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给幼儿开空调去暑

2024-05-13

如何正确给幼儿开空调去暑(共4篇)

篇1:如何正确给幼儿开空调去暑

《如何正确给幼儿开空调去暑--幼师家长须知》

炎热的天气一到,空调也将大派用场。然而,身子较弱的宝宝在空调房里呆久易着凉、感冒,甚至出现过敏性鼻炎、结膜炎。儿科医生提醒:家长在夏季需学会科学用空调,这样孩子才能安然度夏。

宝宝出现空调病,主要表现为容易疲倦,大便稀薄,食欲不振,经常腹泻,反复感冒等。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为宝宝使用空调的科学方法吧。

给不给宝宝开空调,家长意见各不相同

采访发现,谈到是否可以让宝宝吹空调,家长们的意见大致可分为五派:

肯定派:“为什么不能用?我也是生孩子没多久,空调都开了好长时间了。不开空调,日子还能过么。开空调总比热坏好啊。”(嘟嘟妈)

反对派:“不要用,空调对身体不好。我们当年刚生孩子的时候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热不到哪去的。如果太热的话,擦擦地、通通风,多给孩子冲凉也可以。”(丁丁奶奶)

迷茫派:“我们成年人已经离不开空调了,如果孩子一生下来就要用空调,对他们今后适应环境温度的能力会不会有影响?但这么热让人很难决定要不要给宝宝开空调。不开,孩子身上都‘汗流浃背’起痱子了。开呢,孩子总还是要进出空调房,很容易造成感冒或对孩子的身体有不良影响。”(阿丽)

折中派:“空调不是不能开,做好措施就可以了。比如:注意不要对着吹、温度开高一点、房间放盆水保持湿度、开一段时间就关掉通通风等等。进入空调房前,最好先要擦干宝宝身上的汗。还要注意给宝宝穿好小肚兜,当心小肚皮着凉,多给宝宝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小豆子妈妈)

恐惧派:“有一次,小青青睡下了,我们在书房工作,突然听到青青房里传来了大声的啼哭。跑进屋里一下子觉得像是大夏天进了冰窖。我赶紧把孩子抱起来,她浑身冰凉连额头都凉了。我拿起空调遥控器一看,室温竟然调到了19摄氏度,而青青却蹬了被子能不冷么。后来才知道是外婆在哄青青睡觉后误操作了空调遥控器,这让我一直都很后怕,恐怕宝宝要冻感冒了。”(小青妈)

为宝宝使用空调重点在温度

1.适宜的温度对宝宝最重要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陈运彬教授表示:“‘是否开空调’是一个有局限意义的行为选择,在理解了科学育儿的知识后,家长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机应变了。”关键是要注意调节适合宝宝的温度。

专家意见:开空调让宝宝凉快凉快吧,怕宝宝感冒;不开空调吧,看着满身是汗的宝宝,又怕给孩子捂出一身痱子。儿科专家建议,家有新生儿可以开空调,但重点应注意居室通风,室温保持在26℃至28℃为宜。

2.18~28摄氏度人体最舒适

据了解,人体感到最舒适的温度大约是22~24摄氏度。如果适当增减衣着,人体舒适感的温度范围可以扩大到18~28摄氏度。这是因为人体可以依靠毛细血管调节皮肤的蒸发量来适应环境温度,而衣着的增减进一步帮助调解皮肤的蒸发量。但新生儿调节体温的功能比较差,家长应该格外小心。

适当为宝宝开空调是有必要的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相同状态下,婴幼儿比成年人更容易“汗流浃背”。据专家介绍,这也是由于婴幼儿的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造成的。“身体的发汗中枢在下丘脑,很可能位于体温调节中枢或其近旁。当机体处于运动或炎热环境中时,皮肤的温觉感受器接受温热刺激,外周血液温度相应提高,可致使下丘脑周围脑组织的温度提高,即所谓的局部加温,从而使发汗中枢兴奋,出现温热性发汗现象。但是在下丘脑功能发育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容易产生多汗现象。”

