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_消费及其类型_教学设计_教案

2024-04-08

8_消费及其类型_教学设计_教案(共5篇)

篇1:8_消费及其类型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的三种主要分类及含义;消费结构的含义和恩格尔系数

理解:过去、现在和未来收入的高低和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分配状况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人们消费的影响;钱货两清、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的异同点。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发掘以交易方式划分的几种消费类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理解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收入的高低和消费水平的影响;贷款消费。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的消费状况和以前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大家都说了很多变化,我们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消费及其类型。

【讲授新课】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和消费量成正比的关系:可支配性收入多,消费量就大;可支配性收入少,消费量就小。(强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时我们要注意这个可支配性收入,它是指扣除个人所得税和“三险”及住房公积金等剩下的收入,才是可支配收入。

收入在时间上有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分,这个与消费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消费水平决定于当前的收入,受过去和未来收入的影响。过去收入影响着当前的消费,就像书上的阿明一样,现在的收入减少了,但在短期内仍希望维持以前的消费水平,但是迟早还是会因为当前的收入而减少消费的。同样,未来收入也影响着现在的消费,如果我知道我下个月会下岗,那么我就会减少消费以备不时之需,对吧?如果我知道下个月会加工资,那么就可能会增加消费。未来收入还对下面我们要讲到的信贷消费有着重要影响。

收入水平对人们消费水平有重要影响,提高消费水平就必须提高人们的收入。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原因就在于只有收入增加,消费才有可能增加。

这是对于个人的消费水平来说的,对于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来说,它和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关。收入差距越大,总体消费水平就越低;收入差距小,总体消费水平就高。这就好像是平均分一样,如果全班有50人,80分以上的有25人,60-79分的有10人,剩下的是60 分以下的,那么我们班总体的平均分水平是不高的。但是,如果80分以上的有25个,60-79的有20个,剩下的是60分以下的,那么,平均起来就比第一个的平均分高。现在国家采取各种措施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也就是这个道路。大家想一想:我国实施的一个什么政策和这原理有关?(学生思考回答),共同富裕。

除了收入的影响外,还有什么主要因素在影响着消费?(学生回答),是的,价格同样在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关于价格的影响,我们上节课已经讲了,分为一般情况、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替代品和互补品。

收入和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除了这两个最主要因素外,我们在购物的时候还会考虑到哪些因素呢?(学生回答),是的,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以及服务态度、售后情况等等的这些因素都在影响我们的消费选择。

(二)、消费的类型

现在我们看消费的类型。

消费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方式,按照产品类型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前者是具体的产品,如钢笔、面包、衣服等;后者是服务消费,如家教、理发、旅游等。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按照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首先,我们看课本,找出钱货两清的消费有哪两种情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一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另外一种是对较复杂、品质不易辨别的商品,部分责任没有与商品一起交给消费者,这些未发生转移的责任通过合同和保证书加以界定,比如一些大件商品的“三包保证”。它们的共同点是无论责任是否完全转移,钱货都两清了。

接下来我们看贷款消费。找出贷款消费的含义(学生回答)思考怎样看待书上两位老太太的消费,(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对于收入稳定、未来收入乐观的个人和家庭来说,贷款消费是可行的、明智的,有利于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增长;对于收入不稳定、未来收入也不好的个人和家庭来说,贷款消费是不可行的、不明智的,加重个人负担,也对银行和社会经济不利。

因此,对于贷款消费,我们要做全面的分析,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盲目贷款,必须视具体的情况而定。

一般,同学们都喜欢去校门口的书店租书看,这又是一种什么消费呢?(租赁消费),我们找出租赁消费的含义,并归纳出它的原因、特点、优点。(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原因:使用次数有限,为暂时的使用买来不划算。

特点:商品的所有权不变,消费者获得一定时期的使用权。

优点:便宜、避免浪费;节约资源;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利用。

第三种划分方式是按照消费的目的来划分,生活消费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消费。对此,我们做一般的了解。

我们学习完了不同的消费类型,可见今天社会的消费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

“十一”长假快到了,很多人出外旅游。旅游消费属于以上的哪种消费?(学生回答)旅游消费属于劳务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由此,我们要注意:任一种消费都要从不同的类型上去分析,不能简单地说它属于哪种消费。

(三)、消费结构

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近几年来得到很大的提高,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有一定的关系。什么是消费结构呢?它和消费水平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消费结构就是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变化的方向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关系是:消费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意味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反之,消费结构的劣化意味着消费水平的降低。

看书本P22的居民恩格尔系数图,这副图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思考)这里关系到一个新的概念--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公式表示为:食品支出费用÷消费总支出费用。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知道:食品消费多,也就是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的支出,消费结构层次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少,表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幻灯片)

国际粮农组织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

恩格尔系数 60%以上 绝对贫困国家

恩格尔系数 50%--59% 勉强度日国家(温饱型国家)

恩格尔系数 40%--49% 小康水平

恩格尔系数 20%--39% 富裕国家

恩格尔系数 20%以下

极度富裕国家

我们现在再来看这副图,它表明我国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说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高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内容、消费结构。其中影响消费的因素是本课的重点,贷款消费也是要求重点把握的内容,我们要分清什么情况下的贷款消费是可取的,什么情况是不可取的。

课后习题

了解自家消费情况的变化。

篇2:8_消费及其类型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三课第二框《消费及其类型》

教案月

日(星期)第节

实习学校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实习班级高一四班实习科目政治课题章节第六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2、理解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3、理解总体物价水平的变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

4、了解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5、了解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6、了解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7、了解消费结构的含义及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

8、了解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9、理解恩格尔系数变化与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消费的类型”的学习,培养认识消费水平因素的能力、区分各种消费类型的能力、辩证分析我国消费结构变化的能力、理论思维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正确看待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学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重点难点 重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2、消费结构的含义、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难点:关于贷款消费的正确认识。课型讲课 教法讲授、视听资料启发 教具多媒体教学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货币,商品的价格等知识,那么同学们,当你有了钱,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的时候,你会干什么?也就是当你有了钱,你会干吗?消费。对,那么这节课,我就跟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关于消费的有关知识。首先呢,我们从结婚消费开始谈起。首先大家来看一个关于“结婚三大件”变迁的视频,同时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导致了结婚三大件的变化?

插入视频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提问:是什么因素导致了“结婚三大件”的变迁?

“结婚三大件”从七十年代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八十年代的电视,冰箱,洗衣机,发展到今天是车子,房子,票子。为什么七十年代的大多数的家庭并没有买车的念头呢?因为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达到是不是。也就是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人们消费的根本因素。从国家与国家来看,中国和美国,哪个消费水平更高?很明显美国,因为美国经济发达,从一个国家内部来看,比如说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山区,哪个消费水平高。东部沿海地区。

这也就是从根本上说,消费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过渡:具体到每一个家庭,消费水平也不一样。那么每个人或者每个家庭消费水平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1)

在一定条件下,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收入低,消费就低。收入与消费成正比。可支配收入:除去税收,三险一金

过渡: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水平就越高,美国人的收入高,可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以后美国人的消费下降了呢?插入视频

提问:为什么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人不花钱了?

