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2024-05-12

六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精选6篇)

篇1:六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月0℃等温线

8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限

水田与旱地的分界限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2、四大区域:

⑴、划分及分布: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降水量(400mm等降水量线)

确定青藏地区与其它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地形地势

确定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气候

一.

北方地区

1.地形区:东北平原---黑土地

黄土高原---黄土地,水土流失严重,措施(1修筑梯田

2)植树造林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地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中国重要的林区。

耕地:旱地。

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东北平原,春小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华北平原,冬小麦)

2.工业区和工业中心

: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

3.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二.

南方地区

1.主要地形区

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高原:云贵高原。

丘陵:东南丘陵。

盆地:四川盆地。

山地: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南岭等。

2.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西部地形多高原和盆地,东部地形多丘陵和平原。二三阶梯分界线:巫山(左四川盆地,右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气候特点

1.主要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800mm,>0摄氏度(冬季

三、南方地区的农业特点

耕地类型:水田。

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和热带作物。

三.

南方地区有色金属资源相当丰富

四.

云南傣族服饰短衣长裙,房屋:竹楼,为了适应多雨气候

三.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和甘肃(兰州)、宁夏(银川)的一部分。

西部:新疆:三山夹两盆;东部内蒙古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产品:肉、奶、皮毛

气候:“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成因;深居内陆,又有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早。因素:海陆位置

绝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少部分为温带季风气候

和高山高原气候

气候特征:干旱,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2)自然景观的变化——从东到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降水量从东到西逐渐减少。

三.河流: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内流河)

1.主要农业区及农作物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盆地中的多个绿洲。主要生产小麦、棉花、甜菜、瓜果等。(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位于黄河沿岸,主要的灌溉农业区

新疆地区:棉花好,瓜果甜。有利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发展农业的条件

优势:日温差大;光照强,热量条件较好。劣势:降水少,水源不足

一.

青藏地区

一.地形特点:

以高原地形为主

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被誉为“中华水塔”

二.气候

1气候类型:高山高原气候

2自然环境特征:高寒。

三.农业畜牧业

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等作物穗大粒饱原因: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重要牧区——代表性畜种是牦牛。主要农业区——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聚宝盆”——柴达木盆地。神奇的“天路”——青藏铁路。

青藏地区的藏族人民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藏族人民的主食是糌粑,即青稞、豌豆炒熟磨制而成的炒面。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东北地区

1.位置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2.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3.气候特征: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降水多集中在夏季(空间分布上大致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

4.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不均。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区人口较少。

(2)。满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5.城市分布:

(1)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线沿线地区(铁路运输占主要地位),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沿线地区。

(2)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重要的铁路枢纽。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3)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

(4)沈阳:职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5)大连: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水产基地

6(1)农业发展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地形平坦,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2)主要农作物:①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其中玉米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小麦在东北平原广泛分布。②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甜菜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3)农业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原因:地广人稀

7.重工业基地

(1)工业发展优势条件: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

(2)工业特征和工业部门: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学工业等。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一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1.位置: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

2.范围或组成: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

5.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6.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香港的年降水量并不算少,但严重缺水。原因是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ƒ缺少大江大河。

有效的解决措施有:控制人口规模;‚提高节水意识,发展节水技术;ƒ采用污水净化措施:④跨流域调水或海水淡化。

7.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及措施

(1)问题:城市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地狭人稠

(2)措施:“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

二.发达的交通运输

1.地位;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有许多航线通往世界各地。

2.发展现状:(1)海运:拥有宽广的海域和良好的港口设施(2)航空:国际航空中心3)铁路与公路:香港与祖国内地有京九、广深铁路、高速公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相连,交通运输非常便捷。

三.先进的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

1.旅游业:2.国际会展中心:3.国际信息中心:4.发达的教育:

3.经济结构: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

(1)对外贸易:香港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由港,对外贸易长期是香港的主导产业。

(2)商业:香港商业发达,被誉为“购物天堂”。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香港给祖国内地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祖国内地给香港提供: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厂房和日常消费品。

