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山茶花》教学反思 鄂教版

2024-05-09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山茶花》教学反思 鄂教版(精选5篇)

篇1: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山茶花》教学反思 鄂教版

鄂教版《山茶花》教学反思

鄂教版《山茶花》教学反思

《山茶花》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既有美的熏陶又有很深教育意义。我在设计时做到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其中蕴涵的哲理,这样一遍一遍的要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本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通过读进行阅读实践。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比较、评读、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自悟、自得,然后激励学生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的范读和多元化、启发性的评价,不仅是给学生朗读的信心,也渗透了读书方法的指导。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也就是在我们常说的课前备课这一环节里,不能只备教材,更为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情。不能以老师自己的想象来替代事实。教学目标的编制应建立在学生的学情上,以学生为本,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如果教师把上课作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期望学生按教案的设计来做回答,那么学生就成了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配角,更谈不上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了。因此,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尊重每一个学生,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四十分钟内都能受益。好一朵美丽的山茶花------《山茶花》教学反思

《山茶花》是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李华岚用浓重的抒情笔法描绘了山茶花的美、娇、艳,并使人感悟到山茶花的神韵,即“山茶花骨朵有股特别的劲儿”。进而使读者联想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哲理。引发出人们更多更深的思考。另外,这篇课文语言生动形象,描写逼真,将人能置身于茶花烂漫,芬芳四溢的花海之中,令人留连忘返,美不胜收。

一、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其实,语文课,就是应该让学生多感受、多积累语言文字,在课堂上就是应该在我们教师的指导下多读书的课。读,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读的要求要逐渐提高,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能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能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和言外之意。

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多引导学生读,“读一读山茶花美在哪里?边读边勾画。”“读一读作者是怎样描写不同颜色山茶花的?”“读出你对山茶花的美的印象。”……几乎整篇课文我都在引导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默读、自由轻声读、品读、同桌合作读、分组比赛读等,进行读书活动,整节课上书声琅琅,学生们在品味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到了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作者对山茶花的喜爱之情。

二、创设情境,充分感受花美。

这一课中,第二、三自然段描写的全是山茶花的花色美、花形美,句子都是比喻句,描写得生动优美。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不够形象的,比如,白色的山茶花,为什么会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那样晶莹?什么是晶莹?墨茶究竟是什么颜色?一汪碧绿的清潭又是什么样子?粉红的怎么会如轻纱?什么是单瓣?什么是重瓣?什么叫大小疏密、排列有致?什么又是潇洒和舒展?……这些问题,孩子们在头脑中是难以想像的,仅凭读是不够的,理解不能深入。

为了上好《山茶花》,我不仅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时就鼓励他们进行了观察山茶花和收集山茶花图片的活动,而且在上课前,我还在教室里墙上、窗上,都贴上了美丽的山茶花的彩色图片,课件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将不同颜色、不同姿态的山茶花和相关图片随时提供给学生观赏。这样,以入图片呈现的方式,就使学生们在脑海中形成了山茶花的具体形象,这时再来读句子,自然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比喻是多么的恰当,描写是多么的精妙!尤其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粉红的山茶花瓣“像仙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时,我特意将一条粉红色的纱巾做成一朵山茶花的造型,别在胸前,让学生体会什么是轻纱。同时,为了让他们对作者的描写精妙加深印象,我特地拿纱巾做的花和粉茶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品读,体会山茶花的美——那是“仙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普通的纱巾是不能和山茶花的花瓣媲美的!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得到形象的感知,他们获得了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更加激发了对山茶花美的喜爱。

三、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这一课中,有个很好的练写机会,我抓住了。课文中作者对白茶、墨茶和粉茶的颜色和花形进行了很精妙地描写,句子优美、生动。我在引导学生学完2、3自然段后,将在课文中只提到但没有进行描写的红色、黄色和紫色的山茶花图片呈现给学生观赏,并鼓励他们也学着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也写一写这三种山茶花。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读、欣赏和感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积淀,再加上又看了这许多美丽的花图,心中已经有了各自的体会,这时正好用文字抒发出来,所以在课堂学生们都写出了各自对山茶花的感受:“山茶花的红,那是怎样的红啊!像一位身着火红纱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黄色的呢?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色的光芒。”……

