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性

2024-05-10

浅谈中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性(精选8篇)

篇1:浅谈中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性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中等职业教育依然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困难和问题。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在这种形势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就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重视、下大力气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职教育;就业;途径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第一线,培养了大量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和良好教育素质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也在为社会输送基础性人才的过程中得到了健康发展。但毋庸讳言,随着市场化改革以及近年来高等院校招生大规模扩张,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处于相对劣势的就业弱势群体的中职毕业生,由于年龄、知识、经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存在着复杂的就业心理,以致影响了正常的就业,加之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还未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在这种“进”与“出”两头压力的双重挤压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普遍面临较大的压力,有不少学校已经步入了窘境。

1我国现有的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1职业教育总体上缺乏特色,教育对象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这样的职业教育环境里培养的毕业生并没有真正达到其应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近年来,这种情况虽有所改善,但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改变。

1.2生源规模小、素质差

一味追求高文凭、高学历的社会观念,使得学生和学生家长把上重点高中读重点大学作为终极目标,而中职教育则是少数文化知识水平低下的学生及其家长的万般无奈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职教育的生源规模和生源素质。

地方政府未能真正理解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各县、区、市一窝蜂地办职业培训学校,再加上民办职业教育的介入,瓜分了这块本来就不大的“蛋糕”,客观上导致了招生市场的恶性竞争及地方保护主义。各地、各学校招生成本急剧上升,办学规模和效益急剧萎缩。

招生难,难招生。各学校都把招生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招生第一,全员参与”成为各职业学校不争的现实。这种做法自然淡化了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就业市场调查等工作,客观上对学校的稳定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3专业建设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和重复性

众所周知要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因此,各学校不顾实际条件,盲目上新专业、热点专业。其危害有三:一是像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对教学设备和师资的要求很高,投入很大,学校如果盲目建设,或投入巨大,背负极大的财政包袱,或投入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如果在一个区域,大家都上相同的专业,势必形成重复建设,势必有的学校生源不足,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过去

财会、电子电器等专业曾经热极一时,现在几乎每一所学校都有闲置设备和师资。三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现在热,大家竞相上马,三年后可能就冷了。

1.4就业率较高,就业质量不高

由于各学校都高度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职招生的就业拉动基本形成,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但同时存在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毕业生是低薪就业;部分学生经过学校多次安置后,学校不再承担安置责任,学生再就业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毕业生质量不高,二是学校就业跟踪服务不够。从考察情况看,少数学校把弹性学制曲解为随意学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极短,技能训练的时间更少,技术等级证书含金量不足。

2就业指导意义及内涵

2.1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就业指导作为一项专门的实践活动,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而把就业指导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更是近几年的事情。为使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我们带领全体教职工反复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学习各级领导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讲话精神,引导大家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在促进中职校学生成长和发展、引导毕业生充分就业、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建立了一支由“一把手”负责,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再次,建立起稳固的就业基地。由此,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

2.2就业指导的任务、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其主要任务包括:使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通过学习逐步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的理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培养其自主择业、自立创业的自觉性。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第一,进行启蒙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够正确理解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既注重挖掘自身的潜能,扬长避短发展自己,又能根据所学专业的要求,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第二,培养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个人优势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帮助学生端正择业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决策能力。加强适应社会、融人社会的能力训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第三,帮助学生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及其对从业者的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求职就业、开拓创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第四,指导学生进行求职、就业和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指导学生了解国家和地方的就业形势,有关就业的政策法规、用人制度、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为学生择业求职提供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达到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目的。

3针对中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3.1政府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在我国教育经费中比重较低。从 2004年开始,中央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部与财政部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的《关于编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提到,中央专项资金投入 60亿元,扩大优化中等职业学校资源。可见国家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多。许多职业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国家的经验都值得我国来借鉴和学习。

3.2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3.2.1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我国应大力发展“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对“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可以解释为:一方面,职业学校要有一部分专职教师,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专业实践能力,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具备“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从而形成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3.2.2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新任教师除应具备规定学历文凭外,还要逐步增加相关工作经历的要求,切实具备职业教育师资要求的比较全面的素质。要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固化、发展滞后的问题;要完善教师职务制度,设立专门的职务系列,制定专项的实施办法,充分体现职业学校教师管理的特点。

3.2.3改善中职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确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师的地位也就很难提高,由于发展空间不理想,所以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就不足,当务之急是改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待遇,增加吸引力,建立一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激励机制,鼓励其到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提高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4就业指导的途径

4.1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

首先,学校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要结合所教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工作。德育课教师要上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要增强实效性、针对性。要把职业指导工作贯穿到学校各年级教育的全过程,把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与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结合起来。其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好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做好适应社会、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再次,开展就业辅导和求职就业行为训练。在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学生毕业前要集中接受写求职信、求职面试辅导、礼仪礼貌训练等,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和能力。

4.2实行“订单”教育

要进一步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的就业工作,就必须不断更新观念,推陈出新,要紧紧围着市场转、跟着市场走。因此,从2004年起,我校先后与当地及沈阳、大连、青岛的企业达成合作办学的意向;企业根据需求确定用工计划和人才标准,学校依据企业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然后到企业实习,企业利用先进的设备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从而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这种合作办学方式,实现了培养、培训、就业一体化,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节约了教育资源,而且有利于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保证。

