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

2024-05-10

1_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6篇)

篇1:1_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德育目标: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2.教学重点/难点

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知识卡片:词的体裁方面的知识(幻灯片)

(1)释义: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2)名称: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诗余”(如南宋何士信编的《草堂诗余》)等。

(3)特点: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如《满江红》、《沁园春》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形式格律的标志。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有的词在词牌的下面另立标题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题或作者写作的缘由,如毛泽东的《卜算子》下有标题“咏梅”,又有“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用来进一步说明写作意图。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阙(曲)或一片。一首由两片构成的词,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启下及过渡转折连结两片的作用,称为“过片”或“过变”

(4)分类:词从字数上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词从片数上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从风格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关、周邦彥、晏殊、李清照、姜夔,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二、导入

我们初中学过一首写秋天非常有名的诗歌,它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我们齐声回忆背诵一下这首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描绘出一幅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图。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楚辞》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贾岛说:“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徐再思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其它的还有“自古逢秋悲寂寥”、“风急天高猿啸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古人诗中的秋天多是万木凋零的颓败萧索景象,但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中的秋天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它就是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

三、文题背景

1.题目解说(幻灯片)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念离群”“寿明星”。“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所夺,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长沙是词的题目。这是一首登临诗,属登山临水,写景抒情之作。

2.写作背景简介(幻灯片)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正在全国开展,这一年的10月份,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表达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高远志向和豪迈情怀。

四、整体感知

【活动】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请大家注意有关字词的读音,看看自己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

【正音】 舸 阔 遒 遏

通过诵读,我们对这首诗歌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这种诵读,我们就称为“了解性诵读”。(幻灯片:

一、了解性的诵读)

【活动】接下来,请同学们进行“理解性的诵读”,所谓“理解性的诵读”也就是要求大家一边读,一边对照课文的注释,还可以查看工具书,看看词中的哪些语句我们已经理解了,哪些语句还没有理解,大家可以讨论,也可以举手询问,在读懂的基础上,再注意一下句子的停顿和语序。下面自己小声地进行理解性诵读。(幻灯片:

二、理解性的诵读)

【难词释义】 粪土:意动用法,把„„看做粪土;峥嵘:形容特殊,不平凡的意思。

五、具体研习课文

理解性的诵读只是要求同学们掌握诗词字面上的含义,但是要深入体会诗歌的深层的含义,还要进行“评赏性的诵读”,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鉴赏《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幻灯片:

三、评赏性的诵读)

(一)上阙

【提问】这首词在词里面是属于长调,全词分上下两阙(板书:上阕,下阕)先看上阕,上阕主要写了什么?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请在书上标明。

【明确】上阕侧重写景,主要是描绘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板书:描绘湘江秋色),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前三句,第二层是中间七句,第三层是后面三句。

1.第一层

【提问】 朗读前三句并口头翻译,思考这三句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

【明确】在秋天,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向北流去。它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同,把第二句和第三句颠倒了,这样做是为了适应格律的需要。

【小结】这首词一开篇作者就从实处落笔,围绕一个“立”字,交代了人物、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气氛。(板书:立——人、时、地、境)

2.第二层

【提问】 看第二层,中间的七句,请同学们具体朗读。诗人立于橘子洲头,看到了什么?

【明确】红遍万山的树叶,清澈见底的湘江水,很多船。诗人看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板书:看——湘江秋景)在湘江秋景图里面,作者具体描绘了山(林)江(舸)天(鹰)水(鱼)(板书:山林、江舸、天鹰、水鱼)还有自然界的外物。(板书:自然界、万类)

【提问】 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明确】(1)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远近相间;万山、层林、江面、百舸、雄鹰等都是具体的景物描写,万类是对自然景物的概括,这是由具体到概括。景物描写远近相间,由具体到概括,层次井然。(板书:层次)大家在今后写景的时候也要注意层次。

(2)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山、林,都是静态的景,而百舸争流,雄鹰在翱翔,游鱼在自由自在的游动,这些都是动态的描写,所以第二个特点是动静交错。(板书:动静)

(3)画面色彩鲜明,山是红的,水是绿的,帆是白的,天是蓝的,色彩非常鲜明。(板书:色彩)

【小结】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红绿相衬,对照鲜明。文学作品的景物描写要注意角度、动静、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提问】这幅秋景图为什么能够描绘得如此的开阔,如此的生机勃勃?除了作者多角度的绘色绘形,还得力于词语的恰当运用,也就是古人讲究的炼字,也就是对语言的锤炼,古典诗词,诗人词人很讲究炼字,古代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和“推敲”的典故。请同学们说说这部分里面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确】遍:红得全面,写出了红之广;漫: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绿就绿得彻底写出了绿的程度、色彩的浓艳和神韵;击:写出了雄鹰一飞冲天,搏击风雨的矫健有力;翔:本是鸟的飞翔,鱼的飞翔说明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写出了游鱼动作的轻快自如;竞:写出了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这些字把湘江的秋景写得非常细腻和生动,如果把它改一改,比如改成:万山红了,漫江碧绿,百舸漂流,鹰飞长空,鱼游水底,万类霜天很自由。就远不如这些字神韵飞动。作者把湘江的秋景写得如此细腻生动,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气氛。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领字的作用。(板书:领字)所谓领字,也就是有统领作用的字,就是指在诗词当中,某一个字的用法,从文意上来看,不仅管着这句话,而且还管着下面的若干句话,在古典诗词当中领字大多数是动词,如,“望长城内外”,“惜秦皇汉武”,“看万山红遍”,但也不完全是这样,有时候也用副词、连词或者介词,如,“恰同学少年”,就是副词。

那么领字到底统领到什么地方呢?要根据文意来看,就“沁园春”而言,一般情况下,上阕统领七句,“看”一直统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下阕统领七句,一直统领到“挥斥方遒”。

了解领字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诵读,在诵读的时候读到领字,要把这个字突出,语气要加重,节奏要适当的延长,和后面的语句形成停顿。所以有人又把这个领字叫做“一字顿”。另外,领字后面的几句语势要贯通,要一气呵成。

