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日志

2024-05-06

社会调查报告日志(精选6篇)

篇1:社会调查报告日志

社会调查报告日志——影响校园不和谐因素

4月25号

天气

今天天气非常不错,对于报告,以前或许弄过,不过并不是很正规,所以这次让我感觉稍稍有些麻烦,不过没关系,什么事情都是慢慢尝试开来的。在之前社会调查报告题目上报后,开始备案和构思。首先当然要从整个调查的背景和意义出发。所以我开始找资料和思考。希望这此报告能顺利完成

晚上通知调查组内同学开会讨论,确定社会调查报告的方向及调查对象,调查时间,调查方式,包括范围,大家对调查内容进行积极讨论,并提出许多看法及意见,当然还有一些疑问我们尚且没完全弄清,像问卷调查方式或是访谈方式的选择,照片的拍摄注意事项,报告的注意问题及格式我们都一知半解。

之后我四处找人了解报告的写法,问卷的内容设计,规格及注意事项,还有照片拍摄的要求,规范及数量,问了很多人,最后终于从弄过的学姐处确定了上述的问题。有时我也会询问再弄调查同学的进况以期了解得更加清楚。

最近晚上自己一直在查资料,确定搜索对象然后一个个查下来,晚上都能查到十一、二点,有时真觉得这个比读书还累,没办法,抱怨并不会有什么用,继续fighting吧!满世界的百度谷歌开始了,逛网站,浏览贴吧,凡是能找的地方我都会去,颈椎开始痛了,脖子要掉下来了,手也酸了,吃不消了,睡觉吧,不然明天起来要黑眼圈了呀

4月28日

天气

由于之前制定调查计划,并进行修改完善,确定各项日程表(主要是大致时间)以及各事项先后顺序,前两天和组内同学讨论通过并且每个人都分配好各自任务,组织整理资料,编辑,拍照,修改及完善的分配,还有问卷的分配同时规定完成的大致时间,我主要承担了资料及照片的工作。

今天趁着有时间加上天气不错,出去做问卷,问卷是组内同学设计的,包括单选及多选还有论述,看起来是经过精心安排的,问题简单易懂不需考虑太久,比较切合实际能够反映人们对我们课题的看法。

上午我12点到了教学楼平台处,然后开始拿出问卷干活了,走到下课的学生人群中问道:“你好,请问能占用您几分钟时间吗”“不好意思,我是大学生,能不能帮忙配合一下做个问卷呢”在人来人往的熙攘中发放抽查,大多数人赶着匆忙的脚步,不太愿意停留下来花时间填问卷,并对问卷显示出兴趣,略有所思地答了起来,碰到不太确定的会斟酌一小会儿,答完后笑着把问卷还给我,看得出是认真参与的,我对这些人也非常感谢,回报以善意真诚的笑容。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也越来越大了,汗珠流过我的脸颊,流过我的脖子,浸湿了我的衣衫,渐渐地,我不断移动着,从这头跑到那头,虽然很累很热,但看着问卷一份份发出,有一份份收回来,心里还是蛮欣喜的。

下午转换了问卷调查地点,在自习教室中调查,依旧很吃力,但是执着的信念和热情支撑着我,在人流中又穿梭了两个小时,终于把问卷搞得差不多了,收工了!今天的成果还是蛮可以的5月5日

天气

今天所要收集的资料和问卷及其他文件都已经齐了,这两天联系组内的人,让大家按之前分工整理,修改。与此同时我也确定了报告的正式写法。

问卷大家分头做的,地方不同,效果不尽相同,需要罗列数据进行对比参考,总之,报告的撰写与总结任然让人很不轻松。回想起这几天大家做问卷,查资料,没少白忙,在太阳底下跑来跑去真的很不容易,还要问东问西,打电话看资料,遇到挫折和麻烦也很多,在那些地方辗转往复,还有一些不那么愉快的事情。当然,不付出努力是不会有回报的,这个道理我们都懂。现在看看,过程是艰辛的,但收获是值得的。

