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虚假股东签字

2024-05-16

股权转让虚假股东签字(精选3篇)

篇1:股权转让虚假股东签字

关于我公司本次变更登记资料中股东签字与以往提交的登记材料中股东签字不一致情况的说明

青羊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针对我公司于

****年**月**日向贵局提交的变更资料中,股东的签字与以往提交的登记材料中股东签字不一致的情况,现说明如下:

一、我公司以往提交的登记材料中股东签字为委托他人签字,是股东真实意思的表达,具有法律效力。

二、本次变更资料中股东签字为股东亲笔所签,以后股东签字以本次备案的笔记为准。

三、若因签字不一致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本公司及股东承担。

股东签字:

****年**月**日

篇2:股权转让虚假股东签字

关键词:外资企业,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税,研究

一、引言

关于外资企业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税问题, 我国很早就制定出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系统的分析了股权转让所得税的性质、计算方法、交税方法等。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经营日趋国际化, 母公司注册于避税地, 如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如何对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进行界定, 转让收益的确定, 企业股权转让是否存在税务风险, 涉及税收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相互博弈。下面就具体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外资企业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税相关问题说明

对于目前外资企业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时该如何课征所得税, 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税务实践中需要完善非居民税收政策和征管实践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的问题, 同时也是外资企业合理利用我国税收政策的重要保证。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 将影响到外商在我国的投资, 也是我国税务机关防止境外企业逃避我国纳税义务, 减少税收流失风险。例如:对于外资企业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确认及税率问题, 汇率变动影响股权转让所得问题, 合理确定关联交易涉及股权转让价方法问题, “外—外模式”境外股权转让和间接转让股权的征管问题, 外资股东撤资是否追回外资企业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问题, 非居民企业和外籍个人的股息、红利所得税收政策不同问题, 外资股东撤资是否追回外资企业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问题等。不仅如此, 围绕着外资企业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的所得税问题, 还就税法的理论问题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各外资企业应如何理解并适用股权转让的所得税规则?现行的外资企业股权转让所得额的确认规则是否本身就不完善?是否对在判断应税交易是否要贯彻“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针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将使税法理论更加完善。

(一) 外商企业投资股权转让转让所得确认及税率问题

股权转让所得是股权转让价和股权成本价之间的差额。如被投资企业有未能分配的利润或税后提存的各项基金等, 股权转让人随股权一并转让该股东留存收益权的金额, 不得从股权转让价中扣除。为了降低税负, 企业在实际进行股权转让时, 可以考虑对有关留存收益先进行分配, 在按照分配以后的股权作价转让。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 实际征收率为10%。

(二) 汇率变动影响股权转让所得问题

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 以非居民企业向被转让股权的中国居民企业投资时或向原投资方购买该股权时的币种计算股权转让价和股权成本价。

非居民企业转让境内股权转让所得计算方法:美国某公司2006年1月投资100万美元, 在境内成立外商独资企业。投资资本到账当天的美元汇率为8.27。2010年1月, 该美国公司将拥有的该外商投资企业股权全部转让给中国公司, 转让价款为827万人民币, 于2010年1月15日支付。当天美元兑人民币汇报为6.81人民币。827÷6.81=121.44万折算为人民币的股权转让所得 (121.44-100) *6.81*10%=14.6万元。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投资期间人民币升值了, 而投资者收到的人民币可以换取更多的美元, 股权转让所得中还包括了人民币升值收益, 并入到股权转让所得中纳税。相应的如人民币贬值, 则相应减少转让所得。因此为了降低税负, 非居民企业在投资国内外商投资企业时, 以什么币种投资是一门学问, 因为股权转让得到的人民币是相同, 汇率变动造成的股权转让所得就会增减变动。

(三) 合理确定关联交易涉及股权转让价的方法问题

非居民企业向其关联方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 其转让价格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 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方法进行调整。

不管内-外、外-内、外-外、间接转让何种模式下, 在实际操作中, 通常情况下股权转让价格不得低于在目标企业所享有的所有者权益价值, 以资产评估报告的评估结果来判定。

