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作文

2024-04-10

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作文(精选6篇)

篇1: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作文

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最能致远是书香,读书是一种最自然的生命状态,也是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教育的“活水”,而“活水”就在书海之间。读书,能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教育智慧;读书,能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和生命的升华。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是一个读书人,在读书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使自己的工作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

我所在的厦门市金山小学,一所很年轻的学校,创建仅五年多。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创建学习型学校,在校长大力支持下,学校始终坚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教师们坚持广泛阅读。近些年来,校园里师生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蔚然成形。

一、积极发动组织,营造读书的环境。

每个学期,读书都作为学校工作计划的重要工作之一。建立教师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任组员,由科研室具体负责。

我校校长是是个精明能干、极具管理能力的领导,他年富力强,对读书之力量很是敬畏。他自己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在教师例会上常给老师们读一些工作、人生方面的小故事,老师们觉得校长很有趣,慢慢也觉得书中很多东西对自己触动很多。他也常和老师们说读书的方法,比如对我们说:你假如没时间看书,那你就把书放在床头,睡前看10分钟。你可以给他算算一天十分钟,一星期、一月、一年。你总计可以达到多少阅读时间?建议老师先坚持一周十天试试看。读书习惯就是这样慢慢养成的。校长还买书给大家,为每个老师赠送《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

每个学期初,学校科研室总是为老师们推荐阅读书目,制定了读书活动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确定每周读书交流的老师,并和老师们交流宣传。这些年来,学校收集了许多书目,列出《厦门市金山小学教师推荐阅读书目》,这些书目传到学校课题博客,学校Q群共享,让每个老师受益。每个学期,科研室有针对地为老师们推荐一些教育教学杂志,推荐一些教育经典读物,如苏霍莫林斯基的系列教育著作:《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给教师的建议》、《公民的诞生》、赞可夫的《和教师谈心》、《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艺术》《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同时也提出一些专题,建议老师们选择阅读。2008年阅读的专题是“名师教学方法对我的启示”“ 阅读和教师专业成长”,老师们各自寻找书目阅读。这样一来,老师们普遍感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做起来易行,同时也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老师们自觉阅读。

学校采取多种措施让老师们随时随地充电学习。我校图书馆是省级达标小学生图书馆,随时开放学校图书室,让“沉淀”的图书“流动”起来,向老师开架借书;建立办公室阅读架,学校为每个办公室订了《福建教育》等教育杂志,把图书室里老师喜爱的各类书,放到办公室,让老师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充电学习。学校鼓励大家将个人书籍拿到办公室与同伴分享交换。

二、热情参与交流,体会读书的快乐

这些年来,我校老师积极投身读书活动,认真阅读,做好摘抄,写下读书笔记,坚持每个月做一次阅读摘抄,每周教师例会前都安排2-3位教师进行心得交流,无论校务多忙也不挤占教师的读书交流时间。老师们有计划有选择地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感受经典带来的教育教学智慧和艺术,汲取精华,化为我们教育行为,让阅读融进我们教师的生命,阅读让教师和教育的生命更精彩。几年来,老师们在例会上先后交流了几百篇读书心得,教师例会前教师相互分享彼此的读书笔记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科研室也定期检查教师的读书笔记,定期反馈,及时表扬读书活动中的良好现象,用鼓励来弱化读书活动中的不足行为,让榜样的力量影响每一位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学校里每位老师都读过,大多老师读过多遍。去年暑假,我校老师重新捧起这本书再阅读,写下读书感受,从中学到教育教学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很多老师感慨地写道,“每天要不间断读书,和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吧。”“教师不间断的读书学习,不仅是成就自己,更是出于工作需要,是用一生的时间备好每一堂课。”“我们要把读书当做一种享受,跳出教材教参的狭小圈子,到广阔书海畅游。”„„

而今年老师们共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大家阅读热情很高,每周都有2-3位老师在教师例会上交流。语文老师根据自己教学,从雷夫老师的阅读写作指导联系到自己班级的阅读写作实际,反思到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班主任们更是从中看到一间教室的无穷容量,因为教室是一个温暖的家,首先自己要信任取代恐惧,自己是孩子们的榜样,做孩子可靠的肩膀。良好的班风就为学习提供了事半功倍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班风以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基础,安静的学习氛围没有破坏氛围的举动就是良好班风的开始,要想达到这个境界,教师真的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不能以大人的意志强加或改造,是从他们的角度上让他们不是惧怕教师而是信任对方地养成好的习惯。老师们在思考着雷夫老师给自己带来的是什么,学习他对教育的热爱执着。