这几天,我们晚上讨论各自调查状况,白天继续未完成的东西,最后,进行资料的整编阶段,根据报告提纲,帅选合适的内容,并组织行文和结构,这个做起来也挺伤脑筋的,报告的数据要不要放进调查报告,我们也讨论了很久。最后再重新编排,加班加点,算是把一篇报告弄出来了,也是凝聚了我们的心血跟汗水。

另外打电话问了其他人调查报告怎么样了,全都弄的焦头烂额,特别是最近才弄的,不少人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弄起,有些人则淡然处之,不以为意,但我想每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选择不一样,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执着而不放弃,那也没有什么可以懊恼或者后悔。不管怎么说,这个结果我们已经很欣慰了,能不能通过我们不知道,但至少我们已经努力了,既然努力了,剩下的事情我们也不想多想。

篇2:社会调查报告日志

电气三班杨湘勇 主题:食品安全调查

调查目的:

1.了解食品安全现状,总结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

2.了解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反应,掌握民众的需求。

3.了解管理部门对食品安全的责任,吸取有效地管理经验。调查地点:县城中的工商部、卫生部及县城中学。

调查时间:2天人数3人。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问法、观察法。

走访过程:

第一天: 今天天气并不合人意,但阻挡不了我们积极的情绪。我与伙伴在约定点相聚后,经过一番讨论,整理出行动的计划,为活动 的有效进行作好准备。由于对食品安全的了解浅显,我们的准备也有些唐突,于是在网上花了2个小时,搜集了一些有效资料,经过整理分析,为下午的采访做好了准备。

下午,经过午饭的休息,上午的准备,我们三人满怀自信的走进工商局。经过一系列的询问找到了谢局长与彭股长还有一些其他相关工作人员。当然,我们开始有些紧张,但谢局长的热情缓解了紧张的气氛,我们从容的把事前准备好的问题向他们提问。如食品安全政策,现象及处理方法、部门职责,县城制管的难点与热点中国食品现状与县城食品安全现状,今昔对比与对中国食品现状等的看

法。他们也亲切地为我们解答,我们同时也记下笔记,更重要的是得到了食品安全法资料及与领导的合影,这为写调查报告提供了有力依据,经过一系列的问答,我们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时间也过去了2个小时,天色已晚,感谢局长的合作,我们喜悦的离开,开始准备第二天的活动。

第二天:由于第一天的基础,今天大家也来的早且目标明确,于是经过短暂的商量,便开始实施问卷调查。问卷已经准备,缺少的是行动,而这次的目的地是我们的母校,这有助于我们有效的采取问卷调查。同时大家一路上都讨论着讲稿词且对象是准备高考的高三学生,肯定不能贸然去做,我们也正好碰上他们在上课,但同时也让我们有些时间准备。终于等到了下课,我们立即抓住课间休息时间,把问卷积极地发给4个班,由于时间紧急,来不及回收,于是我们 也等了一节课,幸运的是同学们对这次活动有力地支持与合作,回收问卷情况很是满意。接着大家趁热打铁,抓紧把结果统计出来,得到了一份满意的数据表,上午的时间也过去了。

下午:大家继续开展活动这次我们把目标锁在小摊与超市,因为它们是经营食品的场所,也是调查的关键。我们用观察法,查看了一些食品的标签,用手机拍摄了一些食品安全的隐患点,同时我们也亲自品尝了一些食品,体会到了县城中食品的状况及现象。随着观察的完毕,这次活动也接近尾声,剩下的是总结与统计。

结论: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的安全关系到居民的健康饮食,影响到社会的道德与管制。通过这次的调

篇3:社会调查报告日志

光明日报北京1月10日电(记者李苑)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光明日报出版社共同主办的 “中国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之《中国节日志》丛书(共200卷)首批10卷发行仪式”,10日下午在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举行。

2009年,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中国节日志”项目启动,计划用5至7年时间,于2016年完成。该项目是由国家首次发起的全国范围的节日志调查,旨在对传统节日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准确、真实、全面地记录。目前已展开了132个课题组,参与该项目的专家学者总人数达1500余人,涉及调查点共有800余个,专家学者大多由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人员构成,主要来自各地高校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其中80余位负责人具有博导资格。

