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创设情景,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2024-05-03

精心创设情景,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通用11篇)

篇1:精心创设情景,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精心创设情景,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问题提出:

1、想象在阅读教学中有何意义?

2、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背景: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在理念、要求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它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在运用语言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阅读是师生、生生、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使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相互促进,能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许多教师为之努力探索。实践证明,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转换语言,是促进创造性阅读,提高语言培养能力的一条好途径。

多年来,我一直十分重视学生在阅读中想象能力的培养,只要是有合适的文章,就充分创设情景,激励学生想象。尤其是学习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外童话”这一单元,因为这一单元的文章全是童话,通话的特点就是充满了奇异的想象,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很好的平台。现展示学习《巨人的花园》一课有意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片段:

情景描述: 《巨人的花园》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这课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砌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后来,巨人在小男孩的启示下,随即拆除了围墙,巨人也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巨人的花园》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我在教学中安排了扮演童话人物对话,想象画面,推测主人翁的心理活动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童话的乐园。

下面是当时的教学片段实录: [片断一] 师: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叱责,请把巨人叱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生边读边画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语句,文中主要有三句)

师: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生:巨人说:“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这时他可能瞪着眼睛,脸上通红通红的,双手叉着腰,心里想:这是我的花园!你们这些小家伙随便进来,真讨厌!

生:巨人说:“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这时候,比他刚回来时更烦,样子更凶。巨人肯定在想:我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寒冬,好不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这些小家伙又来了!这时,他可能攥着拳头,唾沫飞出老远。

生:“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心里可能想,这是我的地方,我已经说了不让你们进来,你还敢进来!巨人说不定已经迈开大步准备去教训这个小男孩。

师:同学们想象力十分丰富,现在请几个同学上来扮演巨人,下面的同学念其它部分。

生1: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双手叉腰,怒睁双眼。生2: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攥着拳头,一脸凶相。

生3: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用手指着孩子,迈开双脚,决定去教训孩子。

师:看了以上的几个同学扮演的巨人,说说你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这个巨人太霸道了!生:这个巨人好狠、好无情!生:这个巨人真厉害啊!„„ 【教学反思】

巨人见到孩子们到花园里去玩耍,大声叱责,为了让同学们弄明白巨人为什么叱责,怎样叱责,教学时紧紧抓住巨人叱责的三句话展开学习,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想象巨人说这些话时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巨人说话时可能是什么样子?不光让学生说,还(尽情地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把想象的情景模仿出来,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巨人这个童话人物的自私、霸道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生动形象的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又让学生理解了童话的内容。[片断二] 师:这是个霸道、自私的巨人,如果遇到了这位巨人,你会对他说什么?

生:巨人先生,你不觉得孤独么,不感到荒凉么?严寒可能冻住了你的心。

生:巨人伯伯,果子要大家吃才甜,美丽的花园要大家共享才会快乐。生:巨人大叔,人需要交往,只顾自己,会得自闭症的,打开花园吧!让春天回到你的身边。„„

师:说得真好,你们的话语会不会像春风一样吹入巨人的心中,让他发生变化呢?

生:是一个孩子让他明白了一切,发生了变化。【教学反思】

当学生已经走进了《巨人的花园》这个童话故事里,学生对故事里的巨人这个童话人物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心里已有了许多想法,学生急切想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创设一个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释放心灵的平台,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兴趣。[片断三] 师:同学们都对这个小男孩很感兴趣,我们来仔细读一读重点写小男孩的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叱责,可能会说些什么?同学们再读读9、10、11自然段。(分组讨论)。想一想,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又会说什么?然后用对话的形式模拟小男孩和巨人的对话。

生(甲):我扮小男孩。生(乙):我扮巨人。

生(甲):伯伯,您的脸色很不好。您一定感到孤独、荒凉。是啊!长期生活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环境中,谁都会是这种感觉。您的花园里长期是这种情景,可花园外的村子里可不是这样的,您想过原因吗?

生(乙):没有,是啊!为什么我的花园里没有春天呢?怎么会没有春天呢?

生(甲):伯伯,花园是您的,您固执地把自己锁在花园里,即使花园再美,您一个人独享,久而久之,最终只能孤独、烦闷。打开花园吧!春天就在您的身边。

生(乙):噢,是这么回事呀,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

生(甲):伯伯,您看,你把围墙一拆,孩子们来了,春天也就来了。生(乙):我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哈哈„„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真是幸福啊!„„ 【教学反思】

学生不光读童话,还在读的基础上编童话、演童话。虽然只是一个对话练习,但学生一定要在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完成,这样的安排,不仅激发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参与表演欲望,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话练习中,学生说的不管是课文中的原话,还是学生根据意思想象的话;不管说得多,还是说得少,只要能说就行。不作过高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说,都有机会说,学生在角色转换中,和童话人物零距离接触,更进一步体验了童话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此项活动中,学生尽情想象,真切地感受到童话的魅力。[片断四] 师:巨人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大家想不想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巨人看到小孩愣住了,双眼发直。

生:巨人看到小孩明白了,双眼流下悔恨的泪水。生:巨人看到小孩笑了,双眼发亮,高兴得像小孩一样。„„

师:这么幸福的巨人,大家想当吗?请带着悔恨与快乐交织的感情一起读课文的9、10、11段。师:读了以后,大家看到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一个善良的巨人。生:一个慈祥的巨人。生:一个幸福的巨人。生:一个快乐的巨人。„„

师:学完了巨人的变化,大家了解到这采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反思】

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采用朗读和想象的方法,紧紧抓住巨人的表现与花园里的情景,展开教学,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通过朗读、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启示:

篇2:精心创设情景,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摘 要: 绘画活动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活动,而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为学习动力,幼儿才会主动思考。我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主动观察、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思考了相关的对策,希望收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关键词: 幼儿; 想象力; 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成人有关美术创作的许多条条框框被打破,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即可笑有非常可爱的现象:不合比例的造型、不合常规的构思、随意安排的构图等。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现象体现出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神奇的创造力。幼儿美术作品充满了稚拙的情趣,这是成人美术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而幼儿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幼儿对美术创造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表现欲望和创作激情