第二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

一.地理概况

1.位置: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毗邻珠海经济特区。

2.范围或组成:澳门特别行政区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3.面积变大原因:因1.珠江口西侧泥沙大量淤积,2.填海造地,4.气候与环境:澳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环境优雅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5.经济:主要经济支柱有博彩、旅游、工业、房地产业以及服务业等。

6.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是:①气候宜人,环境幽雅;②中西方文华融合,有众多的名胜古迹;③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④交通便利

※在右图中填写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珠江三角洲的成因:由珠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三角洲的总称,简称“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包括9个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2.位置及重要性(优越性):临近香港澳门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南大门”。

3.地形:以平原为主。4.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5.发展农业的条件:土地肥沃,河网纵横,水热充足,拥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6.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其有利条件是:①临近港澳台及东南亚:②国家优惠的发展政策;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华侨众多,是著名的侨乡;⑤丰富的劳动力及土地租金低廉;⑥相对开放的历史经验。

二.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1.发展过程:通过从境外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引进来: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

走出去:商品出口

2.主要城市及发展

(1)广州:①广州别称“羊城”,是著名的侨乡,华侨人数居全国各城市之首。广州文化教育发达,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粤剧、粤菜、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等蜚声海内外。

(2)深圳:深圳位于珠江口东侧,南邻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竞争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3.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前店后厂“,珠江三角洲——“厂”;港澳——“店”。

4.港珠澳大桥中部为什么建成海底隧道?方便大型船只通航

5.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作用(意义)

①缩短了车程,拉近了港珠澳的距离。②加强了珠江口两岸的联系,利于经济往来。③有利于形成深港、广佛、珠澳核心都市圈④有利于三地的物质交流和人才流动。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是:临江滨海;多条铁路通过;稠密的公路网;多个航空港;水网密集。

区域核心城市。上海(核心)——中国规模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南京————“六朝古都”,是区域内北翼的中心城市,南京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杭州——“中国丝都”,区域内南翼的中心城市,加工制造业发达,也是著名的旅游观光城市。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北京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地理位置:①北京经纬度:40°N,116°E,位于中纬度,暖温带。②位于华北平原北缘,不临海洋。

地形特点:以平原、山地为主。

地势特点:西北高,东南低,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记住图中燕山山脉、太行山、华北平原等地形区。

气候类型及特点: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于夏季。

北京——文化、政治、经济、交通中心

城市职能:北京是中国首都,是中国政治中心(例:人民大会堂)、文化中心(例:大学,博物馆,图书馆)和对外交流中心(例:外国大使馆)。

北京面临有哪些发展中的问题?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1.①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南部,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2.②海陆位置: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闽)相望。

3.台湾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区。

4.组成: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

地形地势特点: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依据:河流大多自东向西流。山脉集中分布中部和东部,平原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台湾山脉走向:东北—西南

说出台湾岛东部与西部年降水量的差异,分析导致这种差异主要原因。

东部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中国“雨极”火烧寮,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

为什么台湾岛上的河流都比较短促,水能资源蕴藏量却相当丰富?

短促:台湾面积狭小,以山地为主。

水能丰富:①台湾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②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落差大。

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经济模式为:进口——加工——出口型(或外向型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强

旅游业:台湾省旅游业发达,现已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主要旅游景点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

(1)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

①有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②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③积极吸收国外资金④政策支持

铁路线的分布特征:呈环状沿海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地形

原因:①周围沿海地区地形平坦

②沿海地区人口和城市集中,经济发达。

台湾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中东部山地人口稀少

俄罗斯

民族:居民以汉族为主.全省约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哈萨克斯坦

蒙古

主要城市:台北: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

高雄:新兴重化工业基地,也是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台南:台湾省最早兴起的城市,也是重要的渔港和食品工业基地。赤嵌楼为台湾省著名的古迹。

第三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位置: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据图记忆: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是我国陆上邻国最多的行政区)。

1.地形(地形特征):

以山地和盆地为主,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看图记忆)。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温差大,降水稀少

干旱是新疆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原因;深居内陆,距海洋远,受山脉阻挡,海洋水汽不易到达。

3.河流和湖泊:绝大部分河流为内流河,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湖泊多为咸水湖和内流湖。

资源丰富:①土地资源丰富、草地资源丰富②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

③气候资源:太阳能资源丰富(原因: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充足)、风能资源丰富(①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②植被稀少摩擦力小)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有什么影响?

