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

2024-05-13

如何在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精选6篇)

篇1:如何在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

如何在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

277300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中学 侯夫强 ***

【走近主题】

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客观事物和现实生活的文体,但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主题,增强感染力,在记叙中也结合一些抒情和议论,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犹如“画龙”,抒情和议论则是“点睛”之笔。一篇好的记叙文决不能缺少抒情和议论。

【同学知多少】

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学过的一些课文,将“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课文进行了如下归纳: 1.记叙中的直接抒情:

《幽径悲剧》一文中,在写到古藤被砍后,作者按捺不住内心的悲愤,直抒胸臆:“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抒发了强烈的痛悼之情,有着催人泪下的笔力。

《明天不封阳台》一文,从鸽子带血的翅膀,想到大自然遭受的破坏,直抒胸臆:“那咆哮的洪峰,那焚毁的山林,那流失的水工,那龟裂的农田,分明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一次次呐喊,一声声哭诉!”这一番话,令人心灵震撼。

2.记叙中的间接抒情:

《背影》(朱自清)一文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滲透着作者的感情,通篇没有“父亲,我爱你”的直抒胸臆,而读完此文之后,自会感觉到此情自在不言中。“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从作者目睹父亲为儿子爬月台买桔子的动作、情景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3.记叙文中的议论:

《我的母亲》(邹韬奋)一文,作者最后这样写道:“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庭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这一段议论,对母亲的性格、精神和才能作出了恰如其分的评述,同时对葬送她的封建家庭表示强烈的不满。

【教师指导】

记叙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常常在记叙中夹一些抒情和议论。那么,怎样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呢?

一.直抒胸臆,写心里想说的话

直抒胸臆是直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手法。作者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便打开心扉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它表现在记叙文中有时是一个语段,有时是单独存在的自然段。

每一个人心底总有一些话想说,可总基于某种原因,始终不能说出。写,或许是一种最好的表达,写出来了就等于说出来了。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不粉饰,不捏造,写完后通览全篇,在仔细润色。

二.间接抒情,寓情于事

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事件过程中,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的一种方式。这种抒情方式在课文中很多。《散步》中的记叙性抒情,《背影》中“买橘子的背影”的描写性抒情,《紫藤萝瀑布》中结尾的议论性抒情,都是典范的间接抒情。

三、扣人、事、物、景恰当议论,凸显文旨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对所记叙的人和事发表意见,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之所以要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加入议论,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意思,使文章锦上添花,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记叙文中进行适当议论,对提升记叙文的思想深度有重大的影响。

写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关键应理清两个问题:一是议什么?或对亲人作出评价,或议与亲人经历的事情,或议品质上的影响,或议感情上的看法。二是如何议?或集中在结尾,或首尾呼应议论,或间夹穿插在记叙中,使文章随处迸溅智慧的浪花,凸现文旨。当然,议论的文字不宜过多,不能议不及题,要紧扣人、事、物、景进行议论,否则,议论的文字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

此外在记叙中作恰当地抒情和议论需注意的事项有:

1.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得具体、生动。切不可刻意地追求如何抒情和议论。

2.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切忌长篇大论。记叙文中的抒情和议论,毕竟是画龙点睛之笔,不允许占有大量的篇幅,否则就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3.要抒发真情实感,不可无病呻吟。抒情,应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从内心深处喷发出来的,真情应当融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让人感觉到字字句句都在表达一种情感,这样才感人肺腑,令人动容。

4.议论要中肯贴切,恰如其分。议论应是因人缘事而发,应该与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水乳交融的整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学生佳作一】

感受父爱

文/侯成硕

如果说母亲是一条温柔的河流,那么父亲就是一座巍峨的山:稳重、深沉、默默无闻?? ——题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母三迁”??自古以来,众多贤人用诗、词、文等不同形式讴歌着伟大的母爱。但今天,我要自豪地向天地呐喊:“爸爸,您的爱我终于感受到了——您像一座座的大山,您是一次次的守望,给予我深沉的爱与依靠。”

记得有一次,妈妈不在家,爸爸做好午饭,留下了一句“午饭后,好好在家做作业”,便出去了。这时我心中窃喜,爸爸不在家,太好了!可以玩电脑了。我打开电脑,心里暗暗笑道:等听到开门的声音,我就迅速拔掉电源,跑进房间,假装写作业。这样,即使爸爸来了也看不出破绽。我对这个想法很满意,自以为天衣无缝,便津津有味地玩起了游戏。

我戴着耳麦被电脑上美妙的画面所吸引,全神贯注地看着、听着、玩着。全然不觉爸爸什么时候站在了我身后。他看见我这样顿时火冒三丈,脸色铁青,接着他伸出大手一巴掌打在了我的小手上。这一巴掌打醒了我,打醒了我的良知,我的泪流了下来??我开始陷入了沉思:爸爸这么爱我,我却这样对他,真是惭愧!我明白过来,爸爸,您这样对我,是诠释天下所有父母对子女的爱!这么表达着他们恨铁不成钢的急切愿望!

我走进自己的房间再也无法抑制住内心的那股暖流,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爸爸一次次关爱的情景——

每次夜深人静,我还在台灯下埋首,可是另一个房间里,另一盏电灯下,却总是伫立着您雕像般守望的背景,然后每几十分钟,便总是听到您那充满爱的脚步声渐行渐近。当我困倦卧床时,有多少次听到您给我盖被子传来的脚步声,是您的爱,伴我酣然入睡。爸爸,您去休息吧,我感受到了,您的爱是那么的深沉,像您的脚步般抑住不住的沉重。于是,很多次我悄悄先关灯,等您放心地去睡了,再开灯起来学习,为的只是让您疲惫的身子能多休息会,请原谅我的谎言。

爸爸??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为了我啊!爸爸,您的话总是不多,但您给予我的爱却是这般广阔无边,这般深沉细腻。爸爸!我最亲爱的爸爸。

【点评】

这篇文章用真挚的文笔抒发了爸爸对自己深沉无言的爱,也表达出了作为一个子女对爸爸的感恩之情。从叙事中能恰当地融入抒情和议论。因贪玩受到爸爸的打,这件事详写,而爸爸对一次次的夜晚的陪读则采用略写。小作者在文中的抒情和议论自然到位,如“爸爸,您的爱我终于感受到了!”、“您这样对我,是诠释天下每个父母对子女的爱!”、“您的爱是那么深沉,像您的脚步般抑住不住的沉重。”、“您的话总是不多,但您给予我的爱却是这般广阔无边,这般深沉细腻。”“爸爸!我最亲爱的爸爸。”等简洁蕴情,要言不烦,抒情和议论在记叙的网格中穿梭,令人动容。

【学生佳作二】

永不凋零的母爱

文/鲍忠庆

风,无声,却吹绿了大地;爱,无言,却滋润了心田。

——题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当看到这两句诗,总不免想到我那伟大的母亲。岁月在指缝间流逝,转眼间我已走过了人生的十四个春秋,这一路上都伴随着您——那永不凋零的爱。

您还记得吗?上一年级那年的夏天,爸爸外出学习,我夜里发了高烧,您急得到处找退烧药,可是吃了退烧药,您还是不放心。当时风雨交加街道上的医院又都关门,您毅然决定背起我去区医院。您快一步慢一步的背着我,我还听见了您“吁吁”的喘气声。到了医院,您楼上楼下地跑,医生说,需要挂吊瓶。第二天早晨我醒来,还发现您趴在我的床边守着,我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妈妈,您是世上最伟大的人!

