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一小安全工作简讯

2024-04-16

富宁一小安全工作简讯(精选6篇)

篇1:富宁一小安全工作简讯

富宁一小安全工作简讯

2014第(1)期

富宁一小安全办编2014年3月25日 2014年3月25日上午,富宁一小总务处组织食堂从业人员召开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会议。后勤副校长曾文卫到会并作了讲话,一是要求食堂管理要规范,以丘北平龙村佳佳幼儿园3.19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为案例,认真做好食品采购验收台账记录工作,严把质量关。二是按照有关要求做好食品留样和记录。

会上,负责食堂工作的总务主任蒙生荣组织学习了《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并强调:食堂的食品卫生,个人卫生,炊具的清洗消毒,食品采购验收台账的记录,食品留样以及记录等,学校将随时组织抽查,对没有达到要求的按照第一次口头警告,第二次扣除当日工资。对于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好工作质量的员工,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篇2:富宁一小安全工作简讯

为认真贯彻中省关于学校稳定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中共汉阴县委办公室、汉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汉办字〔2010〕31号)以及汉阴县教育体育局《关于做好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汉教体字【2010】 104号)等通知精神和要求,近期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校在第一时间及时传达上级关于校园安全工作的会议精神,使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安全第一、制度保证、打防结合、防范在先”的校园安全工作方针。完善了《城关一小门卫管理制度(试行)》,制定下发了《城关一小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要求》(校字【2010】14号),和公安机关密切配合,检修了校园报警设备,重新完善了校园警务室,成立了护校队。坚持重大事项上报制度。学校针对各种重大事项及可能的突发事项制订了重大事项上报制度、应急处理预案,明确了上报责任人和上报时间。

二、全面落实校园安全防范措施。

1、加强门房管理力度。两名保安取消轮班制,在上、放学期间同时上岗,实行两名行政领导代班、护校队长、两名值日教师执勤制度。确保每天上、放学高峰期校门口有7人以上执勤。

2、添置和更新了消防设施,确保师生安全。

3、进一步规范了学前班、低年级上、放学家长接送制,加强了教办楼1-4年级上下楼管理工作。在楼梯等重点部位设置了警示牌或警示语,提醒学生注意。

4、严格蛋奶工程工作流程,为蛋奶储存室添置了空调设备,确保蛋奶食品安全。

5、坚持每周给教室消毒,把防传染病工作放在重中之重,配备了必要的药品和简单医用器械,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午检。

6、组织行政领导对本校安全情况进行自查,对学校食堂、线路、校舍,路队进行重点查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本学期安装了校园监控实施,加强了技防工作。

三、加强宣传,树立安全意识;夯实责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利用多种方式(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阅报栏,班队会,宣传画,警示牌,家长会)加强师生及家长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开学以来主办安全知识专题教育讲座三次,同时发放了《致家长一封信》,让每位家长和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开展矛盾排查工作,将各种不稳定因素及时消除在萌芽阶段。学校在工作中,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坚持重大事情集体研究,对教师、领导、师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及时排查出来,并及时处理,把不稳定因素及时消除在萌芽阶段。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我校在安全保卫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安全保卫工作得到加强,但是 安全保卫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1、社会育人环境存在不利于师生安全的因素。学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

2、学校安全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大。学生在家庭中往往受保护较多,而缺乏生活经验。学生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多数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低,大大增加了学校安全工作的难度。

3、学校大门口车辆停放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4、北教学楼系危房,存在安全隐患。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重视安全保卫工作,及时解决安全保卫工作中发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我校安全保卫工作水平。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安全工作的力度,进一步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搞好学校周边治安秩序,建立切实可行的学校安全防范体系,使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以开创我校和谐平安校园、关爱生命、安全发展工作的新局面。

篇3:富宁一小安全工作简讯

1 动物防疫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富宁县动物防疫工作在省、州业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 动物防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底, 全县生猪、大牲畜、山羊、家禽存栏分别达34.3万头、26.94万头 (匹) 、1.31万只和151.52万只, 分别比上年增长3%、3%、2%和3%;出栏26.1万头、6.83万头 (匹) 、0.73万只和169.86万只, 分别比上年增长10%、11%、5%、和3%;肉类总产量完成2.76万t, 比上年增长8%;畜牧业产值3.64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37.6%。富宁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 东、北部与广西百色地区相邻, 南部与越南接壤, 国境线长75 km, 属“两国三省十县”的结合部, 323国道线穿境而过, 是云南省通往广西、广东和沿海地区的“东大门”, 经富宁县出的动物数量大, 防疫责任重大。

1.1 防疫队伍不断加强

近年来县畜牧部门注重加强防疫队伍的建设, 每年都从各个院校输入一批大中专毕业生, 充实县和乡级基层防疫队伍, 使防疫队伍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有明显提高。目前, 全县有专业技术人员100人, 其中:高级畜牧兽医师3人, 中级畜牧兽医师28人, 助理畜牧兽医师33人, 技术员36人, 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1.2 防疫设施不断加强

