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4unit3学案

2024-04-25

模块4unit3学案(精选4篇)

篇1:模块4unit3学案

基本操作流程及要领为:

模块一:揭示课题

一般倡导简洁入题, 不绕弯子, 或直接板书课题。

模块二:自学交流

一、导学

导学提纲要具体, 要有导读、导思、导行的功效, 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如果新知内容单一, 一般为一次性导学;如果新知内容较多, 可分几次导学。

二、自学

学生按照导学提纲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自学可以是看例题、看注释、查资料、做实验, 发现疑难问题做记号, 做“试一试”或“练一练”中的题目并适时让学生板演。要尽可能让后进生板演, 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问题, 及时分类、梳理, 为下面的点拨、引导做好准备。

三、交流

可通过教师提问或学生质疑, 引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 师生点拨释疑, 适时补充、归纳、总结方法, 揭示概念和规律,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完成导学提纲的要求。交流要尽可能让学生畅所欲言, 必要时让学生争论;要分类评议, 便于归纳, 避免重复或遗漏。这样, 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要顺学而导, 做到:讲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交流中还没有掌握的内容, 或认识偏颇, 或易出错的地方, 学生通过自己自学交流能够掌握的问题, 坚决不讲。教师点拨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 而是要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模块三: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 即进行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基本练习是完成课本中的习题,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拓展练习要突出层次、适度适量, 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横向沟通、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数学文化的渗透浸润。

这一模块的教学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个学生是否当堂达到学习目标, 做到“堂堂清”;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基本题的练习, 形成一定的技能, 在此基础上, 把知识向深度、广度拓展, 提高学生深层次思维的能力,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效果。

“模块式导学案”的三个模块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教师在运用时要掌握一个原则, 就是要“以学为本, 因学定教”。因学情、课型、年级等的不同, 教师必须做出相应改动, 不要生搬硬套。模块式导学案并不忽视教师的角色, 不否认教师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存在的重要价值;要求教师充满智慧地承担更多重要的角色, 如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等。

篇2:模块4unit3学案

“导学案”承载着教学改革

“导学案”与传统的教案不同。传统的教案是从教师的“教”出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强调的只是传授的结果而非学生“学”的过程。而“导学案”的制定是基于学生的“学”,而非教师的“教”,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来。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代表着需要“达到”的目的地。“导学案”集中体现以“生”为本,以“学”为出发点。一份好的”导学案”既能承载学生的学习目标,又能强化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个学科知识的循环系统。它能保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并逐步升华为一种学习能力。

因此,对“导学案”设计模块的研究无疑将会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探索出新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合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导学案”是实践积累的结晶

“导学案”是一种新的尝试。面对这一新模式,笔者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借鉴了有限的范本,但更多的是,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如何让“导学案”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左右臂,通过一节节探讨课,笔者由最初的迷惑,到现在已经有一些成绩,经历了很多个日日夜夜的思考。

笔者以《一夜的工作》为例,先后有三四位老师以阶梯式的无私,传递着交接棒,笔者站在前一位老师的肩膀上,将“导学案”的研究和运用进行下去——

第一节课告诉笔者,“导学案”不同于前置性作业,不是简单的预习;第二节课,笔者知道了“导学案”,导在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路人,更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同伴,是学生学有所得的呈现;第三节课,笔者又知道了,“导学案”诸多问题和环节模块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点,结合过程的可操作性,完成的实际有效性,要求更加务实,去掉那些繁琐的、华丽的雕琢,呈现一个本色的语文课堂……随后便又有了《猴王出世》《和田的维吾尔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日渐成熟的“导学案”设计。

可以说“导学案”的试用,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加有条理,更加有效,用最短的时间,促成学生最大程度知识的积累,能力的锻炼和形成,它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这些作用的获得肯定离不开一份好的“导学案”的设计,这需要设计者仔细钻研教材,积极扩充课外知识储备,观察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明确当堂的学习重点,科学严谨的教学设计,这些才是后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般“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笔者力求每个“导学案”的分量适宜,既不能过简,也不能过繁,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通过一节节研究课的实施开展,我们不断地从课堂中发现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反馈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易稿、改稿再改稿的反复实践,我们最终确立了以“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当堂反馈——课后拓展”四环节为主的导学模块,同时辅以“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问题我解答”“学习成效我知道” “我的积累齐分享”的个性化副标题,使学生由被动的“我听”,变为积极的“我学”。

为了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还尝试在“导学案”中设计“方法小贴士”“温馨提示”“特别推荐”等栏目,以帮助学生产生高质量、高效率的学习效能,体现“主体张扬”“兴趣持续”“交往真实”“思考质量”“生成能力”。

