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试题

2024-04-25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试题(通用10篇)

篇1: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试题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卷

A卷闭卷适用专业:水产08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座位号:

一、填空

1.2.概略分析六大营养成分: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

3.4.5.6.水生供能物质:蛋白质;猪的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

二、名词解释消化:食物经过消化道,经物理、化学过程,将饲料颗粒变小,将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能够被吸收,这整个过程叫做消化。营养:营养是一个过程,这些过程包括摄食、消化、吸收和代谢。限制性氨基酸:对象是饲料,根据饲料当中其含量与需要量之比,凡低于需要量的氨基酸我们称之为限制性氨基酸。根据低地程度排名,分为第一、二、三限制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太少,不能满足其需要量,如果不能从饲料中补充,会出现缺乏症,补充以后,缺乏症得以部分恢复,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三、解答题水产动物维持能量为何少于陆生动物?

(1)水生动物是变温动物,体内代谢用于维持体温的比例低

(2)水生动物基本不存在咀嚼活动

(3)水生动物氮排除产物70~80%是氨,不需要转换为尿素或尿酸而耗能

(4)水生动物肠道短,体积很小,因此微生物很少,消化道几乎不存在微生物发酵产热过程。水产动物维生素需要量为什么比陆生动物大?

(1)水生动物物质代谢强度高于路生动物。

(2)由于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食物来源主要来源于动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除VD比较高外,其他维生素都不像植物性原料那么多?

(3)水生动物体组成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易生物氧化,而几乎所有的维生素都有抗氧化作用。

(4)水生动物饲料中含有动物性原料多,动物性原料本身易氧化,进入体内会加速鱼体生物氧化。

(5)水生动物是低等生物,抗应激能力差,维生素具有提高鱼体抗应激能力和生活力的作用。

(6)水生动物肠道短,肠道发较弱,肠道发酵产生的维生素少。

任课教师:周小秋系主任:陈代文水产动物为何一般不会出现钙的缺乏?

虽然水生动物对钙的需要量比较大,但是水中含有大量的钙,水产动物通过鳃将钙吸收进入鱼体。水产动物体组成特点

(1)水分

A 在不同的生理阶段,水分含量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年龄增加,水分含量逐渐减少。

B 水分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含量存在很大的差异,与组织器官功能有关系,凡作为结构组成部分,水分含量最低;其次,作为营养物质沉积部位,水分要高一些;凡是行使功能的组织部位,水分含量最高。

(2)有机化合物

A 蛋白质

第一,以干物质含量为基础,蛋白质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渐降低;

第二,在鱼体内不同的组织器官也存在差异,在肌肉和器官里蛋白质含量较高。

B 脂肪

第一,与体内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脂肪熔点较低。

第二,脂肪主要储存在腹部、肌肉里,腹腔内。

第三,以干物质为基础,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含量增加。

C 碳水化合物

第一,主要是糖原和少量葡萄糖。

第二,含量比较低。

第三,在鱼体储存部位,肝脏和肌肉。

第四,肝糖原和肌糖元含量低于陆生动物。

(3)无机化合物

A 无机化合物主要存在部位是骨骼。

B 以干物质为基础,无机物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水产动物蛋白质营养的生理功能?

(1)蛋白质是水生动物结构组成部位,皮肤,消化道,鳃表皮细胞。

(2)蛋白质是水生动物主要的能量来源。

(3)蛋白质可作为生命活动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酶、抗体、蛋白活性物质。

(4)作为水生动物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可以在体内转换为其他重要物质。

(5)蛋白质是水生动物体组织沉积的重要物质,是养殖追求的最终目标。

四、论述题:

1.影响水生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

(1)饲料

A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严重影响蛋白质的消化:

首先,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纤维的可消化性底,增加饲料的排空速度,阻碍

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

其次,淀粉。水生动物对淀粉的消化能力很弱,使得消化蛋白质的蛋白酶被屏蔽了一部分。

B 抗营养因子

首先,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增加饲料在消化道粘度,使消化酶作用面积减小。

其次,影响蛋白酶活性因子,如胰蛋白酶活性因子等。

C 饲料中其他营养物质含量是否满足其需要量,无论缺乏或过量都会降低其消化。

D 饲料加工因素。

首先,粉碎粒度,越细,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越大,和消化酶接触面积越大,消化吸收效果越好。

其次,膨化或浮化可以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可消化性,温度的浮动使之更易于消化。

(2)动物

A 品种,不同品种消化道的发育、结构和长短不同,消化能力存在差异,不同品种和食性差异度不是很大。

B 同一品种不同发育阶段,随着体重的增加,消化道发育完善度逐步增加,消化酶分泌量逐步增加,消化能力增强。

C 健康状况的影响,无论什么动物,健康状况存在问题,肯定影响摄食、消化、吸收和代谢。

(3)水环境因素

A 水温,水温影响酶,超过一定界限影响鱼的健康状况。

B 水质质量,溶氧、氨氮、重金属主要影响鱼健康状况,从而影响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2 碳水化合物在水产动物上为何不如陆生动物重要?