近年来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动物防疫能力明显提高。县级建立动物疫情检测室, 配备了化验设备, 建立了疫苗冷藏贮备库;13个乡镇畜牧兽医站解决了基本的办公用房, 配置冷藏冰箱、冰柜, 145个村级防疫员配置冷藏包, 80个村级防疫员配置了冰箱, 建成了县、乡、村三级防疫冷藏服务体系。

1.3 防疫机制不断完善

完善了县、乡两级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等动物重大疫病防制预案和应急处置预案, 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 强化“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防疫工作职责, 全面落实“辖区负责制、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按照“五强制、两强化”要求, 建立了动物防疫预警机制。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以检促防、重在基层”的动物防疫工作方针, 加强防疫监管, 明确防疫责任, 确保了动物防疫全面推进。

1.4 防疫工作成效显著

随着动物防疫精细化管理的推进, 动物免疫接种、产地检疫和边境运输检疫、防疫保护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扎实有效的工作, 构筑了坚固的动物防疫屏障, 经受住了境外、内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等动物重大疫情的考验, 确保了无大的疫情发生, 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富宁县动物防疫工作虽然取得的成绩, 与省、州的大力关心和支持, 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 与全县上下各部门的支持配合, 与全县畜牧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但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需要我们去分析、去解决, 才能把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到实处, 实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1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经常抽调参加政府中心工作

每年乡镇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都被乡镇政府抽调参加林改、新农村建设、农合医疗、农业普查等政府中心工作, 如:2007年, 13个乡镇站共有33人被抽调搞政府中心工作, 占乡镇站总人数的38% (其中8人是乡镇站负责人) , 专业技术人员忙于应付政府的工作, 无暇顾及专业技术工作, 处于超负荷的顾此失彼状态, 使得动物防疫的组织、监督、检查等相对减少, 有的站根本没时间开展业务工作, 影响了全县畜禽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2.2 村级防疫人员队伍不稳定、素质亟待提高

(1) 村级防疫员补贴低, 每月100元 (2008年4月起每月提到200元) , 造成他们不安心防疫工作。由于防疫工作量逐年增加, 已由原来的常规疫病防控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转移, 同时还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了免疫标识, 产地检疫深入到村到户, 与2000年以前相比, 工作量增加了5倍以上。再加上工作脏、苦、累, 农户不配合, 免疫收费难等问题, 稍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从事动物防疫工作, 纷纷外出务工, 报酬低成了村防疫队伍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2) 由于村防疫队伍不稳定, 变动大, 培训出来的人员不想从事这项工作, 想从事这项工作的又没能及时培训, 出现了村防疫队伍素质不高、实践技能差的现象。目前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没有一名是从畜牧兽医专业学校毕业的学生, 2008年正式实施新的《动物防疫法》, 村级防疫人员既要有较高的业务操作技能, 还要具备行政执法能力, 现有村级防疫人员很难适应当前动物防疫工作需要, 业务素质亟待需要提高。

2.3 冷链设施不能满足需要

动物防疫的病种较多, 特别是近年来, 国家加大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 常规免疫和重大疫病免疫的疫苗种类多达11种。而县、乡、村三级的冷链设施都是过去开展常规免疫 (猪瘟) 配置的冷柜, 现在上级业务部门把口蹄疫、禽流感、蓝耳病列为常年免疫, 县、乡两级冰箱容量较小或没有冰箱来保存油乳剂疫苗, 所以难以保证疫苗的有效, 再加上没有冷藏运输工具, 从县到各乡镇都是在常温 (夏季的温度都在30 ℃左右) 下运输疫苗, 大大影响了疫苗的效价和防疫的质量。

2.4 动物防疫职责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 富宁县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条例》, 落实了辖区负责制、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分级管理负责制, 强化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职责。但是, 大部分乡镇仍没有转变观念, 没有真正把动物防疫纳入政府中心工作, 停留于文件安排和口头强调, 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到乡镇、村、组干部头上。由于乡镇、村、组干部没有积极主动配合, 畜牧部门仍然是唱 “独角戏”, 每年开展的动物防疫仅靠畜牧部门的人员去完成 (有的还要抽调去政府部门搞中心工作) , 基层畜牧兽医站和村防疫人员力量薄弱, 再加上宣传跟不上, 工作任务繁重, 使得防疫工作进度缓慢, 防疫密度得不到保证, 为疫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5 动物防疫工作开展不平衡

近年来, 防疫工作量大幅度增加, 随着防疫病种增多, 防疫收费额度随之增加, 由于农户贫困, 不愿意交防疫注射费, 不配合防疫人员开展防疫工作, 防疫人员免疫成本都收不回来, 还要把自己的其他收入贴进去, 大大挫伤了防疫人员的积极性。各乡镇的动物防疫工作普遍存在“三重三轻”问题, 即重视猪牛羊防疫, 轻视家禽防疫;重视重大疫病防控, 轻视常规疫病免疫;重视预防性免疫接种, 轻视预防性消毒。以这样的态度去迎接防疫工作, 为疫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目前县内温和型猪瘟已有抬头, 形势不容乐观。