4.3尝试半工半读培养模式

为了实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保证毕业生安置质量,最大限度地维护学生的利益,从2006年开始,我们与开原市化工集团、开原市起重机厂、开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单位签订协议,在焊接、机加、计算机专业挑选30名学生开始半工半读培养模式实验,收到了显著成效。这种工学交替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实现了校企间的优势互补,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深受企业、学生、家长的欢迎,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4.4探索毕业生“预就业”模式

我校以往就业安置工作都是从三年级开始,这种安置方法的弊端是:毕业生集中,安置时间集中,往往容易出现毕业生专业就业率低、就业单位不称心、学生和家长不满意的间题。从2007年开始,学校探索毕业生“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多家企业签订联合培养优秀人才的协议,在二、三年级中选拔符合企业用工标准的优秀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学校在思想品德、专业知识等方面加大培养力度。同时,企业还对这些学生进行技能强化培训,毕业时,经过考核合格,即可毕业。

“预就业”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激烈的竞争,学生也能以最快的速度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效益。“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搭建起就业平台,开拓了学生就业的新途径,也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资源。

4.5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近几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和极大重视。作为县级职教中心,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这一途径,既能够实现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又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同时,实现了招生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

4.6做好就业跟踪服务

学校在做好就业工作的同时,加大了就业跟踪服务的力度,派出专业课教师进行实习指导,派出毕业办的工作人员开展毕业生跟踪服务及就业信息反馈,建立优秀毕业生人才库和优秀就业基地资料库,树立就业典型,从而保证了就业服务的优质高效。

实践证明,抓好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仅是为毕业生找出路的小问题,而是关系到学校、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更是关系到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惠及千家万户的大问题。因此,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工作必须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来。

参考文献:

[1] 张少辉。中职教育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

[2] 李国强,金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J]。成人教育,2009,(6)。

篇2:浅谈中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性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彭艳春

【摘 要】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要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这是摆在我们中职学校老师面前最急迫的问题。因此,必须强化对中职生就业的关键性心理的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心理;就业理念;校企合作

近年来,全国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屡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就业的扶持优惠政策,但就业形势仍然堪忧,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更是如此。中国人口多,而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又相对有限,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要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这是摆在我们中职学校老师面前最急迫的问题,我认为强化对中职生就业的关键性心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定期开展就业心理的教育和培养

就业心理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持久性的育人工程,要靠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应把它自然地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教师要善于挖掘一些显性的或隐性的心理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逐步提高学生认识品质、意志品质、个性情感品质。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心理

所谓的职业意识,就是指学生的就业意识,它包括自信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个人心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受教育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学校教育的影响举足轻重。针对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的特点,学校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努力解决好理想、能力和方法问题,把职业意识教育贯穿于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学生积极的职业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枯燥的说教中,而应从小事抓起,贯穿在每个的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潜移默化,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树立坚强的就业意志品质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志的强弱。宋朝着名文学家苏轼就曾指出“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创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果为困难所吓倒,到后来势必一事无成;相反,意志坚强者在向希望奋进之中,在困难曲折之下,往往能够凭借其自身坚韧不拔的毅力获得成功。

意志培养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家庭和学校。对于中职生来讲,塑造意志的最佳时机是在家庭中渡过的。但由于家长的溺爱,相当一部分孩子娇气、软弱、任性、固执、缺乏坚持性,缺少挫折的体验。这些已经形成不良的心理因素,给中职校的教育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学校要有一套合理并保持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如中职生守则、中职生行为规范、奖励与惩罚制度等等。通过规章制度,把中职生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在他们的意志努力下,逐步内化为行为习惯。二是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教师的工作作风、教师的道德风貌,教师的意志和专业知识渊搏与肤浅,对中职生的意志培养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意志培养的方法大致有说服法、锻炼法、激发法和自我教育指导等。

二、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形成新的就业理念——“就业即创业”

调查,我国学生创业比例只占毕业生总数的2.3%,而在本这一比例达到了17%左右,在美国达到了20%以上。此,培养和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是职业学校就业教育中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的个性意识倾向,它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为,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创业意识是中职学生生对创业这一实践的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理过程。

对中职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学校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中职生一般在创业的问题上都比较自卑,认为自己能力低下,不能自主创业。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我们可以用中职生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来激励他们;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作报告,用活生生的`事例教育在校生,激发他们去思考:同样的中职生,别人能做我为什么连想都不敢想,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使他们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强化创业意识和欲望。

(二)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学校要帮助学生设立适当的目标。选择目标时,要针对中职性的特点及已达到的知识水平。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则力不能及;过低则不经努力可以轻松的达到目标,不能充分发挥人的才能。

(三)创设创业的情境,强化创业动机。中职生的培养目标应是技艺和操作型的人才,那么我们的创业目标也应定位在技艺和操作上。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业动机时,就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创设不同的创业基地或中心。如我校为园艺专业的学生创设了园艺公司;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创设了现代会计模拟实作室、核算实作室;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创设餐饮实作室、客房实作室等等。经过公司和实作室的实训,学生创业知识得到了提高,创业的需要与动机得到了强化,在创业教育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实行校企合作,强化企业文化教育

学校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接市场开门办学,推行“产销衔接”,同企业合作开展工学交替。学校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已与2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联系,并据此大力开展工学交替,这已经成为我们学校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工学交替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学会做人,学会服从领导、服从命令,学会团队合作,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在走访企业过程中,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学生不受企业欢迎的原因,除了技术、技能、经验不足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学生吃不了苦,受不住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的管理。实行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能够使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在工作实践中逐步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辛苦,在劳动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学习艰苦劳动、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这些正是我们当代青少年身上最缺乏而又最需要拥有的养分和精神食粮。工学交替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个性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其教育教学效果轻松自然,水到渠成,绝不是课堂上几节德育课能够轻易达到的目标。

学校的就业教育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学校的教育人员和管理者一定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中职生就业教育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把握就业教育的内涵和实质,使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R]

[2]吴少银。责任胜于能力[M].

