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工作方式icu

2024-05-14

机械通气工作方式icu(共9篇)

篇1:机械通气工作方式icu

住院号姓性年身

名别龄

高(cm)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

日期:

机械通气治疗医嘱与监测单

上机时间: 理想体重*:kg*计算公式:男=50 + 0.91[身高(cm)152.4])

适应证:

适应证

禁忌证

机器 型号

 呼吸肌功能障碍 呼吸驱动力减弱 气道阻力增加或气道梗阻 难治性低氧血症 确保镇静或神经肌肉阻滞时的通气安全 降低全身或心肌的氧耗 降低呼吸做功相对禁忌证:

 张力性气胸/气胸需胸腔闭式引流  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窒息性呼吸衰竭需及时清除气道异物

Drager PB840 Maqute Vavsys 其他

 主动 被动  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导管位置确认  是  否

②湿化

呼吸 机准 备与 初始 设置

人工 气道

初始 设置 报警 设置

1.初始模式设为容量控制通气模式。2.Vt初始设置6~10ml/kg。3.FiO2初始设置100%。

4.气道平台压报警设置30cmH2O,气道峰压设为平台压基础上5-10 cmH2O。

5.窒息报警时间设10s,设置后备通气VCV/PCV:按照目标VT设置VT或PC,RR 15次/分。

6.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报警值设为目标值的±20%。

初始模式参数设置

监测指标:VCV:VtmlFlow Rate ___l/minTisPEEP ___mmHgf ___次/分FiO2____ %

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

呼吸力学监测:气道峰压、平台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内源性PEEP

辅助检查:上机后半小时测血气分析 是 否 监测与

注意事项上机后行胸片检查 是 否

注意事项:上机后迅速出现血压、SPO2下降,常见原因:张力性气胸;内源性PEEP;严重低血容量状

态或心律失常

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ICU医疗文件001版本号:2010-01共2页第1页

篇2: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9例, 女35例;年龄17~69岁。其中, 严重脑外伤36例, 有机磷中毒14例, 脑出血16例, 休克11例, 其他疾病17例。本组入院后均经皮气管切开后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全部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

2 结果

57例5 d~1个月自主呼吸恢复, 拔除气管切开管, 2例痰液较多且不能自行排痰, 带管超过1年, 37例死亡 (35例死于原发病, 2例死于并发症) 。

3 护理

3.1 一般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应住层流病房, 以温度22~24℃, 湿度60%为宜;地面以0.01%次氯酸钠消毒液湿式消毒2次, 加强空气监测, 每周监测1次空气菌落数;每日清洁口腔2次, 预防口腔溃疡及感染, 有活动性义齿者应取下放在冷水中, 每日更换清水, 清醒患者可用生理盐水漱口, 昏迷者忌漱口;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 同时注意骨隆部位的按摩, 适时锻炼肌肉及关节, 要防止足下垂。

3.2 气管套管创口的护理

妥善固定气管套管, 套管开口应在气管正中向上, 气管创口及周围皮肤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更换气管套管下纱布2次。一次性气管套管每周更换1次。清醒患者主诉有痰或昏迷患者听到痰鸣音后, 提示痰液淤积在上呼吸道, 应立即给予翻身、拍背、吸痰, 如患者咳嗽反射强烈, 应在翻身、拍背后分离气管插管与呼吸机, 并注入2~3 ml生理盐水, 使痰液自行咳出, 咳嗽后注意清洁内套管。

3.3 加强呼吸道加温湿化

气管切开后, 鼻腔对气体的温化和湿化作用丧失, 因此必须加强加温湿化。将吸入的气体经过呼吸机湿化器内加温蒸馏水的湿化, 保持管口气雾温度在32~36℃, 以达到湿化、稀释痰液的作用。使用雾化加湿时, 雾化器中加入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5 mg (2次/d, 30 min/次) 可起到稀释痰液、消炎、解痉等作用, 也可用0.45%NS经一次性呼吸机三通延长管上口插入剪去针头部分的头皮针, 接上静脉输液的延长管, 通过静脉注射泵持续气道泵入湿化, 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和量以及患者的咳嗽反射能力调整泵速, 一般刚开始可泵2~5 ml/h, 痰稠不易吸出时, 可泵10 ml/h, 同时注意及时吸痰, 防止过多分泌物聚集于肺及支气管内, 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情况。

3.4 保持呼吸道通畅

机械通气的患者, 必须依靠气道分泌物的引流才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常规情况下, 每小时应吸痰一次, 并在患者咳嗽、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或呼吸机管道内闻及痰鸣音时及时给予吸痰, 一般提倡一次性吸引, 插管最多不超过2次;若气道分泌物黏稠难以吸出, 可予气道内注入湿化液0.45%NS, 刺激患者咳嗽后再次吸痰至干净。避免过多抽吸反而刺激呼吸道黏膜, 使分泌物增多。吸痰时应选择外径小于气切管内径1/2的吸引管;为预防吸痰后患者血氧饱和度过低, 吸痰前可给予100%纯氧2~3次通气呼吸后再行吸痰。另外, 每4小时给予行肺部体疗一次, 以促进排痰。

3.5 气管切开气囊的护理

气囊压力是决定气囊是否损伤气管黏膜的关键, 一般要保持在2.45 kPa以下[1]。目前认为气囊定时放气是不需要的, 但应调整气囊的压力, 放松气囊时最好2人操作, 患者取平卧位, 吸净气管内痰液, 再吸口、鼻腔中的分泌物[2]。

