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理审查备案制度

2024-04-10

安全监理审查备案制度(共11篇)

篇1:安全监理审查备案制度

安全监理施工方案(措施)审查、备案制度

1、监理单位应按以下要求对承包单位的报审文件进行审查: 1.1 审查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施工组织是否满足工程建设安全 文明施工管理的需要;

1.2 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危险性较大的 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安 全工作规程的要求;

1.3 审查安全文明施工策划方案(或实施细则)是否满足安全 文明施工标准化工作规定。重点审查施工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办公、宿舍、食堂、仓库、道路、施工用电等临时设施及排水、防火、防雷 电、防强风等措施是否满足安全技术标准及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1.4 审查现场施工人员及设备配置是否满足安全施工及工程 承包合同的要求;

1.5 审查承包单位分包管理是否满足有关管理规定; 1.6 审查进场设备、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安全性 能证明文件是否符合要求;

1.7 审查承包单位的危险源辨识和控制措施,以及应急救援预 案和应急救援体系是否有效;

1.8 组织施工图内审,审查设计文件是否满足工程建设标准强 制性条文、施工安全操作及安全防护的需要。

2、审查要点 2.1 程序性审查

是否有编制人、审核入、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认并加盖单位公章;专项施工方案须经专家认证、审查的,是否执行;不符合程序 的应预退回。2.2 符合性审查

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必 要时应附有安全验算结果;须经专家论证、审查的项目,应附有专家 审查的书面报告;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还应有紧急救援措施。2.3 针对性审查

应针对本工程特点、施工部位、所处环境、施工管理模式、现场 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篇2:安全监理审查备案制度

1、项目监理部实行项目总监负责制,项目总监对其监理的项目承担安全生产监控直接领导责任。

2、项目监理部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对其监理的项目承担安全生产监控责任。

3、项目监理部成立以项目总监为组长的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监控领导小组,由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担任组员,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对其监理的项目进行安全生产的监控。

4、严格按照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程序进行控制。

5、项目监理部有关监理人员应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准;特别是《安全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的相关内容。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的监控管理水平,积极落实公司的各项安全生产监控管理制度。

7、总监或安全工程师组织项目监理人员按施工阶段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8、总监负责对本项目监理人员的考核。对考核结果优秀的监理人员,项目总监提出具体奖励措施,报请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监理人员,项目总监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组织培训后再进行考核,对经过培训后考核仍不合格的监理人员,由项目总监出具工作鉴定意见,退回公司人力资源部。

二、安全生产监理审查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和安全技术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准、制度、强制性条文和上级相关规定。

2、对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理进行全面监控,项目监理部在开工前应认真检查施工单位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条件是否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

(1)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投入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3)检查施工单位是否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审查施工单位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是否合法有效,审查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合法资格,是否与投标文件相一致;

(5)审核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是否合法有效;(6)检查现场作业人员是否进行开工前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7)检查施工现场安全设施、设备、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要求;(8)检查是否建立健全危害、危险物品防治措施,为操作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9)检查是否有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10)审查施工单位冬季、雨季等季节性施工方案的制定情况;(11)审查施工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办公、宿舍、食堂等临时设旃的设置以及施工现场场地、道路、排污、排水、防火措施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文明施工的要求;

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

4、审查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三、施工组织设计审查制度

1、工程动工之前,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并报项目监理部审查。

2、审查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办公、宿舍、食堂、道路等临时设施设置以及排水、防火措施是否符合安全强制性标准要求。

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安全强制性标准要求。

4、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的地下管线保护措施方案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

5、基坑支护与降水、土方开挖与边坡防护、模板、起重吊装、脚手架、拆除、爆破等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者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

7、冬季、雨季等季节性施工方案的制定是否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

8、审查矿建工程各系统是否完善,避灾路线是否明确。

9、审查顶板管理、“一通三防”、机电运输、探防水、爆破材料的使用管理等措施是否完善。

四、安全技术措施审查制度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体现安全管理的顶防和顶控作用,严格把好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审查关。

2、工程动工之前,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并报项目监理都审查。

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的标准;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是否符合要求。

4、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的审查重点:是否满足以下原则:(1)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2)遵循系统控制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目标的前提下,应满足建设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目标的实现。