【活动】 生试着读这七句话。

3.第三层

【提问】 面对着这壮丽的秋色,诗人有什么感受呢?看上阕的最后三句。一齐朗读。

【明确】所谓“怅寥廓”,就是怀着怅恨的心情,所谓“寥廓”,就是面对着广阔无边的宇宙,“问苍茫大地”,就是不禁要问,这苍苍茫茫的的大地,该由谁来主宰升降沉浮呢?这三句从手法上来看,不是写景,而是抒情,是直抒胸臆,面对着这种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色,作者不禁触景生情,感慨顿生,从内容上来看,这一怅一问,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深切的思虑,以及整顿山河的崇高的使命感。

【小结】 上片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且由景而自然地抒发了作者的感受,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活动】 连起来朗读。

(二)下阙

【引入】壮丽的秋景不仅引发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思考,还勾起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词的下阕,作者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来形象地概括青年学子当年的战斗风貌和豪迈的气概。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对往事的回忆呢?这主要是艺术地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仍然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是开头两句,第二层,是中间七句,第三层是最后三句。

1.第一层

先看第一层,作者说当年和胡书恒、蔡和森等许多革命战友携手结伴而来,那时候的岁月是多么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峥嵘岁月稠”几个字,这是一种概括的回忆。

2.第二层

【提问】 第二层是中间七句,是具体的回忆。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同学少年时候的峥嵘岁月呢?先读一下,同桌讨论。

【明确】下阕主要写学子议政的一些情景。“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翻译出来就是: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这是写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写他们的革命实践活动,或者说是写青年学子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对黑暗现实的抨击和对军阀官僚的蔑视。

【小结】第二层作者写具体的回忆,写青年学子议政的情景,语言很平实,但是具有强烈的动作性,我们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就可以想见,当年青年学子慷慨激昂的情景,蔑视权归,豪情万丈的英姿。

【活动】 一起读。提示:粪土当年万户侯,要读出蔑视的情感来。

3.第三层

【提问】第三层是典型的回忆。这个典型的回忆突出了一个特写镜头,写当年青年学子在湘江游泳,击水湘江的情景。这一层,以青年学子搏击风浪,力能遏舟的矫健身姿,进一步强化了学子的形象,我们从这群青年学子浪遏飞舟的情景里面,可以看到,他们是一群胸怀宽广,思虑深沉而又气势如虹的革命青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特写镜头呢?

【明确】 这句话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主沉浮的,将是这样一些革命青年,从而巧妙地回答了上阕的深切思虑。

【活动】 把下阕连起来读。

六、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词,上下两阕结构是相当紧密的,作者由立到看,由看到问,由问到忆,然后巧妙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步步深入,抒情和议论结合得很紧密,前后照应,使得上下片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七、深化总结

1.背诵

刚才我们一起评赏了这首词,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在理解评赏的基础上进行古典诗歌的诵读第四步,叫记忆性的诵读(幻灯片:

四、记忆性的诵读)。所谓记忆性的诵读,就是要求同学们能够根据板书的内容默想、回味课文的内容,进一步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一边读,一边想,课堂上争取能够背诵。

【活动】 一起读,一起看,看谁背得快,背得熟。齐背。同桌之间互背,请你给它评分。

2.结束语、作业

学习诗词重点在于诵读,如何进行诵读,今天我介绍了四种诵读的方法,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诵读水平,还不够,还要把这种东西转化成为能力,进行迁移性的诵读,所谓迁移性的诵读,就是这一课老师讲了我们读懂了,我们自己能不能按照了解性的诵读,理解性的诵读,评赏性的诵读,记忆性的诵读,也来自己读一读老师没有讲过的课文呢?

古典诗词的阅读,要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还要学会把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写出来,因此写一个小作文,就是写一篇文艺评论,题目就叫《我读<沁园春·长沙>》。

课后习题

《沁园春 长沙》

课内同步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漫江”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霜天”即___________

2.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描写的具体景物有哪些?

4.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哪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怅”的原意是____________,这里用来表达____________

2.“沉浮”同____________意思相近,这里指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万户侯”本义是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

2.“粪土”的意思是_________,用法是_________。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中流”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遏”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记”领起的下文是

3.这段文字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满江秋天

2.看

3.山、林、江、舸、鹰、鱼

4.万类霜天竞自由。

二、1.失意、恼恨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2.升沉盛衰

3.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三、1.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大军阀、大官僚。

2.视„„为粪土名词的意动用法

3.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四、1.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阻止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课外延伸

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这首词中句子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醉里挑灯看剑”,表面上是写酒醉,实际是写梦境。这一句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生动地描写边塞战地生活,反映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道出了作者的理想: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大业,赢得青史留名。

D.“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2.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首尾两句写实,“梦回”以后进入梦境,过片内容不变,打破了上下片分述一事的传统写法。

B.首句和尾句相呼应,都是写现实生活,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表现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D.全词格调低沉凄凉,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的复杂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正是婉约派的风格。

二、阅读下文,完成1、2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1.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出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写出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阁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次第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尤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三、对下面诗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塑造艺术形象。

B.诗人选取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现出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追求。

C.诗人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由盼望出发和到达,表现了海员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

D.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抒情诗,具有象征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追求的艺术写照。

四、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

A.本词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

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之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参考答案:

一、1.A2.D

二、1.C2.A

三、B

四、B

相关练习

1、下列字词音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子洲(jú)遒劲(强劲有力)

B、峥嵘(zhēngróng)携(xiē)遏(è)

C、漫江(满)寥廓(liáo)挥斥(斥责)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问/苍茫/大地,随主/沉浮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5、阅读毛泽东的另一首诗《水调歌头?游泳》,完成下面各题:

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斩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万里”和“极目”两句表现了诗人宏伟的气魄和开阔的胸怀。

B、“不管”和“胜似”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进一步表现在风浪中游泳的轻松自如,抒发了迎击风浪,急流勇进的革命精神。

C、“子在川上曰”的“子”即指诗人自己,他在感叹:“多么美好的滚滚长江啊!逝去的光阴像这流水一样啊!”

