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密码

2024-05-06

幸福的密码(精选8篇)

篇1:幸福的密码

我的幸福密码

信息时代的我们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密码,银行卡需要密码、QQ需要密码,保险柜需要密码……

而我们的幸福也像像被藏在了保险柜里一样,当你找到密码时,他才会为你开启,为你绽放。

有些人,因为快乐而幸福;有此人,因为金钱而幸福;有些人,因为健康而幸福。但对我来说,兴趣是我的幸福密码,我因为兴趣而幸福。

作家有写作的兴趣,他们是幸福的;科学家有探索的兴趣,他们是幸福的;音乐家有绽放出音律的兴趣,他们是幸福的……一切幸福都是因为有兴趣。

人并不是生来就对某种东西有兴趣的,而我作为一个学生,也不是一生来就喜欢唐诗宋词、分解因式。兴趣是慢慢的、渐渐地养成的,但前提是你首先要有会思考的兴趣。思考是快乐的。沉浸在知识中,总会有快乐。体会思考的过程,感受脑电波带来精神碰撞,就是一种快乐。

还记得是在去年,我刚接触物理,由于没有学习方法,对声光电学只知道死记硬背。拿着不满意的成绩,一筹莫展。那天晚上,我叛逆性的打开了平时禁止我打开的潘朵拉魔盒——电视。正好播放的是一部纪录片——《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那个美丽而浩瀚的宇宙世界一下就吸引住了我,我这才第一次了解到我们的地球不过是广袤无垠的宇宙初期大爆炸时形成的尘埃,人类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而微弱。接着,我又了解到了黑洞、暗物质、引力、虫洞,甚至时光旅行,这新奇的世界吸引着我的双眸,我的思绪不断地迸发出思考的火花。我被这神奇世界,被这扑朔迷离的物理吸引得无法自拔,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时间简史》,我象干涸的海绵一样贪婪的汲取着物理知识。因为兴趣,我走火入魔地爱上了物理。兴趣则是我找到幸福的通道,兴趣就是我的幸福密码。

后来,我的兴趣不再只拘泥于物理,因为兴趣,我时常与苏东坡共看大江东去,与纳兰容若只如初相见;因为兴趣,我和一次函数争吵,与不等式纠结;因为兴趣,我与莎士比亚探讨生存还是毁灭这一问题;因为兴趣,我和福尔摩斯一起探案,因为兴趣,我和国王一起演讲……

我不再把知识当作死去的瑰宝,而把它们当作活蹦乱跳的神奇。因为兴趣,所以思考;因为思考,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幸福。兴趣是我的幸福密码,我因为兴趣而幸福。

初2013级三班张涵之

篇2:幸福的密码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心中的感觉都是不同的。花儿的幸福就是有阳光雨露的滋养;鸟儿的幸福就是在林间歌唱;鱼儿的幸福就是能在水里自由、快乐地游弋。怎样破译幸福的密码?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

团聚是一种幸福。每当过新年的时候,亲戚朋友们围坐在桌前,过寿的奶奶脸上挂着笑容,跟大家聊天,时不时地点着头,双手比划着;喝酒的叔叔阿姨们脸红扑扑的,额上挂着一两滴汗珠;而我们小孩子,一会儿围在桌边夹几筷菜,一会儿又打打闹闹地跑开。快到午夜十二点了,我们到外面去放烟花,黑漆漆的天空显得很低,好像触手可及。几颗星星点缀着十分安静的夜空。正当我沉浸觉醒在这宁静美丽之中时,哥哥放响了新年的第一炮,几朵烟花如同离弦的箭一般,冲向沉静的天空,接着,到处相继响起了鞭炮声,整个夜空被五彩斑斓的烟花点亮了!像无数颗闪亮的星星在为新年喝彩。

重逢是一种幸福。每当暑假结束,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进熟悉的校园,一个假期未见,老师们都格外的和蔼可亲,此起彼伏的.问侯声不绝于耳。嘿,那不是我的好朋友优优吗?我跑过去,轻拍她的肩,在她一回头的刹那,紧紧地抱住她,幸福的笑声响彻云霄!

微笑是一种幸福。我喜欢人们笑脸上绽开的花朵。当我在寒风瑟瑟的早晨去学校,出小区门,那个胖胖的保安叔叔微笑着给我开门,对我说早的时候,我顿时感觉空气不再寒冷,心中盛满幸福。当我顶着炽热的阳光去游泳池学游泳时,收款的阿姨总不忘充满笑意地说一句:“今天要认真喔!”此时此刻,我只觉得幸福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所以,我总是很认真。

读书是一种幸福。每次去图书馆,抱着一大堆厚厚的书籍坐在角落时,我脸上就已经写满笑容了。当读到谜案重重的侦探小说,搞笑幽默的笑话,文词优美的诗歌,内容丰富的经典文章时,我又觉得有一丝惬意,这时,幸福的感觉向我缓缓袭来。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让我感到欢喜的好景色,都让我幸福。

篇3:幸福的密码

2007年1月, 面向全校近5000名学生, 广文中学进行了学生幸福感的调查活动:“你在校园里幸福吗?”“你幸福的根源在哪里?”“不幸福的原因是什么?”调查发现, 孩子们在校园里的幸福指数为8.16 (最高指数为10) , 幸福感的来源排在前十位的是: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自主举办活动;教师素质高;同学团结友爱;校园整洁卫生;师生关系融洽;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学生整体素质高;学校教学设施齐备;学校知名度高。

