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后的小学美术教学

2024-05-15

课改后的小学美术教学(通用8篇)

篇1:课改后的小学美术教学

课改后的小学体育教学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实验小学

作者姓名:张玉军

邮政编码:215107

摘要: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9年12月09日)的施行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2002年04月07日)的实施再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2007年04月04日),是国务院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的决定”之后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重要措施,这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课改对课堂教学的新改革促使体育教学趋向创新与自主、平等与和谐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课改 小学体育 教学 改变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是课改过程中获取教学灵感的先决条件。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课程标准》指出:“在新课程中,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和专家、学生乃至家长共同构建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再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而是一个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角色的转变使广大的教师如释重负,有利于张扬教师的个性,拓展教师的教学风格、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新课标实施以来,体育教师的职业观、成长与发展观、师生关系观、教学观与责任观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表现一:从职业式的“教书匠”改造成事业型的“教育家”。在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师认为上好体育课、搞好群体活动、抓好课余训练与竞赛,就是个称职合格的教师。新的形势下,体育教师对“教育家”愈来愈看重,道德素养的提升、专业知识的渐长、业务能力的提高无疑成了体育教师努力的方向。广大的体育教师把培养乐于运动、敢于创新、善于交往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学生这一工作视为自身价值的体现。

表现二:从“我只做”的传统观点转变为“我要做”的全新理念。在《新课改》的指引下,使广大的教师从“束缚” 的传统教学走到了“自由”新课改,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机械地按照《体育教学大纲》,根据教材备课教学,完全没有自己的教学思想,也谈不上脱离大纲,自编教材进行教学。新课改足以让教师的创新思想、才能智慧、特长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理论、专业水平、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已不再满足于原有的教学水平上,角色迅速从“我只做”转至“我要做”,促进教师专业的自主性发展。

(二)教学模式的革新

传统的体育教学已远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社会诸因素也无形中增加了其难度,使体育教学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之中,这就需要探究与改革目前体育的教学思路,寻求切实有效的途径,新的课程改革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于是出现了“愉快教学”、“差异性教学”、“自主性教学”、“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体育教学推陈出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现象,同时也为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思路。体育教师创造性地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不断充实完善,营造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激励学生以新的姿态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能力,并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改变过去体育教育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徘徊不前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尝试到“快乐、自主、创新”,达到身体与心理“双赢”效果。

(三)体育教育的渗透

教育是培养人的系统工程,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体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体育意识的系统工程,即培养人终身体育的意识。王谦培注①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要让学生像国家队那样去拿金牌,而是要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还能结结实实地干一辈子。”这样的观点,越来越被广大的体育教师认可。竞技体育长期左右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举国体制”到“全民皆兵”现象几乎影响了几代人。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89年12月09日)的施行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2002年04月07日)的实施,是国务院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的决定”之后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重要措施,这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学校体育走的路,教师的教

学,学生的学习都脱离了竞技体育的“束缚”,学校也因此由注重竞技体育转变为注重体育教学。学校遵循《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指出的:学校体育教育旨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基本理念。人们也意识到体育学习对于人的发展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通过学习体育在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技能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

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与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攻坚阵地。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使其更为科学与合理

1.教学内容应遵循与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举措之一。

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遵循与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内容应结合地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气候进行有针对性选择与创新。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开发创新,必须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首先教材内容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领域水平的学生选择教学内容;其次教材内容要科学性――学生的练习密度、练习时间仍然要有所体现,教学运动符合要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分层次进行教学;再有教材内容要有合理性――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季节的变化灵活选择教学内容。例如:雨天与晴天的变化、天气凉爽与闷热的变化等等。这些因素都是体育教学时常面临的困惑也是新课程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符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符合地方与学校的实际情况。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包括身体机能的发展,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同时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新课改以来,体育教师集思广义,探索研究,创新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地域性运动项目” 注②引入――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创新项目的开设――开发与创新新型运动项目;传统项目的革新――将传

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二次编写实施教学;校本课程的开设――各学校根据学生、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内容。这为落实与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教学时,教师更多考虑教学内容要“以生为本”,教学内容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教师基本走出了忽视运动注重娱乐或是忽视“技能”注重竞技的教学误区。

