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2024-05-14

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通用10篇)

篇1: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几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加深对已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有关物质性质的认识。4.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的基本保障,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一些常用的仪器和药品。

2.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练习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科书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学习化学就必须要走进化学实验室。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实验室,首先去认识一些常用仪器吧!

二、新课教学

常用仪器的分类。

常用仪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常用仪器(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用仪器(存放药品的):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几种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 1.试管

(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溶解少量固体。③收集少量气体。

(2)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②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试管夹

(1)用途:夹持试管。

(2)注意事项: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烧杯(烧瓶、锥形瓶)

(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①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②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4.酒精灯

(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注意事项(一查二看三禁止):①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温度)。②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汽易引起爆炸)。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⑤禁止用嘴吹熄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防止气流将火焰压入灯内)。⑥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5.玻璃棒

(1)用途:搅拌(加快溶解速度)、过滤时引流、蘸取少量液体、转移固体。

(2)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6.胶头滴管

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注意事项(垂直悬空四不能):①使用滴管时应垂直悬空在容器正上方,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也不能接触容器内壁。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平放或倒放。③用过的滴管不能随意丢弃在实验台上,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不用冲洗)。

7.量筒

(1)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

(2)注意事项:①量筒必须放平稳,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底处相平。②量筒底无“0”刻度。③不能加热。④不能做反应器、不能溶解、稀释溶液。

8.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1)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容器。

(2)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9.蒸发皿

(1)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2)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三、课堂小结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用途和注意事项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这是我们今后做实验的基础。

第2课时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节课认识了一些常用仪器,了解了它们的用途和注意事项。今天,让我们走进实验室,了解一些化学药品,掌握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

二、新课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化学实验室图片(也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验室去),认识常用药品,了解实验室守则,学习一些简单实验,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实验1-3(1)用镊子夹取少量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另一支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备用。

让学生观看实验,然后提出问题:

①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②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

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生互教互学,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实验,学会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

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8~19页,通过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①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②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2.液体药品的取用

提出问题:①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②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联想与启示:回忆日常生活经验,交流与讨论,结合教科书第19页液体的倾倒,得出液体取用的方法。

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图1-25,思考、探讨下列问题:(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子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地倒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处?(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 学生思考后教师明晰:

(1)细口瓶的塞子倒放在桌面上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塞被污染后再污染试剂瓶中的溶液。4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2)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且缓慢地倒的目的是避免试剂流到试管外。(3)手拿细口瓶倾倒时,贴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是为了防止不慎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

(4)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是为了防止某些药品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或与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或挥发到空气中,同时打开多个试剂瓶后还容易盖错瓶塞。放回原处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使用时便于寻找。

3.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①回忆初二物理学过的知识,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②量筒量取液体时,为什么要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采用仰视或俯视,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结合教科书第19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常用倾倒法取用。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否则,读数不准确。

4.滴管的使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页内容,然后思考、讨论下列问题:①取少量的液体应使用什么仪器?②使用胶头滴管应注意什么事项?

学生归纳、总结:

①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滴管。②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

实验1-4(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溶液变为红色)

(2)用10 mL量筒量取2 mL稀盐酸,加入实验1-3中盛有碳酸钠粉末(或石灰石)的试管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有大量气体产生)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化学药品的使用和量筒、滴管的使用,并做了两个相关实验。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第3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学习了化学药品的使用,知道了怎样取用固体和液体药品,也知道了怎样使用量筒和滴管。今天,我们就学习对物质的加热。

二、新课教学

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实验主要使用什么仪器呢?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提出问题

①正确使用酒精灯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②酒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③ 怎样熄灭酒精灯?

(2)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1页相关内容,观察图1-

28、图1-29,回答问题。(3)归纳总结

①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个酒精灯;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②酒精灯火焰的各层温度不一样,最外层温度最高,呈现白色。由实验1-5可知:处在外焰层的火焰最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该用外焰。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2.给物质加热

探究: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cm、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通过实验,结合图1-30,了解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在学生总结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了解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的事项。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3)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4)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5)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

实验1-6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1-6,填写表格。

实验内容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现象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蓝色物质逐渐变黑

注意:进行给液体加热的训练时,建议用纸板等在距离试管口10 cm左右位置遮挡,以防液体喷出伤人。

三、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两部分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然后预习下节内容。

第4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连接仪器装置

正确连接仪器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页内容,让学生了解连接仪器装置的步骤,然后归纳。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3)在容器口塞橡胶塞。(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验1-7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连接,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要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检查,寻找原因,直至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

2.洗涤玻璃仪器

提出问题:做过实验的仪器为什么要洗涤?如何洗涤试管?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2~23页相关内容,然后交流、总结。

实验探究: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等洗干净,并整理实验桌和实验室。

三、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你应该知道:

1.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场所,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要注意安全。2.学习了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如化学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仪器等。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篇2: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取用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品(如石灰石等)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相关课件:

★ 九年化学教学计划

★ 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 化学实验室规章制度

★ 九年化学: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教学反思

★ 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责任书

★ 做题思路化学实验室答题技巧

★ 初二化学优秀教案参考

★ 化学空气的教案

篇3: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一、存在“碎片化”问题典型课题及分析

1. 版面“碎片化”

在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的性质部分, 正文只2页 (P113~115) , 共有597个字, 包含有实验4个, 表格4个, 图片5张, 段落15个, 平均每段不到40字;从版面上来看, 由图片、表格和不同的字体, 以及独立占行的化学方程式作为分割, 整个课文可以大致分割为12块 (加上页面分割) , 显得过于分散。

2. 课文知识呈现方式“碎片化”

如“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一个实验是物理性质;第二个实验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第三个实验为物理性质, 然后带出了化学性质, 算是显示出较好的转接关系;后面三个化学性质;紧接着又是物理性质。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交错安排, 但缺乏比较外显的逻辑关系。

二、课题内容“碎片化”所带来的教学问题

1. 课堂教学“碎片化”

一节好课应该有一个鲜明而连贯的主线, 如果教材将知识点分散成几个相互独立 (起码是相互逻辑关系不外显) 的实验, 课堂教学只能被实验牵着鼻子走, 把一个课堂变成了一个“实验——记录现象——呈现结论——实验……”教学过程的重复, 课堂也就变成了几个实验“碎片”的混合。

2. 学生阅读“碎片化”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的阅读也是学习的一个关键部分。但由于课文排版“碎片化”, 阅读的时候感觉课文分布零碎, 内容四分五裂, 学生很难在这样的“碎片”中找出一条能串联所有知识点的主线, 不容易进行一个连贯流畅的阅读, 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理解也难免变成了“碎片”, 也不利于学生课外自学和探究。

三、课题内容“碎片化”问题的原因探究

1. 教材编写者放弃了以知识系统为教材编写主要逻辑线后, 没有找到更好的编写思路

教材的逻辑结构反映了教材编写者的主要设计思路, 与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老教材编写主要是按知识体系来编排, 侧重于对知识内容的识记与再现, 如物质性质知识, 总是严格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顺序呈现。这种编排思路便于学生形成系统知识, 但对于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分享思想等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不利。新教材编写更多考虑了单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 基本只是简单地使用实验作为知识的载体, 而对于每个知识块或课题中各知识点的串联和逻辑线却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式, 就容易让人感到零乱, 表现出“碎片化”问题。

2. 大课题编排思路

以前面所举的课题为例, 相同的内容在大纲版教材分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一氧化碳两个课题, 两个课题起码要3个课时才能授完, 而现在的内容虽然比老教材稍有删减, 但知识容量绝对比原大纲版教材的两个课题相加的内容要多, 硬塞进一个课题内, 这样就使一个课题知识容量过大, 又不能让单个课题所占的篇幅过大, 就只能将陈述尽量简略, 把所有进行知识串联或将知识点形成外显逻辑关系的“次要”文字省去, 就变成了知识点以实验的直接方式呈现, 因此课文的“碎片化”也就成了必然。

四、课题内容“碎片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首先, 更多以生活中的事例或活动方案作为知识呈现方式, 解决课题内容缺乏比较外显的逻辑的问题。课题内容要符合以下观点:“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第3点) 。

其次, 应采用大章节小课题的编排形式, 最好能做到一个课题用一个课时完成。因为一般老师在课时安排上更倾向于将一个课题内的内容在尽量少的课时内授完, 这样更利于练习的处理、实验的准备和安排。比如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分为2~3个课题进行授课, 将有关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变红的探究实验独立出来, 在时间上这样更能保证学科过程的完整。

最后, 如果可以的话, 最好能适当减少九年级化学知识量方面的要求。

篇4:初中人教版化学实验改进二则

实验改进一:验证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较量多的实验

(一)原实验的不足

1.操作较复杂.

2.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与以后学习的方法相矛盾.

3.现象不够明显.

(二)改进措施

方案一:气球集气法——集气法的改进

1.操作步骤(如图1)

(1)准备两个相同的气球,一个用嘴吹大,另一个用打气筒吹大,二者体积相仿,夹紧弹簧夹.

(2)打开弹簧夹,分别将两个气球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现象并记录.

2.现象:a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4.特点:

(1)操作较简便.

(2)避免了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排除了干扰因素.

(3)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比向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石灰水的现象更明显,对比性更强.

方案二:自制教具(如图2)——仪器装置的改进

1.制作材料:玻璃三通管(或用废旧塑料管制作)、弹性塑料板、橡胶垫、胶水.

2.制作方法:用弹性塑料板、橡胶垫和胶水在玻璃三通内制作两个单向阀门,吸气时阀门1自动打开,阀门2自动关闭;呼气时阀门1自动关闭,阀门2自动打开.

3.操作步骤:如图2连接好装置,口含吹嘴不断吸气、呼气,观察现象并记录.

4.现象:c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6.特点:

(1)操作简便.

