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竞赛题

2024-05-17

三年级语文竞赛题(精选14篇)

篇1:三年级语文竞赛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竞赛题

一、选择正确的成语填入括号内。9’

举世闻名伶牙俐齿熟能生巧

(1)王熙凤是一个很厉害的女人,她不但有心计,而且生就一幅(),嘴上从不吃亏。

(2)中国的万里长城是()的。

(3)学外语要多练、多听、多记,日子一长,(),就能流利地用外语讲话了。

二、古诗天地。6’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2)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4’

1、《清明》一诗的作者是()。

A.范成大B.杜牧C.李白

2、《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

A.齐天大圣B.孙悟空C.美猴王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中的“将军”指的是()。

A.汉朝名将李广B.三国名将赵云C.赵国名将廉颇

4、下列词语中只有()不是指真正地用眼睛看。

A、俯视B、环视C、轻视D、监视

5、“卧薪尝胆”与下面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A、李白B、勾践C、诸葛亮D、项羽

6、下面四位都是我国唐朝杰出的诗人,其中号称“诗圣”的是()

A、杜甫B、李白C、白居易D、陆游

7、被誉为“东方之珠”的是下列哪座城市()

A、上海B、南京C、香港D、澳门

四、请在下面的描述中写出故事的名称。8’

1、她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女孩,大年夜还在卖火柴,最后凄惨地冻死在街头。()

2、他是一位愚蠢的皇帝,不愿相信自己看见的东西,却被骗子摆布得没穿衣服上街,还以为自己是聪明的人。()

3、幼时的它是孤独、可怜的,常受小动物们的欺负,可是,它经过一次次的磨

难,终于有了让人羡慕,让自己惊讶的结果。()

4、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故事,王子被女巫施了魔法后,困在井里,公主救出了他,和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五、填上一种动物名,使前后成为两条成语。10’

胆小如()目寸光呆若木()犬不宁

守株待()死狐悲千军万()到成功

力大如()刀小试生龙活()口余生

打草惊()尾虎头关门打()仗人势

顺手牵()肠小道叶公好()腾虎跃

六、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文,在()里分别填上合适的序号。6’

()小明走在半路上忽然发现一个小朋友在雨中哭。

()刚要出门,天下起了大雨。

()小明急忙跑上前去为小朋友打伞。

()小朋友高兴地笑了。

()小明妈妈要小明上街去买酱油。

()妈妈连忙给小明一把雨伞。

【阅读训练】

(一)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你需要理解并回答的问题是:15’

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A 面对,面临B 靠近,挨近C 到来,来临D 照着,根据

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

A 梅花艳丽俊秀。B 公鸡画得生动别致。

C 想临摹《梅鸡图》。D 《梅鸡图》太有味道。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A 酸甜苦辣等味 B 香、臭等味 C 画的意境 D 意思

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A 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 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 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 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5.在文中用“” 画出具体描写《梅鸡图》的语句。

(二)贝 多 芬 的 故 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吧?”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3’

2、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画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2’()()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4’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

高亢——()豪华——()

分散——()镇静——()

5、这篇文章是按顺序写的。2’

6、这篇短文赞扬了()。2’

A、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

B、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

C、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7、这位旅客为什么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2’

(三)上 课

上课了,董老师扶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根据意思填词语。4’

(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2)形容精神焕发的样子。()

2.选择答案。6’

(1)“笑眯眯”是对老师()的描写。

A、动作B、语言C、神态D、心理

(2)文中作者把老师比做(),把自己比做()。

A、园丁B、红烛C、花朵D、小树苗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

A、比喻句B、拟人句C、排比句

3.请把你喜欢的句子用“”在文中画出来。1’

4.请描述一下你的老师上课时的样子。2’

篇2:三年级语文竞赛题

一、轻松一下,谁最聪明.1、谜语:黑狗不出声(打一字)谜底:()

2、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谜底:()

3、谜语:狼来了(猜一种水果)谜底:()

4、谜语:两块冰下有鲤鱼(猜一个四字成语)谜底:()

5、脑经急转弯:上课铃声响了,却没有一个同学在教室里,怎么回事? 答案:()

二、填动物组成诗句(12)柴门闻()吠

千山()飞绝

处处闻啼()不是养()人

意欲捕鸣()

牧童骑()()一行()()上青天

两岸()()啼不住 故人西辞()()楼

月落()()霜满天

早有()()立上头

两个()()鸣翠柳

二、下列歇后语都来自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填上相关人物名 1.()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2.()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穿针——大眼瞪小眼 4.()钓鱼——愿者上钩

5.狗咬()——不识好人心

三、请在下面的描述中写出故事的名称。11分

1、她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女孩,大年夜还在卖火柴,最后凄惨地冻死在街头。()

2、他是一位愚蠢的皇帝,不愿相信自己看见的东西,却被骗子摆布得没穿衣服上街,还以为自己是聪明的人。()

3、幼时的它是孤独、可怜的,常受小动物们的欺负,可是,它经过一次次的磨难,终于有了让人羡慕,让自己惊讶的结果。()

4、这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故事,被困在井里,还和小鸟争吵,认为天就井口那么大,不愿跳出去看看事实真相。()

5、你读过下列神话,民间故事吗?知道主要写谁吗?把人物补充进题目:如《嫦娥奔月》、《_______开天地》、《_______填海》、《牛郎__________》。

四、写出下列古诗句所描写的季节。8%

1、接天莲叶无穷碧()

2、独钓寒江雪()