3.6 通气的观察

使用呼吸机期间, 应从看、听、测三方面加强观察。 (1) 看:患者有无烦躁或表情淡漠的脑缺氧表现, 胸廓的起伏、节律、呼吸机与自主呼吸是否协调等。患者大多在使用早期, 因不适应机械通气, 出现与呼吸机对抗, 导致气道压力升高及通气效果差, 患者烦躁, 此时, 可适当应用镇定剂, 使患者安静, 降低气道压力, 维持机械通气, 改善缺氧。 (2) 听:呼吸机在运行过程中, 会发生有节律的响声。如遇呼吸机管道或气囊漏气, 气管内积痰, 管道受压或其他故障时, 一般会发生报警声, 须及时处理。仔细听两肺呼吸音是否对称, 避免造成单侧通气。但是, 在机械通气中, 如呼吸报警装置失灵或关闭后, 就有可能忽视一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因此, 要注意临床观察, 不能完全依赖报警。 (3) 测:心率、血压、心电监护及中心静脉压、尿量测定, 以了解心、肾和肺泡通气功能, 机械通气30 min进行血气分析, 为医生治疗及调节各参数提供依据。

3.7 预防人工气道感染

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管直接向外界开放, 加之吸痰等操作, 使下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 所以, 临床中应: (1) 加强口腔护理; (2)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 并严格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 (3) 呼吸机管道应每7天更换消毒一次; (4) 留置胃管及鼻饲的患者, 应加强胃管的护理, 严防胃液返流、误吸。

3.8 气管插管拔出时的护理

拔管前应先堵管1~2 d, 如堵管顺利, 先吸净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 揭开固定带, 拔出气管套管, 然后立即通过鼻腔进行吸氧, 并做口腔护理, 消毒包扎创口 (一般无需缝合) ;患者咳嗽或说话时, 应用手按压创口部位。拔管后1 h禁食, 其后先进流质饮食, 无误吸时逐渐过渡至普通饮食 (个别患者拔管后有吞咽功能受损, 严重者持续几周) 。

4 体会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 但其各种并发症常导致临床治疗上的困难。除了临床有效的抗生素应用外, 护理工作中的呼吸道管理工作极为重要, 而这其中进行有效的体疗、吸痰, 严格消毒措施, 及时检查并保持呼吸机管道及接水瓶的清洁无菌是防治机械通气气道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组94例, 入院后均经皮气管切开后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全部使用一次性气管套管。结果:57例5d~1个月自主呼吸恢复, 拔除气管切开管, 2例痰液较多且不能自行排痰, 带管超过1年, 37例死亡 (35例死于原发病, 2例死于并发症) 。结论:严格、有效、细致的气道管理, 是防治机械通气气道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也是争取早日撤除呼吸机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气道管理

参考文献

[1]赵禾欣.气囊测压表在机械通气时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12:939-940.

[2]刘大为.危重病学分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84.

[3]高飞, 柴艳华.人工气道患者肺感染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3) :128-129.

[4]冯瑞仙.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8) :214.

篇3:机械通气工作方式icu

【关键词】 镇静剂 机械通气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96-02

CU的危重病人多合并呼吸衰竭或存在潜在危险。在此类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去除诱因外,机械通气为重要的临床救治手段。在进行机械通气时,由于疾病本身、人工气道建立以及精神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病人会出现烦躁不适,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对这类病人常需给予镇静治疗,但在镇静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防止意外和并发症的发生。现对60例机械通气病人使用镇静治疗后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人为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ICU进行救治的50例机械通气危重病人,其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14~86岁,平均57.8岁。其中气管插管42例,气管切开8例。基础疾病包括多发伤、颅脑伤、急性胰腺炎、COPD、胸肺疾病术后、腹部手术后、心脏术后、重症肌无力急性药物中毒等。

1.2治疗方法 积极治疗原发病,建立人工气道(经口或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静注咪达唑仑0.1~0.2mg/kg镇静诱导,起效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初始维持剂量0.1~0.15mg/(kg?h),后根据Ramsay评分监测镇静水平调节剂量使患者处于1.3结果 本组128例中,101例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7例发生肺部感染,经治疗好转,2例死亡。

2护理

2.1镇静效果观察 监测24小时心率、血压、呼吸及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依病情测动脉血气分析。镇静效果评估标准 按Ramsay分级为六级进行镇静效果评估:1级,清醒,焦虑烦躁不安;2级,清醒,安静合作,定向准确;3级,嗜睡,仅对指令有反应;4级,入睡,反应灵敏(对轻度压眶反应迅速);5级,入睡,反应迟钝(对轻度压眶反应迟钝);6级,深睡,无反应。监护时每30~60分钟评估1次,使病人的镇静深度维持在3~5级。

2.2施行ICU常规监测,动态监测呼吸,循环功能,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头痛、瞻妄,皮肤红斑症状,并注意尿液颜色变化(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特别注意机械通气的管理,合理的调整各项工作参数,密切观察机械通气的正常运转和各项指标。注意通气机的报警。如有报警,应迅速查明原冈,给予及时排除故障.如故障不能立即排除,首先取下通气机,如病人无自主呼吸,应使用简易人工呼吸器维持通气和给氧,保证病人的安全。控制好剂量及注射时间,由于个体对疼痛刺激反应的不同,但护士在工作中还应客观地选择适合疼痛评估量表,同时加强医护的协作,使医生了解病人的实际需要量严格按医嘱给予病人合适的剂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尿潴留等,并结合病人的实际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镇痛护理。严格无操作:应用输液泵静注镇静,镇痛药时,输液管道每日更换(三通管、延长管、注射器等),防止输液管道连接部位的脱落,栓塞及深静脉感染