在创作课上幼儿教师对教学导入极为重要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或采用讲故事或读儿歌或配音乐等手段烘托气氛,创设情景,以此激发幼儿的形象思维,丰富其想象,使其头脑中形成画境表象,从而产生创作激情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二、精心安排特殊效果的作业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好奇心是其研究思考问题的内部动力,是创造思维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惊奇的发现,更会产生激动的探索创造的欲望。如;在纸上先用油画棒画出主题然后用稀释的水粉颜料刷在上面,油水分离的神奇效果;在宣纸上施以笔墨,干湿浓淡水渍晕染的奇妙效果;一张纸折一折剪几刀,展开就会是一张团花的出人意料的效果都会使幼儿产生惊奇的喜悦。作业的意外效果会刺激其兴趣,激发出创造性。

三、设定条件,启发联想与经验转移

联想与经验转移能力是创造才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在线条装饰画课中教幼儿认识各种线形,用基本线形启发幼儿联想物象或事物:水平线――地平线、海平面、大草原;竖直线――电线杆、竹竿;波浪线――蛇的爬行、舞动的彩带、升起的炊烟;折线――锯齿、闪电、鲨鱼的牙齿;圆形――各种球类、泡泡、太阳;方形――盒子、电视、黑板;三角形――热带鱼、伞、帆板……当然启发联想远远不止于此,教师要尽量在教幼儿一种画法时,注意启发他们能用此方法表现类似物象,使幼儿增强学习的迁移能力。

四、设定条件,明确创造目标,促使幼儿有目的的创造

我们不能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就是让其无拘无束地任意活动,也不能将“发现法”教学走向极端,采取“不教之教”的教学方式。这种让学生自由自在的方式,会使幼儿糊涂,不明白所要达到的目标,致使独自发现不多收获不大,而淡化学习兴趣。因为学习积极性受挫,创造性也得不到真正的培养。培养创造性必须要设定条件,给其以某种限制,使之明确要达到的创造目标。令其在设定的条件下,经过积极的思维和一定的努力,才能有成功的可能。设定条件,明确创造目标,更能激发其积极思维和创造欲望,使活动质量得到提高。如给幼儿一个三角形,看谁在图画纸上运用三角形组合安排得好,色彩设计得好。其结果很可能出现各色各样的连续纹样、图形或抽象构成。这些图形都是幼儿创造的,自我发现的。通常还可以采取添画(即在写生或临摹某形象的基础上添画想象的环境或情节)、组合画(给以各种形象资料组合成具有一定情节的构图完整的画面)或同一图形采用不同颜色表现等方法进行。此外,还可以限定人不要用黑色画头发,限定不要用绿色画树叶等,都是以限定条件,破坏幼儿原有表现概念,促其发散思维,使其发现新的配色方法或新的表现方法。

五、利用废旧材料及果蔬创造新的视觉艺术形象

利用废旧日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才使艺”地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象的活动。它对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废旧材料教师自己或发动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必须注意废旧材料应该是安全无毒的。废旧材料的造型是综合性的,主要有加法、减法或加减法并用。

果蔬造型活动中,教师除了教给幼儿必要的造型技法外,应把指导的重点放在引导幼儿进行想象思考:这些材料可以制作出什么形象,让幼儿在这样的探索中发现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如:黄瓜颜色和形状像什么?怎么做、添些什么才更像?引导幼儿在黄瓜前面切开一个口,贴上红色纸做的信子、黑色纸做的眼睛,就是一条活灵活现的青蛇。同样办法用苦瓜可以做出鳄鱼、茄子可以加工成企鹅……

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教育方法远远不止于此,首先老师自己要有创造性,不保守,并善于鼓励幼儿思维活跃,在互相间智慧的撞击中闪现出创造性的火花。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各种奇特想法,鼓励勇于创新,表扬创新作品。发掘幼儿创造潜能,为幼儿的奇特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

参考文献:

篇3: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板书设计,想象,语文素养

人们常把教师的课堂板书称为微型教案, 是因为它对教材内容具有高度的浓缩作用。板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如果教师把它设计得新颖、美观、形象、实用, 就会受到学生的喜爱。精湛的板书不仅能提纲挈领地展示课本知识, 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 而且能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对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 发展各种能力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所以, 图文并荗、引人入胜的板书, 能为学生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新颖别致的画面板书, 为学生创造想象、创造思维开拓空间

研究表明:人脑对图象的记忆能力要比对文字的记忆能力高得多, 且保持时间也长。据统计, 人脑中储存图像的记忆量约是文字的1000倍。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充分说明图像比文字易记忆。如看电视比看小说的印象深得多。这种板书运用这些理论和事实, 把课文内容浓缩成精要的文字, 再利用符号、线条等加工成图形, 把抽象的学习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学生大脑一接触, 就受到刺激, 留下痕迹, 把知识储存在记忆的“仓库”里, 即使时间长了, 有关文字忘了, 也可以凭借图形特征唤起再现性思维, 把信息从头脑中提取出来。纯文字板书就难以做到这一点。所以, 鼓励学生参与板书, 利用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画出简洁生动的板书画面, 对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 刺激形象思维有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 这样的板书能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示例 (一)