(1)碳水化合物在水生动物上主要作用是维持血糖浓度正常,从而保持机体整个代谢活动正常。作为调节血糖平衡的糖不是来自吸收的糖,而是来源于升糖氨基酸在体内通过糖异升作用来的。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不能作为能源物质,不能被利用提供能量:据研究水生动物上缺乏葡萄糖利用的酶,1,6-二磷酸果糖激酶。用同位素示踪发现鱼饥饿时,不是利用肝糖原,而是先利用脂肪,再利用蛋白质;而且水生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大;可以推出水生动物能源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是陆生动物的主要能源物质。

(2)碳水化合物分为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存类碳水化合物。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鱼的可消化性非常差,因为鱼类缺乏相关的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对细胞质中容易被消化的物质有较强的屏蔽作用,这种结构性的碳水化合物刺激消化道,增强消化道蠕动,增加食糜排空速度。储存类的碳水化合物,因为水生动物消化β淀粉的消化酶基因缺失,水生动物不能将其消化,其对蛋白质、脂肪的屏蔽作用很大,大幅度降低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而这些对陆生动物影响很小。

篇2: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试题

课程编号:2541240

英文名称:Aquatic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s

课程负责人:万军利

师资队伍:万军利、邹宁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

课程类型:必修

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2542250、生物化学/2501030、鱼类学/2517410

总 学 时:理论学时:45实践学时:18

学分:3

内容简介: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涉及水产动物的营养及其配合饲料的一门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阐述养殖水产动物的营养生理、生化和各种营养物质的营养需求,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的选择和开发,配方设计及加工工艺,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及投饲技术等。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原理、营养需求,饲料营养成分及特性,理解饲料配方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加工工艺、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和投饲技术。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可以为学生将来进入养殖企业、饲料企业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本课程考试以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

选用教材:

篇3: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试题

关键词: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定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理念,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生产一线的要求,近年来水产专业不断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从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培养、产学结合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革。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经过不断的改进与探索,现已成为高职高专水产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水产教育的专业目标是面向中南地区,服务水产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技术岗位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1 课程定位

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的教学,特制订了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学习主要让同学能够完成3个目标,即知识目标:通过课堂讲授,全面巩固渔用饲料的特点和饲料生产、管理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习和锻炼,有力强化学生的市场竞争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职业素质;素质目标:通过系统学习,整体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包括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及专业能力。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着重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和创业需要,从适应社会环境、个人职业规划和职业能力等方面让同学们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具备水产行业最基本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水产类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再经过该课程的学习,可掌握水生动物营养的基本知识与人工配合饲料配制的基本技能,了解饲料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水产饲料企业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能够较快地适应岗位要求,并具备较强的职业后续发展能力。由此可见,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专业技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一门课程。

2 重视绪论讲解,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大多数选择水产专业的学生对水产都有一定的兴趣和爱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会慢慢对单调的理论课失去兴趣,造成旷课率的增加,如何上好每个课程的第一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绪论》对任何一门课来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引发学生对该课兴趣的关键所在。首先根据水产科学系近十年学生的就业状况,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多集中在水产饲料企业,那么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理论知识就非常重要,这些在第一节课时需要和学生进行面对面、心对心地探讨与交流,让学生在脑海中对这门课有个理性认识;其次,通过播放一些知名企业的发展史的视频,让学生对一些知名的水产饲料企业有个大概的认识,比如海大集团、正大集团和通威集团等水产饲料企业;另外,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水产创业致富方面的视频,能激发大家对这个最能创业的水产行业的兴趣和激情。

3 理论教学

该课程内容的选取根据水产专业职业岗位任职和岗位工作过程要求,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删减第四章生物饵料培养,因其与另外一门专业课程《生物饵料学》的主要内容一致;对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配合饲料配方设计方法中的线性规划和计算机软件设计方法等作了“精简”和“削弱”处理。对水生动物营养基础、基础饲料的性质和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实用性内容进行充实。

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方式,转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推向“学习主人”位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取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讲解的内容,以问题方式先提出,然后再针对问题讲解和拓展相关内容。讲课内容突出重点,不求面面俱到,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给学生发放教学内容的电子版教案,让学生在课前温习,以减轻笔记的记录量。课堂上运用大量的多媒体图像资源,配合视频录像展示、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鼓励学生课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向老师提出并交流各种感兴趣的问题,实现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提供给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理论知识对今后从事饲料销售工作可以打下很好的理论基础,而水产动物营养基础理论名词概念繁多,内容比较抽象,各节知识之间密切相关、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较为困难,可通过课前预习,老师在课上解释每一个重要的新概念,这样理解后,掌握起来就非常容易了。

4 实践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水产专业的实际情况,水产科学专业的学生从事营养与饲料研究领域的相对很少,大多毕业生主要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服务、水生动物病害防治以及鱼药销售和饲料销售等领域,从相关的就业趋势可看出,学生对这门课的实验技能要求并不像本科院校的高,所以在制定实验大纲和实验计划时,要求学生对基本的饲料营养成分测定的方法有所了解,有动手操作的能力就行,一些比较复杂和有较高危险性的实验,则要求在老师带领下进行演示实验。

目前水产科学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室有检测饲料基本成分的实验仪器,如定氮仪、脂肪测定仪、钙磷测定仪、马弗炉、纤维测定仪和氧弹仪等;还有制备膨化饲料的饲料机组。将相关章节需要实验的内容串联起来,组织一次的综合实训,让同学们在实训中加强对于理论的、方法的一些概念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己的学习能力,让同学们加强饲料基本成分和测定方法的理解,加强对饲料制备方法和程序的感官认识。

5 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课后布置的复习思考题成绩)、综合实训成绩、课堂考勤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四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实训成绩、考勤成绩占总分的4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这样不只是考核了学生的临考记忆,而且增加了对平时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的考察,从而达到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习方法。

