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更大的数教案

2024-05-10

认识更大的数教案(精选9篇)

篇1:认识更大的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和亿以上的数,理解这些大数的读法的规则。

重 点:

亿以内的`数的读法。

难 点:

数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学生展示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

①展示同学们收集的大数。

②数一数,这些大数都有几位数,为读数作一些铺垫,并板书记录。

2、观察P5的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有什么问题?

师:你会读这些数吗?

揭示课题:大数的读法。

二、探究新知:

1、旧知铺垫:

读出下面各数:9568 8500 1050 3002

师引导生特别注意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

比较“13820000”与“1382”的区别。

通过比较、讨论使学生明白: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板书: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②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

引导生进一步明白万级的数与个级的数读法上联系与区别。

板书:一千零一万。

③小结

师引导生归纳出亿以内数的读法。

3、亿以上数的读法:

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 引导学生明白:亿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板书: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三、小结:

引导生明确大数的读法: ①先给大数分级,四位一级; ②从亿位读起,亿级上的数的读法按照个级的来读,再在后面添上“亿”字,接着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四、巩固练习:

P7、4: 先安排学生进行读数练习,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所读的数与哪一个数是对应的,然后用线连接起来,最后再说说寻找对应数的方法。

五、作业:

教案与作业设计 P12-13页 一、三题 课后填学习辅导本节课内容

篇2:认识更大的数教案

在听完“可能性”、“认识更大的数”、“观察物体”这三节课,特别是最后这节“观察物体”之后,我有些话想跟大家说一说。刚才的这节课引发了我的回忆,因为两年前,我也上过这样一节课:观察物体。我的那节课设计得没有刚才这节课这么饱满,这么丰富。当时,学生也是分成四人小组坐在桌子周围,中间放着一些物体让学生画,听课的人也很多。下了课以后,听课的老师对这一节课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或者说是冲突,有一位专家说了这样两句话:你这节课是数学课还是美术课?你的课乱糟糟的,像什么?

把当时的情形与今天的课作一个比较,我的感触很深。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过去,我们常常把数学描述成为计算加证明,好像公式、计算、法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是非常饱满丰富的,像“观察物体”就是很好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课例,但是,有人认为它不是数学。我们这套新教材有很多课,像观察物体、设计图形等,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这些课是教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重新去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要求,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有这样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数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知识,不像过去,只是单一的计算加证明。《标准》对原来的数学知识删减了很多,也增加了很多内容来扩大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更多接受数学,尤其是现代数学的机会。我欣喜地看到,今天的这节“观察物体”课,学生离开了座位,在课堂上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而传统的课堂上,学生是规规矩矩坐在座位上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可以背着手到处巡视,但是学生是不可以动的,甚至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上课时小手背在后面。这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在课堂中,我们究竟应该关注学生什么?哪些是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应当把它淡化?《标准》颁布之后,随着大家的讨论、交流,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观念上的变革,尤其体现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幸福的学习数学的环境。这也是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今天这三节课,由于三位老师的辛勤劳动,使我们觉得有所感悟。这些课都是研究课,不是评优课。既然是研究课,有一个片断也好,有一个话题也好,或者积极的地方也好,不足的地方也好,只要我们因此有所感悟,就说明我们老师的劳动是非常有价值的,非常有创造性的。应该看到,现在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再沿用我们那时的模式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例题,学生模仿、练习,这是过去的一个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但是在信息时代,再沿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了。所以,《标准》中非常强调通过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观念。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过去我们将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而今天我们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一种社会化的发展,这也是当今社会更加关注的一个方面。