(3)覆盖施工全过程原则,以实现系统的安全。

(4)必须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施工生产的全过程中不安全因素是不同的、动态的,必须对施工安全生产实施动态控制。(5)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6)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五、安全监理核验制度

1、为了确保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安全设施、设备、劳动防护用品符合要求,从本质上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与安全,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坚持“验收合格才能使用“的原则,并将验收资料报监理部备案。

2、监理核验范围:(1)各类脚手架;

(2)工程临时设施及淘槽支撑与支护;(3)支搭好的水平安全网和立网;(4)临时用电工程设施;

(5)各种起重机械、施工用梯、手持电动工具、中小型机械设备等;(6)安全帽、安全带、常用安全防坠器、漏电保护器、配电箱、护目镜、防护面罩、绝缘手套、鞋等个人防护用品;(7)安全标志悬挂情况。

3、对于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实施情况,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工长、安全员、分包方班组长共同进行验收,报监理部备案,安全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核查。

4、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实施情况,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工长、安全员、分包方负责人共同进行验收,报监理部备案,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核查。

5、对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工程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公司副总经理(主管技术质量)、技术质量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工程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分包方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共同进行验收,报监理部备案,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核查。

6、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以及其他个人防护用品,必须有合格证和检验证.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上必须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标志.由项目经理、安全员、库管人员其同进行验收,报监理部备案,安全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核查。

7、临时用电设施,由电气工长组织电气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分包方班组长共同进行验收,报监理部备案,安全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核查。

8、起重机械、施工用电梯安装完毕后验收前,应当由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然后由项目经理组织组织、分包方负责人、出租方负责人、安装方负责人共同进行验收,报监理部备案,安全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核查。

9、物料提升机、高处作业吊篮、流动式起重机等建筑工程起重机械,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工长、安全员、分包方班组长其同进行验收,报监理部备案,安全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核查。

10、工地使用的中小型机械设备,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工长、安全员、分包方班组长共同进行验收,报监理部备案,安全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核查。

11、手持电动工具在出入库前,应由库管人员和维修电工共同进行检查验收,报监理部备案,安全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核查。

12、现场悬挂的安全标志、消防器材布置情况、消防通道等由安全员组织分包方班组长共同进行验收,报监理部备案,安全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核查。

13、所有验收,必须办理书面验收手续,否则无效。

14、所有经验收合格的设备、设施必须悬挂“验收合格证”。

中煤陕西中安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篇3:安全监理审查备案制度

一、备案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局限性

在立法监督制度中, 备案审查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监督方式, 在我国的《立法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中在《立法法》第5章中规定了完善的监督制度, 也体现了作为国家在制度上对于备案审查制度的重视。备案一词, 在司法实践中使用频率很高, 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在立法活动程序中作为一项法律法规要通过和生效所必须经过的程序。换言之, 即经过备案, 法律才能生效, 才能发挥作用。这是间接的立法监督, 是直接的立法活动, 也可称为事前的审查。二是作为立法监督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方式, 备案不影响法律的生效, 只是作为事后的一个监督形式, 包括报送、登记、统计、存档等环节。对于备案的两种情形, 是择一而行, 还是二者兼顾, 《立法法》中回避了这个问题。因此, 现实中存在很大争议。

我国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悖的现象不少, 相关机关给出的解释竟然是备案工作机构力量薄弱, 仅能从事存档, 没有能力开展更进一步的工作。尽管备案制度在《立法法》中有了详尽和具体的规定, 但在现实的操作中, 这些程序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二、备案审查制度存在的不足

基于上述的不协调现状, 结合《立法法》第89-92条之规定, 其具体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备案机关, 就审查的主体而言, 其实也是立法的主体, 不过是上下级机关之间的领导关系。内部的自我监督, 丧失一定的约束力和正当性。我国的备案机关很多都是兼职的, 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很多在于立法, 而不是立法监督。在2004年5月成立的“法规审查备案室”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专门备案机构, 而且《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目前仍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和效力, 并没有因为《立法法》的施行而被废除。同时, 备案机关缺乏专门的工作人员, 难以发现法规规章与上位法及同位法之间的冲突, 无法按要求实施备案。此外, 一个自上而下的单一监督体制, 形成一个单向性的自我监督模式, 很难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二是, 备案程序。相关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 规定得比较原则和笼统, 也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可依。三是, 备案保障制度。相应的程序性保障机制, 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并没有在制度上确立下来。

