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主发展

2024-05-10

让学生自主发展(精选9篇)

篇1:让学生自主发展

--“自主、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和思考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上;加之教学过程中过份地强调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不利于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的需要,不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变死学为活学呢?“自主、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就是为了优化教与学关系,构建新的课堂教学体系,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创新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

二、实验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自主、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数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其目的就是要研究如何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或与他人合作,让学生亲自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从而解决问题,形成认识和结论,并将形成的认识进行推广应用,使之升创新。此模式可概括为“激趣、明确目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应用、升华创新--激励评价”四步。

三、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无论怎样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都必须以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为基础。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教师,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从教育上看,要树立对全体学生负责的观念,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既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观念。从教学上看,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树立“用材施教与发展个性的观念”,注重发散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树立课堂教学效益观念,注重教师角色,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因此,我们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作了如下尝试。

(一)注重创设情境,以“趣”导入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一堂课是否成功,课前导入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求教师课前要充分备课,准备教学具,还要求教师能将单调的教学问题融于生活之中。这一步要注重体现年级的特点,还要注重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不同区域--如城市与农村)。

低年级: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寓问题于童话故事之中。例如:一年级一位教师在教学“8+几”时,将教材中的图画改编为:一群小动物正在玩游戏,每个小动物身上都有一道“8+几”的算式,一只小熊在旁边哭着。这位教师出示了画面后,引导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集中到画面上,观察后有的同学说:“一只小熊在哭。它为什么哭呢?”教师再引导分析哭的原因,此时学生就会发现:其它一些小动物身上都有一些算式,小熊在为算不出算式而找不到朋友一起玩游戏而着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8+几的结果会是多少呢?怎么算呢?(提出了问题)接下来,学生全都参与到帮小熊找朋友的学习活动中,从而效果很好,因此,低年级学生应从画面、故事、感性物体方面去设置问题的情境。

高年级:注重问题生活化、感知数学就在身边。

例如:一位六年级教师在教学“圆锥体体积”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爸爸是个木工,一天正在用一个圆柱制作一个圆锥。爸爸问小明:制作的圆锥的体积可能是多少?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明吗?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是圆柱体积的   ,有的说是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柱体、圆锥体学具,进行实验操作。这样既提出了学习的目标,又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总之,问题情境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当然,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型,设计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的.激发,也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二)以“合作学习”为主,注重个性的发展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的过程,实质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就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他们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的实施,只有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的。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时,我们的做法是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来完成的,这样既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原则,又体现了个性发展的原则。

例如:在教学《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首先分类板书出由学生搜集的数据:85、388、1240、2580、3105、4500、3600、1等。然后,教师提出:你想先比较哪两个数的大小?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这样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85<388、因为85不足100,而388快到400了,所以388大一些。2580>1240,因为2个千比1个千大,3105<3600,因为都有3个千,但1个百比6个百小。……学生在合作探究,交流中归纳了其大小比较的方法,尝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既突出了数学的重点,也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注重“知识应用”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应用。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所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去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学习的目的。因此,知识的应用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它既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得到体现,又要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其主动地质疑问难。因而教师设计练习时,要注意:1、练习要层次分明,难易适度,多向有效;2、练习方式能调动学生的自主性;3、练习设计要有创造性的问题,以利于启迪学生创新;4、练习设计要具有实践性,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有数学”。例如: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让学生去测算圆锥形砂堆、麦堆的体积。学习了“相遇问题”后,可设计“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相距55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距35千米?”此类训练题,以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性、开放性的思维训练,又如“一辆客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每小时行52千米,如果两车同时从相距320千米的两地出发,2小时后两车相距多远?”

