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的品牌建设

2024-04-22

队伍的品牌建设(精选6篇)

篇1:队伍的品牌建设

打造大国工匠品牌 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 人民日报 》(2015年12月08日 20 版)

2015/12/8 5:12:15

浏览次数:21

高凤林

胡双钱

顾秋亮

宁允展

孟剑锋

张冬伟

周东红

管延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强调要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提高劳动力素质,这为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

“大国工匠”是我国广大一线技术工人的杰出代表,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对于引导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十三五”奋斗实践、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起着重要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培育好、学习好、宣传好“大国工匠”,打造和做强“大国工匠”品牌,培养和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引导广大职工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而奋斗,是工会组织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编 者

高凤林:为火箭焊接“心脏”的人

焊接技术千变万化,为火箭发动机焊接,就更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了,高凤林就是一个为火箭焊接“心脏”的人。

高凤林,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国营二一一厂特种熔融焊接工、发动机零部件焊接车间班组长,特级技师。

30多年来,高凤林先后参与北斗导航、嫦娥探月、载人航天等国家重点工程以及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一次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世界级难关,出色完成亚洲最大的全箭振动试验塔的焊接攻关、修复苏制图154飞机发动机,还被丁肇中教授亲点,成功解决反物质探测器项目难题。高凤林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多个奖项。

绝活不是凭空得,功夫还得练出来。

高凤林吃饭时拿筷子练送丝,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为了保障一次大型科学实验,他的双手至今还留有被严重烫伤的疤痕;为了攻克国家某重点攻关项目,近半年的时间,他天天趴在冰冷的产品上,关节麻木了、青紫了,他甚至被戏称为“和产品结婚的人”。2015年,高凤林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高凤林以卓尔不群的技艺和劳模特有的人格魅力、优良品质,成为新时代高技能工人的时代坐标。

胡双钱:精益求精 匠心筑梦

“学技术是其次,学做人是首位,干活要凭良心。”胡双钱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也是他技工生涯的注脚。

胡双钱是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一位坚守航空事业35年、加工数十万飞机零件无一差错的普通钳工。对质量的坚守,已经是融入血液的习惯。他心里清楚,一次差错可能就意味着无可估量的损失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他用自己总结归纳的“对比复查法”和“反向验证法”,在飞机零件制造岗位上创造了35年零差错的纪录,连续十二年被公司评为“质量信得过岗位”,并授予产品免检荣誉证书。

不仅无差错,还特别能攻坚。在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和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和试飞阶段,设计定型及各项试验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特制件,这些零件无法进行大批量、规模化生产,钳工是进行零件加工最直接的手段。胡双钱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开始发挥作用。他攻坚克难,创新工作方法,圆满完成了ARJ21—700飞机起落架钛合金作动筒接头特制件制孔、C919大型客机项目平尾零件制孔等各种特制件的加工工作。胡双钱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装备制造业搞上去,一定要把大飞机搞上去。已经55岁的胡双钱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最好再干10年、20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

顾秋亮:深海“蛟龙”守护者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潜深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其研制难度不亚于航天工程。在这个高精尖的重大技术攻关中,有一个普通钳工技师的身影,他就是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10多年来,顾秋亮带领全组成员,保质保量完成了蛟龙号总装集成、数十次水池试验和海试过程中的蛟龙号部件拆装与维护,还和科技人员一道攻关,解决了海上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对祖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作为首席装配钳工技师,工作中面对技术难题是常有的事。而每次顾秋亮都能见招拆招,靠的就是工作四十余年来养成的“螺丝钉”精神。他爱琢磨善钻研,喜欢啃工作中的“硬骨头”。凡是交给他的活儿,他总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改进安装方法和工具,提高安装精度,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安装任务。正是凭着这股爱钻研的劲,顾秋亮在工作中练就了较强的创新和解决技术难题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项高技术高难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装调试任务。

已近花甲的顾秋亮仍坚守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为载人深潜事业不断书写我国深蓝乃至世界深蓝的奇迹默默奉献。如今,他又肩负起了新的挑战——组装4500米载人潜水器。

宁允展:高铁上的中国精度

宁允展是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辆钳工,高级技师,高铁首席研磨师。他是国内第一位从事高铁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也是这道工序最高技能水平的代表。他研磨的定位臂,已经创造了连续十年无次品的纪录。他和他的团队研磨的转向架安装在673列高速动车组,奔驰9亿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万多圈。