因此, 正是这些制度上原因和传统上的因素, 才造成了我国备案审查的立法监督制度与现实立法状况及其现实实体操作不相切合的后果。

三、备案审查制度的完善

针对上述分析的原因, 完善的备案制度期望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如下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1. 引入司法审查机制, 强化外部监督的作用。

例如其他组织或一般民众对于立法监督的启动权, 新闻媒体对立法监督的宣传等等。特别是借鉴外国的经验, 引入司法审查的机制。同时, 基于备案产生的微弱效果, 需要采取其他监督方式进行补充, 发挥民众参与立法、立法监督的积极性, 真正落实全民参与和全民收益的效果。

2. 设置专门的立法监督机构, 设置专门的备案审查部门, 细化备案审查的工作, 使其独立于立法机关。

注重对相关工作人员职业化和专门化的培训, 进行定期的职业教育和思想教育, 让立法监督跟得上立法的步伐, 跟得上社会的发展。

3. 完善备案审查制度的具体程序, 专门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来规定这些问题, 排除行政等其他机构超越权限争夺权力。

特别是对于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效力位阶做定期的清理和整合, 减少各种规范性文件之间的冲突。严格把握和控制备案监督制度的底线, 坚守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让其符合实质上和程序上的正义与合法。

4. 设置相关的保障性机制和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

使得怠于行使职责的相关机构受到一定的处罚, 并承担相关的责任, 给由此受到伤害的民众一个稳妥的保障。由此层层的监督和保障, 以实现在立法层面上的法治目标。

总之, 我国在立法监督层面上的努力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也是在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完成之后, 我国的立法机关需要重视和进行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

[2]周新楣.法规规章备案制度的价值及局限[J].北京:社会科学研究, 2002.2.

篇4:不要误读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其实,中国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的目的是鼓励外资并购和规范外资并购,而不是排斥外资并购。

2010年4月,国务院出台题为《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的9号文件,文件第12条指出,要“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支持A股上市公司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规范外资参与境内证券投资和企业并购。依法实施反垄断审查,并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9号文件一方面鼓励外资并购境内企业,一方面提出规范外资并购。由于当时尚未建立安全审查制度,因此文件提出要“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而最近发布的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就是落实9号文件的产物。

此次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指出,外资并购促进了我国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引导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建立并购安全审查制度。显然,此次文件与2010年的9号文件一脉相承,体现了鼓励外资并购和规范外资并购的基本原则。

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规定了审查的范围。与前几年媒体广泛使用的“经济安全”概念不同,这里使用了“国家安全”和“国防安全”两个概念,而且比较具体地规定了涉及国家安全的6个领域,这样可以防止人们动辄把一般领域的企业间的重组并购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混淆企业利益博弈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也具体规定了审查的程序,有助于加强审查的规范性。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还允许申请者修改原并购方案,这是一种规范并购、促成并购的思路。从这些内容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显然有助于规范外资并购,而不是排斥外资并购。

在外资并购问题上,国内外存在许多不同意见。在我国,人们对于不断增加的外资并购感到担心,认为并购影响了经济安全。在国外,人们对我国企业在当地的并购也颇有微词,担心影响他们的安全。

我们对国内媒体大量评论过的22个外资并购案例进行了调查,包括徐工、苏泊尔、天润曲轴、汇源果汁和达能等,我们发现,这些案例没有一个真正影响了国家安全。并购中发生的争议,实质是中外企业或者中国企业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博弈。由于外资并购受到抵制,这些案例中的许多没有成功,使相关企业失去了一次在自己身边学习跨国并购的好机会。而若干成功的案例表明,接受并购的企业和相关行业都得到长足发展,例如苏泊尔并购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跨国并购已经成为跨国投资的主要形式。从世界范围看,外资并购占外商投资额的80%以上。2004年到2009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约4900亿美元,其中通过实施并购而进入的外资总额仅有90亿美元,占外商投资总额不到2%,这一比例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今后,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振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大并购力度,其中也包括加大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规模。

