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2024-05-05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共11篇)

篇1: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操作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有效探究中认识倍

1.引出倍,揭示课题。

谈话:春天来了,花园里五彩缤纷的鲜花都张开了笑脸!瞧,这里有黄花和蓝花(课件演示同样多的黄花和蓝花)。

提问:黄花的朵数和蓝花的朵数怎么样?(课件演示增加黄花的朵数)现在谁来说说黄花和蓝花的朵数关系呢?

小结:其实,黄花与蓝花的朵数之间,除了小朋友们刚才所说的多与少的关系,还有倍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倍的知识。(揭示课题:倍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从而引出倍的概念,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圈画中形成对倍的初步认识。

出示:2朵蓝花,6朵黄花。

谈话:如果我们把蓝花的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的话,(师边说边圈)那么,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可以在练习纸的第一题上圈一圈,再告诉大家。

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呢?黄花有这样的几份呢?

小结: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课件出示:蓝花2朵,黄花12朵。

提问:黄花变成12朵,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能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吗?在练习纸的第二题上试一试。

提问:谁来汇报?说说你是怎么圈的?发现黄花是蓝花的几倍了?

(修改板书:黄花有6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6倍。)

设疑:我们来观察刚才的两幅图。你们是怎么一眼就从图中看出第一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3倍,而第2幅图中黄花是蓝花的6倍的?

追问:第二行有3个圈就是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倍,有6个圈就是有这样的6份,也就是6倍。真就这么简单吗?【评析:在学生掌握几个几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自己在图上圈一圈,有利于学生建立倍的表象。再通过对比,使学生感知,能圈出这样的几份,就是一份数的几倍。有利于学生理解倍的含义。】

3.在比较中充实对倍的认识,掌握倍的内涵。

课件出示下图

课件出示:12朵黄花,没有红花。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引导:大家觉得有困难吗?

小结:看来1份红花有几朵太关键了!

提问:那就让你来猜,你猜猜红花可能是多少朵,再说说你又会怎么圈?

提问:如果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

在练习纸第3题上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了?

追问:如果把1份红花有4朵、6朵,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又会是怎样呢?

完成练习纸的第4、第5题。

交流:你是怎么圈的?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如果红花只有1朵,黄花还是12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几倍呢?我们在自己的脑海里默默地圈一圈,再告诉我答案。

交流:你能说说脑海中是怎么圈的吗?

设疑:如果红花是12朵,黄花也是12朵,现在它们的倍数关系又怎样呢?

交流:孩子们,黄花一直是12朵,那为什么两种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示上述蓝花3朵、4朵、6朵、1朵、12朵的5幅图)

【评析:创设变式情境,不断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在困惑中感受1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

谈话:孩子们,我们每人的信封里,都有一些圆片,你能摆一摆,表示第二行的圆片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吗?摆完的同学可以跟小组的交流交流自己的方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介绍方法。

提问: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或者你还想到了什么不同的摆法?

追问:咦,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你们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怎么你们用的圆片个数并不一样呢?能具体说说吗?小结:只要第一行的1份的个数确定了,第二行就摆这样的几个几。

设疑:那如果要摆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该怎么想?5倍呢?10倍呢?

【评析: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都是表示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为什么用的圆片个数却不一样呢?以此推动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完善对倍的认识。】

4.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图:紫花8朵,黄花56朵;问题: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

谈话:大家可以圈一圈、可以用竖线分一分,也可以想其他的办法。

在作业纸上完成第6题。

追问用除法计算的孩子:怎么想到用除法计算的?

谈话:我们圈一圈、画一画,不就是为了发现56里面有几个8吗?

追问用画圈方法的孩子:如果重新选择,你会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小结:是呀,如果黄花更多,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就麻烦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看来,我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注意,在书写结果时,因为倍不是单位名称,所以在结果的后面不要写倍。

二、在多层练习中完善建构

谈话:通过刚才的画一画、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动,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倍有了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小动物们还带来了题目想考考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

1.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行 红带子12厘米

第二行 绿带子3厘米(变化:2厘米、1厘米)

提问: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几倍?。

思考:大胆地想像一下,如果红带子的长不变,绿带子越来越短,那么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就会怎样变化?

2.连一连、填一填(想想做做第3题)。

3.比一比,说一说。

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说一说。

练习后,把第一行的6个变成5,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追问:现在黄色的圈5个,为什么不能说黄色圈的个数是红色圈的3倍?