您还记得吗?前年冬季的一天,天特别冷。您早早起来,递给我您早就为我织好的新毛衣,看着我穿上。我穿在身上,暖在了心里。我知道这件毛衣,凝聚了您多少的心血,是多少个日日夜夜您用双手为我编织而成的。记得深夜时,我曾迷迷糊糊地睁开睡眼,透过门缝看见一丝光线射进来。我知道,您还在为我织着毛衣。那晚我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您的爱。妈妈,您是世上最可亲可敬的人!

您还记得吗?去年的一个夏夜,我在睡梦中被蚊子的叫声吵醒,睁开双眼,您轻手轻脚地在蚊帐中捉蚊子。“啪”一声轻响,您紧张地回过头来,怕惊醒了我。我凝视着您捉蚊子的背影,忽然鼻子一酸,眼前一片模糊??这一刻,我是深切地体会到“母爱无声”的含义。妈妈,您是世上最无私无畏的人!

母爱是平凡的、神圣的,但它又是无声的,永不凋零的??

【点评】

开篇以简洁的题记和诗句引入永不凋零的母爱,得体流畅,不落窠臼,赋予文章以浓浓的文化气息。

本文所叙之事较多,能在记叙中作恰当地抒情和议论。作者着意将选取了母亲深夜背我看病一事放在开头部分先写,将母亲伟大无私的爱展示在读者面前。后面选取的事例依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完全符合题旨。作者的誓言,源于感恩。结尾简洁明了,点明主题,收到了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效果。本文语言简洁凝练,质朴晓畅,与主题高度契合。文章情感真切,笔法娴熟,平淡的文字含蓄内敛,细细品来却含真情,令人回味。

【教师总结】

本次写作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方式、要求及作用,学会了在记叙中恰当地融入抒情和议论。学生不仅获得了书本以外的丰富知识,而且提高了写作能力。本次活动也使学生,积累了作文素材,拓宽了写作思路,表达了对“亲情”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是一次成功的写作实践活动。

记叙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记叙的深化,学会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重要作用。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如同锦上添花,使我们的表达更具魅力。愿我们都能练就“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神来妙笔!

篇2:如何在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

2.通过自读、感悟、讨论、训练,能区别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感知其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融如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3.展示生活中美丽的画面,表现人类最真挚的感情。

课 前 预习学 法 指 导 (1)记叙中的抒情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来打动读者。

像《都市精灵》一文,通篇文字洋溢着作者对各种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后,我们深受感染。

另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直接将感情倾泻出来。

像《幽径悲剧》一文,写到古藤被砍,作者按捺不住内心的悲愤,直抒胸臆:“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一番描写和议论之后又连呼“奈何,奈何”,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2)记叙中的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对所记叙的人物、事情等加以评述:或表达看法,或评价得失,或分析影响,以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化文章的主题。

《都市精灵》一文的结尾关于一个城市中有没有鸟、鱼、兽的议论,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属于点睛之笔。

知 识 预习了解五种表达方式:(1)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3)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课 堂 探 究 一.【情境导入】(徐本禹的事迹) ,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我们聊城的一位骄子就名列其中,他就是…… 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同学们想必也比较了解。

,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

一年多来,他在偏僻的山村小学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他的事迹感动了山区乡亲,感动了贵州人民,感动了中华大地…… 20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可谓当之无愧。

同学们也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大家注意没有?你们的这些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赞美和敬仰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抒情和议论,我们今天就是要认识并掌握在记叙中运用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认识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 人有着丰富的感情。

写作时,这种感情也会随着作者对笔下的事、理、物、景的好恶观点表露出来。

所以情感的抒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较自然的表达方式之一。

下面我们来通过两个小片断的赏析来体验一下记叙中抒情的写法: 片断一:《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蔡老师的几件小事中有这样一件事: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要求:找出记叙中的抒情语句,并说说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效果? 【师结】 老师教跳舞、教我们读诗、看老师写字、带我们观察蜜蜂、帮我排除小纠纷……老师温柔美丽善良令人难忘。

正是有了这些感情的深沉淀积累才使这段中的抒情水到渠成。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了便于抒情连人称改用第二人称了。

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这是抒情中的直接抒情片断二:《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要求:体味文段的抒情及特点。

【师结】 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

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凄怆氛围中,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失去至亲、差使交卸、父子分别,让年迈的父亲心境凄凉。

尽管如此,为让儿子安心踏上求学之路,父亲还强颜作欢。

送别时,年事已高的父亲还执意要蹒跚着过铁道、艰难的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

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景到感触此情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这是抒情中是间接抒情 通过上面的赏析,我们认识到记叙中常常有抒情,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记叙中的抒情有什么作用呢? 【师结】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能运用好记叙中抒情的技能,有利于渲染气氛、深化凸现主题,使感情升华,进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归纳:在记叙中抒情的方法有两种:

1、直接法,就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2、渗透法,就是将自己的情感寄于景,寄于人,寄于事,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

1、在记叙中抒情要由事而发,随景而生,不要生搬硬套。

2、所抒发的情要出于内心,不要无病呻吟,不要虚情假意。

3、抒情要适当和简洁,不要大段大段地抒发而喧宾夺主。

片断三: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个片断: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

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节选自《枣核》·萧乾 要求:指出文段中的记叙与议论内容,并说说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师结】 文段中“种枣树”、“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这叙述中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浓重的思乡怀旧之情,诉说着身在异国、心系故园的海外赤子的乡土情结。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深化题旨。

过渡:通过上面的赏析,我们认识到记叙中有时要用到议论,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记叙中的议论有什么作用呢? 【师结】 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理、物、景发表看法,进行议论。

