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2024-04-14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备课(精选6篇)

篇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备课

【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大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后进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教师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生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想做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具体措施】

一、落实教学“八认真”的具体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对学困生要实施“一帮一”措施,让好学生在课余空闲时间给予辅导帮助。教师在课余时间也要对后进生进行辅导,以免一拖再拖,耽误最佳辅导时机。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在共同的基础上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留给尖子生,让他们当先生说一说,将一将。习题的总量也要分层。可以每次课后布置一道思考题由尖子生完成。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篇2: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时间:第一周 地点:中年级办公室 出席人: 主备人: 过程及内容: 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习作1及练习1。这些课文都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理念:

学生对写景的文章已有很多的接触,但这个单元的几篇描写较复杂,不仅有形象的比喻、拟人,而且还有作者主观的想象和体会,并且描写的地点、景物离学生较远,学生应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入情入境,去体验去感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正确认读生字,规范美观地写生字,会用词语造句,仿写段落。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把观察、想像、朗读有机结合、感学意境读、语言读,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初步诱发学生想像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认识单元中的新字词,以及掌握学习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激发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方法措施:

1、扎实通过字词关,采取多种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活动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赛、抢答、猜谜语等形式很受欢迎。把其放回句子当中,通过语境加强理解。

2、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通过多种的读书方式进行反复练读,使他们在读中充分思考,在文中情境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情操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仪、录音机、挂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长城和运河 2 课时

2、美丽的南沙群岛 2 课时

3、庐山的云雾 2 课时习作1

2课时 练习1 3课时 讨论摘要:

**: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

**:本单元的二、三两课都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教学时适当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领悟这样的构段方式,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对于南沙的地理位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练习中的地图让学生明白南沙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时也可适时引入时事政治,如钓鱼岛事件,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第三课的第三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云雾还会怎样变化,适时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先说后写。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包括简称歌里的“港澳回归,举国欢庆”也是饱含爱国之情的。我们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第三周 地点:中年级办公室 出席人:** ** ** ** 主备人:** 过程及内容: 教材分析:

《翻越远方的大山》记叙了我国运动员刘翔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敢于挑战、实现梦想的过程,明白人生路上需要确定目标、积极进取、不断超越,有梦想就有可能。《雪儿》一课,讲述了小作者从受伤的白鸽重新飞上蓝天得到启示和鼓舞的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确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它通过一个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的事,赞美了小女孩爱惜花草,体贴妈妈的美好心灵。

学情分析:

学生有初步的自学能力;能利用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能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写一些看图作文。但学生创新的能力不高,习惯于听老师说,而不习惯于自己思考,自己去说,自己去想。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背诵课文,用课后重点词进行造句训练。

2、写一篇描写人物的作文。

3、给孩子以正确的导向,教会他们面对挫折,使孩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体会刘翔敢于挑战、执着追求、不断超越的精神。教学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以形促读,以境促悟,让学生在读中生情、悟中激创。课时安排:

4、翻越远方的大山 2课时

5、雪儿 2课时

6、花瓣飘香 2课时

习作2

2课时

练习2 3课时 讨论摘要:

**:刘翔获得冠军意义重大应结合有关背景加以介绍,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完第五课以后可以迁移运用。学文后想象:“我”与雪儿的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写一段“我”与雪儿告别的情景。

**:第六课多练读课文的对话部分,指导读懂对话。**:第六课适宜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从而通过课本剧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第五周 地点:中年级办公室 出席人:** ** ** ** 主备人:** 过程及内容: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包含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3。四篇课文分别是《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以及《大作家的小老师》。尽管这四篇文章的内容虽不相同,但在文章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在练习3的处处留心和读读背背中的小诗《时间》所称赞的人物品质与前面这几篇课文能够建立相似块。如果我们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就能在教学中实现整体建构。这一单元主题为“名人故事”。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54个生字,会写3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明确本单元的人物故事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弄清文章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里是重点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4.学会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复述故事《菩萨兵》、《大作家的小老师》,背诵积累《塞下曲》、《少年王勃》的三、四自然段。

6.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向古今中外的名人学习,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7、认识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8、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

9、口语交际:教会学生与人商量。

10、明白自己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写下自己头脑中保存下来的精彩发现,把“我的发现”写得有意思。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单元较难读的词语。

2、练写本单元较难写的10个生字:藏、段、怨、耕、惕、搭、督、序、豪、预。

3、读通本单元课文中较难读的部分。

4、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后思考题。教学方法:

《菩萨兵》这一课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心句――最后一句作为课文研究的主题。重点抓住朱总司令的三句话反复研读,通过理解“吃尽”“乌云”“糊涂”“怨不得”“尽心尽力”“种好”这些词语来体会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从而理解题目为何叫“菩萨”兵的这一难点。关于复述故事,我们可以适当提示学生复述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前后来复述。

《李广射虎》这一课引导学生在文本的三、四重点段反复阅读品味,抓住描绘李广射虎动作的词语,让学生体会描写的传神和生动;抓住李广随从感叹的情景,感受李广技艺高超产生的影响,从而达到对李广神勇无比这一难点的突破;

《少年王勃》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是重点,以第四自然段中的关键词“文思泉涌、笔走如飞”为突破口,由此带动全文,使文本的人物、中心都通过这一突破得到圆满的解决。教学时可以这样处理:在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谈谈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这些词的理解。在一遍遍朗读、一次次体会的基础上,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是水到渠成。让学生通过这些词语感受少年王勃的才华横溢、文思敏捷、才智过人。

练习的处理:第4题,理解诗句的意思。训练时,可以先让学生顺着诗句的顺序,说说字面的意思;再根据课文的第3节的内容,自己说说;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不同来。也可以再提高要求,引导学生欣赏诗句的对仗。

《大作家的小老师》上课前让学生质疑,会有学生问“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以这个问题为文章的切入点。其中萧伯纳和小姑娘的对话最能凸现两人的性格特点,是课文的重点。指导萧伯纳及小女孩说话时的语气,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下,让学生感悟到,萧伯纳是为了带给小姑娘惊喜。为全文理解萧伯纳是个谦虚自律的人打下基础。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学着萧伯纳的口吻”以及模拟萧伯纳说话的句式体会这位小姑娘的天真、纯朴、可爱。再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不觉为之一震”让学生说说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从而体会他的严于律己。在这样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做一回萧伯纳和小女孩,分角色试着读一读课文。最后再回归到上课前同学疑问: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练习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关于练习:第4题,比较两句话的语气。这两句话,都是要别人做什么。这样的句子,叫祈使句。祈使句,有两种语气,一种是命令(第1句),另一种是请求(第2句)。使用的对象是不同的,效果也会不一样。可以在学生正确朗读的基础上,作适当的提示。

习作3先让学生默读例文,然后讨论:小作者发现了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自己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重点指导学生使用自己积累的好词语以及使用打比方、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自己的发现写得有趣。

练习3处处留心练习的重点是指导理解“荡漾”。上册教材中出现了“漾”这个字,要求联系上下文确定这个字的意思,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感受汉语语言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准确、鲜明、生动地运用词语。教学“读读背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少年王勃》了解成语的意思,教学时,我们不要孤立地去解释词语的意思,可以说出其中一个成语的意思,学生根据意思说出是哪个成语即可。

口语交际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并说说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如何和别人商量。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课时安排:

7、菩萨兵

2课时

8、李广射虎

2课时

9、少年王勃

2课时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2课时习作3

2课时 练习3

3课时

讨论摘要:

**:在学习第七课的六、七两个自然段时,通过理解关键词和感情朗读,使学生对朱德总司令对藏胞的关怀之情有深入的体会,从而认识红军与反动军队的本质区别。**:背诵《塞下曲》这首诗,应在学生理解了课文,了解了李广的故事之后再做要求。

**:指导学生朗读第九课第三自然段时,教师最好先适当范读,并借助PPT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秋之宁静、壮美、深远。

**:第十课,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萧伯纳的谦逊自律,体会其宽广的胸怀。

**:学完课文后,还可以让学生去阅读课外书籍,搜集大量的资料来进行交流,把萧伯纳的这种谦逊自律的精神真正植入学生的心灵。

第四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第七周 地点:中年级办公室 出席人:** ** ** ** 主备人:** 过程及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3篇课文和一个综合练习。这三篇课文的内容虽然不同,但都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赶海》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荷花》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古诗两首》描写了祖国的名山名水。《习作4》写看图写一段话,使学生学会运用标点符号。练习4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习个性化。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在 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的一些趣事。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5、学习文中抓住主要景物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在 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的一些趣事。教学难点:

1、学习抓住主要景物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词语卡、小黑板。课时安排:

11、赶海

2课 时

12、荷花

2课 时

13、古诗两首

2课 时习作4

2课 时 练习4

3课 时 讨论摘要:

**:指导朗读《赶海》一课,可以练习表情朗读,还可以配上动作,进行表演读。

**:《赶海》一课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荷花》中想象的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感悟,要多读,多指导,在熟读的基础上感悟。

**:古诗教学要强调诵读,让学生充分地读,从读中发现问题,由读来解决问题,把读和想象、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诵读中感知形象,体味语言,赏诗中景,悟诗中情,揣摩诗歌意境,感受诗词魅力。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第九周 地点:中年级办公室 出席人:** ** ** ** 主备人:** 过程及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阅读部分的三篇课文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科普童话,文字浅显,故事引人入胜,是孩子们喜欢的类型。《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一篇知识性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骆驼由自卑转向自豪的故事。《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童话,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多种用途。《跟踪台风的卫星》也是一篇科学童话,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监视台风的故事。《习作5》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收集资料,整理、综合资料,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练习5》共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本次练习的重点。设计理念:

1、结合“童话”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对话、动作,凸现出“童话”的学习情境,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2、三篇科普童话在表达方式上,兼有叙述和描写,拟人化的手法让语言形象、生动,为学生学习语言的提供了很好范例。

3、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获得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自豪”、“究竟”、“渐渐”、“谈笑风生”造句。认识多音字“散”、“难”。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单元29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引号、省略号。

4、能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分角色朗读《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

5、能学会三篇童话拟人的写作手法,续写童话故事《第二次相遇》

6、能通过学习《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水上飞机》和《跟踪台风的卫星》了解一定的科普常识,同时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进而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7、能筛选、归纳、整理关于端午节和广告的资料,提高自己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科普童话,文字浅显,故事引人入胜,是孩子们喜欢的类型。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童话”,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对话、动作,凸现出童话的学习情境,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课时安排: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2课时

15、水上飞机

2课时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2课时习作5

2课时 练习5

3课时 讨论摘要:

**:第14课课后练习第四题的内容是:“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么做?”这道题也明确地提示我们,在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了相关的动物常识,品悟到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后,还应让学生“续写”、拓展延伸。

**:教学14课,不宜一板一腔地串讲,宜以此为突破点展开教学。揭示课题后,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并根据课题提出相关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最后,组织学生“续写”。

**:第15课可以采用“以演助读”的方法,来促进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恰当地运用“以演助读”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本角色的体验。

**:在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可以设计这样的话题:假如你是发明家,你想发明创造哪一种新型的水上飞机?为什么?

**:第16课学完以后可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让资料化为“我”所用,化为同学们所有,让学生们做到“资源共享”。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第十一周 地点:中年级办公室 出席人:** ** ** ** 主备人:** 过程及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狼和鹿》、《放飞蜻蜓》、还有《练习6》。这三篇课文有的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有的描写让学生体会自然界中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灾难;有的让学生体会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懂得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习个性化。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在 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的一些趣事。教学难点:

1、学习抓住主要景物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词语卡、小黑板。课时安排: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课时 18.狼和鹿

2课时 19.放飞蜻蜓

2课时习作6

2课时 练习6

3课时 讨论摘要:

**:第17课标题独特,观照全篇,教学时可采用“标题突破法”,由点及面,由事及理,教学效果应不言而喻的。同时,本文文质优美,故事生动,运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月下垂钓的动人意境,去感受美,领悟美,学生当会兴味盎然,获益更多的。

**:第18课教学时可以围绕“功臣”和“祸首”这一突破点,启发学生紧密结合课文描写,从中找出两组鲜明对比之处,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一是凯巴伯森林的自然生态由葱郁到枯黄的对比;二是鹿群由活泼美丽、嬉戏到饥荒、疾病的对比。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缘由,充分认识“功臣”和“祸首”的真正内涵。

**:教学19课,可以根据标题“放飞蜻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由此出发,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机亮出故事结构“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进而兼顾首尾,聚焦“放飞”,导向深入探究,使教学不致平板化。

**:19课描写了一群儿童,充满了童趣,教学时宜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在创设的意境中去感受情、体味趣,于不知不觉中提高思想认识。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第十三周 地点:中年级办公室 出席人:** ** ** ** 主备人:** 过程及内容:

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共有《恐龙》、《槐乡五月》、《海底世界》、《日月潭的传说》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其中,这四篇课文语言生动,知识性强,可读性强。课文都配有精美插图,能让学生图文对照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帮助学生熟读、背诵或者复述课文。习作7是写日记。练习7共安排了5个板块,内容包括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是练习的重点。

设计理念:

1、这几篇课文篇幅较长,又是三下靠后的课文,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少扶多放,以点带面,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多关注学生的感悟与体验,最终落脚到文本中,落到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上来。

2、用丰富的文本类型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目标、掌握本单元所有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的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关键、准确、生动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了解课内外的知识。

3、通过对课文重点段的教学来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使学生理解中心句的概念,提高概括段意的能力。

4、能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写成日记,做到格式正确,内容真实、明白、通顺,有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5、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6、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意思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能背诵课文,复述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4、抓住课文中关键、准确、生动的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提示

(一)、《恐龙》

《恐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作者紧紧扣住文题,对恐龙做了较为全面具体的介绍。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1、课前准备,尽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量。

2、读书指导。

(1)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抓住要点,帮助学生把握恐龙的外形特点。(3)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知课文的说明方法。(4)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二)、《槐乡五月》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升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课文语句优美,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文中情景交融的写法,语句中蕴涵的意境,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文中所描写的槐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所以,我们可采取以下方法:

1、图文结合绘意境

2、引导品读促感悟

3、自读自悟促内化

(三)、《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是一篇说明文。简洁、生动的语言,清楚的条理,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从海底动物、海底植物和海底矿藏三方面介绍了海底的有关知识,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时要注意:

1、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这十六个字。针对以上教学思想,本文的教学可以选用“自学研究”式的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是这样能使学生主动参加到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思想。再辅之议论法和情景感染法,真正把语文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

2、“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学会”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书,重视朗读,组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在多读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想、划、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四)、《日月潭的传说》

这是一篇关于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民间传说,讲述的是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经艰险,降伏了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的故事。本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这有利于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上(看过的动画片)充分进行联想、想象、思索。从学生的联想中,更体会出大尖和水社的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这样不但理解了课文,更升华了主题。所以在教学中应做到:

1、“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学生的自我探究贯穿课堂的始终。

2、利用文中空白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想像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感受人物内心,丰富人物形象。

3、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感悟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象。

4、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5、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课后的练习题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除了常规生字练习外,又一次明确提出了两项新的要求。一是默读课文讲故事。要求学生不但要对课文内容了如指掌,而且要把课文讲出来,而不是背出来。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默读与复述的训练。