D、下阕结尾联想神女,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赞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光辉情景。

(2)“截断巫山云雨”的“巫山云雨”是指()

A、巫山上的云和雨

B、长江上空的云和雨

C、长江上游的水

D、巫山神女早为云,暮为雨

(3)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迎着大风大浪前进的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诗人在这首词中,引用古语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借用神话歌颂祖国的变化。

C、词的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中的“神女”即巫山神女,作者希望巫山神女健在,也来分享社会主义的成果。

参考答案:

1、C2、C3、C4、D5、CCD

篇2:1_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朗读、想像加深对诗歌中所描绘的具体景象、画面的理解,从而深入领会诗歌的意境。

2.把握诗歌的情感,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教学过程 导 语:

同学们,从古到今,爱赏雪,爱用诗词、文章咏雪的人,数不胜数。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诗人毛泽东就十分爱雪,他对雪景有着特殊的爱好。据说每次下雪后,他都不允许别人清扫院子里的雪。毛泽东爱雪,自然也会写雪、赞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

[PPT1]

出示课题《沁园春•雪》

[PPT2] 明确学习目标

1. 品味赏析优美的语言。2. 理解诗歌主旨。3. 体会诗人情感

[PPT3-4] 题解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以此得名。“雪”为题目

毛泽东一生写过不少诗词,其中我们熟悉的用“沁园春”填词的有《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 词的特点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

[PPT5] 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PPT6] 背景介绍:

①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②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欣赏“北国风光”。

③词里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决心。

[PPT7]

检查字词预习效果,明确多音词读音

[PPT8]

指导学生朗读的节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PPT9-17]

朗读全词:

播放配乐配图朗诵《沁园春•雪》。[PPT18] 自由朗读 学生一起朗诵全词,注意音准、情炽。

借助“预习提示”中对本词主题的概括,在通读全词的基础上,总体把握全词内容,并由此找到本词的“词眼”——“望”和“惜”这两个十分关键的字。抓“词眼”对于把握全词结构,领会全词思想内容十分重要。此处的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本词的“词眼”,而是由此让学生懂得一个读词方法。[PPT19] 全文赏析

思考:上下阕之间有一句过渡句,请迅速找出并说说它的作用 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PPT20-23] 分析上阕

1.“江山如此多娇”是承上阕来写,用了一个“娇”字,是褒义,是赞扬。那祖国的江山有那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什么景?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2.北国风光怎样呢?

3.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法上动静结合 4.下面的内容由哪一个字领起? 5.思考:望到了什么?

6.由此可见,上阕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7.“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原都是静止的事物,为何写它们“舞”、“驰”?

9.以上景物确实很美,作者认为还有那种景色是美丽的呢?

10.“须”的意思是等到。表明天还没有晴,所以这句话是虚写。

11.总结上阕:先总写北方雪景。然后写眼前实景,接着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了“江山如此多娇”。12.板书设计

[PPT24-27] 分析下阕

1.文中提到哪些英雄为江山折腰?

2.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 3.“惜”中含有哪些意思? 4.下阕为何要评说古代帝王?

5.如何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总结下阕:评论历史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并板书

[PPT28]

拓展《沁园春长沙》

[PPT29]

探究:《沁园春长沙》里作者对当年的求索“怅寥阔,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沁园春雪》中是否有了回答?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PPT30]

你从毛主席的诗歌中体会到了哪些美? 大气磅礴的意境美 超凡脱俗的人格美 深邃隽永的哲理美

[PPT31]

课堂小结: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又深化了写景。

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昂,充满了热爱祖国山河,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PPT32]

篇3:1_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

2003年,美国阿贡实验室的Amine K等[1]合成出层状富锂锰基固溶体0.5Li(Ni0.5Mn0.5)O2·0.5Li(Li1/3Mn2/3)O2,充电至4.6V时最大放电容量为210mAh/g。xLi2MnO3·(1-x)LiMO2是一类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正极材料,当材料

首次充电到4.5V时,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平台,该平台为材料中惰性成分Li2MnO3的电化学活化过程,可增加材料的电化学容量。富锂层状正极材料虽具有较高的充放电容量,但其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较大、循环稳定性差等因素限制了其发展。

正极材料的表面包覆处理可以阻止活性颗粒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抑制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的形成,稳定材料的表面结构并降低材料电化学阻抗,从而改善其电化学性能。目前,包覆层物质有金属氧化物Al2O3[2]、TiO2[3]、ZnO[4]、MgO[5]等,磷酸盐AlPO4[6]、Co3(PO4)2[7]等,氟化物AlF3[8]、CaF2[9]等。氟化物可有效阻止电解液中的HF对电极材料的侵蚀而成为一种较有前景的包覆材料。

本研究采用化学沉淀法在富锂层状正极材料0.5Li2MnO3·0.5LiNi1/3Co1/3Mn1/3O2表面包覆一层SrF2薄膜,研究了SrF2包覆对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rF2包覆改善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0.5Li2MnO3·0.5LiNi1/3Co1/3Mn1/3O2/SrF2的制备

按照化学计量比称取NiSO4·6H2O(A.R.)、CoSO4·7H2O(A.R.)、MnSO4·H2O(50%,C.R.),配制成1mol/L的金属离子混合溶液;称取NaOH(A.R.)配制2mol/L的NaOH溶液。将NaOH溶液和少量氨水同时缓慢加入金属离子混合溶液,溶液pH值调节为10.8,并在60℃水浴加热,再经室温陈化12h后得到氢氧化物前驱体。干燥后的前驱体与一定量的Li2CO3混合、球磨,再在马弗炉中900℃焙烧12h,冷却后过筛得到一定粒径的正极材料粉体。

将已制备的正极材料粉体浸没在Sr(NO3)2溶液中,高速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再逐滴加入NH4F溶液,并持续搅拌1h。其中Sr:F的摩尔比为1∶2,SrF2的质量为正极材料质量的2%。干燥后的粉体在450℃、N2气中热处理3h得到SrF2包覆的材料。

1.2 材料的表征

采用日本Rigaku公司的D/max-RB型X射线衍射分析仪(Cu靶,管电流40mA,管电压40kV,扫描范围10~80°)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使用日本日立公司的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压5kV,电流30mA)和JEOL公司的JEM-100CX(加速电压:80kV)透射电镜观察样品的颗粒大小与形貌。

1.3 电池制备及电化学性能测试

按照质量比82∶10∶8的比例称取正极活性物质、乙炔黑、聚偏氟乙烯(PVDF),加入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在振荡球磨机中高速混合成均匀的浆料,然后用涂膜器将浆料均匀涂覆于铝箔表面,将涂好的铝箔放入真空干燥箱120℃干燥,再将干燥好的铝箔冲片后得到正极片。以正极片为电池正极,金属锂片作为负极,1mol/L LiPF6的EC/DEC(体积比为1:1)混合溶液作为电解液,Celgard 2400多孔聚丙烯膜作为隔膜,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中装配成CR2032型扣式电池。采用武汉LAND电池测试系统CT2001A进行电池的恒流充放电性能测试,电压范围为2.0~4.6V,电流密度为1C=250mA/g.

