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 陆游 其三 翻译

2024-04-27

小园 陆游 其三 翻译(精选6篇)

篇1:小园 陆游 其三 翻译

小园 陆游 其三 翻译

小园 其三 陆游,是一首描述春天景色的诗作,属于七言绝句,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以及翻译赏析,由为您收集整理,欢迎阅读~!

原文:

小园 其三

作者:陆游

村南村北鹁鸪声,

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千万里,

却从邻父学春耕。

翻译:

村子周围到处都是斑鸠的咕咕啼叫声,田里的水上涨逼近漫过刚刚长出的秧苗。我曾经走遍天涯海角,跋涉过千万里遥远的路程;到最后却回到家乡来,向邻居的叔伯们学习如何春耕播种。

拼音:

cūn nán cūn běi bó gū shēng ,

shuǐ cì xīn yāng màn màn píng 。

háng biàn tiān yá qiān wàn lǐ ,

què cóng lín fù xué chūn gēng 。

字词解释:

鹁鸪:鸟名,即鹁鸠。

刺:这里是浇灌、流注的意思。

漫漫平:秧田灌满水。

赏析:

春鸟蹄鸣,催人忙禾,水冷秧新苗幼芽嫩,一派春色。“行遍”句宕开笔调,突出末句邻父的善良。陆游一生关心国家,渴望搏杀疆场,收复失地,报国无门才回归田园,因此,享受乡村美景,过着“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种瓜”。“却从邻父学春耕”的.闲适生活,并非诗人本意,而实属无奈,《小园》之四表现就很明显:“少年壮气吞残虏,晚觉丘樊乐事多。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这与辛弃疾“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同一情调,我们读陆游的《小园》不能忽略这一点。,“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便并非闲适、豁达、历尽沧桑后的返归澹然,而是不忿与委屈

诗人在中年时期到处奔走,想为抗金报国贡献力量, 但一再遭到挫折,被迫回到故乡。这首诗写在孝宗淳熙八年(1181) 春天,描写自己向邻舍父老学习种田, 过农村生活。诗中含有不忘国家大事的意思。

“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这两句诗也可用来形容一个人看透世事后的返朴归真的心境。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小园 其三 陆游

篇2:小园 陆游 其三 翻译

小园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萧散遗尘事,栽培得小园。

土松花意活,林暖鸟言繁。

餐酪供晨钵,{芹荐晚樽。

篇3:小园 陆游 其三 翻译

《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 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平平仄 (韵) , 平平仄 (韵) , 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 。

东风恶, 欢情薄。

平平仄 (韵) , 平平仄 (韵) 。

一杯愁绪, 几年离索。错, 错, 错!

中平平仄, 仄平平仄 (韵) 。仄 (韵) , 仄 (韵) , 仄 (韵) (叠句) 。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平平仄 (韵) , 平平仄 (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 。

桃花落, 闲池阁。

平平仄 (韵) , 平平仄 (韵) 。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莫, 莫, 莫!

中平平仄, 仄平平仄 (韵) 。仄 (韵) , 仄 (韵) , 仄 (韵) (叠句) 。

译文一Phoenix Hairpins--Kenneth Rexroth (仅取上阕)

Pink and white hands like roses and rice cake,

Cups full of golden pools of wine,

Today the willows are blooming by the palace wall

The Spring wind Bring me no pleasure and I hate it.

My bowels are knotted with bitterness,

I cannot loosen the cord of the years which has bound us together.

译文二Phoenix Hairpin--许渊冲

Pink hands so fine, a

Gold-branded wine, a

Spring paints the willows green

palace walls can’t confine, a

East wind unfair, b

Happy times rare.b

In my heart sad thought throng;c

We’ve severed for years long.c

Wrong, wrong, wrong!c

Spring is as green, d

In vain she is lean, d

Her kerchief soaked with tears

and red with strains unclean.d

Peach blossoms fall, e

Near deserted hall, e

Our oath is still there.Lo!f

No word to her can go.f

No, no, no!f

1. 音韵与节奏

语音本身, 除了一些拟声词的发音外, 和意思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诗人在选词时, 总是非常注意词的声音。音韵和节奏不仅给诗带来音乐性, 使之优美动听, 而且增强了诗的表达力。原作《钗头凤》, 节奏急促、生情凄紧, 词风缠绵悱恻, 用语平易自然, 前人称之为“无一语不天成”。《钗头凤》本谱双调、六十字, 上、下阕各十句、七仄韵, 二叠韵, 每阕后四韵转韵。下阕前三韵与上阕前三韵同韵, 下阕后四韵与上阕后四韵同韵。

译文一神韵飘逸, 风格直率明晰, 且充满了象征美, 从诗歌鉴赏的美学效果来看, 确实是一首优美动人的英语抒情诗;而一旦将其与原诗作比对, 就会发现这首译作并未遵从原诗的韵律, 因而未表现出原词的音乐美, 反应不出词作者凄苦无奈的心境。

译文二则在音韵与节奏方面大有考究。语言通顺, 轻重音的分布间隔适当, 完整的传达出原词的音韵节奏, 从而产生类似音律的节奏效果。具体来说, 译文上阕各行的尾韵是aaabbccc, 下阕各行的尾韵是dddeefff, 基本对应原词的韵律;而在韵脚上有意选择了长元音或双元音, 减慢了诗的节奏。从而烘托出陆游与唐婉被迫离异的深哀剧痛, 给全文的愁思造成悠然不尽的效果, 象征着作者思绪萦环, 增添了悲凉的气氛。