篇3:浅谈中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性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业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思想。当前生存下来的职业学校都在改革创新, 转变办学思想、办学规模和办学机制。德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才、就业, 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中职教育经历了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 终于显露出它的青春与活力, 让所有从事中职教育的人们认识到它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 德育工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教育。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 学生就业机会的增多, 许多学生恰恰是在就业态度方面不尽如人意, 这也往往阻碍了学生就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德育工作在就业方面的指导作用, 我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入手。

1 从学生入学起就为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作为一名中职学生, 首先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即有自己明确的就业目标, 才能在具体的就业过程中, 努力争取达到的预期结果。因此, 在这个时期, 学校必须帮助学生解决自己将来要干什么的问题。干什么, 是确定就业目标的起点, 如果这个“点”选准了, 就业就有成功的希望。如果选的不够准确, 就业就会走弯路。如果完全选错了, 就业就会失败。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实用型专门人才。我们必须告诉学生根据这一个目标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 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国家要求, 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实际。告诉学生, 自从走进中职学校, 由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和目标就基本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

2 帮助学生通过认识自身的条件进行定位, 切勿眼高手低

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 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专生, 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第一线, 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 其次, 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你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 技能毕竟有限, 有很多工作岗位你是很难立即胜任的。这就是为什么毕业生到任何一个正规单位去了之后就要进行一段时间培训的原因, 学生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 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 数控、模具等专业都属于技术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 技能就越高, 待遇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 专业技能有限, 缺乏实践经验, 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 遍地是黄金, 出去就能拿一千两千, 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 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 认为上当受骗了。每个月拿一两千的不是没有, 但那必须要付出等值的劳动。有的学生一无技术, 二无付出。别人凭什么给你钱?同学们可以换位想一想, 假如你是老板, 你会怎么做?这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定位不准确, 对自己估计过高。

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 别揽瓷器活”不同的行业因其性质、特点不同, 对就业者的能力要求也不同, 任何人都不是全能全智的。因此在学生就业的过程中, 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学识水平、身体素质、能力高低等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否则的话, 学生在工作中, 力不从心, 困难重重, 不仅仅效率、效益低而且可能发展不下去。成功的就业者告诉我们, 专业是事业的原始积累。因此, 在就业目标选择上, 将“专业对口”作为就业的起点, 追求学以致用和才能的施展。每个人都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因此在就业过程中, 只有扬长避短,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 有所成就。

职业中学的德育工作者只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担负起培养具有和谐人格的、建设和谐社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任, 才能充分体现出民主性、引导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才能在新形势下做好学校德育工作, 才能有力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向前发展。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要让学生就好业就必须加大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职场教育。品德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的成败。学校的德育工作重点就是要围绕学生的职业修养来做, 围绕学生的诚信做人、踏实做工、忠诚做事来进行。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也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学生的科学发展。

3 帮助学生转变思想

主要针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 自身发展和思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有效的教育。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难, 中专技校学生虽然好找工作但不能稳定。这的确是事实, 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定位不准, 不愿意从基础做起。

比如说, 我校从某企业退回的学生, 在重新就业的过程中, 刚开始听说这个企业不如以前的企业, 有一部分同学放弃这次机会, 即使没放弃的学生也处于观望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学校老师的引导, 告诉学生, 不要拿过去比现在, 最重要的要珍惜现在。就当去学技术了, 也许会闯出一片新天地来。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学生从校门走出, 又走进厂门。这期间最重要的转化是规则的转化, 由原来的校规校纪转化为厂规厂纪, 下班后要遵守社会的法规法纪。

德育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它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 它对就业路上学生思想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象一座加油站, 让无数在就业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 返回到健康的人生之路。

4 要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的传统思想教育

现在学生当中, 独生子女较多, 主要表现为, 吃苦精神不够, 娇气太重。没有上进心, 特别是城市学生尤其严重。学生初到一个单位, 刚开始还好, 但工作一段时间后, 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再加上有些家长比较溺爱迁就自己的孩子, 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苦。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就业后产生波动。举个例子, 我们前段时间送到就业单位的一个学生, 一去分到质检部, 这是别人工作一年甚至于几年都不容易进的部门, 她做了不到一个月就做不下去了。为什么呀?她说企业太不近人情, 她还没有适应上白班就开始要她上夜班。同学们, 你以为这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啊?上班之后, 你的身份就发生了转变, 严肃认真不讲情面的领导替代了和蔼可亲的老师, 陌生的同事关系替代了熟悉亲密的同学关系。谁还管你是家里的皇帝公主啊?