2.3皮肤护理:镇静的病人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减少大翻身次数,使用压力移动式气垫,分散病人体重,减轻局部受压,为防止剪切力,应尽可能把床置于水平位,如需抬高床头,一般不高于30°。每隔15~20min把手伸进病人身下轻轻按摩尤其骨隆突。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4呼吸道的管理 镇静病人的呼吸道纤毛运动消失,肺的自洁能力降低,肺部分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从而增加了呼吸道阻塞和肺部感染的机会,因而要加强气道护理和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尤其是吸痰时,必须戴无菌手套,一般每1~2小时吸痰1次,加强气道湿化,每2小时翻身拍背。保持呼吸机运转正常,及时处理报警信息,持续监测指脉氧,按医嘱定时监测血气。

2.5并发症的护理 使用镇静剂后病人处于被动体位,容易发生褥疮、静脉血栓、神经损伤等。因此,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更换体位,肢体保持功能位,定时放松约束带,检查皮肤情况。每班帮病人局部按摩,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

2.6心理护理:ICU病人由于病情危重,身体已处于应激状态,又与外界隔离,与家人交流减少,担心自己病情恶化、不能恢复,常常会产生恐惧、焦虑、压抑等情绪。①在病人清醒时期,加强护患沟通。向病人讲解各种插管、仪器、检查的作用及重要性,介绍病情以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在应用过程中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减少躁动的发生,提高病人的安全感,使病人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如在插管处涂少量的凡士林,防止摩擦带来的不适;定时作口腔护理,防止口腔黏膜和嘴唇干燥。

3小结

机械通气是重要的临床救治手段,但有部分清醒患者因原发疾病、手术创伤、人工气道、正压通气和通气模式等一系列非正常生理狀态下的痛苦、不适等引起的紧张、烦躁等,使临床实际工作中“人机拮抗”、意外拔管和其他躁动应急意外等依从性问题时有发生。妨碍了机械通气治疗的及时有效进行,增加了病人的代谢及氧耗、加重了器官组织的缺氧,严重的甚至造成医疗意外危及生命。此种情形严重影响了原发疾病的及时处置,加重了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恶性循环,给抢救带来极大困难。因此,为了避免此种情形的发生,减轻病人与呼吸机的对抗,降低气道阻力,控制烦躁及焦虑、减少氧耗,保证治疗和护理工作正常进行。采用了镇静治疗,这已经成为重症监护中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病人对镇静剂反应有个体差异,只能根据给药后的反应判断镇静水平和效果。而且镇静治疗后病人的各种反应也相应减弱,极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和意外,因此必须加强这点针对性护理。

参考文献

[1]郭奕萍.咪唑安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614-615

[2]熊健.咪唑安定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3,43(31):61.[3]Aitkenhead? Alam R,Peppernan Michael L,Willatts Sheila M,et al.Comparison of propofol and midazolam for sedation in aritically patients[J].Lancet,1989,232(8665):704-709.

[4]Somma J,Donner A,Zomirodi K,et al.Population phamacodynamics of midazolam administer- ed by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in SICU Patients after CABG Surgery[J]. Anesthesiology,1998,89(6):1430-1443.

篇4:机械通气工作方式icu

1 临床资料

连续观察2011年4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 且在ICU停留时间≥24 h的机械通气患者152例, 其中男98例, 女54例;年龄18岁~87岁, 平均年龄65岁;原发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42例, 休克12例, 肾功能不全10例, 急性心肌梗死13例, 重症胰腺炎8例, 药物中毒15例, 外科手术后35例, 其他疾病17例。

2 干预策略

2.1 成立谵妄管理质控小组

小组成员由医生和护士共同组成, 小组成员认真学习谵妄管理相关知识, 对病区内所有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谵妄管理, 制订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管理措施。小组成员再根据所分管患者病情及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护理计划, 定期总结护理执行情况及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随时调整治疗护理措施。

2.2 严格交接班, 以保证谵妄管理的连续性

每班对病区内机械通气患者采用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 (CAM-ICU) 进行谵妄评估及监测, 对评估结果由医生和护士共同进行原因分析及对症处理。

2.3 镇静期间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由于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气管导管对上呼吸道的强烈刺激引起患者不适, 可导致患者产生疼痛、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感受。镇静治疗是ICU的基础治疗, 通过镇静治疗可使患者处于安静状态, 提高患者对呼吸机和气管插管的耐受性, 减少人机对抗, 达到有效机械通气治疗目的。

2.3.1 镇静评估

有研究表明, 长时间的深度镇静不利于患者的预后, 因而提出应鼓励特定的患者执行每日间断镇静方案, 评估患者的镇静程度、判断其是否需要进一步镇静或是否可以拔除气管插管等, 以避免由于过度镇静造成的患者住院天数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延长[3]。我们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应用镇静程度评估表 (RASS) 评分结合监护指标来评估镇静状态, 保持RASS评分在-1~+1分之间, 镇静期间每小时评估1次, 使患者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

2.3.2 每日唤醒

ICU镇静期间进行每日唤醒, 可降低ICU谵妄发生率, 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 但对机械通气时间无明显影响[4]。我们实施每天06:00对机械通气患者停用或减量镇静药物, 进行每日唤醒, 白天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增加患者觉醒时间和真实的记忆, 夜间根据患者感受适当调整镇静药物, 保证睡眠。促进患者睡眠-觉醒周期的正常化, 同时减少患者ICU住院治疗期间恐惧感受。