(2)不用收集气体,不存在收集方法与以后学习的方法是否矛盾的问题,且强调了呼出气与空气的同时等量性,增强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现象明显,对比性强.

(4)设计新颖,构思巧妙.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验改进二:分子间间隔演示实验

(一)原实验的不足:现象不够明显,不利于观察

(二)改进措施:(如图3)——操作方法的改进

1.操作步骤:

(1)先取适量酒精于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将其染成红色.

(2)然后用注射器向分子间间隔演示器中加入水,体积约占1/2.

(3)再向分子间间隔演示器中加入染成红色的酒精,将其加满.

(4)最后用手指堵住瓶口上下翻转分子间间隔演示器,使酒精和水混合均匀.

2.现象:加入酒精后,上部为红色的酒精,下部为无色的水,上下界限分明;混合后溶液为红色,分子间间隔演示器中液面下降.

3.结论: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4.特点:先加水后加酒精,由于水的密度比酒精大,所以上下分层,界限明显;将酒精染成红色更有利于观察现象.

篇5: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药品取用的规程,能进行药品的取用。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 教学难点:滴管的使用。

教学准备: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课型与思路:探究式、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训练为主线,与纠正相结合。教学设计:

一、趣味导入

150多年前,国际化学权威柏采利乌斯在上一堂实验课时,用手指在试剂瓶中蘸了些溶液,放入口中品尝,看到他那美滋滋的样子,学生们也跟着学起来,结果大上其当。原来柏采利乌斯是先把中指伸入溶液,而后把食指放入口中,他根本没有尝到药品,而学生们实实在在尝到了苦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验时一定要认真观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所以请大家吸取别人的教训。好了,让我们到实验室参观一下吧!

出示化学实验室全景图片。介绍化学实验室的情况,指出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就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因为这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正等着你探究化学奥秘。

二、自学与阅读:实验室规则和药品取用规律。

1、药品使用安全原则:“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药品用量节约原则:一般按规定用量,未说明取最少量——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1—2ML。

3、用剩药品三不原则: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入指定容器中.

三、合作探究:药品的取用 探究活动1——固体药品的取用

观察并分析P14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说出化学药品有哪些特征?实验室里有很多药品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性的。

探究活动2——固体药品是如何存放的?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 演示【实验1-1】把锌粒装入试管中。【实验1-2】把碳酸纳粉末装入试管中。

小结:粉状固体用药匙和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块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探究活动3——液体药品的取用

1)、多量液体直接倾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防止药液洒出)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防止残余药液腐蚀标签)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防止药液挥发和避免试剂受到污染)讨论与思考:倾倒液体有哪些要点?

(取下瓶塞倒放桌,标签对心右手握,口口相挨免外流,塞紧放回签向外)2)、定量液体量筒量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若仰视则读数将比实验值小,若俯视则读数将比实际值大)

3)、少量液体用滴管: 自学:看书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取用少量液体可用_________.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把滴管放在________或__________.用过的滴管要立刻______________,注意滴瓶上的滴管不要___________.严禁用未____________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

实验演示:【实验1-3】 观察实验现象

四、目标检测:

1、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①严谨的科学态度 ②合理的实验步骤 ③正确的操作方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2、链接生活:烧菜时油瓶的瓶盖应怎样放?观察家中的食盐、味精、醋等存放在什么容器中。

3、某次实验用5 mL浓盐酸,为量取5 mL浓盐酸,化学科代表建议同学们使用10 mL量筒,小明问:为什么不用100 mL的量筒呢?化学科代表说这是为了减小误差,并列举了充分的理由。你能说出说出若使用100 mL量筒造成误差较大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吗?(①100 mL量筒量程比较大,读数时误差会较大②100 mL量筒表面积较大,残留在量筒壁上的液体较多)

4、用50 mL的量筒量取45 mL水时,采用俯视的读法,则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A、45 mL B、大于45 mL C、小于45 mL D、无法确定

5、实验室里,盛放配制好的食盐水的仪器是()A、烧杯 B、广口瓶 C、试管 D、细口瓶

6、要把试剂瓶里的食盐放进试管,正确的方法是()A、用镊子夹取送入试管 B、直接向试管中倾倒

C、先倒在手上,然后再塞进试管 D、用药匙或纸槽将食盐放进试管

7、在一只试管中要加入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一般应先加哪一种药品?为什么?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情感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的教育。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3、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

重点、难点:物质的加热、洗涤仪器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人们常用来加热的工具有哪些?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与实验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自学:看书16页及17页的图,讨论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使用酒精灯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①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②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③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④酒精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后,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⑤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

2、酒精灯的火焰各部分颜色为什么不同?

实验(1-4)用一根火柴放入火焰中,观察在火焰的哪一层的火柴梗最先碳化?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

3、怎样熄灭酒精灯?

探究与实验2:按照课本18页图1-37的方法加热,观察记录加热水到沸腾所需的时间,并根据实验现象讨论,能得出什么结论?

