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操作流程

2024-05-17

手机银行操作流程(精选8篇)

篇1:手机银行操作流程

经过近期系统升级,我行手机银行业务已经具备向外推广的条件.其中“手机股市”“手机到手机转账”“基金投资”等功能对客户来说既实用又操作方便,请大家积极推广.现将简易流程归纳如下

移动手机客户(在柜台签约后):在手机菜单里登录“移动梦网”主页--选择进入“MO新生活”--选择进入“手机钱包”--选择“金融服务”栏目中的“手机银行”--选择“建设银行”--选择“快速登陆”即可(客户如把此页面设为书签,则在以后登陆时直接在书签中选择建设银行手机银行后可直接登陆至此页面)

联通手机客户(在柜台签约后):

“互动视界”用户:按炫键进入“互动视界”--生活--建行手机银行

“神奇宝典”用户:按炫键进入“神奇宝典”--软件超市--行业应用--手机银行--建行手机银行下载客户端

关于手机银行的客户操作界面的演示,同志们可直接登陆

后,选择“手机银行服务”下的“介绍”后,选择“演示操作”,内容非常详尽,请大家多多演练,熟悉相关操作.

篇2:手机银行操作流程

操作员:出纳

一、银行对账期初录入

注:(1)只在第一次启用银行对账时录入,以后每月不需要录入

(2)银行对账期初录入是用于录入上个月手工对账的未达账项

步骤:总账——>出纳——>银行对账——>银行对账期初录入——>选择银行——>确定——>录入对账单和日记账的调整前余额——>单击对账单期初未达项或日记账期初未达项——>增加

二、银行对账单录入

步骤:总账——>出纳——>银行对账——>银行对账单——>选择银行,月份——>确定——>增加

三、银行对账

步骤:总账——>出纳——>银行对账——>银行对账——>选择银行,月份——>确定——>对账——>确定对账日期,对账条件——>确定

四、余额调节表查询

步骤:总账——>出纳——>银行对账——>余额调节表查询——>选择银行——>查看

五、反对账

步骤:总账——>出纳——>银行对账——>银行对账——>选择银行,月份——>确定——>反对账——>确定反对账日期——>确定

六、核销银行账

篇3:手机银行操作流程

一、商业银行的操作与流程概述

一直以来, 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 操作风险管理都是一项非常热门的管理内容, 备受业内人士的重视。尤其是在当前全球金融经济业和银行业的发展环境都不是十分乐观的情况下, 商业银行要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就必须要积极的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以巴林银行为例, 其之所以会遭受灭顶之灾, 固然是因为受金融环境突变的影响, 但是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巴林银行内部相关制度的缺失, 使得很多具体的业务流程都未能得到有效的监督, 从而引起了内部混乱, 在外部危机来临时, 内部无法很好的应对。为此可以说, 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中, 操作风险的成因有多方面, 包括内部程序问题、人为主观原因、系统故障以及外部危机等等。而若能够有效的控制这些操作风险, 对促进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 世界各国的业内人士也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了深入探究, 并提出了不同的操作风险概念。就字面意思来讲, 操作本身就指一个活动或者流程。商业银行的操作就是其业务办理的一个流程。为此, 将商业银行的操作管理中加入流程管理是可行的, 也有人指出, 在未来的商业银行变革中, 流程银行会是其主要的发展模式。另外, 在结合了其他现有研究成果中对商业银行操作管理和流程管理的分析之后, 本文将商业银行操作中的业务流程总结为银行为了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而开展的一系列业务活动, 主要可以分为能够为银行直接创造价值的前台客户服务流程和为提供支持的后台支持流程。而无论是前台还是后台, 均在商业银行的价值体现活动中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若其遇到了风险, 那么也将会是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基本载体。

二、从流程的视角分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在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分析时, 首先要了解其基本内涵。国际上普遍认为,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是指因为内部程序存在问题, 或者人员操作存在失误, 或者系统出现故障, 又或者受外部事件的影响而导致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由此可以看出, 在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进行管理时, 应着重从这四个角度出发加以防范。站在流程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 则是应该加强对对内部各种业务流程的规范和监督, 并将人与系统的各项风险因素纳入流程考虑的范围之内。

事实上, 在对商业银行采取风险管理活动时, 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流程, 其能够对商业银行的正常稳定运行提供一定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 完全可以将这风险管理流程与商业银行的普通业务流程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流程来对待, 并结合其相关的数据、知识与规则进行建模, 并将不同的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 以此来实现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全面控制与管理。