2.4 加强护患沟通

沟通是重症护理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机械通气患者由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而无法进行语言沟通, 这时护理人员要运用一些非语言沟通技巧, 给患者一个关怀的眼神, 一句安心的话语, 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心和重视;我们还运用“图片指示”和写字板来了解患者的需求, 以达到和患者有效的沟通, 同时降低家属及患者的焦虑并博得其信任。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 向患者做充分的解释, 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增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在家属探视之前做好与家属之间的沟通, 使患者感受到亲友关怀与爱护的同时得到理解与支持, 从中获得心理安慰, 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 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维护患者自尊及良好的周围环境

患者意识清楚合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约束带的使用, 在做任何治疗或护理操作时, 尽量减少暴露, 要尊重患者, 必要时应用拉帘遮挡或让其穿上病员服。白天保持室内足够的光线, 夜间关灯, 病房内放置钟表, 使患者有时间观念。住院期间增加语言交流或情感互动的次数与时间, 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对他的关怀和尊重。

3 结果

152例机械通气患者, 4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谵妄症状, 经积极治疗护理, 34例症状消失, 8例患者转出ICU 1周后随访, 逐渐好转;5例患者因病情恶化死亡。

4 讨论

谵妄是以思维、注意力、精神运动、睡眠周期、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意识障碍[5]。ICU机械通气患者由于气管插管或切开, 为了防止患者意外拔管, 大多数患者肢体被动约束, 再加上患者无法进行语言沟通, 各种机器的报警音及噪声等不良刺激, 使患者精神压力增加。如不能及时调节内环境的稳定, 即可诱发谵妄, 且长时间置身于陌生而嘈杂的ICU环境会加重谵妄的临床症状。提高护士对谵妄的认知度和重视度, 对谵妄进行早期及充分评估, 加强人性化护理, 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去除诱发和加重因素,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干预谵妄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丽华, 李庆印.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1.

[2]黄洁, 肖倩, 吴瑛, 等.ICU谵妄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1) :6-9.

[3]Girard TD, Kress J P, Fuchs BD, 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paired sedation and ventilator weaning protocol for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Awakening and Breathing Controlled tri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Lancet, 2008 (371) :126-134.

[4]曹莉, 韦妍飞, 等.每日唤醒镇静策略对机械通气患者记忆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0 (1) :76-78.

篇5:机械通气工作方式icu

关键词:ICU;机械通气;肺部感染;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15-02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呼吸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可为患者进一步救治赢得更多时间,但长期机械通气会增加呼吸性相关肺炎的发病机率,机械通气48h后是肺部感染的高发期,会对患进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故临床上要加强护理,降低患者病死率[1]。本研究以52例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临床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ICU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7例,女45例,年龄在47-83岁,平均年龄56岁;所有患者机械通气均在48h以上,且至少有以下两项表现:(1)体温大于38℃;(2)外周血白细胞大于10×109/L;(3)呼吸道出现脓性分泌物,且培养出潜在呼吸道病原菌;(4)X线胸片可见进展性浸润病灶。将1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分布均衡,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环境护理:保持ICU病房清洁,限制探视人数及探视时间;每日用紫外线对病房消毒2次,并定时开窗通风;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每项操作前、后均要认真洗手;即使处理同一患者的不同部位、不同内容也要勤洗手[2]。(2)口腔护理:针对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要加强口腔护理,以防口咽部细菌定植;护理过程中先取出牙垫,在一侧牙齿处放置开口器进行口腔护理,操作完成后再置入干净的、新的牙垫,重新固定插管。(3)吸痰:吸痰本身是引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提倡按需吸痰,严格把握患者的吸痰指征采取正确的吸痰方法进行吸痰。吸痰时选择质地柔软的硅胶吸痰管,且吸痰管有多侧孔,直径为气管插管内径的一增,硅胶吸痰管不易对呼吸道黏膜造成损伤。吸痰前后为防止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先给予其吸纯氧3min;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且不超过3次;吸痰时边旋转边吸边退出,注意吸痰管一吸一换[3]。(4)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机械通气患者通常体能消耗要大于常人,且隨着机械通气时间的不断延长,患者出现负氮平衡的机率也越大,因此要采取措施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对其进行以肠道营养为主的营养支持,机械通气前两天进行静脉营养支持,第3d进行胃管鼻饲,鼻饲第1d主要以米汤、水为主,第2d开始逐渐增加鱼汤、牛奶、鸡蛋等,每日鼻饲次数在6-8次,每次200ml左右[4]。(5)湿化呼吸道:患者长期进行机械通气会导致呼吸道黏膜脱水,分泌物不易排出,从而增加感染机率,因此要进行呼吸道湿化,采用生理盐水、抗生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等制成雾化吸入液,每天吸入4-6次,每次10-20min;湿化呼吸道前要注意吸净痰液,雾化后要立即翻身拍背、吸痰。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50例患者中,31例给予原发病及支持治疗成功脱机,12例由于原发病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余者7例由于经济等原因放弃治疗,成功脱机率为62%;观察组62例患者中,给予原发病及支持治疗成功脱机者49例,由于原发病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者11例,余者2例由于经济等原因放充治疗,观察组成功脱机率为79.03%,观察组成功脱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3.934,P=0.047)。见表1。

3 讨论

进入ICU者通常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再加之患者较为集中、空间相对狭小,导致交叉感染的机率大幅增加;此外,医护人员手污染、各种仪器设备未进行严格消毒、无菌操作执行不严格等,也增加了细菌侵入的机率。其实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口咽部及胃肠道定植菌,ICU患者通常处于昏睡、昏迷的状态,其吞咽、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胃肠液反流至口腔无法及时吞咽,进入气管引起感染;留置胃管也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咽部,经气管再被误吸入肺中[5]。ICU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关键点在于减少气道机械刺激,适时吸痰、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充分气道湿化等。采用正确的气道湿化及排痰方法以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整个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与消毒隔离制度。当然,针对不同的患者要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早日排除患者的人工气道,促进其机体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万晓蓉,徐海英,张春芳,等.有创机械通气肺部感染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26(2):157-158.