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3厘米、灯芯、外焰上加热,记录加热的水沸腾分别所需的时间。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并用外焰加热。试管中的液体的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外的水要擦干。

用试管夹夹持,离试管口三分之一,手握试管夹的长柄。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人,要先预热,再对液体的中下部加热。热的试管不能立刻用冷水冲洗。

演示:做课本18页【实验1-5】,观察有关现象 探究与实验3——如何洗涤仪器? 自学: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如何直接用水洗?②如何用试管刷刷洗?③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呢?

(①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连洗几次。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

③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地方。)学生练习试管的洗涤

三、达标反馈

1、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称量

B、称量时应先把称量物放在左盘 C、称量时应加质量小的砝码,再加质量大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D、称量易潮解的,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容器内称量

2、下列仪器中,不可以在其中进行化学反应的是()A、集气瓶

B、试管

C、烧杯

D、量筒

3、在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能将玻璃仪器与灯芯接触,其原因是()A、灯芯温度太高会使玻璃熔化破裂 B、灯芯温度低,会使玻璃受热不均而破裂C、酒精灯会熄灭D、造成酒精大量挥发浪费

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洗涤玻璃仪器一定要连洗几次,直到干净

B、加热试管中的冷水,可以不预热直接对准试管底部加热

C、滴瓶上的滴管是不能用来吸取其他试剂的D、熄灭酒精灯,只能灯帽盖灭

5、链接生活:找出你身边的废弃材料,看看哪些能代替实验室里的仪器。实践活动俗话说:“吃完饭,动动手,活到九十九”,请吃完饭后洗洗碗,看看用什么方法洗碗更清洁。

四、学习小结

篇6: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3、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

4、掌握药品的取用方法。

二、重点 难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过程

一、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反应容器:试管、燃烧匙、烧杯、锥形瓶、集气瓶

存放容器:集气瓶(气体)、细口瓶(液体)、广口瓶(固体)、滴瓶(少量液体)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取用仪器: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药匙或纸槽(粉末或小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夹持容器:试管夹、坩埚钳、铁架台(带铁圈、铁夹)

其它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石棉网、玻璃棒、水槽、试管刷 可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能间接加热的(需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 加热仪器:酒精灯

1.烧杯 圆柱状玻璃容器,杯口有便于倒出液体的嘴。常用的有25mL、50mL、100 mL、250 mL、500 mL 等

(1)用于大量物质的溶解和配制溶液或者进行化学反应的容器,也常用于接过滤后的液体。(2)实验时盛放液体的量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2,以防搅拌时溅出。(3)向烧杯中注入液体的时候,应沿烧杯内壁或玻璃棒引流。

(4)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防受热不均而使其破裂。烧杯不能用作加热固体试剂。2.试管

(1)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发生化学反应的仪器,也常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2)振荡试管的方法:手持试管、手腕摆动。

(3)实验时盛放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防振荡或加热时溅出。可直接加热。

(4)用试管夹或者铁夹固定时,要从试管底部向上套,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或离管口1/3的部位)。3.蒸发皿

(1)用于溶液的蒸发、结晶

(2)蒸发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由于局部温度过高而飞溅

(3)当溶液的量减少只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并放至石棉网上,以防晶体飞溅

(4)取放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持 4.集气瓶

(1)用于收集气体、短时间贮存气体、用做物质在气体中的燃烧的反应器(2)在收集气体或贮存气体时,要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

5、试剂瓶 试剂瓶包括滴瓶、细口瓶、广口瓶等。分为无色和棕色两种。各种试剂瓶的用途:

(1)广口瓶用来存放固体药品。(2)细口瓶用来存放液体药品。(3)滴瓶用来存放少量液体试剂。

(4)棕色试剂瓶用来存放需避光保存的试剂。

6、试管夹 用于夹持需加热的试管。加热试管时,手持试管夹的长柄。

7、玻璃棒

(1)搅拌:用于加快物质溶解、溶液蒸发。(2)引流:在过滤或转移液体的操作中使用。(3)蘸取:用来蘸取少量液体。

(4)转移:拨动容器里或滤纸上的固体。

8、铁架台

(1)用于夹持试管、烧瓶,固定其它反应容器。(2)在铁架台上装配仪器应遵循从下到上的顺序。

9、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分为两种:普通胶头滴管和滴瓶上的胶头滴管(1)主要用途:

1、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2)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A、吸取液体的方法(外挤内吸):第一步:在试剂瓶外挤出胶头滴管中的空气; 第二步: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B、滴加液体的方法:①使用胶头滴管时不能将滴管尖口向上,也不能随意平放或倒放

②滴加液体时,保证滴管垂直悬空放在容器的正上方,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或试管,或接触筒壁或试管壁。

③一支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必须洗净后才能再取另外试剂。

④洗过的胶头滴管应将其正放在洁净的试管或烧杯内。

二、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和存放 1.取用药品的原则:(三不)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3)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的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

(2)未指明用量就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3.取用药品的方法

(1)块状固体或密度较大金属颗粒用镊子夹取;