【板书说明】《我爱这土地》是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首抒情诗歌, 诗人艾青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这首诗虽短小, 但由于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 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把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在学生反复有感情的诵读之后, 我引导学生标划诗人抒情时借助的意象并把它板书在黑板上, 让学生在品读中找到修饰意象的词语填在图中, 在大声朗读中品味关键词句的作用。学生在理解了诗的象征意义后, 通过品读首尾句:“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 连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在这样的入情入景的氛围中, 我自然地画上用“嘶哑的喉咙”正在歌唱的鸟。这样, 就在读读、写写、画画中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二、明快的关键词语板书, 为学生理解和背诵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直观、形象的板书设计, 不仅为学生准确地理解、感悟课文留下了无限的创新思维的空间, 而且为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轻松地背诵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往教师的板书内容都是主观因素多, 没有走出传统的板书模式, 没有进行大胆的新的突破。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段落, 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背下来, 其主要原因是板书上没有明显地、鲜明地给背诵的内容以点睛因素指导。布鲁纳指出:儿童必须学习知识结构, 提倡教学应有效地教授基本结构, 或者提供形成结构的学习条件。因为这样能使学生记住学过的东西, 掌握更复杂的知识。基于这种理论,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结构, 背下课文, 积累语言, 在设计图形时, 教师应照顾到课文的结构特点。可以说, 一些图形就应是课文结构形象化的再现, 它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结构具有定型化的作用。学生理解、记住了这些图形, 也就基本上掌握了文章的结构, 记住了所学课文的内容, 对于他们以后的阅读和写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图文并茂的板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形式。用图画表现课文的内涵是艺术地再现生活, 用简洁、准确的词语涵盖课文内容能加快学生记忆的速度。由此可见, 图文并茂的板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技能, 更能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 更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的板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三、巧妙地理清情节作板书, 为课堂巧析人物形象, 巧揭文章主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学习总是被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兴趣, 而教材中选取的小说、戏剧等体裁, 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所以牢牢地抓住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在兴趣中理清文章情节, 进而分析人物形象, 提示文章主题, 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板书设计示例 (三)

课文节选的是《钦差大臣》喜剧的第八场和结尾部分, 也可以说是这部喜剧的高潮部分和最富讽刺意义、最精彩的部分。这部分的剧情设计巧妙:假钦差得意洋洋地走了, 他留下的信不但揭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而且让滥用职权的邮政局长来拆开发现真相, 对人物的刻画淋漓尽致, 更高明的是作者让官员念骗他们的话, 让他们当众陷于尴尬之中, 尤其是市长更当众出丑, 在大庭广众面前自我揭露。由于剧情设计得巧妙而合乎情理, 这个近似荒诞的剧情才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因此在板书时, 课文的情节理清往往用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就能概括出来, 就像凸透镜一样, 以焦点形式展示文章精华, 使学生通过板书一目了然。

西方教育界有一句名言:学生是待燃的火, 教师则是点火者。从这个意义说, 板书的艺术, 便是点火的艺术。凭着成功的板书, 教师不停地向学生传递着期待。板书恰似一把“起子”, 开启学生创造探索的智慧之门。

篇4: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推开想象的大门

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头脑里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他们渴望被肯定、被表扬。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一些奇怪的想法,有的看似天马行空,有的听起来不着边际、幼稚可爱。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抵制,把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扼杀在摇篮之中。

记得前年夏天,我执教一年级语文,认识了一群“小不点”。开学不久的一节语文课上,我教孩子认识声母“i”,为了便于记忆,我教孩子们说:“一根小棒i、i、i”。突然,一个不协调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一枝铅笔i、i、i”。仔细一听,是从沈逸轩的嘴巴里念出来的。我走到他身边,小家伙吓得不知所措,其他孩子也惊恐地看着我,我知道他们在担心什么——怕我发火。与他们想的不一样,我轻轻地抚摸着沈逸轩的头,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说得真好!”小家伙的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孩子们也都释然了。我不失时机地对孩子们说道:“你们看,沈逸轩小朋友爱想象,爱动脑,真了不起!老师相信你们会和他一样棒的!”简单的话语,真诚的赞扬,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他们放开了胆子,“一根冰棍i、i、i”,“一根筷子i、i、i”……孩子们的想象丰富多彩。此后的教学中,我经常倾听孩子们的心声,鼓励他们发挥不可多得的想象力。渐渐地,孩子们在我课堂上敢想、敢说、敢问了,面对他们神奇丰富的想象,我精心地鼓励呵护,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唤起他们的表达欲望,为他们打开想象之门。

二、激活孩子的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想象和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想象是思维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思维越活跃,想象力越强。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激活孩子的思维。

1.课前热身,训练思维。我经常利用上课前的两三分钟时间出一些开发智力的问题让学生做热身运动,活跃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一天,我在黑板上随意画了一个圆圈,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呢?”孩子们的回答,可谓是五花八门:太阳、镜子、鸡蛋、妈妈生气的眼睛……在这样的训练中,孩子们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想象也越来越丰富。

2.编儿歌、顺口溜、字谜,拓展思维。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生字教学对他们而言是枯燥无味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绞尽脑汁,变着花样进行识字教学。如根据字的特点编一些有趣的字谜,朗朗上口的儿歌、顺口溜等。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如教学“碧”:王先生,白先生,一起坐在石头上;教“会”字,可以编字谜“人在云上走”……课堂活跃起来了,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争着抢着给生字编字谜、编儿歌。这样的教学无形中为孩子们提供了创造思维的机会,使学生思维活跃。

三、充分利用教材,绽放想象的花朵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可用来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内容很多。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1.情境朗读,激发想象。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儿歌、童谣、诗词充满诗情画意,这种美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要借助学生的想象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想象。例如教学古诗《江南》,我首先指导孩子们进行情境朗读,将他们带入文本;然后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我仿佛看到了碧绿碧绿的荷叶,看到了一群群嬉戏的鱼儿”;“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美丽的荷花,闻到了一股股淡淡的清香”;“我仿佛听到鱼儿在唱歌,看到荷花在跳舞”……孩子的想象力令我惊叹不已。总之,我们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情境朗读,用朗读来点燃他们想象的火花。

2.借助插图,启发想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些插图画面生动、色彩鲜艳。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我常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启发他们进行大胆想象。