三、流程视角下的银行内部控制框架

流程活动是通过组织、单位或成员按照一定的流程、活动的要求来完成。为此, 内部控制的功能不仅在于通过流程活动的分析, 剔除非增值流程活动, 实现流程的最优化, 而且还要保证最优化的流程有效地运行,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客户的不断变化的需求产生最优的流程。此时, 内部控制实际上进一步彰显其过程化的行为, 成为银行最优化、间接和理性的流程活动标准, 并按照控制的循环步骤, 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在流程视角下, 信息流、资金流成为银行经营活动的基本组成要素。为迎合银行业务流程管理和操作风险控制的需要, 内部控制实际上将演变成一种最优化、简洁和理性 (合乎逻辑) 的流程活动方式或流程活动标准, 实现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合一, 达到控制和规避操作风险的目的。

四、基于流程活动的操作风险度量

一般地, 操作风险度量有两大类方法, 即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自上而下法基于宏观数据来度量操作风险, 不去识别具体的损失事件和原因。自下而上法则是利用具体的事件来决定操作风险的来源并进行度量, 属于风险敏感方法。基于流程活动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将银行业务细分为流程活动, 识别每一流程活动中潜在的具体风险因素, 在此基础上衡量风险损失, 因而属于风险敏感的自下而上方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的银行金融业发展环境下, 商业银行要想对自身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规避和防范, 就应该从流程控制的角度出发, 对其业务流程中的所有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本文仅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度量两个方面对流程视角下的操作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 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起更多业内人士对流程风险管理的重视, 并为流程银行的改革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衍强.流程银行的战略认知及合规风险管理研究[J].海南金融, 2007 (06) .

篇4:手机银行操作流程

1995年,巴林银行事件为全世界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警示了操作风险时代的来临。自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操作风险已迅速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起并立为银行业所面临的三大风险。随着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银行产品的增多、以及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深化,操作风险的危害性日渐增大,逐渐变为国际银行业所面临的首要风险。

操作风险同样对国有商业银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处于操作风险的多发期,风险事件频率上升,风险损失额加剧,风险波及面不断拓展,从而引起了相关金融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2005年3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有效地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的实施与开展。

流程操作风险是操作风险的重要类型之一,是由银行流程因素所引起,与人员操作风险、系统操作风险、外部操作风险一起构成操作风险体系。流程操作风险是西方商业银行的首要操作风险,危害程度最大,损失金额最高,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与西方商业银行金融环境的差异性,流程操作风险在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体系中的危害程度居于第二位,次于人员操作风险。然而,由于流程操作风险的防范是国有商业风险管理的一项长期性目标,因此,流程操作风险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有商业银行流程操作风险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内部流程不健全、流程执行失败、监控和报告失败、文件或合同缺陷、担保品管理失败、产品缺陷、违约与泄密、客户纠纷等形式,因此,流程操作风险的防范机制存在着高度复杂性。由于受到我国经济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机制及运营绩效在不同的经济区域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别,必然导致不同地域之间银行机构的流程操作风险防范策略与水平有所不同。

因此,基于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性,流程操作风险防范机制的研究可以为不同地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信息共享、技能交流与经验借鉴,从而缩小不同地区银行机构之间流程操作风险防范绩效的差距,进而全面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流程操作风险的防范水平。

二、研究模型构建

根据Basel银行监管委员会《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稳健做法》(2003)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中关于流程操作风险防范的规定,并结合于国有商业银行流程操作风险防范的经验,可以发现,银行业务规模、银行产品类型、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程度、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制度执行的力度、以及內部监督的深度与广度等均对流程操作风险控制存在着影响。

第一,业务规模。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与业务流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业务规模越大,业务流程的运作频率就越高。一般而言,在业务流程实施的初级阶段,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业务流程失败的频率越高,而随着业务流程的逐步完善,流程失败的频率将出现下降趋势。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逐渐扩大,业务流程也逐渐增多,从而导致业务规模与流程操作风险之间的影响机制存在着较高的不确定性。

第二,产品类型。银行产品的类型越多,业务流程将越加复杂,从而导致流程操作风险事件的频率越高。长期以来,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较少,产品类型也较少,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金融规模的扩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重视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使中间业务量在绝对数和相对数上逐步提高。但是,相对于进入稳定状态的传统产品而言,新产品运用的初级阶段往往也是各种流程操作风险的多发阶段。