(四)注重评价,激励为主

学生在对知识获取的探究活动中,由于小学生往往具有表现欲望,需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关注,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此模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时,以学生的自主为中心,以学生的创新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坚持“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创新性”的原则,坚持“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的原则。评价要因势利导,以“重在进步”、“重在创新”为主,要引导学生虚心地接受合理的评价,从而扬长避短。如:“今天你表现得真不错,如果你计算时再仔细些,你会更捧”,“真捧!想像力真丰富。如果你也像××那样,注意力集中些,你会更优秀”等等。

四、对实验的几点体会

1、学生会学、乐学能力全面提高

通过近四年来的研究实践,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较之以前有了普遍的提高。通过实验班与对比班的调查对比,实验班有近90%的同学喜欢上数学课,而对比班不足70%,同时,实验班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兴趣浓、思维敏捷、创新意识强。学生之所以会学、乐学,主要是首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正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创新精神得到良好的培养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学科。实验证明,通过实验教学,绝大部分学生有创新的欲望,在学生中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提出较有价值的问题。如学生在找0.5、1.5、4.5___、___、___、___ 的排列规律时,有的学生从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中去寻找规律,有的同学从相邻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中去寻找,有的同学发挥想象,从两个数的和中去寻找出和构成的一个等差数列的规律,得出“0.5、1.5、4.5、5.5、8.5、9.5、12.5”创新意识的解答方法。

3、注重人文教育的渗透。

数学并不枯燥,其中蕴藏着丰厚的人文哲理,正如挪威诗人约恩松纪念挪威数学家阿贝尔的诗所说:“数的科学,像时间一样不知不觉地流逝。融于永不消失的晨曦,是千变万化的数字,她们,像雪一样纯,比空气更轻,却强于整个世界,其值无价。她们带来的是一片光彩。数学是多么美丽。”本模式之所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主要是我们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和谐、平等的、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的本领,形成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养成谦虚好学的良好习惯,加强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交往。

4、教师能教、乐教、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在实验中,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水平提高,实验教师能教、乐教,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风格。

五、值得探究的问题

1、该模式中的“创设问题情境”,本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之中。但实际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这一环节,不出现“本末倒置”、“画蛇添足”的现象,使其真正为“激趣”服务。

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本模式的重要环节。但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方法,具有普遍的随意性、盲目性。如何正确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教法和学法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真正体现“自主、合作”的探究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自主、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它只是在创新教育的前提下,为全面实施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教学的思路和框架。经过近四年的不懈探索,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给学生创造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能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发展,能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能让他们自主的发展起来,能有利于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就是成功的教育。

篇2:让学生自主发展

四川省郫县合作第一小学林良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倡导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发展。

一、创设有趣情境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一年级学生是一个刚由幼儿转变为小学生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事物的兴趣,同时孩子的兴趣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非常容易转移。在教学中大胆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开展竞赛等这些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旨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下乐于自愿进入到学习场景中来。比如,在“长、短”的教学中,我便用这样的故事导人:“国庆节快要到了,智慧爷爷特意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礼品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体验的热情,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尺子、铅笔、彩纸之际,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动好玩的天性,用一句“请大家摆一摆,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来创设

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中玩,乐中学,达到自由交流,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实现自主体验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学说认为,对儿童的自主活动采取何种态度,是区分教育好坏的分水岭。儿童不只受教于成人,自己也能独立学习,乐于学习。我们首先应该充分相信儿童,让他们自由地主动地学习,其次留给学生充分的时空自由,让儿童自己在探究过程中找寻自己的答案。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那么他在课堂上就有权去讲、去说、去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去摸一摸,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培养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不仅可以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还因为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更能充分体会到做学习主人的快乐。

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向学生提问:“你想用手中的图形变换出更奇特的新图形吗,发挥你的想象力,自己试试!”围绕这一问题,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厂,有的观察、有的动手、有的合作„„最后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在全班广泛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几组最富于创造力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

既有学生亲身体验,又有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动,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体验“生活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人情化。为此,在课堂练习中,为了拉近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生活数学”的意识。根据儿童特征,我特意设计了一组 “小小商店”的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自由结组、自由下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结果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热闹的购物场面。