该项目的“节日”主要指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庆典、祭会等,是具有群体性、周期性以及相对稳定的内容和程式的特殊时日。在调查的基础上,选取我国各民族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含节会和重大祭祀)约150个,以节日立卷编纂,按照统一的学术要求和体例进行调查和书写,预计整个 《中国节日志》内容约6000万字,出版将达200卷册。

篇4:社会调查报告

被调查对象:本地籍未成年人

一、基本情况

Q,男,1996年出生,汉族,B市人,职高在校学生,曾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缓刑期间再犯罪。

2014年3月4日14时30分许,Q在其学校教室内,趁人不备盗窃同学放于桌兜内的金色苹果牌iphone5s手机一部。

二、成长经历

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Q出生后主要由奶奶照顾,到学龄后在奶奶家附近上小学,平时学业主要由姑姑照看。据Q及其父亲描述,在他小学5年级时父母离异。父母离异时考虑到他的感受,向Q隐瞒了一段时间,他是后来从姑姑处得知的,父母的离异给当时的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我把眼睛哭坏了,在医院住了三天”,Q称,自己学习有一定的惰性,同时因为家庭的原因,自己的学习成绩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但是家里对他的学习比较重视,尤其是姑姑,曾在他初三时花费近十万元给他报班补习功课。“那段时间学习还行,有提高,考个高中应该是没问题”。但是在临近中考前,家中发生矛盾,Q称自己的情绪受到较大影响,“坐在考场里想起家里的事脑子一片空白,大半张卷子没写”,也因此中考失败。后Q选择到某职高就学。Q曾于2013年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此次案发时他还处在缓刑期间。

三、个体状况

(一)个人综合特质

Q身体状况良好,未见异常。在认知和心理方面,Q描述自己平时是个较开朗的人,在职高上学期间老师认为他较其他同学懂事和积极,并且人缘好能服众,所以让他担任班干部。但是在父亲印象中,Q不太爱说话,“不知道他想什么,麻木”。父亲的描述与其自述在外和在校的情况截然不同,这与家庭对其心理状况缺乏了解,以及他与父母缺乏沟通有关。Q还表示,自己有时候“会犯糊涂”,其父亲也称“他做事不过脑子”,此点应归纳为Q思维和处事习惯较简单、片面,缺乏理性思考。Q表示,在上职高后,自己习惯在他人面前突显自己,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比别人强”。

(二)个体生活习惯

在生活和行为习惯方面,据Q描述,家里在花钱方面管的比较严,在上学期间家里给的零花钱很有限,例如上职高后,父亲每周三和周日会分别给他50元钱,用于在校吃饭。除此之外,姑姑和母亲有时候也会给他一些零花钱,有时姑姑给的会多一些。Q的父亲称,Q“手里留不住钱”,缺少节制,平时手里有零花钱了,或是嫌家里的饭不好吃叫外卖,或是买饮料等,在家长眼中存在浪费的情况。Q的父亲称,他很少向家里提要求,“因为他知道有的要求我们不支持,他就不敢说”。在初三时,Q经朋友介绍结识了一些社会青年,其中多数人既不上学也没有工作,整日无所事事。Q称,跟那些朋友混迹在一起的那段时间,自己常和他们去网吧、台球厅、KTV等场所,也曾和他们一起参与打架,后因参与抢劫被司法机关抓获并处罚,判处其缓刑一年。Q及其父亲称,在被判刑后,他的行为改变较大,每天基本保持学校、家、健身房,三点一线的生活作息,“健身卡是姑姑给办的,让我没事去锻炼锻炼”。

(三)法律法规认知状况

Q称自己此前知道盗窃属于违法行为,但是他在事发时没有考虑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当时脑袋是糊涂的,什么也没考虑就拿了,我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拿他的手机”。Q称,事后他曾想悄悄将手机交还被害人,但没有找到机会,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自己设法变卖更换了一部新手机使用。Q称,此前虽然涉嫌抢劫,但是觉得自己有迫不得已的情形,并且自己发挥的作用较小,加上没有被羁押以及后来的缓刑,他觉得自己此前对涉罪“没有太当回事”。此次被抓获并羁押后,自己才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有了直接而深刻的理解。

