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魏书生

2024-05-18

读魏书生(共10篇)

篇1:读魏书生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心得体会 早就听说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教学二十多年,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的点化,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高,班风积极向上,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最近我有幸拜读了他的《教学工作漫谈》,体会颇深。

在班级管理机制中,我们的日常工作缺少坚持,因而我们也缺少了成功。魏书生成功,在于他单纯的想法。“我非常愿意当班主任,为了当班主任我从工厂来到学校……”,而这也正是我们许多班主任所缺失的。这本书真是给了我们班主任一盏路灯。在书中,魏书生告诉我们:班级就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我们班主任应该努力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多互动,少互斗,多学习,少批评,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说得多好啊!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干好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才能使我们的班集体团结向上,共同奋进。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其中我重点阅读了《班级管理要科学与民主》这一章,因为我觉得自己在班级管理中还有不少欠缺,读完这一章,我感觉班主任道路豁然开朗,魏老师班级管理的两大点,一靠民主,二靠科学;民主四段,科学三段。民主第一段,叫做一个当老师的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第二段建立师生互助的关系,互相搀扶着,帮助着,度完这段不太长的人生;第三段,叫做发展学生人性中美好的部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第四决策过程要民主,班级怎样管,语文怎样教,课堂怎样,怎样更加活跃,更加适合同学们的需要,都大家共同商量。科学分为三段,一建立计划系统,二建力监督检查系统,三建立总结反馈系统。三个系统,互相制约,互为条件,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的管理的网络。班级管理上了民主和科学的轨道,班主任就越当越好当,大家也学起来越学越高兴,越学越自由。我们所教的小学生这一方法虽然不是很适合,但是管理班级也得用科学与民主的方法。

回望自己管理的班级,总认为学生太小,不懂事。我对他们倾注了所有的爱,为他们牺牲了多少休息的时间,可他们毫无感觉,不能体谅。有时自己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可学生照样若无其事,不知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几个捣蛋鬼,处处与你作对。细想之下,这也应该是自己管理的败笔,没有引导学生去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体谅人,没有让他们形成这些良好的品质,没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不能体谅老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我想在今后的管理中我会借鉴魏老

师的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原谅学生的缺点,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的思想,对学生倾注深深的爱和满腔热忱的责任感。因为只有爱学生,才会为学生当前的健康成长想奇招、妙招和实招;只有对学生有责任感,才会对学生未来的幸福明天找准支撑点和出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解放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

总之,“不能奢望在学生荒芜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淌几滴汗水,就能收获丰硕的自我教育的果实。只有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地坚持下去,学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如魏老师所说,只要我们用心去爱事业,爱学生,爱平凡的小事,爱平凡的课堂,用心去研究我们的教育教学,去反思我们的教学,“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信我们的教育教学终会见证奇迹。

篇2:读魏书生

蒙自市第二小学

罗娅敏

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我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始于2013年3月,当时是我调入二小以来第一次担任班主任,对班主任的工作很迷茫,在朋友的推荐下买来了魏老师的这本书,细细品读完,就仿佛是与名师进行了一次近距离的交流,魏老师的人格魅力及对班级的管理方法深深吸引了我,直到现在,一有空我就会拿出这本书来品读其中精彩的片段。现将我读这本书的感想浅谈如下: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分为八章,其中有关于给班主任的建议,也有如何培养学生,特别是如何对后进生转化的建议。通篇看来,魏老师的管理班级的观点就是要平等、要民主。他从来都把学生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和每一位学生对话、交流,总是用“商量”贯穿他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使学生从心底认同这个班级,认同班主任,自主的树立起真正的主人翁意识,真正让班级处于“自治”的状态。魏书生在书的自序中写道:“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读完这段话.我一下子觉得“班主任”这三个字是那样的神圣而高贵,班主任的形象在我心中也越来越高大,痴痴地觉得自己不能愧对“班主任”这三个神圣的字眼。书中“尊人者,人尊之”,“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这些内容强烈地震撼了我。他是确确实实地在育人,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做人,他的教改,他的思想,他的班级管理,他的一切,都是真真切切地从学生怎样做人开始的。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筑好了思想教育这一“地下工程”,知识之树也就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了,也就水到渠成了。