5 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中专学生年龄偏小, 心理不成熟, 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 大多只有18岁左右。社会阅历很有限, 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 礼仪, 为人处事, 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 不善于与人交往, 不善于沟通,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 好多学生出去后, 在流水线上工作, 本来安排好的加班, 他说不干就不干, 他一个人的缺席, 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 这样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 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但这也正是我们很多同学所缺乏的。

企业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 他所需要的学生首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好的思想品德, 规范的行为习惯, 能吃苦耐劳, 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好多单位都愿意在农村来的学生中选拔员工, 就是因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吃得苦, 比城市学生勤快, 比城市学生好管理, 服从意识强一些。还有一点, 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大部分企业最为看中的, 老板把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 但工作态度很大部分是受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影响的, 一旦养成, 很难改变。

综上所述, 我们现在首要任务就是:

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 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1 定位准确, 低调做人, 踏实做事, 首

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想到自己的不足, 你只是一名中专生,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 到单位去了是要继续学习, 继续磨练的。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 你会对工作岗位不会有过高的要求, 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 任劳任怨, 这 (下转290页) 温度由低到高, 到砼成型以后第3-4天, 水化热到达高峰, 其温度较自然温度升高30-40℃, 以后逐步下降, 半个月以后接近自然界温度。对于框架柱与外墙连体的节间来讲, 大体积砼的框架柱可视为一个较大的热源体, 而与之连体的墙体薄, 且与外界空气接触面较大, 散热快。当框架柱砼内大量发热膨胀时, 墙体已开始降温收缩, 由于连结在一起的两个构件之间产生温差, 变形不同步协调, 在柱子附近和墙中间出现裂缝是符合规律的。

1.2温度性裂逢

裂缝的成因:温度性裂逢是墙体中最常见的, 常出现于不同材料的交接处。在砌体受到约束的情况下, 当变形引起的温度应力足够大时, 即在墙体中引起温度裂缝。如在平屋盖房屋顶层两端的墙体上。平屋顶温度性裂缝的成因是顶板的温度比下方墙体高, 而顶板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又比砖砌体大得多, 顶板和墙体间的变形差使墙体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和剪应力, 最终导致裂缝。

1.3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逢

裂缝的成因:房屋在建成后, 地基一般都会 (上接157页) 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

5.2 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 做好这方面的

心理准备, 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 走向社会的大舞台, 同事关系, 上下级关系, 不像同学关系, 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 容易相处。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 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 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 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 诚信既包括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 坦率的表露心迹, 也包括待人赤诚相见, 诚实守信的人最容易被社会所接纳, 背信弃义的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 譬如说, 考试舞弊现象就是一种不讲诚信的表现。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团队精神, 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要以全局为重, 处事要考虑到别人。另外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宽容与忍耐, 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 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 消除偏激, 避免将矛盾激化。再次, 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会尊重别人, 讲究礼仪, 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

5.3 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 学生从小

篇4:浅谈中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职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教育策略

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国家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的开展,中职学校的办学数量和办学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中职学校为国家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技能人才,为维护社会的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中职学校的大规模扩招,每年的中职毕业生数量都在大幅度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各大高校大学毕业生也开始降低了就业期望值,转向基层就业职位,进一步加剧了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形式。在上述种种原因的作用下,如何开展好中职生就业指导教育已经成为许多中职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中职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点

1.重点培养中职生的专业技能

从中职生的角度来说,若自身能具备一项好的职业技能,其就业会更具有优势。专业技能作为中职生实现职业目标的根本,若中职生想要成功地在社会找到立足之地,并且想拥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就必须先要具备一技之长,练就一身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本领。

2.重点培养中职生就业意识

由于中职生的年龄普遍较小,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同时也容易受到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首先,表现为中职生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常常眼高手低,缺乏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知。其次,表现为中职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没有认清就业形势。再次,表现在中职生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常常因为攀比而产生嫉妒心理,也常常因为就业受挫而产生自卑心理,对就业失去信心。最后,表现在社会客观因素方面,如一些岗位只招男性,导致女中职生的心理负担过重等。

3.重点培养中职生从业素质

经过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和研究,本文总结出了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理想与就业实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职毕业生在面對择业、实习、就业的不同阶段时,没有形成正确的从业观念和从业行为,存在享乐主义、功利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观念。许多中职生在岗位实习期间,对待社会、对待工作以及对待同事等方面的态度问题相继显现出来。

4.重点培养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发展方向的规划,主要由自我发展概念、职业兴趣、职业意象以及专业和工作的相关程度等内容组成。由于中职生的自身文化基础相对较弱,大部分中职生的学习还停留于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知识灌输上,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很窄,对新知识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许多中职生还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成一个整体的规划。

二、中职生就业指导教育的策略

1.如何培养中职生的专业技能

培养中职生的专业技能需要加强专业的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更多、更好的专业实践机会。首先,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建设一个或多个与就业指导教育一致的技能实践基地,为学生构建模拟就业平台,组织中职生开展专业技能训练或进入企业完成实地工作体验。把就业指导教育落实到位。其次,加强就业指导教育的改革力度,在教学内容上,增加职业介绍、性格测试等内容;在方法上,可以采取技能授课、求职技能训练等形式。