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转向架上有个“定位臂”,是关键中的关键。高速动车组在运行时速达200多公里的情况下,定位臂和轮对节点必须有75%以上的接触面间隙小于0.05毫米,否则会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宁允展的工作,就是确保这个间隙小于0.05毫米。他的“风动砂轮纯手工研磨操作法”,将研磨效率提高了1倍多,接触面的贴合率也从原来的75%提高到了90%以上。他发明的“精加工表面缺陷焊修方法”,修复精度最高可达到0.01毫米,相当于一根细头发丝的1/5。他执着于创新研究,主持了多项课题攻关,发明了多种工装,其中有2项通过专利审查,获得了国家专利,每年为公司节约创效近300万元。

一心一意做手艺,不当班长不当官,扎根一线24年,宁允展与很多人有着不同的追求:“我不是完人,但我的产品一定是完美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一辈子踏踏实实做手艺。”

孟剑锋:匠人精神制国礼

去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古老的中国錾刻技术,给各国元首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在送给他们的国礼中,有一个是金色的果盘里放了一块柔软的丝巾,看到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伸手去抓,结果没有一个人能抓得起来,原来这块丝巾是用纯银錾刻出来的。

錾刻工艺师孟剑锋就参与了这份国礼的制作。他是北京握拉菲首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技术总监,已在工艺美术行业上奋斗了22年。孟剑锋是一个能够沉下心来做细活的人。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他勤练基本功,几个枯燥的动作,他能重复练习一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学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知识,积极探索新的工艺制作方法,大胆改进创新,创作出大量贵金属工艺摆件作品,先后制作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奖章、512抗震英雄奖章、全国道德模范奖章、中国海军航母辽宁舰舰徽等作品模具,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工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尝试改变铸造的焙烧温度、化料温度和倒料时的浇铸速度,经过反复试验、对比和推算,攻克了纯银铸造的工艺难题,使成品率提高了近50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生产成本。

孟剑锋是位坚守传承,勇于创新的工美匠人,他用最朴实的劳动践行着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责任和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守。

张冬伟:80后造船工匠

张冬伟是个80后,但手里的活儿却让老师傅们竖起大拇指。他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液化天然气)船围护系统的焊接工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个明星工人,所获奖励无数:2005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铜奖、2006年第二十届中国焊接博览会优秀焊工表演赛一等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建造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为LNG船核心的围护系统,焊接是重中之重。围护系统使用的殷瓦大部分为0.7mm厚,殷瓦焊接犹如在钢板上“绣花”,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耐心和责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对肩上的重担,张冬伟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专注度,潜心研究焊接工艺。为了攻破技术难关,他与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埋头图纸堆中,潜心钻研技术突破。最终,他主持的实验取得成功,得到专利方的认可,并用于LNG船实船生产,收到良好成效。

张冬伟特别注意经验的积累总结,国内没有现成的作业标准,他就不断摸索完善各类焊接工艺,先后参与编写了多部作业指导书,为提高LNG船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张冬伟,是中国广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执着于国家海洋装备建设的奉献之歌。

周东红:用生命赓续传统

常年与水打交道,即使是在最寒冷的冬天,为了保持手感也要把一双赤裸的手伸入冰冷的山泉水中;每天弯腰、转身、跨步,把一套动作重复上千遍,这就是周东红的工作状态。

周东红是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高级技师。周东红保持着一个令人敬畏的纪录:30年来年均完成生产任务145.54%。这个数字意味着每天至少需要在纸槽边站上12个小时以上,意味着常年需要在凌晨4点就进入工作岗位,到下午5点才能离开。他的手由于长年累月浸泡在水里,烂了又烂。30年来,他到底加了多少班,只有周东红自己知道,只有他的手知道。

周东红的另一个纪录同样令人敬畏:30年来,保持着成品率100%、产品对路率97%的突出纪录,两项指标分别超国家标准8个和5个百分点。作为技术骨干,周东红参与了宣纸邮票纸的生产试制,为我国成功发行宣纸材质邮票奠定了基础,填补了邮票史的一项空白。宣纸生产中,带徒弟是个费心费力的活,所以一般的捞纸师傅一辈子最多带五六个徒弟,而30年来,周东红先后带了20多名徒弟。2015年,周东红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对宣纸事业的热爱,让周东红在创新的路上不停歇,用自己的努力让传统得以赓续,他觉得这是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东西。

管延安:深海钳工专注筑梦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其中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长公路沉管隧道。工程采用世界最高标准,设计、施工难度和挑战均为世界之最,被誉为“超级工程”。

在这个超级工程中,有位普通的钳工大显身手,成为明星工人。他就是管延安,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Ⅴ工区航修队首席钳工。经他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8次海底隧道对接任务,无一次出现问题。接缝处间隙误差做到了“零误差”标准。因为操作技艺精湛,管延安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

零误差来自近乎苛刻的认真。管延安有两个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是给每台修过的机器、每个修过的零件做笔记,将每个细节详细记录在个人的“修理日志”上,遇到什么情况、怎么样处理都“记录在案”。从入行到现在,他已记了厚厚四大本,闲暇时他都会拿出来温故知新。二是维修后的机器在送走前,他都会检查至少三遍。正是这种追求极致的态度,不厌其烦地重复检查、练习,练就了管延安精湛的操作技艺。