据此, 学校开展了“提高学生校园幸福感”的三大行动:丰富学生的活动, 提高教师素质, 完善新型课堂。

1.面向在校生和已经离校的毕业生, 学校开展了“你希望学校举办什么活动”“哪些活动对你的影响最深远”的调研活动;面向全校老师, 学校开展了主题为“哪些活动对学生的成长价值最大”的访谈。汇总调研结果, 结合学校实际, 构建起包括“入校课程、班会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主题教育课程、‘节日’课程、社团课程、阳光60分课程、离校课程”在内的九大“活动课程”体系。课程实施坚持“自主参与、实践体验”, 活动项目由学生竞标承办, 对参与情况实行学分管理。学生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

2.学校成立了“广文教师发展学校”, 所有广文教师是这所学校的学员;建立起包括“校长视线、专家报告、读书工程、课堂研讨”等在内的必修课程制度, 建立起“周四沙龙、青蓝工程、广文讲坛、课题研究”在内的选修课程制度;成立了“青年教师联合体”“教师发展共同体”等发展团队,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在一年一度进行的“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中, 指数达到10的老师的比例由40%提升到62%。

3.学校通过调研“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堂”, 把孩子们希望的课堂元素融入“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建设中;对“广文研讨月”期间的42节大赛课, 通过“课堂流程”“微格分析”进行研究, 找到课堂普遍存在的问题, 确立了初中课堂“高效”“愉悦”的双重目标;面向师生寻找影响“高效愉悦课堂”的关键要素,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配合”成为改革课堂的突破口。与改革前相比, 中考各学科A等率连年提升, 部分学科提高了16.7个百分点。

“三大行动”提高了学生在校园里的幸福指数。2008年1月的调研显示, 学生的幸福指数由8.62提高到9.15。但学生在家庭的幸福感却没有由此而得到提升, 一直保持在6.5左右的指数上。

2008年1月进行的“学生生活质量现状调查”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家庭生活进行的。为了做好对比分析, 我们的调查面向潍坊市范围内同层次的小学、初中和高中, 调查对象各为1000人。对比调查显示, 学生的生活质量随年级升高而渐次下降, 与学生的整体满意度 (对学校和家庭) 成正相关。其中, 初中学生对家庭的满意度、对父母的满意度都是最低的, 只有17.6%的初中生对父母表示“满意”, 而同样的内容高中的比例为33%, 小学的比例为45%。研究发现, “学生与父母交流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满意度, 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而父母的学历水平、经济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初中学生与父母交流最少, 20.8%的初中生“从不把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告诉父母”。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交流, 成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生活质量的又一关键问题。

进一步的跟踪调查显示,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父母。于是, 学校针对家长采取了如下行动。

1.开辟交流通道。学校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心灵花园”, 让学生、教师、家长漫步其中。设有“生生心语”:自己找知音, 倾诉小秘密, 同伴互心声;“师生相知”:学生选择导师, 吐露自己真情, 导师爱心解惑, 师情助成长;“家校连线”:家长表达心声, 老师热线回应, 解决育子困惑;“牵手两代”:学校作为媒介, 做好亲子情感传递, 让家长与孩子共赴心灵之约。

篇4:幸福的密码

辛柏青、朱媛媛再聚荧屏 首演夫妻彰显默契

作为一部结构相对简单,但人物丰富的生活情感剧,辛柏青在连夜看完《幸福密码》的大纲后,就被人物所深深吸引,立邀妻子朱媛媛与他双双出演剧中男女主人公石向南和韩西凤。在朱媛媛看来:“能遇到一个好的角色不容易,更何况是夫妻俩同时在一部戏里都遇到了,那更是难上加难。”

导演感叹:“嫁郎要嫁灰太狼,娶妻要娶韩西凤”

曾经指导拍摄《五颗子弹》、《铁流一九四九》等多部影视作品的著名导演萧锋,在拍摄《幸福密码》时给予了演员极大的创作空间。在他看来把演员像风筝一样放飞,使每一个演员的表演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必然会事半功倍地取得意想不到、极具感染力的戏剧效果。

篇5:幸福的密码作文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很多故事令我感动,看完整个节目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0岁盲童刘浩努力、自信、乐观地学习弹钢琴的故事;重庆山村王老师发掘孩子的爱好,帮助他们发展的美好故事;最美妈妈勇敢接住坠楼2岁女婴,自己受伤住院1个月的故事;还有成龙、杨利伟叔叔和邓亚萍阿姨的演讲铿锵有力、催人奋发……

其中孟佩杰的故事最让我感动。5岁,生父去世,迫于生活的压力,母亲将他送给了刘芳英夫妇收养。7岁,养母刘芳英患上了椎管狭窄症,经过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只能坐在轮椅上。8岁,养父无法忍受艰难的生活,悄悄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孟佩杰一人撑起了这个家,她每天要帮母亲做仰卧起坐200个,伸腿240次,捏脚30分钟,她做了。那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佩杰上大学了,也把母亲带在身边照顾她。想想她们的生活,再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我觉得我们该知足了。看完这个故事后,让我又理解了幸福的内涵——幸福就是感恩他人,奉献自己。

在亲人的呵护下,我度过了12个春夏秋冬。父母给了我一个温馨幸福的家,每天早晨那份热气腾腾的早餐,当我们生病时父母操心的身影……我们都习以为常。以为父母的叮咛是唠叨,以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每天给我准备满桌丰盛的菜,可我还挑三拣四,有时还嘀咕着没菜发脾气不吃饭。穿衣服一定要名牌,买玩具要高档的,过一个生日动辄就要几百块钱……现在想想这些钱够让孟佩杰和她的养母过上一段时间了。孟佩杰对养母那么孝顺,可我一不顺心就朝着妈妈发脾气,妈妈多教育我几句,我就嫌她啰嗦,想想真是不应该啊!