2.6 邻国疫情错综复杂, 动物疫病的防控难度愈来愈大

我县相邻的越南多年来牲畜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不断, 候乌的迁徙和野禽的带毒, 加上县内外引种和活畜交易的日趋频繁, 使近几年来动物疫病单一病原感染较少, 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较多。新的动物疫病、疑难病不断的增加, 不仅增大了诊断的难度, 而且一些病引起的免疫抑制增加了防疫的难度, 严重威胁着我县畜牧业的发展。

2.7 监测到的疫病不能按要求及时处理

我县经常性对辖区内的动物疫病进行监测, 但由于扑杀和净化经费难以落实, 检测出的传染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病畜无法做到无害化处理, 疫病监测的效果未得到充分体现。

2.8 防疫工作形势严峻

由于气温变暖、骤变, 生产中使用的药物、激素, 饲养动物卫生工作的滞后, 候乌的迁徙和野禽的带毒, 以及县内外引种和活畜交易的日趋频繁, 加上人类的生产生活日益影响周边的自然环境, 各种微生物为适应生存环境, 产生基因突变, 发生抗原漂移, 亚型毒株增多, 毒力增大, 致病性增强, 易感动物种类相应增多, 防控难度日益增大。如:禽流感病毒以前是不感染人类及哺乳动物 (人类及哺乳动物不是禽流感病毒的易感动物) , 近年来分化出H5N1和H7N9两个亚型毒株 (高致病性禽流感) 能感染人致病;猪链球菌病过去只有猪是其易感动物, 但近年来变异产生了毒力较强的亚型毒株能感染人致病;猪蓝耳病 (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症) 以前能感染猪但死亡率不高, 近年来其变异亚型毒株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 产生免疫抑制, 造成生猪对其它病免疫抵抗力降低, 常常发生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发病, 死亡率急剧上升, 给生猪产业带来了极大灾难。

目前, 国际动物疫情形势十分严峻, 英国等国家牲畜口蹄疫常发不断, 越南等国家高致病性禽流感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狂犬病、羊快疫、牛出败等动物疫病在世界各国时有发生。国内动物疫情不容乐观, 2007年国内已有29个省、市 (区) 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 狂犬病发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邻国越南常年疫情不断, 动物防疫工作形势非常严峻。面对目前饲养管理水平低, 畜禽品种差, 疫情复杂带来疫病流行和暴发的风险增大, 危害程度加重;面对动物防疫机构和基础设施薄弱, 装备落后, 防疫能力差;面对基层防疫机构不稳定, 队伍素质低;面对越南邻国的疫情的威胁;面对富宁是云南省通往广西、广东和沿海地区的“东大门”, 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而又迫在眉睫。

3 对策和措施

明确国家动物疫病防治政策, 完善地方配套法规、条例, 建立完善包括疫病防治、应急机制、疫情监测网络、技术支撑、防疫物资保障在内的动物防疫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兽医体制改革, 完善基层防疫组织。加强培训, 提高队伍素质。结合产业化的发展, 建立科技示范区和规模养殖场, 逐步使生产走出千家万户饲养的模式, 提高动物饲养卫生水平。

3.1 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 增强责任意识

新的《动物防疫法》对动物防疫的义务作了调整, 按照新的《动物防疫法》进一步明确了乡镇人民政府和养殖农户 (场) 的防疫职责, 强化防疫工作责任, 转变过去被动防疫的局面, 加大防疫监督执法力度, 使动物防疫工作实现“三个转变”, 即:防疫职责由部门向政府转变, 免疫接种由农户被动接受向主动申报转变, 行政执法由主动服务性向主动监督转变。全县上下以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修改后的《动物防疫法》, 把各级政府职责、养殖农户 (场) 的义务宣传到位, 使政府部门和业务部门各负其责, 确保“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养殖农户 (场) 保免疫”职责落到实处, 形成全社会共同重视、关心、支持和落实动物防疫工作的新局面。

3.2 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 健全防控网络

落实兽医体制改革的有关政策, 使行政执法与防疫服务分离, 县局成立动物防疫监督执法机构, 负责养殖农户 (场) 动物防疫督促检查, 加强检疫监督, 切实推进以检促防。县级成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乡镇畜牧兽医站牌子不变, 属服务性事业机构, 主要负责制定防疫计划, 组织实施动物防疫工作, 开展业务培训和防疫技术指导。各村委会有1~2名动物防疫人员, 定期参加业务培训, 具体实施免疫接种和消毒及疫情监测工作。对发生的疫病及时向上报告, 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确保有病不成疫, 有疫不成灾。加强入境动物防疫监管, 严防外疫传入, 做好疫情的追溯。