2 结果与讨论

2.1 物相分析

图1为正极材料0.5Li2MnO3·0.5LiNi1/3Co1/3Mn1/3O2包覆SrF2膜前后的XRD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包覆前后样品的衍射峰保持一致,其中20o~23o处的超晶格峰是材料过渡金属层中的Li、Mn原子的超晶格有序排列形成的,不具有R-3m对称性,归属于C2/m空间群的单斜晶系,其余的衍射峰均属于层状结构α-NaFeO2的特征峰,为R-3m空间群的六方晶系。图谱中(006)/(012)和(108)/(110)两处具有明显的分裂峰,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特征;I(003)/I(104)的比值是正极材料阳离子混排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当I(003)/I(104)>1.2且比值越大时,说明阳离子混排程度越低,图1中两者比值均大于1.2,即合成的材料阳离子混排程度较低。与未包覆样相比,SrF2包覆材料的XRD图谱中未出现SrF2的衍射峰,原因是SrF2的包覆量较少或以非晶态的形式存在。

2.2 显微形貌分析

正极材料包覆SrF2前后的晶粒大小与表面显微形貌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包覆前后的材料均具有完整的晶粒,一次颗粒粒径大小在0.5~1μm之间。与未包覆样的光滑颗粒表面相比,包覆样的颗粒表面较为粗糙但区别不是很明显,这与SrF2包覆层较薄有关。从图2的TEM图可看出,包覆样和未包覆样的表面形貌差异显著,包覆样的颗粒表面平均分布着一层厚20~30nm的SrF2薄膜(虚线部分所示),结合图1的XRD分析可知,该层膜为无定形SrF2。由此可知,SrF2均匀包覆于正极材料表面,得到了具有类似于核/壳结构的正极材料,该SrF2薄层对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2.3 电化学性能

图3为常温(25℃)、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0~4.6V、电流密度为0.1C(1C=250mA/g)条件下所测样品的首次充放电曲线。从图3可看出,包覆SrF2前后,样品的首次充电曲线均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低于4.5V(即3.0~4.4V内)的S型曲线,其中3.9V左右出现的电压平台为锂离子从正极材料的层状结构组分LiNi1/3Co1/3Mn1/3O2中脱锂的过程,同时伴随着Ni2+向Ni4+的氧化反应[10];第二部分曲线中出现的4.5V充电平台为锂离子从材料的惰性成分Li2MnO3中脱出并伴随氧逸出的过程。未包覆样与SrF2包覆样的首次充电容量分别为283.4mAh/g、299.9mAh/g,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206.1mAh/g、211.5mAh/g,相应的首次库仑效率分别为70.5%、72.7%,即包覆SrF2后电极的首次库仑效率增大。而包覆样的放电容量有所降低则是因为电化学惰性的SrF2所导致。与未包覆样相比,包覆样具有较高的放电电压平台,这说明包覆SrF2后电极的电压极化降低,这是由于电极表面的SrF2能够为锂离子的脱嵌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置和开放通道,降低材料的电荷迁移阻抗和锂离子扩散阻抗,从而使其电化学动力学特性增强[11]。

图4比较了电极包覆SrF2前后的倍率性能差异。从图4可看出,在相同倍率下,包覆样具有更大的的放电容量,两者的容量差值随着倍率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0.1C低倍率下,两者的容量值较为接近,约为210mAh/g,这是因为低电流下两者的极化均较小,放电容量差不明显;当倍率增至5C时,包覆样的容量最高可达83.9mAh/g,而未包覆样的最高放电容量仅为66.7mAh/g。包覆样较佳的倍率性能是由于材料表面的SrF2抑制了电解液中的HF与正极活性物之间的副反应,避免电极表面生成的电绝缘性LiF对电极的倍率性能造成不良影响[2,12],限制电极在循环过程中阻抗的增加,从而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

样品在0.1C循环40次的循环曲线如图5所示。从图5可看出,包覆样在开始阶段的放电容量不断增大,循环至第5次时容量达到最大值209.7mAh/g,容量变大的原因是电极与电解液需经数次循环才能达到充分浸润,此时放电容量最大。未包覆样的放电容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衰减较快,经4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至179.6mAh/g,仅为首次放电容量(211.8mAh/g)的84.8%;SrF2包覆样首次放电容量为206.1mAh/g,循环40次后容量为196.0mAh/g,容量保持率达95.1%,远高于未包覆样的容量保持率。这说明SrF2包覆层可有效地减小电解液与电极的接触面积,减缓电解液中强酸性的HF与正极材料之间副反应的发生。SrF2包覆层的作用机理类似于C包覆层的作用机理[13],可抑制过渡金属离子的溶解,增强正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改善材料的循环性能。

3 结论

篇4:1_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四篇关于“真情”“爱心”的文章,已经对“感恩”有了铺垫性的认识,能够理解感恩的意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理解“感恩”的含义,写出真情实感;

2.明确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

2.写出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测试卷、歌曲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学过《真情回报》这一课,大家有什么看法?

师:对,真情一定能得到回报。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有关“感恩”的随笔化作文课。

2.板书:感恩_______

二、调查问卷

1.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学生答卷。(问卷内容略)

2.教师小结:选A得10分,B得8分,C得5分,算算自己的得分,如果你的分数越高说明你的感恩意识强,分数越低说明你的感恩意识有待提高。

三、真情感受

1.师: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2.播放歌曲《感恩的心》,讲述感恩的真实故事。

故事内容: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3.教师小结

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又怎能不常怀感恩之情呢?谁能说说你感恩谁?为什么感恩?怎么感恩?

