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网络教育2007年专科起点本科入学考试模拟题范文

2024-05-15

西南交大网络教育2007年专科起点本科入学考试模拟题范文(精选2篇)

篇1:西南交大网络教育2007年专科起点本科入学考试模拟题范文

西南交大网络教育2007年专科起点本科入学考试模拟题

大学语文

(一)一、单项选择

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论语》

B、《史记》

C、《孟子》

D、《庄子》

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倡导的政治主张是(A、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B、仁和礼

C、严刑峻法

D、王道、仁政

3、下列句中“于”字表示被动意义的是()

A、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B、井蛙不可以语于冰者,拘于虚也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D、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

4、下列文章属于奏章的是()

A、《答李

书》

B、《郑伯克段于鄢》

C、《谏逐客书》

D、《季氏将伐端臾》

5、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A、《故乡》

B、《祝福》

C、《狂人日记》

D、《**》

6、鲁迅在《灯下漫笔》中向青年所阐明的最重要的道理是(A、如何读书

B、如何绘画

C、改造国民性

D、创建新时代

7、下面属于钱钟书的学术著作是()

A、《美育书简》

B、《管锥篇》)))

C、《随感录》

D、《美的历程》

8、《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典型的()文章

A、写人

B、叙事

C、议论

D、抒情

9、司马迁的《史记》全书130篇,其中篇数最多的是()

A、本纪

B、世家

C、列传

D、表

10、《种树郭

驼传》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A、类比

B、夸张

C、讽刺

D、拟人

11、《沙滩上的脚迹》中“他”用来照亮路的心火指()

A、灯火

B、理想与信念

C、火花

D、勇气

12、《爱尔克的灯光》是一篇()

A、记行散文

B、记人散文

C、游记

D、抒情散文

13、《诗经》所以收录的诗歌时代是()

A、商朝至西周B、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C、西周末年至战国

D、春秋至战国

14、《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是()

A、大雅

B、小雅

C、国风

D、颂

15、“乐府”由来的音乐官署名称转变为诗体名称是在()

A、汉武帝时

B、汉成帝时

C、魏晋以后

D、东汉

16、曹操《短歌行》中运用典故的一句是()

A、唯有杜康

B、周公吐哺

C、青青子衿

D、乌鹊南飞

17、下列诗作属五言古诗的是()

A、《短歌行》

B、《山居秋暝》

C、《饮酒》

D、《国殇》

18、王维山水诗的突出的艺术特色是()

A、旷达飘逸

B、慷慨雄壮

C、沉郁顿挫

D、诗中有画

19、李白《行路难》是一首()

A、七律

B、五律

C、七绝

D、七言歌行

20、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21、陆游的《关山月》是一首()

A、新乐府诗

B、旧题乐府诗

C、七律

D、七绝

22、《炉中煤》选自郭沫若的诗集()

A、《星空》

B、《恢复》

C、《女神》

D、《前茅》

23、“新月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A、徐志摩

B、郁达夫

C、郭小川

D、艾青

24、“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

A、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B、陆游《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C、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D、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25、《天净沙.秋思》前三句用各写三种景物的词语构成()

A、排比

B、鼎足对

C、流水对

D、博喻

26、被誉为“曲状元”的元代散曲家是()

A、关汉卿

B、白朴

C、郑光祖

D、马致远

27、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

A、抒情小赋

B、文赋

C、骈赋

D、大赋

28、《**》描写的事件背景是()

A、清末农民起义引起的**

B、辛亥革命时的**

C、张勋复辟在江南水乡引起的**

D、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引起的**

29、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先生的是()

A、《故都的秋》

B、《北京人》

C、《断魂枪》

D、《祭文姬》

30、《米龙老爹》开头的记叙方法是()

A、顺叙

B、插叙

C、倒叙

D、补叙

二、阅读并回答文后问题

1、很早,便在描绘西湖的诗文中沉醉,便想变作那风景中的一只鸟,一株树,静静地守着她。

站在西湖边上,方觉出那些美文的局限乃至艳俗。因为这时我已被西湖的品格征服。西湖不是湖,西湖是一个灵魂。

天地何时孕育出这般奇美的景观呢?竟然把可以使人联想到的所有关于美的东西都汇聚到这里。这时我不得不叹服造化的神奇。远望湖面,会使你产生远甚于凝望情人的眼眸给内心带来的震撼。因为这绝不是一种平等到的交流,不是在倾听情人内心的倾吐,而是在接受来自安琪儿围就的圣殿中的声音,那是一种慈爱的关照,是播洒于万物之上温暧心灵的阳光。