三、总结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精致过程越来越被大家所重视。我们认为:在数学学习中,精致的实质是对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尽量详细地深加工,对概念要素进行具体界定,以使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概念表象,获得更多的概念例证,对概念的细节把握得更加准确,理解概念的各个方面,获得概念的某些限制条件等。为此,张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强化感知,让学生在圈圈画画中初步建立倍的表象;提供反例,让学生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义;应用变式,让学生在矛盾困惑中凸显倍的内涵;重视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完善倍的建构等方面,引领学生 精致地完成了倍的概念的建构过程。或者说,把概念的精致提到了可操作的层面,使精致落到实处

篇2: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设计: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第四小学 吴云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0页。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获得“倍”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的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学具等。教学过程:

一、活动激趣

让六个学生上讲台,听老师口令排队。排成3个2,2个3,6个1,1个6。意在复习“几个几”。

二、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师出示题目:复习“几个几” 动物园里有2只猴子,6只兔子,师提问: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几只猴子,几只兔子,兔子比猴子的数量少4只,猴子比兔子的数量多4只)师提问:以两只猴子的为标准量,看作一份,6只兔子包含了几个这样的一份呢?(生上台圈一圈)

师指导生得出:以猴子的2只为标准,6只兔子包含了(3)个2,就是包含了这样的3份。

2、师出示:又来了2只小兔子,这时,8只兔子包含了(4)个(2),就是包含了这样的4份。

3、师出示:这时来了2只小猴,你得说出几个几吗?(目的:复习几个几,为新课作铺垫。)

三、探索新知,理解概念。

1师出示:看,到了喂食的时间了,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给小兔子们喂食了萝卜。师提问:仔细观察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预设:学生会遇到困难,师让生用分类的方法,将3种萝卜分类)

师提问:你能从以上信息中,用几个几的形式,说出任意两种萝卜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生上台用白板操作。

(生A.胡萝卜和红萝卜的关系:胡萝卜2根,红萝卜的数量包含了3个2,我们就说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

(生B,胡萝卜和白萝卜的关系:胡萝卜2根,白萝卜的数量包含了5个2,我们就说白萝卜是胡萝卜的5倍。

2、师引出今天的新知:

我们在比较各种萝卜的数量关系时,都用到了一个倍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

(板书,倍的认识)

3、师提问:你是怎样认识倍的?你觉得什么是倍?

(两个数进行比较时,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刚我们就用了倍的知识,解决了3种萝卜之间的关系。突出强调:以量少的为标准一份。

四、巩固练习

1、改变萝卜的数量,让生说一说倍数关系。提出当两种数量一样时,它们之间就是1倍关系。

2、A、B、3、练习

学生自己动手设计3种颜色的球之间的关系,并用()是()的()倍,说一说。做一做

思考,绿球与黄球,蓝球之间倍的关系。拓展:知道倍数关系,求其中较大的数量。

五、拓展练习

本环节,老师在手中藏了几个红球,让学生说一说“你说的数是我手中红球的3倍”。(这是一个拓展练习,重在让学生去思考,老师手中的标准量是几个?在学生的讨论中,一部分孩子会直接猜“3个”“6个”等等,还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因为他们会思考,不知道我的手中的标准量是多少?通过两类不同的学生的回答与反应,可以引导出标准量的重量性)

六、游戏激趣。

师做动作,学生要示准备的模仿几倍的动作。

七、师生小结。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把较少的量看作一份 要求:第二排的球个数是第一排球的3倍 第一排○○○○

篇3: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一、设疑导入, 感知“倍”———经验的激活

在引入阶段, 我通过情境创设出示2朵蓝花和6朵黄花, 开门见山地提出一个问题:“你能说说蓝花与黄花的朵数关系吗?”这个问题引领着学生去思考, 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的头脑里, 他们清楚地知道, 比较蓝花和黄花的朵数, 可以求“黄花比蓝花多多少朵”或“蓝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而这正是本节课新知的切入点。因为对于一些思维比较活跃、数学知识丰富的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知道比较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 除了一年级时学过的“多”、“少”外, 还存在着“倍”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提问, 让学生进行思考, 既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同时已经对“倍”有所认识的学生来说, 也是对他们已有知识的激活。

二、自主探索, 认识“倍”———经验的生成与优化

在情境图中, 学生明确了两个数量之间除了存在相差关系之外, 还存在倍数关系。但是“倍”到底指的是什么, 学生不清楚, 即使有知道的, 概念也很模糊。这种对倍的深刻认识, 靠“认真听讲”, 只会浮于表面。怎样才能做到每个学生主动学、学深刻, 就得要求教师好好设计教学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为此, 在建立倍的概念的教学中, 我安排了三个活动内容: (1) 圈一圈黄花的朵数; (2) 数一数有几个2朵; (3) 说一说倍的句式。美国学者科尔比认为:经验获得至少要经过“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括”、“主动实践”四个阶段, 并在这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中完成。所以, 紧接着我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

1.改变几倍数, 及时类比, 形成概念。呈现黄花增加4朵, 提问:现在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 倍呢?你能先圈一圈再填一填吗?学生独立圈、填、说, 交流后得出:蓝花有2朵, 黄花有 (5) 个2朵,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5) 倍。

2.改变一倍数, 凸显本质, 强化概念。呈现蓝花又开了一朵, 提问:这时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了?先听听小兔和小猪怎么说的。小兔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 (出示情境图:蓝花3朵、黄花3朵一圈) ;小猪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出示情境图:蓝花3朵、黄花2朵一圈) 。到底是3倍还是2倍呢?你同意谁的说法?