先将试管平放,将块状固体放于管口,慢慢抬起试管口,使固体慢慢滑至试管底部。(一平二放三慢竖)(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先将试管略倾斜,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送至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一斜二放三直立)(3)液体药品的取用: A、较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粘上污染物,使瓶内药品污染; ②、右手拿试剂瓶,瓶上标签对着手心,以防药液流下腐蚀标签; ③、左手拿试管,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

④、取用后,及时塞好瓶塞,将试剂瓶标签朝外放回原处。B、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A)吸取液体的方法(外挤内吸):第一步:在试剂瓶外挤出胶头滴管中的空气; 第二步: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B)滴加液体的方法:①使用胶头滴管时不能将滴管尖口向上,也不能随意平放或倒放

②滴加液体时,保证滴管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或试管,或接触筒壁或试管壁。

③一支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必须洗净后才能再取另外试剂。

④洗过的胶头滴管应将其正放在洁净的试管或烧杯内。c、一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仪器:量筒(是标有刻度的筒形玻璃器皿)、胶头滴管

常用量筒 :10毫升、50毫升、100毫升、250毫升、500毫升等几种。(1)量筒一般用于粗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

(2)选用量筒的原则:在尽可能一次性量取的前提下,选用最小的量筒,尽量减少误差

(3)量筒的使用方法:向量筒中加入液体到接近所需刻度,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中慢慢滴加液体至所需液体量,不能一次性加到所需刻度。(4)量取液体的读取方法: ①量筒必须放平稳。

②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底处保持水平。

(5)量筒不能加热,不能量取温度过高的液体,也不能作为化学反应和配置溶液的容器 注意: 量取未知体积液体操作中的误差分析:

①如果仰视,则液体体积读数偏小。②如果俯视,则液体体积读数偏大。

课堂检测

1.实验室里,盛放配制好的食盐水的仪器是()A、烧杯 B、广口瓶 C、试管 D、细口瓶

2.要把试剂瓶里的食盐放进试管,正确的方法是()A、用镊子夹取送入试管 B、直接向试管中倾倒

C、先倒在手上,然后再塞进试管 D、用药匙或纸槽将食盐放进试管

3.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掌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全部错误 4.用50 mL的量筒量取45 mL水时,采用俯视的读法,则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A、45 mL B、大于45 mL C、小于45 mL D、无法确定.5.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

A.未经老师允许,擅自把实验室的药品带回家 B.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放在桌面上 C.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鉴别食盐和蔗糖 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并整理好实验桌 6.以下存放和取用药品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锌粒存放于广口瓶中 B.盐酸存放于细口瓶中 C.用滴管取用大量液体 D.用药匙取用碳酸钠粉末 7.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把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B.用完试剂后,把试剂瓶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C.量液时,量筒拿在手中读数

D.用药匙取用食盐后,再用同一药匙直接取用碳酸钠粉末 8.向试管内装入某种药品,操作方法如下:先把试管横放,药品放在试管口后,再让试管慢慢立起,由此可知向试管内装入的药品是()

A.固体粉末 B.块状固体 C.液体 D.可能是块状固体或粉末 9.要比较准确地量取5ml水,应使用的仪器是()

A.标明容积的烧杯 B.胶头滴管 C.100ml的量筒 D.10ml的量筒 课后拓展

1.对化学实验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带回家中

B.随意倾倒在水糟中

C.倒到指定的容器中

D.倒回原试剂瓶 2.小花要量取15ml酒精,她把量筒放平,仰视量筒的刻度,则实际液体量为()A.大于15 ml B.小于15 ml C.等于15 ml D.无法判断 3.某同学用量筒量水时操作如下:量筒放平,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12ml,倒出一部分 后,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ml,该同学倒出的水的体积为()

A.等于5ml B.小于5ml C.大于5ml D.以上都不对 4.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 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5.某学生使用天平时,把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称量结果为15.7g(1g以下用游码)则药品的实际质量是()

A.15g B.16g C.14.3g D.15.7g 6.以下是某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或实验操作,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吴明用10 mL 的量筒量取6.5 mL的食盐水

B.张哲用托盘天平称取了16.5 g硫酸铜晶体 C.刘洋用10ml的量筒量9.55ml的水

D.王新用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液体 7.下图两个实验操作都是错误的,简要回答它们错在什么地方,指出可能造成的后果

篇7: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知识·巧学·升华

一、药品的取用

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两个“三不”,一个“节约”)。(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a.手不触;b.鼻不闻;c.口不尝。

完整地说:a.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b.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c.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时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a.不能放回原瓶;b.不能随便丢弃;c.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1.固体药品的取用(1)存放:广口瓶。

(2)取用仪器:A.粉末状的:药匙或纸槽;B.块状的:镊子。(3)取用方法:

A.粉末状的: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如图Ⅰ所示)。

B.块状的: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如Ⅱ图所示)。

(4)使用后的镊子或药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2.液体药品的取用(1)存放:细口瓶。

(2)取用仪器:胶头滴管。(3)取用方法:

①少量的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容器的正上方,不要让胶头滴管接触容器内壁(如下图Ⅰ);不要将胶头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②从细口瓶里取用液体时,应先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子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倒完后,瓶口应在试管口或仪器口刮一下,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留下来腐蚀标签(如上图Ⅱ)。

二、仪器的使用 1.量筒的使用

(1)量筒的作用: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2)量取液体体积的操作:把量筒平放,向量筒中倾倒液体,当倾倒的液体接近所需刻度时,应该停止倾倒,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要点提示

①量筒没有零刻度,且刻度由下而上依次增大。

②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如果仰视读数(比实际存在的)偏小,量取的体积数偏大;如果俯视读数(比实际存在的)偏大,量取的体积数偏小。

③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用来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用来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2.托盘天平的使用

(1)托盘天平的构造(如下所示):

(2)使用方法:

①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调节左、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可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③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0处。记忆要诀

使用天平先放平,两盘放好再调零; 左物右码莫乱放,潮腐药品玻皿盛; 从大到小加砝码,称毕依次放盒中; 记录正确收天平,需将游码拨回零。(3)使用托盘天平应注意的问题:

①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②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③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3.酒精灯的使用

(1)使用酒精灯应注意的问题:

①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要用漏斗,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如下图)。

②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灯壶容积的2/3。

③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如图Ⅰ、Ⅱ)。④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以防失火(如图Ⅲ)。⑤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如图Ⅳ)。⑥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2)灯焰:酒精灯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如下图),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利用酒精灯的外焰。

4.试管夹的使用

使用试管夹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套在试管的中上部。给物质加热时,手要按在长柄上,切不可把拇指按在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工具:酒精灯。

2.注意事项:(1)给物质加热时,若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拭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

(2)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如下图Ⅰ、Ⅱ、Ⅲ);

(3)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3.加热操作: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来回移动酒精灯或移动试管,防止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给固体加热时,药品应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冷凝水或药品中的湿存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炸裂);给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口向上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如图Ⅲ所示)

说明: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四、仪器连接

步骤: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

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靠近要插入塞子的一端),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如图Ⅰ)。

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

左手拿胶皮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如图Ⅱ)。

③在容器口塞橡皮塞

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如图Ⅲ)。

五、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刷工具:试管刷、烧杯刷等。

2.洗涤方法:先倒净试管内的废液,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再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需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试管损坏(如图Ⅳ所示)。

3.洗净标志: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4.放置:洗净的玻璃仪器应放在试管架上或指定的位置。

六、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及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1.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灭;钠、磷等失火用沙扑盖,重大火情拨打电话119。

2.玻璃割伤,先除去伤口碎片,再用医用双氧水擦洗,纱布包扎。

3.酸洒在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若是浓硫酸,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碱滴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5.酸或碱溅入眼里,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6.水银洒在桌面上,立即洒上硫粉,并打开排气扇。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1如何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

思路:实验观察是我们的一项基本素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性质是观察的重点。特别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更是我们研究物质规律的基本依据。

记忆实验现象是不容易的,但若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变难为易。我们可以根据 4

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化学实验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

探究: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手触摸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主要观察反应时的颜色变化,有无沉淀、气体生成,反应是否放热等现象。

问题2使用量筒时要注意什么?

思路:量筒读数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俯视或者仰视读数都会给量取带来误差,造成称量结果的不准确。

若读数时俯视刻度,会造成读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用这种方法量取液体时,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就会小于所要量取的液体。

若读数时仰视刻度,则会造成读数比实际值偏小,如果量取时采用这种方法,就会造成实际量取的体积大于所需要的液体的体积。可见在具体分析时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读数大,还是实际值大,这样才能准确的解决有关问题。

探究:量筒不是用来称量物质质量的仪器,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在使用前选择适当的量程(一般要略大于所要量取的液体的体积),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先将量筒放置平稳,液体在容器内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呈凹液面,因此我们在读数时要使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既不能俯视刻度,也不能仰视,否则会造成实验的误差。典题·热题·新题

例1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为了节约,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B.直接用手拿块状药品装入试管中

C.用细口瓶倒液体时,将细口瓶上帖有标签的一面朝外

D.在没有说明用量的情况下,取用液体药品1~2毫升,固体药品只要盖满试管底部。思路解析:本题是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考查。对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故A选项错误。取用块状药品应用镊子夹取,故B选项错误。拿细口瓶倒液体时,应将细口瓶上帖有标签的一面朝向手心,避免液体流下腐蚀标签,故C选项错。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答案:D 深化升华

科学和生活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有时也有严格的区别。生活中提倡节约,一般不会随便丢弃东西。做实验时同样也提倡节约,是指要尽可能少的取用药品,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即可,但用剩的药品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否则一般不能倒回原瓶,这是为了防止污染瓶中的药品。要注意生活经验与科学实验的区别。

例2小明在量取液体时,他首先将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得的数据如下图所示,然后他将液体倒出一部分,由于匆忙,他俯视液面,读得的体积为22 mL,则小明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20 mL