所以,我也决不敢去吻她。她圣娄般的完美,使我对这种美有一种疏远感。我只能被她所降伏,所感召,然后虔诚地膜拜。

人们早已把西湖比喻成天堂。于是使有无 数灵魂纷纷在这里寻找精神家园。正如陶渊明的南山,梭罗有瓦尔顿湖,白居易苏东坡也曾有过西湖。当然,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白堤,也留下了“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水中央”一类的精神财富。这样,在山与水排列组合形成的令人惊叹的自然之上,西湖又多了一层文化的积淀。而且这种积淀一代代传下来,绵延不绝。西湖自然要感谢白居易们,因为正是他们,使西湖又多了一层骄傲,她有资本蔑视那些诸如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和古希腊克里特岛昙花般辉煌一时的文明了。

然而要知道,对于苏东坡与白乐天这等统领时代的巨擘,西湖又曾慷慨地赋予他们多少艺术灵性啊。如今我也敢来造次,脸也不红就写起西湖来了。我知道以人类的胸怀,终究是无以

客西湖的深邃与博大的。自然的完美与伟大,正是人类的困顿与悲哀。白、苏两位巨匠如今也烟尘般消逝在历史深处,他们同西湖比起来又 算得了什么呢?

热爱西湖的人们啊,你们一定要新自去看看西湖,漫步湖堤挥洒思绪而不被书本的辞章牵走,要让西湖的波漾入你的心灵,融化它,然后带着它属于你生命的那一部分西湖,默默地离开。

①“我已被西湖的品格所征服”,从文中找出能概括“西湖品格”的词语

②“她圣灵般的完美”从上下文看指什么?

③“她圣灵般的完美,使我对这种美有了一种疏远感”为什么会对我这种美有一种“疏远感”?

④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白居易,苏东坡与西湖相互关系。

⑤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2、“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完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候,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①概括这段话的中心论点

②这段话可以划分两部分,请概括这两部分的大意。

③这段议论从总体上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④这段议论的前一部分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⑤这段话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按

作文

每一个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形象;文明自律的,粗俗放任的;勇于进取的,畏缩不前的;朝气蓬勃的;萎靡不振的„„„

请以“形象“的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一、A、D、B、C、C

D、B、B、C、A、B、D、B、D、C

B、C、D、D、C、B、C、A、C、B

D、B、C、C、C

二、1、①博大,深邃

②“圣灵般的完美”指来自安琪儿围就的圣殿中的声音(或:一种慈爱的关照,或:是温暖心灵的阳光)

③有一种“疏远感”的原因是:这绝不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而是一种慈爱的关照,是温暖心灵的阳光。(或:因为只能被她所降服,感召,对尘虔诚地膜拜。)④白居易,苏东坡使西湖多了一层文化积淀;西湖则慷慨地赋予他们艺术灵性。⑤感受西湖

2、①驱除客卿就是损害了自己而帮助了敌国

②前一部分论证了不却众庶,广纳人才方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后一部分认论证了驱除客卿就是损害自己而帮助敌国的道理。③总体用的是对比论证 ④前一部分用的是类比法 ⑤比喻,排比,对偶。

西南交大网络教育2007年专科起点本科入学考试模拟题

大学语文

(二)一、单项选择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A、兼爱 B、仁和礼 C、严刑峻法 D、自然无为

2、下列和句中“相”字作动词,理解为“扶持,辅佐”一句是()A、则将焉用彼相奂

B、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厉王使人相之。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D、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3、成语“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出自()

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史记》

4、《谏逐客书》中,作者列举秦国四位先君广招人才史实,然后得出“此四君都,皆以客之功”的结论,这里采用的认证方法()A、归纳法 B、演绎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5、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王安石 B苏轼 C欧阳修 D柳宗元

6、《灯下漫笔》选自鲁迅的杂文集()

A、《三闲集》 B、《坟》 C、《二心集》 D、《华盖集》

7、钱钟书的散文集是()

A、《围城》 B、《写在人生边上》 C、《龙虎、狗》 D、《谈艺录》

8、“请以遗之”中“遗”的正确项是()A、赠送 B、遗忘 C、遗留 D、遗弃

9、柳宗元和韩愈齐名、共同倡导了唐代的()