3.3 完善重大疫病防控措施, 落实防疫责任制

进一步完善各项重大动物疫病防制预案和应急处置预案, 把动物防疫纳入公共卫生管理范畴, 强化各级政府职责, 落实“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具体措施。加快推进动物防疫精细化管理, 建立目标考核制度, 把动物防疫工作年度目标明确到各级干部和相关人员头上, 重点抓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和动物防疫基础工作, 全面实行动物防疫辖区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坚持动物防疫工作“一票否决”制度, 增强各级各有关部门领导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切实转变畜牧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 建立乡镇村级干部组织实施动物防疫工作, 畜牧部门负责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的动物防疫新机制。

3.4 推行基层各部门联动制, 突出防疫工作重点

认真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 重点加强乡镇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 把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乡镇村组干部头上, 结合防疫责任制、疫情监测, 明确工作重点, 使县、乡、村组三级都有专人负责, 精心组织防疫工作的实施。加强养殖农户 (场) 和养殖小区的防疫监管, 全面抓好圈舍及养殖环境预防性消毒和动物预防性免疫接种。突出抓好“三转变三强化”, 即:“由过去常规防疫转变为重大动物疫病和常规防疫免疫接种同时推进;由过去单次接种转变为在重点区域 (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密集区) 、重点部位 (越南边境地带公路沿线) 的加强免疫接种;由过去的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接种转变为常年免疫接种”。“强化免疫抗体的监测;强化疫情监测;强化经常性的消毒灭源”。建立起严密的免疫接种机制, 筑起动物防疫屏障, 以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3.5 加大检疫执法监督力度, 实现以检促防

全面推行动物防疫溯源标识管理, 健全动物防疫管理档案, 深入开展畜禽产地、运输、市场和屠宰检疫工作。把好产地检疫关, 在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报检点, 规定饲养户出栏销售或自食动物, 必须主动向所在乡镇动物防疫检疫执法机构申报检疫, 经检疫人员进行临床检查, 确认动物健康无病, 出具《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并做好登记, 农户凭产地检疫证明, 方可上市交易。外销动物申报产地检疫时, 经临床检查正常, 必须做好运输工具装前消毒, 严防病原传入, 并出具《出县境检疫合格证明》、《运载工具消毒证明》方能启运。严把引进种畜和非屠宰动物原产地检疫监督关, 严禁养殖农户 (场) 购买无《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的动物进行饲养, 引进的动物必须手续齐全, 引入后观察15 d, 方可混群。检疫员随时掌握辖区内动物的生产动态, 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 公开检疫员身份, 公开收费标准, 做到文明执法, 规范执法, 严厉杜绝乱收费行为。加强屠宰检疫和防疫监督, 严格坚持凭屠宰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或《出县境检疫合格证明》进场, 临床检查健康无异常方可宰杀 (并回收防疫标识和检疫合格证明) , 宰后检疫检验正常才能上市分散销售, 实现由过去重检疫转变为重检疫执法监督。即:完善检疫监督配套设施, 把检疫监督工作落实在动物进入活畜禽市场或屠宰场之前, 加大无害化处置和处罚力度, 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坚决杜绝执人情法和执部门利益法, 严禁不处罚或轻处罚, 严禁病害动物进入屠宰或上市销售, 严把检疫关口, 真正落实以检促防疫。对板仑、剥隘公路检查站, 要加强动物运输防疫监督, 严禁未经检疫动物或染疫病害动物入县, 切实根治输入性疫情。

3.6 保障防疫经费的投入, 确保防疫工作开展

大力争取中央、省、州动物防疫项目投入, 加快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要把村防疫人员报酬待遇和防疫工作、死亡补偿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7 完善基层兽医体制改革, 建立疫病防治机制

完善基层兽医体制改革, 稳定和充实防疫队伍, 确保动物防疫工作有人抓, 有人管。每个乡镇要核定2~3名防疫执法人员, 每个村要落实1~2名防疫人员 (兼疫情监测员) , 乡镇防疫执法人员纳入行政执法编制, 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盘子。

3.8 加强培训, 提高队伍素质

县、乡、村都要加强技术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考察、自学来提高业务素质, 提高学历层次, 使之达到专业化, 才能提高服务质量。一是要提高政治素质, 减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对业务和政治素质差, 工作不负责的人员及时清除执法队伍。县动物疫控中心是乡、村兽医防疫队伍的业务指导部门, 每年至少举办1~2期兽医培训班, 每期不少于5 d, 每年轮训一次, 经常性地培训兽医技术骨干, 开展业务交流和进行定期业务考核, 从而不断提高基层兽医队伍的技术水平。二是提高执法水平, 每个执法人员要认真学习好《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积极参加违法案件的办理, 在办理违法案件中逐步学习, 完善自己。三是提高专业技术素质。要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的基层兽医队伍。四是严把动物防疫监督员和检疫员选任关, 制定完善的选任、考核、奖罚、培训、晋级、监督制约机制, 做到执法队伍建设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统一步调、协调行动, 同时, 还应开展科技信息交流, 随时掌握科技发展动态, 及时了解和提高新的科技知识,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 使基层兽医不但从理论上得到提高, 实际工作上也能应用自如。