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

记叙文中的议论,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或画龙点睛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归纳小结: 在记叙中发表议论的主要方法有: 1、先叙后议,即在叙事后进行议论,点出文章主题。

2、先议后叙,即先以议论统率全文,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思考和关注。

3、夹叙夹议,即时而记叙时而议论。

需要提醒的是:

1、在议论时要以记叙为基础,由事而发,给人“水到渠成”的自然感。

2、议论的部分要言简意赅,求少求精,不要长篇大论。

3、议论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不要任意拔高,高喊口号。

板书: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1.总领全文 总结全文 2.点明中心 深化主题 3.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怎样在记叙中恰当地融入抒情和议论 1、记叙与抒情要有机结合。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3、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二)注意事项 我们认识到了记叙中常常要用到抒情和议论,也知道它们在文中的不小作用,那么如何恰当使用呢? 【师述】 1、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

记叙是抒情和议论的基础,议论和抒情是从记叙中提炼出来的,是对记叙的材料意蕴的概括和情感的升华,是水到渠成之笔而不是空谷回旋之风,所以在融入抒情和议论时要先把基础夯实。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抒情是建立在叙述与描写的基础上的,必须使所议之题,所抒之情紧扣叙述与描写的内容,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使读者有水到渠成之感,有情真意切之感。

议论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力求角度新颖,含义深刻。

3、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记叙中的议论与抒情应是“点睛之笔”,所以话不在多而在精。

它是叙述与描写的总结与升华,应一语破的,能启迪读者的思考,或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不要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以至喧宾夺主,影响了记叙文体。

【三“忌”】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

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三)能力训练 经过了上面的认识,下面我们通过活动来体验一下记叙中融入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话题:感悟亲情 “亲情是黑夜里的一盏灯,让我们人生的路不再迷惘; 亲情是寒夜里的一盆火,使我们跋涉的心不再凄冷; 父母是佛前燃着两柱香,日夜为我们祈祷守候。

家是父母身后拉着渔船,孩子是肩上那长长的纤绳,他们无怨无悔担当了社会河边的纤夫,纤绳在他们肩头勒得越深,疼得越狠,他们越是觉得幸福。

提到母爱,同学们一定会想到孟郊的一首《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道出“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天下慈母心。

下面我再来通过一则动人故事感受一下那无声世界里特殊的浓浓亲情…… 大爱无言 大学时,同寝室有一位家住齐齐哈尔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

问他,他说家里没电话,写信就可以了。

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不错,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 那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

我们提出借他的磁带听一听,他说什么也不肯,有一次趁他不在,我们从他枕头下翻出了那盘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听,好久也没听到声音。

我们很纳闷儿: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磁带干什么呢? 快毕业时,他才揭开谜底,原来他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们吃尽了别人的白眼冷遇。

为了他能好好上学读书,父母的心都放在他身上,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也从来没让他受过委屈。

后来日子好过了,他却要离开父母去远方上大学。

他说:“我时常想念家中的爸爸妈妈。

那次暑假回家,我录下了他们呼吸的声音。

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好像在身边一样。

听完他这一席话,我们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亲情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最牵挂的孩子。

大爱无言,而那份无言的爱,就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

大爱无言,说的多好!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做的呢? 我们听说过爱吃鱼头的妈妈,听说过为为儿女捐献器官的爸爸,还听说过在缆车坠落山涧的一瞬间用生命托起孩子生命的年轻父母…… 这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一曲曲歌颂亲情的赞歌,道不尽父母亲情的伟大…… 生活中…… 我们总是不理解父母,常常埋怨父母、抱怨命运,认为他们没有给我们提供很的条件。

或许我们没有别人吃得好、穿的好;或许我们出身贫贱,让虚荣心受损;或许或许…… 试曾想…… 是谁在我们生病的时候,为我们端水送药,守候床头; 是谁在我们静夜读书的时候为我们加衣防寒,陪伴身旁; 是谁在我们孤苦无助的时候,给我们带来缕缕安慰; 又是谁在我们还睡得正香的时候,就忙碌在田间地头; 还有谁为我们的学业操碎了心,白头发添了无数根…… 可悟到…… 当我们每个月从父母手中接过那微带体温的钞票的时候,可注意到他们期待的表情;当我们不珍惜机会,再犯错误的时候,可看到他们眼中晶莹的泪花;当我们心境淋雨、情绪低落,却把怨言发泄给疼爱我们的父母、顶撞他们时候,可接触到他们心痛的目光…… 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世界无穷之大,社会无奇不有。

在这缤纷的人间生活中存在着太多太多的感动:父母的无私之爱,老师的谆谆教导,朋友的勉励安慰,同学的关爱之情,陌生人的好心帮助……我们在爱的抚育下成长,我们在爱的阳光中绽放。

我们应学会感动身边的爱,感恩身边的人。

同学们,提起你手中的笔,把你感动的瞬间记下来,抒发出来。

(100字左右) 1、叙述要简洁、生动。

2、记叙中要有恰当的抒情和议论。

(重点) 三.【结束语】 龙欲腾飞须有妙笔来点睛,文欲感人更要匠心来构思。

记叙中的抒情与议论如同锦上添花使我们的表达更具魅力,我们虽没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神来妙笔,但也应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执著宏志! 巩 固 训 练 当 堂 练习一.请看下列语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朱自清《背影》)( ) 2、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 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魏巍《我的老师》)( ) 3、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庭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邹韬奋《我的母亲》)( ) 二.实战演练 作文题:第五单元书后习题同步作文一、二两题任选一题。

习题一 题目的关键是“深深”和“记忆”。

“深深”说明不是一般的印象;“记忆”说明是过去的但却难以忘记的事情。

我们在构思时可以这样打开思路: 如果写一个特点鲜明、不同寻常的人,那么就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写出他(她)的特别之处,如特别的才能或特别的个性等。

写作时要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如果写一个陌生人,但曾在一幕给你留下了很深入印象,你可以通过一件事,甚至可以通过一个细节来突出人物形象。

习题二 写“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和“感受深切的事”,只有注意观察,写自己熟悉的事情,记叙的内容才能具体、细致;只有“感受深切”,记叙中的抒情或议论才能贴切和深刻,所抒发的情感和所发表的议论才是真实的。

范文引路 他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时光的流逝,四季的轮回,转眼间又到了冬季。

在这冷酷的冬天,把我的心也冻住了。

傍晚,手中拿着那份令人伤心的试卷,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北风无情地呼啸着,吹乱了头发,吹起了试卷。

我随着风的身影,奔跑着,追赶着,试图着抓住试卷。

忽然,似乎觉得一支优美的乐曲从远方飘来,隐隐约约。

此时,情绪极度消极的我,早已对周围的事物失去了兴趣,仍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向前走。