例如: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时,我让学生一边仔细观察蚂蚁和蝈蝈过冬图,一边展开想象:寒冷的冬天到了,蚂蚁们躲在洞里开心地过冬,而蝈蝈们有的哭,有的冻死了。蝈蝈们会想些什么呢?孩子们积极动脑,有的说:“蝈蝈想,都怪我们夏天光顾着乘凉,不搬粮食。明年夏天,我们一定要搬粮食。”有的说:“蝈蝈想,要是我们像蚂蚁一样夏天就准备好过冬的食物,现在就不会没有吃的了。”……想象的力量此时不仅仅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而且作用于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真正明白了“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的道理。这样的教学,不仅延伸了课文内容,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3.抓住空白,丰富想象。朱立元编的《现代西方美学史》提到:“所谓空白,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未明确写出的部分,它是文中已实写的内容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部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作者有意不把意思说透,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教师应好好利用“空白”之处,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木兰从军》一课,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文中没有直接叙述,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木兰当时的心情。

留有空白的课文还有许多,只要我们用心挖掘,抓住空白,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就能绽放出更多更美的想象之花。

4.仿写改编,展开想象。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大量优美的儿歌,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孩子学习儿歌,对儿歌有了美的认识后,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孩子们的思维会在美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积极的最佳状态。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时机,让孩子们尝试仿写改编。在学习儿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我引导孩子们想象:“如果夏天姐姐来到你面前,你想变成什么?仿照课文说一说。”孩子们滔滔不绝:“我想变成萤火虫,晚上提着灯笼给人们照明”;“我想变成甜甜的西瓜,给人们带来清凉”;“我想变成青蛙,在田野里捕捉害虫”……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小脸,我觉得他们的诗心随着文字在自由飞翔,他们表达的灵感在不断喷涌,他们在想象的世界里欢呼。

篇5: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毛毛    有一种东西比知识放射着更耀眼的光芒,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建。学习语文更需要想象:学生阅读文学作品需要想象,才能理解其意境;学生习作也需要想象,它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形象更生动、具体。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想象就是他们的天性。在他们的脑海中随时会冒出奇异的想法:想到宇宙以外的世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动物的语言;他们想插翅飞向蓝天,他们想掘土探入蚁穴……在他们的天地里时时刻刻都充满着美好、充满着幻想。我就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以课文空间为“学习乐园”,让学生奋力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 一、续编童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最大的兴趣莫过于对童话故事的阅读和观看。许多童话寓意深刻,但是故事的悲剧性结局却是孩子们不想看到的,因为他们幻想着一切美好的东西。如在《狼与小羊》一文中,其结尾是“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向小羊扑去”。学生们万万没想到那么温和可爱的.小羊竟会成为凶恶的大灰狼的餐点,他们对“向小羊扑去”这一结局存在着一丝憧憬。于是我就抓住学生们的这个心理让他们续编故事:“小羊的命运到底如何呢?请大家来当当小作家续编故事。”一听可以当作家编故事他们乐开了花,小脑袋凑在一起,显然他们对小羊的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小羊的命运就“诞生”了。学生们各抒己见,许多学生都为小羊想了好办法,逃离了狼的魔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从这里我看到了学生们那颗纯真善良的心。 二、填补“空白”: 我们知道画中讲究“空白”艺术,就像给维纳斯“续臂”一样,不同的艺术家通过不同的想象创造出不同的作品。我们的课文教材中也留下了许多“空白”,让未来的“艺术家们”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发现、开拓、创造。例如《荷花》这篇课文中写道:“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朵很美,看看那朵也很美。”读到这儿我问:“那么美的白荷花到底会有哪些姿势呢?”真没想到学生们的回答竟是如此美妙:“有的好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大绿盘下”“瞧,这朵伸着脖子,仰着头,跟太阳公公聊天呢!”“那朵弯着腰正和小鱼说悄悄话呢!”“嘘,小声点,它正躺在大圆盘上睡午觉呢,别吵醒它!”……学生们想象创造的火花迸发出来了,学习气氛活跃了,学习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三、模仿课文,举一反三: 有效学习,主要依赖学生对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作为教师应该挖掘其中的语言规律,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学习了《山里的孩子》后,我就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总分段式,用总分方法说一段话:“哪里的孩子,像什么一样怎么样”。课堂上顿时沸腾起来,有的说“海边的孩子,像大海一样心胸宽阔……”;有的说“城里的孩子,像城市一样

[1] [2]

★ 让努力插上翅膀议论文

★ 插上科学的翅膀想象作文

★ 插上想象的翅膀800字作文

★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想象作文

★ 让生命插上平安的翅膀作文

★ 书,让我心灵插上翅膀作文

★ 冀教版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学设计

★ 《给理想插上翅膀》作文

★ 插上成熟的翅膀作文

篇6: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学生,想象作文,想象能力

在学生们看来,想象作文好写,但是想写好却有一定的难度。我校属农村学校,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知识面窄,见识面也没有城市儿童那样广。针对这个现状,我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训练,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开手去写想象作文。

想象作文的类型主要有4种: 童话式、憧憬式、探索式、基本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这4种类型为主,本着想象作文客观性、渐进性、开放性、合理性、个体性的写作指导原则,遵循“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的习作教学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创设各种情境,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的训练,让学生的想象作文得以提高。

一、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我国著名的大文学家鲁迅曾经说过: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到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因此,我利用各种不同的情境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为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

1. 据词想象

有一次,我给学生出了一道训练题: 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出几个完成一篇作文,喜悦、内疚、流泪……题目自拟。这个新颖的训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的文题很快拟好了。为了不束缚学生,我没有出示范文,接下来的构思与作文过程学生的表现也很好。从同学们埋头作文的表现中,我预想到这次作文会成功。结果这次作文大多数学生都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所增强。