魏老师对班级的定义很精辟:班集体,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变化于斯。在其中时,关心她,爱护她,为她吃苦,为她的荣誉奋斗;离开她后,留恋她,想念她,回忆她,魂牵梦绕着她„„这怀念的感情经过滚滚滔滔的时间长河的冲刷,非但没有消失,反倒经年累月越积越深。许多人逾到老年、晚年,对其思之逾切,念之逾深。班级就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可以说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要比在家里长很多,一个星期有5天的时间在学校,班主任就是班级50多个学生的家长,肩上的重任不言而喻。所以在真正担任班主任工作之前先要学习如何当好班主任,魏书生老师在书中给了我们很好、很切实的建议:班主任要努力改变自我。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

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人定胜天,人改变了,环境也就改变了。魏书生老师刚开始也埋怨过环境,但后来他首先改变了自己,然后学校彻底改观,成为省重点学校。想想我们应该更加的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作为新老师首先也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等着环境来适应我们。在龙湾中学,人才辈出的地方,新老师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良性竞争,都那么的优秀,而且学校也是新建成的,需要成绩来证实自己,我们的压力自然而然也跟着提升了。但如果我们不去努力,不去改变自己的观点,那唯一的结果就只有落后了。柯校长有句话我记忆特别深刻:“水平不够时间凑”。我们也只有把心融入教学中,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新的集体,不断的努力,好好专研,才会有所进步。我现在能做好的就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各项工作,不断的向其他老师学习各种他们身上的优点,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没有更好,只有最好。

二、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

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容易使人成为一个成功者。

其实教师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可以是传道者、“严母严父”、“兄妹”、也可以是心理咨询师等等。我想如果我们老是以一种高高在上的传道者姿态自居的话,成功离我们是相当遥远的。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情况应当有不同的角色。

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合适的角色和学生沟通,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在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换位思考可以减轻很多负担和不必要的烦恼;比如上课时我们是传道授业者,晚自修答疑时我们是解惑者,学生遇到生活问题时我们是他们的朋友,学生心理有问题时我们是心理咨询师,有时甚至我们也可以是学生的学生。在某方面有可能他们比我们懂得更多。

三、多互助

班主任常常觉得那些班干部、好学生能帮自己做工作,而那些淘气的学生就不是助手甚至是工作的阻碍了,这样的思考问题就真的容易把助手逼到对手的位置上。

我们必须坚信,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他毕竟是青少年,他的内心深处一定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丑恶与真善美并存的世界。

不管学生多淘气,当他站在你面前时,你都要坚信,他的内心深处便潜在着你的助手。你要穿透学生那使人生气的表情,看到他广阔的内心。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其实每位学生都应该有他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如有些学生成绩很好,考试的时候他的价值就体现了,但有时工作不积极,只顾学习,对班级管理不大理会。有些学生成绩很差,但体育运动很好,在运动会上或其他体育比赛上总能给班级争得荣誉。实际上班级的学生都应该是班主任,学校的“小助手”,评价一个学生除了学习成绩,作为一个“人”而言,其他品德同样不能少。我想一旦我们和学生建立了互助关系,就会进入左右逢源的教育境界。

四、少互斗 独木桥上二人相遇,谁也不肯相让,于是二人在桥中对立着,坚持着都想当胜利者,其实此时,他们已经都是失败者了,先退回来让对方过去。首先他们都已成了鼠目寸光,低层次的人;其次,他们都已失去了想要得到的东西,抢先过去的那段时间,并且不知已失去了几倍于那段抢先过去的时间。

五、多学习,少批判

魏老师认为批判培养了吹毛求疵的坏毛病,使人变得孤独,而且很容易学坏,失去相互学习的机会,而且浪费了生命。

用学习吸收的观点看待别人、看待学问、看待事物,会使人变得强大、乐观、胸怀开阔。不管你有多少缺点,不管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反正我们要学习那长处,要把别人的长处变成是自己的长处,这样每个人才会有真正的发展。班主任的做法和观点常常会影响学生,比如老师的一句口头禅也会变成学生的口头禅,老师的一些话学生也会深深地记住脑子里如果老师变得攻击性、喜欢批判指责的话,学生也会纷纷效仿,班级就会显得乱了。所以在平时如何引导学生少批判、多学习,大家相互学长处,长处越来越多,同学间的关系越来越好,班级的管理自然而然就会好了。

六、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

我想很多的工作能力都是可以培养起来的,只有试过了才会知道其中的奥秘,而增强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多抢重担,少推卸责任。人的工作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件事情都是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只有在舞台上演出了,才知道舞台的精彩,才能锻炼自己,挑战自己。虽然可能刚开始不会很出色,但我想随着实践机会的增加和学习的深入,定能成为一名成熟的班主任。

七、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

一位班主任积极乐观,笑对人生,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

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那如何提高笑的能力?魏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首先要多做实事、对别人要一片好心,与人为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特别要少想一些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但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渺小;对待人生的不幸要用笑来使它减半;平时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唱几首歌,采用拖拉法,冥想,并且善于寻找欢乐。