(二)方式方法的选择与创新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实施以来,逐渐形成了以下四种不同的体育教师:① “穿旧鞋、走老路”――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教学滞后;②“穿旧鞋、走新路”――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与方法仍比较传统,教师对新课改比较漠然;③“穿新鞋、走老路” ――虽然接受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但教学方法仍比较传统;④“穿新鞋、走新路” ――课程改革冲击大,理念方法比较新,创新意识比较强。教师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发现“穿新鞋、走新路”的教师在教学时课堂教学气氛浓、学生探究意识强、学习兴趣比较高、师生互动较为频繁、学生学习效果良好。其余三种情况,课堂教学气氛沉、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兴趣不高。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创新教学思路,获取教学灵感的先决条件。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课堂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因此,教师要通过革新自我中来发展自我,通过拓宽自我中来充实自我,不仅要有高度的工作、更要有强烈的创造意识以及顽强的意志力。这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

注:

①王谦培先生简介:1950年进入北大体育部,从担任助教到后来主管教学,五十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北大体育教学的第一线。1993年因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重要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担任中国体育科学协会会员、全国体育教学委员会委员、北京高校体育刊物编委。

②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引自2001年7月《体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体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体育教育展望》,季浏、胡增荦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4.《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漷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5.《体育教学》,《好的体育课应是主导和主体相辉相映》2007.9第5期,毛振明。

篇2:课改后的小学美术教学

黑龙江省红兴隆分局局直第二小学 王岩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造中,科学课是小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探究自然奥秘的重要学科。它能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了解自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又是学生今后的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科学课程的学习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保证科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师应尽的责任。而如何保证科学课的教学效率,如何激发学生学科学的欲望,需要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去钻研。以下我简单谈谈我从教这几年的经验:

我经历了那个由“自然”转变为“科学”的时代。从开始的茫然到现在对“科学”这一学科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以前《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科学态度等,而新课改之后教师学生地位的变化对师生教学的影响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大影响的。那如何更好地完成科学课的教学任务呢?我来简单说下自己的心得: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好奇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变换教学方法,并且教师还要懂得如何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最终来唤起学生对学科知识探讨的欲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才会积极、专心致志而且津津有味的去认识和探究科学事物和现象。如《点亮小灯泡》一课,我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玩一玩”,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多种方法将一节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组装起来,使小灯泡发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自行探索,自己

想办法去做实验,自己想办法让灯泡亮起来,相信随着小灯泡一个个的亮起来同学们也会得意、喜悦和自豪,这个时候教师则可以引入简单电路的主要内容了,这种教学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欲和好奇心,又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让学生们在想与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思维潜能和想象力,增强对知识的求知欲。由此可见,在进行自然科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环境的优势开展教学,让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并且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能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并学到新的知识。所以我认为在小学自然科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让学生轻松的学、开心快乐的学,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的第一步。

当然光有放开不行,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强烈兴趣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外去完成。如我在教《磁铁》一课时,在课内引导学生实验认识了磁铁的基本性质,在即将下课时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把一根磁铁截成两段后,每小根磁铁是否具有磁铁的基本性质?这样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悬念,不仅使学生保持了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课内教学时间。

第二,我们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学习习惯。

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不少学生在听别人讲话时不专心。针对这一问题,应特别强调学生课上要专心听讲,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老师讲解。因为这既有利于把握对方要表达的内容,又对自己的学习是一种提示和启发,同时也是保证课堂纪律的基本要求,还是对讲话人的一种尊重。为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在课上,有时让学生补充别人没有说到的方面,有时也会有意识的让学生根据他人的观点,来阐述自己的意见,只有认真倾听的孩子才不会与他人的答案重复,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同学的发言作出准确的评价或对老师的问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在这时适时给予鼓励,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久而久之,上课时不仅学生走神的现象明显减少,而且学生在倾听的同时还能够不断动脑思考,根据别

人的讲话内容理清自己的思路,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有效的是,学生还学会了在倾听与交流中,归纳总结,记录学习要点的学习方法,保证了学习效果。

第三,我们在课堂任务安排上要注意动手实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实验来。如教师演示“热喷泉”的实验。在一只盛有少量红水的烧瓶上塞上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将烧瓶放入热水中,瓶里的水立刻从玻璃管上喷出,就像喷泉一样。学生看了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这是什么道理。这时教师进行“热胀冷缩”的知识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多安排一些由学生动手实验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快乐的实验中进一步理解自然科学知识。当然,在针对学生活动上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 的这种精神。要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须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为了落实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都有表现的机会。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讲解、示范和指导。这样做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如在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后,他们实验用的铁钉需要收拾,教师并不直接命令学生如何把钉子装好,而是将表现的机会充分地给予学生,让他们自己想一个又快又方便的方法把铁钉收 拾好,学生通过运用学得的知识把问题自行解决了。这样做既巩固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积极表现的心理需求。

