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民公子女的亲密接触

2024-04-28

与农民公子女的亲密接触(共4篇)

篇1:与农民公子女的亲密接触

与农民公子女的亲密接触

武汉长江职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江莉莉

从大一开始进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时候,一直都在做些平凡的小事,我一直想我还可以做得更多更好。当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杨家湾新科小学协商,需要一批义务支教的老师的时候,我知道机会来了,赶紧报名。

听到老师给我们讲“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徐本禹的事迹后,我被徐本禹那关注贫困儿童、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感动了。他说:“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愿意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现在的社会不正是缺少这样的精神吗?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知识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向徐本禹学习,帮助更多的人,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光与热。

我感谢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新科小学把这个机会给了我,让我担当六年级的音乐老师。虽然,在这之前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当我满怀着激动和憧憬踏进学校的时候,还是小小吃了一惊——在武汉这样的都市里,竟然还有这样破落的学校:三层楼里布满了从学前班到九年级的几百名学生,教室里矮小且面目全非的桌椅,讲台上看不到一整完盒的粉笔,几个粉笔头零星散在桌上。当学生们好奇地看着我这个新来的老师时,我就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带好他们。然而在几天的接触当中,我却发现了很多问题。和学生们熟悉之后,就有学生找我要QQ号码,说是要加我为好友,我不禁哑然。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有自己的QQ还是高中的时候,而现在的小孩小学六年级就接触网络了。在感叹网络飞腾发展之余,我也担心他们过早接触网络到底好不好。

学校里没有完完的教学设备,家长们没有时间管理,这些孩子就会去网吧上网。在那样复杂混乱的环境里接触网络,极易受到不良影响。虽然这只是小事,却反应了当今社会关注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中还存在的问题。

早在2006年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困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可还有那么多的学生因为不是城市户口,因为交不起借读费而不得已在不合格的私立学校上学。这样,教育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孔子曾说:“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本来是相似的,但由于教育和环境的不同,使得个人差异十分显著。这对农民工子女是不是不公平呢?当打工的父母因为忙于在外挣钱而忽略孩子的家庭教育,学校的教育就显得更加的重要啊。

因为是六年级,快要小考了,所以班主任就用了音乐和美术体育等副课做语文或者数学作业。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等同学们做完作业,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教他们唱歌,有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老师只是摆设。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口号一直高喊着,可是还是有学校和老师只看重成绩和考试,忽视德体美的全面发展。现在是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需要多才多艺的人才,学校既是授予知识的地方,也是育人的场所;老师不仅仅是培养花朵的园丁,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篇2: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逐渐使他们学会作为一个现代公民, 学会用数学及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然而, 从一则调查得知, 有43%的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无味, 究其原因, 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脱离是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 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相融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情景进行教学呢?”我结合自己的探索和积累的经验, 谈点自己的体会。

二、解决策略

(一) 教学前引导学生找到数学生活原型。

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是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 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教学前有目的、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 在课前安排一些简单的生活情景, 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 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 并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重点和难点。

数学教学可能是枯燥的, 但计算题教学更枯燥。在计算题教学中, 如能有意识地呈现丰富的生活情景, 让学生了解实际, 赋于其“生命”, 学生学起来就会兴趣倍增。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两位数连加计算”时, 课前我先与学生交流, “你们去超市买过东西吗?”学生异口同声的说:“去买过。”我接着说“买东西需要付钱, 会付钱吗?”“会”异常响亮, “真的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怎样?”此时学生激情非常高, 因为去超市买东西这个情景他们非常熟悉, 有些学生还有些疑惑, 这节是数学课与逛超市有什么联系?于是有些学生是带着疑惑来上课, 有些学生是带着兴趣来上课, 整堂课学生显得异常兴奋, 都能踊跃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 就连后进生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呢?这无非是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 让学生走进生活, 计算题教学取材于生活, 使学生觉得数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 这样, 就缩短了“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距离, 消除了后进生对计算题的厌恶感。