可是,声音近了,也清晰了,我被那乐曲吸引住,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凄清的旋律让我触乐伤怀,不禁有一股想哭的冲动。

我努力克制住自己,循着乐声向前走去,原来是一位老大爷在拉二胡。

我仔细端详起这位老大爷来:一身陈旧的破布衣裳,近乎光秃的头上有一些稀疏的白发,岁月的耕耘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一道道沟壑,一撮灰白的胡须向下垂着,布满皱纹的脸上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可是,他的眼睛直愣愣地望着远方,黯淡无光。

我不禁一愣:“难道,难道他是个盲人?”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感动着、震撼着,忽然觉得自己是多么渺小。

不是吗?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大爷,在双目失明、体力不支的情况下,仍能上街拉二胡谋生。

再看一眼那布满皱纹的脸和那长满老茧的手,何处又不记录着被生活磨难的印记呢?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位风烛残年的老大爷鼓起勇气,坚强地去面对生活呢?——对,是毅力! 一次小小的失败算得上什么,在今后漫长而又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舵呢?的确,在困难面前,我困惑、我彷徨、我抱怨、我流泪,我总是在失意中入睡,在残梦中醒来。

然而,在看到这位拉二胡的老大爷后,我顿时觉悟了,仿佛自己一夜间长大了许多。

这让我不禁想起一段话:“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无奈,因为路还在,梦还在,阳光还在。

“是啊,为什么不给自己多一点勇气和信心呢?”我在心底默默地对自己说。

于是,我迈起了坚实的大步,充满信心地走进寒风中,走在这寒冷的冬季里…… 拉二胡的老大爷,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您的精神感动着我,震撼着我,让我懂得如何去面对困难,如何去面对人生。

每当我困惑时,每当我彷徨时,每当我受挫时,每当我伤心时,我都会打开记忆的闸门。

这时,您的高大身影便会矗立在我面前,您的伟大精神会贯穿我全身,让我无时无刻地感受着来自您的勇气和力量,去闯过一道道难关,实现一个个理想。

您的形象深深地在我的记忆中烙下了烙印,直到永远。

反 思 总 结

篇3:如何在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

在我们生活中, 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 有让我们烦心的, 也有让我们为之高兴的, 我们怎样看待这些事情, 持以什么样的态度, 这都体现着哲学的道理。就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我们为之困惑、烦恼, 但生活就是这个样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伴随曲折前进的, 没有直线式的, 所以生活中的磕磕绊绊是很正常的, 我们也不能因为生活的不如意就不去追求, 人类依然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自己的目标, 实现着自己的愿望, 社会也因此而不断向前发展, 而正是因为这些坎坷曲折锤炼了人的意志, 增长了人的智慧。所以, 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会有不同的收获, 哲学要求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就是要我们一分为二, 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再如“生命在于运动”, 人一生都在不停地忙碌着, 一件事情完成了, 紧接着另一件, 一个问题的解决又面临下一个问题, 总之, 没完没了, 因为物质世界是运动的, 没有静止不动的, 没有一成不变的, 整个世界处在一个不停的运动变化中, 那么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类当然也在不停地运转, 我们的生命本身也是运动的产物, 没有新陈代谢, 也就没有了生命, 没有思维的活跃, 也就不会有这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当我们一个人无所事事时, 且不说自己无聊、郁闷, 连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的意义都会受到置疑。因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在行动当中得以体现和实现的。在我们生活的周围, 那些奔波、操劳的人, 都会被喻为有能力的人, 都会赢得一份敬重, 而好吃懒做, 依赖别人的人, 则往往会被人嗤之以鼻, 不屑一顾。面对生活, 我们能以一份坦然、乐观去面对, 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生活, 那么, 你的生活将会是阳光一片。

在学习、工作中, 我们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工种, 会根据自己的优势特长、性格喜好以及自己的家庭背景、学业基础做出自己的决定, 这就是我们哲学上讲的, 从客观实际出发, 客观现实因为它是客观的, 所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依据实际, 这样才有可能做好事情, 而那些不顾事实, 主观臆断, 最后都只能是事与愿违。就如, 对于学生就读职业学校还是就读普通高中这件事, 在人们的思维意识里, 认为普通高中比职业学校高一个档次, 所以为了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为了让孩子不输给别人, 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 不惜动用人情、金钱砸开学校的大门, 觉得这样做, 才是对孩子无限的爱, 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不容乐观的, 给孩子遭成很大的压力, 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说, 还可能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这将影响他未来的发展。我们经常说,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可我们往往眼睛会盯着别人, 一哄而上, 却不低头看看自己。好在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经历了一个蜕变, 现在正朝着理性方向发展, “特色办学, 个性化教学, 以人为本, 给每个学生成长的舞台”这些理念正深入人心。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举措。又如, 有的家长, 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和班级, 目的是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但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 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校环境和老师只是外因, 而学生本身是内因, 外因必不可少, 但是内因是关键, 内因决定事物发展趋势,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努力, 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学生不刻苦, 那么, 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 他都很难有大的发展和提高。再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同的课程施于不同的学习方法, 而每个具体的不同的个性之间的差异, 导致每个人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都有不同, 要真正学好知识, 努力是一个方面, 用对方法才有成效, 所以在学习中, 要做一个有心人, 不断总结经验,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可以这样说, 凡是成绩优秀者, 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学习方式, 这个是外人模仿不了的, 因为这是个人的客观实际, 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都有自己的精彩、自己的个性,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是让每个个性都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这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在为人处事中, 人是一个群体动物, 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构成了复杂的社会, 所以人不可能脱离一定的人际关系网。在与人相处中,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谋人一千, 自损八百”, “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等等, 这些生活沉淀的智慧语言, 表达了一个相互联系的观点。不管我们做什么事, 都是和人打交道, 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利于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广泛获得社会知识、经验和社会生活能力, 促进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 使我们能赢得更多支持和帮助。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邻里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 这些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所以, 我们在与人相处中, 就要顾及彼此,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独来独往, 封闭自己。与人产生矛盾, 要通过沟通、理解化解矛盾, 而不是扩大和激化矛盾。在生活中,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为了报复别人, 伤及自己和无辜的人, 有的为了自己的利益, 不惜损害他人利益, 最终自己受到牵连。比如, 一些不法商贩用假冒伪劣产品来欺骗顾客, 赚取不义之财, 这种做法, 最后会失去顾客的信任, 没有立足之地。再如, 同学之间和睦相处, 互帮互助, 共同学习, 共同进步, 但如果彼此之间互相嫉妒, 各守一方, 不交流、不沟通, 相互的学习成绩就不会有大的提升和突破, 并且不友好的人际关系对彼此心理健康发展都会有影响。因此, 我们要学会和人相处, 学会和人合作,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篇4:在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习作巡诊】