第四,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带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与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感情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往往是对那个老师有感情,就对那个老师教的课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科学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首先,我在上课时,力争做到教态亲切、说话和蔼、辅导耐心,使同学们感到可亲可敬。其次是正确对待学

生的错误和挫折,不随意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学生,以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还与学生经常谈心,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和他们一起完成课外作业。我和学生一起做过“土电话”,玩过风筝,有的同学做的风筝飞不起来,我就和他们一起研究其中的原因,帮助他们改进。由于师生感情融洽,不仅使原来学习兴趣浓的学生能持续下来,而且也带动了原来学习兴趣不够浓的一些同学,也积极地参加了课外的自然研究活动。因此可以说,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了学生学习自然的持久兴趣。

第五,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改变评价方式。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我们用一张考试卷让一位学生去做,也许他会考得成绩不理想,但是如果我们让他动手做实验,他很有可能比其他同学会做得更好。所以,教师应该要注重应该用怎样的标准去衡量科学学科上所谓的“优、差生”。就比如我们刚刚举的例子,这位同学平时在做实验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并且会比其他同学高,但是如果他的这种学习热情没有被老师即使发现并予以肯定,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一定要及时、要注意方式,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及时的鼓励;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也应该要提出鼓励,当然教师应该要引导学生在合理的轨道上提出问题,教师在对其进行解答时还应该要注意留给学生自己的想象空间和好奇心,不能因为老师的表扬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认为,教师正确的评价方式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要素,这也应该是每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能力。

以上只是本人从教科学这么多年,对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的理解和观点,如有不合理之处,还望同行能多指教。

浅谈小学科学学科新课改后的教学心得

篇3:课改后的小学美术教学

在国外很多教学中, 教师注重学生本身掌握的内容, 然后在了解的情况下, 对学生传授新的知识。因此, 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之前要做到一定的预习, 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能够对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握, 让以往学到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得以建立, 并很好的结合, 使得学生在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恐惧感做到进一步的减小, 这不仅仅是一种好的心理疗法,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为这些学生在通过自我预习之后, 已经对很多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并且他们根据以往学习的旧知识, 能够解决出现的一些问题。预习之后, 教师在课堂上重新讲一遍, 他们就会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迫切的表现出来, 这个时候, 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来对其进行满足, 利用他们所掌握的内容来给教师进行分析与解释, 还可以使其他的学生也参与进来, 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有效的提高。或者, 对于学生都能够掌握的知识, 可以做到适当的缩减, 对时间做到更有效的利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中生活化的体现

随着新课改对小学教学要求的提高, 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做到对基本知识的教学, 还需要将内容做到与学生生活有效贴近, 使学生能够对原有学习的知识做到有效掌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以一种创新的模式, 帮助学生对发展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现象。进而对这些数学现象做到有效的归纳与总结, 通过对比, 完成对相关数学内容的学习。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知识的时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具有的三角形物体, 比如车辆、桌子结构的稳定, 都是对这一知识点的有效利用, 这种创新模式的进行, 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中趣味性的体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 还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对思维能力的拓展, 而思维能力的拓展是建立在学习兴趣之上的。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这种兴趣进行培养。由此可见, 新课改之后的小学数学创新模式的实现, 正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过程。比如在这种模式运用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课堂提出相关问题, 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比如第一题, 小红写30个字, 小明写40个字, 问哪位学生写字写得快?这时, 肯定有学生会觉得小明写的比较快, 因为他写了40个字。但是在进行交流与讨论之后就会发现, 题目中没有给出时间这一因素。因此得不到题目的结果。所以老师再问, 小红写字用了30秒, 小明写字用了40秒, 然后再问这个时候谁写得快?这个时候同学们再分析之后, 发现又缺少了写了多少数量这一条件。于是老师再将以上两题的条件加以结合, 问哪个学生写得快。这样, 学生通过对小明、小红写字速度进行计算, 就会发展他两写字的速度是一样的, 每秒都可以写一个字。通过这三题的有效结合, 就能够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 明确还能够明确题目阐述的问题。这样教学方式, 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同时也是对新课改要求的满足。