目前Q认罪悔罪态度良好,认识到自己此次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性,对自己的行为给被害人和家人带来的损失及影响感到歉疚和后悔,并希望表达歉意。

四、家庭及社会关系状况

(一)家庭状况

Q自小一直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由奶奶、姑姑照顾较多。爷爷奶奶早年离异,爷爷居住在某区,后来父亲为了方便照顾爷爷,搬去和爷爷共同居住,Q则仍在奶奶家居住,“上学近,比较方便”。据Q父亲称,他与Q的母亲在孩子5年级时离异,Q由父亲抚养,其母亲每月支付一定生活费。两年多前,Q的奶奶去世,此后Q跟随父亲,与爷爷生活在一起。目前Q的父亲有了新的对象,双方居住在一起,Q称其阿姨。据了解,Q的父亲为出租车司机,月收入两三千元。母亲此前曾干个体,经营过美容店等,目前在与朋友创业从事教育咨询方面的工作。总体而言,Q的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在家庭成员关系和教育沟通方面,据Q描述,他印象中爷爷和父亲脾气比较急,而母亲也比较要强,“属于女强人”,并且爱唠叨,在一起居住时家中经常发生争吵。即使父母离异后,母亲还因为探视他的原因跟奶奶起过冲突,Q曾为此感到烦恼。在家中,Q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较长,与奶奶关系较亲厚。其次是姑姑,因为姑姑对他的学习和生活不遗余力的照顾。但是据Q及其父亲描述,姑姑的教育方法有时不当,曾经动手打过Q,事后后悔向他道歉。“姑姑管得严,但是对我是真好”。在与父母的关系方面,Q表示,与父亲缺乏良好的沟通,父亲对他的想法并不了解。Q上职高后,“基本不在家吃饭,回到家就在自己屋里不出来,听歌玩游戏,没有交流”。在母亲方面,Q觉得此前自己对母亲的说教和她的处事感到不耐烦,但是随着自己慢慢长大,观察到一些细节令他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关爱,“现在的感觉和以前不一样了”。

(二)社会关系状况

在访谈初期,Q表示,在初三之前的社会交往群体较为简单,朋友基本都是发小或在校的同学,平时在一起的主要活动就是一起邀约出去在各自住家附近或是朋友家中玩。在初三临近毕业时,Q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帮社会青年,Q称与这些朋友交往并非完全出于自愿,“有点受胁迫的感觉”,因为这些朋友无所事事,常去学校或家附近“堵他”,让他无法回避。而且跟这些朋友在一起时,他们不时会“给我几下”,“有一次踢我把我弄烦了,我把踢我的人摁到墙边,他们后来才没怎么招我”。据Q称,此前所参与的抢劫行为也是这些朋友去找他,要求他给找个人“切点东西”,“我要不找他们就该找我了”。在与社工交流过程中,Q虽然向社工表示自己对这些朋友的一些言行举动和生活习惯感到厌恶,但是自己与这些朋友又关系密切,常一起出去娱乐场所,并一起参与打架。

随着访谈深入,Q反思自己在交友方面的问题。Q表示,自己在初三和上职高后,慢慢接触到一些行为较闲散的在校学生和社会青年,其中不乏具有打架、抽烟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Q称,自己对这些学校限制的行为“没有什么感觉(不反对)”,并且逐渐发现“我认识这些人,和他们在一块,别人看我的感觉都不一样了,觉得我自己还挺厉害的,别人也不敢怎么招惹我”,于是接纳了这些朋友,也接纳了他们的不良行为,“慢慢变坏了,没有底限”。由此可见,Q在与这些朋友相处时行为习惯受到他们较大影响。