“我平时最喜欢听的就是锤子敲击时发出的声音。”管延安说,20多年钳工生涯,有艰苦,但他也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篇2:队伍的品牌建设

------江苏油田矿业开发总公司新疆分部经验交流材料

江苏油田矿业开发总公司新疆分部现有员工734人,平均年龄27岁。35岁以下青年技术干部有16人;其中有党员19名,团员9名;具有大学本专科学历35人;有高中级职称10人,技师9人。主要担负着西北油田的采油代运行、捞油抽汲、修井等工作。新疆分部从2001年10月成立以来,推行“军事式管理、学校式教育、家庭式关爱”“三式”管理模式,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员工技能不断提升,获得了西北油田的高度认可,已发展成为西北油田分公司最大的油气生产服务队。

近年来,新疆分部团支部积极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和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引导团员青年立足岗位,拼搏奉献,提供一流的服务水平,发挥生力军作用。新疆分部团支部2008年获得总公司“红旗团支部”称号,并有多人获得“优秀团员”和“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一、加强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为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近年来,新疆分部团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党团组织关于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的有关要求,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了由分部书记、主任任组长,副主任、团支部书记任副组长的创建“青年文明号”和争当“青年岗位能手”的活动领导小组。积极引导青工,大力弘扬良好的职业道德,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不断强化团员青年“诚信”意识,教育团员青年明确创建“青年文明号”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使分部员工在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和服务中都能体现出高度的文明素养和牢固的信用、质量、安全、效益观念。在现场施工中,坚持履行“诚信为本、有诺必践、恪尽职守、率先垂范”为内容的全国“青年文明号”信用公约,并进行承诺服务。坚持与质量管理相结合,严格执行QHSE管理体系,推动了“青年文明号”集体信用建设,示范行动的进展;坚持不断完善“青年文明号”创建的制度和规范化,制订了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使青工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在西北油田采油一厂的历届技能竞赛中,分部青工积极竞赛,多次获得个人、团体第一名,并有6名员工获得“采油一厂明星员工”的荣誉称号,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一流员工队伍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创建省“青年文明号”活动中,新疆分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建设一流人才队伍”作为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通过座谈、走访、心得体会等形式,了解员工心声,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创建品牌的核心来抓,制定建设管理、技术、技能三支人才队伍长远规划,形成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浓厚氛围。一是加强队伍作风建设,把员工培养成一支不怕吃苦、勇于奉献、能打硬仗的团队;二是树立先进典型,通过模范人物的宣传感召等方式,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志于岗位成才,立志于扎根塔河建设油田,促进了“三个转变”的转变。三是大力提倡团结协作精神,使员工形成一个精诚合作的群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引导和培育企业职工创名牌、争一流、上水平,促进和谐队伍的建设;五是发扬民主,贯彻以人为本,造就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氛围,激励职工参与意识,使他们把自己与企业视为一体,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六是大力弘扬企业文化建设,尤其培养以班组为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涌现以S112“英雄班组”为代表的一批班组子文化,增强了员工集体荣誉感。

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创建省“青年文明号”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的管理模式,我们通过多年的总结摸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创新管理模式---即“军事式管理、家庭式关爱、学校式教育”“三式”管理模式,为我们开展创建省“青年文明号”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1、通过军事式管理,提高员工团队精神

每天清晨和傍晚新疆分部基地军号嘹亮,全体员工统一着装,整齐列队上班,人人喊队训,唱厂歌,晚上12:00吹号关灯就寝,已经成为塔河油区一道固定的风景。通过严格的军事式管理,来自十几个省区700多名文化背景迥异、素质参差不齐的员工成长为纪律严明、行动整齐划

一、具有良好执行力的团队,增强了在市场博弈中的竞争力。

2、推行学校式教育,增强员工技能水平

新疆分部始终把提升员工的技能素质作为打造服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培训:一是开展多媒体课堂、员工互讲、典型未遂案例分析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增强了员工学习兴趣;二是针对员工技能状况,建立员工技能培训信息卡,实行不同等级的岗位培训;三是新招聘员工与班长 “一帮一”结对,在班长津贴中考核兑现。四是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搭建员工岗位成才平台。