通过读书,老师们开阔了眼界,受到浸润、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师德师能修养。

三、丰富活动形式,提升读书质量。

学校老师围绕“六个一”来开展:一是坚持每天读书半小时;二是每学期精读一本必读书目,通读选读书目;三是教师每个月摘录一次读书笔记;四是每月结合教学实际,撰写一篇教学反思;五是每周教师例会前老师轮流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教师相互倾听相互记录;六是每学期向同伴推荐一本好书。

学校搭建了平台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再现教师的收获。定期把教师学生读书的成果用物化的形式进行展览,如读书心得、阅读积累卡、教育故事、随笔等,让教师的阅读成果得以呈现。结合读书活动,开展“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专题讨论,老师们寻找身边的榜样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撰写自评互评材料,并在年轻教师中开展师德演讲活动。结合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共同收集撰写“身边的教育故事”,把同事间平凡感人的教育故事展示在学校门口宣传栏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在宣传栏中展示师生共读一本书心得,让更多人分享我们的读书收获。每年三月,学校开展校园读书节,提倡师生共读好书。学校红领巾小广播站每天向全校同学推荐好书。老师率先垂范精读,研读教育名著,用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做学生的榜样。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的活动,坚持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教师推荐阅读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加大引导和指导力度。开展课前诵读故事,红读活动,革命传统故事会,组织参加各种征文比赛,邀请家长参加“好书伴我行”班会,师生共读一本经典同写读书心得,亲子共读一本书同写读书体会„„在和学生在一起的读书中,老师们对读书活动更进一步,不仅读教材教参,更读教育书籍,读人文读本,读儿童经典读物,在阅读中每一个老师都能够深深感受到:“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渠道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这是狄金森脍炙人口的诗句,书籍将师生们带向明亮那方。

如今读书已逐渐成为我们学校老师的自主行为,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老师们自觉地用行动让书香充满校园,并成为学生读书、爱书,终生与书为友的引领者。

篇2: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作文

从《十万个为什么》那里,我知道了穿山动物是如何吃蚂蚁的;从《西游记》那里,我明白了: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搬开面前的“绊脚石”;从《中国上下五千年》那里,我认识了林则徐为中华儿女做的好事;从《三国志》那里,我学到了团结互助的好品质;从《鲁宾逊漂流记》那里,我“结识”了坚不可摧的“好朋友”……

书呢,可以使你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

书吧,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

书呀,既是人类知识的总统,又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不仅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也是年轻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不但是培植智慧的工具,还是开启智慧的钥匙……

我觉得,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我想对大家说: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我想对大家说:如果你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我还想对大家说:阅读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生活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我爱书,我喜欢书。看书可以使我摆脱吵闹的境界,来到我梦中的世外桃源。

人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了生命中有值得感动的东西。有人为幸福的生活感动,有人为成功的事业感动,有人为甜蜜的爱情感动。在一个需要不断地去选择和被选择的时代里,我选择为读书而感动。

哈兹利特曾经说过:“书潜移默化人们的内心,诗歌熏陶人们的气质本性。少小所习,老大不忘,恍如身历其事。”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会经常选择读书,也会经常读书至深夜。一个有着星光灿烂的夜里,读过《送你一缕阳光》这本书后,仿佛夜里仍能感受着阳光。阳光,乃是万物之灵,温暖之源。感受阳光,感受爱情,望着窗外街灯照映的湖光山色,我会为远方那份浓浓的思念和爱意所感动,会为那种不舍的追求和无怨无悔的付出而感动,会为那一种即将到来的刻骨铭心的爱情而感动和期待。

是的,读书会给人带来阳光,会给人带来温暖,会给人带来感动。读书苦,读书乐,我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布满鲜花和荆棘的新世纪里,我知道,读书是在品味一种人生,是在享受一种人生,更是在追求一种人生。

选择了为读书而感动,就是选择了为生命而感动。人生是一本书,要用尽生命的春夏秋冬去读的书,要尽历生命的风风雨雨才能读懂的书;书是浓缩了的人生,书中或详或略、或苦或乐、或深或浅的描述、记载,是人生最真切的铭记。