四、重视激励,蕴涵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反之则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整个课堂上除了采用合理的教法学法外,我还注意用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贯穿教学始终,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汇报比较长、短的方法时,我采用了激将法问学生“谁能比”“看谁最能干”“谁比他说得更好”等。当学生回答问题后,不论回答得是否令我满意,我都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是让全班

给他掌声。这样一来不仅对回答者是一种激励,也是对其他同学学习兴趣的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只要教师着眼于学生发展这一总目标,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情景中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去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那么数学课堂将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活力。

三、体验“生活数学”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课程内容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有利于数学学习的生活化、人情化。为此,在课堂练习中,为了拉近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生活数学”的意识。根据儿童特征,我特意设计了一组 “小小商店”的游戏活动,学生可以自由结组、自由下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结果在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热闹的购物场面。

四、重视激励,蕴涵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反之则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整个课堂上除了采用合理的教法学法外,我还注意用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贯穿教学始终,进而

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在汇报比较长、短的方法时,我采用了激将法问学生“谁能比”“看谁最能干”“谁比他说得更好”等。当学生回答问题后,不论回答得是否令我满意,我都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是让全班给他掌声。这样一来不仅对回答者是一种激励,也是对其他同学学习兴趣的一种促进,更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碰撞。

篇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发展

一、选择适合让学生自主发展的内容

数学实践活动课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 并以其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和载体, 广泛取材, 力求做到:

(1) 使内容具有普及性。选择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要让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可能, 并通过活动对知识有所获取。如果一味追求密度大、难度高的竞赛题目, 那只是为少数尖子生服务, 脱离了多数学生的实际, 这是我们所排斥的。

(2) 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颖生动的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其求知欲, 如果再辅以精心的设计, 学会会尽情地投入活动中去, 在动中生趣, 在趣中激思, 在思中增知。

(3) 注重内容的发展性。选择内容时, 要选择更多的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要善于充分挖掘教材蕴藏的知识点, 并据此适当地延伸、扩展, 全方位、多层次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得以提高和发展。在数学学习中, “做”比“知道”更为重要。

(4) 引进新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计算机和计算器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数学教育中起了重大的作用。适时引进新技术, 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助于学生用不同的解决方法探索问题, 观察不同的结果。让学生能遇到具体问题时能从整个数学体系中考虑和认识问题。

二、创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氛围

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得以自主地发展, 就应善于创设易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有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生有较为强烈的“我要学”的学习意识。

(1) 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习惯于教师讲授, 学生学习。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课堂气氛压抑, 他们感到心里有负担, 有压抑感, 思维便处于压抑状态, 无法得到有效发展。数学活动课则要教师将过去的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 教师只做“导演”, 适度调控, 让学生做“演员”, 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去, 充分表现自己, 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敢于提出异议, 敢于探讨和辨识, 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让学生在这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敢想、敢说、敢做、敢辩, 最终达到会想、会说、会做、会辩。

(2)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学生认知发展的不平衡, 在活动中的表现不可能整齐划一。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承认差异, 允许差异, 并正确对待差异。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要肯定, 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要鼓励, 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不必担心被批评、被讥笑, 使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乐, 学有所得, 从内心激发出“我要学”的强烈意识, 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三、提供让学生自主发展的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依赖于实践的支撑, 学生的能力也只有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 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教师可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 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创造条件, 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任何一种实践活动的出现都不是单一的, 而应相辅相成。实践活动的形式应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感知, 在实践中发现, 在实践中收获, 在实践中创造。

(2) 提高实践活动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而言, 实践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 更多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为发展创新提供可能。这种实践能力不是听出来的, 也不是看出来的, 而是在自主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就可以摒弃模仿、记忆、识别、练习等机械性的活动, 从而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提高实践的能力。

四、挖掘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学生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有时会显露出自己独特的潜在能力, 这种可贵的潜能在平时的学习中由于教学模式的限制或缺乏机会和激情而未能显露, 它来源于灵感的突现和个体的潜质。因此, 教师要善于创造时机, 提供机会, 充分挖掘学生独特的潜能。教师的肯定和表扬, 无疑会是一种助动力, 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心, 勇敢地表现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自我。