二、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句子的意思不同是因为有了词语的省略,省词比较是为了证明不能省词,是为了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是为了进一步揭示了读书感悟要在品词品句中进行的阅读方法。这两项练习,上学期在《孙中山破陋习》一课中已经明确提出过。所以这次训练对学生的要求应该要比上学期高一点。

(五)、习作7

本次习作是写日记,要求学生根据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仿照例文选择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写成日记,并逐步培养自己写日记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次习作,重点要指导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让学生了解日记内容要写的真实、明白、通顺、有重点。

(六)、练习7

1、处处留心

有三项内容:一是认花卉、识花名再连线;二是读谜语猜花名;三是用几句话写写自己喜欢的花。教材在练习设计上体现了从字词到句、从读说到写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本册书上,《荷花》、《槐香五月》两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从花型、花色、花香、花姿等方面描写花的方法;已初步积累了一些描写花的优美词汇;已积淀了对花的美好情感。

2、读读背背。

让学生把词语读正确,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词典解决。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词语的意思,在学生大体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去领悟每组两个词语在意思上的关系和异同点,并知道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最后达到熟记于心,但不要求学生默写。

3、写好钢笔字。(1)、指导学生看清“途、蓬、透”中都有两个捺,让学生分清主次。上面的捺是斜捺写短些,下面的捺是平捺写长些,下面的捺必须托住上面的捺。

(2)、练写字姿势。写字要做到三个一,要做到头正、肩平、足安。写字姿势的训练是一项需要学生、老师一起坚持不懈的工作。

4、口语交际。

“我家的一张照片”这道口语交际题来自于儿童生活,学生有话可说。交流的内容由照片决定,让学生围绕照片展开讲述,要说得明白、通顺、有趣。

5、学写毛笔字。

“横折折撇“和”横折折折钩“这两个笔画的运笔方法比较难,教学时,要多作示范,加强个别指导。

课时安排:

20、恐龙

2课时

21、槐乡五月

2课时

22、海底世界

2课时

23、日月潭的传说

2课时习作7

2课时 练习7

3课时 讨论摘要:

**:20课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分明,重点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及其形态。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及本课教学的要求、重点,我们设计如下教学思路:1.以雷龙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其形态特点及说明方法;2.运用了解雷龙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引导探究其他恐龙的情形。

**:20课用了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方法来说明。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用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的好处,并争取掌握这些方法。

**:槐乡的景色美、人情美,作者的文字写得美。在学生感悟了美、积累了美之后,我们还应当向更高层次努力,引导学生表现美。如何引导学生表现美?可以在这样四个方面做些文章:(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描绘图画。(3)写广告词。(4)介绍游赏见闻及感受。**:根据22课课文的结构特点、写法特色,也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我们的教学思路是:1.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2.读议课文,体会内在情感。3.欣赏写法,练习仿写片段。

**:三年级的学生写起作文来,不少人只能够记流水账,或不能按顺序将意思说清楚,或无法围绕一个意思写得具体些。本单元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范例,很值得学生学习借鉴,应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后模仿着写。学生暂时能用多少方法就用多少,不必强求一律,勉为其难。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讲稿

时间:第十五周 地点:中年级办公室 出席人:** ** ** ** 主备人:** 过程及内容: 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安排了《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剪枝的学问》三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组练习。本组课文形式多样, 有寓言故事, 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所说明的道理,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但这三篇课文又能张扬它们的个性:文章的体裁不同,分别有寓言、民间传说、记叙文;语言表达方式上也各有特色:《寓言两则》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阐述故事,《争论的故事》则把师生间的对话纳入故事中,从而引发深思,而《剪枝的学问》则抓住小作者心情变化为线索,详细叙述故事的经过。当然这些课文除了故事性强,文中还有许多贴切的词、生动的句、鲜活的段落,值得学生细细地品读,感悟。

设计理念:

1、文中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贴切的词、生动的句、鲜活的段落,正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的好素材。

2、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悟,从而积累运用。

3、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哲理思辨中启迪学生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些故事。

2、学会本单元33个生字,其中6个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的道理。

4、领会争论故事中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5、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6、能根据自己的认识,选用合适的图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及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处叙述清楚。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启发。课时安排:

24、寓言两则

2课时

25、争论的故事

2课时

26、剪枝的学问

2课时习作8

2课时

练习8

3课时 讨论摘要:

**:寓言这种体裁的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以生动形象的故事来揭示深刻的道理,无论是直接点明了的,还是寄寓其中的都往往能给人以深刻启迪,富有现实意义。因此,在设计教学中,必须考虑如何艺术地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自觉地对照现实生活中那些急于求成的宋国农夫式的人和事,那些墨守成规的郑国买鞋者式的人和事,从评判中吸取教益。

**:24课设计教学时宜深入探究,寻找到闪光的突破点,由此生发开去,带动全篇的理解,以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揠苗助长》,就可以由那位宋国农夫的儿子的“纳闷”突破,而《郑人买履》就可以选择贯穿全篇的“尺码”来突破。

**:25课可以先紧扣课题提出疑问,接着带着问题自学课文,进而针对疑问讨论交流,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验感情,在此基础上组织评判,明确兄弟俩失误的关键在于贻误时机,终于一无所获,必须认识到办事要抓住时机、动手去做的道理。至于“感想”部分,可让学生自读,自我对照,再归纳提高,完成认识上的升华。

篇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 为我们讲述了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 一个小姑娘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 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 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这个故事寄寓着作者的美好愿望: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 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 能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 普照人间。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懂得关心别人, 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书写磁卡、课堂学习单。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 预习生字, 搜集作者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左右结构的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唾沫、涌出”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抓住水罐一次次的变化, 梳理故事情节, 初步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梳理故事情节并用简短语言概括。

【教学难点】

用简短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出课题, 了解作者

1. (大屏幕出示童话插图) 请你猜一猜:这是哪篇童话?

指出:童话, 就是用儿童的语言, 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 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情感。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 题目是《七颗钻石》。 (板书课题)

2.学生和教师一起在学习单上书写课题。

教师板书时强调:“颗”是“颗粒”的“颗”, 右边是“页”字旁, 不要写错。

3.齐读课题。

4.谈话:

(1) 你见过钻石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2) 师小结:因为珍贵、美丽, 所以人们喜欢用它来象征最美好的情感。

(3) 你知道《七颗钻石》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吗? (指名回答)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左下角的这行小字, 这是课文的“注释”, 读书看注释是很好的阅读习惯。

(4) 对列夫·托尔斯泰, 你们都有哪些了解?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5) 小结: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 也是世界文学巨匠, 他一生写过很多小说, 也写过很多童话。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游戏”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也让学生对课文的文体特点有所关注。把握文体特点, 是习得阅读方法的关键。课上交流信息, 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自读课文, 学习生词, 习得方法

1.过渡:《七颗钻石》为我们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 轻声读一读。请你们借助拼音, 读准生字的字音, 读通句子, 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文)

2.学生自读后,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互相考查生字、词语及长句子朗读。

3.集中认字。

(1)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竟凑咽绊倒唾沫一瞬间匆匆忙忙) 指名读, 读对了全班跟着读一遍。

(2) (教师出示“咽”的生字卡片) 这个字是个多音字, 不容易读准, 在本课中读yàn。 (全班齐读)

(3) (出示“唾沫”生字卡片) 这两个字也不容易读准, 分别读唾 (tùo) 、沫 (mò) , 如将这两个字连起来, 要读tùo mo。“沫”单独念, 读四声, 在“唾沫”这个词里, 要读轻声。 (指名读, 齐读。)

(4) “唾沫”这个词不但易读错, 笔画、笔顺还容易写错 (教师范写二字) , “唾”字的口字旁要写得高一些, 右边的“垂”字要注意笔顺, 还要注意中间这一横最长, 最后一横最短。“沫”字要注意右边第一笔横长, 第二笔横短。请你在学习单上写写这两个字。 (学生在学习单上书写“唾沫”二字。)

(5) (大屏幕出示“竟”字)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含有“竟”的句子, 读一读。

生读: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 拿起罐子一看, 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②“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 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课件出示上面两句话, 其中标红“竟”字。)

请你说说, “竟”可能是什么意思?