五、回归社会状况

(一)本人对今后发展的期望

Q对未来有一定的规划。Q希望自己能有机会继续完成学业,“家里让我上职高肯定还是想让我继续学,参加高考”,“如果不能上高中,今后也可以通过自考什么的继续学,反正家里肯定不希望我就这么步入社会”,“我自己也觉得,如果就高中水平,在社会上也找不到好的工作”。目前Q较担心自己面临的处罚结果会影响自己今后上学。

(二)家庭及社会关系对其将来回归社会的支持态度

目前Q的父母已得知其此次发生的盗窃行为,为了不对其爷爷的身体造成影响,Q的父亲暂时向其他家人隐瞒了此事。在沟通过程中,Q的父母都表示对其回归社会持接纳态度,同时希望社工能够多对其进行疏导,帮助其纠正自己的问题,家里也会尽可能地做好对他的引导和支持工作。Q的父亲在一次会面时表达的支持态度给Q带来较大的触动,有助于改善目前较疏离的亲子关系。

(三)其他社会支持资源

社会工作者是Q可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之一,在帮教过程中,社工与Q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通过社工与Q的沟通,能够帮助其进行自我剖析,正确地看待和评价自己,同时帮助他调整自己的行为。

六、综合评估意见

(一)此次违法行为因素分析

通过与Q的多次访谈,以及对其父母的调查了解,本报告认为导致其实施此次违法行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Q称,自己此次实施盗窃是因为一时冲动,“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拿别人的东西”。但是根据Q的描述,他自身缺乏明晰的是非观念和良好的规范意识,没有严格的行为界限,所以也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有效约束。这些认知特点和思维习惯对Q此前和此次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2.根据Q的描述,他出现认识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变化是在他初中和职高阶段。在此期间,他经历了家庭结构的变化、重要家庭成员离世,加上青春期的年龄特点和父母的简单的教育方式,Q与家庭的沟通越来越少,直接导致关系的疏离,家庭也因此出现对他了解和引导上的空缺。家庭环境是导致Q出现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

3.由于家庭关系疏离,Q在家庭环境中感到“孤独”,进而通过朋辈寻求支持和陪伴,因此在初三和职高阶段,Q在外结识了形形色色的朋友。在和这些朋友玩乐、相处的过程中,Q感觉到融入这个群体带给自己的好处,例如陪伴、虚荣心等方面的满足,也促使他接受了友伴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与不良友伴交往对其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4.据Q的描述,此前他虽然因抢劫被判处缓刑,但是在司法流程期间自己一直处于取保候审状态,使得其没有深刻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强制性,进而使他在此次行为时产生了一定的侥幸心理,导致其此次违法行为的实施。

(二)回归社会的不利因素

1.Q性格特点和处事习惯较为冲动、片面,缺乏明晰的是非观念和原则立场,行为自律性较差。

2.Q此前存在不良社会交往,与这些不良友伴的紧密关系容易对其回归社会带来行为风险。

3.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影响,Q此前与家庭的关系较为疏离,缺乏沟通,造成家庭在教育监管方面的疏失。

(三)回归社会的有利因素

1.目前Q对自身违法行为具有良好的认识和反思,认罪悔罪态度良好,对此次行为的违法性和严重后果有了较直接的认识,对法律的敬畏感有所提升,回归社会的思想基础较好。

2.Q的家庭对其回归社会持接纳态度,能够为其回归社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管环境。

七、帮教过程及效果

(一)帮教问题

1.Q性格特点和处事习惯较为冲动、感性、片面,缺乏明晰的是非观念和原则立场,行为自律性较差。

2.Q此前存在不良社会交往,而他的交友需求与其和家庭的关系有直接关系,需要加以调整。

(二)介入过程

社工自2014年3月开始对Q进行帮教工作。期间Q羁押于看守所,社工与Q进行帮教访谈七次。2014年3月10日、5月5日、5月8日、5月15日、5月19日、5月29日、6月16日,社工与Q进行访谈。

社工与Q的父亲联系时,其父表示目前不希望Q的爷爷得知此事,因此拒绝了社工进行家访的要求。由于其父亲工作较忙,帮教期间社工主要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进行社会调查和家庭支持工作,并在家庭教育方式方面加以引导。帮教期间,社工共与Q的父母进行较深入的电话访谈六次。由于Q及其父母未能提供学校老师的联系方式,社工未能到其学校了解情况。