读懂那些牵挂

①每个人的生命都源于母亲,人的一生就是载着母亲的那份牵挂走向远方,领略更为广阔的风景……

②外婆常说,当我还在天上游荡时,是母亲把我送入人间,用无限的精力、心血孕育了我,所以我才能享受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儿时懵懂的我点了点头,心中对母亲产生了感激,却不能完全懂得母亲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付出。

③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每次放学,我总会在茫茫人海中一眼认出母亲,高兴地向她跑去。寒风中,母亲会立刻给我递上手套,戴上耳罩。我拉着母亲的手向前走去,并不能体会母亲伸长脖子,忍受寒风侵袭时的焦急心理。上小学了,父亲每天都很忙,每次都是母亲接送我,我总是抱怨,为什么别人都是父亲接送,我却永远只有母亲接送。那时候,我从未转过身来,看看身后的风景……

④时光缓缓流淌,母亲仍是那个牵挂我的人。

⑤上了初中,我去市里读书,每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有时候心里不免有些抱怨,为什么我要住校。每次回到家,把沉重的书包放下后,我就在月亮的陪伴下奋笔疾书,周围只有时钟运动的声音。在忙碌中,我冷落了母亲……当桌上的作业一本本地减少,我放下手中的笔,释然地靠在椅背上,却从未回头看看背后的风景。在我即将坐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学校时,总是“例行公事”地说一句“妈妈,我回学校去了”,却忽略了母亲眼中的牵挂。

⑥現在,我终于明白,母亲对我有着深深的感情,有着太多的牵挂。愿我们在不断前行中,多停下来感受母亲对我们的牵挂。

叙述是我们最常用的表达方式,跟日常饮食中的主食差不多。不过写作毕竟不能“只靠吃米活着”,还要有抒情和议论点缀其间,才能为文章增色,深化文章的意蕴。这就好比做饭不仅要有主食,还得有菜肴和调料,这样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大餐。

在以“读懂那些牵挂”为题的作文中,这篇习作既表现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牵挂和情义,也写出了小作者读懂了牵挂的意义。但是,文章还不算是一篇佳作,同学们知道症结在哪里吗?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汇报课前“初诊”的意见

李星月:我觉得小作者虽然读懂了母亲的牵挂和深情,但是,我们没有受到太强烈的感染和震撼。

雍老师:还有哪些同学和李星月有相同感受的,请举手!(20多位同学举手)

雍老师:我们帮小作者解决一下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记叙的事情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呢?

张盛:读懂,是心里的一种深深的懂得,我觉得他没有把这个“懂”阐释好。

朱家怡:缺乏一些打动人心的句子。

蒋成龙:第③段后面,明明可以在叙述的基础上加入抒情和议论的,但是,作者第③段后没有加;第⑤段后面,也就是第⑥段的抒情议论意味太淡。

雍老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是一篇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牵挂之情的理解的文章。如果没有深刻的理解,就不能写透一个“懂”字。没有读懂,怎么能给他人带来深思并使其产生共鸣呢?要想让这篇文章能引起别人的深思和共鸣,我们该怎么办呢?

朱麟娇:可以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

雍老师:对,抒情和议论是深化文章主题的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抒情与议论的恰当运用,可以让文章感人和深刻。

2.医学档案

雍老师: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叫《都市精灵》,作者舒乙把自己工作场所的“一景”和现代文学馆的“一宝”与那些有自己的都市动物的城市对比之后,用抒情和议论来深化主题。同学们还记得他是怎么说的吗?

(生齐声诵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原始城市必然有鸟有鱼有兽,因为同在一个蓝天之下,同饮一江水,共同生长在一块土地之上;只是,由于人类的霸道和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鸟、鱼、兽渐渐退避三舍或渐渐灭绝。这么看来,城市里无鸟无鱼未必是好事。换句话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如此说来,“孤城寡人”并不正常,虽然,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更具有现代意识。

雍老师:如果没有这段抒情和议论,这篇文章就不会有多么深刻的思想了。这篇文章中还有几句话,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PPT显示)

1.其实,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钟爱的小动物,而且形成传统,是它的一种标志和象征。

2.它们并不叫,呆呆地蹲着,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

徐逸:第一句话是作者的议论,表明了作者的主张,即每座城市都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雍老师:对,这个议论和后面的议论是呼应的。这里先表明自己的主张,然后在描述了昆明、上海和美国的一些城市的动物的情形之后,再更有说服力地进行深化主题的议论,也就是你们刚才齐读的段落。

蒋成龙:第二句话算抒情吗?我感觉像描写啊。

雍老师:第二句“呆呆地蹲着”和“居高临下地瞧着”确实是描写,但是,“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却是抒情,你们有没有看出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蒋成龙:抒发的是对老鸹的处境的同情之情。

nlc202309021011

雍老师:聪明!同学们,这些事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记叙中结合议论和抒情,能使文章的情感更浓,意味更深,更具感染力。

【诊疗方案】

雍老师汇总了大家对习作的修改方案:

1.在记叙中,学会不失时机地抒情;

2.在记叙中,学会恰到好处地议论。

【手到病除】

全班根据以上方案分成两组,进入写作状态。15分钟后,进行展示交流。

组一:在记叙中学会抒情

上了幼儿园,我并不懂什么是牵挂。只知道每次放学时,我总会在茫茫人海中一眼认出母亲,高兴地向她跑去。寒风中的母亲会立刻给我递上手套,戴上耳罩,把她手里的那个盖子都生锈了的水果罐头杯子塞在我手里。但是,它是暖暖的。那时我还好奇,如此寒冷的天气,为什么水没有冷却呢?我拉着母亲的手向前走去,并不能体会刚才母亲伸长脖子,忍受寒风侵袭时的焦急心理。母亲仍旧和我向前走,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幸福。寒风将落叶拂到一处,母亲的牵挂铺成延伸的小路,我在这条路上挥洒天真……(钱筱萌)

上了初中,我去市里读书,每个星期只能回一次家。回到家,把沉重的书包放下后,我就在月亮的陪伴下奋笔疾书,周围只有时钟运动的声音。在忙碌中,我冷落了母亲……当桌上的作业一本本地减少,我放下手中的笔,释然般地靠在椅背上。蓦然回首,竟发现母亲倚在门上,手中端着热牛奶。我望着灯光下母亲安静的面孔,皱纹已爬上了她的额头。母亲注视着我,那样的眼神,那样的牵挂,如清晨第一缕阳光对大地的爱抚,如窗外如水的月色对黑夜的温柔,永远伴随着我。在我坐着最后一班公交车回到学校时,打开保温盒,里面是装得满满的茶叶蛋,茶香淡淡,热气腾腾,我的眼睛也模糊了……(周泽楷)

师生点评

雍老师:同学们,这两位同学的修改文和原文有什么区别?