我们也对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一批案例进行了调查。其中一些企业通过并购不仅取得了自身的发展,还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和环境责任,在当地赢得声誉。例如中联重科在意大利收购CIFA以后,大大改善了意大利对中国企业的看法,2010年12月,该公司董事长获得了意大利总统奖。

随着“走出去”的规模加大,我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必然会迅速增加。2010年,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达到590亿美元,其中40%通过并购实现。但是,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遭遇过一些国家以所谓影响“国家安全”为由的抵制。我们需要开展积极的沟通,承担更大的社会和环境责任,更合规地在海外投资和并购,化解对方的担心和抵制。

研究表明,国内外都有一些人以在战争与暴力革命时代形成的传统思维来抵制经济全球化,抵制跨国投资和跨国并购。从长远发展战略看,跨国投资和并购有助于各国与其他国家企业建立紧密的互利共赢局面,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各自的和共同的安全。我们应当积极鼓励和规范外资在中国的并购,也应当积极促进中国企业在全球的投资和并购。

篇5: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全镇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镇人民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所制定的,普遍适用于本区域、本系统行政管理工作,内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通知”、“决定”、“命令”、“通告”等文件。

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内部工作制度、文件、意见以及对某一具体事项的行政处理决定,不在本制度规定范围。

第三条 镇政府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于发布之日起15日内,将正式文件及起草说明和依据、备案报告一式5份,报镇人民政府备案,再由镇政府党政办报县政府法制办备案。

几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地方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负责报送备案。

编辑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汇编,应当视同规范性文件,辑印后一式五份报镇人民政府备案,再由镇党政办报县政府法制办备案。

第四条 镇党政办公室具体负责地方规范性文件备案的审查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报送镇人民政府备案的地方规范性文件,由镇党政办公室负责就下列内容进行审查:

(一)是否符合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二)地方规范性文件相互之间是否矛盾;

(三)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制作是否符合程序和规范化要求;

(四)是否具备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第六条 镇党政办公室审查报送的地方规范性文件时,认为需要征求镇政府有关单位意见的,被征求意见的单位应当认真研究并在限期内回复。

第七条 备案的地方规范性文件经审查发现问题的,分别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同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县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相违背的,由镇人民政府通知予以撤销、变更或者责令改正。

(二)地方规范性文件相互之间有矛盾的,由镇党政办公室协调;经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镇党政办公室提出意见,报镇人民政府决定。

(三)在制定程序和技术上存在问题的,由镇党政办公室提出处理意见,并转告原报部门处理。

原报机关在接到处理决定或者意见的30日内,应当将处理结果报镇党政办公室。

第八条 镇政府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应主动按时报送备案。对于不报或者迟报的,镇党政办公室应当通知制定机关限期报送;逾期不报送的,由镇党政办公室给予通报批评。

第九条

镇政府各部门应于每年1月底前将上所制定的地方规范性文件的目录报镇党政办公室备查。

镇党政办公室应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本镇地方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情况以及备案工作情况向镇政府报告。

第十条本制度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百德镇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对规范性文件管理,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镇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行政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是指根据要求定期对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

第三条

应当对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定期组织清理,清理责任主体为具体负责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部门。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规范性文件,清理责任主体应当提出“拟废止”或“拟修改”建议:

(一)文件内容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和安全管理需要,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予以废止;

(二)文件的主要内容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规定相抵触的,或者已被新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所代替的,要予以废止;

(三)文件调整对象已消失,要予以废止;

(四)文件的个别条款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规定不一致的,要予以修改;

(五)其他依法应当予以废止或修改的情形。第五条

行政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过程中,清理责任人应当坚持“开门清理”的原则,充分运用报刊、网络等载体征求和听取企业意见。

第六条

全镇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应当由镇党政联席会议审议决定。第七条

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应当在政府网站上予以公布。

第八条

本镇各部门应当建立定期清理制度。清理结果报镇党政办公室备案。

篇6:交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class=“law_article” name=“1”> 第一条 为保证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根据《交通行政执法监督规定》,制定本制度。

class=“law_article” name=“2”>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为实施交通行政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法律规范。

class=“law_article” name=“3”> 第三条 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在发布后三十日内向上一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报备。各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审查。