★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小学优秀作文

★ 让阅读成为习惯作文800字-1000字

★ 让校园成为我们的家作文700字

★ 我们1000字作文

★ 让作文1000字

★ 让坚持成为习惯作文

★ 生活方式优秀作文

★ 后的我们作文1000字

★ 我们一起做作文1000字

篇3: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作文

一、教材创新是教育科研的一种行为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错, 我们用的教材是一种文本, 每一位教师就是一个读者, 如何处理文本, 更好地使用好文本,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科研。今天, 我就以学案导学尚雅高效课堂的展示课为例, 解读这个问题。教材的正确性质疑是一种教育科研。北师大版六年级 (上) 数学中, 关于味精的抽样调查, 其样本有5袋, 其中没有一个是合格样品, 从知识性思考, 本身没有错误, 但从思想性深思, 就觉得问题大了。其一, 给学生一个错觉, 工厂的工人太不负责任, 有这么多的误差。但是, 我们做错一件小事, 教师、家长就责怪我们, 是不是大人可以做错事, 进而产生做坏事的想法。其二, 给学生一个误解, 政府质检部门把关不严, 难怪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其三, 使学生形成一个习惯, 教材中的内容涉及的问题都没有人关注, 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不良风气也就司空见惯了, 见怪不怪, 习以为常。有时, 潜移默化的教育是根深蒂固的。当然, 能入选教材的内容是经过若干专家编写、评审, 应该说, 错误是很少的, 我们应该把教研的重心落在文本的创造使用上。例如, 南关学校的张大奎老师, 在处理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 (上) 《天鹅的故事》之群鹅破冰自救的故事, 就有平常中见神奇, 化腐朽为真章的举措———破解鸟语, 即通过简单的三次鸟语, 悟读出老天鹅的使命与责任, 群鹅的奉献与团结。这哪儿是鸟语, 实际上是生命的赞歌。空白、错位, 内容与形式, 延续与拓展, 无疑给了我们一个个再创新的教研机会, 谁说教研无处不在哪?

二、课堂改革是教育科研的一种行为

新课改理念下, 课堂已经不是讲堂, 而是学堂。改革先驱者, 用草根行动, 给予我们精彩纷呈而又承前启后的课改投资, 我们完全可以静心而学, 潜心而改, 大胆的读帖、摹帖、临帖、创帖, 这是课改的方法与过程, 态度与体验, 理解与升华。学校推行尚雅五环高效课堂, 就是问鼎课改。因为质量意识与课堂改革是相辅相成的, 是缺一不可的两个抓手。这无疑给我们搭建了科研的平台。王校长提出的十大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一个个就是我们科研的命题, 探究、解答就是科研。谁说科研与我们没有关系呢?另外, 不同的学科, 某一处的创新, 就是科研的内容, 实践的成果就是科研的结论。如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 (上) ———鸡兔同笼的问题, 在解决生活中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的同时, 就应该在趣味性上进行课改, 将会学寄寓乐学之中, 这样课堂就会活起来, 学生就会动起来。文本在课堂中的推陈出新, 也是科研。如我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曾做了几点创新:一是基于十八大报告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思考, 生成陶渊明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给我们呈现了生态文明初步构想, 即景美、人乐、情厚的社会。初读文本, 感受景美在哪儿, 人乐在何处;情厚在斯地, 用一个句式表述出来。这很好地结合了读与说, 理解与表达的能力。二是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可以实现的, 然后讨论陶渊明构想的理想社会能否实现。我引领学生走进晋太元中。太元是东晋孝武帝年号, 共21年, 期间爆发大小战争60场, 呈现“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兵戈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的局面, 进而补充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之后人民生活画面, 感悟“避秦时乱”的内涵, 预期激发铸剑为犁的梦想, 认识那样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只能是作者理想的追求。三是落脚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凸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设立问题:桃源真的存在, 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 又会是怎样的?若还原原貌, 你有何构想或建议?这完成了文本的拓展与延伸, 给学生创设了一次规划活动的机会。课堂的科研实际是文本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创新, 其间点滴体验如果上升为文字的东西, 也就变成科研成果。