A、新乐府运动 B、山水田园派 C、故运动 D边塞诗派

10、茅盾是()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A、新月社 B、创选社 C、文学研究社 D语丝社

11、《沙滩上的脚迹》一文在表现方法上的最大特点是()手法的运用

A、夸张 B、讽刺 C、象征 D、对比

12、《爱尔克的灯光》中组织全文的线索是()

A、灯光 B、回忆 C、梦 D、花树

13、成语“信誓旦旦”出自()

A、《诗经》 B、《论语》 C、《左传》 D、《史记》

14、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民歌的是()

A、《氓》 B、《陌上桑》 C、《短歌行》 D、《杜陵叟》

15、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是()

A、苍凉悲壮 B、新奇壮丽 C、清新淡雅 D、飘逸奔放

16、陶渊明诗歌的总体风格是()

A、平淡自然 B、新奇壮丽 C、沉郁顿挫 D、苍凉悲壮

17、陶渊明的《饮酒》是一首()

A五言律诗 B、乐府诗 C、五言古诗 D、五言绝句

18、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A、李白 B、王维 C、岑参 D、王昌龄

19、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A、陶渊明 B、王维 C、李白 D、杜甫 20、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史”的是()的诗作。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21、陆游的《关山月》(和戌诏下十五年)以()为线索来抒情。

A、月夜 B、笛声 C、杜甫 D、白居易

22、《炉中煤》中,“年表的女郎”比喻()

A、故都 B、家乡

C、恋人 D、“五四”后新生的祖国

23、《再别康桥》一诗选自徐志靡诗集()

A、《猛虎集》 B、《问谁》 C、《云游》 D、《两地相思》

空,答案顺序不受影响。

2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

A、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C、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D、陆游《关山月》(和戌诏下十五年)

26、苏轼《前赤壁赋》中,据以立论的自然景物是()A、江水、清风、明月 B、清风、明月 C、江水、明月 D、江水、清风

27、《**》中九斤老太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反映了(A、农民传统的保守、复旧心理 B、不满现实的心理 C、年老妇女的心态 D、封建复辟的心理

24)

28、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

A、沈丛文 B茅盾 C、鲁迅 D、巴金

29、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莫泊桑属于()作家

A、浪漫主义 B、批判现实主义 C、超越现实主义 D、象征主义

30、《天净沙·秋思》中用以概括全篇主题思想的是()

A、枯藤老树昏鸦 B、小桥流水人家 C、古道西风瘦马 D、断肠人在天涯

二、阅读并回答问题

1、《**》的结尾段: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早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 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了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①

概括这个结尾的大意

② 六斤“新近裹脚“和”在土场上一瘸一拐地往来的描写有什么象征意义?

③ “十八个铜钉的饭碗”有什么象征意义?

④ 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⑤ 这种描写手法对深化小说的主题起了什么作用?

2、李白《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篇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白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①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 试举出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的诗句,表现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③ 如何理解诗中比喻句的含义?

④ 诗中所用历史典故有何内涵?

三、作文

有这样一则寓言:场院上,一头毛驴要吃草,毛驴左右两边各放着一堆青草、岂料,毛犯了难,先吃这一堆呢,还是先吃那一堆呢?毛驴在犹豫不决中饿死了。毛驴饿死其原因是不会选择。人也一样,一个人一生中的每时每刻,其实都在选择中度过的。有人这样说,品味人生,最大愉快莫过于做出选择;最大痛苦也莫过于做出选择,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选择。要求:①以“选择”为内容范转写一篇文章;

②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复习题二)

一、B、D、B、A、C B、B、A、C、C、C、A、A、B、A A、C、B、C、C A、D、A、D、A A、A、C、B、D

二、1、①**过去以后,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老样子。

②象征着封建传统仍在一代一代往下传,中国仍在痛苦地重复着封建的老路。

③象征着人们似在贫穷与落后之中。

④细节描写

⑤通过细节描写,暗示读者:辛亥革命终归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果:皇帝虽然疲推翻了,自由的思想和习俗仍钳别着人们的灵魂,农村依旧如一潭死水。广大农民精神仍未觉醒,照旧麻木愚昧。这样的结尾,强化了作品的批判和启蒙的双重主题。在揭示辛亥革命后封建农村落后的社会面貌的同时,作者指出了启蒙和唤醒民众的重要性。