篇6:幸福的密码作文

幸福是奋斗者的乐章,不奋斗,就没有幸福感,当然也不会有幸福。做一个幸福的人就要奋斗。每天有事可做,内心丰盈能感到很幸福,每次成功地完成一件事能感到幸福,每天点点滴滴奋进能感到幸福。

马克思说:“奋斗就是幸福。”我们学生解答了一道数学难题,完成了作业,便会心花怒放;做好了应该完成的事,心里踏实,心满意足;圆满完成了想做的事,便会怡然自得。这都是奋斗的幸福。“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范仲淹的幸福,他替别人着想,为别人奋斗,他的幸福有了色彩,有了高度。

幸福是乐观者的乐章,在奋斗过程中遇到困难,遇到别人不理解或误解时,笑对一切。刘心武说过:“地球上的生灵中,唯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建和平,他人的微笑带来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净化剂。”面对别人的误解,给他一个微笑,他会对你微笑,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面对人生的波折,没有陷入抑郁苦闷的沼泽,而是以豁达豪放之心笑对生活。这是苏东坡的幸福,因此他的人生也有了大境界。我们面对困难,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笑对困难,幸福生活。

幸福是善于休息者的乐章,要善于奋斗,善于休息,放松心情,增加幸福的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奋斗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怡然自得,是幸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在边疆奋斗感受到的边疆之美,是幸福;完成了学习任务,听听小鸟在树上优美地歌唱,是幸福;完成一天的工作,漫步湖边小树林的惬意生活,是幸福。“人生的旅途不在于终点,而在于沿途的美景。”幸福在旅途中。春暖花开,桃花满梢,油菜花黄时,畅游春景,休息调整,倍感幸福。奋斗中处处有幸福,只要你善于生活,随时都能感受到幸福。

幸福的人生是奋斗出来的。一次次付出凝结的收获,一次次目标达成的喜悦,属于奋斗者的,奋斗创造幸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踏踏实实地学习工作,吃苦向前,不怕困难,不忘初心,努力奋斗,收获点点滴滴,幸福的花儿便会朵朵绽放,幸福之花将会开满树,幸福之树将会结满硕果。

篇7:我的幸福密码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一次,我无意中看见妈妈在她空间日志里写这这样一段话; “我们的家庭算不上富有,但绝对是最幸福,快乐的三口之家。儿子也不是出类拔萃[注: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但他健健康康,快快乐乐。老公也不是别人所谓的‘印钞机’,但是对家庭有责任感。我称不上是贤妻良母[注: 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但我会把家整理的井井有条[注: 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每天看着老公和儿子

[1][2]下一页

篇8:幸福的密码

【孟夏】我觉得我这一生做出的一项重要的选择, 就是从事了教育事业。因为它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感, 随着工作的变化经历了不同的教育, 不断地对教育有了更多的理解。我的教育观念与实践构想大都不是从书本上习得的, 而是从实践中感悟到的, 包括我的“幸福教育”理念。这也使得我在几次人生路口的选择上, 尽管个人待遇、生活境遇上并不富足, 但都没有放弃对教育的追求。

【陶继新】您对教育的感情是从血液里流淌出来的, 有着极深的渊源。所以, 在一般人看来, 您舍弃的是官位, 是财富;可在您看来, 您获取的是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是人生的幸福。尽管您在教育行走的路上也有这样那样的艰难, 可是, 这都不能改变您对教育的执著追索。人的一生不可能同时干几件大事, 却可以将一件大事做好。您, 则将教育这件大事做得精彩纷呈, 不但成就了自己, 也让很多老师与学生领略到了教育的意义。

【孟夏】我至今从教已经36年了, 这36年中对教育感悟最深的, 也最引以为骄傲的还是小学教育。此前从事师范教育、职业教育的一些经历, 使我越发感受到了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师范学校任教期间, 我感受到了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 因此对“幸福教育”教育产生了本能的向往。回到北京后, 从事了6年多的职业教育, 恰逢职业教育“萎缩”期, 也成为我最痛苦的一段时期。正是有了前后这两种教育的比较, 才使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应该提供怎样的教育”的命题, 也更加珍视“幸福教育”的价值。

【陶继新】小学是有点“小”, 可是, 它的未来意义却是巨大的。这正如高楼大厦平地起, 必然有一个坚硬的地基做支撑一样。小学教育做好了, 不但可以成就真正的人才, 更可以成就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做好了, 才能才尽其用, 才能获得幸福。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幸福, 可是, 对于幸福的诠释却是千差万别。而小学教育, 恰恰要给孩子们锻造一个真正幸福的童年, 并让这种幸福绵延下去, 直到未来。

【孟夏】当初自己做教育, 纯粹是一种被动中的偶然。真正喜爱上教育是后来的事, 或者说, 是经历了一个从职业喜爱到事业追求的过程, 开始是把它当职业当乐趣, 后来是把它当事业当使命。每当人生出现转折、工作遭遇挫折的时候, 我就在想, 既然选择了这一行, 就应该不断坚持把它做好, 对得起这份职业, 也对得起当初百转千回做出的人生抉择。