根据《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 (试行) 》, 股东全部权益价值的评估方法主要有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三种。收益法计算公式为: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企业价值-付息债务, 企业价值=经营性资产价值+非经营性资产价值+溢余资产价值。

由于各种评估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假设前提, 如何合理利用资产评估报告或其他中介机构报告也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 需要以资产评估理论和经济等价交换规律为依据合理确定关联交易涉及股权转让价。

(四) “外—外模式”境外股权转让和间接转让股权的征管问题

外—外模式:两个非居民企业转让居民企业的股权。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7条规定, 股权转让所得是否纳税关键是要看目标企业是否在中国境内, 因此虽然是两个非居民企业之间的交易, 但是由于标的股权是中国的居民企业, 因此中国当局具有税收管辖权。

境外投资方 (实际控制方) 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 如果被转让的境外控股公司所在国 (地区) 实际税负低于12.5%或者对其居民境外所得不征所得税的, 应自股权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 向被转让股权的中国居民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资料。

由于间接转让中国居民企业股权可能存在不合理的避税安排, 税务机关可以按照经济实质直接在税收上否定境外公司的存在。

两个非居民企业之间的交易, 由于取得收入的一方与支付价款的一方均在境外, 难题在于税收征管问题如何能够实现税款入库呢?

股权转让交易双方均为非居民企业且在境外交易的, 被转让股权的境内企业在依法变更税务登记时, 应将股权转让合同复印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审核时, 不仅要认真审核合同, 还要认真审核与股权转让相关的资金流动情况, 即相关的银行单据证明。同时, 对金额较大、有疑点的股权转让交易, 也要利用国际税收专项情报交换手段, 对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之间或非居民企业之间来源于中国境内股权转让收益的国际偷逃税问题进行联手防范和打击。

(五) 非居民企业和外籍个人的股息、红利所得税收政策不同问题

根据新的所得税规定对非居民企业来源于我国境内企业的2008年开始的股息、红利所得予以征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1994]20号) , 对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 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由于投资者身份的不同对外国投资者来源于我国境内的同一类型所得享受不同的税收待遇, 造成了部分外国投资者利用当前的政策漏洞进行股权转让税收筹划, 将其身份由非居民企业转为个人。

(六) 外资股东撤资是否追回外资企业两免三减半税收优惠问题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原有若干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后有关事项处理的通知》 (国税发【2008】23号) 第三条之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 2008年后, 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性质或经营期发生变化, 导致其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条件的, 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补缴其此前 (包括在优惠过渡期内) 已经享受的定期减免税税款。各主管税务机关在每年对这类企业进行汇算清缴时, 应对其经营业务内容和经营期限等变化情况进行审核。

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低于10年方可享受税收优惠, 不足10年内如果外资撤资的, 需要补缴此前已经享受的税收优惠, 10年经营期是实际经营期, 不包括停业期间。

总之, 对外资企业的非居民企业股东在将其所持有的股权进行转让时需要关注和分析的问题还有很多, 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要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避免我国税收损失风险的发生。一旦外资企业股权发生任何变化, 外资企业有责任提醒并督促股权的购买方及时申报并交纳应代扣的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款。

参考文献

[1]刘松青, 文明刚, 外商投资企业外资股权转让所得税问题分析[J]。会计之友, 2007 (7) 上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非居民企业股权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通知 (国税函[2009]698号)

篇3:我是虚假注册公司的股东吗

被告:上海斯汇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汇公司)

被告:蒋菊英

被告:严伟

被告:范曦栋

一、基本案情

被告范曦栋系被告蒋菊英之子、被告严伟之友。2003年3、4月间,被告范曦栋以开办公司为由,分别从被告蒋菊英、严伟处取得两人身份证件。此后,范曦栋办理了斯汇公司的验资及工商登记注册事宜,并于同年4月7日取得斯汇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斯汇公司工商注册材料载明: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股东为蒋菊英、严伟,出资额各为50万元,蒋菊英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后查明,斯汇公司工商注册中备案的公司章程均非蒋菊英、严伟本人签字确认,蒋菊英、严伟未向斯汇公司实际出资,范曦栋也未向斯汇公司投入资产。斯汇公司注册后,由范曦栋实际经营。