篇4:温情领路,让学生自主发展

美文教学,学生思想工作的杀手锏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王静让学生读美文的最初动机是想利用课外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但她很快发现这些文质兼美、短小精悍、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美文常常能令人深思、给人启迪,且极易打动学生的心弦。于是她开始将报纸杂志上的一篇篇美文推荐给学生,让学生从那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和充满哲理的文章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发现成功的真谛,引发学生的自省意识和自我教育的渴望。

王静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工作中,她发现现代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严控下,习惯了“家长管我、老师管我”的方式,习惯了为自己的过失和过错找借口,而非找原因。而自我教育恰恰就是要激发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为了改变学生爱找借口的毛病,王静组织他们学习短文《不能找借口》: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悠久的传统,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作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不找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此文主要说明的“人生不需要借口”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在阅读和讨论中明白了:找借口其实是掩饰自己的错误、逃避责任。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多么完美无缺的借口对已造成的过错都于事无补,与其把宝贵的时间耗费在寻找借口上,不如仔细想一想下一步究竟应该怎样去做。

看到学生有所感悟,王静趁热打铁,又抛出美文《主动是金》。“人生不能被动,生活需要主动。只有主动,才能不断地获得上进的机遇;只有主动,才能超越别人;只有主动,才能稳操胜券。”在激烈的讨论中,学生们总结出:机会稍纵即逝,要想抓住机会,就要主动出击;主动是一种超前意识,是一种敢于承担任务的责任意识,是一种进取意识,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努力去改变被动的自己。

现在,在课堂上听王静读美文——课后自己看美文——同学之间互相说美文已经成为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每天不读一篇美文,就觉得少了点什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情感得到了熏陶,思想得到了交流……他们向上向善的愿望被唤醒,言行举止悄悄地在改变。

研究性主题班会,让学生从自我管理到自我完善

王静认为传统的批评式、说教式的班会教育,或制度式、法规式的强制教育,因为只有教师的定论,学生没有参与自主思考的过程而无法引起共鸣,所以收效甚微。为了改变这种难堪的现状,也为了提高班会教育的有效性,王静着手改变班会的内容和形式,一改学生过去在班会课上消极被动的局面,变接受性学习为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发现自我、发展自我。

上个学期段考结束后,王静发现新入学的这帮初一学生毛病不少:他们爱打闹、讲粗话、纪律松散、心胸狭窄,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为了培养学生爱学习、守纪律、讲文明、求上进的优良品质,王静思考再三,决定召开一个“谁是最受欢迎的人”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自己来说服教育自己。

班会开始,王静先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本班3位同学的名字以及喜欢他们的原因写下来,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王静觉得,此举既肯定了受欢迎的学生,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好榜样。学生交流结束,王静循循善诱,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同学受欢迎的原因。一时间,学生们各抒己见,议论纷纷,总结出中学生为人处世的若干条原则:勤奋学习、乐于助人、谦虚诚实、有特长……整个班会过程,学生们热情高涨,表现积极。他们时而踊跃发言,时而低头沉思,既有对他人的羡慕,又有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的羞愧……学生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自省意识得到了觉醒。班会课后,在王静给学生布置的周记《我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吗》中,学生几乎都能主动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为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做出计划。不知不觉间,学生完成了一次自我教育。

王静说,把班会教育变成研究性学习,着眼点要放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放在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道德品质的培养上。在活动过程中,班主任要找准切入口,做学生活动的温情指导者和平等的参与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参与中探究,在思考中成长,不断强化自己的内省意识,提高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在王静的辛勤努力下,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她的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自我发展的能力。

篇5:让学生自主发展

樊川中心小学 谢刚

我自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担任所教班级的班主任,伴随着那张张可爱的笑脸走过了21个年头。21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是一边工作一边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神圣,也爱上了这份事业,回顾21年的工作,我为我的每一点进步而高兴,更为自己能更好地服务那些孩子而骄傲。

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成长中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有时,这种变化是截然相反的。孩子是变化发展的,教师和家长的观念是否跟得上孩子的变化发展呢?