在采油一厂举办的技能竞赛中,综合一大队多次包揽代运行团体第一,4人次分别获得采油、集输、轻烃个人第一,并被授予采油一厂“明星员工”称号。

3、推行家庭式关爱,增强员工归属感

新疆分部始终奉行“人性关爱”理念,将关爱倾注到每个细节,让员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寒冷冬季每个井站配备微波炉,保障员工吃上热乎的饭菜;炎热夏季发放防暑降温用品;员工生病派人派车安排就医;两年一次健康检查;“5.12”汶川大地震,分部对家庭受到地震影响的员工安排提前休假、延长假期,同时积极组织捐款,累计捐款达3万多元。乌鲁木齐7.5事件发生后,分部安排专人与休假和在途人员联系,时刻关注员工的人身安危,极大提升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宿感。

针对塔河油田环境恶劣、员工业余生活单调,分部安装卫星电视,兴建塔河油区一流活动中心,经常组织篮球赛、棋牌赛、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举办中秋春节晚会,缓解了员工思想压力,陶冶了员工情操。

通过推行“三式”管理,保证了创建省“青年文明号”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了 “三个转变”的实现:即由打工挣钱转变为立志于个人成才发展上、从社会松散组织转变到油田企业的大家庭里、从短期服务转变到长期扎根于油田事业发展上,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建设一流员工队伍。

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创建省“青年文明号”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新疆分部从建队逐步建立完善了《新疆分部队纪队规》、《新疆分部宿舍管理规定》、《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机构与安全网络》等企业管理制度,确立了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程序和工作流程,做到事事有制度、部门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以制度管人。

我们在各基层队实行“7S”管理,建立“7S”专项检查制度,每月由大队领导牵头,各分队负责人参与,到各井站、施工现场进行“7S”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后下发各分队进行限期整改,并及时进行复查,提高了现场管理水平。通过实施“7S”管理,为广大员工创造一个安全、文明、整洁、高效、温馨、明快的工作环境,唤醒每位员工心底的真、善、美追求,激发员工高昂的士气和责任感,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

五、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保证生产安全运行

“青年文明号”必须是一个和谐安全的工作环境。面对井站分布广、车辆设备多、区域跨度大的实际,我们按照“没有安全的产量不要,没有安全的施工不要,没有安全的效益不要”“三不要”原则,不断加强安全管理,保证了连续多年安全生产无事故。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调整完善了HSE管理领导小组和管理网络;制定了《新疆分部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实施细则》和《新疆分部HSE检查项目及处罚细则》;完善了消防、事故、安保等应急预案;完善了各类HSE台帐。

二是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一是每月进行一次安全例行检查,二是不定期的安全突击检查,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进行限期整改及反馈整改结果,并视情况根据规定进行处罚。

三是加强安全培训。各分队根据员工的各自岗位,有针对性组织安全技术培训。分部专职安全员组织进行HSE、H2S、压力容器、司钻、井控、计量、吊车、电工、焊工、安全资格证、采油工上岗证培训以及安全员、消防员培训等,截止2009年4月已累计培训取证1711人次。

四是加强预案演练。重点加强现场事故预案、消防预案、安保预案的演练,加强设备结构、原理、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现场应急能力。

六、坚持以“四好”团支部建设为重点,强化团员团性教育,为青年文明号的创建打实思想基础。

近年来,新疆分部团支部按照“支部班子建设好、青年作用发挥好、团的活动开展好和基础工作做得好”的要求,积极创建“四好”团支部,不断加强团支部自身建设,同时,注重团员的团性意识教育。在团员青年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积极组织青年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有利地推动了团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中,团支部排查、慰问受灾员工,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团青年们积极捐款,不做要求捐款和因故未及时捐款的青工们都主动将钱上交单位代为捐出。

7.5捐款

七、班组文化百花齐放,促进了企业管理理念的提升。

新疆分部团支部一直重视企业文化班组子文化建设,涌现了班组子文化典型。最边远的S112被授予“英雄班组”和西北油田分公司“工人先锋号”称号,作为敬岗爱业、乐于奉献的班组文化;九集集气站被作为“四有一会”教育基地,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知识,会管理”;YT集气站、4-1站、2-1站评为采油厂 “7S”标杆站;4-

4、1号站评为采油厂红旗设备;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局面,班组文化的成型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促进了企业管理理念的提升。

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新疆分部获得了局西部新区勘探开发公司委员会 “2001-2006西部创业先进单位”,中国石化西部工区2008“优胜基层单位”,西北油田分公司“优胜油气生产服务队伍”。