我们要处理好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这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依托的关系如何处理呢?不同的教育观念带来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首先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教师是什么?新大纲写得非常清楚:教师是合作者、鼓励者、指导者等等,定位很多,这些话说起来容易,在实际操作中却非常困难。这三节课都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这种角色转变。正是由于这种转变,我们的课堂开始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这说明他们喜欢上数学课了。首先喜欢上课,才能喜欢学数学。这三节课都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体现了我们一再强调的现实性,这个现实不是我们成人眼中的现实,而是学生眼中的现实,这个现实既有与我们成人相同的,也有学生所处的特定年龄阶段的,如童话故事、游戏等等。在“可能性”这节课中,学生做了很多游戏;“观察物体”中,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看到了茶壶的哪个方位。这些游戏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会觉得学习数学并不是高深莫测的,有时就像玩耍似的。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不要老是谈课堂教学,应该把课堂教学规范为一个词,叫课堂生活。如果我们用课堂生活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的话,传递给学生的东西就会更贴近他们的现实心理。

篇3:认识更大的数教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1分)

1、从右边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2、一个数是由6个百万、7个万和8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

3、在自然数中,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作()进制计数法。

4、49()000≈50万,()里最小要填(),最大能填()。

5、最小的八位数是(),减去1是();

最大的八位数是(),加上1是()。

6、用三个“0”和三个“9”组成的最大的六位数是(),读作(),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组成最小的六位数是(),读作(),把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7、由五十亿、七亿和六千组成的.数是(),把它精确到亿位约是()。

8、5000000=()万998300≈()万

8000000000=()亿1249990000≈()亿

90500000000=()亿53680000=()万

235728≈()万629999≈()万

35000=()万

9、一个8位数,千万位、万位、千位上的数字都是9,其他数位上的数字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精确到万位约是()万。

10、在数字7和8中间添()个0,就是七千万零八。

11、最小的自然数是()。

12、51453502是()位数,最高位是()位,其中的三个5从左往右分别表示()、()、()。

二、在○里填上“<”、“>”或“=”。(每题1分,共5分)

10000○9999三十八万○三百八十万10000万○1亿

210万元○2100000元5万米○50000米

三、请读出下列数字。(每题1分,共6分)

234588919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6009704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3060708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0000004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0990900008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080023040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认识更大的数教案

本单元学习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虽然这些大数比较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动手数小方块,再结合多媒体演示,给学生直观的感性认识:十万有多大、百万有多大。接着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等知识,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理解。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后,我组织学生收集一些大数据,并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提高学生对大数的感受。这时,“数”不再枯燥机械,而是很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本单元将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难点是读写中间有零的大数。我让学生在读写操作中产生困惑,再引导学生借助“万以内数读写”的学习经验和基础,自己探讨和总结关于“零”的读写。而在“大数的改写”教学中,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改写过程中我注重向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这样两者之间就会相差很大。这样的解释与强调使学生在后续的练习中较少出现错误。

篇5:《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教案

知识目标: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能力目标:训练准确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探求未知、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豪情。教学难点:文中引用的作用。

教具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我国“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有关图片、文字等资料;有关人类航天史上重大的事件资料。教学方法:自主阅读、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展示课前搜集航天探索的有关资料,尤其是我国载人航天探索研究的成功突破——“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有关资料。(激发兴趣,营造教学氛围,引出阅读文章的重点。)

二、感知文意

1、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提出要求:

教师引导点拨,全班交流讨论。

三、问题探究 提出探究的问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对关键句子的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探究的方式是:先由学生自己提出疑难句子,表明自己的疑惑。由学生互动解决。然后梳理出共性的关键语句和疑难问题。出示要理解的关键句子,提出问题:

a、总有一天你要离开家,去外面的世界,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家”指什么?“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指什么?)

b、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去向哪里,更不知道将会遭遇何种命运,但是他们出发了。没有这种气质,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这种气质”是什么?怎样理解“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意思?)

c、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了生命代价,不知道当时的人如何看,但我想今天应该没有人会嘲笑他的做法了,因为我们都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那个梦想的价值。(你认为“那个梦想的价值”是什么?)分组讨论,阅读探讨。

难点突破:文章引用在航天事故中遇难的人数和万户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四、积累拓展

用课件展示关于航天探索研究的成果和前景。(借以丰富学生的航天知识积累,激发学生探究宇宙奥秘的兴趣和豪情。)