徐蓉:他们在原文记叙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些细节,多了很多抒情的语言。

雍老师:很好,前后对比之后,我们发现钱筱萌的修改多了“把她手里的那个盖子都生锈了的水果罐头杯子塞在我手里。但是,它是暖暖的。那时我还好奇,如此寒冷的天气,为什么水没有冷却呢?”这样一处细节。同学们可能会觉得这是描写啊,怎么也算抒情呢?这就叫寄情于事,这个小细节其实包含着母亲对孩子深深的关切之情。谁还能说说“寒风将落叶拂到一处,母亲的牵挂铺成延伸的小路,我在这条路上挥洒天真”是怎么抒情的呢?

徐蓉:是寄情于景,把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雍老师:非常好!谁再来评价一下周泽楷同学的修改文?

徐逸:周泽楷不仅补上了“蓦然回首,竟发现母亲倚在门上,手中端着热牛奶。我望着灯光下母亲安静的面孔,皱纹已爬上了她的额头”和“打开保温盒,里面是装得满满的茶叶蛋,茶香淡淡,热气腾腾”等细节,还添加了“那样的眼神,那样的牵挂,如清晨第一缕阳光对大地的爱抚,如窗外如水的月色对黑夜的温柔,永远伴随着我”这样的抒情句,读起来感情饱满多了。

雍老师:我们知道了抒情可以使文章的情感更加浓烈,但是,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抒情呢?下面,老师给大家总结一下,请看PPT。

(课件显示:1.直接抒情:在記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对物或人的感情。2.间接抒情:寓情于事中,寓情于物中,寓情于景中,含蓄有味地抒发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雍老师:在修改原文的时候,这两位同学使用的是哪种抒情方式呢?

张盛:既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就是老师刚才讲的寓情于事、物、景中。

雍老师:大家说得很好。下面,我们看下一小组的学习成果。

组二:在记叙中结合议论

删除原文中“愿我们在不断前行中,多停下来感受母亲对我们的牵挂”,替换成:“母亲的牵挂啊,就是那丝丝缕缕的阳光织成的爱的网,无处不在,温暖随行。当年我未能好好去体会,如今我读懂了,顿时觉得她的每一寸光芒都照亮了我人生的行程。”(朱佳怡)

山的那边,是葱郁的森林。路的那边,是丰收的田野。我们就是向着理想匆匆奔走的行者。我们忽略了我们的行囊里,永远装着母亲的牵挂,只有当突如其来的不顺打得我们措手不及时,我们才会忽然想起,母亲的牵挂,早已为我们铺垫好了厚厚的财富,母亲的牵挂是我们成长路上的精神支柱!(徐晴雨)

师生点评

雍老师:这几位同学修改的结尾,和原文相比又有何区别呢?

何思贤:这样的抒情和议论,让文章的境界顿时得到了提升,不仅作者自己“读懂”了,我们也“读懂”了,并且深有感触和体悟。

雍老师:议论不仅可以出现在开头、结尾,中间也可以议论,在记叙或者描写后,一两句议论可以更好地表达感情。还有同学要和大家交流成果吗?

蒋成龙:老师,我把第④段换成了这样:“生命中一个平凡的举动只要倾注了爱就可以伟大,即便岁月流逝,也不会改变它的本色,母亲的牵挂就有这样的力量。”

雍老师:同学们,必要的议论是作文里的一道风景,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这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杏林春暖】

最后,为大家呈现两篇同题作文,一篇是优秀的学生习作,一篇是雍占云老师的下水作文,请大家细细品味。

读懂那些牵挂

徐 逸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抬头望一轮明月,数点星辰,它们似乎在轻轻地诉说,是不是在告诉我心中的牵挂?

年幼的时候,姥姥总会牵着我的手,坐在月下的藤椅上。月朗星稀,藤椅随着姥姥扇扇的节奏“吱呀吱呀”地响着。我们一齐抬头望着漆黑如墨的夜空,偶尔有几颗星朝我们眨眼睛。姥姥看着这幅景象,总会对我说:“人死后会变成一颗星星,挂在天空看着思念的人。等姥姥死了,你要常来看看我。”伴随一声长长的叹息,我总会哈哈大笑,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姥姥并不会责怪我,而年幼的我的眸子里,也满是姥姥宁静慈祥的眼神。

nlc202309021011

姥姥最喜爱听河南豫剧,每每听到动情之处,便会潸然泪下。这时候,姥姥总是会用她布满伤痕的手抚摸我的头,说:“丫头,去学唱豫剧吧,学会了唱给我听。”我总会噘着嘴,满脸不情愿地说:“不要。”后来,我才明白,豫剧是姥姥的精神寄托,满含着姥姥对家乡的思念。姥姥在这个长江臂弯里的小镇带我,可是她的心里仍牵挂着家乡河南,她听惯了那里的豫剧,她热爱着那里的乡音。可是,幼稚的我哪里读得懂姥姥的心呢?我把一切都当成了笑话,现在想想,那时的我多傻!现如今,我已经学会了许多豫剧,多想同儿时一般,牵着姥姥的手,蹦跳到戏台子上去,唱给姥姥听,她却早已不在我的身边。

于是,我拿起电话,酝酿好情绪,唱一曲姥姥钟爱的曲目。可是,我刚一开口,就听见了姥姥的抽泣声。原来,我才是姥姥的牵挂,我的声音就足以让她泪如雨下。

姥姥啊,您心爱的外孙女和您的故乡成了您牵挂的两个端点,时空让您的所爱无法如愿以偿地交叉。我拿着话筒落泪了,因为我读懂了姥姥的牵挂,我也对姥姥有了深深的牵挂。

有时候,人生就是有那么多的放不下,于是我们学会了牵挂。牵挂就像天空的星与月,在远远的距离里,写下那忧伤而又美丽的情话。

读懂那些牵挂

雍占云

美好的六月,我漫步在田间小道。似乎工作后就很难回到家乡了,而回了家乡,又总是匆匆地就要离开,内心的不舍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到疼痛,让我泪流满面。我最放不下的,就是对家乡的这份牵挂啊!