在指导学生读、写、分享的过程中,我还不失时机地渗透写法教学,让学生了解对于花、植物等的描写可以从色、形和特别之处着笔。这样知情结合地教学,让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进行读中学写,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地理解和运用能力。

《山茶花》教学反思

《山茶花》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既有美的熏陶又有很深教育意义。本文以设问句“你见过山茶花吗?”开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介绍了“山茶花”的颜色形状,又以“我”和“老花农”的对话作为过渡,写出因为花骨朵有一股“特别的劲儿”,所以花才会这么美,最后以感叹号结尾,赞扬了山茶花的坚忍顽强品格。

本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通过读进行阅读实践,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比较、评读、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自悟、自得,然后激励学生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的范读和多元化、启发性的评价,不仅是给学生朗读的信心,也渗透了读书方法的指导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也就是在我们常说的课前备课这一环节里,不能只备教材,更为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情。

在教学时,我突出了重点段的教学。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主要结合文中的比喻句,指导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山茶花的颜色进行朗读。由于学生没有见过山茶花,我收集了各种颜色的山茶花的图片,特别是文中写的那几种颜色展示给学生看,与同学们讨论,想象山茶花的样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山茶花的美。

篇2: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山茶花》教学反思 鄂教版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当是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它是调动、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核心。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渲染语言学习氛围,还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过程,更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重要方法。在学习这一课时,理解完课文,体会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后,我充分发挥故事本身的魅力,把表演带进了课堂,让学生发挥其想象以及创造能力、表演能力,演一演阿凡提付饭钱的场景。学生自由组合,找自己的好朋友,四人一组,兴趣非常高昂,配上动作,当堂表演,通过惟妙惟肖的语言、肢体动作,把阿凡提故意诱导巴依上当的情境表演了出来,再加上教师对他们的表演加以肯定,尊重他们的意见,而且提供了道具——一个小钱袋,使他们获得了成功感、满足感,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体会了作品的思想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备课时我想:这篇课文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感受阿凡提的智慧和可敬以外,还要理解阿凡提在和巴依正面交锋中运用的“以牙还牙”的语言魅力。因此,教学时我紧紧抓住阿凡提、穷人、卡子的语言,利用多种朗读形式,如:轻声读、个别读、教师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配上动作朗读……同时我重视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悟,通过学生的感悟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尊重他们各自的理解,而不是以标准化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朗读。把教师的“教”转变成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的“自己学”,“互相教”。唤醒学生的“自我”,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饭钱》教学反思

《饭钱》这篇课文来自一则民间故事,写聪明的阿凡提帮助穷人智斗巴依,用钱袋里钱的声音抵偿饭菜的香味,结清了帐。文章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一个穷人请阿凡提帮忙;第二部分写阿凡提帮穷人“算”清了帐。

针对课文特点,如何找准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出语文课的特点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所以,课前我努力钻研教材,细读文本;设计时,关注作者的行文思路,语言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内含的思维要素。

一、质疑释疑,突破难点

课文的情节性很强,生动有趣,学生很容易就能够体会到阿凡提的机智聪明,但是学生又很难说清阿凡提用付钱声的方法来帮助穷人付饭钱,以此来对付蛮不讲理的巴依说穷人吃了饭香就要付饭钱的妙处,这是学生的疑惑之处,也是学习本文的重难点之一。于是,我摒弃了以往先总结阿凡提的聪明再看他聪明在哪儿的这种演绎的方式,而是紧紧围绕“吃饭香”、“付钱声”这两个疑点展开教学。

