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下语文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 之毕业赠言

2024-05-16

人教版六下语文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 之毕业赠言(精选3篇)

篇1:人教版六下语文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 之毕业赠言

人教版六下语文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

毕业赠言

 教学目标:

1.正确分辨毕业赠言的优劣,说明优劣判断的理由,提高是非辨别力。

2.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二位同学、老师,根据同学的特点,把自己的希望和祝愿写成美好的毕业赠言送给对方。

3.在互赠毕业赠言的过程中感受师生间纯真美好的情谊。

 教学难重点:

1.教学重点:正确判断赠言优劣,根据同学特点说、写赠言。

2.教学难点:说清优劣的理由,写出有特点的毕业赠言。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课前畅谈,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在美丽的校园里生活了六年,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老师的一言一行,同学的音容笑貌,都是那样的熟悉,再过30来天,我们就要毕业了,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畅谈)

六年前,我们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走进学校大门,一切是那样好奇,那

时的我们是多么的幼稚;时光飞逝,六年后的今天,我们长高长大了,也成熟了很多。

二、揭示主题,明白赠言。

大家朝夕相处了六年,往事桩桩件件,点点滴滴都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曾经的喜怒哀乐变得如此珍贵。在毕业前夕我们就来写一写毕业赠言。(点击课件)出示主题:毕业赠言)

你怎么理解“赠言”?(学生说说)

(点击课件)出示:战国时候的荀子说过——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

玉。你能说说此话的意思吗?

赠言就是离别之际给予对方鼓励、赞美、祝愿、希望等方面的话,它

可以成为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促进剂”。

三、欣赏赠言,了解写法。

1.欣赏“离别诗”:

临别赠言,自古都讲究,你知道古人离别之际,以什么相赠吗?

预设:喜欢以诗相赠,你能举个例子吗?(学生背诵离别的古诗词)

点击课件出示:

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读一读以上的诗句,这些都是堪称经典的离别赠言。

2.欣赏赠言:

我国近代有许多名人,他们也留下了一些毕业赠言,我们来欣赏一下。点击课件出示: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周恩来

不要抛弃学问。——胡适

(教师解说赠言的背景或点击课件出背景。)

3.比较赠言:

相处六年,一旦分别,何时能再相聚,临别之际,给同学写上一句赠

言,也是应该的。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在写了赠言。我这里选择了几句:(点击课件出示)

你欣赏那一句赠言?为什么?先同桌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

我们书上也有一些毕业赠言,请你认真地读一读。

4.领会写法:

我们欣赏了赠言,比较了赠言,读了书上的赠言,你觉得写毕业赠言

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小结写法)

教师总结写法:赠言要简洁明了,或真诚鼓励,或寄托希望,或给予

祝福,情感真挚。可以从人的姓名、性格、特长等方面去写,也可以从印象最深的事情着手,还可以适当用上名言、警句。

(点击课件出示)主题健康感情真挚语言简洁 略有文采

四、真情倾吐,学写赠言。

逝去的日子,都化作美好的回忆,你最想把赠言送给谁呢?老师建议大家用手中的笔写下你们心中最美好的赠言。(点击课件出示要求)

1.学生学写赠言,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交流评价。

光阴似箭,回想我们一起走过的六年,依依不舍之情涌上心头。同学们写得那样投入,相信你们的毕业赠言一定会令人鼓舞,让人感动。

指名读所写的赠言,问被赠言的人:你能接受吗?为什么?或你听了后想说什么?

3.四人小组交流。

①修改:听了别人的赠言后,你一定有所启发,将自己写的赠言修改一下。

②互赠赠言:同学们,毕业赠言倾吐了我们心中的真心话,抒发了我们浓浓的真情,拉近了我们彼此间的距离。

③教师赠言学生。

④老师与你们相处了那么多年,临别之际,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赠送给你们。

(点击课件出示)

赠六(1)班全体同学:

“人”一撇一捺,一撇代表品格,一捺代表学识。

愿你们做一个真正的人。

你们的常老师

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预设:品德高尚,很有学识的人)

五、总结提升,情谊永存。

同学们,六年里,我们上过的课数不清,有的还清晰地记得,有的渐渐地淡忘了,老师希望你能记住这节课给你的启示:珍惜今天。

(点击课件出示)

余秋雨曾深情地说:来一次世间,容易吗?有一次相遇,容易吗?叫一声朋友,容易吗?仍是那句话,学会珍惜,小心翼翼。

总结:同窗学习六年,希望你能珍惜今天,珍惜今天就是善待生活中的人和事,彼此尊重。在毕业前夕,你一定会收到许多赠言,希望你能好好地珍藏着,若干年之后,当我们再度回首那段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再看一看我们的毕业留言时,你一定会想起很多很多,又会浮现出一张张熟悉的脸,还会响起老师的一声声叮咛,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点击课件出示):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师生同唱《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六、作业:

给同学、老师写赠言(点击课件出示要求)

交流反馈

下课!