金融危机以后,失业率增高,经济不景气,人们面临着失业的风险,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不乐观,所以不敢消费了。(2)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当人们对未来收入逾期不乐观的时候就会选择储蓄来应付将来以后有可能遇到的坏年景。

提问:针对人们对未来预期收入的顾虑,应该怎么样做来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们储蓄大多是为了养老,教育,医疗等等,当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体系都很完善的时候,人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消费水平自然而就上升。

过渡:除了当前收入和预期收入之外,在收入里还有什么因素在制约着消费水平?我们来看一个材料。

假如A市只有五家月收入达到了10万元,而其它家庭月收入都还只有800元;而B市大多家庭的月收入在3000到4000元之间。提问:如果你是联想电脑的销售商,会选择到哪个城市开店?为什么?B市。选择在B市,因为B市的家庭收入差距小,大部分家庭都有能力购买电脑,而在A市虽然有几家收入非常高,但是大多数家庭都买不起电脑,销售成绩也不会高。(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这是因为高收入者与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不同。高收入者该有的东西都有了,用于消费的比例小,储存的比例大,而且相对来讲他们的消费欲望也没那么强烈。而低收入者呢,有消费的需求和欲望,但是却没有钱,所以,如果要提高消费水平,也应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量越高

未来预期收入越高,消费量越高

收入差距越大,总体消费水平越低过渡: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除了收入还有什么?商场为什么会搞一些打折促销活动?价格。

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就会降低。我们回顾一下之前学习的内容,价格的变动对哪些商品的影响较大?奢侈品。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

因此,要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要保持物价的稳定,控制物价上涨。过渡:收入和物价都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这些都是一些客观因素,另外还有主观因素例如消费心理也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同学们现在思考的就是除了收入和物价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消费?提示,如果你去买手机,买P3,你会考虑什么因素?

3、影响消费的其它因素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与保养情况。讨论:根据上述知识点,说明如何拉动内需,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1)根本途径: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3)其它途径: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扩大广告宣传等等。

二、消费的类型材料:三人在讨论自己的住房甲说:我20年的积蓄60万正好买了一套房子。乙说:现在房子太贵了,我首付了30万,其余分期付款了。丙说:唉,我工作还没最后定下来,先租着再说吧提问:(1)三人的住房消费分别属于什么消费方式?(2)

它们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它们之间有何不同?1.按交易方式(1)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特点: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刻转移。(2)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特点:两权逐渐让渡给买主(3)租赁消费“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特点:商品所有权不变,只是商品在的使用在一定期限内发生改变。提问:人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购买什么商品时候会贷款消费,它有什么要求?

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或家居装修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在收入稳定且比较乐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提问:贷款消费好不好,怎么评价贷款消费?1)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是可行的、明智的。贷款对消费者来讲,它能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来讲,贷款消费能促进生产,推动经济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对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法制观念有积极的作用;对银行来讲,贷款可以增加银行的贷款利息,增加银行的收益。因此,国家在政策上是予以支持和鼓励的。这种情况下的贷款消费也是一种合理的消费,不属于超前消费。2)对于那些收入不稳定,对未来收入也不看好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是不可行也是不明智的。它不仅对银行不利,使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而且会加重个人负担,对个人生活不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将是负面。因此,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贷款消费的管理。2、按照消费对象过渡:将来车买了,怎样将它维护好呢,该选择那种消费类型好呢?买维护工具自己维护?请汽车美容中心来维护?这两种类型的消费方式相同吗?(1)

有形商品消费(食品、衣服等。)(2)

劳务消费

(家政、家教、维修、保姆、理发等)

3、按消费的目的划分(1)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时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2)发展资料消费---充电、补习

(3)享受资料消费---美容、旅游

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是建立在生存资料消费的基础上的,是在生存资料消费满足之后,寻求身心的愉悦和全面发展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正在逐步提高。据XX年国家统计局城调队在10个城市的调查,生活中最向往的是健康和舒心。五年前最向往的顺序是经济富裕,能与家人团聚,健康舒心。而现在,向往的顺序倒了过来,第一是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第二是能与家人团聚;第三是经济富裕。提问:向往顺序的改变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即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过渡:大家现在可以拿出纸笔,来计算你一下你的零花钱都是怎么花的?花在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上的比例各是多少?

三、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反应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过渡:现在再算一下你的食品支出,吃饭的钱占你零花钱的多少,这个也就是恩格尔系数。

2、恩格尔系数——在消费结构中,食品开支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59%以上贫困50-59%温饱40-50%小康30-40%富裕低于30%最富裕教学小结: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审阅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篇3:8_消费及其类型_教学设计_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消费对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

3、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及意义。

4、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科技;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一方面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也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经过学习,学生基本形成一定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在这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更明确地向学生指出:①我们的目标是“会学”;②我们是自由、富有个性、快乐的团队;③不怕说错,只怕胡说和不说;④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2、采用情景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课文为基本载体,教师通过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意参与、设置具体情景,设疑导思,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合作探究学习法。结合课本中丰富的图片资料,注重联系生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今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通过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爱国爱乡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探究“如何加大经济发展”来树立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意识。

四、教学资源: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经济生活)课本及教学参考书

/ 9

人民网、新华网 自制的教学课件

五、教学纲要: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一)生产与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情景一:《昨天、今天和明天》

大婶:那时侯穷,他家啥也没有

大叔:不是还有一件家用电器。主持人:还有家用电器? 大叔:手电筒呗。„„

师:一个手电筒让大叔当年引以自豪,而如今我们家里都有什么家用电器?(学生回答略)

师:几十年的光景,是什么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产生巨大的变化呢? 学生: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引出课题——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设计意图)

情景二:展示多媒体课件《找时间》 60年代在天上 70年代在墙上

/ 9

80年代在腕上 90年代在腰上

21世纪在„„

教师设问: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变化?

学生:反映人民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

(设计意图)

情景三:真情对对碰,父母亲童年的玩具是

我童年的玩具是

现在孩童的玩具是

教师设问:玩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反映人民人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父母亲可以增进与父母亲的交流与沟通,并能得到父母亲潜移默化的忆苦思甜教育,升华情感、确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亲身观察,体验生活(到儿童玩具店参观)感悟经济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实践基础。

引出课题——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讲授新课:

师:“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这个课题说明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现在我们一起探究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学生甲:众所周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大汉皇帝富有天下,夜夜笙歌、酒池肉林。什么样的玩意儿我没有享受过?令后世人自愧不如。

学生乙:你虽说金口玉语、一言九鼎,但你用过电话、手机吗?虽说夜夜笙歌、酒池肉林,但你见过电视、电影吗?