四、说感恩

1.小组内说感恩,然后汇报交流。

2.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它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感恩所有对我们好的人。感恩可以用语言来表示,也可以付之于行动。请你们拿出笔记录一下你认为印象最深的感恩故事吧!

五、写感恩

写作要求:要写出真情实感,句子通顺、完整。

六、品感恩

学生读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自评、组评、桌评的方式对作文进行评析。

七、改一改

师: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大家的建议,把自己的文章改得更美一些。

八、教师小结

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会觉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的。如果我们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如果我们曾感动于羔羊跪乳、落红护花,那么,你的生活是多彩的,是幸福的。

篇5:优秀教案设计沁园春_雪__赵磊

师:自信是自己相信自己。我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自信就是自己不难为自己,自己不和自己过不去。你不要想着一上来就诵读得跟央视的播音员一样,你就把你自己的真实水平读出来就行了,别难为自己,是不是?你来试试?(生陆续举手)生8:(诵读全诗)。(众生鼓掌)

师:多么清脆的声音啊!读得字字响亮啊,不过我纠正一下,读“分(fèng)外”不是“分(fēng)外”。好,基本上能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畅。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提高一步,大家说我们怎么读就能比刚才读的稍好一点点?好,你先说。

生8:我觉得应该再读出些气势。师:怎样的气势?

生8:因为毛泽东主席的词比较豪放。

师:词可分婉约词和豪放词。婉约词像大家学过的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我们也用同样的声音来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感觉怎么样? 生9:老师读得非常好。(众生笑)

师:你也打算这样读吗?好,好就错了!毛主席要是听到你这样给他读《沁园春·雪》,我想他是不会原谅你的。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要读出豪放的情怀,豪迈的气势来。毛泽东不是晏殊,他不是“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他不是每天在花间喝着一壶酒,然后捋着小胡子,与二三词友,浅唱低吟,风花雪月。毛泽东这首诗词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写的?昨天让同学上网去查相关资料了,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 生10: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在到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畔观察地形,目睹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这之前的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毛主席手书《沁园春雪》赠给他。

师:嗯,信息是搜集来了,信息在我们大脑上有一个同化的过程,从她这个背景资料,大家说说对我们理解这首词有哪些帮助?你刚才听到了什么?

生11:我听到毛泽东主席是在“重庆谈判”时,柳亚子来“索句”,这首词是手书给柳亚子的。生11:我听到毛泽东主席是在“重庆谈判”时,柳亚子来“索句”,这首词是手书给柳亚子的。师:你能把相关的背景资料讲给大家听吗?

生:当时日本投降后,全国人民深切渴望和平,毛泽东一身系天下安危,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这个时候,有一个很有名气的社会活动家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手书《沁园春·雪》赠送给了他。当时,在整个山城重庆广为流传。蒋介石非常惊慌,因为在当时山城重庆,在国民党那里,共产党是被说成“共匪”的,而毛泽东就是“匪首”,可这首词一发表,大家不禁要问,你见过能写出这么好的诗词来的“匪首”吗?所以蒋介石就纠集了一大群文人墨客要写一写,也写“沁园春”,结果填了好多,没有一首能够比得过《沁园春·雪》。

师:我们常说“有第一流的胸襟,第一流的学识,方有第一流的真词”,毛泽东的胸襟、学识不是那些“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的文人所能比得了的,所以柳亚子先生填了一首词,也是“沁园春”,是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的,其中有一句是“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折腰”是什么意思?为之倾倒、感佩。这是一点。刚才那位同学读你还听到了什么? 生12:我还听到了什么时候写的。师:你听到什么时候写的? 生12:1936年2月。

师:1936年2月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时期啊? 生12:(思考)

师:中国近代史学了没学啊? 生13:学了。

师:(对生12)让他给你补充。生13:好像是长征结束吧。

师:是的,1936年的2月,长征已经胜利结束,毛泽东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已胜利到达了陕北,你想毛泽东带领着这么一支破衫褴褛的队伍,在数十万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每个开动自己的两条腿,纵横驰骋数万里,横跨十一个省,胜利的到达了陕北。你想毛泽东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3:特别高兴。

师:嗯,咱还学过一首《长征》,《长征》最后两句是—— 生:(齐)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对了,岷山千里雪,“更喜”,一个“喜”,三军过后尽开颜。欢颜,欢笑,对不对啊?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来到了秦晋高原,一场大雪过后,毛泽东登上海拔千里的塬上,“塬”就是丘陵,登高远望,壮怀激烈,写下了这首“睥睨六合、气雄万古,一空依傍,自铸传词的第一流杰作中的杰作。”

刚才这位同学在读的时候还交待了什么?听出来了吗?(生13摇头)没听出来。细心的同学呢?听出来了吗?好,你来。生14: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师:还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历史把毛泽东推到了中国革命的风头浪尖,这样一种斡旋乾坤、把握今朝的历史使命感便油然而生了。大家知道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胸怀大志,他在像你们这般大的时候,就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虽然身经很多的挫折,毛泽东从来没有消沉过,我刚才看到很多同学从网上搜集了许多毛泽东的诗词,其中呢,这首写自1936年的2月。1925年的时候毛泽东还填过一首《沁园春·长沙》——(师诵读,众生合)“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有没有一些萧瑟之气啊? 生:有没有?