【陶继新】天花乱坠地说, 远不能与踏踏实实地做重要得多。孔子之所以说“古者言之不出, 耻躬之不逮也”, 就说明了做的意义之大。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大教育家, 最重要的是做出来的, 所以, 有人说他是一位实践哲学家是有道理的。当老师如此, 做校长亦然, 只有踏踏实实地做, 才能真正做好, 才能对得起这份事业。

【孟夏】面对人生中的几次机遇, 不管是面对早年的提干、开启仕途之路, 还是中间优厚待遇、让人羡慕的社会地位, 我始终坚守自己当初的选择, 这其中更多的还是出于自己的乐趣, 以及感受到的一种所谓的“价值”——成就感。

另外, 正因为对幸福的认识方法与途径不同于他人,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体验、领悟着幸福, 此后无论自己做教师还是做学校管理者, 才会由衷希望我的学生不仅在学习阶段能够感受幸福, 今后也能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不需要在成长过程中以苦难与挣扎换来所谓的终极幸福。人生就像是一次长途旅行, 每段都应该有每段的风景, 更重要的是感受到生命不同阶段的幸福。

【陶继新】工作有职业、事业与志业之分, 而您则将教育当成了一种终生不舍的志业。于是, 其他的诱惑就不可能动您心、摇您志, 相反, 您越干越感到教育工作的意义太大了, 以至有了乐在其中的感觉。

做教育工作, 当然会有累、有苦, 但当有了为师生幸福而工作的追求后, 这些累与苦又都变成了美与甜。更重要的是, 您的这种志趣并不止于您自身, 您还推而广之, 让老师们、孩子们也在乐中教, 在乐中学。他们当下的生命状态是幸福的, 同时, 这也成了为他们未来的幸福构建一个精神的奠基工程。

【孟夏】您说得很对, 但是要把这种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是很艰辛的, 尤其作为管理者, 要把理念通过管理手段变为教师的一种教育实践, 把自己的教育理想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和目标追求的时候, 就会感到时时的不如意。教育理想不是一个自我陶醉的“象牙塔”, 必须要找到适合的载体与方法, 让它变成大家的共同愿景, 在实践中落地。

【陶继新】理念转化为现实, 当然需要一个过程, 因为内化于心, 进而付诸行动, 既有一个思想蜕变的过程, 也有一个实践验证的过程。不过, 永远都不能放弃, 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 都需要努力, 也需要等待。不过, 等待不等于无所事事, 其中内含了相信会变的信念, 也内含了继续为之努力的信心。

◆为学生种下一颗幸福的种子◆

【孟夏】如果说此前幸福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人生体验的话, 来到小学以后, 我开始在实践中建构自己对“幸福教育”的理解。在我看来, 基础教育阶段, “幸福教育”有三个重要的落脚点——兴趣、习惯、方法。习惯是使人终身受益的行为方式, 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管将来做什么都会收益;而要获得知识, 培养兴趣非常重要, 而这种兴趣的形成更多的是在小学阶段培养的, 错过了培养的最佳时期, 可能会事倍功半;同时, 作为教师, 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 应适当地传授学习方法。

有了这三个人生的基点, 就能为他的幸福人生建构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在建构这三个基点的过程中, 也正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过程, 在小学阶段, 不必刻意地追求教育的效果, 只要抓住这三点, 教育效果就会水到渠成。这也在客观上要求了, 教师应该做“人师”而不仅仅是个教书匠——一个可以成为“人师”的人, 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陶继新】您所说的兴趣、习惯、方法三个元素, 对于小学生成长来说太为重要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状态下的学习, 不但是高效的, 而且还会在心理积淀下一种积极的思维, 久而久之, 会让学生感到学习并非一场又一场心力交瘁的苦役, 而是主动积极地探索未知的快乐之旅。

习惯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兴趣。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要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与那个人未来能不能走向成功, 重要的不在智商上, 而在情商上, 而习惯则是情商的核心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就等于为自己的一生积蓄下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利息;养不成良好的习惯, 就等于为自己的一生欠下了一笔永远还不完的债务。所以, 在习惯养成上要下大功夫, 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唯其如此, 才能为学生终生积蓄幸福的资本。

方法同样重要,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现成的, 而方法则是需要在学习实践中感悟出来, 并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品质。有了这种思维品质, 有了这种随手可取的方法, 学习知识就会易如反掌, 也会因为会学善学而幸福起来。

【孟夏】我特别感谢我的一位初中老师。在小学时, 由于父母不幸的遭遇, 也使我对小学阶段的记忆都是灰白的。五年级时, 我们被下放农村, 先是在村子里上学。不久, 就升到公社上中学。虽然条件艰苦, 环境恶劣, 但却享受了一段非常充实且恬静的学习时光。

还记得初一的第一次作文课, 老师没有急着讲授写作方法, 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我们听得都很着迷, 老师抓住契机, 让我们复述这个故事。为了让我们复述得更好, 老师让我们先把故事写下来, 我立刻兴致勃勃地写了起来, 有些记得不清楚的地方, 就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补充。最后, 老师让我和一位同学在班里读了这篇作文, 这是我的第一篇作文。我的第二篇作文, 是老师出示了几十个成语和词组, 让学生组织成一段话, 我写的是一个电影片段, 被老师张贴在教室的墙上, 贴了好久好久。

多年后回想起来, 我感触很多。教育就应该是无痕的, 老师巧妙的引导非常重要, 要让学生在“不露痕迹”中爱做、想做这件事情。不用说, 这样两次写作经历让我爱上了作文, 感受到写作文不是痛苦的, 满心期待着老师给我们留第三篇作文。后来的作文课上, 老师还经常给我们讲故事。当我们为班里赢得荣誉的时候, 老师也会用讲故事的方式奖励我们。

记得初二下学期, 我就跃跃欲试地开始写“小说”了, 因为一直在作文练习中得到老师的褒奖, 所以充满了强烈的写作欲望。甚至是在语文考场上, 当别的同学都已经交卷了, 我还在写“小说”, 到了该交卷的时间, 老师也不会打扰我, 只是坐在讲台前, 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 耐心地等待着, 为此吸引了别的班的同学趴在窗子上观望。

这一幕永久地留在我心底, 成为一道温暖的风景。这种教育学习生活在当今循规蹈矩的局面下恐怕是不可能出现的, 我不评判老师这一做法的对错, 但不可否认, 这对于一个孩子的个性和自信心的培养却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让我不断地反思, 今天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合生命成长的教育?

