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胡小学“创建安全文明卫生校园”实施方案

2024-04-27

三胡小学“创建安全文明卫生校园”实施方案(精选5篇)

篇1:三胡小学“创建安全文明卫生校园”实施方案

三胡小学 “创建安全、文明、卫生校园”活动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卫生工作,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提高师生安全、文明、卫生意识,培养师生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构建安全、文明、卫生、和谐校园。根据“县教育局2010年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清洁卫生大评比”活动精神,结合我乡小学实际,经中心小学研究,决定在全乡小学开展“安全、文明、卫生校园”创建活动。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创建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成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杨再培

副组长:滕建学、杨建平

成员:李启明、杨和明、卢俊、龙德升、侯志英、李召成、贾运珠、李京凡

三、创建活动内容

(一)安全工作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各校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至上,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校长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为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抓好方方面面的安全工作,学校对安全工作要做到全员、全面、全程管理。

2、计划、制度以及各种预案齐全。每学期,各校要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工作计划,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各校要充分利用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集会和安全课等时间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自我防护能力,教育活动要有计划、有方案和翔实的资料记载。

4、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各校要根据季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做好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消除安全隐患和传染性疾病对师生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的威胁。

(二)文明工作

1、张贴文明用语,营造文明氛围。各校要在教室、走廊等公共场所张贴文明礼貌用语,营造文明、和谐校园氛围,熏陶学生。

2、发挥师表作用,规范学生言行。教师在校要做到语言文明,举止文雅,起好表率作用,规范学生言行。

3、加强学校宣传文化设施和对外窗口建设和管理;规范校园内宣传横幅和文化墙、宣传橱窗的管理。

4、坚持正确引导、健康向上、文明高雅、寓教于乐的原则,有计划地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坚持开展艺术节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5、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争创各级文明单位。

(三)卫生工作

1、领导重视,计划、制度齐全。

2、加强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狠抓落实,重视保持。

4、强化检查评比,落实奖惩制度。

5、具体要求及标准:

(1)校园地面上无纸屑,无痰迹,无瓜皮果壳,无包装袋等各种垃圾,无卫生死角。

(2)花坛的瓷砖洁净,花草无踩踏现象。

(3)教室干净整洁,桌椅无刻痕(新刻痕),清洁工具堆放整齐。

(4)教室内外墙面整洁,无球印、脚印等各种污点。

(5)天花板、墙壁上无蛛网,窗台、玻璃上无灰尘。

(6)寝室内地面、门窗干净,蚊帐挂齐,被子叠方,衣物用品置放整齐成一条线,无臭味。

(7)厨房餐厅地面干净,物品摆放整齐,天花板、墙壁上无蛛网,炊具上无油渍,无蚊蝇、蟑螂、老鼠,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

(8)宿舍楼洗漱间、厕所干净卫生,无臭味。公共厕所地面干净无积尿、蝇蛆,坑口无粪便,挡板无污渍,无明显臭味。

四、奖惩办法

1、安全、文明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予以奖励。

2、卫生工作设专项奖,中心校按全乡学生总人数(含学前班)生平提取2元作为奖金,奖励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

3、对出现安全责任事故和卫生工作差(中心校和上级检查点名

批评)的单位的校长和相关责任人予以处罚,每出现一次处罚校长50元,安全事故责任重大的交上级或司法机关处理。

五、具体考评细则另行制定。

三胡乡中心小学

2010年3月8日

篇2:三胡小学“创建安全文明卫生校园”实施方案

通过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建立安全文明校园的有效工作机制,改善学校及周边治安状况,进一步健全校园内安全防范机制,避免违法犯罪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实现师生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养和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实现以良好的校园秩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使学校育人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成立组织,明确分工。

我校成立并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三级安全管理网络(校级→教师→家长)。由校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和工作小组组长,协调开展工作。在管理上,由领导小组下设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组长:贾洪敏

副组长:张建卫

组员:各班班主任

一、制定完善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门卫登记、值班制度和规范日常管理;

2、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案体系,落实应急反应机制;

3、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

4、制定主要部门管理制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等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

5、落实治安巡逻和巡查制度,巡查日志和记录详实、清楚。

二、构建安全技术防范体系

1、不断完善以技防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

2、造就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能吃苦、讲奉献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队伍。

三、维护校园安全文明

1、在维护政治稳定方面,加强时政及形势教育,增强爱国主义及民族精神的熏陶;维护师生切身利益,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定期清理网上内容。