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那个时候,毛泽东是非常失意的时候,在党内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受到很多的压制,很多的排挤,他自己也说“心情怆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但就在这样的情景当中,毛泽东仍在这首词当中“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谁主沉浮?到了1936年2月,似乎可以找到答案。最后三句大家一起来读。

生:(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谁主沉浮?我主沉浮。带着这样的豪迈之气,这样的承担历史重任、心系天下的胸襟抱负,大家来诵读这首《沁园春·雪》。我认为这就跟刚才那位同学读的起伏不一样了。谁愿意来尝试尝试?谁来试试?好,你来。

生15:(诵读全诗)(生鼓掌)

师:老师觉得你的诵读有很大的进步。你觉得在哪些地方你处理的比较得当,比较得意?把你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15:就是最后几句,就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读出一种豪放、倾倒。“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上阕写“北国风光”,如此的妖娆,所以让我们为之倾倒。我们的祖国太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

师:她读的很得意。把你的朗读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15:我觉得要读好在韵脚。师:哦,韵脚。

生15:“北国风光”,“惟余莽莽”,“原驰蜡象”,“光、莽、象”几个字要重读。

师:要重读,要注意韵脚。诗歌诗歌嘛,是歌就要讲韵律。你看毛泽东写诗词他经常押这个“ang”,它比较响亮。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你到火车站接一个人,“李阳”,大老远就能听见。你要押别的韵,你像“i”,“晓乙”,别人就听不到,所以填词的时候这个也很重要,押“ang”,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大家在读的时候这个韵脚要打开胸腔,气发丹田,来读——“惟余莽莽”。好,还有哪位同学在来试一试?最好请位男同学来读吧? 好,你来。生16:(诵读全诗)(生鼓掌)师:自我感觉如何? 生16:很好!(众生笑)师:我从你的朗读中听出来了。

生16:我仿佛是站在高山上,从高处俯看白雪覆盖着的大地,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师:感觉找到了。老师再提一点小建议好吗? 生16:好!

师:老师觉得前面的读得低缓一些比较好,“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太可惜了,是不是啊?他们对不上祖国这样的大好河山,“俱往矣”,就像一个巨大的铁扫帚一样,一扫而过,历史的尘埃都过去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还看今天我们这些人。最后这种昂扬的、向上的情感就出来了。

能不能加上一些肢体语言来辅助一下你的诵读?当然,不是花里胡哨的,不是有意加的,而是作为一种辅助情感表达的方式,我是希望我们同学们不论读书也好,读诗也罢,发言也好,能够很自信的、能够面带微笑看着你的老师、你的同学,然后略加手势,既很礼貌有很风采的来展示一下。今天大家好不容易有这样一个舞台,那么就请你站在舞台的聚焦处,把自己最闪亮的一面展示出来。我来给你引起,“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生16:(诵读下阕,加手势)(生鼓掌)

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重复生的手势,伸出手来指在地上),这个动作做得好啊,毛泽东的这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势就出来了,是吧?“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做向下的手势),看到地上去了,错了,应是看到天上去,豪迈上去了,昂扬的斗志就有了。是不是? 生(齐):是。(众生加手势自由朗读)(环节二:朗读,小组展示)

咱们这样,大家在小组内搞一下分工,看看哪一部分适合女同学读,哪一部分适合男同学读,哪一部分适合齐读,大家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把你个性化的理解用个性化的演读表现出来。你不仅要做一些处理,你比如说停顿啊、重音啊、情感基调啊,你还要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来处理,好不好?我们5个组,挨个小组来展示,咱搞一个赛诗会,好吗? 生:好!(齐声,兴奋的)(生小组活动)

师:不好意思,打断大家一下,咱们开始吧? 生:(齐)好!

师:我建议从这组开始,有没有意见? 生:(齐)没有。

师:同学们记住了,大家不仅是听众,也是评委,要做一下点评,好不好?看看他们的优点,他们的缺点,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家一起来研讨。(小组朗读,众生鼓掌)

师:你们自己比较得意的地方,读的很好的地方是哪里?

生17:我觉得是下阙的后三句。就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读出了那种气势。

师: “数风流人物”,风流人物不是一个,是吧?是我们这些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民众。这样,我们一起读,这个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气势就出来了。

生17:然后,我觉得我是女生,声音比较娇嫩,在读这首诗词的时候应该把声音压低一些。师:哪个地方压低?

生17:我觉得我读的那一块应该压低,就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我读出了那种柔美之感。师:咱们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在描写白雪覆盖后的小山时,作者这样写道——(生随)“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像娇羞的少女一样,这种美好的感觉就读出来了。师:(走向另一小组)你们呢?你们有没有信心超过他们啊?那就“还看今朝”,看你们的了。来,开始。组2:(生一)《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生二)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生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生四)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生鼓掌)

师:我特别想给他们点评一下,行吗?你们这个设计较其他组很明显的优势是你们注意到了词分上下两阕,大家看到没有?我刚才讲词都是将格律的,“沁园春”它是一个长调,一共是114个字,上下两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下阙“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三二,这个地方不一样,对不对?都是由一位女同学领起。然后再看“望长城内外”,这个“望”叫做“领字”,一直领到什么地方呢?直贯一下七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下面也是一样,“惜”,惜到——(众生)“只识挽弓射大雕”。最后,“须晴日”、“俱往矣”三句,都是齐读。我觉得他们在处理的时候,上阕、下阕这种结构感、层次感把握得很好。是领的,上阕领,下阕也领;是那个男同学读的,上阕读这个地方,下阕还读这个地方;是合的,上阕一起来,下阕也一起来。(师对第一组)是不是?你们说呢?你们再给他们点评几句。

生19:我觉得他们该有气势的地方都一齐读,比较普通的地方都由女同学读。师:什么叫普通?(生笑)生19:不是很具有气势的部分。

师:噢,就是比较婉约一些的,是吧?“红装素裹”让给女同学来读。生19:就这些。

师:就这些,你们有别的意见吗?