篇3:队伍的品牌建设

一、加强思想建设

后勤党政领导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入群众、树立开拓意识, 根据自身的岗位责任, 掌握结合点和侧重点, 真抓实干地把握后勤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医院要根据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岗位的特殊性, 实行分类教育, 对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职工进行爱岗敬业、技术创新的职业道德教育, 对青年职工进行规范、责任和义务教育。要加强后勤员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更好地发挥其聪明才智, 发扬吃苦耐劳、勤政为民的光荣传统, 引导后勤员工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自觉做到不违纪、不违法;树立讲奉献、能吃苦, 任劳任怨, 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树立讲团结、善协作, 相互积极配合的团队精神;树立“服务于临床、服务于病人”的思想, 讲政治、顾大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自觉服务于临床一线工作, 主动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主动协调与病人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精神。同时, 要组织后勤部门的职工学习、参观、研讨, 充分调动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干群之间、岗位之间、科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流、相互支持, 并不断增强职工的竞争意识, 使职工在竞争中得到磨炼, 不断提高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以更好地在竞争中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二、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医院后勤保障运行机制, 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对有关部门和岗位进行分析和分类的前提下, 将各级各类标准、岗位服务规范及操作流程进一步落实到位, 实行规范化管理,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根据需要有技术地制定培养、引进、交流计划并形成制度, 按章办事, 并建立主动征询意见制度, 使得各项工作有据可依, 使得后勤人才的储备和流动有章可循, 以确保后勤工作有序运行。后勤各班组要通过分析医院后勤的各方面相关因素, 实事求是地制定出有效的医院后勤近期和长远服务目标, 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 要明确目标体系中各层次人员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分配情况, 明确目标的直接责任者和管理监督者, 使其认清各自的责权利, 以便认真地施行、检查、监督与控制。对脱离实际和难以执行的制度要调整和修改, 制度不全面的则要补充。总之, 后勤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掌握后勤保障规章制度, 把学习规章制度作为后勤干部职工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 以培养他们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同时要把每一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职责落实到科室和个人, 对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通过考评与奖惩的方法进行阶段性和期终考评, 优秀者予以奖励, 不合格者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对于物质供应管理制度和环境卫生制度等应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认真贯彻落实, 以带动后勤保障服务的全面改善。

三、提高业务技能

随着医院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不断更新的新技术项目, 医院管理对建筑、水电、燃气蒸汽、冷暖以及设备维修、维护、保养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而且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医院后勤管理已涉及医疗质量方面, 这就必然使得后勤供应质量和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人力资源是做好后勤工作的有力保障。因此, 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 突出抓好培养、吸引、用好人才的三个环节, 培养实用人才, 引进急需人才, 用好现有人才, 为医院后勤部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个合格的后勤职工除应掌握后勤保障的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外, 还应掌握基本医学知识、管理知识和信息知识, 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为医院服务, 更好地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一方面, 可以通过全院范围内招聘或者向社会上聘任, 积极选拔和培养合格的医院后勤管理干部。医院在录用临床专业人员的同时, 可以直接录用部分后勤管理人员, 并通过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或者派出到中、高等医学院进行深造进修的途径, 努力提高后勤管理干部的知识层次和人才结构, 提高医院后勤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 要加强对后勤职工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岗位培训, 使其掌握具备政治理论的内容;鼓励后勤人员参加业务和专业上的培训, 使其掌握医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同时要进行等级和职称考试, 不断提升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另外, 对后勤职工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也是十分必要的, 要让后勤员工跟得上临床发展的步伐。总之, 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各种方式方法, 使后勤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术, 以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 一专多能, 从而更好地完成后勤服务工作。

另外, 要创造有利于后勤人才成长的环境。为适应改革, 顺应发展, 后勤管理部门要切实把职工培训、学习放在重要位置, 正确引导, 积极支持, 创造条件, 帮助和促进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学业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培养后勤队伍的团队精神, 形成独特的后勤文化;通过多方面宣传、多渠道舆论, 将后勤人才与医护人才同等看待, 适时采取鼓励和奖励政策, 并认真解决职工住房、环境、卫生、膳食、防暑降温等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 这些措施都将成为后勤队伍建设一个很强的推动力。

总之, 医院后勤管理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医院后勤管理与后勤队伍建设是加强医院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医院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医院后勤服务工作, 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出发点, 通过真正树立后勤服务的专业化思想、更新服务观念、创新服务举措、加强技术培训、增强员工素质、构建长效机制, 提高职工待遇等方案措施, 继续实施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来培养高素质、科学合理的后勤服务人才队伍, 从而更好的为医院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 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努力构建和谐品牌医院。

室的联系, 参与课题论证和调研, 定期征求教研室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意见和要求。

4) 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面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服务环境的迅速发展, 图书馆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在观念、能力、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人才队伍。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实现馆员的角色转换, 是做好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最根本的保证。因此, 要求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员要系统地掌握信息资源建设理论, 进一步深化已有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 具有扎实的外语水平及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具有对各种载体信息的评价能力、获取能力和深层次加工能力。为此, 一方面图书馆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改善馆员的知识结构, 引进所需专业人才, 也可以从业务基础好又有志于从事信息服务事业的教研人员中物色人选, 还可以大力吸收教学科研人员业余参加信息服务工作, 组成专兼结合, 力量雄厚的信息服务队伍, 另一方面, 馆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紧迫感不断学习新知识, 新技能, 以适应现代馆藏资源建设发展要求。

5) 加快信息化, 网络化建设, 提供全方位, 多角度的信息服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文献信息增长的势头有增无减, 现在全世界有6000多个学科, 每年的出版物大约80万种, 而且以年千分之五的速度增长, 这样庞大的文献信息, 仅仅靠传统的手工检索的服务方式和本馆不能满足教师和学员获取信息、更新知识的需要, 要使研

参考文献

[1]马富春等主编.医院管理学:后勤管理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

[2]韦来平.浅谈医院后勤队伍建设.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6年06期.