3.比较辨析。以小猪的口吻提出问题:刚才 (出示例题图) 我2朵一圈是对的, 现在2朵一圈怎么就错了?在辨析中, 小猪明白了:蓝花有3朵看作1份, 黄花也得3朵3朵圈, 所以,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

这样的设计, 不断加深难度, 引发冲突, 激起学生探究倍的关系的欲望, 让学生在归纳、比较、总结的过程中, 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则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行为操作的经验:蓝花有2朵, 黄花也得2朵一圈, 圈出3份就是3倍关系, 圈出5份就是5倍关系;形成了数学思维的经验:照这样圈下去, 能圈出几份, 就是一份数的几倍;形成探究的经验:黄花不变还是6朵, 但蓝花变成3朵了,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圈一圈, 6里面有2个3, 这时, 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2倍;比较才能生疑, 探究才能解疑。“同样都是6朵黄花, 怎么刚才是蓝花的3倍, 现在又是2倍呢?”在这里, 学生又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这种过程, 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倍”的内涵也就在这样的思辨中得到了强化。

三、动手操作, 强化“倍”———经验的提升

1.创设小猴邀请大家摆圆片的情境, 一起摆出8个红圆片, 提问:红圆片的个数是蓝圆片的几倍? (矛盾冲突, 必须知道蓝圆片有几个) 此时, 学生的活动有:猜一猜、想一想。

2.鼓励学生根据心中所想, 动手摆出蓝圆片, 摆的时候思考:怎样摆能让人一眼就看出你摆的8个红圆片的个数是蓝圆片的几倍?

3.让学生和同桌交流自己摆出的红圆片的个数是蓝圆片的几倍。

活动的最后, 通过黑板上呈现出的不同摆法的比较, 深化学生对“倍”的认识, 即:都是8个红圆片, 1份的数在变, 所以得到的倍数也在变化。同时, 在操作、观察中学生对“1倍”、“一份数是1个”的比较难理解的倍数都有了清晰的认识。

四、方法升华, 计算“倍”———经验的升华

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个环节, 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

花坛里的红花也竞相开放了, (出示打乱的12朵红花开放图) 提问:你能知道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吗?花这么乱都能看出来, 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通过这两个核心的问题的引领, 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 对已有的活动经验进行提升。

方法1:利用圈的办法或者文字代替的方法。3朵蓝花看作一份, 圈起来, 红花也3朵一圈, 圈了4个3朵, 就是它的4倍。

方法2:计算。12÷3=4 (倍)

怎么想到除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图理解活动过程,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把圈的过程变成算式, 明确圈的目的, 即看12里面有几个3, 使学生的活动体验上升一个层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积累了探究的经验。

为了让学生体会除法计算的优越性, 我创设了变式的教学情境。进行了如下的引领:如果有更多的红花和蓝花 (红花56朵, 蓝花7朵) , 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怎么这么快就知道答案了, 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不画一画、圈一圈了呢?在这里已经没有了直观的操作, 让学生在自主的观察、思辨、交流中得出结论, 逐步体会到求56里面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更简便, 此时算法的优化水到渠成。学生通过自主思考, 获得了数学思维的经验。

五、巩固提升, 运用“倍”———经验的总结

1.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三根彩带比关系;图略)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练习, 学生能从中找出红带子的长是蓝带子的6倍、绿带子的长是蓝带子的3倍、红带子的长是绿带子的2倍。这里面, 既体现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又让学生再次体会到一份数 (标准量) 发生变化, 倍数也不一样。

练习的第二个层次, 将红带子和绿带子的长度都减为和蓝带子一样长, 让学生从中找出倍数关系, 学生很快看出“1倍”的关系。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总结:当两个数量相等的时候, 它们之间都是互为1倍的关系。

这样的练习设计, 对于学生来说, 是一个台阶, 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 也是一个提升。这里, 体现出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 积累“数学地思考”的经验。这个过程, 也实现了数学活动经验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生长与发展。

2.在“回顾总结”教学设计中, 我带着学生“回头看”, 出示了相差关系倍数关系对比图 (图略) 对两个量的“相差关系”“倍数关系”进行了总结, 从而让学生对数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篇4: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0-001-01

案例描述:

师:把3种花比一比来说一句话。

生1:蓝花比黄花少4朵。

生2:蓝花比红花少6朵。

生3:红花比黄花多2朵。

师:两个数量之间除了有多和少的关系,还有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师:我们就以蓝花和黄花为例(把蓝花和黄花贴在黑板上),

把2朵蓝花看作一份(圈出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

生:3份。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来是3份?

生:6÷2=3。

师:你为什么要除以2?