四、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来对学生探究性思维及合作意识的提升

有国外的教育工作者认为, 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学习之后, 因为长时间的不运用, 就会导致对知识本身的遗忘, 但若是学生能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对数学学习思想及方法的理解, 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拿来使用, 让学生可以长久性的学习。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也需要让学生能在探究过程中对于数学思维方法做到掌握, 也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的要求。通过相关研究表明, 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做到对学习方法的进一步掌握, 使其对数学思维意识加深。当代社会对合作能力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此在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来,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 是一种独立合作型的学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 让学生在对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可以根据需要向同伴之间做到有效的探讨, 避免学生对同伴的过分依赖。这让学生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也可以做到相互之间互相的合作。

五、总结

新课改的完成, 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面提出了较多的要求。新课改对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多少进行了弱化。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身素养的提升有着较多的要求, 做到对学生能力及素养的提高, 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便于学生对数学的持续学习。因此, 我们给出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模式, 不仅对新课改做到满足, 还有更多创新形式的体现。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多的趣味性,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广清.教材资源运用下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10, (01) .

[2]邢晓明.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能力探究[J].文理导航 (下旬) , 2011, (02) .

篇4:实施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感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70-01

课程改革的实施,给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带来了希望。在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积极的跟上课改节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实际的教学中更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学习及课外实践,全方位的去完善课改,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笔者的对实施课改后的几点教学感想。

一、教师要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新课改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模式完全只是为了教而教,根本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新课改后的今天,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模式由原来的灌输式变为探究式,教师的角色也由原来的主人变为现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但是,由于新课改的初步实施和其它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任然没有得到充分的更新和转变,教学中任然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积极、主动、不断地学习新的语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自觉、充分的更新教学观念,并用全新的教学观念去指导教学。其次,教师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听、说、读、写及教学技能,提高自身素养,在课堂上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捕捉学生的动态思想以及各方面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二、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和前提。实施新课改后的今天,为了教学能更好的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研究、去体验、去创造。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一些直观的演示法、旁征博引法、或巧设悬念法等等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和欲望,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氛围。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学生做一些(如阅读、游戏)之类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这些活动又必然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一种长期性的教学的良性循环。

三、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实施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保障,而在教学中切实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是重中之重。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顺从课改的意愿,切实的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把我们的课堂变为学堂,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尽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式:○1创设情境,营造愉悦对话氛围。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宜采用“引探“教学法,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情境中,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在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特别重视思维过程的教学,注意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经过自我设疑、析疑、释疑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2激活学生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可以激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解放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超常思考,大胆质疑。课改后的今天,只有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并在教学中合理、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率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四、教师要合理的让教学和实践相结合

课堂的教学是基础,课外的实践是提高。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紧密结合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学中,教师要以课堂的教学为核心,合理、有效的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系列着手,多组织一些小学语文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课改后的今天,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老师教学的方式方法,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加强对新课程要求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教学规律,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为国家去发现、培养大批人才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贾艳玲.谈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J].快乐阅读,2012.18

[2] 聂文英.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指导思想[J].教育现代化,2012(05)

篇5:课改后的教学反思

教师的这10分钟怎样抓紧,抓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课的导入:可以将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给学生复习旧知指明方向,使新知不脱节,做到水到渠成。

探究新知: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了展示不到位时,教师应及时的进行追问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发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另外,在此环节,对于书本的重点知识,教师应加以重点指导。

每个环节的过渡语:每个环节展示完毕,我们应及时的进行总结和评价,使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及时的反馈到,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的总结:一是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二是对小组展示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技能得到指导和提升。

篇6:课改后的小学美术教学

内容摘要:初中生物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生命现象和规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举一反

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责任和义务。关 键 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新课改.新教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的向我们走来,一个崭新的教材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将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适应新的教材体系,走进早已熟悉而今又陌生的生物课堂,是我们生物教师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

过去很多人认为,生物就是由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构成的。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除知识体系外,生物科学中含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获得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包括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科学过程中的特殊情感、态度和心理体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生物学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程既然属于科学课程,教师就该在教学中调整好自己的教学方法。