车窗外的景色奔驰而过,远处的田里,男人们一趟又一趟地穿梭在田埂上;女人们卷着裤脚,埋着头,弓着腰,擦着汗;孩子们在田埂上打打闹闹,争着抢着给爸爸妈妈送水解渴。到处呈现着热火朝天的景象。突然,爸爸把车开得很慢,对妈妈说道:“以前每到插秧的季节,小云总是跟着她奶奶跑来跑去,有次穿了个大靴子陷进淤泥里,大喊救命呢!”车里散发着愉快的气息,可是我们都知道,笑容的背后有多么的不舍。脑中总是忘不了半个小时前的那张脸:奶奶满头白发,那一条条如峰峦沟壑交错的皱纹横挂在脸上。“孩子,奶奶这辈子还能看到你十次了啊!”我很不解地问:“怎么这样说?”“奶奶最多活十年,一年见你一次,不就是十次啊!奶奶见一次少一次啊!你一个人在外,奶奶心里对你放不下……”我瞬间读懂了奶奶的不舍和牵挂,顿时泪眼模糊了。

恍惚间,岁月静滞,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

老家的宅子前有一片田,那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在我幼小的心里,那是我的百乐园。每年六月,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出来帮忙,那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农忙。那时,奶奶总是把我放到田埂上,可我总是不甘寂寞,有时候还偷偷地卷起裤脚,用脚丫子去沾秧田里的水,然后乐呵个半天。我指着远处的一棵栀子樹,让奶奶帮我摘一朵栀子花戴在衣服纽扣上。我看着它,它也看着我,它仿佛笑得更加灿烂了,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奶奶身上似乎有一股素淡清雅的味道,或许就是因为每年栀子花开的时候,奶奶总是捡一些掉落的栀子花,把它们晒干,做成简单的小香袋挂在蚊帐旁边。夏日夜晚,蝉声长鸣,我便搬一张竹藤椅,依偎在奶奶的身边,伴着栀子花香入睡。那时,我想自己永远不会离开这片土地,永远不会离开奶奶的。可是如今,栀子花依旧那么香那么白,奶奶却在无情的岁月中老了。而我并没有留在她身边,反而成了她心心念念的牵挂。

车外一声长鸣,原来是爸爸遇到了一位熟人,爸爸说那是三爷爷。可我记忆中的三爷爷不是这样的啊,他怎么会变得这么老了呢?我再回想一下奶奶说的还能见我十次,泪水顿时又上来了。

这一次离家,我心里揣满了牵挂。看来我的确是长大了,那些牵挂一下子就把我变得心事重重。奶奶的小云,离开了家乡就化作了牵挂的雨,泪雨怎么流,也流不完啊……

篇5:记叙中结合抒情议论的教学设计

1、记叙文写作知识的学习。

2、通过自读、感悟、讨论、训练,能区别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感知其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融如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难点】

在写作中融如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徐本禹的事迹)

,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我们聊城的一位骄子就名列其中,他就是徐本禹。

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同学们想必也比较了解。

,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一年多来,他在偏僻的山村小学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他的事迹感动了山区乡亲,感动了贵州人民,感动了中华大地……

20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可谓当之无愧。

同学们也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大家注意没有?你们的这些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赞美和敬仰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抒情和议论,我们今天就是要认识并掌握在记叙中运用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引入课题)。

二.出示目标:

1.记叙文写作知识的学习。

2.通过自读、感悟、讨论、训练,能区别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感知其作用,并能在写作中融如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三.第一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人有着丰富的感情。写作时,这种感情也会随着作者对笔下的事、理、物、景的好恶观点表露出来。所以情感的抒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较自然的表达方式之一。

下面我们来通过两个小片断的赏析来体验一下记叙中抒情的写法:

片断一:

《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蔡老师的几件小事中有这样一件事: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要求:找出记叙中的抒情语句,并说说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效果?

【师点拨】

老师教跳舞、教我们读诗、看老师写字、带我们观察蜜蜂、帮我排除小纠纷……老师温柔美丽善良令人难忘。正是有了这些感情的深沉淀积累才使这段中的抒情水到渠成。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了便于抒情连人称改用第二人称了。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这是抒情中的直接抒情。

片断二:

《背影》中那段对父亲背影的描述: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要求:体味文段的抒情及特点。

【师点拨】

父亲的背影,儿子是太熟悉了。但这次要描写的,却不是那常见的背影,而是在凄怆氛围中,特定场合下,使他极为感动、终生难忘的那个背影!失去至亲、差使交卸、父子分别,让年迈的父亲心境凄凉。尽管如此,为让儿子安心踏上求学之路,父亲还强颜作欢。送别时,年事已高的父亲还执意要蹒跚着过铁道、艰难的爬月台去为儿子买桔子。他蹒跚的步履,爬上月台的动作,无不渗透出对儿子深深的爱,而从这生动描述的字里行间,从目睹此景到感触此情时的潸然泪下,我们也感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深情。

作者不施浓墨,不用重彩,而是白描,这是抒情中是间接抒情

通过上面的赏析,我们认识到记叙中常常有抒情,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记叙中的抒情有什么作用呢?

四.第二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能运用好记叙中抒情的技能,有利于渲染气氛、深化凸现主题,使感情升华,进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打动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归纳:在记叙中抒情的方法有两种:

1、直接法,就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2、渗透法,就是将自己的情感寄于景,寄于人,寄于事,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

1、在记叙中抒情要由事而发,随景而生,不要生搬硬套。

2、所抒发的情要出于内心,不要无病呻吟,不要虚情假意。

3、抒情要适当和简洁,不要大段大段地抒发而喧宾夺主。

片断三: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个片断: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节选自《枣核》

要求:指出文段中的记叙与议论内容,并说说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师结】

文段中“种枣树”、“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这叙述中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浓重的思乡怀旧之情,诉说着身在异国、心系故园的海外赤子的乡土情结。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深化题旨。

过渡:通过上面的赏析,我们认识到记叙中有时要用到议论,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记叙中的议论有什么作用呢?