生: 2表示一份。

师:我们把黄花也来圈一圈……

(算式又出现了,教师同样是跟着预设的教学案引导学生在圈一圈中得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

【教学反思】当教师的预设遭遇到学生的生成时,如果跟着学生的生成完全改变我们预设的教学案,在今天的这节课上显然是不行的,当时学生对倍的概念还没建立好,只是部分学生能够说出并理解算式;但选择跟着预设走下去而置学生的回答于不顾,显然也是不妥的,学生的回答是有道理的,只是时间稍稍提前了而已。第二位上课教师用“你为什么除以2”来关注,也只是蜻蜓点水的的过渡,很快就回到了预设的教学案,可以说也是“选择了跟着预设走下去”。

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既能照顾教师的预设又能顾及学生的生成,更能关注到知识的建构和学生的数学思考呢?下面是我的思考。如案例中:

师:把2朵蓝花看作一份(圈出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

生:3份。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6÷2=3。

(当学生说出算式时,教师及时板书算式予以关注,且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师:这里的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生: “6”表示黄花有6朵,“2”表示蓝花有2朵, “3”表示黄花有3个2朵。

师:对呀,(边指算式边指图)这里的“2”(指着算式)表示“2朵蓝花”(在图上指出蓝花),“6” (指着算式)表示“6朵黄花”(在图上指出黄花)。(在图上指说)也就是把2朵蓝花看作一份,看看6朵黄花里有几个这样的一份,我们也一起来圈一圈。(相机在图上圈一圈)

师:(边引导学生说边板书小结知识)像这样,“蓝花有2朵”(板书),我们看作一份;“黄花有3个2朵”(板书),也就是有这样的3份;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板书)。

师:现在,谁能用“倍”说说黄花朵数与蓝花之间的关系吗?

生: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师:那为什么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呢?

师:(指着板书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有序交流)蓝花有 黄花有 所以 .(让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说出黄花的朵数与蓝花之间的倍数关系。)

师:现在你知道6÷2=3这个算式的意思吗?

生:6表示黄花有6朵,2表示蓝花有2朵,3表示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师:就是把2朵蓝花看作一份,看看6朵黄花里面有几个2朵,也就是看看6里面有几个2。

师: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圈一圈(指着图)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也可以通过算一算(指着算式)知道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理由】一是服务知识——立体建构概念。

真的是“算式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吗?教师要给的“直观的圈一圈”和学生说出的“抽象的算式”,这两者是不是矛盾的呢?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是理解“倍”的概念。对此一种教学策略是上述案例中两位教师先“操作感悟倍”再“理解计算倍”。但操作是对“倍”的感悟,计算也是对“倍”的理解,所以当课堂出现算式时,另一种教学策略是将二者巧妙结合,立体建构“倍”的概念。

学生之所以能想到除法算式,是有知识基础的。在前面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就通过操作理解形成了“平均分“的表象,并建构起“每几个作为一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的概念。这里,“圈一圈”的动作唤醒的是“平均分”的 表象,所以“算式”也就出现的理所应当,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说“教学内容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创造的”,真正体现了“理解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统一”。“圈一圈”是对倍的概念的直观感知,“算式”则是对倍的概念的抽象升华。 “圈一圈”就是直观的“形”,“算式”就是抽象的“数学语言”。

篇5: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第6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实物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为学习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做准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建立倍的概念。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蝴蝶图片、圆片、三角形、动物园图;学生准备印泥、刻有红花的橡皮章、纸。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校园里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花坛里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招来了许多蝴蝶。(出示蝴蝶图)

有几只白蝴蝶?有几只花蝴蝶?

花蝴蝶比白蝴蝶多几只?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回答得都对。不过,花蝴蝶和白蝴蝶比,除了相差关系外,还有一种新的关系--倍数关系。今天学习倍的认识。(板书:倍)

2.建立倍的概念

(l)建立概念:

①谈话:

我把2只白蝴蝶看成一份。(板书1个圈,把2只白蝴蝶圈上)

花蝴蝶有几个2只呢?(板书3个圈,每2只花蝴蝶圈一个圈)

花蝴蝶的只数和白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板书2只。

花蝴蝶有3个2只。(板书3个2只。)

当花蝴蝶的只数有3份白蝴蝶那么多时,我们就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板书的只数是的3倍。

②讨论: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

你怎样知道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因为花蝴蝶的只数和白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个2只,所以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2)变式:

①又飞来2只花蝴蝶,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呢?为什么?

②又飞来1只白蝴蝶和1只花蝴蝶,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呢?为什么?

(3)小结:

要回答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就要先看白蝴蝶有几只,把它看成一份,再看花蝴蝶的只数有几份白蝴蝶那么多,花蝴蝶的只数就是白蝴蝶的几倍。

3.巩固倍的概念

(1)集体练习:

_

△的个数是○的几倍?为什么?

②老师摆_

△的个数是○的2倍,谁会摆?

③绿圆:_

红圆:_

蓝圆:○○○○

左边的绿圆、红圆和蓝圆,分别和右边的△比,谁能说出倍数关系的话来。

(2)每人动手练习:

少先队员学习雷锋做了很多好事,中队委员会决定,每人每做一件好事,就给盖上一朵小红花,请你帮助盖小红花好吗?