篇3:再读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书育人, 这是传统的教育理念, 但魏书生做得尤为好!他的教育实践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在大力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 重读魏书生, 仍有其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概括起来就是12个字:“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下面笔者就他的“六步教学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定向

定向就是确定每一课的学习重点, 即确定教学目标。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确立学习重点, 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方法, 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我就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经过预习和对教材知识点的梳理, 学生会十分清楚这一课有多少个基本知识点, 然后就各个知识点进行比较筛选, 自然就能找出这一课的学习重点, 甚至难点。这种学习重点、难点并不是别人强加的, 而是学生经过看书、梳理、比较自己确定的, 自然记忆十分清楚, 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二、自学

在历史教学中, 只要确立了每一课的学习重点, 也就确立了记忆的重点, 学生学习、作业也就有了针对性, 这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提高了学习效率, 也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学生面对教材不知从何下手的问题。例如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一课, 其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两个教学目标, 以往都是由教师呈现给学生, 而引导学生自学历史, 则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课前的导读提示很快地预习一下课文, 然后引导学生确定这一课的知识目标: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 了解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紧接着教师用课件出示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让学生自学课文, 然后出示老师设计的辽、西夏、北宋的建立简表 (内容包括建立年代、建立者、民族和都城) 导学案 (也可以是课件) , 当学生完成填表后, 可让学生上黑板展示一下自学成果 (也可以让学生说, 教师用课件展示)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就是根据教材顺序让学生讲述陈桥兵变的故事, 了解契丹的兴起及辽与北宋的关系, 也可以让学生用课本剧的形式讲述“澶渊之盟”, 最后,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谈谈对“宋辽和议”的看法, 至此, 第一板块学习结束。

第二板块:“宋夏和战”。可让学生互动交流, 议一议:西夏为什么由多次向北宋大举进攻转而向北宋议和?议和的内容是什么?结果怎样?进而让学生探究: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以及两次和议的影响, 从而提高他们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通过对辽、西夏与宋的战和关系的史实了解与归纳, 让学生认识到和平与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同时通过对契丹族、党项族的发展和变迁及其与汉族的密切交往, 认识少数民族对奠定祖国的辽阔疆域、开发边疆地区、促进社会的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 从而建立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观念。

三、讨论

讨论即合作学习。例如学习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这一课, 有的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1.为什么宋高宗不想让岳飞等抗金将领收复北方?2.为什么说岳飞只能称为抗金名将而不能称为民族英雄?3.岳飞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今天的和平年代怎样发扬岳飞的这种精神?像这类的问题难度都比较大, 不进行合作探究学生个人难以做出回答。即使合作探究了, 学生也不一定能做出正确回答, 这时教师就应该直接做出回答。以前我并不赞成合作探究这种学习形式, 也不赞成提出这样难度极大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 我认为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即浪费时间, 也达不到预期效果。但通过学习, 我的看法有所改变, 它毕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但落实这一环节, 需要学生高度的自觉性, 面对部分心浮气躁、懒于动脑、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来说, 这一环节还是很难落实的, 要真正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合作探究, 需要学生具有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探究精神, 严格说来, 没有思考的学习, 没有问题的学习,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因此合作探究变得越来越有现实意义。

四、答疑

答疑是指分组讨论仍没解决的问题, 则提交全班讨论。学生如果会, 则由学生解答, 学生不会则由教师解答。像魏书生所说:“在答疑时, 可提出教学重点所列的问题。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读书时发现的疑难问题, 倘若这一疑难带有普遍性, 教师可以回答, 倘若无普遍意义, 且无深究的意义, 为了节省课堂时间, 则跟个别学生讲明。”我个人认为教师最好不要设计一些让学生很难回答的问题, 而要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难易适度的问题。

五、自测

自测即自我测验, 这一环节, 以前通常叫作巩固复习, 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教学环节, 现在也叫学习成果展示。一般都限定时间, 使全班学生进入竞技状态, 用三四分钟时间, 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就历史课来说, 自测即当堂巩固练习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最好将这一环节制作成课件, 以便节省教学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六、自结

自结即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所学知识, 也就是对这一课的学习内容作出总结概括, 进一步强化记忆。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经过这种再回顾、再复习, 重点知识得到强化, 知识记得也会更加牢固。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 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 通过这一环节, 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由此, 我们不难看出, 魏书生始终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篇4:读魏绍昌所编晚清作家资料

