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进修医师指导教师的规定

2024-05-05

麻醉科进修医师指导教师的规定(共3篇)

篇1:麻醉科进修医师指导教师的规定

麻醉科进修医师指导教师的规定

1.由科主任及教学负责人负责制定进修人员的工作和学习计划,并负责进修医师的管理工作。

2.科主任及教学负责人组织进修医师进行进科后教育、理论与临床技能培训,在学习中期及结业前召开进修医师座谈会,征求改进意见并进行工作总结。

3.进修医师负责人其他工作:记录进修医师考勤情况,记录理论授课完成情况,负责进修医师的结业考核,填写评语,收集结业的进修医师的意见反馈表。

4.临床带教老师需为主治医师以上人员。

5.临床带教老师应在术前和进修医师有针对性地交流术前访视注意事项,针对患者制定的麻醉方案,有条件的话和进修医师一起进行术前访视。如果时间不允许,可让进修医师单独进行术前访视,听取进行汇报,术日晨由带教老师亲自与病人和家属进行谈话签字。6.临床带教老师在进修医师进行临床麻醉技术操作时必须在场,根据进修医师的基础、入科时间长短、临床工作经验和水平决定由临床带教老师示教还是由进修医师操作。

7.临床带教老师应指导进修医师进行术中监测、管理和记录。指导医师有责任 向进修医师讲解和分析病情,指导进行正确的处理。并认真指导和检查进修医师填写各种麻醉文书。8.负责理论授课的教师需具备高年资住院医师以上职称。理论授课教师根据进修医师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确定授课内容,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上注意授课方式,课后征求进修医师的意见。授课教师应按时上课,不得缺课。

9.科主任和进修医师负责人定期检查和了解带教老师教学工作实施情况。督促教学,提高临床及教学质量,发现不按规定要求带教者,予以批评指正,经教育不改者取消带教资格。

篇2:麻醉科进修医师指导教师的规定

为加强血液病医院进修生管理,现对进修生管理做如下规定:

一、进修期间管理

1、进修生在我院进修期间的工作学习实行带教老师负责制。

2、各科室须指定本科室有带教资格(主治医师或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带教能力、带教责任心的人员进行带教,并把带教老师名单报至医务处。

3、科室带教老师负责进修生工作,切实关心进修生的工作、学习,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若带教老师缺乏责任心,对进修生放任自流,经医务处报院领导批准,将取消带教老师带教资格,情节严重的,取消科室带教进修生资格。

4、进修生必须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医院、科室安排,严格执行医务处安排的科室轮转计划,不得自行调换进修科目、科室。进修生来院工作三个月内,工作表现不符合要求,或有违反医院规章制度者,经医务处报请院领导同意,终止进修学习,不发结业证书,并退回原派单位。

5、进修生不得随意延长医务处统一安排的科室轮转时间,若因工作原因确需加强在某科室学习时,由进修生提出申请,经医务处审查、同意后,可单独安排。

6、带教老师可根据本科室情况对进修生进行综合考评,认为可以参与科室值班的,经科室主任同意,可安排进修生值班。进修生书写的医疗文书须由带教老师审批、签字。

7、进修生在进修期间未得到带教老师授权,不得擅自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对于特殊检查、技术操作、手术,须有带教老师指导,不得自行操作。进修生如擅自操作造成不良后果,或发生医疗事故,须承担相应责任。

8、进修生无权出具转诊、伤残鉴定、计划生育、调换工种等各种病情证明;医技科室进修生不能单独签发检验报告。

9、进修人员不得收藏、携走我院病历、X光片、病理切片、血片、骨髓片等资料和标本,不能以血液病医院的名义对外宣传与联系。

10、进修期间服务态度恶劣,工作责任心差,值班脱岗,医德医风差,向病人索取红包,劳动纪律差,发生医疗差错、医疗责任事故,给医院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者,立即终止进修学习,不发予结业证书,退回原派单位。构成犯罪的,依法转交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请假制度

1、进修生在进修期间原则上没有假期(法定假期除外)。如因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请假者,假期在3日内(包括3日),由带教老师请示科室主任决定、批准。假期在3天以上须由带教老师、科室主任审批后上报医务处批准。不履行请假手续而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者,一经发现,终止其进修,退回原单位,不发结业证书。