①第一排盖4朵红花,第二排盖2个4朵。

第二排盖了几朵?

第二排的朵数是第一排的几倍?

②第一排盖2朵红花。

一、二组盖:第二排的朵数是第一排的5倍。

三、四组盖:第二排的朵数是第一排的4倍。

五、六组盖:第二排的朵数是第一排的3倍。

七、八组盖:第二排的朵数是第一排的2倍。

学生盖完后,各组分别回答:第二排盖了几个2朵?第二排的朵数是第一排的几倍?

③第一排盖几朵都可以,但第二排的朵数必须是第一排的2倍。

学生盖完后问:

第一排盖几朵?第二排盖几朵?(几种不同答案?)

每个同学盖的朵数不相同,为什么第二排的朵数都是第一排的2倍呢?

(3)拍手游戏:

①老师拍几下?(3下)第二次拍了几个3下?(2个3下)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②师生对拍:

(师拍2下后)你们拍的是老师的4倍。

(师拍1下后)你们拍的是老师的5倍。

③同桌对拍:

注意:先拍的必须拍5以内的数,后拍的是他的2倍。

4.为学习倍数关系应用题做准备

(1)你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园玩好吗?(出示动物园图。)

看一看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有几只?

看谁能说出几句倍数关系的话来。

学生边讨论,老师过板书:

小鸟只数是熊猫的5倍。

5个2只2只

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

2个3只3只

兔子的只数是大象的4倍

4个1只1只

(2)以后看到或听到谁是谁的几倍这样的话,应该想到三点:

①谁和谁比。

②以谁为标准,就把谁看成1份。

③去比的数有几个1份数那么多,它就是1份数的几倍。

5.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将板书写完整:倍的认识。)

明白了谁是谁的几倍这句话的意思,以后学习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就很容易学会了。

6.作业写两句倍数关系的话,并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篇6:三年级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倍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1.理解掌握倍的概念,学会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充分理解倍的含义。

3.经历与倍相关的问题的解决过程,掌握应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二.知识点:

1、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一般思路,根据图形会求解倍数。

2、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3、“已知两项求倍数”

4、“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

三.教学规划

1、情境导入

请1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请3名男生站在第二排。(只有4位学生,条件有限)第一排有几个女生? 第二排有几个男生?

我们就说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倍”的知识。

2、初步形成“倍”的概念(p27填空练习)

3、“已知两项求倍数”

踢毽子游戏,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18个。(1)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

18÷3=6(2)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多少个?

3×2=6(个)

解题一般思路:

第一步:阅读与理解,知道问题的条件,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用图示法,也可以直接用乘法或除法计算出结果。

第三步:回顾与反思,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四、小游戏

篇7: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的:、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师:刚才我们说的多少是表示两种数量差的关系,除了这两种数量的关系外还有一种新的关系,那就是倍,这节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新的关系“倍”(板书题:倍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2倍的探究

三、巩固练习

、画一画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倍”。一个数里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老师拍几下,大家就画它的2倍,你们准备好了吗?

师:画的时候要听清指挥的要求。来!预备,开始!

师拍两下。

师:你画了几个?怎么才能画的更快?

2、拍一拍

师:我们今天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倍”,对于他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没有

师:老师真高兴大家学的这么认真。现在,老师要把掌声送给你们,听,老师拍了几下?(师拍3下)

生:3下

师:请你们也用掌声表扬一下自己吧!请注意,你们拍的数量是老师的3倍。

生:齐拍

师:你们拍了几下?怎样算的?

生:9下,3×3=9

师:掌声里都有“倍”的知识,可见“倍”的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后请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倍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把它记录下来。

四、后巩固

习做81页习题1,师摆出三个红色花片,问:谁能给老师摆出红色花片的倍数?师板书,黄色花片是红色花片的()倍。生自己摆完后填写括号里的内容。

2,3,4。

五、后总结

篇8: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片段]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 小动物们纷纷来到野外快乐地游玩。你看, 谁来啦? (课件出示情境图:6只小鸭, 2只松鼠) 谁来说一说, 小鸭和松鼠一共有几只?小鸭和松鼠哪个多?多几只?

生1:小鸭比松鼠多4只。

生2:松鼠比小鸭少4只。

师:小鸭的只数与松鼠的只数除了比多比少外, 还有一种比法, 有人知道吗?

生3:老师, 我知道。小鸭的只数是松鼠的3倍。 (此话一出, 班里一下变得特别安静, 这与事先预设的完全不同。不知道这位学生是如何理解的, 何不让他分析一下。于是, 我马上把问题抛给了学生。)

师:谁能听懂他的意思? (学生摇头) 看来, 我们得先认识一下“倍”这个新朋友。

我板书“倍的认识”, 然后问学生知道关于“倍”的哪些知识。

生3:小鸭的只数是松鼠的3倍, 把同样多的圈起来就表示3倍。

师:你能上来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3:2只松鼠就是2个白圈, 6只小鸭就是6个黑圈。

松鼠:○○

小鸭:●●●●●●

生4:松鼠是1个2只, 小鸭是3个2只, 就说小鸭的只数是松鼠的3倍。

师:谁能把上面的图重新画一画, 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3倍。

一生上台。

松鼠:○○

小鸭:●●●●●●

师:看到小鸭、松鼠玩得这么开心, 小猴也来了。 (出示了3只小猴) 你能找到新的倍数关系吗?