3、万条垂下绿丝绦()

4、霜叶红于二月花()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五、填上一种动物名,使前后接龙成为两条成语。10% 胆小如()目寸光 呆若木()犬不宁 守株待()死狐悲 千军万()到成功 力大如()刀小试 生龙活()口余生

打草惊()尾虎头 关门打()仗人势 顺手牵()肠小道 叶公好()腾虎跃

六、填上表示颜色的词(6分)

(1)()毛浮()水,()掌拨清波。

(2)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3)()日依山尽,()河入海流。

(4)日照香炉生()烟,遥看瀑布挂前川。(5)接天莲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6)()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丝绦。

七、填风俗习惯。(10)

1、春节是指农历,我们家乡的习俗是,代表这个节日的诗句是:。

2、清明节是指每年,我们家乡的习俗是,代表这个节日的诗句是:。

3、重阳节是指农历,我们家乡的习俗是,代表这个节日的诗句是:。

4、端午节是指农历,我们家乡的习俗是,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 这个古人。

八、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2’

1、《清明》一诗的作者是()。

A.范成大 B.杜牧 C.李白

2、被誉为“东方之珠”的是下列哪座城市()A、上海 B、南京 C、香港 D、澳门

3、《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A.齐天大圣 B.孙悟空 C.美猴王

4、“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中的“将军”指的是()。A.汉朝名将李广 B.三国名将赵云 C.赵国名将廉颇

5、下列数量词的搭配,符合普通话规范的是()A.一枚邮票 B.一条油条 C.一支香烟 D.一头猫

6、“孟母三迁”这个传说,说的是孟柯的母亲为了孟子而三次搬家的故事。搬家的目的是什么?()A.避免纠纷 B.适于求学 C.免于牵挂 D.节省房租

篇3: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心理特点浅析

首先教师应要了解三年级小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一直是儿童心理发展领域最杰出的一个代表人物, 他认为心理发展实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的平衡;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 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 而是起源于动作, 即动作时认识的源泉, 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从哲学的高度, 皮亚杰认为他属于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在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中, 三年级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另一位美国精神分析理论家埃里克森将人生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并称其为心理社会发展结算, 在这一理论中, 埃里克森认为, 三年级学生处于童年期 (7-12岁) 。无论是哪种划分都列出了这一阶段儿童心理特点。笔者认为, 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需要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 对症下药, 特殊问题特殊对待。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自己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成果。

一、三年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处于8-10岁之间, 这一阶段恰巧属于心理学上的童年期, 在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地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学会学习。在这一阶段中, 学生的记忆发张有这样几个特点:

1. 记忆容量增加

儿童的记忆随着年龄增长而增进。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2. 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

童年期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都随着儿童年龄而发展, 在小学阶段有意识记开始超过无意识记, 占据优势。有意识记的出现标志着儿童记忆发展上的一个质变, 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又是记忆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的变化。

3. 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小学儿童随着理解力的增加、知识的增多、组织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言语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在学习中越来越多的进行意义记忆。

4. 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童年期的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 抽象记忆能力得意不断发展, 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 乃至逐渐上升, 占据优势地位。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 笔者发现, 三年级学生的有意识记要比一年级、二年级学生来得快而自然, 这里笔者说的有意识记指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复述”。不断地让孩子重复记忆材料, 也许有人认为, 这是一种“死”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 例如对于课文, 诗词的背诵, 学生采用的大部分是一种“多吟以颂”的方法。当然另一些记忆方法的运用也必不可少, 例如“组织法”, 将记忆材料按其间的意义练习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 如在语文学习中常见的以成语接龙的方式来记忆成语, 利用唐诗绝句四句押韵的特点来记忆诗歌等。

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根据研究,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以下几点:

1. 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逐渐转化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三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形象抽象水平”阶段, 即所概括的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 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在语文教学中, 这一能力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当是形象与抽象相结合。实际运用中, 笔者认为, 在教学一篇课文时, 学生所得到的直观感受是这篇课文所带来的字词句及文章中心, 教师应在此基础上, 结合生活实际, 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

2. 推理能力的发展

推理能力在心理学上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三年级小学生运用最多的是归纳推理。教师应合理利用学生这一能力, 教学生将所学素材归纳分类学习, 以提高学习效率。

3. 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阶段性的划分, 童年期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 进入逻辑运算时期, 但不能摆脱具体形象性。这个时期与幼儿期相较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思维特征与数学紧密相连, 这里不做过多探讨。

4. 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童年期儿童具有了掌握基础推理的能力。在作文教学中, 特别是叙事文的教学中, 老师应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 教学生叙事文的逻辑, 即叙事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

三、三年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特点

童年期的社会发展主要体现为自我意识的发展, 亲子关系的发展, 同伴关系的发展, 友谊的发展。首先, 要充分尊重学生。这一阶段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批评性有所提高, 内容有所扩大, 稳定性也相对提到, 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充分与学生交流, 笔者认为, 这一阶段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其次, 关心学生的人际关系,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后, 经常给学生讲述成功人士的故事, 鼓励学生。

四、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卫生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卫生特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学会学习, 二是培养良好的品行。学习是儿童的主要任务, 老师和家长都应做好儿童入学的心理准备。在学习态度上, 儿童并不能完全做到自觉主动, 老师和家长不应采取逼迫的态度, 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在学习习惯上, 老师的主动性较强, 要在课堂课后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语文学习过程中, 晨读的训练, 生活中的注意观察等。在学习方法上, 在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之前, 老师和家长应培养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然, 培养良好的品行也是必要的, 三年级学生品行的培养侧重于热爱集体、热爱学习和遵守纪律, 在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中所体现的主流精神也不外乎此, 语文老师应借此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品行的培养。