(二) 教学时指导学生研究生活实际。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明确学习目的,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等一体的综合性的师生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与学生密切相联的生活事例, 对学生而言, 有一种特别的亲合力, 它能一下子就把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拉近。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实际事例或设置学生认为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问题导入新课, 创设出一种十分自然的生活情景, 学生就会被浓厚的生活气息的所感染, 就会兴致勃勃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如在教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时, 我是这样引入的:

师:同学们, 请看大屏幕, 这是红红一家, 他们正在举行家庭聚会呢, 瞧, 桌上有很多好吃的, 一只…… (引导学生一起讲:1只西瓜、1个月饼、1根甘蔗、1块巧克力、1个蛋糕。)

师:开始吃西瓜啦。

出示:

师:他们是怎么分的?

生:把1只西瓜平均分成8份。

师:每一块是整个西瓜的几1分之几?

生:每一块是整个西瓜的。

师:猜一猜, 爸爸可能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

出示:爸爸吃2块, 红红吃1块

师:看, 图中爸爸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红红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家庭聚会这个生活情景对小孩子来讲并不陌生, 课一开始我就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中“要求学生一起讲:1只西瓜、1个月饼、1根甘蔗、1块巧克力、1个蛋糕。”

让学生在不自觉中一起参与到课堂中。在分西瓜的情景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一是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 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巧用实际, 突破重、难点。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较难理解。教学中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创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学习情景, 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学习环境中, 思维活跃、主动进取, 理解知识显得既全面, 又入情入理, 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搞清楚难理解和容易混淆的内容, 把握知识的内涵, 而且学生也记得牢。

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 其中建立1分钟的概念, 学生往往很难想象与理解这种抽象的概念。我在教学时设计了一个活动;现在我们有1分钟的时间, 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比如画画、写字、唱歌、跳绳、背古诗等等, 让他们亲身经历这1分钟有多长。此时我抓住学生兴趣盎然的时机问“你们现在感觉到1分钟有多长了吧?”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建立起1分的概念。

3、创设情境, 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生的思想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 是在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的, 再经过归纳抽象形成概念。这就告诉我们:“小学数学知识尽量从实际引入, 问题从实际提出, 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

在教学第二册的“统计”时, 我是这样引入的:

师:老师与小朋友一起上课特别高兴, 顺便带来了几件礼物, 这是小猫的头饰, 这是小狗的头饰……….你喜欢那种? (如小兔) 那待会儿就在小兔的下面做个记号, 你呢? (如小狗) 待会儿就在小狗的下面做个记号。现在小朋友拿出这张图片 (预备) , 在你喜欢的小动物下做个记号, 这样老师就明白了。

小朋友都在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下做了记号 (老师举起卡片示意) 现在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我最想知道喜欢小兔的人数有多少人?

生2:我最想知道喜欢小狗的人数有多少人?

生3:我最想知道喜欢小狗的人数比喜欢小猫的多几个人?

……

真的想知道吗?我也非常想知道, 那老师报一遍, 你们就记一记吧。

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 通过一联串的, 富有情境性的提问, 学生思维异常活跃, 课堂气氛也很高。

4、运用实际, 检验数学问题。

应用题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存在的数量关系依照实际情景叙述出来的数学问题。它的数量关系和所出现的数量多数来源于实际。如果题目条件和结果明显不符合实际, 就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教学时可以教给学生结合实际来检查验算的方法。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出现“需要10.5人”, “小明每秒跑50米”, “李军的体重为30吨”, “张军的身高为130分米”“全班数学平均分为102分”等结果, 与实际明显不符合, 说明解题错误, 应该重新计算或重新思考。

5、结合实际, 渗透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中思想教育的渗透应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 使认识内化, 从中受到感染, 有感受, 有体验, 切忌空洞说教。比如我班有位学生作业经常不做, 平时在教室里很难看到他的人影, 在上“时、分的认识”这节课时, 我提出:如果一个人每天浪费20分钟, 一星期要浪费多少分钟?一个月要浪费多少时间?一年呢?数字之大, 让人触目惊心。我针对此例, 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在以后的课余活动中, 大部分同学都合理安排他们的时间, 那位学生的作业有时也能及时上交。由此可见,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进行渗透思想教育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三) 教学后安排学生用于实际。