一、考订精审。这是这两本书的显著特点。例如讲到出版源流的时候,能注意到初版、再版、出处等演变情况,并能从中作出比较的研究。

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电术奇谈》在何时、何处连载、出单行本,书中都有考证。蒋瑞藻《小说考证》所署的“缺名笔记”,这“缺名”的“笔记”究系何名?又系何人所作?魏绍昌同志都查出原始材料,并指出蒋书收录有所删节,同时还对作者有所介绍。《书繁华狱》记李伯元有关文字仅前段一百零九字,后段文字与李伯元无关,但因本文经鲁迅引用,阿英同志又误传本文曾记李伯元写过《繁华梦》、《李连英》等著作,影响较大。为澄清史实,让读者得见全貌,特将全文收录,在编者附记中又能做到要言不烦,很有说服力。

作者根据史料作出的一些判断是严肃认真的。如《<官场现形记>的写作和刊行》一文,就正是通过使用大量的材料这样的方法和途径,论述了自己的看法,并对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有关记述,提出了异议。又如,对《繁华梦》和《冰山雪海》的订伪工作,也都有根有据地提出自己的结论,匡正了别人的错误。

二、论断慎重。一九○三年世界繁华报馆印行的《官场现形记》初版本卷首之序,未署作者名,以后各种版本皆不载。此序到底出于何人手笔,阿英、孙楷第、郭绍虞、罗根泽诸家论述纷纭,各有所指。编者自己考订了源流,但在缺乏佐证的情况下,对别人的论断,决不草率否定,而是采取慎重态度,录以存疑。在吴趼人同辈回忆录中,徐枕亚称趼人“酷嗜阿芙蓉”。但郑逸梅曾为文记述过趼人痛恶鸦片。趼人自己也著有短篇小说《黑籍冤魂》,极斥鸦片之害人。面对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编者坚持客观科学态度,无所偏袒,采取两说并存、留待继续研究的态度。又如,《<文明小史>评语》和《<活地狱>评语》的评者是否是作者本人,编者不作主观臆断,《湘绮楼诗十四卷》中关于《梦伯元》诗作于何年等问题,不持大胆假设的态度,而是留以待考,都说明编者对待资料工作的慎重态度。

论断慎重,并不等于处处存疑,事事待考,或姑并存之,不提出自己的论断。事实上,只要材料充分,該下结论的,编者总果断地提出自己的结论。除前面谈到的几个例子外,指出一九一四年七月上海古今图书局出版的《新庵笔记》中记吴趼人所作《还我灵魂记》,应为《还我魂灵记》,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等书均据此延误,这种果断提看法以证人误引的态度,也说明编者的治学精神。

三、搜罗资料方面较广,凡触及作家生平各方面的记述,能找到的都尽可能搜齐。我认为搜集作家有关资料,不能仅限于他们的文学活动,有关他们的社会活动的记载也十分重要。只有全面地搜集一个作家的生平、思想发展和社会活动乃至亲友关系等等有关记载和资料,才能对一个作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这两本书便是这样。李伯元和官场素有往来,对其黑暗内幕了解透彻,是他写作时的好素材。但又怕开罪他们,甚至印刷费用还要向他们借贷,则下笔谴责就不能不有所考虑。根据这个情况想来,《官场现形记》的许多败笔大概与此不无关系。

四、这两本书还记录了和作者同时代人的不少回忆文字。为了获得这些可贵的资料,编者曾多次走访了吴趼人、李伯元的亲友和后人,记录下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例如李伯元的堂弟李锡奇关于《官场现形记》是和李伯元的身世及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说法,对研究作者及其作品无疑地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又如吴趼人的生前友好钱芥生、堂弟吴植三等人,尤其是其女儿吴铮铮回忆她母亲冯宝裕的谈话,弥足珍贵。

是不是说这两本书已完美无缺了呢?当然也不是。

我们肯定这两本书的考订精审,是从这两本书的基本成就而言,至于缺点和不足之处,当然也还是在所难免的。比如《谐文目录》所收谐文三十七篇,是否全系李伯元一人之作,尚须进一步考订。据我所知,其中《破被篇》是舒位的诗创作。诗篇见于《瓶水斋诗集》卷十。舒位是清代嘉庆年间极其有名的诗人,与王昙、孙原湘有“三君”之称。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瓶水斋诗》条,对此诗也极为推崇。我估计,李伯元生前看到过这首诗,因非常喜爱而抄下,人死了以后,人们搜集遗物,见系作者笔迹,遂误以为是作者本人的诗创作。类似这种情况还有。