6 结论

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水产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从课程定位、学生兴趣、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成绩考核等方面探讨了这门课的教学体会,以突破传统课程结构束缚,创新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坚持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尊重职业岗位需求,注重职业能力培养。旨在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胜任企业经营管理为出发点,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基本理论、人文素质、管理技能等三大知识模块。

参考文献

[1]魏清和.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李爱杰.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篇4: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试题

关键词:水产动物;饲料学;课程

一、关于教学内容与课程名称

对于这门课,目前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课程名称。从名称上看,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即营养部分和饲料部分。饲料包括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微生物性饲料(每一类都包括新鲜品和干燥品两种形式)及配合饲料等。对于配合饲料以及原料,所有的学校都讲;对于鲜活性饲料,除了水产动物育苗中用到的单胞藻、轮虫、卤虫等单独划为另一门课讲解之外,其他的饲料形式一般学校不讲。

配合饲料的内容有很多优点是教学的主流,可鲜活饲料在养殖过程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可以降低养殖成本等。可是关于这些饲料培养的内容只有少数教材才涉及,这不能说不是一个遗憾。当然,在课堂上讲是可以的,但是没有相应的教材,也没有相应的时间,给学生的学习带了来一定的难度。

有的学校将浮游生物的培养与浮游生物学合并在一起,取名“浮游生物与活饵培养”,这两部分的联系很密切,放在同一门课里讲,顺理成章。可有关大型鲜活性动植物饲料的内容应划给哪门课程,植物学、动物学或其他,未见先例。现在一般不开设综合水产养殖这门课,如果有这门课程,可以将这类内容划给该课程,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既然该课程仅仅讲解饲料配合的内容,那么该课程就应该修改一下名字,叫做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

二、课程的分化与课时问题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新的科研成果也不断出现,教学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所以有的学校将该课程分化为两门课程,即水产动物营养学和水产动物饲料学,总课时量增加了,这倒是顺应了形式的发展。

有的学校不开设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这门课,而是开设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或者动物营养学课程和动物饲料学课程,既讲解陆生动物的内容,也讲解水产动物的内容,只是偏重于水产动物,这也不是不可,这样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一些,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

类似的情况也有,比如有的学校开设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有的学校开设动物生理学课程,陆地动物、水生动物的内容都讲,只是偏重于水生动物而已。

三、关于教学脱节问题

该课程与一些专业基础课的关系密切,基础打不好,后续课程就难以进行。从理论上讲,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哪些内容在专业基础课中讲,哪些内容在专业课中讲,各部分应该有一个很好的衔接,可是有些学校的这种衔接很不好,甚至脱节,这是很遗憾的。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与该课程有关的专业基础课之间,在其他的专业课与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之间也存在。这种现象也不仅仅出现在该专业,在其他专业也有。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某一个学校,可以说很多学校都有。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教师说,“这部分内容我们不讲了,以后有关课程还要详细讲”。而到了专业课教学时教师会说,“这部分内容在过去的课程中已经讲过了,在这里不讲了”,于是就出现了知识衔接的裂隙。还有一些相反的情况,那就是在前期课程中讲过的内容,到后期课程中教师又滔滔不绝长篇大论;或本来应该在后期课程中讲的内容而“提前预支”,导致该讲的没讲,或者一处讲就可以的内容而在多处重复讲。

四、关于实践教学问题

该课程属于应用性学科,仅有理论而没有实践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可是目前各学校的情况不同,所能开展的实践教学内容也不同。对于饲料中营养素和能量含量的测定、消化率、消化速率、营养素和能量的需求等内容的试验,可以在实验室中完成,但是由于场地、时间、经费、仪器设备等原因的影响,大多不做。如有可能的话,在做毕业论文时根据指导教师的情况做,或者在读研阶段根据所做毕业论文的情况也可能做。

至于对配合饲料的加工设备的认识学习,一般在实验室做不到。有的学校实验室可能有小型的颗粒饲料机,但是这种机器与实际生产中的成套设备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有学校带领着学生去饲料厂参观饲料加工设备,这仅仅是对于设备的外形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却知之甚少,依然达不到目的。大多数学校是采用在PPT中贴图的形式来讲解配合加工饲料的设备的。如果在饲料厂实地拍摄视频然后在课堂上放映倒是很好,可是现在的设备都是大型设备,一套设备分布于不同的楼层,在一个镜头中只能出现成套设备的一部分,无论如何剪辑和讲解都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篇5: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简历

姓 名 XXX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 ***

毕业院校 浙江大学 学 历 博士 专 业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毕业时间 -07 英语水平CET6

籍 贯 *** 婚姻状况 *** 政治面貌 ***

个 人 评 价

本人正直诚恳、性格开朗、成熟自信、积极向上;善于与人沟通,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组织能力强;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具较强的动手能力,适合于科研开发、教学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

教 育 经 历

起止时间

学习经 历

.9-2007.7 浙江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9-2004.7 ******

.9-2001.7 *****

外 语 能 力

CET-6。英语功底扎实,听说读写能力较强,通读外文期刊、文献,善于专业英语写作

专 业 技 能

能够熟练操作组织和细胞培养

熟练操作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擅长畜禽饲养管理及饲料资源开发、利用

熟悉常用办公软件及饲料配方、SAS统计等专业软件,能够进行局域网的维护

主 要 课 程

动物分子细胞生物学、动物细胞工程、动物营养调控专题、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进展、基础兽医学研究技术等

从事科研项目

.1~2007.6,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体细胞诱导的胚胎生殖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机制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从事生殖干细胞增殖调控的工作。