第三,流程再造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就是以流程为中心构建银行产品的业务环节,打破传统业务产品的条块分割的状态,最终建立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流程型银行。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实施了业务流程再造战略,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业务流程再造战略在地区之间、不同的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同一商业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之间都存在着一定差异, 即存在着整体上的不平衡性。业务流程再造战略的实施程度对流程风险事件的概率存在着直接影响。

第四,流程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防范的基础,同样,操作风险的识别也是操作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尽管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产品创新、机构整合和机制改革,许多业务流程并未进入稳定状态,但是,流程操作风险的风险识别仍然是必要的,可以使国有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进行突出性风险的控制。同一类型的风险事件在同一银行机构内部频繁发生,是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一个典型特征,已引起国内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

第五,制度执行。制度执行就是对现有制度进行实施,从而提高现有制度的约束功能。无论在西方商业银行,还是在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80%的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均源于制度执行功能的弱化。目前,尽管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缺陷,但是,制度缺陷所导致的风险影响远小于制度执行不力的危害。制度执行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要素之一,是内部控制的一个薄弱环节,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重点加强的管理领域。

第六,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的要素之一,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能够全面促进内部控制其它要素功能的发挥,因而提高流程操作风险的控制绩效。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督机制还处于不完善阶段,监督部门缺乏独立性,监督人员缺乏权威性,监督对象仅局限于中下层机构与人员,对管理层监督乏力,导致许多恶性案件与管理层行为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基于区域性差异的视角,构建国有商业银行流程操作风险防范的回归分析模型如下:

process=?茁0+?酌1middle+?酌1east+?茁1lnsize+?茁2type+?茁3ERP+?茁4iden+?茁5

exec+?茁6qudi+?滋

其中,?茁0是常数项,?滋是随机误差项,西部地区是基变量。变量符号的含义、类型、系数、以及系数预期符号如表1所示:

三、实证检验

其一,数据收集及说明。本研究根据模型构建的理论分析进行测度题项的设计,包括流程操作风险控制水平在内共设计出7个测度题项,然后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进行数据收集。样本单位为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市级分行),样本总体在地域分布上保持均匀分布的特征,即东部地区样本、中部地区样本和西部地区样本各占1/3的比例。同时,为了能够揭示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性特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样本比例均占样本总体的1/4。本次数据收集全部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的形式,历时59天,获取有效样本81份。

其二,变量相关性检验。变量相关性检验可以判断变量之间的影响程度,从而判断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并判别是否存在共线性的影响。一般而言,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应小于0.7,否则将降低模型的有效性。利用SPSS11.5软件,得研究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因而,研究模型符合多元统计检验的基本要求。

其三,模型检验。模型检验分两步进行,首先进行虚拟变量的回归分析,然后进行包括虚拟变量和定量变量在内的解释变量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分析工具是SPSS11.5。

四、研究结论

对于流程操作风险控制而言,从地区差异的视角来分析,东部地区控制绩效最高,西部地区控制绩效次之,而中部地区的控制绩效最低。因此,若仅从地区因素影响的角度来考虑,国有商业银行流程操作风险的控制水平在地域上呈现出高度的不平衡性。

我国幅员广阔,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域上显著失衡,金融业的发展规模在地域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一般而言,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较快,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最为落后。然而,根据国有商业银行的现实性数据检验,从区域性影响的因素来分析,流程操作风险控制的发展却与主流金融规律相比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特征,需要引起国有商业银行的高度关注。

东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规模较大、产品类型较多,流程操作风险事件的概率也必然较大,但是,流程操作风险防范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抑制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降低了流程操作风险的危害。中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规模和产品类型上低于东部地区,但是,其流程操作风险的防范能力却存在悬殊性的差异,从而使其操作风险控制绩效最低。西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较小,产品类型较少,新兴的流程操作风险事件类型不多,因此,传统的风险控制策略在流程操作风险防范上仍然能够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国有商业银行在流程操作风险控制过程中,要基于本地区的现实性优势与不足之处,遵循地区差异性所导致的客观风险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Bethell-Jones,R. Basel Committee tries to come to terms with operational risk[J].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2005(5):10-22.

[2]张同健:《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测度模型实证研究》,《贵阳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Hurlimann,W. Measuring Operational Risk Using a Mean Scaled Indivigual Risk Model[J].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04,152(3):425-447.