篇4: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三)

A.来生 B.后生 C.前生 D.天生 E.今生

2.将“千钧一发”中的“钧”换算成现代计量单位,一钧是指( )

A.0.5公斤 B.5公斤 C.10公斤 D.15公斤

3.下列成语中与孔子无关的是( )

A.举一反三 B.锲而不舍 C.有教无类 D.不耻下问 E.温故知新

4.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那么炎黄是指几个人?( )

A.一个人 B.两个人

5.“含沙射影”的典故与下列哪项有关( )

A.历史上一起诽谤案

B.一种特别的自然现象

C.一个有关怪物的传说

6.“垂青”一词中的“青”是指( )

A.青色 B.一种定情之物 C.黑眼珠 D.玉石

7.《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曾用了什么武器?( )

A.哨棒 B.朴刀

8.火车有没有方向盘?( )

A.有 B.没有

9.一般情况下,一根头发最多可以吊起多重的物体?( )

A.70克 B.170克 C.270克

10.请正确连接下列艺术作品和创作者。

拾穗者 米勒

日出·印象 莫奈

向日葵 梵高

蒙娜丽莎 达·芬奇

思想者 罗丹

亲爱的同学们,本期的“每月一星”产生啦!她来自山西大同市大同一中高258班——她是栗霞同学。

《语文世界》作为我的良师益友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语文的世界是博大精深的,《语文世界》浓缩的都是精华,令人回味无穷!

想参加“大语文知识竞赛”的同学,你只需填好答案并剪下答题卡(复印无效),将答题卡贴在信封背面寄回大赛办公室,随信附50字左右简介及照片一张,以便获奖后刊出,每位参赛同学需另寄参赛费5.00元(截至次月15日止,以当地邮戳为准)。我们每期将在答对的读者中以抽奖形式产生一名“每月一星”,奖品为《中学生规范词典》一本和纪念证书。我们会认真对待每一位参赛的同学,凡参加全年答题而未获奖的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将会得到一份精美的纪念品。

我们的通讯地址是:

北京朝内南小街51号《语文世界》中学生“大语文知识竞赛”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10

篇5:三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一、读读好文章。

铺天盖地的,朦朦胧胧的大雾笼罩着整个大地,像一个巨大的纱帐挂在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了。

近处的房子被晨雾环绕着,若隐若现,好似海上仙山中的楼阁,飘飘渺渺,仿佛在随着雾波飘动。道路两旁的树木更显得生机勃勃,树身湿漉漉的,微风一吹,树上的水珠落到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对面走过来的行人,仿佛在半空中飘飞,如神话中腾云驾雾的神仙。稍远的公路上,一辆辆开着雾灯的汽车似乎是船在云雾中飞行,给人以无限遐想。

周围的群山,已经极淡极淡了,映入眼帘的仅是模模糊糊的影子,它们也穿上了一件神奇妩媚的纱衣,展示着优美的身姿。

1、我认识这些生字。(8分)

()()()笼罩稍远

()()()()()腾云驾雾若隐若现

2、我知道和下面的例子是一类的词语。(24分)

朦朦胧胧

湿漉漉

生机勃勃

铺天盖地

3、我会把“神奇妩媚”这个词语按音序排列()。(4分)

4、我能用“﹋”划出文中的比喻句。(10分)

5、我给短文想出了一个好题目。(3分)

6、我从短文中积累了下面这些好词。(6分)

7、我最喜欢短文中的这个句子。(5分)

二、我会写作文。(40分)

1、爸爸妈妈过生日时,我给他(她)准备了一个小礼物,她们

看到我的礼物时,高兴得都流泪了,„„就是那次生日宴会,让我特别难忘,我想把它写下来。

2、我最爱看童话故事了,也经常自编故事,今天,我想以《和

》(如小溪和大海,绿叶和红花,牙齿和舌头,铅笔和

篇6:三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上交)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6分)

1、假如遇到生字“疖”,不知道读音,用()方法去查字典。

A.音序查字法B.部首查字法C.数笔画查字法

2、“下雨,要带雨具。”要在这句话的横线上填关联词,下面几组关联词中,唯一不能用的是()组。

A.如果„„就„„B.即使„„也„„C.只要„„就„„

D.因为„„所以„„E.只有„„才„„

3、汽车对运输,正如渔网对()

A.编织B.江河C.捕鱼D.劳动

4、《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他在花果山的名字叫()

A.孙悟空B.齐天大圣C.孙行者D.美猴王

5、“能说会道”中的“道”的意思是()

A.道路B.说、讲C.方向

6、“诸葛亮”是我国哪部古典小说中的人物()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西游记》D.《水浒传》

7、下列四组大写字母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①ADGF②KJIH

③LNRO④BETY8、下面哪一组童话全是安徒生写的()。

A.《鳄鱼的眼泪》《白雪公主》《睡美人》

B.《渔夫和他的妻子》《小红帽》《穷人和富人》

C.《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

9、甲、乙、丙三人都说地上的水多,说得最形象的是()A.甲:地上真湿B.乙:地上的水真多C.丙:哈哈,可以行船了

10、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

11、下列各组字全部由五画字组成的是()