学是为了用, 用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卢梭认为, 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 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知识清楚得多, 深得多, 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都得到煅炼。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实际问题, 同时也能体会解决问题要综合运用数学的知识。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

学生学习一些数学知识后, 可以让他们解释某些生活现象, 以此加深理解, 提高运用能力。比如教学长度单位米后, 可以让学生到周边找一找, 那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可以用米来作单位;教学质量单位千克后, 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实际中用千克作单位的物体有哪些;教学时, 分的认识后, 让学生制订出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 看看怎样安排比较合理、科学。通过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 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 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联系生活实际议一议

组织课堂讨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的重要形式, 根据某些数学内容与要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在规定的时间内广泛开展议论, 这不仅有助于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可以这样设计,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喜欢) 电脑出示动画片过程。

问:谁会得第一, 为什么会得第一名?

这样, 结合教学内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 不但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解一解

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 做到既巩固知识, 又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练习题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经验解题。

如在教学“吨的认识”后, 我给学生读了一篇学生的日记:今天早晨, 我6时起床, 涮牙用了3分钟, 整理书包花了8分钟, 吃好早餐, 我背起重4克的书包, 以每分80千米的速度向学校跑去, 路口看见一辆载重为20千克的大卡车和一只重2吨的集装箱, 走进教室连忙打开铅笔盒, 拿出一支10分米的铅笔和一块重20克的橡皮做起作业来……

然后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的知识来找出日记中的错误并举例反驳, 这样结合教学内容, 通过解决问题, 不但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运用实际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生活相融, 可以变枯燥为丰富、变乏味为有趣,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学生就会变厌学为乐学, 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摘要: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才能, 不但来自于课堂, 还来自于现实生活实际。

篇3:与死神亲密接触

“接下来的体验就是我躺在车外的地面上,当时有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我’已经不属于我自己,而是游离于我的肉体之外。‘我’从8英尺的高空俯视,几名男子正在全力抢救着一名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的可怜女孩。”

研究家的研究

据报道,约700万人声称自己有过与莱斯莉同样的“濒死体验”。近期的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经过详细论证后认为,尽管这些“濒死体验”听上去的确有些玄乎,可从科学上讲完全真实可信。

《柳叶刀》中所报道的研究涉及344名荷兰患者,他们是从荷兰10家医院里挑选出来的刚刚摆脱了“临床死亡”状态的患者。所谓“临床死亡”状态是指患者由于大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持续性无意识状态。《柳叶刀》所进行的这项调查中的所有数据没有一个是从以往研究资料中引用过来的“二手货”,都是从那些“已经死过一回”的患者身上采集的第一手资料。研究表明,18%的调查对象称自己可以部分回忆起在经历“临床死亡”时的状态;8-12%的人可以活灵活现地回忆起当时“与死亡亲密接触”的情形,如看见隧道尽头的光亮,与已经亡故的亲友对话等。

美国广播公司的医学编辑梯姆·约翰逊博士说,研究人员在那些病人刚刚脱离死亡线不久就对其进行了调查,因而这样的研究有说服力。然而,有人会说这不过是个人的心理作用在作祟,对此,科学界还无法作出证实。

大脑死后意识仍存

荷兰Rijnstate医院的首席研究员比姆·劳梅尔认为,人的意识不能简单地还原为细胞和分子。即便大脑已经探不出脑电波了,意识也依然存在。换句话说,即使身体已经没有知觉了,人也依然可以意识到周围发生的一切。他说:“这就好比一个电视节目,你打开电视后,也许并不能找到这个节目,可这节目依然存在。当你关闭电视后,电视节目也依然存在,只不过你看不到它而已。同样道理,‘关闭’大脑后,你的意识依然存在,只是你不再能感觉到它存在于你的体内。”

许多人都描绘自己远距离注视自己的身体,就像观看一部电影,另一些人则感觉自己的肉体正奔向一片灿烂的光明。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体验:看见一条深不可测的隧道将之引向永恒的生命。