指出:通过读句子, 联系句意, 可以理解词义。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读出“意想不到”的那份神奇。

(6) 课件出示以下语句, 标红“凑”字。

“这时, 小姑娘再也忍不住, 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 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

指名读一读句子, 说一说“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出示字典中的解释, 选择义项。凑:①聚合;②接近)

你认为在这里应选哪种解释? (第②种, 是“接近”的意思。)

小结方法:要理解词语的意思, 除了读句子, 联系前后意思, 还可以通过查字典, 在比较中选择恰当的解释。

(7) (出示:“就在这一瞬间, 水罐又变成了金的。”标红“一瞬间”。) “一瞬间”是什么意思? (一眨眼的工夫。)

哪个字是“眨眼”的意思?

“瞬”就是“眨眼”, 是形声字, 左形右声。“一瞬间”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在这‘一瞬间’, 水罐又变成了金的。”谁来读一读?读出变化的神奇。

(8) 课文中还有两个词, 很有趣, 请看: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标红“干涸“”干枯”两词。)

“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读读“干涸”“干枯”这两个词。“干涸“”干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你能通过读句子说说吗?

(生自由读句)

(9)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焦渴”是怎样的“渴”呢?

讲解“焦”的字理:四点底表示火, 渴得像被火烤一样, 这滋味怎么样?带着这样的体会, 再来读读这一段。

(10) 小姑娘就是在这样的大旱之年, 在一天夜里, 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接下来, 发生了哪些神奇的事情?请再读课文, 把你认为神奇的地方画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10个环节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在学习过程中读通文中难读的语句, 通过字理了解字义、词义, 甚至句意, 为下面的进一步阅读扫清障碍, 奠定基础。字词教学采取多种方法化解难度,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再读课文, 梳理情节, 感受神奇

1.学生自读, 标画。

2.交流。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语句。教师顺势引导, 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叙述顺序。

这原本是一只什么样的木罐子? (粘贴木罐子图片, 板书:空、木) 小姑娘一觉醒来, 罐子里竟装满了水。 (板书“满”字) 指导学生把水罐的这些变化概括地写下来, 填在学习单上。

(课件展示学习单, 学生边说边填写。)

(空) → (满) → (银) → (金) → (跳出钻石, 涌出水流)

3. 指名说一说水罐的变化。 (水罐由一只空的木罐子, 变成了装满水的木罐子, 接着又变成了银的、金的, 最后跳出钻石, 涌出水流。)

4.水罐由空变满, 变银变金, 最后竟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 涌出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水罐怎么会发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

5.请你猜一猜, 可能会是什么原因让水罐发生了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 (让学生发挥想象猜一猜。)

6.过渡:先来看一看, 水罐变化之前都发生了什么吧。

7.课件出示以下语段:

“一天夜里, 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 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 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 拿起罐子一看, 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8.请你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 看看水罐第一次变化之前都发生了什么。

(生自由读文, 指名回答。)

9.引导学生归纳, 并填写在学习单的相应位置。

为母找水

(空) → (满) → (银) → (金) → (跳出钻石, 涌出水流)

10.水罐在每一次变化之前, 都发生了什么事?请你自读课文, 像刚才这样, 用简短的几个字把事情概括地写下来, 写在学习单上。

(学生自学, 填写学习单, 教师巡视, 指导学习。)

11.引导交流, 归纳:给狗喝水、母女让水、给路人水。

12.师小结:这水罐一次次的变化就像一条线, 串起了一个个感人的画面, 这些感人的画面里, 就藏着你们感受到的那些爱与美好,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出声读, 像讲故事一样。

13.学生自由读文。

14.指名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旨在利用学习单, 帮助学生掌握拟人童话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 梳理文章结构, 培养自学能力。同时通过朗读, 学生感受到童话的情节美, 并从中感悟水罐变化的原因, 体会人物的爱心与水罐变化的关系。】

四、巩固识字, 发现规律, 指导书写

1.这篇童话中有一样特别的东西, 就是“水罐”。“罐”是本课生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 看老师怎么写这个字。

2.教师板书“罐”字。

“罐”是左右结构, 左边是缶字旁, 要写得稍窄一些, 右边笔画较多, 注意两个“口”字要写在横中线之上, 最后一笔长一些, 这个字就漂亮了。

3.学生在学习单上书写“罐”字。

4.独立书写课文中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课后质疑, 引发思考, 延伸学习

1.小结:这堂课, 我们初读了课文, 从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中, 感受到了这篇童话故事的神奇。这水罐从木头做的, 变成银的, 变成金的, 最后还跳出钻石, 你们发现了什么?

2.这水罐为什么会越变越珍贵呢?在这一次一次让水的过程中又有怎样的爱的付出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 进一步去寻找答案。我们还要利用这张学习单, 展开想象, 练习讲故事。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 7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懂得关心别人, 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感情体验, 想象情境, 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指导规范书写

1.重点指导“累”“竟”“忍”。

2.其余生字学生自己练写。

二、深入理解, 读好爱心词句

1.是怎样的爱心让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呢?用“______”画出富有爱心的词语或句子, 读一读。

2.学生交流汇报, 顺学而导, 读好以下句子。

①“一天夜里, 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 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 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②“小姑娘喜出望外, 真想喝个够, 但又一想, 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 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③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 小狗把它舔净了, 变得欢喜起来。

④“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 还是你自己喝吧。’”

⑤“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 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3.抓住“哪儿也找不着”“累得倒在”“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句,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感受这些词句所蕴含的情感。

教师相机板书:爱母亲爱小狗爱女儿爱路人

小结:每一次献出爱心, 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三、创造想象, 体会爱心的重要

1.如果没有爱心, 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篇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题目为什么不用“神奇的水罐”“一罐水”或“水罐的变化”等, 而用“七颗钻石”?

3.课堂小结:钻石晶莹剔透, 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本课中, 钻石升上天空, 变成北斗七星, 说明爱心像钻石一样珍贵, 像星星一样永恒, 在黑夜里也能为人们指明方向。

四、展开想象, 讲讲这个故事

1.借助学习单的提示自己练习。

2.指名讲故事。

3.配乐朗读:带着美好的情感朗读课文。

篇4: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备课

《2011版义务教育阶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要求学生们能说出简单的英语歌谣;能在图片和动作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看懂语言简单的英语动画,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并使学生对接触的外国文化习俗感兴趣。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C 部分的Story time,整体教学思路设计如下图: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动物为话题,重点是描述动物的体貌特征,通过设计的教学任务来训练Look at the… Its … It has…句型的使用。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与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认识小动物有紧密的联系,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动物的词汇。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故事课,通过听说使学生掌握并运用与动物有关的目标词汇及介绍动物的常用句型。

Part C部分是故事课教学,是在学习完AB 部分关于描述小动物体态特征的形容词thin, fat, tall, short…以及语句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语言基础上而进行的文本阅读。本故事通过两个主要人物Zoom和Zip比赛认识动物,重现了已学的部分动物单词和形容词,并拓展了新的动物单词lion, fox, wolf, zebra, gorilla and horse.以及句型: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个较为有意义的语篇,增加学生们语言的输入,使得学生逐步适应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学生的情况:自然情况及学生的已知起点。