A、尼成电弗

A、发挥作用

B、保卫祖国

C、改进工作B、凸央边弘C、凹冯存闪()发扬形象 保持视力 改善生活

12、下列几组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发展经济 保护联系 改正缺点

13、选合适的词。

看到这风景如画的田野,我的心情非常()。

A.兴奋B.高兴C.愉快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每题2分,共12分)

1、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比喻、拟人、疑问、设问、排比都是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3、“小明长得像他的爸爸。”是比喻句。()

4、习作时,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要空两格。()

5、《亡羊补牢》、《惊弓之鸟》、《女娲补天》都是寓言故事。()

6、“piɑn”和“pɑn”都是三拼音节。()

篇7:小学三年级语文趣味知识竞赛试题

一、弦外有音(同音不同字,真有趣。我来填一填。)(8分)lu公()()水迷()()地ke()苦()桌()人()服

二、千锤百炼(趣味成语填空。)24分

1、在括号填入动物名,就能构成成语啦!金()报晓()不停蹄()目寸光生()活虎 对()弹琴 守株待()

2、在括号里填入人体名称,也能构成成语呀!()疾()快垂()丧气()瞪()呆震()欲 聋 侧()倾听 赞不绝()

3、数字成语,我知道得不少哦!

三、约定俗成。29分

1、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用词造句很讲究,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里)(7分)

请教 打扰 恭候 劳驾 拜托 失陪 久违 留步

(1)麻烦别人用()(2)等候客人用()(3)好久不见用()

(4)请人帮忙用()(5)托人办事用()(6)请人不要送用()(7)中途先走用()

2、我的词汇量丰富,我能在()中填上表示“看”的不同的词。)8分

()五星红旗()荷花

去医院()病人抬头()星空

3、把节日名称和相应的活动用线连起来。6分端午节登高、喝菊花酒元宵节赛龙舟、包粽子重阳节闹龙灯、猜灯谜春节赏月,吃团圆饼清明节春游踏青、放风筝中秋节守岁、倒贴“福”字

四、独具慧眼(我能选择正确的答案。)8分

1、比喻粗心大意的人是()A、马大哈 B、不倒翁 C、糊涂虫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句诗是描写哪种花的?()

A、梅花 B、梨花C、荷花D、桃花

3、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A、李白 B、杜甫C、白居易

4、甲、乙、丙三人都说地上的水多,说得最形象的是()A、甲:地上真湿 B、乙:地上的水真多 C、丙:哈哈,可以行船了

5、“诸葛亮”是我国哪部古典小说中的人物()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

传》

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风景区。

A、黄山 B、华山C、庐山D、峨眉山

7、“卧薪尝胆”说的是()A、夫差 B、勾践C、管仲

8、下列词语中,只有()不是指真正地用眼睛看。A、俯视 B、环视C、轻视D、监视

五、博览群书(下面的描述中我就知道相应故事的名称。)6分

1、她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女孩,大年夜还在卖火柴,最后凄惨地冻死在街头。()

2、他是一位愚蠢的皇帝,不愿相信自己看见的东西,却被骗子摆布得没穿衣服上街,还以为自己是聪明的人。()

3、幼时的它是孤独、可怜的,常受小动物们的欺负,可是,它经过一次次的磨难,终于有了让人羡慕,让自己惊讶的结果。()

六、倒背如流(把下面古诗补充完整。)14分

1、竹外桃花三两枝。

2、等闲识得东风面。

3、,二月春风似剪刀。

4、两个黄鹂鸣翠柳。

5、,春风花草香。

6、路人借问遥招手。

7、谁言寸草心。

七、指点迷津(来猜一猜下面的谜语。)10分

1、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打一物)()

2、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打一动物)()

3、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打一生活用品)()

4、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打一字)()

篇8:三年级语文竞赛题

一个自然段往往由若干句话组成, 但句与句之间又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关系。段的构成方式也是不同的, 常见的构段方式有总分、承接、并列、因果、转折等。在三年级教材中, 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总分段式。总分关系由总述和分述构成, 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苏教版第六册第3课《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4个自然段都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课文的2、3自然段又分别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教学时, 对第2段“总分式”的写法, 可在教师的引领下, 通过师生合作朗读来完成, 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加以理解。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中, 学生理清了观察顺序, 知道了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同时也渗透了写段时不仅要注意构段方式, 更要按顺序、抓特点, 即做到言之有序和言之有物。

对构段方式相同的第3段, 放手让学生去体会。结合课件,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并按照课文中的句式练习说话, 加深对课文写法的认识, 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当然, 进行段的训练, 方法还有很多。《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明确地提读写结合, 但读写结合的理念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便是吸收, 注重语言的运用便是倾吐, 这里讲的还是读写结合。如《石榴》第4自然段, 作者从感官入手, 从自己的视觉、味觉这两方面介绍了成熟的石榴果实。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 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 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 让学生手拿实物, 一边读课文, 一边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 再交流感受。通过观察和体验, 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 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另外, 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于是, 我拿出橘子, 请学生仔细观察 (看、摸、闻、尝) , 提示学生要注意果肉的样子和颜色, 还要细细体会果肉在嘴里的感觉。学生说得很精彩, 并当堂写了一段话, 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

三年级课文中像这样随机训练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在古诗教学中, 可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 变换角度, 将古诗改写成自述式的现代文。在课文中, 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 或很简练, 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之处, 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 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朗……

篇9:小学五年级语文竞赛试题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的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他干过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了双保险锁。

1.以上是一篇微型小说,请概括小说情节,不超过30个字。

2.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是( )。

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相信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3.小说两次写到大姑“眨眼”,两次眨眼,各有用意。写出第一次眨眼和第二次眨眼的用意。

4.锁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根据小说的内容,“说不清的意思”实际上可以分析出几种来,请你谈谈两种理解。

5.小说倒数第2段,“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中“也”字在此有何含义?