报备资料包括:规范性文件文本五份及规范性文件起草说明三份。

class=“law_article” name=“4”> 第四条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部直属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向交通部(主管业务司局和体改法规司)报备。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和交通部直属的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规定其所属地区和部门的报备管辖。

class=“law_article” name=“5”> 第五条 上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收到报备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

(一)是否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

(二)规定的内容是否超出其职责、权限范围;

class=“law_article” name=“6”> 第六条 上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经审查发现的.问题,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理:

(一)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责令撤销;

(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内容超出制定部门职责、权限范围的,责令限期修改。

class=“law_article” name=“7”> 第七条 对不按本制度规定备案的,可由上一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建议其所属机关或直接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责令其补报。对拒不执行上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决定的,可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篇7: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知识问答

1、什么是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答: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也称事后审查制度,是指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在规范性文件发布后的15日内,依法将规范性文件报送上级机关,上级机关审查后,没有问题的予以登记备案,发现问题的依法予以纠正的制度。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对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必须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2、什么是规范性文件事前审查制度?

答:规范性文件事前审查制度,是在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结束后,形成了送审稿,并将送审稿送政府或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审查的制度。送审稿包括:送审文件稿及其说明,征求到的不同意见和有关材料。政府规范性文件送本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部门规范性文件由本部门的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审查工作由政府或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法制机构必须履行审查职责,严格按照规定,对送审稿进行事前审查。政府或部门的法制机构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需要有关单位作出说明、提交依据、协助工作的,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并在法制机构要求的期限内答复。

3、规范性文件的概念是什么?

答:规范性文件是涉及或者影响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在一定时期内反复适用的文件。

4、如何界定规范性文件的范围?

答:正确界定规范性文件的范围有两个标准。

一是行文方向。规范性文件是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不是规范性文 1 件。

二是文件的内容。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应当同时具备 “三性”,即外部性、普遍适用性和反复适用性。

规范性文件的外部性,是指文件的内容涉及或者影响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而不是单纯规定行政机关内部事务。

规范性文件的普遍适用性,是指文件作出的规定,对不特定多数管理相对人都适用,而不是只适用于特定的个别管理相对人。

反复适用性,是指文件作出的规定,在这个文件生效以后、至失效之前的整个时间段内,对同类事项都有效,而不是只用一次。

5、什么样的规定是“涉及或者影响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规定? 答:涉及或者影响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就是直接或者间接规定管理相对人能够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必须干什么;能够怎么干、不能怎么干、必须怎么干,可以获得什么利益、应当承担什么义务,履行了义务能够得到什么、不履行义务会受到什么处理,等等。

6、“行政许可实施程序”是否具有“外部性”,为什么? 答:行政许可实施程序具有“外部性”。

因为,从表面上看,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的是行政机关干什么、怎样干,一步一步怎么走,但是,其中涉及到要求申请人提交什么材料、行政机关对什么样的申请人才能准予行政许可,这就影响了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

7、机关人事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教育培训、考评奖惩等文件是否具有“外部性”,为什么? 答:不具有“外部性”。

机关人事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教育培训、考评奖惩等文件只 2 单纯规定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文件,根本不涉及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的,不具有“外部性”,不是规范性文件。

8、什么是“不特定多数管理相对人”?

答:不特定多数管理相对人,是指谁将受到发布文件的规定的约束,事前是不知道的,不特定的。任何一个人(单位),只要从事文件所规定的事项,就成为了这个文件的约束对象。

9、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许可决定书、行政强制决定书、行政裁决书、行政调解书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 答:不具有。

10、批复、答复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 答:一般的批复、答复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如果有些批复、答复不仅对提出请示的人或单位适用,还适用于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11、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许可决定书、行政强制决定书、行政裁决书、行政调解书是否具有反复适用性? 答:不具有。

12、适用时间很短的、部署阶段性工作的文件,是否具有反复适用性? 答:不具有。

13、一般认为,适用期在多少时间以上的文件,具有反复适用性? 答:3个月以上。

14、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哪些事项? 答:

1、不得设定行政处罚,这是《行政处罚法》第十四条已经作出的禁止性规定;

2、不得设定行政许可,因为《行政许可法》第十七条规定“其 3 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3、不得设定行政强制。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两种行政行为。行政强制是为实现行政目的或者当行政相对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时,有关国家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针对相对人的人身、财产或者行为而采取的单方面法律行为。因此,类似行政强制这样重大的行政行为,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

4、不得设定限制或者处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法定权益的事项。限制或处分行政相对人的法定权益是由法律、法规、规章来直接规定或赋予的,因此,规范性文件无权来限制或处分这些权利。

5、不得设定行政收费或者以基金、会费等名义的收费。规范性文件曾一度成为“乱收费”的源头之一,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巧立名目(如基金、会费等),为了局部的利益,往往超越权限在规范性文件中设定一些收费项目和标准。根据国家现行规定,只有省级人民政府和省财政主管部门、省物价主管部门才能制定行政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其他任何地方政府和部门均无权设定。

6、不得设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之外的义务。行政相对人的义务只能由法律、法规、规章来设定,凡是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设定的义务,规范性文件无权超越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去增设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15、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和权限有哪些? 答: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是指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授权组织;制定权限是指制定主体只能在《办法》第二章规定的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权力。主要包括: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其权限范围是: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规范本行政区域内的具体行政管理工作。

2、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其权限范围是: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规范本行政区域内的具体行政管理工作。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垂直领导部门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其权限范围是:执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规范本行业、本系统的具体行政管理工作。

4、授权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的范围内制定规范性文件。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主体有:

答:

1、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垂直领导部门设立的临时机构。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垂直领导部门的内设机构。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

4、乡(镇)人民政府的临时机构和内设机构。以上这些机构因为不具备规范性文件制定的主体资格,所以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无效。

16、什么是规范性文件,实践中怎样认定? 答:

1、规范性文件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广泛运用的一种管理手段,又是行政机关作出决策的一种行政行为,包括除了《立法法》规定的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省级人民政 5 府和较大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外的其他各类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2、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包括政府和部门,以及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

3、属于外部行政行为。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这些行政相对人作出的行政行为,而对行政机关内部作出的行政行为不属于规范性文件的范围。

4、属于抽象行政行为。它不针对具体的行政相对人,但能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产生普遍的约束力。

5、涉及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能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

根据以上特征,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区分和认定:

一是行政机关制定的内部和机密文件以及对具体事项进行处理的文件不属于规范性文件;

二是有的文件虽然没有以“办法”、“规定”、“规则”、“细则”等名称出现,而是以“通知”或“纪要”的名称出现,只有具备上述五项特征,也都属于规范性文件;

三是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四种主体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应作无效处理。

17.适用时间很短的、部署阶段性工作的文件,是否具有反复适用性?

答:不具有。

18、一般认为,适用期在多少时间以上的文件,具有反复适用性?

答:3个月以上。

19、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管辖是如何规定的?

答:根据报请备案主体的不同,分为五种情况:

(1)各级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审查;(2)政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本级政府备案审查;(3)政府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报本级政府备案审查;

(4)垂直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时抄送本级政府;

(5)政府部门与垂直管理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政府部门主办的,由主办部门报本级政府备案审查,同时抄送垂直管理部门的上一级主管部门;由垂直管理部门主办的,由主办部门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时抄送本级政府。

20、备案机关收到下级机关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后,要按照“有备必审”的要求进行审查,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包括那些内容? 答:审查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1)对报备情况的审查。主要审查三个问题:1.是否在法定时间内报备;2.报备的材料是否齐备;3.是否符合报备格式和数量要求。

(2)对规范性文件形式要件的审查。主要审查六个问题:制定主体是否合法;制定权限是否合法;文种应用是否正确;行文方向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技术规范;施行时 7 间是否合法。

(3)对规范性文件实体内容的审查。主要审查三个方面:

合法性审查。就是审查文件的实体内容是否合法,包括5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否存在设定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事业性收费问题;第二,对法律、法规、规章设定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具体规定是否违反上位法的规定;第三,行政机关权力授予、责任免除是否合法;第四,管理相对人权利减损、义务科处是否合法;第五,其他规定是否违反上位法的规定。适当性审查。也就是合理性审查,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管理措施目的的合法性;第二,管理措施的不可替代性;第三,管理措施与管理效果的价值相称性。

协调性审查。就是审查不同机关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是否一致。

21、通过审查,如果发现报备规范性文件有错误,是否都要依法予以纠正?