(三)帮教效果

1.在访谈中,Q表示“我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拿别人的手机。我自己也会去想原因,但是想不明白,而且想起来就烦,就不愿意再去想了”。在帮教过程中,社工借用生命线等习作,通过回溯Q的成长经历和关键事件,帮助其探索自己的成长轨迹。经过引导,Q逐渐深入剖析自己,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经过反思,Q表示,自己以前没有明晰的是非观和原则。Q认为规则只要有人没遵守,那自己也可以不遵守,而且从他的感受而言,只有规则符合他的利益,他才会去遵守。Q意识到,自己以往没有明确的行为界限,才会导致自己接连发生违法犯罪行为,“经过这一次教训也有好处,至少能让我知道什么是底限”。在帮教过程中,社工与Q探讨了规则制定的依据、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等,帮助他树立良好的规范意识,取得了一定效果。

篇5: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日志报告

今天我们对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关于心灵感悟的讲堂,教导他们要学会理解长辈的良苦用心,懂得感谢父母的付出与关爱,指导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对父母的爱与感谢,并以写信的方式传达给父母,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认真地写出了他们想表达的感情。之后又安排了音乐、绘画、舞蹈和日语课程,课下,我们也加入到他们的娱乐活动中,和他们玩起了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我们几位支教老师也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自己付出的收获。每天听着学生们一句一句地叫着“老师”,遇到困难或不高兴,也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原来,这就是老师这个职业的伟大之处:身为一名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关心学生的全面成长;我们不仅是他们的朋友,更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孩子学习的过程不应该只是老师的一味灌输,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认真分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只有紧紧把握时代发展潮流,才能实现教学水平质的飞跃。

7月13日,今天是三下乡支教的最后一天,我们十几位支教同学早上早早的起床,迎接这激动但又充满离别悲伤的时间。

早上9点左右,我们在__县小侯希望小学迎来了来自__师范学院和__县等各位领导以及各位家长。在各级领导视察校园结束之后,同学们集结在少年宫活动的教学楼前参加了商丘师范学院外语学院与__县小侯希望小学的实践活动基地揭牌仪式,大会上由__县领导和商丘师范学院校领导以及志愿者代表上台发言,并签署合作协议。大会结束后,各级领导观看了各位小学生组织的文艺汇演。期间,各位领导向优秀小学生捐赠新书包并由学生为领导佩戴红领巾。最后,小侯希望小学的马校长为所有学生发放学习用品和面包。

篇6:社会调查报告日志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步入大学就等于步入半个社会。我们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受风吹雨打的花朵,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笔财富。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在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国家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出谋划策。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了解社会,深入基层,深刻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此次实践之行,是系科给了我学习实践的机会,是系科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信任,我们作为国家的后继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发展自己,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才能对得起养育我们教育我们影响我们的祖国。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使同学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尤其是我们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往往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的不很理想。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就是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原先理论上欠缺的在实践环节中得到补偿,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在短短三天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但我们选择了坚持。我们把淮师人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社区,把淮师学子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区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丽的印象。七月,我们走进火热社会,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这是爱的奉献,这是我们的无悔选择。七月,我们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曙光城也给社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多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已在我校蔚然成风。

这个假期我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去实践,而是在一个亲戚开的店里帮忙,过的十分充实。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它让你开阔视野、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回味无穷。也对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电脑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广大青年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服务大众的重要形式,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次假期实践我以“善用知识,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丰富假期生活”为宗旨,利用假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实践中检验自我。这次的社会实践收获不少。我认为以下四点是在实践中缺少的。