篇2:人教版六下语文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 之毕业赠言

(1) 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 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 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 共同讨论, 选出研究主题, 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 讨论分析问题, 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 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搜集资料, 调查访问, 相互讨论, 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 学会注明所引资料的出处。

七年级 (上) 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 与培养听的能力有关的活动至少有:听班里的同学讲人类起源的神话, 在全班或者分组讨论交流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观点, 并从中筛选、记下有用信息;与培养说的能力有关的活动至少有:在班上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在讨论交流“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何以流传至今”和“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的新的科学解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培养读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搜集神话故事时需要广泛阅读资料, 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也需要大量浏览从猿进化到人的科学资料, 这就无形中对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与培养写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时需要把繁杂的资料做归纳, 并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来,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写成一篇作文。例如, 八年级 (上册) “莲文化的魅力”, 这是给学生群体的任务。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活动, 去搜集关于莲的资料, 参观莲塘荷池, 在组内讨论有关莲的各种问题, 在班上召开莲文化交流会, 进行关于莲的诗文朗读比赛。例如, 八年级 (上册)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鼓励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搜集关于战争的资料, 在书店、图书馆、网上查找, 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战争遗址, 访问健在的革命老人, 阅读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鼓励学生分析、研究战争,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抗日战争、对科索沃战争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倡不同意见的争论。

2. 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 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主题组织综合性学习。

认识自我, 就是让学生了解自我, 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认识生命, 体验人生。教材中这样的设计有:“这就是我”、“我爱我家”、“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等。例如, 七年级 (上册) 的“这就是我”, 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展现自我;七年级 (下册) 的“我也追星”, 通过本次活动, 学生对名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 对初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加以正确引导, 树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自然, 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存在的生命的观察、探索, 认识自然界的奥秘。教材中类似的从认识自然角度编排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有“感受自然”、“黄河、母亲河”、“寻觅春天的踪迹”、“雨的诉说”等。“感受自然”就是引导学生观察自然, 欣赏自然, 感悟自然。又如七年级 (下册) 的“寻觅春天的踪迹”, 通过寻觅、观察春天的踪迹, 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 了解生命在春天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 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认识社会,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 激发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主要的设计有:“世界何时铸剑为犁”、“金钱, 共同面对的话题”、“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探索月球奥秘”、“科海泛舟”、“戏曲大舞台”、“乘着音乐的翅膀”、“莲文化的魅力”、“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马的世界”等。比如, 以“月亮”为话题的“探索月球奥秘”, 以“女娲造人”为引子的“追寻人类起源”, 他们看似内容单一, 但都只是找到了一个出发点, 我们可以由此生发开去, 让探究的触角延伸到历史、未来, 延伸到文学、科学, 延伸到地理、生物、天文、物理, 延伸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套教科书“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由易及难, 层层递升。这些主题, 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全方位地结合起来, 在学习语文的同时, 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主题的融合中发展个性。

摘要:人教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设计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的规定;另一条线索是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 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主题组织综合性学习。

篇3:人教版六下语文综合性学习:依依惜别 之毕业赠言

【关键词】人教版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促进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它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 内容

1.教材文本内容涉及方面

综合性学习的文本是紧跟在每单元的文选之后的,自然是和该单元的主题倾向大致相符的。由此也可见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贯彻了课程标准的,不仅涉及传统语文概念中的语言、文学中的精品,同时也体现了“大语文”的理念,内容富含人文性,科学性,现实性,本土性。

就单个主题而言,每个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的小标题甚至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功效,学習过程如果是真正付诸实践的话,学生所得到的将是“一颗爆炸的小星球”。以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马的世界”为例,学生将会通过查马、观马、说马、画马、写马的实践操作将会掌握汉语汉字中马的书法、成语、俗语,“马”字的来历;了解历史传说中的马的故事;思考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马的命运。

二 过程

1.能力习得

课程标准中强调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教材文本中也涉及到大量的实践操作指导,尤其注重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以及后续的研究能力的培养。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中教材要求学生在生活中收集语文现象,寻找街头、荧屏上的错别字。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更是以“怎样搜集资料”为标题。中小学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体现在次也可见一斑。

可以说,在这方面,现行的教材绝对是个进步,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准备论文

还可能不知道如何搜集、整理资料,所以在毕业论文创作之前需要写一篇学年论文来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2.情感体验

在和研究小组成员共同收获信息,又各自体验、品味生活、生命的过程中,学生其实在无形中感染了或多或少的团队合作精神,享受了比较高的审美情趣,充分体验了中国文化的人文内涵和精神,一定程度上剖析了自身的潜在心理,关注了一些社会科学现象。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心理成长,体验自我成就带来的快乐和信心。这真有点“润物细无声”的味道。

综合性学习板块的目标是叠层的,完成了上述的知识、信息、能力、情感习得活动后,还可以继续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那就是口语交际能力锻炼和写作能力锻炼。在这样的独特、真实、新颖的体验之后,学生也大概不太可能会没有可说可写可表达的东西了。

教材的实际运用情况

从总体上来说,这套教材该板块的设计是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一些理念的。学生甚至老师将从中获益匪浅,因为它是综合素养和生命力的培育。但是在实际的教材运用过程中,这套教材的价值的挖掘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一位重点中学的教师如此说道:由于一次综合性学习所费的时间、精力极大,会影响教材的核心——选文的学习,所以他们只是整个年级一学期共同进行一两次而已。

据调查发现,有些老师甚至就跳过这些板块,或是只讲该板块中考试可能会涉及的知识。

我的建议

首先,我们急需研究出一套合理的新的评价体系。

其次,我们的教材还需要改!是否可以扩大综合性学习的教材比例,或者干脆以综合性学习为大框架,将文选纳入相应的框架中,构建类似苏教版“主题”分类法。文选的课时量应减少,因为“读”的目标不是分析字词句章,而是欣赏并借鉴可用之处。而这样的目标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而达到。历史上很多文豪根本都没有老师,我们的目标不用说不是为了培养每个人成为作家,当然也不是为了把每一个人培养成揣测作家文意,做一些无法证实真伪的评论的“鉴赏家”,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读完文选后真正有时间啃那些大部头的名著,这样做,课内、课外的都不耽误。

【参考书目】

[1]张奠宙.[M]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晓梅.[M]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课程教材研究所.[M]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颐和园名师教学实录下一篇:的教师读书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