B.少于20 mL C.大于20 mL

D.19 mL 思路解析:如下图俯视会使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因此实际第二次液面高度低于22 mL,所以实际倒出水的体积大于20 mL。

答案:C 深化升华

一般需要读数的仪器,读数时视线均需与液面最低处相平,但对于不同的仪器,俯视或仰视时产生的误差是不一样的,对于量筒来说,俯视会使读数偏高,对于移液管来说,俯视会使读数偏低。在学习类似仪器的使用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

例3如图Ⅰ是某学生在称量NaOH固体时使用天平的操作示意图。

(1)若左盘上放有10g砝码,游码位置如图Ⅱ所示,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则NaOH固体的总质量为

克。

(2)其中的错误之处有(不一定填满):

。②

。③

。④。

思路解析:涉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与对错误操作的判断。由游码位置可知游码读数为3.2g,左、右盘错放时,实际被称量物质的总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0g-3.2g=6.8g;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有腐蚀性,故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答案:(1)6.8(2)①应该是左物右码,图中将砝码和物体的位置放巅倒了

②NaOH固体不能放在纸上称量,因为NaOH具有腐蚀性,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深化升华

本题涉及到托盘天平的使用问题,砝码和物体位置放颠倒一直是考查的热点,也是同学们经常出错的知识点。其实只要明确了天平的设计原则,这个问题很简单,天平的设计都是右盘+游码=左盘,即:砝码+游码=物体。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和砝码放颠倒,就变成砝码=物体+游码。明确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例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容积为30 mL,内盛5 mL液体的试管加热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量不超过2 mL C.将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芯上加热

D.试管内不管是固体还是液体,加热时与桌面都必须呈45°

思路解析: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而不是2 mL,若液体太多,不仅影响加热效果,而且沸腾后易溅出伤人。加热时不要使试管底部接触灯芯,以免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水平桌面应保持45°,而且要不时来回移动试管。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湿存的水倒流使灼热的试管破裂。

答案:A 深化升华

篇8:人教版初三化学空气教案

1.了解空气的重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

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4.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通过“磷的燃测定空气的含量,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o

教学重难点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工具

集气瓶、燃烧匙、吸管、水槽、塑料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于人类是如此重要,我们做一个深呼吸,那么我们便吸人了空气,空气对于我们又是如此亲近和熟悉,但是有谁摸着了它?看到了它吗?没有。那么本节我们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在,还要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

[提问]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提问。)

生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生2:吹气球,发现气球鼓起了,说明有空气了。

生3: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生4:夏天电风国转动,一阵风扑面而来,说明空气在流动。(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教师作总结。)

[提问]以上事实说明了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总结。)

生1:第一单元中“探究蜡烛的燃烧”实验说明了空气中含有氧气。

生2:第一单元中通过对吸人气体的探究实验说明了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生3:食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潮湿了;早晨的露珠;冷藏的饮料放置空气中外壁出“汗”等现象,说朗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提问]那么,空气中还含有其他气体吗?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

二、探究活动

师:下面呢,我竹j将分组实验,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分数。 (提示:可以自己自主设计实验,参考课本实验 2-1。)

师:我观察各小组设计实验,大部分用-蜡烛燃烧”进行实验探究,但是你们得出的实验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一致?不一致。为什么?想一想,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分析:蜡 十氧气≠二氧化碳十水,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一定的体积,所以结果会偏小,小于1/5。同时引导学生改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但又不生成其他物质的可燃物)liuxue86.com

篇9:初三化学教案人教版

析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有空气的一些常识,通知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一步的观察中,体会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课时教学目

标知识目标:

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学习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能初步辩别纯净物、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学习或理解有关概念。

2.通过空气成分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等方法,能自主得出实验结果,能更深刻地理解有关学习内容。为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打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树立尊重客观事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空气污染与保护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

3.空气的作用。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

难点难点:

1.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及原理。

2.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教法学法2

指导实验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介绍仪器和药品名称教师边演示,边讲述实验过程,动作要慢

2、熟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推测同此得到的结论。

教学过程

1、通过阅读P33页的图,体会物质性质与用途的联系

2、学生阅读,看图、分析这几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

篇10:人教版初三化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生产中常见化肥的主要成分及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认识合理使用化肥的必要性。了解常见农药的组成、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知道常见的防止农药中毒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走访等方式了解化肥、农药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肥、农药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知道合理施加的必要性;并知道化肥、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是建立生态文明的第一步。

二、教学重点、难点

化肥、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对人体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 [引入] [创设情景] 在农村地区,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常使用化肥与农药。请大家通过回忆列举几种常见的化肥与农药? [交流与讨论] 说说它们的作用? [新课]

一、常见化肥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总结] 常见的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使用化肥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作物生长所属要的营养元素。常见的农药有敌敌畏、乐果、甲胺磷等,使用农药的主要目的是杀死影响植物生长的害虫和杂草等。[展示] 类型 主要物质