2.如何培养中职生的就业意识

中职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学生明白岗位无贵贱之分。其次,要让中职生认清就业形势,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建立广泛就业的创新观念。再者,中职学校要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推销的公关观念,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求职技巧,善于表现自身的长处,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就业优势。最后,还需要强化中职生的主动就业意识,通过就业信息指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就业信息,进而避免就业的盲目性。

3.如何培养中职生的从业素质

中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掌握职业综合能力的涵义,职业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组织和管理方面的能力等。中职学校可以通过素质教育让中职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上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为就业做好充足准备。同时,组织学生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承担社会工作,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为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4.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中职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平台,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训与指导,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背景以及心理特征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其次,中职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种与就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创业培训活动,让学生在创业设计的过程中学会为自身设置合适的职业定位,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进而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必须以培养专业技能、就业意识、从业素质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内容为重点,只有重视和加强就业指导教育,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不再为就业而感到迷茫,才能使中职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让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寻找到立足之地,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巢燕.对中职院校开展全程就业指导的探析[J].职业,2012.

[2]白静.如何做好中职学校学生就业工作[J].职业,2011.

[3]史志洪.中职生就业创业意识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关于江苏省溧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愿景的调研[J].职业技术教育,2010.

[4]陈新祥,杨志伟.中职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

[5]王玥.关于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加强职业指导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

篇5:中职学校就业现状与教育措施研究

中职学校就业现状与教育措施研究

作者/唐金花

摘 要:分析了中职学校就业现状,分析了中职学校就业现状原因,提出了中职学校就业现状下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中职;就业;现状;措施

当前就业环境中,中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优质就业难,难以就业优”令不少毕业生感叹不已。出现这种情况既有社会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也受中职毕业生定位太高,盲目追求“大都市、好单位、高工资、快提升”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就业现状,提出了中职学校就业现状原因,分析了中职学校就业现状下的教育措施。

一、中职学校就业现状

目前,中职学校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就业率较高。中职生的毕业就业率是较高的,根据国家的中职学生毕业就业率的统计数据可知: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有95.8%,高于同年的高职毕业生和高校毕业生。(2)专业对口率不高。中职学生虽然有较高的就业率,但是专业对口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很多学生还是从事基础生产、体力劳动等工作,专业特长没有在工作中得到体现。根据20对100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调查可以发现:一半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初次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基本不对口,只有45%的毕业生认为初次工作岗位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3)中职毕业生就业的产业分布不均衡: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7.41%;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39.52%;从事第三产业的毕业生占就业学生数的54.17%,而第三产业中从事旅游和餐饮业的学生最多。(4)在职培训满意度较低。中职生在从事工作后往往会进行岗位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岗位满意度是指被调查者对目前就业的工作岗位满意情况的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但是中职学生的培训结果往往以一般、不满意的评价为主,这些都使得用人单位对中职学生管理起来很困惑。(5)中职学生的离岗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工资收入较低,工作环境较差,工作岗位不稳定,社会地位较低。上岗不久便离岗的现象相当普遍,这从我们以上的毕业生反馈调查中可以看出来,高就业率并不意味着优就业率。

二、中职学校就业现状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职学校就业现状有优势也有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1)中国社会的就业环境良好,对于基层工作者的岗位需求紧迫,这些为中职生良好的就业前景提供了空间。(2)目前,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仍然不足,因此相对比较高端的专业都会选择高校毕业生,这种情况下很多中职学生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岗位。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中学生往往会感觉到能力得不到发挥,因此工作的稳定性不强。(3)第三产业需要有服务能力的工作人员,中职学生正好可以填补这个职业空缺,而且从未来的就业趋势来看,旅游业和餐饮业仍然是中职学生就业选择的主要内容。

三、中职学校就业现状下的教育措施

1.职业定位理论下开展教学活动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方向对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因此在中职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开展职业定位活动。职业定位是一个人在职业实践中通过内外部条件、因素的比较,自觉主动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发展和作出最大贡献的职业定位。在中职学校内部要开展职业定位活动,具体的措施包括:(1)开展自我测试。让学生填写表格,了解自己的性格优势和特长,进而选择相关的职业发展方向。(2)进行职业定位教育。让学生明确中职生的就业实际环境,不要传递给学生“好高骛远”的就业情绪,要在教育过程中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就业困难与竞争环境。(3)在职业定位下开展学习活动。职业定位明确后,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也会更为积极地进行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也会积极参与校方组织的实习、实践活动。

2.开展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活动

为了转变当前中职学生专业能力较差,往往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状况,中职学校要开展更为广泛的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活动。具体的活动规划内容包括:(1)专业技能训练活动。从新生入校开始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各种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例如,生存训练的内容就是要让还不够成熟的中职生能够在学校就形成独立承担起繁重的工作任务,甚至是较重的体力劳动任务的能力,拥有一线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开展就业心理培训活动。中职毕业生年龄普遍较小,自我调控能力差,心理咨询对毕业生宣泄不满,排解郁闷起到了很好的调剂作用,有助于他们以愉快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就业活动中去。(3)适时进行就业培训指导。为了解决工作后培训活动的问题,中职学校可以安排一些校内工作培训活动,让学生明确怎样完成企业内的培训,让学生能够充满激情地面对工作训练,为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工作印象。

为了提供给中职生更好的就业环境,提升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中职学校要在职业定位理论下开展教学活动,开展更多专业技能实践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篇6:浅谈中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性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对他们加强企业文化的灌输和熏陶。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职学校的学生,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这就要求