鲁迅曾经讲过这样的话:“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于说梦的。”对参考资料有所抉择,是可行的,但对作家本人的作品,应愈完善愈好。吴研人小说十二种,只选刊了《黑籍冤魂》、《立宪万岁》、《人镜学社鬼哭传》三种。其实,除一般通行者外,他的短篇小说,都是极为难得的。尚且这些短篇,自宣统元年(一九○九年)七月由上海群学社出版后,从未再版,今天要读,已属不易,如能全部辑入,读者、研究者必会欢迎。

在《李伯元研究资料》一书中,鉴于李伯元和茂苑惜秋生欧阳巨沅的关系不同寻常,两人形同一体,不可分离,所以编者就将他的材料也集录一起,作为第十辑,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是相比之下,在《吴研人研究资料》一书中,我们却没有看到有关周桂笙的材料。其实,吴趼人和周桂笙当时的合作,被称为著译两重镇,而且彼此校注作品。他俩不仅在友谊上是至好,同时在文字上、工作上的关系,也不同平常。因此,集录一辑有关周桂笙的资料,似乎也属必要。凡此种种,不一一赘述,这或许是编者有什么难处所致,然而我们认为,这方面的材料,对吴趼人晚年的思想和创作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篇5:读魏书生

皋虞小学

何心超

读魏书生“教学改革、经验研究”有感

通过读魏书生先生的书,让我明白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要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每一位教师要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改变教师的课堂专业生活方式,通过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使之掌握课程开发的技术。教学是一种育人、求知的探求,是礼仪教育工程,是学生自我发展为宗旨的自我完善主体化指导体系,教学应以人为本,但系统、准确、灵活、巧妙地传授知识更不容忽略。

现在需要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文化水平,教师的才干和具体操作能力,将创新教育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借助教育理论可以使日常教育实践反思全面化、系统化、深刻化,从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让学生在探求发展完善中贴近生活,吻合于生活。在实践中体验探求,创新发展,完善的教学思路。这首先要相信自己我行,并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教学手段新颖,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倡导学生联想、想象,这是学生思维的翅膀,激发学生的观察、发现、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学生动脑思维的全过程,也是学生认知的全过程,达到了提高智力的目的。

教师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方面,教师既应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应该是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还要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从而发展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总之,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

魏书生先生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当前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汇重要契机,当前和今后,一方面要从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高度认识和指导师资的培训工作,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特别要引导中小学教师从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和内容深化教师职前教育改革,在教师职前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力求,教师应适应于创新教育,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加强终身学习,增强自身修养和涵养,把握育人渠道、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落实措施,做一个合格的新型教师。

魏书生先生的思想帮助教师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解新课程的改革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重大变革,促进广大教师了解新课程、理解新课程、增强课程改革的信心,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并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实践的浪潮之中。

魏书生先生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

篇6:读魏书生有感

曾治琳

这段时间看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可以说是补充了心灵鸡汤,心里减轻了点工作十几年的职业倦怠;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不是那么头疼,只是想找方法,怎么样让它变得更好;对自己工作时间的分配,也常常提醒自己要向效率看齐。这本书我认为真的不仅仅是适合班主任看,适合每一个位为着教育事业而战斗的人。下面,我从三方面说说阅读感悟。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教书这么多年来,在乡下和城里的都工作过,我不是一个牢骚很多的人,但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会在心里暗示自己,这不是我的错,是环境、是学生、是学校的问题。在工作的时候,我从来不追求出类拔萃,总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总说,“乡下的孩子就这样,基础不够扎实,读书氛围不够浓厚”;在城里工作的时候,总说;“城里孩子怎么总这样,娇气吃不了苦,不好教。”心里总在暗示自己,你负了责任就可以了。至于想办法想的比较少,如何改变自己和超越自己,更是动脑筋动的少。读了这本书,我明白,要多交流,多观察,多看书,多学习。办法总会有的,放开心怀,这是一个美好的明天。第二点,高效学习有方法

这本书让我明白,首先,做事要有时间观念,背一首诗,同学们要多长时间?写篇文章要多长时间?做一篇阅读题,要多长时间?要让同学们有时间观念,按照时间来做事,同学们心里会清楚,是自己做题前找东找西,还是自己做题时中途发愣,让同学们找出原因,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下次才会有提高。

其次,我比较喜欢,魏书生说的用好边角料,早上起来路上背15分钟的英语书,中午演算15分钟到数学题,晚上看20分钟的课外书,那么你一天就比别人多学了50分钟。如果,一天天的坚持,这真的是个很可怕的数字。而这种习惯很好,他会懂得如何惜时如金。第三点,个案处理个性化