学生甲:这„„,唉!今非昔比

/ 9

教师设问:“今非昔比”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这说明生产决定消费,人民的消费不是由观愿望所决定的,而是由当时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所决定的。

师:那么生产怎样决定消费呢?大家能不能举例说明,请联系生活事例来论证课本中的观点。

课堂探究:

(首先把全班分成四个行政小组,分别讨论和探究“生产决定消费”的四个论点,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分队,有寻找原理理论,有举例阐述的,本组各小分队可以互相补充。)

学生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人民要消费什么,首先这东西必须要先生产出来,否则谈不上消费。就象小品《今非昔比》里大汉皇帝想打手机,那时有吗?想也白想。即使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起码有个前提条件是癞蛤蟆看过天鹅。

学生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一些新产品的出现,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民的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比如计算机、互联网的出现,一方面使生产趋于自动化、信息化。另一方面,人们的消费、娱乐方式也有了变化,可以在网上购物、网上聊天。比如我们班的同学见面不再问“你吃了没有,你家里的电话号码是什么”,而是问“你的QQ是„„”。我爸爸也经常问他的同事说:“你博客了吗?”,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要去罗马做客。就象老人家常问什么是卡拉OK一样。

学生3:生产又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意思是说消费质量如何,够不够“档次”“名牌”有没有水平,取决于生产的发展水平。过去我们生产落后,人民见面关心的是“生存问题”,现在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的转变。比如,在“五一”节过后,大人互问“到哪里旅游?是本省还是国外?是坐火车还是飞机?是参加团队还是自驾车?”。再如过去是请客吃饭,现在是请客流汗——上健身房去锻炼。

教师进行适当点评:你分析的很对,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或举例说明的吗?(学生补充的事例略)

学生4:那么课本说“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是什么意思?

/ 9

(由于这个观点超出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好能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给于讲解)

师:大家想一想,生产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消费,生产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们高质量生活、高质量消费。也就是说:“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某种消费,是因为生产领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使人们产生了这种消费的念头和欲望。”大家能不能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学生:有了DVD后,热门就有家庭影院的消费欲望。正因为汽车生产有了极大的发展,人们才有了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纺织业、服装业的大力发展,人们才有不再满足于“有衣穿”而是要穿名牌,这种追求时髦追赶时尚的动力还是生产创造出来的。

师:(总结、过渡)同学们分析得对,生产是不断发展的,是随着生产生产的发展,消费对象、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欲望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结束生产发展的历史,没有生产的发展,不仅谈不上消费,谈不上生存。但是,消费对生产也有它的反作用。有哪些反作用?

生:消费调节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被消费了,生产行为才算完成,生产也才能继续下去。因为,生产者生产的目的在于实现商品的价值,只有把生产出来的产品让消费者买去了。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否则,产品积压,生产酒药受到影响。

师:这也就是说,消费实际上为生产提供了一个“信号”。那么,消费的这一点作用,对生产者有什么启示呢?

生:关注消费市场的变化,关注市场信息,面对市场。

师:对,消费市场的变化对生产的作用不仅仅是这一点,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浙江有一家生产烟灰缸的工厂,出口到欧洲的烟灰缸小巧美观,口大缸浅,在欧洲一度很有市场,到了20世纪60年代时,这种烟灰缸很难卖了。原因是许多人在夏天都用上了电扇,风一吹,烟灰乱飞。该厂根据这一情况,生产了一种口小肚大的一款,于是又开始热销。到了80年代,这种口小缸大的烟灰缸销售又不乐观。原因是许多家庭里不再用电扇,而是用空调。这种口小缸大的烟灰缸显得不美观了,并且难于清洗。该厂有生产了一款口大、透明、不深不浅的烟灰缸,5 / 9

很快占领了市场。三款烟灰缸使该厂一直红红火火。请问同学们,这当中什么起作用?

生: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消费所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从电扇到空调的使用,引起人民对消费的不同需求,对工厂的生产起了很好的调整和导向作用,引起了企业的生产变化。

师:2008年第29 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举行,申办奥运会是许多国家梦寐以求的事,这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巨大的利益。那么申办奥运会有哪些利益呢?

生1:主办城市要进行基础设施、体育设施的建造,这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建筑材料、交通运输等。

生2:举办奧运会,帯来了主办方城市的住宿、交通、餐饮、还有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生3:我在互联网上査到,北京为举办奧运会投资达1800亿元,经济学家认为,从申办成功到举办奥运会,这7年内,奥运会将平均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3-0.4个百分点,这巨大的利益是世界各国不遗余力地申奥的根本原因。

师:大家分析得有道理,这说明了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道理? 生:进进力。

师:消费对生产还具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接着举例分析。

生: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消费的结果是生产出了人的体力和智力,生产岀了劳动力。

师:这对生产有什么反作用呢?

生:毎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有一个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消费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各种服务,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有一定素质的劳动者,因此,消费提高了劳动力的质量。如精神消费提高了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劳务消费使劳动者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这就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发展。

师:对,这样一分析,我们就更明白,请大家注意,消费为生产创造出的是“新的”劳动力,这个“新”就体现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素质的增强、积极性的提高等方面。消费还有什么反作用呢?

/ 9

生: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俗话说“钱,只有在使用的时侯,才叫钱”这句话体现了消费的作用,挣钱就是为了用钱,生产就是为了消费。

(设计意图)

师:(小结)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糸系中,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这二者对立统一,为了加强对他们的认识,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则材料,我们分成两组,各选一题,现场辨论。

(多媒体课件打出材料)某鞋业公司为了要拓展海外贸易市场,派出两位推销员到南剖非洲去进行市场调査,当地居民习惯光脚工作和生活。于是推销员甲向公司总部回复说没希望。推销员乙却说大有发展前途。如果你是该公司的老总,将釆纳谁的意见,南非是否有发展空间。我们分成两组。一组主张在南非拓展业务,另一组则反对。

(明确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分为八人小组,以四人为一方按辩论赛的要求、做好准备。要求其余的人填好纪录卡上交,作为课堂作业)辩论过程 主要观点:

正方:主张在南非拓展业务

(1)消费市场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商品生产者开拓出来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2)一个消费市场的开拓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新的消费热点是需要精心培育的。

(3)时代鼓励开拓创新。反方:反对主张在南非拓展业务

(1)商品生产者必须面对市场,产品必须适销对路。

(2)开发新市场,占领新市场是商品生产者的理想和追求,但是新市场的开发不是想当然的。主观臆断的。利益与风险并存。要反对开发的盲目性。

(3)生产决定消费,南非没有穿鞋的习惯由来永久了,并非市场空白点。消费者的需要才能形成市场。

/ 9

师:(教师对辩论赛进行综合评价各队同学的表现)

其实这个辩论的主题在于告诉人民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正如反方同学所说的要面对市场。但是我们不能拘泥于这种认识,要有创造性思维,如正方同学所说的,市场的空白点正是商家的用武之地。一旦开发成功,占领该空白点,那么这个新的消费热点就会带动相关的产业发展,这就是消费的反作用。