五、练习反馈 “研讨与练习三”,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六、作业

篇6:认识更大的数教案

1、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正确认识载人航天的意义。

2、激发学生对探索未知、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豪情壮志。

第二部分: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主要信息能力,把握作者的观点,正确认识载人航天的意义。

2、通过关键语句的品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理解。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迄(qì)今赫赫(hè)庞大(páng)

禁锢(gù)翱翔(áo)门槛(kǎn)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庞大:

很大。表示形体、组织、数量或程度大大超过惯常的范围或标准

②气质: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

③禁锢:束缚,限制

④迄今:到目前为止。

⑤基于:由于、因为、鉴于

⑥翱翔:在天空中任意飞翔。

3.朗读课文,理清全文的思路,尝试划分文章结构。

二、检查导入

1.导入新课

10月15日,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令中国人振奋的大事,哪个同学知道这件事?(学生回答)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十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了中国人期待已久的太空之旅。

在杨利伟成功返回地球的当天,《中国青年报》的编辑李方发表了评论文章《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板书课题)

2.学生补充介绍中国的几次载人航天工程。

号次 发射时间 天数 航天员 主要任务

神一 11月20日凌晨 21小时 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

神二 1月16日19时22分 7天 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三 3月25日 6天 载人航天安全性提高

神四 月30日0时30分 7天 突破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

神五 月15日 21小时23分钟 杨利伟 中国首位航天员进太空

神六 10月12日 115小时32分钟 费俊龙、聂海胜 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任务

神七 9月25日 19分35秒的出舱活动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神八 11月1日 7天 “天宫一号”实现对接

神九 6月16日18时37分, 13天 景海鹏、刘旺、刘洋 与天空一号交会对接

神十 今年6月至8月 3名

3.读写本课生字词。

4.指名学生概述课文。

三、学习研讨

(一)细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

第1段:提出质疑:载人航天危险,为何不派机器人。

第2-8段:阐述人类探索载人航天意义所在:为人类赢得更大的自由,或是生命的解放。

第9-10段:表明态度:载人航天即使失败,同样能够理解和珍视着尝试和探索蕴含的巨大价值。

(二)精读课文,尝试解决下列问题

1.人类不间断地对载人航天进行探索研究的原因有哪些?作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原因:想利用太空资源,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最重要的原因;为了克服自然的束缚和禁锢,以追求人类更大的自由。

2.阅读了本文,你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探索精神?

明确:能够从中感受人类对航天探索的艰巨性,这种探索并不烂漫,甚至要以做出巨大的牺牲为代价。但是,尽管如此,探索浩渺宇宙,追求人类的更大自由的信念鼓舞着越来越来的宇航员离开地球家园,走向广阔无垠的宇宙太空。这就是人类进行航天探索的伟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人类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探索的宏伟梦想。

3.文章引用在航天事故中遇难的人数和万户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引用宇航员遇难的数据和万户的传说,是为了更有力地阐述作者的观点:航天探索意义重大,它承载的是整个人类对更大的自由的追求,惟其重大,才不畏艰难险阻,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为此,航天探索精神更震撼人心,具有巨大的鼓舞激励作用。

4.文章列举了人类航天史上哪三个里程碑的英雄人物?意义何在?

明确:a.阿姆斯特朗b.杨利伟c.加加林他们为了实践内心的渴望,勇于追求生命更大的自由的英雄。

5.第8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照应开头,突出中心。

6.“淡蓝色的光点”指什么?卡尔《暗淡蓝点》中的这段话有什么含义?这段话与载人航天探索有什么关系?

明确:内容上告诉我们要爱惜我们唯一的家园,也流露出不满足于此,应寻求另外的空间。结构上乘上启下,引出下文。

(三)品读课文,赏析关键性语句

1.总有一天你要离开家,去外面的世界,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家”指什么?“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指什么?)

明确:“家”指我们居住的地球。“那个终将属于你的世界”是指浩瀚的宇宙太空。

2.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自己要去向哪里,更不知道将会遭遇何种命运,但是他们出发了。没有这种气质,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这种气质”是什么?怎样理解“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意思?)