在教学处理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他真的让我很头痛,有时也会让我很被动,气的真的不想管他了。在心里不知暗暗骂了多少回,没良心的东西,死不悔改的人!但是在慢慢的摩擦过程中明白,其实每位学生都有软肋,他总有怕的事物,有的人害怕在同学们面前丢脸,她害怕把她的检查贴出来;有的人害怕父母,如果告诉她的父母,他爸爸可能会把他打死的;而有的同学只是缺少疼爱,你不要骂他,只是关心她,对她好就行,他慢慢心里就会接受你;而有的同学一直和你作对,只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很优秀,而你一直不关注他,不表扬他,他缺少学习的热情。所以上课会和你作对。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多揣摩,多交流,总会找到突破口的。

篇7:读魏书生有感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

祝铭阳

去年的时候班主任在一起搞了个经验介绍,有的老师就介绍了魏书生的一些教育方法,当时我很有兴趣,马上就向谷主任借了看,这学期我又让学校给我买了这本书,细细品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但它言词恳切、入情入理,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心悦诚服。

魏书生是全国有名的特级教师,担任校长与书记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班的语文教学,一年平均外出开会达4个月之久,却从不请人代上一节语文课,他学期之初即进行期未考试,一学期教材他用30多课时就讲完了。他不批作业,不改作文,但他的学生在升学成绩却能比重点中学平均高7.8分。这样的教学效果,另我感到非常钦佩。

看来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读完这本书,我也确实有了很多启发,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去认真学习与实践的。这本书中有好多好多吸引我的地方:

我最喜欢的还是他的一句话:“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态度。” 做班主任不能选择学生,什么学生进来,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们尽心尽力,问心无愧,积极面对学生的实际状况,总有一天,学生会提高,会进步的。魏老师说得好:“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我很自然的回顾起自己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工作不顺利、压力超负荷时曾有过急躁、埋怨,的确出现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的想法或者说是不平衡心态的现象,却不懂或者不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善于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读过魏老师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一短文章后,由此我也深深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比如说,对于差生,就不能总抱怨为什么他那么不听话,就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面对现实,坦然地面对班上的后进生,才能自信地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是魏老师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书中这样说道:一个班集体更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集体便可能有什么。既然是一个小社会,就应该有一个管理问题。而魏书生老师管理班级,靠的就是两大点,一小点。两大点:一是民主,一是科学。一小点就是引导学生强身健体。在这两大点中,民主是基本的指导思想: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创设平等参与的机制,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和谐、主动的发展。学生能处理的事,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的信赖就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境界。而科学则是魏书生老师管理班集体的法宝:一起制定详尽而切实可行的“班规、班规”;自愿而明确的“责任到人”。简单而负有深意的“错误说明书”。这几种做法我都用过,制定班规,班级每个人的责任岗,用纸写清贴在讲台前让学生写行为说明;确实给班级管理带来好的效果。

最后我特别佩服魏老师激励、鼓励后进生的方法。魏书生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后进生,原来只考8分,他一步一步鼓励他,给他自信,引导他,使他一步步提高。当他得八分时,魏书生鼓励他:“你课听不明白,作业也不做,还竟能考到8分,不说明你有点儿天赋吗?”接着魏书生又对他说,“这张卷,除了会的8分,还有哪个不服气啊?有没有不服气的题?”学生就说:“卷子中拼音我能行。”于是学生就狠做拼音的题目。就这样,经过学生的努力,老师的鼓励,分数渐渐地提高了。后来学生竟然考到了及格,真是质的飞跃。我不由得感叹于魏老师教育艺术的炉火纯青。对于差生来说,其实他也不愿意考这些分数,他的智力本来就差,如果教师一味地责怪他,他会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成绩更会一落千丈,教师要正视现实,就像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说的:差生恒在,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智力超群,只能引导鼓励他努力学习,激发他学习的兴趣,使他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

篇8:读魏书生

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合作者与促进者,不仅自身要具备一桶水,还应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善于与学生和谐融洽相处,碰撞知识的火花,促成学生与自身的成长,还应善于和同行以智激智,以诚换诚,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特别是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以及教育观念的比翼齐飞,从而建构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综观现实,却给人一种沉重感。 甲老师教学观念曾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堪称本校一流,课堂教学熠熠生辉,深得领导和学生的赏识和喜爱,可谓意气风发。 但是,一到了经验交流会上,该老师的言辞就变得简约,闪烁其辞,言不由衷,似乎毫不保留地将经验传授,自己将会落伍,从俗。渐渐地,同行疏远了他,他变成了教学中的独木舟,缺点和偏执亦日见显露,但他视而不见,仍自我陶醉。于是,他亦由教学的佼佼者变成了庸手,没有了长进,有的只是固执和狂妄。这种现象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现实中可谓屡见不鲜。因此,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是该将教师“束成一团”、齐头迸进的时候了。这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仍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推进素质教育,达成教育强国、科教强国的需要。那么,我们如何作到“束成一团”呢?