2006.1~2007.6,参与教育部项目“禽类生殖干细胞为载体的生物反应器平台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从事干细胞移植的工作。

.1~2007.6,参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殖干细胞为载体的禽类生物反应器平台的建立”课题的研究,从事生殖干细胞增殖调控的工作。

2006.7~2007.6,参与浙江省教育厅项目“人参皂甙对鸡原始生殖细胞增殖的影响极其机理的研究”课题的研究,从事原始生殖细胞增殖调控的工作。

研 究 经 历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

胚胎干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的体外培养

卵母细胞成熟和A型精原细胞增殖的调控

发 表 论 文

Dalei zhang, Caiqiao Zhang et al., Ginsenosides promote meiotic maturation of mouse oocytes in cumulus oocyte complexes involving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nitric oxide synthase. Nutrition Research, 2006, 26(11):585-590 (SCI)

张大雷,王安. 吡啶羧酸铬对笼养重产蛋鸭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中国畜牧兽医,2004,31(5):3-4

张大雷,王安. 吡啶羧酸铬对重产蛋鸭生产性能的影响.中国家禽,2004,26(7):11-13

张大雷,王安. 家禽三价铬在畜牧营养中的应用.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9:33-34

张大雷,单安山. 羽毛粉蛋白饲料的开发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饲料工业,,24(9):49-51

张大雷,单安山. 半胱胺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饲料研究.2003,5:14-16

张大雷,王安. 大豆异黄酮的制备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5:33

张大雷,参编. 蛋鸭笼养综合技术.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

联 系 方 式

地址:****************

电话:******** Email:*************

篇6: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试题

根据计划,我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硕士点尚有部分公费名额可接收研究生调剂报名,欢迎报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或相近专业(如动物遗传育种、水产养殖、兽医等)、符合20研究生招生条件的考生调剂到我校学习。有关调剂招生政策请参看武汉工业学院研究生处网页(yjsc.whpu.edu.cn/detail.asp?ID=780),有关我系情况请参考:feed.whpu.edu.cn/content.asp?c=89,请符合条件考生与我们联系并填写调剂信息表。

联 系 人:刘老师联系电话:027-83956175传 真:027-83956175E C mail:slx01@126.com武汉工业学院饲料科学系

年3月16

篇7: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试题

1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教学的作用

动物营养学是研究动物摄入、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全过程与生命活动(生存、生长、繁殖、产奶、产蛋、免疫等)相互关系的科学[3],其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饲料学是动物营养学的姊妹学科,主要研究饲料的化学组成和营养特性、营养价值评定和检验方法、动物饲粮的配制及加工方法等,是紧密围绕动物生产又直接为养殖业和饲料工业服务的应用科学[4]。两门课程涉及动物科学专业多门基础学科(如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的知识应用,动物营养学和饲料学又为后续课程如动物(牛、羊、猪、鸡等)生产学等奠定基础并向其渗透。由此可见,动物营养学和饲料学的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桥梁作用[5]。动物营养学和饲料学实验课具有涉及知识面广,操作技术要求高,内容较复杂且与动物生产、饲料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联系密切等特点。例如:饲料成分分析和质量检验项目均为定量分析,对实验操作要求严格;饲料配方及产品设计要求将本课程所学知识与动物生产实际进行综合运用;利用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进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时,耗时长,环节多,涉及知识面广,影响评定结果的因素多等。通过严格、系统的动物营养和饲料学实验教学实践,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得到提高。

2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学校动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普通高中毕业生(统招生),另一部分为职业高中毕业生(对口生),并且对口生的比例高于统招生。对口生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化学基础相对较弱,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实验教学涉及饲料营养成分分析的项目则运用了较多的无机、有机及分析化学的相关知识,尽管对口生对动物营养专业的认识较为清晰,学习热情高,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强,但是他们对这些实验项目原理的理解能力较差,多是照着实验指导的操作步骤照搬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此外,由于招生数量的增加,在前期的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减少,实验操作时的基本技能不扎实、不熟练,既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也会使实验结果的误差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实验中出现问题的正确分析和判断。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实验课教学涉及饲料营养成分分析及其评定和饲粮配制及加工等多项内容,但受限于总的教学时数,两门课的实验教学课时少(36学时),一些实验项目难于开展。

现行的教学计划和授课安排均是以2个学时为单元,给实验课的实施带来不便。因为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教学具有特殊性,最突出的是耗时长。例如:进行家兔(或鸡)的消化(或代谢)实验要十多天时间;进行一个样品的粗蛋白测定需要5~6 h,粗纤维测定需要7~8 h。

有些实验项目,如饲料钙含量和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操作步骤较多,学生如不进行细致、严格的操作会在多个环节出现误差,影响测定结果,不利于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另外,实验指导以及饲料分析的国家标准中的某些测定项目的操作存在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改进。

3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

3.1 完善实验课教学计划与内容

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制订适合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教学大纲,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安排动物营养学和饲料学两门实验课的实验项目内容,注重衔接与侧重,避免重复。强调基本实验项目的确立,突出一些技术性和实用性强的部分,如饲料中概略养分、总能、钙和磷的分析以及配合饲料配方与产品设计等,以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联系饲料工业发展和饲料市场的实际,适度补充和更新一些实验内容,让学生接触到实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如饲料质量检测指标的分析等,以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增加综合型、设计型、探究型的实验内容,如动物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等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实验技术,以加深学生对动物营养学和饲料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能力得到启迪。