2003年5月,范曦栋以斯汇公司名义向原告购买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一批。因拖欠货款,范曦栋、斯汇公司与原告于同年10月9日签订还款协议一份,其中载明:货款金额总计164300元,已支付15000元,余款149300元由斯汇公司及连带保证人范曦栋于11月31日前支付6万元,12月25日前付清;为表示还款诚意,将斯汇公司法人代表(即蒋菊英)自有房产一处作为抵押。但蒋菊英未在协议上签字。此后,原告因未获货款而诉至本院,要求被告斯汇公司支付货款149300元,赔偿该款自2004年1月1日至判决生效日止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被告蒋菊英、严伟承担斯汇公司债务的连带清偿责任,被告范曦栋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被告蒋菊英承担抵押担保责任。

被告蒋菊英辩称:范曦栋欲开办公司,向我索取证件,因此我曾提供证件给范曦栋。但此后的事情我并不知道,我没有在斯汇公司章程等工商注册材料、验资材料上签字或盖章,也不知道自己是斯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我没有出资给斯汇公司,也从未承诺向斯汇公司出资50万元作为注册资本。我从未参与斯汇公司的经营活动,对本案购销业务也不知情,也从未将房屋作支付货款的抵押担保。本案涉及的货款应由范曦栋承担付款责任,我不应承担相关民事责任。

被告严伟辩解理由与蒋菊英相同。

被告范曦栋辩称:蒋菊英、严伟的辩称都是事实。斯汇公司的注册事宜是我委托企业登记代理公司办理的,我将蒋菊英、严伟的证件提交给代理公司,代理公司建议斯汇公司的注册资金为100万元,由蒋菊英、严伟各出资50万元,我未征求他们的意见就同意了。斯汇公司的工商注册及验资材料上的签章都不是他们的真实签章,他们从未向斯汇公司作过投资,我也未向斯汇公司投入资金及财产。斯汇公司的营业执照办出后,由我一人实际经营,蒋菊英、严伟均不知情,他们也从未参与斯汇公司的经营,本案涉及的购销业务也是我一手经办,应由我承担付款责任。

二、法院的认定与判决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斯汇公司在设立时,其公司章程未经公司股东蒋菊英、严伟签字确认,两股东事后又拒绝追认。蒋菊英、严伟未向斯汇公司出资,斯汇公司注册后,范曦栋在实际经营中也未向斯汇公司投入资产。因此,斯汇公司无任何公司资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十九条规定:“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股东符合法定人数;(二)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三)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四)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五)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综上,斯汇公司的设立不符该法律的规定,其不具有公司法人资格,不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范曦栋系斯汇公司设立的实际行为人,其在工商登记时伪造公司章程等材料,在公司注册资本验资时,又采用了虚假出资的方式,这些行为均属于欺诈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应承担过错责任。

斯汇公司注册后,由范曦栋实际控制和经营。诉争买卖业务虽以斯汇公司名义与原告发生,但实际经营者也系范曦栋。对于尚欠原告的货款,范曦栋曾以连带保证人的身份承诺归还。因此,范曦栋应对尚欠原告的货款承担清偿责任。斯汇公司不具有公司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但其对外可能拥有债权。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本院责令斯汇公司与范曦栋共同承担民事责任。原告请求支付的货款金额149,300元、请求赔偿该款自2004年1月1日至判决生效日止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均具有事实及法律依据,应予确认和支持。