篇10:三年级语文竞赛题

1、比喻粗心大意的人是( )

A、马大哈 B、不倒翁 C、糊涂虫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句诗是描写哪种花的? ( )

A、梅花 B、梨花 C、荷花 D、桃花

3、被称为诗仙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4、甲、乙、丙三人都说地上的水多,说得最形象的是 ( )

A、甲:地上真湿 B、乙:地上的水真多 C、丙:哈哈,可以行船了

5、“诸葛亮”是我国哪部古典小说中的人物 ( )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水浒传》

6、李白笔下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指的是( )风景区。

A、黄山 B、华山 C、庐山 D、峨眉山

7、“卧薪尝胆”说的是( )

A、夫差 B、勾践 C、管仲

8、下列词语中,只有( )不是指真正地用眼睛看。

A、俯视 B、环视 C、轻视 D、监视

五、博览群书(下面的描述中我就知道相应故事的名称。)

1、她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女孩,大年夜还在卖火柴,最后凄惨地冻死在街头。( )

2、他是一位愚蠢的皇帝,不愿相信自己看见的东西,却被骗子摆布得没穿衣服上街,还以为自己是聪明的人。 ( )

3、幼时的它是孤独、可怜的,常受小动物们的欺负,可是,它经过一次次的磨难,终于有了让人羡慕,让自己惊讶的结果。 ( )

六、倒背如流(把下面古诗补充完整。)

1、竹外桃花三两枝, 。 2、等闲识得东风面, 。

3、,二月春风似剪刀。 4、两个黄鹂鸣翠柳, 。

5、,春风花草香。 6、路人借问遥招手, 。

7、谁言寸草心, 。

七、指点迷津(来猜一猜下面的谜语。)

1、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驮什么?车水马龙。(打一物) ( )

2、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打一动物) ( )

3、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打一生活用品) ( )

4、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打一字) ( )

篇11:三年级语文竞赛题

一、诗词知多少(把古诗的前后句用线连起来)。(20分)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8.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0.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二、快乐歇后语(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20分)

1、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3、铁公鸡——(一毛不拔)

4、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看扁了)

5、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7、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8、老虎屁股——(摸不得)

9、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10、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三、添枝加叶(填上数字使之成成语)。(12分)

一心一意 一唱一和

一板一眼

一草一木

一点一滴

一东一西

一五一十

一朝一夕

两全其美 两肋插刀

两袖清风 忠心不二

三言两语 两面三刀

不三不四 朝三暮四

低三下四

颠三倒四

丢三落四

挑三捡四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五颜六色 五脏六腑

五冬六夏

六神无主

三姑六婆

七嘴八舌 七零八落 七手八脚 七上八下

八九不离十

九牛一毛 九牛二虎

九死一生

十拿九稳 十全十美

千方百计 千军万马

千钧一发 千家万户

万古长青 万死不辞

万寿无疆 万众一心

万家灯火

四、叠罗汉(照样子写词语)。13

1、例:黄澄澄(ABB)

绿(绿油油、绿莹莹、绿茸茸、绿茵茵、绿幽幽)红(红彤彤、红扑扑,红通通)白(白茫茫、白花花)黑(黑漆漆,黑洞洞,黑乎乎)金(金灿灿 金闪闪)

2、例:高高兴兴(AABB)例:商量商量(ABAB)

口口声声

断断续续

密密麻麻

冷冷清清

来来往往

来来去去

来来回回

风风火火

匆匆忙忙

忙忙碌碌

大大咧咧

里里外外

红红火火

认认真真

规规矩矩 端端正正 仔仔细细

马马虎虎 反反复复

明明白白

指指点点

老老实实 大大方方

快快乐乐 高高兴兴

3、例:商量商量(ABAB)

安排安排

安静安静 帮助帮助 碧蓝碧蓝

比划比划

比较比较 比试比试

彼此彼此 表扬表扬 参与参与 打量打量 打扮打扮

打探打探

打听打听 打扫打扫

调查调查 分析分析 放松放松 观察观察 高兴高兴

鼓励鼓励

沟通沟通

干冷干冷

关照关照 火红火红 活动活动

检查检查

五、智慧“谜”宫(猜字谜)。15

1、两人土上谈心。————()

2、相见。————()

3、上面正差一横,下面少去一点。()

4、林字多一半,不作森字猜。()

5、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分。并排两棵树,栽在石头上。()

六、博览群书。(请根据你课外读书知识填空。)(20分)(1-3题每空1分,4-7题每空2分)

1、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2、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

3、我国的四个直辖市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4、有一个皇帝听信了骗子的话,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还跑到大街上去游行,让别人看个够。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皇帝的新衣》。

5、有一位穷人家的少年得到了一盏旧油灯,只要轻轻一擦,油灯里就跳出一个魔怪来,魔怪神通广大,帮他找了个老婆、建了个城堡,后来的日子过得像王子一样。这个故事的题目是:《阿拉丁神灯》。

6、有个小男孩长了个非常古怪的鼻子,只要一说谎鼻子就会长一寸。他说了一堆谎话后,小鸟就飞到他的鼻子上歇着。它们以为那是个树枝呢!这个故事的题目是:《匹诺曹》或《木偶奇遇记》。