在班级管理上,我“严”字当头,从细节入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能力。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班级活动。它既是集体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又是自身建设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因此,我都放手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使他们成为现代班集体的主人,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有的人认为小学生太幼稚,不懂事,有事与他们商量不值得。这种看法欠妥当,儿童世界中有儿童活动的特殊规则,这些规则成人不一定掌握,不一定理解,而孩子们是很认真的!师生之间彼此沟通,可以使活动组织得更好!所以,我总是极力促进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活动中如果出了一些麻烦,我就和学生一起商量如何解决。孩子们情绪很高,他们自己筹划、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美文赏析、成语接龙、古诗大会战、开心辞典、对未来的畅想、真情寄语等等。现实社会需要主体性的人,未来世纪呼吁主体性的人,创建优秀班集体,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成为现代班集体的主人,是现代班级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还有,进行了班级日记——“心旅”,我对班级日记倾注了许多,因为这是他们留给我最好的记忆。

开学初,我开展了民主选举中队干活动,让每一位有兴趣的学生写好竞选演讲稿,利用班队课、晨会课让每一位竞选者上台演讲,这样让孩子们模拟成人社会的竞选,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担任了班干职务。班委组成后,每月召开两次班干会议,培养队员工作能力,指导队员的工作方法。

我组织学生认真开展读书教育活动,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班级内还定期举行作业展览。通过展览活动鼓励优秀生,鞭挞后进生,这样鼓起后进生的勇气,迎头赶上,争取在下次展

览中获得好名次。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热爱儿童的高尚品德,就像园丁一样。”辅导员要热爱孩子,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爱的阳光播撤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当我每接一个班的时候,我总是留心观察每个队员一举一动,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脾气秉性,洞察他们的思想感情的细微变化,努力成为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的晴雨表。我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愿意与我交朋友。

在语文课、班队课、课外活动中,我都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与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当他们有成绩时,我不忘叮嘱他们不能骄傲;当他们有了缺点和错误,我从不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和冷漠的面孔,而是对他们循循善诱的教育和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当他们遇到挫折时,我又给他们以信心与勇气,让他们重新振作起精神,扬起理想的风帆。临近毕业,学生思想波动较大,表现出迷茫、甚至沮丧等情绪,此时作为老师,我注意关心、体贴他们,帮助他们度过此关,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以优异的毕业成绩进入初中。

我定期召开学生或学生家长座谈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同时也宣传学校的教育目标、育人目标以及具体的措施,主动和家长交流有关学生在学校和在家的一些情况,互通有无,共同努力,使得所有的同学都能学有所成。

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所谓“调皮”的学生家访,教师更要谨慎行事,避免让家长感到:“学生又犯了什么错?”从而对老师的到来产生反感与抵触情绪。这些学生虽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学习有困难或不遵守学校纪律,但他们的身上总是存在一些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忱,给予更多的关爱,了解孩子的心灵需要,并帮助孩子满足这种心灵需要。不仅仅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纠正他们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品质,并细心地培育他们。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更希望老师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同学,告诉家长,让他们一起分享快乐。而做家长的又有谁不想听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肯定呢?在肯定中委婉要求,在要求中透着赏识。这样的家访,一定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让学生自尊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能力。学生的家长也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主动与老师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密切配合学校的工作。

篇6:让学生自主发展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就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在学生在实践中主动的学习,鼓励他们去进行自我体验,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与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的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空间,彰显自己的个性。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营建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让每一堂课都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注重激趣,唤起主动学习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的确,老师把知识告诉学生,学生把老师讲的知识听好记好,这样,以单纯告诉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如在《 绿色蝈蝈 》一课的教学中,我布置学生在预习中根据课文内容提三个以上的问题。同学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每人在预习本上写了二至三个问题,虽然提的水平不高,但通过这个环节基本上能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并能大胆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的怀疑,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