心理学家苏珊·布莱克摩尔教授说:“从科学上讲,人体在濒死的一刹那,大脑会产生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它可以有效镇痛。当人体处于极端紧张状态时,大脑会自动分泌大量的内啡肽,使人产生一种置身于梦境一般的欣快感。”

从科学家到精神医师

细胞生物学家霍克斯博士,几年前一场意外永远地改变了她的生活。那天,一块坠落的玻璃把她砸成了脑震荡,从此她对科学的看法便发生了改变。

“我觉得我的一部分——精神或者灵魂——脱离了我的身体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那是一个宁静详和、温馨美好的世外桃源。连我自己也觉得奇怪,按理说像我这样长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是不应当相信这种感觉的。”

现在,霍克斯改行成了一名精神治疗医师,她相信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死亡,有的只是从一种物质的状态转换到了一种精神的状态。

荷兰的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那些曾在死亡线上“潇洒走一回”的调查对象在“经历死亡”之后个性往往发生了重大改变——他们对死亡似乎已经无所畏惧,对他人却更具同情和关爱之心。

篇4:与蚂蚁亲密接触

在澳大利亚,生活着一个庞大的蚂蚁家族。昆虫研究者每年要把至少300种蚂蚁家族新成员介绍给大众,但即使这样,被科学家记录在案的蚂蚁种群也只占到其总数的20%~25%。

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蚂蚁种群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澳大利亚土地的多样性。在大约1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既有成块的沙土和沃土,又有光秃秃的岩石地。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在不同土质区域的动物和植物日益孤立,在相对隔绝的环境中各自进化,最终成为能适应特殊生存环境且特征显著的新物种。

户外探蚁

在澳大利亚,除了沙漠等极端恶劣的地区以外,人们到处都可看到蚂蚁的身影。大多数蚂蚁种群都喜欢在气候温和的时节外出活动,极个别种群只在冬天才现身。因此,你如果有兴趣,完全可以在一个温暖宜人的休息日,穿上舒适的休闲装,尝试进行一次专属于自己的蚂蚁大搜寻活动。一般说来,你可在居住地附近任意类型的栖息地找到它们。假如你恰好生活在半干旱地区,那么临近海边的森林和灌木丛无疑是最为理想的蚂蚁搜寻地。

在澳大利亚采集蚂蚁标本也不困难。只要你在广口瓶的边缘涂上黏糊糊的糖浆,再把瓶子埋在沙土里,不一会,在甜食的诱惑下,蚂蚁就会纷纷聚拢来。一些蚂蚁在瓶口边缘不慎失足,就会掉到采集瓶中。

如果你想在蚂蚁搜寻活动中有所收获,有必要参考以下提示:

选择观察地点:随便找一块空地坐下来,耐心观察地面的情况。你随时可能看到蚂蚁成串排列着从地面走过,或者合力抬着枯树叶从你眼前经过。只要你有足够的耐性,至少可以看到十几种不同的蚂蚁种群。

观察蚂蚁如何舔食蜜汁:顺着金合欢或其他灌木的枝干观察,你可以看到成串的蚂蚁跟在蚜虫后面,或者成群的蚂蚁瓜分其他昆虫的场景。其实,这些蚂蚁的真正意图是取食蜜汁。蚜虫吸取树木的汁液,其中一部分转化成带有甜味的黏液,并从蚜虫的后背渗漏出来。这种黏液被称为蜜汁或蜜露,是蚂蚁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因此蚂蚁常常成群或成串地围在蚜虫身边。它们把舔食的蜜汁储存在胃囊里,回到蚁穴后再用这些蜜汁喂养工蚁。

寻找蚂蚁的巢穴:只需在地面上撒一些蛋糕或肉类等食物的碎屑,你很快就可以看到蚂蚁忙忙碌碌地搬运食物的场景。而顺着蚂蚁返回的路线,你就可以锁定它们的大本营。

蚂蚁巢穴的日常维护:蚂蚁非常重视巢穴的维护,总是能根据具体情况对家园进行及时的修复和调整。一旦蚁穴所在地发生林区大火,蚂蚁就更加忙碌。它们会到附近收集微小的石粒,迅速重建家园。此外,聪明的蚂蚁还会调节巢穴的温度。有时它们会把受到太阳持续照耀的石粒放置在巢穴顶端,这样它们的巢穴就可以在整个晚上都很暖和。