篇12:三年级语文竞赛题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桥之美》,下面我将从以下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分析

《桥之美》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是一篇具有随感式的说明文,以优美的语言,亲切的语气,向我们展示了桥的魅力。文章通过描写生活中各类桥,品味各类桥传递出的情味,启发我们只要用心欣赏,就一定能体会到桥的魅力多彩。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在写作上,作者描写桥从常见的俗语写起,由桥的诗境美引出桥在绘画上的形式美。文章结构新颖别致,作者不像惯常行文那样从外形到内部结构,而是别出心裁的与你拉家长,从而把我们带进了神气美妙的桥的世界。在语言技巧上,文章语言优美形象、富有诗意,打破了传统说明文语言乏味的现象,从而激活了读者的情感体验。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学年的学习,对于理清课文脉络,感知课文主旨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但是对于语言的品味和鉴赏方面却有一些欠缺,常常忽视周围事物的美,对传统文化的体会也不深。

3、教学目标的设计

《新课标》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点是: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的意义和作用

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3、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应当说新课标更突出了对学生心灵的品味和个性解读。综合以上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积累一些雅词妙局,了解课文脉络,品味文中优美活泼、形象诗意的语言。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生活,学会审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品味文中优美活泼、形象诗意的语言。体验生活,学会审美,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促进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本课的教学方法可采用:

1、朗读教学法。本文语言优美形象富有诗意,很适合十几岁的学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兴趣,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的精美,为全方位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点拨引导法。在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要求下,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只是点拨引导。这样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使他们由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由从书本中学习向生活中学习。

3、美点寻综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进入文章情境中去欣赏文中的美点,和作者产生共鸣,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其独特的美。

三、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适应这一原则,本课的学法可采用朗读、跳读、研读、精读等读书法,以及欣赏法、交流法等。

三、说教学程序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程序的设置上,要特别注意课堂教学的民主性,教师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要注重课堂自然动态生成,因势利导,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具体设计如下:

〈一〉激情引趣

我准备这样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各类名桥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谈感受。这样设计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起他们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听读课文,感受体验。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用心倾听,感受课文的美。并出示阅读目标:文中描写了哪些桥?展示了哪几幅画面?谈谈听后的感受。这样设计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从而感知文意。

2、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出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哪里。

3、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悟。对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

〈四〉研读课文,美点寻综

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1、学生采用跳读、研读等方式研读课文,并说说文章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品评文章的美。

〈1〉 语言美。教师提问:文章哪些语言美,美在哪里?

〈2〉 结构美。文章结尾生发拓展,点出桥的内涵美。

〈3〉 意蕴美。文章将桥自身的结构美与它的构图美作对比,强调了桥之美在构图。

3、在以上基础上,教师归纳文章在写作的不凡之处,并形成板书。

——以美写桥

——以情写桥

——以形写桥

——以桥写桥

〈五〉、用心欣赏,用心感受。

1、多媒体展示各类桥,让学生用心欣赏,并把感受形成文字写下来。这一设计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感受体验化。

2、交流。先小组交流,再由小组代表向全班交流。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六〉拓展延伸

把本文与〈〈中国石拱桥〉〉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设计这一环节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引导他们以新的审美视角来欣赏事物。

〈七〉课外学习自助餐

1、课外观察自己身边的桥,把对桥的感悟写成文字。

2、从古诗词或文学作品中搜集描写桥的佳句做一个专题积累。

设计这两个问题,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使学生的感受体验化。

附板书: 桥之美

——以美写桥

——以情写桥

——以形写桥

篇13:三年级语文竞赛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预习作业

一、预习作业现状调查

为设计新的预习作业内容, 笔者先着手对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情况作了一次调查。从学生和家长的问卷反馈情况来看, 虽然一、二年级不要求学生做书面性的家庭作业, 但由于家长的普遍重视, 90% 以上的学生从低年级起就开始接触预习作业, 并在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有些教师低估和轻视了课前预习的重大意义, 认为农村小学生已有知识少能力低, 于是, 布置预习内容简单, 无非就是让学生回家把课文读两遍, 让家长签个字而已, 学生对预习作业渐渐失去兴趣。另外, 就是书店里门类繁多的学习辅导用书, 也容易使学生对预习作业应付多, 怠于思考, 没有了个性, 经了解, 有25% 的学生完成预习作业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 这超出了该学龄段孩子的作业时间限制; 还有一些“预习无用论”的教师, 因为自己认识不足, 指导不力, 耐心欠佳, 简易地搞了几次“试验”后, 就肤浅地总结出“小学生预不预习一个样”的谬论来, 结果将预习新课这一环节干脆就从教学过程中省略了; 再加上“农村小学”家长无法为学生的预习提供监督和帮助, 孩子们的自觉性又较差, 使得大部分的预习任务形同虚设。

面对这样的现状, 要求我们在设计新的预习作业内容时, 要充分考虑怎样做才能激发出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认真劲, 并着手减轻学生预习作业的负担。

二、有效预习的意义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许多老师在课前都会布置预习作业, 但对于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方法、预习的评价却没有形成有效的研究。最终导致课前的预习作业往往成为“一纸空文”, 学生的已知情况教师不得而知, 课堂教学设计变成了教师的“一厢情愿”, 有效的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使用则可以打破这种效率低下和“一厢情愿”的局面。