答:是

22、对发现错误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纠错,应该通过那些的工作程序处理?

答:应该通过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第一步,讨论沟通;

第二步,协调协商; 第三步,发自行纠正建议函;

第四步,督查督办;

第五步,提请区政府撤销问题文件。

23、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意义是什么?

答: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一项法定的行政层级监督制度,其意义在于:

(1)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手段;(2)是维护政令畅通,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题的客观要求;

(3)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措施;(4)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方式。

24、规范性文件在制定环节中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规范性文件在制定环节中有以下四点要求:(1)建立和落实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制度;(2)建立和落实规范性文件的集体审议制度;(3)建立和落实规范性文件的行政首长签署发布制度;(4)建立和落实规范性文件提交报备制度。

25、规范性文件在报备环节中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规范性文件在报备环节中有以下几点要求:(1)报备时间: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30日内报备;

(2)报备的材料:①备案报告;②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③制定说明。

篇8:安全监理审查备案制度

一、备案审查范围之完善

只有明确了备案审查的范围, 地方人大常委才能行之有效地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关于规范性文件的概念, 在此, 笔者认为, 它是指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 由国家机关制定的, 关于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的可以反复使用的文件。其合法性与否、适当与否, 极大影响着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人民群众的切身实际利益。[1]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 除了必须符合这个基本概念, 还要符合一些具体要求。

具体来说, 对于地方人大常委进行审查的规范性文件来说, 有以下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该文件的制定主体是国家机关;二是该规范性文件的守法主体较为广泛, 包括该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组织以及公民;三是有关主体的权利义务。

二、审查内容之完善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 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包括合法性审查以及合理性审查。合法性审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主体是否合法, 是否具有相关资格;文件内容是否合法, 是否侵犯了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权益和利益;制定该文件时所遵循的程序是否合法等等。进行合法性审查可以参照并依据宪法法律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相关决议, 实际操作起来也较为简单易行。[2]但合理性审查就不容易把握, 因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审查标准也是不一样的。[3]笔者认为, 要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就应把握制定该文件时的目的、动机、社会效果是否合法, 对于违背社会原则, 侵犯人民群众、社会团体等主体的切身利益时, 应予以否决, 必要时可撤销。

三、备案审查程序和机构之完善

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程序, 由于相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 各地做法不一, 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因此完善该程序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备案时间。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 对规范性文件报送备案的时间应在该文件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内。二是审查受理机构。完善此问题可以采取统一受理、分类负责的办法进行, 先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统一受理, 然后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移交给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进行审查。[4]三是审查程序, 相关工作机构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后, 应向主任会议提交审查报告, 如有必要, 则由主任会议决定提交常委会审议, 提交审议的, 完成期限为两个月。[5]

四、审查启动程序之完善

笔者认为, 备案后的审查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主动型审查, 又叫事前审查, 这是指在规范性文件生效以前, 由接受报送备案的国家机关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其优点在于, 主动型审查可以避免某些宪法和上位法的规范性文件, 有利于提高立法威信, 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性。缺点在于, 该审查方式是抽象的, 不利于发现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被动型审查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 有关当事人就某一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合法性问题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审查要求。这种审查模式目的性强, 便于从实际中发现问题。

每一种制度设计都不是完美的, 主动型审查和被动型各有利弊, 所以, 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 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 对主动审查和被动审查的内容做出划分。如主动审查主要涉及制定规范性文件权限和程序等, 被动审查就集中在规范性文件的实体内容方面。

摘要:时下, 一些备案审查条例、办法等由各地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 这一制度逐渐开始清晰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但该制度在实践中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缺乏相关的程序规范, 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亟待加强完善。

关键词: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审查范围,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松山.违法行政规范性文件之责任追究[J].法学研究, 2002 (04) .

[2]刘一纯.改进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思考[J].江汉论坛, 2009 (05) .