3.9 加大基层防疫基础设施好冷链体系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不仅区域性的发生, 而且跨国家、跨地区发生, 直接危害着人民的生命与健康。为了随时掌握疫情动态, 对疫情进行监控, 根据不同的区域,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国家投入为主, 单位投入为辅的投入机制, 尽快改变基层兽医站无工作、生活用房, 设施简陋的状况, 通过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冷链体系建设, 充实实验室仪器设备, 加快对动物疫病诊断, 乡镇建立疫情和畜产品质量监测站, 完善溯源标识管理、疫情监测, 加强检疫监督和应急处置, 增强防疫服务能力, 提高科学防疫水平和防疫质量。县配备执法监督车辆、防控指挥系统和检疫执法监督取证设施设备, 要引进快速性能可靠适用的检测仪器搭建一个信息监测网络平台。乡镇配备流动检疫交通工具、快速检疫和检疫执法取证设备。改变多年来一直以肉眼感官检查为主的落后检疫方法, 随时对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实行动态监测, 增强对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控制能力。

3.10 大力推进动物标准化生产, 提高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质量

一是要加强动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采取龙头企业、动物专业化生产基地和畜牧业中介组织整体推进, 继而扩大到广大养殖户, 增加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覆盖面, 减少疫病的发生, 生产出安全的畜产品;二是要指导农户、种畜禽场、规模养殖场搞好厩舍的清洁卫生、消毒和提高饲养卫生水平, 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 为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提供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 进而获得药物治疗与疫苗免疫的最佳效果。

篇4:富宁一小安全工作简讯

【关键词】种子检验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开展种子检验其最终目的就是选用高质量的种子,杜绝或减少因种子质量所造成的缺苗减产、减少盲目性和冒险性,控制有害杂草的蔓延和危害,充分发挥栽培品种的丰产特性,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种子检验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种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持过程,也是非常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另一方面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市场监督和社会服务的手段,既可以为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以为方便经济贸易、解决经济纠纷等活动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可起到把关作用、预防作用、监督作用、报告作用,为调解种子纠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1 种子检验工作现状

1.1 种子检验人员现状

富宁县种子体制改革后,种子管理站核定编制人数10人,现有人数10人。按学历结构层次分:大专学历3人,占30%,中专学历7人,占70%;按技术职称分:副高级农艺师3人,占30%,农艺师4人,占40%,初级技术职称1人,占10%,工勤人员2人,占20%;人员平均年龄43岁。截至目前,取得种子检验员证4人,其中持有室内检验资格2人、扦样2人、田间2人。从知识、年龄结构上分析,富宁县种子检验队伍技术力量薄弱,人员老龄化程度偏高,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种子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1.2 种子市场现状

富宁县自1976年在全州率先引进杂交水稻种子南优2号试种成功后,1977年正式引进示范种植,20世纪80年代初期初具推广种植规模,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县杂交种子销售量发展到15.2万kg,其中水稻种子12.5万kg,玉米种子2.7万kg,销量剧增,成为从动员种植杂交种子到自觉种植的转换过程,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两杂种子销售上升到25.4万kg,杂交种子基本普及到全县所有村寨,群众对杂交种子的认识也基本得到全面普及。到2000年两杂种子销售32.6万kg,其中杂交水稻种子30.6万kg,杂交玉米种子2万kg,杂交水稻种子基本达到全县用种量的饱和状态,杂交玉米推广速度不稳定,推广面积忽升忽降,最高年销售量在8万余kg,2001年以后两杂种子经营量基本稳定在40万~42万kg。从引试种成功到至今历经30年的杂交种子种植过程,在栽培技术及管理工作上积累了许多的宝贵经验,但在种子质量监控上由于检验设备和检验力量有限,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完善,与新形势下种子检验工作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由于质量监督滞后,市场上常出现劣质陈种销售,导致农业生产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时有发生。

1.3 种子检验设备现状

富宁县80年代初期进入种子检验初级阶段,当时的检验设备仅有1台水分测定器和2把扦样器,种子室内检验工作由仓库管理员在种子入库后扦取样品进行水分检测,检验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到90年代中期检验设备增加到光照培养箱、天平秤、种子套筛、发芽盒等,检验仅限于发芽率和水分。2009年后省业务主管部门给配置了基本的仪器设备,检验设备增加了电脑1套、智能光照培养箱2台、电热恒温干燥、电子天平1/10、1/100、1/1 000、扦样器、分样器、样品柜、发芽盒、显微镜和净度分析工作台等27件/套,基本具备开展四项指标检测工作的能力。但随着种子体制改革的全面完成,种子行业的快速发展,种子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种子检验工作已不仅限于常规的四项指标检测,而是向品种真实性、种子活力等内容覆盖,检测手段要求科学、准确、快速、高效,这给检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怎样把检验工作做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因此,及时调整检验思路,完善检验设备,增强检验力度,搞好种子检验工作,是未来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