三、校本开发是教育科研的一种行为

操场是校风的一半, 实际上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延伸。我校打造尚雅文化, 方案详实, 举措到位, 而在落实的过程中, 暴露了许多问题。诸如营养餐不节约的现象, 学生文明礼仪失落的问题, 家长对学校教育不理解的问题。我们该怎样做的呢?我们应有预设的思考, 行之有效的举措, 落实好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与实践的过程, 并在不断反省中总结有效的改善方法。如果每一位教师把每一次遇到的问题, 顺着这个思路思考, 不就是教育科研吗?见证科研的实例, 在我们身边屡有发生, 就拿最近教代会通过的千分制绩效考核办法, 实际就是资料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科研成果, 是科学的, 基于深度思考的, 令大多数教师满意的成果。这是制度文化创新的校本科研。我们学校有很多能人, 王德宏老师对理财颇有研究, 如果学校给予支点和杠杆, 世界级的经济分析师就能从我校诞生;杨亚文老师钢琴水平是一流的, 其影响会让更多的孩子成就朗朗梦;杨坤老师喜欢体育锻炼, 篮球场上叱咤风云, 其影响会让更多的孩子成就姚明梦……如果我们做了, 持之以恒的做了, 这是校本课程建设的科研。学校文化涵盖面非常广博, 校本课程的研发符合校情学情的也很多, 只要我们有心, 有责任去打造, 从底层向顶层设计出发, 学校校本教研就会日日新。

既然我们的生活与一个个学生成长成才息息相关, 碰撞, 对接, 融合, 必然产生很多新问题、新现象, 伴随问题、现象解答, 必然选择分析原因, 寻找解决的正确方法, 然后付诸实施, 不断地在实践中解决新矛盾, 完善实施的方案, 最终会集结为经验。这一过程中, 会确定问题现象的性质, 寻找理论的支撑与智力的支持, 借鉴相关问题现象解决的经典案例, 回归原点。

教书育人要在细微处, 而细微的发现就与科研相伴。我们只有成为最好的我, 科研才不再遥远, 科研必然是我们专业发展的一种行为。

摘要:教育科研与我们的教书育人相伴相随。只要我们静下心来, 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自省, 它会在使用的文本中发现, 在课堂改革创新中彰显,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实践, 要不“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际遇如何见证。思考, 也许能激起愿意行动者头脑风暴, 成为科研路上的行动者、坚守者。

篇4: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最近几年,我校开展了“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活动,我认为这是一项“师生共受益 师生同成长”的好举措,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只有飘满书香气的校园才算是一处上进的、真正的学校。读一本好书,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可以开阔视野,让人变得聪明睿智。年少读书,志在千里,而中年读书则别有一番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是充斥着思想的河流。”作为用思想育人、用语言说教的教师,读书无疑应该成为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回想第一次读《三国》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懵懂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从此便爱上了读书。每次读来便觉得自己的肤浅,于是,将继续鼓励自己,每天读一点,厚积才能薄发。教书十多年,在漫长的日子里读书已渐渐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每当夜深人静操持完家务,让女儿入睡,我便会捧起一本书,独享思绪渐入书中无拘无束畅游的从容,内心便会感到无比充盈和温润。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会翻上几页毕淑敏的散文集。她以心理学家的目光和作家的笔法,针对当代中国人纷繁驿动的心,写下了那一篇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散文。看着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散文,犹如自己的内心沐浴在清新的风中,荡涤得一如雨后的新叶。作为一名老师,繁琐的工作,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常常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精心读着这本书,极力地吸收着书中的营养,告诉自己,活得好一点,快乐一点,善良一点,健康一点,阳光一点……

记得小时候总是羡慕教师,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职业,随着从教日子的延伸,渐渐发觉做一名老师容易,但做一名好老师却不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就教学方法而论,教师不能直接交给孩子们兔子,而是要交给他们猎枪,并教会他们使用猎枪的方法和技巧。特别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语文教师都应该有所涉猎。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讲起课来才能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使其进入一个辽阔纯净、鸟语花香的知识王国。回头想想自己的教学之路,也曾有过疑惑、有过彷徨,但书读得多了,教师这份工作做起来也不再那么生涩,竟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这都归功于一本本好书。

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正因为懂得,所以一直在这方面努力着。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每接手一批学生,我就先向他们渗透读书的好处,在班里设读书角,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营造起阅读的氛围。家庭作业布置每天读书至少半小时,周末至少1小时,为做到读写不分家,还要求学生每周完成2篇读书笔记和2篇日记。在日记方面从不做字数要求,可长可短,可三言两语,可长篇大论,内容不限,体裁各异,但必须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必须是自己内心的自然流露。我想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小学阶段的语文试题中,基础知识部分的得分率都比较高,相差是微乎其微的,差距就出在阅读和作文上,所以要想提高语文成绩,习作是关键。我认为要想写好作文没有捷径,只有加大课外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筆如有神”。的确,你看的书多了,阅读范围广了,在创作时一些好的语言、奇妙的想法、独特的构思等灵感就会一股脑儿地钻出来,想挡也挡不住。当然,读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也许不能立竿见影,它的成效或许一两年才能看得出来,也或许三年五载,但随着阅历的增长早晚会凸显出来,我想“最是书香能致远”这句话大概也蕴含这层意思。