1就业与创业教育要不断发掘新的教育资源,寻找新的教育支点,来拓宽教育途径,推动就业与创业教育工作改进创新。这些都需要企业文化的哺育和补充。为此,将企业文化渗透、贯穿于就业与创业教育之中,通过加强熏陶、培育,能够对学生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教师联系实际,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阔视野,拓宽教育途径,增强就业与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教育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本人认为,企业文化在就业与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现在面对的职业教育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以往相比,他们的思想特征、情感特点、行为特色都在发生着变化。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他们由关注今天的生活到更加关注明天的生存和自己的发展走向,他们带着复杂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压力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迫切希望自己能够体面地过正常人的生活。一些学生急功近利于当前,缺乏学习热情,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较弱。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寻找一个理想的工作或职业是他们追求的唯一目标。他们最为关注的是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活状态,即社会地位、职业场景、经济收入、事业成就等。与前些年不同的是,他们考虑较多的问题,不是“我能干什么”,而是“我会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回答这些问题,离不开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引导和启迪,也需要企业文化的熏陶。

将企业文化渗透、融入到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内容和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涉及到与企业与用人单位和职业岗位、职业生活等相关的内容,学生就会全神贯注,精力集中,积极参与,发言踊跃,气氛活跃。通过介绍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创设特定的职业生活情境或场景,让同学们讨论亲历的体验、困惑、矛盾,畅谈对就业、创业的高见等,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展示的生活激情,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唤起学生对未来生活和命运的深思,对事业的信心和追求,促使学生对职业岗位进行谨慎地选择,对自我目标进行认真地反思,对前进道路进行明智地设计,对人生意义进行重新地审视。他们的竞争意识、职业意识和学习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成才愿望非常强烈,思考、分析问题也不断趋于客观、理智,使就业与创业教育在随境随情随人随事的教与学的互动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正如罗杰斯所说“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涉及学习者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3]

二、有利于丰富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内容,更好地发挥职业学校的德育功能 企业文化既是一种经济资源,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它要塑造的是具有共同理想信念、明确的价值指向、高尚道德境界的企业工作群体。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要直接走向工作岗位,走向企业生产第一线。他们要赢得就业岗位,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岗位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其中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也是他们的重要竞争力,这已经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充分地体现出来。极少数学生因诚信和公德素养不高,为自己在“做人”上的欠缺而付出代价的事实,应该使我们有清醒地认识。正如教育部的一位领导人说的那样,“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接受的第一个考验和教训恐怕不是出在‘做事’上,而是‘做人’上”。因此,就业与创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作用,即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学做人和学做事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德行”,同时“通过教学来进行教育”。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夸美纽斯认为,人人俱有知识、德行和虔信的种子,但这种子都不能自发地生长,需要凭借教育的力量,“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人”。[4]中职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企业一线重要的后备人力资源,他们既要成才,又要成人,成人是成才的前提。人应该具备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这几方面不可分割,是一个整体。而德是方向,是人生发展的关键。培养好、教育好学生,是职业教育担负的历史任务。所以,就业与创业教育必须适应形势的需要,充分发挥德育优势,不断增强主动对接经济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吸取、借鉴和补充企业文化的有益养分和德育资源,把企业文化中所蕴涵的诚实、正直、公正、正义等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以及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范例充实到教育之中,与有关课程的教育资源有机融合,来不断地丰富德育内容,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择业观,增强就业、创业的竞争力。实践证明,在就业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熏陶,对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和职业意义,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弘扬爱国主义,振奋民族精神等,能够产生直接而有效的引导和启迪作用,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增强了学校的德育功能。比如以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始终倡导的“济世养身、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经营理念,让学生懂得“同仁堂”之所以三百多年长盛不衰,在于它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以优秀企业家和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激发学生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精神,西单商场的“求实、奋进”精神等来引导学生从中领悟奉献服务、真诚守信、开拓奋进的经营作风和以求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以海尔、TCL等优秀企业奏响的民族工业振兴的凯歌,来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振奋民族精神。这样的教育,学生易于感受,也乐于接受。

三、有利于引导学生自觉介入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拓宽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的空间

现在的中职学生,涉世尚浅、理性缺乏而情感丰富,他们更偏好自己的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他们需要生存的智慧和能力,而智慧和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企业文化蕴涵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自我实现、经营理念、用人策略等多方面的价值,对这些价值的体验形成了中职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基本动力。

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为人民最好的服务,是让他们去做某种提高思想境界的工作,并且由此间接地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这说明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重视和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有利于使就业与创业教育始终与生动的实践活动紧密相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共振”的空间,使优秀的企业文化内核转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维系他们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促使他们能够以一个“准企业员工”的姿态严格要求和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地参与到学习、生活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比如通过让学生创作一些反映企业发展、艰苦创业、员工生活和工作的小品、相声、歌舞、诗歌、名人故事等,并充实到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中,使他们在自我参与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亲身体验和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寓教于乐”之中,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模拟招聘会”、“ 模拟公司”、请著名企业家现身说法、以及行为价值及伦理道德的演讲会与辩论会等,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思维品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劳动、顶岗实习、勤工助学、校园文化建设、资助贫困学生等活动,建立团结进取、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把优秀的企业文化精神内化到他们的思想和认知行为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为人处世能力、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宽容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活动在承载和体现企业文化内涵的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拓宽了就业与创业教育的空间,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四、有利于教师深刻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职业学校的教师承担着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时代的呼唤,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不是政治教师或者某些教师的事,而应该是全体教师的一种责任。新形势、新任务,对职校教师的知识面、人格修养、职业道德、人生阅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在教育教学中确实存在一些诸如与学生需要脱节、与职业生活脱节、与社会实践活动脱节等问题和不足,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教师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回应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需要企业文化养分的补充。