(设计意图)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生:

师:吴文俊、袁隆平、黄昆、王选、金怡廉、刘东升、王永志等这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他们是自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获得者。此外,国家还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大力发展生产力?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方法引导)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应当从多角度去分析:(1)分析国情,通过对国情的分析应明白,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国家的根本任务。(2)从科技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分析,说明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技发展与创新。(3)从改革人是发展的动力切入,说明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来推动。通过多角度分析增强学生的国情意识、科技意识和改革创新意识。

思路1: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大的国情;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摆脱落后,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后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思路2: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 9

思路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思路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客观规律。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租金生产力的发展。

篇4:8_消费及其类型_教学设计_教案

1.教学目标

1、在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5个3加3个3等于8个3的数学思想方法。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就让小胖、小亚和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和乘法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1、师:小胖和小亚买来一些苹果准备招待客人,请你算一算,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练习)

5×3=15(个)

3×3=9(个)

5个3是15

3个3是9 15+9=24

答:一共有24个苹果 小结:同学们通过先分别算出青苹果和红苹果各有多少个,再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真是个好方法

2、师:能不能把青苹果和红苹果一起算呢?(学生看图思考)

小结:青苹果是:5个3

红苹果是:3个3 一共:8个3 即:5个3 加上3个3是8个3

3、探究一练习(课内练习一)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练习)

6×4=24(个)

6×3=18(个)4个6加上3个6就是7个6

24+18=42

7个6就是42

4、探究一练习(课内练习二)一共有几个△?

()个4加上()个4等于()个4()×4+()×4=()×4=()探究二

1、书本P76—2

一个数的3倍加上这个数的4倍就是这个数的()倍。3 ×()+ 4×()=7 ×()

2、探究二练习(课内练习三)6×3+2×3=(8)×3=(24)

4×7+6×7=(10)×(7)=(70)

2×4+(8)×4=10×4=(40)

3×5+5=(4)×5=(20)

6×8+8=(7)×(8)=(56)

三、拓展练习

1、绿苹果和红苹果一共有几个?

红苹果:2×3=6(个)

绿苹果:4×6=24(个)一共:6+24=30(个)思考:把这些苹果重新放一放就可以巧算了。

2、绿苹果和红苹果一共有几个?

红苹果:2×3=6(个)即:看成1个6 1×6=6

绿苹果:4×6=24(个)

4个6 1个6加上4个6是5个6

一共:1×6+4×6=5×6=30

课堂小结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是因为每一份都是3。只要每份相同,可以合在一起算就方便多了。这样的简便算法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

篇5:8_消费及其类型_教学设计_教案

第二节

贯 【考点要求】

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题型有两种排列句序和复位填充。主要是考查检测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是最近十年来考查的重点,并且题目形式年年有创新,特别是连贯,考得比较多,着重考查内部结构的一致,逻辑的有机联系,上下语言环境的协调等。

对语言运用连贯的考查 主要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且年年必考,1995年、1998年分别考了两道题。命题角度是句子的衔接与句子排序,衔接与排序的目的在于确保贯通,表意明晰,词句通顺。预计今后仍将以单项客观选择为主,兼及非选择题的形式。

【方法技巧】

词序正误是重要测试项目,这是因为恰当安排词序,是保证语言清晰、连贯的基本要求。词序排列注意:

一:是具有承递性的词序排列要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如:观察、分析、判断;

二:是并列词语有的有尊卑之分用.列时要按照先尊后卑的顺序排列,如:校长、老师、学生;

三:是并列关系词语有的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排列时要先主动后被动,如:个人和集体。四:是音节由少到多,做到音节和谐。

句子成分排列是否合乎规定是重要测试项目。句子成分排列是否合乎规定主要是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的排列是否合乎规定。多层定语的排列应依照以下原则(从离中心词最远的算起):a.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表示“谁的”)b.指示代词、数量短语;(表示“多少”)c.动词、动词性短语;(表示“怎样的”)d.形容词、形容词短语;(表示“什么样的”)e.表示性质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什么”)如;

我们学校a两位b有三十年教龄c的优秀d的语文e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多层状语的排序一般是(以离中心词最远的算起):a.表原因、目的、时间等状语;b.描写作者感情、心理活动等状语;c.表处所,方向等状语;d.表范围的状语;e.表动作涉及的对象的状语;f.描写动作方式、状态的状语。如:我已经a在大会上c向大家e详细地f说明了情况。

句序调整是考查用语连贯能力的综合题型之一。正确认识、理解句群的意思是正确排序的基础。解答此类题要注意

以下几点:

a.抓中心。一个句群由若干个句子组成,总要说明一个问题,而语序是由中心决定的。因此,首先确定中心,找出表达中心的中心句。

b.抓思路辨层次。句群围绕中心组合句子,总是按一定顺序,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联系等。结构关系或总分、或并列、或层递、或转折等。

c.抓标志。句与句之间,往往有衔接的语言标志,如“首先”、“其次”、“开头”、“接着”等。还有指代词或上下旬照应的词语以及关联词语等。另外,还有语法、事理、氛围等其他连贯标志。

诗词排序和嵌入,解答此类题应利用诗词的特点。首先从押韵角度考虑:找出押韵的句子,然后将押韵句子排在偶数句,有的也可放在第一句,不押韵的放在奇数句;其次是根据对偶特点排序:凡能形成对偶关系的要结合起来,对偶句应放在三、四句或五、六句位置(律诗),也可放在一、二句或三、四句(绝句);然后再考虑意义关系。词的排序和嵌入主要是记住初高中所学的几首词的基本格式,如共有多少句,每句多少字等;然后根据词句的意义关系来排序嵌入。

连贯是从语言的组合衔接上对语言运用提出的要求。一篇之中,先说哪一段,后说哪一段;一段之中,先说哪一句,后说哪一句,都要作通盘考虑,合理安排,尽可能使文章前

后贯通,语意畅达,一气呵成。要使文章语言连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统一的话题

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说明一个道理,要保持话题的前后统一。每个句子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句子的话题与段的话题一致;每个段要围绕统一的话题,使段的话题与全文的话题一致。话题前后统一,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例:

二诸葛老婆追出来,二诸葛把她挡了回去,她还骂个不休。(应将第二分句改为被动句式,删去后一个“她”字。)

再如: ①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精神。你看,松树的叶子可以榨油,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与校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自己用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绿阴如盖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陶铸《松树的风格》)

这段话歌颂松树的自我牺牲精神。第一句总提对松树的自我牺牲精神怀有敬意,第二、三句分述它为人类献身的具

体表现,最后一句总结。每一句都围绕这个统一的话题展开,语意连贯、自然。

几句话说明一个话题,或几段话表述一个中心,中间不要插人与这一话题或这一中心无关的话。否则意思跳跃或中断,话题转移,影响语言的连贯。例如:

②到今年2月初,原定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的时京大学学报》上。这虽然还是初步的研究成果,但它的巨大意义是不难理解的。在长达1.6亿多年的中生代,„„尤其对了解恐龙在6000)多万年前灭绝的原因,更为重要。而这些研究均极为困难,因为很有用的研究材料太少了。这段话主要是说明研究恐龙蛋化石的重大意义,后边突然插入“而这些研究均极为困难”一句,致使话题转移,影响了语言的连贯。

二、表述角度要一致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说明一个意思,描述一个对象,总要有一个表述的角度,包括时间角度、空间角度、人称角度等。一个复句或意思联系紧密的几个句子,表述的角度应该前后一致。角度一致,语言才能连贯。例如:

③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秦岭荒山里混过日子,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他觉得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

也是享受。(柳青《创业史》)

例③前一句的三个分句都从时间角度来表述,前后两句又都以“他”为表述角度,语气连贯,语意畅达。如果不注意语言表述的角度,一会儿以“我”为观察的主体,一会儿又以“他”为叙述的主体,或者一会儿说“天”,一会儿谈“地”,表述角度不断变换,就会影响语言的连贯。

例如: ④1936年12月9日,欲赴临潼向蒋介石请愿的西安学生,在几座城门均被国民党关闭的情况下,于中正门(今解放门)向军警发动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终于感动守城军官及门卫,打开铁锁,冲出城门,奏响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的序曲。例④前边几个分句叙述的是“西安学生”,“打开铁锁”则承前省略换成了“守城军官及门卫”,后边“冲出城门”则又转回了“西安学生”,这样换来换去,影响了语言的连贯。最好在“打开铁锁”后句断,在“冲出城门”前加上“学生们”,语言就连贯了。

三、思路要连续不断

思路就是作者思想所走的路,这条思想的路应该是连续不断的,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句子的顺序、段的顺序安排要合理。事物之间都有一定的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事理顺序等。按照这些顺序合理地安排文章,语言才能连贯。一般说来,记叙文多以时间或空间为顺序,说

明文多以空间或程序为顺序,议论文以事理为顺序。句的安排、段的安排都应该考虑这些相关的顺序。例如:

⑤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袁鹰《井冈翠竹》)

⑥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叶圣陶《苏州园林》)

例⑤两句话从“远处”和“近处”的空间展开,描绘出一幅井冈翠竹图,语言衔接自然。例⑥是按总分顺序安排的,第一句先总说,后边则承接这个总说分别介绍,构成意思并列的两小层,思路清楚,语言连贯。

下边这句话连接得就不好:⑦新学期开始了,班委会进行换届选举。很多同学提议继续由张燕任班长,理由是她学习成绩好,踏实肯干,团结同学,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工作的计划性比较差。

例⑦列举理由应该是正面肯定,但句后突然来一个转折,给人的感觉好像倒是张燕不应该当班长。句子衔接不合理,影响了语意的表达。

四、语言衔接要紧密

注意语言形式上的衔接与呼应,也是保持话语连贯的一个重要条件。要使语言前后衔接紧密,可以采用下列一些方法。

1.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可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也可以连接句子或段落。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可以使语言连接紧密,语意表达连贯。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的第四部分是恰当使用关联词语的典范;既有连接分句的,如“我在十八日早晨,„„;下午便得至噩耗,„„;而文和珍君竟在遇害者之列”,“我向来是„„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也有连接句子的,如“我在十八日早晨,„„。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还有一具,„„。而且又证明着,„„”;还有连接段落的,像二、三、四段都是通过关联词语与上一段连接的。关联词语残缺或使用不恰当,则会影响语意的连贯。例如:

⑧这还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它的巨大意义是不难理解的。于是,这枚恐龙蛋化石千万年后扬名于今的机会再次到来了。这次机遇是否会再度失之交臂呢?

例⑧前边说是初步的研究成果,后边又说意义巨大,意思脱节。如果加上关联词语,说成“这虽然还是„„但它的„„”,表意就明确了,语言也连贯了。例⑨也是这个问题,前后两句缺少关联,可在后一句的前边加上“但是”。

2、巧妙使用意思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所谓意思有联系的词语或句子,包括序数词、表示时间或空间的一组词、表比较的词、同一词语、同义词语、代词、同义句子等。恰当使用这类词语或句子,可以使语言前后贯通,语意自然顺畅。例如: ⑩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它们几乎是笔直从山顶上穿过竹林挂下山来的。这便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业绩。他们在竹林里送走了几百个白天和黑夜,用竹滑道,用水滑道,送出一百多万根毛竹。(袁鹰《井冈翠竹》)“漏斗户主”陈奂生,今日悠悠上城来。他到城里去干啥?他到城里去做买卖„„自由市场开放了,他又不投机倒把,卖一点农副产品,冠冕堂皇。他去卖什么?卖油绳„„一共六斤,卖完了,稳赚三元钱。赚了钱打算干什么?打算买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高晓声《陈奂生上城》)1993年初,李广岭发现他收集到的一枚蛋化石很有些奇特。这枚较小的蛋化石,显得有些扁,直径为9厘米,约重450克,蛋壳完整,没有裂纹,比跟它同样大小的要轻。

例⑩通过几个代词,将前后意思巧妙地贯穿起来。例 11 开始写陈奂生“悠悠上城来”,接着三段衔接上一段结尾,分

别用设问句开头,相近的意思,相同的句式,将三个段落巧妙地衔接在一起。例 12 第一句只说他发现“一枚蛋化石很有些奇特”,紧接着却说“这枚较小的蛋化石”,“较小”在前边没有交代,很突然,致使语意表达不连贯。

3.适当使用过渡性语句或段落。从一个意思转到另一个意思,一个事件转到另一个事件,一个场面转到另一个场面,等等,需要适当使用一些过渡性的语句或段落,以避免文章生涩、不流畅。

例如: 13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大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 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鲁迅《拿来主义》)第二天下午四时。他真正没有想到,他简直认为这不可能,周恩来总理亲自来看望他们了。„„总理环顾室内,和许多在座的老同志点头招呼,谈笑风生。“你到底回来了,这里竟还有人说你不会回来了。„„好啊,你不是回来了吗?”(徐迟《地质之光》原稿)

例 13 前边有四段是批判“送去主义”的,这一段先总结上文,结束批判,然后引出下文,正面提出“拿来主义”,这样就把前后两个意思自然而然地连接了起来。例 14 前段结束时说和“许多”人打招呼、说话,后一段突然转到了对李四光一个人说,意思表达不连贯。修改时,作者在第一段

结尾处加上“他亲切地对李四光说”,语意就连贯了。

五、注意语言的节奏和声调。

语句节奏和声调的巧妙组合,常常能使语句更加连贯紧凑。

例:“世界屋脊”上的冰峰、雪岭、大漠、草原、奔腾的江河、晶莹的湖泊、数不清的珍禽异兽,以其特有的魁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容。

(画线词语两两相对,音节少的在前,音节多的在后一这是规律,描写对象由高到低,由远及近,读起来很顺畅)