望,获胜的信心。在基本疏通了课文内容后,我再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将课文中的难点或疑点集中起来,仔细地研读和讨论,这时候的问题已经可以凸现课文内容的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了,同学们也因此更深刻地了解了文章的内涵,走近了作者,有的赞叹法布尔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有的敬仰他为了专心于昆虫的研究。而我则根据教学目标,筛选出最主要的问题,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开展讨论,找依据回答问题,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推向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好的锻炼。这样就可以使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进入语文课堂理想的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景,调动学生唱响主角的积极性

“创设情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创设情景,是指在教学时教师围绕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使学生乐学、学好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时,应尽量从生活、实践中发掘,一开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他们探究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都能成为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创设学习情景,调动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例如在学习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课时,教师一边播放星空的画面,一边导入:“同学们,仰望如此迷人的星空,听着如此优美的乐曲,我想,画家一定会拿起画笔将它定格在画布上;作家一定会灵感喷薄而出,用语言将它定格在方寸之间,那么,我们在座的同学,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会联想到星星像眼睛,像荧火虫,像钻石,像泪珠,像烟火,像一个个美好的心愿。然后教师引出我国一位著名的诗人仰望星空,写下了一首名诗,让我们一起闭着眼睛听配乐朗诵诗歌,通过录音来领略一下诗人遥望星空,用想象和联想创设的一幅世外仙境。并让学生尝试用“我仿佛看到了的画面”说说自己的听课文录音后的感受。这样通过创设具体情景,唤醒孩子们类似的生活体验来导入新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无限的遐想和探究的兴趣,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学生就能感悟到全诗展现了一副美丽、富庶、自由、幸福、美满的理想生活画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学习原来如此快乐。

三、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学生的头脑不是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教师不是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成为学生思维果实。教师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课堂上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有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得到创造性的发展。

在教学何其芳的诗歌《秋天》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在理解了诗歌所蕴涵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后,再进一步鉴赏和比较鉴赏这首诗,提出以下自主探究的思考范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些句子?为什么?你观赏到秋天的景象是怎样的?你印象中的秋景与这首诗是否一样?你能不能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

诗?把你找到的秋天的诗歌与课文进行比较。每个同学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秋天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自己眼中秋天的美景;喜欢搜集资料的同学,可以交流课前查找有关秋天的图片资料;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还可以比较其他诗人写的不同风格秋天的诗歌。学生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收获。有语言绘声绘色描绘的,有用画的方式画出图画,有同学到前面表演秋天这个季节的感受,也有同学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外收集的精美图片和资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也不一样。教师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各方面的自由选择,这是尊重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的体现,为自主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张扬了学生的学习个性。

篇7: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

1.要想真正在课堂上授之以渔,教师就要首先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不追求课上的热闹,而要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2.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其实也不能忽视知识的传授。因为学习的最终还是要获取一些知识的。

3.要教给孩子学习方法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备课思维,以前重结果,如今重过程。

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方法是教师主体作用的最佳体现。

5.上课伊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6.教给方法特别重要,但是也特别需要耐心。教给结果快但不长久,教会方法就有了打鱼的方法。

7、要想让学生对预习感兴趣,就要让他从预习中尝到了乐趣。

8、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学习本领是学会预习知识的自学能力。

9、虚心求教说:我认为授鱼---授渔应该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进,不能

超之过急.10、在教给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适度引导,给予适度的鼓励。这样才能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

11.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再逐渐喜欢学习本领。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群体“授之以渔”的基本途径。

12、授之以鱼是培养知识技能目标,授之以渔是培养过程与方法目标。

13、低年级的学生,授给鱼也很重要!在鱼基础上再教给学生“渔”。

14、我认为预习的教学内容也是有针对性的,并不是要所有的内容都要预习。

15、现在孩子自学能力差,不会自学,教师不要盲目放手,要有前瞻性,有目的的教会学生预习方法

篇8:让学生自主发展

一、少一些没有意义的问话,多一些激励的语言让学生自律

在听课时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问一些没有意义的问话,如:“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吗?看哪个同学没坐好?谁没认真听啊?”实际上教师完全可以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律,如:“同学们今天真精神!同学们做得真好!你的回答很精彩!同学们都在认真倾听,老师非常高兴!”这样的语言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感觉被认可,肯定,让学生产生了自信,从而更加积极地表现自己。

