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学校主要成绩经验介绍

2024-04-15

三井学校主要成绩经验介绍(共3篇)

篇1:三井学校主要成绩经验介绍

三井学校主要成绩经验介绍

一、抓高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

我校今年上期中考中全县排位第四。主要做法如下:学生实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自习课让学生有时间学习,每天晚自习上四节课,学生能够有时间学习,教师认真指导,学生成绩提高快。

二、抓孝德文化进校园活动。

我校率先在全县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诵

读,在大课间活动时间,每次安排一个班进行经典诵读展示,在内容上以孝德文化为主,使学生们认识到诵读的重要性。开设了孝德文化长廊60多米,每月评选德育之星,每期进行经典诵读比赛,使孝德深入人心。市电视台到我校采访并录节目在该台播放;县委宣传部把我校“孝德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典型经验在全市在全市推广。

三、申报市文明单位并验收。

我校在今年申报了市级文明单位,同时开设了道德讲坛,定期向广大师生进行道德宣讲,提升了全校师生的道德水准。

四、少年宫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我校继续加强了少年宫的培训,现有葫芦丝,竹笛,古筝,二胡,书法,绘画,电子琴等项目,各种培训成绩突出,郑建生老师指导的葫芦丝节目在新田县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进行了表演,并受到了好评。参加了首届新田县中小学艺术节,我校荣获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郑建生,唐平兰,詹义坤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学校还被评为优秀组织奖。

三井学校

2013年12月27日

篇2:三井学校主要成绩经验介绍

一、德育管理“四抓四创”,凸显育人氛围。

一是抓德育活动,创素质校园。我校坚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将德育教育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达到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目的: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如参观科技馆、举办“小制作小发明”比赛等)培养学生勤动脑、善动手的能力;通过序列化的文艺活动(如每年“五四”的毕业典礼文艺汇演和元旦学生特长展示等)培养学生能审美、善组织的能力;通过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合唱比赛、广播操比赛、武术操比赛、运动会等竞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等。

二是抓安全教育,创平安校园。我校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化意识,加强教育”的十六字方针,积极创建平安校园,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教育。我校以“两会两刊”为主阵地,经常性地对学生开展安全常规教育。“两会”即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和法纪安全教育专题报告会。“两刊”即班级黑板安全专刊和校园展板安全宣传专刊。全校上下形成了“师生心中有安全,教师时时讲安全,领导处处抓安全” 的良好局面。

三是抓雅行训练,创文明校园。1.纳入常规进行雅行训练。我校把雅行训练渗透到日常工作,将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雅行训练进每月的德育工作安排,如二月是家中待客规范训练,三月是文明用语训练,四月是课堂规范训练„„等等;雅行训练进《班级工作一日常规量化评比检查表》,文明在评价表中,就早餐纪律、可见纪律、文明礼仪等方面设置了35分,每天安排学生会干部检查、打分、公示;雅行训练进每个活动,比如听专家讲座,我们要求学生落实好 做一个文明听众的雅行训练细则,又如在学校文艺汇演、三操比赛等其他集体活动中,我们检查学生文明机会雅行训练细则执行情况。2.小事入手落实雅行训练。落实雅行训练,我校以小事为切入点、突破点。如针对毕业班晚餐后乱扔一次性饭盒的事,我们责成政教处用一周时间督查,训练学生公共场所讲文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出口成脏);如针对学生冬天不愿理发、不爱洗澡,我们进行了学生仪容仪表专项整治。

四是抓精细管理,创文化校园。在健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我校全面推行了德育精细化管理,提出了“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细心做事”管理理念,将德育常规管理引向深入。同时,我们从抓德育队伍建设入手,着力构建学校立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努力做到全员育人,提升德育教育效能。我们还加大校

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在教室、教学楼走廊、楼道、楼房外墙、围墙、学校电子显示屏等处书写或张贴带警示性、励志性的格言警句,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形成特有的德育文化。

二、教学管理“四查四强”,提升教学质量。

1.查教师教学准备,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学校由教务处牵头,每月核查教师备课情况,并及时将检查情况的电子文档用大屏幕在教师大会进行通报。随着逐月检查的深入,教师的责任意识被调动起来,他们也越来越重视课前对教材的分析与挖掘,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2.查课堂教学情况,强化教师质量意识。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我们要求教师以课堂为主阵地,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提升,以育人为落脚点,为学生成长奠基。同时,学校领导加大对课堂教学指导的力度,不断深入课堂,检查教师课堂教学,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每位学校领导每学期进入课堂听推门课都在20节以上,以保证每学期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有所了解。

3.查教学课后落实,强化教师服务意识。我校严格执行学校的常规工作月查制度,学校领导包组包科,定人定时,对教师的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单元考查、培优辅差等知识落实的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要求教师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把最好的教育献给学生。

4.查业务学习修炼,强化教师科研意识。我校坚持以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以备课组、教研组为依托的“三化”校本教研特色,即教研行为自主化、教研主题专题化、教研内容系列化。我们积极支持教师进行个人自主的网上研修、同行研讨、阅读反思、培训充电等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并要求教师留下学习的记录供学校检查,以此来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最终达成教师、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队伍建设“四抓四促”,强化教师素质。