1.自然情况

本班学生总数40人,年龄在9-10岁左右。

约75%的学生当堂能接受新授课的内容,15%的学生需要课下向同伴请教才能理解新知识,还有10%的学生需要老师亲自指导才能理解新知识。英语学习习惯较好,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可以达到约60%。根据以上情况,将全班学生分为A,B两层,A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课堂积极参与,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B层水平的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学过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2. 已知起点

(1)话题方面:

本单元谈论的话题是动物。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他们对动物介绍比较熟悉且感兴趣,教学活动比较容易开展,可以在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以丰富学生知识。

(2)知识方面:

学生此前已经学过Look at the… Its … It has…的句型,具有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前提。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引导。

(3)技能方面:

多数学生能够熟练介绍自己身边的小动物,能在视听时抓住细节信息。

(4)态度方面:

多数学生喜爱并重视英语。

三、教学目标分析

经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认真分析,按照《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制定的本单元的教学总体目标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全体学生能够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词汇及句型熟练并正确地用英语描述小动物的体貌特征。B级的学生能够介绍动物的名称。A级学生能够通过动物的体貌特征用英语进行描述与交流。

(二)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交流中,注意倾听,认真思考,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遇到问题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认知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合作学习,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更加珍惜身边的动物,培养学生们的内省智能和逻辑表达能力。

在以上的总体教学目标指导下,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目标

(1) 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动物类单词lion, tiger, fox, wolf, zebra, horse, gorilla, monkey.

(2) 学生能在图片、动作、老师的帮助下读懂故事的大意。

(3) 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

(4)能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2. 语言技能目标

(1) 听:能听懂故事大意。

(2) 说:能利用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与同伴进行交流,介绍小动物。能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3) 读:能读懂故事,并从故事中快速找到相关信息。

(4) 演:能为故事配音。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4. 文化意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象征性动物。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有关动物的词汇;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Yes! Right! Good! 肯定他人的回答。

(二)教学难点

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五、教学过程设计

Step 1.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

1. Free talk

设计意图:师生间的日常会话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做好课前预热。

2. Lets chant(播放三年级上册第39页的歌谣)

文本如下:

Look at the cat, it is fat.

Look at the pig, it is big.

Look at the dog, its on the log.

Look at the duck, its in the truck.

Look at the bear, its on the pear.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三年级上册以动物为主题的歌谣导入,为学生复习部分动物的名称以及本单元学习的形容词fat, big和语句Look at…,歌谣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将已学知识进行复习。

3. Puzzle

为学生们讲述“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从而引出单词apple, nine, ice, milk, arm, leg,并让学生们根据图片所代表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核心词:animal。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的“懒羊羊寻找食物”的故事,使这些单词能具备故事间的相互联系。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们猜谜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将其六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新单词”animal。 核心词的引出,使师生之间拥有交际的话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1. 目标词汇的引入

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类名称。笔者预设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如:cat, dog, duck, monkey等,不能说出本课的目标词汇,如:gorilla, lion, zebra等。学生可通过观看动画,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使学生逐步适应文本阅读,在语篇中学习新词汇。第二种情况是,B类学生能够说出已学的动物类单词,A类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能够说出故事中部分动物名称,此时要抓住学生自己所构建的文本信息,对新单词先行输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出所认知的动物名称,和学生共同建构本课的文本信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直接呈现新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必要时予以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们回答完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小动物的名称之后,老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为学生们表演其它动物来补充学生们的答案。根据师生的“合作”,数一数所知的所有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设计意图:将小动物的名称呈现于黑板上,并带领学生一同数小动物的种类。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出故事中的目标语句:I know all the animals!

2.真实情境的创设,对已知语言进行有效复习

为学生们创设了真实的情境:The animals live in a zoo.并用神奇的魔法,将其动物园的大门打开,出现了小动物panda, elephant和bear.并要求学生们用本单元所学语言知识Look at the… Its … It has…对动物们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动物的体态特征,帮助学生们复习第三单元已学的语言知识,并为”故事中”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故事主要人物的巧妙引入

巧妙利用最后一只bear的出现,将“动物”转变成了故事中的人物“Zoom”,开始“故事中”的教学。

设计意图:由动物bear引出Zoom,再由Zoom引出Story time,这样的设计很轻松的由“故事前”过渡到了“故事中”。而此时,词汇输入还未完成,还有待于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发现。

4. 故事文本的呈现

接下来与故事文本进行链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故事的动画,使学生们从视、听、想等多角度对故事的内容进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呈现: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1)问题的呈现

Question: How many animals can you see in the story? (Except Zoom and Zip)

(2)观看动画,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观看动画,使学生们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先提出问题,能使学生们更积极的熟悉故事内容,进行思考。

(3)问题的升华

Does Zoom know all the animals?

Do you know the names of these animals?

(4)再观动画,完成目标词汇的输入

让学生们带着第二个问题,再次观看故事动画,并由此问题的呈现,使词汇的输入基本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们功能性语言的使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

帮助学生熟悉小动物的名称,并在适当时运用句型:Its … It has …来帮助学生熟悉动物的体态特征,在形貌相似的动物之间还可以让学生模仿做动作,如:Act like a gorilla. /Act like a monkey…

设计意图:此部分的设计突出了英语课堂的特色,让学生们愿说、敢说、并有内容可说。给学生足够语言可发展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Step3. Practice

1. 认读单词比赛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为了提高他们的词汇认读能力,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或游戏,帮助学生提高单词的认读能力。于是笔者运用TPR全身反应法,设计了“认读单词”比赛的环节,此环节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加深对故事中出现的八种动物单词的记忆。激烈的音乐,从听觉上调动了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的热情;快速出现的动物图片,在视觉上激发孩子们积极思考和迅速认读单词的兴趣。通过比赛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2. 跟读、模仿

设计意图:在故事文本的处理上,笔者进行了听说、模仿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力输入,和语言的输出,并巧妙地发挥了点读笔的作用,方便了学生的跟读、模仿,并及时强化了学生的语音、语调。使我的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人机交流”的操练,提高学生们的兴趣。

3. 复述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故事文本的三次听说、模仿,实现让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语言的输出,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看文字进行语言的输出后, 对学生们的能力进行了强化性的训练,看图片复述故事,和看无声的动画进行配音。这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使学生在听说训练后,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交际活动中。

Step 4. Production

Group Work

学生对故事文本内容进行了几次输入与输出之后,为了使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目标语言,与同伴进行交流,笔者设计了Group work的小组活动环节。活动中,主要以六人一小组为单位,运用老师给提供的动物玩具,和所提示的本单元和故事中的主要目标语言进行组内交流,活动时间大约为4—5分钟。活动中,采用轮流扮演B同学的角色,与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介绍并描述小动物。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此环节的设计,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发挥语言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们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Step 5. Extension

Good to know & Homework

设计意图:学生们已经了解并简单运用了所学的目标词汇和句型,接着通过我对教材的整合,将第一单元所要介绍的一个文化背景,kangaroo, eagle, beaver, panda等动物所属的国家放置Good to know部分,使其在动物教学单元更能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们爱护并保护小动物的情感。最后,通过作业的布置,培养了学生们用英语表演小故事和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评价内容

1.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以完成不同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活动的设计者和知识的引导者,在真实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节课活动设计层次清晰,语言讲解重难点突出。

2.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根据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所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是:通过练习,95%的学生能够在图片、实物或动作的帮助下,听说、认读故事中的动物类单词;80%的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与同伴之间运用语句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I know all the animals. A tiger and a lion.进行交流。100%的学生能会使用功能性语言:Yes! Right! Good!肯定他人的回答。75%的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或动画复述故事,给故事配音。

(二)评价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1. 口头表扬

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言语和时间给学生以口头表扬。在口头表扬时要注意语言的丰富性:Cool! Great! Super! Wonderful! So brave……这些简单的语句无不鼓励着学生树立自信。

2. 体态语言

评价并非一定要通过语言。通过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安抚的动作就可以传达对学生的赞赏和认可,给他们以成就感和愉悦感。

3. 奖励制度

在教学中设立一些奖励制度作为评价的方式,把表现出色的学生名字写到圣诞树上;给合作默契的小组贴上小星星;给进步飞快的学生敲上一个笑脸……以丰富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

4. 小组评价

篇5: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学会12个字,会认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了解动物远游的本领,激发学生了解动物、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读文,知道动物具有的超越人类的本领,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神气,学习动物们惊人的耐性、毅力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可爱动物朋友。它们都是谁呀?(学生看图)

2、这些动物朋友都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本领,甚至超越了聪明的人类,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篇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课文读流利。

2.同桌自学生字。

3.看到大家学得这么认真,我也忍不住想考考大家了。

(CAI出示一类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4.同学们这么棒!相信这些字也难不倒大家了。(CAI出示二类词)来一起读一遍吧。

5.真不错,生字连成词语了,能读好吗。(CAI出示课内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段

同学们预习过课文,这种特殊的本领究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评:对,这就是动物远游的本领。(板书远游)

请同学们再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2-6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远游的本领?