氮肥 NH4HCO3、NH4Cl、(NH4)2SO4、NH4NO3 尿素[CO(NH2)2] 磷肥 过磷酸钙[ Ca(H2PO4)2 和 CaSO4] 重过磷酸钙[Ca(H2PO4)2] 钾肥 草木灰[ K2CO3 ] KCl [转引] 化肥秒当,不但可能降低肥效,还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请大家讨论第33页“各抒己见”,对合理使用已板结的硝酸铵提出建议。

[讨论、总结] 对于已板结的硝酸铵,绝对不能采用敲击的方法加以粉碎,可以将其溶于水后使用。

[讲解] 为了更好地促进作物的生长,有时需要将化肥混合使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将化肥混用有时可能导致肥效下降。例如,由于铵态氮肥显酸性,草木灰显碱性,将两者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反应,导致铵态氮肥肥效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常使用含氮、磷、钾元素的复合肥。

二、常见农药的组成、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转引] 目前使用的农药大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储存和使用农药时更应注意安全。请大家讨论有关农药使用时的几个问题:

1. 为什么盛放农药的容器不能随处清洗?不能用来盛放食品? 2. 在食用瓜、果、蔬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讨论、小结] 在使用化肥、农药时,应防止农药与皮肤接触,更应防止农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消化道。因此,盛放农药的容器不能随处清洗,洗涤液不能流入饮用水源,更不能用这样的容器来盛放食品。在食用瓜、果、蔬菜前应将其浸泡几分钟以除去残留的农药,绝对不[转引] 若不慎发生农药中毒事故,应立即清除毒物并送医院治疗。请大家完成第35页“交流与讨论”,解释所采用的解毒方法的原理。

[讨论、小结] 由于敌敌畏、甲胺磷等均为磷酸酯,性质和有机酸酯类似,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比较完全,但若用强碱会引起腐蚀,因此常用NaHCO3溶液洗肠。使用泻药的目的是尽快排出体内的毒物。

[讲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生态所所长高吉喜近日在“可持续农业:全球的挑战”论坛上指出,农业生产给中国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他说,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等的大量使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大气、土壤和水污染。具体表现在温室气体不断增多;重金属、硝态氮在土壤中累积,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地表水出现富营养化,地下水落石出则受到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

农业污染现状堪忧在农业污染的诸多成因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兽药以及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中所产生的畜禽粪便管理不利等都是重要因素。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问题严重

近年来,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化肥的使用量一直处于上升态势。2004年全国化肥使用总量已达到4637万吨,比上一年增长5.1%。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世界的1/10,但是,氮肥使用量为世界的30%,每公顷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5倍;磷肥的使用量为世界的26%,每公顷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86倍。使用化肥的强度平均每公顷达400公斤(太湖流域曾高达600公斤),平均使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使用上限的2倍,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水体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标准。

由于氮肥过量使用,未被植物吸收的部分,通过地表径流、淋洗和蒸发等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显示,每年我国有123.5万吨氮通过地表水径流到江河湖泊,49.4万吨进入地下水,299万吨进入大气。长江、黄河和珠江每年输出的溶解态无机氮达到97.5万吨,其中90%来自农业,而氮肥占了50%。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使用国,也是最大的农药使用国。1983年农药的使用量是86.2万吨,而到了2003年,仅仅十年时间,全国农药使用量就达到132.5万吨。在一些高产地区,每年施用农药30多次,每公顷用量高达300公斤,有的甚至超过450公斤,过量使用、利用率低的问题十分严重。1.水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1/5,而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及畜禽粪便的管理不利造成的农业污染,致使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对我国的水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根据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陕西等地的600个地下水样的调查显示,我国一些地区地下水正面临被硝酸盐(硝酸盐是氮肥、动物粪便、动植物尸体等中所含氮化合物降解的终端产品)污染的严重威胁。

2、土壤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由于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及污水灌溉等多种原因,一方面,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另一方面,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等物质的污染且情况严重。

3.部分农产品安全质量下降

目前影响我国农产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是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和硝酸盐污染。

4、农产品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出口不畅的主要原因和影响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农产品的质量问题。5.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1)恶性肿瘤发病率持续升高

目前,我国还没有直接的有关农村面源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报道。但是,现有可供研究的监测资料可以间接反映出农村生态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2)加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随着许多地方畜禽粪便直排水体,在加重水体富营养化的同时,也加重了当地肠道传染病的流行趋

(3)婴儿发生出生缺陷的危险性提高

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从1996年至200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农村高于城市。6.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一些农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出现了农作物减产,质量下降,甚至传统农作物无法继续种植的现象。农业污染还造成渔业、畜牧业、旅游业的经济损失。

农业污染给本已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的严重危害,从现象上看,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从本质上看,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粮食安全、甚至社会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课堂小结] 化肥、农药为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过度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因此,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与农药。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大力推广先进农业科技,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治理,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布置作业] P84-85:

上一篇:安徒生童话选集测试题下一篇:五四青年节歌唱比赛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