[2] 赵春红,王兰芝,柴翠萍,等.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刊,2014,38(8):113-114.

[3] 曹炎华,侯瑞莲.ICU 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13(33):224.

[4] 杨怀芹.肺部感染患者的排痰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11(7):825.

篇6:机械通气工作方式icu

1 资料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自2014 年7 月到2015 年7 月收治的100 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100例病人中男性68 例, 女性32 例, 年龄40~80 岁间, 其中37例属于呼吸功能障碍, 30 例心血管性疾病, 3 例有机磷农药中毒, 30 例脑血管疾病。

2 结果

68 例病人经过治疗后能顺利拔除人工气道, 20 例病人由于病情严重死亡, 12 例病人由于疾病原因要长期进行机械通气无法拔除人工气道。

3 护理方法

3.1 人工气道的固定

3.1.1 妥善固定

插入的导管不经妥善固定, 很容易造成管道移位、脱出, 甚至插入气道, 引起患者不舒适, 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气管切开套管固定不牢可能会移位进入气管下组织同样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固定人工气道, 防止管道移位、脱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十分重要。对气管插管的病人使用牙垫保护导管, 防止意识不清或躁动的患者咬断导管。固定导管的方法为用棉绳缠绕气管插管外周, 气管导管与牙垫一起捆绑, 在气管插管的置入深度处打结, 然后棉绳绕过患者面部, 并在一侧打结。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棉绳通过气管切开套管边缘裂缝缠绕患者脖子捆绑, 在一侧打结。松紧度均为患者与固定带间只能置入一个手指。固定带和打结地方的压力会造成隐患, 因此每班交接班除查看人工气道置管深度外, 还要查看固定带的松紧度, 随时调整固定带, 对易造成皮肤损伤的地方如嘴唇、耳朵、打结处的皮肤, 可使用方纱保护。

3.1.2 约束与镇静

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因疼痛、躁动不安、意识不清, 常发生咬管吐管现象, 甚至擅自拔除人工气道。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向患者其及家属解释后要用约束带约束患者, 严重不配合及意识不清的患者可遵医嘱配合使用镇静剂。使用约束带的过程中要注意查看患者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 视情况为患者解除约束。使用镇静药的过程中根据镇静分级评估表评估患者的镇静情况, 使患者处于易唤醒并安静接受机械通气的状态,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 如有病情变化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处理。

3.2 气囊管理

气囊是气管导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囊具有封闭气道, 提供正压通气支持, 预防或减少误吸发生的作用。如果气囊使用不当会导致:气管狭窄或软化, 气管食管瘘,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 呼吸机通气不足, 意外拔管等多种并发症[1]。有关研究表明气囊压力要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会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建议, 将人工气道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cm H2O。目前监测气囊压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手指捏感法、专业气囊压力表监测及最小闭合技术, 其中前两种广泛应用于临床。专用气囊压力表操作简单方便安全, 具有测压、注气、放气三个功能。肖春莲等人在对专业气囊压力表的研究中发现专用气囊测压表测量气囊压力安全、精确[2], 同时建议每4~6h监测补气。我科将气囊压力监测要加入交接班重点内容中, 同时在做口腔护理鼻饲前注意监测气囊压力防止误吸及胃内容物反流。

3.3 人工气道湿化

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道对吸入的气体无法进行正常的温湿化, 导致气道干燥, 增加黏液的粘稠度, 痰液粘稠结痂堵塞气道, 进一步引起呼吸功能障碍, 气体交换受损, 影响疾病进展。因此保证气道充足的湿化, 稀释痰液, 防止痰痂形成, 保持气道通畅对机械患者非常重要。使用呼吸机的加温湿化器, 灭菌注射用水为湿化液, 同时生理盐水 (3~5ml) 注入气管辅助的方法对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湿化。

3.4 清除分泌物

3.4.1 吸痰

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会厌失去作用, 患者咳嗽咳痰能力下降, 镇静药物的使用同时会抑制咳嗽反射, 如不进行人工吸引, 气道分泌物累积会导致气道堵塞, 进一步引起肺泡塌陷, 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有关研究表明[3], 通过观察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SPO2 下降、痰鸣音、咳嗽等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适时吸痰, 可以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保证氧合;过多吸痰则会刺激呼吸道黏膜, 分泌物增加, 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等。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选用一次性吸痰管, 吸痰管不要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一半, 吸痰前洗手, 预先给患者100%氧气两分钟, 插入深度以不超过气管套管和接头总长度1cm为宜, 或当插管遇到阻力时, 可将吸痰管稍稍向后退。吸痰动作要轻, 注意观察记录痰液色质量。