第四课时

第二节

连贯

一、例题分析点拨

1、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B)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被妈妈找到了,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解析】原文的陈述对象是“小明”AD两项由于将主

语“小明”暗换成“妈妈”,导致与后面的分句连贯不上。C句虽与主语保持一致,但句子的“使”与“终于”即不合习惯用法,又与下文衔接不自然。只有B项能准确地表现了它们之间语意上的转折关系,通过“让”字引进“拽”“送”行为的主动者“妈妈”,被动者“小明”仍做主语,保持了主语的一致性。

2.选出与上句衔接恰当的一项(A)

她,已经年过50,对于演员年龄是大了些,可是。

A.只要听她唱,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

B.只要听她唱,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

C.只要看她的外貌,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

D.只要看她的外貌,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解析】这里只有A项才恰当。一个女演员,年过50,年龄大了,不再年轻,这是客观事实。唱起歌来,使人主观上觉得她年轻,情理上讲得通。B项说“发现”她年轻,变成了事实的年轻。CD两项的问题在于“外貌”,虽然外貌与实际年龄会有差距,但是上文说的是“演员”,外貌超出了演员活动的范围(唱、跳、演戏等艺术活动),因而背离了这句话强调艺术生命还年轻,还能大放光彩的本意。

3.选出与下句衔接恰当的一项(A)

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源,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流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膊了。

【解析】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源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境是阴沉凄清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考虑都应该选择A句。B句的“满天彩云”,景和情均与原文明显不协调。C句的“渐渐隐没”与原文的“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相矛盾。D句所描绘的北风、枯草、树皮也与原文不协调。4.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文句是(C)

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的迫切要求。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我国学述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B.翻译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C.翻译作品日渐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

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

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解析】AD两项的“这些翻译作品”在原文中缺少交代,属于指代落空。B句的“一方面’与句中“这些作品”语序颠倒,“提高了„„的素养”有毛病,素养多指个人的平日修养,用“中国学术文化”这个事物来修饰限制显然不行。只有C句避免了上述毛病,语意连贯,用词准确,是该题的最佳选项。

5.选出填入下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D)

秦代军队分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或驻守京师,或戍守边疆;地方军由都尉掌管。估计当时全国军队的数量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A.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率中央常备军

B.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率中央常备军

C.中央常备军的统率是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

D.中央常备军是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率 【解析】从A、B、C、D四项内容看,句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句式。为使上下文句式整齐匀称连贯紧凑,须考虑应选项的句式与“地方军则由都尉掌管”的句式相同。原文中第一句是总说,提到秦代军队分为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接下来应分别陈述两种军队的有关情况,因此应选择的陈述对象应为“中央常备军”,可删去AB两项。比较CD两项的结构,不难看出D项与下文“地方军由都尉掌管”的句式一致。

故D项适宜。

总之,正确解答语句的连贯和衔接题,首先要弄清楚语段说的是什么。叙事时,要搞清当事人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描写景物时,要抓住它的特点。论述一个观点的,要明确主张什么,反对什么,还要分析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其次,要仔细分析表达形式和方法,弄清怎么说。要舍得费精神去揣摩,比较上下文各句之间的关系和词语含义,特别是关键词语、句子所蕴含的信息,注意语意条件,根据说话的目的、对象、场合、范围、情景等因素会选择接句,选出续句。

二、课堂训练

考题1(1999年全国高考题)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③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①

④⑥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句式的选用和句与句衔接方面的能力。根据题干的内容揭示,不难看出两点,一是点明在杭州的时间是去年,隐含有“我”叙述时已不在杭州,那么能衔接的自然只能是句②;二是描写“景色美”的顺序问题,自江边至江面,再到江岸,空间关系很清楚,因此选③和⑥是恰当的。

考题2(1998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D)

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材魁伟,(a.粗黑的眉毛

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②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

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

A.① a ② a

B.① a ② b

C.① b ② a

D.① b ② b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连贯问题,侧重句式相同方面,句①中“身材魁伟”“两颊深陷”均是主谓结构,应选择其结构形式相同的b;句②中“不论„„”均是按类并列,所以应讨论如何分类才恰当,自然是b。因此,此题答案为D。

考题3(1998年全国)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用D列恰当的一项是(C)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官,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解析】解答此题要研究几个选项的表达次序排列,从事情先后的次序来看,理应是先传达上级指示,再议论购上污水处理设备问题,“环保没人管”是污染严重的原因,应排列在前,所以答案应选C。

第五课时:

第三节

【考点要求】

得体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

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

“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应各种情境条件,即主要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场合、对象、目的等语境条件的变化会引起用词不当、转述不清等现象,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要学会思考: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么说效果好,怎么说效果不好。既要考查说话者自己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者的诸多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所谓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

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文体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恰当运用书面语和口语,是社会上语言交流的一种重要能力,当面陈述

与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请人转述,不仅叙述角度变换了,做答时还要考虑到随着叙述角度的变换引起的其他因素的变化。

谦辞和敬辞的正确应用也是考查的重要项目,注重日常交际中谦辞敬辞的运用。复习时要牢记某些表谦称的词和表敬称的词,平时交际中也应注意正确表达。

对语言运用得体的考查,主要以主观改错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偶用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如 1994年第9题。预计今后仍将以主观改错题考查为主。

【方法与技巧】

一、适合上下文;词语使用准确,句式选用恰当

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

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合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

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

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

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

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地表达对事物的感情态度。

要注意的是,襄义词和贬义词的褒贬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语境中,也就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时,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可变成褒义,用这种说反语的方法起到讽刺作用。

如:“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四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清贫》)

句中的“伟人们”本是褒义词,这里不是指真正的伟人们,而是讽刺国民党那些贪官污吏,变成了贬义词。

《语文天地》1996年第1期《冤哉,南郭先生》一文有这样的句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不但不寻贤让位,反而溜须拍马屁走后门,送礼请客拉关系,且凭这一手平步青云,官运亨通。”

这句话用了“胸无城府”这一成语,可惜含义理解错误。《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第二版)释“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的谋算”。“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由此可知,“胸无城府”是褒义词;而上面的句子是说,这部分人没有文化水平,没有本事,当属贬义。看来,若将其改为“胸无点墨”,句子的毛病就消除了。

语言,不论是基本的单位词,还是大一些的单位短语、句子,甚至是更大的单位句群。片段,都不是孤立的,都有一定的上下文。上下文,可能是前后相关的词语,也可能是前后相关的句子,还有可能是前后相关的段落。一个词语使用是否准确,一个句式选用是否恰当,都与这上下文有密切联系。例如:

①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11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阿累《一面》)

②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鲁迅《故乡》)

例①要表达“疲惫”“疲乏” 的意思,和下文的“一团棉花”配合,使用“困软”最合适。例②最后一个分句使用被动句式,是受上文影响,承上省略主语,使全句语意连贯,语气顺畅。