3.2 改进实验课教学方式

1)本课程实验项目耗时长,尤其是动物饲养实验和消化代谢实验,实验课授课以2学时为单元则无法完成实验内容,应合理调整实验课时间。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等进行实验,要让教师和学生达成共识,激发实验教学教与学的积极性。

2)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要认真预习,对实验原理、方法以及相应仪器的构造、性能和使用方法有大体的了解,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使学生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预判,对影响测定结果的关键环节加以重视。实验过程中要从严要求、规范化操作,真实客观记录实验数据,手脑并用,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系统、合理地安排实验内容,围绕主题开展综合型、研究型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进行配合饲料配方设计时,先进行生长肥育猪配合饲料配方设计,再进行蛋鸡配合饲料配方设计,因其对钙的需求独具特点,最后进行产奶牛饲料配方设计,其设计方法与前两者有很大不同。在熟悉试差法的基础上,引入EXCEL设计方法,可极大提高运算速度。但两种方法均不能实现最低成本或最大收益饲料配方设计,由此,介绍计算机饲料配方软件的应用。对于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料的设计则可以触类旁通,让学生进行自学。再如,就某配合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设置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并进行饲料配方设计、试验饲粮配制、饲料养分及动物粪、尿的成分分析等多项实验,最后进行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又锻炼实际工作能力,还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当前,对饲料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饲料分析与饲料质量检测项目越来越多,现代化的精密分析仪器设备不断投入使用,给饲料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学生还会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锻炼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着重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实验研究的基本素质,注重学生端正、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5)注重细节,提高实验课时效。为了方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减少反复,降低实验误差,提高时效,对某些实验项目操作环节进行了改进。例如,将半微量凯氏定氮法中的消煮液及饲料钙测定(干法)中分解液的定容由国家标准和实验指导中的100 m L改成200 m L,学生可以放心地多次冲洗,保证消煮液或分解液转移完全。又如,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蛋白质时,国家标准和实验指导中的混合催化剂均为6.4 g,但实践发现,消煮液冷却后,经常出现凝固,采用半微量法时,给定容带来不便,将其改为加入1牛角勺(约2 g)混合指示剂,既简化操作,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再如,在用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饲料钙时,将对沉淀物的洗涤进行无草酸根离子检验的高锰酸钾溶液法改为10%氯化钡检验,会大大节省时间。还有,将比色法进行饲料总磷测定时的标准曲线绘制改为建立回归公式,既便于磷含量的确定,又提高了精确度。进行兔的消化试验和鸡的代谢试验时,在收粪盘上加一次性塑料布,就可加快粪样处理效率。如此等等。通过改进实验细节,可提高实验课时效。

4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成效

部分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时要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室进行相关试验,教师的科研课题也吸纳了部分学生参加,他们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均有良好表现,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成效得到了初步证实。实验课教学改革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动物生产与营养需要关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过程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专业思想得到巩固,对动物养殖和饲料行业专业人才的要求认识更趋清晰,学习态度和奋斗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动力和兴趣得到提高。几年来,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中报考和录取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人数一直名列前茅,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效果的肯定。

摘要:为了提高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河北北方学院对实验课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实验项目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与改革,强调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实验,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夏中生.动物营养与饲料饲养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构想与初步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7(增刊):49-52.

[2]蒋涛.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改革构想[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2):268-269.

[3]杨凤.动物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王成章,王恬.饲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篇8: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试题

关键词:动物营养饲料现代教学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随之带来了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相应的饲料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全国相继出现了大量的养殖场与饲料生产企业,因此需要大量的饲料生产、质检与销售的相关专业人员。目前,相关专业人才短缺,弥补不了社会需求的不足,迫切需要农类中职学校培养更多从事饲料生产、质检与销售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在农类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课程中,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的支持下,运用现代教学技术,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的增强学生理论知识与提升实践技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一、 课程简介与课程特点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是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极其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从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向专业实践知识转换的桥梁与纽带。此学科一方面学习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等生命科学的相关基础学科,另一方面学习与动物相关的营养与饲料等科学与技能。其包含“饲料科学”与“动物营养”两部分知识,任务是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掌握动物生长所需的营养与相关饲料的生产、配比与质量检测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简单的实践技能。因为该学科涉及的知识较为繁杂,既需要学习无机化学与动物解剖等相关的知识技能,又需要学习动物的遗传与各种经济动物的生产等基础知识,所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会影响到学生走向社会后在工作中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方法分析

传统教学是从古代经过不断改进,逐渐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系统的讲解知识,使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形式相对单一,只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且只有拼命听课的份儿。故此,传统教学方法又叫做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使得老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只相当于起到了陪衬的作用,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长远来看,在这种方法下,学生获得的知识有限,而且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尤其是对于动物营养与饲料这种既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又需要丰富的实践技能的课程来说,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就成为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三、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⒈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技术是当前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逐渐进入了课堂之中,丰富了教学手段。多媒体设备的投入,避免了书写板书与自画图片的过程,省去了不少时间与经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入自制的课件、声音、影像等资料,通过现场教学组织学习的手段,使课堂内容大幅增加,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由于图片、音像等资料的加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声情并茂,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活跃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勇敢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之中。例如,在讲到动物缺乏营养时,可以插入相应的图片进行详细的讲解,配合播放视频,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在饲料的配比讲解时,可以通过播放影像资料,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在多媒体设备的配合下,學生还可以自制课件,进行讲课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动物营养与饲料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理解。