【陶继新】您在初中阶段的作文经历说明, 老师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太大了。是打击, 还是欣赏, 将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设若您的那位老师不欣赏您的作文, 在您写“小说”的时候横加批评, 您就不可能喜欢上写作, 也不可能写出那么好的作文来。看来, 老师首先要爱学生, 同时, 还要会爱学生。您的那位老师不但爱您, 而且爱到了节点上, 让您终生难忘, 也让您终生爱上了写作。同时, 也让我们看到, 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 您的写作历程就说明了这一点。老师如果给学生一点阳光, 他们就会灿烂起来。可是, 有的老师就是不愿意施舍这种阳光, 而是施以阴冷与雨雪。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使命, 就是将蕴藏于学生之中的潜力挖掘出来, 尽可能地放大它, 进而激发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 进而生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孟夏】现在回想起来, 那位老师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就是每次给我们留完作文题目, 他自己也要写一篇, 后来我才知道那就叫“下水文”。我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经常给班里的孩子们写“下水文”, 这样能潜移默化地给孩子树立榜样,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为着迷于写作, 那段时间也是我最爱读书的一段时光, 但当时文化很贫乏, 能供我们选择的书籍非常少。我们所在的那个村连公社里都没有书卖, 只能到县城里买, 我经常利用周末时间骑行40里的山路到县城里购书。当一本书即将看完的时候, 心情特别难过, 总想让这本书再长一些, 最好永远不会读完, 因为之后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读到下一本书。而现在可选的书太多了, 人们反而不再珍惜了。

【陶继新】当年叶圣陶先生就倡导教师写“下水文”, 而且有很多切中肯綮的精妙之语。我在曲阜师范教学的时候, 就常常给学生写“下水文”, 我还与我的同事出过几本关于教师“下水文”的书。教师不“下水”写作, 就很难感受到写中的个中三昧。教师能写出比学生好得多的“下水文”, 不但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引路, 还可以在学生中提升教师的权威性。这样, 教师再做写作指导的时候, 学生就会心服口服, 并生成一种“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心理趋向。当学生自愿写作并知道写作的“道”后, 爱上写作, 也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势。

【孟夏】2001年起, 我开始接触小学教育, 好像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 因为时常能够有一些自由、新鲜的空气让我们去呼吸, 所以特别希望能把自己接受到的一些难忘的幸福生活情境, 或者工作以来自己感受到的幸福的校园生活在如今的校园里得到复制, 让现在的孩子们能够获得当初我曾获得的那种幸福体验, 并不是要复制当时的形式, 而是创设条件增强他们内心的体验。

我时常在想, 现在并不缺少教育理念和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以及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学习和生活条件上是远非我们当初所能比的, 但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孩子感受不到教育的幸福?我想, 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被孤立了, 教育被异化了, 更多的是在为中考高考的一纸证书在学习。

人生不可轮回, 面对只有一次的人生, 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究竟怎么做的问题。我愿以微薄之力, 做自己力所能及、想做并应该做的事情。我认为, 教育说白了就是丰富人生、完善人生、提升人生的一种由体验、感悟而生成的精神活动。

【陶继新】非常欣赏您所说的最后一句话, 真是太精彩了!学生学习知识, 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可现在一些学校教育, 却将其视作了全部。教育的要义在于如何让人生丰富起来, 丰富更多在精神层面, 必须自己去经历, 去体验, 去感悟。别人的东西再好, 如果没有自己的生命实践与精神投入, 都不可能化成自己的东西。况且, 最有意义的东西, 多是自己在生命实践是中感悟出来的, 既有着“这一个”的特点, 又可以支撑久长生命的发展。

孔子说得好:“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我与您一样, 小时候学校里没有良好的硬件设施, 可是, 却有着今天没有的精神道场。经常感叹这种精神道场的不再, 也希望如您所说的经由内心体验后去“复制”, 去创造。您的忧患与感叹, 您的期待与理想, 显见了一个当代公共知识分子的良知。有没有这个良知是不一样的, 有没有这个希望与实践也是不一样的。正因如此, 我对您才更多了一份敬仰。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

【孟夏】我发现, 身边很多的孩子似乎并不幸福, 也未必知道什么是幸福。归根结底, 如果我们的教育方式、培养模式不改变, 孩子们恐怕永远也感受不到教育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种幸福是一种心灵得到浸润、精神得到滋养的心理体验, 而不是表面的“热闹”浮饰。缺少幸福感的教育, 是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 也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的。所以, 无论在幸福村学区, 还是在安贞里学区, 我首先做的就是力促教师观念的改变, 让老师们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理解与感悟——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如何才能真正走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陶继新】幸福不是表面的“热闹”浮饰, 也不重在物质的丰富, 主要是一种内心的体验, 是一种有着高尚品格的心灵的快乐。现在孩子之所以感受不到幸福, 是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学校也没有给他们提供体验幸福的教育气场。为此, 就要培养一批像您这样的懂得教育、珍爱幸福的校长, 进而改变教师的观念, 让他们首先幸福起来, 进而带领孩子们走进幸福的生命领地里。

