总是有选择地读书,一来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二来可以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我,作为中文系的一名学生,对待读书有这样一些看法:为读书而读书,是毫无意义的;为消遣而读书,是有一点意义的,因为这样的读书虽然目的很浅,但它能驱散一些寂寞的时光,让人忘却“孤独”,给人的身心带来愉悦的同时,也多多少少在无意间使人学到一点知识;为经世而读书,是大有用处的,虽然这样的读书有“功利”的目的,但当它与实践实现了最大程度的结合,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的“学以致用”。这些都是我在两年的读书过程中悟出的一些道理,也许还很不成熟,但愿与大家共勉。

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读书做学问,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会做人。

两年中,我结识了一些老师和朋友,他们在生活上和学习中都给了我无私的帮助,这是我幸福和自豪的.一面,然而我也有痛苦和流泪的一面。两年的大学生活,我感到做人并非一件易事,但从中也悟出:一个人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只要付出了真诚,就一定会有收获。

往事如袅袅炊烟从我眼前飘过,但两年来在我心中所积淀的情感不曾改变。

离别母校的日子随着落日次数的递增而渐变稀少,日益临近了!近来一段日子,我喜欢在校园里散散步——和往常一样,只是心情有点沉重。看一幢幢高楼,好似我熟悉的灯塔;走一条条小径,好似我回家的路。

白杨的树叶哗哗作响,像是在为我的散步伴奏;路旁的灯熠熠发光,像是在为我的散步导航。

母校景美,在我眼中;

母校人美,在我心中。

别了,母校,提升我文化素养的殿堂!别了,母校,教会我如何做人的神圣之地!

别了,母校,我永远祝福您!

篇2:依依惜别情散文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

离别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席慕容

我特喜欢席慕容的这首《乡愁》诗, 她情真意切的表达了客居在外的天涯游子, 对家乡的那份不老的思念。心儿随着诗魂, 返回了久违的故园老宅。在我的记忆中, 那是一汪永远鲜活的春天乐园。故园老宅,它盛载了我童年无限的欢乐和多彩的梦。

老宅是老式的建筑, 极为普通,红砖灰瓦。室内陈设朴素简单, 但却干净宽敞。童年的我,是一个好动的女孩,我尤喜室外玩耍。因那才是我玩耍的乐园。

父亲喜爱果树, 不知他从哪里弄来的果树苗,将老宅的四周栽满了各种果树,有梨树, 苹果树, 杏树,桃树等等。每当春天来临房前屋后, 花儿开起来的时候,庭院的四周像一片锦绣的帷幕, 一朵朵,一串串,一枝枝……果树花在园内无尽的倾洒着羞怯与热情。花香引来了不甘寂寞的蝶儿们,在花间翩翩起舞。 而此时,也是我最开心最活跃的时候,我早早起床, 带着心爱的小猫咪,和可爱的狗儿, 一起去园中嗅花香,那扑鼻的香味,让我沉醉。稚嫩的心儿也如那花蕊般散发着馨香。那如花的梦想也如花般的绽放着异彩。我特喜欢这样的丽日的清晨。 如此疯癫的我,总是在母亲的声声轻唤中才收心,想起来该去上学了。

放学后,我又在猫儿狗儿的簇拥下,会迫不及待的放下书包,拿着课业,到果树荫下去写作业, 写累了, 就一边赏花,一边看着花飞花落。那飘落下来的花儿,有的落在书本上, 有的扑在脸上,我竟然没有一点感伤,只顾盼着,那些隐藏在花后面的小青果,快些长大成熟,好一饱口福。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 心中畅想的是一片春色, 素不知那正是无以畏惧的蓬勃向上的生命的底色。