生20:我觉得他们有气势的地方齐读的比较好,但是缺少气势,没有那种气概。

师:你指出了一个努力的方向。大家以后在读的时候要怎么样呢?不单单在技巧上我们要有所突破,更重要的要有一种感觉,中国古代读经有一种说法,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你读诗也好,读经也好,你在读他,他也在读你,这是一个共鸣和交流的过程。你看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不同的人,会读出不同的感觉,比如说我这里有这么一个材料,是著名作家方纪在《挥手之间》写的一段文字,其中谈到了《沁园春·雪》,(屏显)他是这么写的:“我们从这里仿佛看到了决定历史命运的真正力量,听到了革命前进的脚步声。我们在前线,在炮火声中,在闪耀的火光里,望着战士们持枪跃进的身形,这首词的思想和情绪就是触手可及的形象。我们置身于词的境界中了。词里的每一个字,如同火炬一般燃烧起来,整个前沿阵地刹那间一片通明。决定历史命运的不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是人民自己,是当代的‘风流人物’”。这是方纪在前沿阵地他感受到的《沁园春·雪》,每一个字都燃烧起来,照得灯火通明,他感受到了一种持枪跃进的力量,去鼓舞着大家把握今朝。我想,我们今天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感觉,但是,我们也要拥有自己的感觉,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很对,他能找到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最成功的诵读就是在于把这文字在你脑海当中变成可视的形象,再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当你读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你的眼前就能出现凛冽的寒风,漫天飞舞的雪花,茫茫的北国大地,能出现这样的形象,这时候这首词就在你脑海中活起来了,你把你的这种情绪用你的声音传达给所听的人,那就不一样啦。下一个小组再来!(组3展示)

师:给他们点评一下,因为你们刚刚下来,心情比较放松,我想听的也比较认真,点评不要那种大而点之的点评,比如说具体到哪一句、哪个字怎么处理比较好,说说?

生21:我觉得开头他们读得好,读出那种大气,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毛主席站在白雪皑皑的高山之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师:你看,选用的这些意象——长城、黄河,长城、黄河,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啊!这意象大,数字也大,“千里”、“万里”,可以说诗人是“精骛八极,视通万里”,站立于天地之间,那是一个多么崇高的境界啊!我觉得他讲的这点很好。你再来试试。我来给你开头,师:《沁园春·雪》,毛泽东—— 生22: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让他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还是我来开头,《沁园春·雪》,毛泽东—— 生2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生笑)师:你再来读。不要看屏幕,你现在就站在海拔千里的丘陵之上,俯瞰着脚下的大地,漫天飞舞着的雪花,展望着祖国美好的前程,我们即将要奔赴抗日前线,我们将要担当起抗日救亡的历史使命,来读——《沁园春·雪》,毛泽东——

生24: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师:好,有点意味。你来点评一下吧 生25:我觉得他们下阕第一句读得不好。师:怎么来读比较好?

生2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他们读得太普通了。师:应该怎么读?

生25:生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师:何为“折腰”啊? 生25:倾倒。

师: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折腰,点头哈腰,但是我们要为江山而怎样啊? 生:(齐)折腰!

生25:还有他们上阕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中的“欲与天公试比高”没读出气势。师:怎么读有气势?

生2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师:哎,对了,在毛泽东的眼里,群山如银蛇一般舞动,高原如蜡象一般奔驰,是不是啊?他们都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张力,在那里与老天比高低。

“有第一流的胸襟,第一流的学识,才有第一流的真词”。在唐代有一首写雪的打油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非常形象吧?雪下大了不是“江山一笼统”啊,都看不出来了,白茫茫的一大片呀。“井上黑窟窿”,那个井啊,古代的那个井口,雪盖不上,看着像眼睛一样(生齐)黑1“黄狗身上白”,盖上雪了,白狗就身上肿了,比平日大了许多。毛泽东笔下的雪景,那高原、群山像奔驰的蜡象,狂舞的银蛇,“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是一种精神啊,这是他思想的一种形象的表达,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叫“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这种好斗的这种精神贯穿整个诗作。下面,就让我们意气风发的、斗志昂扬的再来读这首词。

最后还有两个小组,我们来看这个(看大屏幕),(屏显)

(男女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男领)望长城内外,(男齐)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女齐)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男女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女领)惜秦皇汉武,(女齐)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给大家搞了这个分工,不一定比你们的更加高明,但大家照着这个呢对文章的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学们抬起头来,坐正了,很豪迈的,雄健的,很自信的,我来开始,《沁园春·雪》,1936年2月,毛泽东。——

(众生演读,课堂达到高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懂诗歌内容,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感受诗人胸襟气度,理解关键词语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来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通过理解诗人作为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培养学生立下远大抱负,敢于超越前人的精神。

二、题解与背景:

毛泽东(1893 — 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背景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 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1)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2)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3)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

“山”“原” 都是静物,写它们 “舞”和“驰”,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运用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群山起伏,丘陵绵延的壮观景致,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6)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3、让我们带着赞美,带着陶醉,齐读上阕。

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啊!老师经常发现有人把这个“娇”字写成“骄”,想想也有道理,这么美的河山,怎不令人骄傲与自豪呢?同学们看,毛泽东用这个“娇”字,用意何在?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 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既突出祖国风光的柔美。又照应“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句。有阳刚之雄健,又有阴柔之妩媚,这既是我们可爱的祖国,又是毛泽东诗词的美学追求。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5、真是战功赫赫,功勋卓著。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明确:“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其中“略输“”稍逊“”只识”几个词,有肯定、惋惜、委婉的批评,还有作者一点微微的自得。“惜”字可看出包含了惋惜兼有批判,“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一一做了贬谪。

6、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明确: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我个人认为,主要指毛泽东自己,因为“诗言志”吗?

当时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长征也取得了胜利,对于中国的局势成竹在胸。说是人民大众也有道理,因为他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代表。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能够促进祖国统一繁荣,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7.请仔细品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内涵吗?

好,我们就是毛泽东,让我们微微摇头,微微上扬嘴角,读这几句,读出这几种微妙的感情。

同学们,毛泽东望的岂止是北国风光啊!他望的是祖国的万里河山,他望的是中华几千年的历史舞台,他望的是中国美好的未来。

8、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评古为论今作铺垫。,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9、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 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五、巩固与迁移

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六、布置作业:

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

附:

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景: 江山多娇(望)

评: 古代帝王(惜)

颂: 人民大众(主旨)教诵读、比较,学习读诗品诗的方法,提高分析、鉴赏感悟诗词的能力,这一板块的学习,给学生的时间多点,这样便于学生绽放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陈河初级中学 黄华平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感受词中的形象,体会词的意境。

2、掌握本文写景、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学习时间:

两节课

学法提示:

查资料了解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通过诵读感受词中的形象,体会词的意境;小组探讨掌握词的写法及其他疑难。

导学过程:

一、预习完成

1、搜集作者及有关本文写作背景常识,了解清楚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作了本词?本词公开发表后有怎样的社会反响?