2、带教老师发现进修生无故、擅自离开工作岗位超过1天,应立即报告科室主任及医务处,协助医务处查明原因。隐瞒不报,将追究带教老师连带责任。

3、未经带教老师和科主任允许擅自离岗或请假逾期不归,将终止进修生进修学习,不发结业证书。

4、进修半年者病假累计超过二周,事假累计超过一周;进修一年者,病假累计超过一个月,事假累计超过二周,需延长相应进修时间,否则,不发予结业证书。

5、进修生在进修期间如因特殊原因不能继续坚持学习,须由选派单位来函说明原因,征得科室、医务处和院领导同意后,准予离院,原交进修费一律不予退还,不发结业证书。

三、进修结业:

1、进修生必须按医院规定的结业时间办理离院手续,科室不得擅自允许进修生提前离院。

2、进修科室轮转结束后,带教老师须认真、负责地对进修生进行考评,填写工作鉴定意见,并由科主任审批,然后到医务处办理相关结业手续。

3、进修生办理离院手续时不得由他人代办,凡未经医务处批准擅自离院的进修生,医务处一律不补办进修结业手续。

4、进修生到期必须办理离院手续,科室不得延长进修生的进修期限。如有特殊原因或工作需要延长进修期限,需进修生所在单位来函联系,经医务处批准后方可补办延期手续,否则医务处不予办理延期结业手续。

本规定从2010年4月1日起执行。

篇3:麻醉科进修医师指导教师的规定

关键词:进修医师,气质类型,因质施教,培养模式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地处桂西地区, 是桂、滇、黔三省交界地区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中心。麻醉科不但每年要承担手术科室以及无痛胃、肠镜等门诊手术临床麻醉, 年麻醉病例达万余例, 而且还要担负医学院各个专业理论和见习授课。麻醉科每年为桂、滇、黔基层医疗单位培养进修生10~15名。进修医师与麻醉科带医师气质特点也是而因人而异。

1 气质类型的分类

气质主要是指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 这种动力特点包括个体高级神经活动在强度、均衡性、灵性方面的不同特点[1]。希伯克拉底根据人体内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4种液体哪一种占优势, 分为4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1]。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将气质分4类:活泼型、兴奋型、安静型以及抑郁型[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以及希伯克拉底气质分类关系见表1。

2 研究目的

本文阐述根据进修医师气质差异进行“因质施教”,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针对气质差异扬长避短, 提高进修医师学习效果, 提出“因质施教”全新临床技能培养模式。

3 研究方法

3.1 气质类型评分标准

本文采用《陈会昌60气质量表》, 用5点量表记分法:非常符合记2, 比较符合记1, 拿不准记0, 比较不符合记1, 完全不符合记2。

3.2 气质分类评定方法:

(1) 如果某一项或两项得分超过20分, 则为典型的该气质。 (2) 如果某种气质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3种 (均高出4分以上) , 则可确定为该种气质。 (3) 如果两种气质的得分接近 (差异<3分) 而又明显高于其他两种 (高出4分以上) , 则可确定为两种气质的混合型[2]如果3种气质的得分相接近且均高于第4种, 则为3种气质的混合型。

3.3 气质调查结果

(1) 截止于2012年9月, 麻醉科医师 (共19名) 应用《陈会昌60气质量表》进行气质分类调查, 其结果见表2。 (2) 2012年9月, 进修医师共6名, 应用《陈会昌60气质量表》进行气质分类调查, 进修医师的气质类型结果见表3。

4“因质施教”培养模式

麻醉医学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建国早期附属于外科, 自改革开放以来, 逐渐从外科分化出来。20世纪90年代, 在全国开始出现麻醉学本科教育。1993年广西医科大学麻醉本科专业开始招生, 1997年广西医科大学麻醉硕士专业开始招生, 2010年广西医科大学麻醉学与肿瘤外科学专业联合招收专业型博士[2]。来自于基层的进修医师因工作需要从临床医学改学麻醉, 他们麻醉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几乎为零。

4.1 进修期间理论的学习

麻醉科组织主治医师以及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进行麻醉基本理论的讲课。麻醉基本理论的学习采用小讲座, 讲座采用启发式授课, 授课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 课后进行考试。每个月1~2次。每个月底麻醉科组织全科人员以及进修医师进行麻醉工作总结以及病倒讨论例会。每次例会讨论该月的疑难危重病例以及死亡病例讨论。