3.4.2 叩背排痰或机械辅助排痰

叩背排痰或机械辅助排痰能使分泌物移入大支气管, 改善分泌物的清除, 但是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适宜的患者每天1~3 次叩背排痰或机械辅助排痰, 排痰后给予吸痰护理。

3.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的预防措施

(1) 环境管理:保持病区温度在22~24 摄氏度, 湿度为50%~60%, 每天要用含氯消毒液拖地两次, 保持ICU环境通风。医务人员进入病房要穿戴整齐, 戴好口罩帽子, 注意手卫生。家属进行探视时要穿隔离衣、戴口罩, 帽子外, 还要穿鞋套。

(2) 体位:在无禁忌情况下, 抬高机械通气患者气床头抬高30°至45°可避免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减少胃液反流, 有效预防VAP。

(3) 口腔护理:口腔内细菌繁殖迅速, 气管导管妨碍会厌关闭, 细菌随口咽分泌物由导管周围经声门下漏进大呼吸道等可造成口咽部细菌下移而增加VAP的发生率。加强口腔护理, 每天至少4 次口腔护理, 减少口腔细菌下移, 减少VAP的发生率。

(4) 呼吸机管路管理: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 每周更换一次呼吸机管路。当管路受血液、呕吐物、脓性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保证积水杯处于最低位, 防止冷凝水集聚在管路影响通气, 同时及时倾倒冷凝水,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VAP的发生。

3.6 心理护理

危重患者病情都比较危急, ICU环境特殊, 仪器多, 各类仪器报警音的影响, 家属每天只有一个小时的探视时间, 不能陪在患者身边, 这些都会使得患者产生恐惧, 焦虑不安的心理。加上人工气道的建立, 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支持, 患者感觉不适, 恐惧, 与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减少, 心理压力增加, 常表现为烦躁不安, 忧郁, 咬管、吐管、抵抗机械通气甚至自行拔除人工气道, 严重影响疾病的愈合。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机械通气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 及时给予帮助沟通, 解除患者的心理问题, 使患者积极配合机械通气治疗, 早日脱机。家属探视时跟家属介绍ICU环境, 为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 鼓励家属与患者进行沟通, 包括昏迷病人。为清醒能写字的患者提供写字板及笔方便患者与家属的沟通。家属可提供报纸, 报刊, 收音机。治疗过程中多与病人沟通, 解释操作目的, 询问患者感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机械通气成为了ICU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或不全的重要手段, 但人工气道的建立, 气道正常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受到破坏, 同时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因此人工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十分重要。总之, 采取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 如妥善固定人工气道、持续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监测气囊压力、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减少并发症, 早日拨出人工气道, 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总结1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体会;方法: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0例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科学管理及有效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人工气道管理及护理, 无非计划性拔管、气道堵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发生;结论:对人工气道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预后,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人工气道,护理体会,机械通气

参考文献

[1]高成玲.人工气道气囊管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15, 22 (5) :515-516.

[2]肖春莲.专用测压表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测定与维护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0, 24 (6) :1542-1543.

[3]韦艳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人工气道护理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34 (140) :18-19.

[4]张坤.ICU不同人工气道湿化器的应用及湿化管理[J].临床研究, 2015, 13 (9) :192-193.

[5]彭司淼, 张丽娣.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综合护理措施[J].当代护士 (中旬刊) , 2012, (3) :11-12.

篇7:机械通气工作方式icu

【关键词】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164-02

笔者结合多年护理经验,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可行的舒适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心理和生理状态以及护理配合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现对其临床优势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92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学》[1]呼吸衰竭相关诊断标准;②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且伴有或不伴有動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③有机械通气插管指征。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难以耐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者;②无插管指征者;③合并严重呼吸系统感染者;④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舒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为36~78岁,平均年龄为(54.72±4.71)岁;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4.05±2.33)d;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53.88±4.82)岁;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4.02±2.29)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吸痰护理以及并发症预防等。实验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即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础进行整体性和个体性优化,具体如下:①患者入ICU后即对其个人资料、营养状态、意识状况、社会及家庭背景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②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包括轻声慢语、手机静音、控制温度湿度、调节日间阳光照射量和夜间灯光刺激、定时消毒灭菌等;③改变交流沟通方式。采取手势、图画、写字板等其他交流方式代替语言交流,加强护患交流,尽量满足患者个人需求[2];④体位护理。患者因需长期卧床治疗,可使用气垫床代替普通病床,每日交替充气、放气增加患者体位舒适度。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摆放舒适体位,定时为患者翻身、改换体位,同时配合按摩,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⑤吸痰护理。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咳嗽动作,配合吸痰操作,同时使用气管套管内吸痰,降低对患者气道黏膜的刺激,提高耐受性;⑥心理护理。患者意识清醒时,可通过多种交流方式给予患者鼓励和心理疏导,定时播放音乐舒缓患者心情,为患者讲解各种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信心[3]。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经有效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呼吸功能(用力呼气量、肺活量、气道峰压、潮气量)及住院时间,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不记名调查,内容包括:入院健康宣教、护士服务态度、护士沟通交流能力、护士专业技术技能、护士对病情了解度、住院期间知识讲解、解决问题能力、对责任病房的管理8项问题,每项总分10分,按照患者个人主观意愿进行评分。总分>60分为满意,40~60分为较满意,<4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发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HTSS](例)

组别口鼻粘膜损伤声带损伤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n=46)10002.17*

对照组(n=46)430219.5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满意度比较[HTSS](例)