汗液主要是水分,占99%,而固体成分则占1%,固体成分中,大部分为氯化钠,另含有少量尿素、氯化钾、乳酸等。如果婴儿经常处在很热的环境中,又没有及时补充充足的水分,可能会引起程度不同的脱水,对肾功能产生比较大的损害。在过于炎热的情况下宝宝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暑热症、腹泻、长痱子和中暑等症状。

因此,为宝宝适当的使用空调调节室温是有必要的。

不当使用空调,危害宝宝健康

1.依赖空调降低体温调节功能

专家建议家长不要让宝宝过于依赖空调,因为这的确会使得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降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差,因此家长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度”。“适当地出汗对于健康是有利的,家长不需要一感觉天气热就马上给宝宝开空调。”此外,长期呆在封闭的空间里,空调散热片上的细菌也会影响宝宝的健康。而且与外界环境长期隔绝,忽冷忽热,更容易造成“热感冒”。

专家建议,如果天气很热而且宝宝很怕热、爱出汗,而且已经出现了热痱子,就可以适当给宝宝开空调,不过温度要控制在28℃以上,并且空调的风要向上吹,房间的门要打开,使室内的温度保持一致性。同时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还要注意空调温度适中,不要忽冷忽热,不要在出汗后马上降温等等。

2.长期使用空调幼儿易患肺炎

儿科专家提示:由于幼儿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成年人不能感受到的温差,幼儿却能明显地感受到。在空调房里的冷空气环境下,幼儿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孔闭合,交感神经兴奋,内脏血管收缩,胃肠运动减弱,抵抗力减弱,加上空调内各种细菌、霉菌生长繁殖,空气被污染,所以非常容易患上肺炎。

专家建议,如果天气很热而且宝宝很怕热、爱出汗,而且已经出现了热痱子,就可以适当给宝宝开空调了,不过温度要控制在28℃以上,并且空调的风要向上吹,房间的门要打开,使室内的温度保持一致性。同时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还要注意空调温度适中,不要忽冷忽热,不要在出汗后马上降温等等。

关于空调使用的误区

1、一天24小时都开空调,不开窗不通风。(结果:病毒细菌浓度增加,易患上更多疾病)

2、晚上将温度开得只有二十一二摄氏度,给孩子穿厚衣服、盖厚被子就行。(结果:厚被子厚衣服让宝宝身体保暖了,可是头部还是会露在外面,这样躯体和头部之间就会形成另外一种温差,而宝宝的呼吸道、口腔跟内部脏器相连,吸入干冷气,同样会造成“脏器感冒”。)

3、空调温度只比室外低一两摄氏度,宝宝睡觉盖不盖被子没所谓。(结果:人进入深睡眠自控调温能力更差,不盖好肚子、膝盖等关键部位更易感冒生病。)提醒:病征从受凉感冒到全身感冒

空调病是一种综合的病症的概称,急性表现是受凉感冒了,长期如此会出现全身性慢性症状,如皮肤发白、手脚冰凉、胃口不好、呕吐,甚至养成过敏性体质,可以说是身体各个脏器“感冒”了。

科学使用空调的6大要点

1、控制温度很重要

温度不宜调得过低,26℃~28℃比较合适。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比室外低3℃~5℃为佳,空调的风力要开“微”档,风向不能朝着宝宝。室内外温差越大,宝宝的身体越难适应,容易感冒生病。

2、限定使用时间,定时给居室通风换气

即便天气很热,也不要整天开着空调。充分利用相对凉爽的一早一晚给室内“大换气”,平时则“小换气”。

“大换气”时,打开窗户,打开电扇,让空气畅畅快快地对流15分钟。不要舍不得屋里的冷气变热,开空调费电,新鲜的空气换来的是宝宝的健康。“小换气”则是一天数次,时间可以短些。