夏天到了, 浓荫下果儿青青灌满枝头, 就在这个时候,母亲总要叮嘱我这个馋嘴猫,不要偷吃。 说是吃糟蹋了。我哪里听得进去, 总是嘴馋,趁着母亲不备,偷偷地摘下几颗青果放入口中, 尽管酸的我直流眼泪,而我还是乐在其中。每天乐不思蜀地穿梭在果树中。 每棵果树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它们如果生病了,生虫了,都是我最先知道。 我会找来父亲及时医好它们,在众多果树中,我最为喜欢的是庭院东南角的那棵大杏树,它约有20多年的树龄了,它可是出了名的, 十里八村都知道他的果实好吃,酸甜可口, 人人叫绝。 因为它对家的贡献最大,母亲靠它为我和弟弟攥学费。最吸引我的是它的树形,像一把撑开的大伞, 淘气的我,放学后总是攀爬到上面去看书。 浓密的枝叶可遮挡母亲找我的视线, 每当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时候,我总是调皮地从枝叶间探出头来,晃动着小手做回应 ,气得母亲直发感慨, 十个男孩也比不上我一个女孩家淘气。说哪有丫头家家的上树。

终于盼来秋天,那缀满枝头的果实, 泛着诱人的香味, 每当到了这个季节, 除了上学的时间外, 我几乎长在果树下。 饭也不肯多吃了,干脆坐在树杈上大吃特吃起来,吃饱了也不空手,手里满满的.,兜里鼓鼓的。因为我还要和我的小伙伴分享这果实的美味。一向在我眼里有些抠门的母亲, 虽然想着要用这些成熟的果实去换钱, 却忘不了让走过路过的乡里乡亲们来分享果实的甜美。 可也有不识好歹的家伙, 竟然在月明星稀得夜晚,为了偷院前的苹果, 将我的最爱的狗儿赛虎,用三步倒药给害死了。 害我哭了好多天。并发誓再也不养狗了。也就是这个秋天在我的记忆里残留的一点点忧伤。

没有了果实的深秋,我仍喜欢常常到果树下玩耍。幼小的心灵里充满着快乐,对那飘飞的落叶喜欢的不得了,喜欢追逐落叶,喜欢把落叶当成标本夹在书页里,喜欢躺在厚厚的落叶上, 喜欢那种纯天然的感觉。

冬天到了,我依然常去树下,尤其喜欢雪后,月下的树影。那份纯净,那份淡雅,至今盈怀。

常常站在树下,痴痴地企盼着春风快点吹绿小草,果树快点发芽,童心里总是洋溢着希望的快乐。 我是在这种无忧无虑的快乐中长大的,并一步步走向熟。

我多想永远就这样,沉醉于故园温暖地臂弯里啊!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故园一别就是十几年, 十几年来,故园的容颜,在我记忆里,不但没有褪色,反而愈加清晰,因为它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最完美的化身。

篇3:惜别情依依

长诗围绕中国建筑首届党风廉政建设微电影创作过程,记叙微电影创作缘起之希冀、过程之艰辛、参与度之广博、创作热情之高涨、精品佳作之蔚为气象、社会反响之热烈、成果之丰硕,并有感而发,结合诗人少年梦想、工作感悟以及策划、调度、统筹、参与微电影创作的所想所思及艺术体验,以当事者的亲身经历,兼以诗人热烈独到的视角,立体地、全景 式地 , 用诗化的 语言,浓墨重彩地为我们铺陈了一幅中国建筑廉风劲拂、荷清水香的壮丽画卷,展现了中国建筑纪检人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诗以咏志,文如其人———由诗人的长诗,不禁想到与王萍副局长不长也不短的两年多来的工作时光中的几个小的记忆片段……

2012年的上半年,当时我还在中建三局纪委工作。6月16日的中午,我的部门领导杨军喜主任掩饰不住喜悦,压低声音,悄悄地走到我的格子卡座前,略带神秘地要我赶紧写一份《个人简历》,并特别强调要我写上一小段关于文字工作能力之外还有过办公室工作经历、兼具组织协调能力的文字。他说:总公司监察局王萍副局长要调阅你的个人基本工作信息,估计是好事情。———那是我第一次听说了王局长的名字。

一个多月后的7月28日的下午,暴雨过后。几天前,总公司监察局何东初博士从几个工程局召集了几位文人,在北京怀柔的集贤山庄住下,筹备成立“陈超英精神研究会”事宜及讨论相关工作。何博士告知大家:总公司监察局张洪生局长与王萍副局长下午从城里赶来,看望大家。连续几天在郊区封闭式的文字工作,大家略显疲惫。一听说领导要来,秀才们顿时来了精神。两位局长刚刚落座,就和我们谈起了几篇文章的提纲,我也做了即兴发言。因为还要赶回城里,参加晚上的一个重要会议,来不及与大家共进晚餐,两位领导略带歉意,暮色中与大家告辞。一辆灰色的老式帕萨特车旁 , 我最后一 个与王局 长握手。她 表扬我的 发言讲得 很好,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了她。她顿时明显提高了些声调,握着我的手说:“哦?你就是刘赋?好!”她似乎欲言又止,悄悄放低声音说:“现在人多,我长话短说,工作的事情,如有进展,我们会通知你的!”