二、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或叙述事件,或说明事理,或描述现象,或抒发感情,等等。因此,在说话或写作之前,先要明确目的。

语言的表达要适合表达目的的要求,是说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有的放矢。说“我们班全体同学要求自己都很严格,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和“我们班连×××同学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基本事实可能完全一样,但效果完全不同。前者适用于表扬,后者则有指责味道。所以运用语言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需要,采用恰当

说法。否则就不得体。

又比如夏衍的《包身工》,主要是反映包身工被人压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揭露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力对工人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因此,选用了许多能达到这一目的的词语和句式。第一段就很典型:

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喝着起身了。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的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夏衍《包身工》)

这一段一方面写包身工,他们“睡在拥挤的工房里”,“天还没亮”就“被”人像牛马一样“吆喝”着起床。被动句式及“吆喝”的选用,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另一方面写带工老板,他们则是“大声地呼喊”,“下命令似的高叫”,而且喊叫的都是一些命令式的短句。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同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带工老板的凶残、狠毒。

三、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因此,说写者就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个小朋友读过

老作家冰心不少文章,很敬重她。有一次见到她,这个小朋友问:“冰心奶奶,您今年几岁了?”“几岁”是问小孩子的话,用问小孩子的话来询问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奶奶,不得体。如果说成“您多大年纪了”,就比较得体了。鲁迅写文章时很注意这个方面,他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转述别人的话时,就直接称“刘和珍”,自己叙述时则称“刘和珍君”,表现了对她的敬重。又如:

④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养的例子是不能开的。(夏衍《包身工》原稿)

⑤他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紧急申请了经费,同时将这些情况告诉了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章良和常务副院长周曾铨俩教授。

例④“休养”是休息调养的意思,包身工生病躺着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暂时的休息,根本谈不上调养;因此,定稿时作者改成“休息”,适应叙述的对象,很得体。例⑤把情况反映给领导,说“告诉”是不得体的,应该是“汇报”。

四、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场合,即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还有听读者与说写者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目的,甚至招致不良后果。

反之,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而选择的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场合,既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构成的总体氛围,也指交际当时的自然情景和社会情景。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所谓"因境设辞”,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悲痛,或欢乐;或正式,或随意;或紧张繁忙,或轻松愉快,等等。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运用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在悲痛的场合,应该严肃、庄重,不能尽说些无关痛痒的笑话;在欢乐的场合,应该轻松、愉快,不能尽唠叨自己的苦恼、不满,如此等等。这是交际的总体氛围对说话内容的制约。如;

有这样一件事,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国好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

试想,听了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了如此失体不当的话,李太太该怎样说才好呢?如果说成:“太太也很文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如此你“酸”地来,我“辣”地去,这家宴还能办成?友好关系还能持续?或者来句“谦虚”的:“太太过奖了,我哪能比得上你们日本女人!”这就有失尊严了。所以李太太一愣后,说的是“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的文明哺育了日本”。这句话说得含蓄得体,深富涵养,符合交际场合,使日本太太听了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歉然地一笑,但又不感到尴尬。

此外,还要利用特定的场合,学会“因境设辞”。曾经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年春天,他去拜访一位久未见面的老同学。那天,天气特别好,连绵的阴雨过后,艳阳高照,春光融融。老同学打开门,看见是他,高兴地说:“嗬,老朋友,你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阳光!”这句话借助时令天气,一语双关地表达了对客人到来的喜悦和欢迎之情,可谓恰到好处。又如: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

你是谁?

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曹禺《雷雨》)

周萍是鲁侍萍的儿子,但是在那个场合母却不能认子,因此虽然情之所至她几次险些吐出真情,但都恰到好处地及时转到了别处。转折的成功,就是充分利用了她的另一个儿子被打的具体情境。

五、把握语体,用语准确

语体,是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形成的不同的语文体式。分别起来,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包括一般谈

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有几种主要的变体,如公文事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比如文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郑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易懂,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头语体、文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

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章里硬要使用一些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又如:

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关于严禁贩卖鸦片的命令,其中说到如有违令者,“船货交公,人即正法”。有外商问:“什么叫‘正法’?”中国官员答:“正法就是杀头。”

这一段,林则徐说的是法令,所以用的是庄严典雅的“正法”,官员是口头对话,所以用了浅显易懂的“杀头”,和各自的语体都很协调。

六、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运用。面陈,要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就行,这

种表达方式简单一些。

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代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方式复杂一些,必须考虑变化了的各因素的恰当表述。

如:1999年5月28日《光明日报》2版简讯《韬奋书店在京开业》中的一句话在转述时称代失误:“据该店经理介绍,每日平均售书数千元左右,本店除零售外,还为读者提供代购、代邮、代送、批发等项业务,兼办作家签名售书业务,每逢节日书店将实行书价优惠。”

据《现代汉语词典》:“该”作指示词讲时,“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本”则有“自己方面的”这一义项。因此,句中的“该店”是用简讯作者的口吻,“本店”则应是书店经理的口吻。又在为“经理介绍”后用的是逗号,且以后的话语没有引号标示,这就表明后面的话语应是简讯作者对经理的话的转述,该用简讯作者的口吻,即该用“该店”而不该用“本店”。如果不改动“本店”一词,就应该用引号把经理的话标示出来,而不用转述的口吻。但标号在口语中是难以“读”出来的,所以此句最好还是以转述的口吻,将“本店”改为“该店”,或者干脆删去“本店”二字。

第六课时:

第三节

一:例题分析点拨

1、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要求:(1)不变原意;

(2)人物、人称表达准确;

(3)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珊珊说到这件事。

小王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

小王说:。

【答案】A.小王说:“珊珊,小李他明天上午不到语文组找你妈妈了,请你转告一声;他还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她行不行。” B.小王说:“郭老师,小李说今天上午不来找您了,问明天晚上去您家找您行不行。”

【解析】此题要求把同一内容对不同对象在不同时间进行转述。首先,我们要把握内容。内容有三点:(1)请小王转告郭老师;(2)明天上午小李不去语文组找郭老师;(3)并请

问一下后天晚上去她家找她行不行。然后我们要把握时间:一是当天下午,一是第二天一早。当天下午,转告内容的时间可不变,第二天一早,转告内容的时间就要提前一天。我们还要把握受话对象:一是老师的女儿,一是老师本人。同时,我们还要把握语体色彩。

与原话比,A句小李的代词由“我”变为“他”,“郭老师”变为“你妈妈”,根据对象变换称谓代词,但内容不变。由于是当天,时间不变。符合口语,用“请”表尊敬。

B句由于是第二天转告,时间由原来的“明天上午”变为“今天上午”,“后天晚上”变为“明天晚上’;由于在“语文组”,“语文组”在对话环境中省去;加称呼,用“您”,表尊敬,语言得体,内容未变。

2、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铅笔盒)。目的(l):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