3、充分利用空调的除湿功能

空调的除湿功能还真适合宝宝,不仅降温不会过低,而且空气经除湿后比较舒适,特别在潮湿闷热的晚上或睡觉的时候使用最好。你先用制冷功能,等宝宝熟睡后换成除湿功能,既不用担心他受热,也不用担心他着凉。

4、切勿让宝宝整天待在空调房

每天清晨和黄昏,室外气温较低时,最好带宝宝到户外活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进行日光浴,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5、宝宝进房前空调先降温

在宝宝回家半个小时前打开空调,温度设定低一些,让室内迅速降温。等宝宝进入室内,将温度升高到27℃~28℃,这样室内外温差不会太大,避免宝宝受寒。

6、空调房中护理要加强

在空调房里,宝宝常会感到口干舌燥,所以要让宝宝多喝些开水。如果能经常用金银花、菊花、生地等煮水当茶饮用,更能清热解毒,预防病菌侵袭。同时要加强对干燥皮肤的护理,出入空调房随时给宝宝增减衣服。

给宝宝吹空调的5项注意

1、为室内保湿

1)使用加湿器;2)用一些容器装上水摆在屋子里;3)经常开窗通风,室外湿润的空气会调节室内的湿度。

2、为宝宝添衣

小儿皮肤娇嫩,出汗较多,服装用料应具有柔软、吸湿、透气性好和洗涤方便的特点,以浅色的纯棉或纯针织品为宜。在空调房里宝宝衣服要比成人多一件。

3、睡觉要给宝宝盖好被

被子不要太厚,要把肚子、胸、肩膀、关节等敏感部位盖上。如果孩子习惯性踢被子,可以用床套给小孩做一个睡袋。用规格为2m×1.5m的床套,长的一边对半折,即1m×1.5m;在头部留口,两边分别缝上拉链即可。

4、定期清理空调

大约每隔半个月,家长要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空调的空气过滤岗(过滤膜),这样室内空气质量才能有所保障。同时,空调器中的冷却盘也要定期清洗。

5、每天至少为宝宝测量一次体温。

给宝宝降温的其他方法

上面讲了很多关于空调使用的知识,除了空调还有许多方法可以为宝宝降温:

一、吹电扇

在天气不是特别炎热时,可用电风扇为宝宝消暑。但电风扇使用不当,也会使宝宝出现感冒或腹泻。

1、用风力柔和的电风扇,或用电扇的睡眠功能。

2、给宝宝吹风扇的时间不要太长,风速不要太大。

3、宝宝吃饭、睡觉、大小便、换衣服时,尤其不要直接吹电风扇。

4、电风扇安置在离宝宝远一些的地方,不能直接对着宝宝吹,也不要固定朝一个方向吹。

二、薄长衣裤

天气炎热,如果不使用空调或风扇,就不能给宝宝穿过多的衣服,否则散热不良会引发“白痱子”。可以给宝宝穿薄薄的、宽松柔软的、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的单衣裤,颜色以淡色、亮色为主。千万别让宝宝全裸身子,尤其在烈日下会令稚嫩的皮肤受伤。

要让既冷不得又热不起的宝宝安度夏天,你需要掌握好宝宝夏天穿衣的加减法则:根据环境气候的改变,做到及时加减和局部加减。

三、及时加减原则

夏季除了早晚温差大以外,室内外也有一定的温差,这时就需要根据温差的变化及时为宝宝添加或减少衣服。如:在炎热的户外,宝宝穿着过多会大量出汗,这时就得给宝宝减衣服。而早晚比较凉爽,要记得替宝宝披上一件薄外套,以免着凉。

篇2:如何正确使用汽车空调

关键词:汽车空调,降温,内循环,空调养护

夏季是汽车空调使用较为频繁的时期, 它在炎炎的夏日给车主带来了清凉舒适的驾乘环境。空调, 可以说只要会开车的人都会用, 即是不会开车的朋友看一下也就明白了, 简单地按下A/C键便打开了空调系统, 如果是手动空调, 就如调节风扇一般, 调整鼓风机档位旋钮, 调节到自己想要的风速;如果是自动空调, 那更简单, 设置好所需温度, 一切系统会自动帮你调适。

但不少车主在空调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这不仅会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寿命, 甚至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那么, 该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汽车空调呢?