【孟夏】要让孩子们学习生活快乐, 首先应该让教师们的精神充盈起来, 但我们的教师更多是被功利的东西所捆绑, 被行政的指标所束缚, 被更多的“任务”所驱动。在凡此种种压力下, 他们失去了更多对教育本真追求的源动力, 陪伴孩子成长的“慢”教育更是很难实现。因此, 让孩子们幸福起来的前提是让更多的教师在职业发展中找到幸福。

基于这样的理解, 我在幸福村学区工作的时候, 首先就以教师为重心, 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动“幸福教育”的突破口。通过调研我了解到, 学区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前期有着非常好的基础, 如果顺势而为, 在继承中创新, 必能有所成就;再有, 由于我们对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不准, 一线教师们长期在学校、家长、社会的多种功利的挤压下负重前行, 确实也需要一些心理课程帮助教师走出心理焦虑的废墟和精神匮乏的荒漠。于是除了配建心理咨询室, 努力打造专业团队外, 还借助专业机构, 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通识培训, 并帮助各校引导教师们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 寻找“幸福教育”的突破口。

到了安贞里学区后, 看到中心校艺术社团的发展, 特别是看了孩子们的排练、演出, 我一次次被生命的灵动所震撼。我觉得通过艺术教育为孩子们的生命注添活力, 从而打破、甚至改变当前基础教育模式刻板、课程僵化的现状, 应该是让“幸福教育”走向实践的一条可行路径。

随着实践的深入, 我逐渐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愿望, 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有这样一个精神层面的平台, 去不断改变、去不断丰富他们以往的单调的学习生活, 以此作为实践“幸福教育”、素质教育的一个载体, 这也就是我由学校到学区全面启动艺术教育的一个初衷。

【陶继新】要想让学校成为学生终生的铭记, 成为他们向往的地方, 艺术教育则绝对不可少的。尽管孩子们的艺术天赋不一, 可在艺术熏陶下的快乐却是共通的。

孔子本人就是一位音乐大家,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孔子:“诗三百, 皆弦而歌之。”当年,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的时候, 竟然“三月不知肉味”, 且感慨万千地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那些有着优质内容与美好旋律的音乐, 可以悦志, 可以悦心, 也可以让人幸福。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由的理想关系, 它包含着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 又不同于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 体现出真善统一的特色, 它具有人类社会性、客观实现性、形象直觉性、精神功利性、和谐自由性、新颖独特性等基本特征。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德育, 就是因为好的艺术之中除了内蕴着美质之外, 还有高尚的德育情结。学生在学校里, 长期处于这种和谐之美中的时候, 不但心理是健康的, 而且也是幸福的。您在全学区启动艺术教育, 不就是为了学生学习与生活得更幸福吗?

【孟夏】这就要说到安慧里中心小学的金帆民乐团了。这支乐团自建校之初就有了, 如今已经建团20年, 在全国、北京市各类大赛中获奖无数。每一次参赛的作品, 都是委托词曲作家为学校量身打造的原创作品。

可是,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这些作品只是用来参赛、获奖, 比赛后都被束之高阁, 尘封在柜子里, 无人提及问津, 更没有让更多的人领略这种艺术之美, 没有让民乐在校园里得到广泛传播。因此, 我来到中心校后的第一件事, 就是让孩子们重新演奏、感受这些乐曲, 让这些乐曲在校园、在学区内的其他学校播放。

这也是2010年5月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开办原创音乐会的动因, 可以说, 这次活动相当于学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的一次行动宣言。

【陶继新】历届参赛的乐曲是留给学校留给世人的一笔精神瑰宝, 如果束之高阁, 则失去了这些精神产品的意义。您让孩子们重新演奏、感受这些乐曲, 既让优秀的民乐作品重现其美丽的光华, 又让更多孩子有机会领略民乐的魅力, 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建设。艺术精品是永远不过时的, 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孟夏】接下来, 我做的是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研发, 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艺术的滋养, 给孩子们提供感受艺术、学习艺术的多样选择。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如果说孩子们每一次的排练演出是一种内心的触动, 是精神上的愉悦, 那么校本课程则是文化的积蓄与沉淀。好的教育必须有好的课程来实施, 为此, 我们提出了艺术教育三步走的设想, 后来又进一步提出了学科教学中的艺术教育渗透, 通过实践为我们的教育注入活力, 增添一抹亮色。

在艺术教育实践中, 我深刻感悟到:学科教育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德育来解决, 德育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 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来解决。特别是, 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践, 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回归, 激扬了师生的生命活力。

此后, 我们成立的性健康教育基地, 也是基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考虑。其实我也知道, 开展性健康教育并非每个学校之所必须, 只是作为教育者,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实践, 向社会传递一种声音——尊重生命的成长, 找回教育的本真。

在一次全国的教育沙龙上, 专家向我提问:学校开展艺术教育与性健康教育, 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我的回答是:艺术教育是丰富人的精神情感、滋养人的心灵向善向美的精神活动, 但这些年, 我们的艺术教育是被严重扭曲的, 换句话说, 现在从小学到高中所开设的艺术课程, 很难起到美育的作用, 起不到滋养心灵的作用和审美教育的效果。而性健康教育更是基础教育中避而不谈的, 是生命成长教育的一个空白点。我们所倡导并实践的艺术教育和性健康教育, 就是想通过对“扭曲的教育”的矫正, 通过对“缺失的教育”的补白, 唤起社会对教育的重新思考, 让教育真正成为帮助人的发展的教育。