明确:“这种气质”是指航天史上那些宇航员不畏艰险甚至不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争取人类更大的自由而勇于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也许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森林里”的意思是指如果没有那些勇于探索未知奥秘的英雄,人类不会有今天的文明富饶,而只会停留在原始野蛮的状态中。

3.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了生命代价,不知道当时的人如何看,但我想今天应该没有人会嘲笑他的做法了,因为我们都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那个梦想的价值。(你认为“那个梦想的价值”是什么?)

明确:“那个梦想的价值”就在于鼓舞着人类的后来者为了能够克服自然的束缚和禁锢,以获得人类更大的自由,从而实现人类生命最大的解放,永不停息毫不畏惧地继续着对载人航天的研究,对宇宙太空的探索。

篇7:认识100以内的数教案

执教:殷丹萍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21—23页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

2、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一百,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3、经历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体会数是数出来的,体验数数策略的多样化。教学重点: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教学难点: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数应是多少。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数?你能按顺序说一说吗?这里最大的数是几?20的后面还有很多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板书课题)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1、师:请小朋友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好在那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师: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23?

小结:一捆是1个十,2捆是2个十,3根是3个一,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

2、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摆出指定的数,看谁能摆得最清楚。先摆24根小棒,再摆29根小棒,要求学生说出是看样摆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2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动画演示

师:仔细观察,你又想到了什么?

说明:29根添上一根是30根,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10根了,又可以捆成一捆,现在有几捆小棒,是几个十?

延伸:三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指名回答。

4、现在你能很清楚地摆出八十五根小棒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再从八十五起,一个一个地边摆边数数到九十九,师巡视。

不看小棒从八十五一个一个地数到九十九。

师:九十九根再添上1 根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摆一摆,同桌讨论。

说明:99再添上1是100,这时单根的小棒又满10根了,又可以捆成一捆了。是几捆,几个十?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集体数数,10个10个地从10数到100,再指名数数。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

你有什么好办法,告诉同桌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朋友们爱吃香蕉吗?白菜博士给大家带来多少根香蕉呢?怎样数简便?5根5根地数,数数共有多少根香蕉?

请小朋友们5个5的从5数到100。

3、“想想做做”第3题。

从七十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百。再2 个2个或5 个5个地数。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说说各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师:先数整盒的,1盒装10个羽毛球,几盒就是几个十;再数单个的,几个就是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图,这么的球怎么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出示要求:每数10颗圈一圈,再数一数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6、猜猜看。

猜猜看,老师今年多少岁?根据学生的回答,说猜的结果是大了还是小了。

你们还想知道谁的年龄?回家了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今年各有多少岁。

四、总结评价

篇8:《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0-10各数,会用0-10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0-10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0-10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

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0-10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同时渗透对立的思想。

教学课时9课时

1.认识15的数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5各数。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教学用具: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你喜欢去动物园吗?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去参观动物园好吗?

二、探究新知

1.随着教师的引导,出示课件或挂图(动物园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图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互相说一说。自学10-11页

教师:刚才大家把你从图中看到的和想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现在谁能大声告诉全班同学。

学生交流:天空中飘着白云,小鸟在飞翔,地上有几棵大树,熊猫在大树下吹口琴,猴子在爬树,小兔在玩跷跷板,花丛有各种颜色的花,河边有乌龟和小鸭,河里有金鱼、蝌蚪、荷叶&&

<<<12345678&&&2.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描述。

同学们看得很仔细,能把自己看到的事情告诉大家。今后我们要更认真观察,更勇敢的讲出你要说的事情来。老师再增加点要求:你看到的各种东西的数量是多少,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天空中飘着2朵白云,1群小鸟在飞翔,地上有1棵大树,1只熊猫在大树下吹口琴,3只猴子在爬树,3只小兔在玩跷跷板,河边有1只乌龟和4只小鸭,河里有3条红金鱼、4只小蝌蚪、5片荷叶,荷叶上面有5只青蛙&&