1 不要一上车就打开空调

夏季车辆在阳光的暴晒下, 车内的温度较之外界温度会高出许多, 不少车主在车辆启动时就立即打开空调, 甚至先开空调后着车, 以求快速降温。殊不知, 这种做法对发动机和空调压缩机都有危害。因为, 当车辆刚启动时, 发动机转速较低, 各系统运转还未正常, 这时候如果立即打开空调, 会加重发动机负荷, 而先开空调后着车, 发动机带着空调压缩机同时启动, 大大增加了发动机的启动负荷, 长此以往, 容易对发动机造成损害。另外, 在车内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温度时, 急于开启内循环, 单纯依靠空调将车内的高温降下来, 既会增加空调压缩机的负担, 又费时耗油。

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先把车内的高温降下来, 再开启空调, 以减轻发动机的负荷。那么, 怎么样才能降低车内高温呢?

方法一:上车后先把所有车窗都打开, 启动外循环, 把热气尽快排出去, 等车厢内温度下降至和外界温度相近后, 再关闭车窗, 开启空调。如果带天窗的话, 也可以先打开天窗, 利用天窗的负压换气原理将车内的热空气抽出去。为减少发动机的磨损, 最好在着车2、3分钟后再开启空调, 这样可以保证在发动机的最佳工作状态完成带空调的任务。

方法二:夏季汽车在阳光下暴晒之后, 车内有时能达到四五十度的高温, 人根本无法进入, 此时可以先将副驾驶车窗玻璃完全落下, 然后反复开关驾驶员一侧的车门, 四五下之后, 车内的温度能下降十度左右。这一做法的原理类似于风箱, 利用拉门的力量, 让热空气从门这边引出去, 借着热空气跑出去, 外面的空气从副驾驶座的窗户进来;所以, 车内的温度才会降下来。

方法三:利用一定比例的水和酒精混合液, 喷洒于车内, 也能给车内降温。准备一个喷壶, 装入四分之三的水, 再倒入约20毫升酒精, 打开车门, 快速喷几下, 然后关闭车门。注意全程不要开车窗, 一两分钟后, 车内的温度能下降约5度左右, 而酒精的气味会在开窗后几分钟内消除。这是利用酒精在挥发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原理来达到给车辆降温的目的。

2 不能长时间使用内循环

一些车主为增强空调的制冷效果, 打开空调后一直将空调的内循环开启, 这样做会对于驾驶员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内循环简单的说就是汽车内部的气流循环。由于车内空气和外界隔绝, 车内得不到新鲜空气的补充, 长时间使用会造成车内空气的污浊、车内含氧量的下降, 而且如果汽缸中的汽油燃烧不完全, 发动机未燃烧尽的一氧化碳也可能漏进车厢内, 车内的空气质量会越来越差, 车内人员会感到缺氧甚至失去知觉。更有些车主在等人时开着空调睡觉, 危害就更大。

正确的作法是, 内外循环要交替使用, 连续使用内循环的时间不宜超过一个小时, 使用一段时间要换成外循环或开窗通气。不能贪图凉爽而只用内循环, 为了健康还是多开外循环。不过标准没有绝对的, 当车外路面空气浑浊的时候, 长时间使用外循环同样会影响车内的空气。如果车上有天窗建议使用, 因为天窗是负压, 既可以达到换气的目的, 又不会吹进过多的灰尘。