学生回答(蜜蜂、鲈鱼、鸽子、燕子、三文鱼、夜莺)

能用书的一句话来概括,看了它们的本领后你的感受吗?

(CAI出示句子:“这真是令人惊讶啊!”)

小结:是呀,这些动物即使到遥远的地方,也可以认路回家。比我们人类的本领还要强。这真是令人惊讶啊!

(“惊讶”)体会朗读(指名)

(2)我们先来看看蜜蜂和鱼的远游本领吧,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你对谁最感兴趣,就读哪一段,勾画下让你惊讶的地方画波浪线,好好读一读,

(3)今天咱们先来看看小小的蜜蜂远游的本领吧。谁来说说看蜜蜂远游的本领怎么令你惊讶了?从哪里看出来的?能读一读吗?

A 生谈第一句:最远去过哪些地方?你们一个人去过解放公园?说说你的感受。来联系一下自己的生活来谈谈(惊讶)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真是了不起呀,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吧。(齐读)

还从哪里体会到蜜蜂远游的本领强的?

B 生谈第二句:关于这个方面的知识 我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了解到蜜蜂他是靠眼睛来认路的,而他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只要是沿路上有的一些事物,他都能记住,因此把他们放到盒子里,带到较远的地方也能很快飞回来。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呢?(惊讶)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真是令人惊讶呀,女生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吧。(女生齐读)

(4)蜜蜂远游的能力已经很强了,还有比蜜蜂还强的呢!(出示鲈鱼的图片)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来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5)从课文的哪一个部分看出鱼的远游的能力比蜜蜂还强呢?

(第二句话:路程远、时间长)

蜜蜂喜欢早出晚归,但是很多鱼远游却有季节性和规律性。比如大马哈鱼 、小黄鱼 、胭脂鱼,他们都有这个能力。有人研究过鳜鱼的旅行。鳜鱼在河里长到2岁游入海洋 ,张大以后又回到河里产卵,而且总是回到幼年所在的地方。这样远的路,鳜鱼即使只走过一次,也决不会走错。并且一路上,他常常要越过很大的障碍物。

我国的鲈鱼也有这个本领(CAI出示图片)自己去读读课文吧。(指名读)读到这里又给你什么感受呢?(惊讶)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6)我们学习了蜜蜂和鱼远游的本领有什么感想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谈。(学生自由谈感想)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2、3自然段吧。

四、小结本课学习,布置课外学习活动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王国里了解了蜜蜂和鲈鱼令人惊讶的远游本领,其实还有比它们更加令人惊叹的小动物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探寻它们的奥秘吧。

2、查询有关动物的知识,办一份有关动物知识的小报。

五、教学生字

[板书设计]

17、动物的远游

蜜蜂

鲈鱼

鸽子

燕子

三文鱼

篇6: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

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 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除极个别外)的成绩都不错 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

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 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 接受能力较强 学习态度较端正

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 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 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

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

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 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 以提高成绩

尤其是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 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

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 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

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

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 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 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 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 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 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 位置与方向 面积

年、月、日

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用数学解决问题

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

十、整百、整千的数 整

十、整百数乘整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 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 会读、写小数

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 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

能用测绘自选单位估计和图形的面积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 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含义 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几何等量代换的思想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 年月日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 计算的算理 时间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

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 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的过程

2、精心备课 撰写教案 实施教研教改

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 分工撰写教案 以组讨论定搞

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讲课 课前精心备课 撰写教案

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

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 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 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

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创造精神

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于渗透

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 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这一观念的确立

灌输的市场就大大削弱 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 突出过程性 注重学习结果

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

4、创新评价

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

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抓基础知识的掌握 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量采用等级制 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 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 获得了那些进步 具备了什么能力

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进学生的发展

5、抓实常规

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强化管理

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

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教学工作苦乐相伴

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 一如既往 再接再厉

把工作搞得更好

6、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数学就能力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一

2.16~2.18 教师上班、学生报名、位置与方向3 3 检查作业 二

2.21~2.25 位置与方向4机动1 5 三

2.28~3.4 口算除法2笔算除法3 5 四

3.7~3.11 笔算除法5 5 五

3.14~3.18 笔算除法1整理复习2 简单的数据分析2 5 六

3.21~3.25平均数2机动1年、月、日2 5 七

3.28~4.1 24时计时法2机动2 4 清明节 八

4.4~4.8 口算乘法2笔算乘法3 5 九

4.11~4.15 整理和复习1机动1 面积和面积单位3 5 十

4.18~4.2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2 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2 4 劳动节 十一

4.25~5.29 认识小数3小数的加减法2 5 十二 5.2~5.6 解决问题3机动2 5 十三

5.9~5.13 总复习5 5 十四

5.16~5.20 总复习5 5 儿童节 十五

5.23~5.27 总复习5 5 十六

5.30~6.3 总复习5 5 十七

6.6~6.10 总复习5 5 十八

6.13~6.17

十九

6.20~6.24

二十

6.27~7.1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

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 发展空间观念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

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 引出新课

同学们

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

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在生活情境中 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 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

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 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 上方定为什么方向 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

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 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 完成校园示意图

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 发展空间观念

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

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一、儿歌铺垫 引出新课

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

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你们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吗?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二.在生活情境中 探索、体验新知

1、出示主题图:

2、请你观察这幅图 看看能不能找到四个方向 并且说说你是从那里找到的

3、请同学汇报一下找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方法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

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 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

5、说一说街区内各建筑物的位置 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你还能想出什么问题 问问你的同桌 看看他的回答是否正确

小组汇报讨论过程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问题:

1、小红从家向东走了120米

又向 走了 米到游泳馆?

2、说一说

小红、肖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 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 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

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 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 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 教师给予归纳

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 早在2000多年前

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 后来又发明了罗盘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 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 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

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 南面是花坛 东面是图书馆 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 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 东和 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 从”西“出发

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 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

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

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 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

(1)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教后记:

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 认识路线图

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 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

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

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 ?没去过没关系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 有没有信心?走 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 瞧

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 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 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 然后根据需要 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三、教学公交站牌

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思考 我们终于找到了1路公交车的站台

可是当我们到了站台却发现路的两边都有这样的站牌

那究竟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呢?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火车站按照什么方位怎么走到动物园?