对西部地区:①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增加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对东部地区:①能够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②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③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

新疆种植棉花优势条件:①昼夜温差大,可抑制病虫害;②降水少,晴天多,空气湿度小,有利于棉花生长和收摘

③盆地边缘多绿洲,地形平坦

④有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

新疆哈密瓜特别甜的原因:①日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养分得以积累。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

2.新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新疆干旱区面积广,生态脆弱;

人为原因: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

3.采取的措施①植树种草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休耕、轮牧、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防治土地沙化。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喀斯特(石灰岩)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崎岖。地势西高东低。

气候及特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贵州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海拔较高,夏季较为较凉爽,故'寒暑适中'

贵州河流常常出现“无头河”、“无尾河”?因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暗河众多。

贵州年降水丰富,但许多地方都缺水。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原因:①喀斯特地貌广布,降水多渗漏地下②地形崎岖,取水困难

③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措施:①保护植被,涵养水源

②兴修水库,调节降水时间分配③发展节水农业

1.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贵州石漠化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①土层薄,植被根系浅,石灰岩成土缓慢。②地形崎岖,山高坡陡。

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人为原因:陡坡开垦,过度樵采,过度放牧,滥垦乱伐,不合理开矿和工程建设

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石漠化治理的措施)

1.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

2.生态工程措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

3.社会经济措施:①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

②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③生态移民。

4.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六盘水),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

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淀区,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祁连山脉的乌鞘岭,东到太行山。主要包括山西和陕西大部分、宁夏和甘肃一部分。

2.黄土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②缺乏植被保护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滥垦乱伐,过度放牧,不合理采矿等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1植树造林、种草

2坡耕地改水平梯田。

3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

3.地表特征:沟壑纵横(或: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形成黄土梁、黄土墚、黄土峁三种地貌

黄土塬:平坦的黄土地,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黄土梁:长条形的黄土高地,黄土峁:孤立的黄土丘,二者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和交通。

传统文化:剪纸

腰鼓

信天游、秦腔

白羊肚头巾

篇2:六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黑种人的故乡

1. 地理位置:绝大部分位于_南北回归线_(纬线)线之间,地处_热带_带;位于_撒哈拉__ 沙漠以南,东临_印度洋_洋,西濒_大西_洋。

2. 地形以_高原_为主。

3. 气候:_热带草原_(类型)气候分布最广。茅草屋是非洲典型民居,与气候的关系是:__草原广布、原料丰富、气候干热、逐水草而居__。

4. 独特的文化:击鼓、制作木雕、编织工艺品。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

1.矿产资源的宝库,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_金刚石_、_黄金_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2. 热带经济作物的原产地:_咖啡_、_椰枣_、_油棕_。

3. 经济落后的原因:历史上长期受到殖民主义者的占领和掠夺,出口_初级农矿产品_,价格_低_,进口_工业制成品_,价格_高_。

4. 进入21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商业的发展,消费的增长,成为推动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1.世界上人口_自然增长率_最高的地区,_旱灾_是这里常见的自然灾害。粮食不足成为本区普遍遇到的问题。

2. 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_粮食_和肉类,于是人们砍伐_森林_、开垦_草原_,以扩大耕地面积,或过度_放牧_,导致_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_生态环境_逐步恶化。

3. 解决措施:控制_人口_;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_粮食_产量;保护_生态环境_。

第四节 澳大利亚(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_南回归线_(纬线)线穿过中部,大部分在热带和南温带;