3 停车前关闭冷气, 开启通风

很多车主在开车时, 总喜欢一路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与惬意, 有时更是打开音乐, 优哉游哉地行驶到停车场, 然后再关闭空调和汽车。这种做法会给车主的健康形成隐患。因为空调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把车内的许多湿气吸到空调蒸发器里, 如果在停车熄火前直接关闭空调, 会导致蒸发器里的湿气无法排出, 蒸发器逐渐产生霉变, 产生生物体腐烂性异味, 这些异味会随着空调的打开, 夹杂在冷气当中, 污染整个车厢内部, 常常会使驾乘人感到不舒服。有过敏体质的人, 可能感触会更深。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停车前, 关闭冷气, 稍后开启自然风, 几分钟后再停车熄火。这样做可以再停车前使空调管道内的温度回升, 消除与外界的温差, 从而保持空调系统的相对干燥, 避免因潮湿造成大量霉菌的繁殖。

4 注意风向的调节

不少车主在使用空调时只是打开开关, 而忽略了空调风向的调节。空调出风口吹出的空气一般是冷和热两种, 这两种空气有着完全不同的特性, 冷空气下沉、热空气上升。如果在制冷的时候, 你要冷风从下面吹出来, 就很难影响到车内上部的空气, 达不到制冷的效果, 反之亦然。因此, 注意调整空调的出风方向, 开冷气时将出风口向上, 开暖风时将出风口调向下, 这样有助于快速降低或提高车内的温度, 使空调达到最佳效果。

5 空调温度开的不要太低

夏天很多车主开车都喜欢把温度调的很低, 认为这样很舒服,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因为车内外温差过大会很容易导致驾驶员感冒, 同时过低温度也可能会造成车内人员患关节炎的危险。正常情况下, 车厢内温度与外界温度应相差5℃至6℃为宜。

6 细心保养

汽车空调蒸发器、风机等长期处于封闭阴暗状态, 内部环境高温而潮湿。空气中的杂质、灰尘、细菌、病毒进入空调内部后, 与冷凝水黏合堵塞在蒸发器等部件上。经日积月累, 黏附着大量污垢、烟碱、霉菌、真菌等。所以长时间处于封闭的空调间内人就容易发生各种不适, 定期应该对汽车空调进行保养维护。定期的对空调滤清器、空调出风口等部位进行清洁, 以免空调管道内长时间积累的灰尘、水分、细菌等不良污垢通过空气传到车厢内, 对驾乘人员的皮肤、呼吸道等造成影响。另外, 不要在开启空调的情况下吸烟, 因为烟雾较难排出车外, 容易刺激眼睛造, 这种循环的“二手烟”也对身体非常不利。另外, 定期检查空调压缩机有无异响, 压缩机皮带是否良好, 工作是否有噪音等。

篇3:如何正确给宝宝用枕头

人们一般认为,睡觉就要枕枕头。于是给刚出生的婴儿也枕一个枕头。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合适的枕头,有利于头部血液循环,并保护婴儿头部,增进生长发育。如果选择应用不适当,不仅影响头颈生理功效,会使脑袋扁平,或一侧脸大,一侧脸小,影响外形雅观,甚至影响组织的发育,还可能造成某些发育畸形。那么如何正确给宝宝用枕头呢?

刚出生的婴儿脊柱为直形,人在平睡时背和脑都是在一个平面上,而且婴儿的头与肩几乎同宽,平睡和侧睡都很自然,不用枕枕头。若是防止吐奶,可使其右侧卧位并将婴儿上半身略垫高1厘米左右,而不是用加高枕头的措施解决。当长到3~4月时颈部脊柱开始向前弯曲,睡觉时可枕1厘米左右高度的枕头。长到7~8月时开始学坐,胸部脊柱开始向后弯曲,肩也发育增宽,这时可用3厘米左右高度的枕头。枕头过高过低都不合适,常枕高枕容易形成驼背。