2. 创设必要的语言范围,激发想象的火花

在指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时,我觉得为学生创设一个必要的语言氛围尤为重要。一次语文课上,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上课铃打响了,学生还把目光投向窗外。我突发奇想: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对窗外的这场春雨特别感兴趣? 那么,谁能想出一句描写雨景的诗? 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围绕诗句说一句话? 同学们的话匣子打开了,踊跃举手发言。经过同学们的想象,十多幅生动的雨景图在学生的头脑中绘出。

3. 用艺术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艺术空白。我从中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内容进行想象性的说话训练。例如,古诗《游园不值》中的后两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作者只是写出了园内有满园春色,但是春色到底是怎样的作者没有描述,我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春天的美景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近,所以学生们边想边说,培养了想象能力。

4. 续写结尾

续写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学了《跳水》之后,我让学生完成《孩子得救之后》的练习; 学了《滥竽充数》之后,我让学生完成《南郭先生逃跑后》的练习……类似的想象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5. 虚构幻想

孩子的天性就是幻想,设计合理的虚构幻想,既可以使学生大开眼界,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学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一文后,我知道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为了鼓励学生想象,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训练: 如果你是一位计算机专家,你想让你的多媒体电脑具有哪些功能? 学生经过思索后回答: 帮我们写作业、帮警察抓小偷、当人生病时及时提醒病人去医院看病、旅游时游客想去哪就将他们送到哪等等,有些想象虽然超乎常理,却是学生们想象后的结果。

二、为学生创设参与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 充分利用看图作文

本学期有一篇看图作文训练,画面上一位小女孩在教师节那天为老师送上一束鲜花。习作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教师节就要到了,你准备为敬爱的老师送上一份什么礼物呢? 当然,这份礼物不需要用钱去买。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展示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师生情》《老师,献给您》等一篇篇较成功的习作诞生了。

2.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结合课文内容,鼓励和引导学生构思,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好方法。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课时,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总理简朴的办公室。学生通过阅读,对总理简朴的生活作风有着无限感慨。我适时启发学生: “是啊,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真是太简陋了! 如果你看到这间简陋的办公室,你会说些什么?”通过朗读感悟,学生们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说起来滔滔不绝。

三、激趣的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激活学生的“导火线”,是使学生乐于写作的“兴奋剂”。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 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写想象作文,如《未来的XXX》;

2. 利用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写;

3.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4. 利用课文悬念,激发想象兴趣。

四、教师的精讲必不可少

1. 启发点拨,指导选材

高年级学生对于写警察、清洁工这样的习作已是信手拈来,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具体事例来衬托出人物的高尚品质。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学生结合写实作文进行想象作文,练习写《假如我是XXX》,适度地点拨,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2. 精讲恰到好处

我在教学《荔枝》一课时,课文通过记叙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几件小事,反映出他对儿子深厚的爱,赞颂了无私伟大的母爱。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精讲的环节: “一枚小小的荔枝,寄托着母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似清泉,浇灌着每一位子女的心田。你们的母亲也是这样爱你们的,那么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母亲说吗? 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话。”通过精讲,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激发,同时也将课文的表达感情的方法与写作融为一体。

篇7: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学生 想象作文 想象能力

在学生们看来,想象作文好写,但是想写好却有一定的难度。我校属农村学校,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知识面窄,见识面也没有城市儿童那样广。针对这个现状,我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训练,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放开手去写想象作文。

想象作文的类型主要有4种:童话式、憧憬式、探索式、基本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这4种类型为主,本着想象作文客观性、渐进性、开放性、合理性、个体性的写作指导原则,遵循“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写想象中的事物”的习作教学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创设各种情境,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的训练,让学生的想象作文得以提高。

一、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我国著名的大文学家鲁迅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到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因此,我利用各种不同的情境引发孩子们的好奇心,为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

1.据词想象

有一次,我给学生出了一道训练题:从下面的词语中选出几个完成一篇作文,喜悦、内疚、流泪……题目自拟。这个新颖的训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的文题很快拟好了。为了不束缚学生,我没有出示范文,接下来的构思与作文过程学生的表现也很好。从同学们埋头作文的表现中,我预想到这次作文会成功。结果这次作文大多数学生都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所增强。

2.创设必要的语言范围,激发想象的火花

在指导学生进行想象作文时,我觉得为学生创设一个必要的语言氛围尤为重要。一次语文课上,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上课铃打响了,学生还把目光投向窗外。我突发奇想: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对窗外的这场春雨特别感兴趣?那么,谁能想出一句描写雨景的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围绕诗句说一句话?同学们的话匣子打开了,踊跃举手发言。经过同学们的想象,十多幅生动的雨景图在学生的头脑中绘出。

3.用艺术空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艺术空白。我从中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内容进行想象性的说话训练。例如,古诗《游园不值》中的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作者只是写出了园内有满园春色,但是春色到底是怎样的作者没有描述,我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春天的美景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近,所以学生们边想边说,培养了想象能力。

4.续写结尾

续写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锻炼自己的想象能力。学了《跳水》之后,我让学生完成《孩子得救之后》的练习;学了《滥竽充数》之后,我让学生完成《南郭先生逃跑后》的练习……类似的想象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5.虚构幻想

孩子的天性就是幻想,设计合理的虚构幻想,既可以使学生大开眼界,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学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一文后,我知道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为了鼓励学生想象,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训练:如果你是一位计算机专家,你想让你的多媒体电脑具有哪些功能?学生经过思索后回答:帮我们写作业、帮警察抓小偷、当人生病时及时提醒病人去医院看病、旅游时游客想去哪就将他们送到哪等等,有些想象虽然超乎常理,却是学生们想象后的结果。

二、为学生创设参与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1.充分利用看图作文

本学期有一篇看图作文训练,画面上一位小女孩在教师节那天为老师送上一束鲜花。习作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教师节就要到了,你准备为敬爱的老师送上一份什么礼物呢?当然,这份礼物不需要用钱去买。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展示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于是,《师生情》《老师,献给您》等一篇篇较成功的习作诞生了。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结合课文内容,鼓励和引导学生构思,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好方法。我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课时,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总理简朴的办公室。学生通过阅读,对总理简朴的生活作风有着无限感慨。我适时启发学生:“是啊,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真是太简陋了!如果你看到这间简陋的办公室,你会说些什么?”通过朗读感悟,学生们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说起来滔滔不绝。