或许受我的影响,不知从何时起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也爱上了读书,而且是酷爱。每天除去写作业的时间,基本上都泡在书海里,现在倒怕她被泡成“书呆子”。每个茶余饭后便成为我们一家三口交流读书心得的时间,这也是家中最温馨、最幸福的时刻。这时女儿总是歪着小脑袋畅想书中的情景,“妈妈,我要是有哈利波特的魔法那该多好啊,就能骑着扫帚飞到非洲,为那些可怜的小朋友送去食物和衣服,让他们不再受饥饿和寒冷的困扰。”“爸爸,你说杨红樱阿姨怎么能写出这么多的好书呢,我将来能不能也像她一样成为一名作家。”一个个问题有时让我们捧腹大笑,有时让我们瞠目结舌,也有时让我们哑口无言,甚至还有很多故事我们连听都没听过,这时她就会笑话我们孤陋寡闻,然后就会像一位演说家一样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眼前这个小书虫。不难看出,最近几年女儿从书中学到的东西不少,这些知识或许是老师和家长都无法传递的,书的确是个好东西啊!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守着这样一件事:读书!我读书,带着我的孩子读书,带着我的学生读书。雄鹰在宽阔的碧空中搏击风雨,鱼儿在无边无际的海洋里劈波斩浪,我要带着我的学生在书海的风头浪尖凌空高飞。

篇5: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作文

但如果仅是于不同的时节,在不同的地方,读着不同书,还不能说读书融入了你的生活。当你手中捧着一本书时,不要轻易翻开它。当你已确定自己可以牢记读书的特征而去面对它时,再翻开它。这是对一本书的尊重。读书的特征是用心。任何一本好书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背景中写下的。我不能要求你在读书时“变成”书中的人物。在没有那样的特殊经历的情况下,你即使再用心,都不可能变成主人公。以<<红楼梦>>为例,即使是红学的研究者,已将它品读了几十遍的人,都没有可能成为“颦颦”。因为单就外貌而言,世上绝没有第二个“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了。

再拿灵魂来看,林黛玉的思想是在封建社会中萌发出的并没有完全成熟的民主主义思想,在她的生活中,倒是有一人的思想和她碰到了一块,她的知己---贾宝玉。此外,在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就鲜有这种“奇怪”的思想出现了。何况我们活在当代,从未处于过封建社会中。只知道封建主义不好,却不知道它给予了当时各个阶层各式各样的人到底什么感受。因此我们不知道生活在当时社会上游的公子小姐,那些可以从封建制度中“获益”的人,为什么还会产生“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不知道这些,即使再用心读书,再努力研究、揣摩,也终究无法成为林黛玉、贾宝玉。所以,所谓用心读书,即是尽力贴近书中人物的的内心,去理解她的情感。

如果你已能选择自己的读书方式,亦能以读书的特征去读书,那么读书就已经融入了你的生活。或者说,你的生活已习惯了读书。但这还不能说读书已成了你的生活方式。读书之所以能成为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你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互相渗透。精神生活,即上文所说,理解人物的情感,理解事物发生的原因,从而使你精神上的渴求得到满足。而物质生活,即是你对从精神生活中得到的东西的运用。当你理解王熙凤是如何向外放“高*贷”、谋私利,而能不被贾母发现时;理解薛宝钗是如何一步步赢得贾母、王夫人等的宠爱,从而最终取代林黛玉的位置时;理解袭人为什么要在贾宝玉面前搬弄是非、在王夫人面前“出谋划策”时,你就能够看透自己的物质生活,甚至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

篇6: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作文

大家一定知道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故事吧。项羽出生在贵族,但是很骄傲,别人意见听不进去,有一次,秦始皇坐在轿子里走在大街上,那时项羽不由自主的就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而刘邦出生平穷,但是他很努力,而且有好多朋友,能听他们的意见,刘邦用了好多计策来打项羽,有一次刘邦一时打不过项羽的800士兵,求向韩信和张良商量对策,张良说:“我们可以唱他们家乡的歌曲。”刘邦采纳了,第二天果真把项羽打败了。

读了故事后。我觉得;“一个人要谦虚,不能骄傲。”我还明白了;“光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

上一篇:武馆简介下一篇:2009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