发现蚂蚁的等级差别:在地面放置一块蚂蚁无法单独挪动的食物如一片香肠,你就能看到不同种类的蚂蚁相继成群地聚拢在食物的周围,并试图把它带走。通常,体型微小的蚂蚁族群最先尝试,而后是体型较大的澳大利亚牛蚁或蜜罐蚁。不过,真正的王者并不是这些大蚂蚁,而是体型略小却更富攻击性的食肉蚁。

蚂蚁和蝴蝶

通常说来,蚂蚁是蝴蝶的头号天敌。然而,有些蚂蚁却能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蝴蝶的幼虫,甚至把蝴蝶幼虫带到蚁穴喂养。蚂蚁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看到过这样的场景:一只无助的蝴蝶在逆风或受伤后跌落在地面,一大群蚂蚁随即对它进行围攻。尽管竭力挣扎,这只蝴蝶最终还是被蚂蚁一点点啃食。如此场景,难免令人感觉内心隐隐作痛。不过,在自然界,有那么一些蝴蝶,它们并不屈服于天敌蚂蚁的围攻,而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主动与这个宿敌建立起某种奇异的关系,从而使自己的生存繁衍处于有利的位置。

荧光科蝴蝶就是一种能与宿敌蚂蚁愉快相处的蝴蝶。这类蝴蝶往往身披七彩的荧光,颜色非常艳丽,翅膀的颜色呈亮蓝、荧紫或荧铜等。它们的幼虫与宿敌蚂蚁有着非比寻常的亲密关系,而秘诀在于它们之间有一个“协定”。在这个不成文的“协定”中,蝴蝶为自己赢得了有利局面:它们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幼虫在外貌特征、激素分泌和行为表现等许多方面对蚂蚁的幼虫进行模仿,这种模仿可谓惟妙惟肖,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在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之后,蝴蝶与蚂蚁的关系竟变得十分微妙,谁也离不开谁。

原本的天敌为什么会彼此吸引呢?它们又是如何相处的呢?蝴蝶与蚂蚁的共生成为昆虫世界中最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之一,因此也一直是科学家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有一个名叫奥博隆的地方。在奥博隆的南部生长着大片的树林,是一种十分罕见的蝴蝶——巴瑟斯特荧灰蝶的为数不多的栖身场所之一。科学家在寻找这种罕见的蝴蝶的藏身之地时,他们往往会先寻找一种野生的李子树,原因是这种李子树能为蝴蝶的幼虫提供食物。这种野李子树其实是灌木,生长在相对偏僻的地方。如果近距离观察,你可能会看到灌木底部的树叶全被啃食光,而成年蝴蝶在附近翩翩飞舞,这些迹象说明:这里就是巴瑟斯特荧灰蝶的大本营。

更奇特的是,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你就可能在夜里看到蝴蝶幼虫在蚂蚁的护送下进食的场景。事实上,巴瑟斯特荧灰蝶的幼虫这时还住在地下的蚁穴当中,只有在夜幕降临后,它们才会被成群的蚂蚁带到灌木上去吃食。蝴蝶宝宝的进食通常要持续一整晚,这些蚂蚁就像忠诚的保镖兼保姆一直守护在它们的周围。如果有人晃动树枝,半数的蚂蚁就会冲向入侵者,而剩下的蚂蚁则会敦促小毛虫调头,尽快返回蚁穴。

蚂蚁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它们对蝴蝶幼虫的悉心照料是有回报的。蝴蝶幼虫会通过皮肤中的腺体分泌一种甜甜的液体,可供蚂蚁直接舔食。这种味道像花蜜和甘露一样的体液,是蚂蚁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为了随时取用,它们便主动担负起照顾毛毛虫的责任,不仅陪它们觅食,还全程保护它们不受猎食者的伤害。有些蝴蝶幼虫甚至一边享受着蚁穴的安逸,一边还偷吃蚂蚁的幼虫呢。