首先,实施新教材,课堂教学要有新观点、新方法。

1、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注重开放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系统,不能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解说,可以这样说,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每一节课堂教学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的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2、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素质教育已经在社会中形成了潮流,为了适应这一要求而实施的新课程标准也已隆重出台。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切实地更新教学的理念方法,自觉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加强在生物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我们知道,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将来肯定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决策之中,并承担起社会发展的重任。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和自然现象以及生产、生活是紧密相联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及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知识。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要把生物知识教学与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使学生理解“计划生育”、《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重要意义。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或了解到生活、生产及社会热点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活泼机智,应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

对初中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仍然主要源于兴趣,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法单一,上课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无力,则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或思想开小差。所以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品,搞好新课的导入,尽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语言力求风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事实证明,一个神情严肃、古板的教师,其课堂气氛也大多是死气沉沉的;而一个风趣幽默的教师,总是受到学生的欢迎,成为课堂上学生注目的焦点。在很多时候,教学的内容难免有些枯燥,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的活泼幽默,往往能收到奇效。比日,在给学生上人体的激素调节,在讲人体有哪些内分泌腺及什么是激素时,会有某些学生显得没精打采,便转移话题,说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出现了一个很好笑的错误,因为剧中的司马迁竟然长了胡须。有的学生懵了:司马迁是男人,男人长胡须,这错在哪?司马迁受过宫刑,这个学生一般都知道,但什么是宫刑,为什么受宫刑的男子不会长胡须学生却不一定知道,于是便很自然地把话题引到人体的内分泌和激素的作用上。这时,你可以幽默的说:“看来不懂得生物学知识,还会有人闹出太监生儿子的笑话呢!”全班学生一下子都笑起来,困意一扫而光。由此可见,教师的机智幽默就象课堂润滑剂,在活跃课堂气氛上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应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关注食品安全”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平时吃的零食(带包装)带到课堂上,让学生对这些零食进行分析研究,学生们经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后将自己的发现在班上进行交流,然后我再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如何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一节课下来,学生人人感到收获不少。我在每节课上几乎对每个知识点,都尽量做到联系实际,如学习细菌的知识,就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就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青春期发育的知识,就为学生具体讲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知识;学习人的呼吸系统,就联系吸烟的危害、煤气中毒的急救等;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就联系各种心血管疾病、义务献血等……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最后,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改革评价方法。

从以往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来看,评价着重关注期中、期末的相对评价,忽略对学生平时学业的绝对评价、诊断评价、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特别是学生在实践活动、兴趣、思考力、判断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增加平时的绝对评价,激励和改造学生的素质,也使得生物教育教学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保证和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学改革的教学评价,是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转变为运用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论成败,而是要看其各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要面向全体学生,学会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常识教育的观点评价学生。要尊重学生,不能轻易对学生进行否定。

篇7:新课改后的作文

田林县利周中心校 罗佩顺

新课改引导下的作文教学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倾情追寻的教育教学主题。在写作训练实践中,我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有了一些 浅显的思考。

一、引导爱读爱写

一个学生视野再广,没有广泛的阅读作支撑,表达形式常常会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描绘的语言也常常是吹不“皱”的一潭“死”水。《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注重积累,它要求小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小学课外阅读在145万字以上。”而且,儿童对语言是天生敏感的,是这种敏感引导着他学会了听懂话语,学会说话,这种敏感性使他迫切要求成人为

他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尽量丰富尽显美好的母语的滋养。

语文教师对自己班级的孩子的阅读应该有一个整体策划和引领。课外阅读应以经典名作为主,不要让那些功利性的作文选阅读填埋了孩子童年阅读的空间。有研究表明,阅读是有年龄优势和倾向性的。4—6岁是神话传说期,6—8岁是寓言故事期,8—10岁是童话故事期,10—13岁是传记及传奇故事期,13—15岁是文学起始期。如果教师能陪伴着学生一起走过经典阅读的黄金期,那孩子不仅能度过“琅琅书声”的童年,而且能拥有“朗朗乾坤”的人生。

在教学实践中,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营造“书香班级”,让经典陪伴童年,让书香浸润岁月。我坚持让孩子们每天大声读书10分钟,每天做课外经典阅读1小时,并向他们推荐了大量的经典名作,从、《365夜儿歌》、《皮皮鲁与鲁西西》到《爱的教育》、《鲁滨逊飘流记》、《汤姆·索亚历险

记》„„几年下来,孩子们的阅读量已经有了一定的“储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读的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在孩子们与经典同行的路上,他们一定会有自己的思考,有迸发的智慧。让这思考、这智慧落墨成文,不就是习作吗?