2、在维护治安稳定方面,及时更新安全防范的硬件设施,每个楼面配备消防器械,落实专人管理、定期维护更新;落实校园环境整治工作,营造安全洁净的校园环境;加强进出校园的车辆管理,自行车有固定停放点;加强治安安全教育,严防学生及教职员工中发生治安、刑事案件。

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1、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师生员工对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有较高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建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2、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遵纪守法形成风尚;

3、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增强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4、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

5、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师生文明程度提高。开展公民道德教育,落实两个纲要,不断增强学生社会公德和文明素质。

五、维护良好的周边治安秩序

1、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规定,校园周边无违规违法经营现象;

2、加强校园流动人口管理;

3、校园周边尤其校门出入口交通秩序良好。

4、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和周边治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努力消除学校及周边各种不安全隐患。

六、推进步骤

宣传动员阶段:认真学习文件精神,调查和排摸师生安全和校园文明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主要任务,研究具体改进和解决措施,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具体实施工作小组,制定规划,建立创建指标体系,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人。大力宣传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重要意义和任务,做到人人皆知,人人自觉参与到创建活动中。

全面实施阶段:根据制定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各部门积极行动,修订和完善各项制度,增强物质装备,加强文明道德建设,加强治安防范,加强周边整治。

总结考评阶段:查找差距,制定措施,努力实施,达到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的标准。

巩固提高阶段:在全面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创建活动“回头看”,重点检查在创建过程中有问题的方面,检查创建活动的成果是否得到巩固,在对照检查,找出差距和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

篇3:小学创建省安全文明校园活动方案

1、校长为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负总责。兼任学校“创建”活动负责人,将“创建”活动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列入议事日程,有专项议事制度,经常分析研究,督促检查。 5 办公室  年度计划、校长会办记录、议事日程、议事制度等资料台帐建设。

2、有与本校安全稳定工作相适应的安全保卫组织机构和人员。 5 行政处  健全安全保卫机构和保卫人员。 形成校园安全保卫网络

篇4:三胡小学“创建安全文明卫生校园”实施方案

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创建和谐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为建设,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根据县文明委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及乡中心校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根本,以创建“文明校园、平安家庭”为主题,以解决师生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通过扎实开展“八比八看”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促进学校良好校风的全面形成,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努力打造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竞赛内容

竞赛活动,主要开展“八比八看”,即:比学习环境,看谁的教室、办公室清洁整齐美观;比工作态度,看谁的教育周到;比教学质量,看谁的班级管理、教育教学效率高;比奉献学校,看谁对学校贡献大、办实事多;比工作作风,看谁的工作作风正、工作作风好,无损害师生利益的突出问题;比扶贫济困,看谁为学生送温暖多;比服务新农村,看谁课程改革劲头足、送教支教下乡积极性高;比教师形象,看谁文明创建活动抓的好。

三、具体举措

1、实施学校制度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学校工作各项制度,提高学校工作效能。

2、开展学校民主评议活动。对照《全省中小学民主评议工作评分细则》,积极准备,以迎接乡中心校的民主评议活动。

3、按要求开展教师集中性学习活动。3月下旬,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活动,把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胡锦涛重要讲话、“创‘三城’、迎节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教育”活动等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

4、认真落实贫困学生助学工程。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救助力度,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等8类家庭子女实施“两免一补”。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政策,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秩序。

5、开展“手拉手对口学校互相送教上门”活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加强施展课程改革力度,在本学期开展一次全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从中选拔优秀教师代表,精心准备后,送课交流,积极帮助我乡其他学校共同提高教育水平和办学质量。

四、活动安排

2008年2月中旬至2008年12月底,共分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月中旬—4月下旬)。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制定竞赛活动方案,召开全体教师动员会,落实责任制,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5月—11月底)。按照与市教育局相对应的“八比八看”的竞赛要求,以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态度热情、制度健全、诚实守信、敬业高效为基本标准,认真落实和参与市教育局制定的“十项举措”。要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订整改措施,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3、总结表彰阶段(12月)。12月上旬对我校的此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评出“十佳文明教师”、“文明年级(教研组)”并进行表彰,将活动开展情况上报。

五、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紧密结合我校实际,层层分解任务,明确具体目标、具体内容、具体要求,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在市教育局“十条举措”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与学校教育相适应、针对性强、实效突出的活动。要深入查找我校规范办学、文明办学等诸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对突出问题的整改,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有效落实,着力为师生办几件有影响的实事好事,确保我校行业风气满意率>85%。