2 存在问题

2.1 检验队伍知识结构老化

影响种子检验工作质量的诸多因素中,人员的因素是其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因素,种子检验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和水平。富宁县种子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都是种子体制改革后从原种子公司分流过来的,大部分的检验人员也是体制改革后获取的资格证,目前结构老年化相当严重,加之他们没有从事过种子管理工作。既懂管理又精通专业的人才不多,面对种子市场趋向多元化,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增多,经营网点繁多,品种结构复杂,市场流通量大。而种子管理工作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和认识,大部分人员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缺乏进取精神,竞争意识不强、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尤其是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法律法规的学习应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滞后性。因此,必须加强检验队伍和完善检验设备。由于种子检验必须借用一些仪器设施来完成,只有了解仪器的性能和正确的使用才能对种子质量做出快速准确的判定,这也需要检验员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2.2 种子检验经费缺乏

种子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属社会公益行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13版)》(以下简称《种子法》)的有关规定不得收费,所需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但由于种子体制改革结束后,地方财政基本没有预算该经费。富宁县一直以来,种子市场监管、质量监督及新品种试验示范等经费未列入同级地方预算,在种子质量监督抽查方面一直挤占正常的办公经费,使种子质量监督工作开展十分困难,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这项工作的开展。由于后续投入跟不上,致使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如分子标记DNA种子纯度检测技术、转基因种子检测技术等不能及时引进、学习和应用,与之相配套的仪器设备也无法购置,难以适应今后检测工作发展的需要。

2.3 检验内容覆盖面小

随着《种子法》的颁布实施,种子市场的全面开放,种子检验工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富宁县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经营由原来的县级种子公司独家经营发展到来自全国43家公司进驻设立委托代销商11家;经营门市部由原来平均每个乡镇1个,发展到平均每个乡镇8个;上市销售的品种数量剧增,由改制前的17~26个,增加到现在的128个品种。由于进驻公司多、经营品种多,品种来源渠道复杂,同一品种来自多个不同生产地,给种子质量监督及抽检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而目前富宁县种子检验工作只注重室内检验,检验项目只是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率等四項指标。室内的纯度检测只能凭经验,用眼睛对种子的外观、粒型、粒色做粗略的鉴别,检测的种子仅限于主要农作物种子,而忽略了扦样及田间鉴定和非主要农作物的检验知识的学习了解,使检验员在工作中出现“偏科”现象。造成检验人员知识面窄,解决问题能力差,与种子产业发展对检验机构多专业的要求不相符合。

2.4 经营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种子市场的放开,国营退出,民营跟进,利弊并存,在基层真正与农民直接交易的是种子个体经营商,他们对种子质量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大部分经营户一般只关心如何卖出种子,只管利润,基本不履行管理义务或缺乏服务意识。一是由于大部分经营者不熟悉专业知识,没有能力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往往因不能正确指导农民合理使用优质品种,而造成农民重大经济损失;二是种子经营者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虽然每年上岗前都进行了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但由于经营者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对《种子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不够深刻,导致了违法经营现象时有发生。

3 种子检验工作发展对策

3.1 全面提高检验人员自身业务素质

结合富宁县实际,加强对种子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积极推荐检验人员参加省内外开展种子检验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并结合全省种子检验员的考核,严格准入门槛,保证高素质的人员进入到检验员队伍。按照《云南省种子质量检验人员考核管理办法》来规范质量检验人员的资格准入,引导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懂专业、文化层次较高的技术人员从事种子检验工作;进一步完善种子检验员的继续教育制度,通过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保证从业者能及时学到一些新的检验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富宁县检验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检测水平。

3.2 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础设施

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6〕40号《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中要求,种子市场监管要“坚持以质量监管为重点,规范市场准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这对种子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应进一步完善种子质量监督体系: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县级政府应加大对种子质量检验体系建设及质量控制经费的投入力度,同时也要积极争取利用国家和省的有关惠农政策,继续完善县级监督检测网络,进一步落实监督抽查经费,从而保证区域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配备必需的设施设备。种子检验必须借助检验仪器才能完成,所以仪器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种子质量检测的准确与否,建议省一级设立专项资金,分期分批投入基层种子管理机构用于购置开展种子试验、检验必需的设施设备。因此,加大对种子检验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种子检验体系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3.3 加强种子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县一级的种子监督检测项目建设。建立健全种子实验室、检验室,完善必需的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形成较为完善的监督管理能力,发挥种子管理部门对农作物种子质量的监控职能;二是加强对种子检验员的履职管理和职业道德培训,促进种子检验员正确履行检验职能,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忠于职守、求真务实、客观公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的法律意识;三是扩大作物的检测范围,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人们对种子质量的认识不局限于净度、水分、发芽率和纯度的传统内容,而优质的种子应该健康、饱满、净度高、活力强、增产潜力大、效益高、外观好、色泽正且籽粒均匀。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将某些生物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去,改造农作物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上,如抗性、产量、熟期、品质等方面向人们需要的目标转变,只有扩大种子检测范围,才能适应新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四是应用高科技手段增强检验能力。