生1: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2倍。

师:谁知道为什么?

生2:因为小猴是1个3只, 小鸭是2个3只, 所以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师:谁能画出图形表示?

生4:小猴:○○○

小鸭:●●●●●●

师:谁会用“因为……所以……”把两句话连起来说。

生:因为小猴是1个3只, 小鸭的只数里面有2个3只, 所以小鸭的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

……

思考:这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 整个过程教师花时不多, 但学生学得充实快乐, 比按照原先预设的流程教学效果好得多。也许正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反思课堂教学, 我认为, 作为教师在利用“即时生成”的课堂资源时, 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是基础

数学新课标指出, 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提供途径应该是多样的, 可以是教师提供, 也可以是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应该是丰富的, 便于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教师应本着“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的理念, 以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为线索进行合理设计。我先自制一张只显示两种动物 (6只小鸭, 2只松鼠) 的情境图, 在原有知识 (比多、比少) 的基础上, 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倍”的认识。在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果子”的快乐时, 顺其自然出示了3只小猴, 再出示8只小鸡……, 通过两次训练, 学生对“倍”的理解已经比较透彻。

二、“充分利用即时生成的课堂资源”是关键

“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怎样把它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教学伊始, 我以小动物郊游引出6只小鸭和2只松鼠, 通过谈话切入主题“小鸭和松鼠可以怎样比?”根据已有基础, 学生自然地给它们比多比少, 那还有什么比法呢?正当教师准备出现“倍”的知识时, 一个学生说出“小鸭的只数是松鼠的3倍”, 如平静的水面泛起一阵阵涟漪。如何有效地利用学生的资源?我以此打开突破口, 果断地把主动权抛给了学生。正是由于这一“放”, 带来了一系列的精彩。

三、“关注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是保证

好的数学教师善于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 一个平等的对话环境。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 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 更主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时而充当听众, 时而充当朋友, 时而充当长者, 引导学生去倾听、交流、探索。同时, 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动向, 在预设中生成, 在生成中变化,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9: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倍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后出现的内容。本课共有三个例题,例题1是让让学生用笔圈一圈,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形象的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例题2是让学生做教室清洁的案例为情境,通过给的条件,用画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是用除法计算的思维模式。例题3通过学生用画图理解的方式,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是用乘法计算的思维模式。这些例题都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是重点,也是难点。学习本课让三年级的学生在倍数的计算中运用已学的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通过计算掌握,并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方法。三年级阶段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要接受知识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在本节课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三年级学生现有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兴趣、能力等,设计出有一定趣味的、略有难度的任务,吸引学生主动探索。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注意设计不同层次和难度的“任务”。教师要进行教学引导与启发,正确引导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让三年级学生运用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去解决新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三年级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用圈图和画图的方式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

(2)巩固三年级学生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计算能力。

2.数学思考目标

(1)利用任务驱动、分层教学,通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完成“倍数的认识”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三年级学生利用了表内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能力,提高三年级学生接受计算知识与思维的变化。

3.解决问题目标

把“倍的认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倍的问题。

4.情感与态度目标

(1)培养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应用。

(2)鼓励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挥创新的思维模式,构建一个自己对倍数的认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在主要的计算过程中,认清倍的概念,能求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教学难点

在具体和实际的计算过程中,能够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六、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

1.多媒体教学设备;2.课件展示;3.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数学学习。

七、教学环节

1.情景导入(3分钟)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倍的课题,引导学生观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三年级学生对倍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点击课件出现题目——《倍的认识》。

2.认定目标(5分钟)

展示教学目标(课件):(1)理解倍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利用图片转换成数学问题来计算;(3)让学生理解倍的认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让三年级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点,这样学习才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3.学习新知识(8分钟)

实际运算演示1:(1)打开图片:1)用六个正方形和两个长方形来进行示范;2)让学生来说正方形和长方形分别有多少个。

(2)提问问题:1)问学生正方形六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是长方形的多少倍? 2)请小老师起来回答,并且和同学解释怎么计算得?