2. 意象与修辞

诗是由意象构成的, 意象的组接、发展、转换组成了诗。诗的创作, 就是诗人捕捉意象, 然后加以有序化的过程。陆游在《钗头凤》中创造了大量视觉、触觉等意象, 上阕以宫墙边绿柳飘拂等景象营造出当时满园春色的氛围与诗人愁苦的心境形成对比, 下阕转而描述“桃花落, 闲池阁”, 以景写情, 桃花纷纷落下, 池阁无人欣赏, 写尽词人心境的凄凉。

而两位译者在这些意象的把握上, 区别也比较明显。首先, “黄藤酒”为何酒?据考证, 黄藤酒有两种说法:一为藤黄酒, “藤黄”形容酒的颜色;一为黄封酒, 是种官酒, 在封口贴着黄纸或黄绢, 故名。译文一的“golden pools of wine”, 似与两层意思都不太符合;译文二翻作“Gold-branded wine”, 在韵律上无可挑剔, 但也未翻出其意。另外, 对“满城春色宫墙柳”一句的理解, 两人也有不同。纵观两篇译作, 许译言简意赅, “paint”一词似神来之笔, 与“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却并非完美, 此处的“宫墙柳”大多解释为:“以柳喻唐婉, 她已嫁作他人妻, 有如宫墙之柳, 可望而不可即”。而许译为了押上句“Gold-branded wine”的脚韵, 而使用“confine”一词。言外的寓意就成了陆游只是恣意欣赏唐婉掩不住的美色, 与原词格格不入, 可以说是“因韵害意”吧。

3. 词汇与句法

词与文体关系密切, 斯威夫特曾将文体定义为“把恰当的词用在恰当的地方”, 而诗歌翻译对词的选择更为严格。如“泪痕红浥鲛绡透”中的“透”字。陆游没有直接写唐婉泪流满面, 而是用白描手法, 显得更加委婉、沉着, 也更形象可感。一个“透”字, 足可见她流泪之多, 伤心之甚。然而, 译文二为了押上句“in vain she’s lean”中的脚韵, 用“unclean”来译“透”字, 未能传达出“透”的深层含义。

从句法层面来讲, 《钗头凤》分为上下两阙, 上阕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 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 一连三个“错”字直抒胸臆, 激愤之情, 一气贯注。词的下阕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 进一步描写分离几年来双方有爱却不能爱的巨大痛苦。此间的哀怨情仇, 百感交集, 有如万剑穿心, 一种难以名状的悲愤与无奈, 冲胸破喉而出:“莫, 莫, 莫!”

相比之下, 译文二再现了作者与唐婉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译者将其分别译为“wrong, wrong, wrong”、“no, no, no”, 虽用词简单, 但感情强烈;译文一则没能译出重复的句式, 显得拖泥带水, 优柔寡断, 远不及译文二的“wrong”和“no”形象、生动及强烈。

4. 篇章与体裁

陆游的《钗头凤》形式精巧, 由上下两阙组成, 每阙八行, 头两行各有三个字, 第三行有七个字, 接下来两行各四个字, 然后以三个叠韵字结尾。如果把这首诗整齐的排列在纸上, 会给人以一种精致玲珑的印象, 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美感。许渊冲在谈诗歌翻译时, 提出了“三美”原则, 其中的“形美”原则包括句子的长度与结构, 他指出如果原文是长句则不可译为短句, 反之亦然。由此观之, 在再现原作“形美”这一点上译文二显然要优于译文一。虽然看起来译文二的单词数要稍多于原文的字数, 但其重音数与原文基本一致;原文使用的是平平仄的格律, 而译文则与之对应的使用抑抑扬格。而译文一则因每行单词过多, 结构显得过于臃肿松散, 失掉了原文形式上的精致感, 读起来似散文而非诗词, 与原作体裁相去甚远。

5. 总结

文体学是一门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体的学科, 文体分析不仅能帮助我们深入领会文本的意义, 而且可以为我们挖掘文本的美学价值提供客观的依据。而文学作品的译本, 是以其整体的和谐为审美原则的, 离开了整体, 就谈不上和谐。从前面对音韵节奏, 意象修辞, 词汇句法和篇章体裁的逐一分析可以看出, 两个版本的质量是各有参差的。从整体的和谐来看, 许译尤为贴切, 在各方面都与原词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契合, 但仍存在一些“因韵害意”的现象;总之, 两个译本均未能臻于完美。

摘要:本文运用文体学方法, 从音韵节奏, 意象修辞, 词汇句法和篇章体裁等语言特征对陆游《钗头凤》两个译本进行解读, 讨论文体学理论观照下的诗歌翻译, 领会译本的意义, 挖掘译本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音韵节奏,意象修辞,词汇句法,篇章体裁

参考文献

[1]郑海凌.文学翻译学[M].郑州:文心出版社, 2000.

[2]王佐良, 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

[3]许渊冲, 中诗英韵探胜.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篇4:小园 陆游 其三 翻译

小园花盛开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厌住愁城徙醉乡,春风也肯到山房。

鸭头绿涨池平岸,猩血红深杏出墙。

淡薄相遭心已觯修行无力梦犹狂。

篇5:小园 陆游 其三 翻译

小园新晴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散发阳狂不计年,园林只在小窗前。

断虹千尺卷残雨,新月一钩生暮天。

腊酿拆泥留客醉,山茶落o唤儿煎。

篇6:小园 陆游 其三 翻译

游万里桥南刘氏小园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佳园寂无人,满地梅花香。

闲来曳拄杖,腊月日已长。

朱桥架江面,栏影摇波光。

奇哉小垂虹,梦破鲈鱼乡。

汀鹭一点白,烟柳千丝黄。

便欲唤钓舟,散发歌沧浪。

可怜隔岸人,车马日夜忙。

上一篇:精细动作培智学校下一篇:参加企业新员工培训心得体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