2012年的9月中旬,我接到了调令。考虑到孩子刚刚蹒跚学步,还有北京高得不得了的房租,患得患失间,犹豫不决,硬着头皮,来到了总部,第一时间向王局长报到。后来发现:王局长工作上管我们,具体业务上又不管我们;我既归她管,又不归她管———这种新型的上下级隶属关系,在我十大余年的工作经历中,似乎是不多见的。说句实在话:一个下属,跟对了一个赏识、认可并愿意容忍、帮助、提携你的好领导,这的确是人生的幸事。然而,这又是可遇不可求的。

2013年农历春节刚过,中国建筑年度纪检工作会马上就要召开。为活跃会议气氛,经主管领导同意,监察局决定在会议结束的当天,自娱自乐,搞一个自办晚会。晚会的总策划、总导演是王萍副局长。我只知道王局长是总公司资深的中层领导 、屈指可 数的几位“女强人”之一。况且,相对于其他业务口,纪检监察战线的同志们给外人的印象基本上是以不苟 言笑、冷 若冰霜的“包公”形象居多。作为一名经常在国家大剧院、长安大戏院 听乐赏戏 的“文艺 青年”,说实话,我对系统内这样一台自娱自乐的晚会质量并不抱很高的期待。王局长通宵达旦,熬了好多个夜,据说大年三十的年夜饭刚吃完,她就沉浸到了晚会剧本的创作过程之中。很快地,她便拿出了她的小品剧本《仿甄 嬛传》。当时 ,《甄嬛传》的电视剧正在热播,王局长便 从剧中借 了几个人名,用她们的口气,拿中国建筑的纪检监察工作说事儿,如这家单位的亮点,那家单位的不足,轻轻一刺,幽幽一默,做得好的 , 便绷不住 严肃的脸,忍不住会心地咧嘴笑;做得不好的,有些坐不住,难为情,涨红了脸,低下头去。按照王导的角色分工,我演做作夸张、扭扭捏捏的丫鬟碧玉,监察局赵树强处长演弱不禁风咳嗽连连的皇后,中建六局借调来的李月反串皇上。那气氛简直是好极了,与会领导与代表,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还有的笑出了眼泪。

王局长是推波助澜、渲染晚会情绪的高手。晚会中,还穿插了一个送行的节目。中建八局纪委的董勤顺书记要退居二线了,我的老领导中建三局纪委胡金国书记改任三局党委副书记了。为感谢他们为中国建筑纪检监察工作所付出的辛勤劳动,王萍副局长特意安排了这么一个送行的环节。王局长是一个有心人,她事前已经从董书记、胡书记所工作的单位,瞒着当事人,悄悄地找来了多幅两位领导工作与生活的照片,又亲自操刀,采用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PS技术,嫁接了多幅无伤大雅、却是笑果连连的图片,用投影仪在晚会上播放,再现场配上由她亲自担任解说员的声情并茂、极富感染力的解说词。解说词中一一历数两位已经或即将离任的老战友平 凡而普通 的工作点滴,用情景交融的诗歌化的语言,对他们的付出致敬礼赞。解说词刚刚念完,深情的《驼铃》声的旋律响起,王局长早已安排我手执话筒,躲在会场的一个角落,唱起了那首送别的经典民歌:“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按照王局长的导演,我一边唱着歌儿,一边模仿蒋大为、阎维文等大歌唱家的派头,一一深情地与董书记、胡书 记握手。 董书记魁梧,力气大,把我的手都握疼了 ; 胡金国书 记是我的 老领导 , 他不苟言 笑 , 很少表扬人 。因此 , 平时 , 都有些惧他,躲着他,基本上是他不找我,我是绝对不敢去找他的。那天的歌唱,此情此景,触景生情,歌声中,他有些H old不住,双手紧紧握着我的手,表达对中国建筑纪检监察大家庭的感谢与 依依不舍 的深深眷恋,当然,或许也是为我在新的岗位上所展示出的新面貌而感到由衷高兴,我看到他的眼里不禁泛起了动情的泪花。晚会上,接着又上演了由监察局助理局长樊光中领舞的韩国现代《骑马舞》。光中戴着墨镜,套着黑手 套 , 跳着霹雳 舞上场。本来,光中是这个舞蹈的领舞,监察局其他七八位同志都是伴舞。或许是受到热烈气氛的鼓动,热烈率真的何东初博士,按捺不住鼓舞的激情,也跟着跳起了捶胸顿足、热情奔放的自由舞来,颇有陈佩斯与朱时茂演出的那个叫做《主角与配 角》的喜剧 小品的味道,引得现场是喝彩声一片!———那台自娱自乐的晚会,让我对王萍局长的艺术才华深为敬佩!或许也就是那晚的参与表演,王局长似乎对我更多了一份关心。却是不动声色的,悄悄地。她似乎从来没有表露出来过。后来,我偶然听三局的老领导说:那一段时间,因为健康的原因,王局长接受了一次手术。伤口未愈,就带病工作。我从未听她的部门同志说过此事 , 遗憾没有 前去探望。后来想起,那段时间,她的脸色的 确是苍白 得有些厉害。