【陶继新】艺术教育校本课程的研发, 让学校的艺术教育走上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课程, 是最能彰显学校特色的一个载体, 也是使艺术教育真正扎根于学校这片沃土的根本保障。当然, 有课程, 不一定有课程文化。文化的要义, 是以文“化”人。当课程上升为课程文化的时候, 其艺术“化”人的意义也就有了更大的生命张力。我觉得, 你们的课程, 就有了文化的况味, 起到了“化”人的作用。因为你们不但是艺术课程的开发者, 也是这一课程的使用者、修订者与完善者。

于是, 你们的师生与这些课程就有了更加亲密的关系, 以至成为他们生命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教育也有优劣之别, 正如书有好坏优劣一样。你们的艺术教育是优质的, 而且有着开放性与融合性的特点, 它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等有着内在的和谐。

于是, 艺术教育, 就不只有了美, 也有了真, 也有了善, 也有了心灵的快乐。小学生的心理是纯净的, 是向往真善美的, 而你们的艺术教育, 恰恰是在孩子的心灵里播撒真善美的种子。而且, 在播种这些种子的时候, 不是强行的, 而是水到渠成的、不知不觉的, 是美在其中的。

还是孔子说得好:“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作为艺术, 承载着教育的特殊使命, 它让教育不再“扭曲”, 让生命有了勃勃生机, 让孩子在艺术教育中成长起来了。

【孟夏】在艺术教育的实践中, 随着校本课程的研发, 我们真正感受到, 艺术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助力是非常强大的。怎么使用好这样一种优势资源, 真正发挥它的价值呢?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艺术教育所特有的教育功能之外, 它还能为学校教育提供更丰富的发展资源,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说, 我们现在启动的三级课程, 也是源于艺术教育的优势资源而建构的, 我理想中的教育是让孩子们的生命充分得以绽放, 活力充分得以释放, 个性充分得以张扬, 心智充分得以滋养, 能够通过教师对课程的重新构建和整合, 形成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生态。

在这里, 我们关注的是班级授课制下“吃得快、吃得饱”的学生和“吃得慢、吃得少”的学生的发展差异, 让每个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让他们在三级课程里进行选择, 汲取他们所需的营养, 并非只是依靠教师。吃不饱的学生, 可以走出课堂, 根据他们的实践需要进行选择, 有目的地学习, 既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实现, 也充分关注他们成长的需要, 使他们获取更多的成就感、荣誉感。孩子们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 满足了获取成就、获取荣誉的心理体验, 同时根据学生需要催生的高效课堂, 对老师们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促使他们要不断完善课程, 不断进行了自主的专业提升。这种提升是由学生需求催生的, 并非是被动接受学校管理的行政要求。

为了实现这种教育状态, 我们提出了“五还给”课堂教学理念, 也是一种教学模式, 即要求教师充分把时间权、话语权、学习权、探究权、发展权还给学生, 让我们的课堂从过去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 转而成为一种生命互动、师生共同建构的灵动的课堂, 从而实现心灵与心灵、生命与生命的交汇。

【陶继新】孔子说:“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可当下的不少课堂教学, 是不管这种上下之别的, 而是向学生施以统一化的教育, 出现“吃得快、吃得饱”和“吃得慢、吃得少”的情况也就自然产生了。你们所构建的课程, 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的高下不一, 是一种客观现实。教学, 就不能无视这种现实, 而应当因人而异, 采取不同的教育。于是, 不管什么样的学生, 就都有了“吃得饱”的可能, 有的学生还可以“吃得快、吃得好”。这样, 学生就有了特别的自信与成就感;自信与成就感, 又可以催发其更大的积极动力, 从而让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下, 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如果只是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侃侃而谈的话, 学生就没有话语权, 也没有了相互探究与彼此研讨的可能。知识再现有一个金字塔规律, 这是美国科学家研究24小时后得出的一个规律:只用耳朵听讲授, 24小时后知识在大脑保留5%;只用眼睛去阅读, 24小时后知识在大脑保留10%;分组讨论法, 知识保留50%;实验操作、练习, 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互相教, 快速应用知识, 知识保留90%——这就是知识再现的金字塔规律。只有学生之间相互教, 快速应用知识, 学习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

◆做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者◆

【孟夏】坦率地说, 目前“幸福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理念口号上, 让学生真正享受课堂的有效和高效, 让教师在“五还给”的课堂理念下自觉运用有效实施, 还有待时日。但是做了就比不做的强, 今天的一小步就是明天的一大步。只有实现了这一点, 才是最理想的教育状态, 它不仅体现的是对学习者学习的多元性和差异性的尊重, 同时也是对教师生命质量的尊重, 它是真正提升教师职业价值的唯一途径。但这样做, 实现它难度确实很大, 所以学校管理者, 要克服重重困难, 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艺术教育对安慧里中心小学来说, 是发展的“魂”。前面提及, 艺术教育改变了我们学校的教育方式, 注入了活力, 既发挥了艺术教育本身的教育功能, 也催生了学校的三级课程和三型课堂。同时, 艺术教育还是连接学校、社会和家长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校外教育资源的引入, 社会大课堂的教育实践, 都源于我们艺术教育这支花蕾。