2.开放式教学,拓展课堂内容

开放式教学是在美国教育家科恩的“课堂讨论模型”与美国人斯佩罗的“情景式教学模型”的基础上不断形成的,其强调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辅助作用。要求教师不应只教授课本所学知识,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心态的变化。开放式教学,把教学当作大课堂的学习,不仅是学在课堂,还要充分利用课外生活与网络进行知识的更新。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的教材更新的较慢,但相应的知识却更新很快,所以学生除了学习课堂内容外,还需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期刊或网络,补充自身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个性化处理的教材,使教学内容呈现灵活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中,要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动物营养缺乏症知识点的讲解前,老师可以提出某一动物某营养缺乏症的症状与解决办法,让同学们展开谈论,然后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情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水平。在开放式教学中从师生关系来说,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课堂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还要注意教师从学生身上学到的知识。总之,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当前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每个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⒊ 网络平台教学,拓宽教学空间

传统的教学受制了课堂与图书馆的限制,学生获得信息与资料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尤其像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中的技术方面的知识,是需要及时进行更新与补充的。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正在逐渐普遍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学校通过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进行相关课程的深入学习。在中职学校的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可以将教学电子课件、相关影像资料、实践指导资料、关联网站等内容放入平台,拓宽学生学习时空,支持学生对该课程的完整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

四、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的技术设备与思想引入到了教学体系之中,但是只有教学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

⒈ 互动教学

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的帮助下,课堂上避免了板书等形式的时间浪费,教师与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交流与学习。互动式教学就是一种丰富课堂内容的教学办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互动模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讨论式与问答式。教师与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互相提出自己的疑问,并相互解答;还可以就专业课程中的观点或时下相关热点话题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等。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改进饲料生产质量与效率的办法,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并互相交流意见,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各种互动形式,可以加深师生间的交流与联系,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老师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并及时做出教学调整。

⒉ 理论实践教学

作为应用型、实践性较强的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在单纯的理论教学下是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必须时刻进行实践来印证理论学习的成果。虽然中职学校也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室与实验器材,但实验室的操作试验与实际的应用上还是会有一定差别的,不可能完全替代未来的工作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一定要结合相应的网络技术与实验进行教学辅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这也只是简单的实践过程。教师还应该根据课程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到工厂或养殖场进行教学与实际的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青贮饲料配比生产过程,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饲料配比的实际生产能力。

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多种多样,不止仅限于上述两种,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课程安排进行創新,提高教学质量,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总之,在经济与技术飞速进步的背景下,教学设备不断更新与完善,伴随着教学模式与方法的不断深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入现代教学技术,不断更新与完善教学方法,运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瑞玲.《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改革构想与初步实践[J].畜牧兽医杂志,2011,30(06):70-75.

[2]周贞兵,戴腾飞,梁珠民.浅谈CAI课件在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今日南国,2009,12(04):48-49.

[3]梁秀丽,宋玉伟.《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08):29-31.

篇9: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试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动物营养与饲料,贯穿案例,课程实训,教学方法

动物营养与饲料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主要包括动物营养基础、饲料及其加工利用、饲料的常规分析、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配合四个部分的内容。该课程内容较多, 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点和基本技能也较多。如何通过简易明了的方法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理论知识, 并能较熟练地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技能呢?本文通过一粒玉米和一棵小草作案例, 将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整个教学过程联系起来进行初步研究与探索。

一一粒玉米, 微不足道, 但它可以贯穿于饲料与营养的教学过程中

案例1:动物在生命活动和生产过程中, 必须从饲料中摄取各种营养物质, 而动物的饲料有动物性的, 也有植物性的。因此, 了解动物与植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化合物是动物营养的基础。在讲解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时, 以一粒玉米为例, 要让学生知道, 玉米属于植物性饲料, 一粒玉米虽小, 但它含有六种营养成分:水分、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糖类和维生素。动物每天采食的饲料中就含有这六种营养成分, 只不过每种养分的含量不完全相同而已。这样就可以将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具体化。

案例2: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动物体内一切生命活动几乎都与蛋白质有关。在讲解蛋白质与动物营养时, 以一粒玉米为例, 玉米中含粗蛋白质8.6% (4-07-263号玉米23省市120样玉米平均值) , 这8.6%是如何计算得来的?据此引出估算公式:样本中粗蛋白质含量=样本中含氮量÷16%=样本中含氮量×6.25, 其中, 16%是各种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这样, 只要测定出玉米样本中氮元素的含量, 就可以根据上述公式估算出玉米样本的蛋白质含量了。

案例3:在讲解限制性氨基酸时, 以一粒玉米为例, 玉米缺少赖氨酸, 典型的玉米—豆粕型日粮, 对猪而言,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 但对蛋鸡而言,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蛋氨酸, 因此, 同一种日粮对不同动物来说,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不同的。为了提高猪、禽蛋白质的利用率, 可以采用添加限制性氨基酸添加剂来改善日粮氨基酸的平衡状况, 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效率。

案例4: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化合物, 在代谢中起调节和控制作用。在讲解维生素时, 以玉米为例, 玉米的胚含丰富的维生素E, 同时红玉米或黄玉米中含较多的胡萝卜素, 它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变为维生素A, 维生素A缺乏时动物患有夜盲症、眼干燥症、母畜发情不正常、妊娠母畜产瞎眼仔畜等;而动物缺乏维生素E时, 容易患白肌病、渗出性素质病、脑软化症、繁殖力下降等。另外, 玉米胚乳部所含色素以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为主, 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对蛋黄、脚和皮肤等有良好的着色效果。这就告诉了学生为什么玉米在用作饲料时, 最好选择红玉米或黄玉米的原因。当然, 白玉米除色素含量非常少外, 其他成分与黄玉米相近。玉米加工后的副产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3等。但玉米中几乎不含维生素D和维生素K。