“导学案”为语文教学带来活力

有了这样的“导学案”模块编写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它能被学生接受以及提高语文学习素养吗?为了科学地把握学生在这一实验期间变化,我们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选取了实验对象,并设计了用来检测实验结果的检测项目:兴趣、储存量,“导学案”展评,学科成绩等,其检测的工具有调查问卷、检测表,测试题,“导学案”展评,形成性试题。检测的方法包括调查记录和阶段测试。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导学案”,需要的是老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不怕苦,不怕累的钻研精神,才能取得今天的成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已广泛实施和运用,它独有的优势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活力,同时,也不能忽略传统语文教学为我们所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师”与“生”的交互作用里,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导”与“学”,才能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爱学、想学的课堂。一切都在发展,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语文教学的领域是广阔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去探索,使学生们为它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地魅力所吸引,诱发其说与写的热情,培养其感知美的能力,才能使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不断更新。

篇3:模块4unit3学案

一、学案教学的优点

1.学案教学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由于性格、兴趣、生活环境的影响,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特征,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合理的个人经验的内化。在编写学案导学时,就应该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例如在学习《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时,可应用“抢盐”风波这个材料设计两个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1)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抢盐”风波这件事情,给我们哪些启示?设计的问题具有梯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不同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2.学案教学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学案教学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张扬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机会,他们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产生兴趣,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从而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时,可提出:(1)隐私和隐私权有什么不同?(2)警察对监狱中犯罪人员寄出的信件进行检查,是否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让学生就这两个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3.学案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案指导下,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内容更清楚,学习方法更有效。对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通过精讲点拨帮助解决,这样就能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时预习检测:(1)什么是隐私和隐私权?(2)公民的哪些个人秘密属于隐私?学生通过课外预习基本上掌握了本课内容,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了很大作用。

4.学案教学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学案的编写,不仅需要教师对课文内容及其知识结构、每一单元、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熟记于胸,还需要教师搜集资料、精心设置问题、思考教学方法,实时备课,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因此,学案教学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学案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案教学流于形式,使用率低。

2.学案设计质量差,造成资源浪费。

3.不同阶段的学生使用规格和形式一致的学案。

三、学案教学改进的措施

1.学案教学贵在“导”,而不是“练”。在编制学案时容易出现一种错误倾向,即将学案习题化,把知识点细化成对应习题。学案教学核心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先自学,而自学必须强调学法。因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案设计要重视学法指导的编写、学习目标的明确,每一个学案都要有教师提供的详细的学法指导,包括记忆方法、思维方法等,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自学。

2.学案教学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学案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问题的设置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而不是做个旁听者——听教师讲或其他学生讲。

3.采用电子导学案代替纸质导学案。现在学校普遍有电子阅览室或电脑房,许多家庭也有电脑。教师可以将编制的电子导学案放在学校网上或FTP上,供学生在学校或家里使用。这同样可以发挥纸质学案导学的作用,又避免了印刷纸质学案导学造成的极大浪费,节约了大量财力。

篇4:模块4unit3学案

单元模块化教学应该体现“整体性、活动性、开放性、主动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从整体策划单元教学出发,着力组织各类教学活动,全力开放学习场所,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努力寻求学科自身和学科间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培养,同时将分散各篇课文中的情感因素聚“点”成“块”,使学生能够体验作者情感并将情感内化为自身行为的能力。

学案式教学,首先要明确学案的真正内涵,所谓学案,简而言之,应该是为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学习过程设计。它包括学习目标设置、学习内容解析、学习基础评估、学习策略设计、课前预习方案、课堂学习流程、课后反思总结等环节。

学案编制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编制的应该称之为导学案,二者不能混淆。

学案式自主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协作学习(讨论和交流),并引导他们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面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编制学案,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体系出发。对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情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对单元教学进行模块化的设计,从而明确提出每篇课文学生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完成预习,做好问题记录。根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质疑辩论;教师适时点拨,精讲释疑,同时设计评价方式,适时检测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及时调整教学流程。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新教材编排的类聚原则,基于课程标准的解读,确定单元学习目标。通过一至两篇课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的示范点拨,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单元中其他课文。并将阅读鉴赏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将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从语文学科的整体性和系列性出发,精简教学环节,缩短教学进程,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真正做到“把方法教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一“写人记事散文”单元为例。

一、课程标准解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鉴赏散文的主体要求是:

1.“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通过指出写作顺序、说出详略、划分层次来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归纳文章段落要点和文章结构特点包括线索、照应、过渡等来概括文章中心意思,从而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就是要帮助学生结合作者和作品的时代社会背景,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能够从不同角度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文本作出个性化的、合情合理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质疑。

3.“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就是要指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语句和自己喜爱的细节、场景描写、以及重要的抒情议论段落,体会作者在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所表现的性格特征。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评价质疑、展示分享。