三、激趣的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激活学生的“导火线”,是使学生乐于写作的“兴奋剂”。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写想象作文,如《未来的XXX》;

2.利用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写;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4.利用课文悬念,激发想象兴趣。

四、教师的精讲必不可少

1.启发点拨,指导选材

高年级学生对于写警察、清洁工这样的习作已是信手拈来,大多数学生都能运用具体事例来衬托出人物的高尚品质。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我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学生结合写实作文进行想象作文,练习写《假如我是XXX》,适度地点拨,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2.精讲恰到好处

我在教学《荔枝》一课时,课文通过记叙母亲与儿子之间的几件小事,反映出他对儿子深厚的爱,赞颂了无私伟大的母爱。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精讲的环节:“一枚小小的荔枝,寄托着母亲对儿子博大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似清泉,浇灌着每一位子女的心田。你们的母亲也是这样爱你们的,那么你们有什么话要对母亲说吗?请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段话。”通过精讲,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激发,同时也将课文的表达感情的方法与写作融为一体。

篇8:精心创设情景,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刚刚迈进体校的初一学生, 因其文化基础的薄弱, 更依赖于声、光、色的形象记忆, 极易对枯燥的平面文字失去学习兴趣。面对这样的现状, 老师更多的是依赖于多媒体所经营的形象、色彩、声音所构建的氛围, 使学生“身临其境”, 帮助理解和记忆。殊不知, 这样的直观画面也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想象力。简单的用教师思考的多媒体图画并不能代替阅读主体丰富多彩的个性体验, 即学生的想象和主动思维。那么如何既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又留给学生充分的再创造空间呢?这几年我悟出了将绘画带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学生通过绘画把抽象的平面文字转变为形象的立体感图画, 既调动了学习兴趣, 又促进了观察习惯、联想想象思维的培养, 不但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 也在相互交流和展示中锻炼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用画面初步搭建学生与文字的想象桥梁

(一) 用立体图画让平面文字站起来

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将平面的文字转化为绘声绘色的画面, 唤起学生的想象。如《秋天》 (何其芳) , 当课件展示出“农家秋收图”、“渔人晨归图”、“少女思念图”后, 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 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也就容易了。而古诗虽然离现实生活较远, 语言更凝练, 仍可用课件的立体声色画面帮助学生借助意象构图, 理解诗中意境和情感。如《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 在给学生展示“骑马踏春图”、“西湖春景图”后, 让学生们比赛结合诗歌中的景物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和完善画面。这样既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挖掘, 又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 创造画面让想象飞起来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不仅要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 更要保证“学生再创造的权力”, 鼓励学生拿起笔勾勒画面, 让想象飞起来。如《春》 (朱自清) , 在赏读春图环节, 不仅要求学生反复读文后拿起笔来勾勒画面, 比比谁将文中景色描绘得最完善、最美, 还让其根据文本与课件图片或其他组绘画比较孰优孰劣, 并选一幅本组最美的图片解说。如此不但充分留给学生再创造空间, 使人人都参与思考的课堂热闹无比, 还通过解说环节锻炼了学生听说能力, 加上课后让学生把解说词整理成片段描写, 读写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课外阅读教学, 我更是和学生一起描绘《江水怒拍赤壁图》, 那白粉笔勾的江水和赤壁悬崖, 绿粉笔描的远山, 蓝粉笔绘的船只以及简笔的苏轼背影, 让学生走进历史, 走近作者, 体会了词中那浩荡的气魄, 深沉的情感。现在学生们还能琅琅上口:“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三) 运用综合学习活动巩固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在“生活里处处有语文”、“古诗鉴赏之意象‘月’”等活动里, 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精心选材, 配上插图以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出来, 并在诠释自己的作品后, 进行评选和及时点评。不仅达到了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目标, 还让学生养成了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 也不断巩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述能力。

二、借绘画思维铺起语文运用之路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当情景教学中运用绘画不断锤炼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应该变纸上画为心里画, 即用语言描绘, 以有助于学生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

1、融进生活画面让读写能力活起来。《吆喝》 (萧乾) 的展示课里, 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模仿公交车售票员的吆喝、买鱿鱼丝小贩的吆喝等吆喝声后, 以小组形式给课文里那些吆喝声设计肖像、神态、衣着、声调和背景等等, 并形成文字先念出来分享, 相互评点后再到讲台前表演出来, 这样学生们平时的观察生活积累就在头脑里清晰地再现出来并活学活用, 既拓展了课堂的外延, 让学生体验到别样的生活交响曲, 也让学生的读写能力在生活的大课堂里活跃起来。

2、导演画面让语文能力用起来。在《邹忌讽齐王纳谏》熟读文后, 课件展示了邹忌三次照镜子的画面, 并让各组学生合力改编剧本, 导演四场戏来表现本课的主题。在简单指导剧本修改, 学生演练准备后, 上了一节展示课, 并请语文组的老师们当评委结合学生评委一起打分、评点, 本课不仅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还在教研组里引发了“展示课如何上”的大讨论。

情景教学中将绘画带进课堂的教学方式确实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有助于语文形象思维培养。这样坚持不仅提高了语文学习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反思生活画面的习惯, 考试时也将加快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速度和写作时调动知识、生活画面储备的速度。但课堂绘画只是教学方法之一, 语文课绝对不是美术课, 我们更多的不是追究学生画的怎么样, 而是想得怎么样, 表达得怎么样, 写得怎么样。切记所有的绘画应立足文本再超越文本, 绝不能让语文课堂只培养空想家。

参考文献

[1]《语文插图的作用与学生能力的培养》http://www.51papeis.com/lw/.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席加宏盐城教科院.