3.全班汇报交流,引导经历抽象过程。

三、研究讨论

1.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讨论1-5各数。

2.通过自学提问:图中有什么?指名回答。(图中有一只熊猫在吹口琴,天空中飘着2朵白云,池塘里有5条鱼,3只猴子爬树,5只小鸟在天空中飞翔,4只鸭子、3只蝌蚪、2只蝴蝶、3只小兔、3棵大树。)教师提问:你看到的每种东西的数量都分别是多少?能不能具体的说出来。

3.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1-5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1只小熊猫、1棵大树、1只乌龟、1群小鸟、一片草丛、一幅画&&

2只蝴蝶、2朵白云、2朵红花、2只青蛙&&

3只小兔,3只猴子、3朵花,3条红金鱼&&

4只蝌蚪,4只鸭子,4棵大树,&&

5只小鸟,5片荷叶,5条金鱼,&&

4.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相应的物体的图片,并按数目的大小排列:同学们用到了1只、2只、3只、4只、5只&&表示1只、1棵、1个&&数量是1的都有什么?

5.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表述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并在相应的图片下面

6.出示1-5各数字。大家都知道了,在图中这些数字都可以表示什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些数字又可以表示什么?

四、试做

1.在图中1可以表什么?指名说:(1可以表示一只乌龟,还可以有1棵树。)

2.2可以表示什么?2可以表示2只青蛙地。

3.3、4、5可以分别表示什么呢?

五、练习

1.认读数字1-5。

<<<12345678&&&2.在田字格中描红,练习书写1-5。

3.让学生数一数可图中各有几个物体,在和相应的数字连接起来。

4.3题,学生看图写数,独立完成。4题画小花,独立完成。

六、总结

我今天学会了1234物体个数的数字,把学到的说给大家听。

教学后记:

2.0的认识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认、读、写0,知道0表示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0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理解0的含义,了解0在实际生活中了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0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看图写数。

☆()△△△()⊿⊿⊿()

△△△△△()⊙⊙⊙⊙()

2.看卡片认读1、2、3、4、5。

二、自学13-14五页

1.自己看图,用数的表示鸟窝里的只数,看最后一个鸟窝一只也没有怎么办?

2.想一想,小组互相交流,议一议,应该怎样表示鸟窝一只也没有。

3.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三、研究讨论

1.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讨论0。

2.通过自学提问:图中有什么?你又发现了什么?

a指名回答。鸟窝一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

b在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0?

四、试做

1.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2.尺子上的0表示尺从0开始的一个标记。

3.在田字格里写0。

五、练习

1.电视机有0频道。

2.温度记上的0表示什么?

3.车牌上的0.门牌上的0.六、总结

我今天学会0。在生活中要留心,那些地方用到了0说给大家听。

教学后记:

3.6-9各数的认识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认、读、写6-9各数,会用6-9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12345678&&&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6-9各数。

教学难点:

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写数。

☆☆☆☆()△△()⊿()

△△△△△()⊙⊙⊙()

2.看卡片认读1、2、3、4、5、0。

二、自学18-19页

1.自己看图,有几个葫芦,几只哨子,几把勺子,几把小刀。

2.它们分别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读一读下面的数,把数和图用线连起来。

3.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三、研究讨论

1.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讨论6-9各数。

2.通过自学提问:图中有几个葫芦,几只哨子,几把勺子,几把小刀。各用什么表示?认识6、7、8、9。

3.指导书写6、7、8、9。

a请问:在生活中6可以表示什么?

b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出表示6的物体。

c有同样的方法学习7、8、9各数。

四、试做

1.事物和实物的个数用相应的数字连接起来。

2.说出生活中,6、7、8、9表示了什么。

五、练习

1.在田字格中描红,练习书写6-9。

2.看数涂色。

3.让学生自己练习3、4题。指名说说是怎样做的?