[3]丰淑华.浅析医院后勤队伍的建设和思考.大众科学.2007年第12期.

[4]编委会.最新医院后勤管理大典.中国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5.

篇4:队伍的品牌建设

[关键词]流动党员教育;创新服务品牌;队伍建设

针对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呈现出“教育培训难集中,参训率难确保,教学效果难提高”的“三难”现象和“三难”导致党员意识弱化或丧失,造成流动党员精神上的“贫血症”,思想上的“水土流失”的严峻现实,为流动党员教育设计活动载体,搭建互动平台,高新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法、途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创新服务品牌,助推流动党员队伍建设。

一、“三网一台”有机融合,助推流动党员深化学习全覆盖

高新区采取“三网一台”的有机融合,即高新区党校网站、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站、远程教育中心网站和手机短信平台,努力实现全区流动党员深化学习教育的全覆盖。

“三网一台”的融合,拓宽了党员教育的平台,注入了流动党员教育的“源头活水”,强化了党员教育的网络教学,拓宽了流动党员教育的教育领域。例高新区网站每月及时更新,短信平台每月发送不少于两次的理论学习内容。高新区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等优势对党员真心诚意地“帮”,身体力行地“带”,因地制宜地“扶”,不断激活流动党员教育。教育实践活动中,高新区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部分党课内容提炼成“红色短信”,向流动党员发送信息,进行“空投式”教育,为流动党员“充电”。高新区创新了“三网一台”党员教育载体,构筑了互动的交流平台,架起了党组织与流动党员沟通联系的桥梁,实现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现代化、信息化,高新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网一台”成为高新区流动党员交流思想的窗口,沟通信息的渠道,理论学习的园地,实现了高新区流动党员深化学习教育的全覆盖。

二、“支部+协会”共建共管,打造流动党员红色港湾

针对部分党员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组织生活无法开展,党员去向难掌握、教育管理困难等问题,高新区形成了“支部+协会”共建共管模式,打造流动党员的红色港湾。

党支部+劳务协会共建双赢。流动党支部与协会通过联合办公,定期联合组织党员和务工人员开会或是集体开战活动,实现“以党员带群众,以老乡管老乡,共建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一是“一年一评”教育管理模式的形成。《流动党员活动证》一人一卡,这样便于协会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日常工作情况,开展评议等,并按时予以登记,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二是“党员互助基金”的设立。扶贫帮困机制的建立,对因灾、因病等致困的流动党员实行定点帮扶。多年来共发放困难帮扶资金10多万元,帮助近十个困难流动党员家庭走出了困境。三是技能教育培训制度的确立。流动党支部还与协会组织开展市场经济理论、产业行业知识、法律法规等培训,帮助新来昆的务工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培养职业技能。多年来已累计培训近四百人次。流动党支部和劳务协会共同努力,广泛搜集用工信息,主动和用工单位联系,帮助难以找到工作的在昆农民工找到工作。

流入地+流出地共筑港湾。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的双重关爱。以“红岩流动党支部“为例,流入地党组织无偿提供流动支部和劳务协会的办公场所,电话、放映机等办公设备,党报、杂志、书籍等。经常性地组织流动支部一起参与总支的党员活动,如轮训、冬训等党课学习,共同组织广场文艺汇演等。丰富了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他们对昆山的归属感。作为流出支部“娘家”,经常关心流动支部的工作,指导他们开展党员活动,向他们传递家乡的党建信息等,为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们传递呼聲办理相关证件。“暖心机制”建立,夯实了和谐基础,激发了流动党员共筑红色港湾的动力。

流动党员+务工人员共促和谐。从务工人员中挖掘发展党员,是流动党支部开辟的一条壮大支部规模、改善党员结构的有效途径,也是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务工人员共同发展的一个有效方式。流动党支部每年从在昆经商务工人员培养“能说话会办事又有影响力”的先进分子,邀请他们加入劳务协会,由党支部为他在劳务协会中安排具体负责的活动或事项,以此逐步考察并择优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在劳务协会中的先进模范作用,带领同在昆务工人员共同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流动党支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党员带群众,以老乡管老乡,共建和谐社会”的党建工作新模式,实现了流动党组织流出地、流入地共建双赢的效果。