3.4 加强对种子经营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

为了贯彻落实种子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种子市场, 要加强对种子经营人员的培训,增强全县种子销售人员法治观念,提高服务能力和科技素质,培训内容应是与种子经销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种子专业技术、科学种田、种子保管和经营知识等,要重点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和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证方可经营种子。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热情周到地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科学种田知识传授给农民,良种良法同时推,使农民不但买到了种子,而且能掌握栽培技术。

3.5 转变观念,加强层层把关

一是亲本把关:亲本种子质量是整个种子质量的源头。从过程控制而言,对上一过程的严格检验,就是对下一过程的预防。通过对种子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过程控制,把住源头,可以防止不符合种子进入下一过程;二是生产过程把关: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做到有安全的隔离区;合理的品种布局;做好苗期、花期、成熟期的去杂去劣。建立种子的质量田间检验结果档案,严格按照《农作种子检验规程》操作进行,并把每次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在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假劣种子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三是收购、加工、储藏把关:种子收获时不论是父母本繁殖,还是制种种子,都要严格分收、分脱、分晒、分藏且要严防人为混杂。在收购期间对每一个品种的种子,每戶要进行当面抽样、一式二份用于室内检验和大田纯度种植鉴定,在进行精选加工及包装、仓储时,必须在场地彻底清理干净,机械内无异常品种留存的情况下操作。四是种子销售把关:种子收储后种子检验工作是整个环节的最后一道关口,只有把住这一道关,才能彻底杜绝不合格种子在市场上流通。对即将出库销售的种子提前分品种、分批次逐一进行净度、水分、发芽率、纯度四项指标的详细检测。以便发生种子质量纠纷时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决不使用不合格的种子。

篇5:新州一小冬季安全工作自查报告

冬季学校安全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为切实学校安全工作,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根据《教育法》、《安全生产法》等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黄教通〔2012〕216号文件精神,学校严格执行安全教育落实,严格注重安全管理过程,严格追究安全责任事故,营造“安全第一,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学校为创建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树立师生安全意识,于 2012 年 11 月28日在王启珍校长的组织带领下对学校全面进行安全工作检查,现将检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全面开展工作、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首先研究治安安全校园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学校治安安全工作领导,成立了学校安全自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启珍

副组长:刘荣英、张跃斌

成员:张枢才、冯仕荆、王静、杨玉梅、王文秀、曹敏红、吴国轩、李先梅、石定克、李海松、袁媛、潘宗碧、秦光中、秦光荣、秦光玉及各班主任。、明确要害,确定目标,责任到人

学校安全自查工作领导小组,会同体育、科学实验器材室、专用功能教室负责人及各班主任,通过认真分析研究,确定学校大门、各班级教室、1

教师办公室为学校安全检查的重点目标;确定校大门前道路为治安保卫要害部位。对重点目标,要害部位,全面进行安全检查,以消除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确保安全自查工作具体落实,将学校安全自查工作落实到人。王启珍校长是冬季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总指挥,对冬季安全工作负总责。刘荣英、张枢才、王静、石定克、吴国轩负责各年级安全检查工作,组织各班主任及各器材室、专用教室负责人进行检查。

张跃斌、杨光中、李其林负责校大门口及门口道路安全排查及各班学生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物品的搜缴工作(各班班主任必须配合)。

曹敏红、王文秀、秦光玉负责学校食堂及小卖部的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工作。秦光中、秦光荣负责校门执勤及校园周边的安全防范工作。

杨玉梅、李海松负责对教学教具的安全排查工作。

冯仕荆、袁媛负责对上级安全文件的传达及对学生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各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的各类安全教育宣传和配合有关人员对班级的检查工作。、广泛开展冬季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学校十分重视对师生进行冬季安全宣传,组织教师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学生观看“防火、交通安全教育光碟”。还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如在宣传橱窗张贴防火安全儿歌,在各班级黑板报和对全校师生进行冬季安全知识宣传,并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在各班进行预防“甲流感”、“手足口病”等知识宣传,营造冬季安全防范氛围。由于宣传教育开展地深入、到位,全校师生的冬季安全防范意识明显得到加强。

二、检查结果汇报、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安全自查工作。

检查消防器材。学校对校内消防器材进行全面检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组织人员检修了教室及办公室的灭火器,发现无损坏情况。检查了学校门窗。冬季来临,用电量增加,容易引起火灾,学校对线路、插座、开关及各种用电器材进行了检修,以免线路及用电器由于老化引起火灾。同时对各班教室进行检查、评测。由于部分体育器材年旧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已报损。学校还组织专人对保管室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要求门卫对平时来客来访严格执行来客登记制度。经检查统计发现,学校无一例治安、刑事案件发生,无一起火灾、爆炸等灾害性事故发生。2、通过自查发现的问题。

(1)学校老教学楼四楼琉璃瓦风化脱落,建议拆除重新维修。

(2)新教学楼安全出口指示牌存在严重问题,有脱落或划伤学生的可能。建议更换。

(3)11月30日下午:通过对各班进行突击性检查,搜缴了存在安全隐患的管制刀具、尖锐铁器、玩具枪及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大大降低了学生在校活动的安全隐患。