在导入课文时,我直奔难点,先请学生们完成一道连线题,当学生根据惯有思维完成练习,即闻饭香、吃饭菜、付饭钱、听钱声之时,出示老师的答案:吃饭香、付钱声,并让学生进行提问。“饭香是只能用鼻子闻,怎么能说吃饭香呢?”“应该是听声音,为什么是付钱声呢?”……看了这奇怪的搭配,一个个问题学生们脱口而出。

在学习第一到四小节时,我创设情境,老师来扮演巴依,让学生扮演不愿付饭钱的穷人来反驳巴依,扮演围观的人来说公道话。在“巴依”与“穷人”、“围观人”的对话中,逐渐理解巴依不讲理地认为穷人闻了饭香,就是吃了饭菜,等于吃了饭香,这是在逼穷人付钱。那么在结尾处学生对阿凡提用付钱声的方法来付饭钱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这个过程正是学生逐渐释疑的过程,同时也体会到阿凡提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对付巴依的聪慧过人。

二、品读文本,学习表达

每篇课文的语言都有其特征,有的流畅平直,有的朴素简洁,有的华丽优美……根据不同的年段要求、不同的单元目标、不同的语言特点,在教学中要设计不同的语言训练。《饭钱》的文字比较通俗,但不乏生动之处,尤其是几处提示语的妙用、关联词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如学生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围绕着“饭钱”、“吃饭香”、“付钱声”这三个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理解了文中“穷人、阿凡提、巴依、卡子”在在维吾尔族语言中各是什么含义后,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总结:有时我们把文中的主要人物联系起来,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开始,相信,在以后的反复练习中,能够使学生牢牢掌握。

又如在体会阿凡提答应穷人恳求时的爽快和巴依、卡子听到钱声时的迫不及待时,不仅引导学生抓住语句中的字、词,而且帮助学生关注提示语的位置。让反复的朗读、品位中体会提示语在后面,说的话在前面,说明内容连得很紧的妙用。

此外,在指导学生学习表达时,不仅要取方法于范文,在读中指导写,还要取材料于原文,在写中促进写。如文中出现了“一……就……”这个表示承接关系的关联词,理解卡子“看见”、“叫起来”是前后连续发生的两个动作,体会卡子的迫不及待,也促进理解卡子的贪婪。在后文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巴依听到钱声后的迫不及待,设计这样的训练:“什么?啊,听到了,听到了!”巴依一(),就()。用刚才学到的“一……就……”说一说。在说话训练中,巩固了这个关联词,也促进了读,深化了读。

《饭钱》教学反思

近期,校领导要求我上一节教学节的展示课,在接受这个任务的时候,我的心里诚惶诚恐,“展示课”,我要展示一些什么内容?是教师个人素养的展示?还是教学设计的展示?亦或者是学生的展示?纠结于这几个问题,我想了很久,我想:既然要展示,不单单要展示我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展示我的孩子们。教师的“教”正是为了学生的“学”,如果学生不能有所得,那我们的“教”便失去了指引和方向。基于以上考虑,我选择了三年级第六单元的打头课文《饭钱》,课文是一则民间故事,主要写了聪明的阿凡提帮助穷人智斗巴依,用钱袋里的声音抵偿饭菜的香味,结清了帐。文章内容有趣,语言浅显,幽默。我班学生大部分比较活泼,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喜欢朗读和表演等形式的教学,这也是我选择本文的原因。下面,就本课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