三、“党建e家亲”特色服务,提升流动党员幸福指数

针对流动党员党费收缴难、管理实施难、开展活动难、作用发挥难等“四难”问题,以社区流动党员寻找“家乐福”活动为载体,创新、落实各项支部活动,探索出一条为社区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的新路子。

建“家”,营造流动党员有“家”之感。“听民声、记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的深入开展,对辖区内的外来流动党员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并进行了登记造册,做到对流动党员的底子清、情况明。建立了“流动党员e家”网上支部,满足流动党员“家”的企盼,全面落实“组织找党员”的同时,引导“党员找组织”。实行了“一人一档”,通过发放基本信息卡,完善流动党员登记、思想汇报、联系服务、学习教育等制度,确保“来有登记、走有注销、查有明细、问有详情”,从而实现了全区流动党员100%动态管理。

当“家”,营造流动党员有“乐”之感。鼓励流动党员积极参与管理社区和服务居民的各项活动,真正实现流动党员为建设和谐新家园“当家作主”。根据流动党员的特长,发动他们参与“常青树乐队”、“五老宣讲团”、“校外辅导员”、“五老宣讲团”、“红袖标巡逻队”、“老年文明劝导团”等各类志愿者队伍。

恋“家”,营造流动党员有“情”之感。针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党员,我们利用网络、短信、流动课堂等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及时组织生活会等活动。以流动党员需求为导向,强化对流动党员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推行家庭亲情式服务管理,做到“以情暖心,以情动人”。每逢节假日,各级班子成员都要亲自慰问流动党员,如“携手共前进 决胜现代化”、“中秋献温暖 爱心永相传”等慰问活动,送上慰问品和党的祝福。同时流动党员如有困难,党组织也会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

基层党组织以为流动党员建家,让流动党员当家,让流动党员恋家为工作思路,创新了流动党员服务品牌,党组织对他们的关爱,更让流动党员对党组织有了归属感和自豪感,真正为流动党员带来“家乐福”,确保了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活动不断档、争优不落后”。

篇5:队伍的品牌建设

人才,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徐矿集团庞庄煤矿党委科学把握人才工作和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致力于加快建设人才强企,始终把人才工作放在发展大局中谋划,形成和发展了“想干事就有机会、能干事就有舞台、干成事就有地位”的人才理念和体制机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敢想敢为、齐志齐力、创新创优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技术进步、和谐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较好地促进了企业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自2006年以来,企业共生产原煤1300多万吨,实现营业收入66亿元,实现利润近20亿元;工伤事故年均递减42.5%,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企业先后获得“全国煤炭工业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省属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等50多项荣誉称号。

一、想干事就有机会

理念导航,让人人都想成才。事业发展,人才先行。企业是职工实现价值的载体,只有坚定不移走企业与职工协调发展之路,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抢占先机。庞庄煤矿党委始终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打造行业一流煤企的重要方略,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资本优先积累,为职工成才创造了良好政策和舆论环境。在庞庄煤矿,资历高低和年龄大小并不重要,评价职工的核心标准是能力与业绩。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矿党政通过薪酬分配、评先表彰、提拔任用等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倾斜,努力让创出业绩、干出成绩的优秀职工包里有钱、脸上有光,在矿区形成了人人尊重人才、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培训教育,让人人都能成才。以技能培训与继续教育为主要手段,让不同层面的人才学习更科学的管理理论、掌握更先进的

过搭建平台、创新形式、扩大范围,努力让人才发挥最大潜能。定期组织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技能竞赛等竞技活动,让技术尖兵、一流人才脱颖而出;通过电视、网络、广播强势宣传经验和典型,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向先进看齐、向一流攀登,在矿区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给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良好广阔空间,对标一流、进位争先蔚然成风。先后开展了“管理创新年”、“管理提升年”等活动,实施管理创新项目41项,完善规章制度150多个,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闭合管理”、“缺陷管理”等管控模式。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奖励,推行科研项目目标责任制。尊重职工首创精神,凡经职工自主研发被推广使用的创新项目,均以职工本人姓名命名。近年来,完成自主科研项目120多个,20多项被徐矿集团推广应用,16项获得徐矿集团以上科技进步奖,矿用正压柔性风筒分流器、大倾角工作面防滚矸装置等多项科研成果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性专利证书。大力推行降本增效工程,鼓励广大职工参与生产系统和设备升级改造,2006年以来完成节能改造项目达30余项,节电800多万千瓦时,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三、干成事就有地位