于是,一系列读写活动应运而生——

1、“一本好书读后感”征文比赛。要完成这一习作,孩子们必须首先找到一本“好书”,然后,带着思考阅读,再把自己阅读、思考的收获写下来。下面是一位叫屈艺的学生写下的《爱的教育》读后感的节选。

生活是如此繁复,人与人之间怎么会不发生一些矛盾呢?重要的是你面对矛盾的态度。如果你斤斤计较,就会与人怒目相视,朋友就会和你失之交臂;如果你宽容大量,友谊之花就会在你心中盛开。

记得有一次数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做习题。我正聚精会神地思考着一道方程题,正当我灵感突发,准备下笔时,同桌陈锋撞了我一下,我的作业本上立刻出现了一个大墨点。他连忙笑着向我道歉,可我当时认为他故意逗我,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了几条长长的“蚯蚓”。这一来可把他惹火了,他双眼瞪着我,拳头死死地捏着,好像要揍我。我也做好了防备。战争即将爆发,幸好老师及时劝阻,才平

息了**。

读了《争吵》这个故事,回想生活中的往事,我是多么的莽撞和没有理智啊!老师常说“读书就是读

生活”,这《爱的教育》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像一盏明灯,照亮我的人生之旅。

2、“我的读书故事”主题演讲。孩子们在讲述着自己读书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最后沉

淀下来的都是幸福与快乐。

3、读书感言征集。“我是花朵,书是阳光”,“书,使我快乐,使我聪慧,我会永远与书

为侣”„„

阅读为孩子们提供了健康美丽的母语营养,滋润着他们的心灵。对阅读充满了爱与幸福感的孩子们自

然你对写作有了浓浓的兴趣。

二、求得真情真言

心里有什么,笔下写什么,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自由奔放,从脑中流到指

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深愁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画到纸上。——冰心

我们的写作教学,首要任务是给学生一个说真话的环境,让他们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想自己所想,言

自己所言,敢说真话,敢写真事,敢表真情。

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着眼于儿童的真实需要,实际上也就是尊重儿童的独特生命存在,了解儿童到底怎么想,他们内心的渴求是什么。有了对儿童生命的尊重,才能对作为儿童思想认识映射的习作予

以尊重、宽容、保护与丰富,而不是武断地对孩子们的作文说“不”!

有一次作文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记难忘的一件事》。在一篇篇习作中,我发现了一个

非常调皮的名叫马千的孩子的习作《挨打记》。

也许是我太调皮了的原故,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大部分的回忆都是挨家长的打。

唉,只考了七十几分,又要被老妈打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总想着没考好的事情该不该向妈妈汇报。为什么每次没考好,回家的路就会特别漫

长呢?

回到了家,我仍然犹豫不决。我在沙发上坐下来,又站起来;站起来,又坐下去„„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最后,我还是下定决心,走到妈妈跟前,对妈妈说:

“妈妈,这次考试我只考了七十几分。”

妈妈马上拉长了脸,说:

“怎么只考了这么一点儿分数?”

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专用鞭子”,狠狠的打了我一顿,打的我全身都是一条条疤痕。

一次又一次的挨打,好像让我明白了些什么道理,可又好像什么也没明白。

读着这孩子的作文,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他在说真话,多么勇敢的孩子;他在看着自己一处处的伤疤,却不怨不恨,多么善良的孩子;他的文字那么流畅、自然,多么聪慧的孩子啊!

在征得马龙的同意后,我把这篇《挨打记》在全班作范文诵读,并给予他满分作文的奖励。班级上刮起一股“飓风”,同学们惊奇不已,议论纷纷:“原来作文可以这样写!”“我为什么不敢说出自己的心

里话呢?”“连老师的‘坏话’都可以说,作文我会写了!”