实际运算演示2:请学生上来做示范:(1)请十二个学生上来,男生四个,女生八个;(2)让下面的学生来说女生是男生的多少倍?(3)请多个学生回答。

实际运算演示3:(1)用生活实际的例子说明:1)打开多媒体,展示十个乒乓球和两个篮球的图片;2)问学生乒乓球是篮球的多少倍;3)请小老师回答问题,并且说明下一次在体育课上如何应用倍的认识区分其它球的倍数。

4.巩固新知识(7分钟)

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任务来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学习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计算过程,强调注意事项(课件):(1)画十个笑脸和两个星星,计算笑脸是星星的多少倍,并且写出正确答案;(2)学生实践计算对倍的计算的任务,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5.教学反馈(3分钟)

通过观察,能展示部分计算好的学生的过程进行展示和点评。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进一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

6.课堂小结(4分钟)

让学生回顾本节的内容,回答问题,讨论心得。并让学生总结出自己在对“倍的认识”和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深印象。教师强调重点,难点,起到强化作用。

7.布置课后作业

让学生课后回家用家里已有的水果对倍的认识再进行巩固加深,应用到实际生活。

八、教学反思

篇10: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数学

倍的认识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倍的认识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表内乘法德基础上进行研究。“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以一个量为标准,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可见,“1份数”在“倍的认识”中具有重要性与关键性。只要“1份的个数”确定了,另一个量就是这样的几个几。因此,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是掌握“倍”这一概念的关键。要在理解几个几的含义的基础上,用几个几来理解“倍”,使“倍”和几个几之间融会贯通。

设计理念

(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说、圈、摆、做等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注重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二)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以一个量为标准,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沟通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注重知识迁移。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倍的含义。

2.通过比,圈,摆,说,估等活动,利用多种表征方式充分感知“倍”,建立倍的概念。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倍”的概念。

2.会比较说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资源

课件、习题卡、数学宝盒、圆片、习题卡等

教学环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调查班上男女生人数,并比一比。

介绍今天男生女生将pk,比比谁的表现更好。

宝盒解密,激趣导入

冯老师这有一个宝盒,宝盒里面藏了一个数学的奥秘,想知道吗?

1.向宝盒内放入一个黄圆,拿出3个红圆,放进1个,拿出几个1?

2.如果放进2个黄圆,会拿出来几个?6个,你是怎么想的?

3.揭示课题:红圆片的个数和黄圆片比,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怎么说呢?这就是藏在宝盒里的秘密。

设计意图:倍”是由两个数量相比较而产生的,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以一个量为标准,另一个量有这样相同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因此,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是掌握“倍”这一概念的关键。通过宝盒的未知性神秘性激发学生兴趣,同时理解几个几的含义,用几个几来理解“倍”,从而建立倍的概念,为后面做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概念

1.观察比较,初步感知

(1)师:

有2个,我把他圈起来看作一份,板书

2个

第二行

有3个2。我们就可以说的个数是的3倍。(定义概念)

(2)

学生表达

谁能向冯老师这样说一说?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2.动手操作,熟练运用

(1)如果,红色圆片再增加几个,你还能找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

同学们拿出习题卡,第1页,圈一圈,再说一说:“红圆片的个数黄圆片的几倍”?

同学们很不错。如果,红圆片的个数再增加一些,你还能找出它们的倍数关系吗?

(2)

课件分别出示

7倍

10倍

50倍

师:现在,红圆片的个数是黄圆片的几倍?(7倍)

师:又多来了几个,现在呢?(10倍)

师:红圆片越来越多,现在呢?(50倍)

师:你回答得真快!难道,你发现了什么诀窍?

师:只要黄圆片的个数一份不变,红圆片“有这样的几份”,就是黄圆片的“几倍”。

小结:第一份2个,红圆片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倍。

(3)认识1倍

课件

说一说:第一行:

第二行:

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小结:红圆片和黄圆片同样多,我们就可以说红圆片的个数是黄圆片的1倍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利用多种表征方式充分感知“倍”,建立倍的概念。让孩子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在动手操作中深化概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做一做:50页做一做

强调1份量:

蓝圆片一直都是12个,可为什么一会儿是4倍,一会儿是两倍呢?

小结:要看是和谁比,确定谁是标准量,把它的个数看成1份。

2.估一估

长跳绳的长度大约是短跳绳的几倍?

3小组合作,利用信封里的学具创造一个“倍”。

回顾总结,分享收获

1.小朋友们,我们的课堂已接近尾声,今天我们男女生比赛的情况怎么样呢?(一组得4朵红花,一组得2朵)谁能用你学过的知识来描述一下比赛情况?

生1:男生的红花比女生多2朵;男生胜利。

生2:男生的红花是女生的2倍。

同学们真不错,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比多少,还可以用倍来描述他们的关系。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宝盒里的哪些数学奥秘?

设计意图:小结孩子们课堂比赛的结果,通过提问,孩子们不自觉地将两个数进行比较,同时会出现:比多少、用倍来描述两种情况,进而从宏观上进行总结,沟通与前面所学知识的联系,深化知识。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的个数是的3倍的个数是的2倍

篇11:小学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表内乘法和除法

(二)第4课时

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倍”的概念的过程。

2、初步体会“倍”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求倍数的问题。

3、在用已有生活经验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倍的含义,学会求一个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猜谜语激趣,教师口述大象的谜面。让学生猜谜。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谜面是:耳朵像蒲扇 身子像小山。鼻子粗又长,帮人把活干。学生猜出谜底是大象。师:对!是大象。你们知道吗?