还记得工作的第一年,第一次上公开课的时候,老校长对我说:“小赵,刚刚这节课有三个学生没有参与,他们在开小差,你发现了吗?”老校长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光顾着一个人在那里侃侃而谈,却忽略了教学的主体——学生。从此以后,我明确了一点:课堂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只有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我的课堂中,我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在教学6-9小节时,我要求学生自己默读课文,找出阿凡提如何付钱的句子,并用直线划下来。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开始自学。在学生都能找到相关语句后,我再次要求他们大声地去读这段文字,找到动作的词语,并能边做动作边读,每个孩子都投入在自己的朗读中。作为老师,我只需要去看看角落的孩子和单独坐的孩子学习是否达到了我的要求即可。这样的课堂,是学生自己的课堂,只有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学会如何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二、关注作者的表达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习理解词语,把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总结一下,在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去解决。为此,我几番修改了教案,最后将落脚点放在“品词”和“读句”上,从文章的小处着眼,以“品词”为抓手,以“读句”为训练点展开阅读教学,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教授了“恳求”一词,通过让学生找近义词的方法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自己感受为什么不能用“请求”,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并积累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迫不及待”一词的教授过程中,我先请学生自己交流了解词义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由于经常有学生把“及”写成“急”,因此在这里,我通过让学生了解“及”的字义来与着急的“急”相区别。我认为,句子要读得好,首先得了解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把词语读好。为此,在我的阅读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了解作者表达的准确。学生走进了文本,理解了词义,关注了作者的表达,阅读教学自然水到渠成。

三、关注文字的情感

在进行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认为学生对“香味”和“声音”之间的关系已经了然于心,但是实际操作下来,还是感觉许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明白。顾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文字也是有感情的!”我在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关注文章提示语的同时,却忽略了提示语位置转换的原因。其实这种提示语置后的用法正是语言文字精妙之处!此处,阿凡提虽然一口答应穷人的要求,但是却没有把想法说出来,对于接下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早已了然于心。如果老师在揭示文章主旨的时候,能够适时加入想象说话,给学生一个阶梯,让学生自己去找到这层关系所在,岂不是更好?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往往过多关注环节是否精彩,学生是否能够回答到位,却忽略了文字的情感。

篇3: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山茶花》教学反思 鄂教版

设计理念:阅读课就是教师指导下的读书课。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读的要求逐渐提高,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能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能感受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和言外之意。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字及其组成的词语,认识7个字。

2、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说的“一股特别劲儿”中蕴含的坚韧、顽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2、通过朗读感受山茶花的美和“一股特别的劲儿”。

课前准备:

1、山茶花的课件。

2、组织学生收集查找山茶花的资料并在课前感知写山茶花的古诗。

教学流程:

一、欣赏山茶花,整体感知文本。

1、欣赏陆游的《山茶》。

“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你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花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欣赏山茶:请你们边欣赏边听老师朗读,欣赏完了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二、品读文本,感受山茶花的美。

过渡:欣赏了山茶花,你能用一个字来说说你现在的感受吗?(随交流板书:美)

1、学生默读课文:山茶花真是美极了,请你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出山茶花美的句子,然后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交流,随机引导学生学习句子: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随交流随机板书:花色美)

句子1: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样的白啊!像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一样晶莹。

①指名交流句子,随交流出示句子。

②你从哪里感觉到山茶花很美?

③你见过高山飞瀑溅出的水花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④指导学生朗读:这么美的山茶花,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呢?

⑤多种形式练读(指名读、点评读、齐读)

句子2:那墨茶,仿佛一汪碧绿的清潭,带着波光,又带着阳光。

①指名交流句子,随交流出示句子。

②引导学生感受墨茶,指导朗读:生活中你见过绿色的花吗?现在见到绿色的山茶花,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种感受读给你的同桌听吗?

③学生同桌互相读句子。

④指名读,教师点评: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墨茶在阳光下对我们微笑,谁能让墨茶的笑容更灿烂一点?

⑤学生分组读句子。

句子3:粉红的呢?那是织女用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

①你觉得哪里美?引导学生感受:朝霞是什么颜色的?白云是什么颜色的?是啊,火红的朝霞和洁白的白云揉在一起的轻纱,美不美呢?

②指导学生朗读:谁能把朝霞和白云织成的轻纱读出来?

③学生多种方式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在引导学生把三色的山茶花学完后,让学生齐读这几句。

句子4:真是美极了!白的、红的、紫的、墨色的、粉红的……一株树上有好多种颜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颜色不同,那真叫绝!

①指名交流句子,遂交流出示句子。

②理解“绝”:什么是绝?山茶花哪些地方绝?山茶花还有什么颜色呢?