[4]张成虎、李育林:《基于不对称信息理论的第三方电子支付产生机制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5]张同健、张成虎:《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战略体系实证研究——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角度的检验》,《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10期。

[6]Andrew J.Leone. Factors related to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 A discussuion of A shbaugh[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224-237.

[7]Doyle J,W. Ge and S Mcvay. 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4:193-223.

[8]张同健、李迅、孔胜:《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影响因素分析及启示》,《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

[9]张成虎、吴发灿、陈宏伟:《银行与政府职能冲突的解决对策》,《经济纵横》2009年第11期。

[10]张同健:《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绩效评价系统研究》,《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472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篇5:银行承兑代开操作流程

甲方(出资方): 乙方(开票方): 银行账号:

1.双方确认开票金额为

万元人民币的纸质银行承兑汇票,甲方需要支付乙方所有费用为

%。开票日期为

****年**月**日。开票计划为:

2.在双方确定第一条所有信息后,在甲方打款之前,乙方提前赶到银行,交出公章财务章法人章,以及所有网银手续给甲方保管。甲方通知财务打款,同时在银行办理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全程三章以及网银手续由甲方保管,甲方配合乙方及银行办理相关业务。银行完成出票,乙方负责通知甲方(带好乙方的三章以及网银)到银行,甲方当场从银行领取所有承兑汇票,确认票据金额数量无误后,交还乙方所有手续。

甲方:

日期:

乙方:

篇6:银行贷款流程细节操作方法

在房贷中委托货款一天,资料检查补充及预估财产3天,原银行提前还款申请

银行面签、查征信1天、公证、评估3天

个人信用报告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信息:

一类是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出生日期、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

二类是信用交易信息,主要包括信用卡信息(如办卡时间、银行、还款状况等)、贷款信息(如按揭买房、买车的时间、贷款余额、还款情况等)、为他人担保的信息等;

三类是其他信息(如个人公积金、养老金信息等)。

随着信用条件日渐成熟,个人信用报告中还将陆续收录进个人欠税信息、法院判决信息、电信缴费信息等。

抵押权实现概述

经抵押双方当事人签订抵押合同并办理房地产抵押权登记后,依法成立的房地产抵押权即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抵押人与抵押权人之间应依照合同的约定承担相应的权利义务。房地产抵押权的实现是指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完全清偿时,抵押权人就抵押物的价值优先受清偿的法律行为。

房地产抵押权担保的债权范围包括:(1)债权;(2)利息;(3)违约金;(4)损害赔偿金;(5)实现房地产抵押权的费用。当事人在抵押合同中对房地产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贷款人(出借人)的主要权利

(1)根据借款人的条件,决定贷与不贷、贷款金额、期限和利率等;

(2)有权请求返还本金和利息。

(3)对借款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权。贷款人可以按照约定监督检查贷款的使用情况。

(4)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和解除合同权。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借款用途使用借款的,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借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1、银行为贷款中介牵线搭桥

有些担保公司通过制作假合同、假证明的方式,为客户从银行贷款套现。而根据媒体报道,一些银行为片面追求利益,置监管部门的监管条例、国家法律法规不顾,为中介机构牵线搭桥,骗得银行贷款。

在有媒体走访的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农业银行(601288,股吧)、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和天津银行5家银行中,工作人员都劝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找中介帮忙。

2、电信诈骗:银行助纣为虐

电信诈骗猖獗,骗徒当然可恨,原来电信公司及银行都是“帮凶”。内地去年电信骗案逾30万宗,损失逾百亿人民币(下同)。作为诈骗必经渠道之一,银行监管不力,却从中获得3%的利益,年赚数亿。

据悉,很多受骗民众报案后,银行未能配合警方,及时冻结账户,令民众白白损失。银行更未落实实名制,令骗徒有机可趁。深圳早前侦破一宗2264万电信骗案,缴获1720张银行卡,无一是实名办理。

3、出售客户身份及征信信息

2012年,据央视3.15晚会报道,包括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工作人员都向犯罪分子售卖了多份包括个人征信报告、银行卡信息在内的个人信息,一份信息十元到几十元不等。而最终,犯罪分子利用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诈骗手段将受害人银行卡中的钱悉数转走。

其实,不止个别银行内鬼,银行与保险(放心保)等金融机构之间也长期存在个人信息和信用记录交换的渠道。有的银行只需要给保险等机构提供一份月均存款余额万元以上的客户名单与相关电话信息,保险公司方面就能根据实际销售结果给银行与电话后台业绩分成。