一、有容乃大,文人相重

自古以来,文人之间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陋习:文人相轻。同行之间互相轻视,互相瞧不起,有什么长处或极尽遮掩之能事或极尽挖苦嘲讽之本领。总不能相互包容,甭提共同提高了。见了利益总是寸利必争,不能静下心来想想:这一点利益我该不该得,我的功劳是不是比他人大,我的能耐是不是比他人强,别人几经起伏有没有过这样的荣誉。魏书生在他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总结出了一套养生之道:“松、静、匀、 乐”。这让他超越了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如果一切都如过眼云烟。我们这样损人又害己地争名夺利到头来有又能风光几时? 历史上的帝王多风光,但历史又记住了几个?如果能这样,我们教师就会从民族大业着想,抛却蝇头小利,精诚团结,互通有无,和谐共进。教育教学观念将会日益先进,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会日见精进,毕竟一加一大于二,何况属于知识精英的群体。这样,学生幸矣,教师幸矣,国家幸矣,民族幸矣。

二、善于协调,推波助澜

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要发生质的变化,内因是根本,外因是诱导。教师是一个个具有独立思维和较丰富知识的个体,如果就凭教师自身的素养将整个教师群体高度凝聚,发挥出团体的智慧,从而发扬光大祖国的教育事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如前所述,教师之间往往是文人相轻,互相看不起。这样,作为该团体的领头人——校长,就应该担负起协调的职责,就象关羽一样, 将所有的老师“束成一团”。如何协调,愚以为有四:

首先是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安排。教育家魏书生说过:“能让副校长作的事,校长坚决不插手,能让教导主任作的事副校长也不能插手,能让班主任作的事情,管理者坚决不插手。这样,各施其职,就能各尽所能。”全局一盘棋,教师是棋盘中一子。管理者如能像魏书生一样了解清楚每一位教师的优劣长短、喜爱个性,将其安排到适合该老师的岗位上,让老师们在岗位上得心应手,发挥最大的潜能,并放手让教师各施其责,学校的工作将会搞得蒸蒸日上。切忌任人唯亲或凭自己的喜恶爱好将老师随意安排或在教学中事无巨细横插一脚。如果这样,这盘棋将是一盘散沙。毫无生趣,学校工作亦将低迷不振。

其次,日益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教学水平。一些管理者理论水平特高,给教师们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这不是那不足,这该怎么做那该怎么办,说得老师们汗流浃背,自信心一天天消耗怠尽。可是,从未见这些管理者激情洋溢地在课堂上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十足的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试想,这样的管理者能让教师进步、团结吗?所以, 作为管理者应该身体力行,将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带动教师共同提高,推进学校的教育事业前进。

再次,蹲下身来,促膝谈心。其实,老师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你放下架子,平等对待,诚心交流,尽最大努力满足老师的一些合理要求。作为管理者,应该有宽大的胸怀,不嫉恨老师的一些牢骚话,想老师所需,解老师所急,多用时间和老师们谈心,或私下交流,或群体讨论,或书信往来。这样, 距离短了,心拉近了,隔膜拆除了,没有了拘谨,没有了顾忌。关系融洽,何谈教育不振,事业不顺?

篇9:读魏书生书籍有感

我第一次知道魏书生这个名字是1996年上教育学院时,当时学校组织我们观看魏书生教师的一节观摩课的录像。那节课是在石家庄第一中学做的观摩课。当时就觉得这位教师普普通通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在听课呢?而且当时河北省教育系统的领导和教育家及特级教师等都在听课。当时就是感觉他上课和别的教师不太一样,好像是和学生在交谈一样,给人的感觉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当时对魏书生教师了解就知道他一人身兼38项职务。我就觉得这个人一定是个“神秘”的圣人。

后来毕业后,每天忙于教学和生活,也就淡忘了对魏书生教师的关注。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有一天看到一位网友转载了魏老师的书籍。这个熟悉的名字使我感到倍感惭愧。这么多年来,我所读的教育书籍实在是太少了。我曾经崇拜的魏书生教师的书籍拜读的就更少了。于是,我就在网上下载了关于魏老师的教育视频,利用晚上的时间用心的学习魏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方法。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平凡与伟大,他的思想言行朴实无华,让我有了颇多的感触,也给了我启迪。