②海陆位置:东濒_太平洋_洋,西临_印度洋_洋,西北与亚洲隔海相望,南与_南极大陆_大陆遥遥相望。

2. 特有生物:动物_袋鼠_、考拉、_鸸鹋_、琴鸟;植物:_桉树_、金合欢等。

二、“骑在_羊背_上的国家”:世界上放养_绵羊_数量最多和出口_羊毛_最多的国家。

1.澳大利亚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养羊业,形成了三个不同的牧羊带。由东南和西南沿海向内陆依次为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和粗放牧羊带。

2.发展农牧业的有利条件:①西部是宽广平坦,海拔较低的_高原_,中部是_平原__,有丰富的_地下水_,适宜牲畜饮用;②气候_热带草原、热带沙漠_气候为主,气温普遍较高,适宜四季露天放牧。

3.澳大利亚养羊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

四、“坐在_矿车 上的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矿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大。

篇3:六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一、胸中有全局,工夫下在备课上

教师在复习备课时面对庞杂的知识体系,要立足课标、总揽全局,用好教材,既能由点到面,又能由面到点,做到收放自如。复习过程要有合理安排,避免简单化;复习思维要活跃,避免机械化。要认真分析、对照课标年级目标,找准知识点,关注其前后联系,达到读书时(新授),书越读越厚,复习时,书越读越薄。还必须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努力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认真备好复习课,精心设计练习,提高复习课的质量。在梳理课内阅读知识时,一是引导学生梳理第12册教材中要求背诵积累的内容。另外,“日积月累”也是应完成的背诵任务。自主检查,拾遗补缺。二是进行必背和选背内容的背诵比赛,并让学生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片段,说出自己的理解、感悟。三是要对文学常识、课文重点知识等进行分组归类。如:

(1)文学常识可设计连线题或填空题归类,例:中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

(2)人物特点归类。可以编成连线题或填空题进行练习。例: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可敬的人如:的李大钊;的张思德;还有的汤姆·索亚;的居里夫人;的怀特森和的周总理。我们需要和书中的人物对话,应该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

(3)表达方法可以编选择题进行归类。例:《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A.互相呼应表达方法。B.总分总的表达方法。C.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通过归类整理复习,学生才能对知识块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中寻找一些规律,便于巩固、知新,从而初步掌握常见文体的阅读方法。同时,利用所学课文进行词句积累和概括能力训练,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成功在课堂,本事显在课堂上

1. 以学生为主。

复习过程是一个信息交流过程,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是媒体,教师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学中,预习是听好一节课的基础。每节课教师都要根据课标和知识点,提出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以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复习质量。

2. 以课内为主。

要将问题尽量解决在课堂上,讲要讲出新水平,引出新信息,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面对众多知识,学会放弃,选择重点,将复习内容系统化,比如复习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时,可将组的训练重点、课文内容和积累运用有机结合,然后将其分割成四个复习要点,生字词语、童话赏析、趣味语文、读写训练。提纲挈领地选择代表性、典型性题目,便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减少琐碎,减轻负担。例如:

拼读下面的词语,并规范、端正地写在田字格里。

此题就将拼音、词语及人文熏陶融为了一体,三个词语中,有生字“魁”,易错的熟字“炼”和“豪”。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3000个常用汉字,其中会写2500个,重在训练识字与写字的能力及联系语言环境写词语的能力,提醒学生不能因为紧张的复习而丢弃了良好的书写习惯。还渗透了“早起锻炼”、“学会健体”的情感教育。

3. 以能力为主。

知识和能力二者是密切相连的。知识的存在和增长,的确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根据内容,巧填关联词。例如:

(1)根据内容,巧填关联词。

凡卡是个没爹没娘的孤儿。在莫斯科当学徒期间,()要干活,()要挨打受骂,他想:()在老板家受罪,()回到爷爷的身边。()有了这个想法,()他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其实,他哪里知道,()回到爷爷身边,()不能摆脱悲惨的命运。

(2)仿照例子,根据情境填写古诗名句、格言或警句。

例:思念故乡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送别时:________赏春时:________思念时:_______

这些题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和古诗文等语言材料的积累和灵活运用情况,并让学生在完成相应教材内容的积累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三、优势在群体,补救落在练习上