目的(2):向别人介绍、推荐自己的这种文具盒。

【答案】目的(1)应包括文具盒的质地(材料)、形状。色彩(图案)以及文具盒内的物品(其中前三项必须说明)。目的(2)应包括文具盒的质量、用途、外观、价格四项。

【解析】上题两种目的很不相同,必须做出“有所不同”的

说明。“为找回自己的文具盒”,最重要的是要说明“自己的文具盒”不同于他人文具盒的独有特征或标记,语言要朴实真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文具盒,则应侧重说明自己文具盒的性能、用途方法的优点以及造型、色彩、图案的美观,或运用形象说明的方法,语言应具有描述性。必须根据不同的目的,注意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怎样说,不该怎样说。这告诉我们要有意识加强实用性文字的写作训练。此类题不完全是语言组合的问题,还涉及考生的知识、阅历、修养等问题。要做到得体必须注意增长知识,增进阅历,提高修养,必须具有学以致用的观念

二:课堂训练

3、广播稿要求通俗、口语化,一听就明白。把下一段文字改作广播稿时,有四处非改动不可,写出这四处的序号。

自a从我省西部b地区发生强烈地震c以来,本市各界d对赈灾e以后的人民生活十分关心,积极开展赈灾f活动,捐款累计g已逾 100万元之巨h。我厂原来已经捐款(包括

捐赠衣服、物品折款I)8万元,昨天又捐款 2万元。这些钱物j已经转送到了灾区k。

【答案】[e][f][h][i]

【解析】该题考察的就是运用口语的能力,恰当运用口语与书面语,是社会语言交际的一项重要能力。口语是表达 的一种方式,用口语表达意思,作用听觉,因此,必须“通俗”“一听就明白”。辨析口语运用正误,就要辨析听后是否会产生歧义,听后是否感到不解或者费解,以及是否通俗、流畅。

广播稿只有用口语表达形式写下来才能让人听明白,而上面提供的材料是用书面语形式写成的,人们可以看明白,但要念出来给人听,就会使人误解。

该题中“震灾”与“赈灾”同音异义,用口语表达时必须修改,以免产生误解。“逾”是书面词语,不通俗。“100万元之巨”也是书面化词语,不通俗,不符合广播稿要求。另外,广播中不能使用书面语才能用的括号加注释说明的表述方法。

4、下面是周华同学给博物馆金馆长写的一张便条,其中有些词用得不得体,请你帮他修改。(1995年高考第30题)金馆长:

您约我今天下午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馆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决定改期。具体 改在何时,另行磋商。

周华5月18日

【答案】 ①“光临”改为“到(去)”②“决定”改为“不

得不(只好、只能)”③“磋商”“商量(商议、商定)”

【解析】结合具体的语境,“光临” “决定” “磋商”三个词语用得就不得体。“光临”为敬辞,只能用于说话双方的对方。“决定”用在这里非常不礼貌,有劳人家,说话应该客气。“磋商”是“反复商量,仔细讨论”之意,用在这里不合适。

5、下面是协议书的一些条款,表达不准确、不严密的条款是(B)

①甲乙双方不得终止协议,否则,由终止方负责对方的全部经济损失。

②甲方投资装修的房屋将作为不动产,在期限满时移交乙方,不包括室内设备。

③甲方向乙方提供的钢瓶 1000只,分三次供完,乙方在甲方贷到全付款。

④此协议自1996年1月 l日起至1999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3年。期满后,如无其他特殊原因,协议继续有效。

⑤由甲方提供周转资金人民币2万元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答案】①③④

【解析】上题①句“甲乙双方不得终止协议”语意不明,应改为“甲乙任何一方不得单独终止协议”。③句中“乙方在

甲方货到全付款”也不明确,是“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呢,还是“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呢?这有明显分歧,容易产生纠纷。④句中“有效期”分明是4年,却写成3年;期满后协议能否生效,那是“后话”,可以不写;句中“如无其他特殊原因”句意含混。②⑤句表达准确。严密、无问题,所以正确答案是B。

三:知识迁移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6分)

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答案】(1)在学生的心中,粉笔已经不是一支笔,而是一个象征,一个知识凝聚力的象征;黑板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书写板,而是师生交流情感,交流知识的乐园!

(2)在人们的思想里,阿Q已经不是一个文学形象,而是一个象征、愚昧、不觉悟的象征;阿Q也不是一个普通的词语,而是“精神胜利法”的代称。

【解析】这是选自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原句特点是先否定后肯定并列关系的复句,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它是一个开放型的题目,这类题近几年高考都考,分数还有加大趋势。我们

认为这一类比做对几道选择题的难度要大,也最能看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是个好题型。

课后作业讲评(4课时)09高考真题

1.(09全国卷Ⅰ18题)下面文字中画线的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分)

三仙姑对女儿小芹一直管得很严。小芹①后,跟小二黑②好上了,三仙姑说什么也不同意。她③道后,就一个人悄悄跑到前庄上去找小二黑④恰巧小二黑这时也正要找她,于是两个人就商量对付她⑤的办法。她⑥把小芹娘⑦的事从关至尾向小二黑细说了一遍。

答:③改为“小芹”;⑤改为“三仙姑;”⑥ 改为“小芹”;⑦ 改为“她”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③⑤⑥用“她”指代不明,⑦用“小芹”语意重复。

2.(09全国卷Ⅰ19题)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5分)

示例:该标识以“书”和“沈阳”的首写拼音字母为设计元

素,体现活动的主题与地域;翻开的书和两书交汇处的眼睛,对“开卷有益”作出微妙表达。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时要扣住主题“沈阳全民读书月”(特别注意“沈阳”和“读书”)和题干要求“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语言要求流畅、富有文采。注意字数要求。

3.(09全国卷Ⅱ18题)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这段文字语言简明,衔接自然,语意连贯。(4分)

苏泽广真是哭笑不得, 苏泽广①觉得儿子合图还不懂事,把家托付给他②是徒劳的,便失望地起身。然而他刚要离开,他③突然跳下椅子,合图④吹灭桌前的蜡烛,“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抱住他⑤的腿,在黑暗中说:“爸爸,你放心吧,你⑥要是不回来,我⑦管这个家!答案:①删除或改为“他”; ③改为“合图”; ④删除或改为“他”; ⑤改为“苏泽广”或“父亲”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衔接、连贯的能力,①删除或改为“他”避免了语意重复,也达到了简洁的效果;③改为“合图”使指代明确;⑤改为“苏泽广”或“父亲” 使指代明确;使前后文衔接、连贯。

4(09全国卷Ⅱ19题)、利用所给词语写一段话,介绍“征集全民健身口号”活动的结果,要求语意完整,句子通顺,字数在50-60之间。(4分)

来源广

一个月

入选口号

千余条

“我运动,我快乐” 示例:全民健身口号征集活动在一个月里收到应征口号千余条,稿件来源广,参与人数多,经过评审,最终入选口号为“我运动,我快乐”。

上一篇:马寨小学学校标准化建设自查自评报告下一篇:读时间简史有感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