注:*修改参考文献1

注:*修改于参考文献3-5

4.2 临床麻醉的学习

传统的进修医师临床麻醉学习采用“轮流填鸭式”。本文所提倡的新的针对进修医师气质类型差异“因质施教”的新的培养模式。它考虑到进修医师的不同气质类型, 同时也兼顾麻醉科医师不同气质类型。不同气质类型进修医师与带教医师气质特点 (表4) 。

4.2.1 初期学习阶段 (2个月)

进修医师在刚进入麻醉科, 总住院医师安排简单的入科培训, 向进修医师介绍科室环境、手术室空间布局以临床麻醉工作特点, 使进修医师及时熟悉麻醉科工作环境。

进修医师接受入科培训后, 随即进入临床麻醉学习的初期阶段, 在此阶段采用固定医师带教:黏液质型麻醉医师带教胆汁型进修医师, 要求他们善于自制, 培养他们在行为上和对人态度上的自制力, 培养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抑郁质型麻醉医师带教多血质型进修医师, 在教育方法上, 要注意要求他们埋头苦干, 在激起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的同时, 要培养中心兴趣, 要强调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坚持性, 要严格要求他们组纪律性, 培养他们谨慎的工作态度[3]。黏液质-多血质混合型[2]麻醉医师带教黏液质进修医师, 他们比外向型内心隐藏的问题多, 这就需要善于发现他们内心的问题[3]。黏液质-多血质混合型或者多血质型麻醉医师带教抑郁型进修医师, 他们容易“多心”有“小心眼”, 教师要细心体察他们的忧虑, 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参加集体活动, 提高他们“合群”的能力, 当他们犯错误时, 要采取“轻刺激”法, 态度要和蔼可亲, 方式方法要恰当, 否则他们就会钻牛角尖, 甚至造成意料不到的后果。对他们的要求应逐渐提高, 不可操之过急。

在临床麻醉的安排上, 在初期针对进修医师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根据气质不同进行选择麻醉科医师进行带教, 实行专人志带, 进修医师与带教医师共同负责一个手术间的麻醉。首先学习气管插管以及全身麻醉的管理, 在其基本熟悉后再安排低位硬膜外麻醉以及腰麻, 在其比较熟悉后再安排臂丛麻醉, 随后安排深静静脉以及动脉穿刺学习, 进修医师基本掌握了其带老师的麻醉管理和基本常见临床麻醉操作,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开展临床麻醉工作[4]。

4.2.2 巩固提高阶段 (3个月)

进修医师经过初期的培训, 他们掌握一些麻醉理论和常见的麻醉操作, 在巩固提高阶段, 他们将进一步巩固前期所学的麻醉理论以及常见麻醉操作, 而且能提高自己的麻醉理论和熟悉麻醉操作。在本阶段带教医师和进修医师可以管理2个手术间的麻醉。在此阶段, 仍采用初期气质分类与“因质施教”原则, 气质分类相同的带教老师带一个气质分类进修医师的方法, 具体参照述初级阶段方法, 在3个月时间, 进修学习可以学习一类气质分类相同的麻醉科医师的麻醉管理以及临床麻醉操作技能段, 进修医师可以学习和吸取一类气质分类相同的带教医师的麻醉经验以及麻醉用药习惯。

4.2.3 进修最后阶段 (1个月)

在进修学习的最后1个月, 进修医师经过近5个月的学习, 基本掌握了临床麻醉基本的理论以及常见的麻醉操作, 在此阶段, 他们仍为学习提高麻醉操作以及麻醉管理水平, 在本阶段安排麻醉方面, 则采用进修医师跟麻醉科所有气质类型的医师轮流学习临床麻醉, 学习众家所长, 学习每个带教老师的麻醉经验以及与众不同的麻醉用药习惯[5]。在进修学习准备结束时, 科室组织进修医师进行麻醉理论的考试和临床麻醉操作的考核。

进修医师经过半年自1年的进修学习后, 回到基层医院能独立开展常见的外科手术的麻醉以及熟练掌握麻醉基本理论以及常见的临床麻醉操作。

参考文献

[1]郭艳丽, 董晓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质划分及应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9 (7) :77.

[2]马红敏.浅谈学生气质特征与教育管理方法的关系[J].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24 (6) :97-98.

[3]杜智民, 曾言.气质特征与教学实践[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97, (3) :64.

[4]杨东静解巧茹.气质类型与开展教学活动的关联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09, 8 (7) :70-71.

上一篇:格言英文下一篇:大型医用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