2、①表现了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思想痛苦和心量矛盾。一方面对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另一方面又对前途充满希望。

②“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表面上是写离开京城所要走的路途的艰难,实际比喻佳作的艰难。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以行路之艰难比喻人生道路之艰难。

④“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日边”用姜尚,伊尹终遇明主的典故表示人生遭遇,变幻莫测,自己仍对前途满期怀希望。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南朝刘宁时期宗悫的话表达自己的宏伟抱负。

西南交大网络教育2007年专科起点本科入学考试模拟题

大学语文

(三)一、单项选择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民本思想的提出者是(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荀子

2、下列成语短句出自《季氏将发木须臾》的是()A、望洋兴叹

B、既来之,则安之

C、夙兴袒寐

D、五十步笑百步

3、下列史籍属纪传体通史的是()A、《左传》

B、《战国策》

C、《论语》

D、《史记》

4、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A、史记

B、奏章

C、史传

D、文论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出自()A、《谏逐客书》

B、《答李诩书》

C、《答司谏议书》

D、《五代史伶官传序》

6、《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A、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B、帝国主义 C、资本主义

D、中国的奴隶制度

7、下列属编年体史书的是()

A、《论语》

B、《战国策》

C、《左传》

D、《史记》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出自())

A、《孟子》

B、《论语》

C、《左传》

D、《史记》

9、下列传记作品中,具有寓言色彩的是()A、《李将军列传》

B、《种树郭

驼传》

C、《张中丞后叙》

D、《马伶传》

10、茅盾发表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是()A、《幻灭》

B、《子夜》

C、《霜叶红于二月花》

D、《虹》

11、《沙滩上的脚印》使用的修辞方法是()A、夸张

B、讽刺

C、拟人

D、象征

12、巴金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部曲中,最著名的是()A、《蚀三部曲》

B、爱情三部曲 C、激流三部曲

D、抗战三部曲

13、《诗经》中收录民间歌谣最多的是()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14、从体裁上说《陌上桑》是一首()

A、抒情诗

B、写景诗

C、咏物诗

D、叙事诗

15、曹操《短歌行》是一首()

A、新题乐府诗

B、仿《楚辞》而作 C、仿《诗经》而作

D、乐府旧题诗

16、我国古代田园诗歌派的开创者是()A、曹植

B、陶渊明

C、王维

D、曹操

17、《山居秋暝》是一首()

A、五律

B、七律

C、五古

D、七古

18、格律诗歌发端于南北朝,定形于()A、唐朝

B、隋朝

C、五代

D、宋代

19、李白诗歌的特点是()

A、朦胧迷离,善于用典

B、挥洒自如,飘逸奔放 C、婉约缠绵,沉郁顿挫

D、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0、《蜀相》是一首()

A、五律

B、七律

C、五古

D、七绝

21、陆游《关山月》中“中原干戈古亦闻”中“干戈”一词的修辞手法是()

A、用典

B、比拟

C、夸张

D、借代

22、《炉中煤》中“我为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

B、象征

C、比拟

D、暗示

23、艾青的成名作是()

A、《北方》

B、《大堰河—我的保姆》 C、《向太阳》

D、《乞丐》

24、宋代作家中号称诗、书、画三绝的是()A、欧阳修

B、苏轼

C、陆游

D、辛弃疾

25、下列哪位南宋词人的风格是“雄劲豪迈,悲壮沉郁”()A、苏轼

B、柳永

C、辛弃疾

D、李清照

26、元代散曲中,被誉为“秋思之祖”的是()A、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B、柳永《八声甘州》 C、辛弃疾《水龙吟》

D、李清照《声声慢》

27、《红楼梦》的体裁是()

A、长篇章回白话小说

B、长篇文言小说 C、诗体韵文小说

D、现实主义小说

28、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著名作家是()A、欧.亨利 B、契诃夫 C、屠格涅夫 D、莫泊桑

29、在世界著名小说家中,其作品具有“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A、契诃夫 B、欧.亨利 C、莫泊桑 D、屠格涅夫