一抓文明礼仪,促师德培养。学校党总支、工会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文明从教,为人师表,做到“五忌”:忌露、忌透、忌紧、忌异、忌乱。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我们对教师进行了“与家长的交往礼仪”教育,学会语气委婉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对教师文明礼仪的规范训练,我校师德修养获得了极大提升,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也得以树立。

二抓敬业精神,促师风建设。主要以培养教师“四心”为目的(“四心”即要求教师要有诚心、恒心、精心、爱心),以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勇挑重担为导向,以精神鼓励和物资奖励为杠杆,以月绩效考核为经济手段,督促和培养教师养成德才兼备、恪尽职守、淡泊名利、追求真理、传道授业、诲人不倦的精神品质。如副校长张志杰同志既分管全校德育工作,还兼带一个班的班主任和语文科教学。副校长雷勇同志分管全校教学教研工作,还兼带两个毕业班的化学课教学。副书记罗仁海同志分管学校党务群团组织工作,还兼带一个班的语文科教学。工会主席何成军同志分管学校工会工作,还兼带两个班的化学科教学„„领导的以身示范,给老师们榜样的力量。学校呈现出“严谨扎实、谦逊进取”的师风。

三抓岗位示范,促廉洁教育。为进一步弘扬正气,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我校由校党总支牵头,在40多名中共党员中,开展了“园林一中党员教师示范岗”评选活动,同时在教师中开展“专任教师示范岗”、“工勤教师示范岗”、“安全教师示范岗”、“教辅人员示范岗”等的评选活动。全校共评出各类示范岗25人。他们在参与和推进学校管理与服务方面开展了具体、实际、有效的工作,大力发挥了优秀教师在廉洁从教、课程改革上的先锋引领作用。

篇3:三井学校主要成绩经验介绍

1 新形势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办学61年来, 学校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被授予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重庆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十佳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一系列荣誉。培养出了以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的高文清、2011年五一奖章获得者罗安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与此同时, 随着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问题:

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继续深入

学校虽然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改革工作还不够深入。在促进校企资源共享、文化融合, 实现教、学、做统一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努力;还需要继续做好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按照企业用人标准继续构建学校、行业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1.2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继续加强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学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 学校还需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队伍结构, 不断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 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3 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有待继续健全

随着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不断深化, 学校还需进一步改革和健全, 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实现校企之间的“合作双赢”。

1.4 社会服务能力需要继续加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学校还需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 增强学校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综合能力。

2 改革之路——国家示范校建设全面启动

2011年,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以全市第一名的佳绩成功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计划建设项目”。2012年6月, 国家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三部委批准学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示范校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2.1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人才培养基础

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为此, 学校积极适应产业变革的需要, 坚持以不断深化的校企合作为基础, 构建“教产一体化”、“阶段式工学结合”、“校企融合,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和企业、教室和车间、校长和厂长、教师和师傅、学生和学徒、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招生与招工、育人与增效的有机融合。

围绕人才培养改革这一中心, 学校对实训场地进行了调整和改建;广泛开展市场调研, 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 重构课程体系……在示范校建设战鼓敲响的同时, 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 为学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教学改革提供坚强保障

师资队伍是培训一流人才的重要保障。在示范校建设这一载体下, 学校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力度, 构建校内培训与赴企业实践结合, 市级培训与国家级培训结合, 国内培训与出国培训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式教师培训体系;完善机制引导、鼓励全校教师进修学历。努力建成一支既能教书又能育人, 既能上讲台又能下车间, 既有高技能人才又有能工巧匠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赴德国研修, 赴澳大利亚研修, 到苏州, 到上海, 到企业车间, 到高等院校……带着提升素质、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一位位机械高级技校的教师走出校门, 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去学习先进职教理念, 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仅在2012年, 学校先后有37人赴国外研修, 32人参加国家级、市级各类培训;64人参加“教师技能提升计划”。师资素质稳步提升, 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2.3 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为教学改革创造条件

学校在原有的与ABB (中国) 有限公司、上汽集团菲亚特红岩动力总成有限公司、重庆格力电器有限公司、重庆探矿机械厂、重庆大江工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开展校企合作的基础上, 不断深化合作内涵, 积极引入企业的生产文化、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发展文化。2012年共组织在校生1557人到市内外企业开展了社会实践。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 教学质量与服务能力实现“双提升”

借助示范校建设这一载体, 学校积极抓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这三项工作, 实现了教学质量和服务能力的两个提升。

3.1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 学校先后承办了全市第一至五届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近三年, 共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各类竞赛奖项293个。毕业生“双证”获证率和当年就业率双双达到98%, 就业稳定率达95%以上。

3.2 服务能力有效提升

学校秉承“立足巴南, 服务重庆, 辐射全国”的思路, 近三年来, 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毕业生近6000人, 开展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近10000人。其中为巴南区内及区属企业输送毕业生1124人, 开展巴南区失业人员培训9期、巴南区在岗农民工提升培训3期, 共计培训、鉴定1050人。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质量树立品牌, 以改革创造明天。如今, 重庆市机械高级技工学校正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向着“重庆一流, 西部领先, 全国闻名”的发展目标, 昂首前行。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是富民兴渝的重要战略, 也是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农业化的需求。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工作实际, 就如何加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介绍一些经验和做法。

上一篇:“举止要文雅出行要文明”主题征文启事下一篇:三年级做手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