组别[]例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

实验组[]462816295.65*

对照组[]4618141469.57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及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患者平均用力呼气量、平均肺活量和平均潮气量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气道峰压值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呼吸功能及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例数[]

呼吸功能

平均用力呼气量(%)平均肺活量(L)平均气道峰压(cmH2O)平均潮气量(ml)

平均住院时间(d)

实验组[]4688.28±6.52*3.74±0.23*24.54±2.37*538.22±77.19*8.25±3.37*

对照组[]4663.62±6.683.07±0.1228.95±3.05420.44±81.1013.44±5.5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多处于意识清醒状态,长期治疗易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加之不能通过语言表达个人需求,导致患者消极面对治疗、配合度差[4]。笔者通过优化常规护理模式形成了一套可行的舒适护理模式,在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舒适度和配合度方面显示出了明显优势。其中入ICU后调查基本情况,是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基礎,为舒适护理的人性化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则能够消除患者住院的紧张感和陌生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和睡眠环境,利于患者康复;改变交流沟通方式彻底颠覆了以往的护理交流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护患交流,使护理人员随时掌握患者的不适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提高舒适护理的实施效果[5];体位护理则是针对患者插管后引起的不适症状以及长期受压导致的痛苦,对提高患者舒适度有重要意义;吸痰护理能够有效避免吸痰操作时引起的呼吸道刺激,提高吸痰效果;此外,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则能够疏导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配合度[6]。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平均用力呼气量、平均肺活量和平均潮气量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气道峰压值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舒适护理在促进患者护理功能恢复以及缩短康复时间上有明显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舒适护理对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和技巧,还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组织经验交流,不断优化护理内容,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王汝琨. 西医诊断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214-215.

[2] 孙小丽. 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22(10):166-167.

[3] 杨艳. 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加强人文关怀护理体会[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 4(10):127-128.

[4] 徐小欣, 张锦丽, 仇柯柯. 舒适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2, 18(4):14-17.

[5] 游芸芸. 舒适护理在ICU呼衰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25(3):712-713.

[6] 黄妮娜, 刘爱侠, 卢嫦清, 等. 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10(22):34-35.

篇8:机械通气工作方式icu

1 气囊管理

1.1 气囊压力的调整

气囊压力是决定气囊是否损伤气管粘膜的重要因素, 气囊充气不足或漏气不能达到有效通气, 充气过度、压力过大易导致气管壁局部缺血引起溃疡出血, 导致坏死形成气管食道瘘, 故调整气囊压力就十分重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置管后给气囊注入5~8ml空气, 使气囊周围完全不漏气。气囊检查作为床边交班内容, 每班用气囊测压表测压, 保持压力在35cm H2O左右, 防止因气囊充气不够而影响通气效果。

1.2 定期气囊放气问题

既往认为,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的气囊应常规定期放气--充气,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导致粘膜损伤。目前我们使用的是一次性硅胶气管导管, 气囊不需要定时放气, 因为该气囊是高容量低压气囊, 对气管壁压迫不大, 压力不高, 对气管粘膜不会造成损伤。气囊放气及重新充气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1) 气道峰值压力是影响气管最大内径的主要因素, 当气道峰值压力明显升高或减低时, 为避免气囊压力 (或容积) 过高或过低, 应将气囊放气, 重新充气; (2) 人工气道的建立在声门与气囊之间的间隙成为死腔, 常有大量分泌物在此潴留, 因此, 经常清除这些分泌物保持声门下与气囊上区域的清洁十分必要, 清除气囊上分泌物的方法之一是在气囊放气同时, 通过呼吸或手动皮囊经人工气道给予较大的潮气量, 在塌陷的气囊周围形成正压将潴留的分泌物冲到口咽部, 从而达到清除气囊上分泌物, 又防止气囊放气后分泌物流入气管的目的, 使用可冲洗式套管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 气道的湿化

正常的呼吸道粘膜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当建立人工气道时, 易引起气道粘膜干燥, 分泌物粘稠, 形成痰栓。实验证明, 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因此, 充分的气道湿化是保持人工气道通畅的重要条件之一。

2.1

临床上常规湿化气道方法是用注射器把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从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内间歇滴入, 根据室内干湿度使用, 一般每隔1~2小时滴一次。改良方法用微泵控制生理盐水持续气管内滴入。

2.2 吸湿性冷凝湿化器 (HCH) 应用:

HCH连于管套外部, 俗称"人工鼻", 它模拟人体解剖结构和湿化系统作用机制, 可将呼出气的热和水分循环 (呼出气温通常大于35℃, 湿度达100%) , 即吸收呼气阶段的热和湿度, 在下次吸气时释放。近年来, 其以高效的加温湿化作用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替代了传统的湿化系统, 并逐步显示其优势。

3 有效的抽吸方法

3.1 吸痰时机的选择:

现在认为气道分泌物的抽吸不应作为常规的操作, 吸痰指征为病人咳嗽有痰、呼吸不畅、肺部听诊有罗音、呼吸机送气压力升高、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因为频繁的吸痰反而刺激呼吸道粘膜, 使分泌物增加。

3.2 吸痰前后给予充分吸氧

如果不进行高浓度吸氧后再行气管内吸引, 往往会引起低氧血症。如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吸痰前给予3分钟100%氧气, 使用双旋转接头, 吸痰时不必分离呼吸机, 在通气情况下进行吸引, 对预防引起低氧血症起很大作用。