二、了解“倍”的概念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了解草地上有2头大象头小象。

课本第80页就有大象一家人观察图 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生:2头有大象,1头小象。它们一家在草地上玩耍。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象和小象的多少关系,结合讨论,教师介绍2头大象、1头小象。就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使学生较道观地感受“倍”的含义。

师:他们家有2头大象,1头小象,大象多。还是小象多? 生:大象多。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大象比小象多这件事吗? 学生可能说:

1、大象比小象多一头。

2、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3、小象的头数是大象的一半。

第二种说法学生说不出,教师道接讲授。如果第三种说法没有出现教师不予介绍。

师:2头大象1头小象,我们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教师板书:2头大象1头小象,大象头数是小象的2倍。

3、提出用“倍”来说一说自己家大人和手。小孩人数的关系,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

师:哪个同学家是3口人?请举手。谁能用“倍”来说一说你们家大人和小孩的人数关系?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三、理解“倍”的含义

1、让学生看书中的情境图,说一说

图中都有谁,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使学生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师:我们学会了用“倍”来说明三口之家大人和小孩的人数。还有许多事情也可以用“倍”来说明。请同学们看课本80页下面的图。图中有谁? 生:小兔和兔妈妈。

师:它们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 生1:它们在拔萝卜。它们拔了一些萝卜、在说话。

生2:小兔说:“我拔了3个萝卜”兔妈妈说:“我拔了6个。” 师:根据兔妈妈和小兔了拔萝卜的个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到:(1)兔妈妈拔的多,小兔拔的少。(2)兔妈妈比小兔多拔3个萝卜。

(3)兔妈妈拔的萝卜的个数等于2只小兔拔的萝卜的个数。(4)兔妈妈拔的萝卜的个数是小兔拔萝卜个数的2倍。(3)、(4)两种说法出现后,都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鼓励学生提出与兔妈妈和小兔拔的萝卜个数相关的数学问题。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问题的机会。最后教师概括兔妈妈拔了6个,小兔拔了3个,我们就说兔妈妈拔萝卜的个数是小兔拔萝卜个数的2倍。师:小兔子拔了3个萝卜,兔妈妈拔了6个萝卜,是2个

3、也就是说一个兔妈妈拔的萝卜个数等于2只小兔拔的个数,我们就说兔妈妈

拔的萝卜个数是小兔拔萝卜个数的2倍。板书: 兔妈妈6个(3+3)小兔3个兔妈妈是小兔的2倍

师:6里面有2个

3、我们就说6是3的2倍。谁知道8是几的2倍10是几的2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出8是几的2倍。10是几的2倍的问题,鼓励学生回答,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鼓励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数,并说明大数是小数的2倍。

生1 :8是4的2倍,因为8里面有2个4.生2:10是5的2倍,因为10面有5个2。

师:现在。请同学们举出两个数,并说明大数是小数的2倍。学生独立思考、写数。然后交流。

4、提出“举两个数,并说明大数是小

数3倍”的要求。鼓励同桌讨论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最后。让学生写出除法算式。

师:刚才例子举得都很好。现在老师提一个比较难的要求、谁能举出两个数。并说明大数是小数的3倍。同桌可以讨论一下。同桌讨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写的数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有多种方案: 12和

4、因为12里面有3个4 所以12是4的3倍。15和

5、因为15里面有3个5

所以15是5的3倍。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举的例子写出除法算式再计算出来。学生写算式,然后交流。

四、丰富“倍”的概念

小黑板出示问题和信息图,让学生了解两种球的价钱和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答。

师:同学们看小黑板,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生1:有两个球,篮球28元,排球7元。生2:问题是买一个篮球的钱可以买几个排球? 师:买一个篮球的钱可以买几个排球呢?想一想,并请你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算式是什么?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1、买一个排球7元,买两个14元 买三个21元,买4个28元,所以买 一个足球的钱可以买4个排球。算式 是:7+7+7+7=28(元)2、4个7元是28元,买一个篮球 的钱能买4个排球,算式是:4×7=28(元)

。买一个排球7元,28元里面有个7元,就能买4个排球。算式是:}28

÷7=4 师:买一个篮球的钱,可以买几个排球,就是看28里面有几个7元。8里面有4个7元就是说篮球的价钱是排球的4倍。求篮球的价钱是排球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说,教师板书: 28÷7=4 师:下面做练一练第1题,请同学们拿出蓝色和红色花片,摆一摆再填空。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用小黑板呈现下面的题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一行: 第二行摆10朵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倍。

师:请大家看第2题,先看图再独立解答,自己完成。师:谁来说一说你写的算式,是怎样想的? 生:算式是:8÷2 =

4、因为母鸡有8只,公鸡有2只,S里面有4个2,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4倍。

师:第3题,请同学们自己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五、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摆再计算,然后回答问题。教师再适当补充一些同样填空的练习。

2、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交流时鼓励学 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订正。

教学反思

上一篇:政审材料现实表现下一篇:小学语文:第七单元《军神》2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