[3]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177.

[4]王锴.我国备案审查制度的若干缺陷及其完善[J].政法论丛, 2006 (02) .

篇9:我将实施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

本报综合讯8月26日,商务部在其官网上公布《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该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外国投资者并购中国境内企业的安全审查问题,共计12条,于9月1日正式实施。据了解,规定中明确指出应从交易的实质内容和实际影响来判断并购交易是否属于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今后类似“支付宝”及新浪等通过“协议控制”等方式规避国内法律的行为将纳入中国法律监管体系中。

外资并购安全需审查

规定中指出,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属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明确并购安全审查范围的,外国投资者应向商务部提出并购安全审查申请。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包括: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军工及军工配套企业,重点、敏感军事设施周边企业,以及关系国防安全的其他单位;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农产品、重要能源和资源、重要基础设施、重要运输服务、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制造等企业,且实际控制权可能被外国投资者取得。

规定中还指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外国投资者共同并购的,可以共同或确定一个外国投资者向商务部提出并购安全审查申请。

协议控制或清除

规定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第九条。“对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从交易的实质内容和实际影响来判断并购交易是否属于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外国投资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实质规避并购安全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代持、信托、多层次再投资、租赁、贷款、协议控制、境外交易等方式。”

“官方此次突出了反规避问题,或许是受到了‘支付宝争端’的一些影响。”商务部贸研院专家梅新育指出。

保密规定是特色

保密规定也是该规定的一大特色。规定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参与并购安全审查的商务主管部门、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对并购安全审查中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需要保密的信息承担保密义务。

梅新育表示,保守国家秘密本就是企业应有的义务,“这加强了对相关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

规定鼓励互相监督

不仅如此,该规定还鼓励互相监督。规定第十一条提出,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国务院有关部门、全国性行业协会、同业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认为需要进行并购安全审查的,可向商务部提出进行并购安全审查的建议,并提交有关情况的说明(包括并购交易基本情况、对国家安全的具体影响等),商务部可要求利益相关方提交有关说明。属于并购安全审查范围的,商务部应在5个工作日内将建议提交联席会议。联席会议认为确有必要进行并购安全审查的,商务部根据联席会议决定,要求外国投资者按本规定提交并购安全审查申请。

篇10:安全监理审查备案制度

(一)对在规定期限内应备案而不备案,由上一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改正;

(二)对拒不执行上一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监督决定的,由上一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建议其所属机关或者直接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作出行政处分。

第十一条 本制度自10月1日起施行。

篇11:安全监理审查备案制度

文号:穗建招[2002]008号 颁布时间: 2002-07-29

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以及市政工程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向广州市建设工程招标中心提交有关资料,经审查备案后,可自行办理招标事宜。

一、自行办理招标事宜应具备的条件:

(一)、具有项目法人资格(或者法人资格)。

(二)、设有专门的招标机构或者拥有3名以上专职招标业务人员。

(三)、具有与招标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有从事同类工程招标经验、熟悉有关工程招标法律法规的工程技术、概预算及工程管理的专业人员。

1、凡招标工程总投资(不含征地费、市政配套费与拆迁补偿费)在3000万元以下,必须具有工程建设类执业注册资格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有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人员不少于2人。

2、凡招标工程总投资(不含征地费、市政配套费与拆迁补偿费)在3000万元以上,必须具有工程建设类执业注册资格或者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职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人员不少于2人。

二、招标人自行办理施工招标事宜的,应当在项目招标登记前(即进入广州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前)向广州市建设工程招标中心报送下列资料:

(一)、法人资格证明复印件。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复印件、执业注册资格证书复印件。

(三)、从事招标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与招标人签订的劳动合同原件、复印件(核对后原件退回),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招标人给上述有关人员办理社会劳动保险的证明。

所有复印件标注“与原件相符”后加盖招标人公章。

招标人不具备自行办理施工招标事宜条件的,广州市建设工程招标中心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5日内责令招标人停止自行办理施工招标事宜。

三、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应依法组织招标,并自觉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

四、本制度自二00二年八月一日起执行。

上一篇:怎么用雪中送炭造句下一篇:奋力开创政策咨询研究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