案例5:动物在维持生命活动和生产过程中, 都需要能量, 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碳水化合物, 而能量饲料中含有大量的糖类。在讲解能量饲料时, 以玉米为例, 玉米属于能量饲料, 因为玉米中粗纤维含量一般在2%左右, 粗蛋白质含量平均为8.6%, 代谢能为14.06MJ/kg, 是谷实饲料中的最高者, 符合能量饲料的划分标准。另外, 玉米中含有2%的亚油酸, 如果玉米在日粮中配比达50%以上时, 仅玉米就可满足动物对亚油酸的需要。玉米加工后的副产品——米糠可补充鸡所需的B族维生素、锰及必需脂肪酸。什么是必需脂肪酸呢?脂肪中的亚油酸、亚麻油酸和花生油酸, 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 必须由饲料脂肪供给, 故称为必需脂肪酸。米糠的使用量:一般鸡饲料以5%以下为宜, 颗粒饲料可增加到10%。猪饲料中应控制在20%以下。仔猪不宜使用, 以免引起腹泻, 乳牛和肉牛饲粮中可用到20%左右。

案例6:饲料的加工方法:饲料的加工方法有很多种, 以玉米为例, 玉米常用的加工方法有粉碎、压扁或制粒、焙炒等。玉米粉碎后可增加其与消化液接触的面积, 从而提高养分的消化率。饲喂牛、马的玉米可压扁或制粒;玉米用作仔猪开食料时, 可以进行焙炒, 经焙炒后玉米中一部分淀粉转变成糊精, 同时可消除有毒物质, 杂菌和病虫, 使玉米变得香脆、适口。

案例7:常量矿物质:必需常量矿物质元素包括钙、磷、钾、钠、氯、镁、硫7种。以玉米为例, 玉米的常量矿物质约80%存在于胚部, 钙少磷多, 而磷主要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所以, 在用玉米配合猪、禽日粮时, 要注意钙的补充。补钙可用蛋壳粉、贝壳粉、石灰石粉、石膏粉、骨粉、磷酸氢钙等。

案例8:相关技能考核点。

技能一:日粮配方的设计。

第一, 方形法配合日粮。利用玉米和猪浓缩料配合饲粮。如利用粗蛋白质含量为8.6%的玉米与粗蛋白质含量为36%的猪用浓缩料, 为体重20kg~35kg的生长肥育猪配制粗蛋白质为16%的饲粮1000kg。

第一步:以粗蛋白质为基础, 计算两种饲料在配合饲料中应占的份额。

第二步:计算两种原料在饲粮中各自的比例。

第三步:计算两种原料在饲粮中所需要的质量。

第二, 试差法设计日粮配方。如试用玉米、糙米、麸皮、鱼粉、豆粕、菜籽饼、石粉、磷酸氢钙、食盐、1%复合预混料, 为体重20kg~60kg的生长肥育猪设计日粮配方。

考核点:营养需要量的计算;饲养标准的选用;饲料原料的搭配;计算方法。

考核标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计算、设计方法正确, 配方中营养指标与标准差值为±5%, 则为优秀;如需时间较长, 则为良好。

技能二:玉米样本的采集与处理。

考核点:几何法采样;“四分法”取样;样本制备;记录与保存。

考核标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 独立、规范完成操作过程的则为优;不够规范的则为良。

玉米是动物的基础饲料, 号称“饲料之王”, 玉米也是使用最普遍的饲料原料。了解玉米的营养特点则有助于正确地使用玉米。

二一棵小草, 在饲料与营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举例

1. 案例

小草属于青绿饲料, 含水量在75%~90%。青绿饲料可以用来制作青贮饲料、青干草等。青贮饲料如何调制呢?其调制的原理是青贮原料在厌氧条件下, 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 当p H下降到3.8~4.2时, 包括乳酸菌在内的所有微生物都停止活动, 处于被抑制的稳定状态, 从而达到保存青绿饲料营养价值的目的。通过小草引出青贮饲料的调制技术要点: (1) 原料收获期的确定。 (2) 原料含水量的检测。青贮原料的含水量一般要求在70%~80%, 对原料的含水量可以通过手捏的方法进行估测。 (3) 切短, 原料一般切成1~2cm, 便于压实。 (4) 压实, 压得越实越好, 有利于造成缺氧环境, 便于乳酸菌的繁殖。 (5) 封严。

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包括感官鉴定法和实验室鉴定法。感官鉴定法主要从颜色、气味、质地、酸味几个方面进行鉴定;实验室鉴定法主要是用p H测定。

2. 相关技能考核点

主要考核: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颜色、气味、质地、p H测定;青干草的品质鉴定:品种组成、收割时期、叶片保有量、颜色和气味、含水量。

考核标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 独立鉴定, 结论正确的则为优秀;如所需时间较长的则为良。

三结束语

由上可见, 用一粒玉米和一棵小草作案例, 可以把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教学过程联系起来的。因此, 利用贯穿案例进行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国艳主编.2009动物营养与饲料 (第二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篇10: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试题