斯汇公司设立时,股东登记为蒋菊英、严伟,但其公司章程并未经蒋菊英、严伟确认,现也无相应证据证明蒋菊英、严伟明知范曦栋的上列注册行为,因此,蒋菊英、严伟不应认定为斯汇公司的实际股东。原告以蒋菊英、严伟作为斯汇公司股东抽逃出资为由,请求判令蒋菊英、严伟直接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不具有事实依据,本院不能支持。但应当指出,蒋菊英、严伟向范曦栋提供身份证件时,是明知用于开办公司的,两人应对此后发生的注册公司事宜负有相应的注意义务。但本案审理中,蒋菊英、严伟均表示对范曦栋的注册行为不知情,显然两人未尽应尽的谨慎注意义务,应当对此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斯汇公司注册后,原告基于斯汇公司登记的公示效力,形成相应的信赖基础,与其发生了本案涉及买卖业务。现斯汇公司实际不具有真正的公司法人资格,原告的该信赖基础落空,原告可能因此受到损失。对此,蒋菊英、严伟基于上列存在的过错行为,应当共同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蒋菊英、严伟在范曦栋、斯汇公司不能清偿对原告的债务时,应当承担代为清偿的民事责任。两人如承担该赔偿责任后,有权向范曦栋、斯汇公司追偿。

原告另诉请要求蒋菊英承担抵押担保责任,但相应的2003年10月9日还款协议书未经蒋菊英签署确认,因此,原告的此项请求缺乏事实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三、对本案的解析与研究

1、范曦栋的民事责任

斯汇公司设立时,股东登记为蒋菊英、严伟,但公司章程并未经蒋菊英、严伟确认,二人未实际出资,也无相应证据证明二人明知范曦栋的注册设立行为,因此,蒋菊英、严伟不应认定为斯汇公司的实际股东。事实上,斯汇公司斯汇公司的发起设立事宜均由范曦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亦由范曦栋控制,由此可以认定斯汇公司的实际发起人和控制者系范曦栋。

范曦栋在工商登记时伪造了公司章程等材料,在公司注册资本验资时又采取了虚假出资的方式,这些行为均属于欺诈行为,违反了《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应承担过错责任。根据最高法院《94批复》和《97批复》的规定,在出资人未出资或出资未达到法定最低资本额的情况下,应认定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由出资人承担全部的民事责任。此外,本案诉争买卖业务虽以斯汇公司名义与原告发生,但业务实际联系人为范曦栋。对于拖欠原告的货款,范曦栋亦曾以连带保证人的身份承诺归还。

2、斯汇公司的民事责任

最高法院《94批复》和《97批复》仅规定在出资人未出资或出资未达到法定最低资本额的情况下,应认定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由出资人承担全部的民事责任,但企业本身是否还需要继续承担民事责任没有明确规定。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出资人承担全部的民事责任即意味着排除了企业的民事责任,由此便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在实践中既要在判决理由中认定企业不具备法人人格,却又不裁令解散企业,且企业尚未清算即判令全体股东承担无限责任,在法理上显然有欠严谨。

本案中,由于斯汇公司不具有公司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不应再成为民事责任的承担者。但考虑到斯汇公司对外可能拥有债权,如本案的买卖合同标的物计算机软件据范曦栋陈述已予以转卖,因此,斯汇公司可能拥有尚未实现的债权,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于次债务人的债权并有可能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的情形下,作为债权人的原告可以代为行使求偿权。本案若仅判令范曦栋承担清偿责任而不追究斯汇公司本身的责任,就有可能产生公司尚有资产却无须承担清偿责任的情形,这显然有悖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设立初衷。

3、蒋菊英、严伟的民事责任

最高法院2001年9月13日颁布的《关于对于帮助他人设立注册资金虚假的公司应当如何承担民事责任的请示的答复》中明确,帮助他人欺诈成立公司的中介代理机构应当在公司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本案中,蒋菊英、严伟出借身份证的行为虽不能直接定性为“帮助他人设立注册资金虚假的公司”,但其行为已构成间接帮助,因而可以比照上述《答复》的规定判令其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在范曦栋、斯汇公司不能清偿对原告的债务时,应当承担代为清偿责任。

本案要点:

1、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股东符合法定人数;(二)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三)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四)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五)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2、虚假注册的公司不具有公司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但其对外可能拥有债权。为维护原告的合法权益,应与虚假注册过错人共同承担民事责任。

3、帮助他人欺诈成立公司的中介代理机构应当在公司注册资金不实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4、在出资人未出资或出资未达到法定最低资本额的情况下,应认定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由出资人承担全部的民事责任。

上一篇:生产安全周总结下一篇:我爱家乡500字小学二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