【师 结】

记叙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理、物、景发表看法,进行议论。有时以叙为主,偶发议论;有时边叙边议。记叙文中的议论,或揭示所记事物的意义,或画龙点睛点明文章的题旨,或突出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1、在议论时要以记叙为基础,由事而发,给人“水到渠成”的自然感。

2、议论的部分要言简意赅,求少求精,不要长篇大论。

3、议论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不要任意拔高,高喊口号。

怎样在记叙中恰当地融入抒情和议论

1、记叙与抒情要有机结合。

2、抒情和议论要贴切、自然。

3、抒情和议论要少而精。

五.当堂训练

世界无穷之大,社会无奇不有。在这缤纷的人间生活中存在着太多太多的感动:父母的无私之爱,老师的谆谆教导,朋友的勉励安慰,同学的关爱之情,陌生人的好心帮助……我们在爱的抚育下成长,我们在爱的阳光中绽放。我们应学会感动身边的爱,感恩身边的人。

同学们,提起你手中的笔,把你感动的瞬间记下来,抒发出来。(不少于600字)

1、叙述要简洁、生动。

2、记叙中要有恰当的抒情和议论。(重点)

板书: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1.总领全文,总结全文

2.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篇6:如何在记叙中结合抒情与议论

教学目标 :

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及常用写作方式

2.注意克服常见错误,较正确在进行写作

教材分析 :

重点 :写作

难点 :写作

教具 :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二:起步准备(4)

教师讲解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

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5)

提问后教师归纳 :

先叙后议 《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 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

先议后叙,再议 《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

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四、范文欣赏 :(5)(附)

五、写作指导 :(2)

教师讲解:同学们在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六、作文修改 :(5)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 200 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诺贝尔怎样舍生忘死地试制炸药;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去了健康....他讲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他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光....在这三段叙述之后有这样三种议论:请选一最恰当的

1.他了解得是那么多,知识是那么渊博,讲得是那么生动,科学家的精神实在是太感人了。

2.老师在教育我们,从小要立志,要向科学家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将来为四化作出贡献。

3.为了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他们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老师在告诉我们:要这样对待事物,要这样对待工作,要这样看待生命的价值,做无愧于时代的有志青年。

七、片断训练 :(20)

给下面一段文字补上恰当的议论或抒情

离别的情思

最后几分钟到了,教室里气氛庄重。老师站在黑板前,等待那宣布我们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结束的铃声。他炯炯的目光里充满着希望、叮嘱、告诫,还有爱....在一阵铃声中,同学们目送老师走出教

室....难道我就从此离开这坐位 , 走出这教室 , 告别母校了吗 ? 我出神地坐着,目光落在书桌正中那一行用钢笔写着的小字上。虽然模糊不清了,但我却能辨认得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是在初二第一节《平面几何》课上,老师说平面几何是古埃及最先创立的。一下课,我就用曹操的这句诗向老师说明“几何”是中国最先开创的。还没等我说完,老师就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笑得那么爽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在这之后,老师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他给我讲解了这首诗,告诉了我两个深刻的道理:凡事不能不懂装懂;真正的民族自尊心不是排挤、贬低其他民族,而是努力赶超!这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回过神来时,发现同学们都陆续走了。我拿来了抹布,擦去了那行字,擦净了桌子,可那字迹却在我心上记不消失 , 教我惭愧 , 催我奋起!

时间在沉思中流逝,走廊里悄无一人,显得分外长。夕阳的余辉从窗外斜射进来,地面反射出一片金黄。

操场变得空荡荡,以往它好像没有这么大,却容得下我们所有的欢乐;而今它即使再大些,也装不下我的离愁别情。跑道也变得温柔可亲了,可往日里,我曾“憎恶”过它。

那是在一节体育课上,我艰难地跑着跑着,跑道似乎变得那样崎岖不平,长得几乎没有尽头。我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小,终于喘着气想停下来。这时,体育老师向我跑来,瞪起眼睛,挥舞着右手,对着我大声叫喊:“跑下去!”我重新振作了一下,努力加快步伐,可委屈的眼泪却溢出了眼眶。如今回想起来,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正是这位那么 “ 凶 ” 的体育老师和那么 “ 可恶 ” 的跑道 , 使我今天的身体这样健康、壮实!

阅览室的门已关闭了,透过明亮的窗户,可以看到在一排排的书架上放着各种杂志,它们似乎如同往日一样,还在静静地等待着我去阅读。

办公室里已经没有一个老师了,空前的夹竹桃开出粉红色、白色的花。透过花和叶的缝隙,依稀又见那一天的情景: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讲解了前几天我来请教的那道题,一共讲了四种解法。桌上的几张纸,满是用红、蓝笔打的草稿。我的心热了,直到现在,还是那样温暖。

校门口的“映松池”在喷着水,细细的水珠落在金鱼嬉戏的池面上。清晰的池水倒映着近旁的一棵松树。

这棵苍劲的松树,充溢着青春的朝气。

这里的一切都使我难以舍弃,便我更憧憬重新回到这里的那一天。到那时,我一定会带着对母校深沉的思念和献给母校的荣誉回来!

附:范文欣赏

难忘的一次主题班会

“1+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班会的标题。同学

中立刻有人说开了俏皮话:“嘻嘻,拿谁当幼儿园大班呢!”“还不是那个希望工程,‘1(+)1=2(爱)’!”司空见惯的班会,大家早就不以为然了。然而,当三个朝阳地区的辍学孩子当真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却谁都笑不出来了。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引用名言代替自己议论 ] 在这里,稚嫩的童音为我们讲述了三个浸满辛酸泪水的曲折经历。”“爹死得早,妈病着,家里没有钱...”“俺爹娘离婚了,俺是跟姥姥长大的,她老人家已经七十多了...”“爸爸残废了,娘一个人干活,她好累,好累...”也许是由于经历过,就不觉得什么,孩子们清晰而平缓地叙述着。

这句句话语,却猛然地敲击着我的心,不知不觉地已是泪流满面。岁月啊!你过早地磨练了他们这几棵破土的幼苗,可我们这些暖房里的花朵呢?只听到门外的萧萧风吼,就已经是心惊胆寒了。(抒情议论,表明辍学儿童的经历对于自己心灵的震撼)

三个孩子讲完了,班里一片沉寂,偶尔传来几声隐隐的啜泣。老师站了起来:“同学们,现在我仍想问这个问题,一加一等于几?”我们抬起头,却面面相觑,我们实在回答不出这道难题。老师看了看我们,用鼓励的语调说:“来,让我们努力求出我们所能达到的最大值!”说罢,她把手中的200元钱塞入了准备好的捐款箱。看到老师的举动,我们如梦初醒:对呀,我们怎么没想到,辍学的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同情。大家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挤向捐款箱。平时购零食买贺卡,顺手就掏钱的我们,如今面对这三个孩子,面对这小小的捐款箱,脸上一阵阵发烧,都感到塞到那里的钱太少、太少了,如果我们在大把大把花钱时能想起他们....“我捐二十!”“我捐四十!”“我捐...”叫喊声还在此起彼伏。三个孩子感动得小脸通红,不知说什么才好。老师按下录音机,那里飘邮令人难忘的旋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上一篇: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句下一篇:澳大利亚警察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