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就业现状

江苏省人才需求现状

近年来, 我国饲料工业已成为农业经济中市场化特征比较明显的支柱产业, 生产方式不断向专门化、标准化、法制化、无污染、无公害的生产方向发展, 饲料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毕业生需求量不断上升。据统计, 江苏省饲料工业2010年总产量达到687.3万吨, 居全国第8位, 比上年增长7.7%, 实现饲料工业总产值275.1亿元, 比上年增长10.6%。2010年全省共有饲料生产企业817家, 持有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等生产许可证925个。快速发展的饲料工业增加了社会对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毕业生校内人才市场反馈, 483家用人单位需要各类专业的毕业生1 509人, 其中109个单位需要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 需求量为179人, 在全院各专业中排名第三, 占11.86% (见图1) , 而2011届我院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毕业生88人, 供需比为1∶2.03。

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通过对近3年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152名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发现, 该专业就业的主要岗位是饲料销售、技术服务和饲料化验员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 17%左右的学生转行进入与饲料行业无关的岗位;在与行业相关的岗位中, 饲料销售、技术服务、化验员3个岗位分布比例较大, 而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的从业人员仅占2.63%, 不能满足目前饲料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基本需求。从就业现状调研结果看, 饲料配方师和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的就业比例较低, 分析其原因为:饲料配方师的从业人员一般都是研究生或本科生,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般是从事饲料生产、饲料检测、饲料销售与技术服务等一线工作, 只有极少部分优秀毕业生几年后通过岗位升迁成为饲料配方师;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的市场需求量较大, 江苏省行业规定每个饲料企业至少配备2名中央控制室操作工, 江苏省饲料工业协会每年举办3~4期中控工培训班来满足企业需求, 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体系没有相关课程支撑该工种的技能学习。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分析我院及27所省内外同类专业的课程体系, 可以发现,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开发始终以教育界为主导, 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够。课程模式没有完全摆脱学科系统化的范型。课程设计开发者对教育和学科体系较熟悉, 比较善于从学科的角度去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 而不善于从职业的角度去分析课程设置与岗位技能的吻合度, 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的更新滞后于需求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未完全摆脱学科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因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应瞄准市场、面向行业、紧贴基层生产服务第一线, 围绕行业办专业, 围绕市场办教育。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体系虽然依据高职教育目标进行了相应的课程与内容整合, 与本科的学科课程体系有较大的区别, 但仍未完全摆脱学科课程体系的阴影。如《动物营养》、《配合饲料》、《饲料加工工艺》课程分别沿袭了本科课程《动物营养学》、《配合饲料学》、《饲料加工工艺学》。另外,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 仍体现了过分强调知识体系完整性的现象, 如部分院校仍然在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中开设《有机化学》等课程。因此, 需根据高职教育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以利于培养既有别于本科生又与中专生有所区别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课程体系设置未完全考虑饲料行业现有职业工种的需求

目前, 饲料行业职业工种主要有饲料检验化验员、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饲料粉碎制粒工、饲料销售员。但根据多数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 大部分学生在毕业时只持有饲料检验化验员证, 而持有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饲料粉碎制粒工上岗证的学生很少, 尤其是需求量较大的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由于目前饲料行业的发展已要求部分岗位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因而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课程。

教学内容更新跟不上行业发展与就业需求

以江苏地区配合饲料生产与销售为例。以前主要是生产销售畜禽用饲料, 最近几年来水产饲料迅速发展, 但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上对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相关的课程跟进不够。绝大部分学校依然是按照猪、禽、草食动物、经济动物的老一套模式设置课程。另外, 根据对本校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分析, 其中饲料销售是主要的就业方向。但根据对大部分学校课程体系的了解, 几乎所有的学校只是通过设置《饲料营销》这门课程来解决学生对营销职业知识与能力的需求, 而忽视了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诉怨处理等相关能力的培养。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结合江苏省饲料工业现状、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就业现状及该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分析, 确定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思路如下:

适应形势, 优化创新课程体系

以江苏省部分饲料企业的调查分析为基础, 优化和创新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 归纳为三大核心岗位、29个典型工作任务 (见表2) 。按典型工作任务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进行课程设置与修订, 将相关专业基础课进行整合, 专业课设置以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为标准。根据江苏省饲料行业的实际需要, 增加《电工基础》、《饲料加工设备使用与维护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水产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等专业课程。

突出特色, 以农为主, 工农结合

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的学生就业总体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饲料加工工艺、饲料机械使用与维护为主的工科岗位;二是以饲料生产与检测、饲料销售与应用为主的农科岗位。目前, 该专业的办学主体仍以农业院校为主, 师资也以农业类为主, 导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只能以农科岗位为主。结合江苏省饲料行业的要求, 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时增加粉碎机的操作与维护、配料系统参数调整、混合机的操作与维护、配合饲料设备运行状态的判断等教学内容, 学生毕业前既可以参加饲料检验化验员的考核, 也可以参加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的鉴定, 为学生在工科岗位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注重实践, 以培养技术技能为主线

根据江苏省饲料行业与养殖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饲料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岗位关键技能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教学内容改革, 主要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邀请行业企业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并制定课程标准, 按生产流程和岗位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将课堂搬到饲料企业, 进行现场教学。加强和推进顶岗实习力度, 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 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

摘要:从江苏省饲料工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出发, 分析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 指出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提出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职,饲料与动物营养,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庆华, 聂芙蓉.高职教育饲料与动物营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 (1) :90-92.

[2]李梦云, 刘庆华, 郭金玲, 等.特色高职饲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 (5) :89-90.

[3]陈翠玲, 陈晓华, 孙志敏.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 2008, 10 (98) :26.

上一篇:王局长结业仪式讲话下一篇:句法翻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