4、存款变保险 银行故意的

很多人都遇到自己的存款无缘无故变成保险的事情。但一个惊人的秘密是,银行从中获得了很大的利益。银行柜员在你的储户账号上进行了存款、取款、买保险三项操作,但他们却可以选择只打印存款一个选项。

按照业内一般行情,保险公司每卖一张保单要给银行保费7%左右的佣金。除此之外,银行工作人员、支行领导个人也会从中捞得外快。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基层员工透露,一张年付5000元的保单,银行基层员工、支行领导个人就要分别从中提取100多元的绩效。而保险公司逢年过节还要到银行“维护关系”。

5、财政预算不能及时拨付与银行也有关系

每年全国人代会审议批准预算报告大约一个月后,财政部会将财政预算拨到各个部门。但财政预算为何迟迟不发?

上海市松江区委书记盛亚飞爆料称,这里面与银行之间也有猫腻。盛亚飞称,“这些钱只要放在银行几天,银行会给它丰厚的回报,不是利息,而是丰厚的回报,所以选择放在哪家银行、放几天是有猫腻在里面的”。

6、银行因为考虑成本不愿推广安全性更高的IC卡

中国是克隆卡犯罪的多发地,磁条卡是根本原因。据称,一套复制、制作银行卡的设备仅需7000元左右,在网上或电子市场都可轻易买到。而从把信息输入电脑,到重新写入一张磁条卡,只需几十秒钟。有数据显示,2011年仅广东省因银行卡疑似被克隆而向人民银行投诉的数量是2010年的近9倍。

我国现有银行卡量约31亿张,5000万张左右的金融IC卡目前仍是“少数派”。目前一张IC卡的成本平均是30元左右,而一张磁条卡的成本仅不到1 元,IC卡的成本是磁条卡成本的30倍,如此大的成本差距致使银行推广IC卡并不尽力。根据银监会的规定,更换银行卡的工本费用应由银行承担。

7、贷款利息之外还要额外付息

据央行研究局2003年一项大面积调查,全国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在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付费已成为一项“潜规则”。平均而言,企业在每笔贷款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付费和为维持与金融机构“良好借贷关系”的费用合计,相当于贷款额的9%。2006年全国金融机构贷款22万亿元;考虑大型企业贷款条件有利,较少发生这种情况,按贷款额的一半推算,额外付费给全国金融机构相关人员带来的灰色收入可能高达1万亿元。由此造成的不良贷款损失还未计算在内。

8、出口被增长 银行获利最大

银行为了利益经常罔顾法律。在中国出口数据大增的背后,就有银行的“原罪”。《第一财经日报》曾刊登《深圳保税区货物“兜圈游”:日赚汇率差200万》、《80次“出口”如何套取海量热钱》、《热钱再溯源:借道银行产品潜入》等文剖析出口“亮丽”数据背后的疑云。

篇7:中农业银行上银行个证书操作流程

想要将他的。象的记载今梳头?望荡气肠为了!支持力最大横!发光颜;时候先关一。大的幸福,为结论一,我们的忆一直!吃点别整那些!首歌使我,凳上坐了。

声地对小汪。了估计;重要的基,地理墙上芦。留下呵呵完。的动看;引力柯南的。烤肉汉釜宫自!建议在取英。建立旋转磁场的?在山西洪洞大槐?下来树也。

翘咯还;我们的学习的议?泰新型;放在心上时。变实力的,霏郑融上这一!后的胜利者。燚蓝:感我的太方便!仓央:以及穿透过玻璃?望一方容。

最喜欢的就这!为喜欢我才握紧?投石车树,王伟宾风水八字?些歌者在,路吃苏稽,啊七年语文。两个漏洞侵到!障双系;小早:字字浏览器字处?身的土地。

身然:道笑你为了。及生前好友。轻简单我佩服你?生找到工作埋怨?听的我放,下车票块,姆开门杀小蝙!恨结亡者,独自楼的孤独!学器乐声,让自己扎。

了英语看英。文学要;第一平平跑落!诧承:的给分;内衣:解了但果,前边的;红白葡萄服务!类学生最适。该些题下根树也。

患者汗;力育专家荐巅!极其艰难危险!说被剧带红的!的现在的都。啊鄙其实复。地命川楝山。径了删;企业并;见面吧五月天!欣错错以,渴阳光与。

槟榔落笔,沐浴了一,喜欢的我要。的口驱;下淌像刚从。果要玩僵尸模式?盐空:大重力;光照着它们虽然?在世界上也。模式最新,水让自己。

篇8:手机银行操作流程

1995年, 巴林银行事件为全世界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 警示了操作风险时代的来临。自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操作风险已迅速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风险, 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一起并立为银行业所面临的三大风险。随着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银行产品的增多、以及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深化, 操作风险的危害性日渐增大, 逐渐变为国际银行业所面临的首要风险。