同样与蚂蚁关系紧密的蝴蝶还有帝王蓝蝶,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带到处都能看到它们美丽的身影。帝王蓝蝶的幼虫身上也密布着颗粒状的微型腺体,用于甘露的分泌。在这些小毛毛虫的背上,甚至长着一种中空的管状器官,仿佛喂养蚂蚁的“奶嘴”。蚂蚁只需要轻轻晃动这个器官,就能从中挤出新鲜的蜜汁。除了使用美食诱惑,这种小毛毛虫甚至还能通过声响来吸引蚂蚁的注意。尽管它们并不具备声带,但能通过收缩挤压腹部,发出诸如“呼呼”、“嘶嘶”和“嗡嗡”之类的声响,仿佛能与蚂蚁交谈一样。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不同的声响被用于不同的场合。有些声响是毛毛虫在闲着没事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的;有些声响只在受到侵扰时或想引起附近蚂蚁注意时才发出。从某种意义上讲,毛毛虫的发声对其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了解蚂蚁在蝴蝶幼虫生存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科学家曾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他们选了两棵有蚂蚁和蝴蝶幼虫共生系统的树木,然后在其中一棵树上设置障碍,阻止蚂蚁进入。相比之下,在有蚂蚁悉心照料的一边,毛毛虫的生存率比另一边高出500多倍,原因在于蚂蚁能够帮助毛毛虫抵挡一些入侵者的威胁,不让其他蚂蚁、小虫子、蜘蛛甚至黄蜂等猎食毛毛虫的动物有机可乘。当然,任何事物都存在正反两面,有时蝴蝶幼虫因此更容易暴露——那些经验老道的猎食者往往专门蹲守在有蚂蚁出现的地方,以便更快找到成年蝴蝶和毛毛虫。

不过,蚂蚁与蝴蝶之间的这种共生关系似乎十分脆弱。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的红树林中,生活着的一种罕见的蝴蝶——依散灰蝶,这种蝴蝶的幼虫就爱偷吃宿主蚂蚁的幼虫。

初夏时节,依散蝴蝶产下的卵开始孵化,这时蚂蚁就爬上树枝,把这些小毛毛虫拖拽到自己的巢穴中。一方面,蚂蚁可以随时吃到蝴蝶幼虫分泌的蜜汁;但另一方面,蚂蚁的幼虫也随时可能被毛毛虫吃掉。尽管如此,蚂蚁依然义无反顾地照顾毛虫,直到蝴蝶幼虫的身体大到蚁穴再也容纳不下。那么,它们是怎样离开蚁穴的呢?连科学家也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有人推测,蝴蝶幼虫最初有可能是利用一种化学激素掩盖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诱使蚂蚁稀里糊涂地就把它们带回洞穴抚养。在这种特殊生化信息素的掩护之下,小毛毛虫俨然蚂蚁家族的一员。然而,一当蝴蝶从蛹中破茧而出,它们的伪装能力就消失了,如果它们这时不能尽快地从蚁穴中脱身,就很可能会丧命,那它们如何脱身呢?可能得益于它们极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受到蚂蚁攻击时将表层的皮肉脱落下来,以争取逃脱的时间。

蚂蚁和种子

如果足够幸运,你就有可能在户外探蚁时看到这样一幕:一只小蚂蚁独自把一粒植物种子搬回巢穴。其实,在这个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蚂蚁和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被蚂蚁搬回家的植物的种子具有一种特殊的构造:在种子的最外层包裹着一种由碳水化合物和植物蛋白混合而成的物质。这种物质味道甜美,能够对蚂蚁产生无法抗拒的诱惑力,蚂蚁往往会欣欣然地把植物种子搬回去,让蚂蚁幼虫啃食。当带有香甜味道的部分被吃光后,种子便被随意仍在巢穴的一个角落,而这样的遭遇对种子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一方面,巢穴能够帮助种子抵挡植物采食者的侵扰;另一方面,巢穴的环境通常更为潮湿、富含各种营养成分且比地表更加通风,是种子发芽和成长的理想之地。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蚂蚁为什么热衷于采集植物种子,但可以肯定的是,蚂蚁这样做有自己的理由。几年前,有人曾观察并记录下蚂蚁搬运种子走过的最长距离——70米,但这个记录很快就被一只生活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国家公园中的食肉蚁打破了。这只创造新记录的蚂蚁竟然背着一粒种子爬坡上坎地行进了180多米。这个距离大约是奥运会游泳比赛标准水池长度的3倍,是某些鸟类为采集种子飞行的距离的两倍。