时间过得很快,因为工作与家庭的原因,我要暂时离开现在的部门,奔赴基层去继续锻炼了。行前,我壮着胆子,去了一趟王萍局长位于12楼的办公室。王局长说我今天不是领导,就是你的一位老大姐,咱们聊聊。她对我多有劝导,肯定我的“人品不错”,又反复告诫我 不要着急 , 好事多磨 , 艰难的环 境 , 更能锻炼人。经过了一些风浪,就会更加的成竹在胸。并表示:今后如有机会,她会去基层看望我和大家……临别赠言,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把我感动得差点儿眼泪都掉了下来。

篇4:依依夕阳情

早上5点多钟,父亲就拄着四爪拐杖,拖着刚刚恢复站立的身子,坚持不让母亲帮忙,用电暖气把卫生间和房间烧热,等我的到来。我按照约定,10点准时到达,父亲已经等了一气儿又一气儿了。但见了我,仍然十分高兴。

洗澡的阵势还是挺铺排的。一把椅子,脚下是一个大塑料盆,拐杖放在一边,前面是一个围栏式特殊拐杖,十分费力地把父亲扶到座位上,脱去衣裤,用热水为他擦洗。

看到父亲的双腿,我心一酸。眼里立刻噙满了泪水。不怪父亲站立、行走困难,两条腿因病均已萎缩,左腿尤为严重。我心里怪自己,每个双休日和节假日都到父母家送菜送食品,做菜做饭,只是粗心,没想到父亲的身体已经衰老到这种程度。父亲念叨着:“完啦,完蛋啦。”我劝他:“这不是见好么,才几天啊,比在医院时强多了”,“恢复也得有个过程啊”。话是这么说,其实,我自己都没有底气。谁能阻止衰老呢?那可是人从降生就不由自主寻求的必然归宿啊。

望着那被岁月和疾病耗去圆润和光泽的臂膀,看到粗糙的皮肤包裹着的山丘般的骨头和树根一样的血管,像一片贫瘠的沙土地,让人产生一种悲凉感。这是一双曾令父亲自豪的臂膀。听妈妈说,当年我就是在这双臂膀上,用刚刚会说的简单语言,和父亲要天上的星星;小时候,每到星期天,一大早,父亲就泡上一大盆全家的衣服,仅穿着一件背心,用粗壮有力的双臂和大手,搓洗衣服,尤其拧床单、被单,拧过就干了一半了。

父亲的身体非常好,在全区都是有名的。因为年轻时打过铁,当了机关干部后特别能干,在家里也是我们全家的靠山。七十多岁时还骑着自行车,驮着我孩子到处走。哪里动迁了、哪里有新建筑了、哪里道路拓宽了,都要亲临现场观看一番。只是父亲不爱喝水,又爱吃肉,自信血压偏低,不会有毛病。我则坚持买鱼做鱼,尽量让父母少吃肉,还不断服用降血脂药。但是,因为动迁———那栋他亲自组织施工建设的家属楼仅仅住了16年就被拆迁了,因此而吃不好,睡不好,73岁那年冬天,父亲得了脑梗。