③指导学生朗读。(指名读,齐读)

在学生学习完写山茶花的句子后,引导学生拓展:你能仿照树上的比喻句说一说你喜欢的花色吗?(先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句子5:有单瓣的,也有重瓣的,有叠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

①随交流出示句子:这说的是山茶花的什么美?(随交流板书:花形美)

②学生欣赏图片,判断花形。

③看图片理解“排列有致”。

④学生读句子。

3、学生配乐朗读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山茶花的样子。

三、赏读文本,体会山茶花的特别劲。

过渡:即使闭上眼,你也会感受到山茶花的美啊,美啊,山茶花为什么这样美?

1、学生交流。(引出板书:花骨朵特别劲)

2、学生默读第五自然段:请你们默读第五自然段,用“--”画出山茶花骨朵特别的句子。

3、学生交流,随交流学习句子。

句子:几乎是花一谢就又冒出了来年新花的骨朵。原来山茶花骨朵是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着。

①自由读句子: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吗?

②学生交流(随交流随机板书: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

③引导学生体会:在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季又一季地准备过程中,山茶花会经历什么呢?

4、学习反问句。

①出示反问句: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②学生读句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学生给句子换成陈述句:下了那么大功夫,花了那么大力气,开出的花一定很美。

④学生自由读这两句话,感悟反问句的作用:你发现了什么?

四、回归文本,升华情感赞美花骨朵。

1、小结:正是由于花骨朵这样一个月又一个月地下功夫,一季又一季地花力气,我们才能欣赏到上茶花的美。(板书:下功夫花力气)

2、引读课文,赞美花骨朵:让我们一起对山茶花骨朵高声说:

3、齐读课文。

板书设计:

山茶花

美 下功夫 特别劲

花力气

花色美 一个月又一个月

花形美 一季又一季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美。能运用图画、音乐等教学手段使整节课洋溢着美育气氛,使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的同时能收到美育的熏陶,能体现知情结合,学生在认识的不断深化中,伴随着情感的起伏,注重了读写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读写能力的相互转换,但本课的教学中,我也还存在不足,学生对反问句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当学生对反问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体会的时候,我自己把问题答案转给了学生,说明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的坡度还不够!

篇4: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山茶花》教学反思 鄂教版

(仿写鄂教版三年级语文山茶花

下水作文)(先让学生欣赏菊花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自己先说,再整理成文)

你见过菊花吗?

真是美极了!白的、红的、紫的、淡绿的、墨色的、泥金的„„一株上有好几种颜色,一朵上甚至有好几种颜色,那真叫绝!菊花色彩鲜艳,千姿百态。看!那菊花园里的菊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紫的像水晶„„菊花的形状也很美,有高的、矮的;单株的,成簇的;有单瓣的,重瓣的;大的、小的。大的花像团团的彩球,小的像精巧的花灯;长的花瓣像细长的龙须,短的花瓣排列整齐像一个个小太阳„„那各色的菊花疏密排列有致,潇洒而舒展,每一朵都有不一样的神采。那五彩缤纷的菊花带着露珠,沐浴着阳光,在秋日的艳阳中闪着波光,仿佛是一颗颗钻石洒落在大自然中熠熠生辉。菊花生命力很强,不畏寒冷。菊花不仅外表秀丽多姿,令人赏心悦目,它的性格也很坚强。自古以来为人所喜爱,被人看做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精神的象征。菊花品格高洁,她与“梅、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雅士爱菊,种菊,赞菊,写菊花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曹雪芹:“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菊花这么美,我也很爱它,但我总在问菊花为什么这么美呢?有一次看见一位花农在侍弄菊花,我就上前去问:“老伯伯,菊花为什么这样美?”他乐呵呵地说:“菊花美,是因为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不断地培育出新品种,最重要的是菊花不畏严寒,不怕艰险、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品格是人们最称赞的。菊花被誉为 ‘英雄之花’,她有一种特别的精神,所以就格外美。”