(3)各办公室教师使用空调情况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学校领导制定出使用空调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把好消防安全关。

新州一小

篇6:丽岙一小2011年安全工作总结

安全责任重于山,我校在2011年安全教育工作中,紧抓安全之弦不放松。平安稳定、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学校安全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从2011年我校被评为瓯海区“平安校园”示范单位以来,我校牢固树立“以防为主,安全第一”的精神,把学校安全工作落实到校长,学校中层、全体班主任、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切实做到“兴一方教育,保一方安全”。一直以来,我校为师生安全做了大量工作,为全校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现将本学期安全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我校明确校长陈良汉同志为负责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建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组织实施各项安全工作。每学期初召开校园安全领导班子会议,制订平安校园的目标、计划。定期研究分析校园、师生安全问题。学校与各部门、各位教师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

丽岙一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陈良汉(校长)副组长:林 达(大队辅导员)组员:林美翠(工会主席)张东华(教导主任)

吴丽雅(总务主任)各班班主任

二、强化制度建设。

我校各类制度健全。门卫、实验室、重点部位、场所安全保卫制度明确,责任到人;教学、实验、学生外出活动安全制度齐全;教学楼和重点部位(实验室、食堂等)有消防制度;食堂卫生工作专人负责,卫生制度、疫病防治制度明确规范;制订有校园交通安全制度和处置突发事件预案,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正常,相关处理小组人员组织健全,能及时开展处置突发事件。学校也拨出相应的安全经费,专款专用,切实落实安全保卫等经费的开支。制定完善了《学校安全管理条例》、《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信息员制度》、《安全保卫制度》、《食品卫生制度》、《教学安全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应急机制制度》、《学校卫生制度》、《学生实验安全制度》等等规章制度。

三、安全教育。

我校每学期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组织一次有主题的安全和法制宣传活动,平时在校园都能看到安全和法制宣传内容,人人都知道学校组织、安排的安全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地开展教育活动,包括校园广播宣传;组织一次国旗下讲话。六(1)班的林妙妙同学专门以“食品安全”为题展开食品卫生的教育,林妙妙同学用慷慨激昂的话语警示饮食饮水的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通过这次讲话让全体师生都能重新重视了食品卫生。用中队课的时间,上一两堂的“食品安全教育课”。利用“瓯海教育影院”在线播放《安安带你看食品安全》和《吃的安全,吃出健康》两个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食品卫生。难能可贵的是很多班主任老师通过其他网络上有关食品卫生的视频,多层次的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每班出一期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黑板报。通过图片和文字的视觉宣传,营造食品安全宣传月的氛围,每班级后面的黑板报能够时刻提醒我们的学生注意饮食的卫生安全。开展两次禁毒宣传教育班队课,警示孩子们毒品对个人对社会的巨大危害。邀请消防教育部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消防等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自我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为了巩固安全教育的成果,学校在每学期纪律工作常抓不懈,开展三项循环竞赛让遵纪守法成为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通过学校宣传法制教育,全体师生增强了法制观念,遵纪守法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全校没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安全责任事故。

四、常规管理工作。

学校每学期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学校每周都安排值日教师、值日辅助员学生对学校校门以及整个校园进行重点部位值班和巡逻工作,以确保师生安全。门卫张荣法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时间不离岗,对外来人员实施登记制度,规范合理。学校的消防设施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到位。学校也定期的开展消防逃生演习等。教学区无违章用火、用电现象。学校设立了卫生室,保证学生在校卫生安全。学校校园无车辆停放,每位教师签订“课后一分钟教育”承诺书,师生都能遵守交通规范。

五、预警机制建和应急能力建设。

我校根据校园安全工作规律,及时开展火灾、雷电、台风暴雨等预防教育。在校门口安装电子监控,以达到建筑内财产和人员安全防入侵、防盗、防破坏等目的。学校有校园处置突发事件组织人员。每学期开展隐患排查行动,我们还加强了安全信息工作。建立和落实各项预警机制。

为确保学校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建立了职责明确、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保障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订应急预案。我校成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学校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领导机构,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我校重大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对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作出决策,协调解决预防和处置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督促学校预防和处置方案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检查重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落实情况。

六、实际成效。

一年来,我们在学校安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教学工作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学年内学校无群体性事件或学生打群架,斗殴事件;无重大火灾或爆炸事件;一学年内无食物中毒事件;一学年内无学生非正常死亡安全事故。一学年内无学生违法犯罪。一学年内校园无校园骚乱事件或“法轮功”邪教,非法宗教活动。全体学生都为在校学习、生活有安全感。

“以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自始自终都要放在第一的位置。安全工作要时时刻刻提高警惕,警钟长鸣,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思想,全校师生要积极保持“平安校园”的荣誉称号,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安全的美丽校园。

上一篇:贺年卡贺词送给老师的下一篇:XX年中学阅览室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