教育源于生活,与社会生活保持着紧密联系。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社会组织,信息交融与思想变革首先从企业发生。如果离开企业和企业文化,去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去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不仅难以奏效,而且也会显得贫乏苍白,贫弱无力。如果教师对企业管理及产供销各环节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实践体悟,对一线工人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精神品质缺乏足够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理解,而是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花很大功夫和时间去做华丽的课件和表面文章,只注重形式上的喧腾热闹、雕虫小技的演练、做一些小儿科的游戏,言不由衷,鹦鹉学舌,未见言见、未闻

言闻,甚至胡编乱造、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其结果不仅对教育毫无意义,也会有损教师的形象和师德,误人子弟。

因此,要使学生受教育,教育者先受教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范敬宜院长曾经说过,要想使教育取得成效,必须放下架子,先当学生,了解他们的现实思想,了解他们困惑的来源,然后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经历,试着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对他们说点新鲜话。可以说,这对我们是一种有益的启示。对于中职教师来说,要做好这一点,就有必要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入地学习、研究,并自觉参与实践,去亲身体验和感悟,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好企业文化的作用。一方面,这样可以促使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社会生活、深入厂矿企业第一线、深入到工人中,去深入了解、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去亲身体验和感悟企业优良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吸收、发掘企业文化中的精髓和教育资源,特别是把那些对人的信仰、生存意义、有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来不断扩充教育教学容量,使教育教学有效地与现实生活相承接、相协调,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能促使教师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教师不仅要了解、学习和研究企业文化,而且要成为优秀企业文化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积极借鉴、学习、吸收优秀企业文化中有利于教育的合理因素和有益经验,促使教师拓宽视野,勤奋敬业,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突破容易自我满足的封闭式教育教学框架,更好地传承工人阶级公而忘私、爱岗敬业、求实创新、艰苦奋斗、真诚奉献、忠于职守的优秀品格,自觉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加强言传身教、示范引导,创造性地开辟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就业、创业教育之路。

篇7:浅谈中职教育与就业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重要指导思想。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工具,数学教育承担着使学生的心理潜能、文化科学水平和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任务。中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自我管理能力、工作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在数学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研究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教材中贴近生活的实例较少,往往造成一种错觉——数学是脱离生活实际的一门学科,易产生无用性和畏惧感。其实,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非常广泛,有用就能产生热爱,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校数学组教师专门编辑了一本数学通用职业技能学习资料,穿插于教学之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学生使用手机已非常普遍,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手机资费和各种套餐进行分析,达到最优化的选择,从而培养了学生理性消费的意识;引导学生分析购房、购车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分析彩票中奖的概率计算等等,通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的广泛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感觉到了成功的喜悦,形成了一定的“心理优势”,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重视数学的育人功能

1、数学中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数学中的概念来源于实践,由数学概念演绎而成的数学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于实践,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重要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确立与演化,重大数学理论的创立与沿革,都要运用分析、归纳、综合、抽象、概括、演绎、类比、猜想等科学的思维规律,数学中体现出的联系、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正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由此可见,数学教材中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光辉,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利用教材中有关数学发展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进行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材中介绍了大量数学发展史的内容和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如自学成才的华罗庚、秦九韶和《数书九章》、杨辉三角、笛卡尔与坐标法等等,它们像晶莹的明珠,处处闪烁着真理的智慧和光芒。从灿烂辉煌的数学发展史中,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成果卓著,对人类文明和世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外数学家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个人胆识、勇气和毅力,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的投入与执着,为真理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好教材。

三、重视数学的美育教育

数学本身就是美学的四大构件之一[即史诗、音乐、造型(绘画、建筑等)、数学],数学追求的目标就是从混沌中找出秩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将复杂还原为基本,所有这些都是美的标志。另外,数学表达形式中的语言美、图形美、逻辑美,数学内容结构上的统一美、协调美、对称美,解决数学问题时的简明性、灵活性、多样性、规范性以及创造性,都体现了美的内涵,我们不能忽视对数学美的教育,它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力。

四、发挥数学的助手和工具作用,促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要为学习专业服好务。很多专业的专业课程中都涉及到数学知识,数学学不好,会影响到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例如:电子专业中,示波器的原理就是一个很好的数形结合的例子;研究各种电路,必然涉及到电流强度、电压和电阻值的计算,电流强度的波型就是一个正弦函数;机械制图、建筑制图都要用到斜二测和三视图的画法,以及比例、角度的计算,加工各种零部件或修建房屋,都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这些过程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知识。可见,数学是学习专业的基础。