[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与研究》成都教院学报2000年14卷9期.

[4]《听说读写并重推行语文素质教学》王慧清溪美中学.

[5]《激发学生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柳发清《西宁教研》2000年第6期.

[6]《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www.51papeis.com/lw/.

[7]《诗歌敏学中的再创造》祁祥清《西宁教研》2000年第6期.

篇9:为小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利用教学插图,引导学生想象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想象:或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引导学生栩栩如生地状物,或引导学生形神兼备地写人,或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谈感受。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进行想象:

师:图上画的司马迁正在做什么?

生1:他正在专心致志地写《史记》。

师:同学们再想象,司马迁写作《史记》时的动作、神态、内心如何呢?

生2:司马迁像一尊雕塑,端坐在案前,争分夺秒地书写着;

生3:司马迁由于成年累月地奋笔疾书,几乎很少见到阳光,他面黄肌瘦,身体虚弱,但依然不放弃写《史记》;

生4:油灯里的油耗尽了,火苗不时跳动几下,快熄灭了,司马起起身又添上了油,继续埋头书写;夜深人静,寒风袭来,他披一件衣裳,继续写个不停。

生5:他边写边想,人故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你们想象得真丰富,再给这幅画取个名字,并写在画的旁边吗?

生1:我为《史记》狂;

生2: 唯有《史记》;

生3: 大丈夫能屈能伸。

教学中,让学生静下心来,打开思维,大胆地进行合理的想象,丰富人物形象,使学生在阅读中发挥想象力,各抒己见,说出了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让学生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表达了学生对人物的敬仰之情。

二、创设阅读情景,唤起学生想象

想象来源于生活实际,但由于时空限制,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等特点,要学习的教材中——有的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隔遥远的内容,这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障碍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突出教材的动态性,营造适宜的氛围,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共鸣,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笔者利用多媒体音像手段,展示一个美妙的世界:

稀疏的篱笆墙,弯曲的小路,“未成阴”的树木,金黄色的菜花丛响起了儿童的脚步声、喘息声一只黄色蝴蝶从篱笆墙外翩然飞过来,紧随其后的是几个古装打扮的小孩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此时,你听到什么?还看到什么?

生1:我先是听到了小孩子奔跑时发出的“嘭、嘭、嘭”声,一会儿,又有“呼呼”的喘气声也清晰地传入我的耳朵里;

生2:我觉得这位小孩子不像是在追赶着蝴蝶,倒像是跟蝴蝶玩耍呢,看,他笑得多甜呢;

生3:聪明的蝴蝶为了躲避儿童的追赶,藏入了金黄色的采花从中,儿童怎么也找不到

这样在教学中,用有声有色、动感逼真的情景,让学生大脑的形象活跃了,思维被调动起来了,唤起了学生想象情趣盎然的儿童活动场面,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近古诗,进入诗的意境,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情趣,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挖掘文本空白,激发学生想象

“空白”指的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课文中,往往会有一些“空白点”。笔者善于抓住这些“空白点”,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为这些“空白”添补亮丽的色彩。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静止的省略号变成延续的生活内容:

笔者出示小黑板上的一句话:“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綹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嘛包,有爬上山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师:读读这句话,想一想,此时的黄晓文肩扛沉重的麻包又是怎样艰难地爬上大堤的?

生1:黄晓文脚底钻心痛疼,他扛着沙包,艰难支撑着,一步一步的,蹒跚向大堤走去。

生2:黄晓文每走一步,脚底就会涌出一股鲜血,但一想到保住大堤,他就咬牙坚持,再坚持。

生3:黄晓文满头大汗,咬着牙齿,扛着沉重的沙包,一瘸一拐地爬上大堤。

篇10:精心创设情景,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强化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愿意主动练习手工制作

部分初中生在进行美术手工创作时, 不愿意发挥想象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要塑造的事物没有足够的热爱, 当然这种说法会遭到很多学生的反对, 这些学生会说:“不会啊, 我在临摹一件美术作品的时候是全情投入创作的, 我对创作的艺术作品有很深的爱。”这些学生没有意识到, 他们是对他人已经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有很深的爱, 而不是对要创作的作品有很深的爱。美术教师如果要让学生发挥创意, 创作出富有艺术性的作品, 就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区别。

例如, 在引导学生创作《西游记》中的角色孙悟空的泥塑时, 部分学生喜欢先寻找现有的卡通形象去塑造, 以致于与民间传说中的孙悟空形象几乎都是完全一致的, 甚至连神韵都相同, 这便是艺术创意不足的表现。在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撇开以往的卡通设计, 阅读西游记的文本, 说出自己对孙悟空这个角色的理解, 塑造自己心中的角色。其中有一名学生阅读了文本以后, 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系着草裙, 戴着菠萝冠, 撇开众猴的拥戴, 决定去远方求艺的孙悟空, 这是他心中最喜欢的一个孙悟空的形象。该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了孙悟空, 使他的孙悟空形象设计脱离了过去的大众形象。

初中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手工创作以前, 要调动学生的感情, 让学生尽情地想象将要创作的对象, 只有学生对将要创作的这一个对象产生兴趣时, 才能展开想象的翅膀, 从个性的角度设计手工制作作品形象。