1. 有助于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恒心, 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生的预习往往表现出反复性, 表现为部分不自觉的学生经常会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 这样学生的预习习惯就很难养成。而适当的预习作业, 使学生有了具体的预习任务, 教师对预习作业进行及时评价, 就使学生有了完成好预习任务的压力, 这样长期坚持训练, 就能实现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目标。

2. 有助于提高预习的质量。常态下, 学生的语文预习还经常表现出这样的情况: 对所要预习的课文匆匆读一两遍, 顶多再自学一下生字, 对文中的内容却不仔细研究, 这种停留在表面上的预习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反而会让学生对预习产生消极的影响。而带有作业的预习, 可以使学生深入地学习教材, 尝试着解决问题, 这样在任务目标的驱动下, 有了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 预习的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3. 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我们强调要建立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 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以学定教”。但教材是一个静态的文本, 学生的学习与思维又是个性化的, 怎样才能实现上述要求呢? 预习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预习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知识的原点, 从而便于教师修改自己的课前预设, 调整教学思路,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使得教学更加有效合理。

因此, 预习作业能帮助学生课前有目的、有步骤、有章法地自主学习课文, 教师能通过学生的预习作业有效关注学生的预习情况, 以此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 为高效课堂服务。

三、课前预习作业的措施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知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 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过程, 是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1. 上好预习指导课。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各种自学习惯还没有养成, 各种能力还没有形成。如果老师只笼统地布置“预习××课”这样没有具体任务的作业,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 势必收效甚微, 形同虚设。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学生预习能力的形成是由不会到会、由不习惯到习惯、由低级到高级、由粗浅到精细的实践过程。我们要求三年级的语文老师, 每班都要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课———预习指导课。要从能读通读准课文的基础做起, 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带着学生预习课文。

2. 统一预习作业模式。上好预习指导第一课, 学生并不都能学会预习。毕竟学生还小, 记不住的, 老师不带着预习, 又不会了, 怎么办? 为了使学生学会预习并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于是, 笔者在三年级组设计了统一的预习作业格式。让学生自备A4纸, 统一印制预习作业本, 还把学生的预习作业纳入学生的语文学科评价之中, 在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集中交流预习情况, 评级加星。有了这样的布置和检查, 大部分学生不到半学期就学会了预习, 并逐渐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3. 打破作业模式。我们发现长期运用统一的作业模式, 作业千篇一律。从质疑课题、读读课文, 到抄抄词句、回答问题, 看似简单, 但是全部做下来, 学生花在预习作业上的时间与精力是令人震惊的。时间长了, 学生对这样形式单一、内容繁杂的预习作业会产生厌倦, 兴趣日减。有的学生甚至把手中的《字词句段篇》搬过来, 一抄了事。所以, 预习作业模式用了一段时间后, 笔者让班里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率先跳出预习作业的模式,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预习方式。例如。有的学生家有宽带, 就可以依据条件选择“读问质疑、网络查询、再读探究”的方式; 基础薄弱的学生继续选择老师设计的预习作业, 仍从基础做起。删繁就简, 使学生轻轻松松的完成, 开开心心的学习。

4. 创新作业设计:

( 1) 根据不同课型来设计课前预习作业。三年级语文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有记叙文、散文、诗歌、说明文等, 应该不同课型来设计有效的课前预习作业是, 在不断尝试中, 指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预习策略, 并能够根据类型灵活地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 提高预习能力。

( 2)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课前预习作业。不同的学生, 基础、能力不一样, 预习作业的内容也应不一样。一般的预习作业可能对学困生有一定的困难, 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困生的不同特点, 对预习作业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合理的修改, 这样就能在预习中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也可以了解他们的困惑处, 关注他们的发展, 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

四、结束语

篇14:三年级语文竞赛题

(一)思考填空(共24分)

1. 读准字音。(4分)

在古诗文中,有些字不常见,有些虽是常见字,但读音与现今汉字的发音完全不同。请根据你的积累,给下列诗句或诗题中加点的字注音。

(1)《鹿柴》(2)万条垂下绿丝绦(3)萧娘脸薄难胜泪(4)燕山月似钩

(1)          

(2)            

(3)           

(4)          

2. 用“象”和“像”分别填入下面句子的括号内。(4分)

(1)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  )。

(2)我们要(  )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白求恩是中加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  )征。

(4)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一位忠诚的卫士日夜守卫着南昌城。

3. 诗词填空。(4分)

(1)人面不知何处去,  

      。(崔 护《题都护南庄》)

(2)  ,

一行白鹭上青天。(杜 甫《绝句》)

(3)  ,

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 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 走进知识园。(9分)

(1)《西游记》里大闹天宫的是

    ,贪吃贪睡的是    。

(2)“岁寒三友”指的是   、

      、      。

(3)维吾尔族民间文学 

讲述了一个叫阿凡提的聪明人的故事。

(4)我国著名女作家    的《寄小读者》是写给少年朋友的一组通讯。

(5)我国文学史上诗作保留最多的诗人是    ,他有近一万首诗被保留下来。

(6)我们的身体和楼房很相似,都是用“砖”砌起来的,搭起我们身体的细小的“砖”是    。

5. 下面这些广告词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

(1)金星,电视机中的一颗明星。

(  )

(2)长城电扇,电扇长城。

(  )

(3)神仙饮琼浆玉液长生不老,百姓喝莲塘高粱欢乐健康。(  )

(二)判断选择(共12分)

6.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1分)

A. 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B. 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C. 一片寂静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D.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7.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2分)