从那以后,我开始帮助父亲洗澡。开始是在家里,后来能够行走了,则到附近的浴池,扶他走那狭窄而又陡峭的楼梯,帮助他搓澡。父亲爱干净,几乎每周都要洗澡,换内衣,一直保持到现在。直到7年后第二次得脑梗,出院后,我陪他洗澡。一次,在浴室里,我看到他要摔倒时,跑去扶,结果因为拖鞋滑,重重地摔了一跤,后脑着地,起不来了,怕父亲着急,咬牙爬着才坐到椅子上。回家后又是做CT,又是检查,又是吃药,观察了半年,这期间,一口酒没敢喝。从此,父亲不去浴池洗澡了。

搓澡时,我抱怨父亲,安装了名牌的淋浴器,却为了省水,从未使用过,以至于已经报废了。应当在家里再安一个淋浴器。父亲坚决不同意,理由是那东西不好用。我心里明白,连洗碗水都要接到桶里,用来冲马桶,在他眼里,淋浴器的浪费该是怎样的罪过啊。此次患病前,父亲坚持用厨房“热宝”烧水,在水池子前擦身子。每月五千多元的工资,却这般过日子。唉,这代人!那句“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的歌词在头脑中是怎样的根深蒂固啊。

洗着洗着,忽然想到了小时候父亲为我搓澡,那是怎样一种刑罚呀。父亲规定,每天晚上7点,我们三个孩子都要洗脸洗脚,重要的是要在大盆子里擦身子。这是每天必修的功课,只是我从不认真。但只要父亲赶上了,用那打过铁的双手,像搓苞米似的那么用力一搓,小胳膊小腿立马干净也立马通红也立马疼痛难忍,而且,“敢痛而不敢言”,只是心里暗想,下次洗时千万不要见到他。而现在,这成了遥远的幸福回忆,随那个岁月永远地逝去了。不由得心里一阵酸楚,眼泪忍了又忍,没有掉下来。

父亲洗过澡后,鹤发红颜,新换的衣裤,干干净净地坐在那里看电视,如夕阳西照,慈祥而平静。我忽然“顿悟”了那句歌词“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忽然悟到:孩子在洗澡的岁月里,洗来洗去,洗成了大人,远离了父母;而老父亲却会在不多的洗澡日子里,洗来洗去,洗成为故人,远离了亲人。想到这,止不住的泪水冲出闸门,夺眶而出……

篇5:伞历历,情依依散文

夏去秋来、随之就是年终岁尾。丁酉年入冬,京城无雪,临近立春,偶见雾霾,仍无飞絮。楼下庭院,干枯的黄叶随风滑落,在冷寂角落里驻足、沉思、怅惘。冷燥时日,人们更向往清润中的诗情。浪漫世界里的花伞,你在何方?

晨昏时段,难得一份静谧。敲键挥文、泡茶思远,已成为我精神生活一部分。作品交付、曙色初开,隔窗望远,多么企盼有一片玉龙飞舞!果如此,我可以笑迎晨光、足踏松软,撑心仪伞,吟心中诗。

我居住的社区,虽称不上高档,但有环流、曲径、水榭、花园、广场、喷水池等,倒也不失情趣。每到雨雪飘洒,石阶之上、假山之侧的石亭中,常有一人吹笛。时有穿花寻路的女子经过,被悠扬、柔婉的旋律吸引,撑花伞驻足聆听。灯下,笛声怀旧、路旁,伞影如云。

年少时,我喜爱雨伞。那是手工制作、红亮的油纸伞。撑开后,缕缕桐油香气弥散开来,与之贴近的脸,也被红光所映衬。每到雨雪黄昏,我便撑着橙红色油纸伞,跑向北京德胜门内的刘海胡同车站,迎候下班回来的父亲。路边,一辆辆公交车溅起水花,伞面,雨滴由稀疏到稠密,直到父亲走出车门,微笑着,与我同撑一把伞回家。