复习课应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练为主”的原则。在课堂上要多给慢生提供机会。练的内容要“全”,练的习题要“精”,练的方法要“活”,练的时间要“足”,训练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一课一练抓基础,单元练习抓重点,全面练习抓综合。练要练出新花样,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学生通过教师讲,自己练,有常学常新之感,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之效。比如在复习课文内容时,可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确定“训练点”。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的“训练点”落在“前后照应”的表达上。复习中领悟了这个表达方式的妙处后,可让学生以“往事”为话题进行片段练习,并采用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再如《匆匆》一课中用了一组排比句描写时间来去匆匆,复习时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是不尽相同的,教师选习题时既要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普遍现象,更要考虑到个别现象,作分类要求,分层推进。对中下生,重在分析指导,通过复习使其弥补知识缺漏,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可推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丛书,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从而达到培优补差的目的。

四、关键在落实,提高放在巧评上

复习阶段的首要任务应是教学生不会的。要给学生讲关键、讲方法、讲思路、讲规律,画龙点睛。点评应重点做好以下一些问题的处理与训练:抽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知识点涉及的一些规律性的问题是否搞清楚;对练习题是否具备变型、互换、转化、重组、自编、改编、延伸的能力,是否具有巧答、妙解、灵活运用的思想方法。如在习作复习中,不在于让学生写的数量多,而在于加强指导与评改,要遵循“多改少写、以改促写”的原则,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写作规律。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与作文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感悟写作的方法与基本规律,学会作文。复习时,要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多思考,认真地修改自己平时的作文,还可以安排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从点评到笔改,一文多改,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修改作文的能力。为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评讲时可开展系列活动:(1)佳作展评。开辟“复习佳作专栏”,按照不同主题精选优秀习作或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品评欣赏。(2)编选作文。学生将自己小学阶段的习作进行修改后,归类整理成一本自己的作文选。(3)竞赛驱动。可组织专题作文竞赛,如记叙文、想象文、应用文的专题,结合竞赛,进行有针对性的习作辅导和练习。设立奖项,鼓励创新。

篇4:六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以八年级下册为例,新教材除了增设了前言,章节设置及地理图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关键词]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地理教材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19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编排。新教材的出现,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它与湘教版旧教材相比,究竟有何变化?下面对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新旧教材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一、 前言的增设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别出心裁地在目录前增设了前言。前言的第一句话是:“在本册书中,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区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新教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的是“我们一起来认识”而不是“你们将要学习的是”,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接下来的部分用了非常优美生动的语言对整册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增强对学习本册内容的兴趣。

二、章节设置的变化

1.章节数量的变化。旧版教材共有6个章节,而新版教材只有5个章节,而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章节号与上册章节是相连的,体现湘教版八年级整册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章节内容的变化。从新旧两版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旧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应该是总—分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一般到具体,先介绍中国的产业,包括上一册的中国的人口、气候、资源等等,先让学生对整个中国的各个方面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下册就详细从东部沿海、内陆沿疆、黄河和长江沿岸这四个部分对中国每个行政单位进行了介绍,内容繁杂,追求面面俱到,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又是不可能的。因此,新版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大的改进,主要从认识区域的方法着手,教会学生从位置和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和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区域,不再是简单知识内容的呈现,而更注重的是学习如何分析区域的方法,这才是学生适应当今变幻莫测的时代最需要掌握的东西。新版教材把《中国的产业》这一章节放到了上册,而下册的重心完全放到了区域的学习上,不管是章节先后的安排,还是章节内容的选取,都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三、地理图像的变化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传递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初中生来说,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能让他们迅速地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初中生这一显著的特点,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教材编写者都采用了大量的地理图像来凸显教材内容。尽管如此,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采用的地理图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