老花农还告诉我:“菊花不但美,而且用处还很多呢!菊花清热解毒,利咽明目,可以入药,还可以制成各种食品、饮料,如:菊花茶、菊花酒、菊花糕„„”

篇5: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拓展-《山茶花》教学反思 鄂教版

永安堂小学 林蕾

第一单元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以“爱和爱心”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信》是一首精巧的儿童诗,“爱”的美好情感流淌在诗的字里行间。《泉水》是一个童话故事,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本性纯美的孩子在健康成长,把帮助别人当做自己最大的快乐。《这条小鱼在乎》中孩子的行为震撼着几乎每个读过这个故事的人。古诗诵读为《所见》,语文乐园

(一)中“我来试试”,通过读写背,积累近义词、各种量词和古今名言。通过阅读表哥给表弟写的一封信,领悟“克服害羞,增强自信”,就能勇敢走上讲台,顺利完成演讲的道理。“习作”内容是写暑假里的事。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教师要与学生一起,以文字为媒介进入到具体文境中,去感受爱与爱心在生活中的那份热情。从而唤起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并从中获得快乐。同时要在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品读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26个一类生字和22个二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5、学习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受爱的快乐。

2、教育学生观察自然,热爱动物,学会关爱。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读懂课文,热爱自然,关爱生命。

第二单元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学习·生活”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日记一则》讲述小作者得到一本好书,欣赏一首好诗后的喜悦,《煮书》让学生明白,书是人类的朋友。《红马的故事》能让人充分感受到师生间的和谐、快乐。在古诗《鹿柴》描述的景色中,我们能感受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

语文乐园中的各项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某些特点,积累语言和运

用语言,并学会写便条。习作的话题是“我喜欢”,引导学生就自己的喜好展开交流,并以“为什么喜欢”为重点完成一篇习作。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30个生字,认识26个生字。学习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煮书》《红马的故事》,背诵《唱歌的小河》和《鹿柴》。

3、在课文阅读过程中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正确的读书学习的方法,体会“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乐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某些特点,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5、学会写便条。

6、以“为什么喜欢”为重点完成习作“我喜欢”。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掌握正确的读书学习的方法,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快乐。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话题是“自然之美”。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大地巨人》、《大自然的声音》、《五彩池》以不同的笔触,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在古诗《敕勒歌》中,让学生感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风情,在小诗《树林里》“静静地观察叶子上的毛毛虫,枯枝上的小蜻蜓”,还让学生去读“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漠孤烟、古木参天、惊涛骇浪、海市蜃楼、怪石嶙峋、鬼斧神工”这些描绘自然景观的词语,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讨论“到哪去秋游”,在习作中让学生写“你常去的地方、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最美的地方,还可以写最想去的地方”。在这些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围绕话题内容,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有学习、感受,后有拓展、交流,使单元内各部分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同时要在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品读句子,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30个生字,会认31个二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5、学习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前置作业—小组学习—班级交流—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读懂课文,热爱自然。

第四单元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是以“文化”为话题,包括三篇课文《齐白石的画》《卢沟桥的狮子》《罗马速写》,一首古诗诵读《舟夜书所见》,一个语文乐园(包括一次口语交际《北京奥运会》和一次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单元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会认生字29个和3个多音字,会写生字3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卢沟桥的狮子》和《舟夜书所见》。

3、通过朗读和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课文中关键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总起段或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语文乐园,学习部首字,积累词语,背诵名言。

6、训练学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清楚地表达自己“听来的故事”。本单元教学,可以采用质疑问难,自读自悟,想象,表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讨论交流寻求答案的学习习惯。

在教师提供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的基础上,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获得直观的感受,调动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

第五单元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围绕“诚实守信”这一话题编排了三篇课文,通过三个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基本的道德要求,只有诚信才会赢得信任,从小就要学习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语文乐园,通过读“复姓”词,“言”字趣味词语和名人名言,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阅读“请假条”,学写请假条;阅读“成语故事”,明白道理,增加积累。口语交际通过一个实例,告诉学生学会解释。习作是学写日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始天天写日记。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30个字,认识31个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体会理解词语的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乐游原》。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4、通过语文乐园的学习,引导学生积累词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5、学写请假条。