一、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充实自己

魏书生教师曾经是工厂的工人,为了当一名教师,他向教育局提交了150次的申请。为什么魏老师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呢?他的成就离不开书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它包含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魏老师不仅是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师,他还是盘锦市教育局的局长,同时,还身兼数职。越是对魏老师了解就越觉得他真是太厉害了。每天上午魏老师忙事务,下午,魏老师不让任何人打扰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来学习。魏老师的教育书籍不是占用休息的时间写的,而是在教室里完成的。在教室的最后有魏老师的办公桌。学生在前面学习,魏老师就在教室的后面写自己的论著。在教育局的走廊里也有魏老师的办公桌。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离不开他常年的不断地学习。是啊!聪明的人往往是博学的人,愚昧的人往往是无知的人,不好好学习基本的知识,要想获得智慧是不可能的。和魏老师相比,真是觉得惭愧。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觉得自己真的学习的太少了。要让自己的工作不断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就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充实自己。没有知识,头脑空空,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创新还需要信息,需要信息储存、筛选,信息越多,对创造越有利。所以工作要想创新,就要靠多读书,多学习才能获得。想想自己平时的工作,也许我目前的工作任务比较繁琐,可是这些都是学校给予我锻炼的机会,我要好好的把握住,多挑重担,多学习,多锻炼自己,这样才会逐渐成熟起来,成为一名朴实的合格的教师。

二、学会生活,过丰富、充实的人生。

魏老师说得好:“生活像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反过来,你哭它也哭。一位班主任积极乐观,笑对人生,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要笑对人生,做一名乐观的班主任,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自己„„”

作为一个班主任,每天都要与班上几十位学生打交道,处理大大小小的事件,反反复复中难免会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如果你常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烦,那只会使自己陷入苦恼中而无法自拔,甚至进退两难。那该如何使自己保持一颗“不为烦恼所困”的平常心呢?魏老师自有高招,那就是多笑,怎样才能做到“多笑”呢?他谈到几点做法:如多做实事,对别人要一片好心,与人为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要少想自己一些无法改变的弱点等。从中不难看出,这“笑”并不是一般的笑,这“笑”是一种胸怀,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当我们以一种豁达开阔的胸襟看到一切时,什么烦恼、痛苦,也只能是我们丰富的生活中不唱主调的调味品而已。笑对人生可以让你充满生活的勇气,积极进取,品尝到更多的生活快乐与生活的意义,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丰富、充实。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书育人融为一体。

魏书生认为:教书必须育人。教师如果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这书是不可能教好的。如果我们的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让学生们的思想随意发展,一旦不良思想侵入,就会贻害终生。

魏老师为了孩子们能写好文章,就领着他们去祭扫烈士墓,可回来后一部分孩子却说写不出来。于是,魏老师就想了个办法,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他们听。可是哪知道这些孩子连写字都成问题。无奈之下,魏老师就降低了要求,让他们把不会写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出来。然而,这些孩子中有的连拼音都不会,此时,魏老师没有像一般老师那样数落他们,而是再一次降低了要求,拼音不会写的字就画圈,就这样孩子们的第一篇作文就完成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但怎样理解这“教书”的含义呢?是不是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事大吉了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历经着种种的变革,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多。于是,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仅于此,教师更成了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使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是学校的参与者,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更是自身幸福生活的创造者。

每一个教师也在教学中逐渐探索着,寻求着更新更好的教学方式,也总结着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也许我们有许许多多的理由而忽视了学习,可能真的无形之中丢掉了许多教育背后的东西。这次拜读了魏书生老师书籍给我带来了很多深思。

读魏书生书籍有感

篇10:读魏书生心得体会

通过对“漫谈”的学习,结合自己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有这样两点体会:

1、班主任权利无限小,责任无限大

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纽带,班主任的工作决定着学校工作的成败;班主任的工作决定着学生的命运,班主任老师的一言一行,迁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不管对于学校还是对于学生,可以说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做班主任也好,做老师也罢,但求问心无愧。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力争干好,用心了,干不好也无可厚非。不妨记住这样一句话,借用姚明的队友肖恩巴蒂尔为匹克代言的广告语:我相信,梦想不是空谈!我相信,付出必有回报!我相信,汗水能换来喝彩!ICanplay!我觉得班主任心中应有这样一种理念: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2、调整心情,痛并快乐着

上一篇:海关稽查条例解读下一篇:振奋士气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