1.新旧教材地理图像数量和密度的变化。旧版教材共分为6个章节,地理图像在每个章节的数量分别是33幅、57幅、16幅、15幅、16幅和1幅,总共是138幅;而新版教材5个章节的地理图像数量分别是42幅、37幅、46幅、73幅和3幅,总共是201幅。新教材的图像密度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所增加,说明地理图像在地理教材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2.新旧教材地理图像质量的变化。从整体看,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色彩更加鲜明、丰富,图注更加清晰,图像的线条也比较饱满。旧版教材以彩图为主,而新教材在彩图的基础上也适当地采用了黑白图像,比如在教材第12页,为了突出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是“南船北马”,图521和图522就分别采用了“20世纪40年代江南水运”和“北方传统运输方式”两张黑白图像,黑白图像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文景观,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更强的说服力。除此之外,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更具时代感。两版教材中都有对北京的区域介绍,体现北京最近这些年来高速发展成果的图片更是大量出现在新教材当中,比如北京的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和鸟巢等。与此同时,新教材的图像也体现了地方民族特色,比如展现京剧、秦腔、锅庄舞等图像的运用。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毕竟蕴含十年来无数教师无数次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就如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新版教材也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它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现在又正返回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人的认识是无限的,总能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改进和完善,“最好的总是在下一次”,怀抱着这样的期望,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篇5:地理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一节 日本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位于亚洲_东_部、_太平洋_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_太平洋_洋,西临日本海。

2. 领土组成:由_本洲 、_北海道_、_四国_、_九洲_等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

领土评价: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_曲折_,多优良_港湾_,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地形特点:以__山地、丘陵_为主,_平原_面积狭小,多分布在_沿海_。

4.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日本象征,是活火山。)

日本位于_环太平洋_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_亚欧_板块和_太平洋_板块之间,地壳活跃。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 经济特点:加工贸易经济(进口原料—加工—出口工业产品型经济,对外依赖严重,要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出口制成品。)

2. 日本经济与世界联系密切(眼光瞄准海外市场)的原因:

优势:便利的海运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

劣势: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内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3. 工业分布特点:集中在_太平洋_沿岸和_濑户内海_沿岸。

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最主要原因:

4. 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按自东向西的顺序:京滨工业区(首都东京和横滨),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大阪和神户),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会举例说明)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西方气息。

第二节 东南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 组成:_中南_半岛和_马来_群岛

2. 海陆位置:位于_亚洲_洲和_大洋_洲、_太平_洋和_印度洋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必经之路,是西亚、非洲石油运输到东亚的主要通道,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热带。

2. 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具有_全年高温、降水丰沛_特点。

3. 主要粮食作物_水稻_,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_天然橡胶、棕榈、油棕、椰子、蕉麻_的最大产地。

4.理解日常消费行为与东南亚热带雨林保护

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1.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中南半岛上的山脉、大河多_由北向南_延伸,具有_山河相间,纵列分布_的特点。

2.河流与城市的关系:中南半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_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__。

3.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好处与弊端:

好处:A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B河流是水运通道。对外交通便捷;C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水源;D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

弊端:A丰水季节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对人民生活造成威胁;B城市污水会污染河流。

四、热带旅游胜地

缅甸仰光的_大金塔_,_印尼_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_吴哥窟_,泰国曼谷的__水上市场__,__越南__的下龙湾,花园城市__新加坡_。

第三节 印度

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印度是南亚面积_最大_的国家。

2.,印度人口达到_12.1_亿,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印度的人口还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二、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绝大部分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以_热带季风_气候为主。

2.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每年10—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每年6—9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

3. _西南_季风很不稳定,_水旱_灾害频繁:西南季风来得_早_、退得_晚_或风力强盛,易引起水灾;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或风力太弱,易引起_旱_灾

4.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

地形: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气温高的平原地区;小麦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气温低的高原地区。

三.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 印度利用本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优势,积极承接国外服务外包订单,发展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含量_高_、利润_大_、资源消耗_少_等特点。

篇6: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下册

八年级地理知识下册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和黄土高原。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山脉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组成。3、气候:位于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的河流有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海河等。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不利。

4、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都是北方的重要的工业中心。

5、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陕西的榆林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二、南方地区