枕头软硬度也要合适。过硬易造成扁头偏脸等畸形,还会把枕部的一圈头发磨掉而出现枕秃。过于松软而大的枕头,会使小年纪的婴儿有窒息的危险。枕芯可用荞麦皮等装填为好。如用绿豆皮、泡过水后晒干的茶叶和决明子中药材等混合填装枕芯还有防暑明目的作用。另外,婴儿的枕头要经常洗涤、暴晒,保持枕面的干净。

篇4:如何正确地给小儿补锌

家长们在给小儿补锌之前,应先确定小儿是否缺锌。小儿若严重挑食(如不喜欢吃蛋类、肉类等)、营养不良、长期腹泻、外伤失血及患有尿毒症等病症时就可能缺锌。由于牛奶中锌的吸收率和利用率均不及母乳,因此人工喂养的小儿也可能缺锌。有上述情况的小儿可到医院检查体内是否缺锌。现在国际上采用的查锌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患者的头发进行化验,叫做发锌化验;另一种是化验患者的血液,叫做血锌化验。这两种化验对小儿是否缺锌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医生往往会根据上述化验的结果和小儿的症状来判断其是否缺锌。缺锌的小儿可出现的症状有:①食欲减退。缺锌会使人的味蕾功能减退,因此缺锌患儿的食欲会明显地下降。②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如咬指甲、衣物、玩具、硬物,或吃头发、纸屑、生米、墙灰、泥土、沙石等。③长不高。锌是人体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缺锌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使患儿的身高比同龄人矮小,甚至会使其患上侏儒症。④头发生长缓慢。有些小儿的头发长得非常慢,大半年都不用剪一次,这很可能是缺锌造成的。⑤出现地图舌。有些患儿的舌头表面有不规则的红白相间的图形,指甲上还可出现白斑。这是缺锌的表现。⑥智能发育迟缓。有些患儿缺锌后可出现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等情况。⑦非常容易感染病毒。缺锌的小儿可反复地发生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⑧会反复地发生口腔溃疡。

小儿经过检查后若被确诊为缺锌,应及时地补锌,以免影响其正常的发育。缺锌不严重的小儿可以通过吃一些含锌丰富的食物来补锌。含锌丰富的食物有:动物的肝、蟹肉、虾皮、鸡肉、鸡(鸭)蛋黄、带鱼、沙丁鱼、昌鱼、黄鱼、紫菜、黄豆、白萝卜、胡萝卜、茄子、牡蛎等。小儿若严重缺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地使用硫酸锌口服液、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等药物进行补锌。临床研究发现,小儿因缺锌而引起的食欲下降,一般可在服药后的2~4周内得到改善;因缺锌而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一般可在服药后的1~3个月内得到改善。在小儿服用锌剂期间,家长要细心观察小儿是否有异常情况,防止出现锌剂对其产生的毒副作用。

在给小儿补锌的过程中,应注意不可补得过多。研究证明,6个月以内的婴儿每天需要3毫克的锌,7~12个月的婴儿每天需要5毫克的锌,1~10岁的小儿每天需要10毫克的锌,10岁以上的小儿每天需要15毫克的锌。小儿若在不缺锌的情况下过量地补锌,不但起不到促进生长的作用,反而会引起中毒,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临床研究发现,小儿过量补锌后可出现以下的中毒症状:①可出现胃肠道不适、胃出血、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和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②可发生缺铁性贫血。③可损伤大脑的神经元,使小儿的记忆力下降。④可发生胆固醇代谢紊乱,使小儿患上高胆固醇症和动脉硬化等“成人病”。⑤可造成肝损害,甚至会使患儿出现黄疸性肝炎。⑥患有佝偻病的小儿若补锌过量会降低其免疫力。因此,家长们切不可盲目地给孩子补锌,若怀疑孩子缺锌,应带其到医院做检查,并由医生做出其是否缺锌的诊断。

上一篇:立秋养生祝福语(通用60句)下一篇:贵州省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申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