一.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认识更多的人。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工作的机会不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与同事的沟通也同等重要。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二.在社会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在多次的接触顾客中,我明白了自信的重要性。你没有社会工作经验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的能力不比别人差。社会工作经验也是积累出来的,没有第一次又何来第二、第三次呢?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会中要克服自己胆怯的心态。开始放假的时候,知道要打假期工时,自己就害怕了。自己觉得困难挺多的,自己的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使自己觉得很渺小,自己懦弱就这样表露出来。几次的尝试就是为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如哥哥所说的“在社会中你要学会厚脸皮,不怕别人的态度如何的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工作时间长了你自然就不怕了。”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尝试过吃了亏就害怕,当你克服心理的障碍,那一切都变得容易解决了。战胜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有勇气面对是关键,如某个名人所说:“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

四.工作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知识犹如人体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为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能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000字(二)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广州大学20名,中山大学1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

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000字(三)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时间,让我们的生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总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儿女,子孙们的帮助。那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让辛苦的老一辈人们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

在此次走访中,我认识了一位叫王成的老人,他现在已经65岁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过军人,年纪大了之后由于家里子女忙碌没时间照顾他。他告诉我说他小时候的生活相当贫困,家中子女又多,父母根本就顾不过来,很多事都是自己学会的,自己从小就懂得很多,后来父母不在了就自己慢慢一路走来,直到现在,如今生活好了,自己在这里没有人照顾,子女也不关心,他感到很失望。老人的一番话让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倍加珍惜。

在这个村中住着很多家中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还有没有了亲人和一些退伍的军人。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辛苦,每天的闲暇时间不多,自己睡睡觉,或是找几个人聊聊天,打打麻将,过得很不充实。我开始去的时候就看见有两位老人们还在田埂上干活,旁边还围了三四个小孩帮忙,整个场面让我心酸不已。在我走的时候,老人们都过来送我,说下次一定要再来看他们,我点点头。然后跟老人们打招呼后便告别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空巢老人这些相对于我们的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的更多的照顾,他们曾经都为社会做出过贡献,都有年轻辉煌的时候,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却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排挤,也应该有自己的地位,更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这回走访老人,让我也看到了老人们的活力,虽然年岁已高,但却活力依旧。他们都乐观开朗,没有子女在身边的照顾,却能交到更多老年朋友,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纪的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照样像年轻时候一样生活、学习,他们自己在心中也坚信自己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收获很所多,我也会继续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人们,也呼吁大家一起来关心他们,让他们生活地更开心。

目前新华村委会的空巢老人共有9人,他们由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没有儿女照顾,普遍存在独孤、悲观的心理问题。从今年开始,东岳观镇在新华村委会试点举办“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活动,镇义工协会成立医疗组,每月定期探望农村空巢老人,充当“儿女”照顾他们,给他们送上社会的温暖。镇上也决定建立福利院,让空巢老人能安享晚年。

“阿佰,我来探望您啦!”2月5日下午,东岳观镇新华村委会的空巢老人何佰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原本寂静的家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我是第一个前来探望他,在这个即将过年的时刻,我先给老人的住所清除灰尘,打扫卫生生,洗衣做饭,并为他购买年货。完后,我便和老人坐在了一起并同老人聊起了家常。话题从日常生活的照料到健康心态的调整再到新旧社会的变化,我与老人都聊的十分开心,其中,还聊到《红灯记》、《天仙配》、《童话》和《太阳红》等经典戏剧,老人们乐在其中。随后,我又先后探望了新华村委会的其他6位空巢老人。新华村委会的何佰现年78岁,他早年参军,在部队打过仗,立过功。目前他每月都领取政府的补贴,衣食无忧,但年事已高,独居生活,难免孤独。自从知道镇上决定建立福利院后,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此次来到新华村看望老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的慈祥、质朴及平易近人更是令我难忘。我觉得自己和老人之间虽没有进一步更详细的了解,但彼此之间却多了一份牵挂。

经过一小时的车程,我回到了自己家,但老人粗糙的双手却不停的在我眼前浮现,老人们和蔼可亲的目光让我就就不能忘怀。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000字(四)在每年的寒暑假,高校都会要求在校大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其意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接受教育,增长知识的同时能锻炼出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起辩证的思维方式,做到服务社会。但是高校在倡导社会实践时,是不是真正是大学生学以致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良好结合。为了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在校大学生每学期所写社会调查报告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本校和其他院校的一些同学对社会调查及写社会调查报告的心态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学生的社会调查很大程度上还是流于形式,对社会调查报告的重视度不够,质量普遍不高。