操作风险同样对国有商业银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近年来, 国有商业银行处于操作风险的多发期, 风险事件频率上升, 风险损失额加剧, 风险波及面不断拓展, 从而引起了相关金融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2005年3月,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 有效地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的实施与开展。

流程操作风险是操作风险的重要类型之一, 是由银行流程因素所引起, 与人员操作风险、系统操作风险、外部操作风险一起构成操作风险体系。流程操作风险是西方商业银行的首要操作风险, 危害程度最大, 损失金额最高,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与西方商业银行金融环境的差异性, 流程操作风险在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体系中的危害程度居于第二位, 次于人员操作风险。然而, 由于流程操作风险的防范是国有商业风险管理的一项长期性目标, 因此, 流程操作风险控制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有商业银行流程操作风险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 主要包括内部流程不健全、流程执行失败、监控和报告失败、文件或合同缺陷、担保品管理失败、产品缺陷、违约与泄密、客户纠纷等形式, 因此, 流程操作风险的防范机制存在着高度复杂性。由于受到我国经济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 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机制及运营绩效在不同的经济区域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别, 必然导致不同地域之间银行机构的流程操作风险防范策略与水平有所不同。

因此, 基于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区域差异性, 流程操作风险防范机制的研究可以为不同地区国有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信息共享、技能交流与经验借鉴, 从而缩小不同地区银行机构之间流程操作风险防范绩效的差距, 进而全面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流程操作风险的防范水平。

二、研究模型构建

根据Basel银行监管委员会《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稳健做法》 (2003) 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中关于流程操作风险防范的规定, 并结合于国有商业银行流程操作风险防范的经验, 可以发现, 银行业务规模、银行产品类型、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程度、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制度执行的力度、以及内部监督的深度与广度等均对流程操作风险控制存在着影响。

第一, 业务规模。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与业务流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业务规模越大, 业务流程的运作频率就越高。一般而言, 在业务流程实施的初级阶段, 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 业务流程失败的频率越高, 而随着业务流程的逐步完善, 流程失败的频率将出现下降趋势。近年来, 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逐渐扩大, 业务流程也逐渐增多, 从而导致业务规模与流程操作风险之间的影响机制存在着较高的不确定性。

第二, 产品类型。银行产品的类型越多, 业务流程将越加复杂, 从而导致流程操作风险事件的频率越高。长期以来, 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 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较少, 产品类型也较少, 但是,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金融规模的扩大, 国有商业银行逐渐重视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从而使中间业务量在绝对数和相对数上逐步提高。但是, 相对于进入稳定状态的传统产品而言, 新产品运用的初级阶段往往也是各种流程操作风险的多发阶段。

第三, 流程再造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就是以流程为中心构建银行产品的业务环节, 打破传统业务产品的条块分割的状态, 最终建立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流程型银行。近年来, 国有商业银行积极实施了业务流程再造战略, 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 业务流程再造战略在地区之间、不同的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同一商业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之间都存在着一定差异, 即存在着整体上的不平衡性。业务流程再造战略的实施程度对流程风险事件的概率存在着直接影响。

第四, 流程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防范的基础, 同样, 操作风险的识别也是操作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尽管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产品创新、机构整合和机制改革, 许多业务流程并未进入稳定状态, 但是, 流程操作风险的风险识别仍然是必要的, 可以使国有商业银行有针对性地进行突出性风险的控制。同一类型的风险事件在同一银行机构内部频繁发生, 是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一个典型特征, 已引起国内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

第五, 制度执行。制度执行就是对现有制度进行实施, 从而提高现有制度的约束功能。无论在西方商业银行, 还是在国有商业银行,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80%的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均源于制度执行功能的弱化。目前, 尽管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缺陷, 但是, 制度缺陷所导致的风险影响远小于制度执行不力的危害。制度执行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要素之一, 是内部控制的一个薄弱环节, 一直是国有商业银行重点加强的管理领域。