四、动物公园平面图

这一段旅途还算顺利

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动物园 不过我们可不能没有计划的去玩 那样既浪费时间

又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 所以 在游玩之前 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 你们看

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 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认平面图

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 找到了吗?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2、认识游览路线

师:根据不同的需要 说说我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 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 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 这样就可以说的很清楚

3、试一试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 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 要游玩什么景点

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 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

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吗?说给大家听听

如果再给一次机会给你单独出去游玩 你还会有信心吗?将它写成数学日记 让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与成功 好吗? 教后记: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 正确进行口算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

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 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根据你的观察

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 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 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 二三得六

2×3=6 6÷3=2 60÷3=302、20×3=60 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 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 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 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

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 也运3次

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

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 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 只要能正确的计算 什么方法都可以

课堂练习:做一做 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作业:练习三 教后记:

2、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 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 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140÷7 120÷6 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 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 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 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 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

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

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 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把124看成120 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 再分别和3除

每人平均分了40箱 还剩4箱 又分了一次 最后还剩下一箱

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 4÷3=1......1

124÷3≈41(箱)

(三)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 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 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 比如分东西

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 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 ”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

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 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课外延伸 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 先数出根数

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 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板书设计:

124÷3≈40(箱)

或者 124 = 120 + 4

120÷3=40(箱)4÷3=1(箱)......1(箱)

124÷3≈41(箱)教后记:

3、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 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 建立联系

1、口算

600÷6 27÷3 240÷8 160÷4

2、笔算

3)9 9)37

二、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 让学生说图意

2.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演)

42÷2 52÷2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

你是怎么想的?

(生:40÷2=20 2÷2=1 20+1=21)

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

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三、自主探索 领悟算法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 你们会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后 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1

2)42 2)42

42

0 0

(2)比较一下

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 简单、竖式短

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 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 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师配合补充)

(4)让学生质疑

(还会有一部分学生会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第一种 第二种 26 26 2)52 2)52 52 4 0 12 12 0(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 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 师边演示边讲解)

52÷2也就是把52根小棒(5捆和2根)平均分成2份 先把5捆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2捆(20)

还余1捆;再把多余的1捆拆开与2根合并是12根也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6根

加起来共分得26根 所以 52÷2=26

师指第二个竖式 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 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

指商个位上的 ”6“ 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5)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 强调:笔算除法时

如果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6)指导看书质疑

3.练习反馈 P20 做一做 1

4.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

四、应用新知 解决问题

1.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

1□ □□ 4)4 8 6)8 4 4 □

□ □□

□ □□ 0 0

2.比赛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P20 做一做 2

3.请你当小医生 先诊断 再”治病“

11 1

2)68 6)96 5)60

6 5

0 6 1

0

五、全课总结 教后记:

4、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地探索并理解算理 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用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 怎么办?商的最高位定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争当小老师

1、出示书22页例3的情境图

师:寒假期间

小梦和小欣兄妹俩在家整理照片 他们数了数共有238张照片 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 问:要插多少页? 生:列式为”238÷6“

师:先估算一下”238÷6≈“

生:238≈240 240÷6=40

生:想

(四)六二十四 接近238的前两位数”23“ 所以238÷6≈40

2、师;如何笔算?

请每个学生试算在本子上

试算完毕

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 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 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 互教互听

可对你的同伴的想法予以评价 如:”我听懂了 “"听不懂

”“你好象这个地方说错了 ”“这样说会更好 ”......师注意观察 巡视

发现交流好的同伴 予以表扬、鼓励

全班交流 请一人当老师 教教班上的同学 可自由辩论

遇到不清楚的可要求再解释 说错的予以反驳 有好的想法可再说明......(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6除几?2个百除以6不够商一个百 怎么办?23个十除以6 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小组内评评小老师的作用有多大?你教会了谁?

3、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以例3为例 师生共同小结:

①先判断 商是几位数?

②除 用23除以6 等于3 3写在十位上

③乘

用口诀“三六十八”算出商3个十乘除数6等于18个十 写在 23个十的下面

④减

用23个十减去18个十等于5个十 5写在十位上

⑤查

检查余数5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

把被除数个位上的8放下来 和余数5个十合起来是58个一

⑦除 用6除58 等于9

⑧乘

......(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让学生闭眼

回忆笔算的六步骤“①先判断 ②除 ③乘 ④减 ⑤查

⑥放......” 理清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4、师:笔算的结果正确吗?如何知道?

生:可用估算的结果加以比较 初步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然后再检查一遍

二、问题延伸 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进而解决例3的延伸问题:“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 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2本呢?”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24×2=48>39>24

生2:24×6=144 144<236<144×2

所以 一本相册不够 2本可以

交流方法 对比出最佳方案

三、基本练习

学会笔算除法的有序思考方法

1、应用总结出来的笔算除法运算六步骤 独立完成课本第22页的“做一做” 注意先估算 再笔算

2、请四个同学板演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四、课堂总结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完成书23页第2、4题

教后记:

5、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学会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2、通过辨析错题 找出原因

从而探求出一位数除三、四位数应注意的地方 进而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3、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提出问题和质疑的学习品质

4、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策略

教学重点:

1、判断商是几位数

2、通过辨析

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开展“小诊所”活动 人人争当“好医生” 师出示一些典型的错题 如:

① ② ③ 15 161 89 2)317 5)807 8)713 2 80 64 11 7 73 10 5 72 1 2 0 ④ ⑤ ⑥

4 5 158 2)3 1 7 4)183 2)317 2 16 2 1 1 23 11 1 0 20 10 1 7 3 17 1 4 16 3 1 提出要求:“小诊所”里来了6个病人 同桌合作 一起当医生

给它们把把脉、找出病根 开出药方

师出示标准:“一级棒的医生”治好所有的病人

“好医生”治好4、5个病人

“较好医生”治好3个病人

“马虎医生”治好1、2个病人

学生同桌合作 订正错题

全班交流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病根在哪里?怎么治?”

引导学生发现:

1号病人忘了把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放下来继续除

2号病人则是一次用两个数“80”去除以5 引导学生发现8够除以5 所以应该先用8个百除以5

3号和4号病人都错在余数上

5号和6号病人则是数位对齐的问题

师:医生们

你们想对这些病人说说今后笔算时 该注意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小结出: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对号入座

师:评评自己是哪一级别的医生 今后希望大家认真钻研医术 争当“一级棒的好医生”

二、商是几位数

出示书24页第5题 重点分析276÷6和640÷3

问:商是几位数?为什么?要使 6 □76 的商是两位数 百位上还可以填几?

要使它的商是三位数 百位上又可以填几?

引导学生小结出:判断商是几位数 关键是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

三、激发问题 拓宽思路

1、出示书24页第6题 先让学生读题

问:你有哪些问题?先自己小声说 再同桌说 交流时

要求不提相类似或重复的问题

交流问题

重点是提出除法的问题 也可提出估算或2步问题 完成在本子上

2、完成书24页第7题

有些学生能认真观察梨和香蕉每箱都是35千克 从而求出梨和香蕉的总质量是(8+7)×35 这样列式比较简便

3、重点引导学生自己读题

找出关键字“一种、哪种、各、这些、只买”

学生独立解题 集体反馈

四、课堂总结

说说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6、除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知道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主动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争当小老师

1、出示书25页例4的情境图

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学生汇报:

通过同学们刚才做出来的多种方法 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 再加上余数 结果等于被除数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练习验证

出示54÷8

请同桌二人合作 一人计算得数 另一人验算 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3、小结:验算时 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 然后把商写在上面 除数写在下面 列出乘法竖式 在今后做题时 凡题里要求验算的 要写出验算的竖式 没有要求验算的

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二、练习

1、书25页做一做剩余两题 学生单独练习

2、反馈:

根据学生的实际错误进行讲解

3、小结

除法验算的方法是什么?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课堂作业:

85÷4 112÷9 756÷8 12

4985÷9 423÷4 教后记:

7、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熟练验算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一、基本练习