篇6:队伍的品牌建设

某矿区队培育一流队伍打造品牌区队材料

某矿综采一队党支部坚持以“培育一流队伍、打造品牌 区队”为主线,带领职工在大倾角、大断层工作面对接的“禁区”内创高产,全面开展质量标准化达标创建活动,连年超额完成矿下达的生产指标。连续三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和矿“先进党支部”、“文明区队”、“模范职工之家”。2005年7月被评为集团公司“十佳党支部”。

1、外出创业树品牌。2003年9月25日,矿成立山东某矿项目部。原主管队长某某在全集团公司率先带领50名职工赴山东华丰矿创业,承担该矿第一个大倾角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安装试采任务。第一次走出矿门,第一次远在他乡创业, 在“酸甜苦辣”面前,这50多名职工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人生地不熟、工作面倾角大?3 3°、运输环节复杂等困难,发扬“特别能战斗”、敢为人先的精神,不等不靠,不声不 响,埋头苦干,原计划40天安装100台支架任务,只用了29天就提前完成,并一次性通过新汶矿业集团公司的验收,评为新汶矿业集团公司“精品工程”。

2、顽强拼搏闯“禁区”。某矿井下生产条件素有“三大”,即角度大、压力大、水大之称。几年来该队所采的工作面倾角一般都在25°以上,有的局部高达38°以上。随着矿井不断向深部开采,大断层、火成岩等恶劣地质变化也不断出现,该队青工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刻苦钻研综采新工艺、新技术,坚持在“禁区”里打硬仗、创水平,攻下了一道 又一道难关,原煤产量实现了月月上台阶,安全生产无事故。2004年10月,7415工作面回采遇有火成岩,它硬如钢,手镐刨不动,煤机割不动,而且工作面局部倾角达38 °以上。煤块像长了腿似的直射下去,如果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出现人身事故。面对困难,党支部组成青年“智囊团”商讨对策,同时发动青年技术职工献计献策。一是在工作面用风锤打眼放炮;二是为防止放炮矸石乱飞砸毁立柱,坚持用旧皮带包裹立柱和管路;三是工作面倾角大就在关键处挂网增设挡矸帘,防止煤块飞起伤人等,较好的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许多难题。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火成岩还没过去,又赶上了工作面对接。综采工作面对接看起来容易,可干起来特别难。400溜子机尾要向上拉近20米,30°的上山全靠“千不拉 ”牵移,还须扩棚、改棚、卧底等。为攻克难关,党员班长某某、某某、某某、机电 “大拿”某某、某某等带头苦干实干,集团公司“优秀指挥员”、青年队长某某带领三班“青年突击队”苦战了30多个小时,直至工作面成功对接才上井。

3、迎难而上创样板。该队党支部“一班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动员全区职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挑战“禁区”,坚持在“禁区”内苦练内功,大搞质量标准化 ,彻底改变了过去“事故多发”的状况,为在恶劣地质条件下创建样板工作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2003年8月份,该队搬到7415新面后,许多同志都对这个面感到头痛。工作面走向700多米,面长121米,并有四条落差为2-3米的大断层,局部倾角高达38 °以上,还有坚硬如钢的.火成岩。面对这样恶劣的地质条件,该队发动全体青工,坚持创建不动摇,全面推行质量标准化管理,实行动态达标。研究制定了质量标准化考核奖罚标准,并与工资挂钩考核。坚持创新,工作面实行亮化、细化、美化,做到标志牌齐全、文明、整洁,使人耳目一新。2005年3月12日,矿党政在工作面召开全矿质量标准化大型现场观摩会,被评为全矿公认的“样板区队”。

4、勇挑重担夺高产。2005年下半年,为构建矿井“一综一炮”采煤格局,矿党政 就9111面谁主采在两个综采队之间展开竞标。7月29日,当该队一举中标成功后,全队上下喜忧参半。高兴的是夺得了主采面,能大干一场,展现区队的风采;担心的是能否担当起主采的重任。为此,该队广泛发动全体青工,开展群众性的“上台阶、争第一”创水平竞赛活动,全队上下千方百计克服了工作面温度高?平均在30℃以上?、工作面过断层用风锤打眼挑顶、工作面上口人工做小面?10米以上?、上巷卧底量大等困难,四个月共生 产原煤414179吨。充分发挥了主采队的主力军作用,质量标准化保持了动态达标,消灭了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受到矿党政的通报嘉奖。   

★ 打造高端产品品牌

★ 打造一流医疗器械企业从文化建设开始

★ 打造人生的品牌作文800字

★ 一流标准对照检查

★ 双汇玉米肠:水平营销打造“热迷”品牌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是什么意思

★ 省级一流专业是什么水平

★ 日本一流剑客作文

★ 创建一流清真寺演讲稿

上一篇:攀爬的作文500字下一篇:服装设计师要善于发掘自己的优点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