六、总结

我今天学会了6、7、8、9各数,它们分别可以表示什么说给大家听。

教学后记:

4.10的认识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认、读、写10,会用10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0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及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12345678&&&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10,会用10表示物体个数。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加强1-10各数的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从0数到10。

2.从10数到0。

3.指名说出生活中19各数表示什么?

二、自学20-21页

1.观察图画看图说出图中的事物。

2.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3.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三、研究讨论

1.通过自学你发现了图中的事物是什么?。

2.师生共同交流,指名回答。

3.板书:图中有4个男同学,6个女同学,一共有10个同学,10个同学拿10个气球

a认读数字10.b书写10。

四、试做

1.指导描红10。

2.读直尺上的数字。

五、练习

1.三题,学生体会一捆有根。

2.四题,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充分交流各自的方法。

3.五题,认识10以内的数综合练习。

六、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5.认识<&=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较多少。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演一演,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经历把同样多、多、少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等数学符号的含义。

教学难点:

巩固多些少些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比较

2.指名说以上三题表示的意义。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图画,说出熊猫家来了哪些客人,各是几个?它准备了哪些食物?

2.全班同学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3.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三、研究讨论

篇9:认识更大的数教案

数位的认识和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初步认识“千”;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会写千以内的数。2.过程和方法

通过数方块活动,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一百和一千之间的进率关系;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检验同一数字在不同数位上所表示的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悟理解知识,增强参与数学活动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新的数位——千位。难点:认识新的数位——千位。

教具学具

计数器,足够多的小正方体块、课件。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题:按规律填数。

1.100,150,200,_____,_____,____,_____。2.80,100,120,140,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汇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数10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认识新的数位“千”。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所学,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借助小方块认识“千”。

(1)课件出示一堆小方块(100块),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 你能不能一下子准确地说出方块有多少块?为什么? 可以怎么整理?

课件演示:前面摆出的1×1×10的长方体,依次出现10个,它们又挨在一起成为一个1×1×10的大长方体。让学生明确:这就是一个“百”。

学生随着课件演示数数:10、20、30„„90、100。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数的?数了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屏幕上显示:10个一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一十。

(2)小组合作,请大家快速数出1000颗瓜子或豆豆。

较快的方法:分工合作,100颗100颗地数,10个100颗就是1000颗。(3)课件出示更大一堆方块(1000块)。学生观察思考下列问题: 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呢?一下子看得出来吗? 怎么整理最容易看出来?

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课件演示:把刚才整理的包含有100个小正方体的1×10×10的大长方体依次出现10个,让它们像一片一片的面包一样挨在一起,摆成一个10×10×10的大正方体。学生随着课件演示数数:100、200、300„„900、1000。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数的?数了几个一百?10个一百是多少? 课件显示: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2.借助计数器进一步认识“千”。

(1)用计数器拨珠来演示一百一百地数数,学生跟着拨珠的动作一起数数。提问:9个一百过了是多少?(10个一百)10个一百就是多少?(一千)

“千”是我们今天学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 哪些计数单位呢?(个、十、百)(2)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以及各自所在的数位:从右边开始,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3)请学生联系写两位数的经验,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和所在数位,试着写出“1000”。汇报:千位上有一颗珠子,写“1”;百位、十位和个位上没有珠子,都写“0”。3.写数。

出示例题(写出计数器上的数)(课本第27页例题)师引导生观察:计数器上从右往左,数位的顺序是什么?

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师:每个数位上分别有几个珠?

生:百位上有5个珠,个位上有3个珠,十位上没有珠。学生试着写出这个数。

师强调:十位上没有珠,要写“0”占位。学生写出下面计数器上的数。(课本第27页例题)

师生共同小结:写数要从高位写起,哪位上有几颗珠子就在这位上写几,没有珠子的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27页第2、3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27页第4题,强调分类时应做到不重、不漏,养成细心的良好习惯。3.出示题:每个数中的“5”表示多少?用线连一连。573

305

250 5个10

5个100

5个1 设计意图:通过几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巩固数位顺序表及1000以内数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动物学总结下一篇: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风效能问责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