一、不同年级大学生对社会调查报告的态度

在所调查的大一至大四的120名学生中,笔者发现大一的学生对社会调查及社会调查报告的重视度在四个年级中是最高的,因此原创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可以达到70%左右。笔者分析这是因为大一新生入校不久,能够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另外,由于不确定社会调查报告在自己大学生活中的分量,所以也比较重视。但是从所写社会调查报告中发现,他们分析问题和辩证思维能力相比高年级同学还是不够深入透彻,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是停留在表层的一、两个点上。而在所调查的大二学生群中,他们已经有了些社会调查报告的经历,知道这个报告的含金量,所以对此并不是很放在心上,很多学生都是在刚开学期间,拼命地赶报告,自己动手写的基本只占30%。因此,纵观他们所写的社会实践报告,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标注日期基本是在开学第一周左右。

至于大三的学生,更是抱着一种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态度,所以同样一篇社会调查报告在不同的班级甚至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中重复利用并不奇怪。不过对于认真对待的同学,他们在社会调查报告中所流露出的观点较之低年级学生,更加有自己的独特性,分析问题时更具有针对性,比较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谈到大四的学生,由于就业、考研等问题,能在这方面花功夫的屈指可数。

二、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为什么少有精华

笔者在网上搜阅相关资料的同时,发现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对淮阳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研后,写出了3万多字的《淮阳县旅游资源整合营销方案》,这份报告引起了淮阳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表示愿意拿出10万元购买这一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然而这支社会实践小分队做出一个大胆决定,表示愿意将这份社会实践报告无偿献给淮阳县政府。从这个实例中,我们知道这才是高校一直号召学生从事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报告的真正意义所在。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从事社会实践的动手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做了贡献,实现了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全国大大小小的众多高校中,能够真正做到这样的大学生毕竟为数不多。笔者分析,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规范有待加强

由于高校对大学生的社会调查报告没有严格的要求,对社会调查报告的质量也没有明确的规范,这样导致论文本身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传达给广大学生。久而久之,在学生中,渐渐形成了社会调查可有可无的这样一种心理,对社会调查报告更是很少认真组织编写。

2.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的产地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广大学生组织社会调查报告提供了捷径。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写社会调查报告变成了一件“Ctrl+C”和“Ctrl+V”的事。所以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上排名靠前的几篇社会调查报告的点击率也是相当之高。

3.学生的主动性不够

随着物质生活的显著提高,目前大学生的主动性呈现下降的趋势。很多时候能过关就行,不愿意往更高层次发展。这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以前的大学生比,表现出很大的不同。这也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当代的这一群体对社会调查报告的质量追求不高,对其认可度更是不够。

4.实践方式与社会需求有矛盾

很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社会所需难以挂钩,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所以学校在活动的项目、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挺高他们参加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的兴趣,把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专业实习相结合、与科研项目开发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使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了内涵,增强社会实践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层次性,从而也增强了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保持了鲜活特色,同时也缩短了学生走向社会就业的适应过程。

无论是思想发动、策划组织、专业支撑、项目申报、教师带队、提供条件、建立基地、总结表彰、巩固成果,还是重点组建团队、分散活动加强管理、打造特色品牌活动项目上,高校应努力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三、解决方案

针对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少有佳作、大多是应付式思想的现象,笔者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努力:

1.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应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要求

当代许多大学生专业不对口,发现自己所学知识难以达到市场需求,从而缺少了很多从事社会实践的机会,自然对社会调查报告也是采取不在乎的态度。

2.高校要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应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采取相关鼓励政策刺激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3.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政府应该发挥市场无形手的作用,促进企业和高校的联系和合作,提供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并鼓励用人单位参与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政策导向。

4.高校要对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的质量严格把关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活动、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调查报告的重视,让他们能积极地的参与到社会实践研究中去。

四、总结

上一篇:市场营销费用预算下一篇:个人求职简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