3.3 正确选择吸痰管

我们选择有侧孔可控防静电吸痰管, 其优点吸痰管长度比普通吸痰管长, 可深至右支气管, 可有效防止粘膜损伤。选择吸痰管的外径时应注意其必须小于气管插管或套管内管直径的1/2, 以免吸痰管太粗影响气体进入, 吸出气太多易引形成负压过大而造成肺不张。

3.4 吸痰方法

将吸痰管慢慢插入内套管, 待吸痰管达到一定深度向上提取, 方可缓慢转动吸引。痰液一次不能吸净者, 先吸氧或连接呼吸机, 待血氧回升后再吸引。临床上常应用纤支镜吸痰, 视野清晰, 可在直视下定位吸引、冲洗, 消除局部肺不张, 还可以取出凝成块状的痰痂, 从而提高了吸痰效果。

3.5 吸痰时应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参数

如果病人出现心动过缓、早搏、血压下降等时需停止操作, 予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并立即向医生汇报, 作出相应处理。

4 预防呼吸道感染

4.1

严格无菌操作, 尤其是吸痰时, 使用一次性吸包, 内有无菌手套, 吸痰管每次吸痰完毕后应更换, 口腔和气道同时吸痰时应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

4.2 人工气道的更换。

临床实践中, 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的更换时间一般认为是7天。也有专家认为, 在气管切开窦口无感染的前提下, 只要气管切开套管无梗阻及功能正常, 就无需要更换, 若出现部分梗阻, 则立即更换。

4.3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病人长期卧于平卧位是引起误吸的最危险因素。

如果病情许可, 应给予低半卧位或半卧位, 特别是进行鼻饲时及鼻饲后应给予半卧位30~60min, 防止误吸返流的危险。

4.4 重视各医用导管、器具的消毒灭菌。

使用一次性无菌物品, 如一次性呼吸机螺纹管、一次性吸氧管、一次吸引器连接管及吸痰管。

5 小结

充分的气道湿化、正确有效的吸痰方法、气囊管理及预防肺部感染是气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4个方面。湿化液与吸入氧气的充分湿化, 湿化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掌握正确有效的吸痰方法。气囊定时放气虽然没有必要, 但非常规性的放气或调整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加强口腔护理和保持气囊上区域的清洁, 机械通气病人的正确体位对预防肺部感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郎雁娴, 陈琴.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1997, 32 (12) :731

[2]高钰新.吸湿性冷凝湿化器在人工气道的应用[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1999, 18 (3) :10.

篇9:机械通气工作方式icu

【关键词】床旁支气管镜;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51-02

对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临床往往需要选择机械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其可以将患者表现出的相关疾病症状加以改善【1】。为了探讨选择床旁支气管镜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对象,采用床旁支气管镜对观察组33例ICU通气患者进行治疗后,在改善患者的PaO2、PaCO2以及SaO2等系列指标等方面,效果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63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观察组33例以及对照组3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对比分组依据为不同疾病干预方法;观察组(33例):男29例,女4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5岁-59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35±2.93)岁;对照组(30例):男25例,女5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6岁-6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39±2.89)岁;观察两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基础资料,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ICU机械通气患者,在其住院后按照常规展开机械通气治疗。此外对患者于临床实施化痰治疗、解痉治疗以及抗感染等治疗等。对于观察组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选择纤维支气管镜有效展开相关的疾病检查以及临床治疗。在准备对患者实施临床手术前,选择丙泊酚[2毫克/(千克·小时)~4毫克/(千克·小时)]对患者完成静脉滴注。此外对患者于临床实施局部浸润麻醉,主要选择利多卡因药物有效完成【2】。之后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模式于临床针对ICU患者展开疾病的治疗,控制潮气量保持在8毫升/千克与10毫升/千克之间,调整频率保持在15次/分钟与20次/分钟之间,将呼气末气道正压进行降低,降低的幅度在5mmHg与8mmHg之间,保证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达到100%。之后于患者的主气道,将支气管镜有效插入,针对患者的左右侧叶以及患者每段支气管有效实施灌洗【3】。在进行相关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选择氯化钠注射液(0.9%,37℃)于活检孔中有效注入,对患者视野内的分泌物进行有效冲洗并且吸出,完成后退镜,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观察,合理完成灌洗量的设置。完成相关操作之后,对呼吸机参数以及呼吸机模式进行调整,保持在原有模式状态,在2小时之后对患者实施血气分析,按照常规对患者实施痰培炎。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有ICU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数据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完成,PaO2、PaCO2以及SaO2等系列指标实施t检验(以 表示),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PaO2以及SaO2方面,同对照组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提高程度明显(P<0.05);在PaCO2方面,同对照组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P<0.05),见表1。

2、讨论

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在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对于表现出脱机困难的患者,往往合并表现出重症肺部感染的现象,对患者选择全身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患者的感染现象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对于表现出痰液较多症状、痰液粘稠以及痰液无法有效咳出的患者,往往因为出现了支气管腔阻塞的情况后,表现出肺不张的现象,从而导致无法获得显著的机械通气效果,表现出较高的疾病死亡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

选择床旁支气管镜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其可以将患者气道内处于浓稠状态的痰液进行有效清除,将患者的肺不张面积有效减少,将疾病死亡率有效降低。

综上所述,对于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床旁支气管镜,在PaO2、PaCO2以及SaO2等系列指标方面可以确保获得明显改善,显著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蕾,刘勇,闫登峰.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2013(25):71+73.

[2]张永利,万献尧. 经纤支镜灌洗治疗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临床医学,2014(01):45-46.

上一篇: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下一篇:六年级运动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