听着孩子们的议论,我感慨万千。是啊,只有给了孩子表达的自由,才能让他们在写作时,敢于发表自己的感想,流露自己的真实的思想感情,才能为发挥小学作文教学的育人功能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珍惜童心童语

如果他是个单纯的孩子/就让他单纯一辈子/如果他是个美丽的孩子/就让他美丽一辈子/如果他是个善良的孩子/就让他善良一辈子/不要教他太多的事/不要说他太多的不是/不要让大人的无知/惊动了他美丽的心思/如果他只是个孩子/那就让他活得像个孩子/不要让他聪明得失去了最初的样子。——黄舒骏

其实,在作文时,只有儿童经过努力才能够达到的语言目标才真正有意义。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儿童用自己的语言作文,因为只有这样,儿童的习作才会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这应当是作文语言教学的关键要求。误导学生用成人的思想、思维和语言来反映和表达小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是对儿童情感和

语言学习的伤害。

其实,在孩子的心中自有他自己的世界,并且有他表达自我的方式和语言。在一次环保的话题作文中,我看到了一个叫罗明的孩子的一首诗:狮子爸爸/一头长发/风儿一吹/哗啦哗啦/这首小诗在众多的如《废旧电池回收的意义》《我是环保小卫士》等等环保作文中,如一朵芬芳恣意的野花,吸引着我的眼球,令人怦然心动。它没有经过任何雕琢,原生态的记录了小作者自然的精神世界,这是只属于孩子的想像、语

言和情感啊!

作文教学,我们只有理论的高度不够,只虚心向名家学习也不够,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地向学生学习,向拥有童年的孩子学习。学生身上有教师永远读不完的经典,因为他们拥有美好、善良、单纯的童年、童

篇8:谈谈课改后的历史教学

一、激发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对学习产生的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又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影响很大,因而要做到教态自然大方,平易近人,促进师生关系融洽。其次,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导入新课,提出新课内容、重点及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事件的求知欲。最后,可以利用影视资料,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又可以联系教材的影片,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二、灵活使用和挖掘教材,紧扣课时中心,优化教学目标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高中各学科大部分教材都进行了重新编写,很多教材与原有的教材相比变动很大。它是按照专题形式编排的,既然是专题,就肯定是围绕某个中心的,我们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切忌偏离甚至远离课时中心。如《太平天国运动》,此课的课时中心在导语中已阐明得比较清楚: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我们在讲课时必须紧扣这个中心,正确定位太平天国在民主革命中的先驱地位。过多地讲述太平天国的经过和失败的原因,明显偏离了课时中心,那样的课肯定是失败的。新课程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这种课程目标和课程特点必然要求我们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达到优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分组合作探究的互动展开,比如在讲到《百家争鸣》时,可创设辩论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掌握各学派主张的内容,又知道思想家们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还在集体探究的活跃气氛中培养集体合作感和荣誉感,情感态度价值观也相应得到提升。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施开放性互动式的教学

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所以要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益,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做好课堂教学工作。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教学主体,教师则退居为主导,成为一名好导演,而不是传统的既是导演又是演员的角色,否则学生会产生惰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历史故事会、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历史影视片等。比如:在讲三民主义时,可以对新三民主义的“新”分组讨论,得出“新三民主义更符合中国历史国情”的结论。

还可以观看影片《孙中山》、《毛泽东》、《孔子》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人物及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对文学科技史等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更加适合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也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拥护。

另外,历史课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学习的互动,也有作业的互动;有教学内容的互动,也有学习方法的互动,等等。比如,将普通作业改变为师生对话交流式的互动作业;将过去学生被动完成、教师机械批改的作业,改变为师生双向设计的作业。例如平时的检测或考试试题,交学生自己去出,教师把学生的试题精选成一套试题。学生知道是自己出的试题,有一种自豪感,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创新。也可以对作业实行师生双向批改,由学生写出批改总结,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经验教训。

四、转变评价学生的方式

由于高考等客观原因,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对教学的评价往往注重的是结果,评价的手段是单一的笔试,评价依据是考试分数。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当时,高中历史教学被固定在一个模式下,不得不这样做,这种评价方式的结果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禁锢了教师的思维,使学生只能学到知识,不能提高能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们逐步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采用复合型的评价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如我们除必要的平时习作、期中、期末笔试之外,把探究活动课上的主题发言、平时课堂上的精彩见解、历史小报的编制、历史小论文的撰写等都纳入评价体系,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又很好地促进了历史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新课改以后,高中历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教师一定要采取新的方法去应对这种机遇与挑战,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要不断探索,多方面学习,转换思维,更新观念,以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使新课改不再成为一纸空文,不再是一场形式的运动。

摘要:新一代的高中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 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改变教学模式, 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师的引导是学生学习的保障, 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检验。

上一篇:英语教师教育教学总结下一篇:国际贸易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