篇5:创建文明卫生校园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规范学校各级管理行为,强化学校管理制度,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促进和保障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根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管理、建设和谐校园”的文件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建设卫生文明校园是国务院和教育部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学校管理思想与制度建设的重要工作部署,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学校管理,营造平安、文明、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教育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卫生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建立文明和谐校园的有效工作机制,使学校卫生、安全工作明显加强,育人环境明显改善,校园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明显提升,让学校真正成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

三、组织机构

阜师附小通榆路校区卫生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周其东

副组长:仓利之 姜洪林 李天庆

成 员:贾 晖 周德乡 张春林 曹志华 金 鑫 陈 洁 邓正权 各年级组长

四、主要内容

(一)切实加强学校卫生工作。

1、加强健康卫生教育。我校将继续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开设好健康教育课(含《体育与健康》),确保有师资、有教材、有计划、有

教案、有课时、有考核。并根据《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试行)》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卫生健康教育讲座,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0%。加强对学生的体质检测,做好学生个人卫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教育防治工作。我校还将在 “5•31世界无烟日”开展“小手拉大手,劝阻吸烟”活动,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控烟健康教育工作。同时,我校将开辟卫生健康宣传专栏,宣传季节性流行病与常见病防治知识,倡导卫生健康好习惯。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制定并完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落实责任,明确任务,规范管理,努力构建维护保持校园环境卫生的长效工作机制。全员参与,全员动手,通过大力开展学校卫生大扫除等活动确保校园环境卫生。组织开展卫生排查,清除卫生死角。

3、组织文明示范活动。我校将继续开展文明礼仪示范岗活动,组织值周教室和“文明小天使”佩戴醒目标志,在上下学时间在学校及校外主干道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协助维护交通秩序,引导行人安全文明过马路,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不文明行为及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予以劝阻。

4、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学校可结合实际,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卫生文明宣传、助残扶残、敬老爱老等活动,协助社区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原则,把青少年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来抓,积极调动各方面力量,建立和健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努力构建社会化大德育体系。学生德育考核优秀率要求超过95%,学生违法率控制在0.1‰以下。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全德育领导机制。学校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健全德育领导机制,每学期召开四次德育工作会议,分析德育工作形势,制订德育工作措施,落实德育工作岗位责任制和目

标管理责任制,形成第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专门抓,德育主任具体抓,全员德育,齐抓共管的德育管理局面。

2、完善德育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学校进一步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制订一系列的学校德育工作措施和德育工作管理制度,使德育的每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层层落实。

3、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德育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

一是重点抓理想前途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当代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月活动,设计教育的切入点、渗透点,以及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良好道德观念和个性心理品质,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二是重点抓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开设并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成立心理辅导站,为学生解难释疑,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是重点抓网络道德教育。在青少年健康上网教育活动中,要加强网络文明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学生在“数字化”、“虚拟化”的网络中,在无人监督的环境下能够“慎独”,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有害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

四是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帮教工作。建立健全后进生帮教工作责任制,落实帮教对象、帮教人员、帮教措施、帮教效果,既要关心后进生的校内表现,又要关注后进生在家庭、社会中的表现,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帮教。

五是加强学生节假日的管理。加强学生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的教育和管理,认真做好假前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寒暑假、长假印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使家长认真担负起管理子女校外生活的责任;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配合和支持社区开展丰富

多彩的校外德育教育活动,把学生旺盛的精力和课余时间引导到健康有益的德育教育活动之中。

4、大力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工作。

(1)认真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建立普法责任制,做到有措施、有落实、有总结。

(2)按照规定开设法制课,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让学生接受长期的、系统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4个课时。与此同时,努力发掘教材中的法律因素,采用合适的形式把文化知识和法律知识结合起来,使法制教育落实到每一学科,贯彻于教学的主要环节。

(3)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签字仪式,让师生在参与中接受教育。

(三)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学校安全工作重于泰山,是事关学校师生员工生命安危的大事。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教育在前,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方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1、加强安全工作领导。学校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安全工作网络。第一把手亲自挂帅,认真履行安全工作职责,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制度,确保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制定和完善校园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落实应急反应机制;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制定要害部位管理制度、危爆物品管理制度等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巡查制度,巡查日志和记录详实、清楚,各类文件、档案资料齐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3、加大投入,加强物质装备,基本构建起现代化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学校要积极建立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校园及周边各类安全基础设施完备,标识清楚醒目。努力造就

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队伍。

4、积极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积极做到无集体中毒、火灾等重大治安灾害事故;校园内部无违章建筑、不洁饮食摊点和其他非法商业摊点;校内交通规划合理、标识完备;校内防火、防震设施齐全有效;校园教学、生活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治安秩序良好,师生员工对校园治安的满意度高。