澳大利亚的植物对蚂蚁的依赖性特别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澳大利亚的植物更需要在蚂蚁的护送之下将种子散播出去,这主要是因为,许多生长在澳大利亚的哺乳动物和鸟类都特别喜欢采食植物的种子,并能够尽快地把种子藏到地表之下,这无疑是促成种子发芽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事实上,植物种子诱惑蚂蚁的策略也同样被其他一些昆虫所采用。为了确保繁衍,有的昆虫甚至专门产下外形与植物种子极其相似的卵,诱使蚂蚁把这些卵当成种子搬回巢穴中,以便这些卵安全地孵化。

除了保障澳大利亚本土植物的萌芽和成长,蚂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质。通过数以亿计的小小蚂蚁的不懈努力,澳大利亚内陆地区普遍存在的劣质土壤的肥力逐渐增强,原本坚硬板结、缺乏黏性的状况也得到适度调节。这些蚂蚁不断地把有机物质从地表搬到建造在底土的巢穴,客观上加速了土壤肥力的聚集。此外,由于它们开凿四通八达的地道系统,使更多氧气得以输送,水也因此渗入更深层的土壤,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使土地的板结状况得到缓解。

蚂蚁的块头虽小,却扮演着改善生态的重大作用。如果下次有蚂蚁不慎打扰了你的野餐,请一定记得放它一马。

澳大利亚的蚂蚁

蜜罐蚁在澳大利亚中部地区,蜜罐蚁被当地原住民视为传统美食:用手捏住蜜罐蚁的头部,放在嘴边一口咬下蚂蚁的腹部,这样就可以尝到甜甜的味道。蜜罐蚁总是从其他吸食树木汁液的昆虫那里采集香甜的蜜汁,并把一些蜜糖存放在胃囊中。待到返回蚁穴,再通过反刍把蜜汁喂给忙于工作的留守蚂蚁。

红色牛蚁 这种蚂蚁体型硕大,身长最大可达4厘米,长着类似钳子的巨型上下腭,乍看之下不免令人感到害怕。事实上,澳大利亚牛蚁主要还是以植物为食,只是有时以小型昆虫为食,偶尔也会把其他类型的蚂蚁当成“盘中餐”。这种凶猛的蚂蚁在和敌人短兵相接的时候,往往首先用上下腭将对手拿住,再撅起尾部的刺扎进敌人的身体,最后注射能使对方疼痛不止的毒液。

阿根廷蚁这种蚂蚁是外来物种,大约在50多年前从阿根廷到澳大利亚“定居”。由于这种蚂蚁危害较大,澳大利亚政府曾悬赏发现此类蚂蚁巢穴的民众。时至今日,澳大利亚仍没有摆脱阿根廷蚁带来的祸害。前不久,墨尔本的郊区就曾受到阿根廷蚁的侵扰。这种蚂蚁不仅对本土植物的秧苗构成严重危害,而且还与当地土生的蚂蚁群落争夺食物和巢穴,甚至还会跑到居民家里,专门在电源插座或墙洞等地方修筑蚁穴,进而引发一系列安全隐患。

绿树蚁这种蚂蚁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北部和西部地区。与食肉蚁和牛蚁不同,绿树蚁喜欢呆在树上,通过编织树叶来搭建蚁穴。它们最主要的敌人是甲虫和蜘蛛。一旦受到威胁,它们就会从腹部喷射一种刺激性酸液,以便击退敌人。

上一篇:学生会文娱部面试考题下一篇:1舞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