五、数学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学习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算法思维”,通过构造算法,比较不同算法的效率,并选择算法的实践,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从事智力活动的良好品质,如计划自己的工作、寻找完成工作的途径、对结果进行评判等等。数学的抽象,能使学生获得这样一种素养:面对错综复杂的事物能够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并用恰当的方法表示出这种本质特征,以便进行思考和交流。理解数学首先靠的是“观察”,通过观察引起记忆,通过记忆引发联想,通过联想产生类比,通过类比再进行归纳、抽象,依靠逻辑推理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即数学能为我们提供有特色的思考方式,这就是抽象化、符号化、公理化、最优化、建立模型。应用这些思考方式的经验构成数学能力,这是当今信息时代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智力。正如我国罗士健教授所说:“数学将成为21世纪每一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一个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增强终身学习能力

最近结束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在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正如教育家所说:“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人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受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现在很多学生参加了“3+2”培养模式,每年报读成人大专院校的人多了,说明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知识的更新换代在加快,要想生存,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要为学生打好基础,增强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七、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自我认知,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进而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特征和潜力,正确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工作,避免盲目就业。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合理安排时间,增强学习效能。

3、有利于加强与企业的衔接,加快角色转换,缩短职业适应期,尽快由校园人变为职业人。

4、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发展潜能。

篇8:浅谈中职学校就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现阶段,我校的中职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在校期间他们对将来没有规划,对能做什么工作很迷茫,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出去工作后,有不少学生不断跳槽,遭企业辞退现象严重。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们知道,学生在校期间对他们进行就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通过系统的就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效扭转学生对前途迷茫心理,提高就业质量,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二、对中职学校就业教育有效途径的思考

( 一) 就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1. 学校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并安排专门课时和专职教师实施教学。中专一年级第一学期每周每班开设两节《生涯规划》课,其它学期则由专职教师配合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开展相关主题活动。

2. 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内容,并对这些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在教学中,应合理运用了课本资源,往届生实践案例,来自网络媒体题材,通过多媒体上好常规课、情境模拟课、心理辅导课( 挫折教育) 、就业演讲课、主题实践课。在教学中,学生在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就业面试教育、就业工作规范化教育、就业规划发展教育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如我在上《生涯规划》课时,经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思考在将来就业的挫折方面应如何面对,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

3. 注重就业教育课堂教学方式。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多样性、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思考、去学习,达到让学生学习思维过程与方法的得到优化的效果。如我在上《生涯规划》的公开课时,让学生模拟在就业面试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并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

4. 测评。可以通过主管领导,班主任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对学生问卷进行对就业教育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就业教育的有效性。

( 二) 就业教育其它的有效途径

1. 针对中职生就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学生在实现就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多渠道认识职业世界、实现目标技巧的把握,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实现规划的准备,选择试点班,对班主任、任课老师进行培训,开展试点,在试点班全面推进以提升中职生就业能力为目标就业机会教育。

2. 学科渗透。学科适度渗透,是开展就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它需要教师了解并扩展现有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以便涵盖与就业有关的活动或材料,如将自我认识、职业知识、对工作意义的了解以及作决定的技巧融入各科教学活动中。学科老师还应该根据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开展就业教育,如专业课的职业讯息介绍、语文课的职业人物评说、体育课的意志力和忍耐力训练等。

3. 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成为很多学校用以展示学生未来理想的平台,每学期要求召开“职业生涯教育”主题班会,如《我的未来我作主》等,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并相互交流,相互展示。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

4. 专题讲座和座谈。每个学期与学校就业办共同邀请人才交流中心或各行业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教育的专题报告。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介绍当前就业的最新情况新特点,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以及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事迹,鼓励学生奋发向上,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5. 开展个体生涯心理咨询。为满足学生在生涯规划学习中的不同需要,对学生个体施予帮助,如澄清问题、培养决策能力、增强适应能力等,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自助能力,促进生涯发展。

6. 同伴分享和互助。同伴的分享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资料的交流、还有共同的讨论、彼此鼓励,都能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解决疑问,开拓视野。

( 三) 学生社会实践的就业教育的有效性

1. 参观考察。学校可安排一年级的新生在入学后先到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参观考察,了解与本专业相关企业、产业、行业的情况,增强就业,创业的意识。

2. 社会实践。每个寒暑假,学校布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组织学生参加自愿者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创业精神。

3. 企业实习。三年级是学生到企业单位的顶岗实习时间。学生在企业通过跟线实习,参观访谈,跟师学艺,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的实习活动,充分了解到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运营流程,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强化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找到了方向。

4. 社区服务。挖掘多方资源,充分调动家庭,社区等方面的力量,形成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社区。组织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不同专业,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 四) 因校制宜,寓职业生涯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1. 静态的生涯教育活动。以各类资料展示为基础,通过校报、校园网、班级墙报、校园海报等展示生涯规划理论,宣传成功人士的生涯发展过程,展示生涯的选择类型; 通过图片资料展示工作领域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状况。

2. 动态的生涯教育活动。各种竞赛、主题活动。配合全校每年开展的“技能竞赛活动周”,以及全区的“文明风采”大赛,“电子商务与我的未来”创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配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 还可不定时地举办各种学生、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对实习和就业的期望,并与家长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通过上述的教育途径,就业教育以系列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性指导,将素质教育与择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就业方面更显得从容和有效,为实现学生的人生事业的成功而做好准备。

摘要:“就业”,一直是中职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最关心的焦点问题。对教师在教学和实践中,如何寻找中职学校在就业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

上一篇:平安树作文下一篇:幼儿园科学类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