2、字词练习

(1)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意

红装素guǒ()稍逊()风骚 一代天jiāo()分()外妖娆 成吉思汗()原chí()蜡象

(2)选出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惟余莽莽(只)大河上下(黄河)

B、略输文采(差、失)稍逊风骚(差、失)

C、须晴日(必须)俱往矣(都)

D、数风流人物(数得上、点算)原驰蜡象(奔跑)

3、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沁园春•雪》的词牌是,题目是。一首词的词牌决定了词的,题目决定了词的。

(2)历史上,宋代是词的繁荣期,涌现出了以、等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和以、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

(3)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雪》属于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属于。

(4)秦皇汉武指的是 ;唐宗宋祖重要的历史事迹分别有“贞观之治”和 等。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完全文,思考问题(1)词的上片写什么内容?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词的下片写什么内容?又可以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的情感思想?

(3)上下片之间有怎样的关联?过渡的词句是什么?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2、交流质疑

小组交流学习结果;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

三、再读学习表达方式

细民课文,小组讨论本词是如何把写景、议论和抒情三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的?

1、写景部分,写出了怎样的美景?哪些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富有表现力的词或句子有哪些,说说你的理解?

2、对历史人物作者发表了怎样的看法?借此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怀?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3、文章上下两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班级交流学习结果。

四、诵读体味

篇6:1_泌园春_长沙_教学设计_教案

选修2-3教案

1.2排列与组合综合

教学目标:

掌握一些简单的排列、组合综合问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

【设置情境】

排列与组合是密切联系的,在一些综合问题中常常是涉及排列与组合两个方面,请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从6个男同学和4个女同学中,选出3个男同学和2个女同学分别承担A、B、C、D、E五项不同的工作,一共有多少种分配工作的方法?

【探索研究】

处理排列、组合的综合性问题,一般方法是先选后排,按元素的性质“分类”和按事件发生的连续过程分步,这是处理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解:要完成分配工作这一事件,必须依次完成“选出3个男同学”“选出2个女同学”“对选出的人再进行分配”等事项.

选出3个男同学的方法有C6种,不论用哪一种方法选出男同学后再选2个女同学有C4种方法,所以合乎条件的选法有C6C4种.而对每种方法选出的5个人再分配工作有A5种方法.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一共有分配方法C6C4A514400(种).

上面的问题,学生会错误地解成有A6A4种方法.教师要正确地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选出的3人是在5种不同的工作里担任3种,应为C5A6A4或C5A4A6.

例1.8个人排成前后两排,每排4人,若甲、乙必须在前排且不相邻,其余6人位置不限,共有多少种排法?

解:甲、乙在前排,可从其他6人中选出2人有C6种选法,他们与甲、乙一起排在前排有A4种排法,但甲、乙不相邻,应减去甲、乙相邻的排法A3A2,则前排有C6A4-A3A2种排法;对于前排的无论哪一种排法,后排有A4种排法.所以共有排法(C6A4A3A2)A48352(种).

例2.有6本不同的书,分给甲、乙、丙三人.

(l)甲得2本,乙得2本,丙得2本,有多少种分法?

(2)一人得1本,一人得2本,一人得3本,有多少种分法?

(3)甲得1本,乙得2本,丙得3本,有多少种分法?

(4)平均分成三堆,每堆2本,有多少种分法?

解:以人为主考虑,三个人去取书,根据分步计数原理求解.

(l)甲从6本不同的书中选取2本有C6种方法,甲不论用哪一种方法取得2本后,乙再去取2本书有C4种方法,而甲、乙不论用哪一种方法各取得2本书后,丙再去取2本书就只有C2种方法.所以共有分法C6C4C290种).

(2)仿(1)可知共有分法C6C5C360(种).

******44243242—第1页●共2页— 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二数学备课组

选修2-3教案

(3)这里没有指明谁得1本,谁得2本,谁得3本,而要确定甲、乙、丙三人每人得书的本数有A3种方法.所以共有分法C6C5C3A3360(种).

(4)设把6本不同的书平均分成三推每堆2本有x种方法,那么把6本书分给甲、乙、丙三人每人2本就有xA3种方法(因为每次分成三堆后,再分给三个人有A3种分法),而把6本书分给甲、222C6C4C215(种)乙、丙三人每人2本的方法有CCC种.于是xACCC

∴ x3A***3312333点评:一般地平均分成n堆(组),必须除以n!.如若部分平均分成m堆(组),必须除以m!

411C6C2C115(种)

如把6本不同的书分成三堆,一堆4本,另二堆各1本那么共有

2!

例3.4名男生5名女生,一共9名实习生分配到高一的四个班级担任见习班主任,每班至少有男、女实习生各1名的不同分配方案共有多少种?

解:由题意可知,有且仅有2名女生要分在同一个班,故有C5P4P45760(种).

【演练反馈】

1. 对某种产品的6只不同正品和4只不同次品一一测试,若所有次品恰好在第六次测试时被全部发现,这样的测试方法有多少种?

解:先选1个次品在第六次测试的位置上,有C4种方法,再选2只正品与剩下的3只次品进行全排列,有C6A5种方法.所以符合条件的方法有C4C6A57200(种).

2.把10名同学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组5人,每组里选出正、副组长各一人,再分配到两个不同的地方去做社会调查,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5C10C5225AA5种方法,再

解:把10名同学平均分成两组有种方法,每组里选出正、副组长各一人有52A2251252441把两个组分配到两个不同的地方有A2种方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共有不同的方法

5C10C5225A5A5A . 2100800(种)2A22

3.本队有车7辆,现要调出4辆车按顺序去执行任务,要求A、B两车必须出车参加,并且A车要在B车之前出发,那么不同的调度方法有多少种?

解:因为A、B两车必须出车参加,故调出4辆车共有C5种方法,按顺序去执行任务时,A车在24C5P4120(种)B车前与B车在A车前是等可能的,故共有 . 2P2

2【总结提炼】

对于排列、组合的综合应用题,一般是先取出元素,再对被取的元素按位置顺序放,也就是先组合后排列.但还要注意“分类”与“分步”.

布置作业:《习案》作业九

上一篇:开展百日安全活动总结下一篇:八个字读书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