青春期,油纸伞远离了京城。取而代之的是雨布伞。色感平朴、较为耐用的伞,曾见证我一段浪漫经历。

深秋,我与她人约黄昏后。在北京人定湖畔对视、悄语,继而伞下相拥,瞬间,“小桥携手双倚栏,暮雨迷茫醉无言”的宋词,伴随湖中隐现的游鱼,静静升浮在温润对话间。那柄淡黄色布伞听风听雨,任纷落的黄叶在伞面滑落。秋雨凄清,可伞下的话,却是那么温馨。

人到中年,我成为旅游权威媒体的记者。在大江南北采访之时,与之相随的是颜色美、可折叠的伞。同时,也见识了行色各异、大小不等的伞。在西湖断桥边、在黄山松林旁、在庐山秀峰下,在苏州巷陌内。我每每赶上雨季,总喜爱撑伞外出,边走边想着工艺伞与旅游商品的衔接点,想着游记散文的切入点。那一刻,不管是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似乎都被无边丝雨牵绊,我心中涌动思潮,不再是脆弱的情怨,而是千古江山过往的人物、见证千百年沧桑的历史遗存。、

那年月,从晨到夕,从急雨如潮到长虹高挂,我总爱撑伞奔走,深入一线采访鲜活事件。入夜,怀着激情浏览当地文史。有时,窗外潇潇雨歇,清新氧气从半启的飘窗飞入,便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忙碌一日、周身汗滴”的布伞。于是,我很想把伞的“祖先”梳理一番。

我曾在高校藏书室、图书馆,痴痴地钩沉中国伞的由来,那是一幕幕生动情景。史料载,“孔子之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文中的“盖”,就是伞。中国的伞,在16世纪传入欧洲。有一个雨晨,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撑伞出门,忽然一阵大风,把脱手的布伞吹到上空,继而徐徐飘落。这位艺术加浪漫的大家似乎受到启发,兴奋地叫着跑回室内,连续两天没有出来。因为,他受中国伞的`启发,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降落伞。

想到此,我眼前一亮,追思旅游大潮让“伞文化”美好升华的情景——江南景观步道中,普通的尼龙伞变为西湖情侣伞,从一般用于遮阳挡雨的常用伞,发展为“织锦绘景”的景区纪念伞。而后,山光水色间亮出香伞、音乐伞、舞蹈伞、蹦迪降落伞。引发休闲旅游者的会心一笑。国人追求的是祥和与完美,看重的是文化与情怀。一把伞,足以折映出民族情怀与时代特征。

岂能忘,我伫立于苏堤,迎着西湖丝雨,连续撑开几把彩云般的绸伞、诗意迸发的情景?“三潭映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南屏晚钟”。在鲜丽之伞上一一呈现。收拢伞体,伞面的奇景瞬间隐遁。伞身,如一段淡雅清丽的名竹。可谓“撑开,赏柔丽景致,收拢,品一节奇竹”。我向资深制伞人询问了一番制伞工艺,原来,手工精制西湖高端艺术伞,须选色泽青翠的3年“淡竹”为竹骨,然后精心编排整形,继而披青、绷圈、上架、刷花、穿花线、贴青。历20余道工序方可成伞。那是心血凝结的产品。赏读精致的工艺伞时,岂可轻率、粗疏?

我曾经迎着浩荡的海风,久久观望情侣头上的太阳伞。那是金黄色沙滩上颤动的“彩蘑”。它的下面,是直面浪涛汹涌的年轻人。伞身,虽历经日晒雨淋,色泽日渐暗淡,但却让携手观潮的相爱者享受阴凉的惬意。身心熨贴、心目畅远,多么美丽、绚烂的拥抱与舒放!