1、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地区。东临黄海、东海,南邻南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民族以汉族为主,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2、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主要的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

3.、气候: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南部有小面积的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地区的河流,长江、珠江水量大、汛期长(珠江最长),含沙量小。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4、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的产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我国举足轻重的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

5、海南岛南部、台湾岛南部、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南部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产地(基地),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作物产区,主要的热带作物有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海南岛是国内主要的产胶区,天然橡胶的产量要占到全国的六成左右。

八年级地理知识下册2

西北地区

一、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大体位于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内蒙古和宁夏三个自治区及甘肃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总数的4%。全区汉族人口占三分之二,少数民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2、本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气候以干旱为主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从东部的400mm,往西减到200mm,再到50mm以下。地表植被:由于降水的影响,从东到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原因是它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高大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这里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4、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受气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以上四个方面:★★★

①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

②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因为自西向东,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④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5、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

(一)西北和青藏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①本区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牧业区基地。主要牲畜有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细毛羊。②在全国的地位:肉、奶、皮、毛等占据突出的地位。

③西北和青藏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4、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 ★★★★

在有水源的地区可以发展灌溉农业。主要的农作物:小麦,水稻,甜菜,棉花,瓜果。

①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引黄河水和祁连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②绿洲农业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绿洲,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也成为当地主要的粮绵基地之一。新疆南部的绿洲盛产长绒棉,是我国的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③新疆瓜果特别甜,颜色鲜艳,主要原因是:新疆夏季热量多,降水少,白天光照强,利于瓜果着色,白天光和作用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新疆瓜果特别甜。

八年级地理知识下册3

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2、青藏地区的重要农业区是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本区又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这三种,也是高原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其中素有“高原之舟”的是牦牛。★★

3、青藏地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和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青藏地区除青海省东北部汉族人较多外,大部分人口以藏族为主,该族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位于拉萨市中部的布达拉宫和西宁市的塔尔寺都是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

5、地势:山岳纵横,冰川广布,交通十分困难。解放前无公路和现代化桥梁,1951年起,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地区先后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区。新疆北部因受西北气流的影响,降水略多一些。

6、“西气东输”是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气东输的起点是: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终点是上海。“西气东输”工程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目的是解决能源结构不合理,发展清洁能源。★★★★

7、青藏地区有两个显著的自然特征:“高”和“寒”。★★★★

①“高”: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我国著名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都发源于青藏高原。植被稀疏,草原荒漠广布。②“寒”:青藏地区因“高”生“寒”,海拔高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原因。由于气候寒冷,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

八年级地理知识下册4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东、北两面与朝鲜、俄罗斯为邻,南连 河北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与山东半岛 隔海相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东北地区地理地位十分重要。东北地区陆上与朝鲜、俄罗斯接壤,有利于开展对外贸易;通过南面渤海、黄海海域可与韩国、日本等众多海外国家进行经济交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地形特征: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则是广阔的平原。(山环水绕,平原居中),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

4、气候类型及特点: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温暖短暂,冬季寒冷漫长。(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北地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长东严寒。

5、东北地区的地形区

八年级地理知识下册5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地地区人口偏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赫哲族是我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有吃生鱼的饮食习惯。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的旗装。

3、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4、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

5、哈尔滨市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长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最大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和交通枢纽。1大连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港口,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素有“北方香港”的美誉。

东北地区产业分布

1、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历史上以盛产大豆、高梁、谷子著称。新中国成立后,被玉米、水稻、春小麦所取代。其中玉米种植发展很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相对集中。东北地区广泛分布着黑土、黑钙土等土壤。: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适合种植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总产量占全国的2/5.东北地区的糖类作物是甜菜。黑龙江省是我国甜菜的主产区之一,甜菜生产总量占全国的1/3强,集中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平原。

3、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部门,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进入21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和轻纺工业也有长足发展

4、大庆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沈阳、齐齐哈尔形成了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长春、大连形成了运输机械制造基地。

5、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国家在2003年明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上一篇:11.施工单位质量自评报告下一篇:轨道交通形象广告文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