(1)中国少年科学院    王茜、叶波等13名少年儿童少年科学院院士头衔。

(2)昆明气候    ,四季如春。

A. 授予 暖和B. 授予 温和

C. 授于 温和D. 授于 暖和

8. 下列含有“兔”字成语的恰当解释分别是哪一项?请将序号填在相应括号里。(4分)

(1)狡兔三窟(  )

(2)兔死狐悲(  )

(3)见兔放鹰(  )

(4)玉兔东升(  )

A. 比喻行动及时,适合需要。

B. 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C. 表示时间已经入夜。

D.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9. 从句子的结构看,下边句子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句是(  )(1分)

A. 我拿杯子倒水喝。

B. 妈妈到商场买东西。

C. 大家欢迎小李讲故事。

D. 我把信贴上邮票投进邮筒。

10. 下列句子中不产生歧义的一项是(  )(1分)

A. 我们好说歹说总算把他说服了。

B. 2加4乘6等于多少?

C. 罗先生到门诊看病去了。

D. 王老师正在照相。

11.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1分)

A.《离骚》B.《诗经》

C. 汉乐府D.《唐诗三百首》

12. 下列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3.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的是(  )(1分)

A. 柳絮池塘淡淡风

B.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带水芙蕖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三)综合运用 (共29分)

14. 歇后语大搜索。(4分)

(1)佛堂长草——   

(2)龙王爷搬家——  

(3)打鱼人回家——  

(4)八百斤的大寿桃——     

15. 趣话祖国名胜中的“第一”。(4分)

(1)天下第一山——   

(2)天下第一奇观—— 

(3)天下第一泉—— 

(4)天下第一石窟—— 

16. 仿写句子,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5分)

原句:生活犹如一幅意境悠远的中国画,你尽可明眸流动欣赏蓝天的深邃,大海的壮阔。

仿写:

(1)生活犹如一曲清脆圆润的古曲,你尽可 , 。

(2)生活犹如          ,你尽可               ,。

17. 我国的交通规则是车辆、行人靠右行。有一位老先生听了大为不满,说:“那左边的路留着干什么?不是浪费吗?”这位老先生说的话对不对?为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把理由说清楚。(3分)

18. 从语言表达角度看,下列广告词都有语病。试作分析,再作修改。(4分)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分析

修改

(2)玉兰油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分析

修改

19. 知识大播放。(5分)

(1)“四明狂客”指的是 

(朝代)       (人名)

(2)“五柳先生”指的是  

(朝代)       (人名)

(3)“六如居士”指的是  

(朝代)       (人名)

(4)“千岩老人”指的是  

(朝代)       (人名)

(5)“万松居士”指的是  

(朝代)       (人名)

20. 判断,在括号里打“√”或“×”。(4分)

(1)“东道主”一词出于《左传》一书,书中烛之武用此词指郑国可以做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

(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中的“知”是“有知识”的意思。(  )

(3)词人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永人,北宋杰出的诗人。(  )

(4)广玉兰属木兰科,又名荷花玉兰、洋玉兰,原产美洲,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栽培。(  )

nlc202309021033

(四)阅读理解(共25分)

(一)绝句(8分)

【南宋】志 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21. 这首小诗描写了诗人 

   的乐趣。(1分)

22. 诗的前两句中“杖藜扶我”是将      人格化了,给人以亲切感。(1分)

23. 诗的后两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尤为精彩,请对其进行赏析,说说好在哪里。(6分)

(二) 非走不可的弯路(17分)

张爱玲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住我:“孩子,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

“既然你能从那条路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

“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坐下来喘息的时候,我看见一个朋友,自然很年轻,正站在我当年的路口,我忍不住喊:“那条路走不得。”她不信。

“我母亲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我也是。”

“   

          ” ①

“我不想让你走同样的弯路。”

“但是我喜欢。”

我看了看她,然后笑了:“  

          ”②

我很感激她,她让我发现自己不再年轻,已经开始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碰壁,不摔跟头,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24.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在文中①、②两处横线上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注意加上标点。(4分)

25. 文章围绕一条“若隐若现”的“小路”展开,这条“小路”代表了什么?作者主要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26. 结合文章,把句子补充完整。(5分)

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没走过弯路,    

      、      、

    ,就不能      ,不能      。

27.“母亲”对“我”执意要走“小路”的态度是什么?“我”对“朋友”执意要走“小路”的态度又是什么?这两种态度一样吗?如果不一样,请做简要分析。(5分)

(五)真情写作(共30分)

28.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一篇习作。

文题一:宴会众生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参加各种宴会,例如婚宴、寿宴、满月宴等。在那里你可以看到人生百态。请你选择一次参加宴会的经历,描写其“众生相”。

写作要求:(1)内容充实,描写细腻,人物形象生动;(2)不少于400字。

文题二:人生幸福,是人生自身出力造成的,非是上帝所赐,也不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的。……若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何以世界各民族的幸福不能一样呢?——陈独秀

请以“幸福”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1. 自拟题目;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 不少于400字。

参赛说明

1. 答案可另用纸答写,请写清题号。

2. 作文用方格稿纸誊写,也可打印。

3. 请在答卷上写清答题者的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指导老师等信息。

4. 答卷请寄:(210009)南京市湖南路1号A栋20楼《新语文学习》编辑部。信封上请注明“高年级阅读竞赛”字样。

5. 答卷寄回截止日期:2012年4月30日。获奖名单(学生奖、指导老师奖、优秀组织奖)将于2012年下半年在本刊公布。本刊将给获奖者和获奖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上一篇:“数学乐园”教学初读下一篇:项目工作流程与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