30、解放后,被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

A、茅盾 B、老舍 C、曹禺 D 郭沫若

二、阅读并回答问题

1、《沙滩上的脚迹》片段

这纵横重叠的,分明是禽兽的脚迹。大的、小的、新的、旧的,延展着,不知有几多远。而他,孤零零站在这兽迹的大海中间。

他惘然站着,失却了本来的勇气;心头的火光更加微弱,黄苍苍地像一个毛月亮,更不能照他一步两步远。

于是抱着头,他坐在沙滩上。

他坐着,他想等到天亮;他相信;这纵横重叠的鸟兽的脚迹中,一定有一些是人的脚迹,可以引上康庄大道,达到有光明温暖的人的处所的脚迹,只要耐守到天明,就可以辨认出来。

他耐心地等着,抱着头,连远处的灯塔也不望它一眼。他相信,在恐怖的黑夜中,耐心等候是不错的。然而,然而———

① 在这一片段中作者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② 这一片段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基调?

③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④ 运用这些修辞方法,其作用如何?

2、庄子《秋水》中的一段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也,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①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什么道理?

② 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③ 开头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三、作文 题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要求: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复习题三)

一、B、B、D、A、D

A、C、B、B、A

C、C、A、D、D B、A、A、B、B

D、C、B、B、C

A、A、D、B、B

二、1、① 坚守信念,追求真理的艰难。

② 反映出作者在人生求索过程中的迷惘,在重重邪恶包围中,所感受到的孤独,渺小和无助。

③ 象征。那些大小,新旧的禽兽的脚迹,象征了各种各样的邪恶势力。

衬托。以迷惘、绝望的心态来衬托“他”后而义无返顾地继续探索下去的决心。

2、① 说明环境条件与生存、见识的关系,指出不能和见识上受限的人谈他见识以外的事物。

② 归纳、对比论证

③ 排比

篇2:西南交大网络教育2007年专科起点本科入学考试模拟题范文

模拟试题大学语文

(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A.《文选》B.《乐府诗集》 C.《左传》D.《战国策》

2.《背影》描写人物肖像和行动时所采用的手法是()

A.比兴B.白描C.情景交融D.直抒胸臆

3.“狡兔三窟”成语出自()

A.《郑伯克段于鄢》B.《秋水》(节选)C.《李将军列传》D.《冯谖客孟尝君》

4.《行路难》(其一)中情感流动的方式是()

A.起伏跌宕B.逐层减退C.逐层递进D.平缓舒展

5.侯方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

A.政治家B.诗文作家C.思想家D.教育家

6.《日出》的情节结构特点是()

A.回顾式写法B.横断面描写法C.闭锁结构D.开放式结构

7.奠定巴金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长篇小说为()

A.《灭亡》B.《春》C.《家》D.《雾》

8.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是()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2)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 其德。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A.拟人 排比 比喻 对偶 B.比喻 拟人 夸张 对偶

C.比喻 排比 夸张 对偶 D.拟人 比喻 对偶 夸张

9.王昌龄最擅长的是()

A.七言律诗B.七言歌行 C.五言绝句D.七言绝句

10.下列作品中,属于新乐府的是()

A.白居易《杜陵叟》 B.李白《行路难》(其一)C.陆游《关山月》D.曹操《短歌行》(其一)

11.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为()

A.巴金B.鲁迅C.冰心D.茅盾

12.贯穿《谏逐客书》一文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A.对比论证B.归纳论证C.演绎论证D.比喻论证

13.曹操的《短歌行》(其一)是一首()

A.律诗B.新乐府C.乐府旧题D.绝句

14.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杰出的()

A.诗人B.剧作家C.杂文家D.作家

15.“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这句话出自()

A.《大同》B.《谏逐客书》C.《陈情表》D.《五代史伶官传序》

16.下列句子中“诸”字的含义是“之于”的是()

A.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B.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C.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D.公伐诸鄢。

17.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A.B.C.D.18.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是()

A.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彼以艰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D.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19.下列带点的字解释正确的是()

A.战百万日滋之师。滋:滋养。B.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卒:到。

C.间道经其门。间:间或,偶尔。D.凌余阵兮躐余行。凌:超过。

20.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雪恨的心愿。

B.冀君实或见恕:希望或许得到你的原谅。

C.食以草具:拿粗糙的饭菜给他吃。

D.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岂尝有所恨乎:难道曾经有什么怨恨的事吗?