二、强化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愿意主动分析手工制作

初中学生不能够创意出一件具有特色的手工制作作品, 有时并非学生不愿意创作, 而是由于不知道该如何创作。当学生找不到创作的方法时, 有时会直接延用别人的创作成品, 导致作品模仿程度很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从具象的事物中提炼出抽象的美术要素, 融合自己的风格, 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仍然以美术教师引导学生创作《西游记》中的角色孙悟空泥塑为例, 部分学生不了解如何设计出个性化的孙悟空, 当他们创作失败以后, 可能就会放弃创作, 改去借鉴别人的作品。这时, 美术教师可引导学生看京剧脸谱的画法。京剧脸谱有以下几种特点:高度抽象化的特点, 京剧脸谱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几种类别, 一种类别有一种勾脸方法, 每种勾脸方法都有特别的意向性, 人们一看到这种意向性的传达方法, 就能了解到这幅脸谱背后要表达的意思;京剧脸谱非常重视线条的勾勒, 如一张京剧脸谱的眼睛是圆还是长、眼角是向上挑还是向下挑都有特别的讲究, 它要求能够传达出这个人物的个性特征;脸谱的色彩应用具有符号性, 如关羽的脸就是红色, 红色代表忠义, 还有白色代表奸诈、金色代表神怪形象等, 这种色彩的传达能让人明白脸谱想要传达的个性。教师可引导将自己心中想象的事物用抽象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种方式能够传达出创造事物的抽象特征。

初中美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手工创作时, 要强化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学会应用最适当的表现手法创造手工艺术作品。

三、强化学生的素养, 让学生愿意主动提高手工制作水平

学生在创作手工制作艺术作品时, 如果思维狭隘, 可能制作出的作品缺乏艺术美感。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手工制作作品, 教师要在平时开展美术欣赏教学课程时, 为学生渗透美术文化, 拓展学生的创作视野。

仍然以教师引导学生创作《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泥塑为例, 教师在开展泥塑教学以前, 可先引导学生欣赏我国著名的泥塑作品, 让学生了解到我国著名的几个泥塑流派的特点:天津“泥人张”的作品依照现实的比例缩小制作, 该派的作品讲究体态生动、线条优美、结构合理、色彩调配、典雅秀丽;无锡彩塑作品的线条简练朴拙、整体丰肥、造型夸张、用笔粗放, 它要求制作出如儿童简笔画一般的效果;惠山泥人的特点为新、清、齐、爆, 它融合了民间传统的艺术美, 拥有很强的戏曲风格。其中有一名学生在经过思考以后, 结合创作的需求, 决定借鉴无锡泥塑的风格创造孙悟空, 他创作出的作品鲜明、生动、朴拙、可爱。

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手工艺术创作教学以前, 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 让学生从美术文化中吸收美术知识, 因为这些知识能帮助学生攻克创作难关, 也能帮助学生找到他们想要创作的风格。

篇11:精心创设情景,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关键词]古诗词想象力意象表象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02

古诗词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站在传承民族文化的高度审视,还是从应对中考的功利目的出发,古诗词教学的地位都不容动摇。然而,由于出于学情和应试的考虑,薄弱学校的大多数教师把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定位为会背诵、会默写,能了解大意,能品析名句,于是乎出现了重背默、轻意蕴,重知识传授、轻思维训练的局面,学生大多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缺少诗味诗意,更遑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了。

其实,“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前提。古诗词中蕴藏着许多培养和开启学生想象力的积极因素,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古诗词教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借助古诗词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1.古诗词优美的节奏韵律,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

古诗词句式整齐,对仗工整,讲究押韵,声律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非常适宜吟诵。学生于声情并茂地吟诵之时,往往激起内心的想象,把诗词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不知不觉进入诗中的意境,在头脑中浮现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或场景,形成连续、整体的表象。如吟诵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学生即使从未到过杭州西湖,也会被西湖旖旎骀荡的早春风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生机勃发的美景所吸引,自己仿佛已置身

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阅读素养已是当务之急。有了教师阅读素养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才有可靠的保证。语文教师要想做精这个“外”,以下三点不容忽略。

1.注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设计

阅读教学中,教师总喜欢预设很多问题去引领学生解读文本,但问题过多势必会让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之中。同时,问题过滥也会使文本的解读支离破碎,更达不到对文本深层次的揣摩与感悟。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少而精,“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牵引力、形成教学板块的支撑力以及学生合作探究的凝聚力。

仅以《散步》教学为例,初读课文,设计两个填空:《散步》一文写了一件事;本文的叙事线索是。精读课文,设计四个问题:(1)为什么要散步?(三个原因答案分别在2、3、4节中,这里能找到三个原因就不容易了,若按照顺序就更不简单了)(2)散步之初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你能找出来吗?(照应5节,体现了一种亲情)(3)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其实这个分歧,作者在开头就埋下了伏笔,你能找到吗?怎样解决的,这样解决你悟到了什么?(伏笔是第1节的“田野”一词,照应了6、7、8节;“悟”到的是责任和义务)(4)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进而理解作者写此文的目的?(9节)这样的问题设计具备了“牵引力”“支撑力”“凝聚力”,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对文本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掘水到渠成。若能这样日积月累地熏陶,学生的阅读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进入“柳暗花明”之境。

2.注重阅读教学专题复习时的题型归纳

我们似乎都习惯于专题复习是初三语文教师的事,其实语文教学没有明显的链条式的一环扣一环,初一、初二也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在做专题复习时,更多的教师喜欢做文体常识式点拨,其实我们更需要潜下心来,花费一番心血去归纳、整理出散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文言文一般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通常会在中考中以什么形式命题,我们又该如何去解题呢?例如散文有哪些考点,多以什么题型出现,又该如何去回答这些问题呢?如果我们能注意归纳、整理,每学期不断去充实、完善,假以时日,毫不夸张地说你就会成为阅读教学的一面旗帜,当然最受益的还是你的弟子,自然你也就收获了教育的幸福感。

3.注重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自我设计题型

知己知彼,让学生站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理论高度,学生就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了。我们不妨对每个文体都安排学生自己找文章,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说出命题的理由,自己制定答案并且说出依据,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还能让教师从繁重枯燥的讲解中解脱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海纳百川,学生方能积土为山。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内外兼修,厚积薄发,自身就会成为一部内涵深厚、学生爱读耐读的百科全書,这本书能打开学生的文学之门,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课内引向课外,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上一篇:2024高三生物期末试题下一篇:安海中学校友总会成立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