1、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再计算下面各题 并且进行验算

148÷2 676÷4 791÷7

249÷8 343÷5 514÷3

÷3

2、按要求把下列数正确的填入圈内

被2除余数为0的 被3除余数为0的 被5除余数为0的3、在□内填上正确的数

29×3=90-□ 12×3=□÷3

□+63=25×4 150÷3=□×2

4、经过刚才的练习现在我们来个比赛

P27 5

校对答案

二、综合练习

1、P26 2 学生独立完成

2、P26 4 读题思考 小组讨论

看看谁的方法好

3、P27 6请你帮帮王叔叔解决以下问题

三、小结

四、分层作业

1、P 27 7(成绩好的学生做)

2、找出相同的除数

61÷□=□......5

68÷□=□......5

75÷□=□......5

3、找出相同的被除数

□÷4=□......3

□÷5=□......3

□÷6=□......3

教后记:

8、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0”

2.能熟练掌握一位数笔算除法法则的基础上 学会正确、熟练计算“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两种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来看一幅画

楼老师给大家来讲一个故事

孙悟空找来4个西瓜 说每人分一个

猪八戒非常积极说:“我来分 ”贪吃的猪八戒看到西瓜嘴都馋了 他想反正有4个我吃掉一个吧

就这样他一个又1一个把4个西瓜全吃完了 这下他怎么分给孙悟空、沙和尚和唐僧啊? 二.新课

1、西瓜一个都没有了

其他3人可以分到多少?谁会算?

0÷3=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启发学生想:根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要求0除以3得几 就得想几和3相乘得0

再让学生想一想:0÷2=? 0÷4=? 0÷5=?......由此概括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2、出示例题6

309÷3=

(1)要求学生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列竖式进行计算(2)当学生计算到十位时

教师重点指导:由于被除数是0 0除以3得0 所以十位要商0 0和除数3相乘得0 0减0得0

(3)计算完毕后

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 可以省略

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

(4)问:竖式中用3除0的这一步可以省略 那么

商十位上的“0”可不可以省略呢?为什么?(不可以省略 因为0起的是占位的作用)

(5)现在

我们把这题用简便写法完整的做一遍(找一同学板演)

(6)巩固算理:

①404÷4=11 讨论:这题的结果正确吗?商中的两个“1”应在什么数位上?为什么?商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应该怎样改正?

②做一做:

402÷2 609÷3

汇报、交流3、420÷3=

先由学生独立试做

汇报、交流

明确: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

4、试一试

750÷5 980÷7

对比例两题

今天学习的除法有什么共同点?(板书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在计算中应注意什么?

四、小结

这节课

我们研究的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 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9、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春天到了

同学们要去春游了 就要准备出发了

我们三年级有218人每2人准备一袋食物 需要准备多少袋?

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 说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算式:218÷2 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投影反馈

方法一: 方法二: 109 109 2)218 2)218 2 2 1 18

0 18 0 0 师生评议:哪种方法好 为什么?

第二种比较简单 第一种比较清楚 不会露写

2、练一练 出示例题7 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做 展示交流 学生质疑问难

3、小结

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

三、拓展练习

1、P32做一做

2、数学小医生

900

4)428

6)544

3)250 4 54 24 28 4 1 教后记:

10、整理和复习35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请每一位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 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 自己想的和教科书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

2.再看例题

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

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 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

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寻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 利用实物投影仪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如本书第13页知识结构图)对着结构图

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1)口算除法、估算

(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

(4)除式中的零: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 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

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

师:“对以上学习内容

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1.出示教科书第35页第1~3题(或让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让学生独立作业 可直接写在书上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这3个问题的解答有什么共同点?(都用除法计算 根据除法含义直接列式)

(2)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完成这3道题的计算的?(第1题用口算 第2题用估算 第3题用笔算)

(3)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

2.请学生当小老师

由小老师点名让3~6名学生上台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业或写在黑板上)

其他同学对他们的说算理过程进行评价

四、小结 教后记:

第三单元 统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课时:2课时

1、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 复习旧知

A: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

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B:根据这些数据

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C: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2、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

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

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 但是

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

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那怎么办呢?

B: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 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

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 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3、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 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B:学生四人小组合作 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 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D:师肯定孩子的创作 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F: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 解决问题

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 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 为什么?

D:师小结:你看

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 帮我们决策

5、巩固练习

P40第1题

A:看横向统计图

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

B:根据统计图 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 分析数据

A: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 你知道了什么?

发现矛盾 引出新课

A: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 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

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 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C: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 引导比较 发现问题

(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 画出的条形会很长

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 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

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学看统计图 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

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 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E: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

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F: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4、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 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B: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 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 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C: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

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E: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 再直观地比较)

5、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教后记:

2、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

妈妈买了许多糖果 分给哥哥6颗 妹妹4颗

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 23枝送给23男同学

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 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 你们有什么办法

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 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

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

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 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

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 小军收集15个 小伟收集16个 小朋收集12个 小新收集了13个

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 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班级三(1)三(2)三(3)三(4)

踢的次数632654668646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1、2、3 教后记:

3、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

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

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 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 引导探究

1、六一节

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 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 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 给蓝天组5人共35块

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 每组的人数不一样 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

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

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 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

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 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 根据统计表估一估

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

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 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 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 你有什么发现

并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五、作业练习十一4、5 教后记:

第四单元 年、月、日

年、月、日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数学思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 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教具准备:投影仪、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 老师带来一件东西

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

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 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 随后

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

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 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 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

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 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 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 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 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 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

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 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自主探索 合作学习

1、认识年历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

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 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 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03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

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大月(7个)

1年 12个月 30天:四、六、九、十一 小月(4个)

28天 29天 二月 特殊月

2、记忆大、小月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 其中有7个大月 4个小月

1个特殊的二月

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 可以在左拳上数

怎么数呢?请同学们看书本48页最上面一段话 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电脑显示:左手拳头图 全班齐数一次

(2)师: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 帮你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出示儿歌)教师讲解儿歌 让学生自由记忆儿歌

(3)游戏练习老师任报一个月份 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 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 谁站错

站慢就算输了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一年有()个大月 有()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月()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4、你的生日是()月()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总结竞猜:

1、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猜谜语

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 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 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 最多又最少 最慢又最快

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

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教后记: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时:2课时

教学准备:钟面、情景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 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 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

3、组织学生猜测

4、说说生活中

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动手操作 理解1天内

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 一共是24小时 后学生动手操作

感受一天共有20小时

6、老师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 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 共24小时

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 叫做24时计时法

7、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

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

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

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 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

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 下午5时 晚上9时

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小结: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

练习:抢答:

普通计时法 上午7时 中午12时 下午4时 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 19时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 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

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 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 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 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 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以下的时间:上午8时 11时

下午3时、5时 晚上10时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引导观察 收集交流信息

2、说说下午2时40分和17时45分表示什么?在钟面上该怎么表示?(让学生上台拨出时间?

3、说说下午2时40分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4、师画出线段图

引导学生在图上表示出这两个时刻

并讨论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可以在线段图中应该怎样表示?

4、师小结:像上面所说的2时40分、17时45分

还像上午7时50分上学

11时35分放学都是指一瞬间的时刻 一般用”几时“来表示

而从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一般用”几小时"来表示 如工作了8小时 在校3小时45分

5、学生小组讨论计算坐火车用了多长时间的方法

6、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说说你喜欢哪种办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你知道妈妈几时上班

几时下班?你能算算妈妈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吗?

2、你每天几时上学?几时放学?你一天呆在学校有多长时间?

(学生交流后独立解决后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五、作业:练习十三3、4、5、6

教后记:

实践活动:制作年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制作年历的数学活动过程中 巩固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从年到月再到日

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导学生在探索年历制作方法的同时 体验年历在生活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兴趣 以及收集 整理

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借鉴 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

上一篇:把面试做到极致下一篇:快递丢失索赔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