我在很多场合都谈到:中国的教育是最难搞的, 一方面是人口基数大, 优质教育资源不足, 教育的发展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教育资源的需要;另一方面, 十年“文革”造成了教育文化断代, 从祖辈到父辈都把自己的大学梦寄托在了独生子女的身上, 不仅给了政府、学校以巨大的压力, 也给孩子们巨大的压力, 由此造成了社会“鞭打”教育, 教育被家长“绑架”, 政府为了公平疲于救火的混乱现象。

独生子女身上的孤僻、冷漠、脆弱、敏感、不懂关心他人、不会合作等诸多问题, 也给学校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只关心孩子怎么能考上大学, 而忽视了对人心灵的滋养, 忽视了人才发展固有的规律, 注重眼前利益, 用成“才”教育取代成“人”教育, 教育已经被严重扭曲, 完全脱离了它应有的运行轨道。

所以, 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本着职业道德的良知进行自省与考量, 要理清并反思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的功能定位究竟是什么, 回归教育的本原, 遵循教育的规律, 重新厘清其服务于人与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否则就不可能真正解决择校热的问题以及人的发展的问题。

【陶继新】你们的艺术教育不但打通了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的生命链接, 也让学生从单一的知识学习走向多元成长的大舞台。一个人的成长, 只有学校教育是不行的, 只有知识的学习更是不行的;有了社会实践方面的学习, 有了成人的教育, 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可是, 当下我们的孩子在成人的路上可谓举步维艰, 在很多时候, 他们是无力的, 是无奈的。正如您所说, 他们“被家长绑架了”。家长当然是爱孩子的, 可是, 这里的爱出现了问题, 他们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接受好的教育而深感缺憾, 便将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了。于是孩子考取高分, 升上重点学校, 就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唯一追求。孩子心理有没有问题不考虑, 身体出现了问题无所谓, 品质不优秀也不担心, 只害怕没有好成绩与好学校。

其实, 他们应该意识到, 取得再好的成绩, 考上再好的学校, 身体与心理不好了, 也只能是一个废人;道德品质不佳, 也只能是一个危险品。到头来, 不但害了孩子, 也害了自己, 也害了社会。

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 尤其是校长, 对此不但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 更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在上次采访的时候, 我就深深地感到了您的担忧, 感到了有一种良知在您的心里跳跃。是的, 真正的教育工作者是应当“内省不疚, 无恶于志”的。相信有努力, 就会有结果, 你们学校的孩子, 会因有您这样一个有使命感的校长而走向幸福境地的。

【孟夏】古人说的好, “亲其师, 信其道”。作为学校, 不仅要承担教育下一代的责任, 还要承载文化引领和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

这些年来, 我们通过文化理念的传播, 通过教育思想的渗透, 用我们的艺术教育纽带连接起社会与家庭, 让他们了解如何培养孩子成人, 如何陪伴生命成长, 让下一代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与栋梁。这是学校应做的, 作为国家与政府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只有发挥各自的职能与作用, 用积极方式解决、疏导, 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时时处于救火状态, 这才是中国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

因此, 我们学校除了家校培训以外, 还依据学校的特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

我们创办了“我们家的歌”活动, 就是想通过无痕的教育方式, 让家长真正走进学校, 理解教育。目前, 学校已经创作了近百首“家庭歌曲”, 同时征集《“我们家的歌”背后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在成长, 家长也在成长。

通过“寻找爸爸妈妈童年的游戏”, 让家长们懂得关爱孩子不仅要关心他的学习, 还要关心他的成长, 这是培养孩子情商的重要命题。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教师的传授, 当然更不仅仅是知识的习得, 更重要的是一种心与心的温暖, 是精神的融汇, 是生命力量的传递。让他们在游戏的情景中、在玩耍中, 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合作。

另外, 我们还开展了“故事爸爸、故事妈妈”和“我家的绘本”等多项家校协同教育活动, 并通过邀请家长志愿者和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学校, 为孩子们带来书本和学校所不能提供的教育资源。

2012年, 我们将学校的校本课程和上述教育实践搬上了舞台, 组织了一场名为“让花儿绽放”的大型汇报演出。在确定演出主题时, 我们特别强调了一个“让”字, 这实际上就是要向社会做一种教育的表达。

之前我写了一本书, 我给它起名为《守望者的声音》, 内容更多的是近年来我在各类活动各种场合的发言和发表的文章。之所以起名为《守望者的声音》, 是想告诉社会同仁同时也提醒自己——教育需要等待、成长需要陪伴。新近, 我的第二本书也即将出版, 书名为《叩问教育的幸福》, 也是想通过对自己心路历程和教育实践的梳理, 来完成我对教育的理解与诠释。

【陶继新】尽管当今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与家教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可是, 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 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当下与未来都幸福。在这一点上, 家长与学校又有着共同的追求。那么, 如何将这种共同点更好地和谐起来, 当是学校教育应当思考的问题。

你们以艺术教育为纽带, 开展创作“我们家的歌”等活动, 则让您的教育理念, 通过“艺术之声”而“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地走进家长的心里。当家长被“化”之后, 他们就会与学校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 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你们的家长不但变了, 而且也行动起来了。您所期待的“让花儿绽放”, 花儿也真的绽放了。可是, 如果没有您这个校长及其教师和家长的主动努力, 花儿不但不会绽放, 还有可能凋谢与枯萎。而这一个“让”字, 又凝聚了你们多么大的期许与愿望啊, 又经历了你们多少的努力与探索啊!

上一篇:苏教版六上语文作文下一篇:校园测量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