二、少一些选择问话,多一些思考性的语言回答

选择性问题在课堂中也屡见不鲜,层出不穷。经常有年轻的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问其他学生:“她说得对不对?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是A说得对还是B说得对?”能不能、是不是、好不好、漂不漂亮?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变窄,并且使学生不能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想见地,为此可以用“他表达了他的想法,现在请其他同学说一说你们的看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少一些不适度的问题,多一些翘翘脚有收获的问题

翘脚摘桃子的问题最科学,最适度。全班学生都能够举手回答的问题说明问题提浅了;没有或只有几个学生能够举手回答的问题说明问题挖掘深了;大部分学生举手或者举过手又放下,问题难易最为适当,教师要尽量多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学生既能找到自信,又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

四、少一些无法具体回答的问题,多一些技巧性或模式化的表达活动

无法具体回答的问题往往是学生只知道一些,了解不全面或不知道如何回答的问题。如,美术课堂中拿出两幅作品让学生评价哪幅好?让其他学生评价另一个学生的表现?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谈谈对整节课的感受?低年级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思想内涵?数学课堂中总结相应的数学概念、音乐课堂中评价一首歌曲的音乐表达力等。但这些问题往往还是教学中的必备环节,十分重要,为此教师必须多教给学生从必要的专业语言、看待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框架、回答问题的程序等方面进行表达。

五、少一些小问、反问、追问的教学,多一些大问题,让学生全面思考,具体回答

小问、反问、追问就是碎问,不利于思考的全面性和回答的具体化,不给学生或全体学生留下更深刻的思考时间。这种问答式教学在课堂上出现频率最多,说明我们在备课时缺少重视和深入思考,有时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如:“××情感表现在哪一段?体现在哪些词语上?你是怎样理解的?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怎样计算的?计算时要设定什么?你能说一说计算法则吗?”还有就是“为什么”?“为什么”的回答要训练学生自然回答。要想让学生全面思考就必须设计一些大问题或大的探索点(切入点),这样你就是个性化的学习,个性化的思考,而且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有不同的收获。具体化的表达,就是要训练学生说结论,说出处,说理解过程。长期训练后,学生就会成为一个勤思考、会说话的人,成为一个有见地、有理论的人。

六、少一些问答课堂,多一些学术研讨课堂

我们要努力改变问答式教学,改变问答就改变了课堂教学形式,就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解放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够更好地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就能使学生综合能力(学习力、合作力、表达力、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那么如何压缩问题,就要求我们施教者精心研究每节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有机结合,从而找出突破口,确立主题,之后再彻底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后,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进行思维碰撞,问题探讨,最后班级内师生共同交流研讨,变问答式教学为主题座谈式教学,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的追求。低年级打基础,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形式表现就越突出。我校的教学改革“预习、展示、解疑、拓展”教学模式探究,也完全符合这样的教学。

篇9:实行自主管理 让学生主动发展

【关键词】班级 ; 自主管理 ;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108-02

班级是学校里最小的一个“家庭”,但它又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因为它的成员是来自四面八方,思想较为复杂又可塑性大,因此管理好班级无疑是不容易的。然而,也并非无方法可行的。“自主管理”就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根本途径,由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主动采取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它能突破传统教育中“保姆式、警察式管理”的局限性,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现就在班级自主管理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角色自选