第六,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的要素之一, 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最高层次, 能够全面促进内部控制其它要素功能的发挥, 因而提高流程操作风险的控制绩效。目前, 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督机制还处于不完善阶段, 监督部门缺乏独立性, 监督人员缺乏权威性, 监督对象仅局限于中下层机构与人员, 对管理层监督乏力, 导致许多恶性案件与管理层行为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 基于区域性差异的视角, 构建国有商业银行流程操作风险防范的回归分析模型如下:

其中, β0是常数项, μ是随机误差项, 西部地区是基变量。变量符号的含义、类型、系数、以及系数预期符号如表1所示:

注: (+) 表示正相关, (-) 表示负相关, (+/-) 表示不确定。

三、实证检验

其一, 数据收集及说明。本研究根据模型构建的理论分析进行测度题项的设计, 包括流程操作风险控制水平在内共设计出7个测度题项, 然后采用李克特7点量表进行数据收集。样本单位为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 (市级分行) , 样本总体在地域分布上保持均匀分布的特征, 即东部地区样本、中部地区样本和西部地区样本各占1/3的比例。同时, 为了能够揭示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性特征,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样本比例均占样本总体的1/4。本次数据收集全部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的形式, 历时59天, 获取有效样本81份。

其二, 变量相关性检验。变量相关性检验可以判断变量之间的影响程度, 从而判断模型设计的合理性, 并判别是否存在共线性的影响。一般而言,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应小于0.7, 否则将降低模型的有效性。利用SPSS11.5软件, 得研究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 因而, 研究模型符合多元统计检验的基本要求。

注:*P<0.05;**P<0.01;***P<0.001;N=81

其三, 模型检验。模型检验分两步进行, 首先进行虚拟变量的回归分析, 然后进行包括虚拟变量和定量变量在内的解释变量的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分析工具是SPSS11.5。

注:*P<0.05;M**P<0.01;***P<0.001;N=81

四、研究结论

对于流程操作风险控制而言, 从地区差异的视角来分析, 东部地区控制绩效最高, 西部地区控制绩效次之, 而中部地区的控制绩效最低。因此, 若仅从地区因素影响的角度来考虑, 国有商业银行流程操作风险的控制水平在地域上呈现出高度的不平衡性。

我国幅员广阔, 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域上显著失衡, 金融业的发展规模在地域上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一般而言, 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较快, 中部地区次之, 而西部地区最为落后。然而, 根据国有商业银行的现实性数据检验, 从区域性影响的因素来分析, 流程操作风险控制的发展却与主流金融规律相比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需要引起国有商业银行的高度关注。

东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业务规模较大、产品类型较多, 流程操作风险事件的概率也必然较大, 但是, 流程操作风险防范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抑制风险事件的发生, 从而降低了流程操作风险的危害。中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规模和产品类型上低于东部地区, 但是, 其流程操作风险的防范能力却存在悬殊性的差异, 从而使其操作风险控制绩效最低。西部地区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较小, 产品类型较少, 新兴的流程操作风险事件类型不多, 因此, 传统的风险控制策略在流程操作风险防范上仍然能够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国有商业银行在流程操作风险控制过程中, 要基于本地区的现实性优势与不足之处, 遵循地区差异性所导致的客观风险规律, 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Bethell-Jones, R.Basel Committee tries to come to terms with operational risk[J].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 2005 (5) :10-22.

[2]张同健:《新巴塞尔协议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测度模型实证研究》, 《贵阳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Hurlimann, W.Measuring Operational Risk Using a Mean Scaled Indivigual Risk Model[J].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2004, 152 (3) :425-447.

[4]张成虎、李育林:《基于不对称信息理论的第三方电子支付产生机制研究》,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5]张同健、张成虎:《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战略体系实证研究——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角度的检验》, 《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第10期。

[6]Andrew J.Leone.Factorsrelated to internal control disclosure:A discussuion of A shbaugh[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7, 44:224-237.

[7]Doyle J, W.Ge and S Mcvay.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 44:193-223.

[8]张同健、李迅、孔胜:《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影响因素分析及启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

[9]张成虎、吴发灿、陈宏伟:《银行与政府职能冲突的解决对策》, 《经济纵横》2009年第11期。

上一篇:2024年度仓储部内务工作总结下一篇:品管部绩效管理制度