二、文言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李斯《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21.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4分)

22.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2分)

23.这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位国君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4分)

(二)阅读苏轼《水调歌头》,然后回答24〜26小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矛盾心理?(4分)

25.词人最后的选择表明了他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

26.这首词中蕴涵的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什么?(4分)

(三)阅读下面《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7〜29小题。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

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

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

条干绝世,七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27.解释文中带点字的含义。(4分)

示:讫:

疾:恨:

28.这段文字反映了怎样的思想内容?(4分)

29.这段文字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石崇的豪富及飞扬跋扈的个性的?(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罢。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30.这段文字叙述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31.这段文字中有两种灯光的描述,它们分别有何象征意义?(4分)

32.这段文字所提及的“爱尔克姐姐点的灯”的故事,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又痛 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 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姚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这种苦恼竟包藏在一个渺小的躯壳里„„

33.这段话引自哪篇小说,作者是谁?(4分)

34.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2分)

35.这段文字采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三)阅读《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6〜38小题。

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 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的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里还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珅侍卫在侧,脱口而出: “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36.梁任公指的是谁?他为什么最恶闻“消遣”二字?(4分)

37.作者为什么说“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2分)

38.和珅说的话是否有道理?作者为什么说“我们不可以人废言”?(4分)

四、作文(共50分)

3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文明”是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野蛮”是指蛮横残暴的行为或不文明的状态,“文明与野蛮”既可以指人的具体行为的特点,也可以指人类历史、社会的特点。

请以《文明与野蛮》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模拟试题大学语文

(一)参考答案

—、选择题:1.D 2.B 3.D 4.A 5.B 6.B 7.C 8.C 9.D 10.A 11.B 12.A 13.C 14.D 15.C 16.D

17.A 18.B 19.C 20.D

二、文言文阅读

(一)21.【答案】分两层:第一层,自“昔穆公求士”至“客何负于秦哉”,讲秦国历史上的明君任用客 卿建立功业。第二层,自“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至本段结束,讲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22.【答案】归纳法,由四君个案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客何负于秦哉!”对比法,任用客卿与驱 逐客卿形成对比。

23.【答案】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侧重的是:秦穆公争霸,秦孝公变法,秦惠王扩张,秦昭王 安内。运用秦国历史上明君的事例作论据,对秦王来说,是最熟悉、最亲切、最有说服力的,并且暗含着深意:逐客是违背列祖列宗的做法,是不孝的;任用客卿建功各有侧重,有利于 突出强调客卿的多种作用。

(二)24.【答案】表现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既想超然物外、登临仙境,又难以割舍现实生 活。(只答“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亦可)_

25.【答案】执著现实,热爱人间生活。

26.【答案】这首词由中秋赏月,抒写人生感慨,表现了词人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引起的出世与 人世的矛盾,在矛盾中又透露出他对人生的执著热爱。

(三)27.【答案】示:给„„看。讫:完毕。疾:同“嫉”,嫉妒。恨:遗憾。

28.【答案1王恺与石崇争豪斗富的丑恶表演,揭露了东晋门阀豪富穷奢极欲的生活态度和依 仗财势飞扬跋扈、骄横暴戾的品性。

29.【答案】运用了对比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

(一)30.【答案】写作者傍晚驻足在故居前的所忆所念。作者由故居大门内昏暗的灯,看到了家庭 走向衰败的悲剧,内心感到痛苦和沉重。

31.【答案】故宅门内昏暗的灯光和爱尔克姐姐点的灯光,前者象征着封建旧家庭走向没落和 崩溃,后者象征旧家庭里的青年渴望幸福的希望破灭。

32.【答案】使作者联想到已逝的姐姐的悲惨命运,激起他对旧活的憎恶。(二)33.【答案】《苦恼》,作者契诃夫。

34.【答案1这段文字主要写主人公姚纳无处诉说自己的苦恼。

35.【答案】这段描写主要采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作者把这种悲哀与孤独感以一江流水作 比喻来暗示姚纳苦恼之深和他心境的绝望程度。

(三)

36.【答案】梁任公是指梁启超。他最不愿意听“消遣”二字,他认为这是“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哪有时间可供消遣。

37.【答案】时间观是人生观的具体表现,不同的人“打发”时间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人生 的志向也不相同。

38.【答案】和珅说的话有道理。作者认为不能因为他是贪官,就否定了他对人们忙着追名逐 利的正确看法。

上一篇:我当上帝三年级作文300字下一篇:投诉处理标准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