一个班级的学生总存在着一些差异。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角色。班级中现有的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等角色可供学生竞选。而对于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学生可以自主增添角色,创设岗位。我们增设的岗位有:开灯、关灯的节能岗;养花、护花的绿化岗;扫地排桌椅的保洁岗;检查红领巾的整洁岗;检查听写纸张数的细心岗;负责为饮水机上水爱心岗等。学生石某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是她在劳动中勤勤恳恳,由她主动承包下来的窗台每天擦得一尘不染,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被学生们一致推选为最佳小岗位,她也因此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人也开朗了很多。在班级里,人人都有岗位。我们还每月评选一次最佳小岗位,表现突出者被班级评为“四好少年”,并且把照片贴在班级的展示栏上。半学期轮换一次小岗位,力图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体验为集体为同学服务的欢乐与责任。

二、目标自定

本学期开始,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我要求学生为自己设定期望目标,即一学期目标。在学生选择了班级中的角色以后,我就引导学生分析班级情况和自身特点,制定出自己的近期奋斗目标,并确立完成目标的思路和策略。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再让学生对自己的近期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反思、修改,这也是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提高的过程。比如学生赵伟华平时非常好动,经常和同学有吵闹的行为,有时甚至连老师的话也不听。我决定从自定目标入手,改变他。当他提出要当班级的纪律监督员时,学生们极力反对。他非常沮丧。我认为这是一个改变他的很好的契机。我破例宣布他为副的纪律监督员,当时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反对。我请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给他一个机会。课后,我找他谈心,和他一起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奋斗目标:做个受人欢迎的少先队员!并且把这句话贴在铅笔盒里,时刻提醒自己。他经常对自己进行自我勉励:“我能改掉缺点!我能行!”有时控制不住自己又犯错时,他马上进行自我批评:“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我要改掉身上的缺点!”现在,老师、同学都向我反映赵伟华的行为习惯比上学期进步了很多。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的面貌日新月异。

三、班长轮换制

过去我所带班级的班长一般都是由学生选举产生,这比班主任自己确定班长要民主公正得多,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班长的职位始终集中于一两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身上,他们的能力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锻炼,而其他同学就失去了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而且,一位学生当班长时间长了,他对当班长所应有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开始逐渐下降,甚至有可能滋生“权力腐败”,比如:和他关系好的同学就不记在“班级纪律档案”里,这不管是对于班长自身,还是对于被管理的同学,以及对于健康班级舆论的形成,都是十分有害的。于是在同班干部商议之后,我决定推行“班长轮换制”。

班长轮换为每个学生在短时间内尝试去管理班级创造条件。本学期班级实施了班长轮换制。班内原班长不动,其他同学轮流当一天班长。一开始由班级里能力较强的五位学生轮流,进行班级日常工作和管理,如早晨到校督促早读课的情况,维持中午12:30后的班级秩序,提醒和管理课间文明休息,放学后的路队管理等。一段时间后,每位学生都有任班长的机会,每一位班长都要在放学之前认真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谈体会,并向下一位交接工作,也要接受同学的评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又使他们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通过这一形式,也使学生们增强了责任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有助于团结、和谐班集体氛围的形成。

我班的郭新阳同学自从当上班长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前他就是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像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个中午,我站在班级门口,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撒了一些饭菜,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饭菜。这时,郭新阳同学走了过来,告诉大家不要踩了,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饭菜扫净,又用拖布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郭新阳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被同学们选班级卫生委员。

四、问题自解

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会把它抛出来,大家摊开来一齐讨论,共同商量对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各抒已见。如:值日班长遇到不服管的怎么做?劳动很认真和不认真的人该如何区别对待?偶尔犯错和经常犯错应怎样区别对待?……许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学生在自我讨论中找到了方法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某学生忘记打扫卫生,就“奖励他打扫卫生一次”。若违反纪律,就“奖励他做一件好事”,将功补过。于是,有的在校园内捡捡垃圾;有的在班内擦黑板;有的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有的帮助老师做做事……总之,能想到的好事都会尽力去做好。这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处罚,是奖给他一个机会改正错误,赢得大家的谅解。

上一篇:加强党的建设一条主线下一篇:教导主任挂职锻炼个人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