6、学写日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天天写日记的习惯。

本单元的学习,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诚信是做人基本的道德要求,从小就要学习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第六单元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以“动物”为话题组织材料的,包括三篇课文《青蛙和蛇》《动物的远游》和《“我喜欢昆虫”》,一首古诗《蜂》,一个语文乐园。

自然﹑环境是哺育人类摇篮,从远古到今天,它不断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类应当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课文把动物世界里的奥妙和秘密,形象和本质,规律和复杂,形象地展现在小读者面前,让他们从小领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风貌﹑无穷复杂的变化,汲取有益的营养。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32个字,认识23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受难、收集、招待 ”以防万

一、彼此羡慕、脸色苍白、习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蜂》

3、学习课文,了解动物,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4、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积累和动物相关的诗句、成语故事等。

5、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6、习作“可爱的小猫”,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小猫的特点,写出它的可爱,并强调细心观察对习作的重要性。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动物的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第七单元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话题是“坚忍顽强”,安排的三篇课文《山茶花》《微笑着面对一切》《一次著名的冲刺》以坚忍的山茶花、乐观的桑兰和顽强的伦多·派特利为榜样,教会学生在困难面前要坚强、勇敢,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通过本单元课文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坚强的力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坚强的意志。

语文乐园“我来试试”让学生积累同义词,了解口头语与书面语;了解与“坚忍、顽强”有关的成语,积累有关坚忍顽强的名人名言;读成语故事《精卫填海》,认识精卫鸟的坚忍; “探究与发现”读桑兰的话,体会语言的力量,并让学生再自己寻找,发现课文中富有激情,给人力量,让人感动的词句;口语交际的话

题是:我很勇敢,让学生谈一谈自己面对困难时勇敢的表现,鼓励学生不怕困难,战胜自我。

本单元的习作是写“我们的运动会”,要求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运动会上各种人物的表现。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29个生字,会认24个字,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摘抄积累成语。

3、通过习作活动,写我们的运动会,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抓住重点细致观察描写的写作能力。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以语悟为手段,感悟词句中蕴含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坚强的力量,鼓励学生不怕困难,战胜自我。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学习文中出现的比喻句,了解设问句和反问句。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习作,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抓住重点细致描写的写作能力。

应注意的问题:

课前注意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将本单元的专题作为本组所有课文的中心思想,而要注意挖掘每篇课文具体丰富的内涵。

第八单元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以“季节”为话题组织材料,三篇课文不是直接对季节的描绘,但所写的事都与季节有关。《夏天和冬天》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为我们描述了大自然夏天和冬天极富特色的景物,《雷鸟太太的时装》

(一)(二)是一篇科学童话,四季不停地变换漂亮时装的雷鸟太太一定能引起孩子们极大的阅读兴趣。

语文乐园的各项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感受语言的优美和准确,学习准确生动地运用语言。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以“假如风有颜色”为话题的,习作是口语交际的继续,要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大胆想象,表达心中美好的愿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作文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26个字,认识24个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夏天和冬天》和古诗《赠刘景文》。

3、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不同季节的景色,激发学生读科学童话,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通过语文乐园的学习,引导学生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感受语言的优美和准确,学习准确生动地运用语言。

发现和和收集与四季有密切关系的词语,感受四季不同的特点,感受中国语言的丰富。

5、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美好的愿望。

6、习作继续口语交际的话题内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表达心中美好的愿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作文兴趣。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好,感受季节的美好,感受自然的美好。

应注意的问题: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组教材,除仍围绕话题,注重整合外,还要注意本单元总结全册的任务。教学本单元时,更要注意让学生自主学习,继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同时要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学会捕捉信息。

上一篇: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感悟点滴下一篇: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