5、大力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学校周围治安秩序良好,侵害师生人身权利的刑事治安案件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控制;严格执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规定,协助有关部门坚决清理整顿和取缔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音像书刊点和各类流动摊点,校园周边无违规违法经营现象;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学校及周边出租房屋的管理,加强校园流动人口管理;校园周边尤其校门出入口交通秩序良好。

(四)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

1、以正确舆论为导向,树立优良校园风气。

(1)树立良好校风。一是加强爱校教育。确立校训,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二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学校广播室、宣传版报、弘扬正气。三是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构建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

(2)倡导良好教风。一是全体教师从最基本的礼仪做起,塑造健康向上,快乐得体的教师形象。二是全体教师崇教厚德、教书育人、以身作则,成为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三是全体教师严谨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知识能力的传授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学生在学习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中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3)树立良好学风。一是加强《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二是通过主题教育,引导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以课改为契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2、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校园文化活动,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与“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注重知识性、科学性,突出趣味性、娱乐性,使学生在活动中熏陶思想,愉悦身心。

(1)坚持每周星期一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

(2)利用有纪念意义的重大节庆日和中华传统节目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利用每年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3)举办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为学生创设一个培养爱好、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

(4)组织共青团和社团活动,注重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深化团队品牌活动。

(5)广泛组织各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保证学生课后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有计划有安排进行。

3、以环境建设为重点,创建绿色和谐校园。

(1)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创建绿色自然环境。一是学校合理规划安排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根据各功能区的作用和特点设置文化主题,使校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二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校园植树、栽花、种草,将学校办成有特色、有品位的绿色学校。三是坚持值日生制度,保证校园整洁有序。

(2)突出主题,提升内涵,创建和谐人文环境。一是学校的校训,体现学校特色和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二是校园的每一堵墙、每一段走廊、每一条楼梯、每一个角落都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都隐含着内在的教育功能。如张贴、悬挂革命领袖、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杰出人物的画像和格言,或制作介绍家乡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的图片,或绘制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健康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卡通人物形象,或展示学生创作的美术、书法等作品。

(五)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长期以来,我校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和薄弱环节,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1、强化师德教育。学校要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重视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者培训制度,对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等德育工作者进行师德教育专题培训。要建立和完善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

2、加强师德宣传。每年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以庆祝教师节和表彰优秀教师为契机,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师德典型重点宣传,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举办师德论坛,促进师德建设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

3、严格考核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制度,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建立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聘任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确保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实行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为人民服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依法办学水平。

1、建立健全依法治校工作机制。要高度重视依法治校工作,制定依法治校实施方案,定期研究依法治校工作。学校有专门机构或者领导负责依法治校工作。

2、不断完善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依法制定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内容合法、公正、公开,并得到切实有效执行。

3、完善校内管理体制。依法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校长、学校党组织、学术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依法发挥相应的作用。

4、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和省颁发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照国家规定的日课时量设定课时,不以任何名义增加每天的课时量,以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建立科学的教材和教辅资料选用制度。

5、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依法建立教职工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并发挥积极作用。实行校务公开,校内监督机制完备。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联系制度,定期听取社区、家长对学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五、工作要求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学校要高度重视卫生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充分认识创建卫生文明校园工作的重要性,确立创建卫生文明校园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辅相成的关系,树立没有校园和谐就没有社会和谐的观念,把创造卫生文明的校园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基础性条件。

(二)健全机构,落实责任。

学校成立卫生文明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创建工作组织机构,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学校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负总责,亲自协调部署,亲自调度检查,亲自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真正

把创建活动抓紧抓实。层层落实岗位目标责任制,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每个管理岗位都要明确创建任务,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工作局面。

(三)突出重点,抓好结合。

一是与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相结合。创建卫生文明校园要注重与学校行政管理、师生员工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安全卫生管理、学校环境管理、校舍校产管理等紧密结合,共同推动,共同提高,努力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二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创建卫生文明校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建工作要紧紧围绕为教育教学服务开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偏离中心,本末倒置。

三是与建立有效的学校管理运作机制相结合。要以开展创建活动为抓手,推动形成科学、有效的学校管理运作机制,形成坚强有力的管理体系,优化组织机构,协调内部关系,发挥各处室、部门的岗位职能,科学制定规章制度,提高学校组织管理实效。

四是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通过卫生文明校园创建,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积极争取家庭、部门、社会的帮助,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和谐教育体系,构建有利于学校管理、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上一篇:物权法五套试题及答案下一篇:有道理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