我对伞说,那年月,即便在酒店用餐,还是能与饱含深情的伞不期而遇。譬如,高档酒店餐盘上用作点缀的小纸伞,色彩鲜艳、精致新颖,悄悄在特色菜肴边支撑着甜香的余韵,颇具“锦上添花”之妙。

其实,饱含浪漫色彩的伞,在艰险、繁杂的尘世间也不能免俗,也会给人带来沉重的感悟。张爱玲在散文里,就曾经把伞与人际关系、人生感悟诠释的极为透彻:“下大雨,有人打着伞,有人没带伞。没带伞的挨着有伞的,钻到伞下躲雨,自以为多少有点掩蔽。不料,伞的边缘滔滔流下水来,反而比外面的雨来得更凶,挤在伞下的人,头反倒被淋得精湿。”

伞,与我一同追忆到此,轻轻晃动了一下,若有震撼感。我环顾上下四周,惊喜地看到,今冬第一场雪从天而降。我合上伞,仰起头,与冰凉雪花作零距离接触,借此,深思伞与人生之况味。

篇6:人随明月情依依的优美散文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昨日还是杨柳依依,今日就草木秋黄,那一刻小荷还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一刻就留的残荷听雨声,时间匆匆如指尖上的流沙,总是在不经意间流失,一日一日似水流年,一季一季花开花谢,又到中秋月分明,赏月,品月,月是千古的诗歌,永恒的话题。人人都有独有赏月,品月的情怀,古往今来咏月篇章,精彩纷呈,浸润心脾。

中秋渐浓,万家灯火已点燃,静美的时光里,远处大明寺悦耳的钟声悠扬随风传来,飘过夜空,轩窗下,仰望天宇,寻一轮明月,今晚的月色似乎有点朦胧、隐隐约约,躲在连绵的云雾里,没有星星的陪伴,独自守着天边的寂寞,带着一抹绵绵的清愁,不知一阙相思把谁念?深陷云雾中,不可自拔,闭花羞月意。千呼万唤不出来。

伴着渐深的夜色,微风已拨开层层像轻纱的浮云,终于月儿羞答答,含情脉脉地移着缓缓的脚步走出云雾,露出甜甜的笑容,佳人的身影洒落在田间阡陌,星光闪烁,“同心千载痴情盼,守得云开见月明”,它璀璨夺目,柔和似水。月光撒到门口的湖面上,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湖面波光粼粼,不由得让人想起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多美妙的意境呀!只有这中秋之月,才有这般迷人令人神思万里,这般的情愫悠然,令人陶醉!

此刻,缕缕晚风把丹桂轻吐的香气,合着田间稻谷的清香,把月下的每一株花草和每一滴露珠都熏香了,一切像是都被馨香的`空气漂染过,营造出了这恬静舒心的中秋月夜。赏月、品月,明月明日归何处?江上月,江水长流,风月无边,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山有风万山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思念心怦不能眠,欲攀明月不可得。

篇7:依依惜别情作文800字

一放学,我就与几位小学的校友向母校进发!今天是教师节,我们准备回母校看望老师。我们冒着小雨一路奔跑着,交谈着,欢笑着……鲜花在手中绽放,一如我们绽放的心情……

站在魂牵梦绕的母校前,我们每一个人都停下了脚步,瞪大了眼睛:金黄色的校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上面精心雕刻的花纹是那么精致,一切仍旧是那样的熟悉!我久久地望着,啊,没变,没变!我似乎又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快乐玩耍的情景;我似乎又闻到操场边凉亭上那淡淡的紫藤的清香;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手拉手并排走进学校的喜悦;我心中似乎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的留恋之情……

走进大门,沿着瓷砖铺成的较滑的通道,穿过松柏青的园子,踏着宽宽的石阶,从宽阔的操场穿到会议室。大家蜂拥而上,迫不及待想要见到敬爱的老师们。到达多媒体教室,四双眼睛直直地看着正在开会的老师,希望能从茫茫人海中寻找到老师熟悉的身影。谁知老师早已认出了我们!她脸上的皱纹又多了,笑起来却像花朵绽放般美丽:“你们怎么来了?看看身上都湿了!”在我的记忆中,老师从没批评过我们,总是那么温柔,那么慈爱!我们叽叽喳喳地谈论着,欢笑着,像一群快乐的小麻雀。老师认真地听着,慈爱地笑着……

红的瓦,绿的檐,长长的走廊,颇有古典风味。走进曾经的教室,手指轻轻拂过一张张课桌,欣赏着墙上我们稚嫩的的作品,曾经熟悉的一幕幕,迫不及待地从眼前忽闪而过……

上一篇:蒲柳人家节选试题下一篇:愉快的假期四年级4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