本单元所选文章都是回忆性、纪念性的文章。这些课文都包含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揭示了人生哲理。归根结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写人记事散文的一般特点,掌握学习这类文本的一般方法和切入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刚刚学习完了第二单元“古代叙事散文”,知道了解背景知识对理解文本的重要意义,着重训练了提要钩玄的读书方法,对学习本单元有帮助。同时,在第一单元“现代诗歌”中运用的在反复阅读中,发挥想象,品味语言,从而感受溢于作品中真情的方法也对学生学习本单元有帮助。

2.学生在第二单元中,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理解掌握大量的文言知识,容易疲倦。本单元三篇文章要么写悲惨忧伤之事,要么写名人趣事,学生易于读通文本。

三、教学目标

1.独立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

2.明确本单元三篇写人记事散文在选材上的典型性、深刻性及真实性等特点。

3.通过分析典型事例等方法,了解文本中主要人物形象特点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通过品析语句,体会语言表达效果,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评价。

5.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字典、网络等工具,独立疏通整理文本中相关的字音、字形和词语;了解作品所涉及的作家及相关背景知识,做到知人论世,为分析理解作品做准备。

6.学生能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按照单元要求独立完成每课的“自主预习成果记录案”;能够掌握常用的梳理文章思路的方法,如按照时空变化、情感变化、事情的发展、描述角度变化等;能够理解在写人时,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典型性格,选择典型的材料,了解选材与写人的关系。

7.通过品析文本,掌握运用描写、对比烘托等写人的常用方法。

8.通过阅读品评,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培养高雅的艺术趣味。

9.通过鼓励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来帮助学生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完善自我人格,加深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四、评价方式设计

1.通过查阅每课的学生“自主预习成果记录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2.通过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梳理本单元字词等基础知识,形成测评卷,限时检测,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情况。

3.通过片段作文写作一,检查学生对选择典型材料来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的方法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确定其一个典型的性格特征,能够选择典型恰当的材料来写。

4.通过片段作文写作二,在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选择典型材料突出人物典型性格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在写人时对描写、对比、烘托等方法的掌握情况。

5.通过学生自学读本上的《怀李叔同先生》《金岳霖先生》《普通人》三篇文章,检查学生对学习写人记事散文的一般方法和切入点的掌握情况。

五、教材处理

1.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掌握梳理文章结构思路的一般方法,了解写人时要选择典型材料突出人物典型性格,并学会运用描写等方法让人物形象生动、品析语言。

2.难点:将学习写人时要选择典型材料突出人物典型性格,要学会运用描写等方法让人物形象生动等。

3.补充资料:读本《你的微笑》中“高山仰止”“芸芸众生”单元中的文章。

六、学习流程

(一)师生共同研读单元提要,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了解本单元主要的学习方法。明确学生在自主预习时要关注的知识点,即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二)确定学习本单元的课型

1.单元导学课。以教师为主导,编制导学案。师生共学《记念刘和珍君》,联系单元学习目标,讲方法、讲思路、讲要点,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解决本单元所遇到的问题;

2.单元群学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小狗包弟》,以小组为单位编制学案,学生运用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学到的方法开展组内互学,全班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点拨,评价总结。

3.单元自学课。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自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生独立编制学案,组内释疑,全班展示,分组质疑,学生相互补充、评价、总结。

4.单元写作课。设计片段作文,当堂完成。要运用单元所学立意、构思、选材和语言特点、写作方法,进行及时演练,做到读写结合,要有目标、有要求、有反馈。

学习《记念刘和珍君》后,完成片段作文一: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人,确定其一个典型的性格特征,选择典型恰当的材料来写,300字左右。

学习《小狗包弟》后,完成片段作文二:发挥想象,补写“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他......”的情节,300字左右。

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后,要求运用本课中学到的抓住细节描写来写人的方法,修改作文片段一或者片段二。

(三)按照学习目标,学生自主预习,完成“自主预习记录案”。

(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学习目标,合作学习“自主预习案”中涉及的相关知识,解决部分疑难问题。选择本组准备在全班讲解的知识点,分工合作,按照要求制作学习案。

(五)教师审核各组的学习案后,由课代表排版印发。

(六)学生全面预习下发的学习案,研究针对本组知识点的讲解方法,准备全班交流展示。

(七)基于学生自制的学习案,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展示,互动质疑。

(八)师生共同总结。

单元模块化的学案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师生共同解析课程标准,共同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共同商议单元学习的安排,共同编制学案,包括单元内容的取舍、单元评价的实施。单元的内容不是绝对客观的知识体系,而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单元目标也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而是师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参考,随着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情感、行为的变化而可以进行调整和重构。当一个单元模块结束,教师和学生会获得全新感受的体验,获得在教与学的互动中达到崭新境界后的满足与喜悦。

上一篇:卸料平台施工方案下一篇:离职信(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